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旅游、旅游地质与旅游地质资源

1旅游、旅游地质与旅游地质资源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北京市旅游环境 1、基本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2、自然环境: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8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

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房山区崇文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县:延庆县密云县 第二章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全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民国十九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当的优势,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

旅游地理作业 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四川师范大学 作业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2010年11月22日

目录 一、四川省旅游资源概况 (3) 二、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分类 (4) 三、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评价 (6) 1.定量评价 (6) 2、定性评价 (8) 2.1峨眉山 (8) 2.11峨眉山的三大价值评估 (9) 2.12峨眉山的三大效益 (11) 2.13峨眉山的六大条件 (12) 2.2都江堰 (14) 2.2.1都江堰的三大价值 (14) 2.2.2都江堰的三大效益 (15) 2.2.3都江堰的六大条件 (16) 四、四川主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图 (17) 五、参考资料 (18)

一、四川省旅游资源概况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部,面积48.5万平方公,人口8700多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由于大熊猫数量占全国85%以上,又有“大熊猫故乡”之称。自蚕丛、鱼凫以来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厂、品位高,而且许多景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 四川省有许多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历来就行”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全省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一乐山大佛;1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立64处,国家4A、3A级旅游区(点)20处.困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5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其中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桃坪羌寨,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甘孜州稻城亚丁均有申报世界遗产的实力。 四川旅游资源种类众多,无论是其知名度还是特色在全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目标 这次调查的问卷主要是调查一下关于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对象的职业(学生于非学生)、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关注的内容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粗略了解一下旅游的状况。 二、调查的方式与结果 我们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将地址链接通过QQ的方式发给不同的对象群,我们发放了84份,收集到有效问卷42份,如下图: 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男生47.62%,女生52.38%,学生88.1%,非学生11.9%

三、数据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一共设计了16个问题,根据反馈的数据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首先对旅游的兴趣进行了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为“你喜欢旅游吗”并化分了程度,而且对每年旅游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概所有的人都喜欢旅游,每个人都会有旅游的想法。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可能不是人人都会有机会去实现旅游的愿望。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大部分的人都进行过一次以上旅行,只有少部分没去过任何地方了才行。 其次,我们对出游的方式以及时间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您出游前在网上搜索信息的频率”、“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三道问题收集数据,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述图中不难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他们会事先上网查询要去的地方,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旅

行的质量。出游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更倾向于和好友及亲人之间的旅行,更可以感受旅行的愉悦。由此可见,旅行已成为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种桥梁。寒暑假和黄金周已成为旅游的旺季,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除外旅游,从中也可大致推断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找到充分的时间去旅行。 第三,我们对旅游的目的地以及那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您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范围在”数据如下

地质旅游资源

课程名称:地质旅游资源主讲教师:王刘英 学号 14014260116 姓名金園淇成绩: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摘要:本文将针对本人所了解的喀斯特地质景观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分类等,开展论述。然后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详细简绍喀斯特地质景观,以及此处与众不同的岩溶地貌等。 关键词:喀斯特岩溶熊耳山碳酸盐 一、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1、喀斯特地质景观定义 喀斯特又称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2、喀斯特地质景观成因 (1)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条件 A、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 > 硫酸盐岩 >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 白云岩 >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B、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C、水的溶蚀性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D、水的流动作用 强烈的流水作用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2)影响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因素 A、岩石的岩性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比较容易发育有喀斯特地貌,而其他的岩石,类似于,花岗岩、玄武岩等就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 B、地区的构造 某地的地质构造对于是否能发育较好的喀斯特地貌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多孔的地质构造等有利于发育喀斯特地貌。 C、气候影响 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而我要提到的熊耳山地质公园,位于华北平原山东境内的南部,目前降水并不充分,但也发育了较为良好的岩溶地貌,这表明这里曾经必定是气候湿润区域。这可以有效的推断古气候,帮助还原古时候的环境。

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极为丰富,通常包括旅游资源环境调查、旅游资源存量调查、旅游资源要素调查、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调查等内容。 (一)旅游资源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1)调查区概况(2)地质地貌要素(3)水体要素(4)气候气象要素(5)动植物要素 2.人文环境调查:(1)历史沿革(2)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 3.政策法规环境调查。 (二)旅游资源存量调查 1.类型调查。 2.特征调查。 3.成因调查。 4.规模调查。 5.组合结构调查。 6.开发现状调查。 (三)旅游资源要素调查 食、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而与之相应的餐饮、饭店、游览、购物、娱乐等软硬件,既是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组成旅游资源吸引物的重要服务景观。 1.交通调查。 2.住宿调查。

