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地貌学 具体

地质地貌学 具体

地质地貌学  具体
地质地貌学  具体

绪论

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

2、地球一同于其它自然物体的特殊性表现有哪些?

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4、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5、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

6、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7、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1章地球基本知识

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

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地壳、地幔、克

拉克值、地质作用、地质营力。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

么特点?

3、地貌的形态有哪些?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

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

5、地球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减小)。

6、重力实测值(大/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金属矿产/天燃气)。

7、从物质组成来看,地壳分为两层:、

8、(上/下)地幔(中部/下部)的塑性层,称为软流层。

9、软流层以上,包括以及,称为岩石圈。

10、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11、外力地质作用是由所引起的。

12、地热异常指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13、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构造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构造的地核、地幔和地壳。15、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屯堡面之间为地幔。

16、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17、外营力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18、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19、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20、各种地质现象,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发生在地壳。

21、海平面以下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临近大陆的海水下的宽广平台为大陆架,它以下较陡的斜坡叫大陆坡,再往下的缓缓倾斜地带为大陆基,再往外延伸便是宽广的大洋盆地。

22、大洋盆地中巨大的洋底山脉称大洋中脊。

23、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

24、大洋盆地中巨大的洋底山脉称大洋中脊。

25、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

1、名词解释:矿物、类质同像、同质异像、解理和断口

2、类质同像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3、我们可以根据矿物的哪些物理性质来鉴定矿物?

4、列举3~5种矿物的特征。

5、矿物都是结晶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6、非晶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地形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

7、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分为、、。

8、结晶质中空间格子构造的最小重复单位是。

9、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是决定矿物各种性质的本质的因素。

10、矿物的构造式(晶体化学式)的书写原则是怎样的?

11、摩氏硬度计中滑石的硬度为1,金刚石的硬度为10,因此,金刚石的硬度为滑石的10倍。×

12、硅酸盐矿物可分为哪几种构造亚类?

13、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晶层的基本单位是硅氧片和铝氧片。

14、矿物的存在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和胶态。

15、根据矿物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内生矿物(原生矿物)、外生矿物(表生矿物或次生矿物)、变质矿物。

16、结晶质是组成矿物的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有规律地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物质。

17、矿物显晶集合体的常见形态有: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片状、鳞片状集合体,粒状集合体和致密块状体。

18、矿物的显晶集合体,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分辨出各个矿物颗粒的界限。

19、矿物的隐晶或胶态集合体,肉眼难于分辨各个矿物颗粒界限。

20、石钟乳属于矿物的隐晶集合体。

21、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比矿物表面的颜色更固定,可用于矿物的鉴定。

22、矿物的解理面垂直于键力最弱的方向。

23、矿物的解理可分为四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无解理)。

24、根据硅氧四面体是否连接以及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将硅酸盐矿物分为五种结构亚类:岛状构造、环状构造、链状构造、架状构造、层状构造能性。

25、内生作用是指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26、外生作用是指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所进行的风化、搬运和沉积等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27、变质作用是指已形成的矿物、岩石在岩浆、热液作用下或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改变的作用。

第3章岩石

1、名词解释: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2、简述鲍文反应系列。

3、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4、简述岩浆岩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的区别。

5、何谓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和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6、根据岩石的成因,岩石可分为、、。

7、是岩浆的来源。

8、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各有什么特点?

9、根据岩浆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和。

10、岩浆岩的产状包括、、、、、。

11、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各有什么特点?

12、岩浆岩中,随着SiO2含量升高同岩石中深色矿物含量(增加/减小)。

13、具有指示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的作用。

14、要岩浆岩中,橄榄石和石英往往是其生在一起的?

15、矿物愈先结晶者,自形程度愈(高/低)。

16、全晶质等粒结构主要是深成岩所具有的一种结构。

17、岩浆岩中,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的基质为显晶质/隐晶质。

18、斑状结构中斑晶同基质的形成时间和成分相同。×

19、斑状结构是喷出岩和浅成侵入岩的结构特征,似斑状结构则常见于深成侵入岩和部分浅成侵入岩中。

20、块状构造是深成岩所具有的构造。

21、松散、富含水分的岩石碎屑和生物、化学物质要经过、、的成岩作用过程,才能变成沉积岩。

22、胶结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等。它是成岩的主要方式。

23、重结晶作用是成岩的主要方式。

24、层理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的最主要标志。

25、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按形态和成因可分为、、。

26、各类沉积岩的沉积作用有何不同?

