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以青岛市为例_傅建祥

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以青岛市为例_傅建祥

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以青岛市为例_傅建祥
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以青岛市为例_傅建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4期) 0

02741J.Shanxi Ag

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No.4 Vol.15 2016收稿日期:2015-12-

21作者简介:傅建祥(1963-)

,男(汉),山东昌邑人,编审,主要从事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研究。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路径探析”(2013RKB01194)

;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青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2012-B-

09)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以青岛市为例

傅建祥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青岛266109

)摘 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青岛市农业科技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科技协同创新组织形式。但存在缺乏顶层设计、政策和法律环境还不完善、创新主体利益取向不一致、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和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等问题,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通过政府主导,搭建科技协同创新的平台,推进多元化协同创新组织形式建立和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资源优势、扶持农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青岛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现代农业;青岛市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16)04-0257-

05Reflect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chnologyFu Jianxiang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

dao 266109,China)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strong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In Qingdao,a city with rich resourc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vari-ous forms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they are still at early stages because of theproblems of lacking top design,imperfect policies and imperfect legal environment,inconsistent interest orientation of theinnovation subject,not forming the diversified investment mechanism,and lacking effectiv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mechanism.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to set thestage for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full exertion of the government'sleading role;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form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to suppor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to strengthe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the moment of constructing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in the Daguriver 

basin.Key 

word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llaborative innovation;Modern agriculture;Qingdao 农业是立国之本,“

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青岛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同时是一个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农业大

市,是全国重要的油料、水果、蔬菜和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外贸出口基地,现代化农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青岛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功不可没。但同时必须看

DOI:10.13842/https://www.doczj.com/doc/b04337272.html,ki.issn1671-816x.2016.04.006

到,青岛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科学研究的不同部门以及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导致本就匮乏的技术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持续创新合力。破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的难题,是实现农业科技支撑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以协同创新推进青岛市现代农业

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破解谁来种田和怎样种田难题的途径

明天谁来种田?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讲:脑子灵的,考大学走了,身子行的,当兵走了,年纪轻的,统统打工走了。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00后不知种田。解决谁来种田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其实,解决谁来种田首先决定如何种田。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如果继续存在,谁来种田就成为无法破解的难题。以机械化为基础,实现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耕作方式,在解决了如何种田的问题后,谁来种田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实现现代化耕作方式转变的基本保证和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变革的迫切需求

农民要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是关键。文献表明,我国农民耕种面积是在7.5亩时是盈利的,一旦经营面积扩大,就会亏损。原因是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方式有两个成本,一个是显性成本,一个是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指的是农民的各种投入,隐性成本就是工钱。农民一家一户经营的时候,不考虑隐性成本,赚的是自己的工夫钱。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隐性成本已经变成显性成本,按照传统的经营模式,就会亏损。解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效益问题,首先是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更多的机械化来代替人力成本。要对农作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流通等所有的环节进行分解,看哪个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哪个能实现半自动化,或是简化步骤。农民有这个意识和需求,科技人员应该通过协同创新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就能得到实现。

(三)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农业经济也面临这个问题。农业转型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转型是从重视产量到产量和质量并重。第二,转型是向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一个作物甚至整个农业的发展,没有机械化,不提高劳动生产率,不降低生产成本,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第三,转型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在转型过程中,科研协同创新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二、青岛市农业科技资源状况

(一)青岛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状况

青岛市现有1个高等农业院校,3家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1家省级农业科研院所,8个部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占青岛市相关机构17%,下同),4个省级农业重点实验室(12%),8个市级农业重点实验室(16%)。

在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资源中,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和青岛康大集团集团可谓异军突起,独领风骚。他们是仅有的2家国家农业创新型企业,2个国家级农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另外,青岛市还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10个,拥有市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青岛市涉农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只有1个莱西市现代种业孵化器(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涉农公共研发平台为青岛市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检测公共研发平台,涉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传播平台。

