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病抢救三步曲

危重病抢救三步曲

危重病抢救三步曲
危重病抢救三步曲

蛇口人民医院社康中心危重病抢救三步曲

一、发现甄别

社康出现危重病情有两种:

一是突然或意外发生的:如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哮喘呼吸窒息等。

二是潜在危重病人:在社康诊疗过程中滞留,突然出现危情。后者代表性疾病如急性下璧心梗,胸闷、胸痛不明显,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易诊“胃肠炎”静点治疗,过程中病情骤然加重。因此,甄别“潜在性危重病人”十分重要。

一般危重疾病的征象有:高热,意识淡漠或不清,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头剧痛,呕吐,肤色发绀、灰暗、湿冷,脸色苍白,出汗等。

社康一旦出现危重病情,原则上是对症处理、迅速转院,不求病因诊断。

二、现场抢救

社康一旦发生危重病情,应立即组织医力,实施抢救。同时拨打本院急诊科电话。

1.中心主任是抢救组织者,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立即投入抢救。迅速了解病史和发病情况,检查生命体征和必要的体格检查。

2.抢救一旦开始,立即清理现场,患者家属和其他病人均回避。

3.摆好体位,维护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等。

4.护士分工:甲护士负责管理呼吸道和观察病情变化,乙护士负责打开静

脉通路(0.9%N.S250ml,ivgtt),使用抢救药物及做护理记录。

5.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现场心肺复苏。护士行人工通气(面罩气囊),医生心脏按压并下口头医嘱使用抢救药物。

6.不间断观察病情变化,主要包括1)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神志、肤色等,有条件的使用多功能生理监护仪。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急查血、尿常规,血糖,心电图和床边生化项目等。

7.维护组织好抢救秩序,急而不燥,临危不乱。抢救中注意和医院救护车保持联系,及时与家属沟通,客观交代病情,以获得家属理解与支持。

三、转送交接

1.医院救护车到达后,迅速与院部医生、护士做好交接,书写《门诊病历》及抢救经过后交给院部医生。来不及书写的,补写后再交送急诊科院前组。

2.同时完成社康中心的《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的记录。

蛇口人民医院社管中心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蛇口人民医院社康中心危重病抢救流程

2012-4-1

鼻出血救治措施

一、鼻腔出血概述

鼻腔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症之一,它可以单纯由鼻腔病变引起,亦可由全身病变所致。鼻腔黏膜有丰富的血液共给,出血均来自鼻腔黏膜破损的血管。鼻腔前下方有一个易出血区,称利特尔区。其解剖特点:血管丰富、表浅、吻合支多,组成丰富的动、静脉血管网,黏膜与其下方的软骨结合紧密,并且位臵靠近前鼻孔,容易受外伤(最常见的外伤是挖鼻孔)及干燥空气刺激而致血管破损、出血。另外靠近鼻后孔处,还有一个静脉网,老年人静脉曲张硬化,该处也是一个易出血区。

不同年龄出血部位不同,大多儿童及青少年的出血部位在鼻腔的前部,即利特尔区,此区出血的特点是:易发现、易治疗。而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的出血部位,则多在鼻腔后部,其大多是蝶腭动脉或它的较大分支破裂所致,有时是静脉出血,原因是鼻腔后部的静脉网破损,其出血特点是:来势凶猛,不易止血。

二、鼻腔出血常见原因

局部原因:1、外伤-挖鼻孔、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擤鼻涕、头面部严重外伤等。 2、鼻腔中隔偏曲、穿孔。3、鼻腔肿瘤。4、鼻腔异物。5、鼻窦炎等。

全身原因:鼻腔出血部位多为双侧,多因血液成分及性质改变(致凝血功能障碍);血压改变并血管硬化或血管壁病变。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导致血管中毒性损害)。2、心脏及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3、血液系统的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常见儿童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

5、肝脏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等)。

6、中毒(化学药物如磷、汞、砷、苯等破坏造血系统,用抗凝剂致凝血功能下降)等。

三、鼻腔出血量判断

鼻腔出血多为单侧,亦可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为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可为鼻涕中带血,仅为几个毫升或几滴,严重者,可以达到1000ml以上,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多量出血可导致贫血。

根据患者每次出血情况、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和一般症状进行综和判断,如果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ml;如果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时,失血量在500-1000ml;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四、处理原则

