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 知觉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教学过程:

导学提示

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

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

(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

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

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

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不是事物的整体)

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

(三)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略作解释)

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知觉,

1 、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分析:

(1 )“直接作用”。

(2 )“整体”。( 整体不是个别属性的简单相加,而

是对多种个别属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综

合的反映。)

(二)、知觉的种类。

1 、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2 、依据知觉的对象的不同分为:

(1)物体知觉

①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特性的知觉。

②时间知觉:对节奏、时间的估计。

③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2)社会知觉

①个人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3.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可分为(补充内容):

(1)正确的知觉

(2)错误的知觉(错觉)

概念:~即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①对物的错觉(如视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形重错觉)

②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

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完全是无益的,如果利用得法,我们是可以利用人们的错觉来达到一定的特殊效果的。

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

1 、反映的对象相同:

都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2 、依赖的物质基础相同:

感觉和知觉过程视人脑的活动,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感觉和知觉差异:

1 、产生的来源不同:

(1 )感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2 )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2 、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1 )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2 )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则比感觉复杂。

3 、生理机制不同:

(1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2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反映,两者很难分割( 所以它们有时又合称为“感知觉”) 。

五、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 一)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们是通过认识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的,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认识活动就是感觉和知觉,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感知觉为复杂的认识活动提供素材。

( 二) 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1 、没有感知就没有心理。认识过程是其它心理过程的基础,心理过程又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 、人的感觉被剥夺或感知觉缺损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甚至难以生存。

※小结:感知觉虽然低级,但很重要。

【研究实例】

没有痛觉的孩子。”

【心理点评】

痛觉,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说,是身体内部地警报系统,它可以防止机体继续受损害,以确保机体地健康。没有痛觉,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回避性反应就会减少和降低。由此可见,痛觉具有何等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感知觉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复习提问、引入。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什么是感受性

1 、定义:~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

2 、感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1 )不同刺激物作用

(2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

(3 )年龄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什么是感觉阈限

1 、定义:~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

的程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

临界值。

2 、种类: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1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A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B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

激量(强度)的能力。

教学中强调:

a 、不同感觉器官的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是不同的。

b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大(强)小(弱)

c 、绝对感觉阈限可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2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A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

B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教学中要强调:

a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大(小)小(高)

b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随着个体的年龄和生活实践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的,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每个人的感受性有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感觉的规律

(一)感觉适应

1 、概念:~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持续作用”

( 2 )变化规律:强刺激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弱刺激引起感受性的提高。

2 、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

举例说明:亮处进入暗处—暗适应(弱光刺激引起感受性的提高)

暗处进入亮处—明适应(强光刺激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强调:

(1 )日常生活中还有触觉、温觉、嗅觉的适应现象。

(2 )除了痛觉之外,感觉适应对于有机体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感觉对比( 强刺激引起)

1 、概念:~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A 、例子:同样的灯光,在很吵的地方觉得灯光

特别昏暗,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觉得灯光特别亮。……

B 、变化规律: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它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

2 、种类:

(1)同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 例子:“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

(2)相继性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子:喝过药后觉得糖特别甜)(三)感受性与训练

引入:

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等现象中感受性的变化都是暂时的,一旦条件消失,人的感受性有会恢复,然而通过训练,可以使人的感受性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包括:

A 、长期的社会实践导致某方面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B 、感觉的代偿。( 多见于残疾人,如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

C 、专门训练。

启示:

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一般人在各个方面都还有极大的发

展余地,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4 、小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同一个人的感受性在不同情况下也会不同。通过训练可以改变人的感受性,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感受性。

四、知觉的基本特征(规律)

导入:

知觉的基本特征即知觉的规律,指的是人在知觉过程中,影响人的知觉的各种因素。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1 、含义:~是一个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 1 )、人在知觉时在某一瞬间总是选择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的对象作为知觉的背景的特性。

( 2 )、这其实是注意参与到知觉中的表现。因此,凡是能引起注意的对象都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结合注意的规律谈谈知觉的选择性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

