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旗-2009年-2015年高考(安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洪旗-2009年-2015年高考(安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洪旗-2009年-2015年高考(安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洪旗-2009年-2015年高考(安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2009年-2015年高考(安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

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洪旗指导老师:杨成凤

(芜湖市花津南路,安徽芜湖 241000 )

摘要: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更是国家通过选拔性考试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对高考试卷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制定相应教学策略,能够制定与规范学生们的答题技巧,从而纠正部分学生答题的缺点,对高考的复习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提高高考成绩,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本文通过总结、研究、分析近七年安徽省高考文综自主命题试卷地理试题,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对2009-2015年地理主观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安徽省高考改革相关历程进行梳理;其次,对安徽高考报考人数分析其趋势、主观题所占分数比重进行分析;再次,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光照等因素对自然地理方面命题进行讨论,从工农业、城市格局、交通、人口、政治等方面对人文地理方面命题进行分析,并对历年高考自主命题主观题的题型、考点分布、包含的“安徽元素”等方面进行重点梳理;最后,试图通过分析历年的真题考点分布,总结相应的考点、热点及检验教师教学中把握主次知识的能力,提出教师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考地理安徽卷;试题分析;教学策略

0 引言

地理从人类起源开始,便于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从人类的迁徙到定居,从狩猎到耕种等都无时无刻的在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理现象的变化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总结[1]。

随着高考制度的实行,通过考试选拔相应的人才,地理作为一门必考学科走进广大青年学生中,让学生越来越重视这门理论性极强又变化万千的学科。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更新,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教材种类的不断更新,高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具体要求与评价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2]。当代教师应当以传授教材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为最终的高考服务。其次要引导学生总结与应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本文对安徽省高考文综自主命题的地理主观题的分析,能够制定与规范学生们的答题技巧,从而纠正部分学生答题的缺点,让部分学生成绩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做好高中地理试

题分析工作有利于教师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对高考地理复习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学生学习解答主观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得学生更好的把握地理学相关知识理论。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分析,提高了教师不断学习的能力,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们基础知识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锻炼,让地理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规律、现象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学生们今后在学习与工作中得心应手,做到学以广用、学以活用。1安徽省高考相关历程

1.1高考改革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安徽高考一直采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2005年,安徽省首次对高考英语单科进行自主命题。2005年以后,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范围逐年扩大,直至2009年扩展至所有考试科目[3]。安徽省自主命题时编写《考试说明》,该书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纲》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其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以及附录等,有利于指导普通高中进行合理的复习教学,制定相关复习策略,使得考试更加有针对性[4]。

1.1.1改革相关背景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发达地区跟落后地区存在一定的教育硬件跟人员上的差别。当采用全国卷进行考核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省份整体分数低,试卷成绩又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这样的考试存在一定的盲点,使得“教”与“学”并不能为最终的高考服务时,即采取适当的改革。2005年后全国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让师生更好的选取复习资料,使得复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多省份使用教育部统一命题试卷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泄题的风险,为了降低泄题风险,2005年安徽省开始尝试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过程中牢牢把握教育部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努力提高自主命题试卷的质量。1.1.2改革相关历程

在恢复高考制度后,各省市高考一直采用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试卷,在之后的短短几年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模式发展到2004年有11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考试科目由全国各省统一采用“3+2”的高考模式发展为多种模式,如“3+X”、“3+X+1”,其中安徽省就是一直采用“3+X(文、理综合)”的考试模式[5]。2005年后全国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教育部开始逐步打破统一命题的固定模式,因此各省市高考自主命题的高潮将拉开序幕。从2005年英语单科的自主命题后到2009年实现完全自主命题,安徽高考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高考自主命题由该科目老师结合所授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针对性命题,使得试卷更加科学化、知识化、

系统化,为推动安徽高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行自主命题后,较之前的试卷有着明显的差别,试卷命制会适量的凸显“安徽元素”,尤其在文综地理试题中展现了安徽自然人文地理。

1.2文理科报考人数(万人)

从2009-2015年文、理科报考分数及总人数来看(图1),安徽省高考报考人数稳定在53万左右,其中理科占总人数约51%,文科所占比例逐年减少,2015年达到历年最低值约36.88%;理科报考人数一直高于文科人数,二者人数差距逐渐拉大,2013年及以后,人数差距约10万人;从总趋势上看,理科报考人数一直处于增加状态,文科人数处于减少状态。

图1 2009-2015年文、理科报考分数及总人数(单位:万人)

1.3地理主观题所占(安徽卷)文综地理科目分数比重

安徽省文科综卷由地理、思想政治、历史三门学科组成,试卷满分为300分。2005年起,地理、思想政治、历史科目各100分,各占文科综合总分值的1/3;每门学科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考试仅涉及本学科内容。其中地理学科:必修内容(含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值约占90%,选修内容分值约占10%[4]。

从地理试卷主观题与客观题分值及所占总分比重来看(表1),以2011年为节点,2009-2011年,地理主观题两大题总分为60分;2012年及以后主观题分数略有下降,为56分;而客观题由40分增加为44分。2012年后,地理主观题分值占文科综合总分值的18.67%。

表1 地理试卷主观题与客观题分值及所占总分比重

年份

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主观题(综合分析题)

题号分值(分)题号分值(分)

