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日产50吨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最新版)日产50吨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最新版)日产50吨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最新版)日产50吨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日产50吨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法人:

1.1.3建设地点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1、关于编制《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委托书;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

4、《“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5、《河南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7、有关的设计技术规范;

8、技术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2.2研究内容与范围

根据目前鹤壁市及周边玉米芯、秸秆、麸皮、豆粕的产生及利用现状,结合杏鲍菇的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环保要求,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有限公司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查,并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写深度要求,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市场预测、建设条件、生产工艺、总图运输与公用设施、节能、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项目管理与定员、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3企业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位于***城南6公里、******北300米,紧邻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与京广铁路,***大淇线从公司西侧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始建于2009年6月,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拥有员工136人,其中,聘请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6人,大中专以上学历占30%以上,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服务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生态食用菌种植,现具有日产10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注重企业形象,尊崇现代化企业理念,在***逐步凸显了食用菌产业的龙头地位,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曾多次到该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并先后被县乡政府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

1.4项目的提出

陕西是农业大省,鹤壁每年约产生玉米芯、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60万吨。农民处理玉米芯、秸秆等生产废弃物一般采用堆肥、焚烧等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资源转化率低。企业以玉米芯、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实现废弃物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通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以廉价农业生产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科学利用、大力发展珍稀高档食用菌栽培,解决农民对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简单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

由于杏鲍菇是以秸秆、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等农业废弃物为培养基进行生产,培养基经使用后直接做为有机肥出售。故杏鲍菇生产属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类项目。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循环经济的实质是按照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进而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发展。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废弃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和循环利用,能逐步减轻经济发展的资源损耗,明显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12月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确定了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领域,并在重点领域范围内,提出了农业废弃物和木材综合利用工程等六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另外,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线建设项目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 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杏鲍菇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大、消费人群最广、尤其受发达国家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出口食用菌的主要品种。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今后对杏鲍菇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食用和保健双重功能的杏鲍菇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必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这个行业不仅长期稳定的消耗大量的秸秆、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等农业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高营养的食品,同时也为农业产生大量优质的肥料,可以大大改善土壤结构。因此,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看准市场商机,拟发展大规模、纯绿色、无公害的杏鲍菇产业。

本项目拟利用鹤壁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杏鲍菇生产技术和设备大规模的生产纯绿色无公害的农作物产品——杏鲍菇,克服了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小规模杏鲍菇

生产中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产值低;大量用药,残留物超标难达到出口要求季节性出菇;季节性种植,市场波动大等问题,还可以避免国内同类大规模杏鲍菇生产中存在的建设投资大、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的弱点。从而创造循环生态链条,是集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的有利于社会生态循环发展的经济行为。通过本项目建设,既可实现废物的再利用,还可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质优、价廉、方便的营养食品,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减少了污染。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既符合国家大力发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又积极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5项目概况

1.5.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为年产杏鲍菇16500吨、杏鲍菇速溶即食营养保健麦片6000吨,有机基质40600吨。产品的质量标准执行企业标准,质量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方案表

1.5.2工艺流程简述

杏鲍菇种植: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秸秆等,根据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1%,石灰1%进行配料,混合拌匀,进行装袋发酵灭菌,灭菌后的培养基料袋冷却至28℃以下,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

好的杏鲍菇原种接入培养基中。接入原种后的培养基料袋移至发菌室,进行栽培种的培养。当栽培种的菌丝发满全袋后,将菌袋移至出菇房进行出菇生长。杏鲍菇生长达到采收标准后,进行采收。

杏鲍菇深加工:本项目主要深加工产品为杏鲍菇速溶即食营养保健麦片。它是以普通麦片为载体,增加了杏鲍菇菌丝体而形成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体的升级换代产品。它克服了普通麦片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和糖的缺点,增加了产品中菌体蛋白和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营养成分更加全面合理,再加上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

有机肥复合肥:利用生产杏鲍菇之后的废气菌糠进行堆积发酵,发酵完成后进行晾晒、烘干,烘干后通过皮带机运至粉碎机的进料口进行粉碎,将有机肥料、N、P、K化肥、添加剂等分别输送至自动配料系统,按照事先的程序分别出料入搅拌机,搅拌完成后进行造粒,进而筛选,合格品进行包装,不合格品返回粉碎机,再次粉碎。

1.5.3场址概述

本项目拟建在***铁西永达路中段路西。该场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利于原料的收购和产品外运。场址所在地供水、供电、通讯、排水等公共设施条件较好,周围无其它污染企业。

