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人工生育子女及其法律问题论本科法律毕业论文

浅析人工生育子女及其法律问题论本科法律毕业论文

浅析人工生育子女及其法律问题论本科法律毕业论文
浅析人工生育子女及其法律问题论本科法律毕业论文

学科代号:030101 (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人工生育子女及其法律问题

目录

前言............................................... - 1 - 一、工生育子女概述................................. - 1 -

(一)人工生育子女的定义 ................................. - 1 - (二)人工生育子女产生的原因 ............................. - 2 - (三)人工生育子女的种类 ................................. - 2 - (四)生育权的定义 ....................................... - 2 - 二、人工生育子女中突出的法律问题................... - 3 -

(一)死刑犯生育权的问题 ................................. - 3 - (二)代孕 ............................................... - 4 - (三)生育权的权利归属问题 ............................... - 5 - (四)关于人工生育协助者与人工生育子女及实施人工生育夫妇三者间的知情权与隐私权冲突与协调问题。 ........................... - 5 - 三、人工生育子女中突出的法律问题的司法实践及法制建设- 7 -

(一)我国法律进程及司法实践现状 ......................... - 7 - (二)法制建设 ........................................... - 7 - 参考文献........................................... - 9 - 致谢............................................ - 10 -

浅析人工生育子女及其法律问题

摘要:时至今日,我国目前对人工生育的相关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法律加以规制,但现如今,不孕不育的人越来越多,人工生育子女方式成为了不孕不育夫妻实现生育子女愿望的最佳方式,在此过程中常出现如生育权利的归属、如何看待死刑犯生育权、代孕以及人工生育协助者与人工生育子女及实施人工生育夫妇三者间的知情权与隐私权相冲突等突出问题。对于这个充满着争议的敏感话题带来的诸多法律问题,国家应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解决由人工生育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关键词:人工生育;隐私权;生育权;知情权

Analysis of artificial birth children and its

legal problems

ABSTRACT:Today, China's current issues related to artificial birth has no specific law to regulate, but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infertility, artificial birth children become infertile couples to achieve the best way children desire, such as the birth right to ownership often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how to treat prisoners fertility right, surrogacy and artificial birth assistance and artificial birth childr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ificial reproductive couples among the three right and privacy right conflict problem. Many legal problems for the sensitive topic that is full of controversy brought, countries shoul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solve a series of legal problems caused by artificial birth

Key words:Artificial birth;right of privacy;Reproductive Rights;right to know

前言

生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正是因为有这一制度的存在,才使得人类能够得到繁衍延续,生生不息。而现代,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生育不仅只是单纯的生理行动及生理作用,而是以一种比较规范的文化。现代科技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人工生育子女这一种新型生育方式,早在1978年英国伦敦诞生了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由此开创了人工生育子女的先河,在此过程中,人权概念也有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传统、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政治政策不同时期的人权又有所不同,到底失去自由的死刑犯能否享有人工生权利,代孕问题,生育权的归属问题,人工生育中的生育权属于什么样的权利,关于人工生育协助者与人工生育子女及实施人工生育夫妇三者间的知情权与隐私权冲突与协调问题。各国学者走有不同的观点,下文将于此来浅析这些问题。

人工生育子女方式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论,1.有点观点认为人工生育子女方式违背了自然的性行为而由此受精而生育子女的方式,2.有的观点认为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将性行为与生育分离,但仍是基因自然选择的结果,客观上并没用违背自然选择的结果,非人工能掌控的,并且这一生育方式能够帮助社会上很多有生育障碍的夫妇完成自己生育的愿望。3.我的观点这一过程人类仅仅只是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造福人类,总体上是利大利大于弊的,是可以被社会允许的,显然我是比较支持第二种观点的。

一、工生育子女概述

(一)人工生育子女的定义

谈论人工生育子女,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叫人工生育?所谓人工生育是指根据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采用人工方式取出精子或卵子,然后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或卵子胚胎注入妇女子宫内,使其受孕所生育的子女。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4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人类辅助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

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已达到受孕目的技术,分为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和各种繁衍技术。”①

(二)人工生育子女产生的原因

人工生育子女在现代为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问题也越来越多,个人认为人工生育子女产生的原因应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首先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孕育了人工生育子女这一方式,也是实现人工生育子女的前提与基础。2.我们吃穿住用的东西都有很多的化学物质,导致很多新生夫妇患有不孕不育症,不能通过自然的性行为来完成生育梦想,只能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实现。3.经济作为基础,这也是能促成人工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工生育子女的种类

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的科技,可以根据夫妻双方的身体情况,来选择人工生育的方式,按照人工生殖技术,可将人工生育子女分为:人工体内受精子女、人工体外受精子女(试管婴儿)、代孕母亲所生育的子女(代孕)和利用克隆技术生育子女。

(四)生育权的定义

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与其他由宪法、法律赋予的选举权、结社权等政治权利不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社会对生育权问题提出的新的观点,就是自由且负责任的行使生育权,强调夫妻和个人对子女、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强调夫妻在行使生育权时,要考虑到将来子女的需要和对社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但同时应当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的责任。我国1992年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02年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都先后对生育权作了界定,通常观点认为,生育权具体包括生育自由权和生殖

①乌兰.《人工生育子女法律地位探析》.内蒙古大学法学院.2007:2-2

健康权。

二、人工生育子女中突出的法律问题

(一)死刑犯生育权的问题

对于人工生育子女方式的问世,必然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当死刑犯失去人身自由,选择用人工方式生育子女时,针对死刑犯是否享有人工生育权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有的学术观点认为死刑犯应享有人工生育权,理由如下:(1)首先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即法无明文禁止则自由的思想,此权利应该得到尊重,无论是我国刑事法律还是民事法律都未对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都没有禁止死刑犯的人工生育权利。(2)从权利赋予产生的影响来看,赋予死刑犯人工生育权并没有同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的惩罚功能和目的相违背,刑法的惩罚是在于减少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逐步矫正社会上犯罪行为,来促使国家社会良性发展,赋予死刑犯具有人格权性质的人工生育权利并不会增加对社会的危害性,因此,并没有违背刑法的惩罚犯罪的功能。(3)在现代社会下,生育权并不是建立在个人的人身自由上的,对于死刑犯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是否理所当然就不能有人工生育的权利,这个问题显然值得商榷。

