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修改稿)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修改稿)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修改稿)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修改稿)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讲导论—美学是什么

第一节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德国18世纪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康德(1724-1804)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面向这个世界三种不同的追求方向。人类对美的追求帮助我们架构真与善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纵观人类历史上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总结和概括:

一、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

(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可以说,人类对美的感性层面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非常需要美的滋养与润泽。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带给我们巨大的快乐。

(二)理性思索

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与审美的本质特征,对美的理性思索,大大滞后于人们对美的感性体验,而且进入到对美的理性思索层面之后,美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变成哲学家和美学家以至于专家的权利之后,美变得深刻,同时也玄妙了起来。对美的理性思考最集中地体现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之中。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中,专门探讨“美是什么”这个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是难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专门探讨审美的机制问题,非常深澳,宛如天书,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对美学进行纯粹理性思考的著作。

?黑格尔:《美学》四卷本,终于从理性的层面给美下了一个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却因之过于确定化的思维和表达,被后人不断加以质疑。

第二节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

(一)美学的命名

德国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因用(Aesthetica)为美学命名,从此美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科学诞生了。Aesthetica原为感性学或感觉学的意思,日本学者中江肇民根据中国汉字“美”的含义把Aesthetica译为“美学”。二十世纪初,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沿用了中江

肈民的译法。

(二)中国现当代美学主流

中国当代美学可以分为三个主流:中国美学、西方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就美学理论的建构方面而言,最重要的是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李泽厚在上世纪90年代指出: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流是马克思美学,离开了这个现实来谈中国现代美学,就是一种逃避。中国当代美学主流应该是受到西方当代美学主流影响的后现代美学思潮。

举例:真正的实践层面的美学受到后现代影响非常深刻:

?讨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新版《红楼梦》的美学取向,这样的美学取向你是否能接受?

第三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在美学史上,有人把美本身(或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有人把审美经验、审美心理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有人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还有人将人类的整个审美活动作为美的研究对象。

确立一个研究对象,就可能建构一种美学形态。

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

这一美学形态往往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美学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美是什么”、“美在哪里”。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美的本质,探讨美在人生中的价值和意义,应当是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而不是其他。

有关学说:

1、柏拉图:“美”是“理式”,何为“理式”?

“理式”是世界的本源,是超人、超现实、超物质的彼岸世界——神的世界的产物。

它“加到任何一个事物,就使这个事物成为美,不管这个事物是一块石头,一

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美即理式,理式是美的

本质、根源。

2、亚里士多德:美在于事物本身,美在事物的形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这

一观点从超物质、超现实回到了物质现实,从朴素唯物主义,即从客观的现实

中,事物的现实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本质和根源。

3、车尔尼学夫斯基:美即生活

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缺陷:容易使美流入形而上学的纯粹思辩哲学的流弊,并缺乏对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主体能动性的关注。

二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意识或审美经验的学科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意识活动,人类的美学思想是从审美意识发展而来的,因此研究人类的审美意识或审美经验,是美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属于这一形态的理论学说:如移情说(立普斯)、心理距离说(洛克)、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格式塔心理美学(阿恩海姆)等等。

一般说来,从古希腊一直到18世纪,都相信美的客观性,把美当成是某种客观存在的属性。有的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如形式;有的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属性,如理念。但到了18世纪英国经验派以后,人们开始重视人的趣味和鉴赏力,重视审美过程中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从而把美学的研究从外在的客观世界转移到人的内心的主观反应,转移到对人的美感研究。19世纪中叶以后,实验心理学勃兴起来,美感经验也从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变成了人的内心的一种意识活动,甚至是潜意识的活动。心理距离说、移情说、格式塔心理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等等都把美感经验当成美学研究的对象。

?例“移情说”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辞》:“质本洁来还洁去”—是花,是人,亦花,亦人,人与花的对立消失了。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此中之“柳”,皆注入诗人自我的留念难分之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缺陷:审美意识或审美经验,是建立在人与现实发生审美关系时的心理反应之上的,研究美学应该从客观的审美关系出发,容易走向为心理至上的主观臆测,美感经验不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现象,而应当具体地落实到美和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之上。

三美学以研究艺术为主

?该美学形态从艺术学的角度研究美学:

马克思说:“人的解剖使我们有可能理解猴子的解剖……艺术是人类审美掌握的最集中、最高度发展的形式。只有先把艺术认识清楚,然后才能认识一般现实生活中审美的性质。”

?我国有关的美学著作:宗白华、王朝闻的美学著作,刘钢纪《艺术哲学》、徐复观《中国的艺术精神》

?缺陷:首先,过分强调艺术,容易使美学的哲学理论,降低为一般的艺术理论;使对于美和美感的哲学探讨,降低为对于艺术创作经验的探讨。其次,美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交叉的,而不是等同的。也就是说,美学应当研究艺术,但不限于艺术。艺术集中地反映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和人类的审美意识,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和

人类的审美意识却不限于艺术。

四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事实上是以客观的感性世界为中介,丰富地展开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人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他不仅不断地改造自然,而且再生产着整个自然,从而不断地发展人与现实的关系。随着人对现实的关系的扩大,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因而美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断扩大。这样,美学研究的对象,就不仅仅是某种物态化的审美意识形式,如艺术;而是审美关系本身,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自由创造。

?缺陷:将人的本质问题与美的本质问题混为一谈,进而把美的本质问题与美学研究的对象混为一谈。一方面,忽视了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他们忽视了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或艺术这样具体的审美现象,而不是审美关系的本身。

第四节美学研究的方法

一、美学研究方法的总体出发点

何谓方法: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适应对象的客观规律,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它既是实践的指南,又是思维的方式和认识的能力。一方面,它联系于客观的自然和社会,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精神能力,有助于我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哲学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整体和全部的学问,是探讨人生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问题的学问。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其中很多根本问题都与哲学所探讨的问题相关,都直接关系到人生的根本。因此,美学永远都离不开哲学。我们学习美学,实际上就是以哲学的眼光,来思考美和艺术,来审视人生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从而思考和审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和《形而上学》,一直影响着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美学思想。

?培根的《工具论》和笛卡尔的《方法论》,分别影响了18世纪英国经验派的美学和德国理性派美学。

?康德的先验逻辑和黑格尔的辨证逻辑把美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通过艺术研究美学

?由于艺术差不多和人类的文化一起诞生,有了人类的文化就有艺术,人类的审美意识很早就诞生在艺术之中。因此,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常常就表现在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以及人们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之中。这样,艺术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很早就诞生了。比如诗学、画论、乐论等等,都是通过艺术学来研究美学的。

