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1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1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1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摘要

本文从直接、间接两个方面讨论了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得出了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传递机制。

通过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我们考察国际农产品价格是否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应用协整分析方法来检验两个市场的价格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分析国际农产品价格与国内农产品机制的传导机制,进而定量分析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本文采用VAR模型以及VEC模型证实了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价格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影响,说明了国内外价格变动的高度一致性。利用Eviews软件进行经济学统计分析,其协整检验表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存在着高度的整合关系;VEC模型的估计结果验证了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都具有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作用;脉冲响应显示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具有较为持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纳入一系列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证实了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价格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各种农产品的价格对相同产品国际价格的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玉米、大米和大豆价格的国际价格弹性介于0.19到0.33之间,小麦的国际价格弹性为0.05左右,整体食品价格指数的国际价格弹性接近0.4。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上涨 1%,国内食品价格指数便上涨0.721%,二者的协同程度较高。从单种农产品价格来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高度整合,对于小麦和大豆来说,国际价格上涨 1%,国内价格上涨幅度接近 1%;对于玉米和大米来说,国际价格上涨1%,国内价格上涨幅度则分别为1.1%和1.6%。

基于国际农产品价格对我国食品价格的影响分析,我们从国内外共同认可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中选取了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来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定量分析。并且对PPI等其他指标做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若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1%,会导致CPI上涨0.245%,2012年的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会在2011年的基础上分别上涨0.23%和0.245%。最终得到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字:农产品价格市场整合国际价格弹性农产品贸易经济指标

目录

国际粮价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1)

摘要 (1)

1.问题重述 (3)

2.模型假设 (3)

3.符号说明 (4)

4.问题分析 (4)

5.模型建立与求解 (5)

5.1. 问题一 (5)

5.1. 1 模型建立 (5)

5.1. 2 模型求解 (7)

5.1.3 结果分析 (10)

5.1.3.1 对CPI的影响 (12)

5.1.3.2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13)

5.1.3.3 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13)

5.1.3.4 对PPI的影响 (18)

5.2. 问题二 (19)

6. 模型评价与改进 (21)

7. 参考文献 (21)

8. 附录 (22)

1.问题重述

受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旱灾以及从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到印度的极端的恶劣天气的影响,全球主要的粮食产区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最近3个月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暴涨,全球玉米价格上涨了50%,大豆与小麦价格上涨了30%。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及G20等机构均预警全球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然而,目前中国粮食进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其中玉米、小麦和稻米三大主粮全部实现净进口,增幅均超过200%。国际粮价波动向国内传导的力度与效应正在加大,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暴涨,很难不推动国内市场相关行情的随波逐流。人们担心它会进一步传导到国内,中国CPI可能重新抬头。

请自己搜集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 试分析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对我国粮食生产和进出口的策略有什么建议?

2.模型假设

1.不考虑同期其它非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假设同一年不同批次进出口的价格均不变为年终统计数据;

3.现阶段的粮食政策不发生重大改变;

4.不考虑异常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5.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

6.假设农产品生产、运输、交割等过程中存在时滞;

7.假设在粮食价格变化的时候,短期内其它非食品商品的价格不变,且在这个阶段一个人所消费的粮食数量和结构不变。

3.符号说明

符号

说明

c

g

p 中国食品价格指数

c

c

p

中国玉米集贸市场价格 c

w

p

中国小麦集贸市场价格

c

r

p 中国大米集贸市场价格

c

s

p 中国大豆集贸市场价格

f

g

p

国际价格指数

f

c

p 美国2号黄玉米墨西哥湾FOB 价格 f

w

p 1号硬红冬小麦墨西哥湾FOB 价格 f

r

p 5%破碎率大米曼谷FOB 价格

f

s

p

芝加哥交易所2号黄豆现货价格

Future

CME 大豆期货价格

4.问题分析

结合相关资料,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即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对我国的间接影响即通过间接途径对我国相关经济指标的影响。对于直接影响,我们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经济学模型认为这个问题也应从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农产品价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经济学中一般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主要考察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间的整合关系;第二,如果整合关系存在,那么国际农产品价格是否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渠道与机制又是什么。第一部分的检验主要依据向量自回归原理,而第二部分则要根据以往的研究与现实状况选取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将相关变量纳入计量模型之中。

对于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对我国的间接影响,我们认为其影响是通过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相关经济指标,最终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取了一些公认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出我国农产品价格上升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影响。特别是对CPI、恩格尔系数、农民收入等指标做了定量分析。并且对其它指标做了定性分析。最终得出我们认为的国际农产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传导图。

5.模型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一

5.1.1. 国内外粮价关系的VEC模型建立

在检验国内农产品价格同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因果关系,即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只涉及到五对价格变量数据,包括总体食品价格指数和大豆、玉米、大米、小麦这四种农产品价格。

观察图2,我们发现国际农产品价格从2002年开始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而在此之前除个别年份发生过较大波动之外,一直比较平稳。另外,中国于2001年末入世,此后国内农产品价格同国外农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会更强,因而我们使用的是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国内价格来源于各年度的《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及中国海关总署网,国际价格来源于 IMF的主要商品价格数据库。总体食品价格指数的原始数据为同比和环比数据,我们将其转化为以 2005年 1月为 100的定基数据。由于农产品贸易和期货市场的信息反映机制,我们预期国内价格同国际价格正相关。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来源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官方网站,限于数据可获得性,我们仅使用大豆期货价格。

