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十点思考

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十点思考

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十点思考

乐玉成

2012-10-24 10:32:32 来源:《国际问题研究》(京)2012年3期作者简介:乐玉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五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七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如何看世界?

一、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是各国已经被深深地“网”在一起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

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新兴力量崛起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麻烦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力量群体性崛起,是新世纪国际局势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深刻改变着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怎么看新兴力量的崛起?各方看法似乎并不一致,有人叫好,有人不看好,也有人惊呼“狼来了”,将新兴力量视为洪水猛兽,将自身内部固有的困难和问题归咎于新兴力量。美国有一位高级将领前不久在讲话中甚至将新兴力量崛起同恐怖主义、核扩散、自然灾害等相提并论为国际安全威胁。还有一些人提出美欧要联合俄罗斯构建“大西方”,平衡“新东方”。我认为,这些消极观点显然有失偏颇,是对新兴力量的一种偏见。说重一点,这也是一种冷战思维的反映。不久前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表示,西方一些国家陷入困境是由于沉湎于“西方战胜时代”和“反恐时代”而犯下的战略失误,是推行新自由主义导致投机和冲动借债的结果,并非缘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这种从自身内部找原因的态度值得肯定。我们要看到,新兴力量快

速发展给世界经济作出重要贡献,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负增长0.5%,而不少新兴市场国家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率。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的潜力还在不断地扩大。很难想象,如果缺少了新兴力量的“发动机”,世界经济还能不能撑得住,还能不能战胜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今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会晤就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全球发展等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问题也提上了日程。这是金砖国家为全球发展事业做贡献的重要尝试。所以,新兴力量崛起绝不是什么麻烦和挑战,更不是威胁,而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和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而不是错过这个历史性机遇,同新兴力量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发展和稳定。

如何看中国?

三、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不是第二强国

美国国务院前政策规划司司长斯劳特女士曾对我说过,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种矛盾的现象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也增加了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准确界定中国的难度。比如有人批评中国是一个“选择性的利益攸关方”,称中国根据需要把自己说成是“大象”或“蚂蚁”,希望中国能够成为“全面的利益攸关方”。这种对中国的愿望和要求可以理解,但中国毕竟是一支新兴的力量,成长中的大国,也是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虽然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某些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要看到中国的“短板”还很多,要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发挥大国作用非不愿也,是不能也。就像中国体育,北京奥运会上我们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在跳水、乒乓球方面更是优势明显,但若要中国拿足球金牌谈何容易。这并非中国

人不想要这块金牌,可以说中国球迷做梦都想,但现实是中国足球没这个能力。所以,这不是选择不选择的问题,而是能与不能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和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向来都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的,这方面的记录中国并不比任何国家逊色。远的不说,近些年,我们在索马里打击海盗、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

四、中国快速发展靠的是苦干加实干,而不是投机取巧

现在有一种论调,称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占了别人的便宜,动了别人的奶酪,是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游戏规则投机取巧的结果,对此我们实难苟同。中国的发展无疑离不开世界和平发展的大环境,离不开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流,离不开学习和借鉴国外好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我们不会忘记其他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长期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发生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灾大难的时候,世界各国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但是,必须承认,中国的发展首先还是靠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题为《苹果手机创造的工作岗位到哪里去了》的文章,文中提到,苹果公司选择在中国工厂生产,因为只有中国人是每周6天,每天12小时不知疲倦地工作,只有中国人做得到在深夜集合起来紧急生产并顺利完成任务。这个故事是中国人勤劳、敬业的真实写照,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成功故事的重要原因。据报道,奥巴马总统曾经问乔布斯:“苹果的生产线能不能回到美国来?”乔布斯的回答是:“不行,因为不会有美国人愿意像中国人那样加班加点,不知疲倦地干活。”欧洲不少国家法定带薪休假每年20到30天,中国是多少呢?只有5到15天不等。而不少人,包括我和我的许多同事,每年实际上很少休完整个假期,更不要说平时还要加班加点地工作。温家宝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中南海工作了25年,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因此,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中国的

发展主要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13亿人的智慧、奋斗和牺牲精神,是中国人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不是占别人的便宜投机取巧得来的!

