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河

渭河

渭河
渭河

渭河(Weihe 渭河(Weihe River)

渭河俗称“禹河” ,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 3495 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 1383 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图解山海经》记载:” “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

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 1.1 流域范围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 之间。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 818 公里。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

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 个地区 84 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 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 44.1﹪、宁夏占 6.1﹪、陕西占 49.8﹪。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 430 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 180 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

口为下游,河长 208 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 502.4 公里,流域面积 67100 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32.6﹪。 1.2 地形地貌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 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 多米。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

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 米-2400 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 10% ,海拔 900米-1700 米。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 900 米-2000 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 米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

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东部子午岭是泾河和北洛河的分水岭,有茂密的次生天然林;西部和西南部为六盘山、关山地区,植被良好;北洛河上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游两侧分水岭为子午岭林区和黄龙山林区,中部为黄土塬区,下游进入关中地区,为黄土阶地与冲积平原区。 1.3 河流水系渭河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羽状分布,右岸支流较多,较大支流集中在左岸。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 14 条,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 176 条。其中 500 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左岸有秦祁

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泾河、北洛河;右岸有榜沙河、大南河、石头河、黑河、涝峪河、沣河、灞河等。左岸支流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干流长多在百公里以上。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河长 455.1 公里,流域面积 45421 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3 3.7%;北洛河为渭河第二大支流,河长 680 公里,流域面积 26985 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右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区,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较长的黑河 125 公里,灞河 104 公里,其余皆不足百公里。

渭河在陕西境内年均径流量在 1 亿立方米以上的支流有 13 条,自西向东,右岸依次有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 7 条河;左岸有通关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 6条河。气候水文 1.4 气候水文 1.4.1 气候渭河流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西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春秋气候温和多东风,年平均风速 2.4-2.7 秒米,最大风速 20-25 秒米。多年平均气温 7.8-13.5℃,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28. 1℃,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沿渭河向两侧呈递减趋势。年日照时数 200 0-2500 小时,年积温(≥10℃)4000-4450℃.无霜期 155-219 天,早霜始于 10 月上中旬,晚霜终于 3 月下旬到 5 月上旬。 1.4.2 降水与蒸发流域处于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572 毫米( 1956 年-2000 年系列,下同),其中陕西境内多年

平均降水量 601.1 毫米。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山区多而盆地河谷少。降水高值区的秦岭山区降水量达到 800 毫米以上,西部太白山、东部华山山区达到 900 毫米以上,而渭北地区平均 54l 毫米,局部地区不足 400 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月降水量多

发生在 7 、 8 月份,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 12 7 月 - 10 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 60% 左右。

、1 月份,

流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660 毫米-1600 毫米,年内最小蒸发量多发生在 12 月份,最大蒸发量多发生在 6、7 月份, 7-10 月份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 46% -58% 。流域内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 500 毫米左右,高山区小于平原区,秦岭山区小于 400 毫米,关中平原大于 5 00 毫米。 1.4.3 径流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99.37 亿立方米,占黄河流域径流量 535 亿立方米的 18.5%,其中陕西省境内 61.9 亿立方米。渭河干流上游林家村站以上 25.25 亿立方米,中游咸阳站以上 54.05 亿立方米,下游华县站以上 80.93 亿立方米。径流的特点:一是河川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匀,渭河右岸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 48% 以上,而流域面积仅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右岸径流系数平均 0.26 ,是左岸的 3 倍左右。二是年际变化大,最大年径流量 218 亿立方米

( 1964 年),是最小年径流量 43 亿立方米( 1995 年)的 5 倍以上。三是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 7 月-10 月来水量约占全年的 60% ,其中 8 月份来水量最多,一般占全年的 14%-25% ; 1 月份来水量最少,一般仅占全年的 1.6% -3.1% 。 1.4.4 水资源总量

全流域天然年均径流量 99.37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69.88 亿立方米,扣除二者之间重复量后,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09.53 亿立方米,其中天然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不重复量 10.16 亿立方米。 75% 偏枯水年份和 95% 枯水年份水资源总量分别为 83.7 亿立方米和 60.5 亿立方米。 1.4.5 泥沙流域多年平均天然来沙量 6.

09 亿吨,其中泾河 3.06 亿吨,北洛河 1.06 亿吨,干流咸阳站以上 1.97 亿吨。由于水土保持作用以及降雨条件的变化, 1970 年2 000 年系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来沙量为 4.57 亿吨,其中泾河 2.46 亿吨,北洛河 0.85 亿吨,干流林家村站 1.26 亿吨。由于泾河和渭河含沙量不同,历史上就有泾浊渭清之说。“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指的就是在泾渭两河交汇处,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且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渭河流域泥沙的主要特点有:(1)输沙量大、含沙量高。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每平方公里 3000 吨-7000 吨,含沙量每立方米 50 公斤,中值粒径 0.017-0.029 毫米。1956 年-2000 年多年平均实测入黄泥沙 4.23 亿吨,占黄河流域的 35%,其中 20 世纪90 年代年均入黄泥沙 3.46 亿吨,含沙量达每立方米 77 公斤。(2)水沙异源。渭河径流主要来源于右岸,而泥沙主要来自左岸,尤其是

泾河和北洛河,分别占渭河来

沙量的 53.8% 和 18.6%。(3)来沙量地区分布相对集中。渭河泥沙量主要来自泾河、北洛河和渭河上游。(4)来沙量年内分配相对集中,其中,5 月-10 月来沙量占年来沙量的 75% 。 1.4.6 水旱灾害流域内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关中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之说。干旱的主要特征:一是灾害频次多。据历史资料统计,隋仁寿元年(6 01 年)至 1990 年的 1390 年间,关中地区共发生旱灾 744 次,相当于两年一遇,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二是季节性强。关中地区以春夏连旱居多,其东部地区夏旱居多,也有早春旱危害,西部夏旱轻于东部,也是主要危害。三是干旱危害持续时间长,连旱几年屡有发生。关中地区连旱的时间最长者达 9 年,发生在明崇祯六年至十四年(1633-1641 年),在历史上十分罕见。洪水主要来源于渭河干流咸阳以上的泾河和南山支流。渭河流域洪水具有暴涨暴落、洪峰高、含沙量大的特点。每年 7-9 月为暴雨季节,来水量约占年水量的 60%。历史上渭河曾发生过多次大洪水, 1898 年,渭河咸阳段发生特大洪水,咸阳、华县洪峰流量分别为 11500 立方米/秒、 11600 立方米/秒; 1933 年,渭河林家站洪峰流量 5850 立方米/秒;华县洪峰流量 8340 立方米/秒; 1981 年 8 月华县站发生了 5380 立方米/秒的洪水。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洪水特

性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洪水次数减少、发生时间更加集中;

