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案例汇总

生态旅游案例汇总

生态旅游案例汇总
生态旅游案例汇总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案例

“生态旅游” 作为一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实践模式。生态旅游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9年第一次设立了“生态环境旅游年”。相隔十年,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再一次的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如果说,1999年的生态旅游主题年,只是作为一个尝试,响应世界旅游潮流。那么,2009年国家旅游局设立的旅游年为“生态旅游年”就是对“生态旅游”这一个概念的强化和实践。

但是,怎样实施完善生态旅游,这对于引入生态旅游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模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课程。但是相对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完善的生态旅游模式、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案例无疑是最好的参考对象。

特别是美国的黄石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管理模式和旅游项目真的适合中国本土化生态旅游?本文将根据有关文献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标准进行梳理后,然后分析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案例,为国内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可行的案例依据。

一、在分析生态旅游案例前,要清楚生态旅游的含义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严格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专家学者和旅游管理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描述,甚至可谓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既有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断深化问题,也有研究者或开发和经营管理者人为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

其实,“生态旅游”一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 于1983年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光旅游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旅游的景物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的《国家旅游战略》认为:“(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国际最具权威的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自然界负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即在保护自然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其实,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第一,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资金要首先运用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生态旅游的标准

尽管生态旅游的概念没有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但生态旅游的实践却要求我们对什么是生态旅游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要有一个检验的标准。

2000年11月,全球生态旅游认证机构以及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绿色环球21”组织、国际生态旅游学会的专家学者聚会美国纽约州莫霍克山庄,共同讨论制订了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的原则性指导文化,其中,在共同制定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认为:(生态旅游)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国际标准的视野中,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即生态旅游要保证生态秩序不受损害,为实现这一保证,也就必然要求在生态旅游的所有层次的决策中,将生态和经济联系起来。

其二,生态旅游注重自然区域,强调生态旅游产品或服务必须是以体验大自然为核心的。同时,也强调让游客享受文化体验,或者其他乐趣(如餐饮)。

其三,某旅游产品要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就必须实现其增进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这一点将生态旅游产品同单纯的自然旅游或文化旅游或探险旅游区分开来。生态旅游比这些类型旅游的层次更高,因为它要求游客在度假的同时,获得对生态的理解。

二、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案例分析

虽然生态旅游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和标准,无论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还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制定的《国家旅游战略》时提到的概念。其基础都是建立对自然坏境的保护。

生态旅游的前提是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以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为了提高生产力,盲目圈地扩张,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和群众生活水平,而破坏生态环境,违背生态旅游的始终,虽暂时造福一方,实而造孽一方百姓,得不偿失。

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欧美国家聪明的并不认为只是单一的圈地保存,而是想办法怎样让人类走进大自然中,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当地或国家创造经济收入。在经历了上百年的研究和摸索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摸索出一套有效可行管理办法,让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旅游经济的创收。无论是旅游项目、管理措施、还是资金运作上,都无不把环境保护和研究作为核心。

其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更是对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生态环境的维护”这一基本点严格遵守,并作为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以下本文将从保护措施、旅游项目、资金运用等方面阐述和分析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如何开展生态旅游:

(一)黄石公园的简述

其实,一万多年前,黄石公园(地图)原是印地安人的狩猎区,1807年,随著路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的远征及第一位进入黄石公园的白人约翰·寇特的探勘,黄石公园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直到1872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签署了“黄石公园法案”,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如今,黄石公园地处美国西部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三个州交界处的熔岩高原上,总面积8,987平方公里。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黄石公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其中不乏世界珍惜动物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

由于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长达100多年的旅游历史中众多特许经营商加盟打园内,每年约有300万游客到公园旅游,有1/3的美国人一生中至少黄石公园一次,如今黄石公园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一). 保护措施

黄石公园员工自己引以为傲是他们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即: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在黄石公园,所有的雇员都被鼓励参与对游客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资源保护时。当游客们看到在公路上慢悠悠地行走的野生动物时,

会成为公园守护者的忠实的听众,听他们讲解关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和资源保护方面的联系,黄石公园除了资源方面的专家负责监督公园的自然和文化方面的资源状况、以及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或修复它们之外,还有5

个全职的资源运营协调员,另外,通常情况下,还有15名雇员被安排在资源运营和保护部工作。

一起参与黄石公园的维护中,除了专家、协调员和雇员外,还有来自各个行业的自愿者、合作伙伴、合作协会、基金会以及黄石公园的赞助商们。

1、正式雇员:公园的守护者,提供关于公园的信息服务和传递保护环境的内容。

2、志愿者:公园的管理当局为了在延长了的旅游旺季中保持公园的平稳运作,每年都要招募许多临时雇员和志愿者。

3、合作伙伴:即与非赢利机构合作以帮助公园的雇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对公园的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

4、黄石公园合作协会:黄石公园协会通过在公园观光中心销售教育资料、发展会员和从愿意支持特别项目的个人那里募集资金。

5、黄石公园基金会:1996年一个新的基金会建立了,以便于吸纳更多的私人资金用于维持、保护和加强黄石公园的资源管理并丰富游客的游览经历。

6、黄石公园的赞助商:黄石公园最慷慨的赞助商是美国留声机总裁及Mannheim Steamroller集团公司制片人Chip Davis。黄石公园其他的赞助商包括:佳能,它提供设备和资金用于研究棕熊以及打印公园的宣传品;Diversa Inc对狼的DNA进行实验分析以找出黄石公园中的狼与美国其他地方的狼的血缘关系;环境系统研究所提供了软件和培训,以帮助公园雇员绘制资源图以及获得空间信息,以便于研究人员利用。

