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

B《公羊传》《谷梁传》

(2)《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4)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5)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荆轲刺秦王》。(3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5)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音律度量

1,音律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1234567。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七音中,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表达功效主音),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荆轲刺秦王》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无射等六个阳律以及大吕等六个阴律,大吕等六个阴律,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调等。如黄钟相当于今天西乐的C 调,无射相当于A 调等。

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如《石琴瑟等)、竹)、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者,周景王噌吰者,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无射”就是无射钟,无射”就是无射钟,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它常用于歌唱伴奏,所以称为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常用于歌唱伴奏,“歌钟”。歌钟”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品种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独奏乐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箫等等。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琵琶起舞换新声,——乐府曲调总是关山旧别情。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梅花落——曲调名。:黄鹤楼上吹玉笛,——曲调名如江城五月落梅花。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天飘落的景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象。: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为绮靡之音。——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乐府曲调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折柳,春色未曾看。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古曲名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李益《从军北征》)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鸿门宴》

(1)司马迁是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 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鸿门宴

〖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3)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4)【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鸿门宴》:“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里是以东为尊,最卑的是西向,从“东向坐”可以看出项羽的骄傲,目中无人的态度.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3)鸿门宴〖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4)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鸿门宴》:“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里是以东为尊,最卑的是西向,从“东向坐”可以看出项羽的骄傲,目中无人的态度.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

【附录:孔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至圣”,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他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该书共分20 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3)《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而立”指30 岁,“不惑”指40 岁,“知命”指50 岁,“耳顺”指60 岁。

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项被称之为“《诗经》六艺(六义)”。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幼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二、《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朕: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例如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在中国古代专作皇帝自称,商、周天子却多自称予一人。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称“王”者亦可自称“本王”,随着秦朝建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

三、《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yǎ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古代计时:

[赤县]:赤县----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的省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中原]: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海内]:海内是指国境之内,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八荒]: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2.相关的两个月份。《淮南子·时则训》:“~~: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3.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4. 十二生肖属相,在判断人与人之间和谐程度上的六合为:即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龙与鸡为合,蛇与猴为合,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与六合相匹对应的是六冲:鼠与马相冲,牛与羊相冲,虎与猴相冲,兔与鸡相冲,龙与狗相冲,蛇与猪相冲。

四、《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与相思。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大魏武皇帝”。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抒写田园生话的恬静和谐。他的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自然,诗味醇厚绵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田园诗不断充实、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五、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世称“王右军”。《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序:《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纪年

(1)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xū亥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纪月

1.序数纪月法

2.孟仲季纪月法: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如“暮春”即为农历三月。

修褉(xiūxì):是指古人三月三日在水边祓除不祥的风俗。

纪日朔日:农历每月的初一。

晦日:农历每月的末尾。

望日:农历每月的十五,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六、赤壁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还有黄庭坚、米芾、蔡襄);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关于“赋”

(1)“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2)赋的来源与发展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诗经)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本文属于“文赋”。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于是叫做“文赋”。

二十八星宿:

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评)。仁宗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

事、次年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

古人称谓

1.古人自称时称名:

“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1.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水浒传》:《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水浒传》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

子王孙把扇摇!”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3.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

4.刺配: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语出《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5.央浼:指不断地请求,恳求。

《边城》

6.八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归去来兮辞》

7.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8.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9.会有四方之事:任命出使的事。

10.尝从人事:指做官。

11.乃瞻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

12.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13.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14.帝乡不可期:天地居住地地方,也就是所谓仙境。

15.聊乘化以归尽:顺遂自然,化,造化,指自然。

《滕王阁序》

16.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7.星宿: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18.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19.十旬休假:我国的假日制度由来以久,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政府官员也有休息日,叫做“休沐”。这是因为,官员休息那天要沐浴更衣,每五日返家休沐,称作“五日休”。到了唐代永徽之年,改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当时叫做上浣、中浣、下浣。“浣”也是洗头洗身的意思。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2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季秋,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

