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姓名:吕育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徐长生

2009051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居民消费水平却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文从消费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得出了我国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具有弹性系数约为0.038的正向拉动作用的结论。

本文还针对不同类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方式的不同,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依次分析了积累性财政支出和转移性财政支出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从而得出两种类型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效率和形式有所不同,其中积累性财政支出在经过相对较短的滞后期后,能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作用但此效果并不具备持续性,而转移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滞后期才得以显现但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基于不同类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式的不同动态过程,本文提出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为促进居民消费,选择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的相关参考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居民消费积累性财政支出转移性财政支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economy of China has made a long-term development, but the level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has been lower, 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economy development. Thu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lways takes the increase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ims of fiscal policies.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mechanism of how fiscal expenditure affects household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umption theory, and constructs an econometric model to empirically verify the effects of the fiscal expenditur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concludes that fiscal expenditure can pull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positively.

In the light of the different impact ways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fiscal expenditure do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impacts that the cumulative fiscal expenditure and the transferable fiscal expenditure hav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via constructing a V AR model, and concludes that these two types of fiscal expenditure have different efficiency and forms on promot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e cumulative fiscal expenditure has a sharp pulling effect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during a short period but those impacts can not last long.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ransferable fiscal expenditure appears after a longer period, however the effect is durativ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rocess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fiscal expenditure hav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is study brings forward some referenced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choose different fiscal policies to increase household consumption.

Key Words: Fiscal Expenditure, Household Consumption, Cumulative Fiscal Expenditure Transferable Fiscal Expenditur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论文属于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保 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动力,决定了社会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方向,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高速的增长,人均消费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遗憾的是,与居高不下的投资率不同,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较严重的消费倾向偏低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尽管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居民消费率还维持在62.13%的相对较高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消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截止到2006年末,我国的消费率水平仅仅维持在50%左右(中国统计年鉴,2008),远低于77.6%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亚洲平均水平还要低。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居民消费具有增长缓慢,消费倾向偏低的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07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5.41%,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左右。

由于长期消费倾向偏低,导致的消费不足、内需疲软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我国政府也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视。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我国中央政府就将促进消费提高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的高度,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面临陷入通货紧缩的情况后,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用以启动消费,刺激国内需求。其中以连续五年(1998—2003年)通过巨额财政支出来拉动民间消费的积极财政政策尤为引人注目。然而从实际结果来看,到2003年底我国的国内消费率仍然在40%左右的低位水平徘徊,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可以说刺激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却带来我国居民储蓄余额有了相对较大幅度的增加,达到10万亿之多。这些现象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研究和讨论,对财政政策与我国居民消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具有争议。

面对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达到国务院提出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证8%的GDP增长这一目标,安稳渡过金融风暴,我国政府不得不再度选择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下滑的情况下,出台各类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提振国内经济。在我国目前已经提出的一揽子政府投资经济刺激计划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刺激国内居民消费,从而把经济发展拉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1) 分析并实证检验我国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判断财政支出是否能够拉动居民消费以及拉动的程度。(2) 通过分析我国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我国不同类型财政支出项目影响居民消费的动态过程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直观而具体的刻画出我国财政支出对消费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作用的动态过程和有效性,为我国在当前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为促进国内居民消费所进行的政策选择和财政支出安排,以及今后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和安排,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参考方法和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综述

(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综述

外国经济学家对于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影响关系问题的相关研究,是伴随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其主要争议的重点在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是否具有所谓的支出“乘数效用”,即是否能够带来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上升等良性的结果,从而导致消费的提高。如果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的价格水平或者实际利率水平的上升的效果更明显的话,有可能反而会拉低消费,即形成所谓的“挤出效应”。实际上,对于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的学术文章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实证方法来检验不同经济背景条件下,两种效应的的具体体现情况,实际的测算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即包括认为财政支出会对居民消费有所“挤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相关研究结论,也有大量的文献检验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着一定拉动作用的结论,具体如下:

其中比较典型的支持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的研究包括:Baileay(1971)最先研究了政府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间的联系,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并检验了政府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影响,通过回归系数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即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随后Barro(1985)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Barro通过分析短期政府支出带来的效果,认为政府的公共支出类似于私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将使得消费和产出有着短期的增加,即具有正向的消费效应,然而由于同样类似于投入,财政支出带来的消费的增加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幅度,因此在他进行的长期分析中,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得出政府支出的长期增加带来消费增加的比例会逐渐减小,因此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可以认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此后Aschaer(1985)和Komendi(1983)以美国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而以英国为背景,Ahmd(1986)通过构建RBC跨期替代模型得出了在长期中,居民消费会受到政府财政支出的负向影响。

