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运输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水运经济实践的科学概括,是研究水运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讲求经济效益,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门部门经济学。它在水运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全面地、高效地、迅速地、低耗地组织水运生产,从而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水运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输经济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是从事运输管理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它是运输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而它所研究的客观经济规律又将来指导船舶生产、商务管理、港口装卸等工作,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出发,用客观经济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原理和规律在水运部门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悉和掌握水运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性,掌握合理组织运输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对水运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信息、总结。

2.充分认识水运业的性质,重要性及优所在,掌握水运管理原理与体制、驼计划工作、客货流的形成及其变动规律、固定资产、基本建设、劳动工资、水运成本、资金盈利、经济核算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课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为72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序号课时名称课时1绪论22水运计划工作63客货流的形成及其变动规律124水运固定资产85水运基本建设106水运劳动工资67水运成本68水运资金、盈利和经济核算69复习210习题811测验412机动2总计72

五、教学主要内容

1.绪论

《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以及存在的多重属性,交通运输业的特点,水上运输的优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交通运输业的性质、多重属性、特点,水上运输的优点。

2.水运计划工作

水运计划工作的意义,水运计划的分类、组成和指标体系,生产经营计划的特点,水运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控制。

重点:水运计划指标体系,生产经营计划特点,水运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 3.客货流的形成及其变动规律

货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货流变动的规律,货物运输的不均衡性,货物运输的合理性,旅客运输工作,水运经济调查,规则产销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货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货物运输的不均衡性,货物运输的合理性。

4.水运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经济性质、分类和计价,固定资产的损耗、使用年限、补偿、折旧和利用效果。

重点:固定资产的经济性质、损耗及补偿。

5.水运基本建设

水运基本建设的意义,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和投资方式,水运基本建设程序,基本建设

投资经济效果。

重点: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

6.水运劳动工资

水运劳动生产率、劳动组织、劳动定额、编制定员,水运职工工资。重点:水运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和职工工资。

