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一概述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obhteranswithorganizingpneumonia,BOOP)是Ep1er等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慢性间质性肺病中的一个新病种,主要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与纤维化,其细支气管病变不像单纯经典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那样广泛,机化性肺炎所占比重较大,区别于感染性肺炎后的机化性病变,而间质性病变则主要为肺泡壁炎症,虽然也有轻至中度纤维化,但不出现蜂窝肺,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甚佳,故与IPF又有明显不同,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包括隐球菌病,Wegener肉芽肿,淋巴瘤,过敏性肺炎和嗜酸性细胞性肺炎。无明显病因者为特发性闭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特发性BOOP),为一种病因不明的特殊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展为灶性机化性肺炎,一种小气道腔内肉芽组织阻塞造成的疾病,有时可完全阻塞小气道,肉芽组织可延伸到肺泡管和肺泡。其特点包括:结缔组织增殖形成腔内息肉;纤维渗出;肺泡内巨噬细胞累积;肺泡壁炎症;但肺组织结构仍完整,病程进展缓慢。。

二病因

为一种病因不明的特殊临床病理综合征。

三临床表现

该病累及男女比例相同,通常在40~50岁,在少部分患者中有流感样疾病,表现为咳嗽,发热,不适乏力和消瘦。胸部体检经常闻及吸气性捻发音,大多数患者症状持续小于2个月;在诊断之前,很少有症状超过6个月。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半数患者有无嗜酸性细胞增高的白细胞计数增多,开始时血沉常升高。

2.肺功能检查

显示为限制性障碍。静息及运动后低氧血症常见。

3.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示伴正常肺容积的双侧性弥漫性肺泡性密度增高阴影。阴影呈外周性分布,也可发现类似于被认为是慢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极少见情况下,肺泡性密度增高阴影呈单侧性。反复性游走性肺部阴影常见。表现为线状或结节状间质性阴影少见。

4.肺HRCT扫描

扫描显示斑片状气腔实变,毛玻璃样阴影,小结节阴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和扩张。斑片状阴影在肺外周更常见,常位于肺底部。CT扫描比胸部X线能显示更广泛的病变。

6.肺活检

显示小气道和肺泡管内大量肉芽组织增生,伴肺泡周围慢性炎症。灶性机化性肺炎(即一种BOOP类型)是一种对肺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

五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确诊需病理。

六治疗

激素治疗对BOOP甚为有效,其有效率可达82%。泼尼松30~60mg/d,不短于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后逐渐减量,疗程1年以上。停药过早易有复发。免疫抑制剂无效。。

