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奉系干将汲金纯

奉系干将汲金纯

奉系干将汲金纯
奉系干将汲金纯

奉系干将汲金纯

引言:汲金纯家境贫寒,从小习练拳脚功夫,行使仗义。早年投靠冯德麟做事,后冯德麟任28师师长,汲金纯任冯所辖56旅旅长。在张作霖驱逐段芝贵过程中,与冯德麟一唱一和,最终由汲金纯扮黑脸吓走段芝贵,后被张作霖任命为28师师长,成为奉系一名干将。经过多年考验,张作霖后来又任命汲金纯为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张作良主政期后,对其百般厚遇,拨资20万银元为汲金纯在天津购房舍安家,供其颐养天年。

一、少显武威

汲金纯,字海峰,号殿一,1879年9月30日生,海城县温香乡金家湾子人。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汲从小帮母亲做家务,六七岁时经常到小学堂窗外听先生讲课,时间长了先生知道汲的家庭情况为之动容,感叹汲的不幸。由于先生的庇护,汲学到“很多”知识,达到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汲十一岁那年,家庭生活状况更加窘迫,不能再旁听课了。先生叹息道:“是块好料啊”!据说:先生为汲找个学徒的话,师傅姓蔡,是做锔缸盆手的。

师傅带汲游走四方揽活挣钱。师傅不仅有手艺,还会拳脚功夫。经常给汲讲侠客、豪杰故事。师傅家有一些古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汲非常爱看这些书。特羡慕梁山好汉侠客义士所作所为,汲常自语道:“我快点长大”。汲跟师傅学手艺还学功夫,汲很是聪明,学什么会什么,而且还精。汲尤其擅长打镖,镖无虚发。汲豪爽胆量

大,一次汲与师傅路过大树庄,听到一院里撕心裂肺叫喊声,汲顺门缝看,吓了一跳!几个俄国兵把一女子压在身下,一对老夫妇磕头求放了他的女儿。汲的脑门火蹭的串出老高,也没跟师傅打招呼,把门踹开跳进院里,拔出飞镖向俄国兵打去,瞬间三个俄国兵毙命。此时师傅刚到院里,看的师傅目瞪口呆!急忙告诉徒弟和老夫妇快将“尸体藏好”。事发突然,老夫妇及女儿直眼了,缓过神来忙磕头谢救命之恩。

汲与师傅在外闯荡多年,眼界开阔,汲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张海鹏就是其中的一个。张海鹏外号大麻子,胆大豪爽。比汲年龄大,脑瓜机灵,没汲识字多,他俩说话很投机,是过命朋友。汲在一地主家干活三个多月,要工钱时地主百般挑病刁难,让返工重做。汲找到官府说理,官府还让汲赔偿地主的损失。这天张海鹏入过汲金纯家,汲说起此事,张海鹏顿时勃然大怒!骂道:“竟敢如此虐待我等”。当晚汲张二人一气之下杀了地主的当家人,由此闯下了人命案。汲与张海鹏经朋友介绍逃到冯德麟山寨避难,此后开始了土匪生涯。

二、初露锋芒

汲金纯初当土匪,只是跑道送信的。土匪是以大吃小,互相倾轧求生存。冯德麟经常带领麾下抢山头、下绊子,黑吃黑等手段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一些团伙为了自保,互相结盟或找靠山,大团伙之间也互相提防,为了争地盘大团伙之间械斗更惨烈。

一次冯德麟带着二十几个贴心弟兄到投诚的山寨吃庆功宴,半夜熟睡之时,冯德麟及弟兄的住宅大院被假降的土匪和其它山头的土匪

联合包围了,顿时枪声大作,人喊马叫,此时冯德麟也懵了,汲金纯、张海鹏在冯的身边对冯说:“大哥不要慌,你在这指挥,我们哥俩出去看看”。他俩带了十几个弟兄分成五组,告诉每组只许一人打散枪,打完枪马上换地方。其他人看准对方亮点地方,猛烈开火,然后转移其它地方再开火。汲与张海鹏各找制高点观察外面情况,里面一打枪外面马上还击,汲及张海鹏看准外边打枪的亮点,手中镖嗖的飞过去,枪声瞬间哑了,夜间打仗忌讳身边有亮点,汲及张海鹏都是夜战高手,只用刀这样不能暴露自己。经过五六个小时激烈较量,对方死伤近百人,已无战斗力了,剩下一些土匪吓得早跑的无影踪了。

经过这次遇险,冯德麟方知汲、张的本事。二人从此成了冯的左膀右臂,冯在汲、张的协助下势力大增。

三、脱掉匪衣

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打着“帮助中国驱逐沙俄”的旗号,收编胡匪,组织“东亚义勇军”,袭扰沙俄后方。冯德麟在土匪中脱颖而出,当然也就成了日本人争取的对象。日本人是非常了解冯德麟的秉性,日本特务林宾宜邀请冯德麟“加盟”,如合作:“给枪、给炮、给军饷”,冯德麟表示同意。

