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主观题分析含作文

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主观题分析含作文

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主观题分析含作文
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主观题分析含作文

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主观题分析含作文

评卷题组长

第1题

【考察内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能力层级】A识记。

【存在问题】

1.各校都加强了背诵的落实,虽然涉及较多长篇目,尤其是《离骚》,总体完成情况仍较好。但学生个体差异大,仍有一些空白卷,属于自我放弃。

2.虽然六个句子中没有难字生僻字,但因为对词义理解不到位,粗心大意,随意性太强,出现大量同音字形近字。对于此类错误,只有想不到,没有写不出。

例1:第一句“修”写成“休”,“初”写成“示”字旁。

例2:第二句漏掉虚词“亦”,“叙”写成“序、绪”。

例3:第三句“银瓶乍破”写成“银屏炸裂”,“浆”写成“将”。

例4:第四句“托”写成“拖”,“脱”,,“遗”写成“遣”,“余”。

例5:第五句是错字最密集的句子,“盏”的上半部出现各种奇怪的笔画,“两”写成“二”。

例6:第六句“不敢”写“未敢”,“逾约”写“逾越”,“愈约”等等。

3.一些学生书写潦草,笔画不清晰,扫描后笔迹模糊,似是而非,介于可给可不给,给阅卷存在较大困难。若是两个老师评卷,可能就会出现差异。

【教学建议】

1.多轮复习过后,学生的态度比较端正,不肯背诵的人数是很少的。在“扫雷”式复习的过程中应从口头转移到笔头,避免“有口无心”式记忆。学生的低级笔误持续不断,而且是出现在常见字,电脑普及后带来的“提笔忘字”现象应引起反思和重视。

2.强调书写规范清晰,笔画写清楚,不连笔,力求让老师一目了然,避免无谓失分。

第5题

【考查内容】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和省略句、倒装句。

【能力层级】B级理解。

【存在问题】部分考生结合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不足。忽略古今汉语的差异,对句中关键词语理解不正确。

本句翻译的关键词是“间”、“倍”和“是”。“行吟田野间”,是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

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翻译出“间”和“倍”字。

“间”是常见实词,课内能找到很多例句,结合上下文不难看出其表示有时的意思。但学生翻译为“间隔、间隙、间断、期间、其间、抄小路”,属于不理解,生搬硬套。“倍”是通假字,有些学生看不出来,翻译为“加倍地”。“是”作为“这”,也是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掌握。

还有很多同学在翻译时,把句子孤立开来,不能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翻译,造成译文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的译文本身没有逻辑性,语意支离破碎,不符合生活常识。

第(1)句——

得2分的例句:

(子厚)期间驾车拄着拐杖行走在田野间吟诗。(“间”翻译成“期间”,不给分)

得1分的例句:

坐车在田野小道间行驶吟作。(“间”和“曳”没有翻译)

第(2)句——

得2分的例句

老师死了却又不忍心辜负他,这又是一件可赞美的事。(“倍”翻译成了“辜负”不准确。)得1分的例句

老师死去后而不忍背叛他而走的人,是可以嘉奖的。(该考生正确地翻译出了“嘉”字的意思。“倍”解释”为“背叛”不是特别准确,“这”没有翻译出来。)

得0分的例句

大师虽已去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与他争胜。(要求翻译的三个关键字词没有翻译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翻译)

【教学建议】

温习整理课内重要知识点,明晰实词义项,记住典型例句;结合课外练习和模拟训练,强化常见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的理解。重视实词120个的重要义项的落实。

文言翻译首先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原则,先通读全文,弄清文章意思;其次要落实字词,以直译为主,对于原句中带有文言特殊用法的,包括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偏义复词等,务必要做到字词句有落实;第三要追求“雅”的至高境界,在“信”、“达”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表达规范的要求,调整修饰句子表达,使之流畅,表意明确。

得分较差的考生,可以适当作一些语段翻译训练,注意实词、虚词、句式、用法以及文下注释和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注重在语境中准确理解,关注古今字词实实对应,尽量避免含混与遗漏,及时修订自己翻译错漏,积累成功翻译经验。

第6题(平均分约3.19分)

第(1)小题

【考查内容】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所给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这道小题所考的问题其实就是看考生能不能把这首诗真正读懂。

【能力层级】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能力层级为B。

【评分细则】除所给答案外,阅卷场对此题的评分细则作了如下补充:(1)答“心留”者属误读,此题不给分;答“身心俱留”者除非表述非常到位可给1分外,其他也判0分;(2)后面的理由两个点,各1分,学生答到以下要点均可给分:①题目中有一“阻”字,为风雪所阻之意,从此处可以看出是身留不是心留;②若为“心留”,词的上片中又何来“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之语?③从整体上看,此词表达的情感显得凄清而哀愁(感伤与惆怅),所以应为“身留”而不是“心留”。以上要点,学生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各给1分。

【存在问题】

1.读不懂诗歌,完全会错意。

0分卷:

“心留”。因“心留”而锁眉。有许多回忆,忆旧游,怀念旧游,做梦也梦不到那处景,于是只有“心留”,才有那份愁。

评析:第一小问即回答错误,属于没有把诗歌读懂这一类,除非后面的表述非常漂亮,一般都是0分了。

2.对诗歌的解读部分准确,导致不同程度的扣分。

1分卷:

词人是“身留”。作者孤自一人泛舟飘泊在雪中,四周一片孤寂,不禁使作者回想起往事,心紊早以不在孤舟之上,早以飘向远方,而又因路途遥远,只好身留此地。

评析:该生就第一小问判断正确,但后面的原因阐述不得要领,所以判1分。

2分卷:

词人是“身留”。①词中提到“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这说明诗人是心不在焉的;

②“忆旧游”说明此人是在回成忆以前的事,所以说是“身留”而不是“心留”。

评析:该生判断正确,后面的理由答对了一点,所以判2分。

第(2)小题

【考查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综合考查对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特点作具体的赏析。

【能力层级】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

【评分细则】此题的评分标准除按参考答案所给的评分标准外,阅卷场作了如下补充:(1)虚1分,只要答到花丛、柳荫、小楼、轻舟、梦境等意象中的一个即可;(2)实1分,只要答到寒风、孤舟、灯影、寒水、黄云、夜雪等意象中的一个即可;(3)中心思想或是主要情感1分,除了答“突出了词人怀念往昔和感伤现实的情怀”之外,学生的答案里只要出现了“凄清、冷清、哀愁、惆怅”这一类的关键词即可,但语句需通顺,不可出现病句;(4)此词上下两片均可认为是先虚后实,学生能够点出这一要点并能略作阐述也可给2分,如果能总结归纳正确诗歌的主旨情感则再给1分。

【存在问题】

1.答题缺乏章法,层次不清,答非所问:

0分卷:

例1、作者形容看到的景观奇妙、壮观,是在梦里都没有看见过的,而现实看到的却是真实,一切都难以想象,让人难忘看到的景象。

例2、以虚幻的梦境体现词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从现实中“湿透木棉裘”体现了词人在对过往的追念,在梦中落泪却打湿了枕头。

例3、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风拍小帘”、寂静无人的船泊之夜的实景,并通过此景联想了过去的回忆和纷飞的大雪和雪中梅花这一虚景,体现了词人满腹的忧愁和对过去的思念之情。

评析:这些答案基本上完全属于断章取义,胡乱附会自说自话,可能写了很多,却没有得分点。这也是没有把诗歌读懂的表现。

2.大意基本理解,也知道一点答题的套路,但因为缺乏训练,导致得分很低:

1分卷——

例1:词中以拟人的修辞写法,虚实结合。白欧问我泊孤舟是虚,白欧仿在对问他,而对闲影忆旧游则是实!梦也梦不到,梦中的景象是虚的,漠漠黄云,湿透的衣服却是实,令人如梦初醒,毛塞顿开。

例2:词人运用虚实结合来表达旧时游梦境的场景。词人对风拍打着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冷清清,回忆起旧时游行一花外楼和柳下舟,而现时却是漠漠黄云和寒水空流。下雪和梅花来表现出词人的忧愁和伤心。

评析:这些答案都沾边,但也只能是沾边,因何处分,因何失分,学生自己可能并不清楚。这是对诗歌的理解欠缺准确所致。有的学生照着抄写也会抄错,如把“鸥”写成“欧”等错误实际上是其语文素养不高的表现。

3.不会知人论世,对词作者缺乏基本了解,导致对作品感情的分析出现差错。

1分卷:

例1、词的上半片为实写,下片为虚写。实写作者身处孤舟独自守着烛灯回忆,虚写昔日的游玩是多么美好。虚实结合烘托出作者的孤寂之情,营造了凄清惨淡的气氛,表达出作者希望建功立业和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2、白鸥问我泊孤舟是心留还是身留,而后自问自答。这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唯有白

鸥相伴的惨凄之感。实写灯晕、闲影,用冷清清等表达诗人寂寞难耐独守空房的怅愁之感。下雪无法泊舟,此处写泊孤舟是虚,着重表达一个“孤”字,更是表达了女词人的孤独之感。

2分卷:

例1、词人通过“楼”“舟”等实景联系到自己的“梦”虚景。通过“雪”“梅”等实景,联系到“愁”虚事,表达了词人怀念旧游,身在心愁的思想感情。

例2、白鸥问我泊孤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虚写与白鸥的对话在,在梦中观景。实写风拍打着帘灯起舞,却是冷冷清清,渲染了寂寞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孤单、幽愁之情。

