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呼吸系统第2讲: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支气管哮喘[1].支扩

2011年呼吸系统第2讲: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支气管哮喘[1].支扩

2011年呼吸系统第2讲: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支气管哮喘[1].支扩
2011年呼吸系统第2讲: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支气管哮喘[1].支扩

大苗老师1月10日笔记

第二节: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一、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1、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比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常见。

2、COPD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最常见原因

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现改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H)

1、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病因不明,但绝对跟COPD无关,COPD是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

(2)免疫因素

(3)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肺血管收缩和舒张由肺血管内皮分泌的收缩和舒张因子共同调控,前者主要是血栓素A2和内皮素-1,后者主要是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由于上述表达不平衡导致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缺陷K离子外流

2、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或晕厥、咯血等

(2)右心导管术:是测定肺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唯一方法。IPH的诊断标准:静息mPAP>25mmHg,或运动mPAP>30mmHg,PAWP正常(静息时为12~15mmHg)

3、治疗

(1)血管舒张药:钙拮抗剂、前列腺素、NO吸入;

(2)抗凝治疗华法令为首选抗凝药

三、肺源性心脏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COPD最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扩、重症肺结核、尘肺等。

2、发病机制: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关键因素,

缺氧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Ca离子通透性增加,功能性因素可通过治疗使病情恢复;

2)机械解剖因素。肺血管重塑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

液粘稠度增加。

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静息mPAP>25mmHg,或运动mPAP>30mmHg(静25运3),PAWP正常(静息时为12~15mmHg

(2)心衰:肺循环阻力增加时,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肺动脉压升高的阻力而发生右心室肥厚。

(二)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1)P2亢进(肺动脉高压引起),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2)剑突下见明显心脏搏动(右心室肥厚或扩大),颈静脉充盈(胸腔内压升高)。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衰、右心衰【右心衰在失代偿期的体征:全身

瘀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最特异)、下肢水肿、重者腹水)】

3、实验室检查

(1)X线:首选检查,右下肺动脉干扩张(肯定有肺动脉高压),其横径>=15m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增大症;中

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样表现。

(2)ECG: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度;重度顺钟向转位;

R V1+S v5>=1.05mV;肺型P波,P波高耸呈尖峰型(肺型P波高而尖,

钟向转位轴右偏)。

(3)心超: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厚度、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及右心室增大。

4、并发症:

(1)肺性脑病: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检查:首选血气分析。

(2)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早及阵发性室上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3)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肺心病病人:呼酸+代酸(长期缺氧,二氧化碳升高,二氧化碳代表呼吸性。升高呼酸)

血气分析(三步法):

分两类:呼吸和代谢。

(1)二氧化碳分压力变化了反应呼吸性。升高呼酸。减低呼碱。

碳酸氢根反应代谢性。正常值:22-27(平均24)。和二氧化碳的反

应相反。升高代碱,降低代酸。

(2)PH值。正常值是7.35-7.45.小于7.35酸中毒。大于7.45碱中毒。PH 在正常范围代偿性。在范围之外是失代偿。

(3)BE(剩余碱),正常范围:-3---+3. BE反应代谢因素。

1

向负值方向发展:代酸。

向正值方向发展:代碱。

(三)治疗

分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治疗

(3)控制心衰:慢性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衰能缓解,只有对症治疗后仍不能改善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剂或血管扩张药。

1)利尿剂宜选用作用轻、小剂量使用:双克25mg,1-3次/日(小剂量即常规剂量的1/2-2/3)

2)强心剂适应症: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药不能取得良好疗效而反复水肿的心衰患者;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者,和(或)出现急性左心衰者。

3)血管扩张药,对顽固性心衰有一定效果。

2、缓解期:

增强免疫、去除诱因、减少或避免急性发作。

由呼吸系统引发的心力衰竭是肺心病。检查首选X线。X线特点:肺型P 波高而尖,钟向转位轴右偏)。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本质),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临表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2、发病机制:

(1)免疫-炎症机制:有关的受体:IgE。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2)神经机制: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

(3)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为主要症状;严重者端坐呼吸,干咳或者咳大量白色泡沫痰。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加重。可逆性气流受限(治疗可恢复,自行可恢复)

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特点:日轻夜重。

运动型哮喘则多于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困。

2、肺部听诊:哮鸣音、寂静胸(寂静胸为轻度或重度哮喘发作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痰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肺功能检查。

1.支气管舒张实验(金标准):阳性---就是哮喘。FEV1增加>=12%,且其

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BDT):测定气道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服用β2-受体激动剂较用药前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

2.支气管激发试验(BTP)(银标准):激发试验阳性:FEV1下降>=20%

3.血气分析。分两类:

急性发作:氧分压降低,呼吸加快,二氧化碳下降。导致呼碱(血气分析)。

严重哮喘:氧分压降低,呼气性呼吸困难,二氧化碳滞留,导致呼酸。合并代酸(氧分压降低)。

确诊首选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

3、X-ray:哮喘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

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4.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IgE增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分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

2

2、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用药鉴别(注意区别):难于鉴别用氨茶碱。(1)可同时用于两种疾病的药:氨茶碱

(2)只能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药:肾上腺素(或异丙肾)

(3)只能用于心源性哮喘的药:吗啡(抑制呼吸,降低心肌耗氧量)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以舌下或喷雾给药,疗效快而强,反复应用可因受体的生理性向下调节而产生耐药性,止喘疗效下降,同是对体内肾上腺素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产生耐药,故异丙肾上腺素不可反复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

3.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鉴别:两肺布满哮鸣音对b2受体激动剂受体反应好。

4、支气管哮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等

六、治疗与预防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药(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控制哮喘发作药

(1)支气管舒张药: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茶碱类(氨茶碱),安全有效浓度:6-15微克/毫升。

(2)控制哮喘发作药:是治疗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为有效(不是最好的方法)的药物;

吸入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方法

布地奈德,不良反应最小;

长期使用激素不是治疗哮喘的最好方法。

白三烯(LT)调节剂:曲尼司特,扎鲁司特;

其他(酮替酚,氯雷他定)

色甘酸钠: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可预防哮喘发作,不能作为治疗药。

3、正压机械通气指征:

(1)呼吸表浅有暂停现象;

(2)神志不清或昏迷;

(3)充分氧疗后PaO2<60mmHg;

(4)PaCO2>5060mmHg。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原则:能吸入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

轻度--间断吸入糖皮质激素。不能控制口服β2-受体

中度--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口服获知静滴β2-受体,必要时静滴。

重度--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持续吸入β2-受体

有2型呼衰(两个指标不正常,二氧化碳储留),--机械辅助通气(呼吸机)。

第四节:支气管扩张

一、概念

支气管扩张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3大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支扩的特异性)咯血:支扩、肺结核、肺癌、二狭,但支扩为反复咯血。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主要病因为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和支气管阻塞。

2、诱因:婴幼儿期有麻疹、百日咳、支气管感染病史;α1-抗胰蛋白酶缺

乏。

3、病变常累及两肺下部支气管,好发部位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

三、临表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

2、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病变好发位于引流

良好的上叶支气管,不易发生感染。

支扩的好发部位:上叶的尖端,下叶的背段(勾肩搭背)。

3、体征:背部固定而持久的粗湿啰音,杵状指。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胸片:首选

(1)支气管柱状扩张——轨道征;(2)支气管囊状扩张——卷发征。

2、高分辨CT(HRCT):最好且常用,确诊手段。可以x线。有CT选他,

没有选x线。

3、支气管造影:主要用于术前准备。

五、并发症

慢性呼衰和慢性肺心病、肺脓肿、邻近或远隔器官脓肿、休克或窒息

六、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2、控制感染:重症患者特别是假单胞菌感染者,须选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

静滴(头孢他啶等)

3、改善气道受限

4、清除气道分泌物:雾化吸入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酶,可通过阻断中性粒细

胞释放DNA即那个地痰液粘稠度。

5、外科手术

6、引流排痰:引流体位为病变肺部取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每2~4

小时引流一次,每次15-30分钟。

3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 肺的呼吸部包括:B A. 肺泡、肺泡管、肺泡囊、细支气管 B.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C. 肺泡、肺泡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D. 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E. 肺泡管、肺泡、肺泡囊、终末细支气管 2. 终末细支气管的特征哪项错误:D A. 上皮内无杯状细胞 B. 管壁有环形的平滑肌层 C. 管壁无腺体和软骨 D. 管壁有肺泡开口,可进行气体交换 E. 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 3. 构成气血屏障的结构应该除外:C A. Ⅰ型肺泡细胞 B. 肺泡上皮的基膜 C. Ⅱ型肺泡细胞 D.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E. 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结缔组织 4. 气管的上皮是:D A. 单层柱状上皮 B. 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C. 复层柱状上皮 D.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E. 复层扁平上皮 5. 肺泡Ⅰ型细胞的特征哪项错误:D A. 肺泡表面大部分由Ⅰ型肺泡细胞覆盖 B. 细胞为扁平形,胞质极薄 C. 胞质内细胞器少,但含有大量吞饮小泡 D. 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可扩大气体交换面积 E. 相邻的上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6. 关于Ⅱ型肺泡细胞的特征哪项错误:A A. 细胞无分裂能力 B. 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C. 胞质内有嗜锇性板层小体

