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四、五单元学案

第三、四、五单元学案

第三、四、五单元学案
第三、四、五单元学案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三、导学案.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32页图。

1.教师提问: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到,这些国旗的长和宽都相同吗?

但不管大小,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都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2.4:1.6=60:40=所以2.4:1.6=60:40

也可写成竖式:

3.揭示意义:像2.4:1.6=60:40、5:=15:10 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①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6∶4 (4)0.6∶0.2和4 ∶3

②教材的做一做第2题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60∶40=15∶10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课堂检测.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4.6.2: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4:1.6=60:40=

2.4:1.6=60:40

七:反思

第二课时解比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在了解比例的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从而熟练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二、预习学案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x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三、导学案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出示教材35页的例2

1.讨论: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是不是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也是1:10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模型的高度):320=1:10.

(2)如果把模型的高度设为x会形成怎样的关系式呢?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x米

X:320=1:10

10X=320×1

X=

X=320

答语。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X:10=2: 5 0.4:X=1.2:2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课堂检测

(一)解下面的比例.

0.8:4=x:8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的比.

2.和的比等于和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五、课后作业

(一)解比例.

==∶=3∶12

(二)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m,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三)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①3×40=8 × 5 ②2.5×0.4=0.5× 2

六、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x米

X:320=1:10

10X=320×1

X=

X=320

答语。

七、反思

第三课时成正比例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二、预习学案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三、导学案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1.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问:大家看到例1中的一排杯子,是什么形状的?杯子的高度是相等的,里面装着一些水,经过测量统计出了一个表格,那位同学说说这个表格的意思?

(2)表中有哪几种量是已知量?我们刚才说当水装到2厘米时,体积为50立方厘米;当水装到4厘米时,体积为100立方厘米……这说明水的高度这种量变化了,体积这种量怎么样了?(也变化了)

(3)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4)大家观察例1中的数据,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

(5)我们看这个表格(投影例1表格),从左往右看当水的高度到6厘米的时候体积是多少?这个时候水的高度和体积分别是2厘米高度时的多少倍?高是多少倍?体积呢?我们从右往左看,又发现了什么呢?

(6)大家再把表格填写完整,根据我们所学的圆柱的体积公式,完成这个表格。大家观察一下结果有什么特点?

(7)实际上这个底面积又相当于圆柱体积和圆柱高的什么?(比值)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例1中水的体积和水的高之比的比值,即底面积是一样的,是相等的.

(8)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所观察到的小结一下?水的高度和体积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2.继续学习补充例题

(1)投影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2).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a)表中有哪两种两种量相关联的?(时间和路程).

(b)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

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c)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90:1=90 180:2=90 270:3=90 ……

(d)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路程:时间=速度,速度都是(一定)90 千米/小时。

3.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教师提问,指名回答。

(1)问:大家能看懂这个图吗?纵向的轴表示什么?横向的呢?哪里表示的是实验结果?也就是我们例1中的底面积?

(2)从图中你发现什么?

(3)表示水的高度在5厘米的地方是哪儿?那么相对应的当水的高度在5厘米的时候,在纵轴上表示体积的点在哪儿?

(4)看例2题目的要求,如高度是7厘米体积是多少?要怎末才能不通过计算得出体积呢?要先找到什么

(5)我们已经图上找到了这个点,那么这个点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6)刚才是从已知的高求体积,如果反过来已知体积求高呢?

4.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检测

(1)教材“做一做”

(2)判断下列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

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做练习7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成比例的量

90:1==90 180:2==90 270:3==90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Y:x===k (一定)

七、反思

第四课时成反比例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二、预习学案(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的本数(本) 1 2 4 6 9

总价(元)0.80 1.60 3.20 4.80 7.20

2.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三、导学案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3

1.投影出例3表格与例1表格。大家观察以下例3与例1有什么不同?

2.那么这里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什么?

3.根据记录的数据,你能发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有什么特点?

4.表中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这个度300实际上是什么呢?那么积都是300,是一定的,就说明什么是一定的呢?

5.这个关系式该怎样写?指明学生回答,确认并板书:水的高度X地面积=

圆柱体积(一定)

6.哪位同学能小结一下例1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水的高度和底面积之间的关系有什么

特点?

﹙三﹚,教学自编例题

1.投影出示例题。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和所需的时间如下表。

每小时加工个数 60 30 20 15 12 ……

加工时间(小时) 5 10 15 20 25 ……

2.要求学生看题目,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出问题)

(1)哪两个两量是相关联的?