评析:作者蒋捷是宋末词人,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在他那些故作放达的语调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萦绕于怀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许不过是一剂触媒吧?他乘船阻雪于荆溪,其间所表达的应该是惆怅情怀。学生可能对作者不熟悉,但应该在淡淡的哀愁中看到他内心的凄清、惆怅与哀愁。当然,把这首词当作是一首闺怨诗来解读明显是误读了。

【教学建议】加强精炼,形成套路,主观试题客观作答。

纵观近几年福建省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高三后期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一套比较完成的诗歌解读程序:

一、关注题目,揣摩题旨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打下基础。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比如说这首词题目里的“阻”字就意味深长:何谓“阻”?为何“阻”?搞清楚了这个字,整首词的感情倾向应该可以判定得出来;“荆溪阻雪”四字更是把季节、地点、事件、情感等端倪都露了出来。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学会认真审视诗词的标题;

二、知人论世,挖掘内涵

历年高考的诗歌鉴赏中,都会附上作者的姓名。而从这些诗人的姓名中(除比较陌生的),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一些名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的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在鉴赏作品时,我们就能充分地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把诗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功效充分地挖掘出来。这首词的蒋捷是宋末词人,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联系宋代的时代背景,再想想蒋捷这个人的生平事迹,要赏析这首词中思想感情应该不是难事。当然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

三、捕捉意象,领会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古诗中的一些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在古诗鉴赏中,如能知晓那些惯用意象的寓意,就可据此推断诗意,从而找到解题钥匙。

这首词里白鸥、孤舟、寒风、小帘、灯晕、闲影、花外楼、柳下舟、清梦、寒水、黄云、棉裘、夜雪、梅花等意象,有实景,有虚景,共同营造了一个清妍潇洒的艺术境界。节奏悠扬,笔调活泼,在冷清的画面上,织进了热烈的回忆和洒脱的情趣,即兴抒情,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学生如能把握这些意象,其词意境不难领会。

四、分清题材,区别风格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从诗歌题材看,有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怀古诗、羁旅怀乡诗、山水田园诗、即景叙事诗等。这一首词从题材上来说可以看出是一首羁旅诗,部分学生把它当作是闺怨诗或是山水诗来读,应该是题材不清所致。

五、了解形式,赏析手法

诗歌往往是借助某些表达手段来表现的,我们就要去分析它们的特点,看它们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手法入手。此次考试明确要要求学生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可以说就是对其写作手法鉴赏的考查,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把握其规律的同时,大量古诗词的背诵积累才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根本。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只要学生对诗歌有兴趣,又了解一定的命题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定会事半功倍,拥有制胜的利器。

第8题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考生可以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任选一题作答。这样的命题方式体现了对这两部中国文学巨著的重视,又顾及了男女考生阅读偏好的差异。

【能力层级】A级。

【存在问题】

(1)放空不写。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百分之四十的考生简答题放空。放空比例如此之高,说明不少考生对试题所给情境感到陌生。尽管命题者已通过注明回目的方式来帮助考生回忆,但对不看原著只读梗概的学生来说,也是无济于事。

(2)张冠李戴。

如把庞德与庞统混淆,把晴雯当成金钏儿、香菱。

例1:曹操对庞德没有特别信任,后经谋士许攸的推荐,曹操顿时醒悟。然庞德一心想为刘备效忠,便借此为曹操献上一计,要曹操下令将所有的大小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好让战士们作战时如履平地。曹操听后照做了,但诸葛亮已采用火攻赤壁的战略。大风将大火吹来,曹操众将烧死,曹操军队伤亡惨重。(0分)

例2:曹操不让庞德担任先锋是因为他做事欠考虑。庞德率兵出军,死于落凤坡。(0分)

例3:丫头告诉宝玉金钏成为芙蓉花神。当晚宝玉来到池边,为金钏儿摆上祭品,来祭奠金钏,并亲自写下了一首《芙蓉女儿诔》流泪诵读,认为她真的成了芙蓉花神。(0分)例4:这丫头虚心向宝玉讨教,并要宝玉教他识字看书。为此,宝玉当夜找来各类书籍,教香菱看书识字。后香菱又向黛玉学书,黛玉教她李杜唐诗。一开始香菱写得并不好,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断练习,终于有点像样子了,黛玉形容她痴、疯、魔。(0分)(3)凭空臆想

例1:因为曹操听了自己随从的意见,担心庞德领兵出征后不受自己控制,会叛变投敌。后来庞德来见曹操,得知曹操不相信自己,拔出佩剑,跪在地上想要自杀以表忠心。后被曹操拦下,并且相信了庞德,让他出征。(0分)

例2:曹操使用激将法,故意说庞德敌不过对方,引起庞德的争强好胜之心。庞德因为

让曹操挑起了争强好胜之心,决定打败对手。庞德领兵与敌方交战,勇力过人,极力想证明自己,发挥出了实力,挫败了对手。(0分)

例3:这丫头随后向宝玉谈落花。为此,宝玉当夜整理落花,然后把花收集起来葬在花圃里,用来祭奠花神。(0分,把“葬花”的情节移植过来了。)

例4:宝玉当夜悲伤至极,将晴雯埋在花坛下,并写了祭文《芙蓉女儿诔》,一夜悲伤流泪。(1分,宝玉埋晴雯?)

(4)重心偏离

例:丫头说她一定是作一样花的神了。宝玉当夜吊唁晴雯,并为她作《芙蓉女儿诔》。(2分)晴雯受王善保家的挑唆,被冤枉成勾引宝玉的狐狸精,赶出贾府。晴雯身染重病卧床在家,宝玉前去看望,晴雯哭诉,把指甲齐根绞下,并和宝玉交换袄穿。当夜,晴雯就死去了。(题目问的是“为此,宝玉当夜做了什么事”,该考生却把重心放在答之前的“晴雯之死”。)

(5)生硬套题

例1:曹操不让庞德当先锋,是因为他的性格易骄傲自满,刚愎轻敌,而命于禁共同前往。曹操命庞德与于禁进攻襄阳,庞德立功心切,将大军驻于低谷中,关羽观其地势与天气,最终决定放水淹七军。曹军被杀得打败,最终于禁投降,庞德被杀。(0分,不看题目,硬套关羽“水淹七军”的内容。)

例2:这丫头随后顶撞宝玉,这丫头指晴雯。因为晴雯将宝玉的扇子跌折,还与宝玉顶撞。当晚宝玉赴宴回来后,见晴雯还在气头上,就将一大堆名扇给晴雯撕了,最后晴雯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把“晴雯撕扇”搬过来了)

(6)泛泛而答。

例:曹操怕庞德有叛心,所以不让庞德担任先锋。曹操原想让庞德担任先锋,他因担心庞德有叛心,办事不利,所以幡然醒悟,纳下先锋印。后来庞德因曹操不肯重用而赌气,然而却忠心于曹操,替曹操攻城杀敌。(曹操为何怕庞德有叛心?庞德是如何“与大王出力”的?没有写出一个要点,得0分)

(7)要点疏漏

例1:因为庞德的兄弟在刘备阵营谋事,曹操担心其叛变,故不让其当先锋。庞德后来与于禁一同进攻关羽,却遭遇关羽水淹七军,被俘。关羽招降,庞德誓死不降,而于禁却投降了,庞德始终忠于魏,最终殒命。(3分,情节要点①②未提及)

例2:因为庞德的兄弟及旧主马超均在蜀军中担任要职,曹操因此不信任他,怕他反戈,所以不让他当先锋。庞德抬棺出战,与妻子儿女告别,以表示死战的决心。曹操才让他当先锋,与于禁一同对抗蜀军。(2分,情节要点③④⑤未提及)

考场优秀答案示例:

例1:

(1)庞德之兄与庞德的故主马超此时正辅佐刘备,于禁提醒曹操提防,操醒悟,纳下庞德的先锋印。(2)庞德备下棺椁,与于禁前往樊城对抗关羽。庞德射中关羽一臂,迫使关羽暂时收兵。但最后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则拼死战斗,誓死不降而被斩首。(5分)

例2:

(1)丫头口胡诌晴雯死后成了芙蓉花神。(2)宝玉作了一篇诔文,名曰《芙蓉女儿诔》,并备了晴雯素喜的四样吃食,于黄昏之时命丫头端至芙蓉前,自己把诔文挂在芙蓉花上,泣念诔文祭奠晴雯。(5分)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摒弃投机心理,全面梳理。

要让学生明确,文学名著阅读的简答题,除了考查主要人物的主要故事情节外,还考查与主要故事情节发展、主要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重要情节,以及非主要人物在名著中极具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事件,例如本次考查的关于庞德的情节。

2. 讲究识记方法,让学生掌握抓主线、联想、比较等强化记忆的方法。

如以刘备集团的兴衰为主线,以三大战役为节点梳理,使全书主要情节了然于心;又如由34回“的卢救主”联想到63回的“的卢妨主”,由“单骑救主”联想到“截江夺阿斗”,做到前后情节梳理明确,不混淆。

3.强化审题训练,明确答题方向。

简答题一题两问,设问具体,切入点小,且题干往往对要求叙述的故事情节有所提示,因此,要指导考生根据提示锁定叙述目标,然后针对所问答出故事要点,而不必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也不必拘泥于原著的细枝末节。