1、一般处理:嘱患者尽可能放松、少活动,可以减少出血;同时可以额头冷敷,持续性压迫出血侧的鼻翼,至少十分钟。

2、局部紧急处理:可用纱布片或凡士林油纱填塞鼻腔、必要时局部使用止血药物,如1%麻黄素、0.1%肾上腺素等。

3、全身治疗:⑴镇静、休息;⑵失血较多,采取补液、抗休克等;⑶全身使用止血药物。

4、转诊。

关于寒冷季节心脑血管病高发的警示

患者男,40多岁,因颈项部剧烈疼痛2小时,中午12时到某院内科急诊就诊。就诊次日因肩周炎到该院麻醉科做疼痛封闭治疗。

急诊内科接诊后做了血常规和心电图检查,白细胞高(大约在12000左右),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实际有心肌梗死改变,但内科医师没有看出来)。为此,因诊断不明确,请外科会诊,并告诉心电图没有大问题。外科体检后发现颈项部皮肤稍微的潮红,结合血常规检查,考虑是与局部封闭后感染或封闭时引发胸肺问题有关,即拍了X光胸片,报告“未发现问题”。当时就建议内科抗炎治疗(用了500ml葡萄糖盐水加头孢类抗生素静滴),下午内科接班医师发现,中午做的心电图已经提示有心肌梗塞,马上收住院,并做了紧急处臵,才避免了重大的医疗差错。

提醒:遇到上腹部疼痛和颈项部疼痛,要多想想,是否有心肌梗塞可能?同时,白细胞增高也是心肌梗塞的表现,不要误诊为感染。另外,诊疗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时,要注意是否有“病毒性心肌炎”。请大家认真学习有关知识,认真体检。切记,切记,要拿起你的听诊器。

过敏性休克救治要点

一、概念

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致敏个体而产生的IgE介导的严重的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及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

二、病因

1.青霉素;

2.头孢菌素;

3.化疗药;

4.中药;

5.造影剂

6.昆虫(蜜蜂、黄蜂、虎头蜂)

7.血制品;

8.所有针剂药物。

三、临床分型机体经呼吸系统吸入,皮肤接触,消化系统摄入,以及注射等途径致过敏原进入体内:

1.急发型过敏性休克:0.5h内出现的休克,占80-90%;

2.缓发型过敏性休克:0.5-24h发作者,占10-20%。

三、预防

1.问“三史”:用药史、家族史、和过敏史;

2.做过敏试验;

3.准确配臵试验溶液;

4.严格掌握操作方法;

5.正确判断试验结果;

6.现用现配药液;

7.每次注射后观察半小时;

8.做好急救的准备。

四、临床表现

特点是危险性大、一般呈闪电样发生,5%患者于给药后5分钟内出现症状,10%出现于半小时以后,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注射时,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

三个重要临床标志:1.血压急剧下降致休克水平 (80/50mmHg);2.意识障碍;3.出现各种各样过敏相关症状。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4.其他过敏反应: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

五、鉴别诊断

1.晕血症晕血症非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恐惧症中的一种。晕血症又叫“血液恐怖症”,是指病人由于见到血液而产生的晕厥现象,主

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

2.输液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六、抢救处理

1.停止致敏药物输入: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更换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乳酸林格氏液),切忌拔除静脉给药通路,必要时开放另一条静脉通道;

2.肾上腺素 0.5mg,肌注,无好转,3半小时后可以重复一次

3.地塞米松20mg,静脉注射;

4.非那根25mg,肌注;

5.多巴胺20mg,静脉注射;

过敏性休克防范要点

1.对每例患者应认真询问药物过敏史,并如实做好记录,确认后用药;

2.对已明确过敏的药物应禁忌使用;

3.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特别关注,尤其是在使用未明确发生过敏但可能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时要慎重用药;

4.使用时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要特别注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前驱症状;

5.常备抢救过敏性休克的药品、器械,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的抢

救规范。如有意外过敏发生,立即实施相应抢救方案;

6.如有必要,及时封存现场(双方当时人必须同时在场,有特殊情况应与检验机构三方同时在场);

7.做好详细的病历记录,不随意做修改。

颅脑外伤病历书写和诊疗工作警示

主诉要点:因×××受伤,头痛?昏迷时间?呕吐几次?

现病史要点:

1、受伤时间。

2、是否有昏迷史,昏迷时间?是否有昏迷-清醒-再昏迷。

3、是否有逆行性健忘:醒后对受伤当时的事不能回忆,健忘程度与脑震荡的轻重成正比。

4、是否有头痛,是否有呕吐,描述呕吐情况。

5、最后描述受伤部位情况,比如:头皮有创口或肿胀,出血等。

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描述:脉搏次/分,血压 / mmHg,神志清楚?精神好?自动体位?对答切题?

