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族群、民族、国家、种族之见

族群、民族、国家、种族之见

族群、民族、国家、种族之见
族群、民族、国家、种族之见

族群、民族、国家、种族之见族群、民族、国家、种族都是人们因为历史、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种种原因而聚集并形成的群体。然而细细看来他们四者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族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所形成的团体。他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以整个地球为其讨论的范围时,则人类的族群以现阶段而言是由六十亿人口所组成的。

如果我们以台湾为一地理的范围来看,则在此时台湾的人类族群只有由两千三百万人口所组成的团体。一个大的地理范围所定义的族群,又可以因为讨论的地理范围而分成数各小的次族群,就以人类的族群而言,如果我们以每一国家的疆界为区隔,则地球上有多少国家就会有多少次族群。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次族群中再次的以地理的区隔来划分更多的次族群,比如说居住在台北市的台湾人类族群的次族群,或是居住在台中的台湾人类族群的次族群,当然这些次族群也同样是属于地球人类族群的次族群。

地球上的其他的物种所组成的族群关系,就像是人类族群一般,可以大至包含全球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也可能只由一个动物园圈养范围内的数只动物或植物园中的数棵植物。

其次,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但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一种是广义的,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另一种是狭义的民族,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

再次,国家是指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如果我们将一国之内的诸组成部分依范围大小列一个表,则国家的位置大概是:社会—政治—国家—政府, 是由抽象概念到实质概念的过度中间者。

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

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最后,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最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

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20世纪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分为若干个本质主义方式划分的(即以不可缺的特征来划分的)种族,如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等。但自1940年代起,进化论科学家开始淘汰这种理论。另外,种族长期以来是以科学分类的角度所理解的,即将种族视为一个分类的层次,如将种族等同于亚种;但1960年代起,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以及模型也使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种理解,而转而以群体、特征线等其他概念来研究人类内部的差别。1990年代以来,基因体学以及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和模型也使科学界对人类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使一些科学家转而用世系而非特征来定义种族的划分,并且认为种族应该理解为模糊集合,统计群体,或广义的家族。有许多进化学以及社会学家认为,基于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结果,任何对于人类种族的定义,都缺乏科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种族”的定义是不准确的,随意性的,约定俗成的,随文化视角的差异而变化,种族应该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但也有其他科学家认为,这个观点转变的动机,主要为政治原因而非科学。

我们通过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来提升我们自身的认知能力,推动主流社会尊重历史和现实,做出符合国情需求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为实现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第7章种族划分国家和民族

2005年2月24日 第7章种族划分、国家和民族 阅读材料: 埃里克森(Eriksen),民族主义 西格尔(Segal)和汉德勒(Handler):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怎样的? I.今天要阅读的两部材料 A.材料一,埃里克森,此教材如同物理学课本一样——介绍了一些基本常识和概念 你不需要去区分霍布斯鲍姆(Hobsbawm)、盖尔纳(Gellner)、安德森(Anderson)和埃里克森(Eriksen)在学术观点上的区别 B.材料二,西格尔和汉德勒合著的文献,该文献提供了一些与学术有关的实际案例: 这些案例可用于指导其他学者的学术论证 1.关于单一民族国家的理论体系的建立,西格尔和汉德勒对相关文献做了彻底的批判,埃里克森对这些同样的文献也做过讨论 II.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1] A.现代化前 1.单一民族国家与早期的国家体制之间的区别和相似性 2.民族主义/民族是如何发展的 B.简要地讨论现代性和国家的概念 C.然后回到民族主义的议题上 III.现代化前时期 A.部落 1.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名词? a.“其他的” [1] This lecture draws on the Eriksen reading 7 Ethnicity, State, Nation Eriksen 97-120, Segal and Handler 9/1/05

b.异国的 1)电影中的例子? 2.传统上部落社会被看成是: a.小规模的(人口不多) b.部落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建立在: 1)血族关系网络和面对面交流方式的基础上 3.“部落的”是人类学中的一个分类概念,尽管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a.现代化前时期,小规模族群有以下三种生活方式 1)狩猎式 2)种植式 a)耕种和捕猎都是收获贫乏的生活方式 b)事实上农耕社会其规模可能是非常大的——如非洲的王国 3)游牧式 B.由这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部落”社会的特征与现代化前时期的王国相对照1.农耕社会,第四种生活方式:耕种和畜牧 a.“肥沃的新月形地带”:巴比伦王国等属于农耕社会 2.一些现代化前时期的国家是园艺型的生活方式 a.新世界(阿兹特克族人,马雅人,印加人) 3.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建立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马雅除外) a.一种假说(极其简单)认为文明往往起源于贫瘠的地域,因为在这些地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才能发展科技水平,以便水资源得到优化分配b.同时还需要发展一个社会政治机构来保证适当的资源分配 c.欧洲的封建农耕国家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

