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战略管理章节考点

2016年战略管理章节考点

2016年战略管理章节考点
2016年战略管理章节考点

2016年《战略管理》课程章节考点

第一章战略管理理论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

1、企业使命内涵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企业使命一般包含的内容:1.企业目的

2、企业目标体系构成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

长期目标,是指企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期间内,所力求实现的生产经营的结果。长期目标的计划期一般为5年,是企业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并以市场占有率、投资收益率与股票价格等手段来衡量企业战略的最终效能。

年度目标,是指实施企业总体战略的年度作业目标,是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与企业的长期目标有着内在联系,为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绩效提供具体的可以衡量的依据。

企业的目标是在企业目的的总框架中为企业和职工提供的具体方向,有自己的完成时间O目标所规定的时间期限越短,目标内所含具体内容的数量便越多。

企业目的与目标的关系。在管理文献中,目的和目标这两个术语有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时又几乎是同义词。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目的是企业希望实现的-一种广义的方向,具有最终的、长期的、无限的属性。它可以在持续不断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但是难以真正实现。企业的目标是在企业目的的总框架中为企业和职工提供的具体方向,有自己的完成时间O目标所规定的时间期限越短,目标内所含具体内容的数量便越多。无论怎样,目的和目标是相互一致、相互支持的。目的必须根据已确定的使命来制定,而目标则必须支持企业已定的目的。

3、企业战略的内涵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企业战略又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讲,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动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掘,从而使企业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管理涉及过程、内容和背景三个维度。战略管理的过程是指战略的how、who 和when,即战略如何分析、构思和制定,战略涉及谁,以及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行动。具体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形成、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环节。战略管理的内容是指战略的what,即公司和各业务单位的战略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战略管理的内容涉及四个层次:(1)网络层次。涉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决策等。(2)企业层次。涉及整个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等。(3)业务层次。涉及产品线定位、投资、研发、运作等。(4)职能层次。涉及企业品牌决策、产品决策、价格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等。战略管理的背景涉及战略管理的where,即

在什么地方、哪个公司、什么环境下采用特定战略。战略的背景是指战略过程和战略内容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实行,战略管理者并不真正具有完全的自由度来确定自己的战略。

4、企业战略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是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又称为企业的定域。它可以反映出企业目前与其外部坏境相互作用的程度,也可以反映出企业计划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来确定经营范围。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的好坏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程度。因此,资源配置又称为企业的特殊能力。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掠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既可以来自企业在产品和市场上的地位,也可以来自企业对特殊资源的正确运用。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就是说,分力之和大于各分力简单相加的结果。

5、企业战略体系

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在大中型企业里,特别是多种经营的企业里,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它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可以讲,从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到公司各经营单位之间的协调,从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到整个公司价值观念、文化环境的建立,都是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总体战略的特点是:(1)从形成的性质看,企业总体战略是有关企业全局发展的、整体性的、长期的战略行为。(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推行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企业总体战略与企业的组织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营单位战略,又称经营战略。在大型企业中,特别是在企业集团里,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加强战略实施与控制,企业从组织上把具有共同战略因素的若干事业部或其中某些部分组合成一个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一般有着自己独立的产品和细分市场。在企业内部,如果各个事业部的产品和市场具有特殊性,也可以视作强立的经营单位。经营单位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

经营单位战略与总体战略的区别:2、重要程度不同。总体战略是有关企业全局发展的、整体性的、长期的战略计划,对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经营单位战略着眼于企业中有关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局部性战略问题,影响着某一具体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具体产品和市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战略的实现。2、参与人员不同。总体战略形成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经营单位战略形成的参与者主要是具体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经理。

职能部门战略,又称职能层战略,是企业内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可以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职能部门在实施企业总体战略中的责任和要求,有效地运用研究开发、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摞等方面的经营职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从战略构成要素来看,协同作用和资源配置是职能战略的关键要素,而经营范围的重要性较低。

职能部门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区别:1.期限短。职能部门战略用于确定和协调企业的短期的经营活动,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左右。2.具体性强。企业主要职能部门的战略要比企业总体战略更为具体。总体战略为企业指出一般性的战略方向,而职能战略则为负责完成年度目标的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他们知道如何实现年度目标。同时,具体的职能战略还可以增强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能力。3.职权与参与不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总体战略。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总部的授权下,负责制定年度目标和部门战略。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参与制定职能战略,可以更自觉地实现本部门的年度目标,执行职能战略所需要进行的工作,增强实施战略的责任心。

6、企业战略管理模型

战略管理的产业组织模型。产业组织模型揭示了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决定性影响,该模型认为产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要超过管理者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绩效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特征,包括规模经济、市场进入障碍、多元化、产品差异化及产业集中度。产业组织模型的假设条件是:(1)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取超额利润。(2)相同产业内的企业具有相同的资源,因而根据这些资源会产生相同的战略。(3)战略资源可以自由地在企业间流动,因而资源的差异性是短暂的。(4)组织的决策者是理性的,并致力于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产业组织模型下的战略管理过程:(1)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产业环境。(2)选择具有潜在超额回报的产业。(3)选择在特定行业获得超额回报的相关战略。(4)培育和获取实施战略所需的资产和技能。

战略管理的资源基础模型。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了战略基础,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资源是投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要素,如资金、设备、员工技能、专利技术、财务和卓越的管理人员等。总的来讲,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三类: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掘。能力是将众多资源组合在一起,来实现企业特定的任务和活动的才能。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不相同的。即使是拥有相同资源的企业,使用资源的手段和能力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资源的差异性带来了不同的竞争优势。资源基础模型的战略管理过程是:(1)确立企业的资源,研究本企业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劣势。(2)确立企业的资掘和能力如何建立竞争优势。(3)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4)选择的战略能充分利用资掘和能力,以及环境机会。

第二章企业战略态势分析—外部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五力模型,包括潜在的进入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替代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竞争对手的分析,包括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自我假设和潜在能力。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

1、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两部分。通过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可以很好地明确自身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决定企业能够选择做什么;通过内部环境分析,企业可以很好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决定企业能够做什么。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

2、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 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因此,宏观环境分析又简称为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具体来说,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国家权力机构、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式。法律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法令以及国家执法机关等因素。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在的社会中的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其中,人口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企业经营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技术环境不仅包括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3、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是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应用的产业竞争分析框架。按照波特的理论,一个产业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1)潜在的进入者。(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3)替代品。(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5)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了该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

4、潜在的进入者威胁

潜在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某行业的成为竞争者的企业。由于潜在进入者的

加入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资源,并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对本产业的现有企业构成威胁,这种威胁称为进入威胁。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影响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5、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指产业内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不同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产业内主要竞争对于基本上势均力敌,无论产业内企业数目有多少,产业内部的竞争必然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某个企业要想成为产业的领先企业或保持原有的高收益水平,就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反之,如果产业只有少数几个大的竞争者,形成半垄断状态,企业间的竞争使趋于缓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就会增大。决定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有如下因素:竞争者的多寡及力量对比;市场增长率;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产品差异性及转换成本;产业生产能力的增加幅度;产业内企业采用策略和背景的差异以及竞争中利害关系的大小;退出壁垒。

6、替代品的压力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决定替代品压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替代品的盈利能力;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购买者的转换成本。

7、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件等的供应单位。决定供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供方产业的集中度;交易量的大小;产品差异化程度;转换供方戚本的大小;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信息的掌握程度。

8、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影响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买方的集中度;买方从本产业购买的产品在其成本中所占比重;买方从本产业购买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转换成本;买方的盈利能力;买方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买方信息的掌握程度。

9、竞争对手的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自我假设和潜在能力。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是指对竞争对手未来目标的分析与了解,有利于预测竞争对手对其目前的市场地位以及财务状况的满意程度,从而推断其改变现行战略的可能性以及对其他企业战略行为的敏感性。竞争对手的自我假设包括竞争对手对自身企业的评价和对所处产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评价。自我假设往往是企业各种行为取向的最根本动因,所以了解竞争对手的自我假设有利于正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分析是指对竞争对手现行战略的分析,目的在于揭示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它能够做什么。对竞争对手潜在能力的分析是竞争对手分析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潜在能力将决定竞争对手对其他企业战略行为作出反应的可能性、时间选择、性质和强度。

第三章企业内部环境与资源均衡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能力;有价值的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特征为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表现为:物理上独特的资源、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企业的核心能力,包括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的形式。价值链分析,包括价值链的含义和构成,基本活动构成,支持性活动构成。SWOT分析法,包括SWOT分析法的基本原理、SWOT分析法的应用。波士顿矩阵与通用矩阵分析。平衡计分卡,包括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平衡计分卡框架与设计、平衡计分卡的作用、平衡计分卡使用的局限。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

1、企业资源

企业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有形资产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要的资源,是最容易判别的,也是唯一可以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清楚体现的资掘。它包括房地产、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无形资产包括公司的声誉、品牌、文化、专利和商标以及工作中累积的知识和技术。组织能力不同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它是所有资产、人员与组织技入产出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结合,包含了一组反映效率和效果的能力。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是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

