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王开科(1986-),男,河南禹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城市地理;黄如良(1970-),男,福建宁德人,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与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目“闽台光伏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为(2009R0060)①该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2009相关数据计算得来。其中,GDP 数据为1978=100的定基可比值。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0期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

王开科1,黄如良2

,关

3

(1.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2.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3.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20)

摘要:中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活动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强化节能减排效果,推进经济增长的集约化转型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具备清洁生产优势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对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低碳经济发展诉求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着技术落后,生产环节能耗高、污染重以及低水平竞争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其发展可持续性,本文旨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理性探讨,以期为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光伏产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路径一、引言

碳排放引发的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全世界正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一挑战。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发展和减排双赢的低碳经济理念,倡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向低

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1]

。中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碳减排行动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在保持经济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

地减少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转型[2]

,应重点推进节能技术创新、清洁生产以及

环保替代能源的应用。太阳能是开发潜力巨大的绿色新能源,以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成为较好的选择。2008年我国光伏产业年销售收入接近60亿美元,其中约98%的光伏产品出口到西班牙、德、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光伏产业链中的多晶硅、电池、组件发展迅猛,产量分别达到4500吨、2.3GW 、3GW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之一[3][4]

。但在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技术落后,生产环节能耗高、污染重以及低水平竞争等,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与低碳经济发展诉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光伏产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产业、能源以及减排效应,揭示出低碳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路径。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节能减排形势与低碳经济建

设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高速发展过程,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 年均增速达9.83%①;与之相对应,能源消耗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以前

(包括2002年),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之间呈现出基本一致的走势,且能源消耗增长率总体低于经济增长率;在2003-2005年间,能源消耗增长率开始高于经济增长率;而2005年,随着“十一五规划”出台,明确了经济发展的节能减排目标,使得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之后能源消耗增长率再次低于经济增长率,能源利用效率得以提高。但总体来说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从图2中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长期以来以煤、油等化石燃料为主,2008年煤碳、石油消耗量占能耗总量的比例仍然高达87.4%;其中,石油消费量与产出量缺口自1994年以来

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石油消耗的对外依赖性加强。就

行业分布而言,耗能巨大的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同样也是我国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的部门,以大气污染为例,2008年上述三部门二氧

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的工业污染率分别为:57.8%、9.2%、8.8%和64.8%、9.5%、7.1%,而其经济贡献率仅为:5.5%、3.8%、13.5%[5]。另外,在钢铁、水泥、冶金、能源化工等领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增长态势,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路径。

图1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其中GDP变化率由1978=100的定基可比值计算得来。

图2

我国能源结构概况

2-1

我国能源消耗结构

2-2石油生产-消费剪刀差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虽然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经历较长时期的下降过程,但是总能耗量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依然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特别是1996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的下降趋势已明显趋缓(见图3)。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的相关数据可知,2008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煤炭消耗量1406.1百万吨油当量,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占比分别为69.49%和42.79%,位居全球第一;而石油消耗量则为380.3百万吨,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占比分别为31.76%和9.6%,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中国统计年鉴》2009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2321.2万吨、氮氧化合物排放1624.5万吨,减排压力巨大。在二氧化碳排放上,我国2007年增量达8%,占全球排放增量的2/3(高尚全,2010)[6],践行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任重道远。以碳基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必须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以确保我国的能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综上可知,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低碳发展路径十分必要。

图3我国能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强度的

变动情况(1978-200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三、光伏产业发展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效应分析

太阳能资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是替代传统能源的良好选择。光伏产业是指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为核心,包括上游的硅材料制备及电池制造,中游的电池组件封装以及逆变器、控制系统和蓄电池等配套部件的生产以及下游光伏系统集成与应用的一个新兴产业[7]。光伏产业发展,特别是光伏发电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有助于减少碳、硫化合物的减排;EPIA的预测显示,至2030年由于光伏系统应用所带来的全球二氧化碳减排量将达10.81亿吨[8]。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提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将达到40万千瓦,2020年会增到220万千瓦[9],这对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以及低碳经济建设意义重大。结合光伏产业自身发展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效应:

(一)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效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使我国面临巨大环境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图2-1显示: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耗