D. 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E. 细胞呈立方形或椭圆形,嵌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 7. 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C A. 纤毛细胞 B. 杯状细胞 C. 基细胞 D. 刷细胞 E. 小颗粒细胞 8. 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A A. 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B. 终末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C. 呼吸性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D. 肺泡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E. 以上均不对 9. 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中,管壁内有明显环形平滑肌的管道主要是:C A. 段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B.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C.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D. 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E. 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管 10. 关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以下那一项是正确的:E A. 是支气管的分支 B. 由许多肺泡围成,无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 C. 管壁内无平滑肌 D. 可减少量腺体 E. 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扁平上皮 11. 心力衰竭患者肺内出现的心力衰竭细胞是:D A. 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B. 功能活跃的淋巴细胞 C. 吞噬心肌纤维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D. 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E. 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中性粒细胞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和作用:B A. 是磷脂,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B. 是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是糖蛋白,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D. 是糖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是糖脂,保护肺泡上皮 13. 气管上皮是:A A.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 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C. 单层立方上皮 D. 假复层柱状上皮 E. 单层扁平上皮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新进展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1-05-13T16:38:04.6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孙莹莹[导读]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的疾病。 孙莹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04级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业辽宁沈阳 110000)【中图分类号】R5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87-02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的疾病。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栓形成3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1]。随着人们对PAH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和治疗措施的改进,必将进一步提高PAH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中医治疗基因治疗肺动脉高压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WHO 定义PA H 的标准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mm Hg (1mm Hg=0.133kPa) 或运动时MPAP>30mm Hg[2]。随着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以及流行病学的不断研究,有关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也在不断进展。 PAH需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常规治疗方法,如氧疗、抗凝治疗、利尿与强心剂的应用、心理调节、康复锻炼等;针对基础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的治疗,如基础心肺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的治疗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治疗以及基因治疗也提上了议程。 一常规治疗 1 吸氧低氧是导致肺血管强烈收缩的因子,长期低流量吸氧可以减轻肺血管痉挛,降低肺血管阻力,并对体循环影响不大。 2 抗凝在一些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原位微血栓的存在已经得到证实。早在1984年, Fuster等已经报道了抗凝可以提高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 3 利尿剂利尿剂使用于有明显右心衰竭症状的患者中,可减少血容量,降低右心前负荷,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4 强心剂洋地黄应用于难治性右心功能衰竭和(或)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以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用于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5 钙离子拮抗剂(CCBs) 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和血管收缩一直被认为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建议使用长效的、血管选择性高的CCBs治疗。 二其它治疗 1 5型磷酸二酯酶(PDE25)抑制剂西地那非(Silde2nafil)是高选择性的PDE25抑制剂,能够改善PH患者运动能力、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血流动力学。 2 ET21受体拮抗剂ET21拮抗剂可以减少血管收缩,逆转肺血管重塑。如波生坦(Bosentan)是非选择性ET21拮抗剂,可以提高IPAH、食欲抑制剂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H以及H IV感染相关PH、先心病和儿童PH患者的运动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病情的恶化,延长IPAH患者的生存期。 3 前列环素(PGIS)类能明显扩张肺循环和体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延缓肺血管结构重建;抑制ET合成和分泌等作用。主要用于动脉型PH尤其IPAH的治疗。 4 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PH的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建、改善肺血管舒缩功能来降低PH。 5 NO 吸入NO可应用于IPAH、艾森曼格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PH、高原性肺水肿相关PH、新生儿持续PH以及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心脏移植术、肺移植术等围手术期的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 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材在防治肺动脉高压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如单用或联用补气中药黄芪、参麦、人参;活血化淤中药川芎嗪、丹参; 补血中药当归;止血中药三七皂甙; 清热凉血中药赤勺; 止咳平喘中药银杏; 其他类中药灯盏花素, 汉防己甲素等药物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与扩血管西药相比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作用温和持久、远期效果好等特点。 四基因治疗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因而基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也成为目前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具有作用特异性强、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有关基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资料显示其应用到人类临床的前景是不久可能实现的,不过目前肺动脉高压基因疗法尚处于前临床的动物试验阶段。真正应用到临床治疗仍需克服目前存在的多种问题。 由于近些年人们的不断努力,PAH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和治疗措施的改进,必将进一步提高PAH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tenmark KR,McMurt ry IF. Vascular remodeling versus vas2oconst riction in chronic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time for reappraisal. Cir Res ,2005 ,97 :95298. [2] 3rd World PAH Symposium.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2sion : epidemiology, pat hobiology , assessment and t herapy. JAm Coll Cardiol ,2004 ,43 :1290.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引起。PH时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程中PH常呈进行性发展。 目前PH的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所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arterypressure,mPAP)>25mmHg,或者运动状态下mPAP>30mmHg。此外,诊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除需满足上述标准之外,还应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capillarywedgepressure,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mPAP水平分为“轻”(26~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三度。超声心动图是筛查PH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拟诊PH的推荐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第一节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肺动脉高压曾经被习惯性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随着对PH认识的逐步深入,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会议”按照病因、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将PH分为五个大类,每一大类根据病因及损伤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多个亚类,该分类方法对于制定PH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和欧洲心血管病学会(ESC)2004年又对此分类法进行了修订(表2-9-1)。 肺动脉高压(PH)、尤其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具有潜在致命性,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否则患者预后极差。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特发性动脉性肺动脉高压(IPAH)多在患者出现症状后2年左右才能确诊,而确诊后的自然病程仅2.5~3.4年。 第二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世界卫生组织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pulmonaryhypertension,PPH)改称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pulmonaryhypertension,IPH),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致丛性肺动脉病(plexogenicpulmonaryarteriopathy)”,即由动脉中层肥厚、向心或偏心性内膜增生及丛状损害和坏死性动脉炎等构成的疾病。 【流行病学】 美国和欧洲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3)/100万,大约每年有300~1000名患者。非选择性尸检中检出率为0.08‰~1.3‰。目前我国尚无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IPH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育龄妇女,平均患病年龄为36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迄今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及肺血管收缩