黄石公园还和Univer Home & Personal Care公司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该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关于公园热点问题的科学研讨会,以及捐助回收材料用于老忠实泉周围的人行道,并且该公司还是建立一个新的游客中心的主要赞助商。

无论公园的守护者是专家、雇员还是志愿者,他们职责核心就是维护黄石的公园的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监督资源状况,从而确定游客的影响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在游客经常光顾的景点开辟道路、野营地以及添置设施设备;教育游客如何保护公园的资源;加强法律和公园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

(二). 旅游项目

如今黄石公园的旅游活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适合不同品位的形形色色的旅游者。

根据活动组织者的不同,黄石公园内的旅游活动可分为:具有官方性质的活动;由公园守护者组织的活动;由特许经营者组织的活动;自助旅行等。根据在公园内旅行所采用的交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乘坐公园大巴旅行;自驾车游览;骑自行车旅行;骑马;划船;冬季雪上项目;徒步旅行等。根据地质特征和生态景观的不同,可分为:温泉旅游;峡谷瀑布旅游区;黄石湖区旅游;间歇喷泉区(包括间歇喷泉、温泉、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旅游等。根据旅游活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参观景点;讲解和讨论;观赏野生动物;参与带有学术性质的旅游活动;探险;野营和篝火;垂钓;柯达摄影展示以及其它旅游活动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旅游项目有:

1、初级守护者

黄石公园针对5——2岁的孩子开展了一项名为“初级守护者”的官方项目,其目的是向孩子们介绍大自然赋予黄石公园的神奇以及孩子们在保护这一人类宝贵财富时所扮演的角色。

要成为一名初级守护者,每个家庭需要为长达12夜的活动支付3美元,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参观公园的任何一个游览中心。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包括:参加由公园守护者引领的一些活动,在公园的小道上徒步旅行,完成一系列的关于公园的资源和热点问题的活动,以及了解诸如地热学、生态学的相关概念。然后,在核实了孩子们确实出色的完成上述活动后,参与者将被授予官方的“初级守护者”荣誉称号。

2、野生动物教育-探险

黄石公园的野生动物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也是全美观察悠闲漫步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最佳地区之一。该活动在黄石公园协会的一名有经验的生物学家的带领下,探寻黄石公园内珍惜的野生动物。通过该活动,参与者将会了解在何处、何时、怎样观察野生动物,并且从它们的行为、生态学以及保护状况中得到满足。

3、寄宿和学习

该项目对于那些想通过游历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国家公园而获得乐趣、恢复精力的游客而言,真正是集教育和休闲于一体。借助于黄石公园住宿条件,该项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最为美好的两个不同的世界——白天,参与者在黄石公园研究会的自然学家的带领下饶有兴趣的探寻黄石的有趣之处;夜晚,他们返回住处享受美味佳肴和舒适的住宿设施,并且在有历史性的公园饭店内体验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4、现场研讨会

该活动为游客提供一段相对比较集中的近距离的教育经历,主要涉及一些专门领域,如:野生动物、地质学、生态学、历史、植物、艺术以及户外活动的技巧。研讨会的指导者一般是对黄石公园充满感情的、并且愿意与他人共享其专业知识的知名学者、艺术家和作家。而无论是青年和老人、男人和女人、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还是初来黄石公园的游人,凡是具有某一方面好奇心的游客,都成为该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5、徒步探险

面积达220万英亩的黄石公园,是全美国最原始的荒原地区。这其中,有1,700多公里的小道适合徒步行走,然而,由于荒野带给人们固有的恐惧感、不可预知的野生动物、变幻莫测的天气情况、难以忍受的地热环境、寒冷的湖水、湍急的溪流以及布满松散岩石的崎岖不平的高山,使得徒步探险活动充满了艰险和危险。当然,有一部分探险活动就不那么充满危险和艰辛了,而是在公园守护者的带领下,游客花半天的时间,参观鲜为人知的地热区、探寻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历黄石公园的一段荒凉地带。

6、野营和野餐

黄石公园内共有12个指定的野营地点,其中大部分野营地遵循谁先到就先为谁服务的原则。在野营地点,游客可以既欣赏黄石公园的美景,又可以远离喧嚣的都市,体验悠闲自得的恬静的乡野生活,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公园守护者、其他游客的交谈举行的一些活动加深对黄石公园的美好经历。

(三)资金运作

黄石公园的资金大部分是经国会批准,从税收中划拨的,一般68%的资金被用于支付雇员的薪水和津贴一般用于对设备。但是为了聘请专家来维护生态环境和培训公园守护者和购买一些其他特殊的生态维护机械设备,剩下的32%无疑是杯水车薪。

所以而其他的资金,比如门票收入,也是资金来源的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资金一般用于特别项目而并非诸如雇员薪水和设施设备这样的固定支出。除了上述支出以外,黄石公园还增加了在其他一些方面的成本。其中包括:电器设备和水处理设备的成本增加;开展了一些新的研究项目;游客人数增加而导致的运营成本的增加等等。

黄石公园的资金来源构成包括:

①基本资金:该资金每年由国会批准,并根据国家公园服务法划拨给每一个国家公园。尽管这笔资金每年都在增长,但其增长幅度仍低于黄石公园开支的增幅。

②特殊项目酬金:除门票以外,黄石公园还被授权对特殊的活动收取酬金。

③项目的拨款:针对特别项目的资金,这些项目必须是在国家公园服务法中认为是值得的,才能够被批准获得拨款。

④私人捐赠:以个人名义向黄石公园捐赠的运营维护资金。这些钱不包括黄石公园协会和黄石公园基金会所获得的捐赠。

⑤建设项目:除了每年划拨的基本资金,国会还专门为国家公园系统划拨建设资金,每一个建设项目必须由国会单独批准,因此,黄石公园必须通过和其他公园竞争才有可能获得该项资金。

