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诗歌意境分析

中国诗歌意境分析

137********王维诗歌意境美的体现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学号:2011134123 姓名:金小芬摘要:意境是物象和心象的结合,类似于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王维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为人描写出动静虚实结合、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纯美境界。对王维的诗从语言方面怎样刻画出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主要把王维前期的诗和后期的诗从字、词、句子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总结前人对王维的诗所作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关键字:王维意境美语言

海德格尔认为诗和语言不可分割在5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6一文中,海德格尔写到: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必得从语言之本质那里获得解释接着他又写到:诗从来不是把语言当作一种现成的材料来接受,相反,是诗本身才使语言成为可能。诗乃是一个历史性民族的原语言。从海德格尔德这些话语言与诗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诗的内容以及意境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出来,是以语言为载体,诗是通过语言确立存在的。语言的合理应用可以营造出诗歌的意境美。主要通过王维边塞诗和山水田园写的诗进行分析。王维边塞诗多充满豪情,富于进取,情调慷慨激昂。王维山水田园诗则多转向山水田园,表达闲情逸致或佛家禅理。山水田园诗清淡而不单薄、自然而不粗陋,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些意境的营造都必须通过语言的运用。

一、边塞的诗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

孤雁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使至塞上6)这首诗是诗人赴河西节度使幕途中所作。诗中一开始就交待自己奉命前往凉州去慰问镇守边关的将士。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塞外边关荒凉的景象、塞上的战争风云、诗人的悲凉的心情以及边关将领的赫赫战功。而这首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千古名句。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浩瀚无边的沙漠上,直直地竖起一道沙尘,如同烟柱一样直冲云霄,横旦千里的长河边,一轮将落的夕阳火红浑圆的空旷的画面。在运用语言方面更是一绝。尤其是形容词的运用。一个“大”一个“长”显现了塞上的空旷、浩瀚无边以及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之感。这句诗的“直”、“长”、“圆”更是用的十分精妙。“直”字给人以劲拔有力的印象;“长”字把奔流不息的大河概括得很有纵横之感和千里之势;“圆”字恰好消除了夕阳带给人的萧瑟之感,在这里只会令人感到无比的壮美。甚至《红楼梦》在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时曾说:“我看《塞上》一首,内有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5观猎6)

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

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形容风的“劲”以及形容弓的“鸣”更加形象的表现出冬季的寒冷: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弓箭的弦发出象鸟嘶鸣的叫声。从而侧面的烘托出主人公的不畏严寒以及高超的射箭的技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此句语言雄浑刚健、慷慨悲壮。“疾”“轻”这两个字用得非常精妙。两句使人联想到鲍照写的猎名句:“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但这里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是明写在纸上的,而王维却将同一层意思隐然在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因草枯而“鹰眼疾”,因雪尽而“马蹄轻”一方面揭示出主人公打猎的激烈的气氛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因冬天的到来大地呈现出一片萧条之景。而动词“过”和“归”。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

3、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戍断无烟。(5陇西行6)

这首诗写的诗军旅生活中递送军书的片段。诗的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送信使为了传达敌情,一路快马加鞭的情景。接下来

的两句叙述了军书的内容“匈奴围酒泉”,进一步加强紧张的气氛。最后两句说明了快马送书的原因:关山飞雪,使烽烟无法燃起。从侧面反映了边塞天气的恶劣。全诗只描写了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就把整个军旅生活的紧张、艰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以上三首诗都是王维的写的边塞诗,有的是写边塞的风景,有的是写边塞的战事等等。但是都通过语言的细心雕琢,使诗写的慷慨激扬,写的大气引人入胜。作者精妙的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性把诗句描写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山水田园诗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山居秋瞑6) 这首诗写的是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首联从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而“新雨”两字却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的轻快之感而不是雨后的沉闷的氛围。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

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上联的所见之景写到所闻之景。先是闻到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莲叶翻滚,传来渔舟荡水之声,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鱼。他们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勤劳的品质。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也陡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味,在人还没出现前,就已经让读的人有了无限的遐想。在静寂的秋夜雨后,却透露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的确,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人的出现,会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情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这景致本来寻常,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因先有了“竹喧”、“莲动”顿时变得灵动起来。“喧”字并不会让人觉得吵闹让人心烦,反而让整个画面变得灵动。诗的尾联,诗人大发感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品味,其实这是诗人借《楚辞·招隐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随意”两字更加表现了诗人的闲适的心情。也烘托出意境的清幽之感,不会让人觉得焦虑、心烦意燥。

2、楚塞三相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5汉江临泛6)。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三”与“九”的运用表面上是偶然所致,但也是经过了诗人精心的锤炼,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非常扣题,写出“临泛”船身颠簸的独特观感,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这首诗总体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笔画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维在对其山水田园诗语言方面的运用主要运用一些比较美好的词来烘托意境。描写出幽静的环境、清淡的意境等,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以往对王维诗的研究有无数个,主要研究了王维诗在禅的思想的影响下诗歌的特点以及对王维诗中“空”字的研究。而本篇主要

从语言方面对王维诗的意境的描绘,王维的边塞诗与山水田园诗在语言方面的运用使其诗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诗的风格和不同的意境。

参考文献:

[1]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宗白华艺境[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润新文学语言概论[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陈殊原中国古典诗歌精品赏读-王维[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5]王维王右丞集笺注[M] .赵殿成笺注上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