(一)经验分析方法

第一步的时间序列分析同以往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相同,我们对国内和国际的总体食品价格指数、玉米、小麦、大米、大豆等四种粮食价格进行协整和误差修正分析。首先检验每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若协整关系存在,则表明两种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至少有一组因果关系,可使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两种价格间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走向。VEC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c

t

t k t j f j x j t t i c i

x i

t c t

x p p

E p

εβ

βββ+?+

?+

+=?∑∑--=--=-1

,11,110, (1) c

t

t k

t j f j x j

t t i c i

x i

t f

t

x p p

E p

εβ

γ

γγ+?+

?+

+=?∑∑--=--=-1

,1

1

,110, (2)

其中 p 表示粮食价格,E 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Δ表示一阶差分,x=g ,c ,w ,r ,s 分别表示总体食品、玉米、小麦、大米和大豆,t 表示时期,l 和 k

表示滞后阶数,上标 c 和f 分别代表国内和国际,ε为估计方程的残差项。 β和

γ

为系数,若1β显著,则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在长期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具有格兰

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若1γ显著,则表明国内农产品价格在长期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具有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若至少有一个j

β显著,则表示国际农产品价

格在短期会影响内农产品价格;若至少有一个

j

γ

显著,意味着国内农产品价格在短期会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在估计过程中,

为了剔除不显著的滞后项,可以先用协整方差求出残差,再把滞后一期的残差作

为E ,然后估计联立方程(1)、(2),根据step 回归程序逐步剔除不显著的滞后项。

在进行计量分析时,基于现实意义和统计上的要求,上述因素会由各个具体的变量来表示,计量模型为:

t i

l t i i f

t x c

t x i w p p εθδα+++=∑--,1,, (4)

我们将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4)式进行估计。被解释变量为国内农产品价格,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很可能是非平稳的,因此在回归时将使用价格的变动(一阶差分)为被解释变量。

f

x

p 为国际农产品价格,x 表示具体的食品种类。

i

w 为

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其他各因素,考虑到国际价格的传递滞后期大约为一个月,所以

f

x

p 为滞后 1期数据。其他各因素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也会存在

滞后性,因此控制变量 i

w 为滞后 i l 期的数据,i l

根据已有的文献和经济的实际

运行状况确定。α为常数项,δ、i

θ为待估计系数,ε 为残差项。

5.1.2.国内外粮价关系的VEC 模型的求解

(一)国际农产品市场同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整合关系

我们首先检验价格数据的平稳性,如果各组价格序列不平稳但同阶单整,则可利用协整检验来考察国内外农产品价格之间的长期关系。随后可以用VEC 模型来考察价格之间的长期关系走向和短期影响关系,并计算出协整向量。

用Eviews 软件对数据进行ADF 检验和协整,其结果为:

表1:ADF 检验结果

变量 c c p

c w

p

c r p c s p

水平值

检验形式

(C,t,1) (C,t,0) (C,t,2) (C,t,12) ADF 统计量 -2.41 2.03 -0.72 -1.35 一阶差分 检验

形式 (C,0,12) (C,0,0) (C,0,1) (C,0,11) ADF 统

计量

-2.61

-9.64

-11.5

-1.92

变量

f g p

f c p f w p

f

r

p

水平值

检验形

(C,t,1) (C,t,1) (C,t,1) (C,t,1)

ADF 统

计量 -2.9 -2.36 -2.43 -2.58

一阶差分 检验形

式 (C,0,0) (C,0,0) (C,0,0) (C,0,0)

ADF 统

计量

-12.9 -7.98 -7.75 -3.84

注:检验形式(C ,t ,P )中的字母分别代表有无常数项、有无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表2:协整检验结果

特征值 迹统计量 5%临界值 最大特征值统计量 5%临界值

食品 0.16 18.78 15.49 18.34 14.26 玉米 0.07 7.19 3.84 7.19 3.84 小麦 0.06 6.42 3.84 6.42 3.84 大米 0.05 5.58 3.84 5.58 3.84 大豆

0.16

19.55

15.49

18.2

14.26

由表 1可见,无论是国内农产品价格,还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以及国内外总体的食品价格指数,均为非平稳序列,但这些序列的一阶差分均是平稳的,因此对于每一对价格(或价格指数),均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表2显示了协整检验的结果。给定序列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对于

5对价格序列,无论是迹统计量,还是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大于 5%的临界值,因此原假设都被拒绝。这就验证了各种农产品的国内外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具有长期的整合关系。

为了考察国内外价格整合程度并验证短期整合关系,我们用Eviews对国内外价格进行VEC估计,其结果为:

表3: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VEC估计

食品玉米小麦大米大豆

国内价格国际

价格

国内

价格

国际

价格

国内

价格

国际

价格

国内

价格

国际

价格

国内

价格

国际

价格

协整向量[1,-0.721] [1,-1.117] [1,-0.977] [1,-1.582] [1,-0.968]

误差修正项0.194 -0.056 0.037 -0.064 0.03 -0.033 0.094 -0.032 0.153 -0.057 -3.002 -1.098 2.164 -1.473 2.21 -0.817 1.616 -1.001 3.028 -0.86