1904年夏,日俄双方会战于辽阳首山,冯德麟在后方有力地牵制了俄军,帮了日本人很大的忙,冯德麟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20余车军火。有了日本人做靠山,冯德麟扩充了势力更是如火如荼,与张作霖同肩齐名,声震朝廷,这也是为冯日后招安增加了很重的砝码。在此期间,冯德麟手下的大头目汲金纯和张海

鹏出力不小,所以,冯德麟所部受招安后,汲金纯和张海鹏一道,荣升为管带;他俩更大的变化是从此‘脱掉匪衣’‘换上官服’而踏上了仕途。

1912年,冯德麟就任中华民国陆军28师师长,下辖两个旅,即55旅和56旅,汲、张二人又同任旅长。

四、驱段成功

可以这样说,袁世凯称帝失败,给张作霖攫取东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当时,东北的最高首脑就是段芝贵,官衔是镇武上将军兼奉天巡按使,节制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军务。段芝贵主政奉天时,有一个“悬案”,那就是他贪污官款200万(一说250万)。张作霖抓住这个把柄,联合地方仕绅、军政要员共同“驱段”,1914年4月,张作霖以奉天省内群情激奋,28师官兵有哗变迹象,27师部分官兵亦受蛊惑,呆在奉天恐有不测,“劝说”段芝贵离奉暂避一时,为表示好意,张作霖还派孙烈臣随车护送。但一到沟帮子车站,就被汲金纯所部邱团长拦住了。

邱团长带着汲金纯的名片上车,出示两份奉天团体及28师全体官兵拍发的电报,称段芝贵竟携款潜逃,“奉天人民无不发指痛恨,电请汲旅长派兵就近截留,押赴奉天”。段芝贵把希望寄托在孙烈臣身上,可左等右等,也不见孙烈臣的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邱团长带人卸下随军携带的官款、军火等物。由此,东北“首脑”位置空了两年,实际张作霖已经坐在位置里了。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称帝失败已无心管理朝政,只好任命张作霖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冯

德麟为军务帮办。

在冯德麟与张作霖的权位之争中,汲金纯的“意见”相当微妙,他并没有无条件地支持冯德麟,而是劝其“顾全大局”,与张作霖“合作”。而在1917年6月,冯德麟携张海鹏进京襄助张勋复辟,整个28师的“事务”就交与汲金纯“代理”。此间,冯德麟曾电令汲金纯派遣一旅人马进京,为复辟大业增加筹码。但老谋深算的汲金纯接电后,并未草率行动,而是去找张作霖“面商一切”。张作霖说:复辟一事,绝难成就,就算冯师长进京,也于事无补,我已经决定采取隔岸观火之策,静待段祺瑞的态度。而当务之急,是力保关东地面平静。张作霖的态度与汲金纯不谋而合,他也认为帝制难为,且西南讨逆局势形成,各省独立之状凸显,如冒昧出师,小则损兵折将,大则危害国家,因而以电报不辨真伪为由,按兵不动。照事后的发展来看,汲金纯的这一做法是相当高明的,时人评价汲金纯处事圆滑,心机深沉,眼光独特,张作霖也更加器重汲。

五、师长宝座

冯德麟携张海鹏进京相助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德麟在天津被北洋政府扣留,职务被免。汲金纯以28师的名义恳请张作霖施以援手,助冯德麟脱离险境。冯虽然被捞了上来,但已不再“清白”又无职权,此时张作霖要“收编”28师了,张打算让孙烈臣去做28师师长。

汲金纯和张海鹏为阻止孙列臣进驻28师,制定一个有进有退的计划:除冯德麟回任以外,谁当师长他俩都反对。1917年7月25日,孙烈臣欲赴广宁(今北镇,28师师部)上任之际,突然接到汲金纯

和张海鹏两位旅长的“加急电报”:“比闻军长(指张作霖)不采下情,已派孙烈臣为师长,即将来广宁接任,按用人行政,旅长等固无干涉之权,惟部下将士多不满意于孙氏,愤懑激昂大有不稳之势,孙氏如欲必来,请令为相当之预备以免危险。否则仍请我军长兼慑以服军心而慰众望。”这是不言自明的事,这样做在客观上是搭救了冯德麟。

面对不测之事,孙烈臣表示绝不赴任。张作霖连夜召集众人商议,也认为孙烈臣去做那个师长,难以“上下和睦”,但既然28师同意张作霖兼任,只好变通一下,由孙烈臣担任27师师长,而由张作霖兼任28师师长。最后,张作霖采纳了这种意见。

事实上,反对孙烈臣出任28师师长,并不仅仅是汲金纯和张海鹏二人而已,在事前召集的“碰头会”上,另有多名团长和营长反对此项任命。有些人认为,冯德麟被处撤职,是受了张作霖的暗算。事实也确乎如此,冯德麟赴京襄助“复辟”,曾经得了张作霖的“首肯”,并授以“全权”。若复辟成功,则不失拥戴之功,若失败,则将责任推于冯德麟。再说,孙烈臣是张作霖的心腹,与28师素无往来,若任其接任,现有官佐必遭“排斥”,而代之以孙烈臣亲近之人,旧人将无立足之地。这也是团、营级军官反对孙烈臣的根本原因。7月26日,张作霖发表通告,任命孙烈臣为27师师长,而自己兼任28师师长。但不久,又听到消息,说张海鹏等人加紧活动,谋划冯德麟复出。张作霖最忌讳冯德麟复出,于是,张作霖索性上报中央,明令任命汲金纯为师长。