2009年23-32题40 33题30 34题30

2010年23-32题40 33题28 34题32

2011年23-32题40

33题30

34题30 2012年23-33题44

34题32

35题24

2013年23-33题44 34题21 35题35

2014年23-33题44 34题32 35题24

2015年23-33题44 34题22 35题34

所占总分比重14.67% (2012年以后)18.67%(2012年以后)22009年—2015年高考(安徽卷)文综地理主观题分析安徽高考卷从2009年开始进入完全自主命题时期,在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中饱含着“安徽元素”,尤其是地理的主观题,展现了较多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为今后安徽考生走向全国,为其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我们对2009年-2015年(安徽卷)文综地理主观题进行分析,探究一下(安徽卷)地理主观题的题型命制[4]。

2.1主观题考点分布

由表2和表3分析可知,地理主观题主要考查重点为必修1第四、五章——地表形态塑造与自然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2第二、四、六章——城市化、工农业区域选择、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通过对表格3可知,近7年地理主观题考察范围,主要集中在必修1(考察内容17次)、必修2(考察内容19次),其中必修3主要考察的对象是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考察次数为8次。选修内容集中在对自然灾害的考察,集中在选修5中。(注:空白在主观题中未考察。)

表2 2009年---2015年主观题考点分布

年份题

分值

(分)

考点角度教材内容分类

2009年33

30

根据材料、图片所给内

容,考察学生分析已知

材料、图表内容及利用

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对地形地貌进行判

断分析、地理环境的变

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

响。

必修1 第四章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34

30

通过对材料图表的分

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

进行区域定位以及定位

后分析相关特征。考察

河流的季节性差异,通

过对自然各要素进行分

析(如气候类型及特点、

降水、自然灾害形成机

理)以及对其地域空间

差异比较。

必修1 第二章

必修1 第三章

必修1 第五章

必修2 第三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2010年33

28

根据材料、图表内容,

考查工业区位的变化和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考查转移的意义。

必修2 第一章

必修2 第四章

必修3 第四章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34

32

根据所给图表答题,考

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

及其原因;黄河泥沙的

来源及国土整治。

必修1 第四章

必修1 第五章

必修2 第一章

必修2 第二章

必修2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2011年33

30

结合材料图表答题,考

查工业化与城市化问

题、产业布局、转移与

升级。

必修2 第二章

必修2 第四章

必修2 第五章

必修3 第四章

必修3 第五章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34

30

结合材料图表答题,考

查天气系统、自然灾害

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

必修1 第二章

选修5 第一章

选修5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2012年34

32

查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

出发,城市化进程对环

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

整,区域协调发展。自

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必修2 第四章

必修2 第六章

必修3 第四章

必修3 第五章

选修5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35

24

结合材料图表答题,考

查地质作用、地貌和大

规模建设住宅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必修1 第四章

必修1 第五章

必修2 第二章

必修2 第六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2013年34

21

本题组考查根据地理事

物分布图描述其分布特

点的能力及气象灾害相

关(沙尘暴形成天气条

件从快行冷锋、暖气团

一侧空气湿度小、气温

回升空气对流运动增强

等方面回答。

必修1 第二章

选修5 第一章

选修5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35

35

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的

优劣对农业的影响;利

用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

环经济。

必修2 第三章

必修2 第六章

必修3 第二章

必修3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2014年34

32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

位置的从自然空间位置

分布及社会经济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

工业化带来的影响。

必修1 第四章

必修2 第三章

必修3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35

24

本题主要考查对等值线

的分布特点的判读;自

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

形地势以及环境等方面

进行分析回答。

必修1 第二章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2015年34

22

根据材料与图表,主要

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运

用表达能力,交通变化

特点和交通运输网变化

特点的区别;交通对城

市化的影响。城市规模

和等级的变化角度分析

回答。

必修2 第五章

必修2 第二章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35题

34

查河流流向相关知识

点、形成湿地的自然因

素,自然保护区建设管

理。

必修1 第四章

必修1 第五章

选修6

自然地理与地图、

区域地理、

人文地理

表3 2009年---2015年主观题对应的书本章节出现的次数

所在章节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

第一章2次2次

第二章4次5次1次3次

第三章2次3次

第四章6次4次5次

第五章5次2次2次

第六章3次

总计次数17次19次8次5次表4主观题命题形式及涉及区域和“安徽元素”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命题形式材料+图

材料+图

材料+图

材料+图

材料+图

材料+图

材料+图

涉及哪些区域

33题新

疆地理、

34题东

北区域

33题安

徽、34题

山东半岛

33题长

三角、34

题中西地

34题湖

北省、35

题云南省

34题内

蒙古、35

题陕西省

34题甘

肃省、35

题华北平

34题福

建省、35

题新疆

天山中部

盆地

是否涉及

“安徽元素”否

分值:28

分值:11

否否否否

从命题形式上看(表4),主要以材料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对等值线、经纬网、地形地势等方面综合分析考查。主观题以中国区域为背景,进行自然、人文地理的考察,主观题命题与时政热点联系密切。

2.2.考点分析

2.2.1自然地理与地图

从自然地理与地图考察的知识点(表5)分析可知,自然地理与地图部分的主观题的考查内容集中在必修1,2012年后自然地理占主观题比例逐年递增,2014年达到57.1%。地理运用能力具有安徽特色,它强调地理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安徽自然地理考查主要以地图与材料分析相结合,将考查的要点细化在学生审图总结材料关键要点中,培养学生组织构建答案体系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5 2009年-2015年自然地理占地理主观分数比重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自然地理

34题30

分、35题

30分

34题(1)

10分、

(2)10

34题(1)