国内滞后1期系数-0.307 -0.516 -0.235 t值-3.412 -4.207 -2.989

国内滞后2期系数-0.179 -0.624 -0.237 -0.211 t值-2.08 -2.121 -2.112 -2.715

国内滞后5期系数0.153 -0.194 t值 1.605 -2.118

国内滞后8期系数-0.174 t值-1.846

国内滞后9期系数0.15 -0.153 t值 2.226 -1.959

国内滞10期系数-0.095 -0.214 t值-1.831 -2.519

国内滞11期系数-0.173 -0.341 t值-1.677 -3.601

国内滞12期系数0.352 -0.163 0.56 0.284 0.525 t值 3.538 -2.081 6.279 2.878 5.667

国际滞后1期系数0.526 0.132 0.268 0.706 0.415 t值 4.701 3.148 2.539 5.693 3.473

国际滞后2期系数0.308 t值 1.917

国际滞后4期系数-0.516 t值-2.076

国际滞后7期系数-0.264 t值-2.5

国际滞10期系数0.211 t值 2.196

国际滞11期系数0.259 t值 2.308

5.1.3 结果分析

由于各对价格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使用具有协整约束的VAR 模型,即 VEC 模型来分析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因果走向及影响强度。我们根据(1)、(2)两式进行 VEC 估计,并使用step 回归程序逐步剔除不显著的滞后项,估计结果列于表3之中。

表3中滞后项的估计结果可以反映出国内外价格间短期的相互影响关系。国内农产品价格明显受到自身滞后项的影响,以大豆为例,第1、2、9、10、11、12期的滞后项均显著影响大豆的国内价格,特别是第 12期滞后项,符号为正且 t 值很大,意味着一年之前的国内大豆价格同当期价格具有正的相关性,表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其他几种价格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形。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滞后项仅有少量几个显著,表明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另外,各类农产品国际价格的 1期滞后项均显著,国内及国际价格其他各期的滞后项仅有少量显著,表明国内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表3中的协整向量可以表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整合程度。从整体食品价格指数来看,协整向量[1,-0.721]表明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上涨 1%,国内食品价格指数便上涨 0.721%,二者的协同程度较高。从单种农产品价格来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高度整合,对于小麦和大豆来说,国际价格上涨 1%,国内价格上涨幅度接近 1%;对于玉米和大米来说,国际价格上涨1%,国内价格上涨幅度则分别为 1.1%和 1.6%,这种“超整合状态”一方面说明了国内外价格变动的高度一致性,另一方面,国内价格变动幅度超过国际价格变动幅度也意味着国内农产品价格变动不仅仅由国际价格引起,其影响因素还来自于其他方面。

观察国内农产品价格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冲击所做出的动态反应,我们用Eviews

描绘出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国际滞12期

系数 -0.238 -0.073 t 值

-1.989 -1.698

本文只报告了 t 值大于 1.6的各项系数。t 值小于 1.6的估计系数被认为不显著而未报出。

可以看出,对于整体食品价格来说,当在本期给出国际价格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时,对国内食品价格的影响逐步加大,到第6期时影响达到顶峰,此后一直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在玉米市场上,国际价格冲击的影响是先持续上升,到第8期之后下降,第13期之后大幅上升,到22期之后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上。

小麦和大米的国内价格对国际价格冲击的反应则是在 24期的范围内持续上升。

大豆市场上对冲击的反应是在第 6期达到顶峰,此后有小幅震荡,到第 24期时有缓慢下降趋势。这些状况都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具有较为持久的影响。

为了证明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我们用Eviews进行了敏感性检验。

表4:敏感性检验:联立方程回归

被解释变量食品价格指数玉米价格小麦价格大米价格大豆价格

解释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f

x

p

0.423 0.386 0.266 0.231 0.173 0.087 0.279 0.308 0.329 0.19

t值0.113 0.093 0.062 0.048 0.055 0.038 0.149 0.127 0.067 0.07 Future

0.661 0.656 0.91 0.901 0.761 0.75 1.175 1.17 1.082 1.08

t值0.054 0.052 0.07 0.069 0.093 0.094 0.132 0.126 0.021 0.023

)

(2I

R0.959 0.973 0.964 0.974 0.949 0.982 0.934 0.945 0.95 0.953 )

(2

R0.724 0.718 0.734 0.728 0.524 0.514 0.604 0.594 0.958 0.957 对数似然比243.8 247.6 218.9 226.5 213 221.7 116.1 115.9 268.9 271.1

注:

)

(2I

R

)

(2

R

分别表示国内价格方程和国际价格方程的调整的

R2

表3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国内农产品价格在长期对国际价格不具有格兰杰

意义的因果关系,但在短期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且近年来中国参与农产品贸易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农产品价格可能会通过贸易渠道影响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国际价格。我们选取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现货价格的工具变量,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期货交易常常会通过信息传递、影响预期等渠道影响现货价格;而国际期货交易对国内集贸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影响作用十分有限。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只使用CME大豆期货价格,采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进行联立方程估计,回归结果列于表4之中。由于工具变量是大豆期货价格,所以大豆的国际价格弹性同最小二乘估计几乎一致。在工具变量对国际价格的解释力方面,Future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国际价格方程的拟合程度也较好,但

在大豆价格的估计中,拟合程度最好,调整的2R达到了 0.96。这样的结果说明了工具变量选取的合理性,并且进一步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

目前,国内外共同认可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为:GDP、PPI(生产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LI(生活费用指数)、Happiness Index、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物价指数、经济增长率。

基于国际农产品价格对我国食品价格的影响分析,我们从这14个指标中选取了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来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定量分析。并且对PPI等其他指标做了定性分析。

5.1.3.1 对CPI的影响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CPI的计算公式: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

按期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其中食品占CPI 的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占14%,居住占13%,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各占10%,衣着占9%,其它占10%。 由上面模型的求解结果可知若国际粮价上涨1%,国内食品价格上涨0.721%,则CPI 上涨0.245%。

5.1.3.2 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我们假设在粮食价格变化的时候,短期内其它商品价格不变,且在这个阶段一个人所消费的粮食数量和结构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前的恩格尔系数计算出粮食价格变动后一段时间内的恩格尔系数随粮食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大致可表示为:

100%

)

1??++?=

食品价格的变化率

旧食品支出总额

旧消费支出总额

食品价格的变化率

(旧食品支出总额

新恩格尔系数

我们以2011年的恩格尔系数为例,2011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5.665%,农

村恩格尔系数为41.09%,城市食品支出和消费支出总额分别为4804.71元和13471.45元;农村食品支出和消费支出总额分别为1800.67元和4381.82元。假设2012年的国际粮价上涨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的食品价格会上涨0.721%。把以上数据带入新恩格尔系数公式可得:2012年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为35.895%,比去年上涨了0.23%;2012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41.335%,比去年上涨了0.245%。

5.1.3.3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我们通过建立我国食品变动与农民纯收入的关系模型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与我国食品价格的关系,来定量分析国际农产品价格变动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通过参考诸多相关文献,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状况,选取耕地受灾面积,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粮食收购价指数,作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考虑建立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 X4+u

其中:Y 代表农民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

X1代表对受灾面积

X2代表食价指数(食品价格指数)

X3代表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X4粮食产量

我们通过1990年至2010年以上各个因素的数据(数据见附录)用Eviews软件来建立模型,模型建立过程如下所示:

1、平稳性检验

检验变量检验类型ADF 10%的显著水平平稳性

X3 带截距项,无时

间趋势,在滞后

差分项下选0

-3.941873 -2.6927 一阶平稳

X4 带截距项,无时

间趋势,在滞后

差分项下选0

-3.616871 -3.1003 一阶平稳

Y 带截距项,无时

间趋势,在滞后

差分项下选2

-2.881293 -2.7180 一阶平稳

X1 带截距项,无时

间趋势,在滞后差分项下选0 -2.922971 -2.6927

一阶平稳

X2 带截距项,无时

间趋势,在滞后

差分项下选0

-3.014422 -2.6927 一阶平稳

X1、x2、x3、x4和y都是一阶单整的。

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得

T统计量值小于相应的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农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粮食产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2.误差修正模型

因为X4的系数违背经济学意义,所以在短期内认为国家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没有影响。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DY=195.4058+0.014511DX4+0.697073e t-1

3.回归结果

Y i=-2879.403 +1.915688X1 -0.473314X2 +0.270389X3 -0.079304X4

t= (-2.398243) (2.804346) (-0.108532) (0.943437) (3.870960) R-squared=0.959469 Adjusted R-squared=0.944731 F-statistic=65.09978

由回归结果看出,尽管回归可决系数R-squared 值高达0.959469,回归效果很好,F值显著F-statistic=65.09978>F(6,11)=4.03。若稍加分析不难发现,除β4以外的估计量T值均不显著,绝对值都小于当α=0.05时的T统计量t0.05(17)=2.11;而且X1和X2的系数估计与其经济意义相悖,因此可以推测这一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4.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1)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图所示:

显然,x1和x3之间存在多重共线

(2)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做y对x1,x2,x3,x4,的一元回归为:虽然x1的修正的可决系数最大,但由于它的系数违背经济学意义,所以将其剔除。如图:

除x1外,x3的修正的可决系数最大,如图:

所以将x3保留。在x3的基础上对x2,x4进行逐步回归。加入x4后的可绝系数变大,F统计量也很大,如图:

而在x3和x4的基础上再加入x2的结果修正的可决系数没有增大,并且检验无

法通过。所以修正后的结果为:

Y=-2901.467+1.046335X3 +0.078645X4+u

t =(-2.738414)(11.94123)(3.430631)

R-squared=0.930287 Adjusted R-squared=0.919562 F-statistic=86.74003 DW=1.250808 5、自相关检验

DW检验:DW=1.250808,在1%的显著水平下,查DW表,n=16,k=2, 得到dl=0.74,dv=1.25,由于DW=1.250808 > dv.。所以根据判定定理得到,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

6、异方差检验

现用white检验得

nR2=2.935205,在 5%的显著水平下,查2χ分布表,2χ的临界值为9.48773,因为 nR2<9.48773,表明不存在异方差。

再用ARCH检验得:

(n-p)R2=0.12468,查2 临界值为3.84146,(n-p)R2<3.84146,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最终只保留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和粮食产量这两个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这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没有影响。

5.1.3.3对PPI的影响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因而这项指数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资讯。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因此这项指标受到市场重视。

粮食价格上升,以粮食为主要原材料的下游产业的成本上升,使得其产出的产品价格上升。进而使以其产品为原材料的产业成本上升,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使得全行业的原料成本上升,造成PPI的大幅上升,最终造成各行业制成品价格普遍上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粮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图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国际粮价上涨会通过期货、现货交易等途径造成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而推动国内食品类价格上升,且国际粮价每上升1%,食品价格上升0.721%。进而造成恩格尔系数上升,对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对国家稳定造成影响,最终影响经济增长。此外,国内粮价上涨,推动居民食品支出增加,并且给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使国内CPI上升。粮食价格的上涨还造成相关工业原材料的上涨,使得PPI上涨,工业产品的利润空间下降,造成GDP的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剧烈,使收购商和农民的风险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此外,国际粮价的上涨,使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上升,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

问题二建议与策略

(一)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对我国粮食生产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证农民利益。通过第一问分析可知,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并未对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只有保证农民利益才能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降低农民种粮风险,农民才能有种粮热情,提高产量。

2.扶持大豆产业。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国的大豆80%依赖进口,大豆产业行情基本由国际行情决定,这对我国粮食安全极为不利。必须加大对大豆产业的