肺动脉高压与肺心病

---------------------------------------------------------------最新资料推荐------------------------------------------------------ 肺动脉高压与肺心病 第二节: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一、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1、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比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常见。 2、 COPD 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最常见原因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现改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H)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迄今病因不明但绝对跟 COPD 无关, COPD 是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2)免疫因素(3)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肺血管收缩和舒张由肺血管内皮分泌的收缩和舒张因子共同调控,前者主要是血栓素 A2 和内皮素-1,后者主要是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由于上述表达不平衡导致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缺陷 K 离子外流 2、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或晕厥、咯血等(2)右心导管术: 是测定肺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唯一方法。 IPH 的诊断标准: 静息 mPAP25mmHg, 或运动 mPAP30mmHg, PAWP 正常(静 25 动 1 / 6

3)。 3、治疗(1)血管舒张药: 钙拮抗剂、前列腺素、 NO 吸入;(2)抗凝治疗华法令为首选抗凝药三、肺源性心脏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COPD 最多见,约占 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扩、重症肺结核、尘肺等。 2、发病机制: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关键因素,缺氧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 Ca离子通透性增加,功能性因素可通过治疗使病情恢复; 2) 机械解剖因素。 肺血管重塑 3)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 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 静息 mPAP25mmHg, 或运动 mPAP30mmHg (静 25 运 3),PAWP 正常(静息时为 12~15mmHg (2)心衰: 肺循环阻力增加时,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肺动脉压升高的阻力而发生右心室肥厚。 (二)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第二单元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一、概述:肺动脉高压是一个临床常见病征,可由许多心、肺血管疾病引起。诊断:目前以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mmHg,为隐性肺动脉高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后者多于前者,主要是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组织结构和/或肺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二、病因(一)支气管、肺疾病:以COPD最多见,80~90%。(二)严重的胸廓畸形。(三)肺血管疾病:原发肺动脉高压、原发肺动脉血栓等。(四)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三、发病机制和病理(一)发病机制缺氧:肺动脉高压形成最主要因素↘ (二)病理:1.肺部基础疾病病变:绝大多数为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及其并发的COPD。2.肺血管病变(1)构型重建:内膜增厚、中膜平滑肌增生肥大、管壁增厚。(2)肺小动脉炎症。(3)肺泡壁毛细血管床破坏减少。(4)肺血管床受压。3.心脏病变:心脏重量增加、右心肥厚、右心室肌肉增厚、右室腔扩大。四、临床表现:(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1.症状:原发病表现即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2.体征:(1)发绀。(2)肺气肿体征、偶有干、湿啰音。(3)右心室肥大:P2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剑突下有明显收缩期心脏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大。(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引起慢性肺心病失代偿的最常见诱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1.呼吸衰竭:(1)症状:意识障碍。(2)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 2.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衰竭表现。五、并发症(一)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种综合征。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最常见呼吸性酸中毒。(三)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四)其他: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六、辅助检查(一)X线检查:1.原发病的X线特征:基础疾病和急性肺部感染的征象。2.肺动脉高压征象: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其高度≥3mm。 3.右心室增大:心尖上凸。(二)心电图检查:肺型P波、右心室肥大表现(电轴右偏、RV1 +SV5≥1.05mV)。(三)超声心动图:1.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2.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四)血气分析:1.当Pa02<60mmHg,PaC02>50mmHg时可诊断为呼吸衰竭。2.酸碱失衡:最常见为呼吸性酸中毒,pH下降,PaC02升高。其次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五)其它: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可增加;肺功能检查;痰细菌学检查。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因: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2.肺动脉高压征象。3.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征象。(二)鉴别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扩张型心肌病。八、治疗:(一)急性加重期:治疗的关键是:积极控制感染;畅通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呼吸衰竭;纠正心衰。1.控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肺心病失代偿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先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抗生素,然后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调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2020完整版)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2020完整版) 1995年治疗肺动脉高压第一个靶向药物上市以来,三大途径实际种药物陆续批准应用,肺动脉高压治疗从传统治疗时代进入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时代。PAH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大大改善。但总体预后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下面我们一起从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几个方面,从指南到实践,回顾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1.肺动脉高压定义的更新: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表现形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自1973年召开的第一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以来,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标准一直被定义为:在海平面,平卧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mmHg。然而,在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mPAP正常值为14±3.3mmHg,即使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mPAP正常也不超过20mmHg。可见,在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的标准和正常肺动脉压力中间有个一空间值GAP,相当于存在一个灰色地带。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这个GAP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发现mPAP超过20mmHg即使不足 25mmHg者同样是一种肺动脉压力增高的异常状态,当肺动脉20mmHg ≤mPAP≤25mmHg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比较,疾病进展及死亡的风险