1.5.4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当地的玉米芯、秸秆、麸皮、棉籽皮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在当地和周边区域供应充足,生产有机复合肥的添加剂已是成熟的产品,市场充足,即可就近购买,也可通过物流直接购入,生产杏鲍菇速溶即食营养保健麦片所需的大麦,在当地和周边区域也供应充足,可以保证项目的需要。

1.5.5环境保护

本项目属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无有害废物排出,项目实施后,通过生产杏鲍菇实现了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等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污染零排放。每年可利用废弃物27588吨。

1.5.6项目定员和劳动力来源

本项目劳动定员1545人,其中管理人员25名(包括市场营销人员),技术人员27名,工人1493名。所需人员采用社会选聘和公开招聘等方式解决。

1.5.7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

1.5.8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36989.5万元,项目所需资金企业自筹11539.5万元,其余2545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解决。

1.5.9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6结论及建议

1.6.1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充分做到环境与资源节约,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杏鲍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供不应求,具有较好的有市场前景。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利用国内成熟的技术,符合企业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要求。本项目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工厂化生产模式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本项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建议尽快实施。综上所述,建设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它的建设和顺利运行必将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调动农民养殖畜牧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振兴当地经济,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年新增收入29560万元,年新增利润总额7043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2.9%,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投资回收期年(含建设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投

资利润率、投资内部收益率较高,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1.6.2建议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及金融机构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使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2、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调整营销策略,建立、完善和扩大销售渠道,同时应大力在市场上推广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3、重点做好农业废弃物的收购工作,做到供应稳定,质量保障,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4、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注意培养员工尽快掌握操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5、项目应严格按环保“三同时”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其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如何充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发展农业生产摆在首要地位,以循环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通过“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来实现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的最小化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2008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十七大同时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对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高产、优质、低耗、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鹤壁市做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促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全面引入循环经济理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乱烧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公司与福建日昌升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拟建设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杏鲍菇生产可实现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等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污染零排放。每年可利用农业废弃物7200吨。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秸秆的问题。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本项目是促进区域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控制环境污染的需要。

河南是农业大省,鹤壁当地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非常丰富,每年约产生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

业生产废弃物300万吨。农民处理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一般采用堆肥、焚烧等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资源转化率低。企业以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廉价农业生产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大力发展珍稀高档食用菌栽培,不仅实现废弃物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通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而且解决农民对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简单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

由于食用菌是以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培养基进行生产,培养基经使用后直接做为有机肥出售。故食用菌生产属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类项目。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循环经济的实质是按照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进而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发展。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废弃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和循环利用,能逐步减轻经济发展的资源损耗,明显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12月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确定了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领域,并在重点领域范围内,提出了农业废弃物和木材综合利用工程等六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另外,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是实现规模化生产,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发达国家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国对食用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食用菌生产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统计,2000 年,因产品品质问题,美国商检部门检验出112批进口不合格食用菌,其中有97 批是从我国进口的,给我国的食用菌出口造成极大的影响;2003 年食用菌的合格率亦仅为70%左右。造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仍基本停留在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小规模手工生产方式。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基本上为季节生产,生产效率低下,很难实现规模化、规范化与标准化,质量和效益均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

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 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杏鲍菇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大、消费人群最广、尤其受发达国家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出口食用菌的主要品种。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今后对杏鲍菇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食用和保健双重功能的杏鲍菇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必将给企业带来丰厚

的经济回报。同时,这个行业不仅长期稳定的消耗大量的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高营养的食品,同时也为农业产生大量优质的肥料,可以大大改善土壤结构。因此,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看准市场商机,发展大规模、纯绿色、无公害的杏鲍菇产业。

3、是企业完善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公司以玉米芯、麸皮、棉籽皮、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材料采用独创的大型基料生产设备制作培养基,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栽培食用菌,生产废弃物菌糠小部分作为培养基基料二次利用,大部分用于农田种植,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创造循环生态链条,是集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的有利于社会生态循环发展的经济行为。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产品简介

杏鲍菇。是珍稀食用菌的一种,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 5倍。含8种氨基酸,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人体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锌、钙、铁等矿物质元素,有“素中之肉”之称。杏鲍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热量低,蛋白质的含量是其他蔬菜和水果的

3-10倍,磷、锌、铁和铜的含量也比其他植物高,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硒,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抗肿瘤等作用。做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