2、有价值资源

有价值的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评价企业资源价值主要的判断标准是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的不可模仿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企业掌握了取得处于短缺供应状态的资源,而其他的竞争对手又不能获取这种资源,拥有这种稀缺性资源的企业便能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能够持久地拥有这种稀缺性的资源,则企业从这种稀缺性资源获得的竞争优势也将是可持续的。资源不可模仿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主要有物理上独特的资源、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和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物理上独特的资源是指有些资源是物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例如,企业所拥有的房地产处于极佳的地理位置,拥有矿物开采权或是拥有法律保护的专利生产技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是指那些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的资源。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认知度并不是仅仅通过成千上万的广告就可以在顾客心目中形成。消费者通过数十年的饮用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认知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其他的可乐公司的品牌想要与其抗衡,同样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逐渐使顾客认识自己的品牌。其他企业想要立即模仿这种资源,是不可能的。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是指企业对有些资源的形成原因并不能给出清晰的解释。例如,企业的文化常常是一种因果含糊性的资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以拥有”家庭式愉快,节俭而投入”的企业文化著称,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竞争对于难以对其进行模仿。其原因就是没有人可以明确地解释出形成这种文化的真实原因。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是指企业的竞争对手已经具有复制其资源的能力,但因市场空间有限不能与其竞争的情况。例如,企业在市场上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其战略是在特定的市场上投入大量资本。这个特定市场可能会由于空间太小,不能支撑两个竞争者同时盈利,企业的竞争对手再有能力,也只好放弃竞争。企业

如果同时拥有多种有价值资源,就形成多种模仿的壁垒。这样,企业的资源就更具价值。

3、企业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得(C. K. Prahalad)以及哈默尔(Hamel)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的概念打破了以往多业务企业的管理人员把企业看成是各项业务的组合的思考模式,重新认识到企业是一种能力的组合。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可以是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的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者是那些能够形成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生产技能的组合。从总体上讲,核心能力的产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也就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这种核心能力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各种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企业所具有的核心能力都是不同的。例如,夏普公司在平板显示技术上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使得它能够垄断全球的液晶显示器市场。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公司在低成本、高质量的制造技术与很短的“设计一市场”周期的两个方面上,表现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英特尔的核心能力是能够快速开发新一代更强大的半导体芯片,使得其在个人计算机行业拥有垄断地位。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可以表现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创建和操作一个能快速准确处理客户订单的系统的诀窍、快速开发新的产品和进行良好的售后服务的能力、选择良好的零售地点的能力、开发受人欢迎的产品的革新能力、采购和产品展销的技能、很好地研究客户需求和品位以及准确寻找市场变化趋势的方法体系等方面。公司要把握住自己的各种能力,并且要超过自己的竞争对手,使之成为核心能力。当然,一个公司不可能只有一种竞争能力,也很少同时具有多种核心能力。

4、价值链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企业有许多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如果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又无法识别这些竞争优势,这就必须把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虑这些单个的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5、企业价值链

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成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与销售、进货物流、出货物流、售后服务。进货物流是指与产品技入品的进货、仓储和分配有关的活动,如原材料的装卸、入库、盘存、运输以及退货等。生产是指将投入转换成最终产品的活动,如机加工、装配、包装、设备维修、检测等。出货物流是指与产品的库存、分销给购买者有关的活动,如最终产品的人库、接收订单、送货等。营销与销售是指与促进和引导购买者购买企业产品有关的活动,如广告、定价、销售渠道等。售后服务是指与为保持或提高产品价值有关的活动,如培训、修理、零部件的供应和产品的调试等。由于行业不同,各行业中企业的每项主体活动所体现的竞争优势也不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进货物流与出货物流是最重要的活动;对于从事分销活动的企业来说,出货物流是关键的

要素;而对于生产高速复印机的企业来说,售后服务是最为重要的活动。总之,各类主体活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实力。支持性活动是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包括企业投入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采购管理是指采购企业所需要的投入品的职能,而不是指被采购的技入品本身。这里的采购是广义的,既包括生产原材料的采购,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企业聘请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法律咨询等都属于采购管理。技术开发是指可以改进企业产品和工序的一系列技术活动。这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技术。因此,企业中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包含着技术,只不过其技术的性质、开发的程度和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已。有的属于生产方面的工程技术,有的属于通信方面的信息技术,还有的属于领导的决策技术。这些技术开发活动不仅仅与企业最终产品直接相关,而且支持着企业全部的活动,是判断企业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职工的招聘、雇用、培训、提拔、激励和退休等各项管理活动。这些活动支持着企业中每项主体活动和支持活动,以及整个价值链。人力资源管理在调动员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文化等活动。企业的基础结构与其他的支持活动有所不同,一般是用来支持整个价值链的运行,即所有其他的价值创造活动都在基础结构中进行。在多种经营的企业里,公司总部和经营单位各有自己的基础结构。

6、价值链分析的步骤

价值链分析的步骤是:(1)把整个价值链分解为与战略相关的作业、成本、收入和资产,并把它们分配到有价值的作业中。(2)确定引起价值变动的各项作业,并根据这些作业,分析形成作业成本及其差异的原因。(3)分析整个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核心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作业的相关性。(4)利用分析结果,重新组合或改进价值链,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动因,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7、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采用的一种经典的方法。它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一步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而选择适当的战略。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常用方法。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一般表现在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员工素质、产品、市场、管理技能等方面。判断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一般有两项标准:一是单项的优势和劣势。例如,企业资金雄厚,则在资金上占优势;市场占有率低,则在市场上占劣势。二是综合的优势和劣势。为了评估企业的综合优势和劣势,应选定一些重要因素,加以评价打分,然后根据其重要程度按加权平均法加以确定。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是指环境中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如政府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良好的购

买者和供应者关系等。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是指环境中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如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市场增长率缓慢、购买者和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增强、技术老化等。这是影响企业当前竞争地位或影响企业未来竞争地位的主要障碍。SWOT分析法根据企业的目标列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标准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从中判定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是要使企业真正考虑到:为了更好地对新出现的行业和竞争环境做出反应,必须对企业的资惊采取哪些调整行动;是否存在需要弥补的资源缺口;企业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其资源;要建立企业未来的资源必须采取哪些行动;在分配公司资源时,哪些机会应该最先考虑。这就是说,SWOT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评价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判断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做出决策,即在企业现有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最优地运用自己的资源,并且考虑建立公司未来的资源。企业具有很好的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外部机会,应当采取增长型战略,如开发市场、增加产量等。企业面临巨大的外部机会却受到内部劣势的限制,应采用扭转型战略,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机会,设法清除劣势。企业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强大威胁,应采用防御型战略,进行业务调整,设法避开威胁和消除劣势。企业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但外部环境存在威胁,应采取多种经营战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多样化经营上寻找长期发展的机会。

8、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于1970年首创的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要解决如何使企业的产品品种及其结构适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才有意义。同时,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产品结构中去,以保证企业收益,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波士顿矩阵认为,一般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市场引力包括企业市场增长率、目标市场容量、竞争对于强弱及利润高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映市场引力的综合指标——市场增长率,这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的外在因素。企业实力包括市场占有率以及技术、设备、资金利用能力等。其中,市场占有率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的内在要素,它直接显示出企业竞争实力。市场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条件:市场引力大、市场增长率高可以显示产品发展的良好前景,企业也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实力较强;如果仅有市场引力大而没有相应的高市场增长率,则说明企业尚无足够实力,则该种产品也无法顺利发展。相反,企业实力强而市场引力小的产品也预示了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佳。通过以上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会出现四种不同性质的产品类型,形成不同的产品发展前景:(1)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高”的产品群(明星类产品);(2)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的产品群(瘦狗类产品);(3)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群(问题类产品);(4)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群(现金牛类产品)。基本步骤是:(1)核算企业各种产品的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可以用本企业的产品销售额或销售增长率。时间可以是1年或者3年,甚至更长时间。市场占有率可以用相对市场占有率或绝对市场占有率,但要用最新资料。本企业某种产品绝对市场占有率=该产品本企业销售量/该产品市场销售总量。本企业某产品相对市场占有率=该产品本企业市场占有率/该产品市