结构中煤炭占比一直居于较高水平,而我国2009年探明的煤炭储产比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石油、天然气的储产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煤炭的高依赖性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煤炭中含碳、硫量较高,在煤炭资源利用中强化清洁生产的需求也最高。而近些年来,石油消耗的对外依赖性(图2-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我国能源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性。从确保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开展清洁生产的同时,加紧开发、利用新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成了当务之急,而光伏产业的发展则为此提供了较好的选择。光伏产业发展将有利于太阳能资源的有效利用,且优化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可以较好的缓解我国紧张的电力供应局面以及电力制造行业高碳排放问题,在传统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的状况下,以开发、利用太阳能为主的光伏产业发展必定势不可挡。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经济性的持续改进以及由此带来的光伏发电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的发展,光伏技术将更多的与人类生存的各方面相结合,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可简单归为以下几类:首先,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其次,太阳能作为一种无碳能源,在光伏产品应用(特别是光伏发电)中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第三,光伏产业发展对于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有助于降低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

表12009年我国传统能源储产比与亚太地区、世界的比较

储量与储产比中国亚太地区世界

煤炭可探明储量(百万吨)114500259253826001储产比3859119

石油可探明储量(十亿桶)14.842.21333.1储产比10.714.445.7

天然气可探明储量(万亿立方米)2.4616.24187.49储产比28.837.062.8

资料来源:根据《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相关数据整理,中国数据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二)光伏产业发展的产业经济效应

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间的关系,在确保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逐渐减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程度。光伏产业链条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的诸多产品制造与应用,涉及制造业门类众多,对于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巨大。2004-2007年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均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11],产生了无锡尚德、天威英利、中硅、常州天合等龙头企业。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及其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39个工业细分门类中产值位居前十位的工业部门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其合计产值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0.91%。同时,这些行业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产业部门,其中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2007年就消耗了47774.36万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17.99%,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耗占总量的7%,从其能源消费品结构来看,现有工业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以其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光伏产业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缓解我国工业部门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另外,光伏产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追求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的制造企业,实现光伏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光伏产业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

低碳经济以发展低碳技术和推进清洁生产(CDM)为主要方式,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质排放[12]。光伏产业是以太阳能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包含不同制造部门的产业链条,既消耗能源又生产能源。光伏发电应用所产生的能源远大于从硅材料提取到光伏组件生产所消耗的能源,通常认为光伏系统的使用周期为25-30年,除去整个光伏系统建造所需的能源回收期约4年外,还有至少21年的能源净生产期[13]。随着技术发展和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进,光伏组件生产的吨能耗还会下降,而太阳能电池转换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电池使用寿命的延长,会使能源生产效率得到新的提升。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光伏发电体系利用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资源,

与传统能源相比,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减排方面效果明显②,而伴随相关工艺流程的改进和技术进步,光伏产业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阳能资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长远的社会、经济利益。近些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建设。本文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对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产业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尚未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在产业发展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硅材料加工、提纯方面,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外厂家手中,相关国内厂商在光伏产业国际分工中扮演着低端加工者角色,产业利润薄弱。2008年,受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光伏产业政策调整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遭遇寒流,初具规模的我国上游硅料提纯行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而遭受重创,庞大的国内电池和组件生产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欧洲等地区也提高了电池以及组件的技术要求,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这一标准。技术落后不仅使企业丧失成本优势,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生产还不能做到生产流程的闭环运行,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

(二)低水平竞争

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目前,国内十多个省份均将光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产业呈爆炸式增长,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该领域的投资依然逆势增长。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依赖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迅速形成巨大的产能。出于对产业利润的追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前,国内企业不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而是以低成本策略强化市场竞争,致使整个行业陷入低水平竞争格局。以多晶硅制造业为例,过去几年间国内有20余个省份的近50家企业建设、扩建、筹建多晶硅生产线,在技术、人才都不完备的情况下盲目建设致使国内生产的多晶硅普遍存在纯度偏低的问题,且制造成本远高于国外。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我国企业同样遭遇着激烈的低水平竞争,大多企业技术水平落后、无力应对国外市场以及产业标准的变化。