由于河床淤积,同流量水位上升、漫滩几率增大、漫滩洪水传播时间延长等。 1.4.7 水质流域天然水质主要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和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渭河干流矿化度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但在泾河汇入渭河后,矿化度又升高,矿化度在 500 毫克/升-700 毫克/升之间,属软水和中等硬度水。部分山区和干旱区有微咸水和高氟水。流域水质污染严重。 2000 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 11.1 亿吨,其中干流域废污水排放量 9.1 亿吨,C OD 入河量 19.3 万吨,主要集中在天水、宝鸡、咸阳和西安等沿岸城市,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与 1982 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在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 2595.7 公里的评价河段中,全年Ⅰ、Ⅱ 类水质河段占总评价河长的 5.4﹪,Ⅲ 类水质河长占 16.6 ﹪,Ⅳ水质河长占 24. 2﹪,Ⅴ类及超Ⅴ类水质河长占 53.8 ﹪。其中干流全年Ⅲ 类水质河长占 37.2﹪,Ⅳ水质河长占 12.2﹪,Ⅴ类及超Ⅴ类水质河长占 50.6﹪,咸阳以下河段水质常年处于超Ⅴ类状态,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

1.5 水土流失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特点一是分布面积广,水土流失总面积

10.36 万平方公里(其中渭河干流地区 4.47 万平方公里,泾河 3.9

5 万平方公里,北洛河 1.94 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 7

6.9% ;二是土壤侵蚀强度大,全流域侵蚀模数大于 5000 吨/平方公里的面积 4.88 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 25.5% ,多沙、粗沙区面积 1.87 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 23.8%

;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林线后退和大量弃渣,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较快。 1.6 社会经济 1.6.1 人口及其分布截止 2005年底,流域内陕西总人口 2223 万人,占全省人口的 59.8﹪。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331 人。城镇人口 1020 万人,城市化率 45.9﹪,流域人口分布以渭河两侧关中平原最为密集。 1.6.2 土地利用流域内山丘区占 84% ,平原区占 16% ,平原区面积的 99% 集中在关中地区。现有林地面积 5940 万亩,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 29.4% ,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林地面积分别占总林地面积的 33.5% 、 3.2% 和 63. 3% 。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 5723 万亩,占总土地面 28.3% ,农村人均耕地 2.5 亩,其中渭河干流地区 2297 万亩,占流

域总耕地面积的 40.1% ;关中地区耕地面积 1570 万亩,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 27.4% 。 1.6.3 工农业生产渭河流域历史上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和工业生产基地。在陕西,渭河流域集中了全省 60﹪的人口、 55﹪的耕地、 72﹪的灌溉面积、 69﹪的粮食产量,64﹪的农业产值,81﹪的工业产值,70﹪的国内生产总值。 2005 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 2556 达亿元,人均 GDP 为 1.15 万元。流域内陕西省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2005 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2853.3 万亩,作物以小麦、玉米、杂粮、棉花、豆类、油菜、瓜果为主,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20 05 年粮食产量 783 万吨,存栏大牲畜 202.3 万头,小牲畜 867 万头。

工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宝鸡、咸阳、天水、铜川等大中城市,拥有机械、航空、电子、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等工业,是我国西北地区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近年来,高科技、高新技术工业发展很快,在关中已形成西起宝鸡、东至渭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渭河左岸有以铜川为中心的煤田,是著名的“黑腰带”地区。

1.7 灌溉史

渭河流域农业灌溉历史悠久。早在战国年代,秦始皇就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农田。郑国渠与广西的灵渠、成都的都江堰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的泾、洛、渭、梅、黑、涝、沣、泔等灌溉工程,被称为“关中八惠”,初步形成了 200 万亩的灌溉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不仅改造了原来的老灌区,而且兴建了巴家嘴、宝鸡峡、冯家山、石头河、交口抽渭、羊毛湾、石堡川、桃曲坡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以自流引水为主,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蓄引提调并举的灌溉供水网络。 1.8 治理与开发渭河在陕、甘、宁三省区,特别是陕西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治理与开发受到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全流域的防洪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1.8.1 河道整治渭河流域防洪工程主要有干支流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三门峡库区防洪保安工程和“二华”(华阴、华县)地区排水除涝工程等。20 世纪 60 年代初,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初期,库区淤积严重,淤积末端

不断上延,河床抬高,致使渭河下游洪水位抬升,为此在渭河下游先后修建了堤防。60 年代中期,为了保护堤防安全,并结合改善河势,开始修建河

道整治工程。三门峡库区有返迁移民 10 万多人,自 1985 年以来,国家先后为这些返迁移民建设防洪围堤 88 公里、撤退道路 12 条、避水楼 9000 余座。进入 21 世纪以来,为整治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沿渭城市品位,宝鸡在渭河两岸修建了河堤,在市区段河滩修建了河滨公园,并在河道修建拦河闸,形成长 1.65 公里、140 万平方米的水面;咸阳在城区段修建了咸阳湖,形成长 4.7 公里、蓄水面积 186

0 亩,240 万平方米的水面;西安在渭河支流浐河和灞河上修建了 1

1 座橡胶坝,形成 980 万平方米水面。这些工程设施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地和水面,而且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为发展旅游创造了条件。

1.8.2 水资源开发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陕西省先后在渭河流域进行了关中九大灌区利用世行贷款挖潜改造,修建了西安黑河金盆水库、三原西郊水库、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和东雷抽黄一期、二期等工程。同时建成了一批城镇供水工程,包括冯家山水库向宝鸡市供水、马栏引水—桃曲坡水库向铜川市供水、石头河水库向西安市供水以及冯家山水库向咸阳市羊毛湾水库调水等工程。2000 年底,渭河流域共建成大中型及小(1)型水库 302 座,总库容 27.3 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 15.5 亿立方米),引水工程 2631 处,提水工程 6578 处,机电井 13.5 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676.3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29.3﹪,农村人均灌溉面积 0.7 亩,其中渭河干流地区 1520 万亩,占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 90.7﹪。关中地区有效灌溉面积 1372 万亩,占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 81.8﹪。 1.8.3 水土保持渭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开展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地区之一,各省区比较早地设立了水土保持管理机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推行多种形式的治理承包责任制,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减少入河泥沙、促进水土保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 2000 年底,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 3.65 万平方公里,其中兴修基本农田2464.7 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草 2775.6 万亩。建设淤地坝 4367 座,其中骨干坝 186 座,中小型淤地坝 4181 座。塘坝、水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 13.4 万处。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水保综合治理措施年均减少入渭泥沙约 0.69 亿吨,占渭河多年平均来沙量的 15.6%。 1.9 水资源利用 2005 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总供水量 52.53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 23.76 亿平方米,地下水供水量 28.34 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 0.43 亿立方米。此外,还有 600 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接利用量。