场占有份额最大者(或特定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2)绘制四象限图。以10%的市场增长率和20%的市场占有率为高低标准分界线,将坐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1)明星产品。明星产品是指处于高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这类产品可能会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需要加大投资以支持其迅速发展。采用的发展战略是:积极扩大经济规模和市场机会,以长远利益为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竞争地位。明星产品的管理组织最好采用事业部形式,由对生产技术和销售两方面都很内行的经营者负责。(2)现金牛产品(cash cow),又称厚利产品。它是指处于低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已进入成熟期。其财务特点是销售量大,产品利润率高、负债比率低,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由于增长率低,也无须增大投资,因而成为企业回收资金、支持其他产品尤其是明星产品投资的后盾。对这一象限内的大多数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下跌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因此可采用收获战略,即所投入资源以达到短期收益最大化为限。①把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尽量压缩;②采用榨袖式方法,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利润,为其他产品提供资金。对于这一象限内的市,场增长率仍有所增长的产品,应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维持现存市场增长率或延缓其下降速度。对于现金牛产品,适合于用事业部制进行管理,其经营者最好是市场营销型人物。(3)问题产品(question marks)。宫是处于高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前者说明市场机会大、前景好,而后者则说明在市场营销上存在问题。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较低,所需资金不足,负债比率高。例如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引进期、因种种原因未能开拓市场局面的新产品即属此类问题的产品。对问题产品应采取选择性投资战略。即首先确定对该象限中那些经过改进可能会成为明星的产品进行重点投资,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之转变成”明星产品”;对其他将来有希望成为明星的产品则在一段时期内采取扶持的政策。因此,对问题产品的改进与扶持方案一般均列入企业长期计划中。对问题产品的管理组织,最好是采取智囊团或项目组织等形式,选拔有规划能力、敢于冒风险、有才干的人负责。(4)瘦狗产品(dogs),也称衰退类产品O它是处在低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低、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负债比率高、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对这类产品应采用撤退战略:首先应减少批量,逐渐撤退,对那些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极低的产品应立即淘汰。其次是将剩余资源向其他产品转移。最后是整顿产品系列,最好将瘦狗产品与其他事业部产品合并,统一管理。根据披士顿矩阵分析,通常有四种战略目标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 1)发展。以提高经营单位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甚至不惜放弃短期收益O若金牛类业务想尽快成为“明星”,就要增加资金投入。(2)保持。技资维持现状,目标是保持业务单位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对于较大的“金牛”可以此为目标,以使它们产生更多的收益。(3)收割。这种战略主要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目标是在短期内尽可能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现金收入。对处境不佳的金牛类业务及没有发展前途的问题类业务和瘦狗类业务应视具体情况采取这种策略。(4)放弃。目标在于清理和撤销某些业务、减轻负担,以便将有限的资摞用于效益较高的业务。这种目标适用于无利可图的瘦狗类和问题类业务。一个公司必须对其业务加以调整,以使其投资组合趋于合理。企业在把波士顿矩阵作为分析工具时,应该注意到它的局限性:(1)在实践中,企业要确定各业务的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比较困难的,有时数据会与现实不符。(2)波士顿矩阵按照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把企业

的业务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对来说,有些过于简单。实际上,市场还存在着难以确切归入某个象限中的业务。(3)波士顿矩阵中市场地位与获利之间的关系会因行业和细分市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有些行业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会在单位成本上形成优势;而有些行业则不然,过高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实际上,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如果采用创新、产品差别化和市场细分等战略,仍能获得很高的利润。(4)企业要对自己一系列经营业务进行战略评价,仅仅依靠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业的技术等其他指标。

9、通用矩阵

通用矩阵,又称行业吸引力矩阵,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一种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相对于波士顿矩阵,通用矩阵有了很大改进,在两个坐标轴上都增加了中间等级,增多了战略的变量。不仅适用于波士顿矩阵所能适用的范围,而且对需求、技术寿命周期曲线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的竞争环境均可适用。在通用矩阵图中,Y轴表示行业吸引力,影响行业吸引力因素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历史利润、竞争强度等。X轴表示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牌信誉、分销力、生产能力等。大致可以通过企业竞争力(X轴)与行业吸引力(Y轴)将市场细分为9块。一般说来,A区域:亮绿灯,可以增加投入、发展扩大。B区域:亮黄灯,可以维持投人水平,保持市场占有率。C区域:亮红灯,可采取收缩和放弃战略。影响经营业务竞争地位的因素有相对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买方增长率、产品差别化、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评估经营业务竞争地位的原理,同评估行业吸引力的原理基本相同(见表3-1)。通用矩阵虽然改进了波士顿矩阵,但它只提出了一般性的战略思考,不能有效地说明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在新的行业中得到发展的状况。

10、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源自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与诺朗诺顿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执行长戴维·诺顿(David Norton)于20世纪90年代初所研究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流程、客户、财务。平衡计分卡”平衡什么”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客户和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财务业绩

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以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内部经营流程层面,管理者要确认组织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可以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学习与成长层面,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目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绩效管理从人员考核和评估的工具转变成为战略实施的工具:(1)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拥有了全面的统筹战略、人员、流程和执行四个关键因素的管理工具。(2)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可以平衡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确保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3)平衡计分卡因此被誉为近75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平衡计分卡并不能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发挥推动企业进步的作用:(1)它不适用于战略制定。卡普兰和诺顿特别指出,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应当已经确立了一致认同的战略。(2)它并非是流程改进的方法。类似于体育运动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并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它只是以定量的方式告诉你做得怎样。

第四章企业业务层竞争战略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通用竞争战略的类型、含义、特点、产生条件、优势和不足等;动态竞争战略的含义、思维模式等;蓝海战略的含义、原则和基本方式;不同周期阶段战略的含义、特点、发展障碍、战略类型等。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

1、基本通用竞争战略

产生竞争优势的条件:具有抵御竞争者挑战的实力并且赢得顾客。竞争战略考虑因素:竞争的手段;目标市场的状态。根据寻求优势的类型和目标市场的特征,可以分为几种通用竞争战略。

2、低成本领先战略

低成本领先战略实现条件是:(1)比竞争对手实现更低的成本价格;(2)能持续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的方法是:(1)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低成本地运作价值链活动;(2)附加从购买者角度看待的价值重构价值链。控制生产成本的基本方式:实现规模经济,避免规模不经济;实现学习和经验曲线效应;管理主要资源投入的成本;考虑价值链中各种活动之间的连接;寻求与其他业务单位的共享机会;比较垂直一体化与外包;评估先发者的优势与劣势;控制能力效用的比率;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采取恰当的运作方式。重构价值链的基本方式有:放弃传统的商业做法,采用电子商务技术或互联网;利用直接营销的形式;简化产品设计;转向更为简单、更低资本密集、更柔性化的技术和流程;剔除高戚本的原材料;将设备放置在更接近于供应商或顾客的地方;放弃为所有顾客服务的做法,只集中于有限的产品或服务;核心业务流程的再造。低成本提供者的特征是:所有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活动;要有一个促进持续成本降低的计划;要有详细、严格的预算审查流程和制度。4.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最佳时机是: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产品是标准化的或能从供应商轻易得到;较低的产品转换成本;购买者规模大并且具有强大的谈判力;产业潜在进入者能用低价格吸引顾客建立市场。低成本战略的陷阱是:价格降得过低,限制了企业的盈利率提高;过于强调降低成本而忽视技术突破,使得成本降低竞争激烈,或者使过去用于降低成本的投资与经验积累丧失;这种战略最致命的缺陷是容易被模仿。

3、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实质是:整合各种差异化的特性,使顾客偏好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找出差异化的方法,为购买者创造价值,而这些方法不能被竞争对手轻易找到或轻易模仿;为实现差异化而增加的投入不应比价格提高而带来的收益多。差异化战略带来的竞争优势是:保持较高的售价,增加销售量,建立品牌忠诚。差异化分析的方法有:(1)采用多种方法形成差异化:竞争对于难以采取对策或模仿;购买者能发现许多独特的东西;(2)获得持续高利润的最佳选择:新产品创新;技术卓越;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全面的顾客服务;独特的竞争能力;外购投入品的质量。价值链中实现差异化的机会有:采购活动;产品研发和设计活动;生产过程/技术相关活动;制造/生产活动;分销活动;营销、销售和顾客服务活动。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最佳时机是:(1)有多种方法能实现

产品差异化,为顾客增加价值。(2)购买者的需求和用途有差异。(3)用相同差异化战略开展竞争的企业很少。(4)技术变革与产品创新很快。差异化战略的陷阱有:差异化的特性没能达到购买者预期的低成本或增加他们的效用;过于差异化超越了顾客的需求;产品售价过高使顾客难以承受;没能显示价值;没能正确理解顾客的期望和偏好,以错误的方式进行了差异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顾客需要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下降,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4、集中化战略

集中/缝隙战略的特点是: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全部市场中的一个狭小部分;选择顾客有特殊偏好、特别要求或独特需求的市场缝隙;发展独特的能力以满足细分市场的顾客。集中化战略所应具备的条件:市场足够大,可以实现盈利和增长;对于产业领导者来讲并不重要;对于从事多细分市场经营的竞争者来讲,要满足这些缝隙顾客的要求太困难或费用太高;集中战略者具备有效服务缝隙顾客的资源和能力;在相同缝隙市场经营的竞争者很少;集中者能以卓越的缝隙市场服务能力抵御挑战。专家型企业的战略选择:保持独特性;保持特殊品的单纯性;进行目标营销,避免细分市场潜变;提供销售知识、高度个性化服务和体验;避开固定成本的增加;建立进入壁垒;避免区域性专家的陷阱。集中化战略的风险:竞争者发现了一种与集中者服务能力相当的有效方法;缝隙顾客的偏好向大多数顾客所期望的偏好转化,缝隙成为了全部市场的一部分;缝隙市场非常具有诱惑力,使得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利润降低。

