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去IOE真相

去IOE真相

去IOE真相
去IOE真相

去IOE真相:亚马逊BAT们,对传统IT的深刻颠覆IT的底层架构,是被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一大对象

斯诺登事件,只是去IOE化的导火索之一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了令举世震惊的“棱镜”项目。信息安全成为任何国家和组织都异常关注的问题,而摆脱国际巨头的控制——去IOE化成为一种时髦的提法。

从概念上来讲,去IOE指的是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实际上就是指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进一步标准化。

但进一步,IT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还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这些设备也在逐渐走向标准化,SDN的概念已经热遍整个行业,思科和瞻博(Juniper)等网络设备巨头也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去IOE化的概念从去年斯诺登事件以后,以国家信息安全的名义在国内迅速发酵,但显然这个原因不能回答整个行业变化的全部,毕竟在美国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去年轰动业界的IBM在CIA的合同竞标中败于亚马逊一案,可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美国政府机构也开始使用云服务,传统IT巨头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逐渐走向没落。于是我们开始探究去IOE化的驱动力究竟在哪里?

准确理解“去IOE”

腾讯云平台部总经理陈磊对这个热炒的概念有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去IOE化更多的只是一个概念和口号,而采用分布式云计算是一个真实的潮流。同时,我们可以看到IOE正在主动变革转型,推出基于云的软件服务,特别是SaaS服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解决客户的很多业务问题。IOE 和云本质上是不矛盾的,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对于很多企业有着明确的价值。”

阿里云计算业务总经理陈金培表示,他最怕的是将去IOE理解为两个极端,一是单纯变为企业的成本问题,二是简单地变成一个是否用国外产品和技

术的问题去讨论。他认为,降低成本是去IOE最先能够看到的,但根本的原因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只是互联网企业,绝大部分的企业对计算的需求难以通过IOE提供的技术来满足,IOE约束了企业的长远发展,12306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在技术路径上依赖于专用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危险。

“IOE是软件时代或是‘买计算机’时代的产物,到云计算时代,则变成了买‘计算’的时代,去IOE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云计算,而不是去买一台新的机器替代掉原来的机器。而且还要警惕私有云的提法,因为‘私有云’实际上就是传统虚拟化解决方案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就是为了卖产品和方案给企业,只有公有云是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而云计算的本质是用互联网。”作为国内云平台的鼓吹者,阿里云总经理陈金培观点异常鲜明。

按照陈金培的意思,云计算不单单是降低成本,提高计算性能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剧变。显然,去IOE化就是以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来颠覆原有IT厂商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厂商从来都是服务提供商,而不是销售具体的软硬件产品,用卖服务的方式把原有销售解决方案的模式颠覆掉,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外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服务商几乎都是互联网巨头,而传统IT巨头则显得态度暧昧,即使推出云计算平台,也是私有云为主,而微软则大力推混合云概念。

说到此,我们可以下定论:

去IOE化运动就是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IT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一种体现。

国内xx计算市场的现状与主要角色

现在国内市场上有七类企业在这个市场上竞争:

1、"国内互联网巨头,以BAT为代表。

2、"原有的IDC厂商,比如世纪互联。

3、"电信运营商,也就是移动联通电信那三家了。

4、"国内的软件厂商,比如金蝶、用友。

5、"国内硬件设备厂商,比如华为、浪潮。

6、"国际厂商,现在进来的就亚马逊和微软。

7、"国内的创业公司,以UCloud和青云为代表。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

2、"

3、4类厂商可以认为是打酱油的,他们根本没有技术能力来提供云计算服务。硬件厂商是被颠覆的对象,在推广云计算服务过程中会异常矛盾,所以他们也不会有前途。国际巨头亚马逊和微软来势汹汹,技术和资源绝对没问题,但云计算服务也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他们对于国内市场的特殊情况根本没有什么了解;由于技术研发人员主要在国外,而对国内客户个性需求的响应也会比较慢;而且由于是和国内合作伙伴技术合作的方式落地国内市场,合作中的摩擦和扯皮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业内一致不看好他们在国内市场的前景。

业内资深人士UCloud CEO季昕华认为:

“他们会和其他国外互联网巨头一样在中国市场边缘化,但他们对国内市场带来的明星示范效应对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会非常有益。”

被部分人士认为有机会在国内市场做起来的只有国内互联网巨头和国内创业公司,这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类似。只不过美国的市场集中度已经非常高,创业公司成为行业巨头的机会已经基本没有了,被巨头收购成为最好的归宿,比如去年IBM用20亿美元收购了公有云服务商Softlayer。国内由于市场的特殊性,创业公司或许还有机会,近期UCloud和青云都获得了规模较大的早期风险投资。显然资本市场对他们的前景还是比较看好,即使他们无法成长为这个市场的巨头,也可以被行业巨头所收购而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国外的案例已经比比皆是。

现在国内云计算市场最大的供应商当然是阿里云,在客户数量和客户类型,以及整体收入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内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的巨头同时也成为云计算市场的领头羊,似乎与亚马逊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这个巧合,季昕华认为这个与他们的商业模式类似是有关的,因为电子商务本身的毛利很低,而峰谷间的业务数量会有巨大落差,造成了计算能力的巨