第9题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分析综合能力。本题从《论语》《孟子》中各选取一段,让考生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并简述孔子、孟子的话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本次试题对疑难词句作了详尽的注释,已经帮考生解决了文字障碍,关键在于理解。

【能力层级】C级。

【存在问题】

1.曲解文意。

例1:

(1)仁者爱人,人人平等。(0分)

(2)孔子的话侧重于因材施教,而孟子的话侧重于环境施教。孔子认为人应该以他的才华去学习,而孟子则认为一个人的才华是因环境而来,在好的环境,不管好坏的人都应该得到他人的施教。(0分)

例2:

(1)均主张因材施教。(0分)

(2)孔子更注重教育应当从有天份的地方入手,而孟子则更注重要从贤德、中庸方面去寻觅人才。(0分)

例3:

(1)两个观点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人和。(0分)

(2)孔子的话侧重于达到仁的根本是人和,孟子的观点侧重于“能者多劳”。(0分)例4:(1)要有教无类,对于不贤能的人一视同仁,要教育。(0分)

例5:(2)孔子更侧重于自身的反省,通过自己与他人对比来使自己进步。而孟子则强调外界的影响,只有外界达到了,才会反作用于自身。(0分)

例5:(2)孔子的侧重点是偏向有才的人,而孟子是偏向无才的人。(0分)

2.空泛概括。

例1:(1)都在讲述人能否达到“仁者”的条件。(0分)

例2:(1)都是讲促成仁礼贤德的方法。(0分)

例3:(1)共同之处是体现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0分)

例4:(1)如何成为贤才。(0分)

3.以翻译代替提炼、分析。

例1:都是强调贤能的人在自己做好之后要帮助不贤能的人。(1分)

例2:孔子认为想要使自己立足于世,就要使别人立身于世,自己想要的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这就是实现仁的方法了。孟子认为要使合乎中道的人教育不合乎道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没有才能的人。(2分)

考场优秀答案示例:

例1:

(1)孔孟都强调在自己合乎中道通达而立于世的时候也要推己及人,帮助他人。(2分)(2)孔子强调了自己立世也要帮助别人立世,自己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强调的是行仁的一种方法;而孟子同时也提出自己已合乎中道,有才能时要帮助不及自己的他人。他不仅强调了教育他人,推己及人行仁义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达到更高境界的方法和不照此做带来的后果,相比孔子更进一步。(4分)

例2:

(1)做到推己及人,自己先要具备贤德,才能要求别人也具备。(2分)

(2)孔子认为仁人应该做到推己及人,要以身作则,才能为别人所效仿。若做到这样,便是仁的开端了。孟子认为合乎中道的人应该教育不合中道的人,要是他们没有做到这样,那么便违背中道,有伤德行,便与不贤能之人一样,强调贤人要教化不贤之人是他们的义务。(4分)

例3:

(1)推己及人是“仁”的方法。(2分)

(2)孔子侧重点在于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也要帮助别人达到,此为“仁”的方法。孟子的侧重点在于贤能的人要教育熏陶不贤的人,才能达到德行的标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4分)

例4:

(1)两个选段皆指出君子应当推己及人。(2分)

(2)孔子侧重从自身行为规范来谈论推己及人,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想显达、立身也会使他人如此,推己及人是接近仁德的方法;孟子侧重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孟子认为合乎中道的人应该教育、熏陶不合中道的人,这样才能达到德行的要求。(4分)【教学建议】

1.把握孔孟思想的核心。

文化经典考查的是思想,要引导学生把握孔孟思想的核心。可借助《国学基本教材》和我市高二学年所用的文化经典选修教材梳理。

2.理解文本内容

理解文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要让学生过好文言翻译关,尽可能读懂文本。教师可对两部文化经典中的文言知识作适当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读懂文化经典的同时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3.规范答题

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我省近年高考文化经典试题,注意参考答案的构成,发现、改进自己答题的不足,做到规范答题。

第11题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文章第一段为了表明作者“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一中心,从说理文重要性、必要性入手说起,接着分析社会现状,从而得出结论。

11题得分较低,平均1.5分,得分率50%,错误点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不理解题目的含义,不知道思路题回答的样式,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的词语。再结合小题分数,论证的思路就很清晰了。不少学生不分层次,有的甚至用箭号表示。

第二,学生不理解题目的要求,按照平时的做法,回答成作用题。如例子1和例子6,个别学生甚至看错题目要求,不是分析第一段思路,而是分析全文思路。导致该题不得分。

第三,回答不够具体,如:“通过日常生活引出话题”“最后作者通过分析该现象造成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作者自己对说理文的一些看法”“并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提出观点”如例子2、3、4、5,划线地方未点出具体的内容。该点无法得分。

第四,学生能够看出该段的论点,但回答不完整,表述不准确。如例子7“作者首先说明“摆事实、讲道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例子8“以生活中离不开说理引出说理文的写法,举出一些说理文好写的言论。”,例子9

“先举出说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等均不够准确,无法得分。

得0分——

例1:文章开门见山,列举一系列说李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下文说理作铺垫;然后作者提出对说理文写作疑问、困惑,引出对说理文的看法,为下文具体阐述作铺垫,点明论题,照应题目,为全文奠定基调。

例2:首先,通过日常生活引出话题,说明说理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作者摆出说理文的一些现象。最后作者通过分析该现象造成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3:第一段分三个层次,第一层讲明何为说理文,并举几个例子,引出说理文怎样写的问题。接着联系作者自己对说理文的一些看法。

例4:作者先总写说理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引出说理文应用如此广泛的论题。然后说明人们对怎样写说理文研究颇少在写自己对说理文的一些看法。

例5:先分析社会现象,再提出自己问题,并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提出观点。

例6:扣住主题,说理要“摆事实、讲道理”,从而展开说明,为下文作铺垫。

得1分——

例7:作者首先说明“摆事实、讲道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次。提出说理文该怎样写的问题,最后作者结合自己写作经验说明写说理文并不是一件易事,是非常难的。

例8:开头以一句俗语引出本文要讲的内容对象,然后,以生活中离不开说理引出说理文的写法,举出一些说理文好写的言论。例子后推翻这些观点,引出说理文并不好写的观点。

例9:①先举出说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②引出如何写说理文这一问题;③从自身的角度来表达写好说理文并不容易从而为下文做铺垫。

得2分

例10:先通过一系列的事实说明说理的重要性,再进行对比,提出问题“说理文怎么写”,从而引出说理文不好写的观点。

第12题

该题得分较高,平均达到2.2分,约有50%得满分,错误点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看不懂文章思路,胡乱抄写。如例子1和例子2.。

第二,学生抓不住段落中心,第四段的开头句“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关系”是对第三段的小结,而不少学生只是胡乱从第三段分析句子中抄写一句,导致该点无法得分。如例子3

第三,失分点最多的是第二点,答案是“说理文要追求简洁”。而不少学生抄写第一句“说理要透,透在话说得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该句是作者分析,不是观点。还有的学生只抄写“文章要有裁剪”这一句,导致该点无法得分。

得0分——

例1:①把全篇文章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誊写出来,那是极其稀有的事;②“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看法是片面的;③说理要透,文章要裁剪;④说理文的目的在于

说服。

例2:1.要把道理说清楚,2.对说理要有个零星片段,经过一番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3.用语言表达出来,4.将文章裁剪。

得1分:

例3:①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看法是片面的。②认为说理文需要裁剪,话要中肯,说理层次应得当。③认为要写好说理文,还是要动一点感情。

例4:作者主要阐述了三个看法:①说理要透彻,轻重层次要妥当。②文章要简洁,要表现命意,③文章要进行裁剪,裁剪要割爱。

得2分

例5:①对自己道理先有零星片段想法;②整理思维;③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命题;④动用一点情感和形象思维。

例6:①说理要透彻,②文章要裁剪,③要动用情感来提高说理文的地位,④思想和语言要保持辩证关系。

得3分

①思想和语言要维持辩证关系,要想得全面,写得明白。②说理要透彻、中肯、轻重层次摆的妥当,行文要简洁。③写说理文要富有情感,读者感动才能发生兴趣。

甲类文本

第14题

【考查内容】分析文学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要求在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阐明作用。

【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

【存在问题】

1.不分主次,机械套用术语。

1分例:

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与背景;交待故事的主角;以寒冷凄凉的场景为下文老人的遭遇作铺垫。(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多,结合文本内容,应优先考虑最具表现力的。比如本文中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都对小说内容的表现有着突出效果,而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人物等与之相较就显空泛,针对性不强。)

0分例: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交待了时间和起因,更好地过渡到下文。(未能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一味机械套用术语。)

2.生硬挖掘,过度解读。

2分例:

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权贵社会的冷酷作铺垫。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面对严寒的冲击,坚冰却毅然挺立,暗示贫苦人不向恶势力低头。

0分例:

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写火车站外天气情况,暗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题干问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考生应立足该类题型的答题规范。断章取义,抓住某一具体景物而附会其深意,或脱离语段的情境,一味深挖,向主题靠拢,都是不对的。)

3.表述不规范,语意不明或不畅。

2分例:

暴风与坚冰写出海湾环境的恶劣,烘托出老人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刻画出凄凉孤苦的氛围,同时推动剧情发展,为下文老人去食堂取暖做铺垫。(一般说“烘托人物……的性格或

心境”,不说

“烘托生活的艰辛”;“渲染……的气氛”,不说“刻画”气氛;该例在表述上用语不规范。)