杏鲍菇速溶即食营养保健麦片,是以普通麦片为载体,增加了杏鲍菇菌丝体而形成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体的升级换代产品。它克服了普通麦片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和糖的缺点,增加了产品中菌体蛋白和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营养成分更加全面合理,再加上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

有机基质。是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来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蔬菜的栽培。是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在全国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代表着当前肥料应用技术的最新水平和最新趋势,既有高效的固氮、解磷、解钾活性微生物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它既有无污染无公害、肥效特久、壮苗抗病、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又能克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弊端,是发展“绿色食品”和优质环保农业的理想产品。

3.2市场分析

3.2.1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1、国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杏鲍菇的国际市场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激烈竞争环境,虽然欧盟对进口的包括杏鲍菇产品在内所有农产品执行非常严格的检验检疫指标,对进口的干、鲜菇产品执行相同的农残和重金属检测指标,杏鲍菇产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挡在市场之外。此外,如果我国能

与欧盟在补偿贸易谈判中就适当增加从中国进口的食用菌配额达成协议,我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将会适度增长。俄罗斯、乌克兰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一直都是我国食用菌的重要销售市场之一。美国杏鲍菇生产技术水平较为先进,但杏鲍菇生产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较美国产品极具优势,美国也会成为今后我国杏鲍菇出口行业重点考虑开拓的国际市场之一。

随着发达国家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国对食用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食用菌生产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统计,2000 年,因产品品质问题,美国商检部门检验出112批进口不合格食用菌,其中有97 批是从我国进口的,给我国的食用菌出口造成极大的影响;2003 年食用菌的合格率亦仅为70%左右。造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仍基本停留在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小规模手工生产方式。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基本上为季节生产,生产效率低下,很难实现规模化、规范化与标准化,质量和效益均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食品安全和食用菌需求要提高,对生产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厂化生产是国际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外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 20世纪60年代日本成功地建立了木腐菌瓶栽工厂化生产模式, 生产流程中的装瓶、接种、搔菌、挖瓶等工序均采用了机械化手段。80年代末,韩国和我国台湾相继引进了日本食用菌生产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由最早的日产几百千克发展到几十吨, 如日本, 建有日产40吨的舞茸、杏鲍菇工厂, 韩国公司的金针菇生产规模已达日产25-30吨。工厂化生产的种类由金针菇、滑菇发展到

了真姬菇、杏鲍菇、姬菇、灰树花、柳松菇、滑菇等。草腐菌的工厂化生产以双孢蘑菇的历史最长,技术也最为成熟。1974年, 荷兰的Bels等首先使用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量的技术种植双抱蘑菇,进而使双抱蘑菇发展到了工业化生产。之后, 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相继实现了双抱蘑菇的机械化、工业化生产。至今, 欧美的双抱蘑菇从菌种制作、培养料发酵到覆土材料制备等都已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美国Sylvan公司在全球建立了十多家蘑菇菌种生产连锁公司,专业生产双抱蘑菇颗粒菌种英国BVB Euroveen公司专业从事蘑菇覆土材料的营养土配制、生产与销售。荷兰Heveco培养料公司, 建有大型发酵隧道, 专业生产优质的培养料及播种好的培养料。工业化生产带来了高产、高效, 每平方米蘑菇产量达30-35千克, 且一年可种植6茬。而且给品质和质量安全带来了保证。

2、国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杏鲍菇也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经过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与引导,我国食用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云南和四川等省。目前全国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约为2000 万人,食用菌总产量已近900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总产值已达400 多亿元。我国不仅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食用菌出口大国,每年出口额达6 亿多美元。食用菌生产为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外向型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创汇产业。

我国加入WTO后,为食用菌这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特点,以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比高、商品率高、加

工增值高、综合效益高为优势的产业发展腾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质优价低,产量大的优势,正在不断地走向世界。人们对食用菌的青睐,直接催生了食用菌产业的兴旺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食用菌鲜品年总产量近90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中国不仅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食用菌消费大国。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出口量仅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4%,国内食用菌年消费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96%。食用菌已成为中国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2008年,受国际整体经济影响,我国食用菌市场连续一年多保持低迷状态,整个食用菌市场处于需求疲软、价位跳水的状态,食用菌市场处于低迷境况,导致菇农效益低下,经营者信心不足。一年来,大部分品种的干货价格,较2006年上半年下滑40%以上,有的品种甚至超过50%;鲜菇价格,多与上半年持平,个别品种短时内有所抬头。