大富余,这是亚马逊大力进军云计算市场的动力。阿里巴巴也是做电子商务出身,业务利润相对也不高,所以有动力去做云计算服务,而国内另外两个巨头百度和腾讯原有的业务毛利都很高,云计算服务的利润率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在业务推进方面没有阿里巴巴那么积极,再加上阿里巴巴超强的市场宣传能力,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阿里云一家独大。

但云计算市场今后会成为战略市场,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百度和腾讯肯定也不会忽视这个有巨大前景的市场。当然他们的市场策略和技术策略都会有很大不同。首先说说百度,它以搜索起家,提供PaaS服务,他们称为BAE,而针对现在最热门的移动应用,他们还提供非常新潮的移动Baas(后端作为服务)服务Frontia,给移动应用开发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所以现在百度开放云服务主要针对的客户是中小开发者,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流程化的服务与资源支持。但是谷歌的PaaS服务相比亚马逊的IaaS服务不那么成功,主要还是IaaS的自由度更大,如果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还是希望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应用平台,所以最近谷歌的Google Compute Engine(谷歌计算引擎,即GCE)正式展开商用。作为一种IaaS服务,GCE将直接向亚马逊的AWS、微软的WindowsAzure以及IBM的SoftLayer发起挑战。

百度没有透露他们是否也会推出IaaS服务,但显然只提供PaaS服务是不够的。

腾讯云服务的特点是与他们本身的业务紧密结合——开发和部署了微信云和游戏云。微信云主要为使用公众账号的企业服务,也算是一种PaaS服务,可以让传统企业很容易得使用公众账号服务客户,还向使用微信云的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能力。目前腾讯自身的游戏业务正在逐步转移进入游戏云。而且企业加入游戏云后,除了运维层面可以享受到腾讯在游戏业务中的分析服务,还可以获取渠道资源方面的诸多倾斜。主攻游戏云市场显然是个高明的决定,因为这些企业对后台技术的渴求度以及支付能力都是互联网行业中最强的,同时腾讯原来就自己运营游戏,对游戏本身的需求会理解比较深,比如IO速度要求较高等。而与腾讯渊源颇深的UCloud也将主要精力放在游戏云市场,和巨头相比,初创企业只能选择差异化竞争。

单单看后台的基础和能力,腾讯的优势是实时和可靠的在线服务。腾讯QQ 和微信立足通讯,理论上都需要电信级别的健壮。腾讯自称QQ和微信可以做到服务永远不中断,健壮、容灾、负载能力就是他们的优势。百度的技术优势则是分布式计算能力,不论是扒取海量内容还是响应并发请求。而阿里基于电商的技术特长则是并发事务的处理,对事务状态的控制、交易安全的控制等。这些在其提供的云服务矩阵中也有所体现。正是由于各自出身业务类型不同,三家在技术上各有所长。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家的云服务的客户主要针对的是信息化能力相对较弱的传统企业和没有能力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创企业,他们对低成本高效益的云计算模式是需求最旺盛的。比如最近的阿里云和美的的战略合作,就让美的这家传统家电企业通过使用云平台服务瞬间变身成为智能家电供应商,而美的这样的传统制造型企业本身是无法提供智能家居物联网服务所需大数据处理能力的。

云计算可以让一家传统公司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也可以让小公司具备与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几已成互联网创业常识。从投资效率来计算,云计算模式肯定完胜传统购买软硬件系统模式。所以现在很多投资人已经开始和阿里云合作,一方面确认所投资公司使用云服务以降低投资成本,同时经过标的企业授权还可以获得真实的运营数据,避免被欺骗的风险。云服务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xx计算平台走向开源

虽然开源的概念在中国并不普及,但是开源软件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的基础,我们享受到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离不开开源软件的支持,甚至我们现在使用的移动设备其实绝大部分也是基于开源的操作系统(IOS的内核也是开源的)。而更加代表互联网精神的云计算显然也必然会走开源的道路。谈到开源系统和商用系统的优缺点比较,陈磊认为:

“目前OpenStack、CloudStack、Eucalyptus、OpenNebula四大开源云平台在云市场里确实很受关注。总体来看,所有的开源IaaS云平台在分层上做得都比

较好;在SOA/组件化/解耦,框架和插件的设计和开发上,目前也在逐步完善,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参与多个组件的开发。但和商业化系统相比,开源云平台还需要时间来证明其在持续运营中可用性、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的能力。开源软件的运营规模与亚马逊等商用云还有差距;在海量应用环境下的性能和稳定性还有待考察;另外,开源软件解决不了一些基础架构的问题,比如互联网网络的联通性和性能。但必须承认的是,云平台的软件开源是大势所趋。”

国际巨头微软此前对开源的态度摇摆不明,但对Windows Azure开源的措施则态度明朗,而且最近微软专门成立了名字为“开放”的子公司,致力于在微软和非微软技术之间搭建桥梁。

Windows Azure对开源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Windows Azure上可以部署和运行虚拟机,支持开源操作系统,也支持在Windows和开源操作系统上运行各类开源软件以及开源数据库等。第二,Windows Azure对开源的支持体现在对于开源开发的支持,目前支持流行的开源编程语言如Java、Node.js、Ruby、Python。WindowsAzureSDK自身也是开源的,而且Windows Azure内部也用到了一些开源产品。显然,原本对待开源软件态度最强硬的微软也已经低下了高贵的头,开始拥抱开源,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据介绍,针对外部需求的特点,百度把一些很常用、很好用的开源服务引入到百度的云平台,比如各种开源的Web Server、MySQL、Mongo