六、帮张平叛

1921年10月,张作霖为控制热河特别行政区,逼迫北京政府任命汲金纯为热河都统。汲金纯为热河都统时,他的实力有所增加。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汲金纯因军事行动缓慢,不得不退出热河,所率第28师溃散,汲金纯以“非故意”而得解脱,罪状轻于张景惠,暂时失去军权,成为张作霖的军事顾问。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编成6个军,汲金纯任第4军副军长,军长张作相。后奉军改编,汲金纯任第9师师长。

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召开滦州军事会议,公然扯起反对张作霖的大旗。这次会议,汲金纯派其参谋长白文林代为参加。郭松龄知道,他不可能争取汲金纯这样的老派人物的支持,便命令白文林回去接替汲金纯的职务。但白文林回去后,据实相告。当时,汲金纯驻防昌黎,与滦州接壤。郭松龄若举兵,汲金纯所部首当其冲,而郭军势力太盛,汲金纯不敢硬碰,立即撤往葫芦岛连山一带,与张作相的15旅及黑龙江的梁忠甲旅共同布防,抵挡郭军,但也仅仅坚守了三天,便又向锦州退却。不过,这三天时间对于张作霖来说,却至关重要。

连山一役,汲金纯所部几乎溃不成军,损失惨重。汲看郭松龄士气大振,非硬顶能改变局势,汲与手下将领密谋“诈降”;等待时机里应外合。于是让手下士兵放风,说汲金纯兵败已逃走,现群龙无首向郭军投降。随后汲金纯的残余部队在锦州就被郭军缴械收编了。

后来郭松龄在兴隆店受挫,汲金纯的将领李纯民、李纯华兄弟两人乘机打出第九师的旗号,重整队伍,并开始收编其余“反正”士兵,

扣了郭松龄的后续战略物资,又在女儿河至双阳店一带布防,并致电张作霖,声称第九师已经收复锦州,张作霖大喜过望,急调兵增援,汲金纯也迅速到锦州处理善后。这起“后院之火”导致郭松龄前后受敌,此时张作霖调的兵马也从四面八方包围了郭军。郭的叛军绝大多数调转枪口,结果郭已无兵可用成了光杆司令。郭军之所以迅速土崩瓦解,汲“诈降”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平叛中汲金纯机智、勇敢、审时度势体现了大将风度,为张作霖平定郭松龄立了大功。

1927年,奉军占领察哈尔、绥远等重要据点后,张作霖任命汲金纯为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

七、不失晚节

为强化对军队的控制,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取消军、师级建制,整个东北军一律以旅为单位,原有军、师级将官则委以虚职——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在这种背景下,汲金纯基本退出军界,就任上将军事参议官。为示安抚,张学良特命汲金纯设立办事处,派少将二人,校官五人辅佐,并配备一个卫队连。之后,张学良拨银元20万给汲金纯,在天津租界购得房舍安家。

而此时,汲金纯的多年老友张海鹏和张景惠投靠日本,他们为汲金纯斡旋,屡请汲金纯返回奉天,希望拉他“入伙”。他们说只要汲金纯回奉天,就可以发还原来家产的70%,汲为家产回到奉天,住在商埠地四经路,但却未出任伪职,只做了一个顺民。因为汲金纯拒绝出任伪职,原定的70%便缩水了,只还了一小部分。

据称,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曾亲自去劝说汲金纯“出山”。本庄繁

见到汲金纯后,优礼有加,亲热地说:“在我还是小小的参谋副官时,汲翁已是赫赫有名的上将军了。当年在辽西与俄人对垒,我曾于两军阵前一睹老将军之风采,老将军,您还认得我吗?”

汲金纯装出一副不谙世故的样子,眯缝着眼睛怔怔地看了半晌,说:“不,我不认识你。”这种回答,令在场的各色人等目瞪口呆。本庄繁则继续表现出“宽容大量”的姿态,依旧笑容满面地说,“说到张海鹏这个人,汲翁不会不认识吧?”汲金纯回答:“认识,他不是要当满洲国的侍从武官长?”