5、战略钟

战略钟是一种基本竞争战略的综合分析工具,它从顾客认可价值和价格两个维度对竞争战略进行分类和分析。

6、竞争战略

动态竞争是指竞争回应导致原来引发争端的企业再度行动,业的行动又会招致竞争对于的回应的战略。动态竞争下的战略思维模式:(1)动态竞争战略的制定是以重视动态竞争互动为基本前提的。(2)过去制定战略的另一个出发点就是扬长避短,以自己的竞争优势打击竞争对手的弱点,这种观点只有在竞争对手没有学习能力和竞争的互动只有一次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3)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制定竞争战略的目的就是要保持长期竞争优势。(4)在静态竞争条件下,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对环境、行业和竞争对于进行静态分析的方法,但是进入动态竞争条件以后,需要在静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5)在静态竞争条件下,人们更加注意环境、市场和行业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及企业的资源条件;而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人们更加关注企业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战略的作用。

7、蓝海战略

红海战略的特点是:已存在的行业;已知的市场空间;游戏规则已确立;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的、老化的战略。蓝海战略的特点是:未出现的行业;尚未开发的市场;没有游戏规则;没有竞争,海阔凭鱼跃;新时代、有活力的战略。蓝海战略的实施理念是:(1)应该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2)应该实现从与对于的竞争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3)应该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

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进行筛选与重新排序。(4)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a (5)摆脱“红海”竞争,开创“蓝海”市场。(6)要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蓝海战略的推动力是:产业生产率提高,产品数量增加,供大于求;产品与服务的流通加速;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空间不断收窄;细分品牌愈加困难;20世纪的管理战略与方法所赖以存在的商业环境正在加速消亡。制定蓝海战略的原则是: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执行蓝海战略的原则是: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将执行置于战略之中。蓝海战略的六种方式:(1)放眼其他可选择的行业。(2)放眼行业内的不同战略类型。(3)放眼客户链。(4)放眼互补性产品或服务。(5)放眼客户的功能性或情感性诉求。(6)放眼未来。

8、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特点是:新的未经证实的市场;技术的不确定性;战略的不确定性;

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可望下降;萌芽企业和另立门户现象普遍;用户大多是首次购买;存在着大量的早期进入障碍。新兴产业的发展障碍是:原材料、零部件、资金与其他

资源供给不足;顾客的困惑与等待观望;被替代产品的反应。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是:塑造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趋向稳定);正确对待产业发展的外在性(处理好与竞

争者的关系);注意产业机会与障碍的转变;选择适当的进入时机和领域。

9、动荡产业

高动荡产业的特点是:技术的急剧变化;产品生命周期很短;顾客期望变化很快;不断出现新的竞争;新竞争者的加入。高动荡产业的战略选择是:积极投资于研发;培育快速响应能力;利用战略合作发展特定的经验和能力;不断采取新的行动;保持产品和服务的新颖和剌激。

10、成熟产业

成熟产业的特点是:需求增长缓慢加剧了竞争;越来越复杂的顾客需求;更加强调成本和服务;增加生产能力的问题日益突出;难以出现产品革新和新的用途;国际竞争加剧;产业利润下降;兼并削减了产业竞争者的数量。成熟产业的战略选择是:削减边际产品;强调价值链中的革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战略创新);非常关注成本削减;增加对现有顾客的销售;以竞争性的价格收购竞争者;实现国际化扩展;培育新的、更柔性化的竞争能力。成熟产业的战略陷阱是:使用没有差异化特点的平庸战略使企业“陷在中间”;关注于短期利润而忽视长远的竞争力;适应顾客期望变化的能力过于缓慢;对削减反应缓慢;生产能力过剩;营销开支太大;不能进攻性地追求成本削减。

11、停滞和衰退产业

停滞和衰退产业的特点是:需求的增长比整个经济缓慢(甚至衰退);竞争压力加剧一一为市场份额而竞争;为寻求增长和发展,企业必须从竞争者手中抢夺市场份额;通过兼并,产业最终将由为数较少的主要企业所构成。停滞和衰退产业的战略选择是:在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追求集中战略;通过质量的改进和产品创新强调差异化;不断努力降低成本。停滞和衰退产业竞争的战略错误是:与顽固的竞争对手开展无利润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在经营业务中撤离资源太快;对产业的未来过于乐观(相信事物会变好)。

12、分散产业

分散产业的竞争特点是:没有拥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先导者;顾客需求过于分散或者地理上过于分散,要求有大量的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进一入壁垒低;缺乏规模经济;顾客只需要少量的定制化产品:产品或服务市场正在全球化发展,因此很多企业在争夺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只能获取某些市场;技术开发迫使企业实行专业化;产业处于幼稚期,聚集了大量的竞争者,没有企业试图争夺大规模的市场份额。分散产业竞争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和运作“规范化”设备和流程(特许经营和连锁运作);成为低成本经营者;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规模经济;增加附加价值,实现竞争优势;专业化于特定的产品类型;专业化于特定的顾客类型;集中于有限的地理市场。

第五章企业公司层战略与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战略联盟的含义、特征、动机、类型和控制等;并购战略的含义、并购的类型、企业并购动机理论、并购的一般战略利益等;垂直整合战略的含义、类型以及优劣势;外包的战略优势和主要种类等。多元化战略管理,主要有多元化的原因、类型、非相关多元化的目标等;母公司价值创造类型等;紧缩战略与管理,主要有公司紧缩的含义,公司紧缩战略主要作用、资产剥离、资产置换、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层收购、公司分立等;分拆上市与公司分立的区别、分拆上市的优点等。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

1、战略联盟管理

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

业和职业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战略联盟的特征是:①组织的松散性;②行为的战略性;③合作的平等性;④范围的广泛性;⑤管理的复杂性。战略联盟的劫机主要有:(1)缓慢周期市场的联盟动机有获准进入规制市场;在新的市场建立特许;维持市场的稳定。(2)标准周期市场联盟动机有获取市场权力;能够获取互补资源;消除贸易壁垒:迎接竞争挑战:汇聚资摞;学习新商业技能。(3)快速周期市场联盟动机有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分摊研发风险;消除市场不确定性;加快产品、服务和市场的准入速度。战略联盟的形态有:(1)根据联盟成员之间参与程度不同可划分为:①股权式战略联盟。②契约式战略联盟。(2)根据联盟目标的取向可划分为:①战略联盟。②知识联盟。 (3)根据联盟发展战略不同可划分为:①研究开发型短期联盟。②特定领域内短期联盟。③国际化战略联盟。④全面合作型战略联盟。

(4)根据联盟所处市场环节不同可划分为:①品牌联盟。②分销渠道联盟。③促销联盟。④价格联盟。⑤垂直联盟。战略联盟的控制形式有:(1)股权控制。主要是指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股者依据其所拥有的股份份额,行使对所投资企业的决策权。主要包括直接型股权控制、间接型股权控制、管理型股权控制。(2)非股权控制。是指母公司通过股权以外的手段控制合资企业的方式。根据控制内容与方式和作用机理不同,可将非股权控制方式分为:组织控制与知识控制。组织控制又包括董事会控制、总经理职位控制、管理控制。联盟对象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从战略方面评估兼容性;从文化方面评估兼容性;从组织管理理念和实践方面评估兼容性;从生产方面评估兼容性;从市场销售和分配方面评估兼容性;从财务方面评估兼容性。联盟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僵化的观点会把伙伴关系推向极端;相互不信任造成恶性循环;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利益诉诸点;在其他位置上的员工不会像总裁一样感受到同样的吸引力和融洽;缺乏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员合作的经验;通常只有一些人员全力投入这种关系,其他人则站在他们的责任范围内来评估,常常忽视了与新联盟有关的责任和义务。战略联盟专职组织的建立目的有:改善知识管理;增加外部的可见性:提供内部协调:处理于预和责任。

2、并购战略

合并是指同等企业之间的重新组合,新建立的企业常常使用新的名称。收购是指一个企业(收购者)收购和吸纳了另一个企业(被收购者)的业务。并购的类型划分,(1)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划分:出资购买资产式并购;出资购买股票式并购;以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以股票换股票式并购。(2)按行业相互关系划分:横向并购;纵向井购;混合并购。 (3)按并购是否通过中介以及并购的协调性划分:直接井购;间接并购。(4)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来支付井购资金划分:杠杆并购;非杠杆井购。企业并购动机理论可以分为:(1)管理协同理论一一差别效率假说;(2)规模经济理论;(3)资产组合理论一一多元化战略假说;

