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

..的农田。除了鄂西山地的那些农田让我有着

切肤之痛

....般的体验,让我再过多少年也能闻出其芬芳尝出其苦涩外,我在其他任何一个

省份所望见的农田,几乎都出现在如闪电般倏忽而逝

....的车窗里。那都是一些短暂的走马观花的记忆,可它们,(连接/链接)在一起,。它们的苍凉、悲壮,

它们的繁茂、葱茏,它们的肥沃、贫瘠

..,深深刺痛着我的目光,如刀刻刺锥一般深刻。不管它们是中原大地的沃野,还是云贵高原上的梯田,还是长江以南的水田……我知道它们都不是一两天开花结果了,它们是世代经营的结果。它们像一件银器,被一个家族世代打磨。家谱在其上续写,史诗在其上(传颂/传诵)。不知多少时光就那样在大地的

枯荣变幻中消弭

.......,可那些农田依然如开垦之初,对生养庄稼这件事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欲望。这或许是它们最美的一面。

田园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对大地之美的张扬。几与田园同时诞生的,便是村庄。在我的视野里,那些由一栋栋瓦房子组成的村庄,穿插手田园之中,像从泥土里冒出来的一个个大蘑菇,和农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与天地一色。,,,,石头砌成的院墙,泥巴院子泥巴路,生长在群山之侧,大都分布于青山与田园之间。它们仿佛就是大地本身孕育的事物,天人合一的思想顺着屋脊向天空(瞭望/张望)。“如蘑菇一般的村庄,在大地上像一个谜,却最令人安心,也最令人神魂巅倒。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砌.(qì)成倏忽而逝B.消弭(mǐ) 切肤之痛

C.广袤(mào) 神魂巅倒D.贫瘠(jí) 枯荣变幻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链接传颂瞭望B.连接传诵瞭望

C.连接传诵张望D.链接传颂张望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B.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的,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C.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D.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

....,灯光、音乐和表演相得益彰,引导观众回到历史长河之中,激起观众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B.目前,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

育质量良莠不齐

....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C.怀揣着冠军的梦想,和异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机器人在西南赛区小试牛

...刀.,获得冠军;在全国总决赛上,夺得最佳技术奖。

D.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

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

....的学理分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质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才是意境的最高境界。

B.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C.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壮举,其影响早已穿透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活动与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艺术活动不是指向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是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的人际交流活动。自然科学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物质世界,而艺术的对象则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因此,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接收者、接收者与作者的相互邀请、相互“对话”的过程,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创造艺术作品是为了供人欣赏、阅读。艺术作品不经审美接受活动,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接受活动中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成为现实的存在。艺术作品虽然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但只有审美接受活动才能将它从物质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生命力,艺术活动缺少接受者的能动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审美接受是艺术活动的最后完成。

审美接受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单方面给定的客观存在,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正如商品的价值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联系的反映一样,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艺术作品与审美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意识不是一块白板,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接受美学家姚斯将接受者的视域称为“期待视野”,它指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每个艺术品同样有自己的视域,这是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所构成的。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感受到由此二种视域的差异造成的紧张关系。为了

消除这种紧张关系,接受者必须筹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实际上他是把自身的视域融入了所筹划的文本视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也必然为文本视域所改变。因此,接受活动是两种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融合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接受视域,文本视域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是又导致了一个新的融合过程。视域的每一次融合,都是一次超越,新的视域包括文本和接受者的视域,又超越了这两个视域,而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再创造的过程。接受的过程是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使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的过程,其结果无疑会使作品超出原初存在状况,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如果说没有作家就没有可以接受的作品,那么,没有接受者,就没有艺术品意义的实现。

(选自邢建昌《文艺美学研究》,有删改) 6.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作品、接收者、作者的相互邀请、对话的过程,从而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达到供人们欣赏、阅读的目的。

B.艺术作品经过审美接受活动,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才能获得艺术生命力,否则,就只能作为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而存在。

C.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以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为对象,而艺术活动以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和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为对象。

D.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只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艺术活动,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现实的存在,才能使艺术活动最后完成。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B.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本身具有的,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审美接受活动是以接受者为中心。

C.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他有自己的“期待视野”,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作品进行理解。

D.接受者的视域和文本的视域存在差异,这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接受者要策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把自己的视域融入筹划的文本视域,使这两种视域融合,而在融合的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被改变。

B.艺术接受活动是接受者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

C.每次视域融合,接受者都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再创造,这使得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使作品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D.艺术作品的视域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构成,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接受者使自身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