(2)由上表可以发现什么特征?

(3)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关系有什么特征?

(4)写成关系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每小时加工的个数与加工的时间成反方向变化,即每小

时加工的个数越多,加工越少,反之亦然。两个相关连的量每组对应得数字成绩一定

实际为零件总个数一定。写成关系式为:每小时加工个数×加工时间=零件总个数,(一定)

3.小结反比例的意义和特征。

(1)比较两个例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指名学生回答后小结:A,都有两种相关联的

量。B,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C ,两个量的乘积一定。

(2)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哪位同学能把反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的量的

定义试着概括以下?(指名说,教师板书)。

(3)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如果用字母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则反比例关系可以概括成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X×Y=K(一定)

四.课堂检测

1.投影出题目。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

系?请你填写下表。

每页的本数15 20 25 30 40 60 ……

订的装本数40 …

2.问:谁能说第一竖栏数据的意思?(指名回答)

3.这40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回答,确认用600÷15)

4.如果每本是20页,你能计算出可以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吗?如果是25 页呢?…

5在这里,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书成什么比例?它们可以叫做什么?为什么?(指名

回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么判断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呢?

谁能说说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两的量有什么异同?

五.课后作业

1.判断下列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关系?是成什么比例关系?

(1)小明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步行的速度和时间。()

(2)前进的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和滚动的转数。()

(3)化肥的数量一定,每公顷的施用量和施肥的公顷数。()

(4)每人的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2.甲乙两种量,只要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这两个量一定成反比例,对吗?

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圆柱体积:圆柱高=底面积(一定)

水高×底面积=水的体积(一定)

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或扩大)几倍,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两种

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Y=K(一定)

七.反思

第五课时比例尺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二、预习学案

(一)填空.

1千米=()米1分米=()厘米

1米=()分米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

(二)解比例.10:X===1:500000

三、导学案

谈话导入:(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平面图)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我省地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一)通过观察教材48页图

1.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有时候地图上也用线段比例尺如:教材48页的地图上:就是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地面上50千米。

板书: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再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例教材49页图。你知道2:1表示什么吗?

2.教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二)1.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1.把上页的线段比例尺改为竖直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

=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提示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2.教材49页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注意的是,在计算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必须是相同的.

四、课堂检测

1.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地图说说什么叫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

2. 是什么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五、课后作业

教材练习八的1.2题.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

=

七.反思

第六课时用比例尺计算及画平面图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进一步学习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图上距离或是实际距离,灵活的运用比例尺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3. 巩固比例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并且渗透一些德育教育。

二、预习学案

1. 什么叫做比例的性质?

2. 求下面各比例中的未知项X。

1:450=12:X X:40=5:8 11:X=25:225

3. 什么叫做比例?

三、导学案

1. 教学例2

(1)让学生读题并思考问题: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

(2)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写出比例尺的关系式,是什么?

(3)已知比例和图上距离,那么我们先把已知的写上,比例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

(4)那么现在这个比例,有三项是已知的,求其中一个未知项,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啊?(5)在解比例前对于这个未知项,我们该怎么处理?

(6)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个比例怎么解?

(7)这里的500000是什么单位?那么是多少千米呢?

(8)我们刚才用的是设未知数,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求出答案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呢?

1. 教学例3。

(1)要在这张纸上原原本本地画一个长80m,宽60m的操场的平面图,可能吗?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该注意什么?

(2)那么这个比例尺怎么来确定呢?用多少合适呢?

(3)比例尺的确定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说根据要画的实际距离大小及我们画平面图的纸的大小的限制。我们如果用1:100的比例尺的话,大家算算操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相应是多少?我们这纸能画下吗?

(4)那说明我们还得把比例尺缩小一些还是放大一些?用多少呢?

(5)如果用1:1000,操场的长图上距离是多少?宽呢?怎么算?

(6)大家求出了操场长和宽在图上分别为8cm和6cm,那么现在大家就把这个平面图在纸上画出来,表明长和宽,以及比例尺。

(7)画完后,要求学生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数值比例尺也一并表在图上,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线段比例尺的意思,其他同学评判法。

四. 课堂检测

1.做“做一做”第一题。先指名学生说明线段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第二题。指名学生说说已知什么,需要做什么工作。

五、课后作业

一. 填空。

1.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比例尺为5:1),量的零件长40毫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2.把一个圆形草坪画在比例尺为1:2000的平面图上,半径为3厘米,这个圆形草坪的实际

面积是()平方米。

3.0 50 100 150 200米的地图商量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是9厘米,那么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

六、板书设计

用比例尺计算及画平面图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一座地面是长方形的厂房,长45米,宽25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设计图上,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七、反思

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与正比例的意义互为对应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二、预习学案

激发兴趣:同学们知道校园里最高的树是那一棵吗?老师很想知道这棵树的高度大概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这棵树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导学案

(一)回顾旧知。

1、出示例5情景图,说一说图意,了解数学事例。

图略

2、你能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吗?

