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面积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的土地贫瘠、农业低产,而且使河流下游地区河床抬高,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活动过程

拟设计以下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

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组由8~10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全组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通过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二)实践调查及部分成果展示

1.查阅、分析资料

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地图资料(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自然带等专业地图),了解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地处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这里是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由此讨论出本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自然灾害频发。正因为如此,使这里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容易受破坏,不易恢复。

部分成果展示:

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按联合国计算的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超过此数,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更有的县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o以上的陡坡地,开垦指数达到了极限……

(1)从地理环境的要素上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高原面沟壑纵横,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力低。

(2)历史上,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随着人口激增,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逐渐恶化,植被日益减少,这是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因此主要从以下几点讨论人为原因:

①植被的破坏:历史上的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使森林植被大量破坏,使雨水和径流、以及风力直接侵蚀地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③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开挖地面、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造成恶性循环。

2.活动建议

通过研讨,同学们发现人为原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对此,提出了保持水土、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改变粗放经营农业模式。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重点营造水土保持林。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禁止过度放牧,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④对矿区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开展复垦工作。

为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必须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和河沟的沟道流域。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

活动总结: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提出,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等的参与,既提高了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

(完整版)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到优质、文明、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用以竞标和中标后指导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并指导施工过程管理。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由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现场勘察等结合本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及物质供应等综合能力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一、编制依据 1.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招标文件。 2. 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3. 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施工招标评标定标方法。 4. 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工程量清单。 5. 我司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历年来我司承建过的同类型同规格的工 程施工经验与管理水平。 6. 国家、水利部、建设部、福建省、厦门市现行的有效的标准、规范。 (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3)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4)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5)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6)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 (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2-2002) (8)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

(9)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0)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 (11)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1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14) 《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2004) (15) 设计文件明确的规范及图集, (16) 其它相应规范。 二、编制原则 1、遵守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图表时,严格按招标文件规定编制。 2、遵循设计和规范、验评标准的原则。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编写按设计要求,并执行现行规范和验收标准,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业主的要求。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本合同工程重点、难点,结合我司的实际施工经验,做到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施工,保质、保量、保期、保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4、加强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各道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密切配合,严格管理。 5、加强专业化作业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做到合理调配。 三、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桥梁工程、水力翻板闸工程、跌水工程,排涝闸、涵管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作者:杨秀梅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 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黄梅一中秦敦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梅一中的秦敦林,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说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法分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教学过程,六是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概念,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 经济子系统:条件 社会子系统: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黄土 人文环境: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99460

六、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七章工程进度与措施 第八章资源配置计划 第九章项目管理机构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总说明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一期河道治理项目工程施工标段21的投标。我公司完全接受本工程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及保修期的各项要求,并落实各项方案和措施,与本工程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公司共同协作建设本工程的施工,为本工程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做出我们应有的一份贡献。 收到招标文件后,我公司立即组织各方面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招标文件、有关设计图纸资料,并多次对现场进行踏勘。分析了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在积极响应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公司的施工经验,认真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力争做到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利于操作;施工方案组织严谨、管理科学。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保证以高质量、如期完成本工程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范围内的任务。 如果我公司有幸中标,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布置。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公司在河道整治工程等方面的施工技术方面的优势,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对劳动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法和信息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质量、安全文明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我们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并按国家、行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标准进行施工。本工程质量确保达到合格且满足设计及使用功能。 我们将本着质量控制标准高于验收标准的原则,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并服从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代表的各项具体要求。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实行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质量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规定组织施工,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摘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 在中国大陆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的西北部偏中部地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块土地,它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黄土高原之上,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不停地耕作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食物。 然而,曾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逐渐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贫瘠的土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大量的养分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殆尽,土地的肥力降低,因而收成减少,损失巨大。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黄土高原开始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的面积较大,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起秦岭北至长城,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对于该区域工农业影响在不断加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区域明显、产沙集中、成因复杂的特点,该地区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有了一些改进,但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中首先为黄土特性,无理层,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土质酥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然后为植被因素,被具有涵养水源、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及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较低,而径流减少率和侵蚀较少率却在逐年增加,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则会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7.2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第2课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 2.初步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4.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2、教学难点: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资料。引起同学们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和重视和思考。