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

?小儿放射学 ? 作者单位: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彭芸、孙国强、曾津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马大庆) 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 彭芸 马大庆 孙国强 曾津津 【摘要】 目的 探讨胸部X 线片和薄层CT 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BO 患儿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个月~11岁,所有患儿症状均持续6周以上。12例均行胸部前后位X 线片、肺部薄层CT 、纤维支气管镜、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功能检查,1例行肺灌注扫描。结果 12例均有典型临床特征和肺功能不可逆性小气道阻塞;1例肺灌注扫描示右下肺下段偏外侧放射性缺损低血流灌注表现;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为支气管内膜炎;4例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胸部X 线片表现为:肺透光度增高8例;肺纹理增多,增粗6例;肺实变或不张6例;单侧或局限性透明肺4例。薄层CT 表现为:“马赛克”征象,实质密度减低11例,血管细少10例;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壁增厚9例;单侧或限局性透明肺4例。实质病变6例;结节征3例;支气管黏液栓5例。结论 儿童BO 的薄层CT 表现比胸部X 线片更具有特征性,诊断儿童BO 可以基于临床表现、薄层CT 和肺功能检查。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闭塞性;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儿童 Clinica l and r adiological fea tures of br onchiolitis obliter ans in children PENG Y un * ,MA Da -qing,SUN Guo-qiang,ZENG Jin-jin.*Imaging Center,Beijing Children ′s Hospital A ffilia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100045Beijing,China 【Abstr 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hest radiograph and thin-se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diagnosis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in children,and to determine clinical view of obliterative bronchilitis in children.Met hods We identified 12infants,10boys,and 2girls (age range,5month to 11years)w ith clinical confirmation of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Three cases w ere after Steven-Johnson syndrome,8were post-infection(2adenovirus,2measles and 1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3cases were unknown etiology infection);The symptoms lasted for at least 6weeks.One case had lung ventilation nuclear scan.We evaluated individual bronchscopy,pulmonary function test,chest radiograph and thin-section CT featur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appearance.Results All cases had typic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 results that w ere consistent with nonreversible small airways obstruction.One case had lung ventilation nuclear scan illustrated absent and reduced ventilation of the right lower lobe.Nine cases who underwent bronchoscopy w ere chronic endobronchial inflammation.Three children had transbronchial biopsy and 1patient w ho underw ent open pulmonary biopsies were uncertain of histological diagnosis.Chest radiography showed hyperinflation in 8cases;peribronchial thickening in 6cases;consolidation /atelectasia in 6cases;unilateral hyperlucency of a small /normal-sized lung in 4cases.Thin-section CT/HRCT features included:mosaic perfusion pattern,decreased lung attenuation in 11cases,pulmonary vascular attenuation in 10cases;bronchial dilatation in 7cases;bronchial wall thickening in 9cases;unilateral