《中国民族民俗》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成年礼仪又叫做“______”,或“冠礼”,是为成人青少年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______而举行 的仪式,瑶族男孩子的成人礼叫______。 2、___________多见于见面致意和问候、祝贺、感谢以及辞别时的礼俗;交际礼俗有________、 教育、_______和调节作用。 3、满族人将祖宗板置于________,表示对祖先虔诚的敬仰;鄂温克族以_____为图腾。 4、农业生产民俗的核心是_________民俗。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人类最早开辟的基本交通设 施。 5、鄂伦春族的仙人柱属于_____式民居,傣族的竹楼属于________式民居,中秋节属于_____类节 日,纳西族的骡马会则属于_____类节日。 6、服饰是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最______、最_______的民俗现象之一。 7、饮料的主要种类有水、______、酒、______,______蒙古族的主要饮料。 8、“漓江夜捕”属于现代_______生产民俗旅游,“栈道游”、“胡同游”属于______生产民俗旅 游。 9、海外华人尽管身居海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到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 反映了民俗_______性。 10、“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俗_____性特征的最好写照,“移风易俗” 最有用的特征是民俗的____性特征。 11、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族的___________。 13、古典民间音乐________是维吾尔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带有_____音乐的韵味,被誉为 __________,世所罕见。 14、_________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侗族______社会风俗的遗留。 15、________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_______是彝族居住的主要特点。 16、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__________。 17、中国四大名锦是________、南京的云锦、_________和苏州的宋锦。 18、______族被称为“登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的民族。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 1、()侗族人民铸造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铜鼓之乡”的称誉。 2、()藏族大部分人信仰的藏传佛教属大乘佛教,而傣族所崇奉的佛教则为小乘佛教。 3、()血肠是藏族聚居区最常见的典型饮食之一。 4、()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是指:红指红枣,黄指甘草,蓝指贺兰石,白指滩羊皮, 黑指煤炭。 5、()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风”,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 惯性行为模式,被称为“俗”。 6、()诞生礼俗是人生的开端礼,包括婴儿出生前的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婴儿出生后的庆贺生 日,其中以求子仪式为中心。 7、()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砚、徽墨、宣纸最为有名。 8、()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9、()民俗的“新、奇、乐、美”是构成民俗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基础。 10、()中国的民族都源于中华大地,并在此形成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三、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靺鞨族中的一支黑水靺鞨后发展成为满族和______ A.畲族 B.维吾尔族 C.女真族 D.回族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 1.什么是民族? A.狭义概念:指人们在一事实上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如汉族。 B、广义概念: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 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4、民俗的四大特性; A、社会性和集体性 B、类型性和模式性 C、稳定性和变异性 D、传承性和播布性 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民俗的范围; 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