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大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不会受制于人。

3.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机制,从第一问模型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部分农产品波动明显高于国际波动,这可能是部分投机商投机倒卖的结果,这就需要建立农产品价格监测机制维护粮价波动时期粮食价格的稳定,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4.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我国耕地面积是保证粮食供应的基础,但由于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业建设占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目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因此我国必须稳定耕地面积,紧守18亿亩基本耕地底线,优化结构与布局、加快开发后备资源、改造中低产田,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5.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是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质要素投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的粮食产量中有近一半是通过化肥投入取得。然而我国的化肥施用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部分地区已引起环境污染。我们必须优化化肥施用比例和产品结构,改进化肥施用技术,推广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进行区域化肥优化配置。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成灾面积。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于粮食生产国的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为了防患于未燃。我国必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提高资金建设有效性、建立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以提高耕地基础能力和抗灾能力。

7.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对农民进行指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指导农民科学种粮,合理种粮,对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发挥科技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8.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机制,从第一问模型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部分农产品波动明显高于国际波动,这可能是部分投机商投机倒卖的结果,这就需要建立农产品价格监测机制维护粮价波动时期粮食价格的稳定,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对于粮食进出口的策略,我们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策略:

1.扩大粮食进口国范围,分散粮食进口风险。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贸易流量来熨平国内生产的波动,以稳定国内供应,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同时,也要关注世界粮食贸易变动趋势,避免粮食进口来源国家过于集中,降低对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粮食出口大国的过度依赖。适当扩大粮食进口国的选择范围,分散粮食进口的风险,国内粮食安全程度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增加贸易合同中的长期进口合同的比例。这样可以保证在全球粮食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的用粮安全,降低风险。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同粮食出口国的贸易合作。

3.努力使世界粮食市场成为买方市场,让主要粮食出口国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其争相进入中国市场,这样粮食供应就会充足,价格自然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践的能动反映,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以借鉴、吸取西方经济学合理因素为方法,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区别,凸显其理论构建的“中国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

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财产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虽然允许合理的收入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不致于导致两极分化,“富的越富,贫的越贫”。这是因为: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限制,凭借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避免私人资本的扩张。2经济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减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非劳动因素造成的个人收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张霞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7级3班,20071611669) 摘要:加入WTO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问地位”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为了将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应该加快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积极争取更多WTO成员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出口贸易;反倾销; The influence of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on China’s export trade Zhang Xia School of Busines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Class 3 Grade 2007 20071611669 Abstract:After joining WTO,we began to fac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 . At present, 97 WTO member countries have recognized China's full market economy status, but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other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of China are not on that list. Affected by it,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always charged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ases in the export, safeguard measures and other charges included. The scale and quantity of the accusation about China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are bigger and bigger and the trade barriers which are directed against our export products are more and more which affected China's export trade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disadvantage about chinese export trad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to a minimum, we should speed up the reforms of economic system of market-oriented, and actively strive for more recognizeation about our market economy status from WTO member countries . Key words: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 export trade ; anti-dumping 引言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牵涉的反倾销案件也越来越多,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占对华反倾销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国家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核心理由主要是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他们所认为的“正常价格”。而这一指控逐渐成为阻碍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一、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一)市场经济地位与非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反应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状况。它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根据一个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和市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国家区分为市

非市场经济地位

我们有理由要求反倾销国从实际出发对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们并不是以此来追求反倾销中的优惠地位,只是要求贸易伙伴能够公平地对待中国;只希望为了公平贸易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不要成为扩大不公平贸易的手段 4月14日,在对外贸易领域,同时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新西兰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中国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突破。另一件是美国商务部对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中国彩电作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两件事都是有关反倾销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结果却迥然不同,其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值得我们去解读。 入世协议 近年来,国外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在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指控中,总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非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在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加入WTO的情况下,我们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呢? 应该说,这与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双边协议,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有关。根据协议的规定,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同意在入世后的15年内,美国可以继续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体,从而采用对中国不利的反倾销规则,即参照第三国制度,继续维持对入世前的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机制。 让我们看一看WTO对倾销的定义。所谓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工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 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是“正常价值”?由于WTO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其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因此,毫无疑问,一种产品的“正常价值”当然是以市场经济国家生产的产品价格来衡量。从而,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只要用来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是合适与合理的”,就可用某一市场经济国家相似产品的价格作为标准。换言之,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增税措施。 这就是所谓的第三国参照。其理论依据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源由政府控制,企业多属于政府或受政府干预,其产品的价格是扭曲的,不能反映真实价值。当这些产品流入市场经济国家,即构成对后者相关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所以,只要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该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该国产品的正常价值,那么,在反倾销案中,十有八九会使该国出口产品本来没有倾销而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从而给该国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这就是一些发达国家频繁祭起“非市场经济国家”大旗,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歧视政策的手段和工具的原因所在。 特殊原因 WTO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组织。按理说,中国既然已经加入了WTO,理应是个市场经济国家。事实上,无论从GA TT关于非市场经济的定义还是从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来看,中国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市场经济国家。之所以对中国设定一个15年的过渡期,并动辄给中国企业套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紧箍咒”,挥舞起对华反倾销的“武器”,还有以下特殊原因:一是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 全球化时代,各国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时,必然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遭遇冲突。但在中国加入WTO后,一国利用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小,这样,被WTO允许采取的作为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安全的合法手段的反倾销,尤其是其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说辞,就成了一些国家指控中国企业搞倾销的最好借口。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所谓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在不断的历史探索中逐渐找出的一条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之路的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它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着它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出谋划策。本文将就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不断完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等几方面阐述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探索中初步形成 (一)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3年至l957年期间逐步形成的。那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需要相匹配的经济制度来发展中国的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产生。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政企不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陈云在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等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人这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想。 面对老一辈领导人遗留下的问题,邓小平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做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979年,他就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同年6月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使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