3、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4、教师引导:这个问题除了用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解法,感知策略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问题,必须知道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吗?(板书:相关联的两种量:水费、用水吨数)

师: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可以在原题用符号的方法来划分,比如用水吨数用符号“○”表示,水费用符号“△”来表示,也可以用列项摘记的方法来划分(板书学习记录卡中的表格)。

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发放学习记录卡(每个学习小组一张)

《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相关联的两种量

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

(2)分析判断。

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记录员负责作学习记录。

●分析、判断和解答如果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

(三)展示成果,形成策略

1、指定小组到讲台利用投影仪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内容为:

相关联的两种量

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

水费(元)12.8 x

用水量(吨)8 10

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或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书解法1)

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其它同学结合小组的汇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是补充意见。预设学生可能质疑或补充:

(1)和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和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

(3)如果列出比例式是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比例中两个量的比值不是一定的)

预设之外的对策:如果没有学生提出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课前做好准备,出示不同的比例式让学生讨论其是否可行。

(四)检验反思,提炼策略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

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师: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来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好吗。?

小结: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五、课堂检测

(一)测评练习

1、按要求做题。

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1)题中的()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人的()和()的比值是相等的。

(2)设要用x元。列比例是()。

2、用比例解答下面各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2)小兰的身高 1.5m,她的影子长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六、课后作业

1、先补充问题再用比例解答。

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

2、一条绳子长126米,剪下9米共做了5条跳绳。剩下的绳子还可以做多少条这样的跳绳?

提高练习第1题可以补充“×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或“要加工×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

张大妈李奶奶

水费(元)12.8 x

用水量(吨)8 10

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即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8X=12.8×10

X=

X=16

答语。

六、反思

第八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要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特征,以及掌握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2.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些现实中存在的按照比例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从而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实际意义并观察得出图形放大缩小的一些变化特征。

3.通过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将一些简单图形放大缩小从而掌握其中的方法,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二、预习学案

1. 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 用学过的知识解答。

(1)养殖场一个养殖房里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7:9,白兔有35只,那么黑兔有多少只?(2)班级图书角里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是3:5,文艺书45本,那么科技书有多少本?

三、导学案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分别投影出经过编号的系列现实中涉及图形放大缩小的实例图片。提问:这些现象你见过吗?除了这些现象你还见过那些?指名多名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鼓励学生说说展示的现象之外的例子。

(2)提问:这些实例中哪些是图形缩小的,哪些是图形放大的,大家按照编号分分类。(3)大家都喜欢玩电脑,很多同学会在电脑上放电影,那么你会把现在屏幕上这个放电影的窗口放大一些吗?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把一些简单的图形应用比例的知识按照一定比例放大和缩小。

(二)演示观察,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基本特征。

(1)我们来看一个把图片放大缩小的例子。再有标尺的Word文档中插入两张一样大的长方形图片,提问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2)现在我们把第2张图片分别沿着长和宽方向将他的长和宽延长一倍长,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大家卡这两幅图片现在有什么异同呢?

(3)那么两幅图的长于宽的比分别是多少?两幅图的面积呢?长之间的比,宽之间的比,面积之间的比成比例吗?我们是按照什么比例放大图形的呢?

(4)哪位同学能小结一下图形按照一定比例放大后的特征?

(三)教学例4,掌握将简单几何图形放大缩小的方法。

(1)题目要求我们按照2:1的要求放大图形,是什么意思?

(2)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大家观察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你怎么知道的?

(3)按照2:1放大图形该怎么办呢?现在正方形的边长是三个格,要放大到他的两倍那是几格?

(4)我们再看这个三角形,大家观察一下应该从哪儿着手放大比较方便?

(5)我们放大了直角边,那么三角形的斜边是不是也正好是原来斜边的2倍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量量课本上放大后的三角形的斜边和原来图形的斜边比较是不是原来的两倍?(6)你会放大图形了吗?那么剩下一个长方形,大家按照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把它放大,画在纸上。

(7)大家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8)如果把这些图形按照1:3缩小,这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做?