(三)“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我国是最大的工业硅(生产过程中能耗大、污染多)出口国,而电池、组建等光伏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则是高纯度多晶硅,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体系支撑,我国大部分多晶硅需要从国外进口。在太阳能电池制造和组件生产方面,我国拥有巨大的产能(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国),对多晶硅材料需求十分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我国多晶硅领域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加之缺乏核心技术,长期以来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明显。在产业链下游,国内光伏市场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巨大的产能最终只能依赖于国外市场。产业链条的不完整性加剧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使得我国在损失宝贵自然资源的同时,也没有较好的分享到光伏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生产效应。

(四)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不明显

光伏产业是一个既消耗能源又生产能源的行业。正因为其能源生产远大于能源消耗,太阳能光伏产业才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青睐。目前,受原材料、技术等条件制约,光伏发电成本远高于传统能源以及风力、水力等能源,加之我国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国内光伏发电应用还停留在项目示范阶段。从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结构(图2)可以看出,现有的能源结构仍以煤、油等化石能源为主,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效应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五、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

(一)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突破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技术进步与创新。应重点推进晶体硅材料提纯技术、光伏电池转化效率技术的提升,开发新型应用技术,减少产业链条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相关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开展产品创新,实现电池、组件的多途径利用;减少产业链条各环节的成本,促进光伏发电体系的广泛应用。在推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建设光伏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组织科研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强化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光伏技术应用研究,对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在资金、土地、电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扶持,使我国光伏产业走上一条技术创新型道路。

②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相关数据显示,每增加1000kW/h的光伏发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54kg、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454 kg、减少氮氧化合物0.284kg。详见文献:郑天航.光伏产业的能耗、投资经济性及其社会效益分析[J].上海电力,2006(4):348-354。

(二)调整光伏产业内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我国光伏产业内部调整、扶优汰劣的步伐。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着力整合国内已有的产业规模,以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为目的,大力推进光伏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跨地区整合。对于已建项目,要重点扶持那些具备技术、资源、人才等优势,且地域分布合理的企业;督促那些具备优势条件但存在进一步发展空间的企业加快改进工艺流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于未建项目,要加强审批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限制技术条件落后、能耗多、污染大的企业上马。具体到光伏产业链条而言,对于上游环节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尽早建立具备核心技术的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中游制造企业的整合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鼓励强强联合;下游光伏发电的应用应在现有示范项目基础上稳步推进,逐步增大应用覆盖面。

(三)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得到来自政府、企业、民众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需要构建产业发展的和谐管治体系。在当前发展环境中:政府除了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协调光伏并网电价制订、进行合理的光伏应用补贴外,更应该着力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则需转变现有的低水平扩张模式,以追求产品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为目标,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对民众而言,应当树立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广泛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

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在今后一段时间,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国内市场的扩展:(1)继续在我国无电力供应地区建设离网光伏电站和电信、移动等设施的户外动力供应系统;(2)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的应用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补贴措施;(3)积极引导光伏并网电价的制订,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发电系统;(4)创新光伏应用示范模式,推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六、结语

以太阳能利用为核心的光伏产业是推进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经过数年的建设,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光伏产业却面临着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能耗大污染重、“两头在外”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为此,本文从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出发引出了低碳经济建设的诉求,在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优化路径,主要包括: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突破;调整光伏产业内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等。

参考文献:

[1]UK Government.Our Energy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Energy White Paper,2003.

[2]迟远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8.

[3]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综合所.加快安徽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EB/OL].2009-09-11:http:// www.ahpc.gov.cn/info.jsp?xxnr_id=10075324.

[4]张永伟.推进光伏产业有序发展的建议[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09,11(3):49-54.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8[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6]高尚全.改革仍是中国中长期发展的推动力[J].科学发展,2010(1):3-6.

[7]钱金法,王雅萍,钱惠祥.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分析[J].电工电气,2009(1):1-4.

[8]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J].中国集成电路,2008(6):10-24.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Z].2007.

[10]李忠贤,李蓉萍,初玉玲.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63-64.

[11]张大方.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07,(8):40-41.

[1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11:21-26.

