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必考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必考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必考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必考知识点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中国最早的神庙遗址为(牛河梁女神庙)。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我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实例为(陕西歧山凤雏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的修筑者为(李冰父子)。

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为(登封嵩岳寺塔)。

长城起源于(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相互攻击自卫。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称牌科。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园的实例。

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为(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

我国古代石窟类型分为(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三种类型。

最早建于我国史迹的佛教寺庙是(洛阳白马寺)。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我国自然山水式园林在(秦汉)时期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发展。“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大城周四十七里,陆八门,以向天八风,水八门,以法天聪,筑小城周十里” (观察当地水土,了解土质和水情,观天象看风水,建造了阖闾大城周围47里,四周城墙公开陆门8座,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个卦位另外,在大城中还建造了一座方圆十里的小城)描述的是伍子胥设计春秋末吴国(原为楚国)(阖闾大城(今苏州))城市的情况。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按《洛阳伽蓝记》所记,中间置塔,四面有门,塔后为殿。

唐代出现了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都料匠)。

(柳宗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实践理论的风景建筑家。

隋代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

我国现存最早木构的木构建筑为唐代大中年间建造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五代时期,喻浩的著作为(《木经》)。

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是描述北宋时期(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的风貌。北宋时期米芾(fú)将叠石之法用(透,露,瘦,皱)四个字加以概括。

中国最早的琉璃塔是(河南开封佑国寺塔)。

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观点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根本性的。

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是(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塔。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则雕刻了我国现知最早的棱柱形象。《平江图》描述的是南宋时期的(苏州)城。

(晋祠圣母殿)是我国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

江南三大名楼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元大都水系规划者为(郭守敬)。

(明代)砖普遍用于民间建筑(地面以上),并出现硬山建筑。

明永乐年间建设的(南京报恩寺琉璃塔)当时曾被誉为世界建筑七大奇迹之一。明代计成的著作为(园冶)。

明代帝王陵寝中,宝城与明楼之间的院落称为(月牙城)

中国古代建筑的模数集中反映在《营造法式》中(“以材为主”)这句话。

清代歇山建筑收山的收进距离依立面要求和山面结构而定,一般山柱中心线距山花板外皮(一檩径(4.5斗口))。

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系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

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和预算是由(样式房)和(算房)承担的,样房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

苏式彩画萌芽于(明)代,取名、成熟于(清代)。

在中国古代,使用色彩也有等级限制,(金,朱,黄)最高贵,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青绿次之,百官第宅可用,黑灰最下,庶民庐舍只用这类色调。

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单层塔大多用做基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前者已知最早遗例建于(北齐)后者为(隋代)。

唐塔大多为方形平面,八角的很少,(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是国内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

(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止点、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

清代李渔所著的(《一家言》)中“屋室部”对园林建筑的阐述。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

总的来说,城市中的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较明显的形制变化,而乡村中的住宅则更多在(适宜技术上)不断演进。

名词解释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名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名楼。以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

三朝五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三朝,外朝、治朝、燕朝。

名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镏金斗拱:由外檐有昂而室内无天花的斗拱发展而来,有很强的装饰效果。盛行于明清两代不用天花的殿宇内。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民居:民居是包含住宅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民居较住宅更加宽泛。住宅指用于居住功能的建筑

画舫斋:画舫斋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它的原型是江舟。宋时,欧阳修在官邸利用七间房在山墙上开门,正面仅开窗,取名“画舫斋”。

天人合一(建筑观):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

“以材为祖”:出自《营造法式》所谓以材料为主的就是木结构中的许多尺寸“皆以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即这些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

园林点景:园林点景就是对园林中每一景观的特点以及空间环境的景色,结合文

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游人有深刻感触的词汇或与语句。

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厢斗底槽:(特点:殿身内有一圈柱列和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间建筑。

论述:

1、论述我国故宫建筑的艺术成就

强调中轴线和对称轴布局

院的运用和空间变化

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富丽的色彩与装饰

技术设施(材料,供水,排水,防卫,采暖等)