论述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论述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一、中国的外交布局 第一,以周边外交为重点。继2014年中国领导人密集访问周边国家之后,2015年4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邀请,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经略周边进一步成为中国塑造全球外交战略格局的重要内容。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经济合作倡议,都显示出我国致力于同周边及世界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也显示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首要地位。 第二、以大国外交为重心。首先声明,当前中国所言“大国外交”,应当是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这是日益崛起的中国对自身地位和身份、利益与目标,以及应有国际角色的准确判断和应有表达。早在2013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时就发表了题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演讲,明确提出“在继承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第三、以多边外交为舞台。2014年,中国主办了两场多边外交峰会,亚信峰会和APEC峰会。同时中国领导人也参加了包括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多场多边外交峰会。中国成功开展多边外交,充分发挥多边峰会外交的统领作用,使多边外交大格局日臻成熟,作用更显重要。 二、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十分丰富,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履行正确义利观

等等。就当前而言,我认为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合作共赢”。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就在于“合作”“共赢”和几个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环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使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富全球视野、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正致力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切实走出一条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简本) 表一: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测度指标及分值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世界贸易组织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世界贸易组织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但中国在参与世界围的贸易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中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Economy Country 缩写为NMC),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为促进外国朋友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了解,2002年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对截止2001年底中国市场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估测度,并与一些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程度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由于报告的英文版正在翻译过程中,为方便国外读者,这里先给大家

提供报告缩写本的英文版。 一、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 众所周知,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 surrogate country)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normal value)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征税措施。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也是各国公认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扭曲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反对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实施歧视政策的手段。现在,确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尤其是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这些国家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这些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而不按照这些国家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映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这种歧视性的做法, 不公正待遇,使一些国家出口产品本来没有倾销而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过度的摩擦和动荡。 中国是受损害较大的一个国家。一些国家之所以对中国做出非市场经济国家(NMC)的判断,之所以经常对华使用反倾销的政策,主要是因为双方交流不够。他们确实不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不了解中国市场化的快速进展,也不理解中国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而中国企业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法律及程序不熟悉,同时对国市场经济方方面面的变动不甚了解,在相当一段时间也很少能向反倾销国家提供案子调查的广泛背景资料;而中国学者们虽然从推进改革角度做了不少中国市场化测度的研究,但几乎没有从反倾销角度与国外同行讨论中国的NMC问题。因此,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误判一直没有能得到更正甚至因某些小纠纷而加深了。当然,不排除在一些反倾销案件中,有非认识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譬如,有时会因涉及一些进口国相关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进口国政府有关部门迁就了国企业的过分要求;甚至也不排除,个别时期个别国家机构,在与贸易紧密相关的反倾销措施中掺进了某些政治因素。 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反倾销胜诉的惟一条件。市场经济下,也存在不公平贸易的产品;非市场经济下,也可以有相互满意的公平贸易。同样是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反倾销中仍然会有败诉。因此,中国要求反倾销国从实际出发对待中国的NMC问题,并不是追求反倾销中的优惠地位,只是要求贸易伙伴公平的对待;只希望为了公平贸易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不要成为扩大不公平贸易的手段。 为了在反倾销中能得到一个非歧视的、公允的判断,我们需要耐心地、客观地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经济快速转轨的进展情况,帮助外国朋友认识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企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企业。本报告就是这样一份向外国朋友们提供关于中国市场经济极为详尽的调研成果。我们欢迎国外读者尤其是外国朋友共同来评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将充分听取包括国外专家在的各方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充分交流,这不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也将有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世界贸易秩序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已经搞了30多年了,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来看,无疑是成功的。1979年 11月 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论断,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现在谈谈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强硬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所有制结构有利于各类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共同富裕的原则;宏观调控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激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了计划与市场的两个长处。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也是可以搞市场经济的。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世界上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之比已从1960年的30:1和1990年的60:1扩大到现在的74:1。其二,发展不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社会制度出了问题,

而是具体体制造成的。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而在当时我国严格执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完全的统一,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限制了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两方面都是对生产力的束缚。要摆脱束缚,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说明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邓小平于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就打破了过去那种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最新维和行动对中国外交的意义资料

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维和部队在各个国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维和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无疑也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关键词:维和、外交 正文: 一、背景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呈现多极化。于此同时,国际的安全形势愈发复杂,仍然存在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在这样的形势下,联合国开展了维和行动。 二、维和行动 1、联合国维和行动概述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联合国维和行动属于临时性措施,一般均有一定的期限,可由安理会视具体情况,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决定延期。维和行动的最基本要求:绝对不能干涉一国的内政。 维和行动的任务类型有监督停火、停战、撤军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有