经考,张海鹏是1934年10月出任伪满皇帝的侍从武官长的,此前,张海鹏曾任“伪满讨热作战总司令”,后又出任伪热河省长。而本庄繁于1932年8月即卸任关东军司令之职。再则,张海鹏是不是一开始就想当所谓的“侍从武官长”,也殊为可疑,因为这一职位虽然显赫,但基本属于“宫内闲职”。汲金纯确实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并没有担任过伪职。

又据记载,汲金纯拒任伪职,曾引来日本特务的骚扰与威吓,甚至将汲金纯的三儿子汲绍儒劫往日本。但后来,日本人发现,汲金纯是不甘受驱使的硬汉,无奈只能严加看管。后来,汲金纯举家迁锦县。1948年,汲金纯病逝于北京。

考汲金纯一生,生于贫贱之家,起于草莽之间,而官至热河都统,成一方封疆大吏,当有常人不及之处。尤其是他原非张作霖的班底,28师师长风波时,又闹得很凶。但二人最终找到了合作的基调,因而相处融洽。郭松龄兵变时,汲金纯旗帜鲜明地站在张作霖一边,立

小不朽之功。而东北沦陷后,汲金纯为取得日伪返还其家产,返回奉天,却始终未出任伪职,只做了日伪统治下的一个“顺民”,亦不失最起码的民族气节。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以下是与会代表生平简介: №1毛泽东(1893 ~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2何叔衡 何叔衡,字玉衡,学名瞻岵,湖南宁乡县杓子冲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驱张”运动。1920年受聘在岳云中学任国文教员,同年冬同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秘密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和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1921年至1927年,历任中共湘区委员会组织委员、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的负责人,并按党的指示,帮助组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大革命失败后,去上海做地下工作。1928年5月,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中国济会主要领导人,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委,并任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等职。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被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和瞿秋白、邓子恢等向闽西转移,在福建上杭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

《干将莫邪》教案

《干将莫邪》教案 龙台中学初二语文组徐明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字音词义,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寄托人民的美好愿望。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搏击残暴统治,讴歌古代劳动人民敢于抗暴,誓死不屈的精神(从赤身上看出);讴歌一种豪迈仗义,忠诚有信的精神品格(从侠客身上看出);理解赤不惜生命,客以身殉义的思想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梳通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作者借故事寄托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赤不惜生命,客以身殉义的思想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君子之交淡如水,丈夫行事多无悔。 三尺长剑提在手,白发一样杀强贼。”在古代,世人都非常崇尚侠客之道,即便是现在,武侠小说也受世人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侠义的一篇文章《干将莫邪》。 二、作品作者简介 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搜神记》。鲁迅先生的《铸剑》就是改编于此 《搜神记》: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志怪小说)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莫邪(yé)重身(chónɡ)自刎(wěn)汤镬(huò)踔(chuō)踬目(zhì) 2、停顿: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愿王/自往临/视之 3、熟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铅笔将课文翻译在文中空白处,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 2、老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并指正。 3、指导翻译: 干将、莫邪:夫妻二人,楚国的冶铸工人. 作剑:铸剑欲:将重身:怀孕当产:就要生孩子了大:长大背:后面相:仔细观察比:及,等到壮:成年所在:在什么地方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只看到堂前有一根松木柱子竖立在石头上面报:报复眉间广尺: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购之千金:悬赏千金捉拿他亡去:逃离行歌:这里指哭唱幸甚:太好了自刎:自杀奉:进献立僵:直立不动负:辜负,对不起仆:倒下汤镬:开水锅如:按照,依照踔:跳踬目:瞪眼临:靠近拟:这里形容剑锋利无比,只见比画一下,大王的头就掉下来了于是尸乃仆:乃,才乃问其母

长征中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简介

长征中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亦称“中央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经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下辖三、四、十二、二十、二十二军,共5个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下辖五、八、十六军,共3个军。全军共计3万余人。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底进行整编,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全军辖3个军团24个军,共约7万人。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军委,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会师。不久,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一方面军。后因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红十五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名称,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第二军团由原在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0年7月组成;第六军团由原在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3年6月组成。1934年8月,第六军团开始长征,同年10月到达黔东印江县的木黄与第二军团会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同年11月到1935年8月,发动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设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队发展到1.7万多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二、六军团突破敌军的包围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合。两军会师后,在党中央领导下,于7月初,第二、第六军团和三十二军(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接着与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10月,在甘肃的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共五个师近3万人。主要活动于鄂豫皖。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队伍扩大为三个军——四军、九军、二十五军,共六个师。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时,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的指挥错误,10月,部队被迫转移,开辟了川陕根据地,与川东游击队会合。以后,又扩编为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五个军共8万余人。1935年3月,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1934年10月,因为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不过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因为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准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因为执行了准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不过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含答案)

《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0.0分) 1. 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即购之千金 A. 吾干将莫邪子也 B. 何哭之甚悲耶 C. 为子报之 D. 夫战,勇气也 2.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干将(gàn jiāng)莫邪(yé) B. 重身(zhòng)自刎(wěn) C. 汤镬(huò)踬目(zhì) D. 乃仆(pú)捧头(pěng) 3. 对“愿王自往临视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希望楚王您亲自过去看一看这个勇士。 B. 楚正愿意自己亲自去靠近看一看勇士。 C. 恭谨楚王您自己去靠近看一看勇士的头。 D. 楚王希望能到锅边去观看勇士的头。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4. 下列字注音正确的是: A. 干将(ɡān)(jiānɡ)莫邪(yé) B. 重(zhónɡ)身相(xiānɡ) C. 刎(wénɡ)镬(huò) D. 踔(chuó)踬(zhì)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重身:是指怀孕 B. 眉间广尺: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这里用了夸张的写法。 C. 行歌:边走边唱。 D. 仆:倒下。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6. 选择下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 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 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 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1927年11月临 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192 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 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此时共 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 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 红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部队 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 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1946年秋“八路 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 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 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 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2海陆丰农民 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3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 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 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 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弋横起义;1927年11 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6