板书: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同学们刚才介绍时,都提及到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 56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危害呢?”水土流失的危害如此之大。黄土高原地区不仅有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不协调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投影)“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突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过渡)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气氛热烈,学生的谈论涉及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讲解介绍的方式不限,有课件演示、表演式、实验式。 涉及的内容有: 1.课件演示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图片。历史的对比,提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这一严重的后果。 2.深入地探讨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的使用量激增,也使得水土流失加剧。 3.黄土本身具有质地疏松、粘性差的特点,多大孔隙、松软且具有湿陷性。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编制说明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部署 第四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第五章工期承诺及保证措施 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七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八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十章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 第十一章降低成本措施 第十二章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简介 1、项目名称:五寨县清涟河河道水面工程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忻州市五寨县清涟河 3、计划工期:3个月 7、质量要求:达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合格标准 第二章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根据永五寨县清涟河河道水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2、现场踏堪的实际情况。 3、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4、现行的施工和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和关于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文件、图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5、我公司自身的技术力量、机械装备情况及各项企业管理制度。 第二节编制范围及内容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严格按照工程招标范围和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质量策划后编制的。 2、我公司为能接到本工程的公开招标,倍感荣幸,但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在接到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后,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招标文件和图纸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反复阅看,召开了投标预备会,针对本工程的重、难点进行研究,方案论证对比,力求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详尽,具有很强的可针对性和操作性。 3、我公司在现场进行踏勘实测实量后,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对场地、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施工供水、排水、供电情况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的能力。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二、二、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四、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 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五、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 教师:以上五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教师总结:以上各小组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的主要原因,非常到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 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去探寻。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其他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课件展示:如下图。 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学生: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学生:旱涝灾害。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本29页活动第3题)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教师: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思考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确实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设计1:读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黄土高原地表沟谷纵横,坡地非常多,如图中的1为挡土学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学生:旱涝灾害。 学生: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学生: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学生: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在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河道整治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xx闸下港道整治应急治理土方工程的现场踏勘,施工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并结合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们有实足的把握按照施工方案保证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以合理的工程造价和优质的安全文明施工为原则,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臵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以便为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该工程奠定基础。 一、工程说明 (一)工程概况 xx闸下港道整治应急工程位于xx上,工程内容包括开挖xx闸下6.36公里港道并填筑两侧堤防,在港道末端建临时挡潮坝;疏浚xx 闸上新建河2公里、垦荒中心河6.5公里;拆建、新建xx闸上游北岸封闭建筑物28座。 计划总工期:2008年2月12日~2008年5月20日,其中在4月20日前完成河道开挖土方80%以上。 质量要求:合格。 (二)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水文气象

海之滨黄海,故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全年约6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060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63mm,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300mm以上。 (2)工程地质 本工程主要开挖层为第(1-1)、(1-2)、(3-1)、(3-2)、(3-3)层,第(3-4)、(3-5)层多处在河道开挖线以内。 各地基层条件分述如下; 第(1-1)层:堆填土,成分以轻粉质壤土为主,松散状态,不均匀,工程性质差。 第(1-2)层:轻(重)粉质壤土,稍密状态,局部夹砂壤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不均匀,港道部位缺失此层,水稳性一般,工程性质及抗冲刷能力较差。 第(3-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局部为淤泥质壤土)处于流塑状态,轻粉质壤土(多呈团块状)处于稍密状态,欠均匀,具触变性、流变性及抗冲刷能力差等特点,工程性质差,厚度变化大,为港道整治的主要开挖层。 第(3-2)层:重粉质砂壤土,稍密状态,易液化,欠均匀,水稳性差,抗冲刷能力差,工程性质一般。 第(3-3)层:重(轻)粉质砂壤土处稍密状态,粉砂(多呈团块状)处于松散状态,易液化,不均匀,水稳性差,抗冲刷能力差,工程性质较差。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王明琳 课程标准内容: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河道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施工布置及平面布置图 (2) 第二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10) 第三章施工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9) 第四章施工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质量 (23) 第五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34) 第六章施工过程中扬尘控制措施 (39) 第七章主要机具使用计划及劳动力计划安排 (40) 第八章项目经理情况 (48) 第九章辅助资料表 (50)

第一章施工布置及平面布置图 1.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1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市×××区××河生态治理一期景观工程(Ⅰ标 段) 建设地点:××市××区××河 建设单位:××市××区××河生态治理公司 设计单位:杭州×××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全长1500m 我标段施工范围:马道工程、亲水平台工程、码头工程、部分土方及绿化工程。(图纸范围L1-L7溢流堰以东) 1.1.2施工条件 施工用水用电情况 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点和水源点引出。 施工用电采用电杆由电源点架设到施工现场,施工用水采用镀锌管由水源地点,埋地接到施工现场。 1.1.3工程特点 (1)施工环境:施工场地比较复杂,场地交通比较方便,施工要注意 各工序衔接合理,并积极与其他有关单位及甲方、监理协调关系。 (2)工期:2006年3月2日—2006年4月30日,为了更快地完成本工程,我公司本着以优秀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施工技术,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圆满完成此工程。 (3)搞好当地群众关系,确保施工正常进行,保证安全文明生产,不 干扰施工,现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仍是本工程的关键。