2、头部受伤部位描述:如血肿或伤口大小等。

3、神经系统检查描述: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放射存在,面纹对称,伸舌剧中,颈软,四肢肌力Ⅴ级,未引出病理征等。

处理原则:

在诊疗观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

1、轻度颅脑损伤(如头部挫伤、裂伤和血肿):处理伤口,适当对症用药。

病历特别要描述:卧床休息,出现头痛加重、呕吐和意识改变请随时就诊等。

2、有昏迷史和/或中度颅脑外伤病人,及时转上级医院处理。

溺水的急救措施

每逢夏季,因溺水后救治不及时而导致死亡者屡见不鲜。医学界认为,溺水者的生存与最初的救治关系密切。如果抢救及时得当,溺水者往往可以起死回生。抢救越早,则生存希望越大。

一旦发生溺水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使溺水者头朝下,用手指清除其口中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二、打通呼吸道后,要立刻倾出呼吸道积水———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溺水者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或者让溺水者俯卧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当抢救者来回跑动时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注意千万不能让溺水者头朝上抱着。

三、倾水的时间不宜长,有水吐出后马上做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

四、如果患者心跳、呼吸全部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向急救中心求救呼吸心跳恢复后,应注意保暖,并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人康复。在进行上述方法抢救的同时,还应尽快与就近急救中心求救。

气管异物急救法

儿童在进食、玩耍瓜子、豆类、花生、扣子等物时,常因突然惊吓、跌倒、哭笑等将异物吸入气管。成人多因口中含物,如铁钉等不慎吸入,或因昏迷时将呕吐物、假牙吸入气管。气管受到异物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喘鸣、呼吸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色苍白,继之变为青紫,甚而失去知觉,昏倒在地。若不及时抢救,异物完全堵塞气管,超过4分钟就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会留下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如果仅堵塞部分气管,但又咯不出来,就可能发生肺炎、肺不张。因此,最关键的措施是在现场即刻将异物排出。

几种急救方法

1、立即塞一个牙垫或类似牙垫的代用品,把口张开,以便从口腔中排出异物.

2、向病者口腔内伸进食指或一个大棉扦,或牙刷柄,直达咽部,刺激其作防御性深呼吸.

3、现场急救最为理想的办法是美国医学会推荐的海利希手法。海利希手法适用于自救,也可用于互救:

(1)站位急救法: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围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侧顶在患者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猛烈挤压患者的上腹部。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

(2)卧位急救法:患者仰卧,救护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大腿外侧的地面上,双手掌叠放在患者脐稍上方,向下、向前快速挤压,压后随即放松。

(3)儿童急救法: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可让患儿背贴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向上挤压患儿中上腹部,压后即放

松,可重复几次,必要时急送医院。

上腹部疼痛小心心肌梗塞

XXX上周不幸病逝。病逝的前一天晚上,她感到上腹部疼痛(过去也发生过),认为是“胃病”,自服一些药物后就没有到医院检查。病逝当天早上,家人起床时还询问了病情,XXX说好一些了,就在家人做早餐的时候,XXX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后经医院和法医诊断为“心肌梗死”造成的。

有必要提醒大家:上腹部疼痛小心心肌梗塞。转发一篇《健康报》的文章,供大家学习:

上腹部疼痛不一定是胃病,警惕心脏病

在临床上有时会碰到把心脏病人误诊为胃病的情况。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如果不做心脏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等,容易误诊为胃病而做相关检查或治疗,甚至会导致心脏猝死。

病例一:张某,男,58岁。因突发上腹疼痛伴呕吐、腹泻10小时,转到本院肠道门诊就诊。当时患者面色青灰、痛苦貌,血压80/50mmHg,心音低钝无力。急查心电图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转ICU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病例二:左某,男,43岁。患者饮酒后突发上腹部隐痛不适2小时。该患者曾有类似病史,按胃病治疗后症状缓解。这次本地医生又按胃病治疗,先行上腹部针刺疗法,然后配注射针剂计划给予肌注时,病人猝死。

在一般情况下,疾病的体表症状与病变脏器的解剖部位是相对应的。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心前区、胸骨后疼痛,胃炎、消化性溃疡是上腹部疼痛,大叶性肺炎是胸痛,胆系感染、胆石症是右上腹部疼痛,急性阑尾炎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等。而对于非典型症状的疼痛,有时与病变脏器

的解剖部位不相对应,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的牵涉或解剖部位的生理变异所致。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些病人单独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伴恶心、呕吐,甚则出现肠胀气、呃逆等胃肠道症状,而并非心前区、胸骨后的疼痛。如果此时未做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容易误诊为胃病进行诊治,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或致猝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等类似胃病症状,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因为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的刺激,并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缺血灌注不足等因素有关,所以临床上患者若出现上腹部疼痛,如果高度怀疑为心脏病引起时,应当先行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而不是按胃病进行检查和治疗。

建议:40岁以上上腹部疼痛病人,建议做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病。

中暑急救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气温大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通气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耐热能力差,也易发生中暑。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燥,重者出现高热、神志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不能饮水者,给病人静滴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1000毫升(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用量)。除非病人有周围循环衰竭或大量呕吐、腹泻的情况,不需要输入太多的液体,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6.呼吸循环衰竭者,酌用呼吸、心脏兴奋剂,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抽搐者可给予镇静剂。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立即转送医院。

