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粉笔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word重新排版打印

2016粉笔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word重新排版打印

第一篇法律知识

第一章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概述

一、法的概念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特征

1规范性2国家意志性3普遍性4强制性5程序性6可诉性7稳定性

三、法的作用

( 一) 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是指法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确定的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选择的指引一般是规定权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

2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

3预测作用是指法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

4强制作用是指法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

5教育作用是指法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

( 二) 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分为两大方面: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四、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法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2 .法与政治: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法

3.法与道德: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法与道德具有互补性区别:

(1) 法与道德的生成方式和形态不同

(2) 法和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3) 法和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

(4) 法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5) 保证法和道德实施的手段不同

4.法与宗教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社会规范,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宗教同时也能控制人的精神.

5法与执政党政策

区别:

(1) 意志属性不同

(2) 表现形式不同

(3) 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

(4) 稳定程度、程序化程度不同

真题演练

1( 单选) 法的主要内容是 ( )

A国家意志B党的政策C权利义务D社会关系2( 单选) 法的评价作用对象是 ( )

A他人的行为B自己的行为

C相互间的行为D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3( 单选) 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 ( ) 作用

A评价、惩罚、教育、强制B评价、预测、惩罚、教育

C鼓励、教育、强制、预测D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4( 单选) 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 ( )

A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B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C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D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5( 判断) 法的内容、产生、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 ( )

6(判断) 社会主义法律是调整一切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法律关系

一、概念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在中国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自然人2法人3其他组织

三、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上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上的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对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与权利相对应。

四、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几类:

1物2人身3智力成果4行为结果

五、形成、变更与消灭

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

2法律事实

所谓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它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真题演练

1( 多选) 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包括 ( )

A法律关系客体B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C法律后果D法律关系主体

2( 判断)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

第三节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层次

法的效力的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

我国法的效力的层次可以概括为:

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

2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

3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二、法的效力范围

法的效力范围指法对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有效明确法的效力范围是法的遵守和适用的一个前提

1对人的效力

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包括: (1) 属人主义 (2) 属地主义 (3) 保护主义(4) 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2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

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

3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法的时间效力包括:

(1) 法的生效时间(2) 法终止生效的时间 (3) 法的溯及力

真题演练

1( 单选) 无论行为人的国籍与住所只要行为人损害了某国利益都适用该国法的法律效力原则是 ( )

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D折衷主义原则 )

2 ( 多选)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者适用范围即( ) A对人的效力B对物的效力

C时间上的效力D空间上的效力

3 ( 单选) 按照? 律师法? 规定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而按照? 行政许可法? 的规定行政机关一般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04年7月初张某向省司法厅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司法厅的正确做法是 ( )

A依据? 律师法? 在3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

B依据? 行政许可法? 在2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

C因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后再作决定

D可以选择依据? 律师法? 或者? 行政许可法? 关于期限的规定作出决定

第四节立法

一、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1立法权

(1) 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 地方性法规: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3) 行政法规: 国务院

(4) 部门规章: 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5)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6)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2立法的效力

(1)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2)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3) 本级地方性法规>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4) 省级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5) 省级地方政府规章>较大的市的地方政府规章

3立法裁决

(1) 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 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

(2)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 国务院(3) 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人民政府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 省级人大常委会

二、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1.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3.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构成

七个法律部门是: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真题演练

1 ( 单选) 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2 ( 单选) 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 ( )

A国务院

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D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3 ( 单选) 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A某直辖市代表大会

B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4 ( 单选) 某省人民政府的规章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由国务院裁决B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C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裁决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章予以撤销

第五节法的实施

一、法的实施概述

1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2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

二、执法

( 一) 含义:执法又称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 二) 特征

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三、司法

( 一) 含义: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 二) 特点

1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

2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

3司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

4司法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

( 三) 司法与执法的区别:

1主体不同2内容不同

3程序性要求不同4主动性不同

四、守法

( 一) 含义: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 二) 守法的主体:在当今的中国所有人都是守法主体,所有组织都有义务守法,各政党包括共产党,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五、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

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

真题演练

1 ( 多选) 法的实施的主要形式包括 ( )

A守法B执法C司法D立法

2 ( 单选) 法律实施可以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几个环节,其中执法的主体是 ( )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检察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3 ( 单选) ( )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有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法的遵守B法的执行C法的适用D法律解释

4 ( 单选) 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县检察院的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发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 )