2005 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总用水量为 52.59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 32.30 亿立方米,是第一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 61.4%;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建筑业、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量分别为 12.8

9 亿立方米、3.49 亿立方米、 1.861 亿立方米、0.35 亿立方米、1.0 4 亿立方米和 0.66 亿立方米。 2.纪实 2.纪实 2.1 上游段渭河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北侧发源后,自西向东流经天水与宝鸡接壤,至宝鸡市林家村为上游段,河长 430 公里,其中陕西境内河长 105.1 公里,落差 791 米,平均比降 1.84?. 其上段主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河谷川峡相间;下段主要为秦陇山区,河流切入花岗岩类基岩 20 0 米左右,形成宽仅五六十米、石壁峭立的石峡和峰峦耸接、宽一二百米的宝鸡峡。西周时期渭河上游曾是茂密的林区和肥沃的草原。唐代以后,农耕逐渐代替畜牧业,森林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渭河上游段主要在甘肃境内,流域内的平凉、天水地区降雨相对较丰,农牧业发达。天水市工业发达,雕漆工艺品独具风格,远销国内外。庆阳地区能源储量丰富,形成了能源产业优势。区内有著名的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全国第四大石窟天水麦积山等旅游景点,其中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

六国后秦时期,是我国泥塑、石刻艺术的宝库。 2.2 中游段宝鸡林家村至咸阳为中游段,河长 180 公里,流域面积 46856 平方公里,落差 224.2 米,平均比降1.24?,水流缓慢多汊流,沙洲浅滩较多,河宽 600 米-2000 米。其中魏家堡渭惠渠大坝以下 110 余公里河流南北摆动,变化频繁,民谚“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就是对这种变化的真实写照。 2.3 下游段咸阳铁路桥至潼关港口为下游段,河长 20 8 公里,落差 56 米,平均比降 0. 28?。咸阳至泾河口段属游荡分叉

性河道,主槽相对较稳定。泾河口至洛河口段,右岸较固定,左岸崩塌严重。北洛河口以下河宽 3000 米-15000 米,因受黄河洪水顶托易生倒灌。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渭河入黄河口以上河床淤积,抬高 5 米多,潼关卡口形成拦门沙,成为防汛心腹之患。渭河流域中、下游段属于陕西关中平原。渭河关中平原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中华民族孕育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摇篮。关中渭河形成于早更新世,据考古发掘,流域内人类活动踪迹达 80-100 万年以上,其中有 80 万年前的蓝田猿人遗址,15 万年前的大荔人遗址,六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群落半坡遗址,以及大量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

址等。远古时期,神农氏首领炎帝在姜水一带,“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氏族人,已能制作石铲、木锄、骨刀等农具,从事耕织。3000 年前的周人始祖后稷,曾被尧舜先后举为农师,教民稼穑,至今在杨凌还存有“后稷祠”“稼穑台”等遗迹。渭河关中平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早在西汉建都长安时,城区面积已达 35 平方公里,人口 30 万人。城市商业繁荣,手工业较为发达。隋唐是长安的鼎盛时期,城区面积约 84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在 100 万人以上。周、秦、汉、唐等 13 个朝代凭借渭、泾、浐、灞、沣、滈、涝、潏八水之利,即所谓的“八水绕长安” ,在此建都达千余年之久,使中国名列世界四大文

明古国之一。关中平原名胜古迹众多,是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 年)的大雁塔,是为安置高僧玄奘法师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造的;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 年)在原隋唐长安城遗址上延伸扩建而成,其周长 13.74 公里,平均高 12 米,气势雄伟壮观,规模宏大庄严,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位于临潼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74 年发现),是中国考古上的重大发现,人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西周建造的周至楼观台,是道教历史上的“仙都” ,老子曾在这里设坛讲学,已有 3000 多年的

历史;创建于东汉时期的扶风法门寺,寺内“真身宝塔”藏有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一节,盛唐时期曾是李唐王朝的皇家寺院,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古刹;一代女皇武则天与李治皇帝的合葬墓坐落在乾陵,矗立在墓地的无字碑,向世人昭示着历史的神秘;更有咸阳汉阳陵地下博物馆,融考古、观光、旅游于一体,是世界上少有的地下博物馆;至于周、秦、汉、唐等各朝各代陵墓,更是星罗棋布,遗留有大量的文物古迹。秦岭横贯关中东西,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自然分水岭,西有秦岭主峰太白山,东有西岳华山,太白山动植物资源丰富,华山险峻奇秀,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渭河不仅孕育了古代农业文明,而且一度曾是关中对外的重要水路交通要道。公元前 970 年,周文王迁都渭河支流沣河下游,建立沣京。周武王在沣水下游建成沣京和镐京,开创了世界历史跨河建城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生大旱,秦国曾由渭河向晋国运送大批粮食。《史记-秦本纪第五》

中记载,秦国援晋的粮食是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这充分说明秦代渭河水运的发达。秦国从雍城(今风翔县)迁都咸阳后,曾将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敖仓(今荥阳东北),然后通过水路运送到咸阳(见《史记》卷 97《郦食其传》。其后的汉、唐王朝均建都长安,都)城每年所需的数百万石粮食也大都依靠渭河运输。这些史料充分说明,渭河在历史上曾经是水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的

重要航道之一。在唐初,渭河水质清澈,曾引发无数文人骚客赋诗遐想,白居易称渭河为“百里之清流” ,冷朝阳曾有“晚来清渭上,一似楚江边,渔网依河岸,人家傍水田”的优美诗句。渭河流域处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承东连西,接北续南,在西北地区算得上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从古到今有许多传奇故事发生在这里。渭河文化可谓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和近代曾产生许多的著名人物,例如周公姬旦、秦始皇、李世民、司马迁、白居易、孙思邈、杨虎城、李仪址等。这里有以险著称的西岳华山,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丝绸之路从古城长安走向西方。国内十大名酒之一的西风酒产自宝鸡风翔,中华大地原点位于渭河北岸仅 20公里的泾阳永乐店,标准北京时间从渭南国家蒲城天文台发布,渭河源头的大地湾遗址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文化发祥地。关中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大中城市集中,社会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教育资源丰富,在渭河流域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西到东布设着宝鸡高新

技术开发区、全国唯一农科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咸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阎良飞机城-阎良航空工业基地、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陇海铁路和西宝、西潼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形成了渭河流域最具发

第9/13页潜力的产业带。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中“一线两带” (陇海铁路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星火技术开发带)建设规划,促使关中地区在渭河流域率先快速发展。渭河流域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前沿地带,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该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之水质污染加剧,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水环境日趋恶化,下游河道淤积、防洪形势严峻,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从 2001 年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下,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流域内三省区政府联合编制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2005 年 12 月已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规划项目由防洪、节水、调水、治污和水保五个部分组成,估算总投资 229 亿元。规划设想通过重点治理,计划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重点河段和地区的防洪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渭河干流及支流水质,遏制新的水土流失。 3、咸阳境内概况渭河干流由武功县大庄乡圪劳村流入咸阳境内,经武功县、兴平市、秦都区、