门诊死亡病历书写规范

(首先记录到病人社康中心时间:时、分)

主诉:因×××原因,突然意识丧失××时间。

现病史:

1、起病情况:起病日期 ( 应取阳历 ) ,起病缓急、可能原因及诱因。

2、重要症状的系统描述,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方式及伴发症状等。

3、病情的发展及演变,起病后病情呈持续性间歇性发作,进行性加剧或逐渐好转。

4、诊疗经过,病人发病后接受检查与治疗的经过,包括检查时间、方法、结果,及治疗时间、药名、剂量、疗程,治疗效果,应详加询问:病名及药名记录时应加引号 ( “” ) 。

5、有意义的阴性病史 ( 即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

性病史 ) 。6、一般状况:包括病后的精神状态,出汗、饮食、大小便,睡眠、体重改变及劳动力情况等。

既往史:

体格检查:

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血压为零,颈动脉无搏动,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冰凉(或肢体僵硬),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6mm,对光反射消失,听诊无心音。另外再描述受伤部位等。

辅助检查:心电图呈一条直线。

初步诊断:

抢救经过(要写开始抢救时间):

1、清除口鼻腔异物(溺水病人)

2、心肺复苏;

3、给氧;

4、建立静脉通道;

5、每5分钟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

6、向家属或同事告知病情;

7、通知120等,转诊上级医院。

药物使用安全警示

当使用下列药物时,请告知患者使用药物风险,并在病历上(医生)和相应的药盒上(护士)张贴《药物风险提示》条。避免医疗纠纷:

1、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

2、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日夜百服咛);

3、维C银翘片;

4、氨咖黄敏胶囊;

5、复方酚咖伪麻胶囊(力克舒);

6、氢溴酸右美沙芬咀嚼片(可迪);

7、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

8、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9、盐酸苯海拉明;

10、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等。

《药物风险提示》条主要内容:

特别提示:请您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用药期间不得驾驶机动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避免意外发生。

外带药使用警示

1.必须是市属或区属公立医院所开的药品。药品无过期及无沉淀、无混浊现象;

2.必须同时提供门诊病历、治疗单和收费收据;

3.需要冷藏的生物制剂及中成药、青霉素类等社康限制性药品不能注射;

4.头孢类药品第一次用药必须在就诊医院注射;

5.必须签署《自带药注射告知书》。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医学部分)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 年版) 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医学部分)以下仅为R类(医药卫生)杂志 R.综合性医药卫生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6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7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8 解放军医学杂志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3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4 医学争鸣 15 复旦学报(医学版) 1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中国全科医学 19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2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3 重庆医学 24 医学研究生学报 25 实用医学杂志 26 广东医学 27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30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2 上海医学 33 军事医学 34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36 山东医药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中国卫生经济 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4 中国公共卫生 5 卫生研究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7 中国卫生统计 8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9 中国医院管理 10 营养学报 1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2 环境与健康杂志 13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 15 现代预防医学 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17 中国卫生资源 18 卫生经济研究 19 中国健康教育 20 中国消毒学杂志 21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2 中国学校卫生 23 中国疫苗和免疫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一、对危重病人,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二、抢救工作应由临床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 三、每个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危重病人,详细检查,迅速判断病情,争分夺秒地、严谨敏捷地进行救治,医务人员必须现场守护病人,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做好记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四、医务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各类抢救物品、药品、器械由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时检查、及时补充、更换、维修、消毒,保证随时使用。五、专人保管急救、抢救药品、器械,随时检查,随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七、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八、认真书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九、凡遇有重大灾害、事故抢救,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科室之间支持支援配合,必要时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 十、严格报告制度,凡遇急危重病人,当班医生在积极施行救治的同时,必须立即如实报告科主任,拨打120,同时报告院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接到报告必须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

北大中文核心目录2017版(医学版)

2017年版(第8版)北大中文核心目录医学版 (红色字体为新入选) 一综合性医药卫生(31种) 1中华医学杂志 2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8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9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0复旦学报(医学版) 11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2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5中国全科医学 16实用医学杂志 17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2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4医学研究生学报 25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7医药导报 28天津医药 29军事医学 30上海医学 31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预防医学、卫生学(29种)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4中国卫生经济 5中国卫生统计 6中国医院管理 7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8卫生研究 9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0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1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2营养学报 13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4中国卫生资源 15中国疫苗和免疫 16现代预防医学 17中国护理管理 18环境与健康杂志 19医学与社会 20卫生经济研究 21中国职业医学 22环境与职业医学