2、论述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是北京故宫的4倍

中轴线偏东

建筑形象的表现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表现天,用蓝色象征天

创造崇天的境界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3、论述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形成背景及民居特点

历史背景;(1)王朝都城城市背景(2)礼制等级(3)深厚文化积淀

气候条件特点;(1)明显的轴线(2)秩序通过门来体现(3)防风沙、防干扰、噪音、较安静(4)院是交流场所,但缺少私密性(5)建筑密度不大,交通面积大

4、试论述窑洞住宅的优缺点

窑洞主要有三种:1、敞开式靠崖窑 2、下沉式窑院 3、砖砌式锢窑

优点:冬暖夏凉、防火隔音、经济适用、少占农田等优点

缺点: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施工周期长等劣势。

5、试论述十三陵总体布局特色

大石碑坊—红门—碑亭—石象生—陵群

(1)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式怀抱

(2)总神道曲折

(3)以永乐工陵为中心,各出一陵,各陵共用长陵神道

(4)各陵建筑轴线大致江向陵区中心

6、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发展

夏:出现早期封闭庭院

商: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建筑水平有很大提高

西周:出现最早的四合院雏形。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春秋:普遍使用。高合建筑的出现城市建设高潮

7、从哪些方面可以说唐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的成熟时期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与成熟

8、宋代建筑取得了哪些成就

(1)城市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深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一便衬托主体建筑

(4)建筑装修宇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9、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是较为成熟的建筑体系?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木构建筑的历史悠久,在材料选用、结构发展、平面处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都有许多特点,在世界建筑中别具一格,并影响过若干国家和地区。具体体现在:

①材料选用: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其他材料作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②结构类型: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③木构架特点: 1)以“间”作为建筑平面、空间和结构基本单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既能适应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又能满足多方面的使用要求,组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建筑类型。 2)结构特点:·基本采用简支梁和轴心受压柱的形式,局部使用悬壁出挑和斜向支撑。·采用斗拱,它不但可以承托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壁间在结构和外观上的过渡构件。·节点使用榫卯结合,使屋架在承受水平力(地震和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④设计施工的规范化、定型化: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模数制构件的定型化——宋“材”,清“斗口”。

⑤单体、群体建筑形式、空间变化丰富。 1)单体屋顶变化 2)群体的变化组织(院落、轴线等)

⑥建筑的装饰和艺术造型均很成熟,并有其特有的形式和风格门窗、家具、彩画等均有较高成就

10、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和空间特征?

一、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筑材料和方式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造

台基、木头圆柱、开间、大梁、斗拱、屋顶、山墙、藻井

四、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设计者主要从善择基址、因

地制宜、政治环境、心理补偿几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画图题

1、北京社稷坛平面图

2、天坛平面图

3、北京四合院

4、中山王墓兆域图(战国)

5、任画一江南园林平面图

6、地坑院平面图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

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古代中国部分 【简答】木架建筑的优点: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简答】木架建筑的缺陷: (1)木材越来越少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3)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简答】穿斗式(或“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简答】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三到五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简答】穿斗式和抬梁式的区别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名词解释】斗栱 斗拱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填空选择】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名词解释】干阑建筑 干阑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仍多采用这种建筑。有人认为这种建筑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 【填空选择】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填空选择】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填空选择】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名词解释】庭院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简答】古代庭院的围合方式 (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简答】古代中国建筑主要从几个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试题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叉柱造: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3)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4)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5)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6)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7)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檐角处有很大的翘起,嫩戗斜插在老戗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 (8)耍头:顶层华拱或昂上与令拱垂直相交的构件。 (9)金厢斗底槽:宋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10)举架:清式屋架折举得方式。 (11)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12)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13)平板枋: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14)斗栱: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15)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16)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17)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18)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19)宝城宝顶: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种封土形制。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则称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31.乳袱:两步架的梁。宋称乳袱,清称双步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32.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33.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34.穿插枋(挑尖随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以串联,提高木构架的稳定性的水平构件。 35.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38.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也称美人靠。