21.天柱高而北辰远: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22.谁悲失路之人:比喻不得志。

23.怀帝阍而不见: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24.处涸辙以犹欢: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

2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26.无路请缨:指请求给一根长缨,指投军报国。

27.等终军之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8.有怀投笔:指投笔从戎。

29舍簪笏于百龄:指冠簪和手板。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30.非谢家之宝树:原指谢玄,是谢家的人才栋梁,可以光耀门楣。典故来自谢安与侄子谢玄的对话,早年谢安问谢玄等子侄,为什么子女对自己的事情并没什么影响,但是大家却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有出息呢。

31.芝兰玉树:本比喻高尚人子弟,后亦用作对优秀子弟的美称。

32.叨陪鲤对:指来日将接受父亲的教诲。

《逍遥游》

33.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34. 庄子:姓庄,名周。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

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35.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3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37.御六气之辩: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3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穿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40.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4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42.但以刘日薄西山: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43.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咬文嚼字》

44.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45.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才华。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46.灞桥:在长安东,汉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47.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48.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

《说“木叶”》

49.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工具。得鱼忘筌:指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窦娥冤》

1. 缥缃:指书卷。缥,淡青色;缃,浅黄色。古时常用淡青、浅黄色的丝帛作书囊书衣,因以指

代书卷。元关汉卿《窦娥冤》:“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

2. 春榜 :(1).春试中试的名榜。宋欧阳修《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二:“青衫日照夸春

牓,白首馀年哭故人。” 明吴承恩《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

(2).指春试。《窦娥冤》:“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

3. 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

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

4.绣闼:古时妇女的居室。

5.筹:古时计数和占卜的工具。

6.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7.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窦娥冤》中:“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可译为“光天化日”。

8.铜斗家缘:殷实的家产。铜斗:容积很大的量器;家缘:家产。

9.市曹典刑:在闹市里执行死刑。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吓唬人民,往往在闹市中处死犯人。市曹:闹市。典刑:执法行刑。

10. 盗跖:春秋时奴隶起义的领袖,历代封建统治者诬其为大盗。颜渊:孔子的学生,是古代贤人

的典型。这里以此二人分别作坏人和好人的代称。)

11.①苌弘化碧:苌弘,chánɡhónɡ,传说中是周朝大夫,受诬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

化成一块碧玉。《庄子·外物》:“苌弘死干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碧,青绿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是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被其相鳖灵逼迫,逊位后隐居山

中。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日夜悲啼,直到嘴出血。

12. 六月飞雪:战国名士邹衍对魏王十分忠诚,却被诬陷入狱。他仰天大哭,天也为之感动,五月

竟下起霜来。后人常用“六月飞雪”来表示冤狱。

六出冰花:指雪花,因雪的结晶体有六角,所以说“六出”。

13.蟊贼:蟊máo :吃苗根的害虫。指对国家或人民有害的人或事物。

1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柳永词两首》

14.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

15.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16.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高牙,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17. 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18.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柳永《雨霖铃》中指年复一年。

19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20. 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都门:京城门外。

21.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苏轼词两首》

22.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23.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赤壁怀古》中代指曹操的水军。

24.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辛弃疾词两首》

25. 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他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

思吴中莼(chún)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回家。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26.求田问舍: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27.封山:(1)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封狼居胥”。

(2)封闭进山的通道,隔绝山内外的往来。例句:大雪封山。

《李清照词两首》

28.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廉颇蔺相如列传》

29. 拜: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30.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31. 舍人:随时身边的亲近属官、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32. 肉袒(tǎn坦):解衣露体。斧质:腰斩犯人的刑具。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3. 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古代平民以麻布、葛布为衣,故称。