23中国学校卫生 24中国艾滋病性病 25中国健康教育 26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7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8中国公共卫生 2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3中国医学(19种)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针刺研究 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中华中医药杂志 8中医杂志 9中成药 10中药材 11中国针灸 12中药药理与临床 1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4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5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6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7中华中医药学刊 1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时珍国医国药 4基础医学(21种) 1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急诊科 一、概念 危重病人:即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二、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情变化快,时效性强(如猝死、心梗病人),必须争分夺秒。 2病情危重,造成机体功能严重障碍,,病变累及多个系统或脏器3以高龄人群常见且日渐增加趋势 三、急救特点 救治上体现急、稳、准,必须争分抢秒 心跳骤停4分钟内复苏,可一半人救活 心跳骤停4-6分钟内复苏,10%救活 心跳骤停超过6分钟复苏,存活率仅4% 2、救命后诊断,生命第一 3抢救治疗措施较多,需立即实施,发挥团队精神 三、危重病人抢救对设备、仪器、人员素质的要求 1.抢救室准备 ⑴、仪器:抢救室应具有五机八包(五机: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 仪、洗胃机、吸痰器,八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缝合包、开胸包、胸穿包、导尿包、接生包)所有急诊物品保持性能良好,做到“四定三及时”(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及时检查

维修、及时补充、及时消毒)。 床旁监护仪:可持续监护心电图、心率、呼吸、体温的数字及图像,充电备用。 呼吸机:简易呼吸器,高频呼吸机,多功能呼吸机,包括常用的基本呼吸类型,要求氧源通畅,至少备两套管道 除颤仪:经常保养,充电,检查 ⑵、药品:抢救室常用的药品有抗休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血管活性药、中枢兴奋药、镇静镇痛药、止血药、解毒药、利尿药、降压药及常用液体。这些药品应放在易操作的急救推车内,便于随时移至床旁抢救。 ⑶、用物:输液用物如压脉带、碘酒、酒精、棉签、胶布、砂轮、注射器、输液帖等;止血用物如纱布止血带、治疗急救用物如试管、电极片、吸氧管等;其他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剪刀 用物虽小,缺一不可,定位放置,及时清点。 2、抢救人员要求 素质标准 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及开拓精神 有一定的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知识 广泛的多专科护理知识或实践经验 善于创新及应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 心理素质

危重抢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危重抢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如呼吸困难、突发昏迷、心跳骤停、大出血者等。危重病人抢救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 1.病情危重和抢救者须安置在抢救病房。 2.遇有大批病人和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护理部、 医务科,由医院组织专科医师和护士共同抢救。 3.抢救工作要及时、准确、有效。抢救人员要求有较强的抢救意识,技术熟练、动作敏捷、思想集中、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 4.抢救程序要严谨,明确分工,紧密配合。急救室或监护室内有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预案。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要注明执行时间。 5.抢救药物、器材应做到“五定”即定位、定数量品种、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用后及时补充,有记录并保持备用状态。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遇特殊抢救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要复述2遍,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避免有误,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医嘱和处方。 7.保留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至抢救结束,以便查对和补开医嘱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客观书写抢救护理记录,补记抢救记录应在6小时内完成,并注明补记时间。 9.抢救和有特殊处置的病人进行输助检查或转运过程中,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确保病人安全。 10.定期对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工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11.做好抢救后物品的清理、消毒、补充,检查的急救设备还原成备用状态。 12.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目录 一、输液、输血反应 二、误吸 三、突发猝死 四、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 五、小儿惊厥 六、窒息 七、重症哮喘 八、中毒 九、急性喉梗阻 十、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十一、急性呼吸衰竭 十二、高血压危象

一、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 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 【工作流程】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院感科、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儿血样→送输血科

(二)发生输液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 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 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工作流程】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送检吸氧过程

二、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工作流程】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应急预案】 1. 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并请患儿家长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好负压吸引药品(负压吸引器、吸痰器、生理盐水、开口器、喉镜等),遵医嘱给误吸患儿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 患儿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 给患儿行持续胸外按压,直至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5. 及时采取脑复苏,给予患儿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给予患儿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6.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及时

护理工作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护理工作危重病人抢救制 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3459护理工作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Rescue system for critical patients in nursing work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要求: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2)病情危重须抢救者,方可进入监护室或抢救室。 3)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4)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 5)当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

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 7)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的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 9)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10)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 11)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2018年北大核心医学版(全新第八版)

2018版北大核心医学版 1综合性医药卫生(36种) 中华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解放军医学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医学争鸣复旦学报(医学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全科医学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研究生学报实用医学杂志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学军事医学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医学与哲学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天津医药医学与社会2预防医学、卫生学(26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卫生经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卫生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院管理营养学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卫生资源卫生经济研究中国健康教育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中国学校卫生中国疫苗和免疫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艾滋病性病中国职业医学 3中国医学(18种)