杏鲍菇低于8℃难以出菇,这是该品种的生物特性。由于保温措施的实施,冬季仍可正常产出鲜菇,但因成本增加等原因,产品价格将较高。杏鲍菇产品多为出口,一旦出口不畅,则将发生低价内销;另外,不同于平菇、金针菇等品种,杏鲍菇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热,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宣传不到位等有着直接关系;

杏鲍菇在我国属于高档菇种,一直以来国内杏鲍菇的消费量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消费趋势上看,人们的饮食结构文化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对果蔬加工品的需求方面已从过去单纯追求味美而向天然、营养、保健型发展,

在食品方面崇尚绿色食品。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逐步提高,本项目大力推广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正好符合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且工厂化生产技术完全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条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原料都严格控制质量,各项指标都严格控制在生产绿色食品的标准之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完全不依赖于化学农药,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方法,属于真正的绿色有机食品类。这样的绿色有机食品以优质的原料,新颖的包装,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适宜的价格打入市场,同时辅以引导消费的广泛宣传,将会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市场前景看好。

3.2.2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杏鲍菇生产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杏鲍菇在我国规模化生产始终没有得到突破性的发展。这使食用菌的生产和消费十分分散,造成目前杏鲍菇生产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因种植设施简陋,造成杏鲍菇生产形成淡旺季,旺季大量集中上市,价低难销;其次,目前的分散低水平种植也造成了种植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品质低、农药残留较高,不能适应出口及国内市场发展需要;另外,大部分菇农难以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合作者、竞争者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效率降低。同时菇农自身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把握不了千变万化的市场,以至于频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现有规模化生产和农民小规模生产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规模化生产和小规模生产的优缺点比较表

可行性报告-年产10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精品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 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XX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涂改临) 近些年来国内掀起杏鲍菇栽培热,杏鲍菇周年工厂化栽培象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日产量从数百公斤到10吨的企业全国大致有100多家,难以用准确数据统计,估计全国平均日产量已超过300吨。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数福建漳州市,2009年10月止平均日产已超过50吨,2010年6月止整个漳州平均日产量达75吨,厂家由2008年的35家增长到现在有50家,累计投资额达二亿二千万元,全部都是自有的资金投入,没有拿政府一分钱的扶持资金。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稳定性依然不够,除福建漳州市在技术上相对比较稳定外,全国大多数工厂化栽培成功率较低,百分之五十的厂家处于时好时坏,仍然在亏本。但是,由于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每公斤平均价一直保持在10元以上,全国有多家企业都有扩大再生产的打算,更有业外的资金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想要投资建厂。本人就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也许能对同行和想投资者起一点点帮助。 一、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没有作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 经常会碰到业外的人想投资,他们只是听说种杏鲍菇很赚钱,就想投资,问其对食用菌产业了解多少,回答是完全不了解或只了解一点点。这种人又是很冲动,说干就干,立即上马,到处参观,依样画葫芦,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告终。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起步比较晚,对金针菇栽培技术相对成熟,而对环境要求相对比较苛刻的杏鲍菇就没有那么顺利了。食用菌属于生物学范畴,即使是从事食用菌工作很熟悉的人,也许还不能够胜任某一菌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也还需要一个认识再认识的过程。更何况其他行业对生物原理不懂,对食用菌特点更不清楚。大多数企业也仅是停留在依样画胡芦,靠经验,靠模仿生产,还是处于低水平栽培阶段,有些甚至连基本原理也没有弄明白,对栽培工艺中的细节更不了解,遇到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其产品产量和质量波动性比较大。 投资要谨慎,投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业外的人士,你应该先对食用菌行业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要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研究。投资食用菌业是有一定风险的,首先要有承受风险的心理准备,另外,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在技术上能统筹兼顾的总负责人,相当于一个技术总监的角色,当然企业的法人或者所有者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才不致于外行领导内行,受制于人。 二、没有对聘请的技术员作综合评价,盲目投师。 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得技术,又不知道技术的有多重要,以为聘请一个月工资一二千元的技术工人来管理就可以种出菇来,就可以帮助企业赚钱。结果是由于技术上的综合素质太低,碰到问题束手无策,或胡乱摆弄,把生产厂变成试验厂,同样是连连亏本,才后悔莫及,早知道种菇这么难,就不会去选择种菇。 要知道,工厂化栽培需要具备数、理、化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已不能满足于工厂化栽培的需要,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各种人才的群策群力、合作攻关,就难于应付生产过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导致失败。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大多数厂家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没有充分了解,多为依样画葫芦,特别对如何制作成功栽培包的方法技巧不够,对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不能正确调控,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所有这些,不是一般技术工人能胜任的,特别是文化程度特低的技术工人,他们虽然能种出菇来,但是却不能应对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种出来的菇时好时坏。