?举例:画论与书论

“何为物物相需?如作密树,需要云气以形其蓊郁……是云与树之相需也……横与直相需……有处与无处相需……此物与彼物相需……”“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也者往来顺逆而已。而往来顺逆之间即开合之所写也。生发处是开,一面生发即思一面收拾,则处处有结构而无散漫之弊。收拾处是合,一面收拾一面又即思一面生发,则时时留余意而有不尽之神。”

?“作画发笔有欲直先横,欲横先直之法,作画开合之道亦然。如笔将仰必先作俯势,笔将俯必先作仰势,以及欲轻先重、欲重先轻、欲收先放、欲放先收之属,皆开合之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从内在的心理结构去研究我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

(四)自然科学对于美学的学习和研究,也非常重要。

二、美学研究方法概述

基本可以划分如下两类:

(一)基本方法(二)学科方法

(一)基本方法: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演绎与归纳思辨与实证

1、自上而下的形而上研究方法(演绎思辨)

关键词语:形而上概念命题推演知识体系逻辑体系演绎性思辨性例证:

(1)柏拉图由“理式”推演出其理式论美学

三种床:理式的床生活的床文艺的床

(2)老子由“道”推演出其道家论美学

道:无名、无言、无为、无形、无欲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不言,自然而然

2、自下而上的形而下研究方法(归纳、实证)

关键词语:从具体的经验现象和对事实的归纳中概括其本源和本质规律

现代试验美学的归纳法研究:

火的红色刺激人的兴奋情绪

旗的红色刺激人的兴奋情绪

血的红色刺激人的兴奋情绪

故,红色刺激人的兴奋情绪

(二)学科方法

关键词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例如:心理学研究方法符号论研究方法生物进化论研究方法神话学研究方法发生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把审美活动分成若干分支:如格式塔心理美学语言符号学美学发生学美学形态学美学社会学美学

三、针对我们自身的研究方法

(一)综合比较的方法

中国古代美学方法,长于当前感受,灵思妙悟;而西方的美学方法,则长于逻辑分析,精密周到,我们可以将它们加以综合,寻求一种既有灵感又有分析的方法。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二)扎实的材料收集与分析的求实精神

主要参考书目

宗白华:《美学散步》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李泽厚:《美的历程》

周宪:《美学是什么》

第二讲对美的探讨专题

第一节对于“美本身”的探讨

一、美是具体的物体吗

我们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一般都会从唯物的角度开始切入,从中国美学史和西方美学史的发展源头来看,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起源的探讨:

——羊大为美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起源的探讨:

——美就是漂亮小姐

(一)何谓“羊大为美”

如何理解“羊大为美”:

(1)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味甘、味美

(2)从文化起源的角度理解:代表生殖崇拜的祭祀活动

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与“每”同源,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谓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鲁迅先生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

钱钟书曾引了伏尔泰一段话:“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

2、古希腊:美就是“漂亮小姐”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最早提出美与具体事物的联系,提出美就是“漂亮小姐”。

他提出: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也就是说,他认为美不是某一件美的东西,而是使所有美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美的共同原因。柏拉图虽然虽然没有找到什么美的最后答案,但是却在美学史上做了一件大好事: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美学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各种美的现象、美的东西。

3、将美与具体事物混淆后所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

(1)没有普遍性。美的东西都只是各美其美,不能用以相互说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是物质属性之外的意境,韵味无穷。

(5)美的东西常常会和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美可能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却必须超脱可欲。

总结: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它可以说明一切美的东西,但却

不限于某些美的东西。

参考书目:李泽厚:《美的历程》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二、美就是形式吗

(一)什么是形式?

一般说来,就事物的形式而言,含有内形式和外形式两个层面,内形式是指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框架,而外形式是指事物可见的外部形态和样式。

从美学角度看,形式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结构、要素关系和外在形态。

《美学百科词典》的解释是“形式作为美学的一个术语,意指一个艺术品的知觉要素,意指要素间的诸关系。”

(二)美学史上对于美与形式的理解与认识

1、毕达哥拉斯:“数”是宇宙的本原,一切都是由“数”构成的。数的秩序造成了宇宙的和

谐。同时也提出了音乐和谐、图形和谐、“黄金分割”等观点。

柏拉图:“真正的美来自于所谓的美的颜色,美的形式。”

2、亚里士多德:“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对称和比例的原则。”“一个美的事物——一个

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靠体积和安排。”(这里所说的“体积和安排”,所指的也是形式)

3、西塞罗:“物体各个部分的一种妥当的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做美。”

4、贺拉斯:在《诗艺》中强调“统一、一致”,强调“安排得巧妙”,强调适度和节制。

5、康德:“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无目的合目的性为根据的。”

(三)如何理解“有意味的形式”

由英国艺术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而在现代,存在作为美的规定性,美学思想在存在之维度与境域上展开。同时西方形式

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等的产生。克莱夫.贝尔的这句话认为,一切视觉艺术都必然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没有它,艺术就不成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这种“共同的性质”,在贝尔看来,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而真正的艺术在于创造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既不同于纯形式,当然贝尔也没有完全放弃形式,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参考书目: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李泽厚:《美的历程》

克莱夫.贝尔:《艺术》

康德:《判断力批判》

三、美是完满吗

(一)何谓“完满”

完美无缺,即完美。一件事物应当符合这件事物的概念和目的美学上,完满是指感性认识而言,也就是达到了完满的感性事物,方才是美的。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二)美学史上对“美与完满”的理解与认识

?柏拉图:美是理念,真正的美是最符合美的理念的“美本身”,而个别事物的美则是由于分享了“美本身”。完美无缺的“美本身”,应当说就是一种完满的美。

?十七世纪德国理性主义者:整个世界都是上帝按照理性的原则,预先安排好的,符合目的的,因而有一种“预定的和谐”。

?鲍姆嘉通: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性认识,二是完善。感性认识与完善统一起来,或者说,达到了完善的感性认识,就是美。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因此,感性认识离不开具体事物。但一般的具体事物并不一定美,而是这一事物达到了完善的程度,方才美。