(9)大家在准备好的小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观察一下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异同。

(10)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图形形状怎样?(不变),相对应的各部分的比呢?(相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图形放大缩小的特征是什么?你会按照一定比例在放大和缩小简单的图形吗?

四、课堂检测

1、要求学生做教材练习九第1题。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做教材上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画在纸上,教师行间巡视,指名学生说说题意及做题的步骤。

五、课后作业

做练习九第2题。学生独立画图,第3小题的答案,注意指出其实变化后的三个图形形状不变。

六、板书设计

按2:1放大,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七、反思

第三单元《比例》自测题

一、小小填空知识多。

1、():8=0.75 =( ):16 =()%

2、3a=5b(a、b≠0),那么a:b=():()

3、一个比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外一个内项是()。

4、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

5、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6、一张精密食品的图纸,用8cm的线段表示实际的8mm长,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7、如果m:n=a,当a一定时,m和n成()比例;当n一定时,m和a成()比例;当m一定时,n和a成()比例。

8、大小齿轮的个数比是8:5,小齿轮有40个齿,大齿轮有()个齿。

9、填写下面的表格,使x和y成反比例。

10、在5:3=15:9中,如果内项3增加3,外项5应增加()。

二、对号入座。

1、在4:9=20:45中,比例的内项是()

① 4和9 ②4和45 ③9和20

2、12的4个因数组成比例是()

① 1×12=3×4 ②12:1=6:2 ③1:4=3:12

3、北京和广州的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它们的距离是8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① 1:30000 ②1:300000 ③1:3000000

4、如果5x=y,那么x和y()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5、将一个平面图形按1:10缩小,下面变为原来的的是()

①图形各边的长②图形的形状③图形的面积

6、在比例尺是1:10000的平面图上,实际距离是100米,在图上是()

① 1米②1分米③1厘米

7、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① 1:3 ②1:9 ③1:27

三、请你当小裁判。

1、因为3a=4b,所以a:b=3:4。()

2、有一幅图纸,用3厘米表示150米,它的比例尺是1:50。()

3、图上距离一定小于实际距离。()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

5、爸爸的年龄和小明的年龄成正比例。()

6、如果y= ,那么x和y成反比例。()

7、把一个长方形放大到原来的4倍,就是把这个长方形按照1:4的比例放大。()

8、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的质量和海水的质量成反比例。()

9、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

10、圆的半径与面积成反比例。()

四、解比例。

①5.4:1.8=x:15 ②8:x=1/3 :1/16 ③7/15 =x/75 ④1/3:2/5 =4:x

五、作图

1、按1:3的比例画出对三角形缩小的图形。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图中描出相应的点,并把它们用线连接起来并回答问题。

路程与时间成什么比例,并说说原因。

六、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上图的比例尺是1:20000。①先在图上量出AB之间的距离,再求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②如果同样的距离在另一幅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上,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2、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是0.5cm。在比例尺为40:1的图纸上,它的长是多少?

3、一个圆画在1:200的图上,直径为4厘米,求它的实际周长和面积。

4、小明10分钟走750m,照这样计算,从家到学校需要走24分钟,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有多少米?

5、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50页,可以装订1200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6、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6cm。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80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几小时才能到达?

第四单元

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小课文教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小课文教学案高二英语第五模块第五单元小课文教学案制作人: 陈云审核人: 李洪燕使用时间: 2019-11-21 签字: 编号: 课前预习案 What adjective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a heroic deed (Johns actions)? Give at least thr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探 究案一、检查反馈,导入新课。 Dictate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目标定位,确定重点。 1.Learn several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2.Analyse important sentences. 三、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Step 1:Read the headline: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chart) Who When Where Why What Step 2:Read the article and then put these events in the order __ The attacker ran away. __ Anne was attacked and started to scream. __ John performed first aid on Anne __ John was studying in his house. __ The ambulance 1 / 4

七上第四单元学案

第18课三国鼎立一、目标引领 内容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填写)(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 作战双方 战争结果 战争特点 意义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政权名称魏蜀吴 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 建立者 都城 2、魏、蜀、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国别措施 魏修建,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兴旺,蜀锦行销全国 吴 发达,船队曾到达(今台湾),加强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三、探究活动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2、有人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是因为老天不帮他。你同意吗?为什么? 3、讲述赤壁之战中的精彩故事。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请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