(强烈推荐)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可行性研究 一、食用菌及杏鲍菇概述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食用菌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将不断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合理膳食的最新解释就是:"一荤、一素、一菇"。这里的一菇就是指的各类食用菌,以往提到食用菌便会想到平菇,香菇,黑木耳等传统食用菌,此类传统食用菌普遍被各类消费者所接受,且生产技术成熟,是食用菌生产的主体;但近年来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等各类珍稀食用菌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也日趋成熟,在各大中城市也逐渐被一些高端消费群体所接受,相信假以时日随着人们对珍稀菇菌认识的深入,各类珍稀食用菌必将凭借其在口感、营养、保健、商品性等各方面的优势,取代传统食用菌的地位成为食用菌市场的消费主流。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与其他一般品种的平菇、香菇、鸡腿菇等的区别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

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且都是L-型,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销路也十分看好,尤其在日本杏鲍菇尤其受欢迎。 二、杏鲍菇生产方式的分析 珍稀食用菌的生产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总的来说技术 不是十分成熟,生产还很不规范;以传统方式生产珍稀菇菌具有许多局限性,首先在生产方面珍稀菇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 了其对生产主体的技术要求较高,而在我国传统食用菌生产多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不同,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再加上引种的不规范这就决定了产品的 品质的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7日 09:1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 39kg 1.00 0.39kg 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 2kg 0 0或石灰合计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 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 目录 1、生物学特征………………………………………………………… 2、主要栽培品种………………………………………………………… 3、杏鲍菇栽培技术……………………………………………………… 4、杏鲍菇的加工工艺………………………………………………………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1.1.1菌丝体 菌丝白色,浓密、粗壮,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具有很强的爬壁现象,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试管斜面培养基的色泽变为淡黄色,有时会出现子实体扭结的现象。 1.1.2子实体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平展,中央浅凹至漏斗状、圆形或扁形,成热后菌盖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菌柄长2~8cm,直径0.5~3cm, 偏生,棍棒状或球茎状,表面光滑,近白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褶诞生、密集、乳白色。孢子近纺锤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印白色至浅黄色。 1.2生长发育时期 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分为菇蕾形成期、菌柄生长期、菌盖生长期、菌褶生长期、子实体成型期和成熟期等6个阶段。 1.2.1菇蕾形成期 菌丝体扭结分化,形成许多锥状白色或蓝灰色的小菇蕾,初期豆粒大小,一般多为丛生,少数单生。 1.2.2 菌柄生长期

随着小菇蕾的生长发育,球状物逐渐伸长,在菇蕾的根部逐渐分化出菌柄,上面顶一小球,基部较大,菌柄较粗,形状呈棍棒状或保龄球状。 1.2.3菌盖形成期 菌柄生长变粗,菌盖逐渐成为半球形。随着菌盖的生长,表面逐渐伸平,中间部分稍突起。菌盖与菌柄中生或偏生。 1.2.4 菌褶形成期 随着菌盖和菌柄的生长,在菌盖的下方开始形成菌褶,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 1.2.5子实体成型期 也叫商品期,菌盖即将展开,菌褶初步形成,孢子尚未弹射,菇柄长至保龄球或棍棒状,长13厘米以上。 1.2.6子实体成热期 菌褶由白变黄,开始弹射白色孢子。菌盖的边缘平展。菇质密度开始降低。 1.3生活条件 1.3.1营养 杏鲍菇属于木腐性菌类。其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栽培时需要丰富的氮源和碳源,特别是氮源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1.3.2温度 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2℃,最适温度24~26℃。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12~15℃。子实体发育温度因菌株不同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并易遭受病菌侵染,引起菇体变黄枯萎。 1.3.3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菌丝培养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易引起病虫害和子实体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低于80%,很难形成原基,或原基干裂不分化,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萎缩死亡。 1.3.4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CO2对菌丝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如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生长发育,若遇到高温高湿,则会使子实体腐烂。 1.3.5光照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d4221920.html,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唐天珍禹登凤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天弘食用菌合作社成功解决问 题的对策,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05-01 随着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总产量迅猛增长、产品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但市场供大于求产生了疲软。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导致了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恶性竞争又造成生产利润大幅度下滑。同时,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企业管理不善、生产中的不定因素等成为了抑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2015年工厂化杏鲍菇的生产基本都是赔钱运转,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过于求,市场整体疲软。2015年也是对杏鲍菇生产单位考验、洗牌的一年,少数企业生产停工, 半数企业开开停停成半生产状态,兴化市11家杏鲍菇生产企业只剩下4家企业在艰难支撑,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供大于求产生的疲软。 1 存在的问题 多数企业栽培条件准备不够充分或管理上不够重视,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灭菌不彻底 杏鲍菇栽培的灭菌效果,直接决定了栽培的成败。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拌料时培养料特别是玉米芯、木屑没有吸透水,料内夹生,尤以玉米芯最为重要。二是在灭菌过程中冷空气没有排尽,热循环不好,出现了灭菌死角。 1.2 培养室、发菌室、出菇室等调温、消毒措施达不到理想状态 杏鲍菇菌袋在接完种后,进入培养阶段,在此阶段出现的是菌种污染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减退、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空气过滤不良等。 1.3 出菇期管理不当 一是通气方法不正确。特别是夏天子实体生长期通风在时间上难以掌控,通风过多,气温偏高,生长加快,菇体表面起皱影响菇的口感脆性及菇型和质量;通风过少,子实体缺氧生长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 产可行性方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三、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技术简介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 计 划 书 2008年8月