(三)完满说的缺陷

1.美的东西可以是完满的,但完满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美的。比如癞蛤蟆。

2.完满的东西可以说是美的,不完满的东西也可以是美的。枯藤老树、断臂维纳

斯。

3.美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用完满来概括所有的美。但是,完满说清的感性认

识的完满,也具有正确的一面,因为美的确离不开具体的感性形象;但是美感认识并不等于感性认识,它也包括理性认识在内,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完满。

(四)艺术的体验:电影《猜火车》的片段欣赏

电影《梦旅人》的欣赏

思考:如何理解艺术对生活中丑的现象或不完美的层面表现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四、美是理念吗

(一)西方哲学史上对“理念”的提出

理念是独立存在的一种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

1、柏拉图最早提出“理念说”。他不满足于个别的特殊的美的东西,他要探求具有普

遍性的“美本身”,即“美的理念”。现实世界中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

2、罗马时代,普罗提诺继承了柏拉图的讲法,而且他把理念归之于神,开启了中世

纪的神学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

3、黑格尔:一方面继承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另一方面,他又批评柏拉图的

理念空洞无内容。他强调“理念”是理与气的统一,抽象的概念与客观存在的统一,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二)理念在宗教体现得特别鲜明

儒、释、道当中的具体理念

(三)美学体验与宗教体验的相通与相异

1、都属于精神现象的特殊领域

2、宗教体验:直达精神的领域

3、美学体验:借助具体的艺术或审美形象

黑格尔甚至提出:艺术和美学最终将被宗教取代

(四)哲学与宗教和艺术的区别

?黑格尔认为,宗教高于艺术,是“绝对理念”认识自己的最高形式。宗教的特点

在于以信仰、虔诚的态度,用表象的形式去显现绝对理念。比如,宗教里所讲的那个具有人格的“上帝”,就是绝对理念的表象式的显现。

?黑格尔又认为,哲学高于艺术和宗教。不论是艺术的感性形象,还是宗教的表象形式,均不是表现绝对理念的最完善的形象。这是因为,“绝对理念”本身是超感性的、普遍的、无限的精神。哲学的特点是用唯一适合于“绝对理念”的方式,即概念形式把握绝对理念。

(五)艺术体验:新老版《红楼梦》的赏析,如何理解不同时代的创作理念对艺术家创作风格的整体影响。

参考书目:柏拉图《理想国》

黑格尔《美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五、美是生活吗

(一)“美是生活”的提出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从“尊重现实生活,不信先验的假设”出发,反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说法。

他认为,“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若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摄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由此可知,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这样,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宝贵的东西。那么.什么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宝贵的东西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这就是生活。凡是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

(二)“美是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大量创作指导思想都来源于这个美学观点:

1、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

2、生活是艺术和审美的表现的内容

3、是否反映生活是艺术创作评价的唯一标准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第二节对于“美感”的专题探讨

六、美与距离

(一)“审美距离”说的提出

直接把距离当成一种美学理论提出来的,是英国的布洛(1880一1934)。他在1912年发表了《心理距离》一书,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观象。

(二)“审美距离”对美感经验形成的作用

什么是“心理距离”呢?他一开头,就举了海雾的例子,说:“设想海上起了大雾,这对于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极为伤脑筋的事情。除了身体上感到的烦闷以及诸如因耽心延误日程而对未来感到忧虑之外,它还常常引起一种奇特的焦急之情,对难以预料的危险的恐惧,以及由于看不见远听不到声音,判别不出某些信号的方位而感到情绪紧张……”然而,就是这令人可怕和讨厌的海雾你如果把它放在一定距离之外去观赏,它“也能够成为浓郁的涩味与欢乐的源泉……你也同样可以暂时摆脱海雾的上述情境,忘掉那危险性与实际的忧闷,把注意力转向‘客观地’形成周围景色的种种风物”。那就是说危险的海雾,当我们在心理上和它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也可以变成美的海雾。

那么,距离为什么能够造成这样的变化呢?可以说,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

第一层面,在距离所创造出来的我们与审美对象的新的关系基础上将我们的经验予以精炼。我们客观地现赏对象,对象就会对我们呈现出新的美学上的意义,也即是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第二层面,距离所造成的“陌生化”的效应会引发我们摒弃了事物实际的一面也摒弃了我们对待这些事物的实际态度。”这就是说,距离使我们从事物的实际利害关系中,超脱出来。第三层面,距离会让我们在对审美对象或艺术作品超然欣赏的基础之上,帮助我们宣泄内心的紧张与恐惧,从而使我们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三)艺术体验:对《2012》电影预告片的欣赏

思考:我们如何理解灾难电影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灾难电影的场景

参考书目:蒋孔阳《美学新解》

朱光潜《谈美》

宗白华《意境》《美学散步》

七、美与移情

(一)“移情说”的提出

德国美学家罗伯特·费舍尔((1847~1933))在《论视觉的形式感》一文中,最初提

出了“移情”这一词。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二)移情作用于审美心理的特征

1、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是对象的形象;

2、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

3、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

(三)格式塔同型同构说

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诞生: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针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意思,相当于英文CONFIGURA TION,含有“完形”、“整体”、“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库勒、阿恩海姆

阿恩海姆: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1954)、《视觉思维》(1969)、《走向艺术心理学》(1972)等。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是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的。他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完形心理美学”。他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知觉场”概念和“同形论”引入审美心理研究领域,认为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按照韦特默组织原理(邻近性、相似性、封闭性、方向性),将视觉刺激力转化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生理力样式的过程。人们从艺术形式中知觉到的张力式样,绝非等同于对象的实在结构,而是对象的刺激力与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对立统一。由此断言艺术作品是以主体的知觉行为为基础的。他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

2、主要观点

(1)自然物的运动、形状、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运动的结果。

(2)人内在的感情活动也受到力的支配。

(3)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事物形状和运动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外物

本身就能代表人的感情。

(四)内摹仿

1、“内摹仿”的提出

内摹仿是移情说的一种,提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谷鲁斯。

主要观点:摹仿和游戏是一种本能,审美活动中两者联系在一起,摹仿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内容,审美的摹仿不同于一般知觉的摹仿,是一种内摹仿。

2、内摹仿的美学意义

指出了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人将其称为审美筋肉论或艺术生理学。

举例:汤姆生在观照花瓶时的反应:“双眼盯着花瓶,双足就压在地上。接着随着瓶底向上提起,她自己的身体也向上提起,随着瓶体展宽的瓶口向下压力,自己也微微感觉到头部的向下压力。有一套完整的平均分布的身体适应活动伴随着对瓶的压力。”