显著增加。因此认为,20mmHg≤mPAP≤25mmHg提示是肺血管病变的早期阶段,从而在2018年第六届肺动脉高压大会上,专家们提出是否需要将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修订为mPAP > 20mmHg。 尽管如上所述,在不同的情况下,mPAP>20mmHg与增加死亡风险相关,但是mPAP从25mmHg降低至20mmHg是否就能改善生存率是尚未被证实。何况肺动脉高压只是一种血流动力学状态,单纯以压力定义肺动脉高压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此外,从血流动力学上,肺动脉高压可分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与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前者是指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并由此产生肺动脉高压,后者则主要是指左心疾病患者肺静脉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压力被动性地增高,这部分患者早期并不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如要定义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除mPAP > 20mmHg外,需要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15mmHg,肺血管阻力≥3wood单位。限定PAWP ≤15mmHg以排除毛细血管后性因素,包含肺血管阻力的指标以尽可能除外无肺动脉病变但可能因肺血流量增多的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这样的话,如果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修订为mPAP > 20mmHg,是否毛细血管前后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同时都需要修订,成了专家们讨论的必须话题。最终认为,从本质上说,mPAP>20mmHg并不是定义疾病,这仅表示压力的异常升高。mPAP的轻度升高可以简单地作为强调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填空题 1.嗅细胞是一种( ),它是唯一的一种存在于上皮内的( )。 2.气管壁自内向外依次分为()、()和(),腔面衬以( ),最外层有"C"状( )环。 3.气管的上皮由()、()、()、()和()等细胞组成。 4.肺内导气部包括( ),( )和( )。呼吸部包括( ),( )( )和( )。 5.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 ),从而可稳定( )。 6.肺泡上皮由( )细胞和( )细胞构成,前者的功能是( );后者主要分泌()。 7.肺小叶是指一个()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 8.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的分支,管壁上有()的开口,具有()功能。 9.鼻嗅部的粘膜上皮为( ),由( )、( )和( )三种细胞组成。 10.肺的实质即是肺内支气管的( )及其终端的( ),而肺间质为肺的( )、( )、( )和( )等。 (二)、单选题 1.气管管壁的三层结构是( ) A.粘膜、粘膜肌层、浆膜 B.上皮、肌层、外膜 C.粘膜、肌层、浆膜 D.粘膜、肌层、外膜 E、粘膜、粘膜下层、外膜