34. 斋戒:一种礼节,古人在举行典礼或祭祀之前,须先沐浴更衣,不茹荤酒,静居戒欲,以示虔

诚庄敬,称斋戒。

35. 列观(guàn):一般的台观。

36.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

37.都:(1)城。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

有的叫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国都,京城

38. 设九宾:古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宾,同傧。傧相即赞礼官。

39. 衣褐:穿上粗麻布短衣。谓装作平民。

40. 御史:战国时史官之称,专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

41. 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2.右: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

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史记·陈涉世家》说:“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这里的“闾左”指居住于里门左侧的平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立了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大动肝火,“不忍为之下”。这是战国时期“右”比“左”大的典型例证。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43.臣: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通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苏武传》

44.丈人行: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辈。

45.节:使臣所持信物,以竹为杆,柄长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层,故又称“旄节”。

46.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斥候:军中担任警卫的侦察人员。47.赂:名词意为“礼物”,动词意为“赠送礼物”。

48.相坐:连带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跟着治罪,叫做连坐,或相

坐。

49. 辇:皇帝的坐车。除:宫殿的台阶。

50.劾:弹劾,汉时称判罪为劾。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为一种不可赦免的重罪。

51. 后土:相对于皇天而言,指地神。

52. 宦骑: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

53. 女弟:妹妹。

54.保宫: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宫”,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属之处。

55.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龄。

56.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通侯:汉爵位名

57. 斧钺:古时用以杀犯人的斧子。汤:沸水。镬:大锅。汤镬:指把人投入开水锅煮死。此泛指

酷刑。

58. 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绸记事,可代指史籍。

59. 丹:硃砂。青:青艧huò。都是绘画所用的颜色。常指绘画。

60. 秩:官俸。中(zhòng)二千石:官俸的等级之一,即每月一百八十石,一年合计二千一

百六十石。

《张衡传》

61.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62. 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63.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64. 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65. 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

66. 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67. 傅会:(1)凑合,集合。(2)指文章的安排布局和修饰润色等。

68. 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

69. 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

70. 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

71.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72. 下车:官员初到任。

73. 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

74.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水浒传》:《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水浒传》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3.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

4.刺配: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语出《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5.央浼:指不断地请求,恳求。

《边城》

6.八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归去来兮辞》

7.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8.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9.会有四方之事:任命出使的事。

10.尝从人事:指做官。

11.乃瞻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

12.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13.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14.帝乡不可期:天地居住地地方,也就是所谓仙境。

15.聊乘化以归尽:顺遂自然,化,造化,指自然。

《滕王阁序》

16.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7.星宿: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18.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19.十旬休假:我国的假日制度由来以久,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政府官员也有休息日,叫做“休沐”。这是因为,官员休息那天要沐浴更衣,每五日返家休沐,称作“五日休”。到了唐代永徽之年,改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当时叫做上浣、中浣、下浣。“浣”也是洗头洗身的意思。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2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季秋,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

21.天柱高而北辰远: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22.谁悲失路之人:比喻不得志。

23.怀帝阍而不见: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24.处涸辙以犹欢: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

2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26.无路请缨:指请求给一根长缨,指投军报国。

27.等终军之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8.有怀投笔:指投笔从戎。

29舍簪笏于百龄:指冠簪和手板。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30.非谢家之宝树:原指谢玄,是谢家的人才栋梁,可以光耀门楣。典故来自谢安与侄子谢玄的对话,早年谢安问谢玄等子侄,为什么子女对自己的事情并没什么影响,但是大家却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有出息呢。

31.芝兰玉树:本比喻高尚人子弟,后亦用作对优秀子弟的美称。

32.叨陪鲤对:指来日将接受父亲的教诲。

《逍遥游》

33.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34. 庄子:姓庄,名周。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35.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3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37.御六气之辩: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3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穿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40.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4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42.但以刘日薄西山: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43.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咬文嚼字》

44.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45.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才华。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46.灞桥:在长安东,汉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47.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48.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

《说“木叶”》

49.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工具。得鱼忘筌:指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