(二)国家和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2007年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的协同体,成效显著,作用巨大,被誉为建国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的“第二次革命”。2010年,山东省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它是国家体系在我省的延伸和补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集合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高层次顶端人才,组成协同研究创新的团队,面向农业生产实际,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重点研究农业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提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目的。全国50个体系中的首

2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4期)2016年

席科学家有3位是青岛市的,分别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花生,禹山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张国范)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鲽鲆类,雷霁霖),青岛市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共46个,占全省(153个)的30%,其中,岗位科学家35个,综合试验站11个。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涉及粮食作物、园艺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等15个产业,创新团队仅青岛农业大学就有首席专家3人,岗位专家35人。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实现了由“单项”向“综合”的转变。体系根据产业的技术需求,设立针对产前、产中、产后的重点任务,把以前各阶段的“单项”研究转变为“综合”研究;二是打破区域和行政的界限,以国家的农业产业为领域开展行业技术联合攻关,目前只有体系具备这样的平台;三是体系技术研发使用者明确,主要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3种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着重成果转化和技术示范,不再以理论验收过关为标志;四是体系管理摆脱了琐碎的行政和具体项目管理,由体系管理各自体系的科研方向和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使项目承担人的研究行为与责任相匹配,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研究力量和研究范畴上体现了协同创新。研究力量包括综合性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和地方推广部门。研究范畴更多强调公益性创新研究。

(三)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是集聚青岛农业科技资源,进行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设有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采用三区联动的思路进行总体布局,核心区由青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和即墨、胶州两个核心园区组成,形成多个特色示范区和不同纵深的辐射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公共研发平台、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并在即墨和胶州核心区建设4600亩科技创新试验展示区。目前已在即墨核心区成立了光伏农业科技研究院,开展蔬菜、茶叶、花卉等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在胶州核心区建立了800亩实验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已获科技部批准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三、青岛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

问题

(一)政府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主导作用

还需加强

青岛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主体分属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他们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难以形成合力。一方面,现有的科技评价,导致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主动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实际的兴趣不大,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能在企业发展立竿见影的项目,缺乏长远目光,两者难以形成合作共识。目前,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在项目投入引导创新主体进行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实现创新主体的全面合作,完成协同创新,实现政产学研用的真正结合,必须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评价制度和科技协同创新成果分享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从政策和机制上为实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创造条件。政府在这方面还需做很多的调研、论证、制定、协调和落实。

(二)科技协同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没有

形成

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企业不能成为科技创新投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具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所需要的资金保证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政府也无法完全提供科技协同创新的专项资金,因此,单独的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主体无法保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三)科技协同创新没有有效的信息交流

共享机制

政产学研用各个行为主体自成体系,科技信息缺乏交流与共享的通常渠道。以青岛市农学会为主的各种社会团体作为青岛农业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平台,多数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既是开展一些活动也是以会员之间交流感情为主,导致研究单位内部以及研究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更是狭窄,基本停留在偶发性和个人间的交往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企业无法获知,企业的科技需求也难以送达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中。

傅建祥: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以青岛市为例

(四)青岛市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

协同创新缺乏平台

科技协同创新缺乏项目和体制依托,无法实现共享互动。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烟草所、山东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和青岛市农科院4个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缺乏合作、交流和共享,难以形成共识。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也没有形成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青岛市现有的8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质合作内容少。

(五)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力量自成体系

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中虽已初步实现农机农艺的结合,但科技研发方面力量薄弱,分散重复而难以集约,只能注重单一生产环节,人才、资金等要素不能有效整合,导致主要农作物农业装备研发活动存有严重的“孤岛”现象,使农业科技研发的资源无法高效化、规模化、产业化、系统化、市场化。另外,政府搭建的各种技术平台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成体系,使主要农业科技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低。

总之,作为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农业大市,青岛的农业科技仍然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基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也极为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技术创新。农业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普遍不足,除山东新希望六和和青岛康大外,其他13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无科技研发机构。农业科技资源分散,没有形成技术创新要素和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和模式,难以形成持续的创新合力。