D

B、Redis等。现在BAE

3."0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开源Linux容器引擎Docker为基础的PaaS平台。所以,实际上百度云的PaaS系统就是构建于开源系统建立的。

阿里云最早也是采用甲骨文数据库的,现在他们已经完全迁移到开源数据库My SQL上,今年他们希望迁移到阿里自己研发的关系数据库OceanBase上。而根据网上爆出的消息,阿里云梯1(国内最大Hadoop集群)下线已经进入倒

计时,取而代之的是阿里云自己开发的飞天系统为基础的云梯2系统,云梯2用C++重写并改良hadoop,在性能上超出云梯1,而且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阿里云似乎在去IOE化以后又开始去开源化,这个似乎与世界的潮流不符啊!据业内人士透露,阿里确实深受现有Hadoop版本之苦,由于不是Hadoop 项目管理委员会的成员,Hadoop开源社区的发展并不受阿里的控制和影响,这使得阿里不能很好地定制Hadoop,在研发上受制颇多。于是阿里选择了完全自己重新开发系统而不是跟着开源社区玩。一方面显示了阿里开发能力足够强,但也暴露了中国企业在参与开源社区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匮乏。

OpenStack基金会目前唯一的一位华人董事、中国OpenStack用户组管理员杜玉杰认为:

“相对二十年前的开源项目来说,如今的很多大型开源项目背后都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一种社会化研发方式,而国内企业在参与社区和主导开源项目开发方面仍在不断尝试中。一方面很多开源项目背后都是由国外企业所主导,而另一方面国内开源社区的生态尚不成熟,影响或限制了国内厂商通过开源社区的方式研发此类系统。”据他介绍,其实现在开源社区早就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参与社区的重要性,所以各类技术企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参与社区的发展,比如说通过成为基金会的会员等方式来参与和主导社区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开源基金会已经成为企业之间互相博弈协商的场所。可喜的是国内的硬件巨头华为已经正式加入了OpenStack基金会,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但由于进入比较晚,提升自己在社区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还需要时间。

比如当年IBM等传统IT巨头对Linux的大力支持使Linux真正能够进入企业级市场,进而对整个操作系统市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借助开源系统的反击,大大延缓了微软进攻的步伐。今天这一幕重新上演了,IBM现在对jQuery、Cloud Foundry、OpenStack等开源组织都大力支持;甲骨文是最大的数据库供应商,却通过收购Sun而获得了MySQL的控制权;EMC和它的控股子公司VMware都已经加入OpenStack基金会,而VMware还是开源PaaS平台CloudFoundry的主导厂商;EM

C、IBM、HP、Pivotal、VMware、SAP等传统IT巨头都是CloudFoundry基金会的白金赞助商。连最喜欢采用专有标准的思科也已经加入OpenStack基金会,并提出了NaaS(网络作为服务)概念。

去IOE化的表面看上去是要抛弃传统的IT巨头,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结论:

去IOE化并不是去掉IOE这几个厂商,而是去掉传统的产品模式,变成彻底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今天我们在一些终端产品上热火朝天地讨论所谓“互联网思维”有多厉害,但很多人没意识到,IT的底层架构,才是被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一大对象。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前希腊时期: 泰勒斯说,世界是原子构成的,世界具有同一的物质基础。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世界是由数演化而来的,事物有内在的一致性。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是流变的和矛盾的,所以世界的本质是不一致的。 2.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干掉了赫拉克利特而选择了毕达哥拉斯,这避免了西方文明走向"阴阳流变"的观念。他说,世界不是流变的,流变是感官经验的假象,世界的真相是永恒的和一致的。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他老师的思想,他说,在现象世界之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说: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达到了完整和一致就会呈现出完美和和谐,就展现了世界的本质。"完整和一致"不只是哲学和科学的标准,也是艺术和审美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达到了古典哲学的顶峰,在他的领域至今没有人超越他,任何人如果持古典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都不得不遵循他提示的原则。其后的哲学家,都不再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已经思考过的问题,而是另辟蹊径。 3,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被文艺复兴之后进入现代的西方人评价为“黑暗的中世纪”,但这个黑暗的评价是西方人以现代的政治文明以参照物的,并不适合中国人引用,因为如果以中国文化做参照物,中世纪绝对是一个光明和理性的时代。西方中世纪学者达到的水平,现在北大清华的教授可能还摸不到边,至少那个穿超短裙的于丹博导是达不到的。 中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及神学家,叫阿奎那托马斯,他提问:为什么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他的答案是:这是上帝创造的!他的理论叫三位一体,即上帝提供了理性世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doc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 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2010级法学本科班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 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人类不断地回顾过去,总结历史。有一种对历史的总结就是基于现有的“历史事实”提出各种“难题”,对这些“难题”的研究不仅为“难题”本身提供了种种试解,而且也促进了与“难题”相关的其他问题的 研究以及社会的全面 进步。“李约瑟难题”就是这样的“难题”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中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 高潮,众多专家学者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科学技术结构、地理环境 等方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积极的阐释与试解,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首 先应该对“李约瑟难题”进行阐释与解答主这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李约瑟难题”,二是怎样回答“李约瑟难题”。 一、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1945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序言中,首次提出这样的疑问:在1—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可是中国 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 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1964 年李约瑟在《当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将这一质疑表述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二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一15世纪期问,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 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r}后者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对“李约瑟 难题”的表述。 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疑问所探讨的内容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科学技术方面,为什么中国古代遥遥领先于西方,而近代以来却落后于西方。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后一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后一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探索前一个问题, 对前一个问题的解答最终也要归结到对后一个问题的思考。任何难题的提出都会基于某种或宏观或微观、或抽象或具体的现实需要,“李约瑟难题”本质上就是对“曾经辉煌的中国却在近代以来落后于西方”这一事实的反思,是对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反思,是基于中国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华民族 复兴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 具体而言:首先,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防的落后, 而国防落后的最直接与最直观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这就使得中西之问科学技术的差距成为近代以来触动中国人最深刻的东西,也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最直观、最迫切的问题。“李约瑟难题”研究的对象是科学技术,因 此“李约瑟难题”能够引起中国人的广泛重视,能够引起中国人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的原因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反思。其次,中国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落后之所以引起深刻反思,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相比较而产生的巨大落差感。换言之,“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 为“为什么在公元前1一15世纪期问,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 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这一问题的存在。再次,近代以来,人类对待历史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录,而是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地、系统地回顾历史并规划未来。任何现实问题都具有历史性,不但有其历史渊源,而且也是在历