2、有的学术观点认为死刑犯不应享有人工生育的权利,理由如下:(1)坚持人工生育权时属于身份权而并非人格权,而且生育权是夫妻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的权利,进而也就否认自然的性行为以外的生育方式具有的正当性。(2)赋予死刑犯的人工生育权,不利于刑法的惩罚功能的实现,由于罪犯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因此剥夺其人工生育权利也是对罪犯的惩罚。(3)死刑犯如果享有人工生育权,会不利于人工生育的子女的健康成长。在此需强调的是,以上所说的都是在讨论男性死刑犯的人工生育权。对于女性死刑犯的人工生育权,我国刑事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即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我的观点是认为男性死刑犯应当享有人工生育权,并且是绝对的权力不管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伦理生,如我前所说,生育权是公民与生俱来的,甚至先于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当然是享有的。

(二)代孕

人工生育子女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代孕来完成,“代孕是指在妻子的子宫无法使受精卵着床,使用妻卵和夫精、妻卵和供精、供卵和夫精、供卵和供精在体外受精,然后将胚胎移植入他人的子宫内妊娠生育,这个过程称之为代孕。”②代孕的生育模式适用于妻子一方存在生育障碍,因此,需要借助他人的子宫。由于代孕母亲与道德息息相关,所以在学术中存在较大的争议。

1、支持代孕的观点认为在不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又切实落实了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生育权的基础之上应该被允许。虽然目前存在着许多反对代孕的国家,但是也有支持代孕的国家,代表国家有俄罗斯、英国等。这些国家以法律加以规制,使得代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代孕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体现,代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自然生育方式,代孕能使缺失子宫的妇女也能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子女,同时还能维护婚姻家庭关系,最主要的是保障了妇女的生育权,对此,有部分人是支持代孕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发严重,不孕不育的人越来越多,代孕的出现给不孕不育的人带来了希望的同时,也给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和谐,使他们实现了延续后代的愿望。

2、反对代孕的观点认为冲破了传统的生育模式,冲破了社会的伦理道德,使得现实的伦理辈分出现混乱,突破传统的生育观念,而且使得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错综复杂,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也很混乱,并且认为代孕是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基本原则,同时,代孕行为冲击着我国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模式,反对者认为实行代孕就是借腹生子,是间接性的包养二奶,有违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在我国沿海一带,很多家庭为了生下一个男孩,就会花钱找别的妇女生孩子,在保障生育权的情况下,这种行为难以被我国法律规制。对代孕母亲的权利义务如何确定,很多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世界上有许多人是持反对观点,不同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意见,典型的有法国、意大利、特别是德国,还特以刑罚加以规制代孕行为,就连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生殖立法之一的瑞典。我国法律来看,是禁止实施代孕的。

②李东洋.人工生育子女法律问题探析及研究[M]西南政法大学.2007:2-3

3、我的观点是赞成代孕的,理由是将代孕看成是双方的一个民事行为,双方只要遵循自愿,平等的原则,代孕一方以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来为不孕不育夫妻实施代孕,获得一定的报酬是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没有对双方以外的第三方造成危害,没有社会危害性,是一个正当的商业行为,应该得到社会及法律的尊重。另外,如果适度开放代孕,可以保障部分人的唯一生育权,对失去子宫的子女来说本身就是一大痛苦,因为科技的发达,可以使他们也能与自己的丈夫有共同的孩子。《澳门民法典》的1723条—1728条规定了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制度。“在人工生育方式上,即允许同质人工生育有允许异质人工生育,虽然规定代孕协议无效,但无禁止商业性质的代孕。所以应该被允许。”③

(三)生育权的权利归属问题

如何确定生育权的权利归属?首先应该明确生育权的性质,目前,国内外持不同观点的比较多,分别认为生育权是属于生存权,隐私权,人格权,还有身体完整权或其中多种观点以上。

我的观点是,认为生育权应属于人身权,任何其他人不能支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的,生育权是人之本能,与生俱来的,不是有法律所创制的,先于国家和法律的存在,任何人不能剥夺和压制。夫妻间的生育权是指双方都具有的权利,夫妻间是否生育何时生育都有夫妻双方决定,权利的主体是夫妻双方,那么,权利的归属如何界定?有点学者观点认为生育权是属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以婚姻存续为前提条件,理由是生育权是建立在一定年龄和智力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行为人要能够辨别自己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年龄生要求身体发育成熟,以保证生育优良的后代。所以,能够满足结婚条件的双方,必然是完全能满足以上条件。另外,结合成为夫妻关系,就不能像之前一样可以不受拘束的行使生育权,在权利行使的基础上还不能侵犯对方的生育权,也就是说如果实施人工生育,需要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如果说夫或妻一方擅自实施人工生育,另一方可以进行否认。