——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五)移情论的缺陷

首先,它过分强调感情。人的审美活动离不开感情,充满了感情的色彩,美的事物都应当能唤起人的某种感情,这是对的。但是,人的审美活动决不仅仅限于感情,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现。

其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解力与想象力的统一、理智与感情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然后实现出来的。但移情论者只把移情看成是一种单纯的凝神观照,在凝神观照中感情客观化,从而使无生命的东西变得仿佛有生命。

第三,移情论者只强调主观的移情,而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形式,是不可能产生移情现象的。

这样说,是忽视了对感情的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与善的联系。因此,仅仅就感情本身来说,移情论者的讲法也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参考书目: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

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

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

八、美与无意识

(一)弗洛伊德的美学思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65~1939),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认为,过去的美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它只研究事物之所以成为美的条件是什么(如形式中的比例、和谐等),而不能对美的本质和源泉作出解释。”

那么,在他看来,美的本质和源泉是什么呢?他认为这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1、性欲升华说

?艺术的本质:艺术家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的“升华”

?弗洛伊德将上述泛性论的观点广泛运用于审美创造、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他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因。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是受他们“本能的欲望”

的驱使。

?升华是一种调和折中的办法,即把“力必多”转移到社会道德所容许的有价值的创造活动中去,使之得到释放。

?在他看来,人的性欲本能既构成了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因,又构成了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

?

2、白日梦:艺术家的审美创造活动

?对于审美和艺术创造的本质,弗洛伊德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给予极大关注。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被压抑的欲望借某种幻想和想象的形式而获得满足。梦是愿望的表达,艺术也是愿望的表达。

?他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指出,白日梦就是人的幻想。它源自儿童时代的游戏。儿童靠做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获得快乐。人长大后不再做游戏了,但不会放弃那种快乐,而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就是幻想。

艺术幻想与白日梦的关系

(1)相同点:都建造一个不依赖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的幻想世界。都由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动因引起,唤醒了过去被压抑的愿望,从而去创造一个满足这一愿望的世界。

(2)不同点:白日梦者对自己的幻想感到害羞并把它隐藏起来,这种幻想即使暴露或揭示出来也不会给人们带来审美快感,相反会引起厌恶。而艺术家会把隐私加以改装而隐藏在某种形式之下,用这种纯形式来引发人们的乐趣和审美快感。

5、影响与局限

影响:弗洛伊德理论对现代派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

论作为现代派的理论基石,对现代派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它影响了现代派中几乎所有作家的创作方式,影响了大多数作家的心理机构,影响了当时美学、文学批评界的批评理论。弗洛伊德主义的作家深信,人的创作动机是“无意识”的“本能性欲”的一种转化。弗洛伊德“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是性欲”的理论在现代派的作家中,影响了很多人。

局限:(1)首先,将美和美感的根源、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性力(力必多)这一唯一因素,归结为人的自然本能,这是片面性的,是错误的。我们认为,美和美感虽然与人的自然本能或者说性有关,但这是在人类社会的范畴之内而言的。

(2)其次,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被压抑的欲望是艺术的根源和本质,是不正确的。艺术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人的被压抑的欲望,更多的是人类的审美需要和理想创造。

(3)再次,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只不过是艺术家一种特殊幻想和想象的创造,这种观点过于简单而又片面。

(二)容格的美学思想

1、容格的美学思想

荣格认为,在无意识心理中不仅有个人自童年起的经验,而且还积存着许多原始的、祖先的经验。人生下来时并不像洛克所说得那样是一块白板,而是先天就遗传带来了一种“种族记忆”,就像动物身上先天遗传着某些本能一样。为了探索研究这种潜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非个人内容,荣格把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个别的病例转向了神话,转向了文学,从精神医学转向了人类学。在这里,荣格终于找到了那种把由力比多转变而成的象征形式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统一起来的实体。荣格将这种实体命名为“原始意象”,后来又将其定名为“原型”。

2、容格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神话—原型批评: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

神话—原型批评强调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都应着眼于其中互相关联的因素,它们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它们又往往表现为一些相当有限而且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为此,就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来看,而要把它置于整个文学关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好比看一幅油画,不仅要站到跟前研究其各种细节,也要“向后站”,从大处着眼,从更广的角度去考察文学作品的构成,突破某一两种文学作品的界限,达到对文学总体轮廓的清晰把握。这种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以其独特的宏观性为西方文学批评开拓出新的思维空间。美国文论界权威人士韦勒克认为,从影响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

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立,“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参考书目:

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张卫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思想研究》

叶孟理:《弗洛伊德传》

埃里希弗洛姆著,申荷永译:《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田永胜:《心灵的守望者》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弗雷泽《金枝》

荣格《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荣格自传》

莫德·博赫金《诗歌中的原型模式》

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

第三节美的否定

——我们与后现代

九、美的否定——对后现代美学的概述

(一)关于后现代的学理综述

1、关于“后现代”概念的源头

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弗·奥尼斯,在1934年出版的《西班牙暨美洲诗选》中,首先采用postmodernism一词。这个词也曾经出现在汤恩比的《历史研究》中。

2、作为文学思潮的后现代主义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分支流派包括:二战前的表现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文学、超现实主义;二战后兴起或走向鼎盛期的存在主义、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派、魔幻现实主义等。也有的学者把二战后的这些流派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编《欧洲文学史》、《新编美国文学史》等教材,都没有使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但偶有作为指称文化背景和环境、氛围的“后现代”的概念出现。

3、作为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

范围广泛,涉及哲学、史学、社会学、美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有学者举出: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伽达默尔(解释学)、马尔库塞、阿多诺、哈贝马斯、伊格尔顿(西方马克思主义)、罗兰·巴特(结构主

义→后结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哈德曼、保尔·德·曼、布鲁姆、米勒(解构主义)、伊瑟尔(接受美学)、克莉丝蒂娃(女性主义)、佛克玛(比较文学)。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30年代),并在二战后与母体撕裂,作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它的正式出现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影响最大的时期是70、80年代。其特征在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中得到了不同的表述。

(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1、非理性倾向。

与非理性社会—哲学思潮密切相关。传统文论与批评和传统哲学一样,习惯于运用“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思想与情感”等二元对立范畴和建立在这些范畴基础上的思维模式,坚守历史决定论和社会进化论,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传统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走向终结,而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流行,则标志着现代哲学、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发端。美学、文学理论的非理性倾向,同样由此开始。强调情感、直觉、感悟、体验乃至本能,是现代非理性哲学、美学和文论的共同特点。