《真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真相 江峰 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胶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癌率极高。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46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十二亩地、六头猪、一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由于手机的普及,已经鲜有人用了。楼下的小卖部卖电话卡,几乎每个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给家里打电话。 男人的声音很大,虽然每次他都刻意关上病房的门,可病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无巨细地问儿子,牛和猪是否都喂饱了,院门插了没有,嘱咐儿子别学得太晚影响了第二天上课,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妈的病没什么大碍,过几天我们就回去了”作为结尾。 女人住进来的第四天,医院安排了开颅手术。那天早晨,女人的病床前多了一男一女,看样子是那女人的哥哥和妹妹。女人握着妹妹的手,眼睛却一刻也不离开男人的脸。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说:“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术台,用被褥把我埋在房后的林子里就行。咱不办事儿,不花那个冤枉钱,你这回一定要听我的啊!”女人的声音颤抖着,泪,哗哗地淌了下来。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男人说。 晶亮的液体一点点地注入了女人的静脉。随着女人的眼皮渐渐垂下,男人脸上的肌肉一条条地僵硬起来。 护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两个亲戚跟了出去。 只过了一会儿,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来。妻哥把男人按在床上,男人坐下,又站了起来,又坐下,一只手不停地捻着床头的被角。 “大哥,你说,淑珍这手术应该没事儿吧?”男人定定地瞅着妻哥,脸上的神情看上去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说了没事就应该没事儿的,放心吧!”妻哥安慰着男人。二十分钟后,男人又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被妻哥扯了回来。如此反复了五六次,终于,女人在大家的簇拥下被推了回来。 女人头上缠着雪白的纱布,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微微地闭着,像是睡着了。 手忙脚乱地安排好了女人,男人又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拎了一包东西。一向都是三个馒头几片榨菜便打发了一顿饭的男人,这次破天荒地买回了一兜包子。男人不停地劝妻哥和妻妹多吃点儿,自己却只吃了两个,便端起了水杯。 那个傍晚,不知是忘了还是其他原因,男人没给家里打电话。 晚上,病房里的灯一直亮着。半夜,我起来去厕所,看到男人坐在妻子的床头,像尊雕塑般一动不动地瞅着女人的脸。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虽不能说话,却微笑着瞅着男人。男人高兴地搓着手,跑到楼下买了许多糖,送到了医生办公室,送到了护士台,还给了我和邻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摘掉氧气罩的第一天,便又开始闹着回家。男人无奈,

学考扩招3万的真相和假象在这,看完才真懂填志愿了!

学考扩招3万的真相和假象在这,看完才真懂填志愿了! 各地教育考试部门、中学的报考信息的汇总数据显示:2019年语数英学考报考人数约为23.1万,与2018年报考人数基本持平;以前也做了不少调查,文理生比例也和往年差不多。 2018年学考文理科招生总计划与2019年招生总计划对比: 文科约2万扩招名额,公办院校大概在6172,民办院增13244;文科扩招主要集中在民办院校,去年绝大部分民办院校都录不满,文科的扩招确实有一半像是假象 理科扩招1万,公办院校占7338,民办院校才2405,与文科的情况正好相反。理科扩招数量多的都是公办院校,理科生优势非常非常明显。 分析总结如下: 1.今年文科扩招2万,理科扩招1万!新增艺体生名额约8000名额。而学考报考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这是真真实实的扩招! 2.招生计划并不代表最终录取人数,实际录取时省考试院和院校会根据报考热度有所调整;为完成省的50%录取任务,今年因为新增了艺术类,但是艺术类考生大概率对专科的向往又不大,估计调整不会小于去年吧。 3.学考阶段的扩招,优秀的学校在学考录取肯定是录满的,意味着高考好学校的指标减少,高考想被好院校录取的难度会更加大。虽然考生数量差不多,上年填志愿率不高,今年考生会不会看穿了这个原因,怕高考好学校的好学位不多了,填志愿的热度会比往年有所提升呢? 4.去年录取文理已经是冰火两重天的状态,那今年是会更加两极分化了!理科可以乐观大胆冲,文科就得稍微保守一下了。 填志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认真看数据和用好排位,只有自己认真分析,总结,做出自己的判断,理性、科学地填报志愿!老师只能提供数据建议你参考,剩下的只能靠你自己了,因为谁也不敢为你前途帮你下定论! 再看一下各院校的招生计划对比: 今年文科招生计划约6万3,理科是6万左右,文科竟比理科多出约3000个名额,往年都是学考理科招生计划大于文科,文科生看到这里,内心是不是十分激动?公办院校终于有我的一席之位了?