2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双关图或材料,说明什么是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以及两者可以互相转换。) 强调:在同一场合下,人们的知觉对象有可能相同,也可能

不同。

3 、影响因素:

( 1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和对比关系、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形状相似、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者的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纬度变化多的刺激

(2 )、主观因素:需要与动机、愿望与要求、目的与任务、兴趣与爱好、知识经验。

4 、知觉的选择性在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全班学生形成共同的知觉对象。

(1 )、在教学中突出应让学生知觉的对象部分。

(2 )、尽量避免使用双关图。

(二)知觉的整体性

1 、含义:~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

人们在知觉时总是把感知到的事物的部分属性放在某个整体中去理解的特性。( 知觉本身就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2 、同样一个部分放在不同的关系中可能会被我们知觉成不同的对象。

3 、对事物整体的把握取决于该事物的关键属性。而对事物的关键属性的识别又和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关键属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1 、含义:~指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 举例)

2 、影响因素:知觉的理解性与个体的知识经验、实践经历、言语的指导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

(思考:根据知觉的理解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做?)

(四)知觉的恒常性

1 、含义:在知觉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 、种类:知觉的恒常性主要表现在:亮度、大小、形

状和颜色等方面( 1 )大小恒常性

(2 )亮度恒常性

(3 )形状恒常性

(4 )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密切相关。知觉的各种特性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五、感知觉的规律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 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

形式:

1.实物直观

2.教具直观

3.语言直观

4.多媒体直观

特点:

1.实物直观: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真实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正确和精确,其缺点是事物的本质易被非本质属性掩盖。

2.教具直观: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容,且操作演示也及为方便灵活,不易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弥补实物直观的不足。

3.语言直观:可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对比、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且可摆脱时空、设备与条件限制,具有灵活、经济、方便的特点。

4.多媒体直观:能从多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现代直观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 正确进行直观教学

1. 运用对比的规律进行教学

2. 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进行教学

3. 多采用化静为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节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

一、青少年感知的特点

(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

(二)知觉的精确性的进一步发展

(三)知觉有意性和目的性更加提高

(四)逻缉性知觉开始出现

二、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

(一)保持和提高感官的功能

(二)培养观察能力

1 、观察力的概念:~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2、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

(2.)掌握观察的方法

①做好准备②有计划、有步骤③善辩多思④做好总结

(3.)加强观察训练

复习与思考:

A、按本章教学要求复习。

B、思考本章课后练习第1、2、3、5、6、7题。

C、做一做

一、填空题:

1.感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个

别属性_____的反映。

2.根据刺激的来源,把感觉分为两大类:______内部感觉___和

___外部感觉______。

3.视觉的中枢相应区在大脑皮层的___枕叶区的视区______。

4.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___反比关系______。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指感觉规律中的____适

应性_____。

6.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整

体属性_____的反映。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把知觉分为两类:______社会知觉

___和___物体知觉______。

8.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象一致,可把知觉分为两类:

_____正觉____ 和___错觉______ 。

9.颜色视觉可影响温觉,红色使人感到温暖甚至炎热,绿色、

海蓝色则可使人感到凉快。这是感觉规律中的____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_____,同时这也是一种___错______觉。

10.个体在知觉活动中,总是把一些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

当做知觉背景,这是知觉规律中的____知觉选择性_____。11.个体在知觉活动中,对知觉对象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予以解释,

并力求用词来标示它,这是知觉规律中的__知觉解释性_______。

12.外部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__嗅觉_______、__味觉_______

和______肤觉___等。

二、判断题:

1、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物质条件:感觉器官和物质条件,

而且,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才能产生。

(对)

2、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绝对感觉阈限。(错)

3、视觉的适宜刺激是290~800毫微米的光波。(错)

4、一般说来,评酒师、评茶师在味觉和嗅觉上的差别阈限小于常人,而差别感受性则大于常人。(对)

5、知觉对象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往往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个