3.其他服务设施的调查。 (四)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1.旅游者数量调查 2.旅游收入调查 3.旅游动机调查 二、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要求和原则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要求 1.充分把握评价标准。更多学着采用“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体系’的标准。 (1)三大价值,即旅游资源自身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即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六大体系,即旅游资源环境体系,包括地理存量及可进入性、景象景点及地域组合、旅游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环境结构,市场客源条件等六个方面。 2.突出评价的重点。王兴斌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 (2)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 (3)资源环境与资源开发条件。 3.准确性与科学性。 4.系统性与完整性。 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知识分享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科目:旅游地质学姓名:张宇学号:1010111224 任课老师:张静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对旅游和地质关系的简单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 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62960940.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打造大众避暑胜地 ——对虹口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 (制药工程徐丹) 摘要:虹口乡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山水风景,是夏季避暑的首选地.目前,这里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开发工作,但旅游品牌尚未很好地树立起来.因此,突出本地特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旅游秩序便成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开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字:大众避暑胜地,虹口,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宣传,旅游秩序,环境保护,虹口漂流,旅游品牌 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风景对于天天遭受酷热的城里人来说确实是非常地清爽宜人.公路的右边是按着厚厚实实的绿色外衣的小山,左边是一条小峡谷,峡谷的底部是白沙河,那清澈见底的流水,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正是大自然灵气的闪现吗这里真是一个享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

处,我开始感到轻松起来.然而在这住了两天之后,我有一些失望了,不是对这儿的景色的失望,而是对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失望.首先这儿提供吃住的都是一些农家乐,而且规模很小,沿途所 见的都是一户人家围起来一个院子,挂一个招牌便是了.据这里的"农家乐"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靠关系,靠拉熟人来维持生意. 因此,对于地段较为偏僻,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家来说要维持就比 较困难了.其次,娱乐活动单调,倒是有一个颇吸引人的"虹口漂流",但价位偏高(140元/人),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乐意消费的. 其它的活动就只有打麻将了.另外就是秩序不够规范,比如生溪 沟一带的路边小摊就显得很杂乱,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且保持长久不衰呢我觉得因地 制宜,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 虹口应该塑造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主要依据有下列几点: 首先,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距离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而都江堰又以成灌高速公路与成都这 样的特大城市相通,周围城市人口密集.对于城区的上班族来说, 忙了一个星期,周末去一些大景点如九寨沟之类的不太现实,一 是花费较高,二是路程遥远.因此像虹口这样又近便又舒适的场 所便成了度周末的理想场所. 其次,这儿的自然风光很纯,很美.小巧而秀气的青山,温柔 又调皮的绿水,清新湿润的空气,还有阵阵凉爽山风扑面而来.这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旅游管理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董红梅刘慧芳 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地质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翠华山、洛川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编号: 2013JK0184)。 作者简介:董红梅(1973-),女,汉族,山西平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 刘慧芳(1990-),女,硕士研究生。 地质旅游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之一。但由于对地质旅游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不清,使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地质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以指导我国地质旅游的针对性开发及有效、细化管理,最终实现我国地质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 地质旅游是旅游业中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旅游形式之一。我国在1980年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普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地质科学普及活动,如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科技夏令营活动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地质旅游形式。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始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了地质遗迹保护十年规划,并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GGN)及发展地质旅游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参与筹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地质旅游。但随着我国地质旅游的发展,其市场竞争也日愈激烈,为了竞争客源和吸引

更多游客,一些地质公园进行的地质旅游开发完全偏离了地质主题,使得开发的地质旅游有名无实。究其原因,除受利益趋动外,还与国内对地质旅游的研究不足,对地质旅游概念、特征的界定不完善有关。因此,对国内外的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旅游概念,为规范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地质旅游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世界许多旅游景区已出现因不良的旅游开发行为而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于是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旅游业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并提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旅游形式。地质学家也渐渐理解地质保护重要性并开始关注、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早在1995年英国地质历史学家Hose首次提出了“Geotourism”这一新术语。但是对于“Geotourism”中的“Geo-”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中的“Geo-”源于“geology”和“geomorphology”,并指出地质旅游是以地质、地貌,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岩石露头、岩石类型、沉积物、土壤和晶体等自然旅游资源为游览对象的旅游。目前这种理解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所接受和使用。 另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 中的“Geo-”源于“geographical”,是1997年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编辑乔纳森和其妻子莎莉提出的“地理可持续旅游(Geographical sustainable tourism)”演变发展而成,2002年美国旅游业协会(2009年改为美国旅游协会)和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将“Geotourism”的这种解释进行了介绍,认为地质旅游的目的是为维持或提高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包括环境、文化、美学、遗产和当地居民的福祉(其中的