188年(中平五年),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对地方控制,先后把一些重要地方的州刺史改为州牧,给予领兵治民之权。这样,各州牧便成了各霸一方的军阀。那些没有改为州牧的刺史以及郡太守们,也纷纷乘机扩大权力和武装力量。196年(建安元年)以前,割据一方的军阀主要有:公孙度占据辽东(今辽宁一带),刘虞、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袁术先后占据南阳、扬州(今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以北),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今江苏北部),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刘焉占据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张鲁占据汉中(今陕西南部),董卓、李健先后占据司州(今陕西东部、河南西部),马腾、韩遂占据凉州(今甘肃)等。 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的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曹操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或贷给耕牛,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事生产。关中地区因遭受军阀破坏,有十万多家流入荆州。后来这些人想重返关中,但苦于无犁、牛等生产资料。曹操便采纳卫觊(ji)建议,实行食盐专卖,以其收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回乡的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曹操还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广兴稻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采用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任丞相;刘备死后,他辅佐刘备子刘禅执政。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任人唯贤,赏罚必信;对西南少数民族人民采取友好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曾五次出兵攻打魏国,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军中。 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郡,称夷洲。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个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从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案设计附答案

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目眩.()开闸.() 徘徊.()翡.翠()砚.池() 蘸.()擦拭.()喧.哗() ()眺.望()喧.腾() 苍劲 .. 硕.大()映.照()奔.流() 亭台楼阁.()目眩.神迷()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矗立: (2)徘徊: (3)眺望: (4)喧哗: (5)苍劲: (6)映照: (7)硕大: (8)亭台楼阁: (9)五彩斑斓: (10)目眩神迷: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 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从文中描绘的美景中,能够体会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学习游记写法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

最新英语必修4--unit3导学案

必修四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Reading Skim the text and join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Para 1 An example of a sad situation that he made funny. Para 2 Why people needed cheering up. Para 3 His achievements. Para 4 What his most famous character was like. Para 5 What Charlie childhood was like. Scan the passage and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1.Laughter can remove people's depression because ________. A.people enjoy it B.it makes people more worried about their life C.it makes people more content with their life D.there's much fun in life 2. Toward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people went to California to look for ________. A.films B.gold C.entertainment D.water 3.When Charlie Chaplin was a little child he was taught to sing and dance because ________. A.his parents wanted him to be famous when he grew up B.he liked singing and dancing very much C.his parents thought he could make a living by doing so D.his parents were famous music hall performers 4.Why did people love the character, the little tramp, Charlie Chaplin played? A.Because he was a social failure. B.Because he wore strange clothes. C.Because he was poor and homeless. D.Because he was determined and optimistic. 5.Chaplin was given a special Oscar for ________. A.the contributions he made in his films B.the films he directed C.the joy he gave us in his films D.they enjoyed doing so Careful Reading 1.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hen try to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2.The passage is about the life and work of Charlie Chaplin who__________ the lives of Americans and British through two world wars and the _____________ in between. 3.True or False 1). Charlie Chaplin was poor when he was a small boy. ( ) 2). People who don’t know English cannot enjoy Chaplin’s films.( ) 3). The Gold Rush is set in California in the lat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 4). In The Gold Rush Chaplin and his friend are fortunate to find some gold. ( ) 5). In the film the meal he eats is hard to chew. ( ) 6). Chaplin not only acted in films but wrote and directed films as well. ( ) Fill in the prope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ime The life of Charlie Chaplin In 1889 He was born in a 1._____ family His Childhood His parents were both poor music hall 2.__________.when he was young He was taught to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his father died, leaving the family even 5.________ .by his teens, he could mime and act the fool doing 6.___________everyday Tasks. As time went by He grew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became known 7._________throughout the world. Later He wrote, 8.________and produced films he starred in. In 1972 He was given a special Oscar for his 9.___________ work in films 1n 1977 He died in Switzerland and buried there. As a great 10.__________,he is loved and remembered by the world.