中国建筑史重点

中外建筑史重点 中建史部分 1.名词解释集锦: 宇文恺&诫 宇文恺:隋代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于他手。 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例之一。 诫:宋代人。长期在将作监任职。 成就:突出成就在于修编《营造法式》; 影响:详细记录当时的官式做法。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时间:夏朝; 意义:至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州桥 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在技术与造型上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都料 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营造法式》 解释:《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它是当时朝廷下令制定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众书中的一本,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将作监诫所著,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经传可行之法的建筑技术书籍。 特点: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定“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③功限定额的制度,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④注重设计的灵活性; ⑤图文并茂。 里坊制 里坊制确立期: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者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里,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令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时期的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完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坞壁阿以旺一颗印 坞壁: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中国建筑史提纲

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中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栔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栱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 (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4、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1)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22 5、战国时期建筑概况25-27 6、秦时期建筑概况27-28 7、汉代建筑概况(含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成就)28-31 8、唐代建筑概况(含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35-38 9、宋代建筑概况39-42 10、明代建筑概况(含砖石建筑成就;明清木构建筑变化;明清建筑风格变化)45 11、清代建筑概况46-47 2、论述题-综合 1、高台建筑的历史变迁(春秋24战国26汉28;另109) 2、各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重点在于汉、隋、唐、明;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中国建筑史作业整理

绪论 1.世界上有哪六种原生型体系? 世界上有六种原生型体系: 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 古西亚公元前4000年 古代印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爱琴海公元前4000年 古代美洲公元前1500年 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 2.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相当缓慢,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1.名词解释: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后者)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图课4-3] 副阶: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形成的重檐屋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图课4-20]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优点: 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 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 3.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 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 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 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3.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4.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5.简答题: (1)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间宽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原因: 功能上的要求: 经济上的原因: 艺术上的要求: 结构上的意义: (2)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功能:

气候调节功能: “露天起居室”功能: 防护戒卫功能: 伦理礼仪所需: (3)为什么出廊会有等级划分?(??) 空间组织上增加了过渡层次,更为有利 结构上多了一个层次,更稳固 清式木构架形式 1.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 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2.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根据部位可以分为檐柱、中柱、金柱、山柱、角柱等等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等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致: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宋称:梁—栿;檩—槫。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随梁枋、穿叉枋、平板枋等。进深方向:随梁枋、穿叉枋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取平身科的大斗所开的口的大小,定为一斗口.共分十一个等级。 雀替: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 4)简答题: 1.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2.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3.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用范围的互补机制、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4.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建筑史考前提纲(完整版)

1.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2.原始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来的干阑 式建筑和黄河流域有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斗拱按照位置可分为哪三种?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4.苏州园林建筑的屋角起翘常用的两种做法是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 5.明清私家园林布局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主体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的当, 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2.水面处理:a 园无水不活,水面形成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山 石,房屋,花木等)形成对比,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亦有聚分不同b 池岸不能僵直,亦不能太高;c 桥梁多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3.叠山置石:a可看可游可居b塑造丘壑c体块缝隙纹理处理 d 用石得当 6.《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以何为建筑尺度标准?《营造法式》:材。《工 程做法》:斗口。 7.佛塔按结构和类型可以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 金刚宝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种. 8.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为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现存最早的 木塔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最早的密檐砖塔是河南嵩岳寺塔。我国最早的现存无梁殿建于南北朝,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为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 9.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分为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 10.宋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营造法式》,明代我国古代最系统 的园林艺术论著是计成的《园冶》 11.中国墓葬制中,秦汉唐宋明清的帝陵分别以什么为陵?秦汉:方上唐:因山 为陵明清:宝城宝顶 12.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有作为的工官: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样式 雷家族 13.宋代雕刻种类 a按起伏高低有:1剔地起突(高浮雕),2压地隐起华(浅浮 雕),3减地平锻(线刻),4素平 b按材料分类:石、砖、木 c按照形式有浮雕和圆雕。 清代彩画常用的三类:和玺.旋子.苏式 14.近代中国的三中建筑思潮洋式建筑传统复兴现代建筑 15.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建筑潮有三种宫殿式混合式现代式 16.四种柱网及实例单槽(观音殿,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 双槽(太和殿、含元殿)、分心斗底槽(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金厢斗底槽(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7.斗拱出挑,清代宋代以何为计?清代以踩作计,宋以铺作计 18.高台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什么的解决?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茅茨土阶”的丑 陋状态,进入一个新时期。在木构架机构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可能.