10分、

(2)10

34题(1)

10分、35

题(2)12

34题(1)

10分、35

题(2)14

34题(1)

8分、35

题(2)24

35题(1)

10分、(2)

14分

所占主观

题分值比

100% 33.33% 33.33% 39.29% 46.43% 57.14% 42.56% 地理主观题,自然地理分析出,安徽卷对自然地理的考查一直都作为必考的内容反复出现在每年的考题中,通过读图、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答题,考察要点主要从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地理整体性,分布在必修1第二、三、四、五章进行考查(大气、水循环、水对自然地表的塑造)。安徽卷的命题,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进行穿插联系,出题细腻、新颖,考查知识点“广”、“多”。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光照等方面进行考查,充分掌握其成因及特点、发展状态、规律等,对理论分析的同时要结合必修2内容,对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影响等,结合必修1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体现出安徽卷考察的综合性较强。从2010年开始可以看出,自然地理在主观题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考察自然地理各要素对人文地理区域的影响,这样的命题目的在于提高与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安徽卷主观题也体现出“安徽元素”,将安徽自然地理知识展现给广大的安徽考生,对于安徽卷的自然地理相关答题技巧、复习策略后面做出详细的分析。

2.2.2人文地理

由表6和表3分析可知,分析得出必修2考察内容穿插在必修1中,考试涉及相关章节知识出题共19次与17次。人文地理主要城市化、人口、农业工业区位选择因素、产业转移及相关人地关系。其中集中在第二、三、四章节中,人文地理占主观题分值约47%,2013年达到62.5%。与自然地理比例接近,因此在答题思路与结构上要已知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人文各要素进行解答如:交通、市场、政策、经济、劳动力等角度切入题目,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安徽卷人文地理、自然地理都体现出时政方面,如承接产业转移、交通(高铁)的变化、人口务工迁移等角度进行考查,体现出安徽省自主命题对考纲的整体把握与命题体现出考纲与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

表6 2009年-2015年人文地理占地理主观分数比重

年份命题形式区域分布相关考点

分值

(分)

占地理主观题

分数比重

2010年材料+图表33题安徽、山东

半岛

工业区位人口迁移、

城市变化

28 46.67%

2011年材料+图表33题长三角;

34题西北地区

工业化与城市化问

题、产业布局、转移、

升级。

30 50%

2012年材料+图表34题湖北省、35

题云南省

城市化、产业结构调

调整、人地关系

24

42.86%

2013年材料+图表34题内蒙古、35

题陕西省

农业发展、产业结构

调整

35 62.5%

2014年材料+图表34题甘肃省、35

题华北平原

农业的区位因素、工

业化带来的影响

32 57.14%

2015年材料+图表34题福建省、35

题中国部分小区

交通变化、城市化、

人口等方面

22 39.29%

2.2.3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安徽地理)

由表7分析可知,近七年考查区域较为广泛,主要为中国地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未出现区域重叠。考察区域地理题型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及对图表、材料综合分析模式,其中包括选修内容环境治理与保护[6]。区域地理命题同时体现出时政热点,如2010年考查承接产业升级转移,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联系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的能力。由表8可知,“安徽元素”作为主观题考察仅为两次,2010年所占分值最高,达到46.67%。主要考察以人文地理为主,自然地理为辅,从城市化、劳动力、政策、交通等因素分析。通过对表10分析可知,选修部分内容以小题出现,所占分值为总分值的10%[4],占主观题分值约18%。选修内容考察以自然灾害的预防治理为主,从灾害形成机理及预防,结合自然人文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表7 2009年-2015年区域地理主观题考点细化分析

主观题第一大题考点细化主观题第二大题考点细化

2009年

考查区域新疆

主要考察对该区域的自然因素进行综

合分析,材料图表以罗布泊近代变化

为背景,综合考察学生判读图表分析

材料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理论迁

移能力。

考查区域东北

主要考查以区域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

成因的考查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

息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1)问通过区域定位,判读所给区域为

东北地区,从气候水文等方面解答。

第(2)问,根据已知材料,对降水图表分

析,得出降水季节变化,从而推断出诱发

的自然灾害的因素。

第(3)问由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出该地

区的地形,结合土壤、气候、水文、光照

等因素作答。

2010年

考查区域安徽、广东等沿海省份

第(1)问考查工业区位的变化和人口

迁移的影响因素。从人文地理相关因

素出发结合工业区位选择因素出发;

安徽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的

扶持对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

响,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第(2)问考查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