hyperlucency of a small /normal-sized lung in 5cases;consolidation in 6cases;nodular in 3cases;mucoid impaction in 5cases.Conclusions In our study,correct diagnoses of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in children were made more special with thin-section CT than with chest radiographs.The diagnosis of BO in children can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situation,pulmonary function,indicating minimally reversible airways ob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thin-section CT findings. 【Key wor ds 】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Tomography,X-ray computed; Child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小气道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诊断BO 多采用的是支气管造影和肺活检等有 创性方法,由于标本取材受到限制,往往得不到阳性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HRCT 和肺功能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1-4] 。笔者搜集 了2002至2004年3年间我院12例临床确诊的BO 患儿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临床材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1 病案摘要 男,13岁,发热、皮疹,间断呼吸困难50d,呼吸困难加重12h,以S-J综合征恢复期,间质性肺炎,Ⅱ型呼吸衰竭,角膜,虹膜,结膜炎,心功能不全,纵隔、皮下、心包积气收入PICU。入院查体:发育中等,消瘦,神清,精神差,被动体位,左侧卧位,面罩吸氧下呼吸30次/分,三凹征阳性,吸气相明显延长。面色、甲床发绀。皮肤无红斑,黄染及皮疹,散在数个斑片状色素脱失,眼睑浮肿,球结膜,睑结膜充血,肿胀,角膜浑浊,有伪膜。颈部皮肤,右腋窝肿胀,有握雪感。双肺呼吸音粗,满布细湿罗音及喘鸣。心率10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肋下3cm。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前50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40。C,伴咽痛,偶咳、痰少,有轻腹痛,自服“先锋霉素及乙酰螺旋霉素”无明显缓解。发病第二天,患儿四肢及躯干,面部相继出现散在的小片红色斑疹,并发现口腔内有溃烂,眼睛充血,可见肉眼血尿,大便潜血阳性,血像白细胞偏低。发病第三天,患儿收入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诊治,入院当天出现吸气及呼气困难,躯干四肢散在10余个直径约2-3cm血疱,口唇、口腔粘膜高度肿胀、充血溃烂及假膜形成,眼结膜肿胀、充血,阴茎冠状沟处可见溃疡,腹泻,腹膜刺激征阳性,肝肾功异常、血尿淀粉酶增高。入院后吸氧,呼吸支持,静点丙球400mg/kg.d,地米5~10mg/d5d,左氧氟沙星,体温逐渐降至38。C以下, 呼吸困难有所好转,皮疹无好转。换用静点甲强160mg/d,此后由80mg/d逐渐减至20mg/d静点(共2w),抗生素改为马斯平(7d)后换为泰能(7d)。患儿眼、口仍有红肿,溃烂,余皮损明显好转,其间有阵发性腹痛、及肉眼血尿。发病第21d,再度突然出现重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痰少,静点氢考200mg/d 2d,缓解后改用强的松15mg tid 后改为40mg qd 口服,抗生素换用头孢他定7d,体温正常,皮损完全消褪,留下色素脱失斑,口腔粘膜逐渐恢复正常,眼睑及结膜病损减轻,阵发性腹痛减轻,腹膜刺激征消失,肉眼血尿减少,仍有轻度呼吸困难,阵发性轻咳,白色粘痰,量少,时诉双侧髌骨轻痛。发病第43d,患儿再次出现重度混合性呼吸困难,双肺吸气相有哮鸣音、痰鸣音及湿罗音,予吸氧,静点氢考100mg/d 1d,强的松加至60mg/d, 抗生素由克林霉素改为阿齐霉素,并加用无环鸟苷静点,1d后病情明显好转,呼吸困难减轻,建议家长转来我院。本次入院前12h,患儿突然出现重度混合性呼吸困难,在我院急救室拍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多,纵膈,心包及颈,右侧腋下,胸壁积气。血常规:WBC15.9x109/L, N72%, L 23%,Hb140g/L,CRP<8mg/L。血气:PH 7.311 PCO2 60.4mmHg ,PO2 46mmHg(吸氧下),HCO3 30mmol/L,BE 4mmol/L尿常规:蛋白++,潜血++。以呼吸衰竭收治入院。 发病以来精神差,发病初期禁食20余天,曾用静脉营养,身体明显消瘦,目前食欲差,但进食量尚可,尿量正常,间断肉眼血尿,大便尚可。 2 诊断及治疗 关于诊断:患儿以发热,皮疹起病,出现反复呼吸困难,加重半日。查体见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吸气相明显延长。面色,甲床发绀。血气提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故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成立。患儿转院途中突然出现加重的呼吸困难,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高金明*  *通讯作者:高金明,gaojm@pumch.cn 一. 病理学 BO的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细支气管黏膜下或外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致管腔狭窄,但管腔内无肉芽组织形成。