三、国外成功案例管理方式不适应中国生态旅游开发

从以上对黄石公园保护措施、旅游项目资金运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生态知识、培养环保意识为核心,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从黄石公园的案例看出,“生态旅游”在美国得到了深入的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态旅游模式。

尽管有完善的成功经营模式,但是由于中国生态旅游在资源禀赋、价值观念、制度环境及动因机制等方面有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条件,所以完全“拿来”西方成功案例,并不可取。

以黄石国家公园为例:

(一)虽然每年黄石公园旅游人数在2500万人次上,但仍然属于小众性生态旅游,通过小众旅游的形式,实现生态景观欣赏和野外体验的目的,同时又受到生态教育。

而我国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旅游业进入快速扩张、旅游市场飞速膨胀的时期,从实施“五一、十一黄金周”休假制度,更加剧了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自然环境的过度饱和

游客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性。现阶段中国旅游市场都被打上“大众化”、“规模化”的烙印。所以,黄石公园实行限制客流量,散客形式的特点,中国暂时没有可以实施限制客流,散客旅游的生态旅游区。

(二)生态价值观念的迥异也是导致中国不能照搬欧美成功生态案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西方,人们最求“人地分离”,虽然黄石国家公园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上千种野生动物。为了保护珍惜动植物,游客只能在只有10%的公园活动区域里,享受自然景观、生态教育、荒野探险性等新型生态旅游。

而中国强调“天人合一”在国家级风景区,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而非单纯的自然保护区。

(三)“人多地少”也是制约生态旅游的重要因素。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早在1974年明确界定:国家公园公布小于1000公顷面积范围内,具有优美景观、特殊生态系统或特殊地形,有国家代表性,且未经人类开采、聚集或开发建设之区。美国拥有“地广人稀”的资源禀赋条件,特别是黄石公园,再未探勘发现前,一直是当地印第安人口中的“寇特地狱”,1000多年“无人问津”,在被勘探发现前,无疑保护当地生态资源的完整性。

而我国大部分国家级景区内还存在社区的现象,而且十分普遍,例如贵州黄果树风景区内有两个镇和36个行政村,总人口达到3.5万人。另外,我国部分生态旅游区处于集体土地之上,有着极为复杂的产权问题,这种“人多地少”的约束形成景区和社区混杂现实,导致了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带来阻碍。

(四)“资金缺乏”也是原因之一。

美国黄石公园是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每年的主要经费由国会批准,从税收中划取。

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约束,有限的财政支出往往会更多地提供给社会宏观发展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拨向生态旅游的维护和开发的专款也是十分有限。

(五)生态旅游开展动机也有所不同。

对于西方来说,发展生态旅游直接源于工业化时期对环境过度的开采导致的破坏所产生恶果的反省和反思,是经历环境阵痛后的自觉行为,因此,具有实现及强大的社会基础。

但是对中国而言,生态旅游的推动更多来自于国家和学者的倡导和引进,并不是一个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环保意识下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因此,与之相比,我国生态旅游不论从生态旅游市场的成熟度来说,还是从生态旅游供给的成熟度来说,还不能达到完全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以上分析可见,完全泊自于西方国家的生态旅游概念并不适应中国的实际,如果以此标准来要求,中国的生态旅游可能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自然发育。中国虽然不能完全泊自于西方国家的生态旅案例,但是可以作为借鉴参考,并且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开展一切生态旅游活动,以围绕保护环境为方针的精神,同时结合中国的基本情况,寻找适合中国特殊的生态旅游环境的措施和办法。

参考文献:

《中国旅游报》,2003.11.19

张凌云译. 生态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张广瑞. 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introduction [EB/OL].

乡村旅游案例:从“刁民村”到生态旅游合作社

2009年3月17日,作为云南省首批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之一,丽江市旅游局和玉龙县政府在白沙乡玉湖村召开现场办公会,确定了玉湖村“特色村”的建设内容以及配套资金。

从今年开始,云南省将在3年内建设200个旅游特色村,以此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万人,间接就业10万人,并且使每年旅游从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100%的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90%的经营户和80%的服务人员得到培训。丽江市有3个村入选,玉湖村是其中之一。而几年前,这个村还因乱砍滥伐之风盛行,被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视为一个“刁民村”。

旅游合作社成立仅100天,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过去20年的总和

玉湖村位于玉龙雪山脚下,风景秀丽。著名美籍奥地利学者、有“纳西学先父”之称的洛克曾在这个村居住了27年。

2003年以前,玉湖村曾经是丽江最贫穷的行政村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玉湖成为丽江著名的乱砍滥伐村。据白沙乡一位退休的乡长回忆,1989年,村民滥伐森林最高潮时,全村

一天有90匹马上山拉木料。1987年至1989年间,由于很多村民忙于砍伐木料,无心种田,2/3的田地因此荒芜,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2003年,玉湖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少量游客,一些村民开始为游客提供牵马服务,一些人成了“马老板”。由于大部分村民没有经济能力,只能靠牵马每次从“马老板”那里获得20元至30元的劳务费。这种无序的经营产生了各种矛盾,“马老板”之间为拉到游客互相拆台、压价,恶性竞争不断加剧。