简论“李约瑟难题”的内涵及看法

简论“李约瑟难题”的内涵看法 1937年,已经在胚胎生物化学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李约瑟博士,认识了三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此后,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和感情,并献身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成为国际上最知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对中国古代科技了解愈多、研究愈深,就愈在脑海中产生这样挥之不去的问题: 为什么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能有这么多科技成果,在总体上超过欧洲,近代科学却在欧洲兴起而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呢?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实际上,此一难题包含两个问题,既: (1)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之间,在把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2)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显然,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具有内在的联系。前一问题是前提、基础,它不成立,后一问题便无的放矢;同时,后一问题又是前一问题的深化和发展。因此,两者也可以简化为一个问题。1991年,李约瑟在为王国忠所著《李约瑟与中国》一书撰写的序言中说,他在研究中国科技史过程中,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 “既然能有这么多早期科技成就,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呢?” 提出这一难题,正展示了李约瑟的大家风范,表明他不止是出色的科学史家,而且还是深刻的思想家。他并不满足于史料的爬梳考证,还力图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知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波普尔强调科学始于题,没有了问题科学也就不存在了。确实,能够提出一个深刻的、覆盖面大的问题很了不起。一方面,它体现了提出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提出者努力去破解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它又吸引一批研究者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工作,或深化或拓展,从而推动科学前进。因此,“李约瑟难题”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已经成为科学史、科学哲学的通用术语。一个学者提出的问题能够成为学科的术语,无疑是极高的荣誉。 然而,近几年来“李约瑟难题”似乎正面临“危机”,各种各样批评的乃至否定的浪潮向它袭来。有的人认为它存在内在的逻辑矛盾,可谓先天不足;有的人主张对它重新加以表述,使之精确化,例如表述为中国古代的技术一度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落后了; 有的人指出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中国学者(例如任鸿隽先生)提出过类似问题,因此应该“正名”(例如称为“任鸿隽问题”); 有的人更加干脆,宣称它是“伪问题”,根本不值一顾,毫无研究价值。 透过这种种现象,我们看到中国学术界的思想确实大大活跃了,研究的视角、方法丰富了,各种不同的见解也能够发表了。相对于一潭死水、一家独鸣的局面,显然是一种进步,令人高兴。不过,对于其中的若干观点我却不敢苟同。借此机会,我想申述两点看法: 首先,我们无权修改或修正“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在长期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郑重提出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学术事实或对象。对于它,我们完全可以作出不同的解答,也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如果有足够充分的理由,也可以否定它。但却不能去修改或修正它,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因为一经修改或修正,便不再是“李约瑟难题”,而是别的什么问题了。比如改为中国古代技术先进,为什么后来落后了,与李约瑟的原意相差甚远,怎么还能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呢? 其次,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根据。后人固然可以否定前人提出的问题,但必须有充足的站得住脚的理由。什么理由呢?就“李约瑟难题”而言,必须证明中国古代并没有取得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在应用自然知识方面并不比西方先进,实际上,这就是要从总体上推翻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研究。或者,必须证明近代科学是在中国兴起而不是在西方兴起的,至少也要证明是在中国和西方同时兴起的。实际上,这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写近代科学史。宣称“李约瑟难题”是伪问题的人,有没有提供这样的理由呢? 显然没有。