病情较轻时仅在细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和管壁外周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可坏死。随着病变进展,管壁胶原组织产生,逐渐发生纤维化和瘢痕收缩,造成管腔的缩窄与扭曲,严重时管腔可完全闭塞[3]。支气管狭窄闭塞后气体吸收,使肺萎陷、分泌物滞留继发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由于BO的病理特点为管外瘢痕形成引起管腔缩窄,而非管腔内阻塞,因此又称为缩窄性细支气管炎。肺移植后BO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于1984年报道,心肺移植患者术后出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进行性降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显示管腔内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和广泛的粘膜下嗜酸性细胞浸润[4]。BOS(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是一个临床术语,指继发于小气道阻塞的进行性气流受限,其定义依 靠肺功能的变化而非组织学,是肺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5,6]。 二. 发病机制 1. 移植相关性  虽然移植后BO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但发现其与两大方面有关:免疫损伤和非免疫炎症,包括排斥反应,淋巴细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以及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等。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发现急性细胞排斥是BO发病的最重要因素[7,8]。抗HLA-I抗体也可能参与了BO的发病,抗HLA-I抗体的增加与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相关[9]。非免疫炎症如病毒感染和/或缺血损伤在BO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巨细胞病毒能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其机理是减弱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和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且上调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HLA抗原的表达[1]。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和淋巴细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非免疫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误吸等)启动了气道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为临床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BO是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脏移植和肺移植等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但在非移植领域中,则是一种少见病。1901年德国病理学家Lange等报道了2例死于进行性呼吸窘迫的患者,并根据其病理表现诊断为BO。此后,该名称一直被临床医生使用。而现在认定的是这2例患者的病理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1973年Gosink等报道了52例BO,但这些病例有增殖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表现,从此,病理学家认识到BO的病理表现还包括增殖性细支气管炎[2]。目前,临床所诊断的BO通常仅指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李松1,邹琳2,符州3,王莉佳4,代继宏3 儿童发育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临床分子中心2,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中心3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实验室4,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小鼠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0只 SPF级 C57BL/6雄性小鼠(6-8w)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两组。模型组的构建采用初次气管内滴注二乙酰(DA)(490mg/ml,500mg/kg)1次,对照组采用已消毒的蒸馏水代替,其余实验条件和方法均相同, 饲养于SPF级动物中心,至第3天和第7天收集标本。饲养期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监测两组体重变化、肺功能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计数及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病理切片、HE染色等。结果模 型组小鼠给予DA(500mg/kg)后1天可出现吼喘、呼吸加快等表现。模型组小鼠BALF液炎性细胞总 数及分类计数可见: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7天以淋巴和单核细胞为主(p<0.05);病理切片HE染 色可见典型的BO改变(气道上皮脱落严重;细支气管管腔内及管腔周围3天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伴肺泡急性出血,气道上皮大部分脱落,管腔严重闭塞;7天可见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类 纤维化表现)。