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针刺研究中成药中华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针灸中药药理与临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华中医药学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 4基础医学(24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医用生物力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生理学报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解剖学报中国免疫学杂志病毒学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现代免疫学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 5临床医学(23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输血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中国护理管理 6内科学(24种)

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图

目录 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图 (2) 急救通则(First Aid) (3) 第一篇常见急危重症急救诊疗常规 一、休克抢救流程图 (4) 二、过敏性反应流程图 (5) 三、昏迷病人的急救流程图 (6) 四、昏迷原因的判断 (7) 五、眩晕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图 (8) 六、窒息的一般现场抢救流程图 (9) 七、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图 (10) 第二篇常见的非创伤性疾病急救流程图 八、发热的诊断治疗流程图 (11) 九、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 (12) 十、心动过缓的诊断治疗流程图 (13) 十一、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 (14) 十二、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图 (15) 十三、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图 (17) 十四、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图 (18) 十五、大咯血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19) 十六、呕血的抢救流程图 (20) 十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流程图 (21)

十八、低血糖症抢救流程 (22) 十九、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23) 二十、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图 (24) 二十一、中暑的急救流程图 (25) 二十二、淹溺抢救流程图 (26) 二十三、急性中毒急救处理图 (27) 二十四、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图 (28) 二十五、急性药物中毒诊疗流程图 (29) 二十六、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流程图 (30) 第三篇创伤性疾病的急救流程图 二十七、批量伤员现场分拣步骤 (31) 二十八、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32) 二十九、胸部、心脏创伤的急救流程图 (33) 三十、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34) 三十一、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35) 三十二、电击伤急救处理流程图 (36) 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图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急诊科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目录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咨询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教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全科医、护人员,尤其值班人员必须加强病区巡视,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等,同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指示,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5、在抢救病人的同时,通知重病病房人员协同参与抢救;如有必要,同时紧急通知重病病房行气管插管准备,同时专人负责通道,将危重患者转至重病病房继续实施抢救;如有必要,须联系重病病房会诊或转至重病病房实施抢救。 6、由抢救工作主持者或指定人员,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并作好相应的签字记录。 7、抢救工作期间,报请医教科协调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配合,以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 8、特殊情况如高级干部、港、澳、台胞,或已产生纠纷的病例,可由医教科到场协调,必要时设立科室或院抢救小组,选派专人负责治疗或护理,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科室间或院间会诊,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9、重病病房医学科每日须留有一张床位,以备急、重病病人入院治疗,抢救时使用。 10、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11、抢救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抢救实施办法、措施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书写在病历中,各项处置按实际执行时间补充医嘱。 12、危重病人抢救的各项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记录,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时间应精确到分钟。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医学概论 陆一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它既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紧密相连。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它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可能将急性严重伤病人员从死亡的边缘迅速抢救回来,并降低他们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因此急诊急救工作的及时、妥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急性病人的安危和预后。它的状况,也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 急诊医学的发展史与现状 世界上急诊医学发展最早的是美国。美国人发现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受伤士兵由于战场和途中的及时急救,其存活率大大高于因车祸而送至缺乏专业急诊医师的医院急诊室的病人。于是1968年成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CEP),1972年美国国会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1979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并成为美国各医学院校医科学生必修课程。全国有急诊医师进修学院,各省、州卫生当局下设急诊医疗服务办公室,负责计划和组织对危重病、创伤、灾害等特发事故进行急救并提供技术援助,并且负责领导、培训和考核急救工作人员。 全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目前每年有25000急诊医师在全国6000多个急诊室为约1亿名急诊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院前急救医疗技师(EMT)进行国家登记与考试。全国划分为304个急诊医疗体系行政区,并相互联结成急救网。 日本的急救中心可通过电脑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紧密联系,可随时了解急诊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诊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获得治疗。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一)呼吸心跳骤停抢救 【适用范围】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目的】尽快实施有效心肺复苏技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抢救步骤】 1、病情评估。护士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以耳听、面感、眼观 法评估患者呼吸情况,若无反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 2、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3、去掉床头挡,解开患者衣扣及腰带,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压板。 4、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有舌后坠时使用口咽通气管,用简易 呼吸器加压给氧2次,评估患者呼吸、心跳。 5、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6、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7、心电监护,如有室颤,给予非同步电复律。 8、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9、严密观察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10、心肺复苏成功后,将心跳骤停时间和心肺复苏时间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和病历中。【注意事项】 1、同心肺复苏规范。 2、应先做5周期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然后检查心律并考虑 除颤。 3、如果是心室纤维性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施救者除颤1次后应立即开始CPR,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不应花时间去检查脉搏或心律,而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做了5个周期(约2min)的CPR后,用自动体外除颤(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ion,AED)分析心律,如果条件适合可进行再除颤。 【抢救流程】 评估: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面色口唇发绀 ↓ 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 去掉床头挡,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压板 ↓ 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2次 ↓ 评估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 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8~10/min),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100次左右) ↓ 配合气管插管(呼麻醉科),呼吸机辅助呼吸 ↓ 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 ↓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多专业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上报医务科、业务副院长。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医务科。 3.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事后及时补记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4.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告知内容须记录在病历上。发出病重(危)通知书,医师和家属双签字,完成告知义务。两个科室以上联合抢救时,须共同承担告知义务,以主要实施科室(如手术)为主。 5.抢救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内容包括: 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精确到分)、抢救经过、检查和治疗的时间、参加抢救人员及技术职称、上级医师意见及执行情况、是否下达病重、病危通知书,有无知情同意书及家属签字等;死亡患者须注明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 6.拒绝抢救的患者,须有详细记录及患者直系亲属代表签字。一定要详细交代检查、抢救与治疗的必要性、可能的作用、副作用;强调拒绝抢救的后果。 7.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检查科室,应积极配合抢救。 8.急、危重症患者离开病房检查治疗或进入手术室的途中,须有医务人员陪同,根据患者情况,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及药品。 9.患者死亡后,医生须向患者家属提出尸检建议,并将家属意见记入病历,家属签字。家属同意尸检的,须按程序填写尸检同意书。 10.各科的抢救设备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有关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