所扩大,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 联合国维和行动有三大特征:国际性、非强制性和中立性。国际性即由联合国组织、成员来自各会员国、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挥、只对联合国负责。非强制性即维和部队必须征得当事国同意又有会员国自愿参加才能建立,它在维和时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只有在自卫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中立性即维和行动必须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不干涉内部事务。 自1984年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监督阿以战争停火的部队以来,联合国共执行了60多次规模较大的维和行动,投入资金超过400亿美元;有100万名官兵、警官和文职人员在联合国旗帜下履行过维和使命,还有2000余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2、中国参与的维和行动 (1)中国维和行动的内容及成果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003年4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2003年11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2006年3月,中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随着中国产品不断在国际市场遭受反倾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多数发达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在笔者看来,目前的中国已经基本达到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理应得到承认”[2]。下面笔者将从几个角度对本观点进行论述。 一、市场经济的国内外判定标准 事实上,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及机构都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了测试,但是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国内的测度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达到市场经济国家水平。如李晓西(2005)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73.8%,明显超过60%的市场经济国家临界水平。但在2004年的听证会上,美国代表认为中国离市场经济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2006)也明确表态短期内不会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欧美之所以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背后仍有“政治谈判的砝码”[3],不能完全以其作为定论。因此,在对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作出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欧盟等都曾提出过判定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但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1、美国提出的市场经济标准 美国在其《1930年关税法》第771节第18段对市场经济国家提出了六项要求:“(1)货币的可兑换程度;(2)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3)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4)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5)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要求该产业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决策没有政府介入,所有重要的产品投入都是以市场价格支付的;(6)商业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4]。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由于各种因素,国家产生了垄断企业。垄断企业在控制产品价格、避免由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方面产生一定作用。然而垄断对国家的经济是有一定危害的。由于垄断的特点与性质,垄断企业易造成由随意控制价格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现象,同时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且垄断由于缺乏积极性而易致使国家相关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垄断企业的高收入易导致拉大国家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公平、损害政府威信等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总之,垄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企业是普遍存在于现实经济中的企业结构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探究垄断企业对经济的影响,首先要明确垄断产生的原因。很多因素如生产发展的趋势,规模经济的要求,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保护专利的需要,对进入的自然限制,对进入的法律限制等等,一定程度上都会导致垄断。从根本上讲,垄断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的产物。主要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三个: a.自然垄断:即由市场竞争导致的垄断。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成本使一个生 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 b.政府创造垄断:出于公共利益考虑或其他原因,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 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如石油、烟草、食盐等。 c.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如早期的美国铝业公司,就是由于垄 断了铝冶炼的原料——铝矾土,而享有独家垄断铝供应的地位。 某些行业,如石油、通信、铁路、航运、电网、煤炭、军工等等行业,由于技术、资金、政治、经济、安全、避免竞争等原因,垄断是必要的。这些行业纯粹靠市场竞争维系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产生了相关的垄断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垄断是必然的。 然而垄断对社会经济是有一定危害的。垄断容易带来随意提高产品价格、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阻碍社会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原则上,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竞争是必要的,而垄断企业缺乏竞争。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并且缺乏积极性。 首先,垄断的最大弊端是是消费群体利益受损。没有竞争,缺少压力和进取之心的直接后果是影响消费者消费水平。目前受政府保护的垄断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作为全民财产的国有企业本应把一般消费者福利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并非都如此。据资料,中石油每升五块钱的汽油甚至比美国加了资源税和燃油税的价格都高。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其大部分与居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的大小。石油、电网、通信等行业高利润的背后,是通过价格机制达成的。由于企业垄断,没有其他企业与之竞争,于是其定价没有市场份额减少的后顾之忧,于是近年来相关产业价格不断升高。而垄断迫使消费者缺乏选择权,为了获得产品和服务,不得不被动接受垄断企业提供的高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加大,进而影响其他部分的消费,特别是加重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生活负担。最终使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影响国家经济水平。 再者,垄断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收入不平等、拉大收入差距重要成因之一。一方面,垄断企业的提供的价格加大了消费者的支出,另一方面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加大群体收入差距。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

中国已是全面开放市场经济国家

温家宝:尊敬的克劳斯·施瓦布主席,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对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走过5个年头了。五年的实践使达沃斯论坛形成了一个宗旨,这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创新、面向青年。会议多种多样的形式的讨论,开得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困难的时期,给世界传递了希望的声音,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本次论坛以“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为主题,反映了大家对推动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共识与期待。我祝愿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如果以三年前的9月15号雷曼兄弟银行倒闭为标志,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三年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企业界和专家学者都在深刻反思,探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求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未来发展之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喝彩的,也有怀疑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对此,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信心是坚定的。 新世纪(15.81,0.28,1.80%)头十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的十年,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 这十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5%,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对外贸易总额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基础不断加强,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财税、金融、农村、企业、资源价格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微观经济活力和宏观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明显提高。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真正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通过改革,我们进一步破除了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资本、劳动、知识、技术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成为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的源泉。 我们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推动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双边与多边经贸合作。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外开放不仅有力促进了中国发展,改善了本国人民福祉,也成为促进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国民储蓄率较高,科技和教