2、注重形式,注重语言。

把分析作品文本形式当成批评的主要任务和出发点,而不是把作品看成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历史、现实、思想、情感或其他叫做“内容”的东西。在形式诸要素中尤其注重语言,这是由于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所致,并与哲学史上的“语言论转向”密切相关:

3、美学、文论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文论与批评的价值、意义和作用不同于以往了,其本性和使命似乎都有了变化。20世纪西方众多的社会—哲学思潮本身就包含某些美学或文学理论方面的内容,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涉足文论与批评,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现象学中的英伽登,存在主义中的海德格尔、萨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本雅明、马尔库塞、阿多诺,结构主义中的列维·斯特劳斯,解构主义中的德里达,等等。同时,文论与批评已从对文学的内部与外部的一系列基本关系和问题的理论探讨、从对于文学现象的评论,转化为一种面对世界的独立的言说方式,它担负起反思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填补价值空虚、解决个体感性生命的归依问题等重要使命。

4、流派繁多,更迭迅速,彼此渗透,多元发展。流派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各流派之

间既互相冲突、对立、矛盾,又互相交叉、重叠、影响和吸收;各流派代表人物的归属问题也有变化(如罗兰·巴特等)。

(三)后现代主义美学在今天社会中的具体表现

大众文化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审美标准

1参与性:后现代艺术是一种行动和参与的艺术。不论是语言性还是非语言性文本,都要求行动和参与,具有很强的游戏特性。艺术不再是静观的对象,而是一种行动的过程,要求被书写、修正、回答并演出。艺术的文本存在于每次不可重复的参与之中,存在于每次行动所产生的新的意义之中。例如,超级女生满足了国人掌握话语权的需要。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对事件国人越来越有陈述意见的需要。超女创造性的将节目及手机短信结合在一起,将“平民参与”演变成了“全民参与”,完成了其“反偶像”,“平民代言”,“全民娱乐”的功能。

2 艺术与写作的去魅化

后现代作家丧失了神喻的声音,全知的视角,不复有真理见证者的身份和为大众寻求归宿的使命。后现代作家以自身非天才的写作活动向作者的权威性提出质疑,这样,后现代作家完成了从“诗人”向“写作者”的转化,亦导致了后现代艺术在失去神性和智性的同时,获得了现世普通人的平凡性和现实性。例如,博客文学写作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随时随地地自由发表见解,这便使写作真正成为了一项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日常工作与大众狂欢。

3 大众传媒的引导与遮蔽

“选秀”节目因为有了媒体的中介作用而被限定,媒体具有“敞开”(呈现)和“遮蔽”(误导)二重性。媒体构成真实,媒体造成事件,媒体制造热点,媒体也忽略那些不应忽略的价值,甚至媒体也制造虚假和谎言。比如,“超级女生”由超级乳品大鳄蒙牛参与的造势力度前所未有。湖南台动用了电视,网络,平面等多种媒体进行造势。栏目举办时间横跨6个月,在5个城市联合当地媒体宣传,宣传力度无以伦比。

4 神性与智性的消解,真实展现卑琐

后现代在消逝了神性与智性以后的大地上将人自身那见不得人的卑微性真实地展示出来。它反现实,反偶像崇拜,据斥模仿以及人云亦云,力图寻找边缘,即总是寻找非中心,非主流化的表现方式,它接受衰竭,趋向于自身的有限,因为它同自身的表现模式以及同一切崇高的东西相较量。在一种近乎冷漠的世界中,展示艺术家眼中的恐怖和卑琐的世界。

参考书目:

朱立元著:《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周宪著:《美学是什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

王岳川、尚水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

美学原理期末论文--感动的芽

感动的芽 ——论美学中的感官功能我为什么要选《美学原理》?一个学期的美学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学期的课程中,我也会时不时的问自己这个问题。美学,在我来的学校,并没有出现在通识课里。也就是说作为一般的工科生,我们只有通过书本,网络来接触美学。最初知道美学,应该算是高中的课外读物,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即《谈美》)。对于书中的内容,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也行是因为年龄,心智不够吧,更多的钟情于小说缠绵的情节,而忽略了这本老师推荐我们的课外读物。所以,之前的我一直以为美学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东西是美。紧紧将美学中的“美”字看成一个形容词,漂亮,beautiful。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很无趣,不愿意出去旅行,只愿意窝在家里。所以,当我来到义守大学,看到《美学原理》这门课程后,毫不犹豫的就选了他。我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我发现生活中,身边的美;另一方面,了解一些审美方法,以此运用的生活中,而不是一再凭着自己的喜好、直觉妄下定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想第一点我做到了。虽然,我并不能时时发现身边的美,时时体会身边的美,但是偶尔看到一件物品的感动,常常让我在之后想起当时的反应而会心一笑。也许我还是不能很好的了解一些方法,但是,同时我有了另外的疑问,就是作为一个并不从事美学研究的我,真的有必要去完全掌握审美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发现生活之美吗?“美”是我可以说的听出,描绘的了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美学这个词,最初由日本人翻译,不过我更喜欢它直接的翻译“直觉学”或“感觉学”。是的,我看到了凉亭上紫色的常春藤花,所以我感受到了它的勃勃生机。骄阳下,女生门都是撑着伞,几个男生懒洋洋的爬着并不高的楼梯。“好晒!”“热死啦!”更多的连话语都不愿意说的人们。旁边的凉亭上,一团盛开的常春藤从顶上倾斜下来。紫色,并不像红色给人的燥热,但也可以表现的生机勃勃。它并不像有些娇弱的花蔫蔫的呆在太阳下,也不像路上的我,耷拉在脑袋,托着身子前行。好像很享受太阳给它的沐浴,也很乐意为亭下的人们提供一片阴凉。是的,我还听到了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所以我感受到了人的无知。用耳朵听海浪的拍击声,较眼睛看的,更加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用眼睛看,每次海浪都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浪花也不一样。用耳朵听,不知道下一波什么时候来,也来不及品味这一波的海浪,就这样“啪……啪……啪……”。其实每次的声音也应该是不同的,只是它太短促,周围的海浪声也是此起彼伏,让我无法认真的分析这是哪一种。索性就这么听着,这千百万年来不变的拍打。人的一生最多不过100年,有的人勾心斗角,争名逐利,搞的自己满身疲惫,最后还不是什么都带不走的离开。大海,只是单单的这样拍打,拍打。不禁让我想到,海啸难道是大海对我们的嘲笑与惩罚?是的,我嗅到了青草的味道,所以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也有人说我闻到的是泥土的气味,也罢,总之,清晨的校园风里有潮湿的气味,像滋润这土地。草儿好像想透过这种芳香,表达对阳光雨露的渴望。有时,嗅觉是和味觉,视觉联系到一起的。但是我们总是最先用到嗅觉,闻到它的气味,走进了,看到它,等看清楚了,才吃下去,品味它。是的,我品尝到了夜市的美食,所以我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夜市,在大陆几近消失的孤岛,在这里再次看见了它的繁荣。因为好奇曾要了一杯蜂蜜苦瓜茶。第一口有蜂蜜的甘甜,