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 井冈山。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右江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右江革 命根据地。10鄂东南农民起义;董必武领导。11确山农民起义;扬靖宇领导。12湘鄂边武装起义;贺龙,周逸群领导。1 3龙岩起义;邓子恢领导。14永定起义;张鼎丞领导。15琼崖起义;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等领导。全国各地先后有 一百余次的武装起义,各地起义的农民,工人,革命士兵, 一部分成为红军,至1933年第五次…围剿?前,红军总兵力约 计30万人。 三,关于红军四支部队的长征时间;第一支,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五个军团,教导师,中央机关8万6千人于1934年10月16日至21日,分别从长汀,宁化,瑞金,于都等地出发,经过11个省区,行程2万5千里,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部队剩有6千余人。第二支,红二方面军 二个军团2万余人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甘肃会宁。部队剩有9千余人。第三支,红四方面军10万余人,于1935年3月28日,从四川苍溪出发,1936年10月8日到达甘肃会宁,部队剩有1万3 千余人。第四支,红25军于1934年11月16日数千人,从 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合编为红15军团,11月3日编入红一方面军。

长征简介1934年10月

长征简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奋斗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过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关于长征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

干将莫邪阅读答案

干将莫邪阅读答案 春秋时,吴楚边境的平川上,住着一对铁匠夫妇,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他俩是铸剑的名工,剑铸得十分锋利。 有一天,楚王把干将叫去,给了他一块生铁,说是王妃夏天晚上纳凉,抱了铁柱,心有所感,怀孕生出来的怪东西;看起来这铁不同寻常,让干将用这铁打造宝剑。他将王妃生产的铁带回家中,不敢怠慢,忙与妻子莫邪一同架起炉子,装好风箱。然后,他候天时,察地利,等到合适的时机,便开始鼓炉铸剑。 三年过去了。一天凌晨,东方突然飘来两朵五彩祥云,缓缓坠入炉中。干将知此刻剑已铸成,于是开了炉。一打开炉门,只见“哗啦啦”喷出一道白气来,震得山川都动摇起来,那白气直冲上天,久久不散。再看炉子,已冷如冰窟,只见青光闪烁,一对宝剑卧在炉底。干将、莫邪将剑取出,但见此剑寒如秋水,锋利无比,古今少有。这是他们夫妇俩几年心血的结晶,于是他们给雄剑取名干将,雌剑取名莫邪。干将把雄剑插进剑鞘里,交给莫邪;把雌剑装进木鞘里,准备献给楚王。 他对妻子说:“我替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功。楚王猜疑心很重,怕我将来又会替别人铸剑,一定会找借口杀掉我。如今我去献剑,只把这柄雌剑献上去,雄剑你要收藏好。我死之后,你肚里的孩子若生下来为女,就罢了;若是男,等他长大了,让他拿着那柄雄剑,替我报仇。”说完,干将便背上“莫邪”剑去见楚王了。 几个月过去了,莫邪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赤”。可是,干将真的被楚王杀死了。 赤一年年地长大了。十六岁这年,莫邪指着屋边那只废炉,把当年干将如何铸剑,后来又如何被楚王杀害的事情,一一告诉了儿子。赤听了,泪流满面,悲愤万分地说:“娘,你放心,爹爹死得这么冤,我一定去杀死残暴的楚王为爹爹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 就在赤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 楚王害怕极了,一边派人去抓赤,一边命令士兵守紧城门,防止赤混进城来。 赤只好带着宝剑逃进了大山。没法为爹爹报仇,赤伤心极了。一天,赤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大汉。大汉听了他的叙述,义愤填膺。他非常同情赤的遭遇,说:“要是你信得过我,把你的头和剑都给我,我带着你的头去请赏,可乘机杀死楚王,为你父亲报仇!”赤听了这话,大为感动:“我父子的冤仇,就拜托壮士了!”说完,举剑自刎,割下头来,双手将头和剑捧给大汉,身体还僵立原地不倒下。 大汉接过头和剑,说:“放心吧,我不会辜负你的!”赤的尸体这才倒在地上。 大汉提着赤的头和剑来到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见这头和剑跟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高兴极了,要赏大汉。大汉说:“我杀了赤,他的尸体却不肯倒下,我至今心里还担惊受怕。你看他这颗头面目狰狞,请大王把赤的头放在锅里煮烂,大王和我才不会被他的鬼魂困扰。” 楚王赶紧叫人架起大锅,用大火煮头。谁知煮了三天三夜,赤的头还是没有烂掉。大汉对楚王说:“大王,要是您亲自去看一看,赤的头也许就能煮烂了。” 楚王也觉得奇怪,就亲自走到大锅边,伸长脑袋朝里看。大汉趁机拔出那把宝剑,用力一挥,把楚王的头砍落在大锅里。卫兵们大吃一惊,过来抓他。他手起剑落,又把自己的头砍落在锅里。卫兵们急忙从锅里捞出头来,可是三颗头都煮烂了,分辨不出面目。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好把三颗头合葬在一起,取名为“三王墓”。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