渭城区,从渭城区正阳乡张旗寨村出境,市内流长 80.7 公里,流域面积 3612.5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35﹪。渭河在咸阳境内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支流长而稀疏,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其主要支流有泾河和漆水河,右岸有一级支流沣河。根据咸阳水文站资料,渭河干流实测最大径流量为 111.7 亿立方米(1964 年)最小为 27.3 亿立方米,(1972 年),多年平均径流量 54.73 亿立方米,平均含沙量 35 公斤 /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 1.69 亿吨。由于缺少拦蓄工程设施,其在咸阳市境内径流利用率低。 3.1 河相河势简况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东出宝鸡进入关中平原后,在咸阳段河床平均比降为0.8?,由于坡度趋缓,流速渐减、泥沙易于沉积、河床拓宽变浅,致使渭河水流紊乱,沙洲丛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河心漫滩,同时河流南北摆动频繁,以北移为主,

具有微弯性发育不全,游荡性交替出现的特点。在咸阳城区段约 10 华里地段,由于两岸质地坚固,水流归槽就范,当地俗称“渭河十里峡” ,其中成为“关中八景” 之一的咸阳古渡,千年屹立。古诗有云:“渭河黄花古渡头,表里山河几千秋,临流不见褰裳客,冬自桥梁夏自舟” 。可见水旱码头,自古形成。 3.2 水旱灾害简况境内渭河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35.5 毫米-612.5 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 800 毫米,干旱指数 1.68。由

第10/13页

于降雨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在高温和干热风的影响作用下,土壤中有效水分储量不能满足农作物

需要,从而酿成旱灾。据《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统计,从公元前二世纪到新中国成立前,关中地区共发生干旱 326 次,其中公元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就发生了 38 次,达到一个峰值。据西北水科所《关中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一书统计,自 1470 年到 1949 年 480 年间,陕西发生两年以上的旱灾共有 23 次,其中陕北 19 次,陕南14 次,而关中则为 23 次,说明干旱历来是关中地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 1980 年出版的《咸阳市水利区划报告》,全市中等以上的干旱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有 4 个年份、60 年代有 7 个年份、70 年代有 6 个年份,特别是发生在 1959 年-1961 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由于出现连续两个百日大旱,造成夏粮减产、秋粮绝收,致使农业生产连年严重欠收,给人们留下了沉重的记忆。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干旱发生更加频繁。长时间的连续干旱,不仅使农业生产损失严重,而且影响到工业生产、城乡供水和生态环境,例如发生在 1994 年-1995 年的连续干旱和 1997 年的特大干旱,不仅造成全市农业减产,同时也使一些中小河流断流,水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使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虽然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一切水利设施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从而大大减轻了灾害程度,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是不可低估的。洪涝灾害亦是咸阳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受季

风环流影响。在渭河流域局地暴雨时有发生,而且具有突发性、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多发生在夏秋两季。据《咸阳市水利志》记载,从秦二世二年(-208 年)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期间,咸阳共发生大的洪涝灾害 38 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在 1954 年

8 月 16 日的渭河“54 型” 洪水,由于上游甘肃境内和省内千河地区发生的暴雨,造成诸河汇流,从而引发渭河干流河水暴涨,咸阳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 7200 立方米/秒。致使境内武功、兴平、咸阳沿河两岸垮岸毁田严重,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20 03 年 8 月 24 日,咸阳境内出现长历时、强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达到 470.7 毫米,点累计最大降雨量 573 毫米。从 8 月 29 日开始,渭河相继出现超警戒流量洪水,特别是 8 月 30 日,受渭河上游迭加持续降雨影响,咸阳水文站出现 5340 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其洪水总量为 8.124 亿立方米,是渭河自 1981 年以来出现的最大一次洪水过程。据不完全统计

第11/13页,这次洪水造成境内 67 处堤段不同程度出现管涌、坍塌、坝头沉陷、丁坝冲毁等险情,共不同程度毁坏堤防 66.75 公里、护岸 173 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2 亿元。 3.3 堤防建设简况渭河是咸阳最大过境河流,两岸城镇密集、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咸阳市人民政府和沿河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不懈地加大渭河治理力

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渭河堤防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清障工作和滥采砂石的整治,显著提高了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和行洪能力,有效抵御了多次大洪水的侵袭,确保了沿岸各县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 2007 年咸阳市水利年报统计,渭河干流咸阳段共建成堤防工程 142.92 公里,保护人口 59.8万人,保护耕地 17.2 千公顷。 1992 年以来,咸阳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提出的堤防工程“五化”标准(即堤防断面标准化、堤顶道路砂石化、堤坡草条化、护堤地园林化、管理设施规范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渭河堤防标准化建设,经过努力,截止 2007 年咸阳境内渭河干流累计达标长度为 71.16 公里。 3.4 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水工部分(咸阳湖)渭河自咸阳市城区穿境而过。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上游及市区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滩地杂草丛生,加上各类垃圾倾倒堆积,致使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到咸阳做为国家历史名城的形象。2000 年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从提高城市品味,努力打造市民宜居生活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出发,决定将渭河治理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渭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

2004 年 10 月 1 日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水工部分在河道疏浚完成后,正式动工建设,2005 年 7 月 6 日成功蓄水。经过试运行,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03年暴雨洪水调查结束 2003-12-11 (本站讯)由陕西省水文局组织的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2003年暴雨洪水调查工作于日前结束,并已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在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渭河流域现有水文站38处,雨量站260处。2003年汛期,我省暴雨洪水频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特别是渭河先后连续出现6次高水位洪水,造成了南山支流倒灌,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河堤多处决口,使华县、华阴地淹没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为了对渭河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水情站网及设施情况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深入分析03洪水中河床演变对洪水演进规律的影响,正确地解决预报方案因子变化问题,更好地满足我省防汛工作的需要,陕西省水文局组织人员对我省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个市区的15条渭河支流河口和部分二级支流河口的水文特性进行了为期11天的查勘调研,实地调研查勘了渭河干、支流拓石、林家村、魏家堡等14个水文(位)站和6个预警断面及宝鸡峡渠首、冯家山、石头河、黑河、泷河水库。并组织汉中、商洛、延安、安康水文局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分别对宁强03·7、洛南、宁陕和石泉、黄陵03·8暴雨洪水开展调查。今年渭河出现6次洪水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洪峰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洪水过程多、洪水总是大;洪峰传播时间长,洪水演进速度慢;洪水下泄不畅,导致库区洪水迭加;南山支流倒灌,河堤发生决口,渭河中游支流入渭不畅,发生洪水顶托。 通过此次的查勘调研工作,使得我们对渭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及今年的暴雨洪水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将对我省下一步的渭河治理和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供稿:秦延安)