四年级上册优佳学案听力原文

PEP四年级上册优佳学案听力原文 PEP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听力部分 (每题读两遍) 一、Listen and write. (听录音,写出所听字母的大小写。)(10分) 1.Bb 2.Ee 3.Cc 4.Ff 5.Hh 6.Aa 7.Dd 8.Gg 9.Ii 10.Kk 二、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10分) 1.light 2.picture 3.fan 4.board 5.desk 6.floor 7.wall 8.classroom 9.boy 10.window 三、Look and tick or cross.(听录音,判断对错,打√或×。)(10分) 1.Clean the board. 2.Put up the picture. 3.Clean the window. 4.Sweep the floor. 5.Open the door. 6.Turn on the light. 四、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选择正确答语。)(10分) 1.Where is my seat? 2.Let’s go and have a look. 3.What colour is the wall? 4.How old are you? 5.Let’s clean our classroom. PEP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听力原文(每题读两遍) 一、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10分) 1.JL 2.QP3.twelve 4.thirty-one 5.story 6.may 7.heavy 8.English 9.picture book 10.fifty 二、Look and tick or cross. (听录音,判断对错,打√或×。)(6分) 1.Put your notebook under your bag. 2.Put your math book on your head. 3.Put your pencil in your desk. 4.Put your pen on your pencil-case. 5.Put your book on your desk. 6.Put your eraser on your nose. 三、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给你所听到的句子选择正确答语。)(10分)

最新人教版中心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

欢迎阅读18 将相和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 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1. 渑. 2. 荆 3 1. 2指 “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 3.这篇课文共讲了??? 个小故事,分别给故事加上小标题是: 【课堂探究】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将相和”既然有了“和”,就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呢?

2.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1)这块和氏璧是稀世珍宝,真的有“小毛病”吗?蔺相如为什么这样说? (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品读全文,完成填空。 ( 是()。 ( 答. 回答. ( ( 日夜——(?? ? )客气——() 我还可以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2.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改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六、回顾课文,完成填空。 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在、上立了大动,被封为上卿,职位 比 ?高。廉颇很不服气,有意给蔺相如下不了台,于是将相。蔺相 如,廉颇被蔺相如感动,主动上门。从此,将相 保卫赵国。从文中可看出蔺相如 的人,廉颇是个的人 七、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我 就命1 2. 3 4. A 5.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师评:日期: 19 草船借箭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最新人教新版英语三上 第四单元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完成单词 ( )1.mi k(牛奶) A.l B.i C.o ( )2.n dles(面条) A.en B.on C.oo ( )3.d ck(鸭子) A.u B.e C.o ( )4.p g(猪) A.a B.i C.o ( )5.d g(狗) A.o B.e C.i ( )6.g ess(猜一猜) A.u B.a C.e ( )7.b d(鸟) A.ri B.er C.ir ( )8.h ve(有) A.a B.e C.i ( )9.l ke(像……一样) A.a B.i C.e ( )10.m key(猴子) A.on B.oe C.en ( )11.b (熊) A.aer B.ear C.rea ( )12.pand (熊猫) A.e B.n C.a ( )13.rabb t(兔子) A.i B.n C.a ( )14.z (动物园) A.il B.oo C.li ( )15. arm(农场) A.c B.n C.f 二.选择正确答案 ( )1.它在卡车里。 A.It is big. B.It’s in the truck. C.It’s on the truck. ( )2.看这只熊。 A.Look at the bear. B.Look at the dog. C.Look at the pig. ( )3.这是什么? A.What’s this? B.How are you? C.What’s that? ( )4.狗在木头上。 A.The dog is on the log. B.The cat is on the log.

高一英语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学案设计

一、词汇变形 Book2 Unit5 Music 词汇导学案 1. music (n.)--- musical (adj.)音乐的 --- musician (n.)音乐家 2. perform (v.)表演,履行 --- performance (n.) --- performer (n.)表演者 3. act (v.&n.)做事--- action(n.) --- actor (n.)男演员-- actress (n.)女演员 4. earn (v.)挣得---earning (n.)薪水 5. humour(n.) 幽默,诙谐--- humorous(adj.) 二、重点单词 6. rely(v.) 依赖---reliable(adj.) 可信赖的 ---reliance(n) 7. f amiliar (adj.)熟悉的---familiarity 8. attract (v.) 吸引--- attraction(n.) --- attractive(adj.) 9. invite(v.) 邀请---invitation(n.) 10. attach(v.) 系,附---attachment(n.) 附属品 11. confident(adj.) 自信的--- confidence (n.) 1. pretend vt. 假装;假扮 pretend that -clause 假装…… to do...假装做…… pretend to be doing...假装正在做… When his mother came in, he pretended to be studying. to have done... 假装已做…When his mother asked him, he pretended to have finished it. 2. attach vt. 系;贴;附加;认为有(重要性等) attached adj. 依恋的,留恋的 attach importance/ value etc. to sth. 认为……有重要性(或价值等) attach sth. to sth. 把某物系到某物上 be attached to 附属于;依恋 Mary was attached to her mother. 3. form vt. & vi. 形成;组织;养成;培养 form(=set up) a club 成立俱乐部 form an organization 成立一个组织 form a good habit(= develop)养成好习惯 fall/get into the habit of 养成……的习惯 n. 形式;表格;形状,外形;状况;精神 fill in the form 填表格 in the form of 以……的形式 in/out of form 状况良好/不佳 4. earn vt. 赚得;挣得;获得 earn one's living =make a living 谋生 earn one's own living 自食其力 earn money =make money 挣钱 5. perform vt.&vi 履行;表演;表现 n. performance 履行,做,执行 perform one's promise /duty 履行诺言/职责 perform an experience 做实验表演;演出 perform a piece 演奏一曲 put on a performance 演出 表现/运转 (vi) The machine is performing poorly. 机器运转不正常。 6. familiar adj. 熟悉的;常见的;通晓的;亲密的 (1) be familiar with sth.对……熟悉 (2)be familiar to sb. 为……所熟悉 7. confident adj. 自信的;确信的 confidence n.信心 confidently adv.自信地 be confident about/in sth.对…有信心 have/show confidence in 对…有信心be confident of doing sth.对做…有把握 8. sensitive adj.敏感的;易受伤的;灵敏的 sensible adj. 明智的;合理的 善解人意的 She is sensitive to other people’s feelings. 敏感的,易生气的 She is sensitive to criticism. 一听批评就急。 (对光,事物)过敏的 She is sensitive to sea food.海鲜过敏。