③邱曲.澳门民法典[J]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2003:1-12

(四)关于人工生育协助者与人工生育子女及实施人工生育夫妇三者间的知情权与隐私权冲突与协调问题。

人工生育子女的知情权与人工协助者的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是一个新型的问题,人工生育子女的知情权主要是在实施异质人工生育中生育的子女想要知道自己生物学上父母的真是情况,这就与人工协助者的隐私权发生了冲突。而往往人工协助者不想将自己的真实情况过多的向社会透露,往往也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向有生育障碍的夫妇捐赠精子或是卵子,帮助他们完成生育的愿望,因此要求人工生育机构对自己的信息予以保密。在我国目前也还没有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对此项问题做出规定。人工生育子女对生物上具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或者母亲的知情权,最初是英国法上有争议的问题,经英国《人工受精和胚胎法》确定,1989年12月,英国提出一项关于人工生育的议案,对年满18周岁的人工生育子女可以提供关于人工协助者出姓名以外的一些信息,可以满足一定年龄阶段后的子女知道一些简单的信息,但仅仅只是一部分,还有部分是不允许知道的,这样也推动了法律在这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另外人工生育协助者与实施人工生育夫妇之间的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也存在大量的冲突,即指实施人工生育夫妇对实施人工生育各个阶段的信息了解,人工协助者的个人身体健康情况,病例史,等关于能健康实施人工生育的一些关键性信息,这一对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也会导致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此时人工生育协助者与实施人工生育的子女的关系和与实施人工生育夫妇的关系该如何确立问题的产生。俄罗斯法上也有关于代孕方式生育子女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定,需经过代孕母亲的同意。才能合法的登记在实施代孕的父母亲上。显然,不管是国内法还是国外法都应该给予知情权和隐私权一个恰当的方法。

我国现对这个问题在《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中有提到,《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第17规定:“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应当向供精者说明精子的用途、保存方式及可能导致的社会伦理问题,人类精子库应当和供精这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人工生育协助者的知情权与实施人工生育的夫妻或者个人,以及人工生育子女的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1通常都是夫妇间有一方有生育障

④王文.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M].2006:1-12

碍的,所以如果不将这方面的问题处理好,知情权与隐私权这一矛盾将会尤为突出,人工协助者的知情权范围的限定非常重要,是也是以后确立人工生育子女法律地位的关键。

三、人工生育子女中突出的法律问题的司法实践及法制建设

人工生育技术的产生会对立法、司法和法律的研究各个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法律也需要为人工生育技术发展指引方向,协调并规制其中的法律关系。人工生育这种新兴的生殖技术出现,面临很重要问题,在这项技术日益达到广泛使用后,越来越多的问题必须马上得到解决,这项技术不仅仅影响到夫妻双方,还涉及到第三人的参与,不仅仅对传统的生殖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且子女的法律地位直接涉及抚养、赡养、监护、继承等问题,所以如何确定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是迫在眉睫了。

(一)我国法律进程及司法实践现状

我国法律在规定人工生育子女的方面,走过了如下过程:1991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夫妻婚后人受精所生育的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如何确定的复函》、2001年2与人20日发布在《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管理办法》、2003年6月27日修订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2003年7月10日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我国现行的《婚姻家庭法》并没有对这问题做出详细规定。我国台湾地区法律关于代孕的态度目前的趋势来看,人工生育必须要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下来。

(二)法制建设

可以得知的是,不同的生育方式产生不同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律上来说,很多地方还存在法律上的盲点,例如,人工生育技术冲击了传统的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其带来很多问题有待于法律为其提供解决依据。传统的婚姻家庭法只涉及自然的父母子女关系,人工生育技术的出现,不仅需要法律来规定哪些人工生育方式是合法的,还需要法律对人工生育中的父母子女关系确立提供明确

的依据,这也是我国在法制建设道路上需要完善的地方,来给这新鲜问题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认为,对于上述人工生育子女所涉及到法律问题比比皆是,本文中就提到了对于这种崭新的生育方式由此引发很多关于人工生育的问题,例如,死刑犯的生育问题、代孕等问题,生育权归属问题,目前在我国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也没有完整法律作为司法的依据。另外,人工生育协助者与人工生育的子女关系问题,人工生育子女想知道自己关于自己的身份信息的知情权与人工生育协助者的隐私权的保护,存在着大量的冲突与协调,它们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因为隐私权则侧重于将个人信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私密性,不为相关人所知的权利,而知情权则要求把这一信息为请求权利人所知,如何协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司法方面,需适应现代人工生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即时解决人工生育在实际司法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例如死刑犯的生育权问题,代孕问题,都需要人工生育法律的发展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依据。技的发展推动了各种人工生育的产生,需要法律明确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引申出来人工生育中各方参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人工生育子女的权利义务,明确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也同样需要法律来规则,所以,我过的立法,司法还需要很长的路走。

参考文献

[1]马忆南.婚姻家庭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1

[2]李东洋.人工生育子女法律问题探析及研究[M].西南政法大学.2007:2-3

[3]乌兰.人工生育子女法律地位探析[M].内蒙古大学法学院.2007:2-2

[4]李东洋.人工生育子女法律问题探析及研究[M].西南政法大学.2004:2-8

[5]王文.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M].2006:1-12

[6]王洪.婚姻家庭法法制[M].出版社出版.2003:1-1

[7]邱曲.澳门民法典[J].内蒙古大学法学院.2003:1-12

[8]刘永.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J].2003:1-5

[9]刘永.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M].2003:1-12

[10]张悦.人工受精和胚胎法[J].1989:1-12

致谢

为时六个月的论文写作,即将告一段落,我的论文是在刘启政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论文一次次的修改,刘老师都耐心的跟我讲解,并且在这过程中,经常督促我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进度,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刘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此刻,似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的感激之情,惟愿师生情谊一生延续。