《干将莫邪》与《铸剑》之比较阅读 从故事的基本内容、主要情节和结构上来看,《干将莫邪》和《铸剑》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两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含义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却有着大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又都是与两位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分不开的。 《干将莫邪》我认为可以用“纯粹”两字概括。 从人物形象上说,以干将、莫邪、赤、山中行客为代表的正义形象与以楚王为代表的邪恶力量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在地位上,前者弱,后者强;在性格上,前者正直、勇敢、智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后者凶狠、残暴、自私、却又懦弱。正邪之间,反差巨大,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前者是纯粹的好,而后者是纯粹的恶。 从思想内容上说,《干将莫邪》表达了“至诚”的精神、“纯孝”的思想和“侠义”之气,而这三点均是当时社会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传颂对象,它们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至诚”精神表现在赤复仇这件事上,当赤听山中行客说复仇需要自己的头颅之后,主动将头奉上,这体现的即是一种“诚”,对复仇的“诚”而引出的对他人的“至诚”。同样的,山中行客最终舍弃自己性命帮助赤复仇成功,履行了对他人的承诺,这也是一种待人的“至诚”之道。 《干将莫邪》还表达了一种“纯孝”思想。赤替父复仇就是孝的具体表现,一旦赤知道父亲之死的真相,他就毫不犹豫的选择替父复仇;怀着这份孝心,当复仇难成时,赤伤心痛哭;当有一点点复仇之望时,他又毫不犹豫舍弃自己的性命以成全这份孝。同时,“孝”还能够发生一系列的奇迹,赤“立而僵”、“头三日不烂”、“二头相啮”、“三头相咬”并最终战胜敌人获得胜利,所有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都一一发生,冥冥中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赤的行动和结局。这体现了《干将莫邪》中、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孝”的神秘化倾向。 《干将莫邪》还歌颂了一种“侠义”之气。“侠”是历史上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确实存在过的一群人物,专诸、聂政、荆轲就是侠的代表。当时的社会对“侠”的定义就具有与纲常法纪相悖,却与世俗民间相融合的特点。仗义疏财、助人为乐、一诺千金、忠于知己、舍身求义、视死如归,这些构成了侠客的主要品质。将山中行客称为“侠”应是恰如其分,他本与干将被杀之事没有关联,但是看到赤痛哭后,他主动出手帮助;当他看到赤和楚王两头相斗恐不能获胜时,他毅然自刎,以助其一臂之力,以死信守自己曾经的承诺。在文章中,山中行客完全代表着正义力量的一方,他的所有行为均是出于狭义之气自己主动完成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干将莫邪》一文无论从人物刻画还是从思想表达上来讲,都是要传达一种“纯粹”的观念,坏的就是坏的,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 而鲁迅的《铸剑》一文在这一点上则大有不同,他笔下的人物和人物所承载的思想内容都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在《铸剑》中,赤的姓名被改为眉间尺,因为他“眉间广尺”,而同时鲁迅笔下眉间尺的性格也与《干将莫邪》中的赤有了较大的改变。眉间尺的父亲莫邪为大王铸剑,即注定了自己的悲剧性命运。当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时,便毅然地把雄剑留下而献给国王一把雌剑。莫邪的行为,不仅注定了他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注定了眉间尺的命运。但是眉间尺本性优柔寡断,文章的开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眉间尺戏弄老鼠的情节,正是为了充分展现这一点。而眉间尺的生存处境又不允许他永远如此——父亲被杀使得他有注定要面对的命运。十六岁时,母亲不仅告知他父亲被杀的事实,而且还向他复述了父亲告诫母亲的一段话:“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当他听完父亲的故事后,“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

中考文言文《干将莫邪》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干将莫邪》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干将莫邪》 选自《搜神记》 作者:干宝 楚国的能工巧匠干将和莫邪夫妻二人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想要杀死铸剑人。宝剑铸了两把并分有雌与雄。干将的妻子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对妻子诉说道:“我替楚王铸造宝剑,好多年才获得成功,楚王为此发怒,我要前去送剑给他的话,他必杀死我。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话,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走出家门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剑就藏在巨石的背后面。’”随后就拿着一把雌剑前去进见楚王。楚王非常忿怒,命令人来察看宝剑,发现剑原有两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剑被送呈上来,而雄剑却没有送来。楚王暴怒,立即把铸剑的干将杀死了。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他后来长大成人了,就向自己的母亲询问道:“我的父亲究竟在哪里呀?”母亲说:“你的父亲给楚王制作宝剑,用了好几年才铸成,可是楚王却发怒,杀死了他。他离开时曾