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D法的解释

5 ( 判断) 法的实施仅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将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案件中的活动一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无此权力 ( )

第二章民法

第一节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我国?民法通则? 第二条给我国民法下了一个定义: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6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

真题演练

( 单选) 甲在商场看中一件毛衣标牌上的英文显示毛衣成分是腈纶甲不懂英文便向营业员询问营业员骗其说是羊毛甲遂买下毛衣商场营业员的行为违背了民法的 ( )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第二节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概述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是与法人相对应的概念

( 一)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1开始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

2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死亡有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之分。

( 二)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包括:

1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1) 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 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2)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3) 只能实施与他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

(1)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2)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 他的民事活动必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 三) 监护

1概念

监护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合法利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2职责

(1)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对被监护人进行管教

(2) 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及参加民事诉讼

(3) 对被监护人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四) 宣告失踪

1概念

宣告失踪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为失踪人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的法律制度

2法律要件

(1) 受宣告人失踪

(2) 失踪达到法定期间。下落不明必须满2年

(3) 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与失踪人有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人) (4) 由人民法院宣告期间为3个月

3效力

人民法院在宣告失踪的判决中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

4撤销

当失踪人复出或者有人确知其下落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 五) 宣告死亡

1概念

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推定其死亡,宣告结束失踪人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

2法律要件

(1) 受宣告人失踪

(2) 失踪达到法定期间。普通期间4年、特殊期间2年(3) 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4) 由人民法院宣告。普通期间1年、特殊期间3个月(5) 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

3效力

从形式上,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有同等的法律效果。

在被宣告死亡人的住所地为中心的区,宣告死亡的效果等同于生理死亡,婚姻、监护等身份关系终止,财产作为遗产被继承

4撤销

死亡宣告的撤销是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被确知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死亡宣告撤销的效力:

(1) 在人身关系方面。配偶尚未再婚的,婚姻关系自行恢复;配偶已再婚的,再婚效力不受撤销宣告的影响;子女在宣告死亡期间被他人收养的,收养关系仍然有效,不受撤销宣告的影响。(2) 在财产关系方面。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二、法人概述

( 一) 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法律要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二)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法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因各个法人目的事业不同而不同。

( 三)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 四) 法人的责任能力

1法人须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负责

2法人对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负责

3法人应负的非法活动责任

真题演练

1 ( 多选) 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B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单选)17周岁的聋哑人王某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王某应被视为 ( )

A成年人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 单选) 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5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其配偶乙 ( )

A只能申请宣告甲失踪

B只能申请宣告甲死亡

C应当先申请宣告甲失踪,再申请宣告甲死亡

D既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

4(单选) 张某是甲公司的法人代表,与乙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后张某辞,职李某担任甲公司的法人代表,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但李某以该合同不是自己签的为由拒绝履行,则()A甲公司应该履行该合同

B甲公司不应该履行该合同

C经李某同意甲公司继续履行该合同

D张某负责履行该合同

5( 判断) 宣告公民失踪的法律效力与公民自然死亡的法律效力相同()

第三节民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

( 一) 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 二) 特征

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3应是合法行为

( 三) 成立要件

1有主体2有意思表示3标的

( 四) 生效要件

1主体合格2意思表示真实3标的确定和可能

4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 五) 形式

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推定形式4沉默形式

二、代理

( 一) 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代理人于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 相对人)为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 二) 代理权的行使规则

1不得无权代理。无权代理是非基于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实施的旨在将效果归属于本人的代理

无权代理包括: 未授权之无权代理越权之无权代理、代理权消灭后之无权代理

2代理人亲自行使代理权,不得任意转托他人代理

3代理人应积极行使代理权,尽勤勉和谨慎义务

4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滥用代理权包括: 自己代理、双方代理及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 三) 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而须由本人负授权之责的代理。表见代理发生有权代理的效果。

法律要件:

1以本人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

2行为人无代理权

3须有使相对人信其有代理权的表征

4须相对人为善意

真题演练

1 ( 单选) 下列关于代理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 )

A代理人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B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C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D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2 ( 单选) 甲厂业务员张某被开除后,为报复甲厂,用盖有甲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乙厂订立一份购销合同。乙厂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甲厂所在地,甲厂拒绝收货引起纠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张某的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B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有效