最后,在此向刘老师及帮助我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信仰是在法律职业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律职业共同的精神追求。法律职业 信仰的表现形态包括法律信念、法律理念、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等,其核心是一种对法治 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法学;职业道德 一、我国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1.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考核的分值偏低 从2002年开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将法律职业道德纳入考试范围,但是考核的分值 始终徘徊在5分左右,与其他的内容动辄几十分相比较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很多 高校在确定本校的法学专业教学计划时主动向司法考试中考核内容较多的科目倾斜。暂且 不论这种做法的对错,但在实践中却直接导致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虚设,甚至有的高校 根本就不设这门课程。有关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却在法理学、诉讼法或者司法制度概论 等课程中讲解。这一点也显示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在高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地位较低。 此外,很多高校在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作为必修课,但没有 专门设置系统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主要是讲解公共道德的课程。 法律职业道德虽然属于道德的范畴,但不同于公共道德。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主体的特殊性、规范的明确性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的特征。法律职业道德适用的主体主要是专门从事法律 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对于非法律职业人员没有约束力。法律职业 道德不能停留在一般道德准则层面,必须形成具有明确权利义务内容的、具体的标准和可 操作的行为规范。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约束法官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 道德基本准则》、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的约束检察官行为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试行和中华律师协会通过的约束律师行为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这些基本规则都 对相关法律职业的道德作出了特别的要求。而且,这些规范均具有实质性的约束力。如果 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均要求追究相应的纪律责任,甚至是法律责任。所以,思想道德修 改课程不能完全取代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再加上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根本不能满足法学专业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 2.法律职业道德领域的专业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苯仙伲?ψ嗜 狈?/p> 目前在法律职业道德领域内进行专业研究的人员较少,各高校中从事法律职业道德教 育的师资严重缺乏。这也直接导致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开设的困难。部分高校在法学教学计 划中将法律伦理学作为法学选修课程。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师资,该课程一直没有真正开设。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该课程,但是多由法理学或诉讼法学方面的教师担任主要教学工作。这些人员没有真正研究过法律职业道德,因此,该课程的教授也只能限于对有关职业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全套示范

学号:95161246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历史文化 专业历史学 年级9级 姓名裴杰 论文题目从民主运行机制视角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指导教师王瑞红职称副教授

3年5月15日 信阳师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阳师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目录 摘要 (5) Abstract (5) 前言 (2) 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特点 (6) (一)直接民主制 (6) (二)轮番而治 (7) (三)主权在民原则 (7) (四)多数决定原则 (8) 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局限性 (9) (一)民主政治的执行主体具有狭隘性 (9) (二)民主政治下实际的不自由 (9) (三)直接民主制缺乏对群体决策必要的约束机制 (10) (四)在多数决定原则下群众易受演说术左右 (11) (五)在多数决定原则下容易出现集体的非理性 (12) 三、古典学者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批判 (13)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7)

从民主运行机制视角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学生姓名:裴杰学号:95161246 历史文化历史学专业 指导教师:王瑞红职称:副教授 摘要:在古希腊的文明中,雅典的民主政治备受瞩目与称赞。然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发展和繁荣,却最终走向了衰亡。本文试图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方面并结合古典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反思来分析其衰落的原因。探究雅典民主政治衰亡的原因,对我国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反思 Abstract:Among the civilizations of ancient Athens,the Athenian democracy seems outstanding and is widely appreciated.However,ancient Athenian democracy saw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finally fading away.It is of great meaning for the current democracy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ollapsing of ancient Athenian democracy.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by pick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regulation,combined with some ancient scholars’ thought into it. Keywords: Classical Athens;Democratic policies;Working system;Profound thought 前言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 学生: 学号: 专业名称:法学 学习层次:本科 年级: 14 春 指导老师:牛晓鹏 职称:副教授 教学点:修水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开题报告 课题容(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突破的难点等)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是启动诉讼救济的前置程序,“一裁二审”的处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发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作用,减轻人民法院工作压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该制度自身固有的缺陷,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涉及到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各项容的劳动争议也相应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总量持续大幅度上升,这种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诉讼前提的“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从现代法治精神考虑,该制度不能实现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正、效率、效益的目标,不利于保护劳动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仲裁机构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思考,努力构建一套适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审裁协调的裁审模式,建立和谐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法制基础。 二、研究的容及可行性分析: 我国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诉讼前提的“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本文主要研究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从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出发,研究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探讨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的协调对策,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法学毕业论文关于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大学生法学教学论文》 一、民族大学生的法学教育定位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为培养“通用法律人才”、“复合型的法学应用人才”,反对过分强调职业性倾向。不少学者对此却有不同意见,孙笑侠认为,法学教育是职业型的教育,而不是通识型的教育。方流芳认为,大学本科法律教育应定位为职业教育,而非培养法学大师的学术教育。培养法律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法学本科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其目标也应分阶段。要培养应用性的通用人才,先要培养其单项的职业技能,逐步渗透,最终成为复合型应用人才。所以,笔者认为法学本科教育定位应为职业型教育,这样的定位对民族大学生尤为合适。新疆的民族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用第二语言学习法律,有语言转换带来的困难;二是新疆的法律职业人才奇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数很少,有了资格愿到民族地区工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三是民族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由于没有语言的障碍,并且深谙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他们在民族地区处理案件更得心应手。既然民族地区急需民族的法律职业人才,那么对民族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应该是职业型的教育。 二、新疆民族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一)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1.对国家法生疏 民族学生上大学前大多没有接触过法律,他们接触到的 是本民族的习惯法,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都按照耳濡目染 的习惯进行。加之汉语水平较差,要用第二语言精通法学理论势 必难于登天。如果将法条规定对比他们的习惯法讲解,结合具体 案例,引导他们讨论、比较,逐渐渗透法学理论,就会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2.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相对失落感” 民族大学生在家乡是各个群体的佼佼者,从小就受到村民、老师的宠爱。然而,到了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大学校园,由于 语言不通、基础教育落后造成的学习障碍,他们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平日的交流也局限在本民族学生之间。虽然学校组织的民汉 互动拉近了民汉学生之间的距离,但用第二语言学习的困惑,造 成的学业成绩差异使民族学生总处于被帮助的地位,角色变换使 许多学生不适应。因此,增强其学习能力,恢复其自信心尤为重要。 3.渴望学习法律 民族法学学生性格直率、坦诚,通过和他们交谈,发现 大部分同学选择法学专业是为了将来能够处理好当地纠纷,为民 汉和谐社会的建立发展作贡献。他们对本华民族习惯法有一定研究,这为学习中华民族习惯与国家法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4.熟悉民族习惯 新疆民族大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对民族习惯了如指掌。在以后的法律职业工作中,他们能更好地处理民族纠纷,做好国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全文如下: 2、试论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调整 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构想 4、试论微观经济运行的法律调节 5、试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6、论经济法的基本特征 7、建立完善我国经济法系的思考 8、试析经济立法的适度超前 9、经济立法与经济体制改革 10、经济立法体制评析 12、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和价值 13、经济立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益效益问题 14、试论经济法律责任 15、试论经济法规与经济规律的联系 16、试论经济制裁 17、试论经济监督 18、试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范体系研究 20、试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确定 21、试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与分类