目录 一、前言 1.1 项目背景 1.2项目产品概要 二、项目优势和难点 2.1项目优势 2.1.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2.1.2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3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2.1.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2.1.5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2.2项目难点 三、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 3.1项目目的 3.2项目内容 3.3项目目标 3.4项目产品计划 四、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1金针菇市场分析 4.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4.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4.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五、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5.1金针菇工厂

5.2杏鲍菇工厂 六、项目实施 6.1项目建设 6.2原料市场简析 6.3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6.4其他注意事项 七、项目投资与收益 7.1项目投资分析 7.2项目收益分析 八、项目风险分析 一、前言 1.1 项目背景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量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曾经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深加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罐头加工)、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一是大量的大棚和设施化栽培,导致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二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在适宜的季节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科学的管理,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棍棒状杏仁香味出菇率转化率菇体畸型率搔菌催蕾 杏鲍菇,别名刺芹侧耳、雪耳。杏鲍菇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开伞慢,保质期长,适于保鲜、干制和烹调的特点。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有菇“王”之美称,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杏鲍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 1菌种类型的选择 杏鲍菇为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柄粗壮,白色,中实,菌肉肥厚,组织细密结实,菌盖和菌柄一样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前栽培较多的菌种类型有形似保龄球瓶状、棍棒状(圆柱状)、大盖状等三种类型供选择。其特点如下: (1)棍棒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棍棒状,直径3~5,均匀,个大,组织致密,脆嫩, 口感好,具杏仁香味,保质期长,适合以出口为主,价格高。但出菇速度较保龄球瓶状慢,产量也较低。 (2)保龄球瓶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中间彭大,上下较小,形似保龄球瓶状,个体较大,产量较棍棒状高。但组织疏松,海棉质,脆度差,口感欠佳,保质期短,适合以内销为主。 (3)大盖状类型:其特点是子实体盖大、柄细。菌丝粗壮,抗病力强,现蕾早,出菇密而整齐,菇质结实,产量高,杏仁香味浓,口感好,是目前保鲜出口、内销、盐渍、加工的主要品种。 2栽培季节的安排 杏鲍菇为低温型,生产周期短的食用菌。出菇温度范围是12~15℃,子实体生长适温是14~16℃,从制袋接种到出菇约需60~70天,根据牡丹江地区气候条件,一年可安排春、秋两季出菇。春季出菇,应在2月上旬制袋接种,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 季出菇,应在7月上旬制袋接种,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出菇。

年产 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

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 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三、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技术简介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采用半机械化的杏鲍菇袋栽生产线完成栽培过程中的搅拌、装袋、灭菌、转运等工序;采用封闭式保温菇房,利用设备、设施创造出适合于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和前两天介绍的平菇(糙皮侧耳 P. ostreatus)是一家。同属的食用菌还有白灵菇、凤尾菇、榆黄菇……(喂,大家可是看过平菇的,你要不要这样凑字数!) 胖胖的杏鲍菇。图片:https://www.doczj.com/doc/bd4221920.html, 与其他侧耳不同的是杏鲍菇长得格外粗壮——你到超市里、农贸市场上看见它和其它蘑菇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也会深有体会。杏鲍菇是整个侧耳属中长得最大的那一个,因此也获得了“平菇王”(king oyster mushroom)的成就,虽然它的风味、口感与平菇并不那么类似。