错觉和假象

“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关系的比较 有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有人说:“不要相信你的眼睛,你的眼睛也会欺骗你。要相信你的大脑。”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分清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一、真象与假象的关系 1. 区别: (1)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而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2)例如,苹果落地的现象,是真象。月亮在晚上发光的现象,是假象,月亮本身不发光,但皓月当空时,使人感到它是个能发光的天体。 2. 联系: 真象与假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客观的东西,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二、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我们可做一个小实验:我们把自己的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盆中和冷水盆中,感觉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冷的,这种感觉是正确的。然后再把自己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度一样的温水盆中,先前放入热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冷的,先前放入冷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热的。其实这盆温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但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这究竟是假象还是错觉呢?下面我们对假象与错觉作一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1. 区别: (1)假象是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并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由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既不属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某种体现,它表明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 (2)假象是属于客观范畴的东西,错觉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 2. 联系: 假象是引起错觉的一个主要原因,错觉是由于人们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因此,假象不是错觉。人们对同样温度的水感觉差异很大,这是一种错觉,不是假象。如2003年圣诞节前夕,在英国汉普顿宫再现“鬼影”,科学解释:可能是寒冷气流和昏暗照明造成的错觉。 综上所述,前文中的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也都是片面性。若眼见的是真象,就会“眼见为实”;眼见的是假象,那就会“眼见不一定为实”;若是视觉出问题,那就是错觉。第一种观点,强调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相信道听途说,不要人云亦云,这是合理的一面。但事实上,眼睛所看见的只是事物的现象,看不见事物的本质,且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再加上错觉的存在,所以,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自以为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科学理论,这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一部分人相信和宣传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持的理由就是“亲眼所见,绝对可靠”。第二种观点,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眼见不一定为实”,如我们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实际上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太阳转。所以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们,只有凭大脑进行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没有大量的感性认识作基础,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是靠不住的;现象与本质又是密切联系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以丰富生动的现象为先导,从现象入手,不可否认现象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否认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了研究现象的重要性,因而是错误的。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张秋杰学号:1211302014 李约瑟难题解答及其理论启示 摘要: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经典理论解答; 理论启示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对此问题,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争论和解答众说纷纭, 各有千秋。如果说“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和讨论曾一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的话, 那么由此所触发的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才是真正深刻而久远的, 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代意义。 一、“李约瑟难题”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1900年至1995年)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 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 远胜于西欧, 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 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 国内外一些学者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究这一问题, 寻找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是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 以求效用。 二、“李约瑟难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 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 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ⅹ) 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 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ⅹ) 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 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 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 志。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 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 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ⅹ) 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 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ⅹ) 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 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

三个故事告诉你如何看清事实真相

三个故事告诉你如何看清事实真相 文/雪茉莉 故事一: 珠海,滂沱大雨中,一摩托车停在齐腰深的水中,车上坐着一个穿蓝色雨衣的人,在雨中一动不动待了好几个小时,路人见状,都以为这个人疯了,经记者调查,才发现他是市政管理所工作人员,他在那里是为了守卫一个下水道旁的井盖,以防雨大把井盖冲开危及行人安全。大家转而盛赞他的忠于职守,认为他传递了珠海“正能量”。 启示:不轻易被表象迷惑,深入思考和调查,才能发现事实真相,而真相和表象往往相去甚远。 故事二: 一姑娘发帖–跟着姑姑去放生,小乌龟们好像通人性一样,放进江里又游回来,反反复复不愿意离开,一直趴在石头上看看我们,知道我们离开。动物都有一份感恩的心,更何况人呢。 路人回复–你把陆龟甩进水里,它不爬回来就要死!

启示:假象往往有张漂亮的脸,掌握些常识,才能帮我们揭开画皮,看到鬼魅真身。 故事三: 启示:真相和假象就像孪生兄弟难以分辨,不轻信流言人云亦云,倾听当事人的声音,仔细观察,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才是正道。 鉴于微信,QQ等各种朋友圈充斥着各式未经大脑过滤的段子,很多明显是软文或造谣或错误漏洞百出,却能籍不假思索的芸芸众生之手广泛流传,故有感而发。 左岸记:下面是来自知乎Raymond Wang关于“如何甄别一条网络传播消息的真假?”的解答:在无法确定消息准确之前,先别急着做评论或转发。 (1)在我熟悉的领域,首先是靠经验判断。假消息看的多了,就会熟悉其基本模式,很容易嗅出“味道不对”。在法律 和财经领域,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假,而是不准确,有时比假新闻的危害性还大。 (2)在我不熟悉的领域,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国外媒体我比较信任《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科学美国人》和美

李约瑟李约瑟问题之我见

李约瑟问题之我见 一提起中国,人们很自然的想到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华夏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创造了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成就。且不说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在古代,中国在科学上的成就也是非常辉煌的。最引以为豪的当属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的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里这样评论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除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在其他的一些科学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在天文上,古代的中国在很多地方都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战国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公元前28年的西汉就有太阳黑子的记录,这是迄今已知的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东汉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这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在编制历法上,中国古代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数学上,《周髀算经》可以说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其中就明确的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根据书上的记载,中国应该是首先发现勾股定理的。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要比欧洲早了有一千年之久。此外,在医学、地理学、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是同一时期西方国家难以相比的。可以说,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斐然,并且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然而,格局在最近几百年被打破,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把中国远远抛在身后。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英国著名近代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被国内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问题”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生化学家李约瑟士提出的,内容是:“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本人破解的答案是:中国是官僚体制,此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灌溉体系的需要;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向现代的过渡,故而落后了。 我认为,李约瑟问题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造成的: 第一:中国人的思想中有一种惰性。为了减少耕作,出行的麻烦,人们发明农具并将其普遍,同时将牲畜用于拉车等活动。从这点上说,中国人发明的最初目的就只是为了便于生存生活,并没有研究的意味。中国人的惰性还体现在满于现状。中国人最早发明了丝绸,制作了衣服,但是秦汉之后,人们的穿着,生活用品基本上都保持不变,人们不去思考探索发明更好的东西。我认为中国人的惰性极大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吧这种明哲保身的思想传播给社会,教导人们做“顺民”。正符合了当时经济发达的汉朝所需要。这时的社会激励让人们一心去读圣贤书,考个功名,衣食无忧!那谁还去当农民、工人、科学家?当然就导致了中国科技的逐步落后。 儒学这种漠视自然、回避自然科学的态度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对科学的发展是一种强大的思想障碍。在中国古代,科技只是一门技艺,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科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姓名:学号:专业:院系: 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 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21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 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年间,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李约瑟的工作是非常卓著的,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26项,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只是到了近代,欧洲开始领先世界,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废,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海路逐渐传到中国,其中包括改进了的造纸术、印刷术、炸药和指南针。 这样看来,李约瑟之谜的产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他当然会思考,为何之前在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而又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具体来说,李约瑟难题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