甘肃水文概况

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内陆河流域。南部与西部的甘南高原与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外流与内陆河的发源地。 (一)河流 1、河流水系 本省河流分三大流域,九个水系。黄河与长江流域以迭山、西秦岭为界。黄河与内陆河流域以乌鞘岭、毛毛山及景泰境内的猎虎山为界。 (1)黄河流域水系:本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庄浪河、大夏河等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与泾河五个水系。 这里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五个水系的干流外,还有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其中黄河干流水系有庄浪河、祖厉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咯河和铁龙沟5条;洮河水系有周可河、多拉沟、贡去乎河、博拉河、车巴沟、冶木河、三岔河、广通河等12条;湟水水系有大通河1条;渭河水系有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牛头河、通关河、葫芦河及其支流洛河7条;泾河水系有内河、马连河、黑河、达溪河、达蒲河及其支流茹河6条。 (2)长江流域水系:省内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

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其中包括西汉水及其支流燕子河、洮水河、清水江、平洛河、铜钱河、柯家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岷江、拱坝河、羊汤河、五库河、让水河、洛塘河;白水江及其支流中路河、马连河、白马峪河、丹堡河;嘉陵江干流及直接入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永宁河、洛河及长丰河。 (3)内陆河流域:内陆河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年径流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等;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马营河、梨园河等;疏勒河水系有疏勒河、党河等。 2、河川径流 (1)年径流深及其分布:河川年径流深及其分布与甘肃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降水多的地方,地表径流深就大;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就小。甘肃降水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如东南部康县年平均降水为807毫米,中部的兰州为327毫米,西北部的张掖为129毫米。故甘肃的径流深也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的影响,与降水分布的规律性不一致。在同样降水条件下,山地林区,年径流深大,黄土高原年径流深则小;山区径流深大,在丘陵、平原及河谷地区,则径流深小。 甘肃省的河川径流,可以以陇山——西秦岭——祁连山为界线,分成两个区。线以南径流深大,称为丰水区(包括山体本身),线北为贫水区。 ①丰水区区内年径流深大部在1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受地形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 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 流域范围 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

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宁夏占﹪、陕西占﹪。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地形地貌 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米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

天水水文简介[2011年资料]

天水水文简介 发表时间:[2010-11-0314:49] 【https://www.doczj.com/doc/b43815478.html,/swjcms/html/11/81/2010-11-3/36722.html】 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成立于1964年(沿革:64年~68年为甘谷水文中心站,72年迁入天水市更名为天水水文中心站,89年11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队,92年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96年10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专业水文水资源勘测及研究河流水文基本规律的机构,并承担防汛和水环境监测任务。下设办公室、技术科和财务科三个部门。现有二类站三个(北道站、武山站、秦安站),三类站三个(甘谷站、天水站、社棠站)。 所辖测区位于渭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6717km2,下辖国家基本水文站6处,雨量站70处,蒸发站2处。分布在甘肃省4地市、16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6°25′,北纬34°11′~36°12′,所属各站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行政区内,区内渭河主要支流有榜沙河、葫芦河、散渡河、藉河、牛头河、秦祁河等。担负测区各种水文信息采集,承担向中央防总、黄河防总以及各级防汛部门提供水情报汛任务。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有水位、冰情、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输沙率测验计算和水文调查、水资源评价监测、水文分析计算、水情予报、测绘等。 天水测区是黄河中游水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气候特点为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雨量相对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13mm,年平均气温5~11°,流域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较差,降水、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具有暴涨暴落特点,测验段面一般冲淤多变,水位~流量关系较散乱,一般无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水量70%左右,枯水期水量较小。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洪峰过程,往往几

宝鸡渭河公园旅游攻略

宝鸡渭河公园旅游攻略 :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陕西宝鸡市渭河边 交通:乘坐公交3、7、28、33、34、37、42路到渭河北岸下车,从路边垃圾站旁的 楼梯上去即可到达。 渭河公园建在渭河河床内紧邻北堤一侧,宽度约180至240米,东起体育路口,西止 园林苗圃,全长约3公里,面积61万平方米。公园从东向西将根据地形起伏依次规划为 湖滨风光、古渡春晓、千禧乐园、五环广场、梨园秋色、陈仓古韵、渭水烟紫七个景区。 湖滨风光区以沙滩、海石、椰树等为景点,同时在沙滩的西端修建游泳池;古渡春晓 区以揽桩、对弈广场、石船舫为景点,体现渭河古渡码头和春园的景观;千禧乐园区以喷泉、大理石球带、模纹造型为景点,体现现代园林的特点;五环广场区以护滩工程背水斜 坡“五环造型”及五个圆形广场、五个方形广场为景点,成为市民健身的基地;梨园秋色 区以脸谱文化和三座亭子为景点,体现秦腔文化艺术;陈仓古韵区以散关巨石、爵雕塑、 渭水映池、石鼓为景点,体现宝鸡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渭水烟紫区以石碌石磨、木藤架、草亭、牛雕塑为景点,一派田园风光。 宝鸡渭河公园介绍: 渭河公园全长3公里,宽180--240米,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占到总面积的84%。布局为一带七区,即紧邻北堤的防浪林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湖滨风光区、古渡春晓区、千禧乐园区、五环广场区、梨园秋色区、陈仓古韵区、渭水烟紫区。公园建设中运用 了先进的园林造景手法,体现简洁、自然、美观、和谐的设计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在绿化美化方面,通过模纹造型、群植等手法,栽种30余种70余万株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造型新颖,五彩斑斓。筛选仿真仙人球、仙人棒点缀沙滩、草地,营造景观;在草地上、 道路边点石成景,活跃自然气氛。新颖的植物造景布局,配以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加丰富、自然、和谐。全园共装灯166组640余盏,包括帆船灯42组、庭院灯60余盏,4座 30米高杆灯,广场周围安置的造型新颖的玉兰灯、飞雁灯、柱灯等21组,树丛周围安装 射灯50组,世纪广场围绕花坛、台阶设置塑管灯,突出线上亮带,注重主要景区、广场 亮圈,使公园明暗结合、色彩丰富。园内设置了造型奇特导游牌、指示牌、宣传牌、移动 式环保厕所等,方便市民游憩。