2.气管壁的上皮是( )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复层柱状上皮 E.复层立方上皮 3.肺表面被覆浆膜,其结构是( ) A.内皮 B.间皮 C.内皮和结缔组织 D.间皮和结缔组织 E.间皮和脂肪组织 4.肺的导气部从支气管起,到( ) A.细支气管止 B.终末细支气管止 C.小支气管止 D.呼吸性细支气管止E、肺泡管止 5.关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特征,哪项错误( ) A.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 B.上皮下有薄层平滑肌 C.管壁上有肺泡开口 D.属于肺的导气部 E.分支形成肺泡管 6.与终末细支气管比较,呼吸性细支气管主要特征为( ) A.有肺泡开口 B.已无软骨片及腺体 C.平滑肌显著减少 D.上皮已变为单层立方上皮 E.已无分泌细胞 7.肺泡管的结构是( ) A.管壁完整,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 B.管壁不完整,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肺导气部的组成及管壁结构变化规律,掌握呼吸部各部的结构,掌握肺泡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气-血屏障的组成和功能;熟悉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与功能;了解鼻腔呼吸部粘膜的结构特点。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嗅细胞是一种( ),它是唯一的一种存在于上皮内的( )。 2.气管壁自内向外依次分为()、()和(),腔面衬以( ),最外层有"C"状( )环。 3.气管的上皮由()、()、()、()和()等细胞组成。 4.肺内导气部包括( ),( )和( )。呼吸部包括( ),( )( )和( )。 5.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 ),从而可稳定( )。 6.肺泡上皮由( )细胞和( )细胞构成,前者的功能是( );后者主要分泌()。 7.肺小叶是指一个()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 8.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的分支,管壁上有()的开口,具有()功能。 9.鼻嗅部的粘膜上皮为( ),由( )、( )和( )三种细胞组成。 10.肺的实质即是肺内支气管的( )及其终端的( ),而肺间质为肺的( )、( )、( )和( )等。(二)、单选题 1.气管管壁的三层结构是( ) A.粘膜、粘膜肌层、浆膜 B.上皮、肌层、外膜 C.粘膜、肌层、浆膜 D.粘膜、肌层、外膜 E、粘膜、粘膜下层、外膜 2.气管壁的上皮是( )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复层柱状上皮 E.复层立方上皮 3.肺表面被覆浆膜,其结构是( ) A.内皮 B.间皮 C.内皮和结缔组织 D.间皮和结缔组织 E.间皮和脂肪组织 4.肺的导气部从支气管起,到( ) A.细支气管止 B.终末细支气管止 C.小支气管止 D.呼吸性细支气管止 E、肺泡管止 5.关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特征,哪项错误( ) A.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 B.上皮下有薄层平滑肌 C.管壁上有肺泡开口 D.属于肺的导气部 E.分支形成肺泡管 6.与终末细支气管比较,呼吸性细支气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归类于肺微血管疾患由于平滑肌细胞增殖、移行内膜增厚和血栓形成引起肺动脉高压。其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肺动脉高压已逐渐成为被关注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 1定义与专用术语 肺循环高压是指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和混合性肺动脉高压的总称。整个肺循环任何系统或者局部病变而引起的肺循环血压增高均可称为肺循环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故需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PCWP)正常才能诊断。目前被划分为肺循环高压的第一大类。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没有发现任何原因包括遗传、病毒、药物而发生的肺动脉高压。 另外需要重点突出肺循环血压增高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30mm Hg(1 mm Hg = 0.133 kPa) 和(或)肺动脉平均压>25mm Hg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 mm Hg。此外诊断肺动脉高压尚需包括PCWP < 15 mm Hg。需要强调上述标准为右心导管数据并非无创检查手段估测的数据。 2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分类 1998年以前肺循环高压仅分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大类。2003年威尼斯会议对肺动脉高压诊断分类标准进行修订见表1: 表1 经修订的肺动脉高压分类(2003)—————————————————————————————————— 1 肺动脉高压 1.1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 1.2 家族性肺动脉高压(FPAH) 1.3 相关疾病所致(APAH) 胶原性血管病 先天性体-肺分流性心脏疾病 门静脉高压 HIV感染 药物与毒物 减肥药(食欲抑制剂) BMPR-II 1.4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1.5 肺静脉和(或)毛细血管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毛细血管闭塞症 肺毛细血管瘤 2 肺静脉高压 2.1 主要累及左房或左室的心脏病 2.2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疾病 3 继发于呼吸系统和(或)缺氧性疾病的肺动脉高压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2 间质性肺疾病 3.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4 肺泡内通气不足性疾病

肺心病,呼吸衰竭试题

一,名解 1肺源性心脏病 2肺性脑病 3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二,填空 1、引起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最主要原因是() 2、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利尿剂原则应该是()()() 3、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关键是()()() 4. ()是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 5.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时,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的改变是 () 6.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 7.肺源性心脏病出现右心衰竭时颈静脉怒张,肝淤血的原因() 8.呼衰按动脉血气分析分型方法是()() 9.呼衰按病程分型是()(),按病理生理分型是()() 并发肺心病急性加重时,采用的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三,选择 1诱发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心功能衰竭最多见的诱因是(B) A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致使缺氧 B急性呼吸道感染 C代谢性酸碱失衡 D 过度劳累心肺负担加重 E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 2.引起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最重要原因(D) A血容量增多 B血液粘稠度增加 C解剖学因素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增加 D功能性因素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增加 E高碳酸血症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增加 3.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使肺动脉压减低减轻右心负荷下列哪个治疗效果最好(C) A利尿剂 B强心剂 C氧疗 D呼吸中枢兴奋剂 E吸入.舒喘灵 4.肺心病心力衰竭时有无左心衰竭的最可靠指标是(E) A外周动脉压 B肺动脉压 C中心静脉压 D肺部湿啰音 E肺毛细血管嵌入压 5.下列哪项是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A) A肺动脉高压及右室扩大征象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 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小于 D肺气肿体征 E长期肺及支气管疾病病史 6.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HCO3- L,碱剩余-5mmol/L,下列哪个诊断是正确的,(C)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7.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宜采用哪项治疗措施(E)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嗅细胞是一种( ),它是唯一的一种存在于上皮内的( )。 2.气管壁自内向外依次分为()、()和(),腔面衬以( ),最外层有"C"状( )环。 3.气管的上皮由()、()、()、()和()等细胞组成。 4.肺内导气部包括( ),( )和( )。呼吸部包括( ),( )( )和( )。 5.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 ),从而可稳定( )。