6、导游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 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7、识记中国民族的名称: 汉族 其他55个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8、中国民族的人口结构及少数民族的含义: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资料,截至1990年7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为1***68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因为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小,所以称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珞巴族。 9、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人中超过千万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10、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知识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经过几千年各地区之间各类形式的人口迁移,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有的国家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就是多族群结构的政治实体,在跨国境的移民过程中,从境外迁来的少数族群中也有一些成员得到了迁入国政府的公民身份。在有些国家(如西欧国家),迁来的外籍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甚至生育了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迁入国的公民资格或“永久居留权”,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在居住国当地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甚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以上这些状况的社会都应被视为多族群社会。 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多种族、多族群政治实体中,它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政治实体内部(联邦、国家)不同族群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看待存在于族群之间的各种结构差异(教育、行业、职业、收入等)和文化差异(语言、宗教、习俗等)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认识族群的存在与演变(观念和理论),以及政府今后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战略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族群关系处理得好,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整合来不断加强全体公民的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管理与运行的成本,提高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效率,在经济上变得强大昌盛。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良性发展的社会中,所有族群将分享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成果,尽管在各种利益的分配上不可能达到绝对均等,但在一定意义上,所有族群都将是这个博弈过程中的“赢家”。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国家将会由于内部矛盾的恶性发展而导致社会离心力不断增强,用于维持社会治安的财力、人力、物力即社会成本会明显提高,这将增加政府开支以及民众的税收负担。如果族群矛盾恶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那将会使整个社会分崩离析,并有可能导致内战及引发外敌入侵,国家就会急剧衰弱甚至四分五裂,在动乱和战火中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各项设施都将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所有族群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所带来的苦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这个国家所有族群最终都是“输家”。近年来前南斯拉夫地区族群关系的演变及其后果,即是最生动的例子。所以,对于族群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的核心社会问题之一。 一.“民族”(Nation)和“族群”(Ethnic group) “民族”是目前最常用的中文词汇之一2,另一个中文词汇“族群”则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在学术文献中,前者的对应英文词汇应当为“Nation”3,后者所对应的英文词汇则是“Ethnic group”(或Ethnicity)。当我们同时使用“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的提法时,因为前者包含了后者,实际上是把两个层面上的东西用同一个词汇来表述,混淆了两者之间在概念层次上的差别。 “Nation”和“Ethnic group”在国外文献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从这两个英文词汇各自出现的时间和具有的内涵来看,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人类群体,表现了不同的历史场景中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不同的认同形式。“民族”(Nation)与17世纪出现于西欧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政治运动相联系,“族群”(Ethnic group)这个词汇则出现于20世纪并在美国使用较多,用于表示多族群国家内部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不同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等)甚至不同体质特征但并保持内部认同的群体,这些族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归类于这些

(0337)《中国民族民俗》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37]《中国民族民俗》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民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民俗有哪些特征? 3.唐代服饰的特点? 4.中国传统副食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民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民俗的因素有: 1,经济因素;2,地理因素;3,政治因素;4,语言因素;5,宗教因素。 回答问题时请按这五点展开。 民俗有哪些特征? 民俗的特征有: 1,类型性和模式性;2,社会性和集体性;3,稳定性和变异性;4,传承性和播布性。 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一定得根据这四点展开。 唐代服饰有哪些特点? 唐代服饰的特点有: 1,品官服色制度确立; 2,流行胡服; 3,妇女服饰内容丰富且暴露。 中国传统副食有哪些特点? 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是;

1,内容丰富; 2,有较强的地域性; 3,注重观赏性; 4,实用性强。 [论述题] 第二次作业: 1.唐代服饰有哪些特点? 2.试述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三次作业: 1.列举你所在地区的酒令. 2.试述少数民族的茶饮. 第四次作业: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2.试述汉族婚姻"六礼". 第五次作业: 1.试述汉族的祖先崇拜. 2.试述小乘佛教的影响. 第六次作业: 1.试述中国的伊斯兰教. 2.试述北方秧歌. 第二批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论述唐代服饰的特点. 2.请列举中国传统服饰工艺. 参考答案: 第三批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论述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 2.列举你所在地区著名菜品. 参考答案: 第四批次 [论述题]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的节日? 2.试述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 参考答案: 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汉族的纪庆性节日有: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将这几个节日展开就行。 试述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 本题鼓励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民俗,根据同学了解的情况给分。 [论述题]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2.请谈谈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参考答案: 第五批次 第六批次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授课班级:民族学、人类学、博物馆、社会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课时及学分:36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课程类型:民族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社会学、博物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其他专业选修课 授课教师:王建民教授、潘蛟教授、张海洋教授、贾仲益副教授、刘明新副教授、倪威亮(William Nitzky)讲师、张曦讲师、董真袆讲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每节课程的讲授中都应当采用互动提问方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进行提问,征询学生对文化人类学所涉及到的一般常识性问题的看法,由教师引导进入更广泛的文化描述,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过程,希望在课程教学后段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堂上提问,促进课堂良性互动的实现。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上,鉴于这是一门概论性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本课程学习期间并未安排最能体现人类学学科特色的直接的田野工作实践活动,而将更多田野工作安排在以后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和人类学分支学科课程中。但是,在课程讲授期间,会组织学生利用课程以外自习时间,观看教师准备的人类学教学片。之所以将观看影片时间安排在课时之外,是考虑课程课时有限。若在有些院校或专业中,将课程量安排在54课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课堂时间播放这些教学影片。 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辅以影视人类学资料和人类学专业教学辅助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相关影像资料发展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目前,课程所使用的人类学专业影视资料主要有: Faces of Culture(文化的面孔,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8),是一套系统的文化人类学概论教学片,每集约30分钟,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专题或者一个分支人类学个案研究介绍,与教学配合十分紧密。 Warriors of the Amazon(亚马逊勇士,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6),表现雅诺玛米人(Yanomami)宗教信仰和社会联盟状况。 The Ax Fight(斧战,Documentary Educational Resources, 1980),通过影视手段,展现著名人类学家(Chagnon)和蒂莫西〃阿什(Timothy Asch)对雅诺玛莫人(Yanomamo)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A ) 2.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A ) 3.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多在每年春夏季节举行。( B ) 4.到藏族人家做客,喝酒时要遵循“三杯一口”的规矩。( B ) 5.傣族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吊脚楼。(B) 6.鼻箫是土家族独特的乐器。( B ) 7.客人进人蒙古包后,忌讳坐在蒙古包的东北角。( B ) 8.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A) 9.火塘是藏族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B) 10.长期以来,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 A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 A )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 B.东南疏西北密 c.东西密南北疏 D.东西疏南北密2.下列传统节日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 A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 B )的民居形式。 A.朝鲜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纳西族 4.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 C )特有的民俗节日。 A.苗族B.壮族c.朝鲜族D.满族 5.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 B )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A.祭敖包 B.呼麦 c.马头琴音乐 D.那达慕