(4)财务协同理论一一避税假说;(5)投机理论一一价值低估假说;(6)代理成本理论一一管理主义假说;(7)市场竞争理论一一市场势力假说。并购的一般战略利益有:(1)企业通过并购能够有效地占领市场;(2)企业通过并购能够实现资漉互补;(3)企业通过并购能够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4)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持续获得战略资源和增值。并购的误区主要有:来自基层员工的抵触;难以解决管理风格和管理文化上的冲突;很难解决不同企业之间业务上的整合;未能预期的困难。反并购的管理策略主要有:保持控股地位;相互持股;通过保障管理层利益提高并购方并购成本(降落伞法);寻求股东支持;毒丸战略;修改公司章程,增加“驱鲨剂”或“反并购”条款。

3、垂直整合战略

垂直整合战略扩展了原来同产业的竞争范围。主要分为:后向于资源的供应者;前向于最终产品的终端使用者。后向整合战略的战略优势主要有:仅当交易量足够大时以至于供应商的效率能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当具备如下条件时有降低成本的可能:当提供高质量部件时能产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能减少对供应商在原材料、零部件和组件上的依赖。前向整合战略的战略优势主要有:确立了自己的分销网络给企业带来了优势;如果缺乏足够的产品线以满足前向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向终端顾客直销;也直销和网络销售能带来利益。外包的战略优势主要有:降低成本;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实现风险分散;有利于开拓市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行为公司化;获得专业化服务和相关配套支持;优化人力资掠。外包的主要种类有:生产外包;信息系统外包;物流服务外包;客户关系外包;研发外包。

4、多元化战略管理

多元化的原因主要有:核心能力的资本化;增强市场力量;共享基础作业;平衡财务资源;维持成长;降低风险。(1)相关多元化。多元化投资于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战略价值链相吻合的业务。(2)非相关多元化。多元化投资于与企业其他业务战略没有关系的业务。战略吻合是指不同业务单位价值链一个或多个活动与现有的机会非常相似。能够将具有价值的经验或技术诀窍从-个业务单位转移到另一个业务单位;能整合共同的价值活动,实现绩效整合,达到低成本;充分利用知名的品牌;跨业务的合作以建立具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非相关多元化的目标主要有:(1)通过在不同行业经营来分散风险。(2)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投向能提供最佳利润的产业。(3)盈利的稳定性。当企业在-个行业面临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其他行业的经营加以补偿。(4)如果以优惠价格购买了具有较高盈利率的企业,股东的价值得到了增强。

5、母公司价值创造类型

母公司价值创造类型主要有:业务影响、连接影响、职能和服务影响、公司发展活动。业务影响是指业务影响是指母公司对其拥有的每一个业务单位的战略和绩效的影响,而这些业务单位被视为独立的利润中心。虽然母公司可以通过业务影响创造大量价值,但也可能会导致价值毁损;通过这种影响母公司增进了独立的业务单位的绩效。连接影响是指通过这种影响母公司增进了各业务单位之间的价值连接。当连接影响使各业务单位通过内部交易、技术与资源共享协调产品范围或者其他互利关系而受益时,它就创造了价值。但是连接影响可能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毁损价值:一种是因母公司试图影响或管理连接而产生

的管理成本;另一个是不太明显的成本,即业务管理人员的时间浪费、决策过程的延长、不适当的妥协、控制或责任方面的损失及热情消耗。职能和服务影响是指通过这种影响母公司为各业务单位提供职能上的领导和具有成本有效性的服务。诸如财务、人事、营销、工程以及技术服务等总职能部门为各个业务单位提供职能性的专业指导,同时协助母公司的高级执行经理管理各业务单位或者建立各业务间的联接影响。除了为母公司的高级经理提出建议之外,职能参谋也许还需要制定各业务单位应遵循的政策,作为一个卓越中心为各业务单位提出建议,参与职能人员的任命和评价过程,同时促进最佳实践在各业务单位之间的交流。公司发展活动是指通过改变业务单位组合构成的方式创造价值。公司发展决策改变着业务组合的定义、本质和数量。兼并或剥离业务的决策被大多数母公司视为公司战略抉择的关键。并购与剥离在公司的发展中通常是很重要的。公司的风险投资也会影响其业务组合的构成;一些母公司强调,推动公司更新和新业务创立,对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公司活力是至关重要的。

6、紧缩战略与管理

公司紧缩是指对公司的股本或资产进行重组从而缩减主营业务范围或缩小公司规模的各种资本运作的途径和方法。公司紧缩战略主要作用是管理层追求主业清晰;获得一个公平的市场价格一一信息因素;满足公司的现金需要;减轻债务负担;满足经营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的改变;反并购的考虑。资产剥离是指公司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整体战略,将现有的某些子公司、部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出售给其他公司,并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回报。资产置换是指资产置换指一家公司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资产与另一家公司的资产进行置换,这一交易可以理解为公司在剥离资产的同时获得了收购方以资产形式给予的回报。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购买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委托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或托管金融机构)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按股分享红利的一种股权形式。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的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公司分立是指一个母公司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母公司股东在母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分配给现有的母公司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来。

7、分拆上市与公司分立的区别

分拆上市与公司分立的区别是:(1)在公司分立中,子公司的股份是被作为一种股票福利按比例分配到母公司股东手中;而分拆上市中,在二级市场上发行子公司的股权所得归母公司所有。(2)在公司分立中,一般母公司对被拆出公司不再有控制权;而在分拆上市中,

往往母公司仍然拥有控制权。(3)公司分立不能使子公司获得新的资金;而分拆上市可以使子公司获得新的资金流人。

8、分拆上市的优点

分拆上市的优点主要有:使子公司获得自主的融资渠道;有效激励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投资不足问题;子公司利益最大化;压缩公司层阶结构,使企业更加灵活;使子公司的价值由市场评价。

管理沟通实务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管理沟通实务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公司主打品牌的副经理因长期未被扶正而离职,他的离职压力来源于() A人际关系 B 角色压力 C领导支持 D工作负荷 2、在上行沟通中,汇报工作的重点是() A谈结果 B 谈感想 C 谈过程 D 谈方案 3、商务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臂膀,表示() A支持 B 熟悉 C 诚意 D支配 4、对于情绪性冲突,应采取何种冲突解决取向() A回避式 B 折中式 C 迎合式 D强迫式 5、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0.5属于:() A社交距离 B 私人距离 C 亲密距离 D公众距离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群体沟通: 2.交叉处理: 3.非语言沟通: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15分) 2.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有哪些?(15分) 3.为了使小道消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管理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5分) 四、案例分析(共30分) 三大品牌在新闻公关行动上,表现不同: 雀巢:2005年“问题奶粉”(碘超标)事件曝光后,岌岌可危之时,雀巢依旧没有任何动作,没有与媒体联系说明事件的发展态势,即使在《经济半小时》这样的全国性媒体面前,也是一味回避沉默,甚至做出几次中断央视采访的极不礼貌的事情,这样就给媒体和消费者留下很多想象猜测的空间,因为,回避是新闻公关的大忌。 随着时间推移,雀巢危机由原先的在浙江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内,涉及范围更广,危机更加深化,全国媒体似乎统一口径,一片反对批判声像潮水般,指向沉默的雀巢。一个例子是,据《广州日报》5月31日报道,雀巢高级公关关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管理沟通与谈判艺术 试题及答案

广东学习网选修课企业家领导力研究 管理沟通与谈判艺术试题及答案 1.沟通的类型分为()和肢体语言沟通两种。单选A 口头语言沟通B 书面语言沟通C 图片或者图形 D 语言沟通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2.双向沟通必须包含:说的行为、()和问的行为。单选A 复述的行为B 转达的行为C 听的行为 D 答的行为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3.通常来说,哪些方面决定着员工的工作业绩?()多选A 态度B 知识C 容貌D 技巧您的答案: A B D 正确答案: A B D 4.谈判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是()。多选A 人事分开B 坚持立场C 以利益为中心D 提供多种选择 E 坚持客观标准您的答案:A C D E 正确答案:A C D E 5.管理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多选A 控制成员的行为B 沟通信息,防止断裂C 激励员工,改善绩效 D 表达情感,分享成败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B C D 6.沟通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本能。()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 7.说比听更重要,说是更重要的沟通技巧。()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8.沟通中的发送要注意发送的有效方法、在什么时间发送、发送的具体内容、发送对象以及在什么场合发送等几个方面。()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9.“与其说我们已经深深卷入信息时代,还不如说我们正处于沟通革命的时代。”出自于()单选 A 阿尔文·托夫勒 B 彼得·德鲁克 C 奈斯比特 D 亨利·明茨伯格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10.只要上级能让下级与自己保持一致,就说明沟通良好。()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1. 什么是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又是制定各项具体策略和计划的基础。企业战略又是一个以变革为实质内容的概念。 2、企业战略构成要素 经营范围 资源配置 竞争优势 协同作用 3、企业战略包括哪些层次?各层次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企业层战略:1)决定企业整体的业务组合和核心业务 2)根据业务组合和各类业务在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基本战略业务单位及对各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分配方式和分配次序3)建立战略变革决策机制 业务层战略: 1)决定本业务对实现业务发展应作出的贡献类别和数量,决定