体并不是仅仅反映其个别的特性和孤立的部分。

(对)

6、当知觉条件(距离、角度、光线明暗等)在一定范围改变时,

知觉的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对)

7、有的教师刚上课就把直观教具(实物、挂图等)呈现在学生

面前,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知觉规律的。

(对)

8、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空间知觉。(错)

三、单项选择:

1、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是心理活动的( C )。

A.感觉B.视觉C.知觉D.联觉

2、就常人而言,听觉的适宜刺激是每秒振动频率为( B )的声波。

A.26~20000次B.16~20000次

C.16~2000次D.26~2000次

3、一般称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为( B )。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4、吃了糖后,立刻就吃葡萄,会觉得葡萄很酸。这是感觉规律中的( D )作用。

A.适应B.相互影响C.干扰D.对比

5、当有人拿着苹果问你:“这是什么?”你会毫不犹豫的说:“啊!这是苹果呀!”这种现象是知觉规律中的( C )。

A.知觉的综合性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6、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客观特性的知觉是( B )。

A.时间知觉B.空间知觉C.运动知觉D.视知觉7、听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乐曲,我们仿佛看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这是感觉规律中的( D )。

A.互相影响B.互相补偿C.以耳代目D.联觉

8、一位教师绘制了一张教学图表,并在图表的四边绘制了色彩绚丽的精美图案。但在课堂上,他发现学生观察的效果不理想。这位教师违背了知觉规律的( A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9、在外部感觉中,( A )对人的认知的作用最大。A.视觉B.听觉C.嗅觉D.肤觉

四、简答题:

1、简述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2、知觉的规律有哪些?

3、感觉和知觉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

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蒲扇”,摸到大象背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像管子”,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像绳子”。

这是多么荒唐的感知啊!请你用知觉的规律分析这一故事。

五、论述题:

1、感觉活动的规律及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2.、知觉活动的规律及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感知觉“做一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个别属性,

2、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3、枕叶区的视区,

4、反比关系,

5、适应,

6、整体属性,

7、社会知觉、物体知觉,

8、正确知觉、错觉

9、不同感觉的互相影响,错觉10、知觉的选择性,11、知觉的理解性,12、嗅觉、味觉、肤觉。

二、判断题:1、√,2、×,3、×,4、√,

5、√,

6、√,

7、√,

8、×。

三、单项选择:1 C.2 B.3 B.4D.

5C.6B.7 D.8 A.9 A.

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第四章典型例题

第四章 典型例题 【例4-1-1】写出下图所示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Fourier 级数。 t 周期矩形信号 分析: 周期矩形信号)(~t x 是实信号,其在一个周期[-T 0/2,T 0/2]内的定义为 ???>≤=2/ 02/ )(~ττt t A t x 满足Dirichlet 条件,可分别用指数形式和三角形式Fourier 级数表示。 解: 根据Fourier 级数系数C n 的计算公式,有 t t x T C t n T T n d e )(~ 1000j 2/2/0ω--?=== --? t A T t n d e 10j 2/2 /0ωττ 2/2/j 000e )j (ττωω=-=--t t t n n T A 2/)2/sin(00τωτωτTn n A =)2 (Sa 00τωτn T A = 故周期矩形信号)(~ t x 的指数形式Fourier 级数表示式为 t n n t n n n n T A C t x 00j 00j e )2(Sa )(e )(~ωωτωτ∑∑∞ -∞ =∞-∞=== 利用欧拉公式 2 e e )cos(00j j 0t n t n t n ωωω-+= 可由指数形式Fourier 级数写出三角形式的Fourier 级数,其为 ()t n n T A T A t x n 0001 0cos )2(Sa )2()(~ωτωττ∑ ∞ =+= 结论: 实偶对称的周期矩形信号)(~ t x 中只含有余弦信号分量。 【例4-1-2】写出下图所示周期三角波信号的Fourier 级数。 t 周期三角波信号 分析: 周期矩形信号)(~ t x 是实信号,其在一个周期 [-1/2,3/2]的表达式为