27、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由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28、变质作用不经过阶段,而直接发生的变化。

29、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以下一定的深度,引起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等因素主要来自。

30、在动力变质过程中,刚性岩,而柔性岩石则。

31、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的岩石产状和构造有哪些?

32、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含量的多少和在岩浆岩分类命名上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33、岩石中含量多并决定岩石大类和命名的矿物为主要矿物。

34、岩石中含量较少,对于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作用的矿物为次要矿物。

35、用图表

示鲍文反应系列。

36、下图是岩浆岩的两种结构,请标出a、b、c、d 的名称。

37、气孔构造是喷出岩常见的构造。

38、结构、构造与生成环境间有何关系?

39、影响沉积岩颜色的因素有:矿物成分、颗粒大小、

湿度、胶结物。

40、沉积岩的颜色呈红色、黄褐色,说明其沉积时的环境为氧化环境。

41、沉积岩的颜色呈灰绿色、绿色、灰色、黑色,说明其沉积时的环境为还原环境。

42、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

43、下图是沉积岩的层理构造,请指出它们的层理类型。

A 为水平层理,B为斜层理,C为

交错层理

44、下图是沉积岩的波痕层面构造,请说出A、B|、C的波痕类型。

A为波浪成痕,B为流水成痕,C为风成

波痕

45、波痕是在岩层层面上保留下来的,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作用形成的一种波状构造。

46、沉积岩的构造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等。

47、刚性岩不易发生机械变形而破碎,柔性岩石则易发生各种片理或褶皱变形。

48、动力变质作用一般只出现于地壳上层。

49、区域变质作用多发生在地壳运动最剧烈的地带。

50、变晶结构是指原岩在变质过程中发生重结晶形成的结晶结构。

51、变质岩的结构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等。

52、常见变质岩的构造有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

53、常见变质岩的片理构造可分为板状构造(或劈理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第4章地质发展史

1、名词解释:地层、地质年代、化石、相对地质年代、海进、海退、沉积旋回、磁场倒转。

2、化石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3、简述燕山运动对我国东部现代地貌格局形成的作用。

4、地层与岩层的区别。

5、地层相对年代确定、地层划分及对比的依据是什么?

6、沉积岩的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有何区别?

7、海进和海退的沉积相变是怎样的?

8、地层单位及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什么?

9、早古生代也称动物时代,其标准化石有和。

10、晚古生代包括纪、纪和纪,对应的繁盛动物为、和。

11、说出从老到新的地质年代名称。

12、说出下图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左图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右图为角度不整

合接触。

13、试比较下图中各岩体的新老关系。

14、大陆相沉积有哪些共同特点?

形成条件复杂,沉积类型很多,而且在时间和空

间上都有较大变化。陆相沉

积的岩石以碎屑岩(砾、砂岩)

和粘土岩为主,岩石的矿物成

份以陆源矿物如高岭石等为

其主要特征。

15、海相沉积有什么特点?

以化学岩、生物化学岩和粘土岩为主,碎屑岩次

之。分布面积广,在相当大的

地区内同一层位的岩性、古生

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变化都

很小。

第5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1、简述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形迹。

2、简述地震、震源、震中、震级、烈度的概念及

地震的成因和分布。

3、简述岩层变形的三个阶段和岩层产状三要素。

4、何谓褶皱构造?褶曲有哪些类型?褶皱地貌有

哪些类型?

5、名词解释:节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地

垒、地堑、地槽、地台、地形

倒置。

6、野外如何识别断层?