6.达瓦孜是(D)喜闻乐见的娱乐表演项目。 A.回族 B.蒙古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7.藏族在( B )被称为“吐蕃”。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8.《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 C )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A.《高皇歌》 B.《阿诗玛》 c.《玛纳斯》 D.《创世记》 9.彝族的原始宗教中,祭司称为(D)。 A.三朵B.萨满c.赞哈D.毕摩 10.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C)部落。 A.荆蛮B.百越c.蚩尤D.东夷 11.“分鸡心”是( C )的交友礼节。 A.彝族B.黎族c.苗族D.土家族12.(B)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创世记》 B.《东巴经》 c.《东巴画谱》 D.《白沙细乐》 13.白族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崇拜( D )。 A.先祖 B.鬼神 C.自然 D.本主 14.白族菜最负盛名的是( C )。 A.坨坨肉 8.琵琶猪 C.砂锅弓鱼 D.酸辣江鱼 15.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 B )崇拜物。 A.自然 B.图腾 C.动物 D.鬼神 16.黎族妇女曾有文面文身的习俗,称为( C )。 A.刺绣 B.刻画 C.雕题 D.美体 17.三道茶是( B )传统的品茶艺术和待客礼仪。 A.彝族 B.白族 C.苗族 D.傣族 18.以青苔人菜,是( D )特有的风味菜。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傣族