五、中国发展道路是5000年“路径依赖”的结果

这些年,国际上有关中国的发展道路议论很多,有的赞赏,有的怀疑,有的干脆不予认可,认定中国道路不可持续,中国早晚要搞西方那一套。这使我想起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工作期间,美国朋友常对我讲“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认为美国今天的一切,包括价值理念、社会管理、经济模式等等都是美国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用学术的话说,就是“路径依赖”,并因此提出美国“例外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其实,各国都有各国的“路径依赖”。如果说,美国不到300年的历史都强调“路径依赖”的话,那么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毫无疑问,它的路径更长,依赖更深。所以,不难理解中国能够走到今天,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偶然的。中国的价值理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国体政体、宗教文化乃至家庭观念等等都有其漫长的历史延革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期间,可能会有变化,会有发展,会不断地完善,但一些核心的东西,根本性的元素是改变不了的。80年代初,我遇到了一位在国外生活了二三十年的老华侨,他说这次回国,主要就是想吃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中国人,却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这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同样,中国人的谦虚好学、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乃至和平发展理念等,追根溯源,都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有些东西,一旦融入你的血脉,渗透到你的骨髓,你想摆脱也摆脱不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演变有其内在逻辑,不能割裂,不能舍弃,不能盲目复制、移植。别人优秀的东西可以学习借鉴,但任何时候不能忘本,不能失去

自我,我们要尊重历史,遵循历史的规律,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六、让13亿人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压倒一切的大道理

中国之大,发展之快,也带来许多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外界有善意的提醒,但也有恶意的炒作,一味苛求责难,唯恐中国不乱。我想强调的是,对于中国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人自己最清楚,最知道轻重缓急在哪里。根据最新人口普查,中国已有十三亿四千万人口,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欧洲有1300万人口就算是大国了,中国就相当于100个这样的“大国”。按人口算,中国的很多省份都算得上一个大国,一个河南省就相当于10个匈牙利,欧洲许多国家的人口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或是大城市的一个区,比如爱尔兰的人口就比北京市朝阳区的人口还少。有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数字,去年秋天去北京香山观赏红叶的游客每天有15万人之多,而整个香山一共七万棵树,平均每两人看一棵树,这样的情况恐怕只有中国才有,也是许多外国人难以想象的。中国每年要解决2500万人的就业,大体相当于5个丹麦,今年大学毕业生预计有680万之多,相当于一个瑞士。中国残疾人有8300万人,和德国人口一样多。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让13亿人过上好日子,想想这个任务有多艰巨?中国政府的压力有多大?与这个问题相比,我认为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压倒一切的大道理,其他都是小道理,都要服从这个大道理。

如何看中国外交?

七、中国外交更加活跃、进取、有为

年初以来,中国外交充满活力,各个方向全面展开。胡锦涛主席成功出席首尔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为今年的峰会外交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温家宝总理同欧盟领导人举行定期会晤,先后访问尼泊尔、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并出席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开幕式,访问冰岛、瑞典、波兰并出席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增进了中国同欧洲、亚洲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贾庆林主席访问埃塞俄比亚并出席非盟第18届首脑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中非传统友谊和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副主席在中国春节后即访问美国、爱尔兰和土耳其,增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习副主席访美适逢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是一次回顾历史、厚植友谊和展望未来之旅,有力推进了新时期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调解地区热点问题,提出了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六点主张并派特使赴地区国家斡旋,推动安理会成员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围绕伊朗核问题积极同六方机制其他成员沟通协调,推动六国与伊朗实现复谈,寻求妥善解决伊核问题途径。围绕朝鲜发射卫星问题,中方与朝方以及美、日、韩、俄等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全力防止半岛形势缓和出现逆转。中国既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又着眼于地区和平稳定积极调解斡旋,发挥了中国特色的建设性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支持。