浅谈李约瑟问题及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浅谈“李约瑟问题” 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差异,从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李约瑟问题”的原因。中西方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实践方式上的不同,造成了两种差异很大的文化模式。研究“李约瑟问题”是对中国文化更深一步的理解与反思,解决“李约瑟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中国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探索,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启示 1、“李约瑟问题”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其一般表述为:在公元 1 世纪至 15 世纪之间,东亚文化在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并将其用于对人类有益的目的方面,为什么竟然会比西方的欧洲有效得多?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取得过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江河日下,跌入窘境。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博士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虽然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得到全面解决,但是对它的研究带动了许多学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以及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国在未来中更好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意义。 2、对“李约瑟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假象是唯心的、是主观想象的,等同于意识;真相是客观存在的,等同于物质,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假象同真相一样,代表了联系,所以也涉及到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原意指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 2.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 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答案】D 【解析】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在这里要讲解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从而运用方法论去改造世界。 3.“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答案】A 【解析】理性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如果只是通过眼睛认识到了客观存在,而不能仔细认识它,那得到的结论可能也是错的。比如说:小明今天不舒服,趴在桌子上,你直接的感受是他趴在桌子上,没有工作;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他生病,这就会造成误解。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答案】D 【解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5.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 【答案】B 【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的要素或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3)渗透性因素: 主要指自然科学。(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4005257.html, 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 作者:孙璨周晨禾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4期 摘要: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联系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内容,纵观我国古代哲学史,可以发现在16世纪的重要时间节点,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在中国思想界掀起巨大波澜,对后世影响颇深,可以说中国科技的停滞与其不无关系。本文由李约瑟难题的思考出发,试探讨王阳明心学何以制约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王阳明;心学;科学 一、李约瑟与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全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出版了《化学胚胎学》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 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七大卷二十多分册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他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二、李约瑟难题的表述与解答 李约瑟难题针对中国的疑问可以被表述为两段式,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与之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任鸿隽先生,他是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早在1915年《科学》杂志的创刊号上,就发表了题为《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一文。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英文论文:《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學?》

李约瑟难题浅析

近现代史资料 题目: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欧洲,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又名:李约瑟难题(资料从此入手容易查) 关键字:近代科学,中国与欧洲,十七世纪,文艺复兴 一.中欧概括性对比: 从中国的角度:①明清时期的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③思想文化的专制,压制了人的思想④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⑤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和西方思想的传入 从欧洲的角度: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海外殖民扩张,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思想。 二.多方面解析 1中国方面: (1).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之所以没在近代中国发生,与中国传统儒学有关。中国传统儒学的核心是“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的保守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没有从自然角度去认识,而仅仅寻找的是人际关系的有序稳定和处世技巧,忽略二者的主客体分立关系,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阻碍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思想过于重视道德伦理,讲究

的是尽心、尽性、尽伦、尽制之尽理的伦理文化,走入了“泛道德主义”的极端。 (2).科举制度 他认为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单一、僵化,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违背了科学技术需要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科举制度下选拔的人才都只是为统治者服务,他们只会在文学上、伦理上有所作为,在这种制度下是不可能培养出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因此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举制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科学技术创新。 (3).传统重实用轻理论的影响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文化对经验的偏重和对实用技术的研究导致了中国传统科学具有很强的实性。在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探讨却被忽视了。如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历法的推算占了很大比重,观测资料主要是用来编制日、月和五星的回合周期;地理学的研究是为了满足战争、生产和生活之需;农学的研究是为了农业、畜牧业生产的需要;而医学的研究则是为了祛病强体;数学研究如《九章算术》中数学计算虽然很出色,但只是有关数学运算的经验总结,没有从这些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定理定律来,只能算作经验,不能称作是定理定律,因为没有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认识主体没有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等各种思维过程把经验提炼成科学。中国传统科学的研究并不像古希腊人那样是以定理、公理为基础建立理论,缺乏理性意识,缺乏理论性创新,实用性限制了科学理性的形成。实用理性只关心表象化的自然现象和自身的关系,不关心背后的支配原因,更不关心体系理论的形成。