美学原理-叶朗-复习提纲概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1 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 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缺陷(消极作用 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哲学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 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3绝对美是美的本体,是美的最完全体现,至美也是至善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自我并不是实体”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笛卡尔 B、叔本华 C、歌德 D、康德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分)1.0 分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3以下对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美育不应该孤立起来进行,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在一起进行。 B、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心灵的深刻影响。 C、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D、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0分)1.0 分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为()。(1.0分)1.0 分 A、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自然美是独立的 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6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属于()。(1.0分)1.0 分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8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1.0分)1.0 分 A、王国维 B、胡适 C、张潮 D、欧阳修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11《葬花词》集中反映了()的人生感。(1.0分)1.0 分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13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1.0分)1.0 分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4不属于美育主要功能的是()。(1.0分)1.0 分 A、培养审美心胸 B、提升审美能力 C、培养审美趣味 D、形成审美风尚 15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1.0 分 A、吴道子 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16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课程学习心得总结3篇

课程学习心得总结3篇 经过这次的课程学习,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课程学习心得总结3篇1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

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 “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劳动起源说 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原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的一种综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 二、问答题 1.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感知信号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的,社会参与的结构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对审美发生影响的方面都不是单一角度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礼仪与沟通课程总结

-- 《商务沟通与商务礼仪》课程总结 本学期以来,本人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按时上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虚心向同事请教,及时总结,使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有序地进行。依照教学大纲、教材、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规划好阶段计划,课时计划。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堂课。 二、认真备课和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本人本学期担任《商务沟通与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人一方面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得备好课,力求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向同事请教教学心得,主动听同事上的课,从中学习教学经验,此外,本人还和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听听教学对象的心声,这样教学相长,有助于本人更好地给学生传授知识。 其实,上好一堂课很难,但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必须对所有内容进行熟悉,参考多方面的资料,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同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因此,本人在自身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并积极与其他老师探讨重点问题。 一堂课的四十分钟,就是一个教师表演技能的阶段。上课时,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有条理、清晰、准确、生动。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即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一旦心中有疑,必会请教于同行。认真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取之所长,克服所短。并常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改进教学方法。 四、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布置适量的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并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根据其情况不断改进教法。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尽力地做好每项工作。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本人将不断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争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国际商学院戴晓云 2017年6月 1 / 1

美学原理复习大纲

“美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美学的学科属性 1、作为学科的“美学”概念的提出 2、“美学”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传播 3、“美学”在当今中国的学科定位 4、中西美学发展概观 第二、美的本质论 1、美学史上重要的美的本质论说 2、实践美学的主要观点 3、美的相对性与共同美 4、美与形式 第三、审美感知论 1、想象与移情 2、直觉与表现 3、距离与虚静 4、物化与高峰体验 5、关于“异质同构” 第四:自然美 1、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自然的审美属性 2、在艺术中追求的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 3、中国古代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

4、关于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生态美学 第五、艺术美 1、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起源 2、艺术的创造 3、艺术的传播与接受 4、不同艺术门类对美的表现 5、艺术中的化丑为美 第六、审美与社会生活 1、劳动与休闲 2、人类的诗意栖居 3、超越与审美胸次 第七、崇高与优美 1、西方美学对“崇高”范畴的解说 2、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阳刚”、“阴柔”之美 第八、悲剧与喜剧 1、作为文体的“悲剧”和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2、西方悲剧学说 3、中国传统文化与悲剧意识 4、喜剧的美学特色 5、荒诞、反讽、丑怪及其他审美范畴 第九、中和之美 1、“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

2、和谐:中西美学对话的基础 3、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第十、审美教育 1、美育的特点及其目标 2、近代社会的“病态”与西方美育思想 3、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4、健康、全面、和谐的人格理想的培育 主要参考书目: 《美学》,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学散步》,宗白华着,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宪着,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课程心得体会

信息资源检索课程心得体会与建议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知道什么是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的类型有哪些,知道了信息检索的过程,知道了信息检索的方法和途径,知道了信息检索的技巧和策略,学会了如何去评价信息;学会了怎样利用检索系统迅速查找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发现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对将来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查找参考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就不那么困难了。 什么是文献信息检索呢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信息检索是指:根据有关课题的特定需要,利用一定的查寻工具或联机网络,从大量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翻检、查找与确认所需信息知识的活动、过程与方法。为什么要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呢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根本原因在于文献信息的大量积累以及这种积累给人们阅读、查找与利用所需文献信息造成极大困难之间的相互矛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迅速的增加,那么,我们学生就要珍惜这学期的文献信息检索课,认真听课,吸收所需的专门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学,找到读书治学的门径,确定读书的重点和方向,了解和把握有关学科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知识,不断扩大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身边有着成千万上亿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速的。我们如何能准确而快速地找到我们想要查找的信息呢通过所学习的数据库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数据库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想要熟练地使用它还是要进行认真学习的,因为我们在查找有用信息的同时还要摒弃那些无用的信息。在学习之前,我也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索过一些东西,认为搜索文献很简单,但是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知道我先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利用数据库检索文献是要了解很多事情的。例如:要知道各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那些特点,要抓准关键词,等等。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准关键词,因为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文献会相差很大,关键词选正确会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就一定要选好关键词,所以选好关键词是使用数据库首先应该学会的。 我通过学习和上网了解到,在中文检索中维普中文范围要小一些,主要就是期刊;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此数据库的论文质量都比较高,检索结果也十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1.0分) 1.0分 ?A、 制作目的不同 ? ?B、 制作程序不同 ? ?C、 制作依据不同 ? ?D、 观赏感受不同 ? 我的答案:B 2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1.0分) 1.0分 ?A、

梁启超 ? ?B、 蔡元培 ? ?C、 王国维 ? ?D、 华罗庚 ? 我的答案:D 3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0分) 1.0分 ?A、 儒家 ? ?B、 道家 ?