[13]戴建军.以技术创新推进光伏产业发展[J].发展研究,2008(7):39-42.

(编辑校对:余朝锡金界一)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修改版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海海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 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 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 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 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 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只落后了一两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该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的国家,如此广阔的国土面积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据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地热能方面,全国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为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 那么同时,中国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严峻挑战呢?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途 径、误区、生活方式的变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 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

低碳经济考试-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代碳经济-多项选择及答案 1 低碳三大国际公约是 答案: A.《世界能源展望》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低碳经济法案》 D.《京都议定书》 E.《巴厘岛路线图》 2 《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应履行的义务有 答案: A.在2008年至2020年,将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 少5.2%。 B.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C.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D.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 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E.2008年至2020年为第一个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期。 3 2001年三月,布什政府以什么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答案: A.美国不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温室气体排放与美国无关 C.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D.温室气体排放不应只限发达国家 E.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 4 《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规定 答案: A.《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 B.美国也不例外 C.未缔约的国家也不例外 D.公约的部分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 E.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例外 5 什么原因致使“碳减排”贸易的基本规则虽已建立,但目前都不可能实施 答案: A.气候公约秘书处还未实施规划 B.发达国家还未做好准备 C.发达国家需要建立的温室气体核算系统、国家登记薄都尚未建立 D.气候公约秘书处需要建立的登记薄也还处于框架设计阶段 E.部分国家不赞同

(财务知识)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最全版

(财务知识)低碳经济提出 的背景

(壹)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能够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低碳化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吴邦国委员长2009年视察安徽时特别强调,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全球变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且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根据这壹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

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天灾增多、冰川融化、疾病肆虐,甚至会因洋流改变而再次进入冰河期。 2、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 由于地球化石能源资源有限,随着消费量的剧增,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从世界能源储量见,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能够用200多年,石油能够用40多年,储量十分有限。从能源分布见,据统计,约38%的可采石油储量分布于中东,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欧洲不足4%,分布十分不均。此外,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于此同时,人类使用开采化石能源的速度呈现递增趋势,1985-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近2%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全球各经济区域中,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最快,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在世界已探明储量中,石油仅占2.7%,天然气0.9%,煤炭15%,呈现“缺油、少气、多煤”的状况,但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却分别高达4.2%、1.5%和33.5%。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石油大幅进口,我国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40%,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目前,我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速仅为1.67%,供需缺口逐年拉大,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 3、美英等发达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需要新引擎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碳排放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7%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升率控制在6%以内。 2.非化石能源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左右。 3.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 4.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0.1%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5.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6%以上。 6.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 7.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3.5%。 8.绿化水平。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6.5%。 9.空气质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66%,PM2.5浓度下降率达到3%以上。 10.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70%以上。 11.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二、主要工作 1.实施优化空间布局行动 一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布局结构;编制《中心城区多规合一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建成“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高新区获得省级生态工业园命名,经济技术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技术考核;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按照“三基地、三中心”的定位,推进中瑞生态产业园建设;严格按照《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规划导则》、《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加快推进低碳高校园区建设;推进官塘APEC低碳示范城镇建设,达成中欧友好城市结对并推进项目合作。二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进20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税营业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值增长12%,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句容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狠抓“三集”园区配套和主导产业发展,抓成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和20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产业集中度达60%以上。 2.实施发展低碳产业行动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六大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同比增长15%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亿元,启动西津渡5A级景区创建,建成3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增长12%;文化产业新增投资1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三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深入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力争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的比例达到9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到60%;组织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工程30个以上,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市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面积80%以上。四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38家企业落后产能,启动新一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关闭化工企业26家以上;开展铅蓄电池、电镀企业整治工作,对市内6家蓄电池企业集中整治,推进电镀集中区建设。

中国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第一章导论 1 1.1 什么是低碳经济 1 1.2 低碳经济的产生及目的 1 1.3 经济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2 第二章.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3 2.1 低碳经济 3 2.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解释 4 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压力 4 第三章.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5 3.1 提高能源效率 5 3.2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5 3.3 引导消费者行为 6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7 4.1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8 4.2展望—低碳技术未来展望 8