本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以及本业务活动与企业内其他业务活动的关系,包括需要与企业内其他业务共享的资源和职能。2)决定本业务的涵盖范围,明确业务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技术类型和技术开发潜力,研究其目标市场的类型、结构、竞争状况和变化趋势 3)确定本战略业务单位内各项职能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4)制定实现业务发展目标的计划,对各计划期和各方面负责的人员及业务活动进程提出明确要求,并根据计划对本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进行分配,建立对业务内各项活动资源使用效果的控制和评价机制。 5)协调和平衡本战略业务单位中的各项职能战略 职能层战略:1)明确并满足业务战略成功实施对本职能的具体要求 2)确定本职能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的关系,寻求本职能与其他职能可以共享的活动和资源。 3)对本职能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组织安排 4)确定本职能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 4、如何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l 战略分析: 1)明确企业的使命和宗旨

管理沟通实务期末试卷二及答案

管理沟通实务期末试卷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一个人在能力、特长、品质等某方面比较突出,或社会知名度较高,产生晕轮效应,从而使他人愿意与之交往。”这是属于人际吸引一般规律中的() A. 接近吸引律 B. 对等吸引律 C. 诱发吸引律 D. 光环吸引律 2. 在亨利约瑟夫图表中,“他知,而不自知”所在的区域是() A. 开放区域 B. 盲目区域 C. 隐蔽区域 D. 未知区域 3. “善于打破传统观念和陈规陋习,富有创造精神和才能,能获得突破性成就的领导者。”属于以下哪种领导类型() A. 民主型 B. 开拓型 C. 业务型 D. 放任型 4. 在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单向沟通的特点。 A. 接受信息的人更有信心 B. 速度较慢,但是更准确 C. 发送信息的人不会受到攻击 D. 双方都要参与,相互反馈 5. 关于沟通主体素养,下列哪一项不是“7C”标准中的一项() A. 沟通(Communication) B. 勇气(Courage) C. 合作(Cooperation) D. 能力(Competence)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沟通 2.人际沟通 3.倾听

4. 电话沟通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沟通的含义及类型。 2.请简述人际沟通的概念及特点。 3. 组织沟通的方式和策略有哪些? 4.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共20分) 超飞行时限引发惊魂——国航客机遭意大利战机拦截1 2004年5月23日,一架来自中国上海的波音747民航客机,当地时间21日在意大利上空引发恐怖袭击惊魂,意大利空军急派两架F16战机升空拦截。有消息说,可能是讯号错误,才导致这一误会的发生。国航上海基地总经理王杰就此曾向媒体表示:“没听说出了什么问题,就是上海至米兰的客机有些误点。” 《重庆晨报》援引意大利媒体的报道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机当时正从上海飞往意大利米兰。飞机误点,在进入意大利上空时已超过原先许可的飞行时限,但没有通知意大利当局,当地空军不知情,派出战机拦截。 一名意大利空军新闻官说:“两架第五中队F16战机接获空军命令,从切塞纳起飞,追查一架末获飞行许可的飞机。”当时这架波音747客机正飞越阿尔卑斯山脉,两架战机飞近客机后,证实它是误点导致许可证过期,便批准它继续飞行,战机随即返回基地。这名新闻官称:“客机原本被允许在周四(20日)午夜前进入意大利领空,却在9个小时后才飞越意大利东北部博尔扎诺,故受到拦截。” 客机最终在目的地——米兰的马尔彭萨机场安全降落。但也有消息说,导致这一误会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意方发出的错误讯号所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指挥处副处长陈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是属于空中指挥问题,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应把客机引到地面再作进一步调查。” 自“9.11”纽约遭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意大利空军加强了对于领空的监控行动,类似此次的拦截行动至今不下70次。 讨论: (1)为什么国航客机会遭意大利战机拦截? (2)国航客机高层应如何沟通?

《管理学基础》试卷(A)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A) 一、单选题 1.对大多数企业主管来说,最令他们困扰的不是如何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而是如何找到、训练和留住优秀的员工,对高技术企业尤其如此。请你为这些主管在下几项中找出最佳的一种方法。(C) A.提供诱人的薪水和福利 B.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C.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D.提供自由工作的便利 2.实施事业部制组织形式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是(C): A.有临时观念,且双重领导 B.最高领导者一旦退休,后继无人 C.可能发生内耗,难以协调 D.多头领导,削弱统一指挥 3.某企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出现了以下四种分歧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比较正确(D): A.劳动定额主要是为了考核用的,所以应选择最先进的标准。 B.为使绝大多数员工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应该选择最低的定额标准。 C.考虑到员工操作水平的差异性,定额标准宜取最先进与最低标准的平均值。 D.定额标准的确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并考虑有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4.决策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但人们对起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较为完整?(C) A.出主意 B.拿主意 C.即出主意又拿主意 D.评价各种主意 5.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D)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7.某高科技公司一段时间来人员流失日益严重,一年中包括公司若干名技术骨干在内的近三分之一的员工相继跳槽。总经理开会讨论对策,与会管理人员提出以下方案,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C) A.实行员工内部持股,形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B.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员工待遇。 C.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针对员工主导需求采取措施。 D.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对违反合同者依法追究其责任。 8.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C) A.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 B.企业的主审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管理沟通部分考试试题及答案

1、(1)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的区别。(2)请示和报告的区别。(3)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的区别。 (1)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特点:①任何机关单位都可制发;②对一定范围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发出的;③内容业务较强,比较具 体;④公布对某项事项作出规定或限制,以便一定范围内的有关单位、人员 知道,自觉遵守。⑤可先用公文形式发出,再考虑粘贴或登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发布规章; 传达要求下级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员工的职务任 免和聘用。特点:适用范围广,文体功用的晓谕性强,行文时间性最强。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通知与通告的区别:①通告的对象比较广泛,不特别指那些单位、那些 人;而通知的对象都比较具体。②由于通告的对象是泛指的,所以被通告者 的名称可以不写;而通知则必须写接受的单位或个人名称、姓名。③通告一 般张贴在公告板上,而通知多在特定范围内传阅,较少张贴。 通报与通知区别:①让对方了解上级指示的精神用通知,欲以具体的典型事例、实际情况来教育有关人员用通报。②通报是上级机关下发下级机关,通知可以 在平级机关之间使用。 (2)答:①行文目的和作用不同。请示是下级机关对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办法、方案等请求指示和批准,属于期复性公文。报告则是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沟 通信息,是陈述性公文,不要求上级批复。②受文机关处理不同。番薯请求,受文 机关均应及时批复,对请示的问题明确表态,批准或是不批准,或作出新的指示。 报告则不同,它主要是向领导机关或领导人提供情况并不需要批复。③行文时限不 同。请示必须在事前或事中,即是请示,必须待批准而后执行,如果在事后(需要 请示而在事后,已不能叫请示,而应叫报告),就是“先斩后奏”,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是绝对不允许的,是违反组织原则的。报告则不然,可以在事前或事中,更多 的是在事后。④主送机关有所不同。请示需要批复,主送机关只能是主管该项业务 的一个上级机关,其他有关机关只能抄送,忌讳多头主送,更不准在批准之前同时 下发。报告可以同事送几个有关上级机关,也可以同时下发所属单位。请示和报告 都应遵守逐级行文原则,但请示更为严格。⑤结尾用语不同。常见的请示结尾用语, 如“妥否、请指示”,“当否、请批示”等。报告一般不需要有期复性的结束语,事 毕文止即可。⑥文体的结构和内容容量不同。请示必须遵守一文一事制度,内容单 一文字较短,结构比较简单。核心内容是两部分,前述请示缘由,后叙请示事项。 报告则不同,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多事,行文可短可长,遇到事多文长的报 告,文章结构也变化多样。 (3)答:会议纪要是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一定事项的一种公文文种。印发会议纪要只限于日常工作会议,对于大型的会议和专业会议,因为都有正式的文件和决议, 一般不再印发会议纪要和绝版事项通知之类的文件。而会议记录是会议实况的真实 记载和客观反映,无论会议规模大小都应有会议记录。 2、秘书如何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答:作为秘书,应该做好与同事的沟通。诚恳是与同事沟通的第一要素。与同事沟通前,要有合作和坦诚的态度,这样别人才会有诚意。我们做的还有就是决定想要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然后,用这种方式去对待他们。如果想要得到对方的尊重,那么自己首先要尊重对方。同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不要谈太多与自己私事有关的事情多找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对自己感兴趣,却忽略别人的感受。与别人谈话,多说“你”,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相反他会帮自己获得对方的好感,是自己同别人的关系左右逢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重点