八、中国坚持原则,对错说“不”是负责任的表现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积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捍卫原则,不谋私利。中国负责任不是为了取悦于某些国家,看某些人的脸色行事,“只埋单不看账”,而是要看是否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是否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一些违反原则的错误行径,中国说“不”也是负责任的表现。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和俄罗斯对安理会有关决议投了否决票,一些国家不高兴,认为中国“不合作”、

“不负责任”,但我认为恰恰相反,中国是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出发,从维护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出发,从维护中东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出的这个选择。“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是2005年写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成果文件的,它强调各国保护本国公民的责任,而且强调只有在和平手段穷尽的极端情况下才能诉诸武力,而联合国是唯一的实施主体。显然,有些国家是在打着“保护的责任”的旗号,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强行复制到叙利亚,说白了就是通过武力搞政权更迭,这跟“保护的责任”相去甚远,对此不能轻易“背书”。我们不能忘记利比亚的教训。去年以北约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保护”的第一天,就造成了64名平民死亡,150人受伤,整个利比亚“保护”的结果,是2万多平民死亡,90万人流离失所。利比亚到现在还是一盘散沙,暴力横行,有的地区甚至宣布自治。有人形象地将这种“保护”喻为“手术成功,病人死亡”。显然,这样的“保护”完全是失败的保护,不负责任的“保护”,是以“保护”之名行“干涉”之实。围绕叙利亚局势的事态发展进一步说明,我们既要“保护的责任”,也要“负责任的保护”。

九、好的游戏离不开规则,但规则不能单方面随意改变

中国外交是讲原则的,也是守规则的。现在我常常听到美欧一些国家抱怨,现行的许多国际规则对他们很不公平,特别是全球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尽管这些规则当年都是由他们制定的,全球化进程也是由他们极力推动的,而且,在过去若干年他们从这些规则和全球化中获益也是最多的。现在他们感觉不爽了,于是就利用他们的优势和特权,设置对其有利的游戏规则。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游戏需要公正、公平的规则,也需要相对稳定的规则,在规则面前应该人人平等。我们不怕规则,就怕随意变规则。对规则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不能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改、就弃。竞争不过别人就改变规则,而不是着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拿乒乓球比赛为例,这是中国人的优势项目,为了削弱中国这个优势,乒乓球的规则就不断地改,一会儿说球太小了,我们个高看不见;一会儿说,白球我们看不清,要改黄的;一会儿又说,一局21分太长了,要改成11分。现在有些人又把这种做法用到经济领域里,动辙修改投资规则、贸易规则、环境规则等。过去跟我们讲自由贸易,今天又对我们大搞保护主义,中国已经成了受保护主义之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家知道,多哈回合的规则已经因为一些国家不喜欢而有名存实亡的危险。有的已经另起炉灶,在亚太搞出一个“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还美其名曰“包容性”,可仔细一看,这个TPP的“门槛”很高,看上去像是专门服务于某个大国利益,这怎么叫包容、公平呢?要说规则不公平,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感触最深,也最有资格抱怨,我们已经在不公平的国际规则下生活了若干年。我们没有美元特权,也当不了世界银行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中国必须低价卖稀土,但用稀土生产出的武器和高技术却不让你买,你只能买它的大豆和飞机。他们在中国的大市场赚得钵满盆满,转脸又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些规则哪一条公平?哪一条合理?要修改的恰恰是这些不公平规则。否则,世界经济永远不会平衡,经济金融危机永远避免不了。