结论 C57BL/6小鼠给予气管内滴注DA(500mg/kg)1次,可于第7天观察到典型的急 性期BO改变。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二乙酰;小鼠;模型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model of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Li Song1, Zou Lin2, Fu Zhou3, Wang Lijia4, Dai Jihong3(1Key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al Diseases in Childhoo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2Center for Clinical Molecular Medicine, 3Center of Respiratory Disorders, 4Laboratory of Respiratory Disorders ,Children’s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method of mouse animal model. Methods Fourty C57BL/6 mice ( SP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BO model group ,20 mice per group. BO group intratracheal 作者简介 李松,硕士研究生,E-mail:qwe130********@https://www.doczj.com/doc/b0585210.html, 通信作者代继宏,主任医师,博士,E-mail:danieljh@https://www.doczj.com/doc/b0585210.html,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1-04-18T16:45:16.1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寇艳王玮君谷岩[导读]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小气道的炎症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 寇艳王玮君谷岩(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238-02 【摘要】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litisobliterans,BO)是由小气道的炎症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BO是一病理诊断。由丁肺活检困难,而且标本取材受限制,有时得不剑阳性结果。BO有其临床特点。我们将近年临床诊断为BO的9例患儿作一总结和文献同顾。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临床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肺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BO是一个病理学概念,病理特征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管腔的闭塞。该病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63%以上的患者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 (一)诊断 移植相关BO的早期诊断有利丁肺功能稳定。肺活检是确诊BO的唯一方法,但这是非常困雉的,特别是在移植后的早期。1993年国际心脏与肺移植协会(ISHLT)推荐一个临床上根据肺功能的变化定义替代BO的概念——BOS,所以BOS可以说是对于BO临床症状的描述,可以根据肺功能定义而不需要活检病理。在移植术后间隔3~6周两次最高FEV1的平均值,若患者的FEV1下降超过该平均值的20%则可以定义为BOS。FEV。下降至少应持续1个月,而且非其他病冈所致,如支气管吻合口狭窄、急性感染或急性排异反应。2001年ISHLT修订了BOS 的分级标准,推荐增加新的分级“隐匿性BOS"或者称为BOS0-p,应用用力肺活量25%~75%水平的平均呼气流量(FEF25%~75%)作为此分级的定义。其他文献也提山FEF25%~75%在检测早期气道阻塞方面较FEV1更敏感。一项针对单肺移植者的研究证明了BOS分级中0-p 级的FE25%~75%标准,具有80%的敏感性及82.6%的特异性,对于BOS的发生有很好的预示作用。但是在双肺移植者的研究中显示O-p 级的FEV1标准对于疾病的发展有更好的预示作用。 器官移植及有毒气体暴露后BO的诊断因为有明显的接触史不易遗漏,但是其他原因所致的BO容易被忽视。所以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提示持续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并且在治疗的同时病情仍然进展时应考虑非移植相关性BO的诊断。胸部x线片及HRCT表现的小气道阻塞征象,如呼气相的空气潴留征、马赛克征均可以作为BO诊断的依据。经支气管活检可以提供诊断BO的证据,当非移植相关性BO及支气管镜活检不能提供病理诊断时,肺组织活检包括开胸肺活检或者胸腔镜肺活检(VATS)是必要的。 (二)治疗 虽然近几十年对于移植后病理的认识有了较人的进步,但是对于移植相关BO的治疗没有明显的进展。BOS的治疗主要为增强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各种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环胞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两罗莫司、全身淋巴结照射。这些治疗对一些患者可以延缓他们肺功能的恶化,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可以明显有效的改变移植相关BO的病程。