最新2018 第八版北大中文核心目录(医学版)

最新2018 第八版北大中文核心目录(医学版) 新增的: 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国际眼科临床肝胆病杂志临床肿瘤学天津医药医学与社会 踢出的: 重庆医学广东医学山东医药辽宁中医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1 综合性医药卫生(36 种) 中华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解放军医学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医学争鸣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研究生学报实用医学杂志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军事医学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医学与哲学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天津医药医学与社会 2 预防医学、卫生学(26 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卫生经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卫生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院管理营养学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卫生资源卫生经济研究中国健康教育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中国学校卫生中国疫苗和免疫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艾滋病性病中国职业医学 3 中国医学(18 种) 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针刺研究中成药中华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针灸中药药理与临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华中医药学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 4 基础医学(24 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医用生物力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生理学报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解剖学报中国免疫学杂志病毒学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现代免疫学解剖学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 5 临床医学(23 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急

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副主任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副主任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通知医院总值班人员,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或业务副院长。 二、参加急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讲明病情及预后,填写病情危重通知书。 四、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

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六、在抢救急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不得进入抢救现场。 七、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的供应。 八、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九、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急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知丁

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二、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师、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应亲自到场指导和协助抢救,遇有疑难问题,及时邀请会诊,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主管院长。 三、凡属危重抢救病人,主管医师应填写病重(危)通知单,一式三份,交家属和医务科各一份,病历保留一份。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各项抢救记录,若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四、各科应有抢救室、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作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和各科室应保证药品、器械的正常供应,便于工作。 五、抢救时,当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来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六、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足,抢救物品合格率要达到100%。 七、若遇特殊情况超出一科范围或本科力量不足时,科室之间应支援配合,必要时医院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 八、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不得困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九、凡遇有大灾害、事故抢救,接到病人或省、市、县卫生厅(局)的呼叫时,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若把病人接运回院抢救,本科室无法加床时,找到其他科室借床,必须无条件服从;总值班有权协调处理,如被借床科室有空床而拒绝不借,一切责任由该科负责。

普外科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普外科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普外科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普外一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 目录 目录 (1) 1.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图 (2) 2. 心肺复苏 (3) 3. 过敏性休克 (7) 4. 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8) 5. 上消化道出血 (10)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图