四、青岛市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

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农业科技

协同创新搭好舞台

政府是协同创新顶层设计的主体,是实施协同创新的引导者和推进者,应在全面梳理、系统评估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在协同的产业领域、协同体的组建、协同的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青岛市应以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有效推进政、校、所、企相互之间的全面合作,突破现有体制束缚,构建新的稳定结构,为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创新探索路径。政府应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从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入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经费投入。农业是公益性极强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首要主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私人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投入体制,把农业科研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稳定投入支撑。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源动力。

(二)积极鼓励多元化协同创新组织形式的

发展

鼓励协同创新多形式合作方式展开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政府通过基金或课题形式,简化课题申报的流程,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为导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实验室、基地共建,课题联合等形式进行创新;通过政策,激励机制,项目评审的成果化导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理论和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延伸,鼓励企业从科技成果应用者向科技成果供给者身份的转化,鼓励各个环节协同创新;鼓励科技人才在创新各环节各主体之间的流动,通过人流、信息流、知识流为纽带将创新主体各利益方联系起来;鼓励协同创新长期合作形式的发展;通过完善科技入股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交易机制等,鼓励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研发人员科技入股,与企业建立长期科技创新合作关系;通过政策扶持、配套支撑、孵化器供给等方式鼓励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自主创业,创建科技内生型农业企业;通过农业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和区域农业科技协作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其地方创新团队,政府逐渐从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淡出,推进高层次,企业为主导的,深度合作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市场化转型。

(三)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

资源优势

建议青岛市相关部门把国家和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资源纳入青岛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的大框架内,根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运行特点和青岛市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需求,统筹安排,发挥其在人才、成果、技术和知

2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4期)2016年

识方面的优势,为我所用。国家体系各个试验站的职责就是将国家各位岗位科学家的技术在各个地方集成示范,解决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而地方创新团队的目标也是解决地方产业发展的问题,二者的终极目标一致,殊途同归。可以召集这些试验站,制定一些与产业相应的发展计划,利用这些试验站将全国的专家请过来,集中解决产业问题。

(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根据产业需求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政府要引导农业企业参与农业技术研发。加大支持农业企业技术参与各级政府下达的科技项目创新的比例,对企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行补助政策。对企业自筹资金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给予政策性补助。

重新构建为私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科技金融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私营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来促进技术创新可采取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成立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同时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政府要组织力量严厉查处假冒专利的侵权行为,及时处理专利纠纷。对重大侵权案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会同公安、

工商、质检和法院等部门采取联动机制,确保打击有力,以保护技术开发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六)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一是把青岛市大沽河流域农业科技示范园建

设纳入国家层面的协同创新架构中,积极争取加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以集聚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建立青岛现代农业科技公共研发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与北京农科城互联互通,搭建园区与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平台。二是依托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大厦,整合青岛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三是以创新创业发展为统领,实现创新创业集聚发展、海洋陆地联动发展、国际国内共同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林水利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协同并进。四是发挥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作用,组建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园区联盟投资公司,通过科技金融专项资金,联合园区内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扩大园区发展基金规模,进一步吸进科技、人才、金融等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五是重点支持园区种业产业发展,开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加强“

青麦6号”等优质农业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研究,并在示范区、辐射区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易晓波,李光.湖北省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1):68-72.[2]许道宝,洪雷.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创新工作的思考[J].安徽科技,2010(10):29-30.[3]李祖超,聂飒.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2(8):24-25.[4]许红梅.产学研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5]杨起全,张峭,刘冬梅,等.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12(3):5-10.[6]严雄.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03-

19(B6).[7]王傅,汤中军,韩克嘉,等.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功能剖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3):1-2.[8]刘汉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股份制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9]徐斌,付晓军.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J].当代社科视野,2011(1):38-42.[10]辜胜阻,洪群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思考[J].经济管理,2008,30(19/20):1-

6.[11]虞佳,朱志强.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通报,2013,29(7):225-

230.[12]韩立民,陈自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3-26.[13]王章豹,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115-

117.[14]王兆华,魏志刚,辛丽轲.青岛市农业科技现状调查与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40-44.[15]李超任,王润桃.协同创新助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34-