2004年5月,在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赵世军的倡议下,新成立的班子决定组建生态旅游合作社。他们根据本村的旅游资源策划了“沿着洛克的足迹走进玉龙雪山,体验玉龙雪山”的骑马徒步生态旅游。

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玉湖旅游开发合作社制定了“章程”。“章程”规定:村民每进行一次骑马徒步旅游服务,可以获得总票价40%左右的牵马及向导服务费;每次从村民所得中提留2元,作为骑马徒步旅游意外事故的保障费和处理意外事情活动的经费,并设立了医疗急救中心;提留总票价10%的资金,用于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和正常接待费用,余下部分到年底按全村总户数、总人口进行统一分配……

合作社还就旅游线路管理、马队长、牵马人工作职责等出台了管理办法。

谁都没想到,这个成立时只有一张桌子、一块塑料布的合作社,因为规范管理而效益日显。合作社成立仅100天后,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过去20年的总和。这一年,玉湖村的旅游收入达80万元,集体积累30多万元。随后,每年游客递增,到2008年,全村旅游总收入达到76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村民人均旅游纯收入2500元。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理论界研究发展,我国各地实际行为较少。

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早在70年代初,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动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在政策的操作面上得到了支持。

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与会专家也只是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层面上的研讨,虽然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并被誉为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但是并没有被专家和生态旅游景区所接受,恰恰相反,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对于中国实际的生态旅游的开展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而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的举办,正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景区与线路相结合、普及生态旅游与发展会奖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展会。她将给近期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尤其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和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关于生态旅游实践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我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

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虽然大幅度推进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元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用于展示国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并把它与会奖旅游结合起来,走一条独特的展示之路。

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早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时候,当时推出的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

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最后,旅游专家和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专家告诉我们: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需要旅游者具有一定环保意识,这也是与大众旅游的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各地开展的生态旅游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而是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

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是一次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化的产物,她的出现,不光是中国旅游新形势的需要发展,更是世界格局下旅游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各地在旅游资源匮乏的时候,刺激各地旅游发展,提升旅游经济的新起点。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面来概括:(一)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虽然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

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有118位学者出席研讨。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

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

此后,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近期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发展我国生态旅游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

1.生态资源丰富。澳大利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许多地区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全国有60多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区,而成立于1879年的国家公园(1954年更名为皇家国家公园)则是世界上第二大国家公园。目前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新南威尔士(蓝山国家公园、阿尔派恩地区、热带和温带雨林)、昆士兰(大堡礁、热带雨林)、塔斯马尼亚(热带雨林)、北部地区(喀卡杜国家公园)、南澳大利亚(袋鼠岛、弗林德斯山脉)以及首都堪培拉附近的纳玛吉国家公园等地区。

2.制定国家战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和实施国家生态旅游战略的国家。早在1994年联邦政府就出台了《全国生态旅游战略》,其目的在于:找出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澳大利亚生

态旅游规划、发展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纲领,来指导生态旅游经营者、国家资源管理者、规划者、开发商以及各级政府来发展生态旅游;制定政策和开展项目来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确定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方法;规划和控制;自然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控;市场营销;行业标准;行业认证;生态旅游教育;为土著人提供发展机会;解决自然资源分配和管理中的公平问题等。这一战略成为澳大利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行业协会推动。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成立于1991年的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该协会被誉为生态旅游行业的最高代表机构,目的是“帮助生态旅游企业做到环境上可持续、经济上稳定、社会文化负责任”,其成员包括生态旅游住宿、游览和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的规划管理人员,保护区管理者,学者、学生,旅游、环境和解说、培训等方面的顾问,生态旅游导游等。该协会与澳大利亚旅游经营者协会一起推动了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展开。

4.重视社区利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1976年和1993年分别制定了《土著人地权法案》和《原住民土地所有权法案》,从法律上认可了土著人对土地的权利,并于1997年将旅游业、农业、文化产业这三个领域作为带动土著地区以及托雷斯海峡岛民土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领域。而1994年制定的《全国生态旅游战略》中专门有一部分内容阐述了“本土澳大利亚人参与”问题,承认土著人和托雷斯岛民不仅可以作为“土地所有者、资源管理者以及旅游经营者”,还可以作为“景点和知识财产的看护者”参与生态旅游。该《战略》中有七大行动,其中两大行动都是有关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的。正如在土著生态旅游公司———沙漠踪迹公司工作的皮天加拉首领甘因加所指出的,“严格控制的生态旅游已经为我的家和我们安嘎提亚地区带来了好处”。

5.建立伙伴关系。澳大利亚政府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的成功必须依赖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因此除了政府环保部门、遗产部门、文化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外,也非常注重与非政府组织、研究和教育机构、旅游企业、当地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过程中,与他们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从而获得共识,分担任务,分享收益。

6.开展认证项目。澳大利亚是最早实行全国性生态旅游认证的国家。1996年两个非政府机构———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旅游经营者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旅游认证项目。该项目涵盖了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住宿设施、游览和吸引物等方面,并分为自然旅游、

生态旅游和高级生态旅游三个等级。认证内容涉及自然条件、解说、环境保护措施、当地受益、负责任的市场营销等七个方面。针对三个不同的认证等级,就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一般性要求和针对性要求。到目前为止,该认证项目在全球都颇具影响。

7.加强研究教育。通过研究和教育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掌握有关生态旅游的知识。目前在澳大利亚,很多大学都开设生态旅游专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教育。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西悉尼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迪肯大学、查尔斯特大学、福林德斯大学、格里菲斯大学(黄金海岸分校)、北昆士兰詹姆斯库克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圣母大学等。培养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不同层次的人才。大部分生态旅游课程都和其他课程结合在一起,分别归属地理系、自然资源系、环境学系、林业系、旅游系、饭店管理系、休闲研究或娱乐管理系以及技术、应用科学等不同院系。

对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启示.