(4)道路沿线可能有各种隐蔽管道,施工时应注意管线的保护工作,并注意各种管线的安全。 (5)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较短,必须制定有力的工期保证措施,以确保在要求工期内优质完工。 1.1.4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市××区××河生态治理一期景观工程(Ⅰ标段)招标文件; (2)杭州浙大佳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3)国家、省、市有关规定; (4)我公司机械、人员、技术的情况和资源的调配能力; (5)我公司对施工各工种工序有关规定及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手册; (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有关资料; (7)现场实地踏勘了解的情况。 1.2施工部署 1.2.1施工组织准备 本标段工程施工管理将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原则,依托我单位管理力量和后勤人员为本项目服务,并抽调技术骨干组成“高效、精干”的项目部,项目部下设:工程部、后勤部等部门,为充分调动全单位力量及时优质地为本项目部服务,由公司负责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公司所属后勤生产部门组成后勤部,充分发挥本单位的人力、机械和资金等优势为本项目服务。 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1) 具体机构详见施工组织机构(见附图1)。 1.2.2施工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工程施工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2)工期目标:本月内完成施工任务。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述 第三章总体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法 第四章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材料)情况第五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第六章劳动力安排情况 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九章确保安全度汛措施 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二章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十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丰宁满族自治县滦河(丰宁电站至喇叭沟门电站)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到优质、文明、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用以竞标和中标后指导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并指导施工过程管理。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由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现场勘察等结合本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及物质供应等综合能力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一、编制依据 1.丰宁满族自治县滦河(丰宁电站至喇叭沟门电站)河道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2. 丰宁满族自治县滦河(丰宁电站至喇叭沟门电站)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3. 丰宁满族自治县滦河(丰宁电站至喇叭沟门电站)河道治理工程工程量清单。 5. 我司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历年来我司承建过的同类型同规格的工 程施工经验与管理水平。 6. 国家、水利部、建设部、市现行的有效的标准、规范。 (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3)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4)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5)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6)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 (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2-2002) (8)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解析: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农业历史悠久,长期的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土质、降水、干旱、大风均属自然原因。 答案:A 2.陕西省六道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A.保水、保土、保肥B.防洪治涝、降低地下水位 C.保塬、护坡、固沟D.开沟引水、扩大灌溉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 答案:C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3~4题。 3.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A.a B.b

C.1 020米等高线D.1 010米等高线 解析:图中甲地是沟谷,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乙地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 丙为塬地,应平整土地;丁为陡坡,应种植被护坡。若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 随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塬面很可能会后退。沟谷位置应该侵蚀更严重,塬面后退程 度最大。 答案:3.A 4.B (2010·黑龙江哈九中)采用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据下表数据完成5~7题。 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C.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D.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 随植被覆盖率减小入渗量减小,产沙量增大。 答案:C 6.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最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

清淤施工组织设计

1 施工技术文件

1.1 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铜陵市郊区大通镇2010年新建片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市南部,总面积70.72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共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个社区。大通镇小型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全镇河沟总长约42公里。本次主要为原新建乡金华村、民主村、新建村三村12.39公里河道清淤工程。详见招标文件及图纸。 1.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水文气象条件 本工程地段地处北亚热带,东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一般5~9月份为多雨季节,降雨集中,8~9常伴随有台风出现形与强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85mm,其中汛期6~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雨量的60.8%。 (2)工程地质 工程区属于沿江丘陵起伏地形,为较厚的第四纪红色粘土和下蜀黄土,呈强风化状,风化胶体被水流迁移,风化沙粒残留于此。 1.1.3周边环境 本工程地处城区,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施工时需特别注意施工范围的管护。 1.1.4对外交通条件 本工程地处铜陵市南部城区,主要通过沿新路和村村通公里之施工现场,可以满足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进退场需要。 施工水、电 施工用电由我方负责用电申请、增容、设备安装,另需配备发电机以保证电源不足或停电期间必要的用电负荷需要。 生活用水:施工生活用水接用城市管网自来水至工地。