十、国际社会要探寻新型大国相处之道

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国无疑负有特殊的责任。大国如何相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有安宁。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有新思维、新发展,不能再像历史上那样追求利益最大化,争夺势力范围,开展军备竞赛,相互恶性竞争导致你死我活的“零和”结局。今天的大国如果还走这条路的话,就是历史的倒退,就是对人类不负责任。我很赞赏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所提出的,要为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如何相处这个老问题寻求新答案。我认为这个答案已经有了,那就是合作共赢,可以将其称为“新型的大国相处之道”。

由于历史文化、价值理念、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相互制造麻烦,不逾越对方的底线,新兴大国不挑战守成大国,守成大国也要容得下新兴大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个过程需要双方有战略眼光和战略耐心,要加强对话,深化沟通,扩大共识。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管控好分歧和矛盾,避免战略误判,避免刺激对方,避免恶性竞争。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之一,21世纪的中美关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包容、合作、共赢。中美两国不管喜欢不喜欢,注定要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我相信,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智慧走出一条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为新型大国关系乃至新型国际关系树立典范。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资料讲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关键字:中国;世界;相互关系;命运相连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变化意义的时代,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筹划将具有愈来愈迫切的意义[1]。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社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从新中国外交60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第一大参照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革命战争年代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确立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正式关系、定位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位置的中国外交“初级阶段”。 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既强大又贫弱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立即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方针。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与苏共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对峙的双方。随之,中国的外交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朝着更加“左倾”的方向演化,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的基本态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治的某些“极左”做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时期的稳健平和方针。必须看到,总体上逐渐偏向“左倾”的毛泽东时代,在最后阶段显现了某些积极的调整动向,尤其是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中美对话的开启,中国外交的钟摆再次强劲回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和作用仍然相当边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总体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斗争大于合作、猜忌压倒协调、对峙多于对话的关系,是“造反者”对抗“权势者”的态势[2]。

尔雅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习题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一) 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开始于()。 C、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波罗奔尼战争 2下面那一项不是完整的叙述 C、历史 3基于对什么的理解我们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 B、历史 4《君主论》的作者是: D、马基雅维利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5下列关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理解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基于历史理解 6现代政治思想肇始者是:A、笛卡尔 B、培根 C、马基亚维利 D、俾斯麦 我的答案:C 7国际关系研究基于:A、思维特性 B、民族关系 C、历史理解 D、社会发展 我的答案:C 8促使西方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古希腊战争是:A、希波战争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马其顿崛起 D、特洛伊战争 我的答案:B9自秦朝以来,汉匈战争打了大约()年。 A、100 B、50 C、10 D、5 我的答案:A 10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是?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色诺芬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B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11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是?A、《用兵之道》 B、《君主论》 C、《佛罗伦萨史》 D、《人权力》 我的答案:D 12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开创者是?A、洛克