C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无效

D张某的行为为委托代理合同有效

3( 判断)民事法律行为只能采用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第四节民事权利

一、物权

( 一) 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二) 物权法的原则

1物权法定原则2物权客体特定原则3公示公信原则

4物权效力优先原则

( 三) 物权的内容

1所有权

(1)概念

所有权是物权种类中最重要的一种权利,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所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共有

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

所有权。包括两类: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3) 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应当互相给予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 变动方式

①不动产物权登记②动产交付

?物权法? 第二十四条规定: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5)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①所有权

所有权即专有部分所有权,系空间所有权,是区分所有人对专有部分得自由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②有权

共有权即共有部分共有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及收益的权利。

③理权

管理权即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成员权,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 业主) 基于一栋建筑物的构造、权利归属及使用上的密切关系而形成的、作为建筑物管理团体之一员所享有的权利。

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

2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权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

包括: 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等

3担保物权

(1)抵押权

抵押权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担保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

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①土地所有权②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③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2)质权

质权是指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

产或权利转移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

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3)留置权

留置权是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

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财产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真题演练

1( 单选) 以下哪一项权利不属于物权? ( )

A对房屋的所有权B建筑用地使用权

C请求对方交付房屋的权利D对已修好电脑的留置权

2( 多选) 属于所有权的权能的是 ( )

A占有权B使用权C著作权D处分权

3( 单选) 甲在乙处加工玉雕两件,取回玉雕时因钱不够,未能付清加工费乙只允许甲取走其中一件,称另一件等到甲将钱交清之后再取。乙对此件玉雕的占有基于 ( )

A抵押权B质权C留置权D所有权

4 ( 判断) 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得做抵押 ( )

二、债权

( 一) 债的概述

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一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债的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是指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即债权人得请求特定人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债权发生依据主要包括: 合同、侵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

( 二) 合同之债

1合同的概念

合同又被称为契约。它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关于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订立

合同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成立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1)要约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

受领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

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根据? 合同法? 第十五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要约邀请而不属于要约: 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应视为要约

(2) 承诺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

3合同效力

(1) 合同无效情形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④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⑤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合同可撤销或可变更情形

①重大误解②显失公平③乘人之危④欺诈、胁迫

(3)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

①无权处分行为②无权代理行为

③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超越能力行为

( 三) 侵权行为之债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的行为。

( 四) 不当得利之债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合同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行为。

( 五) 无因管理之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为

( 六) 债的担保

债的担保,是指法律为保证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义务、债权人实现权利的制度。

1定金的概念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给付给对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

定金是一种双方担保,对给付方和收受方都有约束力。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定金的效力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 七) 债的消灭

债的消灭是指当事人之间所确立的债的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债消灭的原因或方式有: 清偿、抵销、提存、免除、混同

真题演练

1( 多选) 下列属于债的发生根据的是 ( )

A合同之债B侵权之债C无因管理之债D不当得利之债

2 ( 单选) 某商店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且标示了价格则“正在出售”的标示视为 ( )

A要约B承诺C要约邀请D既是要约又是承诺

3 ( 单选) 甲将组装彩电谎称原装出售并与乙签订了买卖合同依据我国? 合同法? 甲乙之间的合同属于 ( )

A可撤销合同B无效合同

C无权处分合同D效力待定合同

4 ( 单选) 甲、乙二人同在山坡上放羊,乙的羊混入甲的羊群,甲不知,赶羊回家入圈。甲的行为属于 ( )

A拾得遗失物B获取不当得利C无因管理D授权行为

5( 多选) 甲、乙两家是邻居,某年夏季甲外出打工,乙见甲房屋破烂不堪,恐雨季倒塌,便决定自己维修甲的房屋,为此花去材料费500元。在维修过程中,乙不慎从房顶摔下,花去医疗费3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乙的行为是侵权行为B乙的行为是无因管理

C甲应负担材料费500元不负担医疗费

D甲应负担材料费500元和医疗费3000元

6( 单选)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皮鞋买卖合同,货款为人民币100万元,甲公司依合同约定交付给乙公司定金人民币20万元后。乙公司违约没有履行该合同,乙公司应返还给甲公司人民币 ( )

A20万元B30万元C40万元D60万元

7( 判断) 合同成立等同于合同生效 ( )

8( 判断) 甲在自动取款机欲取款500元因机器故障实际取得了600元。甲与银行之间发生不当得利之债 ( )

三、知识产权

( 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特定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具体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 二) 知识产权的种类