从城市化、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等相

关角度进行回答。

考查区域山东半岛

第(1)问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及成因,

从图表中分析出黄沙的来源地。

第(2)问考查来自黄土高原高原的泥沙,

受到自然人文因素的影响,如洪水、暴雨

的冲刷,人为破坏植被加快水土流失,最

终泥沙在下游堆积。

第(3)问考察水土流失的治理。从黄土高

原的自然人为影响角度出发,通过植树造

林、改善农业种植方法及产业优化升级等。

2011年

考查区域安徽、长三角地区

第(1)问考查对地区的判读,对城市

空间格局的布置区域选择的的考察。

第(2)问结合材料图表答题,考查工

业区域选择相关因素,从地理位置、

交通通达度、经济、工业基础、高校

和科研机构、政治因素方面进行综合

考虑,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

因素作答。

第(3)问从工业产业布局、转移升级

角度考虑。分析安徽具有的优势从生

活成本以及相关政策扶持,劳动力丰

盛,交通发达便利等因素进行解答。

考查区域中西北地区

第(1)、(2)问结合材料与对经纬网的

判读,对材料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在通过

对等值线判读,主要结合天气系统、材料

进行解答。从所给区域,结合纬度对气温

的影响,海拔位置对湿度,云量、大气逆

辐射弱、气团的源地等方面分析,同时地

形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对气温的影响等进

行综合分析作答;(2)主要从低压角度进

行分析作答。

第(3)问结合第2问分析天气系统,从天

气系统的特点出发,了解发生次生灾害的

影响因素及对次生灾害的预防处理措施进

行了解。本题考查的是滑坡泥石流,结合

选修教材进行试题分析了解。

2012年

考查区域湖北省

第(1)问从所给的区域地形图分析该

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特点,通过对材

料分析,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布

局有利于持续发展;西北地区属于干

旱降水少、地势起伏大不适宜发展种

植业,平原人口集中,城市化跟退耕

还湖导致耕地减少。主要从材料、地

形分析结合两方面作答。

第(2)问结合区域定位,结合水文特

征、气候特点等方面,对自然灾害进

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退田还

湖,完善排水系统等。

第(3)问考察从产业转移、人地关系

方面进行作答。该题表现为积极影响,

从港口规模,就业、占地、环境方面

进行作答。

考查区域云南省

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图表分析作答,对

区域的定位及对相关地理特征的考察。该

区域属于云贵高原,考察点从地形地貌,

地质作用相关方面进行考察。

第(2)问从城市化、人与地理幻境的协调

发展进行分析作答。大规模建设住宅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出来,湿地的

破坏减少、植被环境的破坏、打破生物多

样性平衡,城市化的影响,生活污染等方

面进行作答。

2013年

考查区域内蒙古

第(1)问根据所给的材料图表,对经

纬网的判读及区域定位,及对天气系

统的特征进行考查。

第(2)问结合第1题答案进行深入考

察,通过对天气系统特征的了解,形

成的天气带来的相关因素的变化。这

里主要从沙尘暴形成天气条件从快行

冷锋、暖气团一侧空气湿度小、气温

回升空气对流运动增强等方面回答。

考查区域陕西省

第(1)问结合材料图表,对该区域进行定

位后从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从

水资源、土壤、植被等方面作答。

第(2)问对区域定位后,从自然地理各要

素(地形、气候、水热等)之间的相互联

系进行分析答题;效益角度从社会经济效

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

第(3)问结合教材案例“鱼塘桑基”、“稻、

萍、鱼例题农业模式”、“四位一体沼气

综合利用”等进行分析,利用现有的自然

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

2014年

考查区域甘肃省

第(1)问主要考查从自然空间位置分

布及社会经济位置变化,针对本题主

要考虑其自然因素(地形、光照热量、

干湿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社会经济

位置变化从具有的独特历史“丝绸之

路”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因素对农

业的区位选择的影响。该地的气候特

征适宜多种药材的生长;社会经济因

素方面从劳动力、种植历史、市场需

求、政府支持等因素分析作答。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带来的

影响。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利用相

关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

响从促进就业,改善自然环境两方面

分析。

考查区域华北平原

第(1)问主要考查对材料图表等值线的特

点分析判读,影响该区域霾分布情况从城

市空间格局分布、地形的影响等因素出发,

同时植被覆盖率对霾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2)问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出发,滑雪

场地的区域选择从影响降雪的自然因素方

面分析。如地形地貌、水汽来源、降水等

因素出发考虑。

2015年

考查区域福建省

第(1)问主要对材料图标分析,从图

中直接对交通网的变化特点进行判

读,从分布区域、线路长短、密集度、

种类出发。通过比较图表可知,高速

公路变化巨大,从稀到密,从少到多,

交通种类多样性体现在沿海地区,增

加高速公路与沿线铁路。

第(2)问结合材料图表,对该区域

人文地理进行分析,交通对城市化进

程的促进作用;同时考察城市化的表

现方面首先应了解城市化进程的表现

作答。交通条件的改变对经济、旅游、

商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

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

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考查区域新疆天山中部盆地

第(1)问结合材料与图表分析,结合本区

域特点,考查河流流向,主要从地形地势、

海陆状况、干支流夹角判断、河流宽度、

沉积颗粒物大小等方面综合分析河流流

向。

第(2)问主要考查湿地形成因素、发展的

主要因素是水源,从自然因素地形地貌、

气候、水文等因素出发,分析出影响水源

的空间分布的因素。从形成湿地因素分析

得知,地形地貌与气候影响对其较大。地

势平坦开阔,下渗界面拥有冻土层,降水

多且无外排时,有利于涵养水源形成湿地。

第(3)问考察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需要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应从法律宣

传、自身管理、教育等角度进行保护;同

时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清洁,

营造绿色环保的栖息地。

表8 2010年-2011年主观题体现出的“安徽元素”