[定义]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就是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目的] 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对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的时间。 [步骤] 开放气道(A airway)、人工呼吸(B breathing)、胸外心脏按压(C circulation). 二、程序: 1、评估 (1)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如意外事故:溺水、车祸、触电等;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手术和麻醉意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高血钾和低血钾、严重的酸碱中毒等;药物中毒或过敏:洋地黄类及安眠药中毒、化学农药中毒、青霉素过敏等。 (2)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 a、突然意识丧失;拍打、摇动、大声呼唤患者无反应。 b、大动脉波动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触摸不到搏动。 c、呼吸停止(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抢救者耳朵贴近患者口鼻部,听有无气流声;头侧向患者胸部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通过以上三项即做出心搏、呼吸停止的判断应立即抢救。其他还有有瞳孔散大、皮肤黏膜呈苍白或发绀,心音、脉搏和血压消失,伤口不流血。 2、计划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治疗盘内放血压计、听诊器、纱布、治疗碗、弯盘、手电筒。②必要时备一木板、踏脚凳。 (3)环境准备,①光线充足、病室安静。②患者床单位周围宽阔,必要时屏风遮挡,避免影响其他病人。 3、实施 A步骤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立即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卧于软床上的患者,其肩下需垫一心脏按压板), 去枕,解开患者领口,领带,裤带, 清除口腔、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有义齿者须取下。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平车到急救车接病人7进入抢救室7立即给予急救治疗7吸氧7建立静脉通路7抽血化验 (血,尿常规,急诊生化,心肌酶谱,乳酸,血气分析)7心电图7心电血压监护,(以上项目在10分中内完成)7必要时导尿7 CT,B超,X光等检查(一小时以内完成)7结果回报后分析病情,得出初步诊断7决定治疗:留急诊确定性治疗,住院,请相应专科惠珍诊或进手术室(全部过程在一小时以内完成)7在接诊过程中,急诊医生应尽快完成急诊病历,开出检查化验单,督促会诊医生写会诊记录,急诊医生填写住院首页 对于重症病人,从病人到急诊直至住院手术的全过程都有急诊医生护士在场陪同,抢救病人有护士或护理员陪同 般急诊病人流程 问病史,查体7写病历7血,尿常规,胸透,心电图,急诊生化,B超,X光片7结果 回报后分析病情,得出初步诊断7决定治疗,开药,或留观输液7病历归档7如病人回家,向其交待注意事项。 注:1、抢救危重患者未成功,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主管医师和科室应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务科。 2、因抢救需要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在执行前须复诵一遍,经核对无误后再执行。执行者事后应当及时记录,并由主管医师补开医嘱。

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 迅速判断是否心脏骤停, (目睹者) 置病人于硬板床呈仰卧位,触颈动脉搏动消失, 立即右手拳击病人胸骨中点一次 触颈动脉仍无搏动 BLS 及 ALS 并 举 开放静脉通道(两条) (使用肾上腺素、阿托 品等复苏药及肾上 腺 皮质激素、碱性药物、 抗颤剂等;导尿、查尿 常规、比重、记尿量; 采血,查血气、电解质 BUN Cr 等 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气道开放、吸 痰、声门前高 频输02、口对 口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气 囊或呼吸机通 气(给高浓度 氧或纯氧) 持续心脏按压术 (每分钟80?100 次)接上心电除颤 监护仪示室颤, 即反复除颤,(电 能:200?360焦 耳)示停搏:即紧 急起搏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一)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生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二)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四)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 (五)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 (六)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病人应加床档和约束带。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七)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者加床栏或约束带。 (八)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九)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十一)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_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今达教授

·专家介绍 · 编者的话 10年前,为适应我国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以王今达教授为首的我国急救医学专家们创办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Chinese Critical Ca re M edicine》)。10年来,《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得到全国急救医学专家们的热情支持、帮助,受到全国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喜爱。随着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杂志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我们向专家、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我国急救医学行业中有众多的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他们的成名之路、治学精神、成功经验和广博学识是我国的宝贵财富。1998年是我刊创刊10周年,特开辟“专家介绍”专栏,向广大作者、读者介绍急救医学专家的经验;她将使我国急救医学工作者受到启发,获益匪浅;将更有利于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将使《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得到更大发展,创出高质量、高水平迈向21世纪,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我们希望“专家介绍”专栏受到专家们的鼎力支持,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喜欢这个专栏。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还承蒙大家的无私帮助,共同办好这个专栏。 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今达教授 李银平 作者单位:300050 天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李银平 女 36岁 副研究员 王今达教授1925年5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1945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82年1月~1983年1月,王今达教授 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危重病急救医学,这为 创建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奠定了基础。他现任天津市第一 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中西 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副 主任委员,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联合会委员,中国急救医学组织代 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主编,《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杂志主编,天津市卫生局高级医师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1974年8月,王今达教授创建了我国第1个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心、肺、肾)抢救研究室,并创建了我国第1个ICU监护病房,当时有14张病床及比较齐全的进口抢救用设备。1980年在前卫生部医政司张自宽司长的支持下,王今达教授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了我国第1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交流会,并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全国急救医学学会筹委会,1981年又创办了我国第1本急救医学杂志。1982年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费城大学医学院FOX教授等撰写的文章——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橱窗:天津第一中心医院ICU监护病房。在此文中赞誉王今达教授是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83年王今达教授创建了我国第1个急救医学研究所,这个所拥有7个研究室,30张ICU病床,具有时代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用进口设备。1989年他创办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4年又创办了《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杂志。他所领导的急救医学研究所于199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中心,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研究中心。 以身作则,培养素质好的队伍 对于建立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过去我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广泛阅读国外的新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