然而除了以上的研究以外,还存在另外一些实证研究却得到了与上述研究完全不同的结果。例如Devereus、Head和Lapham(1996)以凯恩斯模型为基础,通过设立了规模报酬递增、寡头竞争等假定,经过计量检验发现政府财政支出将会使得总产量水平提高,从而工人实际工资也会提高。这使得消费对闲暇的替代发生,意味着政府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产生正向影响的同时对居民消费有着正向的拉动效应。此外在实证研究方面,Karras(1994)采用OECD国家中多个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影响关系,得出的结论认为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而且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互补关系的大小会受到政府规模的影响。一旦政府规模增大,这种互补关系会有所削弱。但总的来说,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对居民消费倾向有所提高,因此能过一定程度上拉动居民消费。

此外,还有部分文章是实际测算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例如Amano和Wirjato(1997)利用相对价格方法估计了美国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跨期替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弹性,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国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系数高达负0.9(此文中宏观模型的设定并不精确,可能对估计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而Tsung-wu Ho(2001)利用板块数据对OECD 国家中24个工业国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尽管在协整分析时发现,部分国家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负向的作用,但是从总体来说,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规律,可能是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导致的。

最近在世界范围内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显得比较丰富,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Giovani Callegari在其2007年的专著Fiscal Policy and Consumption中对财政支出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利用历史经验数据,通过构建包括V AR模型在内的各种计量模型对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Alfredo Schclarek(2007)在其文章中对40个发展中的工业国家中,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70-2000年)进行分析,认为扩张性财政支出并不会挤出居民消费。Athanasios Tagkalakis(2008)在其文章中分析了OECD国家在1970到2001年间,居民消费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者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反应,认为财政政策在那些居民通过信用卡消费发展比较慢的国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比较显著。Andrew Mountford和Harald Uhlig(2008)在其文章中比较并分析了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间不同国家财政支出变动对居民消费约束的影响。Kristian Jonsson(2007)分析了不同财政制度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有效性区别,指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可能会加大社会成本,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约束。Raffaela Giordano等人(2007)在其文章中对意大利国内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V AR模型进行分析并正式消费对于财政支出变动冲击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综述

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宏观调控、金融危机等背景,对于财政支出与消费的影响问题在国内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中针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于利率受到政府调控,使得政府财政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与否更加充满争议,成为研究的重点并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黄赜琳(2005)在研究我国经济周期以及财政政策效应的过程中,通过利用RBC模型引入财政支出变量,构建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其结论证明,在我国总体来说财政支出具有“挤出”效应,尤其在居民消费的方面,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替代性。此外,谢建国与陈漓高(2002)也分析了中国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消费的可行性,通过跨期替代模型检验结果得到这样的方式在长期内可能会完全“挤出”居民消费,而在短期内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居民消费的效果。

而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具有拉动居民消费的效应。例如李广众(2005)根据消费者最优消费选择理论进行了推导,得出了包含财政支出、居民消费等变量的欧拉方程,并通过计量检验证明了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财政支出能够推动居民消费。而类似的结论还包括财政部办公厅课题组(2001)在其研究报告中同样指出,关于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后认为我国政府购买力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此外,王丽娜(2008)分析研究了几个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协整分析得出了社会保障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社会公共性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大,作用较为明显。官永彬(2008)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滞后1期的条件下,农业生产事业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对农村人均消费的影响。其得出的结论认为,在农村的财政支出中,基础建设支出与农村救济对农民消费有着负面效应,而农村生产事业支出则对农民消费有着正向的影响。刘溶沧,马栓友(2001)在研究赤字、国债对宏观经济作用的同时,从收支两个角度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的效用,认为财政支出会促进总需求,即有助于提高消费,并最终提出通过实施财政支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本文将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一问题,建立计量模型,通过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析和计量研究来判断我国财政支出是否对居民消费具有拉动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的动态过程和有效性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文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第2章将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多角度分析,详细研究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第3章将通过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判断财政支出是否对消费具有拉动效应;第4章则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基础下,通过构建V AR模型对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分析我国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促进消费的具体机制和有效程度;第5章为对我国今后的财政支出的政策选择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在通过基本消费理论推导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分析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效率和动态过程,将为我国面临金融危机下的相关财政支出政策安排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角度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基于凯恩斯理论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机制

根据凯恩斯理论中的关于有效需求的核心理论,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出现主要受到三大规律影响:(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流动性偏好。