7、简述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质力学理论的基本内

容。

8、地壳运动是地球、和

等引起的机械运动。其表现形

式为

和。

9、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为:

与。

10、地壳的水平运动会使地壳受到、

或。

11、地壳的水平拉张运动可形成,

水平的可形成

山脉。

12、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

叫;

发生在的地壳运

动叫新构造运动。

13、全球范围的地壳运动,往往是水平运动占(主

导/次要)地位,垂直运动居

于(主导/次要)地位。

14、新构造运动的特点为、

和。

15、山地愈高,坡度愈大,河谷切割愈深,代表

垂直上升运动愈(强烈/缓

慢)。

16、河流纵剖面在中下游地区出现波折就意味着

某部位的隆起或断裂下沉。

17、海岸阶地、海蚀凹槽、高出现代海面的珊瑚

礁等地形的出现,是新构造运

动(上升/下降)的标志。18、海湾、三角港、三角洲增长速度的延缓或停

顿等,是海岸(上升/下降)

的标志。

19、在沉积物的剖面中,粒径由下而上从粗到细

的变化,则表示该区逐渐(上

升/下沉),并发生了(海侵/

海退)。

20、在第四纪沉积区,巨厚的碎屑堆积表示这里

地壳是(上升/下降)的。21、岩石变形的三个变形阶段

是、

和。褶皱是岩石

变形的结果,是岩

石断裂变形的结果。

22、地质图上用“35°”表示岩层的产状时,长

线表示,短线表

示,数字表

示。

23、在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

形等高

线。24、在一定范围内一套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倾角大

体一致时称为单斜岩层。25、在地形地质图上,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

形等高线相交。

26、倾斜岩层的倾角小于30o时,常形成单面山。

27、两单面山之间的谷地发育而成的河流称为次

成河。

28、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

背斜和向斜。

29、背斜是组成褶曲的老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

出现新岩层,形态一般为向上

拱起的弯曲。向斜是组成褶曲

的新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

现老岩层,形态一般向下拗陷

的弯曲。

30、依据褶曲两翼的产状可分为哪些褶曲类型?

31、断层的类型

有、

、。

32、断层的地貌

有: 、

、、

、。

33、断层两盘相对滑动时,在断层面上摩擦刻划

形成的一组平行细沟纹,叫擦

痕。断层面上与擦痕直交的小

陡坎,称为阶步。

34、断层、褶曲和不整合构造都可造成地层重复

或缺失,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35、地槽是褶皱带前身,而褶皱带是地槽发展的

结果。

36、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有哪些?

37、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将全球划分为哪些板

块?

38、试述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的关系。

39、围压随岩石所处的深度增大而增加,岩石的

强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强。弹

性极限和强度极限也随之增

加。

40、温度增高,岩石弹性减弱,塑性增大,易于

变形。

41、岩石中含有溶液或水时可降低岩石的弹性极

限,增加岩石的塑性,使岩石

软化,有利变形。

42、虽然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而向斜是岩层向下凹,

为什么经常看到背斜成谷而

向斜成岭?

当背斜构造(特别是倾伏背斜)遭受长期侵蚀之

后,在顶部有可能形成纵长的

谷地,因为背斜顶部张性节理

发育,给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

提供了有利条件,流水的下切

速度较快,使背斜反而低于向

斜核部时,便形成次生谷地,

地势起伏与原生的构造起伏

不相协调,即背斜构造成为背

斜谷,向斜成为向斜山,这种

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43、指出下图的褶曲形态名称和各字母代号的地

质时代名称。

左面为向斜,右面为背斜;

C1为早石炭世,C2为中石炭世,D2为中泥盘世,

D3为晚泥盘世。

44、判断下图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并在图上标

出上升盘和下降盘。

正断层。左盘为上升盘,右盘为下降盘

45、下图为岩层产状要素图。

图中:AOB为走向线,OD为倾向

线,

O D′的方位为倾向,α为倾角。

46、判断下图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并在图上标

出上升盘和下降盘。

A为正断层,左盘为下降盘,右盘为上升盘;

B为逆断层,左盘为下降盘,右盘为上升盘。47、指出各图的褶曲类型名称。

A为直立褶曲,B为倾斜褶曲,C为倒转褶曲,D

为平卧褶曲,E为翻卷褶曲48、下图为断层要素图。请写出1、2、3、4、5

的名称。

1为下盘、2为上盘、、3为断层线、4为断层破碎

带、5为断层面

49、指出下图①②③④的地形名称。

50、指出下图的褶曲类型

51、指出下图的褶曲类型

A:隔档式褶皱B:隔槽式褶皱52、指出下图的构造地貌名称。

左为背斜谷,右为向斜山

53、指出下图的节理类型名称。

1为张节理,2为剪节理54、指出下图断层的种类名称。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7719897.html,)/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