《真相与错觉》读后感

《真相与错觉》读后感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一定了解别人,但我们自认为是了解自己的。因为如 果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还有谁会更了解呢? 说到对自己的了解,相信大多数人也有这个认识吧。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 的认识还真不一定就正确呢! 这是我在读《真相与错觉》时才逐渐意识到的。这本书由美国组织心理学家塔莎 欧里希所著,通过对《财富》500强企业及其高管的考察和研究,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谬误与陷阱,对自己的认知误解,如何找到认识 自我真相的方法。 该书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研究表明,95%的人认为足够了解自己,然而真正拥 有自我意识的人数占比不超过15%”。仅这一组数据,就足以让我对此书揭示的问题有足够的兴趣。 我们许多人并不一定真正了解自己,做人做事出问题与此有直接关系。因为看不 清或看偏了自我,终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比如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能保持始终如一的立场和观点。表现出一些反复 和波动。也有自相矛盾的时候,这些都是我们想通过努力克服的。而读此书,正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该书对自我意识进行了定义,从内在、外在、集体自我意识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对洞察力的支柱,及其内在和社会阻碍因素,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讲解,读来通俗形象 生动有趣。 其中不乏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和论断,在这就不剧透了,还是留待感兴趣的你自己 去体会吧。附录中列出若干思考题,供读者思考,如附录一“你的价值观是什么”,进 一步提出六个具体的提问,和一份详尽的清单,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或限定自身最重要 的价值观。 该书还围绕一个人的热情、追求、理想环境、优劣势、对他人的影响,是否有未 知的未知、是否自我崇拜、有多谦逊,对绝对真理的需求、反思、思维模式,以及得 到的反馈等进行提问,引导人们展开思考。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一旦知道了为什么,我 们的许多问题也才可能进一步得以解决。

教育政策失真的假象与真相

《教学与管理》!""#年$月%日 一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对“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问题用心良苦,因为太多事实表明,理论界煞费苦心研究出的教育理论脱离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二者缺乏必要的“联结”。纵然,与教育实践完全脱离的教育理论和与教育理论完全脱离的教育实践,并不一定实际存在,但是二者经久不息的持续“战争”,的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和暗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缺乏必要“关联”的实情。笔者也曾十分坚定地持这种观点,把教育发展的桎梏归咎于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且认为,只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达到沟通、对话和互动,教育的发展便“柳暗花明”,至少指日可待。其实不然,越来越多教育问题和难点的涌出,同时却愈发鲜明地浮现出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道理,即教育政策在教育发展中曾经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正在、并且将有越发不可估量的作用。 毋庸置疑,教育之发展,是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政策三者互动的制衡过程,绝非单方独裁。而事实上,理论工作者的建议、教育决策人的政策、实践执行者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大相径庭。但这里的问题,并不是迫使它们三者获得绝对一致,而关键在于权威专家、掌权领导以及执行官员必须彼此制约各自权力,避免极端化和霸权式的理论界之“书生气”、决策人之“官本位”和执行者之“土政策”。教育发展之路走到今天,政策所以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有其自身特点的规定性,也有滋养其成长成熟的社会土壤。毛泽东有句名言,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应该说,没有什么语言比它更能说明政策的分量。也正因如此,我们对“研究型决策者”和“政策型研究者”的呼唤才愈发强烈。 教育政策,从广义理解,指教育决策者依据特定权限,在一定环境范围内,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操作细则,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策略、国家领导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等。而教育政策实施,作为教育政策生命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之所以成为本文关注焦点,源于无论是作为依靠教育政策实施来体现和表达的教育政策制定,还是作为遵照教育政策实施为依据和反馈的教育政策评估,最终,都离不开作为“原点核心”的教育政策实施这一载体和指针。教育政策实施,处在教育政策、政策执行者、执行计划、行动措施及目标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中,是“政策执行者根据教育政策的指示和要求,在对自身、环境、目标群体等各种影响因素的认识基础上,不断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同各种因素发生相互作用,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动态过程。”[%]即使制定教育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它的有效实施,实现政策目标,然而,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制于诸多因素,往往出现执行过程与结果偏离或背离既定目标的不良现象,即“教育政策失真”。当然,期待教育政策实施结果与其目标完全而彻底重合,是无论理论界或实践界都不应持有的主观臆想,因为于情于理目标和结果永远不可能绝对交集,而只能无限接近。 二 首先,有必要澄清“教育政策失真”是不是真命题,如果在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从未曾因教育政策失真而懊恼沮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想象中的虚假问题,那么本文就大可不必“兴师动众”。然而事实上,在教育政策实施中,并非“江山一片大好”,教育政策失真,是任何一个深触教育、未泯良知的有识之士不敢否认也不想回避的现状,因为我们的确不忍对以下几点反常现象视而不见:其一,政策表面化,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大肆报道宣扬,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未被进一步转化为结合省情、市情等可行、可操作的具体细则,对地域性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无能为力,成为空架子;其二,政策扩大化,教育政策实施中盲目扩大政策外延,附加格外权限内容,越俎代庖,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幅度等夸张了原有要求,实质上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本政策的应有之意;其三,政策缺损,一个完整的教育政策在执行时只被部分贯彻落实,其余被割裂遗弃,政策残缺不全,显然, “断章取义,其意自变”;其四,政策替换,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表面与原政策相似、实质背离或反对原政策的内容替换,貌合神离,原有政策无疾而终。 上述四种政策失真的表现形态,正如有学者说,并非教育领域独沾,而是复杂社会各个领域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但是,能否凭借这一点聊以自慰使之成为我们无限容忍和放纵教育政策失真继续蔓延的理由?答案不言自明。所以,追究教育政策失真的致因,乃当务之急。 %&教育政策实施者的问题 教育政策失真的假象与真相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林丹!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