22、试论产权关系的明析 23、试论产权交易机构的法律地位 24、试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25、试论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法律地位 26、论经济管理权 27、论企业经营权 28、试论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 29、我国国有资产投资法的原则初探 30、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规范体系 31、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规范体系 32、我国投资立法初探 33、我国国有资产的法律责任初探 34、试论格式合同与政府干预 35、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政府监管及其法律规范 36、试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7、试论我国企业法人财产权 38、试论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 39、坚持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的法律思考 40、国有企业职工主人翁地位探析 41、试论我国法人登记管理法律制度 42、试国有企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与企业法人独立核算 43、试论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法律保护 44、我国私营企业法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一部分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 法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写作法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一般的学习法律者除外,凡是涉及到法律要深入做的时候,那么,无论确定专门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是写作论文、谋划长篇巨制,都首先面临的是选题的问题。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同样也是这样。因此,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首先要确定好选题,然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搜集资料、谋篇布局、开始写作。不然的话,上来就写,写完了就撕,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毕业论文也就很难过关。有些同学经常到了开题的时候,找到我,央求说,老师给我出一个题目吧!可是,论文题目不是那么好出的,而且学生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有积累,并不完全清楚,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好好地进行选题。 一、作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考虑 法学院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在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研究的方向。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做抽象的研究工作,我给他确定民法总论的研究方向。为什么要给他确定这个方向,就是因为我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很了解,他对民商法的基本问题都是很精通的,基础很好,尤其是处理具体问题,应用民商法的理论得心应手,这也使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这个同学是很有才气的,要研究一个一般的题目是很不成问题的。所以,选择民法总论这个方向给他,既有难度,他又是能够胜任的。还有一个同学,他的特点是修养很好,基础很好,特别是在的层次上,有很敏感的感觉,也是很有前途的。而民法哲学这个题目是很难做的,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没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好。他有这个实力,那就让他做。应当说,在选择方向上,因为都是民商法专业,选择什么专业,只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爱好,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选择具体的题目。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确定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法律的问题内容极其繁杂,就是确定一个大的方向,里边的内容也是十分复杂的。比如说,我们选择物权法作为研究的方向,作一个20多万字的专著,不可能写《物权法论》。如果20万字写成一部《物权法论》,那就是普及的教材,而不是法学专著。湖南大学的屈茂辉教授是我们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入学之前,他寄给我一本《用益物权》,大概有40万字。这种著作, 分量与内容是一致的。同样,如果选择侵权行为法作为研究方向,也只能选择一个具体的题目,比如特殊侵权行为啦,归责原则啦,构成要件啦,赔偿范围啦,等等。我欣赏王卫

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三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独特、规划肌理明晰的皖中水乡古镇,历朝历代皆为军事重镇、交通枢钮镇、文化名镇、商贸集镇。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客观评定,充分挖掘资源,进而对其量身定制合理的保护发展方案,意义重大。 三河古镇,地处皖中名城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镇区面积 4.71KM2,辖区面积65.5KM2。境内丰乐河和杭埠河两大水系环绕镇区交汇后,东流巧公里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据《左传》记载,古镇史称鹊诸,有可考历史2500多年。现名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丰富的水网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三河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貌。镇区内渠塘纵横交错,商贸沿河成街,建筑临水而建,廊桥跃水相连,是典型的皖中水乡古镇。悠久的历史,长期的文化积淀,给三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以古城墙、古河、古桥、古街、古茶楼、古名居、古庙台、古战场等八古景观而著称于世。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兼收古徽派建筑特色、囊括古建筑类型较完整的水乡古镇,其综合历史文化价值,当可和驰名中外的苏州古镇周庄相媲美。 一、三河古镇的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1、历史价值。岁月茬蕙,朝代更迭。三河虽几易其名,但古镇在各朝代都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显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军事重镇。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在此演绎了鹊岸之战。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败湘军,创下了载人史册的三河大捷。至今遗存的古战场、古城墙、英王府似乎仍在诉说着那些硝烟散后的功过成败。鸡鸣三县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皖中商贸集镇的理想之地。透过现保存完好的古商业街、铺宅,仍可遥想昔日的繁华。水陆兼备的交通要道,使其历朝历代皆为江淮区域交通枢纽重镇,现存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家族的粮仓、四川总督刘炳璋的三河房产可说明一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孕育出众多的名人志士,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古镇。窄窄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说明:以下所列是供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范围,学生在拟定题目时不要太宽泛,小题大做才能出新意。题目拟定后,按要求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申请表(见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网页),并在2007年1月1日前交给辅导员。因个人原因不能及时交开题报告申请,导致论文写作不能完成、学位不能授予的,后果自负。 一、世界史专题 1、尼罗河流域文明 2、两河流域的政治与经济 3、佛教 4、略论旃荼罗笈多 5、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6、雅典民主政治 7、希腊神话 8、基督教 9、格拉古兄弟改革 10、东西方上古史政治制度的异同 11、克伦威尔 12、近代美国对华文化渗透 13、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 14、法国大革命 15、拿破仑战争 16、《1787年宪法》 17、新航路开辟 18、明治维新 19、俾斯麦 20、彼得一世改革 21、美国邦联制与联邦制的转变 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3、文艺复兴 24、二月革命 2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 26、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与战后补偿 27、凯末尔改革