重点:水运劳动生产、劳动力和职工工资。

7.水运成本

水运成本概念,水运成本开支范围、构成及计算,目标成本的确定,水运成本计划的编制、控制、核算、分析和降低水运成本的途径。

重点:水运成本概念,水运成本分析,降低水运成本的途径。

8.水运资金、盈利和经济核算

水运资金的构成、来源和有偿占用,水运企业盈利的概念,目标利润的确定,水运经济核算

重点:水运资金构成,目标利润确定,水运经济核算。

六、教材选用

交通系统中等专业学校水运管理专业统一试有用教材92年7月版张志恒主编的《运输经济学》。

主编:张志恒

主审:武德春

运输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1.运输经济学的性质和地位如何?研究的目的何在? 运输经济学的性质: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运输经济学的地位: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的目的:运输经济学利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即掌握客观规律,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运输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2)运输业内部的生产关系;(3)运输经济的运行规律。 3.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1)运输业的管理;(2)运输价格;(3)运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 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什么是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方法。即理论阐述法(本课程主要方法);(2)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对每一种经济现象以一定的变量表示出来,并用函数或数学模型来表达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数学关系式而得到结论。 5.运输业的特点是什么?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对运输供求双方有何影响? (1)特点:①运输业对其加工对象没有所有权;②运输产品不具有实体性;③运输产品的即时性; ④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⑤运输劳务的他率性; ⑥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⑦运输业建设与发展要先行; ⑧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管理与控制复杂,难度大;⑨公共服务特性。 (2)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对运输供求双方的影响 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决定了运输供求双方的相互约束关系: ①运输劳务只有在有运输需要的时间、空间进行供给,其运输劳务才能有效地进行。 ②用户只有在有运输供给的时间、空间去利用运输劳务,其运输需要才能得以满足。 ③运输生产过程必须保证质量,一旦运输质量不合格,则将无法挽回。 ④运输产品不能储存,调节运输的供需只能通过储存运力的办法来实行。 而这样不但影响运输的经济效益,还要受财力、物力的限制。所以,要想做到运输供求的长期平衡,就有必要制定科学的运输投资政策及运价政策来调节供求关系。 作业二 1.什么是运输需求?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支付能力的关系如何? (1)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支付意愿(或支付能力)两个概念。指运输劳务的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运输劳务量,就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运输需要与支付能力的关系: ①运输需求只能是运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有机统一; ②运输劳务购买者的运输需要和支付能力都是运输需求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知识点: 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2.1844年,法国经济学家(杜比特)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的运输经济学专论。 3.1878年,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提出的(运输政策论、运输经营论)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马克思认为(运输)属于物质生产性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物质生产的内容包括使物质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交通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特殊的生产和流通部门。 5.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且运输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6.运输业的资本结构特殊,只由垫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上上下下的资本构成。因此,运输资本的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不同,且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游动资本比重较小。 7.运输价值“要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而运输追加的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距离、货物的体积、重量及易损毁程度成正比。 8.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而不是用“人公里”、“吨公里”所表示的客货周转量等统计指标。“人公里”、“吨公里”是反映客货空间位置变化的质量单位。 二、简答题 1.运输经济学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答:⑴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⑵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 ⑶强调运输需求分析;⑷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⑸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2.试述货物位移与吨公里的主要区别。 答:⑴货物位移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⑵货物位移是具体的,每一个货物位移都有确定的货物和起运终到地点。而吨公里却是一种抽象物,它可以体现各种货物位移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共性,能够把不同的运输产品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和综合,但同时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抽象掉了;⑶即使是相同的货物位移,在质量上也可能差距很大;如货物运到时间的差别、货物完好程度的差别,吨公里不能反映这些差别。⑷货物位移对应着包括装卸等其他作业的货物运输的完整过程,有时候一个运输过程要包括好几次装卸,吨公里则无法包含这些内容;⑸相同的货物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吨公里数,如两地之间的运输无论哪种运输工具,货物位移都是相同的。但