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 20XX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 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概论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 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 (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 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 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研究对象: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 (1)内(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8、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 (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 (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利用,

地质地貌学作业整理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作业 1、名词: 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地球的外表形态、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发生变化的作用过程都称为地质作用过程,简称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三重概念:能、营力、作用方式) 2、简答题: 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构造特征分别是什么? 外部圈层 ①大气圈——大气圈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具有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成层(电离层),外层(逃逸层) ②水圈—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陆地水和海洋水是水圈的两大组成部分 ③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内生物的分布很广但不均匀。受太阳辐射量、气候、地形、地质、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阳光、空气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生物多,反之则少。 内部圈层(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 ①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其上部密度较小,向下部密度增大。地壳为固态岩石所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②地幔—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885km )以上的中间部分。上地幔出现地震波低速带;下地幔经受着强大的地内压力作用,由于压力随深度的增大,物质密度和波速逐渐增加。 ③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发生大幅度衰减的事实推测其为液态)、过渡层(为液体—固体的过渡状态)内核(横波又重新出现,说明其又变为固态) 地壳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查课本) 地质作用类型的划分?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壳: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 地幔:地壳往下至2900km深度之间称地幔。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指点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规律性的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 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岩浆作用:岩浆向着地壳上层压力减小和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的过程称为。 岩石变质作用:固态岩石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流体的作用,而使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地层:就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落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年代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这种关系就叫生物群落。 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势能和地球旋转能等内力所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就是岩层的一个旁曲。 分化作用:指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壳:被分化的岩石圈表层被称为分化壳。 块体运动:斜坡上的岩体或松散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的过程斜坡重力作用,由于移动物质多系块体,也称块体运动。 蠕动:指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风化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流水地貌:有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 河流阶地:有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地面超出形成河流阶地。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暂时性洪流携带的物质在出山口大量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 泥石流:有大量的砂石、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喀斯特作用:指具有溶解能力的水溶性对可溶性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风蚀作用: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扬和研磨作用。 风积作用:风沙流动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与障碍物以及地面结构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沙粒从气流中下落堆积作用。 冰川:是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 冻土:是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 1.地球的圈层结构按其物质成分及性质不同,由外到内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以地表为界,前三圈叫外圈,后三圈叫内圈。 2.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3.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矿物可分为含氧盐大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硫化物大类、自然元素大类五大类。 4.根据硅氧四面体是否连续以及连续的方式不同将硅酸盐分为岛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孤立环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连续链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连续层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连续架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五种构造亚类。 5.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6.火山构造包括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等。 7.浅成侵入作用昰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沿着断层、裂隙和层理贯入的方式进行的,其结果形成浅成岩体,其主要产状有岩盘、岩床、岩墙等。 8.玄武岩属火成岩,页岩属沉积岩,板岩属变质岩。 9.大区域性的以时代为准的地层划分,地层单位由小到大划分阶、统、系、界、宇五个级别,与其相对应的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 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原生矿物:由于岩浆的冷却分异,其中的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地表或近地面,与太阳能、大气和水有关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结构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的晶位被晶体化学性质类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改变,而晶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同质异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现象。 造岩矿物:对于形成岩石有普通意义的矿物。 粘土矿物:是蚀变演示经交代作用、原生矿物经风化淋湿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于地表特定水热条件是次生矿物。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得性质。 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断口:是指单体矿物受力后,不沿着一定得结晶方向破裂

而形成的断开面。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结晶习性:指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刑天的习惯。 结晶质:矿物在适应的条件下形成规律的几何体外形的物质。 二、简答题 1.简述硅酸盐类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 ①岛状构造②环状构造③链状构造④层状构造⑤架状构造 2.矿物的晶体分类法及其代表矿物 按晶体化学分类法,把矿物分为5大类12种类型 ①.自然元素:即单质金属或非金属,如金刚石。 ②.硫化物:元素同硫结合,如方铅矿(PbS)闪锌矿(ZnS) ③.卤化物:卤族元素化合物,如岩盐(NaCl)萤石(CaF2) ④.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a.金属氧化物,如石英(SiO2) b.金属氧化物与水联合派生,如褐铁矿Fe2O3‘H2O ⑤.含氧盐: a.硅酸盐:元素同SiO44-结合,如橄榄石(Mg2Fe)2[SiO4]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155-75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 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 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 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 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 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 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 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 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 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