28、1939年苏联外交选择 29、国际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0、中、美、俄、日、欧相互关系研究 31、苏东巨变 32、民族主义与全球化趋势 33、两岸关系谈 二、中国史专题 1、孔子 2、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 3、周公与西周文教制度 4、百家争鸣 5、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6、秦律 7、秦汉政治 8、春秋政治 9、南北朝 10、汉武帝 11、汉代政治与汉代学术 12、三国人物评价 13、唐代政治、经济与文化 14、唐代对外文化交流 15、北宋政治、经济与文化 16、元代 17、明清政治、经济与文化 18、《红楼梦》与清代学术文化 19、胡适与现代中国 20、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再认识 21、鸦片战争 22、太平天国 23、洋务运动 24、辛亥革命 25、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 26、国共合作 27、抗日战争

函授法学的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我国税务机构执法问题探讨论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2年10月15日起实施,争论已久的税务机构执法主体问题尘埃落定。稽查局作为法规授权主体,享有执法主体资格有了法定依据。同时,其他内设机构,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设立的征收局、管理局、纳税评估局以及涉外税收管理局和进出口税收管理局等内设直属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机构),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未授权,因此,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均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执法。今后,直属机构如何执法?稽查局是否享有税务机关的各项权力,即是否拥有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权?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如何理解《征管法》第十四条关于税务机关的定义 在研究行政执法主体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行政主体的相关概念。我们知道,行政主体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行政法学概念。系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是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尽管具体的行政行为大都由国家公务员来行使,但他们都是以组织而不是以个人的名义实施的。二是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三是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和参加行政诉讼。四是行政主体能独立地承受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和行政诉讼效果。

行政主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职权性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一类是授权性行政主体,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职权性行政主体,亦即法定主体,是指行政职权随组织的成立而自然形成,无须其他组织授权而是由宪法或组织法规定其职权的管理主体,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关均属这一类。其资格的取得,必须具备下列实质条件和程序条件:其成立已获有关机关批准;已由组织法或组织章程规定了职责和权限;已有法定编制并按编制配备了人员;已有独立的行政经费预算;已设置了办公地点和必要的办公条件;已经政府公报公告其成立。 比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组建各地的直属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局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3]87号),国税系统职权主体设置为四级,即: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地(市、州、盟)中心支局;县(市、旗)支局。授权性行政主体,是指除行政机关以外依照法律、法规具体授权规定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税务授权主体有两类:一类是法律授权主体—税务所,《征管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一类是法规授权主体—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十四条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是指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税务所本属区、县级税务局的派出机构,稽查局属省以下税务局的直属机构,原本不具有主体资格,不是独立的执法

法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法学 学习层次:本科 年级: 14 春 指导老师:牛晓鹏 职称:副教授 教学点:修水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开题报告 课题内容(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突破的难点等)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是启动诉讼救济的前置程序,“一裁二审”的处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发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作用,减轻人民法院工作压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该制度自身固有的缺陷,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涉及到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各项内容的劳动争议也相应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总量持续大幅度上升,这种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诉讼前提的“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从现代法治精神考虑,该制度不能实现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正、效率、效益的目标,不利于保护劳动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仲裁机构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思考,努力构建一套适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审裁协调的裁审模式,建立和谐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法制基础。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我国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诉讼前提的“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本文主要研究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从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出发,研究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

仲裁的关系,探讨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的协调对策,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从教材、网络及各项法规中查找我国关于《劳动法》的法律条文及法律依据;部分法学家的认识、观点;通过日常工作中走访调查当事人对《劳动法》一些看法收集和在实践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准备好相关资料后,理清自己思路开始进行写作。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是劳动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与相关范畴的比较,在对我国关于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各种有代表性学说的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应当构建多元化的调解模式。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2016年3月6日—3月9日确定题目 2016年3月10日—3月15日开题报告 2016年3月16日—3月22日论文提纲 2016年3月23日—3月25日初稿 2016年3月25日—3月28日二稿 2016年4月1日—4月10日定稿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一、引言 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相关概念界定 (一)劳动诉讼的含义与特征 1.劳动诉讼的含义 2.劳动诉讼的特征 (二)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 1.劳动仲裁的含义

本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

本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 关于《本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在毕业的时候,每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都要写作毕业论文,都存在一个怎样写作毕业论文的问题。我做这个题目的报告,就是用我在学习、研究民商法中怎样写作法学论文,以及在做法学院教授的工作中,怎样指导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经验和体会。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 法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写作法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一般的学习法律者除外,凡是涉及到法律要深入做的时候,那么,无论确定专门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是写作论文、谋划长篇巨制,都首先面临的是选题的问题。 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同样也是这样。因此,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首先要确定好选题,然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搜集资料、谋篇布局、开始写作。不然的话,上来就写,写完了就撕,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毕业论文也就很难过关。 有些同学经常到了开题的时候,找到我,央求说,老师给我出一个题目吧!可是,论文题目不是那么好出的,而且学生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有积累,并不完全清楚,还是要靠学生

自己好好地进行选题。 一、作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考虑 法学院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在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研究的方向。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做抽象的民法研究工作,我给他确定民法总论的研究方向。 为什么要给他确定这个方向,就是因为我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很了解,他对民商法的基本问题都是很精通的,基础很好,尤其是处理具体问题,应用民商法的理论得心应手,这也使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这个同学是很有才气的,要研究一个一般的题目是很不成问题的。所以,选择民法总论这个方向给他,既有难度,他又是能够胜任的。 还有一个同学,他的特点是修养很好,基础很好,特别是在哲学的层次上,有很敏感的感觉,也是很有前途的。而民法哲学这个题目是很难做的,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没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好。他有这个实力,那就让他做。应当说,在选择方向上,因为都是民商法专业,选择什么专业,只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爱好,就行了。 二、更重要的是选择具体的题目。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确定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法律的问题内容极其繁杂,就是确定一个大的方向,里边

新!!!!!!!!!!2011年历史系毕业论文选题汇总(1)