36.[16]高智勇,高建民,卫军胡,等.陕西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92-97.[17]钱月宝.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的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3(11):10.[18]刘光宇.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0(2):23-

25.(编辑:武云侠)

62傅建祥: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以青岛市为例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目录 ·农业信息技术及信息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闯郭新宇赵春江(5) 构建基于SDD算法的农业搜索引擎......... 樊景超周国民周义桃丘耘(6)根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吴平郭焱李保国王锋(6)农业信息技术与新农村建设....................................... 周义桃(7)猪白粉病安全生产溯源数字化系统的研究………………………………………………………............................... 陆昌华谢菊芳王立方胡肄农白云峰(7)河北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蒋晓茹段玲玲崔文顺张进文张忠义(7) 关于县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王振山王宝义李冲崔文顺(8)·种植业与育种· 野生啤酒花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张霞徐基平原俊凤王绍明(9)箭根薯快繁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李枝林王玉英余朝秀(9)广东省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方志伟(10)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及发展展望.................... 耿开友李绍萍赵明方(10)从空育131看寒地超级稻育种及栽培…………………………………………………………………....................... 冯永祥李金峰郑桂萍钱永德吕艳东孙长艳(10)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的研究................ 赵懿张春雷李光明李锋(11)盐胁迫下诱抗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方良俊王正超唐耀鹏(11)济宁18号小麦化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郭新平王霖吴复学孙雷明冯维营(11)高海拔地区采用绿肥聚垄法栽培甘蓝的主要技术措施…………………………………………......................................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高海拔地区大蒜品比与播期试验结果初报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13)威宁县夏秋反季节蚕豆生态试验结果初报.. 陈世雄董恩省余德明虎明洪(13)威宁县高海拔地区荷兰豆生态试验........ 颜兴余德明虎明洪董恩省(13)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孙化 学号: 1551204458852 指导教师:鲁泽冰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15秋 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作为着

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三是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 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投入。现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必须以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推广手段作保证,这就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

浅谈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04337272.html, 浅谈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作者:翁国仕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1期 摘要:農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产业,在新型农业发展创新这一问题上,党和国家指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经营主体。 我国正处在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想促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创新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科学的经营方式重要性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把握好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内涵,立足农村,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等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上,由资源初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品牌农业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抓手。品牌农业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现代工业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对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性 科技是突破农业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重要途径,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把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作为重点。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注重研发和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要强化科技培训要以促进农民持久增收和充分就业为目的,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展开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等活动。其次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培育科技示范大户、科技示范大村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马铃薯、胡萝卜、金莲花、苍术等现有主导产业及蔬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集中人力、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现代农业管理办法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农计发[2009]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委、局、办),黑龙江省、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我部决定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于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二)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为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批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五)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农业生产示范区(园、片、场)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转变发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要使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农业科技进步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此,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让传统农业的发展乘上现代科技的东风,通过统筹利用现代前沿科技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以及妥善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央指导精神现代化农业的创新互联网+农业 农业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应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和支持,亦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统筹利用其他领域的现代科技,以更科学的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反过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内涵 我国在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农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科学技术又是强国的根本。所以科学技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个发展阶段中传统农业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即农作物的种子给人吃,作物的根茎叶等喂养牲畜,人畜的粪便还田有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传统农业就是在这种重复循环中缓慢发展。而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整合利用工业发展的成果,打破原有的循环模式。从石油中提炼的化肥,现代化学工业研制出的农药、除草剂,工业文明的发展带动大机械的产生代替人力畜力都促使农业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不断扩大农业的科学范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很少,随着各地的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和私人违章建设,非农用土地不断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占用,使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尽管土地效益比较低,但对于多数农民来讲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即便出外务工也不会轻易放弃土地。这种状况使土地资源很难向优势农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较低 有的地方生产的农产品,优良品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科技含量高、劳动投入少、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仍然不多,低值的“大路货”产品所占的比例仍然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基本特征是: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

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内涵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①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②(农业部长杜青林的概述)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