《中国民族民俗》期中试卷 及答案

旅游专业一年级《中国民族民俗》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1.下列菜系中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的是( ) A .川菜 B .粤菜 C .湘菜 D .陇菜 2.中国有( )个少数民族。 A .56 B .55 C .18 D .24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形成、发展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其中回族在( )开始形成。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4. 下列节日中,不是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传统节日的是( ) A .重阳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5. 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不包括( ) A .地域 B .政治 C .宗教 D .文化 6.中国56个民族中,下列不是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有( ) A .珞巴族 B .苗族 C .白族 D .朝鲜族 7.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主要有窑洞式、穹庐式、干栏式、长屋式、上栋下宇式等,其中干栏式以( )最为典型。 A .傣族的竹楼 B .北京的四合院 C .蒙古族的蒙古包 D .陕北的窑洞 8.下列不属于商业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的是( ) A .字号牌匾 B .商标 C .商品 D .广告 9. 我国民俗商品种类很多,主要有民间工艺品、文房四宝、土特产品、民族服饰等 ,下列属于民间工艺品的是( ) A .年画 B .刺绣 C .景泰蓝 D .风筝 10.民俗旅游内容丰富,方式千差万别,其中草原风情游(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喝奶茶、吃手抓羊肉)属于( ) A .参与型 B .消遣观光型 C .购物型 D .娱乐型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 )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起源于中华大地,并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4. ( )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墨、宣纸、徽砚。 5. ( )任何民俗都是民族的,超民族的民俗是存在的。 6. ( )地域性可以代表民族性。 7. ( )中国的部落联盟大体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8. ( )民俗的起源是单一的。 9. ( )史前民俗是指原始社会民俗。 10. ( )民俗一旦形成,就具有绝对稳定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民族是指具有共同 、共同 、共同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 的人的共同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族,有1600多万。 2.生活民俗主要内容包括: 、 、 、 。 3.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民俗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 、 、 三个阶段,民俗旅游与 旅游、 旅游并成为中国旅游的“三大支柱”。 4. 人类最早开辟的基本交通设施有 和 。 5.随着华夏的形成,也形成了“四夷”,即 、 、 、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 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它们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对补充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游牧民族迁徒多、定居少,他们没有办法和精力积累更多的固定财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他们在骑马、养马和用马拉车的技术上,有许多领先之处;他们常年迁徒,还起到沟通不同文化的作用。此外,他们对异地文化的吸收与共享,也造成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我国发达的农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是受到了游牧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的影响的。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场贸易。从中国文化的整体看,不管是上层经典文化或中下层民俗文化,都是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中国文化的诸多特性其核心特征就是农业文明。 我国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水土资困和灌溉条件不尽一致。因此,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各自地区生态条件的生产习惯,创造了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耕培水稻,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稗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浇灌等。 农耕灌溉文化 农耕灌溉是中国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 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 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裨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南北方的农耕文化也具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二十四节气文化。 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我国南北农业区所共同发明的,也为两地所共同遵守。汉代以后。我国的官时和民时观念,都受到它的控制,统治阶级还把它当做礼制规范,向天下推行。每当重要节气来临,当朝皇帝都要亲自举行农耕示范仪式,表示启动全国的农耕生产。民间传承的二十四节气也深受官方的影响,如甘肃民间的“唱春官”民俗。两千多年来,我国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农事信仰的文化阐释 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是在人类的生命圈与自然界的生物圈相互亲近的日常状态下进行的,因而人类容易与大自然结成共同体。周围的山川草木、风雨雷电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练习题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 B.东南疏西北密 C.东西密南北疏 D.东西疏南北密 2.下列传统节目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目的是()。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的民居形式。 A.朝鲜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纳西族 4.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 )特有的民俗节日。 A.苗族 B.壮族 C.朝鲜族 D.满族 5.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 )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祭敖包 B.呼麦 C.马头琴音乐 D.那达慕 6.达瓦孜是( )喜闻乐见的娱乐表演项目。 A.回族 B.蒙古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7.藏族在()被称为“吐蕃”. A.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清朝 8.《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A.《高皇歌》 B.《阿诗玛》 C.《玛纳斯》 D.《创世纪》 9.彝族的原始宗教中,祭司称为() A.三朵 B.萨满 C.赞哈 D.毕摩 10.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 )部落 A.荆蛮 B.百越 C.蚩尤 D.东夷 11.“分鸡心”是( )的交友礼节 A.彝族 B.黎族 C.苗族 D.土家族 12.( )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创世纪》 B.《东巴经》 C.《东巴画谱》 D.《白沙细乐》 13.白族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崇拜() A,先祖 B.鬼神 C.自然 D.本主 14.白族菜最负盛名的是()。 A.坨坨肉 B.琵琶猪 C.砂锅弓鱼 D.酸辣江鱼 15.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崇拜物。 A.自然 B.图腾 C.动物 D.鬼神

中国民族民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阳与小端阳。端午节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为主,兼西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 3、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居住在的藏族,由于独特的,日常生活中多作为主食与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淳

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比较浓的奶味,不过确是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4、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就是由一座三合院和一座照壁组成。它的优点是三合院占地的深度比四合院浅,对偏坡的地基更为合适。它的正房习惯于朝东,对面没有房屋,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日照。照壁以白色为底色,可以反射阳光,改善室内光线。另外,照壁上有书法、绘画,照壁前种植花草树木,富于文化艺术气氛。当地人喜欢在廊中作息,正好面对着优美的照壁。民居的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门上有精美华丽的门罩。屋檐下白粉墙上绘以黑线勾勒的彩画。民居处处显示出当地人热爱艺术的天性。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的四合院 北方四合院由两层院落组成,第一层为围墙、倒座组成,第二层由倒座,正房及两侧厢房组成,一般第二层院落的四幢房屋互不联接,以便于采光取暖。南方四合院围合的四幢房屋紧密相连,故中间院落较小,加上南方多二层楼,故形似井口,因而院落称"天井”。这种"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北方四合院以北京四合院、济南四合院、太原四合院为代表,南方四合院以苏州四合院、周庄、南浔、同里、及海盐四合院为代表。 2、简述蒙古族服饰 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