在蘑菇拼盘里,杏鲍菇更是能完爆其它蘑菇。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的主要食用部分就是子实体那粗壮的“柄”,而那小而薄的“伞”倒是可有可无的。不过作为散发孢子的关键部位,菌伞对于杏鲍菇本身的繁衍倒是更有价值。与平菇的菌伞总是偏向一边不同,杏鲍菇浅褐色到深黑灰色的菌伞可偏可正。杏鲍菇年轻的时候菌伞还是正常的凸起蘑菇状,而随着成熟程度增加,他会逐渐变平乃至凹陷,形成“皮搋子”状——可惜杆子太粗了。

可以从这些大小不一的杏鲍菇里看到菌伞成长的“心路历程”。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中欧、西亚直至印度一带,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没有分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舶来品”。80后的小伙伴们应该也会发现,杏鲍 菇是凭空像变戏法一样,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的。实际上,直到1993年日本开发出一套高效的杏鲍菇栽培技术之前,我们是没有机会吃到这种西方蘑菇的。这项技术的成功推广,也让这种蘑菇进入千家万户,只剩一个时间问题。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杏鲍菇基本知识 一、杏鲍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杏鲍菇高3-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 二、杏鲍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 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 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菇种。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 三、杏鲍菇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视基质营养和水分及菌丝生理度而异;菌盖幼时略呈

杏鲍菇特性介绍

杏鲍菇特性介绍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日本称为"雪茸"。 春末至夏初腐生兼寄生于伞形花科植物刺芹(Erygium campestre)等的根上和周围土中。其自然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原苏联南方,摩洛哥,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 杏鲍菇营养丰富,质地脆嫩,口感绝佳,风味独特,故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生物学特性 ㈠菇体形态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单生或群生。菇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变平,成熟后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中央浅凹浅盘状至漏斗形。幼时淡灰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菇柄的特征是基部粗大,中实,肉质,白色。栽培通风少时呈棒状至保龄球状。孢子印白色或浅黄色。孢子近纺锤形,平滑。菌丝有锁状联合。 ㈡生育条件 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

糖等,可促进菌丝生长蔓延,增加菇蕾发生量。 2.水分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由于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适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范围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菌株的特性。 4.空气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CO对菌丝生长还有刺激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瓶)中的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渐升到2%以上,菌丝仍能很好生长。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小于0.4%为宜。 5.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 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 可行性方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

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三、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技术简介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采用半机械化的杏鲍菇袋栽生产线完成栽培过程中的搅拌、装袋、灭菌、转运等工序;采用封闭式保温菇房,利用设备、设施创造出适合于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

南方地区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3,21(2):112~114 南方地区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 蔡建林1严小妹2 (1.松溪县旧县乡农技站,福建南平 353505;2.松溪县松源街道农技站,福建南平 353500) 摘 要依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从温控菇房构造及制冷设备配置、出菇房栽培架的设计、养菌房栽培架的设计、通气设施配置等方面介绍工厂化栽培的设施;具体陈述培养料的配制、栽培包的制备、接种及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各阶段的具体管理措施。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设施;培养料配制;接种;管理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是利用制冷、加热设备等对栽培环境进行人为调控,使杏鲍菇不同发育阶段都能够处于最佳环境条件下,不受季节影响的周年化生产。其最大限度缩短杏鲍菇生产周期,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由于工厂化生产是连续性生产,日均生产量在数千包,乃至上万包,故不仅要有一定的投资,而且要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支撑。笔者以近两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 1 工艺流程 培养料配制:原料搅拌→加水搅拌→装袋整形→灭菌。栽培过程:冷却→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包装。 2 工厂化栽培设施 工厂化周年设施栽培须建造专门的养菌房、出菇房。需配置制冷、加热、通风等设备,将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调控在杏鲍菇最适宜发育的条件。 2.1 温控菇房构造及制冷设备配置温控菇房可四周用10厘米厚、顶层用15厘米厚的18k密度的保温彩钢库板建造,也可用砖砌墙,墙内四周及房顶贴两层2.5厘米厚的集束板。菇房面积以50~70平方米为宜,一般长8~10米,宽6.5米,高4.5米。我们采用的是8.5×6.5×4.5(米)的温控房。菇房面积过大,环境条件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降低,单位产量成本高。每间可配置1台8~10匹制冷机,菇房内每个走道安装节能灯2盏。 2.2 出菇房栽培架设计栽培架可采用双面网格,架高280厘米,栽培包直接插入网格中,可摆放20层栽培包,第一层离地20厘米。架间距110厘米,每间菇房可摆放出菇包7 000~10 000个。 2.3 养菌房栽培架设计养菌房和出菇房数量以二比三配套,即三间出菇房配二间养菌房,养菌架采用层架式,每层高30厘米,共9层。每间养菌房可摆放栽培包2.5万~ 3.2万个。 2.4 通气设施配置每间温控菇房正面安装进气风扇4台,背面安装排气风扇4台。风扇规格为250×250(毫米)。 3 培养料的配制 3.1 配方杂木屑31%,玉米芯31%,麸皮20%,玉米粉8%,豆粕8%,轻质碳酸钙1%,石灰1%。pH自然,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2%左右。 3.2 配制方法先将各原料成分换算成相应的体积,采用不同体积容器量取,倒入大型搅拌机 作者简介:蔡建林,男,1962年生,农艺师。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建设可研报告