1.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生态旅游借以开展的资源载体主要集中在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等。截至2008年底,我国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70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138个、国家湿地公园3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14个。这些区域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和地貌景观多样,一些地方同时兼有历史文化遗迹和原生态文化,目前大多都已开展了旅游活动。在这些区域,尤其是其中生态敏感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必须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和管理。一旦这些资源被破坏,将给我们的环境保护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制定纲要实施细则。我国已经制定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对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总体要求,未来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实施细则,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和重要环节做出具体要求,例如针对不同等级类别的生态资源的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监控体系、生态反哺机制、社区参与机制、游客行为管理、游客环境教育、解说系统要求等,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和规范生态旅游的发展。

3.推行相关标准认证。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标准、规范、认证等准绳的确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而2007年浙江省已经出台了《浙江省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建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积极推进,并严格审批,鼓励广大景区、企业真正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来开发产品、

实施管理。在标准制定和实施认证的过程中,应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确保生态旅游概念不被“标签化”利用。

4.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经营人才。就我国而言,一是加强对现有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员、保护区、旅游企业、当地社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二是借鉴澳大利亚等国的经验,在大专院校设置与生态旅游有关的课程或专业,加快专门人才的培养。

5.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摸索实践外,更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学界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非政府组织给予实际的操作指导,媒体进行正确的宣传监督。就学术而言,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优秀者,应被吸收到有关政策、标准和规范之中。就非政府组织而言,一些环保组织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如能上升为政策性的指南、守则,乃至规范、标准、条例,或者被纳入其中,应该会对实践发挥更有效的指导作用。而地方政府所进行的某些有益尝试,也应当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总之,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政府、学界、非政府组织和相关企业、当地居民各司其职,并相互交流、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旅游报陈雪钧 2006-10-27

国外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表明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生态旅游管理体制、资源开发、环境教育与居民权益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管理经验,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立法保护严格执法

健全的环保法规与严格的执法为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早在1970年它就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经过多年的丰富与完善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法律体系。联邦层次的环境立法有50多个,例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法”、“大堡礁海洋公园

法”、“清洁空气法规”等;而各州的环境法规有百余个,例如维多利亚州的“环保收费法规”。澳大利亚还十分注重公民对环境法律制定的参与,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采取全民参与的方式面向社会招标,法律法规草案散发广大公民,广泛征求意见。这既激发了公民关心环保立法的热情,又使法律法规条款具有很高的公众认可度。

澳大利亚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切实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从而有效地规范了企业、游客行为,保护了旅游资源环境。在澳大利亚,任何个人、组织违反了环保法规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环保警察”\(SEPP\)专职环境执法工作,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都要处理40至50件破坏环境的案件,而在大堡礁绿岛公园游客即使带走一枚小小的贝壳也会被处以高额罚款。

政府主导分工协作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另一成功经验。澳大利亚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遗产地保护,政府的政绩评价标准不仅包括GDP增长、就业、社会福利,而且包括环境保护等软指标。任何政府官员、部门不重视环保事业,就会在听证咨询中被质问,甚至在选举中落选。澳大利亚有专职的政府部门负责指导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目前形成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个互为补充的完备的政府环保机构。三者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联邦政府职能定位于国家利益层次,主要负责国际环保公约签订、国内环保法规制定、跨州环保事务协调、重要环保科学技术的研究及推广等,例如1994年该国联邦政府提出的国家生态旅游策略(National Ecotourism Strategy),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出了一个全盘的架构;各州政府承担着政府主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责以及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例如环境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执行、环保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生态植被的保护和建设、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企业环境许可证的发放和监督、污染综合治理、环保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地方政府的环保职能在州政府的环保计划框架内进行,包括影响环境因素的控制、社区环境摩擦的协调、制定和执行社区环保规划等。各级政府通过法律和跨部门机构来协调三级政府部门的环保工作,例如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由厅长办公室对下属的环保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进行协调。

全民参与综合协调

发动全民参与、综合协调各方利益是澳大利亚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企业政府为了引导旅游企业参与生态旅游产业,在税收、信贷、设施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政府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生态商业”计划,鼓励商业企业减少水、电等资源的使用。例如墨尔本市水利部门与旅游开发商在该市郊区的联合建造人工湿地,不仅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而且使房地产价格上升了10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社区居民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和各类保护区注重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与社区居民分享利益,联合当地居民和私有林主共同开发、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形成了社区共管、专业公司与土著居民共同开发的经营管理格局。

社会组织政府倡导社会团体、从业人员、公众在旅游过程中必须尽环境保护义务。政府规定导游都要向游客介绍政府的环保规定,提醒游客严格执行;大学和科研机构通过对旅客的调查、旅游市场分析和专业培训,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信息和人才保障。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为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环保宣传教育示范

澳大利亚政府及旅游部门重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国民的旅游环保意识,引导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部门经常开展生态旅游教育计划,针对新闻媒介、旅游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和消费者等对象开展旨在提高对生态旅游意识与实践的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堪培拉市的“无垃圾城市”计划教育中心为居民免费提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帮助新闻媒介和旅游推销员更好地把生态旅游原则运用到他们的宣传活动中。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以宣传生态旅游意识、营造良好环保氛围、规范游客行为。