B、霍布斯 C、马基雅维利 D、保罗·肯尼迪 我的答案:A 13写罗马历史最有名的人是A、弗朗提诺 B、特奥多尔 C、波里比阿 D、韦杰提乌 我的答案:B 14从历史中可以推导出罗马军事史实背后的原理,可以将它们应用于现今我的答案:√ 15战争的历史叙述是偶然的我的答案:× 16国家是逐步扩张和成长的,他们永无休止的卷入战争之中。我的答案:√ 17罗马军事史实的原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我的答案:× 18马基雅维利的《用兵之道》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我的答案:× 19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分析。我的答案:√ 20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与波斯之间反侵略的战争。我的答案:× 21《君主论》的作者是奥古斯丁。我的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二)待做 1与晚近得多的、基于“新方法论”的理论著作相比,那种著作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 C国际关系史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2下面那一项不是经典鉴定得自的方面 A文学 3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方法是 B对国际关系史的研习和思考 4搞理论研究的人需要 D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 5地质学的大变革在于: C板块构造的提出 6国际关系理论化的经典方法的基干是: A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7下列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的是 B国际关系史 8有巨大进步,而给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以启发的学科是: B地质学 9国际关系经典鉴定得自: D以上都是 10国际政治性质被更多体现和传达于: D历史著述 11以下属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需要具有的是?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2008 年第5 期社会主义研究No.5 , 2008 (总第181 期) SOCIALISM STUDIES Serial No.181 改革开放30 年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赵长峰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 强, 但距离名符其实的大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国际形象逊于国家形象, 但并非只有消极的一 面;中国的国际责任应该随着实力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不能超出实力范围之外。 【关键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责任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8)05-0095-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合作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全球视角的解读”(批准号: 07JC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长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讲师。 30 年前的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历史航程。30 年来,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和 价值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 而且也影 响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胡锦涛主席在2008 年新年贺词中说, “2008 年, 对中国人民来说, 是十 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 周 年。”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国际 形象以及国际责任的变化, 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 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郑重指 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 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①“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 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基于这些深 刻的认识, 我国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 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加, 而且对 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 从对外开放前的政治、 安全领域向经济、文化和科教领域扩展。这说明一 方面中国已放弃国际社会挑战者的角色, 主动参与 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与中 国展开接触和对话。但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的 制约, 对外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全面融入”的国际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专访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者主罗伯特·希勒 林永青:首先,感谢您接受《腾云》杂志和价值中国网的联合采访。去年您在媒体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一个鼓励人们做出现实的伟大故事”。很多年前伦敦政经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历史事件往往不是智慧或能力,而是偶然的瞬间。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只是一些随机产物。比如,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西方就没落了。”您如何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历史故事”呢? 希勒:中国书写的是复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你让我比较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历史启示,我能力有限,只能简单阐明我的想法。我只是知道中国近代,有一段几百年的磨难。但是我也知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世界拥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回到中国清朝中期的时候,相比欧洲,中国也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时期,我不认为当时的欧洲同样具备。 而在最近几年,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复苏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中国人把它看作是正在发生的历险。但(这种经济发展)对于欧洲和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了,这样的历史在那里的人们身上上演过。在中国,人们亲身感受到他们同中国崛起的关联性和与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200年前,今天的美国人不再具有共同为国家发展做出牺牲的意愿。所以储蓄率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高,而在美国非常低。我听到了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中国人的历史时刻感。中国人为自己承担的义务作出贡献。 林永青:您能谈谈美国或西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吗?西方世界会衰落吗? 希勒:历史表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来来去去,但目前我没有看到西方有任何危机的迹象。在二战以后,美国有特别的优势:它未受战争破坏。此外,也许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自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比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愿意支持科研。所以美国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存在优势。 然而,今天,正如你游历世界各地时所看到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各国的经济也都开始腾飞。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和欧洲。诺贝尔奖曾经被欧洲人垄断,但随后渐渐转移到美国人头上。现在,我觉得诺贝尔奖可能已经转移到更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与当时可用于研究的资源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普遍和盛行。这一现象今天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独特性将被削弱。但我不认为这对美国人是一件坏事,世界各地教育经济的腾飞是令所有人兴奋的。 林永青:我在报纸上看到您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个长远规划,以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3月,奥巴马签署的《就业法案》(JOBS ACT)就与社会化创业融资(众融)、与创造就业机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马上就将通过JOBS法案的第三修改案。在过去,只有合作投资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而第三修正案将允许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投资、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众融将开启”资本民主化“的道路。创新金融工具,正是您的研究重点。能否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融、P2P网贷,或其它新兴金融模式做出评论?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重点掌握: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员往来、对外贸 显的不同: 明朝中期以前: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局限, 世界还没有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主要 是与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朝鲜和印度等国 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陆续向东扩张,中国与西方的交往逐渐 增多。 对外交通 ①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 ②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 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 六甲海峡→经过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到 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 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②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 道不断西运;汉武帝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 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 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两汉之际,佛教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③唐朝时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 更为密切。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 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