运输经济学答案

运输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运输需求(26)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价格水平下运输的消费服务愿意并能够购买统一。 2、运输供给量50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3、机会成本72即经济资源引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在其他可供替代的使用机会中能够取得的追高收益。 4、差别定价142完全垄断条件下运输生产者可以决定其最佳产量和价格以获得最大可能的垄断利润。二. 1、dE>1即需求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31 2、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效用低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43 3、运价的制定只用考虑运输的成本,不用考虑消费者剩余。(×)43 4、运输供给的能力通常用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来表示,说明能够承运的货物和旅客的数量和规模。(√) 5、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因自身因素所造成的生产率的降低或者使得收益减少的现象,称为内在不经济。(√) 89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按供求关系划分运输市场可分为( ABC )21 A、卖方运输市场 B、买方运输市场 C、均势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E、完全竞争市场 2、影响运输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ACD )57 A、运输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小 B、运输方式及布局的选择 C、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 D、运输成本增加幅度大小 E、运输工具的选择 3、私人成本也称内部成本或企业成本,是指企业所负担的成本,它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BCD )75 A、机会成本 B、直接成本 C、隐性成本 D、正常利润 E、交易成本 4、运输价格由哪些因素所决定( ABCDE )107 A、运输成本 B、运输供求关系 C、运输市场结构的模式 D、国家经济政策 E、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5、根据运输业波及效果产生的途径不同,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ABE )187 、后向波及效果 B、前向波及效果C、横向波及效果 D、纵向波及效果 E、消费波及效果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厚利少运策略的含义及其适合的情况?36答:厚利少运在形式上与薄利多运相反,但其目的仍为去的尽可能多的利润,所所谓的厚利就是保持较高的价格水平,而宁愿维持较低的运量。 2、运输产品的效用有哪些特征?答:1、满足消费者“位移”的需要。2、运输产品效用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约束。 3、运输产品的效用本身就是一种派生效用 3、国家对运输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建立综合运输机构,加强行业管理2、建立交通运输投,融资机制。3、改革和理顺运输价格 4、实行扶植运输业的政策。五、论述题(30分) 试论运输成本的外部性的估价方法及其优缺点?95 答:1、判断法优点是具有继承性使估价长期保持一致缺点是严重局限性。2、规避行为法。3显示性偏好法:享乐的价格4旅行成本发5既定偏好法。6损失产量和消费损失法 第二章:运输业的发展 1.运输业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的社会经济作用:运输联系的广泛性、运输业是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序运的必要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已融入现代物流体系之中) 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的重要因素(运输使大城市的存在成为可能、交通运输业是城市发展扩大的有效促进因素)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 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具有双重性──发展运输就是发展工业、运输通过不断扩大人与位移的规模刺激流通、运输通过本身提出的巨大需求,刺激其他部门生产的扩大推动了工业和科技的进步运输机械制造业一直是发达国家机械工业中发展最快、占机械工业比重高、出口创汇的部门 ) 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 2.五种运输方式特点: 水路:(远洋航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沿海航线是我国南北主要运输干线之一,长江干线是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内河航道在我国分布最普遍,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方便迅捷,便于实行“门到门”运输/投资少,回收期短/运输成本较高,载重量较小/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铁路:(铁路为骨干,承担大宗货物运输) 适宜于短距离的客货运输运输能力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运行速度快、计划性强,安全、准时/单位运输成本和单位运量的能耗低/连续性较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适宜于运送量大的中长距离的客货 公路:(公路为基础)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方便迅捷,便于实行“门到门”运输/投资少,回收期短/运输成本较高,载重量较小/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适宜于短距离的客货运输 航空业:(负担政治经济、经济、文化中心之间以及国际交往的快速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速度快,机动性大,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专科)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运输经济学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 4.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运输市场运动表现出来。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7.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 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 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供给主体是指提供的单位(或当事人)。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相关市场可划分为相关市场和相关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 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 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 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 成本指厂商会计账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费用。 27. 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31.铁路运输单位产品成本是指运输产品所分摊的运输支出,即单位运输产品成本,它是单位 运输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32. 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 33. 运价一般指为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根据运输市场的调节原理,在国家价格政策允许范围 内确定的相对有差别的运输价格。 34.运输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和运输业,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来管理 运输业,使整个运输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运输( )不具有实体性。 [ ] A.加工对象 B.工具 C.产品 D.设备 2.运输产品具有( )的特点。 [ ] A.即时性 B.实体性 C.不可计量 D.可储存 3.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 [ ]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运输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1.运输产业特征:1.运输业属第三产业,运输生产具有服务性。 2.运输业具有国民经济基 础产业的特征。3.运输业具有隐形社会贡献的特性。4.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如何理解)。5.运输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复合特性。 2.运输业发展可以根据运输化水平划分为:前运输化阶段,运输化阶段,后运输化阶段 3.运输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4.运输需求包含的要素:1.对象2.流量3.流向4.流程 5.流速 6.运价 5.旅客运输需求分为两类:生产性旅行需求和消费性旅行需求 6.运输需求的特点1.广泛性。2.多样性。3.派生性。4.与经济的相关性。5.时间与空间的不 平衡性。6.部分可替代性。 7.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体质、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的 布局与运输能力。5.市场价格因素。 8.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 9.对于运输能力紧张的运输方式、线路和方向,需求的价格弹性显然较小,运价变动尤其 是运价提升对需求影响不大;反之,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较大。 10.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EijP53 11.价格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它自动地起着1.调节作用2.核算作用3.分配作 用 12.运价的经济功能: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合理的布局3. 有利于组织合理运输4.有利于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5.有利于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13.运价的分类1.按运输对象不同分为客运运价、货运运价、行李包裹运价2.按运输方式不 同分为铁路运价、公路运价、水运运价、航空运价、管道运价和联运运价。 14.邮票式运价结构: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运费就像邮信贴邮票那样,不论距离的长短, 都采用同样的运价。 15.P115 P117看 16.内加法,外加法计算!!P128 17.运输价格管理手段应是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 18.运输市场的主要特征:1.运输商品的生产、消费的同步性2.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3.运输 需求的多样性及波动性4.运输市场容易形成垄断 19.将市场划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表) 20.公司制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法人的一般形式是公司,典型的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 21.清偿责任,公司法人有独立的利益,承担有限责任,完全实行自负盈亏,自然人企业和业 主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承担无限责任,由企业业主自负盈亏。 2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 我国的投资分为三个大类别:1.竞争性项目投资、基础性项目投资和社会公益性项目投资。 23.P225BOT融资方式 24.P231有限追索看 25.P259 26.投资回收期(P,P’),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内部收益率(IRR)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运输经济学【习题带答案】