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前言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 埏(Sha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建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1941年提出:“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房间本身应显露出来,否则建筑物就缺乏现代感”(《赖特》40页)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认为自己满脑子装有人类需要的伟大预见”。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观有着根本地不同。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就是《中国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空间,因此,建筑与人类的这两种生活相关联;两种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于物质生活,生产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所以,生产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而生产中的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一般公式: 生产力=劳动力(体力和脑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有什麽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麽样的建筑;这种相适应的特点,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这就是本课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与通史的分期相同: ⒈古代史:公元前270 万年─公元1840 年。 ⑴. 原始社会 ⑵. 奴隶社会 ⑶. 封建社会 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⒊现代史:1949年─至今 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 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 1999年在云南元谋竹棚地区发现5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头骨化石;史称:猿人(直立人),打制石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资料

内容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1、我国原始社会氏族时期房屋遗址类型?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的特点是什么?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的平面特征是什么? a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和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b平面略成方形 3、《周礼·考工记》是如何记述周代的都城型制的?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4、xx的布局特点?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座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它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5、汉xx规划布局的特点? 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6、xxxx的建筑特色?

塔平面为12边形,最下为低平台座。上建划为二段之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上层塔身辟饰以火焰式尖瓣之拱门及小龛,龛下置有壶门之须弥座。转角立莲瓣倚柱。虽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卷,但装饰仍多保存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 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一略凸之曲线。塔刹则用石构成。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 7、xxxx的规划特点?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柏,精神表意 9、xx的成就?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拱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10、xx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 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大殿建在低矮的转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檐柱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无xx。 11、正定xx的布局及建筑特色? a布局:利用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b建筑: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较梢间为狭。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作出单下昂,后尾出四抄托明栿。 12、《营造法式》是什么,它有哪些突出成就?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之识图题

三、识图题(绘图题) 写出下图所示对象的名称、朝代、地点 临潼姜寨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 平面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原始社会半地 穴住宅遗址平面 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平面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平面隋唐洛阳总平面唐长安总平面唐大明宫总平面唐大明宫麟德殿平面明清北京城总平面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 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石刻所示 唐代佛殿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平面,唐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剖面,唐山西五台县南禅寺立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立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剖面,唐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剖面,宋山西太原晋祠飞梁,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剖面,辽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元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立面,元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墓塔,唐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 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北京妙应寺白塔,元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立面,五 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剖面,辽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平面,五代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剖面,五代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外观,唐/宋福建泉州开元寺塔,宋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明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唐河北赵县赵州桥(安济桥),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陕西乾县唐乾陵总平面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总平面 明清北京故宫鸟瞰明清北京故宫午门明清北京故宫中和殿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立面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剖面北京天坛总平面,明清北京天坛祈年殿立面,清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清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复习笔记.doc

屮国建窥史后很丘 1、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有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的房屋,清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于原木垒成的墙体“井干”式建筑,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2、木架建筑的优势: 1;取材方便2;适用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3、缺点; 1、木材越来越稀少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4、我国的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5、穿斗式木架结构特点;用穿杭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木品木品的房架;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再沿禀条方向,再用斗林把柱子串联起来。 6、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搁置禀条,梁头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7、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 8、台基;是室内地面高出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台基上则按柱网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蛀而导致腐烂。 9、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10、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耍的作用。胆魄、平顶、囤顶、硬山、悬山、藏族平顶、毡包式圆顶、拱顶、fu 殿、歇山、卷棚、重殿。 11、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2、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是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出一般的气质。 13、建设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