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家门后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宝剑就在石头的背后面。’”于是,儿子走出家门向南望去,不曾看见有什么山,只是看到屋堂前面松木柱子下边的石块,就用斧子击破它的背后面,终于得到了雄剑。从此以后,儿子便日思夜想地要向楚王报仇。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一天,楚王在梦中恍惚看到一个男儿,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相貌出奇不凡,并说道定要报仇。楚王立刻以千金悬赏捉拿他。男儿听到这种情况,逃亡而去,躲入深山唱歌。路过的客旅中有一个遇到他悲歌的,对他说:“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痛哭得如此悲伤呢?”男儿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定要报这杀父之仇。”客人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购买你的头,拿你的头和剑来,我为你报这冤仇。”男儿说:“太好了!”说罢立即割颈自刎,两手捧着自己的头和雄剑奉献给客人,自己的尸体僵直地站立着,死而不倒。客人说:“我不会辜负你的。”这样,尸体才倒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

电影长征大会师简介

电影长征大会师简介 《长征大会师》该片为纪念红军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献礼片。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电影长征大会师简介,供大家参阅! 电影长征大会师剧情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蒋介石对我革命根据地疯狂围剿,在王明左倾路线影响下,根据地纷纷丧失,各路红军相继转移,中央红军也被迫离开瑞金长征。博古、李德顽固坚持错误路线,使红军在湘江遭受重大损失,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余人,在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样等斗争下,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改变了错误领导,扭轴了危局,到达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此时,徐海东等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与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西北红军会师,保留了最后一块根据地。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积极策应一四方面军北上。由于张国焘搞分裂,红四方面军南下,毛泽东率一三军团北上到达陕北和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红军北上后不断发展壮大,四方面军南下步步受挫,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并肩北上,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师。 电影长征大会师制作幕后1、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八十周年,该剧由陕西广播电视台和上海紫千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将以史诗般的恢弘巨制、新颖深厚的精神开掘和新鲜独到的细节呈现,向世人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的壮阔历史画卷。据悉,作为纪念红军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献礼片,《长征大会师》己被陕西省列为重大文化精品工程。 2、电视剧《长征大会师》剧本总策划刘劲表示:“长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为了传承长征精神,铭刻红色记忆,我们从演员阵容上采取的是老中青搭配的方式,既有老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坐镇,又有实力演员、当红明星加盟,从而使这部剧覆盖更多观众群,感染、激励更多的人。” 3、《长征大会师》剧本改编自军事著作《大会师》,由原著作者;;著名编剧雷献和中将执笔,历经数年创作而成。在剧本研讨会上,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纷纷对剧本的加工提高提出了积极建议,使剧本结构更加完善。 电影长征大会师相关新闻新浪娱乐讯由著名编剧雷献和执笔,著名导演万盛华执导,刘劲任总策划,秦振贵、李南任总制片人,佟瑞欣、刘劲、王伍福、朱宏嘉、陈锐、范雨林[微博]、沈保平、刘成牧、魏伊、孙艺宁、李博、潘雨辰等老中青艺术家们共同主演的革命史诗钜制《长征大会师》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中。 电影画质描绘长征之路 电视剧《长征大会师》由中央电视台、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紫千传媒、捷成世纪文化集团等联合出品,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荣誉出品,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等联合摄制。该剧以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为主线,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历经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3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

《干将莫邪》教学设计

《干将莫邪》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干宝,熟读课文,积累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中心;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3、在读懂文章、理解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重承诺、守信用、不畏强暴的侠客形象。 4、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以及老百姓在民间传说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你们都很熟悉,荆轲作为侠义英雄一直为人们赞颂,就此,你们以为古人崇尚的侠客精神是什么呢?(智勇双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承诺,轻生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干将莫邪》记述的就是侠义英雄复仇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干将、莫邪是夫妻二人,楚国的冶铸工人。后来干将、莫邪也指他们所铸的宝剑名,剑分雌雄,雄名干将,雌为莫邪。 2、作者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纪》,时称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写出了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特征的《搜神记》。在《搜神记》序中,自称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同时亦有保存遗闻和供人“游心寓目”(赏玩娱乐)的意思。此书原已散佚,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现为二十卷,四百多则,其中偶有误辑。 《搜神记》的内容,一是“承于前载”,但并不都是照旧抄录,有些文字上作了加工;二