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1月16日至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三水木棉围岗美东岗村三榕峡公路旁 二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顿好,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实习一、矿物(一) 理解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 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理解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理解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 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理解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 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 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理解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 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理解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 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理解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 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理解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 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理解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理解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理解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 内教学之后,将实行为期三周的野外理解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水平 以及实际观察水平和动手水平,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水平。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 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理解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 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 相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 1.观察理解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 主编 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学 地质学以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 2.地质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3.地质外营力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4.地质内营力来源于(地球的内能)及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能。 5.地貌的变化和发展受到(构造运动 )、(外营力)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三、判断题 1.地质内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T)。 2. 地质外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F)。 四、问答题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其他自然物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的悠久性,地区的差异性,变动的复杂性。 2.试描述地质内营力与外营力对地貌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在内营力作用下,其总趋势是加强地表的高低起伏。 外营力的各种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改造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使地壳的高低起伏降低。 内营力和外营力是相互矛盾的,同时他们又是相互影响,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第1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本身的能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能源来自于地球本身,如旋转能、重力能、热能。 表现为地壳运动(地壳升降及水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即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二、填空题 1.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 2.地球温度的热能的来源有(太阳的辐射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两种。 3.地磁的三要素指的是(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4.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智慧圈。 5.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主要依据(莫霍面)、(古登堡面)两个面。 7.地壳分为两层分别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的物质分布是连续。 8.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三、判断题 1.地壳上层硅、铝层是连续分布的(F)。 2. 地壳下层硅、镁层是连续分布的(T)。 3.地球中岩浆主要发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T)。 4.通过研究地球岩石的剩余磁性可以判断古地壳及古磁场的变动情况(T)。 5.地磁异常是地下有磁性矿床或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标志(T)。 6.地热异常说明该地下存在重金属矿物,因此可以作为寻找重金属矿物的标志(F)。 7.重力异常值大于正常值说明该地下往往有大型液态矿如石油等存在(F)。 四、问答题 1.地壳的结构和组分有何特点?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有何差别? 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硅铝面,这一层在地壳上形成不连续分布,只有大陆才有,大洋底缺失。下层为硅镁层,这一层连续分布,大陆下和大洋底部都有。 大陆型地壳较厚,平均35km,大洋型地壳较薄,厚度只有5-8km。 2.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有何意义? 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重力异常调查,可以研究地壳构造与寻找地下矿产。地热异常区蕴藏着丰富的热水和蒸气资源,可以用来发电,发电,取暖,医疗及工农业生产。地磁异常时地下有磁性矿床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阶段性作业1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作业1(共3次 课程名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1-2章 任课教师:林晓 一、概念题 1、第四纪地质学 2、地貌学 二、简答题 1、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的第四纪科学家是谁?请简述他的生平。 2、什么是地貌的发展,如何定义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3、简述W.M.Davis侵蚀旋回学说 4、准平原、剥蚀面和侵蚀面如何定义并区分? 三、思考题 1、本课程所涉及的地貌、第四纪和新构造内容的学科发展概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三峡库区为例,分析“构造—地貌—地质灾害发育”的耦合关系。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简答题 1、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的第四纪科学家是谁?请简述他的生平。 答:刘东生院士:1917年生,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在中国黄土第四纪的研究中进行了开创性工作。1991年当选INQUA第十四届大会主席。2002年4月获得“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获奖金500万。颁奖机构评价他“在认识和应用陆地沉积物来理解全球环境变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2、什么是地貌的发展,如何定义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答:地貌的发展反映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是在研究地貌静态的特征基础上,阐明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现在地貌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小地貌形态的发展速度较快,对工程和环境研究有重要价值;大型地貌发展时间较长,以地质时间尺度来计。 对于大型地貌地貌发展,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它本身的特征,而后一阶段又包含前一阶段的若干特征。如:坳谷包含冲沟。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 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共五天: 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