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奘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④明朝郑和下西洋曾到达印度半岛。 ⑤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约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响应,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朝关系: ①汉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三韩”之一的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秦韩”。秦汉时,朝鲜的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②隋唐时,新罗和唐朝交往频繁,唐朝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佛学,新罗的诗歌、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③元朝和高丽贸易密切,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在此时传入高丽 ④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出兵,日本蓄谋已久,袭击中国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⑤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抗美援朝。 与西亚的关系: ①汉朝丝绸之路通过西亚地区。97年,甘英 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② 7世纪,一位波斯国王和王子先后居住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源源运往波斯,再转销到欧洲。 ③从651年以后100多年里,大食往唐朝派使节30多次。大食商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有的通过科举中了进士。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④元朝时,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传到阿 拉伯,由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西亚不 断有商队、使团到大都。 ⑤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阿拉伯、伊朗等西亚 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阶段特征 (1)秦汉时期: 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 来 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 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 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 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隋唐时期: 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 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 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 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 心。 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 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 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 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 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 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d.双向交流, (3)宋元时期: 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 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 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 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 船队。 b.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 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a.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 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 了 b.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 ①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 外的影响,梳理大国的形象。 ②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 补互利。 ③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 进社会进步。 注意: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 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 展对外关系是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 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有根本区别的。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 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 的落后。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 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 逆历史发展潮流者亡。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 地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 尚友好的人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 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通过和平友好的交 往方式不断地传播到周边国家,并且逐步走 向世界,为亚洲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 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课后练习: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 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 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 是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B、中国商品经 济发达 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 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 关系 4、汉武帝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事件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会见三韩使者③与日本三 十多个国家通好④赐“汉委奴国王”京印⑤ 开辟水上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 ③⑤ 5、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 废除不平等条约,谋求平等的对外关系。1943 年1月,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被废除 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 ②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③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④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③④ 6、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出现这种盛况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7、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 之路” C.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8、经由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交 往的交通要道,它的兴衰发人深思。东汉

深度雄文!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深度雄文!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在作者看来,未来十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未来已来,预见方能遇见,如何拥抱? 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将亚欧非三个大陆整合起来的一路一带战略规划图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狮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 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 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 部环境。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输出国,中国每年有1.5亿人次以上的超大旅游群体,而这场疫情让全球景点商户为中国人准备的支付二维码,成了孤独的摆设。如果说,之前中国游客略微嘈杂的声音,让他们的微笑里还夹杂着一丝无奈,那么这个时候,那种嘈杂的声音,肯定比教主的开示、比老母亲的叨唠更让他们怀念。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几乎赢得了全球所有跨国企业的青睐。这场疫情迫使几乎所有中国人集体在家宅着,让提前预备春节黄金周的外资商家们,胆战心惊应付几天后匆匆关门。如果说,之前还为黄金周疲惫不堪的接待烦心,那么这个时候,那种烦心,肯定比接下来向董事会解释财报要愉快千万倍。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王国,疫情导致的中国企业加长停摆,让诸多等待中国产品的伙伴们望眼欲穿却又束手无策。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对中国商品的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进行过无端的抱怨和诋毁,那么这个时候,那种抱怨和诋毁,肯定比无故伤害自己的亲人更能让他们反省自己的贪婪和挑剔。 从方方面面来看,中国力量在这次缺位中显得更加强大、深远和不可或缺。有史以来,我们的外国朋友,头一次如此热心关注中国的一个传染病毒,就连一直嚷嚷中国威胁的大佬们,在这个时候,也抛来了温情脉脉的眼波。 凡此种种,绝非良心发现,只因需要中国。