第一章.导论 1.1什么是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2低碳经济的产生及目的 1.2.1.由全球范围内严峻的环境问题引出的低碳经济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诤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到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1.2.2.低碳经济的目的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

低碳经济多选题目答案

一、多选题 (说明: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 1、气候变化具体的表现有?正确答案为:A、B、C、D 2、有限能源包括?正确答案为:A、B、D A、煤 B、天然气 C、太阳能 D、石油 3、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好处有哪些?正确答案为:A、B、C、D 4、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是?正确答案为:A、B、C、D 5、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包括?正确答案为:A、B、C、D 6、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正确答案为:A、B、C、D 7、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国际合作有哪些优先领域?正确答案为:A、B、C、D、E 8、低碳能源有哪些?正确答案为:A、B、C、D、E A、风能 B、太阳能 C、潮汐能 D、生物质能 E、地热能 F、水力能; 9、我国计划用十多年的时间,在哪些省份形成几个上千瓦级的风电基地?A、B、C、D 10、我国有哪些地方正在研究开发使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的交通工具?A、B、C、D 11、联合国在能源产业的投融资方面提出了哪些新想法?正确答案为:A、B、C、D、E 12、我国的哪一些城市正在研究低碳城市战略规划?正确答案为:A、B、C、D、E 13、2009年,世界银行为我国的哪一些省份,开发利用煤层瓦斯气作为公交能源的项目, 提供了八千万美元的贷款?正确答案为:C、D

A、甘肃 B、内蒙 C、山西 D、河南 14、保定市大力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在哪些方面已得到了应用?正确答案为:A、B A、建筑物太阳能发电厂 B、太阳能路灯 C、太阳能汽车 D、太阳能热水器 15、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有哪些政策工具和措施?正确答案为:A、B、C、D、E、F 16、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解决总是要经过哪三步曲?正确答案为:A、B、C 17、碳经济同样可以保证必要的合理的增长速度,只是强调了什么?A、B、C、D、E、F 18、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益处?A、B、C、D、E、F 19、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建议中国,要采取哪些对策措施,建立以低碳的煤为主的经济,注意控制好碳排放强度?正确答案为:A、B、C、D、E、F 20、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正确答案为:A、B、C、D 1、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什么财税政策示范、激励作用?正确答案为:A、B、D A、税收减免; B、财政补贴; C、法律规范; D、政府绿色采购 2、积极利用金融市场的举措包括什么?正确答案为:A、B、C、D 3、继续推进减排市场化机制的原则是什么?正确答案为:A、C A、谁污染、谁治理; B、谁污染、谁投资;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因此新能源的开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低碳;能源;经济;可再生能源 近来,“低碳”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几天前,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低碳经济”。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

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二.新能源的含义 (一)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二)新能源的主要特点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论文—浅谈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发展之路

浅谈如何认识低碳经济 郭亚军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 )和二氧化硫(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

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人类社会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与利用,逐步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转变,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使人类开始思索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仅要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入手,转变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还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选择节能路径,推广节能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城市等,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舆论氛围。 标签:低碳经济;能源;路径和方法;节能减排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与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转变。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上升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常规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与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水污染和酸雨等带来的危害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发展可能逐渐成为走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径,即摈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运用新技术和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的模式或低碳生活,促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那么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呢,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把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化;还要从整个体系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生产和消费中选择节能方法;此外大力开发可再生性能源也是重中之重,将低碳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像工业、农业、产业结构、城市,我们都要建成低碳的,逐步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1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CO2排放当过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逐渐影响和威胁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时,人类也开始对当前的化石能源为主的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为什么要发展低碳工业?首先,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影响人类环境,其次,因为现代工业文明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而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性的能源,它的储量已经非常有限,所以由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转变已是刻不容缓。但是,由于高碳工业的体系的庞大而稳固,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个过程势必是个步履艰难的过程。众所周知,要想发展低碳工业,必须发展低碳能源,建设新能源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此外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把提高能源的效率与调整能源的结构相结合也是很关键的,我们可以运用低碳减排技术,逐渐降低传统的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多依赖;提高现有的能源的整体效率,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还能推出低碳产品,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对一些高能耗的产业加大税收征收,出台一些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新政策,