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前的预备: 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1﹚地形地貌 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2﹚莲花洞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 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 学也叫地表形态学。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形。 3.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2)地貌形成的动力;(3)影响地貌形成发展 的因素。 4.地貌形成内外动力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由于地质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和内外力作用的复杂性,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 5.地质地貌学与水保的关系 6.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7.1类质同像——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7.2同质异像——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 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 8. 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断口:矿物在外 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断裂,同行是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 9. 岩浆岩的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 10. 胶结作用: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空隙,由胶结物质充真到空隙中,使沉积颗粒胶结在 一起变硬。胶结物坚硬程度:硅质>钙质>铁质>泥质(黏土质)。 11. 三大作用的关系: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 12. 地层接触:整合接触是指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 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不整合接触:1.平行不整合;2角度不整合。 13.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程度。 14. 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15. 褶皱构造:背斜、向斜。即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相反, 褶曲核部是新岩层,而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 16. 断裂构造: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断裂。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断层是当岩 层受力后,两侧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和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 17.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和气体( 氧、二氧化碳等) 以及生物等的作用,其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习题_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名次概念解释: 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 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一、基本概念 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 二、问答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 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 一、基本概念 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 二、问答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 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 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 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 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 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 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 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 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造成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的主要内、外力地质作用因素有哪些?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学习指南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学习指南 地理学是一门对野外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在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并采用基础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并最终实现增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程不同的实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方面进行学习以及野外实践。 第一节野外实习内容 1.1地质实习 本课程地质野外考察点分布见图1。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图1 地质野外考察点分布图 (一)基本技能 1.学习使用罗盘确定地层、断层、节理等地质体的产状。

2.学习并熟练使用地形图、地质图,具体包括判读地形图、利用罗盘定向、用交会方法判定自己在图上的位置等,并在基础上认识地质图的基本含义。 3.了解地质观察点的内容,学习地质内容的记录格式。 4.学习野外地质素描的基本方法,以图件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5.学习实测剖面的基本方法,在野外选择适当地点实际施测,并将所获数据资料在室内整理成图。 (二)专业知识 1.对实习地区各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点建立系统性认识,并注意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2.学习对地层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其颜色、组分、结构、构造、特殊构造、胶结状态、风化程度等。 3.学习对矿物的观察和描述,包括矿物的颜色、形态、颗粒大小,晶体特点,硬度、比重、解理、断口、集合体形态,共生矿物组合以及产出状态等。 4.学习对化石的观察、描述和采集,包括化石的门类、形态特点、保存部位、数量多寡、共生化石种类以及保存化石的岩性特征等等,并进行采集和包装。 5.学习各种小型构造的观察和描述包括: (1)褶皱的形态,组成两翼的岩层和核部岩层的性质和时代,轴面产状,其他与褶皱伴生的构造现象等。 (2)断层面的观察(包括断层面清晰与否?平直或弯曲?是否发育断层泥和碎裂岩角砾岩等等),两盘相对位移情况,以及断层产生的构造部位等。 (3)节理的发育程度与岩性的关系,节理面产状,相关的节理组发育情况,在野外与断层的区别等。 6.观察各种地貌现象、植被现象、水文特征。并学习从地质学角度说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单面山常与某一坚硬岩层的存在有关;“逢沟必断”,石灰岩山头和砂页岩山头植被的差别;泉水或温泉产生的地质依据等等。 7.学习对矿区或矿点的地质观察,包括成矿条件、岩层发育、成矿部位、围岩蚀变特点、有用矿物产出的种类和特点。矿物共生组合等的观察和描述。 8.其他能够观察到的一切地质现象。