2011年人文学院历史系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01】教师:张始峰 一、历史学概论 1.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 2.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 3.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 4.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 5.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 6.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 7.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 8.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9.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 10.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1.浅论气候变迁与古代经济的发展 2.论秦半两(或五铢钱)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的影响 3.中国古代纸币起源及流变 4.黄宗羲定律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规律再探 5.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与民族抗争 6.论都江堰的水利哲学思想 7.科学技术与古代农业发展关联性探析 8.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特点及启示浅析 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特征与现代城镇化建设 10.自然条件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关联性探析 三、人文学概论 1.从“人是万物的尺度”看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2.再论人文精神的实质 3.浅评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4.现代网络技术对人文精神之影响 5.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生活浅谈 6.浅议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7.古代东西方人文精神特点比较研究 8.中国近代人文精神特点探析

9.人文科学的趋俗化倾向探析 10.浅析人文科学的学科特点 四、中国教育史 1.浅论书院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2.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浅谈 3.孔子教育思想探微 4.论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地位及影响 5. 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6. 从“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7.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影响探析 8.朱熹教育思想探微 9.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辨析 10. 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探微 五、陕西地方史 1.陕西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2.西周与陕西历史的兴盛 3.秦国在陕西的发展与秦风的形成 4.地理环境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5.秦国“客卿制度”及客卿在秦国发展中的作用 6.浅议“秦人周化” 7.西汉王朝在经营关中方面的得与失 8.试评述东汉关中豪族 9.关陇集团与“关中本位政策” 10.隋大兴城和唐代长安城建筑特点 11.“关学”浅议 【02】学生论文选题(中国近代史,党旺旺) 1、曾国藩的人才观研究 2、太平天国文化政策研究 3、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4、康有为“科教救亡”思想研究 5、孙中山的和谐发展观研究 6、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7、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研究(前80年) 8、近代陕西地方史研究

法律事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法律事务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法律事务 班级:法律事务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法律事务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法律事务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法律事务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法律事务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法律事务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法律事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法律事务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法律事务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法律事务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法律事务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法律事务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

(完整版)法律专业毕业论文1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民事执行是实现民事权利的一种法律途径。从执行行为启动的方式角度,民事执行可以分为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 一、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 执行难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有条件执行,但由于主观、客观方面因素的存在,无法使之实现或难以实现的现象。当前“执行难”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协助执行人难求,应该执行的财产难动”。法院“执行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当人民法院裁判送达当事人后,因种种原因致使该生效裁判规定的权利、义务内容难以实现。 民事执行是实现民事权利的一种法律途径。从执行行为启动的方式角度,民事执行可以分为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前者是被执行人在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期限内主动执行的行为,是民事诉讼终结前的一种正常程序状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后者是被执行人在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期限

届满后经申请执行人启动执行申请程序之后的一种被动执行行为,是民事诉讼终结前的一种非正常程序状态,需要付出比自 觉执行更高的成本,是不自觉执行的法律后果。一般来说,法 治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自觉执行案件在整个民事执行案件中 所占的比例应越大。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民事执行现状来说, 尽管法治在不断向前推进,但自觉执行率并不尽如人意,给执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是造成“执行难”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 二、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性 在法治国家里,法律乃是一国的最高行为规范。一方面, 能否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是衡量一个政府治理国家事务能力 的最重要的尺度,所以法律得不到执行应视为政府的莫大耻辱 另一方面,国民是否遵守法律也是区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 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因此不执行法律判决有损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生效法律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危害性的后果必然是法律白条越来越多和应对失措。事实证明,法律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 (一)对当事人的损害 法律判决得不到执行对当事人来说不仅是有案件表的或案

法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撕毁的借条能否作为定案依据 姓名:@@@ 学号:1134001414509 班级:11春法 学 分校:合肥电大 2012年12 月19 日

目录 案情介 绍 (1) 案件焦 点 (1) 分析与结 论 (1) 附 录 (2)

撕毁的借条能否作为定案依据 案情介绍 2008年9月13日,某市公安局派出所接到李某的报案,并派人到现场处理。隽某于当日上午9时许,到某公司向张某索要5万元欠款,据隽某称其手持欠条被公司会计撕毁,民警到现场后,发现隽某手中以及一楼阳台雨蓬上有部分碎片,但内容不详。民警建议走司法渠道解决,隽某遂诉至法院。 原告隽某诉称,被告张某向其借款5万元,约定2008年中秋节后还款,其依约前往被告处催要该笔借款,在被告作出同意立即还款的表态后,原告将借条交给了被告,并做好接受被告付款的准备,不料被告收取借条后当即将借条撕碎,原告随即拨打110报警。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偿还借款本金5万元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承担逾期还款利息,同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被告张某辩称,撕碎的借条在法律上没有证明力,不能证明被告欠原告借款5万元就是事实。而且撕借条时,被告并不在场,事后听会计说,原告持欠条来要钱,会计翻帐本发现原告还欠被告7.5万元的木方和模板钱没有给,就要原告写一张7.5万元的条子,原告不肯,会计就把欠条撕掉,当时原告并没有什么反映,半个小时后才报警。 在审理过程中,原告隽某举证借条原件一份及复印件一份。该借条原件,已被撕成碎片,在庭审时进行了粘贴,原件有部分内容缺失,剩余内容为:“借条,借到隽某亻○民币伍万元整,中秋卩○还,张某,2008.9.3”。而借条复印件的内容完整,载明:“借条,借到隽某人民币伍万元整,中秋节过后还,张某,2008.9.3”。被告对其不予认可,并称借条上张某的签名是真实的,但是其他内