第15题

【考查内容】本题从探究标题的合理性入手,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小说的深层意蕴的能力。

【能力层级】F级,探究。

【存在问题】

1.列举理由角度单一,仅在同一角度重复赘述。

3分例:

不同意。本文的主人公是那位老人,用“饥饿的彼契”各种表现来突出老人“人穷志不穷”的形象。文中当别人施舍,老人不许彼契去吃。以及不肯要多给的面包可以看出老人“人倒志不倒”。文章通过彼契痉挛地吃而老人却没有吃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老人高大的形象。所以文章标题不应为“饥饿的彼契”。(该例仅从老人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的角度来支持标题的合理性,缺少不同角度的挖掘,因果分析上也有不严谨之处。)

2.文不对题,强加因果。

1分例:

不同意,小说主要揭示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老人即使生活艰苦,但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后来女售货员的施舍老人却接受了,说明老人的生活实在非常艰苦。(答题应立足于为什么不同意“饥饿的彼契”作为小说标题。而该例在理由的陈述上文不对题,因果关系不成立。)

乙类文本

第14题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传记类文本中某个语段的作用,涉及表现手法的考查和结构分析。

【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

【存在问题】

1.文体基本特征把握不准确。

2分例:

文章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用很多数据来表明邓波儿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的爱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为下文她长大后遭遇的困难作铺垫,与之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其不幸命运的思考。(“列数字”、“举例子”等属说明文的概念,在传记类文本阅读中表述应有所不同。)

2.忽略手法分析,答题不完整。

2分例:

通过人们的举动,表现邓波儿的影响力;引出下文对她人生经历的描述。(分析语段在内容上的作用,应首先着眼于语段中极具表现力的手法,手法先行,然后具体分析其艺术效果。)

1分例:

通过邓波儿在6岁时收到很多礼物,间接表现红极一时的邓波儿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她的喜爱。(只考虑该语段在内容上的作用,而忽略了在结构上的作用,造成失分。)第15题

【考查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能够提出观点,并从不同角度阐明理由。

【能力层级】F级,探究。

【存在问题】

1.观点骑墙。

4分例:

我认为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因为她成名后便没有了真正的童年,每天都在片场中与人周旋度过;也因为6岁的形象深入人心,长大后的她失去了吸引力;幸运的是童星秀兰的身份使她在联合国工作顺利。(由于观点骑墙,阐述理由时就要均衡兼顾,论析皆不充分。)

2.论析角度单一。

3分例:

我认为6岁成名对邓波儿来说是不幸的。首先成名带来没有隐私的生活,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快乐;其次,6岁的小孩应该是在玩乐中度过,不应每天在训练当中度过;再次童年对每一个来说都是可贵的,一旦错过了就是遗憾。(该例论析时皆从6岁成名对邓波儿童年生活的影响入手,缺少角度的变化。)

3.语言不够准确客观,描述性语句较多,抒情色彩浓厚,用语夸张。

2分例:

6岁成名对邓波来说是何其不幸。每个人都喜欢她童年天真烂漫的样子,却接受不了她渐渐长大。就像是把一个人高高地捧上天空,又摔在地上,过去的光鲜亮丽瞬间熄灭,对她恐怕是无情的打击。再加上日后残酷的命运一次又一次打击她,她的结局可谓悲惨。所以,我认为这对她来说是不幸的。

4.脱离文本,自说自话。

2分例:

不幸,出名未必要趁早。对于邓波儿这类人来说,出名意味着她过早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并迷茫于世俗功利的风尘。命运应由自己把握,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不由谁,即使是父母。成年那一刻,我们的关系就淡化了,他们无权要求我做多余的事。邓波儿成名过早,作为公众人物,失去了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大不幸!

【教学建议】

1.本次考查涉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语段的作用,标题合理性探究,及对文本某方面内容的探究,属常规题型,有法可依,但在答题过程中,发现考生对考点熟悉度低,理解能力弱,遗漏、生搬硬套、过度解读等现象较多,下阶段复习中常规题型的答题范式仍需要反复强化。

2.强化踩分意识,看分答题,对于答题点比较多的题目应力求要点全面,表述精确。

3.探究题,观点要求表述完整规范,态度明确,不可骑墙。论析要充分,切忌模棱两可。本次考查观点表述上未作严格要求,但建议提醒学生不可简单以“不同意”、“同意”、或“是幸运的”、“不幸的”作为观点,正确的表述应是“我同意(或不同意)以‘饥饿的彼契’作为文章的标题”,或“6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来说是幸运的(或不幸的)”

4.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根据不同文本给予不同的方向指引,本次小说文本的探究题若从人物、情节、主题、读者的角度分别思考答题方向,还是较容易找到充分的理由的,避免只抓住一个角度,反复赘述。

5.强化探究题的语言规范,表达力求准确客观。

第16题(1)

【考察内容】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A识记。

【存在问题】

1.“收敛”的“敛”应该属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汉字,难度值几乎为零,但仍

有学生放空或写成“脸、廉、殓”等形近字。

2.书写不规范

【教学建议】

强调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校)注意夯实基础,常见字要写得规范清晰,态度端正。

第16题(2)

【考察内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

【存在问题】

该题型属于福建特色,在各地区校级试卷中频繁出现,学生应不陌生。高三上的市质检采用选择题形式考察辨析病句,降低难度,有些学生可能是蒙对的,但得分率并不高,。本次提升为辨析并修改,造成大面积失分。

1.不理解“病句”的概念,把改病句当成改词语,随便地改动一下,甚至把对的句子生生改成病句。

例1:把“别具匠心”改成“别具一格”,“构成各种画面”改成“构成各种元素”,“次第”改成“依次”。

2.不了解六种病句类型,因此无从“对症下药”。尤其是对介词很不敏感。应该属于训练不足,见题太少,对典型试题毫无感觉。

例2:“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看到顿号,能思考有没有顺序的问题,但看不出是并列关系,就随意地调整。

例3:把“除山石树木外”改成“除了山石树木以外”,“更扩大”删去“更”,“因此”改成“虽然”或“但是”。

3.能找到病句,但无法修改正确。可以得1分。

例4:把“对于”改成“对”,“对于……来说”,仍然是介词结构,一样导致主语残缺。

【教学建议】

要强调病句类型的教学,属于重难点,不妨再讲一次。加强修改病句训练,可以把选择题改成主观题,精讲精练。

第18题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类评价性题目上,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答案不求唯一,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时切忌脱离所给材料,随意作答。

【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

【存在问题】

1.观点不完整,答为“我认为这是对的,可不对的”的现象依然存在。

例1: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方言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应忘本,也不能将我国古文化遗失。我认为年轻人应勇敢说方言,不应怯于说方言。所以我想年轻人不应怯于说方言。

2.表述的观点和陈述的理由不统一。

例1:我认为应鼓励年轻人怯于说方言的现象。首先,方言是本土的语言,是经古至今的,拥有文化传统的,年轻人应当继承文化的遗产并传承于后代,而不是怯于说方言。其次,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难免会遇到嘲笑,年轻人应大胆地说方言。对不同的方言,大家应相互尊重。

3.观点不完整,没有具体的分析,几条理由间缺乏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的层次安排,条理不清晰。

例1:我认为年轻人不应怯于说方言。方言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国五十

六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应忘本,也不能将我国古文化遗失。我认为年轻人应勇敢说方言,不应怯于说方言。所以我想年轻人不应怯于说方言。

4.理由不充分,观点阐述不够明确,只是表明一种态度或情感倾向,

例1:我认为年轻应该对说方言有一种热爱。它代表着当时的文化,我们年轻人应把这种文化传下去,中国语言文化中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一种方言。对于方言我们不应胆怯。能说纯正方言的人才是纯正的本地人啊

5.审题不清,偏离题目要求。不说自己对“对年轻人怯于说方言”的看法,只是引用材料里的内容,证明这一现象是真实的。时评题,往往要求“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加以阐述”,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明确观点,然后就原因、理由等等作简要阐述,该生只是对试卷所给的材料本身作说明,在答案中没有给出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例1:年轻人怯于说方言的现象随着朝代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首先95.9%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说明现在“年轻人怯于说方言”的现象颇为严重。其次,受访者中,“80后41.01%比70后占40.1%要略多,说明“年轻人怯于说方言”的现象随朝代发展越来越严重。可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怯于说方言。

例2:我的看法是赞同。首先,社会调查中,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45人进行的调查,而且有95.9%

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其实,37.1%的人表示身边能说纯正方言的年轻人不多。最后

80后和70后人的人相比,说方言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可以看出现在说方言的年轻人是不少的。

6.审题不清,答题顺序错乱。时评题,往往要求“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加以阐述”,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明确观点,然后就原因、理由等作简要阐述。

例1:①随着时代的进步,说方言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有些人觉得说方言不时尚,所以就不想说了。②现代中国也提倡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一些人也改掉了说方言的习惯。③我认为普通话要讲好,方言也不能丢。④方言给许多家庭带来一种亲切感,使家更温暖,和睦。

【教学建议】

《201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以鲜明的观点、简明的语言评说某一事件。”考查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

简明,指语言简洁明了,能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连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文气顺畅。

时文评说是立论的缩微,考查“怎么想、怎么说”,检测“怎样表达观点、怎样陈述理由”。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开放的,可以有多种观点(甚至截然相反),关键在于言之成理、言之有据。高中生应关注时代、社会,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理性思维的批判精神,该专题对此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促进作用。