年份主观题分布分值:分所占比例考点

2010年第一大题

33题28 46.67%

人文地理从安徽省原材料、劳动力、水、

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地理位置、交通、

市场、政策、城市化进程等方面进行综合

分析。

2011年第一大题

33题

第3小题11 18.33%

人文地理从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就

业机会、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成本、能源、

原料充足、安徽政策支持、交通、基础设

施的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

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2.4选修地理部分

表9 选修部分主观题考查的类型、考点、所占主观题分值比例年份主观题分布分值:分所占比例考察类型考点

2011年

第二大题34

题、第3小题10

16.67%

滑坡、泥

石流

根据考纲要求,结合区域实

际,根据天气系统,对自然

灾害进行考察,考查其类型、

对灾害的处理与预防。

2013年

第一大题34

题、第2小题

11 19.64% 沙尘暴

根据所给材料、图表分析,

结合自然地理因素,考查选

修教材灾害类型、形成原因

及防范措施。

2.3从近七年(安徽卷)地理主观题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以上图表综合分析可知,主观题考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为主,其所占比例均为40%左右。近七年主观题体现“安徽元素”仅两次,更多的安徽元素体现为小题目(选择题、主观题小题),所占分值在10分左右[4]。自然地理通过对经纬网、等值线的判读以及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区域定位后答题主要从地形地貌、水文水系、土壤、气候等角度进行回答。人文地理主要从城市化进程、工农业区域选择、交通的影响、人地关系方面等进行回答,体现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与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部分命题结合时政,将我国当前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有效的串联,使得命制紧贴考纲、考试说明及课程标准,体现出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7]。地理主观题主要有两大题组成,5-6个小问题组成,结合材料与图表解答。考察的内容较为细致,每道题环环相扣,体现出命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对学生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与对材料图表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借鉴教材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穿插、空间转化组织思路进行答题。对历年主观题的分析,在下文做出了相关复习策略的指导,从复习材料(地图册)、答题模板的建立、答题思路的构建、答题要点的分析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3高考(安徽卷)文科地理的教学策略

3.1针对近七年真题分析获得相关重点知识

通过对近七年地理主观题的分析,得出地理主观题的重点在于对区域地理的掌握,做到

从经纬网定区域、从等值线判读天气系统、地形地貌等。根据所给材料,结合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进行对接,答题主要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系统的、选择性的进行阐述。通过对主观题重点知识的分析,对制定相关复习策略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成绩,同时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地理教师选取相对高质量的参考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地图册是学生除了教材之外最为丰富的参考书,学生可以通过对地图册的了解,完成对地图册习题训练,对空间方位有了初步的宏观与微观的了解熟悉。

教师通过教材结合参考的地图册,对某区域进行穿插讲解,利用地图册上的图表图例进行详细逐条的分析,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整体知识。在讲解区域地理时要将教材与地图册紧密结合,搭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性理念[6]。在新课及复习期间,学生拥有高质量且信息量大的地图册能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分布的具体概念[7],掌握空间联系的思维线索,了解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能清地理现象的科学数据。地图册的编制也是依据《高考大纲》,同时具有高一、高二学习方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结构的归纳与联系线索的构建,它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和提高基本技能[7]。图册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实用性、时代性特点[7],反映了当前的国情国际大环境,表现出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当面的问题。教师选择一本高质量的参考地图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又可以作为复习时参考。

3.2建立完善的复习体系

教学中不回避考试重点,各种章节考试注重对地理主干知识理解能力和基本答题技能的考查,这一系列的模拟考试紧贴考纲要求,让学生更加适应与掌握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性更加系统的分解在各种模拟考试中。通过不断的模拟训练,使得相应的知识点得到巩固与串联,尤其在高三下学期注重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串联。同时建立一整套的答题技巧,让学生通过套用答题模板获得高分,答题模板的建立有助于引导学生知识结构的串联与完善,有助于答题全面性与更加规范,从而有助于考生获得高分。

在复习过程中,对安徽历年真题进行讲解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安徽高考文综试题的难度、题型,试卷结构。通过日常考试训练,让学生从题型结构、答题技巧、对知识储备的要求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实力的了解。教师要及时对考纲进行宏观了解与把握,将考试必考的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对于掌握了解的知识点做到点到为止。通过每个章节后的考卷训练与及时讲评,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积累相关知识。第一轮复习中注重掌

握单元理论知识框架,强化知识体系的建立,巩固各个知识点。同时加强知识串联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实力,有利于贯彻考纲要求的基本知识,能够对基础知识进与教材主干知识进行掌握。能学会记图、画图、填图、读图、用图[4]。在一轮复习中将必修1、2、3的重难点问题、热门考点进行归纳与讲解,有利于在二轮复习时,学生答题能够从自然、人文地理相结合角度答题,让答题思路、答题模式更贴近高考;有助于早期纠正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答题混乱、迁移力不够、地理思维能力差、基础不扎实、回答问题不全面、不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等问题。

3.2.1 高三复习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在建立完善的复习体系来串联相关知识,让高三复习课要体现出有效与高效,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总结如下:

(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宜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①自然地理复习——教师结合案例讲授为主;学生进行笔记记忆,针对练习进行掌握;

②人文地理复习——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年真题进行评讲。引导学生将复习的案例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③区域地理的复习,教师要结合必修一、二构建知识体系,结合案例与时政热点,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题方面的技巧

通过对主观题的不断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答题的条理性、层次性,具体答题思路要求是:以数字①……②……③……标清要点,点段分明;书写简练准确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答案更加接近高考评卷按点得分,避免学生答题东扯西拉,条理不清晰,审题不明确的情况,答案未出现给分关键词等情况。

3.2.2通过考试分析学生答题模式

通过考试分析学生答题模式分析如下:

(1)要重视主观题答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综合学生答题的情况,总结以下三点:

首先,学生易出现审题态度不端正导致题目的分析深度不够[8],无法找到答题“切入点”,最终导致答非所问。

其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底子较薄弱,知识体系不健全[8]。在组织答案时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有选择的针对题目分析得出答案,但这一难度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与读图分析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第三,答案表述缺乏条理性,无专业理论进行支撑,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解答,从而答案失去了学科灵魂的[8]。未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及相关的专业术语,表达不够具体不到位。

(2)学生要熟悉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审题时按照“三步走”进行分析——审材料、审问题、审赋分

第一步审材料:熟读试题文字找出重要关键词,分析图表、标注所包含的文字信息,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组织答案提纲[8]。如对图例、标注、注释、经纬度等潜在条件的解读。分析材料的内在含义和用意。高考地理主观题目中有很多关键词,也包括一些潜在的关键词,因此审读题目要认真仔细,同时要养成做标记的习惯。

第二步审问题:认真审度题目后面的问题,将其与课本相关章节进行知识迁移[8]。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细节,结合所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不失分或少失分。只有认真审清问题,才能保证作答有效否则形成的答案答非所问。

第三步审赋分:做主观题时,要根据试题所给出的分值情况,确定该题答案的要点数量,从而进行针对赋分进行编号作答,避免答题要点与总分值无法对应,答题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答案组织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语言阐述精炼专业[8]。

4结语

随着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结束又重新回归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安徽考卷都带有浓厚的安徽乡土气息。试题中以安徽区域为背景命题是安徽自主命题试卷的一大特色。②关于世界地理比重有很大差异。安徽卷主观题都是以中国的某个省市区域为命题背景,全国卷主观题由两道必做题组成,分别以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地理为命题背景。全国卷世界地理所占分值高于安徽卷。③关于选修部分考查方式差异较大。安徽卷选修部分为必做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中内容,选择权在命题老师。而全国卷选修部分由三题组成,学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考查旅游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选择权在学生,使得学生成为选择主体,更有益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专攻;安徽卷选修题分布在区域地理中,考查内容为自然灾害机理及预防措施或环境保护,通常占总分值的10%[4]。全国卷选修题为独立选做题型(三选一),分值为10分,考查自然灾害或环境保护、旅游地理。比起安徽高考试卷的回归更加重要的是新的高考改革的序幕即将慢慢拉开;高考选拔人才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场高考,前期出台的两个重要的配套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法》,全面实施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推进“走班教学”,同时在高中开展以拓展知识、提高兴趣、加强试验为主的“大学先修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需要,使得高中与大学实现无缝对接[9];这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改变了一场高考定型一位考生的人生命运,让每个考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伍光和,王乃昂,张建明,等.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金开任.基于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的备考策略研究——以近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4):60-60.

[3]屠宏俊.安徽省2016年高考回归“全国卷”.政策早知道高考政策解读,2015年.

[4]安徽省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考试说明.2011.

[5]https://www.doczj.com/doc/bc3622008.html,/link?url=PPhFeCS4_vrxZXddtTx-wTgpFpgZChwyw8Rn3tVF dS8cZkJ5PQmnRmVu_NxU2LO6PW8xR0twjH_flT8uaS0Hv_

[6]杨洪波.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对策.魅力中国,2013,(31):236-236.

[7]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最新中学地理学习与考试图册.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7年.

[8]https://www.doczj.com/doc/bc3622008.html,/view/f807b9660b1c59eef8c7b435.html

[9]https://www.doczj.com/doc/bc3622008.html,/an_hui/dongtai/201602/t20160202_1362800.shtml

致谢词

今天完成了终稿,写完最后一个句话时,内心的激动之情却久久难以平复。在自学考试中,每次考试都在用信念支撑着自己,多少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又想起曾经的梦想。在论文设计讲解的那几天,我感谢杨老师及学院安排的其他老师,也感谢曾经帮助教育过我的老师们,让我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理论知识,是他们的鼓励、支持热情让我勇敢的走在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求学路上,让我获得一盏盏明亮的灯指引,使我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明天。

在这里我要感谢论文指导老师--杨老师,记得在第一天的选题中就给我莫大得帮助,那种亲切感那种体谅让我无比的感动,让我这个从未上过讲台的学生有了一种愿望,那就是有天也要站在讲台上帮助每个想要学习的学生们。老师严谨的态度再次被老师深深打动,体现出的是一份责任心,一种态度和一种担当。在这里学习,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还结实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今天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杨老师的辛勤付出,从选题到提纲的写作,再到选材的构思,直到今日最终完成这篇文章时,都离不开杨老师对我不厌其烦的指导,我感谢杨老师对我的辛勤付出,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高中初中老师,对我的鼓励,在这里我想说声“谢谢你们”。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的道路无穷无尽,在这自学的阶段,我感谢各位曾经指导我、帮助我的老师们,希望今后的学习工作能够继承发扬老师们的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今后仍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提高专业素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育工作,不辜负老师们对我的期望,争取在三尺讲台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作者:洪旗

2016年8月26日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解析】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的工业布局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生产的最优区位,作为汽车生产,我国具有广阔而又极具潜力的市场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因而能降低其生产成本,但主要是为中国的合资整车厂而不是日本本土的服务。2、在产业转移时,技术最核心或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一般是不会转出的,所以放在本土的应该为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厂,如发动机等。 【答案】1.B 2.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3、相对于美国而言,巴西还有较大比例的内陆耕地资源待开垦,所以其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技术力量美国更优,大豆对水热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气候条件不是主因,而材料中强调的是技术与管理,不是劳动力数量。4、在四个答案中,对比美国和巴西,很容易排除ABC,只有D选项符合两者对比后巴西的优势。5、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材料可知A选项正确 【答案】3.C 4.D 5.A 读图1,完成6~8题。