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一、種族(race)、民族(nation)與族群(ethnicity) A. 種族:生物分類還是社會分類? 1. 1. 種族的生物性意涵 ?將世界人類當一種物種(species)種族:將人類世界當成一種「物種」,各個種族為此物種的分支。例如:膚色將人種分為白種、黑種、黃種人。 ?從「物種原始論」與「物競天擇」形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種族團體與文化產生對應關係。此符合當時的殖民的合理性:歐洲、美國黑奴、台灣引進大陸新娘?批判 a.以科學將人種分類,缺乏學術意義(基因都一樣) o亞利安人作為一假設的人種科學 b.體質與文化的關係,主流學術已遭駁斥:種族主義的反省 o種族主義:將人分成不同種族,依其出生背景,進行上下等級安排的世 界觀與意識型態。這種世界觀合理化或自然化征服者的永久優勢地位, 將之歸因於天生、體質、生活文化的優越。 o聯合國1945年委託生物學者針對種族進行科學的研究,生物學家的結 論:人類只有一個起源,所謂人類的各個種族只是統計學上可區分的群 體。根據某些顯著的指標,例如頭顱或鼻形、膚色、髮色類型等等標準, 將人類分為不同類型是可能的。然而這樣的體質差異與行為差異、心理 差異並無關連,因此,種族用來論證不平等待遇的正當性的觀點遭到否 定。 2.種族是一個社會性的分類 ?社會建構1:種族的認定,因社會而異 例:美國南方某些州一滴血原則(只要有點黑,就是黑)、父系原則(父親黑,母親白,還是黑)、Tiger Woods的Cablinasian(Caucasian, Black, Indian, Asian, 母 一半Thai,一半Chinese,父一半Black,一半black與native America 的混血), 但是巴西是要很黑,才叫黑(而且必須是非洲裔)。 ?社會建構2:同一種族內,有很大差異:亞洲人的多樣性(泰國、印度、日本,全是黃種人) ?社會建構3:為什麼我們要用膚色來分類?不可以用身高、髮色?(藍眼珠與綠眼珠的故事) ?社會建構4:誰定義種族?國家,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改變(例如,美國原住民,本來75%才叫原住民,後來50%。台灣的原住民,本來漢原通婚因父親才算,後來 改成母親亦可) B. 族群 1.族群:「因為擁有共同的血緣、語言、文化、宗教或祖先,而被其他人或自己認為是構成 獨特的社群的一群人」,不是有這些要素,族群就會客觀地存在,而是要經過歷史經驗或社會經驗,才會發展出來。 2.族群客觀特徵論的限制 ?例如語言:說?語的不一定都是?族,?族不一定都會說?語

第三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三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教学目的】了解“民族”概念和形成的时间、条件。熟悉民族形成、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认清民族与国家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 【教学难点】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民族与国家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班级】会计审计1305;网络1301;应用1301 ;五年应用1301;自动化1301;酒店管理1301;会计审计1306;物流管理1301;五年汽检1101、1102、1103 【教学时间】9月23日——9月26日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时间 分配 学生活动 第一节民族 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 (一)西方的民族概念 “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在《伊利亚特》第一节“内哄”中,就有“山居民族”“整个民族”的说法)。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历史》一书中约有二百多处使用了民族一词。民族与“地域、语言、性格、风俗、宗教”有关。1851年意大利学者马齐提出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1852年瑞士德国政治理论家布伦奇里提出地域;血统;肢体形状;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生计八方面特征。 (二)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 在“人”、“种”、“族”、“氏”、“部”等词汇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族”或“族类”。如《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族”与“族类”的表述中,即包括了不同的“族”在地域、语言、习俗、心理、信仰等方面相互区别的含义。 (三)近代以来“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广为使用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广为使用自19世纪末开始,且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兴起、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华民族的觉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率先使用“民族”一词。尔后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人也广为使用,并有不同的解说。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1、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概念的提出 马克思认为民族是具有一种共同的特殊感情的人群。恩格斯则认为民族是以一定的语言和地域为基础而形成的。35分钟 识一识:纸币上的民 族 想一想: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 断这个画像上的人 是什么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 依据是什么?是以 他们的长相以及服 饰为依据吗?为什 么? 藏族群众向客人敬 献哈达,傣族群众要 过泼水节 3、“洋装虽然穿在 身,我心依然是中国 心”