有益的借鉴

环保教育与严格执法“两手抓”当前我国涉及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健全和完善,有国家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和《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等,但“有法不依”的现象使其未能起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作用。因此“执法必严”是切实保障旅游环保法规实际发生效力的根本。政府执法部门应站在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大旅游环保执法力度,协调旅游、环保、建设等部门齐抓共管旅游环保管理工作,

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约束和控制旅游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履行资源与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在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建设与执法力度以形成环保外在约束力的同时,培养及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及当地居民的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以形成环保内在驱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将更有利于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环保意识的培育依赖于系统性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旅游经营开发商、企业管理人员,而且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政府官员;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对旅游服务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开设专门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并实行考核;对游客、社区居民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以及宣传资料等多渠道对其进行环保教育。

多方参与利益驱动“两手抓”地区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以及旅游者)的关系;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益驱动,具体表现为:

对地方政府而言,推行“绿色GDP”政绩考核指标。传统考核地方经济和官员政绩的指标过于偏重经济指标,而较少考虑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结果导致政府部门不能有效履行环保监管职能。要实现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矫正这一缺陷,改革现行经济发展与政绩考核指标,用“绿色GDP”代替传统的GDP。所谓“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与资源成本和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与资源成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服务费用)。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和政绩考核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它有利于促进政府官员树立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使其更加重视旅游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旅游企业而言,推行资源有价使用机制。其目的在于树立企业从环境保护中获益的机制,以利益驱动旅游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环保水平的提高。其主要措施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收取资源使用费,即通过对旅游企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外部不经济行为征收一定的费用,从而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以限制企业低效率利用资源的行为。费率的制订要体现公平效率与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费率。首先计算出自然界自净能力能够承受的排污量,以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生态旅游案例归纳

美国国家公园案例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实践模式。生态旅游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9年第一次设立了“生态环境旅游年”。相隔十年,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再一次的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如果说,1999年的生态旅游主题年,只是作为一个尝试,响应世界旅游潮流。那么,2009年国家旅游局设立的旅游年为“生态旅游年”就是对“生态旅游”这一个概念的强化和实践。 但是,怎样实施完善生态旅游,这对于引入生态旅游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模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课程。但是相对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完善的生态旅游模式、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案例无疑是最好的参考对象。 特别是美国的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管理模式和旅游项目真的适合中国本土化生态旅游?本文将根据有关文献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标准进行梳理后,然后分析著名的美国国家公园案例,为国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可行的案例依据。 一、在分析生态旅游案例前,要清楚生态旅游的含义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严格说来,国外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专家学者和旅游管理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描述,甚至可谓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既有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断深化问题,也有研究者或开发和经营管理者人为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

其实,“生态旅游”一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 于1983年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光旅游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旅游的景物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的《国家旅游战略》认为:“(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国际最具权威的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自然界负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即在保护自然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其实,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第一,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资金要首先运用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生态旅游的标准 尽管生态旅游的概念没有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但生态旅游的实践却要求我们对什么是生态旅游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要有一个检验的标准。 2000年11月,全球生态旅游认证机构以及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绿色环球21”组织、国际生态旅游学会的专家学者聚会美国纽约州莫霍克山庄,共同讨论制订了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的原则性指导文化,其中,在共同制定的国际生态旅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典案例

乡村旅游规划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山合水易在规划乡村旅游中一贯遵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就是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乡村的经济建设,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满足城市人接近自然的需求。 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长城村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长城村:打造北部山区乡村旅游新亮点 长城村位于开州北部山区,与四川省宣汉县漆树乡接壤, 境内主干道(原开州至城口省道)已油化,村内人口居住 密集区支路已全部硬化,农户住家通车率达90%以上,80% 以上田、地可通车直达。平坝水田周边的河提、田埂、便道已全部硬化,境内平坝地区有主河道“漆树 河沟”穿村而过,数十条小河沟分布在平坝两边的坡地、梯田及树林之间。洞子湾、石膏湾、避匪洞、将 军山、一线天、石笋峰、圆潭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乡村旅游有待开发。 长城村尽管已经摘掉贫困村帽,但是贫困户的持续稳 定增收仍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整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 走不出、长不大、起不来的困境。脱贫攻坚战略实

施以来,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开花结果。长城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便利交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点。长城村村支两委为此召开多次会议,主要研究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在大进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长城村决定建立开州区圆潭.乡土印象生态农业观光园,由开州东松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负责实施。 生态农业观光园总投资280万元,开县东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00万元,申请产业项目专项资金180万元, 7户建卡贫困户以土地、人工、现金入股的方式采取合作社经营模式经营。计划建设砖混结构综合楼1幢;具有农村特色的房屋11间;小木屋5栋;休闲便道5000米(宽1米,数条);停车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公共厕所1间;露营烧烤基地1个;自助野炊基地1个;游泳池1个;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1个;整修及美化河堤2000米,预计总投入280万元。同时将基地已建成的50亩标准化流水鱼养殖场扩大规模,实现乡村旅游与渔业一体化发展,实现贫困户致富增收,预计投资20万