生产用水:水力冲挖施工用水就近使用长江淡水,部分使用循环水。 1.1.5工程项目和工程内容 12390米河道疏浚,即招标图纸范围。本项目主要工程量有:建筑垃圾清理、垃圾、清淤等。 1.1.6施工工期及质量等级 (1)本项工程2011年2月1日前完成主体工程。根据本工程的情况,我公司计划于2010年11月1日开工,2011年3月10日完成,总工期为130天。 (2)本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要求为合格等级。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工期 施工总进度安排 计划工期控制措施 施工强度与投入的人力、物力、设备协调 3、工程质量 质量等级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4、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网络 施工期渡汛及排水措施 主要施工方法 与业主、设计、质监人员配合 人力、物力、设备计划 安全、文明生产 附件1、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附件2、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 附件3、质量管理分工表 附件4、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图

附件5、质量保证体系、三检制体系图 附件6、工程施工质量预控 附件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8、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附件9、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件10、投入本工程技术人员力量表 附件11、劳动力计划表 附件12、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图 1、工程概况 北仑区东泰河整治工程工程位于北仑城区,整治范围全长6275米。整治内容为:全线河道清淤、河岸基础处理、岸墙砌筑、局部截弯取直等。本工程共划分为四个标段:一标段(桩号0+000~1+917);二标段(桩号1+917~3+);三标段(桩号4+~5+568);四标段(桩号5+568~6+807);我公司投标标段为四标段,整治范围全长1239米。 2、工期 、施工总进度安排 北仑区东泰河整治工程工程四标段,全长1239m,工期紧,施工强度高,且受汛期影响较大,为优质快速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施工总进度安排考虑如下: 总进度计划表及施工网络图(见附件1、2)。 、工期保证措施 本公司在几十年的施工中,在河道整治及其他水利工程等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了加快本工程的建设,按期完成本合同段施工任务,拟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根据以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人人动脑筋,尊重科学,在应用和研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方面依靠技术进步,为优质快速地建成本工程服务。本工程重点解决河道清淤、安全渡汛、排水、土方开挖与填筑、岸墙砌筑等工程施工。 ①实专人与水文观测站取得联系,及时掌握潮汐资料,并根据潮汐资料安排施工,重点对围堰及已完砼进行保护维修。 ②施工期按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提前落实各项防汛工作,落实机构人员,配备抢险队伍,物资材料,做到有备无患。 在工程施工前期,除业主支付的开工预付款以外,本承包人将投入一定数量的自有流动资金,确保前期工作的顺利展开。 对其中业主支付的工程进度款,实行专款专用。业主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进度款项是材料周转和工程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广大职工生产斗志的有力保证,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加强机械设备和车辆的维修保养,保障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搞好职工食堂,防病治病,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保证正常的出勤率,以确保工期。 加强与业主的联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做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协调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工程施工进展顺利。 、施工强度与投入的人力、物力、设备协调

课-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课■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课堂开放、面向全体、多媒体手段、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课标要求】运用读图与气候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并总结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及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2.运用图文资料,知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德育目标)3.了解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德育目标)

4 .记住大同、阳泉、神府等煤矿的分布, 理解能源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 【教学模式】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模式。【教学方

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黄土高原地形图、黄土高原主要矿产资源 分布图、《地理助学》等 【教学过程】 导入图中景观体现黄土 高原地形特点是什么? 思考1.黄河的含沙量与 水土流失的关系? 2.形成黄土高原的 风 力 流 水 属 内 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 入 新 课 预 习 展 示 激发 学生 浓厚 的学 习兴 趣,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培养 学生 热爱 学

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学生进入“问题思考一 一 探 究 一 一 发 现 一 一 解 决 问 题 ” 的 探 讨 情 景(读图片)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成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思考:家乡是否有水土流失?是怎样治理的?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方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2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设计概况--------------------------------------------------3 第三章工程特点及施工方案拟定--------------------------------------------3 第四章施工组织-----------------------------------------------------------------5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14 第六章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材料)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43 第七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45 第八章劳动力安排情况描述------------------------------------------------45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46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54 第十一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56第十二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61 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进度计划------------------------------------6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较大 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25℃之间。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60%,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问题比较普遍。 1.3 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黄土高原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1.4 山地丘陵面积大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课程标准解读: ①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 ②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 ③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 ④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教学目标: ①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②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③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土壤需要年。 完成,课堂上以录像形

人为原因: 自己阅读: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解释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