1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著作权人依法对其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所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的权利。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2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对取得专利的发明创造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3商标权

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又称商标专用权。

商标权人对自己的注册商标有权在注册核定的范围内独占使用;未经商标权人的同意,他人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否则就属于侵权行为,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驰名商标除外)。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应申请续展,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10年(6个月的宽限期)

真题演练

1( 判断) 发表权属于著作财产权 ( )

2( 单选) 以下哪种权利不是知识产权的类型? ( )

A专利权B姓名权C商标权D著作权

3( 单选) 我国? 专利法? 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自申请日之日起 ( )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4( 多选) H市的甲公司生产啤酒,申请注册的“向阳花”文字商标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驰名商标。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 )

A乙公司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上使用“葵花”商标

B设在G市的丙公司将“向阳花”作为自己的商号登记使用

C丁公司将“向阳花”注册为域名,用于网上宣传、销售书籍等文化用品。

D戊公司自己生产的农药产品上使用“向阳花”商标

四、人身权

( 一) 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人身关系经法律调整后的结果。( 二) 人身权的分类

1人格权

人格权包括: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2身份权

身份权包括: 亲权、配偶权、监护权、荣誉权

真题演练

1( 判断) 自然人享有名誉权而法人不享有名誉权 ( ) 2( 单选) 下列权利中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的是 ( )

A所有权B名誉权C肖像权D用益物权

3 ( 单选) 某报社在一篇报道中披露某女影星甲曾做过不光彩的事情,致使甲备受歧视。甲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跳楼自杀未遂,但造成终身残疾。该报社的行为 ( )

A是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B侵害了甲的隐私权

C侵害了甲的生命权D侵害了甲的健康权

第五节婚姻

一、结婚

1必备条件

(1)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 达到法定婚龄即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 符合一夫一妻制

2禁止条件

(1)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2) 男女一方或双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3无效婚姻

(1) 主体不合格: 未到法定婚龄

(2) 内容不合法: 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病婚后未愈

4可撤销婚姻

意思表示不真实: 受胁迫

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财产关系

1约定财产制

2法定夫妻财产制: 婚前归个人,婚后归共有

下列财产归个人所有:

(1) 一方的婚前财产

(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

(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 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

三、离婚

1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据法律规定合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根据? 婚姻法? 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2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由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在诉讼离婚中有两项特别规定:

(1)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该条款只在配偶一方为非军人时适用。

(2)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3离婚时的财产分割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如果夫妻有协议,且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但一方在抚育子女、照顾老人及协助另一方工作方面付出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向另一方要求补偿。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下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其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应协商如何清偿;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

真题演练

1 ( 多选) 下列关于结婚的法定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D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0周岁女性不得早于18周岁

2( 多选) 甲与乙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子女由甲抚养,则乙的权利和义务有( )

A对子女享有监护权B探望子女的权利

C要求甲协助探望的权利D负担子女生活费、教育费的义务3 ( 多选) 下列选项中构成无效婚姻的是 ( )

A一审判决准予离婚,在上诉期内与他人结婚形成的婚姻

B未达法定婚龄而登记形成的婚姻C刘某与妻子赵某已分居三年,赵某始终不答应离婚,于是刘某便和秦某结了婚

D王某在家人的胁迫下,与李某登记形成的婚姻

第六节继承

一、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份额的分配都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一种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

1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和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2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遗嘱继承和遗赠

遗嘱继承和遗赠是指按公民生前所立遗嘱处分其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其中,将遗产处分给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所有的叫遗嘱继承;将遗产处分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所有的叫遗赠。

遗嘱的形式包括: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

接受继承可以明示,也可以默示。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没有表示放弃继承的,就视为接受继承;接受遗赠必须在受遗赠人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以明示或积极作为的形式作出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三、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公民与扶养人订立的,由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而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的协议。

四、遗产的分割

1确定遗产的范围,划清遗产和共有财产的界限。

2继承方式的适用

继承开始后,如果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办理;有合法遗嘱的,按遗嘱办理;没有遗赠扶养协议和遗嘱的,按法定继承办理。同一次继承中,也有可能三种方式都适用,应该注意确定哪些遗产按哪种继承方式进行分配。

3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如果被继承人死亡时留有尚未出生的胎儿,继承人在分割遗产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由胎儿母亲代为保管或行使有关权利。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份额按照法定继承方式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4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发挥遗产的效用。对不宜实物分割的遗产,应本着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有利于发挥遗产效益的原则,采