教学不能只抓“一句话概括内容”这种题型,应从本质上理解这一小题的命题立意,学会准确理解和概括材料内容的方法。指导考生进行时文短评训练,要引导学生表达看法观点要鲜明,针对具体对象说出自己明确见解或主张,要呈现的是自己认识水平,而不是好恶、喜乐等情感态度;简要阐述要在内容合理的基础上追求表达的简明扼要,连贯顺畅。教学要抓好有层次地阐述理由的训练,虽然高考并没有规定要答出两条理由,但考生如果能从两个角度阐述理由,一来可以保证字数,二来可以体现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也可以避免说废话的现象。

第19题(写作)

一、题意分析

本则材料呈现的是名花和塑料花之间的矛盾。名花鲜艳姣美却容易枯萎,塑料花经济耐久却只能在角落做摆设,二者各有优劣。名花处于“醒目处”,瞧不起处于“角落”的塑料花。从二者的言语交往看各自意识里都只感到对方的缺点。从二者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来看都是讽刺嘲笑而非善意的沟通。因此,从探究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矛盾的办法入手都算合理的立意。本则材料是寓言式材料,要注意合理映射社会现实。审题的关键词是“包容、尊重、沟通、和谐、理性、自我认知、价值冲突”等。

二、写作角度

下面这些角度都可以视为切题:

(一)从情节冲突入手(名花、塑料花的相互攻击)

1、要有包容精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摒弃对他人的攻击嘲讽,理性化解矛盾。

3、对话与沟通才能产生和谐。

4、和谐来自于彼此价值的承认与尊重。

5、实用的人生和审美的人生各有各的价值,主流精英和边缘草根各有各的位置。看清自己的价值,认准自己的位置。

(二)从“名花”的角度入手(名花对塑料花的讥讽)

1、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2、不以一己之见排斥异己,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苛求他人。

3、尊重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三)从“塑料花”的角度(塑料花的反击)

1、被无端攻击不应忍气吞声,但怎么反击则体现智慧,也体现境界。

2、理智地对待批评讽刺,语言暴力只能带来彼此更深的伤害。

3、要学会欣赏自我,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三、作文硬伤

1.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2.以叙代议,罗列材料,缺乏分析。3.堆砌名人名事,提不出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没有现实感。4.不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甚至展开人物对话。5.语言散文化倾向。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

1.

没有整体立意的意识,不从名花和塑料花的矛盾入手,而是对其中一种展开联想式思考。比如,名花枯萎了,所以它没有笑到最后,进而推论出只有笑到最后,才会笑得最甜。比如,塑料花是假花,所以,无论如何,假的总不如真的美丽。假固然是塑料花的特征,但不属于材料中所表述的塑料花的特质,而是属于写作者主观联想出来的特点。

2.

材料到观点之间没有分析推理,主观给出一个结论,强行贴上某个观点。引述材料之后,不作分析,只是很主观地给出一个结论,比如,只有坚持,才能成功,只有坚持,生命才会绽放美丽等等,凭什么说材料中的塑料花具有坚持的品质呢?

3.无视材料,另起炉灶,主观认为自己写的是扣题的,实质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是有相当部分同学不明白材料的功用,另起炉灶,整篇文章找不到对材料的分析语。

4.

说理的各层次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说理段相互处于游离状态。典型的是各段的分论点之间形成一种表面的排比,比如“只有认清自己才会更美”,“只有认清自己才会更成功”,

“只有认清自己生命才会有意义”,乍一看都和材料有点联系,但实质上各分论点之间是相互游离的,有拼凑的痕迹。这里不是一味否定分论点排比的写作方式,只是使用这种形式时要思考分论点排列的逻辑关系,怎样构成合力来为自己的论证服务。

5.

审题合理的基础上,不知如何论述,一个意思反复陈说,以例代议。表达能力或思考能力的欠缺导致语言注水的情况明显。这暴露了部分学生在素材积累和运用上的软肋。

6.套题,把曾经见到过的优秀作文简单套用过来,比如诚信、信仰、坚守等。任何一道作文题都有其个性,考场上千万不要被“似曾相识”的感觉蒙蔽,主观以为“就是一样的作文题”。当然,写作的构思允许触类旁通,某些平时写过的内容可以借鉴使用,前提是你要看清作文试题的个性所在,才能做出合理的变通。

7.书写,标点等规范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文体不清的问题较上次统考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不完篇的人数还较多。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刚刚800字,可能存在作文时间偏紧,构思不充分的问题。

选择记叙文的同学不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材料扩写或变相扩写。

2.编造故事但类比失当。

3.扣题只在表面,无法诠释内蕴。

4.叙述的节奏感,细节表现力差。

附类型卷

1、生命平等与生命宽容(66分)

花园中的名花固然娇艳欲滴,但却不能持久;塑料花诚然稍逊姿色,但却经济耐久。两种花代表了两种生命形态,相去各异无法一概而论。

生命皆平等,皆有其价值。每一种邢形态都为造物者所赐,都是上帝的宠儿。文明也是如此。东方文明讲求平和安稳,相安无事,对器物要求经久耐用,对爱情要求天长地久;西方文明是活跃冒险的海洋精神,讲求演变进化与技术革新。双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安能有高低优劣之分?因而对于花园中花朵们的争论,各执一词的双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日而语”当为“相提并论”)

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双方矛盾相互讥讽呢?我想,这是不平等不宽容导致的恶果。名花摆于醒目处,享受人类的赞美与追捧,而塑料花冷落于花园角落,加之名花“不宽容”的讥讽,这导致塑料花也越来越不宽容了。生命皆平等,但在社会的弱肉强食中,往往会分化为三六九等。西欧卡尔文所提出的“先定论”就赞成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认为一部分人是上帝的“弃儿”,生来就是受压制的。因而由“先定论”为依据的弱肉强食随着地理大发现以殖民掠夺、屠杀的方式袭卷而来。西班牙探险队队员科斯尔克说:“铲除一种文明,就如同随手摘下路边的向日葵。”这是一种文明凌驾于另一种文明之上的罪恶,是文明不宽容而转化的文明暴力,是对生命皆有其独特价值的粗蛮否定。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价值冲突的矛盾呢?是塑料花的反击,以恶制恶吗?不,当然不是。不宽容不平等的恶果以不平等不宽容的方式解决容易造成两败俱伤。要倡导双方(或者多方)相互尊重,来寻求达到“共同价值观”。名花与塑料花都是花园中的摆设,都是为了使园子更美好更有生机,这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观”。文明之间倡导尊重、相互借鉴、融洽相处于整个文明多元的环境中,即享有“共同价值观”。这好比中国古代儒、佛、释(应为儒、道、释)三教并流,又好比美国三权制衡原则——相互制约但又共同维护自由民主等等。(类比失当,三权制衡并不意味着价值冲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命形态亦如此。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宽容

与平等是每个生命形态所需要和推广的。

点评:破题简洁、清晰、准确。整体思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结构清晰,以问题为导向,串联行文思路,有相对严密的逻辑链。持论有根,能自然地从材料中导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有据,论据使用显示了开阔的视野,且对论据的分析指向精准,导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虽然在表达上个别词句还有不准确不妥帖的现象,个别例子经不住推敲,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很讲规矩的议论文。

2、参差多态,良善为核(66分)

名花美丽高贵,因而嘲笑塑料花的平凡普通。塑料花经济耐用,因而反讽名花的脆弱易谢。两者看似各有道理,实则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绑架了他人,于是彼此成为彼此眼中的嘲讽对象。

然而,需知,主人的花园里既有名花也有塑料花,上帝的花园里也该并存不同的价值取向。罗素语:“参差多态方是幸福本态。”允许参差多态的价值观,人世才会更美。

名花与塑料花都未意识到这点,他们正如当下的众人一般,强求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这种单一的价值观是存在的吗?需知世态纷繁多样,不同的评价标准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我们不能说其中之一便一定是错。企图制定一个唯一的价值观便如想缔造一个乌托邦一般狂妄,如希特勒一样独裁,都是试图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考代替所有人的,这种掠夺他人思考权力的行为,无疑是有悖人权的。因此,正如名花与塑料花两者都没有权力对他者进行高低评判一般,没有任何一个人或群体有权制定一个单一的价值观。

甚至,假设这种单一价值观能够存在,其必然导向一个与美好相悖的结局。需知,矛盾才是进步的源头。正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使得世界能在两个极端之间寻得平衡,稳定前进。不同的价值观起的就是互相监督、互相补充的平衡作用。若花园里只有名花,那终将枯萎不能持久,若花园里只有塑料花,那花园便失去生机,缺乏美的价值。人世既需要经济耐用的实干主义者,也需要心存美丽的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缺一不可。而一个单一价值观主导下的整齐划一的世界诞生的单向度的人,无疑将使世界停滞不前甚至堕入深渊。

不过,我们虽然倡导不同价值观的共存,却绝不等同于相对主义的拥护者,正如花园里可以有名花与塑料花,但不能有毒藤与野蔓。良与善的价值观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相对主义者的模糊对错界限是不可取的。(何为相对主义者?作者是否是想说包容并非无底线纵容?表达不清,作者想进一步完善自己思考的目的没有达到)

因而,我认为,只有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参差多态,并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将美与良善作为始终的核心,在此前提下,才能进取,世界这个花园才会更缤纷多彩。