渭河流域管理系统建设中GIS地图制作

渭河流域管理系统建设中GIS地图制作 1 概述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甘、宁三省区,干流中下游河道总长388km,流域总面积为13.5万km2。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为6.71万km2,占总面积的50%。随着沿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管理方面存在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流域与区域管理的矛盾突出,适应渭河实际的良性管理体制有待建立和落实;流域内行业管理难以协调,渭河水效能的发挥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尽如人意;中游基础数据缺乏,难以满足渭河流域统一管理的迫切要求。 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治渭工作涉及面广、业务复杂和陕西省江河管理局工作体制的特点,必须通过基于GIS的渭河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多种技术,实现规范管理和信息共享等要求。因此,继续加强渭河综合治理非工程措施建设,研发基于GIS的渭河流域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渭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措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 GIS地图制作的必要性 基于GIS的渭河流域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渭河防洪工程、水行政管理、水文水资源管理等业务的需求,采用先进的现代水利技术,以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提高水行政、防汛、水文水资源等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增强决策的快速反应能力。 系统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采用B/S模式。以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为核心,有效整合渭河流域现有及未来的各种信息与数据资源,理清各部门业务之间的数据管理。通过整体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解决数据共享问题,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有序性和共享性。 该系统的整体建设内容可以分为电子地图制作、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功能开发三部分。其中,电子地图制作主要以现有的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2011年航测成图的1:5000陕西省渭河干流CAD电子图为基础,采用ARCGIS实现CAD底图

渭河关中段概况

渭河关中段概况 2.1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乌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宁夏、陕西3省(区)的10个市(地区、州、盟),共72个县(旗、市)。2005年,流域人口约3251万,城镇化率29.7%。流域内GDP约0.52万亿元,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 渭河在陕西省内总长度502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主要流经陕西经济中枢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渭河中下游,以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为主体,大致以秦岭主脊与与陕南地区为界,以子午岭、黄龙山与陕北地区相邻。行政上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和杨凌示范区等5市1区的54个县(市、区)。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9%。该地区是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70%的经济总量。 2.2水资源及其特点 (1)水资源缺乏 关中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3.697亿立方米,地下水53.41亿立方米,重复量45.08亿立方米。 按关中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计算,水资源量仅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7.7%,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29%和34%,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为资源型缺水区,也有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问题。 (2)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统计资料表明,关中干旱频次多,持续时间长。天然径流年际变

化特点是丰枯交替,存在不同长度的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段。年内4个月可得到60%的降雨和50-70%的径流量,而3-6月作物最需要水的季节仅有20%的降雨,来水与需水极不协调。 (3)多泥沙,难利用 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公斤/立方米左右,最大可达1400公斤/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高,一方面影响直接利用;另一方面易造成水库、渠道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功能。 (4)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协调,开发成本高 关中是全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水资源缺乏且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调节代价高,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要求呈明显的不协调。 2.3水环境特征 (1)自用自产水资源为主,自我污染自我养护的水环境保护特点 渭河干流横贯关中东西,南北支流调节并影响着渭河干流的水量和水质。渭河水量取决于关中生态环境,水的调配利用和关中经济发展程度。水质在省际间无显著的污染迁移,水质的优劣取决于关中水环境的保护。 (2)地表地下水力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影响的特点 关中盆地堆积有深厚的松散沉积物,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场所。地下含水层不仅多,而且深厚,中间夹有多层不连续弱透水隔层,常组成上部浅水,下部多层承压水的双层构造,使整个渭河及其支流沿岸成为良好的地下水源地。河流与两侧地下水保持着高度的水力联系,互为补充。这一特征缓解了污染与饮用水源的矛盾冲突,对保证饮水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3)相对封闭物能内聚的地形特点 渭河水环境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得南北两山产流汇流,渭河是关中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前言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从西至东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渭河流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西北经济发达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60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并采取蓄水运用,致使渭河下游河道淤积,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防洪问题以后,在不断对三门峡水库改建的同时,开展了对渭河下游的治理。1990年以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渭河下游防洪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进一步加强了渭河下游防洪工程和库区返迁移民防洪保安等工程的建设。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和防护建设,初步建立了由干、支流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区及渭河下游的防洪条件,促进了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然而,渭河的治理开发与三门峡水库的影响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出现了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水土流失治理缓慢等问题,迫切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流域综合治理。 渭河治理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1年12月,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渭河综合治理要列入重要议程,首先要充分论证,做好规划”。 为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根据水利部的统一安排,2002年5月,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牵头,成立了由水利部有关司局和流域内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参加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规划编制组,开展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采取开放式工作和联合集中办公,多次进行了现场查勘、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规划协调领导小组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7月分别在郑州、西安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问题,征求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的意见。 水利部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部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还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2003年10月,水利部组织召开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专家座谈会。由于渭河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根据专家意见,水利部决定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修改为《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3年12月,水利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渭河治理规划等问题。此后,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听取了水利部关于渭河治理、潼关高程控制和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以及引江济渭入黄等有关问题的汇报,指示要做好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要和南水北调西线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求水利部抓紧编制渭河治理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2004年3月,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规划》审查会,规划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2004年4月,水利部以办函【2004】164号文,就《规划》征求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委,以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意见。2004年9月,编制组根据反馈意见,对《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04年11月,按照国务院要求,水利部将报送国务院的《关于请求批复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的请示》送有关部门和省区会签。其间,国家环保总局对规划提出了一些意见,经反复沟通协调,水利部对《规划》再次进行了修改,并在本《规划》中纳入了国家环保总局意见。 2005年7月4日曾培炎和回良玉副总理主持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和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部门参加,专门听取了水利部的汇报。会议认为规划综合了各方面意见,比较符合渭河流域实际,提出

宝鸡市渭河公园

宝鸡市渭河公园 1、简介 宝鸡市渭河公园是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开放式公园,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之滨,全长3公里,宽180--240米,面积61 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占到总面积的84%。布局为一带七区,即紧邻北堤的防浪林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湖滨风光区、古渡春晓区、千禧乐园区、五环广场区、梨园秋色区、陈仓古韵区、渭水烟紫区。公园建设中运用了先进的园林造景手法,体现简洁、自然、美观、和谐的设计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在绿化美化方面,通过模纹造型、群植等手法,栽种30余种70余万株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造型新颖,五彩斑斓。筛选仿真仙人球、仙人棒点缀沙滩、草地,营造景观;在草地上、道路边点石成景,活跃自然气氛。新颖的植物造景布局,配以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加丰富、自然、和谐。全园共装灯166组640余盏,包括帆船灯42组、庭院灯60余盏,4座30米高杆灯,广场周围安置的造型新颖的玉兰灯、飞雁灯、柱灯等21组,树丛周围安装射灯50组,世纪广场围绕花坛、台阶设置塑管灯,突出线上亮带,注重主要景区、广场亮圈,使公园明暗结合、色彩丰富。园内设置了造型奇特导游牌、指示牌、宣传牌、移动式环保厕所等。 渭河公园东西横跨胜利桥和新世纪大桥,是宝鸡市十个免费公园中的一个,最近公园里面还新增加了景点,冰雪世界就是其一,花三十元门票就可以领略到冰雪文化。