是“采访近世之事”,出于作者手笔。其中大部分只是简略记录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也有不少故事情节比较完整,在虚幻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 莫邪.(yé)重.身(chónɡ)自刎.(wěn)汤镬.(huò)踔.(chuō)踬.目(zhì)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 第二部分:(2、3),故事的发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宝剑为父报仇,却遭楚王追杀,幸遇侠客相托报仇,并以头与剑献之。 第四部分:(4),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终于杀死楚王,自己也以身殉义。 四、古汉语知识: 1、古今异义词: (1)、比.后壮(比:及,等到。今常用于“对比”、“比照”等义。) (2)、客一剑拟.王(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今常用于“设计”、“模仿”、“猜测”义。) (3)、购.之千金(购:重赏捉拿,今常用于“买”义。) (4)、是.必烂也(是:代词,“这样”。今常用于表判断。) (5)、客.持头往见楚王(客:外来人,课文中当陌生人讲,今常用于跟“主”相对的“客人”、“旅客”、“客居”、“客体”等义。) 2、词类活用: (1)、于是出户南.望(南:名词做状语:“向南”。) (2)、日夜 ..思欲报楚王(日夜:名词做状语:“在白天黑夜。”) (3)、大.,告之曰(大:形容词做动词“长大”。) 3、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例一:是必烂也(“也”表判断。)例二:吾干将、莫邪子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例一:吾父所在?(疑问句宾语前置。“所在”即“在所”。)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即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历经11个月、行程两万多里,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时,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后,作出将长征目的地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有几路红军参加长征? 除了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其中,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5日由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其长征是从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行程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至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结束,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里。 “二万五千里”由来 红军共有4支部队进行了长征,他们所走的路程各不相同。“二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的长征路程。即,除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外,红二十五军行程万余里;红二、六军团(后成立红二方面军)行程二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程万余里。 即使是中央红军,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走了二万五千里。 长征概况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和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至1935年

干将莫邪教案

干将莫邪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将(jiāng)莫邪(yé)刎(wěn) 镬(huò)踔(chuō)踬(zhì)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今河南省新蔡县人)。生卒年不详。少时勤学,博览多才。王导曾荐其为佐著作郎,以修晋史。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后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纪》二十卷。文字简略,时称为“良史”。《搜神记》是其代表作。 2.作品简介 《搜神记》志怪小说集。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成《搜神记》。有“鬼之董狐”之称。又称《搜神录》、《搜神异记》、《搜集传记》。作者喜欢讲阴阳术数,在《搜神记》自序中说,写此书的目的是:“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但书中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描写很细致,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本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楚干将……剑有雌雄),写故事的起因,因干将铸成宝剑的时间晚了,楚王将要杀他,并告诉人们宝剑有雌雄两把。 第二层(其妻重身当产……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写干将为自己处理后事,嘱咐妻子告诉儿子为自己复仇。

第三层(王大怒……即杀之),写楚王盛怒之下,杀了干将。 本段用四个“怒”字写出了当时的统治者残暴的行径,他哪管老百姓的疾苦,哪管老百姓的死活,只要是触犯了统治者利益,就活该你倒霉,活该你死。从这段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的黑暗,怎不迫使一些文人墨客逃离现实,去寻找一些自己的精神寄托呢?所以本段既写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又写出了故事的起因。 本段主要叙述干将的儿子长大后,得到宝剑,欲为父报仇,真是应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也不无一些道理。本段是故事的展开。 本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王梦见一儿……入山行歌),写楚王因梦悬赏捉拿赤,赤逃跑了。这一层又进一步写出了统治者欲斩草除根的丑恶行径,同时也说明了老百姓的生命就攥在统治者手里。

红二方面军简介

红二方面军简介 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7月5日,在西康甘孜(今四川甘孜州甘孜县)成立,由红2军团、红6军团和红32军合编而成。这三支部队分别来源于湘鄂西苏区、湘赣/湘鄂赣苏区和闽西苏区。 红2军团1930年7月初在湖北公安成立,兵力10000余人,与红1、3军团一起成为最早的红军主力。红2军团下辖红2军(湘西红4军改称)和红6军,是贺龙、周逸群以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一部骨干为班底,分别在湖南桑植和湖北洪湖地区创建的红色武装。1931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红2军团在湖北长阳枝柘坪改编为红3军。1934年10月在贵州印江木黄与红6军团会师后,恢复红2军团番号。 红2军团成立后,以洪湖苏区(以湖北沔阳、监利、石首、江陵、潜江和湖南华容等地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区域)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1932年,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严重干扰下,红3军(红2军团)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全军15000余人被迫于8、9月间退出洪湖苏区,在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和反动地方武装沿途袭扰下,经豫西、陕南、川东转战7000余里,于1932年底渡过长江,占领湖北巴东、鹤峰两座县城后方得以喘息。之后红3军在湘、鄂边境地区坚持武装斗争,在此期间“左”倾错误领导人擅自解散了党、团组织并持续“肃反”,大开杀戒,部队一度减员至不足3000人。1934年5月,红3军进入贵州开创黔东根据地。 红6军团于1933年6月中旬在湘赣苏区成立,下辖第17师(由湘赣红军第8军改编)、第18师(由湘鄂赣红军第52师改编,当时仅辖52团)。1934年夏,湘赣苏区中心区域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被占领,中革军委下令红6军团转移到湘中建立新苏区并与红3军取得联系,承担中央红军向湘西实施战略转移先遣队的光荣使命。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9700余人从湘赣苏区出发孤军西征,沿途遭遇湘、粤、桂、黔四省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湘中难以立足情况下遵照中革军委指令到达黔东,在石阡地区再次陷入敌军重兵包围,经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于10月24日与前来接应的红3军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红6军团此行5000多里,会师时部队仅剩3000余人。 红32军原为红一方面军第9军团,1933年10月28日在闽西苏区成立,193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