点评:这是一篇扎扎实实说理的文章,没有炫目的文字和技巧,但条分缕析,逐层深入,咬定问题不放松,一探到底,这是议论文中难得的思维品质。作者并不是简单地举例证明自己的看法,而是在不断的辩证分析中加强自己观点表达的严密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体现了难得的思辨意识。虽然论述还不够丰满,显得“骨感”了一些,虽然有些文字还不能十分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考,但你看得到作者怎样一层一层地逼迫思维向深处抵达,你看得到作者的思考是怎样透过材料的现象深入本质。

3、和而不同(56分)

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君子之间志同道合,但尊重彼此间的差异,不追求方方面面的一致,小人则反之。我深以为然,世间万物本各异,不必深究他

人异处。

名花讥讽塑料花是摆设,塑料花亦反击称名花不经济,不耐久。事实上,无论名花还是塑料花,都是用来为生活增添情趣,只不过名花有芬芳,塑料花更持久罢了。而这些差异不过生来就有,本无嘲笑讥讽之处。

在一次采访节目中,韩寒被问及对上个世纪著名作家冰心、老舍等人的看法,韩寒竟公开表示老一辈作家文笔不够精炼,文采也不及档次,颇有不屑之意。虽说其见解不无道理,但韩寒作为新时代有影响力的作家,应该深明文学作品的差异乃时代差异所致,不能简单以当代眼光论断,而应以开放的胸怀,包容作家风格之间的不同。相反地,音乐人三宝的态度便显得谦逊和包容,理解不同流派的音乐。

宗教信仰上,更应该懂包容差异,追求和平。延续了数十年的巴以冲突,阴霾至今还未完全消散,这种对差异的排斥,造成的只是该地区人民无尽的苦难,以及种族、信徒之间的隔阂。

而闻名于世的圣城耶路撒冷,则堪称践行“和而不同”的典型。耶路撒冷被三大宗教同时奉为圣地,每年来此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信徒带着对信仰的忠诚来到这里,大家只为寻求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安宁,彼此尊重不同的信仰,以和我重,共同维护圣地的神圣和高洁。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亦趋于多元化。这是个标榜个性,注重个人,追求自由的时代,但不意味着冷若冰霜。我们要尊重不同个体间的不同思考。鲁迅先生同意卡莱尔所说的,未曾彻夜痛苦的人是不足以语人生的。现在你若彻夜痛哭,要是跟人说是同为失意,也许他立马来安慰你;要是说是因为思考人生,没准他就带你去看医生了。

其实这样不太好。人就像个蛋,观念像石头,石头虽然坚硬,但蛋才是生命。你要包容别人的思想比你深遂,允许别人与你不同。

点评:开篇切题简洁准确。主体部分的三个事例典型,能很好地诠释自己的主张,表达也很流畅,可惜这三个事例有同质化之嫌,并没有在思考上进一步拓展。最后部分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呼应自己文章开头的主张,只是,石头鸡蛋的类比并没有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总体来说,文章结构清楚,立论合理,论证详实,体现了一定的分析水平。

4、尊重他人特点百花齐放(56分)

今天我们走在大街上,会很自然地发现每个人都各具特点、有所不同,或穿着,或爱好,或职业,或理想。没有人会想着选出一个完美的形象让所有人模仿,因为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同,各司其职、稳中又各展其才,正如花园中名花与塑料花都不可缺少一样。

名花雅致,在醒目处吸引着人们的啧啧称赞;塑料花经济耐久,在花园的角落填充着花语与鲜艳。园主不会只放名花或只放塑料花,正如人们不会只吃肉或只吃米饭一样。我们因而在生活中也应尊重各自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世上没有无刺的玫瑰。”达到极致的美是不存在的,同样,世上也没有哪一种理论、准则、人格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也正因此,我们更偏向追求多样、多元的生活观、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接触的人或事或熟悉或陌生,都是有所差异的。我们不必为了求同从众而戴上一样的面具,使人际交往成为一场可笑的假面舞会。相反,“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更有利于每个人的价值实现,也更进一步反映在文化传承与发扬,国民心理的进步上。

先秦时诸子百家学术交流、文化繁荣的情景至今引人遐想。有的孤傲清高,有的济世爱民,有的专注实用,有的能言善辩。难道我们要因某些学说远离世故就加以嘲笑?因不济政治就置之不理吗?的确,我们并没有,也因此还能感受到千年前文化碰撞的激动与魅力。人也是如此,姚明不会嘲笑史铁生不能行走。博尔特不会嘲笑鲁迅短跑太慢,每个人都各具特

点,专注与发扬自身的价值,在各自的行业中发光发热,社会的车轮才能前进不滞。

快节奏的生活已容不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次序,更多的是“同台竞技”各展才华。多元化的时代也给了我们广阔的舞台与无限种可能。“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本就不是求同的动物,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才是我们完善自我、贡献社会的渠道。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希望我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能量,与他人多样的能量一起,汇聚成多彩的“百花齐放”的景象!

点评:文章开篇两段切材料分析得出自己的主张,立意鲜明准确,只是在表达上有重复之嫌。第三段正面说理充分,思考有质量。第四段使用例证,但不单纯堆砌,而是和分析能有机结合。最后两段联系现实,发出呼吁,回扣篇首主张。从结构上看,层次清楚,从表达上看,流畅生动,从分析来看,详实有力。只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是只表达了一层意思,议论的纵深感稍逊。

5、别拿豆包不当干粮(56分)

名花比塑料花鲜艳美丽,塑料花却比名花经济、耐久。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那么塑料花只能在暗处当摆设吗?不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不好的事物,也会有它宝贵的价值。

一样都是花,名花的价值在于它娇贵,生机勃勃,具有鲜美的色彩。而塑料花虽没有那么诱人,总归是有一些形状颜色的。况且它们还能长生不老,伫立不倒。这不就是塑料花的价值么?两者相比,那塑料花倒也不输什么。所以请那些“名花”别把“塑料花”当废物看。

王宝强,黄渤应该算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演员了。他们当然不是“塑料花”。但是,你看到他们功成名就时,你可曾知道王宝强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门口“蹲点”,就是为了一个龙套戏?黄渤年轻时走遍大江南北卖唱而付出的艰辛汗水?当然,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不知道的人只知道他们是“名花”、“干粮”,而未曾想过他们也是从“塑料花”,“豆包”中蜕变而来的。(此例很有价值,可惜作者的议论分析出偏了。“塑料花”和“名花”是不同类的,各有各的价值而已,无论怎么努力也变不成花园里的名花。不妨拿女神范冰冰和豆包王宝强来比,强调影视花园里各种类型的花的价值)

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件事物或者一个生命体,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潜力与能量。然而人们都不会去在意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必要的东西,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只为惊醒少数人。

人总是这样,看别人像个傻子,就认为别人是傻子。但也不排除他真是傻子的可能,但傻子有时也会一鸣惊人。

“脑残”的周伟登上了《最强大脑》的舞台,俨然从一名傻子变成一位精英,并且代表中国出战西方国家。他很好地证明了自己,诠释了一个卑微的生命绽放的光彩。借此契机,也反映出了人的心理,如果你是在大山里见到他,那么他只是一位无用之人,但你在舞台上看到他神奇的大脑进行运算时,又会觉得他是一位旷世奇才。

所以,我们不能靠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与能力,因为“墙角的花,在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便小了。”我们的世界小了,是因为我们过于片面。以至于不能看清别人真实的内心。

卢梭说过,我不反对你的观点,但不剥夺你说话的权力。(引用有误,是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的,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这样,“塑料花”也可以美化、装扮环境,豆包也可以填饱肚子,我们多多换位思考,不要盲目听信自己的直觉。因为“塑料花”也可以做出惊世骇俗之事,你否定的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点评:这是一篇看来比较质朴的文章,但看得出来作者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没有高大

上的素材,没有“深奥玄虚”的道理,甚至有些地方表达也不够准确,但它依然可算作一篇较好的说理文。作者切题干净利落,立论有根有据。主体论证虽然是常用的例证法,但作者用例说理的意识很强,而且,看来普通的例子因作者的分析意识用活了。结尾部分作者还能对自己的分析进行深化总结。结在“你否定的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巧妙地呼应了开头作者的观点。结构意识有了,分析意识有了,道理说准了,即便显得“朴素”一点,又有何妨?

