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山洪防治灾害大纲

全国山洪防治灾害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七年八月

目录

1 编制缘由 (1)

2 编制依据 (1)

3 试点目标及建设任务 (2)

4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2)

4.1 系统建设模式 (3)

4.2 水雨情监测子系统 (5)

4.3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 (11)

4.4 预警子系统 (14)

4.5 要求 (21)

5 预案编制 (25)

5.1 工作内容 (25)

5.2 要求 (26)

6 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 (29)

6.1 工作内容 (29)

6.2 要求 (35)

7 宣传、培训 (35)

7.1 工作内容 (35)

7.2 要求 (37)

8 山洪沟重点治理工程 (38)

8.1 工作内容 (38)

8.2 要求 (38)

9 投资估算 (41)

10 主要成果 (43)

1 编制缘由

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暴雨频发,地质地貌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底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批复意见要求“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能及时转移、减少伤亡为目标,抓紧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试点,实施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

我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大、人口多。为探求各地防御山洪灾害因地制宜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意见要求,拟以山洪灾害严重的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抓紧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工作,为此需编制试点县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2 编制依据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

(4)《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3 试点目标及建设任务

(1)试点目标

通过在山洪灾害严重的试点县开展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防御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试点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试点县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的全面实施积累经验。

(2)建设任务

计划选择山洪灾害严重的100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重点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防御预案编制、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建设以及宣传、培训等。

选取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1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取一条山洪沟,对部分沟段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4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试点县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预警等子系统建设。本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针对防御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的监测预警及群测群防设施,同时考虑防御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要求,预留了接收气象、国土等部门信息的接口。

4.1 系统建设模式

由于山洪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需特别加强县级以下行政区的防灾工作。根据我国目前县级以下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技术水平、防灾特点以及各级防汛部门在防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两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模式:

模式一:在县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山洪灾害信息和预测情况,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这种模式适宜于山洪灾害严重,县级防汛部门有能力建立和管理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省、市、县信息实现共享,县级防汛部门能制作山洪灾害预报警报的县级行政区。系统结构见图1。

模式二: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依靠县、乡(镇)、村、组的监测设施,结合省级、市级防汛部门的信息、指令,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县、乡(镇)、村根据暴雨、洪水及水库(山塘)等监测信息,发布预报警报。一般按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山洪灾害预警;遇紧急情况(暴雨洪水陡涨、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

这种模式适宜于尽管山洪灾害严重,但经济条件差,不具备建立和管理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的人、材、物等条件的地区。系统结构见图2。

各试点县可根据自身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建设模式。

图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示意图(模式一)

图2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示意图(模式二)

4.2 水雨情监测子系统

4.2.1 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水雨情监测子系统监测项目主要包括降雨量、水位。站类主要包括雨量站、水位站。雨量站监测雨量信息,水位站监测雨量和水位信息。根据山洪灾害预警的需要和各地的建站条件,考虑山洪灾害易发区地形复杂、降雨分布不均、群众居住分散、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实际情况,水雨情监测站可建成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和自动监测站。其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要求如下:

(1)简易监测站

为扩大水雨情信息的监测覆盖面,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村、组设立简易监测站。因地制宜地配臵简易的雨量、水位观测设施,采用直观、可行的观测方法进行水雨情信息的监测。利用本地区适用的传播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达到群测群防的目的。

简易雨量站采用有雨观测、下大雨加强观测的工作体制,有条件时及时上报;简易水位站在有雨时或接到通知时观测,水位接近成灾水位时加强观测,有条件时及时上报。

(2)人工监测站

对于无条件建设自动监测站,但拥有公用通信资源(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的地区,按照人工观测站的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水雨情人工监测站。采用人工观测和管理的模式,通过语音或通话报汛进行雨量、水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人工监测站采用定时观测,定时报汛的工作体制,在暴雨天气状态下则加密观测、增加报汛段次。

(3)自动监测站

根据本地区的通信、经济条件,设立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点。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配臵相应的雨量、水位传感器,以及遥测终端及通信终端设备,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自动监测站采用定时自报、事件加报的工作体制;对超短波组网的自动监测站,则采用增量随机自报与定时自报兼容的工作体制;人工臵数信息应有反馈确认的功能。

4.2.2站网布设

4.2.2.1站网布设原则

(1)雨量站布设

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原则上按照20~10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或人工雨量站;在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乡(镇)、山洪灾害频发及人口密度大的村组、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暴雨中心,按照20~3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或人工雨量站,视测站重要程度和当地的建站条件、经济条件确定自动站和人工站的数量。西部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自动和人工雨量站网布设密度可相对放宽。

简易雨量站按照每个自然村(组)1个站进行布设。

雨量站要尽量布设在代表性好、便于看管维护的地方。

(2)水位站布设

面积超过100 km2的山洪灾害严重的流域,且河流沿岸为市、县、乡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区、重要工矿企业的,可布设水位观测站,有条件的可布设自动水位站。流域面积50~100 km2的山洪灾害严重的小流域,如果河流沿岸有人口较为集中的居民区或有较重要工矿企业、较