急性排异反应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BO的发生明显相关,所以早期、积极的应用免疫抑制治疗预防急性排异反应可以减少BO的发生。 有研究证明,诊断BOSI的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有效,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应用阿奇霉素,平均持续13.7周,5/6的患者肺功能显著改善。 对于非移植相关BO的治疗,人多使用激素,但是效果各异。火环内酯类抗生素被报道应用于RA相关的BO,激素常推荐用于吸入性损伤相关的BO,此治疗的证据较多。 无论BO是移植相关还是其他原冈所致,若给予充分治疗后病情仍进展,应考虑再次肺移植。再次移植的患者,BO发生的危险性较第一次移植并无明显不同。但是供体的不足和不断增加的满在受体,使再移植受剑争议利伦理学上的挑战。 综上所述,BO是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小气道疾病,它可以继发于骨髓移植、肺移植及心肺移植,但也可为某种肺部感染、约物不良反应、有毒物质吸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并发症,非移植相关的BO较少见。BO为移植后肺功能衰竭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对于稳定肺功能有重要意义,对于进展期BO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不确切。故针对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病毒感染等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治疗,对于治疗早期BO,以及延缓其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云,江载芳,彭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263-265. [2]赵顺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241 243. [3]耿凌云,陈慧中,朱春梅,曹玲,车莉,卢竞.儿童慢性咳嗽的程序式诊断方法探过[J];临床儿科为杂志;2007年01期. [4]樊晓红,许文兵.闭塞性细支气管炎[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年01期.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儿童医院 首次病程 姓名:王钰璐病案号421969 姓名王钰璐性别女年龄 4月18天入院日期2006-10-08 记录时间 2006-9-16 15:23:55 一、病例特点 1.起病情况: 4个月17天小婴儿,起病隐匿,病史2个月。 2.主要症状: 主因间断发热、吐沫、咳嗽入院。为中高度发热,刺激性干咳为主,伴腹泻、纳奶差,体重不增。无喘息及呼吸困难,无青紫,无盗汗,无惊厥及呕吐。先后于外院应用β-内酰胺类、泰能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 3.查体: 体温37.8℃,呼吸48次/分,脉搏152次/分。中度营养不良貌,神志清,精神弱,反应佳,哭声洪亮。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及黄染,左上臂可见卡疤。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前囟1.5×1.5cm 平坦,张力不高,眼睑不肿,巩膜不黄,结膜苍白,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色淡,口腔黏膜光滑,咽充血,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三凹征,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粗糙,无干湿罗音,背部脊柱旁闻及管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大肋下5cm,质软,边锐无触痛,脾未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压痛,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4.既往史家族史 两个月内体质健康,无黄疸病史,配方乳人工喂养,出生2个月体重由2.4kg增至5kg。家族中无肝炎、结核病史。 5.辅助检查: 17/9-4/10血常规:WBC 17.4~31.0×109/L,N 39.9~49.4%,L 39.4~56%,HB82~108g/L,RBC 3.3~3.8×1012/L,PLT 480~752×109/L。 21/9 血沉15mm/h;CRP 6.78mg/L; 24/9肝胆脾B超扫查未见异常。 26/9螺旋CT:双上肺以尖后为主及双中下肺野广泛弥漫性分布密度增高影,其内见多发小结节样密度更高影,病灶边缘多数欠清晰,融合成片影,呈毛玻璃样改变,气管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影,CT扫描野内骨质未见异常。 4/10螺旋CT:双肺自上而下以胸腔后2/3肺组织内由密集如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内有多数以粗结节为主的密度更高影,肺纹理增多模糊,小叶肺气肿征象不明显,内有近端支气管充气征,与前片比较病灶无吸收。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为学龄儿,咳嗽,呼吸急促80余天,多次肺部CT提示两肺广泛间、实质浸润影,入院后各种炎性指标正常,支原体抗体正常,外院影像学表现为时轻时重,抗感染:如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及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效果不好,结合我院肺部增强CT表现,可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该病为一种小气道腔内肉芽组织阻塞造成的疾病,有时可完全阻塞小气道,肉芽组织可延伸到肺泡管和肺泡。其特点包括:结缔组织增殖形成腔内息肉;纤维渗出;肺泡内巨噬细胞累积;肺泡壁炎症;但肺组织结构仍完整,病程进展缓慢。病初有类流感样症状,随病