历史文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历史文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通过近上百名工匠对于古建筑保护事业的热爱和精湛的建造技艺,徽州府衙 重建工程已于2021年年初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百年历史建筑焕发一新,成为新时代下 传统文化的新物质载体。 关键词:历史文化;建筑防护 0引言 古徽州府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始建于公元888年,其府衙历史上经历数次扩建,到明中期“规模宏敞、气势雄正、聿成伟观”,达到建筑格局最完整、规划最恢宏的历史 时期,清华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朱自煊称其为“徽州故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 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然而徽州府衙城长期受到城市发展过程中街区更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众多消极影响,致使其周边新旧建筑形式和街区风貌混杂,相互干扰较大,威胁到文物古迹的生存环境, 也削弱了府衙核心街区的传统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而徽州府衙保护区域范围内有众多历 史建筑遗存,但这些建筑相互联系不够,在风貌上也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整合。因此,有必 要对府衙区域及其周边历史街区进行全面的保护、整治和修复,以还原其独特的历史面貌,全面展示古徽州地方文化,提高地区价值。 1徽州历史文化的传承 府衙重建工程位于徽州歙县,在原址上依原貌进行保护修复性重建,作为古徽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最主要建筑,是徽州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完全传承了徽州的历史 文化。 1.1歙县———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歙县历史悠久,秦始置县,筑城于隋,自隋唐以来一直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尤 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徽州文化的繁荣,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被史学界并称作当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歙县是古徽州府所在地,是徽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中心地。 1.2徽州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 歙县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在建造技艺上保留了宋、元时期的 建筑做法,独具有隋、唐遗风,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其在建筑选址、布局、材料、外观、防火、采光、装饰雕刻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中国汉文化圈 中极具典型性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歙县城区现有大量历史文化街区遗存,这些街

电大法律毕业论文范文

电大法律毕业论文范文 一:高校生就业歧视中法律保障 一、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内涵 关于就业歧视的内涵,我国大部分学者直接援引《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对歧视所下 的定义,即“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另外“有关 成员在同雇主代表组织和工人代表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存在———以及其他有关机构 磋商后可能确定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的其他区别、 排斥或特惠”,也是歧视[1]。歧视总是相对于平等而言,但差别是绝对的,平等是相对的。 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差别待遇的形成是不可避免,但并非所有差别待遇都构成歧视,一定范 围内的差别待遇是雇佣双方的共同需要,同时也正是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体现。因此,是否 构成就业歧视,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差别待遇,而在于这种差别待遇是否合理;判断差别待 遇是否合理,应以差别待遇是否为职业岗位自身的需要为标准。从这一角度出发,就业歧视 可以界定为:基于职业自身需要以外的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导致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 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都构成就业歧视。这一定义与《就业与 职业歧视公约》关于就业歧视定义的最大区别在于:承认在就业机会或职业待遇方面存在 差别不可避免,但并非所有差别对待都构成就业歧视,差别对待是否构成就业歧视应看该差 别对待是否因职业需要而合理形成;本定义的最大功能在于提供了判断就业歧视的标准。 与之相对应,大学生就业歧视是指在大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因职业合理需要以外的各种因 素的差别,而给予大学生不公平,不合理的区别对待,从而取消或损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 现象和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歧视具有普遍性 目前,我国就业歧视问题较严重,就业歧视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国家综合 国力提升的社会、经济和法律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这一汹涌的社会逆流中,天之骄子———大学生同样不能幸免,且正日益身陷其中,深受其害。中央电视台发布的2021年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有74%的求职者遭遇过就业歧视。在接受调查的111家企业中,51%的企业曾因性别、年龄、相貌、地域等因素拒绝过应聘者,如果有歧视,有75%的企 业不会告诉求职者真实原因[2]。 二大学生就业歧视具有多样性 大学生目前遭受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户籍/地域歧视、身体/容貌歧视、年 龄歧视、工作经验歧视、学历/学校歧视、社会关系歧视等人尽皆知的歧视。除此以外,还 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就业歧视,如属相歧视、姓氏歧视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其中,性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3500字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3500字 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正文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律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行政调查是日本行政法学界创造的一个学理概念,我国行政法学界很少对行政调查行为加以研究,这与受大陆法系国家“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影响有关。传统以行政行为为中心的行政法学对于行政调查的法律规定并不十分普遍,而且通常行政调查不直接改变相对一方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实际上,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取得必要信息,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它常常能左右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不受限制。日本、德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英国、美国等国家就很注重对行政调查行为的研究和规范。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来源于法律,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所以,从法治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显然十分必要。 一、行政调查的含义及该行为的性质 在日本,早期行政法专着和教材中并无行政调查这一术语。促使这一概念形成的契机,是有关像租税法中的质问检查等一系列诉讼案件。日本最高法院通过判决认为,像租税法上的质问检查是为了公平确定地赋予行政租税这一行政目的而收集必要资料的程序,不需要一般刑事程序中所要求的严格程序,即这种活动并不违反《宪法》第35条关于任何人其住所、文件及所有物不受搜查及没收的权利。(注:

“搜查与没收”,须根据主管司法官署所发各项命令实施的规定,不少学者把这一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条款概括为令状主义)同样,这一活动也末违反《宪法》第31条关于“任何人非依法律所定手段,不得剥夺其生命或自由,或科以其他刑罚”的规定。《宪法》第31条并不是法律一律规定的要件,相反,像质问检查就其性质而言,不是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的程序。当然,仅以该程序不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目的为由,判断该程序中的一切强制理所当然处于上述规定的保障之外也不合适。因此,以罚则为背景,实质上强行要求对质问予以答辩,使之接受检查,在其目的和必要性的关系上,仍需考虑合宪性,即着眼于质问检查的强制性和权力性的机能作用,最高法院暗示仍有必要制定具体内容标准及合法程序要件。在传统的日本行政法理论中,租税法上具有强制性质的质问检查这种行政活动历来是作为行政上的即时强制制度的一种形态来把握的。但像质问这种行政活动从性质上讲,不适合实力的行使,即无法用实力强制相对一方做出答辩。 上述质问检查等行政活动引进的合宪性问题和即时强制概括力的有限性推动了日本行政法学理论界形成新的行政调查概念。目前,除概念仍处在形成过程中外,对行政调查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福家俊朗教授认为,行政调查是指行政机关在具体行使法律授予的权限时,为了确认是否存在符合该权限先例要件的事实,判断能否行使该权限进行事实调查或资料收集的活动。这种行政调查有积极的、消极的、权力的、非权力的、法律上的、事实上的,同时还有不受具体权限行使目的限定的一般性调查。和田英夫教授认为,行政调查可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