取折价、适当补偿或共有等方式来处理。

5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如果被继承人遗留的债务超过了其遗产的实际价值,对于超过的那部分债务,继承人不负清偿责任,但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真题演练)

1 ( 多选) 遗嘱的形式有 ( )

A公证遗嘱B口头遗嘱C代书遗嘱D录音遗嘱

2 ( 单选) 甲有父母、一妻一子 (5岁) 死亡时家中财产共有240万元如何继承? ( )

A父母80万妻80万儿子80万

B父母妻子四人各60万

C妻150万父母子各30万

D妻180万父母各30万,儿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继承权

3 ( 单选) 周某的叔叔于1998年4月5日病故,叔叔临死前立有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留给周某。周某知道遗嘱内容,心里很高兴,但却一直表示出无所谓的样子。过了3个月,周某也未明确表示要不要叔叔的遗产。周的行为 ( )

A视为接受遗赠B视为接受遗嘱继承

C视为放弃接受遗赠D视为放弃接受遗嘱继承

第七节民事责任

一、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主要体现为财产责任,对当事人的制裁只能是也必须是经济制裁,而不能用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来代替。

( 一) 构成要件

1当事人要有违约行为

2违约有损害事实

( 二) 免责事由

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

法定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合理损耗

( 三) 承担方式

1继续履行2损害赔偿3违约金4定金

二、侵权责任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 一) 构成要件

1加害行为2损害事实

3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 免责事由

1不可抗力2受害人的过错3正当防卫

4紧急避险5受害人同意

( 三) 承担方式

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

2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3修理、重作、更换

4支付违约金

5赔偿损失

6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上列民事责任,在实践中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三、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一方故意或者过失违反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先合同义务,而致对方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情形: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4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真题演练

1( 判断) 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

2 ( 单选) 甲公司得知乙公司正在与丙公司谈判,甲公司本来并不需要这个合同,但为排挤乙公司,就向丙公司提出了更好的条件。乙公司退出后,甲公司也借故中止谈判,给丙公司造成了损失。甲公司的行为如何定性? ( )

A欺诈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C恶意磋商D正常的商业竞争

3 ( 单选) 甲与乙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约定: 甲向乙支付定金5万元,如果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8万元。后来乙违约,甲打算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哪种诉讼请求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获得法院的支持 ( )

A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

B请求乙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

C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同时请求返还定金5万元

D请求乙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同时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

第八节民事诉讼时效

一、概念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二、种类

1一般时效: 二年

2特殊时效: 包括较短时效和较长时效

较短时效: 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较长时效:

(1)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

(2) 涉外合同期间为4年

3最长诉讼时效: 二十年

我国?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三、中止和中断

( 一) 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 二) 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的制度。根据? 民法通则? 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提出请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真题演练

1 ( 多选) 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是 ( )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2 ( 单选) 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第三章刑法

第一节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何种行为是犯罪和应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以有效对付犯罪和积极预防犯罪的法律。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 一)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 二)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 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空间、时间内具有适用效力。

(一) 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它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1属地管辖权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1) 领域: 包括领陆、领水、领空、驻外领使馆、船舶、航空器(2) 犯罪地: 是指行为地、结果地之一即可

2属人管辖权 ( 中国人在国外犯罪)

(1) 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 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 一律追究

3保护管辖权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 (1) 外国人所犯之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须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2) 外国人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

4普遍管辖权

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犯罪

( 二) 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1) 生效时间: 1997年10月1日

(2) 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原则

真题演练

1 ( 判断) 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 )

2 ( 判断) 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 )

3 ( 单选) 以下哪一条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 )

A罪刑法定原则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C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 多选) 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

B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

C“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包括领陆、领水

D作为属地管辖原则的补充原则是旗国主义,因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 ( 单选) 甲于1996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捕归案,在1979年? 刑法? 和1997年? 刑法? 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

A应适用1997年? 刑法?

B应适用1979年? 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 刑法? 还是1997年? 刑法?

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 刑法? 还是1997年? 刑法?