?C、 佛家 ? ?D、 阴阳家 ? 我的答案:B 4 被封为“净坛使者”的是()。(1.0分) 1.0分 ?A、 沙僧 ? ?B、 猪八戒 ? ?C、 玄奘 ? ?D、 孙悟空

? 我的答案:B 5 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1.0分) 1.0分 ?A、 坚持主客二分 ? ?B、 跳出主客二分 ? ?C、 坚持情境融合 ? ?D、 坚持天人合一 ? 我的答案:B 6 想象得之在瞬间()。(1.0分) 1.0分

?A、 与体验和修养无关 ? ?B、 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 ?C、 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 ?D、 与体验和修养息息相关 ? 我的答案:D 7 下列对悲剧研究贡献不大的是()。(1.0分) 1.0分 ?A、 亚里士多德 ? ?B、 黑格尔

?C、 毕达哥拉斯 ? ?D、 尼采 ? 我的答案:C 8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观点。(1.0分) 1.0分 ?A、 彭加勒 ? ?B、 牛顿 ? ?C、 爱因斯坦 ? ?D、 狄拉克

实训课个人心得与感悟

( 心得体会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实训课个人心得与感悟Personal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实训课个人心得与感悟 【篇一】 车工的实习时间相对与铣工多很多,两周时间分为了七天车工、三天铣工。我们车工加工的是一个三阶梯圆柱轴,铣工是一个六面体。车工练习时间最长,当然掌握程度比铣工高。老师们一是介绍车床的使用方法,二是给我们做一个完整的流程示范,剩下的就是自己在鼓捣。当然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会请老师,老师也会耐心的做示范答疑。我们学习的是普通车床,一切的操作都是人为的控制,因此有多数的时间自己动手做也就会更加的熟练所谓熟能生巧。 在实训过程中,我真的明白了掌握到书本上的东西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深化,例如你在拿到一个需要加工零件的零件图时,你首先是要检查图纸是否符合加工工艺。之后你需要思考出先做什么接着然后做什么。通过实训,对机床加工的特点、加工范围,组

成、工作原理和用途都有深刻的了解;已经具备独自完成对工件测量、平面加工、阶梯轴加工,刀具更换、安装等的能力;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下次更深入的实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篇二】 通过这段时间创业课的实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实训课中的各项任务。虽然创业实训的时间不长,但课程很充实,从中收获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创业的主要流程,让我对今后的创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在找工作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创业就成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各地的地方政府也鼓励创业,不仅给更多的劳动者更广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在这种创业的分为下,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在创业实训的过程中,刘老师让我们用开发的思维去思考,各个团队创立什么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分析,运用什么营销策略等。通过这次的创业课的实训,我认为定位市场的目标非常重要,这决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2018超星尔雅的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地的题目

实用标准文案
2016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表现崇高的大风格的作品是()。
? ? ? ?
A、拉斐尔的绘画 B、歌德的《浮士德》 C、普希金的诗歌 D、莫扎特的音乐 正确答案: B
2“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句话出自()。
? ? ? ?
A、《牡丹亭》 B、《枉凝眉》 C、《金瓶梅》 D、《西厢记》 正确答案: B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
A、“表象”是物的模样的直接反映。 B、物的形象是“美”的属性的本体。 C、物的形象是根据“表象”来加工的结果。 D、物本身的模样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正确答案: D
4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 ? ? ?
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5 不属于展示人体美画作的是()。
? ? ? ?
A、《法庭上的芙丽涅》 B、《维纳斯的诞生》 C、《米洛斯的维纳斯》 D、《沉睡的维纳斯》 正确答案: C
6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象”是实在的世界 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 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
? ? ?
正确答案: B
7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 ? ?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精彩文档

听课心得体会与总结

听课心得体会与总结 我在xx职教中心顶岗支教,更是在这里学习教学技巧,所以我听了很多节不同英语老师的课。通过听课学习,我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了很多收获,每一节课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借鉴。以下是我总结了大概三点: 一.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听课时注意到老师们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采用小组讨论、英语竞赛、英语小游戏或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表演等等。这些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有效。 二.注重基础,适当扩展延伸。 我发现老师们上课时很注重基础的知识,然后以各种方式让学生大量练习。下课时我想他们请教,他们说职教中心的孩子一般基础都比较差,讲课时一定要将基础的只是让他们掌握。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后面可以扩展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三.课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作为老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和每一个活动。认真写教案,最好是课前自己先简单的试讲一遍。尤其是英语老师,一定得提前把每个单词和句子的发音读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上好一堂英语课。 听课心得体会与总结之三 通过这些天的听课,我获得了很多教学技巧,认识到了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后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 有幸赴宜春参加观摩学习,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