浅谈中国外交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需要发展文化外交,同时文化外交的开展也会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与历史实践 文化外交是为了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来积累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文化外交正是文化成果之一。文化外交实践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两汉时张骞、班超出西域,开辟了陆路的“丝绸之路”的创举,在海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沟通了海上文化与贸易交流,近代历史上梅兰芳的赴美京剧演出,为中美外交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1972 年的“乒乓外交”堪称中国文化外交的经典。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影响力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热”,突出表现在“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二个方面。截至2006 年9 月中国已在46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 所孔子学院来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己任,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中国文化外交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从改善自身形象、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及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出发,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开展文化外交的经验,不断探索自己的文化外交战略。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的文化外交模式还很不完善,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外交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化展示、语言推广和文化交流方面成效显著。 (一)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 “文化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外交形式,是国家根据对外关系的整体工作格局与部署,在双边国家约定的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以文化为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手段来开展的国家公关活动。“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是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外交“文化展示与沟通”的标志性活动。自2003 年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英国“中国文化年”(2003-2004)、法国“中国文化年”(2003-2004)、美国“中国文化节”(2005)、“中印友好年”(2006)、俄罗斯“中国年”(2007-2008)意大利“中国文化年”(2008-2009)及俄罗斯“汉语年”(2010)等文化年(国家年)项目,这些项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给相关国公众带来了一次中国文化的“集中轰炸”,使他国公众在与中国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和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从“心灵”上感知中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 文化年(国家年)对中国来说还有一个更深远的意义。“中国文化年”项目的广泛开展,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的沟通,将中国的文化理念内化在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准则理念中。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协和万邦”的理念,不仅对中国社会本身有着内化的功能,而且,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必将为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做出贡献,起到“化天下人”的作用,这将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最大的贡献。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摘要】中国“非市场经济问题”的由来,“非市场经济问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解决“非市场经济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问题 WTO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到2012年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等仍未予以承认。从时间上来看,欧美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不重要,因为根据入世达成的有关规定,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只在入世后的15年内有效,15年一过,中国自动获得这一地位。但欧美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并非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正如: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教授在谈到美国将迅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时说:“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最重要的意义,并非对一国总体经济体制等情况作判断,更多体现在解决贸易纠纷时的“技术适用”。是否被承认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直接决定了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时的境遇。所以,中国算不算市场经济国家,关系到我国出口产品的命运。 一、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主要由来 一般舆论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之所以产生,是

由《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第l款第2项引起的。该条款规定:“如果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替代国价格确定产品正常价值的方法。有观点认为,该条款的存在等于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认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使得中国企业在国外应诉反倾销中处在了非常被动的地步。因此,中国政府在当初根本就不应该同意在议定书中列入这样的条款。 那么,问题的产生是否就是这样的简单呢?当然不是。实际上,中国政府之所以同意在入世议定书中列入这样的条款是有原因的: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虽然越来越高,但迄今仍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在中国入世之前,就更是如此。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近年来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是由于中国入世前后大步推进改革的结果。而在中国谈判入世时候,市场化程度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就我国而言,虽然从整体上国家进行垄断或价格控制的产品已经很少,但是,由于我国一贯重视和扶植出口创汇产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出口生产和贸易企业提供各种补贴或财政支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企业发展,对各种事务大包大揽、对企业提供超出法律规定的赋税优惠(如税收减免、出口退税等)和补贴以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根据2001年11月10日中国入世时签署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其他WTO成员国可以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使用中国实际价格/成本,而是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计算倾销幅度。该条款实质上允许成员国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方法。 在上述条款的规定下,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几乎总是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来计算中国倾销幅度。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那些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符合市场经济地位。 以替代国价格/成本计算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通常会被裁定为超高的倾销幅度。由于中国一直是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对象,“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难点。事实上,十多年前中国就积极通过外交活动要求贸易伙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成果是新西兰(2004年4月)、新加坡(2004年5月)、马来西亚(2004年5月)、澳大利亚(2005年4月)相继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至今仍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争论的焦点在第15条的(a)和(d)款。第15(a)(ii)

条的表述是:如果中国生产者在被调查后无法明确证明该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满足市场经济条件,那么WTO进口成员国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 严格比较的方法。但第15(d)条还有一句关键的话:无论如何,第15(a)(ii)条款将在15年后自动到期。 中国政府坚持认为WTO成员国自2016年12月11日起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终止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的做法。 美国和欧盟的律师则有不同的解读。尽管按照第15(d)条规定,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国内法证实其是一个市场经济体,15(a)条规定即应终止;或者第15(a)(ii)条规定应在2016年12月11日终止,但这并不意味着WTO 成员国必须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做出选择。他们援引了第15(a)条中的开放式陈述:WTO 进口成员国在调查反倾销时可以使用中国实际价格/成本,或者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美国可能会反对中国到2016年12月11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商务部面临修改现行的替代国方法,可能根据不同的案件使用“折中”的方法,即对于一些产业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对钢铁等国有企业主导、国有银行输血的行业则不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是否能够取得全面市场经济地位,无论是从WTO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对GDP的影响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对GDP的影响研究 07数理实验1班073518152 陈丹凝 一、引言: 2009年5月31日,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发布,香港连续15年为世界经济最自由地区。而中国也在近几年内持续地提高其自由度,但是水平仍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中国大陆今年经济自由度的综合评分排名111位,仍然属于“较不自由”的经济体类别。虽然通胀率较低,但是其税率和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仍然很高,主要银行仍然为国有。 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主要依照商业自由度、贸易自由度、财政自由度、政府规模、货币自由度、投资自由度、金融自由度、产权、腐败影响以及劳工自由度等十大指标,对纳入考察的全球经济体进行打分,将各大领域得分进行平均,得分越高,则说明经济自由度越高。是由《华尔街日报》与美国的传统基金会每年发布的,涵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区,是全球权威的世界经济自由度衡量指标之一(还有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的指数)。 根据对176个国家横截面数据(包括人均GDP与经济自由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具体分析结果如下:(FC为自由度得分Freedom Score) GDP= -45117.94+ 953.7969*FC 20.4708 R=12.44 t= (数据来源: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由此可见,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是与其人均GDP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中,自由度得分每提高一分就会使得国家的人均GDP提高约为953美元。市场经济是一种组织生产与消费的最有效方式,若一个国家过多地干涉其贸易自由,很大程度上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削减的负向作用。2009年这项经济自由度指数研究的结果再次明显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与该国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高度自由的经济体系不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和GDP增长率,促进国家繁荣富裕,而且稳定社会发展,带动政治改革,为人民取得成就和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也不难从以下的散点图中发现回归方程中没有解释的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