低碳经济 多项选择题

低碳经济多项选择题 21.(2分) 实现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比重不断下降取决于 A. 技术 B. 资金D. 资源禀赋 22.(2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 A. 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B. 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 C.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D.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3.(2分) 低碳经济的要素中属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是 A. 人均收入 B. 产业结构 C. 城镇化水平#技术发展水平 24.(2分)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包括A. 地热能B. 生物质能 C. 太阳能D. 核能 25.(2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多个小组组成,他们的职责有 A. 总结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 B. 评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C. 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D.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 26.(2分) 《京都议定书》控制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 B. 农业部门 C. 城市废弃物处理 D. 工业部门 27.(2分) 我国2008年发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的增值税优惠方式有 A. 增值税即征即退B. 增值税即征即退50%C. 免征增值税D. 增值税先征后退 28.(2分) 金融机构的参与对碳市场的贡献有 A. 使碳市场容量扩大B. 使碳市场愈发透明 C. 使碳市场流动性加强 29.(2分) 促进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有 A. 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效率B.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C.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D.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保持和增强林业碳汇 30.(2分) 气候博弈的本质,包括 A. 资金供给与获取影响国家投资情况B. 碳排放权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C. 技术开发与转让可推动国家的发展D. 减排措施的成效决定着可持续发展 31.(2分)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 A. 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 B. 经济实力的竞争 C. 技术市场的角逐 D. 执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规则 32.(2分) 德国颁发的《可再生能源法》的特点有 A. 强制入网B. 不断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 C. 固定入网电价 D. 发挥市场调节职能 33.(2分) 狭义上的温室气体包括 B. 氢氟碳化物C. 氧化亚氮D. 甲烷 34.(2分) 下列选项中,与碳金融有关的活动有 A. 无害环境技术开发的融资 B. 对气候变化受害方的资金补偿 C. 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投资 D. 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交易 35.(2分) 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主要调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A. 强化了法律责任 B. 完善了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D. 健全了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21.(2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多个小组组成,他们的职责有 A. 评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B. 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C. 总结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 D.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 22.(2分) 下列选项中,推动了低碳转型的有 A. 应对金融危机 B. 实现可持续发展 C. 提升国际竞争力 D. 保障能源安全 24.(2分) 现阶段我国的新兴产业种类主要有 A. 生物质能 B. 新能源、新材料 C. 环保、信息、生物 D. 高端装备制造 25.(2分) CCS技术的核心是 B. 碳捕捉技术 C. 碳存储技术 28.(2分) 针对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承担温室气体排放重要责任的原因有 A.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B.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C. 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 D.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 30.(2分) 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A.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的答案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第一章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 B. 气候变化 C. 全球合作 D. 知识经济 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种气体。 A. 4 B. 5 C. 6 D. 7 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 B. 中国 C. 日本 D. 英国 多项选择题 1. 以下气体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是()。 A. 水汽 B. 二氧化碳 C. 臭氧 D. 甲烷 E. 氧化亚氮 2.《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澳大利亚 E. 俄罗斯 3. 低碳转型的推力是()。 A. 保障能源安全 B. 避免碳锁定效应 C. 提升国际竞争力 D.实现可持续发展 E. 应对金融危机 判断题 1. 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对) 2. 臭氧是温室气体中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气体。(错) 3.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生存权之争。(错) 4. 产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对)第二章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 单项选择题 1.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2. 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3.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 B. “V”形 C. 倒“U”形 D. “U”形 4.()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 B. 资源禀赋 C. 消费模式 D. 技术进步 多项选择题 1. 目前,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原则。 A. 国际合作原则 B. 国际公平原则 C. 人际公平原则 D. 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原则 E. 基本需求原则 2. 以下这几个国家:()的碳生产力水平位列全球前三名。 A. 美国 B. 日本 C. 乍得 D. 阿富汗 E. 马里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19-10-10T13:21:14.8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作者:符康 [导读] 本文对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 符康 汇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本文对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其次详细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更深层次的了解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情况,从而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管理策略 1低碳建筑的内涵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建筑行业为了响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开始了低碳建筑的研究。低碳建筑主要所提倡的是一种建筑理念,而不是简单的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所谓低碳建筑,指的是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蒸蒸日。