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要素——问题、活动、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要素——问题、活动、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要素——问题、活动、训练

《荷塘月色》课例分析

云南省沾益县第三中学邮编655331

邓国兴(133********)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以训练为手段,以语言积累和语言应用为目的。要立足于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要素——问题、活动、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设置

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指出了学习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己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从其心理机制看是属于探究性的,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因此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阅读教学,其本质就是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变

成学生学习问题的探究,能否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把一个个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个个有序展开的问题,是一个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没有好的问题设置,就没有有效地的阅读教学。

在《荷塘月色》这堂课上,执教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1.紧扣题目的集中写景内容在哪里?2.《荷塘月色》写了哪些主要景物?3.你认为“月色下的荷塘”一景中哪句(几句),写得好(美),为什么?4.朱自清写景时,是怎样把描写对象(月下荷塘)“剥开来看,拆穿来看”的?四个问题思路清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紧扣教学目标,立足于对语文文字的品味鉴赏。

但是,整个问题设计中较少考虑学生关注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更多的应该建立在学生的问题基础之上。所以,多少还是有些先入为主,在课前预习阶段还是要多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关注点,把其中合理的、有效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更加有效,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二、活动开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而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教师就要采取适合他们并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方式,这就要求能让他们参与课堂,在课堂上体验成功,体验活动,体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出让他

们参与的活动。

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体验,要改变传统的“告诉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驱动下“做中学”。

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重视活动的设计,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小组探究交流,针对这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即“通感”修辞手法的理解及掌握,在分析讲解课文例句的基础上,让全班八个学习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含有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探讨交流,句子如下:1.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2.“松风落叶水声凉”。3.风随柳转声皆绿。 4.鸟抛软语丸丸落。5.风来花底鸟声香。6.她笑得很甜。 7.水瘦山寒。8.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通过对以上句子的探讨交流,使学生对通感的修辞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二,读一读、比一比、品一品、谈一谈。让学生

把括号里的修饰语去掉读读、比比、品品、谈谈。内容如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通过这个活动,启迪学生动脑、动口、对文章中用得精妙的词句咀嚼涵泳,并通过比较揣摩法,让学生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生成语感。

三、训练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过程,靠老师的讲,是不可能指望其技能上的真正提高的,语文课堂要借助好的语言训练,把学生赶下水,让他们在自己扑腾中消化老师的教授,完成自己浮起来、游起来的过程。语言训练有以下作用:读写互动,以写促读,消化知识,深化体验;培养良好的积累、动笔的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明显地体现了自身的特点: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语文教学中这三个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来说功不可没,对语文训练的设计具有指向性影响。因此语文训练设计的基本策略就是要尊重语文学科规律,体现语文学科特点。首先,要继续强化听说读写思的练习设计,彰显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其次,要突出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练习设计,彰显语文的人文性;再次,要突出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彰显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在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设计的练习题为:1. 试着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两三个句子。 2.调动多种感官写景,词语要富有表现力。题目“校园晨冬”或自选题目,不少于200字。3.从味觉和触觉的角度写一段话,描写“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语言训练题,紧扣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的性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感悟课文语言的神妙,洞察课文语言的精髓,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