生态旅游规划案例

世界著名生态旅游区规划案例 由世界旅游组织的顾问们编写的权威著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给我们提供了一批与生态旅游相关的规划案例,此处摘录其中5个典型案例。 一、自然生态旅游规划案例 在重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自然旅游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然旅游涉及的活动范围极广,因而成为旅游业中很难界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使自然旅游既能满足游客体验生态的需要,又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制定一个合理的开发规划便显得十分重要。总结世界著名自然生态旅游区的成功规划案例,可以得到以下凡点启示: (1)自然旅游的成功依赖于对自然的保护。 (2)自然旅游点需要经费来维持和保护,大部分经费可直接通过门票收人和产品销售收人取得。 (3)旅游者是环境教育的极好对象。很多自然保护公园错过了提供环境教育的机会。无论是执着的自然旅游者还是对自然历史知之甚少的新自然旅游者,可通过信息手册、展览和导游讲解增强环保意识。 (4)若以自然旅游作为自然保护和乡村发展的一种手段,必须使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业的开发中来。这样既能使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可提高旅游旅游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5)保护工作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开发旅游区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这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旅游经营者通过对旅游者进行教育以及将捐款用于公园管理等方式,积极参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来。 二、社区参与保护考古遗迹的规划案例:墨西哥得卡斯玛雅文化遗迹的保护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得卡斯既是一个有3.5万居民的中心城市,又是一有65个小村庄的自治市。1988年,该地在被飓风毁坏后进行了重新建设,当人们为建设一个新的综合性体育设施进行挖掘时,一座坐落在危地马拉到墨西哥湾之间通商线路上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玛雅人的城市被发掘了出来,后来又在这里

黄石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案例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案例 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欧美国家聪明的并不认为只是单一的圈地保存,而是想办法怎样让人类走进大自然中,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当地或国家创造经济收入。在经历了上百年的研究和摸索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摸索出一套有效可行管理办法,让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旅游经济的创收。无论是旅游项目、管理措施、还是资金运作上,都无不把环境保护和研究作为核心。其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更是对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生态环境的维护”这一基本点严格遵守,并作为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黄石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一。 黄石公园的简述 一万多年前,黄石公园原是印地安人的狩猎区,1807年,随著路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的远征及第一位进入黄石公园的白人约翰·寇特的探勘,黄石公园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直到1872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签署了“黄石公园法案”,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如今,黄石公园地处美国西部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三个州交界处的熔岩高原上,总面积8,987平方公里。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黄石公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其中不乏世界珍稀动物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 由于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长达100多年的旅游历史中众多特许经营商加盟园内,每年约有300万游客到公园旅游,有1/3的美国人一生中至少黄石公园一次,如今黄石公园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保护措施 黄石公园员工自己引以为傲是他们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即: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在黄石公园,所有的雇员都被鼓励参与对游客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资源保护时。当游客们看到在公路上慢悠悠地行走的野生动物时,会成为公园守护者的忠实的听众,听他们讲解关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一起参与黄石公园的维护中,除了专家、协调员和雇员外,还有来自各个行业的自愿者、合作伙伴、合作协会、基金会以及黄石公园的赞助商们。 无论公园的守护者是专家、雇员还是志愿者,他们职责核心就是维护黄石的公园的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监督资源状况,从而确定游客的影响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在游客经常光顾的景点开辟道路、野营地以及添置设施设备;教育游客如何保护公园的资源;加强法律和公园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 旅游项目 如今黄石公园的旅游活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适合不同品位的形形色色的旅游者。 根据活动组织者的不同,黄石公园内的旅游活动可分为:具有官方性质的活动;由公园守护者组织的活动;由特许经营者组织的活动;自助旅行等。根据在公园内旅行所采用的交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乘坐公园大巴旅行;自驾车游览;骑自行车旅行;骑马;划船;冬季雪上项目;徒步旅行等。根据地质特征和生态景观的不同,可分为:温泉旅游;峡谷瀑布旅游区;黄石湖区旅游;间歇喷泉区(包括间歇喷泉、温泉、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旅游等。根据旅游活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参观景点;讲解和讨论;观赏野生动物;参与带有学术性质的旅游活动;探险;野营和篝火;垂钓;摄影展示以及其它旅游活动等。

生态旅游案例汇总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案例 “生态旅游” 作为一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实践模式。生态旅游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9年第一次设立了“生态环境旅游年”。相隔十年,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再一次的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如果说,1999年的生态旅游主题年,只是作为一个尝试,响应世界旅游潮流。那么,2009年国家旅游局设立的旅游年为“生态旅游年”就是对“生态旅游”这一个概念的强化和实践。 但是,怎样实施完善生态旅游,这对于引入生态旅游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模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课程。但是相对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完善的生态旅游模式、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案例无疑是最好的参考对象。 特别是美国的黄石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管理模式和旅游项目真的适合中国本土化生态旅游?本文将根据有关文献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标准进行梳理后,然后分析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案例,为国内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可行的案例依据。 一、在分析生态旅游案例前,要清楚生态旅游的含义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严格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专家学者和旅游管理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描述,甚至可谓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既有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断深化问题,也有研究者或开发和经营管理者人为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 其实,“生态旅游”一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 H?Ceballos Lascurain 于1983年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光旅游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旅游的景物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的《国家旅游战略》认为:“(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国际最具权威的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自然界负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即在保护自然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绿维创景: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 案例分析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s://www.doczj.com/doc/b34423674.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国外农业观光发展历程 观光农业从明芽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外己先后出现了农业观光园区、度假农场、家庭农园、农业公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游客的旅游动机来划分,国外乡村旅游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游。 三、国外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