运输经济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运输市场结构角度看,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属于( C ) A.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B.完全垄断运输市场 C.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2.把价格划分国家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是按( B )划分的 A.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 B.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 C.运输货物种类 D.货物批量大小 3.现阶段,我国客运量第一的运输方式是( D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4.( A )是指两地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两地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地间的交往阻力成反比。 A.重力模型 B.空间模型 C.辐射理论 D.循环累计因果理论 5.( B )即货物与旅客在空间位置转移的地理走向。 A.运输需求量 B.流向 C.运输距离 D.运输构成 6.被后人认为发表了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论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杜比特 D.洛克林 7.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 B ) A.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8.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 D ) A.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9.首次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一书提出了政策论和经营论思想,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 B ) A.马克思 B. E.萨克斯 C.亚当.斯密 C.洛克林 10.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设备投资先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随后紧跟,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与基础结构的亦步亦趋的态势,该种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模式称之为( D ) A.超前型 B.同步型 C.滞后型 D.随后——同步型 11.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运输的区位影响也在发生变化,其经历的发展过程可描述为( B ) A.由弱化到强化 B.由强化到弱化 C.由弱化到强化再到弱化 C.由强化到弱化再到强化 12.西方国家出现了对运输业放松管制的发展趋势。这里的放松管制主要是针对( C ) A.社会管制 B.交通管制 C.经济管制 D.安全管制 1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中,韦伯认为对工业的基本区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 A.运输费用 B.劳动力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生产集聚力 14.下列不属于公路运价形式的是( B ) A.计程运价 B.统一运价 C.计时运价 D.加成运价 15.现代运输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表述的是( D )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运输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1、运输业的形成:(1)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机械运输业的产生作为标志 2、运输业的发展 (1)水运为主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 (2)铁路为主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 (3)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 (4)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3、运输业的特点 (1)运输劳务不具有实体性(2)运输劳务具有即时性 (3)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4)运输劳务的他率性 (5)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6)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7)准公费服务特性 4、运输业的性质(运输业的物质生产特性): (1)运输业纯粹是实现劳动对象在空间上转移的物质生产部门。 (2)运输改变商品的使用状态,完成消费的准备。 (3)运输业所出售的产品是人和物在空间场所的变动 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1)古典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改进区位论(3)区域经济理论 2、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了解) (1)交通运输是工业区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交通运输对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不同 (3)交通运输对经济在空间扩散过程中的作用 (4)交通运输与经济带的关系 (5)交通运输与土地价值 第三章运输需求 1、运输需求的概念: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2、运输需求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 (1)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2)有购买能力 3、运输需求的种类(了解) (1)按运输对象不同:货运需求客运需求 (2)按运输需求的性质:生产性运输需求、消费性运输需求 (3)按运输需求产生的地域:区域内的运输需求、区域间的运输需求、过境运输需求(4)按运输方式不同:铁路运输需求、公路运输需求、水路运输需求、航空运输需求、管道运输需求、多种方式的联合运输需求 4、运输需求的特征(展开与实例结合,能知道什么现象对应什么特征) (1)派生性:根据需求的直接性与否分为:一种是直接性需求或称本源性需求;一种为间接性需求,即派生性需求。 (2)波动性: (3)部分可替代性:外部替代:被非运输方式替代;内部替代: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4)规律性:货流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1]货物平均运距发展的一般趋势[2]客运发展的一般趋势) (5)广泛性 (6)多样性 5、货物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2)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3)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与生产力布局(4)科学技术发展水平(5)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情况(6)运价水平(7)国家政策 (8)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因素 6、旅客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2)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3)人口的数量及结构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4.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两个概念。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7.单位运输是指均每一个单位运输工作量支出的费用。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需求弹性是指在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后,运输需求对其反应的程度,以运输需求弹性系数大小来衡量。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主体就是指旅客或货主。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市场是指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 27.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运输经济学名词解释