1.2 旅游资源的类型(附答案)

‘杨家园则中学导学稿(案) 2013年11月19日第20课时科目地理课题旅游资源的类型设计人景中奇审核史地政组班级(高二)年级(文)班姓名 学习目标具体 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2.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能区分两类旅游资源。重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 难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学习过程 自 学 指 导 阅读课文并欣赏图片,完成自学检测。(时间10分钟) 自学检测 按照本质属性划分,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 (1)定义: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组成要素: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宇宙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组合的自然景观。 (3)核心要素:地貌。 (4)意义: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 (5)类型:地文景观类、气象气候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宇宙类。 2.人文旅游资源: (1)定义:人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2)标志:建筑景观。 (3)意义:教育性。 (4)类型:古迹和古建筑类、现代建筑成就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合作探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着旅游资源的共同特性,但根据它们各自的分类,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填写下表进行比较。 比较项目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产生时间大多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悠久历 史 大部分都是千百年内的或者是现 代的 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可以遍及全球,本身面 积也很大,可呈点、线、块状分布。 范围较小,一般呈点状分布 表现特点风景景观主要是人文景观,最主要的是建筑 景观 欣赏方法主要从审美、人地和谐的角度去欣 赏。 从历史、文化、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保护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除防止破坏外,还要进行维修和创 造。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 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⑵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⑶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9)标准。 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⑸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1、花溪公园概况 花溪公园坐落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花溪区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公园内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特色城市休闲旅游地带。不但是附近的居民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花溪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2、花溪公园周围环境概况 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锦、溪水长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数座参差其间,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绵亘。那里山环水绕,水清山绿,堰塘层迭,形成方圆十多公里的名胜风景区域。它包括“十里河滩”、“天河潭”、“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青岩古镇”、“黔陶幽境”等8个景区。 “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出自于景区的高坡乡,那里是贵阳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居民均系苗族同胞。高坡乡的苗族有不少传统的民族节日,其中,以“四月八射背牌”、“正月跳洞”、“七月牛打场”

旅游地质特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对旅游地质学的学习和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 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729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这个暑假对我来说非常漫长,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去打暑假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xx省永州市零陵区。上大学整整一年了,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也一年了,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学这门专业的人不管看什么事物都要学会以旅游者的眼光去看待,所以这个暑假我想用一个旅游者的眼光去好好观察一下我的家乡!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他的省份我不熟悉,但是这一年的学习中,对于湖南省的主要景区景点多少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被大家所认识?我也希望有一天向别人提起我的家乡湖南永州时别人会马上想起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比如提到张家界别人马上就会说“那里可是风景胜地呀!”;提到岳阳人们会想到岳阳楼;提到长沙人们会谈起岳麓山,马王堆。可是提到永州或者零陵,大部

分人都说不太清楚。对此我很难过,难道永州真的没有可以被很好利用的旅游资源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是全国唯一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毗邻的地区。全市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和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的家住永州市零陵区,对于零陵我是非常的熟悉的,暑假的时候零陵的每个比较著名的地方我都亲自游览了一遍。所以我想好好的调查一下我家乡——零陵的旅游资源现状。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林雅瑜(1) 田芳芳(6) 邱志康(8) 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为南音(泉州弦管)。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为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惠安女服饰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为打城戏、晋江高甲戏(柯派)、泉州五祖拳、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晋江水密隔舱造船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闽南民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县)、闽南民居(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市)、闽南民居(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区)、灵源万应茶、泉州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晋江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嗦啰连”习俗、蟳埔女生活习俗等。全市旅游资源单体90%集中分布在旅游业发达的惠安、洛江、泉港三个地方,且新发现的120多个旅游资源单体也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地方。 泉州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

【旅游行业】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旅游行业】地质地貌 旅游资源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浙江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旅游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 1.西南高、东北低。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 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