这三大规律对于消费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其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产生影响的渠道主要因为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重,即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递减,而人们往往具有一种把一定收入比例用于消费的心理规律,而这个比例往往在很长时间内相对固定。因此消费增长速度必然会小于收入增长速度,使得随着收入的增大,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将会逐渐降低,造成消费率减少,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两大规律对消费产生影响的渠道则是由于人们更倾向于持有一定的资产,导致人们往往具有相对更强,与实际消费能力不符合的消费约束,从而使得消费需求不足。

根据以上的三大规律产生作用的原因和渠道,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由于存在资本边际效率的可能的非规律性变动以及人们对于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使得一般来说政府的两种调控手段中财政政策的手段显得较为有效率,而货币政策相对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局限。因此,在政府考虑通过调控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时,往往会从财政政策入手。而具体来说,可以借助经典的IS-LM 模型,对财政政策与消费的影响机制和方式进行简单的说明,具体分析如下:

在封闭经济中,总收入可以记为:

Y C I G =++ (2-1) 其中消费函数为: ()C C Y = 01C ′<< (2-2) 投资函数为: (,)I I Y r = 0,0Y r I I >< (2-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M L Y r P

= 0,0Y r L L >< (2-4) 其中Y , C, I, G , r, M 和P 分别表示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利率、货币供给和价格,C ′表示C 的一阶偏导,Y I 、r I 和Y L 、r L 分别代表对相应函数中Y 或r 所

求得的一阶偏导数结果。通过对上面的几个等式进行各变量的全微分并通过计算化简后(袁志刚、宋铮,2001),可以得到以下的等式:

11()(/)Y Y r r

Y G C Y I L L I ?=′???+ (2-5) 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由于1()Y C Y I ′??小于等于1,且(/)Y r r L L I 为正数,这意味着政府支出对于产出有着正向的拉动作用,其具体作用大小可以由

1

1()(/)Y Y r r C Y I L L I ′??+来衡量。而又由于()C C Y =且01C ′<<,因此产出的增加会

导致消费的上升。总的来说,在凯恩斯体系理论框架下,通过对IS-LM 模型的分析可以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总产出有正向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由于消费边际倾向为正数,使得财政支出对消费也产生正向的影响,其传导途径可以归纳为:

G Y →→C

2.2 基于预期理论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与凯恩斯消费理论不同,无论是生命周期假说还是永久收入假说都认为人们的消费选择取决于其一生收入的总和,并以此作为消费理论的核心,从而将预期引入到衡量居民消费的模型当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式子表达:

00[(1)]1(1)p

t t t W r Y r A r r ∞==++++∑ (2-6) ()p t C C Y = (2-7)

其中p Y 代表永久收入,t W 代表t 期收入,0A 代表初期资产,而根据2-7式的设定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知道消费C 由永久收入决定。在此基础上,由于人们对未来的收入水平并不确定,只能通过相关的信息来对未来的收入水平进行预期,从而将预期引入到收入和消费的模型当中,具体如下:

0()()[(1)]1(1)p

t t t t t t E W r E Y r A r r ∞==++++∑ (2-8) [()]p t t C C E Y = (2-9)

其中()p t E Y ,()t t E W 分别代表对于未来收入和生命周期内永久收入的预期。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人们对于收入预期发生变动,其消费约束会发生变动,再根据之前对于IS-LM 模型的类似分析,必然会对消费产生影响,其传导途径可以归纳为:

()p t t t t G E E Y C →→→

2.3基于消费者最优行为选择理论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由于在IS-LM 模型中,财政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间接的渠道且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实现的,传导过程中可能受到包括利率在内的许多因素干扰。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消费者最优化行为选择理论为基础,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行更为直观的分析。

首先以消费者最优化行为选择理论构造基本的消费目标函数,在居民整个生命存续期内,其最大化效应水平假设下的消费目标函数为:

001{()[()]}t t t Max U t E C βφ∞

?==∑ (2-10)

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为: 1(1)t t t t t W W r Y C G ?=++?? (2-11)

其中0E 代表了基期对于未来的预期,β为当期的折现因子,t C ?为t 期人均有效消费。在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中,t W 表示t 时期末的人均实际金融资产拥有量,在两部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中,也表示政府的实际债务水平,Y 表示人均收入,r 表示实际利率。之所以对各变量均取人均值主要是考虑到本文的研究过程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进行的,选取人均值相对更为精确。()φ?为消费的效用函数,考虑到为了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假定此函数具有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不变的效用函数(CRRA)的函数形式,因此()φ?具有以下形式:

1()1C C θφθ

??