美学原理与赏析结课作业

美学原理与赏析结课作业 树——白玉兰 园林1602班 33 宋艳霞

树——白玉兰 【生长栽培篇】 播种繁殖采下蓇葖果后经处理,将带红色外种皮的果实放在冷水中浸泡搓洗,除净外种皮,取出种子晾干,层积沙藏,于翌年2~3月播种,一年生苗高可达30厘米左右。整地,播种,覆土,盖膜。二十天左右即可出苗。 幼苗期出苗后及时掀去覆盖物,插枝遮荫,并常浇水,保持湿润环境,加强管理,除杂草和追肥。一般3-5年后即可开花。整型修剪,适时浇水,合理施肥,适宜光照,病虫害防治病害。 壮年期玉兰既不耐涝也不耐旱,在栽培养护中应严格遵循其“喜湿怕涝”这一原则。在栽培过程中,应该使土保持湿润而没有积水。在养护过程中,新种植的玉兰应该保持土壤湿润,这也是保证其成活率的重要举措。给进入正常管理的玉兰浇水,早春的返青水,初冬的防冻水是必不可缺的,而且要浇足浇透,在生长季节里,可每月浇一次水,雨季应停止浇水,在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因积水而导致烂根,此外还应该及时进行松土保墒。玉兰喜肥,除在栽植时施用基肥外,此后每年都应施肥,肥料充足可使植株生长旺盛,叶片碧绿肥厚,不仅着蕾多,而且花大,花期长且芳香馥郁。]玉兰虽然能耐-20℃的低温,但小规格玉兰和当年栽种的玉兰都应加强越冬管理,除在11月中下旬其落叶后应浇足浇透封冻水外,还应对树坑进行覆草、覆膜或培土处理,树体可进行涂白处理,防止春季抽条。玉兰是抗病性较强的树种,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黄化病和叶片灼伤病。因玉兰的枝干愈伤能力较差,在不是必须的情况下,一般不做修剪,如树形不美或较乱,应将病虫枝、干枯枝、下垂枝及徒长枝、过密枝及无用的枝条疏除,以利植株通风透光,树形优美。修剪时间在早春展叶前进行。玉兰一般不进行短截,以免剪除花芽。如需要修剪,应对较大的伤口涂抹波尔多液,以防止病菌侵染。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一导论 (一)美学的历史 1、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美学时期,晚清以来中国引进的作为近代学科的美学,近代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和民族地域审美经验,自觉区别于西方的“中国美学”建设。 (1)古典美学: 先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孔子审美人生境界老子美学的真正起点、虚静气象); 晋南北朝是第二个(勰《文心雕龙》意象神思风骨隐秀体性知音,赫《画品》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绘画“六法”); 隋唐五代宋元(禅宗); 晚清是第三个(王夫之意象) (2)晚清以来的近代学科美学: 王国维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将美学引入中国,意境理论 蔡元培以美育代替,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奠基人 (3)近代自觉区别于西方的美学建设: 朱光潜 宗白华 两个特点:二人的思想都体现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转变的趋势,都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20世纪两次美学思潮:(核心都是美的本质) 20世纪50-60s,主观(吕荧高尔泰)客观(蔡仪)主客统一(朱光潜)客观与社会性统一(泽厚)局限: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片面性,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论活动。 20世纪70-80s,“美学热”,第二次美学大讨论,手稿热“方法论”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为基石的学派成为影响最大的中国美学流派 当代美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生态美学与个体生存美学对应于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处境。

2、马克思主义美学 (1)两个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观使感性学的美学对审美“感性”的解释,超越了直观唯物论和先验唯心论的对立,而获得现代基础。马克思以“美的劳动”代表人类劳动的本质特性,由此根本更新了美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 基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远比艺术哲学有根底 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的其他理论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术的社会属性位置与功能审美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影响的突出领域,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或是引导当代新感知—生存方式,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论域。 二审美的本质 (一)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西方: 两个根本—唯物客观(亚里士多德达芬奇)与唯心主观(休谟康德) 三个基本点—理念论(形而上学依据)、形式论(客观事物)、快感论(主体心理) 中西美学研究从美的本质研究大审美活动的研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感不是主客二分关系中的认识,而是在天人合一关系中的体验。 (二)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 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 1、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个观点: (1)劳动改造世界是人的自由能动本质的对象化,因而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劳动。(2)与传统意识哲学精神对象化不同,人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对象化自身。马克思区分了“现实的使自己二重化”与“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两种不同的直观自身的方式,而且他更强调前者。这就提供了艺术哲学传统视野之外的现实审美观念。 泛义的劳动(生产)是在尺度(需求目的)与外在尺度(对象环境规律)寻求统一达成实现的活动。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 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分)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柳宗元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以下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正确的是()。(分)分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C、 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和阶级里,美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格调》的作者是()。(分) 分 A、 巴尔扎克 B、 爱德华·傅克斯 C、 保罗.福塞尔 D、 维特根斯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分) 分 A、 言行举止

形体比例 C、 曲线色彩 D、 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 为()。(分) 分 A、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 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 自然美是独立的 D、 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分) 分 A、 林黛玉 B、

贾宝玉 C、 薛宝钗 D、 晴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分)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 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C、

网络课程学习总结和心得

附件2 《学习总结和心得》模板 2.学习情况 …… 3.学习心得及感悟 1、学习Excel表格常用函数的操作及使用技巧:主要学习了一些重要公式、函数的使用,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对Excel表格的综合掌握,有助于开阔思路,触类旁通,得到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学习Excel表格常用函数的操作及使用技巧:主要学习了一些重要公式、函数的使用,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对Excel表格的综合掌握,后期要在工作中反复实践,才能将函数运用自如,有助于自己的工作。 3、总承包项目前期策划和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更深入了解项目总承包管理,从学习范玉恕“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楼”的职业信念,到我国总承包管理的逐步规范化,深入学习我国总承包项目的发展历程,学习了总承包管理的策划方法和要点,为以后自己的工作增加了思路。 4、项目总承包管理核心能力建设:学习了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定义、特点和我国项目总承包管理现状,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项目总承包管理,从设计管理、建造管理、进度管理、商务管理、组织管理五个方面分别学

习如何做好项目总承包管理,为以后自己项目总承包管理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5、科学管理有效组织:学习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团队建设和项目管理策划的内容,重点学习了团队建设和项目管理策划,学习了项目团队建设的要点和项目管理策划的方法。 6、建筑行业前沿施工技术介绍:主要学习了装配式建造技术、信息化建造技术BIM和其他热点技术,学习了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装配式建造主要运用的各类技术,学习了BIM的发展及在建筑施工上的应用,对于以后在工作中对于此类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7、XX公司2020年度技术质量系统业务培训: 8、快速建造技术 :从模板、砌筑等12个方面学习了实用的快速建造技术的使用,增长了快速建造技术积累,开阔了现场技术管理的思路。 9、中建X局项目管理核心流程:熟悉和学习了公司项目管理流程,学习了公司项目从组建策划到完工撤销全过程的管理流程,更加熟悉各类审批流程,为以后工作中运用打下了基础。 10、科技成果总结思路与案例分析:了解了各类科技成果的定义概念,学习其基本知识,分别学习日常工作中如何辨识和转化形成对应的科技成果,学会总结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科技成果。 11、如何设置内部培训课程体系:内部培训体系需要再进行培训策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训项目需求调研,做好年度培训需求分析,树立正确的内部课程的导向,进而提升内部培训课程的培训效果。 12、顶尖职场心态修炼之道:知道要成就顶尖职场主要是因为责任,责任分为三个纬度:个人责任、人际责任、社会责任。顶尖职场人士需要修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