第一章 一、战略管理的内涵 1、意义: 2、概念: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特点: 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战略管理从时间上来说具有长远性 战略管理实质上是使企业的资源和经营活动与其外部环境匹配协调,即寻求战略匹配性 战略管理也是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并对二者进行战略延伸 第二章 一、五力模型 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替代产品的威胁 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二、战略集团图 1、战略集团的含义: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2、目的:发现共性,找到差异 3、优点:有助于了解市场全貌 能够有效分析集团跨越的障碍 有助于预测市场变化和战略机会 三、市场信号 1、市场信号是一个竞争对手的任何行动 2、国内外企业常用的市场信号: 提前预告 事后宣告 同一产业竞争者的公开讨论 竞争者讨论和解释自身的行动

竞争者的战略与其可能采取的战略相比较 战略变更的最初执行方式 偏离过去的目标 偏离产业惯例 交叉回避 格斗商标 秘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诉讼 第三章 一、企业核心能力 1、概念:是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2、特征:能够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 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 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 二、企业价值链分析 1、概念: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由价值活动和边际利润组成) 2、价值活动要素 基本活动要素:进料后勤、生产、发货后勤、销售、服务 支持性活动要素: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第四章 一、利益相关者 1、概念:是指能够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战略政策、战略行动或战略目标的个人或者团体,或是能够受到企业战略决策、战略政策、战略行动或战略目标影响的个人或者团体 2、两大类: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和雇员)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政府、竞争者、当地社区和普通公众) 二、企业使命 1、概念:是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2、确定企业使命是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是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是分配企业资源的基础 3、内容: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 4、决定企业使命的因素:企业在确定企业使命时,必须充分、全面地考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管理沟通试题B答案

管理沟通B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副语言沟通:通过非语言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来实现的沟通。 交叉处理:当沟通双方对对方的期望状态与对方的实际状态不一致时,形成交叉处理,出现冲突的可能。交叉处理是一种恶性沟通方式。 态度: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行动的心理倾向,包括三个方面:认识(想法、看法),情感(喜怒哀乐)和行为(反应倾向)。 正式沟通:由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正式组织系统发布的命令、指示、文件、组织召开的正式会议,颁布的法令、规章、手册、简报、通知、公告、正式工作接触等。 二、正误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只要上级能让下级与自己保持一致,就说明沟通良好(×) 2、只要沟通得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3、由于相同背景,相同资历的人易于沟通,因此,一个单位只要全招牌相同背景、资历的人,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4、承包制采用的是委托型领导。(√) 5、沟通提高管理效率,是达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6、在正式组织中,沟通困难通常是组织管理系统出现了问题,而不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7、善于倾听就是要同意对方的意见。(×) 8、管理写作行文应尽量采用专门术语,使具有同等背景的人易于掌握要表达的内容。(×) 9、在商务谈判中,应当尽量让对方了解自己,以促进沟通。(×) 10、在企业中,当人们偏好非正式沟通时,说明正式沟通出现了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沟通的障碍是什么? (1)传递工具(2)地位差异(3)选择性知觉(4)传递层次(5)情绪(6)过滤 2、说明沟通的背景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内容是什么? (1)心理背景:即沟通双方的情绪和态度。 (2)物理背景:即沟通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所。 (3)社会背景:沟通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 (4)文化背景:沟通者的长期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及心理结构的总和。 (5)反馈:包括对方反馈和自我反馈,以了解对方的理解程度。 3、说明会议的特点 答:会议是群体活动,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模式,同样是权力角逐的机会,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易于接受约束,同时是耗时费力的活动。 四、分析题(15分): 1、目前我国内各媒体正在讨论是否应当公开报道灾难事故的问题,有人认为公开报道有损国家社会形象,给社会主义抹黑,不利于社会稳定;又有人认为灾难是一种客观存在,报道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起到预防未来发生灾难的效果。请通过管理沟通理论分析这两种说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报道及不报道的理由及后果。

战略管理重点整理

1、21世纪的企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巨大冲击 经济全球化 信息-生物技术的高度融合 超级竞争 2、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途径主要有二: 渐进性的自然竞争 革命性的战略竞争 3、战略管理所面临的基本挑战 帮助企业人员突破因专业教育及部门经验所形成的局部思维,以动态、发展及综合的眼光,正确理解组织战略定位、选择与执行的动态复杂性(dynamic complexity),确保组织的长期成功, 4、企业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5、何谓“利益相关者” 依靠企业的成功运营来实现其自身目标和期望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6、利益相关者分类 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 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 组织部利益相关者 7、战略的基本特点 关注企业竞争优势;关注长期发展方向;关注组织活动围;关注组织战略适应;关注战略延伸;关注资源调整;关注运营决策;关注利益相关者期望 8、核心能力的四个标准: 有价值的 高度稀缺 难以模仿 不可替代 9、战略决策的本质 决策本质的复杂性;决策环境的不定性;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外部环境的依存性;组织变革的艰巨性10、战略决策的本质 a决策本质的复杂性 b决策环境的不定性 c战略思维的整体性 d外部环境的依存性 e组织变革的艰巨性 11、战略类型 最常见的多元化公司由四个基本层面所构成 不同的层次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故而,企业战略(公司层战略)也可分为四层 公司层战略——高层战略 业务层战略——业务单位战略、竞争战略 职能战略——职能者,功能也 运营战略——一线管理者 战略管理课程的重点: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 12、公司层战略的定义 也称总体战略,关注公司的整体目标和活动围。 13、公司总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决定是否进入某一产业,怎样增加业务单位价值。其基本角色包括: a、组合管理者 b、业务重组者

管理沟通课程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沟通课程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行为及过程。 2、非语言沟通:指的是除语言沟通以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它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利用以及沟通环境等。 3、倾听:就是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换句话说,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行为。 4、冲突:一般来说,冲突可以描述为个体或组织在实际目标或所关心的事物中察觉,或经历挫折的过程。 5、跨文化沟通: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 1、面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而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交换信息的活动。 2、网络沟通:指企业通过基于信息技术(IT)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企业与外部相关关系的沟通。 3、团队沟通:“团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雇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这种工作小组内部法伤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即为“团队沟通”。 4、会议:是群体或组织中相互交流意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常见的群体活动。 5、潜在冲突:是旨在企业和个人关系所处特定环境里潜伏者但尚未凸显出来的冲突。 1、管理沟通:是围绕组织运作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与情报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媒介,也是企业有效运作的润滑剂。 2、口头沟通:管理者的口头表达,系指管理人员在经营实践中,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3、书面沟通:是指以书面或电子作为载体,运用文字、图式进行的信息传递。 4、纵向沟通:组织中沿着组织结构直线等级进行的沟通就是纵向沟通,包括下行沟通和上行沟通。 5、横向沟通:组织中沿着组织结 构中横线进行的沟通就是横向沟通, 包括同一层次上的管理者进行的跨部 门沟通和不同部门间不同层次上的管 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斜向沟通。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信息接收 者的障碍(B、表达模糊)。 2、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0.5属于 (C、亲密距离)。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纵向沟通 的障碍(C、猜疑、威胁和恐惧)。 4、组织结构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形 式是(A、直线职能型组织)。 5、下面哪种沟通不属于非语言沟通 (D、打电话)。 6、人在一天里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是 (B、7:30~10:30)。 7、下列哪种方式不利于会议沟通形成 成效(C、会上分发会议文件)。 8、沟通是管理中的黏合剂,可以理解 为(A、沟通可以将个体与团体捆绑在 一起)。 9、商务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 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肩膀,表示(A、支 持)。 10、对于情绪性冲突,应采取何种冲 突解决取向(A、回避式)。 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信息发送 者的障碍(D、心理障碍)。 2、冲突过程大致可分为(B、五个) 个基本阶段。 3、(C、追根寻源者)类倾听者常急 于获得正确的信息,他们表现出强烈 的专注,这样往往会使信息传播者感 到发窘甚至恐慌。 4、(A、肯定性信函)信函的主要目 的在于向读者提供好消息,便于读者 正确理解,消除负面影响。 5、(D、公开冲突)冲突阶段被称为 是冲突的“行动阶段”。 6、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5—1.2m之 间属于(B、私人距离)。 7、以(A、合作)姿态来处理冲突是 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 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横向沟通 的障碍(D、不善倾听)。 9、会议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常采取 (C、头脑风暴法)。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网络沟通的优势 (C、安全性差)。 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信息发送 者的障碍(C、知觉偏差)。 2、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1.2~3.5米属 于(A、社交距离)。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纵向沟通 的障碍(C、猜疑、威胁和恐惧)。 4、商务信函属于(A、书面)沟通形 式。 5、下面哪种沟通属于语言沟通(D、 打电话)。 6、颁奖词属于(C、口头沟通)。 7、(D、公开冲突)冲突阶段被称为是 冲突的“行动阶段”。 8、交流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的会议, 常采取( C C、头脑风暴法)。 9、商务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 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肩膀,表示(A、支 持)。 10、以(A、合作)姿态来处理冲 突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信息发送者的障碍包 括(ABCD)。A、目的不明B、表达模 糊C、选择失误D、形式不当 2、根据沟通所采用的媒介,管理沟通 可以分为(AD)。A、书面沟通B、正 式沟通C、非正式沟通D、口头沟通 3、团队决策的模式有(ABCD)。A、议 会讨论法B、冥想法C、头脑风暴法D、 德尔非法 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跨文化沟通的 障碍(ABCD)。A、语言和非语言B、 信仰与行为C、文化的多样性D、价值 观 5、个人对待人际冲突的态度有 (ABCD)。A、回避B、对抗C、妥协D、 迎合及合作 1、工作冲突的处理方法包括 (ABCD).A、否认或隐瞒B、压制或 缓解 C、妥协 D、合作 2、有效的会议的策略应注意(ABD).A、 不搞形式主义B、明确会议的目的和 目标 D、控制好会议 3、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网络沟通的优 势(ABD)。A、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B、 使工作便利化D、跨平台,容易集成 4、下列选项中,属于横向沟通的障碍 有(ABC)。A、部门“本位主义”B、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 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 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 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 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镇江工业学院管理沟通试卷与答案