渭河公园全长3公里,宽180--240米,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占到总面积的84%。布局为一带七区,即紧邻北堤的防浪林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湖滨风光区、古渡春晓区、千禧乐园区、五环广场区、梨园秋色区、陈仓古韵区、渭水烟紫区。公园建设中运用了先进的园林造景手法,体现简洁、自然、美观、和谐的设计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在绿化美化方面,通过模纹造型、群植等手法,栽种30余种70余万株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造型新颖,五彩斑斓。筛选仿真仙人球、仙人棒点缀沙滩、草地,营造景观;在草地上、道路边点石成景,活跃自然气氛。新颖的植物造景布局,配以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加丰富、自然、和谐。全园共装灯166组640余盏,包括帆船灯42组、庭院灯60余盏,4座30米高杆灯,广场周围安置的造型新颖的玉兰灯、飞雁灯、柱灯等21组,树丛周围安装射灯50组,世纪广场围绕花坛、台阶设置塑管灯,突出线上亮带,注重主要景区、广场亮圈,使公园明暗结合、色彩丰富。园内设置了造型奇特导游牌、指示牌、宣传牌、移动式环保厕所等,方便市民游憩。 2景点 渭河公园建在渭河河床内紧邻北堤一侧,宽度约180至240米,东起体育路口,西止园林苗圃,全长约3公里,面积61万平方米。公园从东向西将根据地形起伏依次规划为湖滨风光、古渡春晓、千禧乐园、五环广场、梨园秋色、陈仓古韵、渭水烟紫七个景区。湖滨风光区以沙滩、海石、椰树等为景点,同时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224—2006 代替DB61/224—19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006-10-18 发布 2007-04-18 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对《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1996)的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标准值不分行业,其标准值以“其它排污单位”的控制指标值为基础,参照GB 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挥发酚(Ar—OH)部分排放级别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当从严;增加控制项目一项——“石油类”;标准实施遵照标准不交叉使用原则。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新黎吴卫东李合义魏学东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按照渭河水系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挥发酚(Ar—OH)和石油类五种主要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量,检测方法和监督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向渭河及其支流排污水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排污单位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GB 7488 稀释与接种法 GB ll914 重铬酸钾法 GB 7590 蒸馏后用 4一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 7491 蒸馏后用溴化容量法 GB 7878 蒸馏和滴定法 GB 7479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 7481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l6488 红外分光光度法 陕政办发(2004)100号批准的《陕西省水功能区划》 3术语和定义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指对除有地方行业排放标准或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污水综合排放限值所作的规定。 4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 DB 61/224-2006 4. 1 排放限值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陕DB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224-1996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6-04-15发布 1996-06-01实施 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定义 4.技术内容 5.监测 6.标准实施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了控制渭河水污染,保护渭河水系地面水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陕西省关中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本标准是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渭河地方标准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75-60-02-05)的基础上,并参照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及其修定稿(1995),针对渭河(陕西段)水环境污染严重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质量要求,对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氨氮等四种污染因子规定了较严于国家标准化10%-20%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值,以控制渭河地面水污染,保护渭河及其支流的径流及傍河补给水源地的水质状态。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全印、张郁、陈清珍。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陕西省地方标准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 B61-224-199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照渭河水系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氨氮四种主要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向渭河及其支流排污水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是陕西省关中地区排污水单位环境管理、排污收费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竣工验收排放管理的执法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引用标准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发布及实施过程中,均为有效。下列标准如被修订,则在使用本标准时,应尽可能地使用修订后的最新条文。 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J48-83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 1996-04-15 批准 1996-06-01 实施 DB 61-224-1996 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 GB12997-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1299-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29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 GB7488-87稀释与接种法 GB11914-89重铬酸钾法 GB7590-87蒸馏后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7491-87蒸馏后用溴化容量法 GB7878-87蒸馏和滴定法 GB7479-87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81-8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3.定义 3.1污水: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3.2排水量: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工艺生产的水的排放量。即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厂区锅炉、电站排水。 4.技术内容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关于陕西省咸阳市渭河流域环境保护的调查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查背景 环境保护是指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从战略性高度出发,我国政府于1983年12月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仍刻不容缓。我所调查的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经咸阳,通过调查发现了咸阳市政府在渭河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依然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况的有机联系,并认真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二、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 三、调查对象 咸阳市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整治 四、调查过程 1月10日—1月15日规划调查提纲 1月16日—1月18日查询资料并实地调查 1月19日—1月20日汇总所得资料 2月1日—2月3日写调查报告 五、咸阳市与渭河简介

咸阳市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省辖市,为中华第一帝都。位于渭河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皆为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都咸阳,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至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800多公里,流域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正文 一、咸阳市渭河流域的污染状况 渭河干流中游主要流经咸阳市,解放前,渭河为沿岸居民提供了饮用和灌溉水源,使关中地区成为富庶之地,但是,全国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关中地区的开发,加之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这条关中人民的母亲河不堪重负,断流现象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渭河北岸的咸阳和南岸的西安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渭河两岸,工厂所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渭河中,由于当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单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河水中,政府只看到了工厂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对渭河水质的极大破坏,多年的污染使渭河水质下降到劣五类水质,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河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甚至一度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认定为“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民盟中央2009年对渭河流域的调研报告称:“水污染加剧,影响下游地区用水安全。渭河源区水质长期在五类水质下徘徊,类重度污染水域118公里,72.4%的人口饮水不安全。” 一个个排污口,一份份超标的断面监测报告,昭示着渭河的苦衷,诉说着渭河的悲伤。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试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 案(试行)》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9〕159号 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十日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 (试行) 一、为落实我省行政区域内环境质量责任制,进一步改善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根据《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办法》(陕政令139号),结合渭河流域实际,制订本方案。 二、本方案适用于渭河干流流域内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地表水生态环境污染补偿。考核因子暂定为化学需氧量,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氨氮等因子。 三、污染补偿工作由省环保厅牵头,会同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共同实施。其中,省环保厅负责组织各设区市考核断面的水质监测及核定,核算污染补偿资金,并商省财政厅提出污染补偿资金的使用方案;省财政厅负责污染补偿资金的管理;省水利厅负责提供考核断面的水