中国民族民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阳与小端阳。端午节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 3、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比较浓的奶味,不过确是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4、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就是由一座三合院和一座照壁组成。它的优点是三合院占地的深度比四合院浅,对偏坡的地基更为合适。它的正房习惯于朝东,对面没有房屋,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日照。照壁以白色为底色,可以反射阳光,改善室内光线。另外,照壁上有书法、绘画,照壁前种植花草树木,富于文化艺术气氛。当地人喜欢在廊中作息,正好面对着优美的照壁。民居的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门上有精美华丽的门罩。屋檐下白粉墙上绘以黑线勾勒的彩画。民居处处显示出当地人热爱艺术的天性。

概论美国的移民民族和种族关系理论

概论美国的移民、民族和种族关系理论 周钢/杨国美 作者:周钢,1945年生,首都师大历史系副教授;杨国美,1961年生,烟台师院图书馆馆员 关于美国移民、民族与种族关系史学,国内已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1〕。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外学术界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介美国学术界目前流行的几种理论。 外来移民在美国的生活适应问题,还在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的20世纪初,就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著名学者罗伯特·帕克1950年曾提出“种族关系循环学说”,认为移民来美之初,会因文化价值差异而同当地人发生摩擦、冲突,但日久天长,也就慢慢发生适应并被主流社会吸纳。因此,接触、竞争、适应和同化这四部曲,是“进步的和不可避免的”〔2〕。 学者奥立弗·考克斯在1948年出版的《等级、阶级和种族》一书中,把“种族”(Race)一词界定为“依其体貌特征,在与他群的社会交往中,被外人或自己人加以区分的任何群体”〔3〕。土著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人们按其体貌差别分出了种族上的差别,甚至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当他们首次来美时曾被认为是劣等“种族集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族外通婚的发生,他们的体质特征消失了。由此可见,基于体质特征所划分的集团,是可变的。 社会学家曾就“种族集团”(racial groups )和“民族集团”(ethnic groups)作过区别。按W. 劳埃德·沃纳和利奥·斯洛尔的观点,racial groups 是依据人们的体貌特征予以界定的,而ethnicgroups则是依据人们的文化差异加以区分。在《美国民族集团的社会系统》中,他们认为一个集团与主导社会之间的文化与体质差异越大,该集团的同化步伐就越慢〔4〕。米尔顿·戈登在其

《文化人类》

《文化人类学》 一、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课时 五、学分:2学分 六、任课教师:陈靓 七、课程简介: 文化人类学关注的重点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本门课程将介绍文化人类学所涉及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人类的生计方式、语言与文化、婚姻与家庭、亲属称谓与继嗣、政治组织、族群、以及人类的宗教等内容。运用整合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以一种谦卑的自下而上的草根姿态静察人类,以期洞悉文化与社会,由此构建关于人类及其行为的总括性知识,达到不带偏见地认识人类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获得对人的实实在在的理解与关怀的目的。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2课时) 第一节体质人类学 一、人类学 二、体质人类学 1.定义 2.研究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 一、考古人类学 二、民族学 三、语言人类学 四、狭义的文化人类学 第三节文化人类学发展简史 一、西方萌芽时期 二、西方发展时期

三、传入中国时期 思考题: 1、何谓文化人类学?其研究领域是什么? 2、简述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4课时)第一节古典进化论学派 一、泰勒的三阶段进化论 二、摩尔根的技术进化论 第二节历史特殊论学派 一、文化区域论 二、心理人格学派 第三节传播论学派 一、英国学派 二、德奥学派 三、美国学派 第一、二、三节2学时,教师讲授 第四节新进化论学派 一、怀特的文化马克斯主义 二、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第五节功能主义学派 一、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 二、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第六节法国结构主义学派 一、结构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主要观点 三、对结构主义学派的评价 第七节新民族志学派 一、新民族志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新民族志学派主要观点 三、对新民族志学派的评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