地质与地貌学.doc

地质与地貌学 一、考查目标 地质与地貌学考试科目要求考生掌握地球基本特性、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形成及特征,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相应的沉积物和地貌、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20小题 简答题:6小题 分析论述题:2小题 三、考查内容 (一)绪论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貌学研究的内容;地质与地貌学分支学科体系、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关系 (二)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内部、外部圈层构造、地表形态、地质作用 (三)矿物 矿物的形成、矿物的识别特征、矿物的分类及硅酸盐矿物、常见矿物的典型特征 (四)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理解三大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五)地质发展史 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理解地层含义及地质年代;掌握地壳运动及其对我国地质地貌产生的影响;地质年代与构造阶段及其地质事件 (六)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岩层产状、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地质构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块构造 (七)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矿物岩石在风化作用中的变化、风化壳的形成及分布特点 (八)坡地重力地貌 理解崩塌、滑坡、错落及蠕动的含义;掌握坡地重力地貌发育过程及防治措施,坡地重力地貌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九)流水地貌 了解流水地质作用分类;理解各类流水地质作用水文特征、各种流水地貌的演化;掌握各种流水地质作用的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掌握各类流水作用的沉积物特征及堆积地貌。 (十)喀斯特地貌 了解岩溶作用含义;理解地下水地质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种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喀斯特地貌时空变化规律。 (十一)风沙地貌 了解风的吹扬和磨蚀作用;认识风蚀地貌的形成及风蚀的危害;掌握风沙防治措施,了解黄土的特性;理解流水侵蚀与黄土地貌形成与演化;掌握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措施。 (十一)其它地貌 了解冰川类型,海岸及湖岸地貌形成的动力;理解冰蚀作用及侵蚀地貌、沉积作用及冰碛物特性;掌握冰川研究的古地理、古气候意义 主要参考书: 梁成华,主编. 地质地貌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地质地貌学

绪论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2.地质学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5.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形】 6.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7.地貌形成答案原因(1)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2)地质构造[顺构造、逆构造](3)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8.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 (1)内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2)外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4)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1.地球的圈层结构(1)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内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Km,莫霍面之上称地壳;之下称地幔 3.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898km深度。此界面之上到莫霍面称地幔。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核。 4.地壳分两层:上层为硅铝层(花岗岩层)只有大陆有,大洋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层)大陆大洋都有 第二章矿物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风化壳 2.地下水 3.石灰岩 4.断层三角面山 5.洪积扇 二、填空题(共15分) 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和();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2分) 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的变化。(1.5分)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J x(), Q3(),Q b()。(1分) 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等。(2分) 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和()。(1分)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2分)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分) 8.冲积平原是指()。(1.5分)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5分) 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 ()和()。(1.5分)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 A、花岗岩 B、辉长岩 C、橄榄岩 D、闪长岩 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 B、石灰岩、页岩、砂岩 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 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 A、凸岸 B、凹岸

地质地貌学知识点串讲

地貌学知识点串讲 一、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3.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关系如何?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历史的角度看,二者脱胎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是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种发展起来的,属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二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学科。 (3)由于任何一种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貌形态的同时,也形成第四纪堆积物,因此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都具有多种理论和应用实际价值。 4.第四纪分为四个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为(中文和代号):、 、、和。 5.简述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 6.第四纪沉积物成因标志:主要有、、三类。 7.地貌形态: 8.地貌形态测量指标:地貌形态测量是用数值表示地貌特征的一种定量方法。主要形态测量指标有、、。 9.形成地貌的内、外地质营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10.巨型地貌(一级地貌)包括即地球上的和;大型地貌(二级地貌)包括和;中型地貌是大型地貌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及。 11.准平原:在山峦起伏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平缓的平原。 12.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经构造运动抬升后,其残迹也可见于高山峰顶或高原的顶部,称为夷平面。 13.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不断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有时上覆一层较薄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14.地文期:区域地貌的发育分期,亦即地貌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与过程。 15.风化作用: 16.风化作用按性质分为、和三种类型。 17.根据风化作用进行的强弱和性质风化分为四个阶段:、 、、。 18.残积物: 19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之为风化壳。 20.残积物的岩性由、及组成。 21.残积物(风化壳)的类型主要有、、、 四种。 22.崩塌: 23.错落: 24.滑坡: 25.滑坡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26.在滑坡发育过程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27.紊流: 28.层流: 29.横向环流的产生主要是和所致。 30.河谷横剖面形态的组成要素有、、组成。 31.河谷纵剖面: 32.河流侵蚀基准面:。 33.均夷河流: 34.河流均衡剖面: 35.河谷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36.河谷按成因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36.河床按形态和弯曲度分为:、、、等类型 37.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主要有:、、。 38.河床堆积地貌主要有:、、和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