量数据。 四、各设区市考核断面出境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月平均浓度低于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时,不缴纳污染补偿资金。当各设区市考核断面出境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月平均浓度高于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时,由省财政厅向各设区市收取污染补偿资金。污染补偿资金的标准暂定为化学需氧量每超标1mg/L缴纳10万元,不足1mg/L的按照1mg/L计算(各设区市考核断面位置及化学需氧量浓度控制指标值见附件1)。 五、各设区市考核断面出境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是依据各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月平均值,再经省环境监测部门手工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校核后确定。当上游城市来水水质超过其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时,在核算下游城市出境水体污染物浓度时,应扣除上游来水水质的污染物超标部分(计算方法见附件2)。 六、各设区市考核断面的水质按月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污染补偿资金按季度为单位进行核算、以年度为单位予以结算。省环保厅在每月10日前,核定出上月各设区市考核断面的污染物监测浓度;每季度15日前,依据各设区市考核断面水质污染因子的平均浓度,核算出上季度各设区市应缴纳的污染补偿资金,并将结果告知省财政厅和各设区市政府(污染补偿资金计算方法见附件2)。 七、省财政厅设立专项用于污染补偿资金收缴管理的资金账户。超过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值的设区市,要依据省环保厅核算的污染补偿资金数额,每季度向省财政厅缴纳。省财政厅在每年年底前进行资金结算时对未按时缴纳的予以扣缴。

基于DEM的数字化渭河流域水系构建

第40卷 第2期2008年4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1Xi′an U niv.of Arch.&Tech.(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0 No.2 Apr.2008 基于D EM的数字化渭河流域水系构建 林金辉1,2,张 荔1,2,王晓昌1,2,楠田哲也3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21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筹),陕西西安710055; 3.日本九州大学工学研究院环境都市部门,日本福冈81228581) 摘 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渭河流域的研究与管理,构建了数字化渭河流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在Arc2 GIS平台上提取流域的河网、确定流域边界;依据Pfaf stetter河网分级编码方法划分渭河流域并进行编码;探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预处理及分析方法,并基于流域的DEM数据,分析了流域各点的高程、汇流面积等地形数据. 关键词:DEM;GIS;Pfaf stetter编码;渭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930(2008)022*******  近10年来,数字技术正促使科学技术领域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水文科学也正在经历着这样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1].地形因素是影响流域地貌、水文、生物等过程的重要因子,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一直是人们用于描述这些空间过程变化的重要指标.高精度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高分辨率、高光谱、多周期的遥感影像,为定量描述流域空间变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使人们对流域地貌、水文和生物等过程空间变化机理的理解不断加深.基于DEM数据自动提取流域地貌特征和进行流域地形自动分割是进行流域空间模拟的基础技术[2].根据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U SGS提供的一公里DEM数据(G LOB E,Global Land One-kilometer Base Elevation),在Arc GIS的平台上提取渭河流域的水系及其流域信息. 1 渭河流域基本概况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26个县市,于潼关汇入黄河,为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南岸支流发源于秦岭山区,有黑河、沣河、灞河、尤河等,自南而北,切割秦岭山地,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成为关中平原出入秦岭的通道;北岸主要支流有泾河、洛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沮河等,汛期河水陡涨陡落,枯季河流干涸. 渭河在陕西横穿关中地区,西起渭河宝鸡峡水库,东至潼关港口镇.研究范围为渭河流经的主要城区,包括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渭南市及其所辖地区.从2002年起,沿着渭河陕西段进行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具体的13个监测断面如下:林家村、卧龙寺桥、虢镇桥、常兴桥、兴平、南营、咸阳铁桥、天江人渡、耿镇桥、新丰镇桥、沙王渡、树园、潼关吊桥.图1为生化需氧量BOD5监测值的分析,其污染最严重期为2003年1月,平均值达到125.6mg/L,超过国家地表水V类标准11.5倍;从2003年11月开始,渭河主流水质逐步得到改善,到2006年2月BOD5监测结果平均值为9mg/L,达到国家地表水V类标准. 3收稿日期:2006212230 修改稿日期:2008202225 基金项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 ST)国际合作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D06) 作者简介:林金辉(19802),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流域水文水质模拟及GIS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在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从事水处理方面的工作.

渭河讲解学习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 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 1.1流域范围 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

区、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2.6﹪。 1.2地形地貌 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

宝鸡峡引水对渭河水文规律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38卷第4期2010年4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 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 sity(Nat.Sci.Ed.) Vol.38No.4 Apr.2010 宝鸡峡引水对渭河水文规律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张洪波1,辛琛2,王义民3,黄强3 (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16; 3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目的>研究水文变化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通过对生态系统进行诊断,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新途径。=方法>对渭河44年(1960-2005年)的水文资料和宝鸡峡灌区32年(1972-2005年)的引水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引水对渭河水文规律的影响,并采用变化范围法(R VA)对32个水文改变指标(IH A)进行统计,研究引水对渭河水文情势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引水导致渭河年平均流量较天然径流明显减少,且枯水年份尤为突出,32年中有8年年平均流量低于生态基流量;输沙量较引水前减少了80%强;且对河流的枯季月流量、年最小流量平均值、年最小1日流量发生时间、年低流量发生次数及平均延时、流量平均增加率等影响较大。=结论>宝鸡峡灌区引水对渭河的水文规律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低流量出现的频率和时间过多,严重影响河流的功能实现,迫切需要开展维持渭河河流健康生命的相关研究,在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安全的同时,支持和改善灌区建设,以确保粮食稳定和区域社会的安全发展。 [关键词]宝鸡峡引水;渭河;水文规律;水文情势;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P3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9387(2010)0420226209 Influe nce of drawing water to Baojixia irrigation are a on hydrologic regula rity and e cosystem of We ihe River ZHANG H ong2bo1,XIN Chen2,WANG Yi2min3,H UANG Qiang3 (1College of Envir on m ent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Chan g.an Univer sity,Xi.an,Shaanxi710054,Ch ina; 2Shaanxi Qin.an River I nstitu te,Xi.an,Sh aanxi710016,Ch ina;3Key Lab of N orthwes t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colog y of MOE at X AUT,Xi.an,Shaanx i710048,China) Abstr act:=Objective>A new approach appeared to settle the above problem,that to diagnose the river ecosystem by analyzing th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logical change and river ecosystem.=Meth2 od>Using44years.(1960-2005)histor ical hydr ological data and32years.(1972-2005)drawing water data for Baojixia irrigation ar ea,the influence of water diversion on hydrologic regularity of Weihe River was studied.Then with RVA method adop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32IH A indexes,the influence of water diversion on flow regime and ecosystem of Weihe River was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Result> Drawing water from Weihe River led to the decrease of its annual discharge and more strongly in dry years, causing the average discharge lower than the basic flow of Weihe River in8year s time of the past32years. In addition it impacted the sediment discharge,cutting80percent.A nd an obvious change occurred on monthly water condition in the dry season,annual minimal mean runoff,julian date of each12day annual, number of low pulses and its median duration and rise rate after drawing water.=Conclusion>The r 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 diver sion to Baojixia irr igation area has a great effect on hydrologic r egularity and eco2 system safety of Weihe River,especially on functions related to low flow.And related research on keeping *[收稿日期]2009209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09027);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7SH Z1219) [作者简介]张洪波(1979-),男,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河流健康与生态调度研究。E2m ail:hbzhang@ch https://www.doczj.com/doc/b43815478.htm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