6、不应在事业有成时讥讽别人(49分)

材料中名花对塑料花的讥讽嘲笑,而塑料花反击道:你们有我们经久耐用吗?名花的骄傲只是一时的。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嘲笑别人。而塑料花虽然普通,但它也有价值。我们不应该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不应该认为自己是名花,身份高就讥讽塑料花。

前一段时间,我刚好看完一部电影。一位美国士兵要派去别的国家打仗。当回来时,因战绩出色被授予奖章。瞬间成了名人,为许多公司代言,上报纸,上电视。有一天他去酒吧喝酒结帐时没带钱,便说这间破酒吧,就这点钱还要付,看不起这酒吧的店主,嘲笑他们一辈子就开酒吧,只会赚些小钱。便砸了这酒吧。士兵第二次打了败仗回来,失去了双腿只能一辈子坐轮椅。他再来到那酒吧喝酒。那店主一眼就认出了,就讥讽他是废物,是报应。不卖酒给他喝。这士兵也像名花一样在自己顶盛(应为“鼎盛”)时期,瞧不起别人。最后这士兵的好日子也不长久,换来别人的讥讽。

还有一家科技公司也经常讥讽比它烂的公司。有一次,有一个不知名的代工公司找这家科技公司的老总,表示想为其公司生产零件,帮他们代工,希望科技公司能给它们订单。这科技公司便讥讽他们是不知名的代工商,还想接我这著名的大公司订单。后来,这知名的公司因找的代工商因代工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而破产了。而起先那家不知名的代工商因产品质量得到许多大公司订单,业绩不断好转,股价也升了不少。当那家科技公司再次找到当时不出名的代工商时,代工商便回击它,让你当时讥讽我,这回我不接你订单。这家科技公司因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最后落得破产的下场,也受到代工商的回击,并不接他们公司的订单。

像名花和塑料花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但这也反映当下的社会风气。也许你正在人生的顶盛(鼎盛)时期,正是事业有成之时,嘲笑那些不如你的人。这种风气是不好的。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好日子过去时,当初被你看不起的人也看讽刺你现在的落破。(落魄)我们应该要有好的心态,不要丈(仗)着自己事业有成或有优势时嘲讽别人。心态要摆正。只有这样,当你落破时,也会受人尊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自己在事业有成时应帮助弱者,而不是嘲笑,讽刺弱者。因为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我们应该要有好的心态,不应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在自己强盛时,嘲笑,讽刺弱者。

点评:能引述材料,准确地审题立意,开门见山是此文能评上三等上的关键,尤其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该考生还能适当地进行分析——为什么事业有成时不能讥讽他人以及应该有怎样的心态。本文的结尾虽然没有深化自己的观点,但至少能呼应文题,首尾圆合。当然,此文的不足之处亦很明显,例子不典型,两个例子都有编造凑数之嫌,叙多议少,语言不简练,缺少文采,没有论证的力度。还有一些常用字的书写错误,也给阅卷老师留下语文基本素养不高的第一印象。

7、美丽(42分)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素

真花美,美在于鲜艳,而假花美,美于争艳不在一时,却又有那不谢之蕾,不是缺少美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2018年 2018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 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 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2018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图片版: 2018北京高考微作文题目: 2017年 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 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 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 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 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 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你怎么看? 【2017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三选一】北青报记者刚刚获悉,今 年高考作文“微写作”是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 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 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 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 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2016年 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 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优秀获奖作文题目大全

优秀作文题目大全这篇关于优秀作文题目大全,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好题】 作者:中山女高陈家毅老师 【引言】 进入大学的途径,由传统的考招合一,迈入多元入学,考生的机会虽然大幅增加,但考试的压力仍然未减;不管是推荐、申请或考试分发,都需要考,因此,分数就决定了一切,尤其是国文,几乎是国内所有国立大学必考的科目,其分数之关键,自不在言下,文、法、商系如是,理、工亦不例外。 国文科考题一般分成两大部份,一是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本专栏就非选择题而论,不及其它。所谓非选择题,就是指写作部份而言。近年来,这部份考题,大多偏向引导作答式的题型,考题多方取材,古文名家从不缺席,近代作家及诗人的作品,亦所在多有,其目的,一方面测试学生阅读与鉴赏之能力;一方面则考验同学推想与写作之创意,融阅读与写作于一炉,可谓学思并重,学不废行。 本文循此方向,特拟题目,以供同学思考。 【题目】 《论语.先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知吾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二三子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人生有梦,希望相随。 读过上面文章,请以「如果」为题,写一文章,文长不限,但起码要有启、承、转、合之美。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含解析)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较为简洁明了。立意的核心是回答材料中的问题,明确观点,确定立意。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试题解析: 限制性: 1.写作情境的限制。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4.文体的限制。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2.联想思考自由。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能启发考生思考,能让考生找到相契合和相互关联的写作材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否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在理性思辨和文化审美以及生命感悟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意想不到发生的”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此次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球的各行各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能让考生联想到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无能为力还是大有可为的。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汇编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汇编 全国卷1 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山东 题目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全国卷2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海南 题目要求: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 全国卷3 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题目要求: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北京卷 1、【微作文 3选1】 题目要求: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即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3.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2、【大作文 2选1】 题目要求: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上海卷 题目要求: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又怎样的认识? 天津卷 题目要求: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浙江卷 题目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江苏卷 题目要求: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处处有语言。生命也可以用语言

经典作文题目及解析

1.天街小雨润如酥 点评: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写这种作文,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2.触摸城市感受乡村 细看这道题目,似乎出得有些不公平,但不公平中又有着公平的一面,即 对一直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学子都不公平。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的命题,写之前需吃透题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中的“与”字,也就是说,要将城市和乡村都写到。“触摸”和“感受”两个动词确定了感知的主体,即“我”这个主体被掩盖在了题目中,但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我”体现出来,一定要让读者感知到“我”的存在。触摸城市需触摸城市的快节奏、新气象和发展等各方面。感受乡村需感知乡村的和谐、淳朴、宁静和美好。无论怎样写,都需将城市和乡村统一起来,探究出二者内部的关系,写出“我”对城市和乡村的真切感受,不能大而话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1.理智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同质和异质。可写成议论文。2.假设感知主体生活在城市或乡村,写出对另一种生活环境的向往乃至期待等,可写成抒情散文。3.直面主题,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律动,夹叙夹议。4.可以写诗歌,将城市和乡村并行表达,双线条的形式展示城市的发展和乡村向城市的迈进…… 3.春来草自青 此题需先理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

2020 宝山 高三一模 作文题解析及范文(辩论还是沉默)

2020高三一模宝山作文讲析及范文(辩论还是保持沉默…)(6篇范文从60—68分) 原题回放: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目类型:现象类言论型 话题词:辩论、沉默 题目侧重:“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其实提出人的认知多元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辩论或沉默的客观前提。“总”字告诉我们即便经过辩论或沉默,人的观点立场也无法完全相同。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这句总结强调了“辩论”与“沉默”二者的对立性,似乎只能二者取一,其实我们还可有第三种选择:有时辩之,有时沉默。那么我们何时可辩?何时沉默?支撑这些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一.界定概念 1.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 2.观点:①指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②专指政治观点,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③指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3.立场: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是处在在某一地点位置看某一个事物事件问题等。 4.沉默:一言不发的沉寂,不再说话的。沉默表示或默认,或无言的抗议,或无奈的选择;或懦弱的表现,或无争的自信,或避免被伤害。 二.辩论的原因、作用、意义。 1.材料明确:辩论可以统一认识。辩论是让公众参与到公共话题中来参与公共思考和表达,通过辩论统一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社会共识,才能真正凝聚人心的知识。 2.理不辨不明,辩论是得到真理的充分必要条件。 3.立场不等于真理,立场虽难以改变,也不应放弃对错误立场的斗争。

(完整)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卷三作文题目解析

(全国卷卷Ⅲ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题目: 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全国卷三的作文要求围绕三句标语进行写作。 第一句标语“1981,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关于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深圳就是快速发展的奇迹; 第二句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主席在2005年就提出的新理念,在十九大中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代表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新的发展方向,浙江也是这个发展理念下的成功的代表; 第三句是2017年最令人振奋的新政策规划,所有人都期待雄安成为下一个深圳,创造下一个奇迹。 三个不同的时间点,三个不同地域,呈现出中国发展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纵向来看,时代之路是变化发展的;从横向来看,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考生需要读懂标语所代表的国家大事件,明确其意义。 而在写作时,考生绝对不能对国家发展、时代变化高谈阔论,而需要“接地气”,

就是从自身出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国家、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来。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就一直践行的,非常的熟悉,也有相应的经历。而发展生态文明的政策考生们不一定了解,但是一定能够从污染企业的减少、青山绿水的增加……等生活现象中有所感受;而雄安新区的建立代表的新时代长征路该如何去走呢?除了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如何做呢?相信有很多词汇 会出现在脑海里:创新、团结、奉献……这样一来,写作的角度就很广泛了。但是在写作中,学生一定要结合国家、时代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新时代长征之路与国家的新时代长征之路结合起来。明确自己在时代前进的时代之路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可以做出何种努力。作为青年一代,尤其是莘莘学子,能够珍惜时间、踏实学习就是承担责任的第一步。而在未来,我们在选择人生方向,在追求的个人成长的时候又需要以国家、时代发展方向为指引。无论是书写自己对惜时的认识、对环保感受,还是发现个人与时代间的联系,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写作空间,作文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不拘。总体来说,作文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 年) 导读:本文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不以成败论英雄,努力过后才是最好的青春。高考频道紧密关注“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帮助考生分析试卷及解题思路,为你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而努力。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奉献高考真题及答案,请您关注。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2018年 浙江精神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7年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

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6年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2015年 文章和人品 材料为两个诗词作品,据考生描述,材料内容为: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

2016全国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及解析

2016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一、北京卷作文题目 2016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老腔”与“神奇的书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 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二、2016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目:奖惩之后 三、全国卷II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试用于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广西、内蒙古、新疆、云南、

陕西、重庆、海南): 今年全国卷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作文题大意为:谈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学习方式,谈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四、2016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我的青春与阅读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着;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五、2016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 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6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7

【全国卷1】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全国卷2】 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全国卷3】 我与高考,让考生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谈下自己对高考的看法。 【北京】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山东】 书店24小时营业,不赶走任何人,书店夜间允许各群体的人进入…… 【上海】 上海高考作文题:预测。有人相信预测,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 【江苏】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天津】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浙江】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完整word版)经典作文题目