?=? (2-12) 其中θ>0,'()φ?>0,"()φ?<0。其CCRA 函数的性质决定了在任意两个时点之间,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不变且等于1

θ,即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为常数-θ。

对于有效消费函数C ?的设定,本文采用了Campbell 和Mankiw(1990)于提出的

科布道戈拉斯(Cobb-Douglas )形式的有效需求函数(官永彬,2008)

,即: 1t t t C C G αα??= (2-13)

其中,t C 为人均实际消费支出,t G 为人均实际财政支出。

根据之前的假定,在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下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基础上选择每期的消费t C 将会是居民作为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因此对此消费量求解,通过根据目标函数(2-10)式和约束条件(2-11)式构建拉格朗日(Lagrangean)函数如下:

0011{()[(1))]}t t t t t t t t t E C W W r Y C G βφλ∞

??=+?+?++∑ (2-14)

上式分别对t C 、t G 、t W 求导,得到一阶条件为:

t t

C φλ?=?? (2-15)

t t G φλ?=?? (2-1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01[(1)]t t E r βλλ++= (2-17)

由(3),(4),(6)可以得知:(1)1(1)(1)()t t t t t t t t t

C C C G C C C αθαθφφαλ??????????===???? (2-18) 从而可以得到: (1)1(1)(1)11

1t t t C G αθαθλα????+++= (2-19) 把(2-18),(2-19)带入(2-17)整理得到:

(1)1(1)(1)(1)1(1)(1)011(1)t t t t E r C G C G αθαθαθαθβαα????????+++?= (2-20)

对方程两边均取对数并化简,可得:

011ln[(1)](1)(1)ln [ln ln ]1(1)1(1)

t t t t E r lnC C G G βαθαθαθ+++???=?+???? (2-21) 从(2-21)式可以得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取决于方程中的财政支出倒数差值前的系数(1)(1)1(1)αθαθ????,若(1)(1)1(1)

αθαθ????>0,则说明财政支出对于消费有着正向的拉动作用,这意味着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将有助于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或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了居民消费率。若(1)(1)1(1)

αθαθ????<0,则说明财政支出对于消费有着负向的“挤出”作用,即意味着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居民消费。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计量检验

3.1 模型设定

将前文中基于消费最优行为选择理论推导出的代表财政支出对消费影响的数学表达式转化为计量模型,记为:

01ln ln t t t C G u ββ=++ (3-1)

其中t u 为白噪声随机误差项(i.i.d )。

考虑到居民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居民人均收入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模型估计的更加精确,在模型中加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变量来代表宏观经济影响,最终用于实证检验的计量模型为:

012ln ln ln t t t t C G GDP u βββ=+++ (3-2) 其中t u 为白噪声随机误差项(i.i.d )。

3.2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为了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人均财政支出(G )作为我国财政支出的代表变量、人均居民最终消费(C)作为衡量消费的代表变量以及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的代表变量,样本期为1985—2007年,各变量均为年度数据。为了消除物价因素,各变量的名义值均经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定基比指数调整为实际值。由于我国目前的统计资料并为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定基比值,因此本文选择通过统计资料中所公布的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值构造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定基比值,基期设定为1984年。考虑到为了符合模型设定并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将全部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数据来源自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以及

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数字处理均通过Eviews5.1软件完成。

原始数据如下表:

表3-1 我国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居民消费以及人均GDP统计数据(1985-2007年) 年度人均财政支出(元)人均居民消费(元)人均GDP(元)

1985 191.127 437.613 858.5

1986 207.635 487.334 963.5

1987 210.822 555.555 1112.3

1988 228.871 701.286 1366.2

1989 254.033 766.787 1519.2

1990 269.703 797.073 1644.5

1991 292.398 890.666 1893.6

1992 319.377 1063.381 2311.4

1993 391.694 1323.211 2998.8

1994 483.326 1736.322 4044.1

1995 563.383 2224.593 5046.1

1996 648.552 2627.055 5846.4

1997 746.890 2819.356 6420.3

1998 865.500 2959.344 6796.4

1999 1048.421 3127.082 7159.9

2000 1253.442 3384.451 7858.5

2001 1481.083 3596.262 8622.6

2002 1716.826 3805.403 9398.3

2003 1907.494 4076.974 10542.4

2004 2191.505 4910.765 12336.7

2005 2594.936 5422.776 14053.8

2006 3075.189 6095.222 16165.6

2007 3767.644 6997.551 18934.1 3.3 计量检验结果和分析

3.3.1 平稳性检验分析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下面的协整等相关分析前,首先要对数据的平稳性,