6.肺泡上皮由( )细胞和( )细胞构成,前者的功能是( );后者主要分泌()。 7.肺小叶是指一个()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 8.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的分支,管壁上有()的开口,具有()功能。 9.鼻嗅部的粘膜上皮为( ),由( )、( )和( )三种细胞组成。 10.肺的实质即是肺内支气管的( )及其终端的( ),而肺间质为肺的( )、( )、( )和( )等。 (二)、单选题

1.气管管壁的三层结构是( ) A.粘膜、粘膜肌层、浆膜 B.上皮、肌层、外膜 C.粘膜、肌层、浆膜 D.粘膜、肌层、外膜 E、粘膜、粘膜下层、外膜 2.气管壁的上皮是( )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复层柱状上皮

E.复层立方上皮 3.肺表面被覆浆膜,其结构是( ) A.内皮 B.间皮 C.内皮和结缔组织 D.间皮和结缔组织 E.间皮和脂肪组织 4.肺的导气部从支气管起,到( ) A.细支气管止 B.终末细支气管止 C.小支气管止

D.呼吸性细支气管止 E、肺泡管止 5.关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特征,哪项错误( ) A.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 B.上皮下有薄层平滑肌 C.管壁上有肺泡开口 D.属于肺的导气部 E.分支形成肺泡管 6.与终末细支气管比较,呼吸性细支气管主要特征为( ) A.有肺泡开口 B.已无软骨片及腺体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知识讲解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 [A/型/题] 1.呼吸系统呼吸部开始于() A.细支气管 B.终末细支气管 C.小支气管 D.呼吸性细支气管 E.肺泡管 2.在鼻腔内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主要结构是() A.呼吸部黏膜固有层的黏液腺 B.呼吸部黏膜固有层的静脉丛 C.呼吸部黏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 D.嗅黏膜的嗅腺 E.嗅黏膜固有层的血管 3.嗅黏膜中的嗅细胞是() A.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 C.感觉上皮细胞 D.腺细胞 E.双极神经元 4. 在黏膜下层内含混合性腺较多的器官或结构是() A.食管 B.气管和支气管 C.十二指肠 D.肺内小支气管 E.以上都不是 5.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 A.小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B.终末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C.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D.呼吸性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E.肺泡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6.支气管哮喘是与下列哪种管壁的平滑肌发生痉挛收缩有关() A.小支气管管壁 B.细支气管管壁 C.气管管壁 D.支气管管壁 E.肺泡管管壁 7.肺内各级支气管中,管壁内形成明显环行平滑肌层的管道是() A.小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 B.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

D.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E.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8.不具有呼吸作用的是() A.呼吸性细支气管 B.小支气管 C.肺泡管 D.肺泡囊 E.肺泡 9. I型肺泡细胞在电镜下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表面有许多长而直的微绒毛 B.含嗜锇性板层小体 C.线粒体相当丰富 D.粗面内质网发达 E.溶酶体多 10.下列关于终末细支气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上皮为单层柱状 B.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 C.有少量杯状细胞和腺体 D.上皮中有克拉拄细胞 E.黏膜皱襞明显 11.下列细支气管结构特征中 ,错误的是() A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装纤毛柱状上皮 B.软骨片少或无 C.平滑肌少或无 D.杯状细胞减少 E.腺体少或无 12.下列关于肺巨噬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来源于淋巴细胞 B.见于肺泡隔和肺泡腔内 C.净化肺内气体的重要细胞 D.吞噬吸入的尘粒可称为尘细胞 E.心力衰竭肺淤血时,可变为心力衰竭细胞 13.参与气体交换的细胞是() A.I型肺泡细胞 B.I型肺泡细胞 C.心力衰竭细胞 D.内分泌细胞 E.尘细胞 14.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I型肺泡细胞产生 B.可不断更新 C.主要成分是二棕桐酰卵磷脂 D.新生儿因先天缺陷而致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不足或缺如,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E.吸气末时肺泡扩大,表面活性物质分布稀薄,肺泡表面张力减小

16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 1、肺小叶的组成 A.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分支和肺泡 B.终末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分支和肺泡 C.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分支和肺泡 D.肺泡管和末端肺泡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2、肺导气部终止于何段支气管 A.叶支气管 B.小支气管 C.细支气管 D.终末细支气管 E.呼吸性细支气管 正确答案:D 3、哪种支气管及其下属分支和肺泡构成肺小叶 A.段支气管 B.小支气管 C.细支气管 D.终末细支气管 E.肺泡管 正确答案:C 4、下列哪项有完整的平滑肌 A.段支气管 B.小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 D.呼吸性细支气管 E.肺泡管 正确答案:C 5、呼吸性细支气管与终末细支气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上皮细胞无纤毛 B.无杯状细胞 C.无混合腺 D.无软骨片 E.管壁有肺泡开口 正确答案:E 6、肺表面浆膜的组成成分是 A.内皮 B.间皮