1.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2.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3.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4.任是流行也精彩 5.何处散发弄扁舟6.跟时代一起改变 7.浅析流行文化8.一枚硬币的两面 9.我的江湖10.选择厚重 11.万事皆有可能12.我们都有难忘的回忆13.关注流行文化14.留给明天 15.风帆指向灯塔16.找准位置绽放光彩17.向前看,向后看18.如梅在雪 19.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20.青春从40岁开始21.善始之论22.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23.不肯死去的心24.不看续集 25.厚重的心26.豹子飞奔! 27.生命的绝唱28.文章无法 29.掀起你的盖头来30.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31.芬香永存32.不能忘记的过去 33.生如夏花34.重复的过程美 35.轻松起跑36.掬水留香 37.菊花人生38.亲力亲为与运筹帷幄39.人生的“出”与“入”40.一种人生境界 41.走向成功的思维基石42.外表与内在 43.出入人生44.大隐隐于市

45.出乎其外,入乎其内46.近观与遥望 47.永远的苏武48.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49.那阵风吹过50.烟随风逝,名随史流51.镌刻心灵的石碑52.记与忘之间 53.忘记不快铭记幸福54.执子之手 55.雨正大路也正长56.执子与通子 57.星星发光,张扬个性58.张扬与内敛 59.坐看流星划空时60.谁是英雄 61.:跳出枷锁创造风格62.圆润锋芒 63.我心飞翔64.水滴里的阳光 65.一江清流66.枯树·世界 67.一花一世界68.用心去感悟 69.重视细小从中见大70.在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71.今年花胜去年红72.双赢的智慧 73.别人的风景你的梦74.遗人玫瑰,手有余香75.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76.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77.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78.双赢,你我共辉煌 79.别小看了平凡与普通80.一粒沙的位置 81.花落春仍在82.一笑而过 83.往事并不如烟84.与春共舞 85.风雨中那把伞86.懂你,渐老的母亲 87.看不见的阳光88.月光依旧

2020年5月语文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作文题评析

内容选点准确,情境设置丰富 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评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 ,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 ,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从“作文题解读”“如何把握这道作文题”“如何评价这道作文题”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这道作文题。 一、作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由题干、材料、写作任务与写作要求三个部分组成。 (一)材料解读 材料分两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给出作文内容主题的背景。 中国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

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全面下滑…… (1)中国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竞技体育强国。 这句话是一个判断句,是表述了我国在竞技体育上是属于强国之列的信息,“早已”是指达到竞技强国已经有一定的时间了,不是刚刚达到的;“当之无愧”是指我们国家在竞技体育上取得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不会心虚。这句话给考生提供的信息,最主要是提出了“竞技体育”这个概念。什么是“竞技体育”?考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把这个概念和“全民体育”“学校体育”等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含意。“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个体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竞技体育属于体育活动的范畴,追求运动成绩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能力,不断突破和创造优异成绩,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在运动竞赛中分出胜负。竞技体育不同于“全民体育”和“学校体育”,具有激烈的竞争性、排他性、功利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我们要重点理解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2)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全面下滑……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读好这个句子,我们要特别关注几个标点符号的运用。 首先是冒号,提示表明后面陈述的情况跟前面的判断不相称。 接着是分号,三个句子之间用两个分号隔开,表明这三种情况属于“不相称”的具体现象,三种情况之间是并列关系。“中小学体育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汇编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汇编(2014—2017) 2017年 [2017·全国Ⅰ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Ⅱ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北京卷]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经典话题作文题目汇总

经典话题作文题目汇总 话题作文题目(一) 话题一 共享:传统手艺传承新思路 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遗文化,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急需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 非遗传承人公开独家配方 青瓷被誉为“瓷器之祖”,以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著称于世。宜兴青瓷曾被外交部、文化部定为国礼,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被外国人赞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遗憾的是,宜兴青瓷近年渐有衰败之势,技艺传承更面临断代危险。 2017 年 10 月 5日,江苏无锡非遗传承人詹杏娣打破常规、开先河,将宜兴青瓷独家釉料配方无偿捐出并公之于众,只盼望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继续流芳百年。无偿公开独家配方,意在以降低门槛来“壮大门户”。这种开放共享的心态,既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大胸襟与大格局,更是促进非遗项目社会化、市场化的有益尝试。非遗传承人詹杏娣之举,着眼大利、裨益大局,她以实际行动探索着非遗项目的现代化传承之路。 模拟考场: 独门绝活、私家秘方是传统手艺人的饭碗,从来都是秘而不宣。对于詹杏娣捐出配方的举动,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传统手艺遇上传承困境”为话题作文。 以开放共享探索非遗传承之道 当非遗保护遭遇小众之惑时,群策群力是必由之路;当非遗传承遭遇现实困境时,革故鼎新是不二法门。任何技艺失之于应用,那就真的变成了“遗产”,徒供观瞻与喟叹,失去了本来的生命力。对非遗文化和非遗项目来说,保护不等于抱残守缺,传承不等于僵化保守,恰恰相反,敞开门户、全民共享,让扎根民间的非遗重新归于火热的现代生活,传统技艺才能真正“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众的非遗需要融入大众生活,民族的非遗需要绽放在世界舞台上。 话题二 融合:古诗文传诵新载体 古诗文与音乐作品的融合,既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又有利于古诗文的广泛传诵,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怀与热爱。 改编《琵琶行》为流行歌曲 提到古诗文,人们脑海里立马跳出枯燥乏味的字眼,背诵古诗文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但如果把枯燥的古诗文变成朗朗上口的歌曲,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2017 年 5 月,一群毕业于国内顶尖艺术高校的90后艺术生,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成了流行歌曲,不仅旋律动听、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上了戏曲腔,使得诗句充满韵律感,便于记忆。这段 5分半钟的歌曲视频在网络上收获大量点赞,受到中学生的追捧,很多

2017年高考作文题及审题立意解析汇总

2017年高考作文题汇总 一、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全国卷I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北京卷 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国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

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解析参考

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解析参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题目解读:倾听,一个颇富有诗意而耐人寻味的题目,尤其在我们这个张扬的时代,因此此题有现实针对性。文字材料从倾听的内涵、倾听的方式、倾听的内容等方面对倾听作了较全面的解说,这事实上也是我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一个基本导向。 范文例析: 倾听智慧的声音江苏如东考生尽管是炎炎夏日,尽管是骄阳似火,但在我的世界里,却失去了阳光。考试结束那天,

老师对父亲说:“以你女儿的成绩初三是很吃紧的,你是否考虑转校?”连日来,爸爸一直静默无言,今天他突然拉我出去:“我带你去爬普陀山吧。”山中的景致的确很美,但揣着一颗黯淡的心,怎么也品不出那份感觉。我来到小溪边小憩,爸爸抚摸着我的额头:“孩子,你闭上眼睛,用耳朵倾听,告诉我你感觉到了什么?”我微微合上双眸,山林的静谧确实能让人沉静。轻轻吞吐着清新的空气,任凭微风撩起我的头发,仿佛世间万物都已无声无息,只留下这一份空间让我享受。然而,一声鸟叫,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叽叽喳喳,好似麻雀,但又像是黄鹂。伴着一缕清风,一排鸟儿似乎从我的头顶飞过,一直向前飞去,去展翅翱翔,去搏击长空,留下那美妙的乐曲让人回味无穷。潺潺的溪水永无止境地流着,流水拍打岩石溅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欢快地歌唱,后浪追赶着前浪,水流越来越快,如同一支锐不可当的队伍,前赴后继,坚强不屈地向他们的目标——大海奔腾而去,留下那清越之声让人感慨万千。又一阵风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给这林中的声响又增添了一份和谐的乐音,似有几片树叶飘然落地,在地上翻滚打转着,风儿努力地将它们沉埋在泥土里,但我似乎听到了树叶们在奋力地抗争着,它们用顽强的声音向人们昭示着自强不息。我睁开双眼,呈现在眼前的山林越发美丽了。也许是因为我听懂了自然的声音。爸爸微笑着说道:“鸟雀能拨动你的心弦,

历年高考作文题全纪录

历年高考作文题全记录(1952年——2005年)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我的母亲 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年: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看图作文漫画《挖井》

1984年: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87年: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习惯》 1989年: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 ①材料作文: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00字); 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500字 1992年: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年: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尝试》 1995年: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年: 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助人为乐”为主线 1998年: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任意选择或不选择,中心围绕“心理承受力” 1999年: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大全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大全 2017 1、全国卷i: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 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 2、全国卷ii:根据阅读材料,自拟题目! 阅读材料: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 3、北京卷:根据《隐形的翅膀》四句歌词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作文。自选体裁。 4、上海卷:材料作文板桥体 材料作文: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直到后来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

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5、天津卷:材料作文我说九零后 6、重庆卷:我与故事体裁不限。 7、广东卷:谈与常识有关经历和看法 8、江苏卷: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9、四川卷:熟悉 10、湖北卷作文题:站在____门口 11、安徽卷:生活给我智慧 12、湖南卷:踮起脚尖 13、海南卷:材料作文,主题是诚实善良 14、宁夏卷:以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 15、辽宁卷:沈阳全民读书月 16、江西卷作文题:以兽首拍卖写议论文 17、福建卷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____ 18、山东高考作文题:以见证为题作文 19、浙江卷作文题:根据《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2017 1、全国卷i: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