2014年高考海南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Ⅰ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产品竞争力 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成为可能。图4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9~11题。

2009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图2所示为以38 N、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 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 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 属 A.② B.③ C.④ 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 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 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 据此回答7-8题。 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8.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2019-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精选(一)

2019-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精选(一)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在第5页的表格中。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6日报道,天文学家宣布发现首颗太阳系以外的岩石行星一一Corot 7b,这为人类寻找宇宙生命燃起了新的希望。该行星在体积上与地球相当,但白天的温度高达1 500摄氏度,这意味着不大可能有生物在那里繁衍。然而,这项发现却提示人们,银河中或许存在像地球一样宜居的行星。 据此回答1~2题 1.Corot7b和地球同属于哪一天体系统()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行星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下列关于地球上诞生生命的自身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在地表形成适宜的温度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较为稳定的人气层 C.大小行星运行转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地球所处环境相对安全 D.地球上气态水的形成为生命的孕育提供必要条件 图1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1回答3—5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A.2点B.4点C.8点D.10点 4.如图所示,此时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A.大于二分之一B.小于二分之一C.小于四分之一D.等于四分之三 5.如果在150°E经线上的某点测得此时垂直竖立的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等长,则该点的纬度可能是()A.21°34′S B.48°52′N C.52°08′S D.78°26′N 图2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2回答6—8题。

6.如果从图中由甲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250米B.300米C.260米D.320米 7.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西,则丁地在甲地的()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8.如果该地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生物物种灭绝D.水土流失 图3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3完成9—10题。 9.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同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10.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 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 图4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4分析回答11—12题。

高考全国卷1文综地理试题_解析版汇编

2015年高考全国卷1文综地理试题_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1、D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 考点:水循环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4、A 5、D 6、C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二卷)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Ⅱ) 一、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1~3题. 1.(4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4分)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3.(4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 如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4~5题 4.(4分)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5.(4分)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如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 6.(4分)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4分)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B.18℃C.21℃D.24℃ 8.(4分)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

2019年陕西高考地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4~5题。 4.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 A.生产中心B.分拣中心C.销售中心D.质检中心 5.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A.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B.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D.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一卷

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新课标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ll题。

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地理试卷及解析--高清版

2014·福建卷(文综地理) [2014·福建卷] 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图1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1.A[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故A项正确。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故B项错误。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故C、D项错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2.D[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故D项正确。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空间规模没有扩大,也不能加速人口集聚,故A、B、C项错误。

[2014·福建卷] 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平方千米)。读图回答3~4题。 图2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3.A[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南部、东南部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东部、偏北部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偏南部流域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故A项正确。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作用导致,故B、C、D项错误。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4.C[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冰川面积减小,河流的流量将减少,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故C 项正确。冰川面积减小,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缩小,故A、B、D 项错误。 [2014·福建卷]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4)中国地理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4) 中国地理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1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11.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 答案:C 【解析】该地为亚热带,且为调水的水源地、谷地。选C,汉江谷地。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11题)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答案:A (09年北京文综第1,10,11题) 1.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知 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描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依据图示经纬网,定位区域;联系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区域特征。关联考点:太阳辐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众多:地形、气候(降水)、纬度(太阳高度角),图中两区域的辐射总量差异的关键在于地形和降水天数。 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下图 10.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省份(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南 B北 C.东 D.西 答案:A 11.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对区域内交通运输的线路进行分析。由坐标图提取解题信息: 输出货运量依次为:湘、豫、赣、陕、皖、渝; 输入货运量依次为:豫、陕、湘、赣、皖、渝;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农业地域类型带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答案:1. C2. B 解析:1.读图可知,甲为恒河平原,为水稻种植业;乙为密西西比河平原,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丙为拉普拉塔平原,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丁为墨累一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 2.甲为恒河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乙为美国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适宜;丙区域是拉普拉塔平原,根据河流流向,地势为西、北、东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丁为墨累一达令盆地,地势平坦,降水少,河流少。 读①②③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3~4题。 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86% 14% 20% 多 ②45% 55% 90% 少 ③8% 92% 89% 少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4.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答案:3.A4.D 解析:3,根据图表信息可知,①地农业的特征是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属劳动力密集型。所以是季风水田农业。

4,根据图表信息可知,②地区是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商品率高,该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混合农业类型。 下图为澳大利亚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①②③三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判断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D.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6.随着农业的发展,②流域内灌溉用水不断增加,这对流域内的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湿地增加 B.灌区地下水位降低 C.河口泥沙淤积加重 D.河流藻类大量繁殖 答案:5.D 6.D 解析: 5,①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城市化水平较高,适合发展乳畜业; ②流域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但河流水源较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和牧羊,形成混合农业;③流域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6,②流域内灌溉用水不断增加,会引起灌区地下水位升高;河流水量减少,湿地减少;河水搬运泥沙能力下降,河口泥沙淤积减轻;灌溉过程中可能造成河流水污染,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海南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理 第1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1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 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 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 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 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 运密度高等。据此完成l~2题。 1.该大桥位于 A.湖北 B.江西 C.安徽 D.江苏 2.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A.保证通航顺畅 B.降低施工成本 C.减轻台风影响 D.缓和海潮冲击 读图2,完成3~5题。 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 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5.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