第二节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刑事法律规范、依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 一)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1自然人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①年满16周岁②间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时③醉酒的人(2)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①不满14周岁的人②精神病人

(3)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满75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单位

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且刑法明文有规定的犯罪。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1) 双罚制 (2) 单罚制

( 二)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过失

1犯罪故意

(1) 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 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犯罪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 三)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 四)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必须具备的条件。1. 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专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行为,即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 作为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 不作为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

2. 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而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现实的危险状态

3.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客观方面中的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真题演练

1( 判断) 醉酒的人犯罪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 )

2( 判断) 我国? 刑法? 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因此16周岁就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其犯罪后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程度就和成年人没有区别 ( )

3( 单选) 我国? 刑法? 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4 ( 单选) 根据我国? 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 )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B失火罪

C窝藏、包庇罪D绑架罪

5 ( 单选)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的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山林约5公里时,两人失散,孙某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有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

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杀人D不构成犯罪6 ( 单选) 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值勤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在主观上是 ( )

A间接故意B意外事故

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7 ( 多选) 下列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不作为”的是()

A驱赶饲养的毒蛇实施杀人行为B子女拒不赡养年迈无自理能力的父母的行为

C成年人带着儿童游泳时,儿童落水,成年人见死不救

D消防队员接到灭火的任务后在火场消极怠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第三节排除犯罪的行为

一、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的行为,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无过当防卫 ( 又称特殊防卫) 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真题演练

1( 判断) 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 )

2 ( 判断) 实施紧急避险,要求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即危险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 ( )

3 ( 单选) 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4 ( 单选) 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 )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应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第四节故意犯罪形态

一、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真题演练

1(单选) 甲偷了乙家某祖传玉镯,因害怕被追究,几天后又偷偷地送回。这是 ( )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

2( 单选) 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感觉被他人察觉而无法得逞仓皇逃跑,但实际上他人并未察觉。甲的行为 ( )A是犯罪预备B是犯罪未遂C是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

3( 多选) 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 )

A为杀人而买刀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查

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将其杀害

D将毒药投入被害人饭碗中

第五节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 一) 成立条件

1必须二人以上 ( 主体)

2必须有共同故意 ( 主观)

3必须有共同行为 ( 客观)

( 二) 排除情形

1同时犯

2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

3间接正犯

三、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 一) 主犯及其处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1主犯包括:

(1) 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

(2) 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处罚

(1)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 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 对于组织、指挥共同犯罪的人,应当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没有从事组织、指挥活动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应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 二) 从犯及其处罚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三) 胁从犯及其处罚

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四) 教唆犯及其处罚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

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真题演练

1 ( 单选) 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所带手表、钱物偷走。本案中( )

A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劫罪

D李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2( 单选) 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主是其仇人,故将其杀死。对乙故意杀人案如何处理? ( )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犯罪未遂乙构成犯罪既遂

C甲构成犯罪中止乙构成犯罪既遂

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3 ( 单选) 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

C应当从重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六节量刑

一、累犯

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

( 一) 一般累犯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1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

2前后两罪都应当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

3后罪在前罪的刑罚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之内

4不满18岁周岁的人犯罪的,不成立累犯

( 二) 特殊累犯

特殊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情形。

( 三) 对累犯的处罚

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对累犯不适用缓刑,不得假释。

二、自首与立功

( 一) 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二) 立功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的行为。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缓刑

( 一) 对象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二) 条件

1犯罪情节较轻

2确有悔改表现

3无再犯可能性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三) 必须宣告缓刑的情况

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 四)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此外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如果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这说明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

( 五) 缓刑的结果

1在缓期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并予以公开宣告。

2缓刑撤销:

(1) 缓期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

(2) 缓期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真题演练

1( 判断)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

2( 单选) 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讯期间,甲主动交代出曾实施过抢劫犯罪。甲交代抢劫犯罪的行为属于 ( )A自首B坦白C立功D悔过

3( 单选)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 )

A累犯不适用缓刑

B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缓刑应当社区矫正

D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节刑罚

一、主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5种

1管制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2拘役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4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5死刑

死刑是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

适用条件:

(1)适用条件的限制:只能适用于罪刑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适用对象的限制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 执行制度的限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缓 ( 二年)

二、附加刑

1罚金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2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下列4项权利: (1)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 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没收财产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4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 边)境的刑罚方法

真题演练

1( 判断)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和死刑 ( )

2(判断) 附加刑只包括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

3( 单选) 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为 ( )

A15年B20年C25年D30年

第八节刑罚的执行

一、减刑

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制度。

( 一) 对象

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 条件

1认真遵守监规2接受教育改造3确有悔改表现

4或者有立功表现

( 三) 限度与幅度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

1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 / 2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