整个世界显示了对中国的依赖,我们正以亘古未有的姿势,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但是,形势仍然复杂,风雨之中的战略应对,是比当前困难影响更为深远的大事。 毕竟,我们所期,不止于被世界依赖。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中国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备胎到双腿 对一辆车而言,干活最脏最累,从来受苦受气,却得不到半点怜惜的,就是轮胎。轮胎既不值钱,又不受待见,只因备胎太多太便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上了代工的备胎之路,只是让全世界都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一代人,这个备胎不仅成了主力,更可怕的是,他已经从驱动代步工具的轮胎,进化成了汽车司机的双腿。 这恐怕才是制造领域很多方面,世界依赖中国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库克面对特朗普的各种撒泼式的要求打起了太极,始终不把苹果手机的制造搬回美国?不是库克不爱美国爱中国吧,不是库克不懂美国政治吧,更不是库克想在中国弘扬人本精神吧? 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背后都只有一个朴素的真理——利益。 坐拥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和生产基地,中国手机产业链,已经独步全球。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实际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秦汉史实不符合的选项。与欧亚非的贸易往来最初是间接的往来,史书记载的中欧最早直接往来是A项所述史实,但那属官方使节关系。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绝唱”是指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根本原因应是缺乏经济推动力,因为郑和的航海是不计经济效益的。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传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使罗马人得到中国的丝绸产品。从时间上判断,B、D两项与古罗马不处在同一时代。秦朝时,中国与古罗马尚未沟通联系。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西汉时,在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就已开通,甘英的活动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 10.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两汉时期”。教材有述:“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D项有较大的干扰性,广州在汉朝尚未成为重要港口,洪州在今扛西南昌,不可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A、B两项错误,由于闭关政策的推行,对外交往受到限制。D项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但不是整个明清时期的特点。C项才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明清时期,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同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戚继光抗倭、荷兰侵占台湾、葡萄牙侵占澳门、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等。 13.答案:B 解析:外国留学生来华是隋唐时期的现象,不是明清时期。明清时,即使有留学生来华,也不是新现象。 14.答案;B 解析:闭关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西方侵华势力的扩大,而不是为了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15.答案:D 解析:A项干扰性较大,“殖民地化”表述不准确,应是“半殖民地化”。 16.答案:A 17.答案:A 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当时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去着手分析。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外交政策的变动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奉行对中国孤立遏制政策而形成的中国在外交上被动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终于开始出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18.答案:A 19.答案:C 20.解析:C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选修论文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人。 引言: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前经济上政治上一度与世界隔绝的中国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到如今,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上也与世界各国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爱与恨 提到今天的中国,我最先想起的一个词,就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主导地位显著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工业;2010年,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就超过9000万,解决了大量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 1、他们爱“中国制造” 中国的工业品因其物美价廉的特点,迅速在世界走俏,融入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国人以他们的勤劳和忍耐,默默地承受着极低的薪水,全球最长的平均工作时间,为世界输送价廉物美的工业品,成为了世界工厂,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美国方面的测算,廉价的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美记者新著:一年不用中国货不可能 萨拉·邦焦尔尼女士在其新著《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真实经历》出版之际撰文说,她希望她的书与那些抱怨“圣诞老人已经被外包到了红色中国”的人保持距离。英国《金融时报》9日就此刊发一书评说,作者试图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探索:在生活中有没有可能一年不用中国货。但结果是否定的。 在几乎任何一个美国人家庭,都可以找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超市可以看到,标有“中国制造”的鞋帽、玩具、工艺品更是到处都是,将“中国制造”放在购物车里的美国顾客则络绎不绝。家庭主妇莎拉就对“中国制造”食品作了如此评价:“我经常买中国的食品,质量应该说很不错,一些食物味道很好,价格也很便宜。”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已经融入日本百姓日常生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近13亿中国人民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繁荣,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和政府主张在政治上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经济上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文化上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立场,准确表达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合理走向的基本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它的实质是主张对话协商、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包容开放。就是主张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平等的、友好的、坦诚的对话与协商,增加各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加强互利合作,谋求各方最大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或多赢;力求减少国与国交往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努力扩大双方的共识;承认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反对向其他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明、价值和制度。它的目的是实现持久和平和世界的普遍繁荣,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不断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依靠和平与合作消除各国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战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努力消除暴力犯罪;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逐步消除南北差别,消灭贫困,增进各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和福利,使各国人民共同地享受人类文明的进步果实;抛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协商、谈判、合作等途径,确立民主的、公正的、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确保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共同应对各种挑战,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控制污染等手段,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我们党所主张建设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世界大趋势和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的中国面临的挑战2010,世界告别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机制性变化。凡此种种,预示着未来数年内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中国怎样应对变化着的世界,对中国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世界走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世界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如何应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社会、道德问题才是我们政府和社会所应该反思的。 挑战一: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挑战二: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其差距的拉大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仇富心态的产生、官民对立,严重危及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因此,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事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 挑战三:基层干群冲突 干群关系的好坏、干群矛盾的积聚与解决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尤其对于基层政权来说,人民是政权的基础,民心向背关乎政权兴衰存亡。根基不稳,势必将造成整个国家大厦的坍塌。迫切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挑战四:高房价与低收入矛盾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经济问题最突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当前,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确实存在严重的泡沫问题也尚未有定论,但普通城镇居民