近代史机考题库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 “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 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 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 6.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 8.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毛泽东 9.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 10. 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成立了中国工人阶 级政党最早的组织。 A.北京B.上海 C.武汉 D.广州 12. 代表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机关理论刊物是()。 A.《共产党》 B.《劳动界》 C.《新青年》 D.《劳动音》13.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 A.上海机器工会 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武汉工会 D.长沙工会 14. 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民协会。 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 B.广东陆丰县

初中化学第四章化学方程式(中)典型例题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中?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唐荣德 典型例题 1.实验室用 g 锌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氢气和氯化锌各多少克?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解:设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制得氯化锌的质量为y ………设未知量, Zn +2HCl = ZnCl 2+H 2?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65 136 2 …………写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比, g y x …………写出已知量和未知数 g 7.365=y 136,y =65 g 7.3136?=7?7g …………列比例式,求解 g 7.365=x 2, x =65 g 7.32?=0?1 g 答:制得氢气 g ,氯化锌 g ,………写出简要答案。 2.对于反应:X 2+3Y 2=2Z ,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D ? A ? 若X 2的式量为m ,Y 2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3n ? B ? 若m g X 2和n g Y 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 +n ? g Z C ? 若m g X 2完全反应生成n g Z ,则同时消耗?m -n ? g Y 2 D ? Z 的化学式为XY 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B 、C 正确。由原子守恒,可得出Z 的化学式为XY 3,故D 错。由题意知,反应物的总质量为m +3n ,而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m +3n ?,显然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故A 是错的。 答案:AD 。 3.反应:A +3B =2C ,若7 g A 和一定量B 完全反应生成 g C ,则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B ) A. 14∶3∶7 B. 28∶2∶17 C. 1∶3∶2 D. 无法确定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 为 g -7 g = g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粒子数之比,可得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 A ∶M B ∶M C =715852 13∶∶..=7∶∶=28∶2∶17。 答案:B 。 4.将金属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的质量在冷却后没有变化,求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已知:Mg(OH)2MgO +H 2O]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混合物总质量不变。剩余物为MgO ,故MgO 中Mg 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 (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 3.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 4.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2)适应现象 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 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 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 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 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 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 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 觉得苹果是酸的)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 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 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 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 一、寻找规律: (1) 2 n n - ◆ 数线段条数:线段上有n 个点(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时,共有(1) 2 n n -条线段 ◆ 数角的个数:以0为端点引n 条射线,当∠AOD<180°时, 则(如图)?小于平角的角个数为(1) 2 n n -. ◆ 数直线条数:过任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n 点一共可画(1) 2 n n -条直线. ◆ 数交点个数:n 条直线最多有(1) 2 n n -个交点. ◆ 握手问题:数n 个人两两握手能握(1) 2 n n -次. 二、基本概念 1.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道横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 线段的特点: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的特点:是直的,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的特点:是直的,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 2.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因为AM=BM=12 AB ,所以M 是线段AB 的中点. (2)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M=BM=12 AB 或AB=2AM=2BM . 3.角 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角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5.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6.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其中“有”表示“存在性”,“只有”表示“惟一性”. 7.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三、线段、角的表示方法 线段的记法: 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射线的记法: 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 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 ; 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 ; ③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a; ④用一个阿拉伯数学表示:∠1。 四、线段、角的比较 度量法 叠合法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法: O A 顶点 边 边 B a 1 O A 射线OA A B a 直线AB 直线a

口才训练教程

---------------------------------------------------------------最新资料推荐------------------------------------------------------ 口才训练教程 口才训练教程 1/ 36

导语一个能够站在众人面前,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人,必将前途无量!驾驭演说,让生命远航!

---------------------------------------------------------------最新资料推荐------------------------------------------------------ 实用口才训练总述? 从古埃及、古罗马,到现在的欧美各国,一直把口才当作一门学问来对待,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作是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 如今虽然“电脑”代替了“原子弹”,但是“口才”仍居三大法定之首。 3/ 36

实用口才训练?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 ? 无论是政界领袖毛泽东、列宁、克林顿,还是商界领袖杰克、韦尔奇、柳传志、张瑞敏……,古今中外 99%深具影响力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公众表达沟通的大师!