2018版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棋王(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 棋王(节选)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蕴含的象征意义。 作者名言 1.四五条狗窜来窜去,觉得是它们在引路打狼,汪汪叫着。 2.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 3.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 4.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5.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攥.起大手( ) ②抻.面( ) ③搀.扶( ) ④蝙.蝠( ) ⑤滞.气( ) ⑥园囿.( ) ⑦樵.夫( ) ⑧黏.液( ) ⑨半晌.( ) (2)多音字 ①兴????? 兴.奋( )兴.高采烈( ) ②攒????? 攒. 动( )攒.钱( ) ③荷????? 荷.锄( )荷. 花( ) ④钻????? 钻.营( )电钻. ( ) ⑤噱????? 发噱. ( )可发一噱. ( ) ⑥和???? ? 和.棋( )和. 面( )和.稀泥( )和.诗( )和. 牌( )

2.辨形组词 (1)????? 抻( )呻( ) (2)????? 盲( )肓( ) (3)? ???? 峙( )恃( ) (4)? ???? 孺( )儒( ) 3.理解词义 (1)发噱: (2)遣龙治水: (3)甘拜下风: (4)后发制人: (5)忘年之交: (6)怕江湖的不怕朝廷的: 4.选词填空 (1)终于·最终 ①她多次想说,但________没说出口。 ②经过一下午的较量,________还是平局。 (2)感动·激动 ①老者很________的样子,说:“今晚你是不是就在我那儿歇了?” ②当知道自己考上名牌大学后,他________万分,高兴地跳了起来。 1.本文以王一生下棋为主线,详细叙述了下棋的过程。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情节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三上第三单元优佳学案

PEP三年级上册优佳学案 Unit 3 Let’s Paint 第一课时 A Let’s talk Let’s play 名师导航 一、难点解释 1.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你好吗?我很好,谢谢。 2.Miss Green 格林小姐;Mr. Black 布莱克先生 3.How are you? 用于熟人之间打招呼。用于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对方身体欠佳或者正式的场合下。在日常生活中,不必每次见面都说此话,每天见面时,说Hello!/ 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就可以了。 二、知识链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 Fine, thanks. →I’m fine, thank you. → Very well, thanks. 课前预习 一、Read and choose.(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中。) ()1.课文中有几位老师在对话? A. 2位 B. 3位 ()2.课文中“How are you?”的汉语解释为下面哪个选项? A. 你好吗? B. 大家好。 二、Read and choose.(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中。) ()1.---How are you? ---I’m ________. A. fine B. nine ()2.Nice ________meet you? A. to B. for ()3.________Miss White. A. This B. This is ()4.Nice to meet you,________. A. too B. to 三、Read and answer.(读句子找答语,将右栏答语前的字母填在前面的括号内。) ()1.How are you? A. Good afternoon. ()2.Good afternoon B. Fine, thank you.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五单元学案