即对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存在单位根进行判定。本文采用的是传统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DF(Augmenteed Dicky-Fuller)检验法,具体检验模型为:

1211(1)m t t t

t i t i y t y y ββρδε??=Δ=++?+Δ+∑ (3-3)

(3-.3)式中根据t ε为白噪声扰动向量,即()0t E ε=,()t t E εε′=∑且当s t ≠时, ()0t s E εε′=。在检验过程中,原假设0H 为ρ=1,即t y 非平稳存在一个单位根,检验结果采用Mackinnnon 临界值,且选择的最优滞后期阶数m 由AIC(Akaikee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来确定,具体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3-2 变量的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类型(C,T,P) ADF 统计量 临界值 结论

LnC

(C,T,1) -1.973754 1%: -4.467894 5%: -3.644962 10%: -3.261452 不平稳 ΔLnC

(C,T,0)

-3.617972 1%: -4.467894 5%: -3.644962 10%: -3.261452 不平稳 2ΔLnC

(C,T,0)

-6.077035 1%: -4.571559 5%: -3.690814 10%: -3.286909 平稳 LnG

(C,T,2)

-1.859475 1%: -4.498307 5%: -3.658446 10%: -3.268973 不平稳 ΔLnG

(C,T,3)

-2.643988 1%: -4.571559 5%: -3.690814 10%: -3.286909 不平稳 2ΔLnG

(C,T,0)

- -3.338481 1%: -4.616209 5%: -3.710482 10%: -3.297799 平稳 LnGDP

(C,T,4)

1.379151 1%: -4.571559 5%: -3.690814 10%: -3.286909 不平稳 ΔLnGDP

(C,T,2)

-2.897170 1%: -4.532598 5%: -3.673616 10%: -3.277364 不平稳 2ΔLnGDP

(C,T,3) -3.942567

1%: -4.616209 5%: -3.710482 10%: -3.297799 平稳 注:① 检验类型中的C 表示检验中包含有常数项,T 表示检验中包含时间趋势,P 表示滞后阶数。 ② Δ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2Δ表示变量的二阶差分。

如上表所示,居民人均消费变量、人均财政财政支出变量以及人均GDP 变量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二阶差分后显示平稳,即为二阶单整数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3.3.2 回归方程估计及协整检验

通过Eviews 软件将数据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得到回归方程估计结果为: ln 9.1020.038*ln 0.782*ln C G GDP =?++ (3-4)

t = (-34.458) (1.813) (30.146)

adj 2R =0.902792 DW=1.015498

根据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估计出的系数均显著,变量LnG 前的系数0.038说明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有着正向的作用,财政支出每增加1%,居民消费将增加0.038%。 对于以上的估计结果,还必须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时间序列LnC 与LnG 是否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以确认估计方程是否有效。因此本文采用恩格尔格兰杰(Engle —Granger )法进行相关检验。首先通过计算得出回归方程的残差:

ln 0.038*ln 0.782*ln t t t

u C G GDP =?? (3-5) 再对残差进行ADF 单位根检验,选择不含常数和时间趋势的方式来进行,并且由SIC 准侧确定滞后阶数,其结果如下表(表2):

表2 变量的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类型(C,T,P)

ADF 统计量 临界值 结论 t u

(C,T,4) -4.317796 1%: -4.571559 5%: -3.690814

10%: -3.286909 平稳 注:① 检验类型中的C 表示检验中包含有常数项,T 表示检验中包含时间趋势,P 表示滞后阶数。

根据上表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为平稳序列,故说明lnC 与lnG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回归方程估计是有效的。

3.4 小结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种长期的动态关系,且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有着正向的拉动作用,弹性系数为0.038,即财政支出每增长1%,居民消费会增长约0.038%。

此实证结果意味着在我国,财政支出并不会对消费产生所谓的“挤出”效应,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居民消费,因此通过财政支出的手段来刺激消费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由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弹性系数0.038并不高,而且从回归结果来看,此弹性系数的显著性相对较小(t值为1.813),因此可以得出我国财政支出对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效果比较有限。这一点印证了我国在1998年至2003年间,尽管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是对于消费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消费率仅仅从40%左右提高到45%左右,其中居民消费增长及其有限且总体增长趋势并没能有所持续。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对于以上的分析和实证,由于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模型设定都显得较为简化,具体测算的弹性系数并不精确。因此,对该模型所进行的回归分析目的仅在于确定财政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途径并判断财政政策对于居民消费的具体影响方向(是否具有“挤出”效应),为后面的具体效率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