P 1 4 是指不缴纳费用而人人都能享受的产品。 1、公共产品 2、运输密度经济——- :P85 是指当运输网络的幅员不变的条件下,运输产出扩大引起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3、运输管制:P276 4、固定成本——- :P91 固定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运量范围内不随运粮增减变化,相对保持稳定不变的费用,如房屋建筑物维修费、管理费、计时工资、船舶或车辆折旧等。 5、外部成本:——-P92 外部成本是指运输经营者及运输使用者不用直接支付的成本。 6、运输供给:——-P76 指运输生产厂商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有能 力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7、运输价格弹性: 8、劳动生产率——- :P190 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有用产品(或完成工作)的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 9、边际成本:——-P219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单位运量而引起的总产品的增加量,它是总成本对 运量的导数。 10 、运输规模经济:——-P85 包括运输密度经济和运输距离经济。 1.运输经济学——是以作为产业部门的运输业为研究领域的应用经济学科。 2.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借助于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的变化,使之适合于自己需 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3 .产业一—.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b.产业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 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即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层次。 4.运输基础设施——一国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 5.运输资源配置——研究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资源及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6.运输市场——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7 .运输市场结构——运输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市场的性质和组织特征。 8.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9.运输供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运输服务的数量。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4.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两个概念。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7.单位运输是指均每一个单位运输工作量支出的费用。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需求弹性是指在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后,运输需求对其反应的程度,以运输需求弹性系数大小来衡量。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主体就是指旅客或货主。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市场是指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 27.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期终试卷及答案

xx职教中心14中职班《经济政治与社会》期终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任何商品都是和的统一体。 2、科学消费观的内涵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3、我国法定公司的形式有两种,即和。 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坚持与基本原则,促进经济、与的和谐发展。 5、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6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 9、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二、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2分×10,共20分) 1、金钱是万能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挣钱。 2、要买就买名牌、高档商品。价廉物美的商品不好。 3、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主要是上班时候的事。现在学习为时过早。

4、我们已经实现小康生活,还谈节约和艰苦奋斗干什么呢?! 5、在农村,由于有了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看病一分钱都不要了。 6、人生需要规划,钱财需要打理。作为学生,一定要学会理财。 7、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作为学生首先要讲道德。 8、大力发展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9、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中职生要掌握技能。 10、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下列各项不属于商品的是() A、超市卖的矿泉水 B、导游给客人提供的服务 C、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的音乐盒 D、在饭店吃的年夜饭 2、小明选购商品时,特别注意商品的质量。这说明他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外观 D、商品的价格

运输经济学名词解释

运输经济学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公共产品:——-P14是指不缴纳费用而人人都能享受的产品。 2、运输密度经济——-:P85是指当运输网络的幅员不变的条件下,运输产出扩大引起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3、运输管制:P276 4、固定成本——-:P91固定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运量范围内不随运粮增减变化,相对保持稳定不变的费用,如房屋建筑物维修费、管理费、计时工资、船舶或车辆折旧等。 5、外部成本:——-P92外部成本是指运输经营者及运输使用者不用直接支付的成本。 6、运输供给:——-P76指运输生产厂商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7、运输价格弹性: 8、劳动生产率——-:P190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有用产品(或完成工作)的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 9、边际成本:——-P219边际成本是指增加单位运量而引起的总产品的增加量,它是总成本对运量的导数。 10、运输规模经济:——-P85包括运输密度经济和运输距离经济。 1.运输经济学——是以作为产业部门的运输业为研究领域的应用经济学科。 2.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借助于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的变化,使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3.产业——a.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b.产业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即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层次。 4.运输基础设施——一国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 5.运输资源配置——研究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资源及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 6.运输市场——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7.运输市场结构——运输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市场的性质和组织特征。 8.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9.运输供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运输服务的数量。 10.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