二、假释

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 一) 对象

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 二) 条件

假释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提前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人。

( 三) 限度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执行原判刑期1 / 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可以假释

( 四) 禁止条件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

( 五) 考验期

有期徒刑以剩余刑罚为考验期限,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0年

( 六) 被假释的犯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 七) 假释的撤销

1犯新罪

2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的漏罪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监督管理规定

真题演练

1( 单选) 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 ) 年

A10年B13年C15年D20年

2( 单选) 假释适用的对象是 ( )

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第九节分则

一、公职人员犯罪类型

( 一) 贪污罪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 二) 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 三) 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 四)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

( 五) 滥用职权罪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非法地行使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或者超越其职权实施有关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 六) 玩忽职守罪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常考罪名

( 一) 抢劫罪

1概念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存在着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统一。

目的行为是指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具有当场性) 方法行为指为了能当场劫取财物,而实施的暴力、胁迫或其他人身强制行为。

“其他方法”应当是指由行为人采取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或不敢反抗的方法

2转化犯

(1) 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抢劫罪而不定抢夺罪

(2)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罪

(3) 聚众“打砸抢”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对首要分子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 二) 盗窃罪

盗窃罪是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他人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而非法占有。

所谓秘密窃取即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使他人即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本罪与其他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行为方式不同

( 三) 诈骗罪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以各种欺骗手段,收取他人财物的,依诈骗罪定罪处罚。

( 四) 抢夺罪

抢夺罪即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同抢劫罪一样取得财物都具有当场性和公然性

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抢夺不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人身的方法而主要是乘被害人不备突然夺取财物

( 五) 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侵占罪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

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二是他人的遗忘物

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 六) 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 七) 绑架罪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 八) 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 九)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 十)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 十一) 遗弃罪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 十二) 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犯本罪,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真题演练

1( 单选) 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5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 )

A挪用特定款物罪B挪用公款罪

C挪用资金罪D职务侵占罪

2 ( 单选)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的以( ) 论处

A行贿B受贿C敲诈勒索D介绍贿赂

3 ( 单选) 某日甲在街道上闲逛时发现一辆摩托车停在路边车主乙正在和别人聊天甲趁乙不注意骑上摩托车就跑乙发现后追上前去扭住甲甲一拳把乙打倒在地骑着摩托车逃脱后被警察抓住甲触犯的罪名是 ( )

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D交通肇事罪4( 单选) 张某为了要男孩将妻子刚生下的生重病的女婴扔进小河里淹死。张某应被定为犯有 ( )

A过失杀人罪B故意杀人罪C遗弃罪D虐待罪

5 ( 单选) 甲自称“法师”算得乙“将有灾祸”让其带1万元现金包上红布作“镇邪物”经“做法”后放置家中便可“消灾”乙对此深信不疑但甲在“做法”途中,趁乙不备调换了此1万元现金甲的行为构成 ( )

A盗窃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招摇撞骗罪6 ( 单选) 甲因患绝症的好友乙的申请买来大量安眠药让乙一次性服下最终导致乙死亡甲的行为 ( )

A不构成犯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虐待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十节刑法修正案(九)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 九)?修改要点提示:

修改名称内容概要

职业禁令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

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

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

为三年至五年。

死缓变更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

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

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

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

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修改名称内容概要

罚金的缴纳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

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

情减少或者免除

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执行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仍要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

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

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

仍须执行

废除死刑组织、强迫卖淫;集资诈骗、伪造货币;走私

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阻碍执行军事职务;

战时造谣惑众 (9个罪名)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

处罚金:( 一)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 二)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 三) 从事校车业务或者

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

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 违反危险化学品安

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强制猥亵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

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

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

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

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

产。

收买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

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

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

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侮辱、诽谤罪网络侮辱、诽谤行为构成犯罪

虐待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

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

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

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

的规定处罚

抢夺罪多次抢夺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夺罪

妨害公务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组织作弊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

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

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

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

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

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

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

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变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

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

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

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盗窃、侮辱尸体罪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妨害司法秩序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扰乱法庭秩序罪有下列扰乱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 一) 聚众

哄闹、冲击法庭的( 二) 殴打司法工作人员

或者诉讼参与人的( 三) 侮辱、诽谤、威胁

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

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 四) 有毁坏法庭

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

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

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

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