镇江工业学院管理沟通试卷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群体沟通: 2.走动管理: 3.交叉处理: 4.非语言沟通: 5.态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某主打品牌的副因长期未被扶正而离职,他的离职压力来源于() A人际关系 B 角色压力 C领导支持 D工作负荷 2、在上行沟通中,汇报工作的重点是() A谈结果 B 谈感想 C 谈过程 D 谈方案 3、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臂膀,表示() A支持 B 熟悉 C 诚意 D支配 4、对于情绪性冲突,应采取何种冲突解决取向() A回避式 B 折中式 C 迎合式 D强迫式 5、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0.5属于:() A社交距离 B 私人距离 C 亲密距离 D公众距离 6.“一个人在能力、特长、品质等某方面比较突出,或社会知名度较高,产生晕轮效应,从而使他人愿意与之交往。”这是属于人际吸引一般规律中的() A.接近吸引律 B. 对等吸引律 C.诱发吸引律 D.光环吸引律 7.在亨利约瑟夫图表中,“他知,而不自知”所在的区域是() A. 开放区域 B. 盲目区域 C. 隐蔽区域 D. 未知区域 8.“善于打破传统观念和陈规陋习,富有创造精神和才能,能获得突破性成就的领导者。”属于以下哪种领导类型()

A. 民主型 B. 开拓型 C. 业务型 D. 放任型 9. 在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单向沟通的特点。 A. 接受信息的人更有信心 B. 速度较慢,但是更准确 C. 发送信息的人不会受到攻击 D. 双方都要参与,相互反馈 10. 关于沟通主体素养,下列哪一项不是“7C”标准中的一项() A. 沟通(Communication) B. 勇气(Courage) C. 合作(Cooperation) D. 能力(Competence) 三、判断题(共10道,共 20 分。) 1.编码就是发送者将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辑而形成有意义的语言活动或非语言符号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2.管理沟通策略中的客体策略分析的是沟通者自身的地位和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3.沟息策略的原则就是要站在间接上司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对上司的人身做评论。() A. 错误 B. 正确 4.沟通的当时没有反馈意见,就意味着意见没有反映出来,没有沟通。 A. 错误 B. 正确 5.平视对方可以一种单项的信息交流。() A. 错误 B. 正确 6.传递一种爱护、关切、宽容的。() A. 错误 B. 正确 7.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如商洽性函,告知性函等。() A. 错误 B. 正确 8.倾听在沟通中非常重要,可以起到激发对方谈话欲望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9.谈判的结果必然是有一方取得谈判的胜利。() A. 错误 B. 正确 10.只要沟通得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A. 错误 B. 正确 四、简答题(共15分) 1.简述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5分) 2.影响跨沟通的因素有哪些?(5分) 3.为了使小道消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管理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分)

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饮食行业、服装行业、机械行业、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等。 行业进入的壁垒 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与在位企业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即它仅指新进入企业才须承担而在位企业无须承担的(额外的)生产成本(J.Stigler,1965)。 企业目标就是实现其宗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指出: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或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社会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映。 企业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是指规定企业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企业类型。 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如何选择 前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 销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是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在生产过程中,物流从顺方向移动,称为前向一体化,采用这种战略,是为获得原有成品深加工的高附加价值。一般是把相关的前向企业合并起来,组成统一的经济联合体。这通常是制造商的战略。 前向一体化战略的选择要点是: 1.企业现在利用的销售商或成本高昂、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的销售需要。 2.可利用的高质量销售商数量有限,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 联想公司的1+1专卖店就是这种原因。 3.企业具备销售自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可以是剥离富余人员的替代。 4.当稳定的生产对企业十分重要时。这是由于通过前向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预见对自己产品的需求。 5.现在利用的经销商或零售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通过前向一体化,企业可以在销售自己的产品中获得高额利润,并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企业现有销售商存在以下不足: 1.对出厂价格压得过低,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销售需要; 2.现有经销商(下游行业)有较高利润(通过前向一体化进入渠道行业)。

管理沟通考题及答案

1、一个有效沟通具有哪些要素和特征?请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说明。这些要素中间最重要的是了解听众,请分析说明在进行一项沟通之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受众进行了解和分析,自己应该如何对待? 答: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理解与反馈的过程,有效沟通的特征是双方能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双方感觉良好,实现双赢或多赢。沟通具有八要素——主体、编码、渠道、解码、客体、反馈、噪声、背景,有效沟通的实现,就是从这八要素入手,系统全面地考虑沟通的策略。因此有效沟通就是通过系统沟通策略来排除沟通各个环节障碍,加强每一环节的沟通效果而实现的的一种沟通,其具备如下要素:沟通主体的自我认知与定位,自我沟通,沟通主体的目标确立与评价,适当的沟通形式,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激发受众兴趣,克服沟通障碍,信息策略和渠道策略。 沟通主体是信息的发送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是产生、提供用于交流的信息,是沟通的初始者,对沟通的有效与否起着重大作用。要实现有效沟通,沟通主体应进行自我认知与定位、明确沟通目标、选择沟通形式。自我认知与定位即明白“我是谁?”“我处于什么位置?”两个问题,只有明白了这两个问题,才能认识自己的沟通动机、态度、可信度,才能认清自己的地位、能力、个性特点、价值观和形象,从而通过自我沟通提高自我沟通技能,利于沟通的有效进行。沟通目标是沟通想要达到的效果,明确沟通的目标及其可行性,才能选择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渠道和形式进行沟通,保证沟通的有效进行。 客体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者的背景和特点直接影响其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作出的反馈。因此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应该对受众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根据受众特点选择沟通方法和侧重点来激发受众兴趣,保证受众接受并理解信息,作出相应的反馈,实现有效沟通。 沟通中常常因地位的差异、信息的可信度、认知的偏误、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等形成编码与解码的个人障碍,因信息泛滥、时间压力、组织氛围、信息过滤、缺乏反馈等形成组织障碍。为达到有效的沟通,我们应该利用反馈、简化语言、主动倾听等方法客服沟通障碍。 信息的内容、情感的合理安排和把握有助于信息的顺利传递和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不同的沟通渠道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减少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 总之,要实现有效沟通,就应该把握好沟通的基本心态、要求、原理和同理心原则,即保持不自我、不自私、不自大的沟通心态,做到主动支援、主动反馈、主动紧盯的基本要求,关注对方状况和难处,关注对方需求与不变,关注痛苦问题,保持同理心原则,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沟通。 在进行一项沟通前,应该从“他们是谁?他们知道什么?他们反应如何?”三方面对受众进行分析了解,也就是首先要了解受众类型,考虑受众的教育层次、专业培训、年龄、性别及兴趣爱好,考虑受众的意见、期望和态度,考虑受众群体的特征、立场、价值观等。其次,要明确受众已经了解的信心和需要了解的信息以及受众的期望和偏好。最后,还应注意受众的感觉和反应,是否对信息感兴趣,理解的难易程度等。作为信息发送者,应该注意明确受众的利益期望,然后努力创造出高效的受众利益,从而激发受众兴趣;其次,以可信度作为驱动因素,找到能刺激受众的因素激发受众兴趣;还可通过信息结构,巧妙地利用信息内容的开场白、主体、结尾等结构的合理安排激发受众,从而为有效沟通做好准备。 2、面谈是沟通常采取的方式,在进行面谈时,应做好哪些准备?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事后可以做些什么? 答:在面谈时应做好如下准备:首先,确定面谈的对象,要了解对方是怎样的人以及接受信息时可能有的态度。面谈过程中,双方都承担着编码和解码的工作,参加面谈的对象的身份地位、知识素养、文化背景、经验、性格特点、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信仰等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