---------------------------------------------------------------最新资料推荐------------------------------------------------------ 周总理答记者问? 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 在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之后,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起来问道:“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对这一不怀好意的问话,周总理略为思索一下答道:“有。 ”顿时全场骚动,他紧接着又答:“在中国的台湾省。 ”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一回答简直滴水不漏。 记者又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问题实质是想讥笑我国贫穷。 周总理幽默地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88 元。 ”这一回答使全体记者为之愕然。 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88元。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对这一充满智慧的巧妙的回答,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5/ 36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C 7.B 8.A 9.B 10.B 11.B 12.C 13.A 14.C 15.C 16.D 17.A 18.A 19.D 20.B 21.B 22.C 23. A 24.D 25.D 26.D 27.B 28.A 29.D 30.B 31.C 32.C 33.D 34.D 35.A 36.B 37.A 38.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D 4.CD 5.ACD 6.ABD 7.ABCD 8.ABCD 9.ABC 10.ABCD 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 16.BCD 17.ABC 三、简答题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3.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人物。 第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 第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动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最新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代数式》知识点及典型例题.docx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代数式》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意义:能把数和数量关系一般化地、简明地表示出来 用字母表示数 举例如用“ a+b=b+a”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就非常地简洁明了 代数式概念:由数、表示数的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这里的运算是指 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特别规定: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称为代数式 意义:代数式可以简明地、具有普遍意义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 列代数式:特别注意找规律这种类型的题目 直接代入法 代数式的值 整体代入法 定义: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特别规定:单 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代数式 单项式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的次数 整式多项式定义:由几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命名:几次几项式 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为一项的过程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 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 括号前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整式的加减 整式加减的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关于整式加减的简单应用:如求图形的面积等 单项式 整式 关于代数式分类的拓展代数式 有理式 多项式 分式 无理式 (被开方数含有字母 )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感觉P42 2.知觉P60 3.感受性P45 4.感觉阈限P45 5.绝对感觉阈限P45 6.差别感觉阈限P46 7.适应P50 8.明适应P52 9.暗适应P52-53 10.社会知觉P72 11.首因效应P74 12.晕轮效应P76 13.社会刻板印象P77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P60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表象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P42 A.反映 B.知觉 C.感觉 D.直觉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表,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P42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4.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P44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5.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P45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P45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P46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P50 A.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P60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P61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P64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P62-63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 )P76 A.