闭塞性支气管炎

请你诊断--险些导致死亡的咳嗽(公布答案!) 健康是福 分享回复该话题发表新话题 1楼 病例: 一位50岁的白人男性患者为健康保险经理, 4 个月来剧烈干咳、进行性憋气、间断低热、不适,体重减轻了4.5kg 。 患者起病时为流感样症状,尽管经过三种不同的抗生素治疗,症状仍然在进展。虽然胸片示持续性的双肺斑片状浸润影,但是纯化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皮试、痰培养和血培养均为阴性。该患者无吸烟嗜好,既往身体健康,只是在症状发生前的6 个月有过两次前列腺炎发作,并经硝基呋喃妥因治疗无效后改用氧氟沙星治疗3 周好转。 患者无肺部疾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并且一直生活在大城市。患者目前除了使用一种支气管扩张药吸入外,未使用任何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体格检查: 血压110/70mmHg ( 14.7 / 9.33kPa) ,脉搏100 次/分、规则,体温37.7℃,呼吸24 次/分。全身无皮彦,头、眼、耳、鼻、喉检查均无异常。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脏、腹部和直肠体检正常。无发钳、杵状指或四肢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30g/L。 白细胞计数8.0×10 9 /L,分类正常, 3 个嗜酸性粒细胞。 尿液分析阴性。 血生化乳酸脱氢酶5.0μmol/ (s·L) ,余均在正常范围。 抗核抗体阴性。 组织胞浆菌属凝集试验阴性。 动脉血气分析pH7 .45 ,PCO230mmHg( 4.0kPa) , P0260mmHg(8.0kPa) 。 肺通气-血流(V/Q) 扫描阴性。 复查胸片和肺部CT 仍然显示肺泡样斑片影。肺功能试验显示伴有低氧血症的限制性通气障碍。纤维支气管镜和经支气管活检未发现阻塞、恶性细胞或其他有诊断意义的改变。 患者进行了开胸肺活检。 ----------------------- 就此打住,你的诊断是什么? 请大家各抒已见,答案与专家精彩解析随后奉上 答案闭塞性支气管炎 重要线索 临床表现为肺炎症状,胸片示斑片状浸润影,然而长时间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确定线索 肺功能检查示伴有低氧血症的限制性通气障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支气管活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19例护理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litis obliterans,BO)是由小气道的炎性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性临床综合征[1]。患儿在急性感染后持续出现慢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达数月或数年,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运动耐受性差,易患呼吸道感染,并可使症状加重,重者可在1~2年内出现呼吸衰竭[2]。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本院共收住19例BO综合征患儿,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小于1岁6例,1~4岁13例。均符合BO诊断标准[2],病程6周以上。均有咳嗽、喘息、活动后气促症状,两肺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和湿性啰音,其中5例伴有持续低氧血症。19例均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其中支气管肺炎14例,肺炎5例。所有患儿已排除哮喘、先天性纤毛运动功能障碍、囊性纤维化、异物吸入、先天支气管肺发育异常等其他阻塞性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 1.2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氧气雾化吸入,间断吸氧、吸痰,遵医嘱应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等,同时完善肺功能、肺部CT、磁共振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住院4~32d,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呼吸科门诊随访。 2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19例患儿均好转出院。 3护理 3.1配合完成各项检查 3.1.1检查前的镇静与配合早期明确诊断可避免患儿肺部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以及出现气流阻塞等严重并发症[3]。而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检查可作为患儿临床诊断的依据[1],肺功能也是判断患儿病情的指标。由于本组患儿病程长,治疗效果差,加上患儿不配合,家长对检查有抵触情绪,为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应向患儿及家长详细讲解CT和肺功能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发给家长书面的检查须知。检查前15min所有患儿均给予10%水合氯醛溶液0.5~1ml/kg口服或灌肠镇静。但本组仍有4例2~3岁的患儿因不能配合,导致CT和肺功能检查延迟,充分沟通后于次日下午重做。在检查当日避免患儿午睡,10%水合氯醛溶液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保留灌肠,保证了镇静效果,使检查顺利完成。本组患儿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有阻塞性或混合性的通气障碍,肺部CT提示有支气管壁增厚、肺不张或马赛克灌注改变等,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3.1.2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的护理本组患儿均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检查1次15例,2次3例,3次1例。检查后患儿均有短暂的低氧血症和较明显的刺激性咳嗽,有3例次出现了明显的肺部湿啰音。故所有患儿在术前和术后均给予鼻导管吸氧15~30min,流量1L/min;检查过程中面罩吸氧3L/min,检查后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2ml加生理盐水1~2ml氧气雾化吸入1次。通过有效咳嗽,摆放头低脚高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每日多次叩背促进灌洗液的排出[4]。 3.2做好肺部护理 3.2.1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耗氧量感染后引起的BO因肺毛细支气管的病变,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大大减少。俯卧位可使患儿肺部的功能性容积增加,横膈肌的运动得到改善,促使肺部分泌物易清除及血流灌注的重新分布,使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同时方便叩击肺部[5]。帮助患儿采取俯卧位,每次15min,上、下午各1次,同时示教家长叩背方法,在患儿能够适应后尽量让其采用此卧位。本组患儿住院期间以休息为主,遵循避免加重缺氧的原则。能独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19例护理分析 张家秀(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 【摘要】目的探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感染后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给予氧气雾化吸入,间断吸氧、吸痰,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配合完成各项检查,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减少耗氧量,预防肺部感染,重视用药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经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19例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必须高度重视其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6-0843-02中图法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nursing care of19children with 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 syndrome ZHANG Jia-xiu(Yishui Central Hospital,Linyi,Shandong276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key points of nursing care on children with 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 syndrome. Methods19children patients with 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 syndrome after infection were given oxygen atomization inhala-tion,interrupted oxygen inhalation and sputum aspiration,anti-infective therapy and glucocorticoid.Based on the comprehan-sive treatment,the nursing care included cooperating with conducting various examinations,monitoring the fluctuation of oxygen saturation,enhancing respiratory tract nursing,reducing the oxygen consuming,preventing lung infection,paying attention to medication care and health guidance.Results All19children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ith improvement and received follow-up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Conclusion In the children patients with 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 syndrome,the clinical nursing care and medication nursing must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Infant;Nurs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