Revision for Book 3 Unit 5 Canada---- “The True North” ----Bao jianping I.课本回归 1.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complete the route of the trip. Vancouver→________→Calgary →a wheat-growing provi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ronto 2. Improving sentences. 1). They didn’t take the aeroplane all the way. They decided to fly to Vancouver… 2). It was so wet there that the trees are extremely tall, and some measure over 90 metres. 3). They were excited that they could cross the whole continent. II.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1.surround vt. (surrounds; surrounded; surrounded; surrounding)包围;围绕 (1)单句填空/单句改错 ① ______by the forest, the village has beautiful ________,which attract many visitors from areas.(surround) ②(2015·福建卷)Surrounde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ll provide you with support can be very beneficial. (2)句式升级(用分词作定语升级) I find a lake which is surrounded with/by trees and flowers. →③I find a lake .(用分词作定语) ◆后记牢 _________________用……包围/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包围 surround oneself with s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To some, happiness is being surrounded by family and friends. 对有些人来说,幸福就是有家人和朋友相陪。 2.measure vi. & vt. (measures; measured; measured; measuring)测量;衡量;判定∥n.[U]计量单位;尺寸;[C](常用复数measures)措施 (1)单句填空/单句改错 ①As is known, education shouldn't (measure) only by examination results. ②The bridge measured 2000 meters needs repairing. (2)一句多译 是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阻止空气被污染的时候了。 ③It's high time that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It's high time that measur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记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衡量……be measured by/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采取措施做某事make sth. to sb.'s meas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The doctor weighed the baby and measured its height. 3.distance n.[C] & [U]距离;远方;疏远 (1)单句填空/单句改错 ①Though there is a long between Tom and his family, they don't feel (distance). ②We spotted them waving to us a distance of two hundred yards. ③Take your time—it's just 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 the restaurant._____________ (2)一句多译 很难理解她,因为她总和每个人保持距离。 ④It wa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her because she alw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It wa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her because she alw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记牢 ________________在远处___________________从远处________________在……远的地方;距离稍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保持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某人冷淡;与某人疏远;与某人保持一定距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1.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2.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测量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与原来的《修订大纲》比,突出了探索性。因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教材在设计思想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即变过去只重公式计算为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变过去重教师讲解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己建构数学知识。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将借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而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推导都将借助前一图形面积计算,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中,“转化”的数学思想得以充分渗透,这种数学思想也将为学生在六年级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转化”思想的体验需要学生在数、剪、拼、摆等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得到,进而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操作”是本单元教

学的重要环节。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学段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由义务教育教材的选学内容设定为本教材的必学内容,其好处在于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编排特点】 其一,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 基础:长方形面积计算; 线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本方法:未知向已知转化。 其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例如: 平行四边形面积:数方格→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 三角形的面积:直接要求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 梯形面积: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推导。

【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unit3教学设计

A brief teaching design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该课选自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第3单元阅读部分。该部分以“无声的幽默”为题,介绍了世界著名的电影演员、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以及他在无声电影时代的精湛表演。他运用滑稽、夸张的动作表情,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体会在琐屑、卑微之中隐藏的深刻本质。因此,教授该单元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同时鼓励学生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幽默感,陶冶情操。还要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学习,但所掌握的单词量少,口语表达能力弱,又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这些原因导致了课堂上师生的配合不够融洽。但学生对课堂中设置的学习活动参与性较好,在同组同学的配合及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将知识直观呈现,从易入手,使学生感觉到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为教师要攻克的主要难关。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通过对本的学习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确立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及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阅读的学习,进行全面、整体理解,引发思考,达到强化学生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的目的。从而提高英语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Reading简单了解无声幽默大师---卓别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4)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4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6题;共6分) 传播 A、bō B、bē 大致(1分) A、z hì B、zì 证实(1分) A、zhèn B、zhèng 概括(1分) A、kuò B、kè 阻力(1分) A、zǔ B、zhǔ 适宜(1分) A、yí B、yì 8题;共4分) 分) tuī cè(____________)(0.5分) zhǐ dài(____________)(0.5分)

shì yàn(____________)(0.5分) jiāo nèn(____________)(0.5分) sū xǐng(____________)(0.5分) chāo cháng(____________)(0.5分) yán tú(____________)(0.5分) 4题;共6分) ____________)票理(____________)(1.5分) dài (____________)领(____________)口穿(____________)(1.5分) mì 神(____________)紧(____________)蜂(____________)(1.5分) jìng 环(____________)眼(____________)究(____________)(1.5分) 3题;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列宁也没在问那个男孩,应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成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没等我跨近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狠激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分) 4题;共6分) )苹(____________)(1.5分) 辩(____________)辨(____________)瓣(____________)(1.5分) 躁(____________)燥(____________)操(____________)(1.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