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首先要具备一套完善的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注重能源的充分利用,强化城市公共管理,全面配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2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责任落实,应该全面谋划一批示范性强、带动面广、关联度高的低碳项目,各个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重点发挥低碳环保项目的载体和示范作业;二是坚持区域统筹、特色示范,应在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强化互补互促互联,在整体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推行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侧重的特色示范;三是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引领,通过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来逐步提升碳生产力,还要将低碳环保城市发展理念与社会价值观念创新紧密结合;四是坚持资源整合、全民参与,要凝聚低碳城市建设合力,加强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五是坚持科学谋划、重点突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目标,重点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切实提高低碳环保的发展能力。 3当前我国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排放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内产业的发展虽然赢得了经济总量的上涨,但也造成了较高的碳排放量和长期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例如许多城市内的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存在盲目比价格、争市场等不良行业潜规,使得建筑业的绿色环保难以完全达标,并且重工业所占的比例远大于轻工业,多数高耗能产业以煤、火电等传统能源为支撑,使得节能减排工作更加艰巨。此外,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基本趋同,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多半是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雷同的低碳城市发展定位会缺乏中央政府的引导与统筹规划,进而引发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与资金成本的损耗。 3.2低碳环保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高。许多城市内的生态城现阶段是国内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焦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缺乏科学精准的评价标准,许多地方政府只是过度着眼于新城区、新兴产业的建设,完全忽视了对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问题,更甚至引入了新能源产业中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环节,实际上是增加了碳排放。另外,城市规划与建筑不符合低碳城市理念,尤其是近几年各个城市的新区、大学园区、政务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楼大厦,但模式缺乏创新性,与“低碳环保”理念背道而驰,而且许多从事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管理的人员自身并不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 4促进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有效对策 4.1推行特色试点工程,发展公共交通 各个城市应该积极争取国家低碳示范试点和各类国家级的低碳试点项目,扎實推进低碳城市发展的重点示范工程,可以采用地方申报、全市统筹的办法,明确试点方向,也可以健全各级财政投入机制,定期举办低碳环保试点交流研讨会,并建立低碳环保试点专项基金。此外,应尽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可以大力推进地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发展,结合社区支路、景观支路、游步道等,加快建设城市绿道,同时推进智能化交通设施建设,鼓励购买小排量的环保节能型汽车等。 4.2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 一是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逐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在城市中的比重,还要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燃料和固化成型燃料;二是坚决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还要推进各个城市利用空气源空调技术;三是构建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旧机电和垃圾回收四大静脉产业链,建立一批低碳产业载体平台。 4.3构建低碳生活载体,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首先,社区规划布局要注重住宅和交通的生态设计,积极提倡低碳环保物业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强调从科普宣传入手,以家庭为载体,构建低碳展示宣传体系,形成低碳社区建设氛围;其次,组织编写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新城建设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构筑以市区为中心、中心镇为节点等互通为骨架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再者,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监督到验收等环节都要实行低碳监管制度,加快规划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还要全面推进系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4.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逐步推进低碳技术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与贸易,还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生态带内的建设开发内容与强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控制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还要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布局,同时加强森林固碳能力的计量与监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国模式”,结合实际,合理自主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进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国家。 2007 年9 月8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中国外交部2010年11月26日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的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由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中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单项选择题答案

.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 全球合作 D. 知识经济 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 4 B. 5 C. 6 D. 7 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 B )阶段。 A. 两个 B.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D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 A. 美国 B. 中国 C. 日本 D.英国 5.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C )。 A. 美国 B.日 本 C.挪威 D. 英国 6. 发达国家中,( 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 B.日本 C. 挪 威 D.英国 7.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 B. “V”形 C.倒“U” 形 D. “U”形 8.( 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 B. 资源禀赋 C. 消费模式 D.技术进步 % 9.(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 老布什政府 B. 克林顿政府 C. 小布什政 府 D.奥巴马政府 10.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 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 美国 B. 法国 C. 德 国 D.日本 11. 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