四、著名乡村度假国家及代表案例 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1、日本——度假农业园: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 日本的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有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 <特点> 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 一日游类型的观光农业居多; 过半数的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由政府机关或当地集体组织开发经营;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 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 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 (1)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摘要 传统的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的是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对环境不太注重,甚至会破坏环境。生态旅游以其保护环境、社区参与等可持续发展的形式,深受大家的欢迎,一经推广,瞬间掀起热潮,成为全世界的旅游的主流。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生态旅游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也开始对生态旅游规划进行研究。生态旅游规划的研究可以提升社会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认识到其重要性;也是建立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的需要;更是取得经济效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需要。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全国大部分景区都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方式与内容多样化,该论文在调研分析生态旅游规划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规范性及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案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 Cas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Abstract Traditional tourism to a certain ext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ourism, the environment does not pay much attention, and even damage the environment. Eco-tourism for its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lcomed by everyone, once the promotion, and instantly set off a boom, called the mainstream of the world's tourism. With the prompt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i in recent years, , eco-tourism planning has also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country has begun to study eco-tourism planning. The study of ecotourism planning can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the communi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its importance; or the need to establish the eco-tourism planning system; it is the need to obtain economic benefit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social residents. Eco-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cenic areas in China have compile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planning and content diversific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生态旅游度假村案例分析

生态旅游度假村案例分析 建筑设计极其理论研究生高震 ★★★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是中国首家顶级生态度假村,位于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广州约98公里,距东莞约82公里,深圳、珠海约210公里。按国际白金五星级标准建造,来自美国、英国、哥伦比亚等国的多名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师,在双溪交汇处的2500余亩谷地精心雕饰而成。中国传统客家夯土墙结合了国际顶级竹子建筑工艺,建筑与自然在这里充分和谐。 度假村建成后将有百多间客房,并设国际会议中心、SPY和YOGA会所、生态旅游区等,是全国最顶级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现一期工程完工后开始试营业,有16间园景房、15间溪畔别墅、1套浣溪综合别墅投入使用。所有客房依山临溪而建,配套用品都是天然物料,如纯丝、纯绵的床上用品,竹制、木制的家具,陶土、石器用具摆饰等。西方文化的优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融合在此。其中临溪而建的水畔别墅有着高屋顶、青黄瓦和夯土墙,是典型的传统客家建筑风格。几近落地的玻璃窗、可以边泡澡边看星星的透明浴室、还有超大型的露台直达溪面,高雅浪漫。而这一切都掩映在竹林与山花间、伴随着潺潺流水与啾啾鸟鸣声……度假村后山设观星塔,用于夜晚观星赏月。还有以竹子和木材建造的观景台,位于两水交汇处,可以最佳角度欣赏苍翠山林、静听淙淙流水。度假村设有竹韵厅、茶室及桥吧,提供中西美食和当地特产。国际声誉: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是国内首个同时获得“绿色环球21可持续设计达标评估”认证(由绿色环球亚太国际组织签发)和“全球景观设计大奖”(由百年世界专业协会-美国景观设计协会颁发)的度假村。独具匠心:度假村规划上依托南昆山万亩原始次生林,所有建筑都是低密度独立建造,私密性强,是高档度假村特有的规划方式;地势起伏处均采用架空或吊脚楼工艺,保护原生地貌;区内采取环保交通工具,让度假者尽享大自然的优美与宁静。建筑特色:十字水度假村地处桃林竹篁间,就地取材,以竹子作为建筑要素。不但环保,而且独具特色。其中哥伦比亚竹子设计师SIMON VELEZ设计的竹桥工艺独特,全世界上仅有三座。风雨长廊由西向东横亘度假村中心区,周围遍植四时花树。长廊中有四个回音厅,站在厅中心可静静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另外,和谐而朴实的建筑与独具品味的室内装修和灯光设计是度假村的另一特点。十字水生态度假村还引入了国际知名、亚洲十大水疗品牌之一的JANU TRADITIONAL SPA,秉承该品牌的新鲜、纯净、健康理念,结合印尼传统水疗护理方式、中医按摩和南昆山天然材料,创造出自成风格的“十字水森林水疗”,为住客提供各种身体护理、饮食调理等服务。南昆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南昆山坐落广东省龙门县西部,跨从化、增城、龙门三县,距广州97公里,距深圳162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平均海拔约500米,最高峰天堂顶海拔1228米,乃广州地区最高峰。森林覆盖率达96.6%,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美誉,在这里可以呼吸到负离子含量极高、最清洁的A级空气,是难得的“天然氧吧”。 南昆山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达二千多种,其中数十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山林植被主要性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以盛产多类竹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精讲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国内主要模式研究 1.【"农户+农户"模式】 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真性强,发展水平低下 1.1内容: 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也称自主经营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 1.2意义: 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投资收益: 该模式主要由农户自负盈亏,最终的受益者为农户。 1.3优势: 1.3.1文化保留最真实 1.3.2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1.3.3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1.4劣势: 1.4.1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 1.4.2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 1.4.3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1.5解决方案: 可以让政府或者企业介入,加大对资金和管理的投入力度,规模化发展。采用合作社方式,对现有农户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 1.6案例: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

2.【个体农庄模式】 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管理水平不够高 2.1内容: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个体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2.2意义: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 2.3投资收益: 农庄吸纳大量的农户闲散劳动力和资本,集体获利,农户增收。 2.4优势: 2.4.1农庄自主经营,投资少,回报率高。 2.4.2农户可获取大量利益、土地增值、解决就业压力。 2.4.3个体经营者更好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2.5劣势: 2.5.1由于农庄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知识技能底下,影响整个景区运营。 2.5.2农户会承担一定量的资金风险。 2.5.3规模小,竞争优势差。 2.6解决方案: 转变落后的经营生产方式,积极与政府、企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增强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培训。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纳相关人才。 合理利用土地,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