C.内皮和结缔组织 D.单扁上皮和结缔组织 E.间皮和结缔组织 正确答案:E 7、肺间质是指 A.结缔组织的基质和纤维 B.肌纤维 C.毛细血管 D.血管和神经纤维 E.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正确答案:E 8、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特征中,哪项是错误的 A.管壁上有肺泡开口 B.管壁内衬单层立方上皮 C.外有少量结缔组织 D.少量平滑肌 E.少量软骨片 正确答案:E 9、肺泡隔的结构中哪项是错误的 A.薄层结缔组织 B.丰富的毛细血管 C.丰富的弹性纤维 D.丰富的胶原纤维 E.较多的巨噬细胞 正确答案:D 10、呼气时,促使肺泡回缩的主要因素是 A.肺泡表面活性剂 B.肺泡隔中有肌上皮细胞 C.肺泡隔中有平滑肌 D.肺泡隔中有弹性纤维 E.肺泡隔中的胶原纤维 正确答案:D 11、终末细支气管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上皮由纤毛上皮和克拉拉细胞组成 B.杯状细胞消失 C.混合腺消失 D.透明软骨消失 E.有断续的平滑肌层 正确答案:E

第十六章 缺氧疾病

第十六章 缺氧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一节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1. 掌握缺氧的概念及血氧指标; 2. 熟悉缺氧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3. 熟悉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改变; 4. 了解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缺氧(hypoxia)是指由于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机体功能、代谢 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病理过 程。 血氧指标是反映组织的供氧量与耗氧量的重要指标。

第一节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下面把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相关因素列表如下(见表16-1)。 血氧指标含义正常值影响因素 血氧分压(Po2) 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 生的张力 PaO2约13.3Kpa 吸入气氧分压 和肺呼吸功能 PvO2约5.33 Kpa 血氧容量(CO2max) 每100ml血液中的Hb所 结合氧的最大量 200ml/L血红蛋白的质和量 血氧含量(CO2) 每100ml血液中的Hb实 际结合氧量 C a O2约190ml/L C v O2约140ml/L PO2、CO2max、SO2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动脉血氧含量(CaO2) 与静脉血氧含量(CvO2)的 差值 50ml 组织耗氧量 血氧饱和度(SO2)Hb被氧饱和的程度 SO2=CO2/CO2max S a O2约95% S v O2约70% 血氧分压 表16-1 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相关因素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VIP专享】第16章 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呼吸系统的导气部从鼻到 A.小支气管 B.细支气管 C.肺泡管 D.终末细支气管 E. 呼吸性细支气管 2.鼻粘膜 A. 前庭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B. 呼吸部面积最大, 嗅部面积最小 C. 嗅部面积最大, 前庭部面积最小 D. 嗅部面积最大, 呼吸部面积最小 E. 以上均不对 3.鼻除嗅觉功能外还有 A. 前庭部鼻毛可阻挡吸入空气中的大尘粒 B. 粘膜固有层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物粘着尘粒 C. 呼吸部上皮纤毛向咽部摆动排出分泌物 D. 呼吸部静脉丛加温和湿润吸入空气 E.以上均对 4.关于嗅细胞哪项错误? A. 分布于鼻黏膜的嗅部 B. 是一种双极神经元 C. 游离面有嗅毛 D. 嗅毛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E. 细胞为高柱状 5. 关于鼻黏膜嗅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嗅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B. 上皮为假复层柱状

C. 固有层内含有黏液性嗅腺 D. 支持细胞与嗅细胞间形成连接复合体 E. 能感受化学分子的刺激 6. 下列哪处黏膜含丰富的静脉丛 A. 鼻前庭部 B. 鼻呼吸部 C. 鼻嗅部 D. 口腔 E. 舌 7. 嗅上皮的细胞组成是 A. 支持细胞、杯状细胞、嗅细胞 B. 基细胞、杯状细胞、嗅细胞 C. 支持细胞、纤毛细胞、嗅细胞 D. 刷细胞、基细胞、嗅细胞 E. 支持细胞、基细胞、嗅细胞 8. 气管上皮由以下细胞组成 A. 纤毛细胞、刷细胞、Clara细胞 B. 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小颗粒细胞 C. 纤毛细胞、主细胞、刷细胞 D. 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 E. 柱状细胞、壁细胞、基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 9. 气管上皮中,游离面有许多长而直的微绒毛的细胞是 A. 刷细胞 B. 纤毛细胞 C. 杯状细胞 D. 基细胞 E. 小颗粒细胞 10. 气管壁的3层结构是 A. 内膜、中膜和外膜 B. 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