首因效应 B.定势作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古人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P50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 )P52-53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 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P53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论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论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之所以能够反映一切客观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知觉之前已经有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见图1。 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3 大类[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如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形状是由轮廓及其所包围的空间组成。人借助于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可以形成形状知觉。而人的形状知觉之所以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一方面由于有了多次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经验,另一方面由于经常得到触摸觉的验证。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单凭触摸觉也能形成形状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除了在一定空间中活动以外,也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中活动。时间无始无终。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起落,月的圆缺、四季变化等,成为人们时间知觉参照系。[https://www.doczj.com/doc/b63088068.html,]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创造了日历、时钟等计时工具,使时间知觉更精确。 所谓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人要想产生运动知觉,首先要确定参照系。参照系可以是某些相对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观察者自身。没有参照系,人便不能产生运动知觉或者产生错误的运动知觉。例如在暗室里注视一个光点,过了一段时间后,会把静止的光点看成是运动的。这是因为在视野中缺乏参照系之故。 人们对世界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被知觉物体或事件所处的背景的影响。曾有人假定背景对于知觉的影响仅限于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并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他给被试呈现一些刺激序列,每个序列由3 个单词组成:第1 个词是清晰可见的背景词(如hand 或tree),第2 个词是双义词(如paim),第结果表明,当双义词清晰可见时,被试的判定作业只在一致背景下得到促进。人们将之解释为:双义词的有意识知觉导致了与背景一致的意义的选择。而在无意识条件下,只要目标词与双义词有语义联系,被试的判定作业就会得到促进,而不管背景是否一致。人们认为这表明了:当双义词的知觉是无意识的,则它的多重意义都被自动激活,背景限制不了意义的选择。这一结果支持了他的假设:一个刺激的有意识知觉受背景的限制,而同样刺激的无意识知觉却引起不受背景限制的自动反应。 知觉对象具有多种可被观察到的性质,比如,它的颜色可能很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的形状可能与背景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别,也或者它要表达的内容与其所处的环境非常不同,这就是知觉对象的特殊性。背景具有它的普遍性,它作为知觉对象的衬托,即要达到一定表现目的,又不能过于眩目而喧宾夺主,绿色的衬托合理地铺垫了红色,即不会使红色的出现显的过于突兀,它的柔和的性质又可以为红色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例子只是从颜色一个方面表现了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知觉对象的感知会从很多方面来尝试,比如知觉主体会从感知对象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包括声音等多个方面观察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最全面的结论,这个经验在以后的实践中就会比较持久的保留。 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如果摆在洁净的桌面上,它的所有优点都会展现出来,可是如果将它摆在一片杂乱的废物中,人们的目光就会被周围各种次要的因素吸引而忘却了最终所要投入注意力的对象,“万绿”如果换为“万紫”,它的衬托作用就会转化为扰乱观察者的主要因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典型例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 典型考题一: 线段的中点问题 1.已知线段AB=10cm,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16cm,则线段AB的中点与AC的中点的距离为 2.如果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AB=4cm, BC=2cm,则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3.已知线段AB=20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10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 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典型考题二: 角的平分线问题 1.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若∠AOB=58°,则∠AOC= 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平分∠AOC,若∠COD=25°,则∠AOB的度数为 3.如图,∠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 (1)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B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你能看出什么规律? 4.已知∠AOB=120°,∠AOC=30°,OM平分∠AOC,ON平分∠AOB, (1)求∠MON的度数; (2)通过(1)题的解法,你可得出什么规律? 5.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1)如图①,当∠BOC =70°时,求∠DOE的度数;