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十大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十大趋势 2012-11-17 12:31:20 中国经济导报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中国经济话语权的日益提升,在包括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这样的“重量级”会议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中外嘉宾的共同兴趣所在。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亟待明确自身定位。如何正确看待自身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从全球战略角度处理国际关系及周边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十大趋势。 一、世界经济无法走出衰退且将持续低迷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了,现在看,这场危机还远未结束,并且有长期化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均表现为虚拟经济“虚大”,而实体经济日趋丧失竞争力。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在价格上相差几十倍,因此美国制造业已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欧洲国家即使能够渡过主权债务危机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竞争力已不能恢复。欧美要扩充实体经济和收缩虚拟经济,以使两者达到平衡,这个过程恐怕要十年。 因此,这场危机远未结束,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都将长期陷入低迷。 二、美日欧发达经济体都将进入战略收缩期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后开始收缩,用了15年时间才达到基本平衡,但又遭遇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要走出低谷至少还要十年时间。未来十年美日欧都必须调动所有力量去解决这场金融危

机带来的烂账。这场危机的长期深化将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到一个长期的力量收缩期。同样,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也将面临收缩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极大依赖。 整个全球力量中只有中国有力量“膨胀”,中国的膨胀是因为内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化提升将可以提供一个强大的内需动力,拉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这个结构调整空间和需求动力。全球除了中国都将进入一个收缩期。 三、全球大国间的博弈合作更趋激烈 未来十年是全球大国间从未有过的博弈和合作的十年,将是博弈中合作、合作中博弈的十年。这次危机不可能单靠某个国家而只能通过全球合作才能解决。随着危机的发展,各国纷纷推出货币量化宽松,意在转嫁危机,大国间博弈将变得更加激烈。在大国博弈中,谁能不犯、少犯错误,或者能提早洞悉他人的底牌,谁就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虚拟经济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实体经济国家”。虚拟大国的金融利益相当大部分要通过实物大国来实现,中美间的合作大于对抗。而美、欧在金融领域的博弈则明显是一方好则另一方就不好,美元和欧元走势也是相背而行。 中国的崛起完全可以在资源问题和产业问题上下大力气有所作为,而不在别人的核心利益上去争,减少彼此间矛盾。资源和产业整合好进入到通过金融配置资源的时候,中国可以依托美国,也可以依托欧洲,这样对中国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更有利。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中美关系是如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是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也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局势;外交政策;影响问题;外交特点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中美目前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1]。 纵观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对美政策,尽管尖锐的对立时有发生,但也不乏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出过现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担负着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会长期友好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认识方法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认识方法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但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世界与中国的变与不变中,中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变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全方位影响更加明显的阶段。 201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再上台阶,成为世界第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