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6~8题。 6.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7.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8.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 图3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读图3,完成9~11题。 9.图4中的气候资料,与图3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10.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A.距海洋近 B.气旋活动频繁 C.多地形雨 D.多锋面雨 11.图3所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 A.牧场辽阔 B.灌渠纵横 c.陡坡梯田 D.水田密布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13题。 12.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13.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2014年四川省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及解析

201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试题及解析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A.1日17时30分 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 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2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5—6题。 5.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运距(Km ) 高速铁路 甲 0 20 40 60 80 100 市场占有率(%) 图1 108° 120° 20° 4° 广州 ② ① ④ ③ 城市 国界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图2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类型8区位分析型(含答案)

类型八区位分析型 (2018·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统考二模)港航服务业是港口和航运业务的拓展,是服务于港口和航运的服务业。近20年来,上海市港航服务业发展迅速。读“港航服务业分类示意图”与“1996~2014年上海市港航服务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港航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 A.航运教育与培训在港区 B.仓储选建在城市地价最低的地方 C.船修理与技术服务在文化区 D.航运金融保险位于中心商务区 [解析] 读图,结合注记判断港航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航运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理论学习,在文化区,A错。仓储主要是存储货物,选建在港区的陆域部分,B错。船修理与技术服务适宜在港区,C错。航运金融保险位于中心商务区,是商贸活动最集中区域,D对。 [答案] D

2.关于上海市港航服务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仓储类港航服务业企业数量减少,但仍居主导地位 B.代理与技术服务类港航服务业匀速发展,总体占比迅速上升 C.高级服务类港航服务业发展缓慢,总体占比最低 D.港航服务业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解析] 上海市港航服务业发展,港口规模扩大,运输仓储类港航服务业占比减小,不表示企业数量减少,仍居主导地位,A错。代理与技术服务类港航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均匀,2003~2005年占比上升速度最快,B错。高级服务类港航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总体占比最低,C错。港航服务业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升级,D对。 [解析] D (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百合喜凉爽,忌酷暑,耐寒性稍差,喜湿润,怕水涝。日光充足,略荫蔽的环境对百合更为适合,百合对土壤要求不严,黏重的土壤不宜栽培。甘肃兰州、江苏宜兴、河南洛阳、湖南龙牙是我国百合四大产地,其中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四大产区中,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B.昼夜温差大 C.水源充足D.土层深厚 [解析] 百合喜凉爽,忌酷暑,耐寒性稍差,喜湿润,怕水涝,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所以B正确。 [答案] B 4.下图示意的栽种方式中适用于江苏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百合喜凉爽,忌酷暑,耐寒性稍差,喜湿润,怕水涝,江苏省地形平坦,降水丰富,地表易积水,因此百合应种植在垄上,避免积水,选①,所以A正确。 [答案] A 5.对湖南种植百合威胁最大的是( ) A.春季风沙B.夏季伏旱 C.秋季多雨D.冬季暴雪 [解析] 湖南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沙天气少,冬季降水较少,湖南夏秋多雨,但种植百合一般

2014年四川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4年四川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A.1日17时30分 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 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 【答案】1.A 2.D 【解析】1题,考查时差的计算,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题干上已经给出已知时间为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所求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0市区区时),0时区在东8区西边,用已知时间减去8个小时,所求结果就为正确答案,A正确; 2题,考查北半球冬夏的气压中心,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主题干上给出的时间可以知道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包括西昌在内的亚欧大陆都在强大的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D正确。 图1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答案】3.B 4.C 【解析】3题,考查交通运输,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图中600—800KM处,高铁的市场占有率减少的幅度最大,甲交通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增加的幅度最大,B正确; 4题,考查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图中反映出近距离选择甲交通运输方式的人较少,远距离选择甲交通运输的人较多,说明甲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省时的特点,应为航空运输,C正确。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2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5—6题。

2009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答案

09江苏高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1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 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 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 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 过程。读图回答5~6题。 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 属 A.②B.③C.④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 C.Ⅲ——⑤D.⑥——I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 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 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 8.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解析)5)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解析)(5) A. 16:00-18:00 B. 17:00-19:00 C. 18:00-20:00 D. 19:00-21:00 10.刺激手机厂商开发“逆光也清晰”拍照功能的主要因素是A. 生产技术的进步 C. 交通运输的发展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 B. 草场退化 C. 土地盐碱化 D. 森林破坏 B. 企业竞争加剧D. 市场需求的扩大 12.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A. 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C. 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B. 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D. 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13.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A. 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B. 提高水电发电量 C. 提高土地利用率 D. 增加植被覆盖率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

14.1996年,产厂,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M公司关闭自有生 15.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16.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 打造自主品牌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只见水田沟渠纵横,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如下图)。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长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该村落所处地形为A. 山地 B. 冲积扇

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地理解析版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请保留此标记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试卷总评】题型稳定,选择题难度较小,综合题难度适中,突出主干知识和生活有用地理的考查,试题设计比较规范。地理部分共出现图表9个,重点考查考生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能力。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答案】1B2A 【解析】1.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地处草原带,所有R所在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主要在于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II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出现了沉积岩层I,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II和沉积层I。 【考点定位】地壳物质循环理论和地质构造。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 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的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年江苏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9年江苏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表l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 表1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①7:32 17:08 ②6:31 18:15 ③4:45 19:39 ④7:22 16:49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图1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3~4题。

3.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4.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图2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 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月B.6月C.8月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酷热 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 10.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