大学近代史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D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3.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 ) A.陈独秀 B. 李大钊 C.毛泽东 D. 董必武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B ) A.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5.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 A )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长沙 6.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 B ) A.7月1日 B. 7月23日 C.7月28日 D. 7月31日 7.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 C ) A.中共的中心任务 B.中共的奋斗目标 C.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D.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8.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B ) A. 国民党一大 B. 五卅运动 C. 北伐战争 D. 中山舰事件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BC ) A.自由 B. 民主 C.科学 D. 人权 2.参加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是( AD ) A.李达 B. 毛泽东 C.陈独秀 D. 李汉俊 3.中共一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局成员是( ACD ) A.陈独秀 B. 李大钊 C.张国焘 D. 李达 4.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定的三大革命政策是( ABC ) A.联俄 B. 联共 C.扶助农工 D. 北伐 5.北伐战争的对象是( ABD ) A.奉系军阀张作霖 B. 直系军阀吴佩孚 C.皖系军阀段祺瑞 D. 直系军阀孙传芳 (三)简答题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类型。 3.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浙江工商大学近代史机考题库(完整版)

1.1927年9月9日,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的毛泽东领导发动了(D) A、湘鄂西武装起义 B、海陆丰秋收起义 C、鄂豫边界武装起义 D、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C)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D、土地革命的彻底完成 3.中国人是从(D)后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俄国十月革命 4.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A),向全中国人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5.《新青年》提出的著名口号是(C) DCDAC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6. 1913年,( A)遇刺,孙中山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 A、宋教仁 B、黄兴 C、蔡元培 D、陈其美 7.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B)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梁启超 8.日本在沦陷区发动"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的根本目的是(C) A、实行恐怖政策 B、肃清抗日力量 C、维护殖民统治 D、实行特务统治 9.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分配原则是(D) A、按需分配 B、平均分配 C、统一配给 D、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10.标志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全部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是(A)ABCDA A、国民党逐出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 B、下关惨案 C、较场口惨案 D、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始于进攻(D) A、陕甘宁解放区 B、豫皖苏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中原解放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C)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史称"戊戌变法",又称(B)ACDB A、甲申政潮 B、百日维新 C、庚子之变 D、同光中兴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政策是( D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知无不言,言者无罪 C、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D、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中国近代史上曾设立商部的改革是( D)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民国新政 D、清末新政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 3、超感知觉: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觉器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4、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5、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6、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绝对阈限的值需要靠多次重复测定去取平均值,或者更确切地说,绝对阈限是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7、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8、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9、感觉适应: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叫感觉适应。 10、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1、社会刻板效应:人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社会刻板效应是对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12、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3、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4、晕轮效应:指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也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以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二选择题: 1、人类感觉根据他获得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 2、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都和感受性成反比。 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了解一下 4、可见光的波长在将近400至750毫微米。 5、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就是这种适应现象,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6、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构成,最重要的是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锥体细胞集中于网膜的中心,称作中央窝或黄斑的一点上;而棒体细胞位于网膜边缘。离开黄斑向网膜边缘扩散,锥体细胞逐渐变少,棒体细胞逐渐增加,这就造成了假若在昏暗条件下要看一个细小的物体,余视比正视效果更好。 7、人具有三种不同形式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最敏感。 8、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是无法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 9、声音具有三个属性,称为感觉特性,即音强、音高、音色。0分贝指正常听觉下可觉察的最小的声音大小。 10、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很快。如果只是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叫音隙;若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岛;再严重就会完全失聪。 11、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但若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叫做拍音;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觉其中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 12、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内耳的形状类似蜗牛,内部充满液体,名叫蜗牛壳,是听觉的主要器官。 13、运动知觉从运动中获得线索。 14、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 15、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实践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的越短;而实践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的长。(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出现对时间低估计。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的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计。 16、社会认知的过程划分为两个子过程:(1)信息的搜集与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

《专业秘书训练教程》word版

言 秘书是上司的左右手,他的责任是替上司分忧解劳,减少主管无谓的干扰,所以,主管如果能获得一个优秀的秘书的话,就能心无旁骛拓展业务版图。 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的董事长西蒙艾瑞克,当记者问他一生经营企业的秘诀时,他说:“没什么秘诀,只要请一位好秘书就对了”。 所以由此可见一斑,秘书在企业的角色有多么的重要。 秘书的自我定位 当记者问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的董事长西牟艾特,其一生经营企业的秘诀时,他说“要请一位好秘书”,由此可见,秘书在企业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1.秘书的工作内容 秘书的工作非常烦杂琐碎,公司所产生的任何事务性工作都可能会涉及,所以秘书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大致来说,秘书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辅助决策 当上司面对多个选择而犹豫不决时,秘书要为上司收集相关资料,帮助上司分析情况。 ?调查研究 当上司接到一个新任务时,秘书应协助上司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的第一手资料。 ?收集信息 当今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秘书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此外,还要善于运用网络收集信息。 ?文书处理 文书处理包括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等等。一位优秀的秘书应该善于处理文书。 ?会务准备 所谓会务准备既包括公司内部的会议准备,也包括对外的会议沟通,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业务汇报。 ?公关工作 公关工作包括沟通、社交、商务等方面,有时也要代表公司进行发言,或者代表主管或老板与媒体以及同行打交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档案管理 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摆脱了以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而是采用电脑来管理档案,所以秘书应该学会在传统化与电脑化之间取得平衡。 ?工作日程安排 上司每天的工作日程一般都由秘书安排,秘书必须根据上司的时间以及事务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如上司今天到南京出差,明天在北京参加某个会议,秘书要把握好时间,留出往返的时间空档,保证上司能及时参加。 ?查办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