年产1000 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 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 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 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

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 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 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 家(湖北有 6 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 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阳城县旭航商贸有限公司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述 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县是资源大县,随着高强度的开采,传统的煤、铁、磺资源现已基本枯竭,煤碳资源绝大多数也已采完。要实现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地下转上,黑色转绿色。为此,阳城县委、县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高度重视绿色产业发展,把蚕桑、食用菌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为食用菌的产业化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本项目以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为目标,实行标准化管理、工厂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杏鲍菇产品。 投资的必要性:我县作为蚕桑大县,废弃的桑枝条随处可见,堆积成山,多年来没有被有效利用,而且污染了农村环境。如何使这部分蚕桑产业资源实现再次利用,提高蚕桑综合生产效益,是摆在科技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近年来科技部门的寻找探索,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查阅了大量有关桑枝二次利用的资料,并对全国几大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考察,经过多方了解,调查研究,认为利用废弃桑枝杏鲍菇产业前景看好。通过大力发展杏鲍菇产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安全、绿色、营养的食用品,同时,充分利用了大量废弃的桑枝,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得利用。 生产规模:年生产360万袋杏鲍菇。 预期经济效益:每年可创利润614.6万 。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清淡、营养的食品,而杏鲍菇的高蛋白、低脂肪特点,正适应了人们对食品的追求,被城乡人民群众所喜爱、认可。 项目技术先进:杏鲍菇的生产采用标准化、工厂化、自动化模式生产。用半机械化的杏鲍菇袋栽生产线完成栽培过程中的搅拌、装袋、灭菌、转运等工序;采用封闭式自动控制设备,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自动化调节,从而实现全年工厂化生产。 四、市场需求情况及风险分析 从国际市场看,杏鲍菇的生产区主要集中在亚洲,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形成三国鼎立的竞争局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干菇产量达3万吨,虽然名列世界首位,但为了维护其国际市场的地位,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而且进口量逐年上升,呈供不应求趋势。从国内市场看,杏鲍菇不仅价格稳定,而且市场潜力很大。在福建古田、河南泌阳、山东惠民等杏鲍菇市场,优质鲜杏鲍菇每千克约10-12元,一般杏鲍菇每千克约6-8元。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合肥等10个城市杏鲍菇消费总量约1万多吨,北京、天津、沈阳等北方城市消费5000多吨。据专家预测,杏鲍菇的市场需求量将达6万吨,其中出口2万吨,内销4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杏鲍菇的需求量还会有所增加。 从杏鲍菇主产区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原材料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以杂木为主要栽培材料的主产区产量不可能上升,相反会逐年下降。在未来的杏鲍菇生产中,谁能寻求一条不以采伐森林资源为代价的香菇发展的之路,谁就能在杏鲍菇市场稳占一席之地。我们用桑园管理中的枝条代替杂木,利用桑枝料袋栽培杏鲍菇,既可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矛盾,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因此,利用废弃桑枝发展杏鲍菇产业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 风险分析: 生产技术因素。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由于我们是刚涉足食用菌行业,没有从事过此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力量还是很不足,一但出现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