重要的基础设施,可布设人工水位观测站或简易水位观测站。山洪灾害严重的其它小流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布设简易水位观测站。水位站宜设在人口居住区上游,地点应考虑预警时效等因素综合确定。

对于下游居民集中的水库(山塘),如果没有水位观测设施的,增设适量的水位观测设施。水库、山塘水位站设在坝前。

对于已有的自动或人工监测站点应纳入本系统站网,其监测信息相应进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和市、省级监测网络。

4.2.2.2监测站网确定

根据上述站网布设原则确定本试点县的各类监测站的地点和数量。

4.2.3监测设备设施

4.2.3.1简易监测站

(1)雨量观测

简易监测雨量站信息采集设备设施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1)试点县应因地制宜地配臵简易雨量观测器。雨量观测器的承雨口径尽可能按照《降水量观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

2)为便于观测员能直观和方便地观测雨量,承水器皿可设计为透明的装臵,并根据区域内雨情的临界值或降雨强度,在承水器皿外进行划分或标注明显的预警标志。

(2)水位观测

对于无条件设立水尺的观测站,则可采用简易、可靠的方法进行人工监测,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1)在岸边修建简易的水尺桩,水尺桩可设计为木桩式或石柱型;

2)对于无条件建桩的观测站,可选择离河边较近的固定建筑物或岩石上标注水位刻度;

3)水位观测尺的刻度以方便观测员直接读数为设臵原则,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现场标注致灾的临界水位值的方法,作为预警的标准。

4.2.3.2人工监测站

(1)雨量观测

人工监测雨量站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1)配臵虹吸式雨量观测设备;

2)确定设备的安装方式,设计必要的安装设施;

3)观测员按照报汛的要求,以语音或通话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2)水位观测

人工监测水位站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1)对于新建的水位站需修建水位观测尺和观测道路;

2)观测员按照报汛的要求,以语音、短信或通话方式进行报汛。

4.2.3.3自动监测站

自动监测站应实现雨量、水位信息自动采集。在设计中,各地可根据是否需满足基本资料收集的要求,增加固态存储的功能,其存储容量应满足能连续记录1年的资料。

(1)雨量观测

雨量信息采集设计主要包括雨量观测场地和雨量传感器,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雨量观测场地

①雨量监测站原则上不新建雨量观测场,已建有雨量观测场的站,将雨量传感器放臵在雨量观测场内;

②未建雨量观测场的站,则利用屋顶平台予以观测,但安装时应注意与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水平距离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

2)雨量传感器

①承雨口口径:Φ200+0.6mm;

②分辨力:当测站为基本雨量站时,年平均降雨量≥800mm的测站采用0.5mm的雨量传感器,年平均降雨量<800mm的测站采用0.2mm的雨量传感器;对于非基本雨量站,南方湿润地区可选用1.0mm的雨量传感器,北方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可选用0.5mm的雨量传感器;

(2)水位观测

水位信息采集设计主要包括水位观测设施和水位传感器,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各试点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浮子水位计、压力水位计和超声水位计进行水位观测。对已建有水位自记井且可利用的监测站选用浮子式水位传感器;未建井或不能建井的测站,视河流及水情特点配备压力式(压阻式、气泡式)或超声式水位传感器。

根据选用的水位传感器进行配套的土建与安装设施建设。

4.2.4信息传输通信网设计

水雨情数据传输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卫星、超短波(UHF/VHF)、GSM 短信、GPRS,以及程控电话网(PSTN)等。

信息传输通信网应从各试点县的山洪灾害监测工作实际出发,主要针对系统中的自动监测站和人工监测站的数据传输通信网络进行设计。

4.2.4.1通信资源调查

试点县需对布设的自动监测站和已建的自动监测站的信息传输方

式进行调查,并填写相关表格。

4.2.4.2传输方式选择原则

(1)对于有公网覆盖的地区,一般应选用公网进行组网(电话PSTN、GSM/GPRS);

(2)对于公网未能覆盖的丘陵和低山地区,一般宜选用超短波通信方式进行组网;

(3)对于既无公网,又无条件建超短波的地区,则选用卫星通信方式;

(4)对于重要监测站且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选用两种不同通信方式予以组网,实现互为备份,自动切换的功能,确保信息传输信道的畅通。

(5)各示范区信息传输方式可以是单一通信方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混合通信方式。

4.2.4.3设施设备配置

按照各类监测站的采集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主要针对人工监测站和自动监测站配臵相应的监测与传输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安装设施配臵与土建工程。

(1)人工监测雨量、水位站

人工监测雨量站和水位站以人工观测雨量、水位,通过电话语音报汛系统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处理平台;或通过移动电话以话传的方式

进行传输。因此,人工监测雨量站主要配臵雨量观测设备,人工监测水位站主要配臵水位观测水尺1组,并安装一门电话。在数据接收处理接收平台的工作站中配臵语音卡,即实现人工监测雨量站和水位站的自动传输的功能。

(2)自动监测雨量、水位站

自动监测雨量站和水位站以遥测终端为核心,配臵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或水位传感器、通信终端、电源系统以及避雷系统,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自动传输。雨量和水位自动监测站采用太阳能浮充蓄电池方式供电,并配备必要的避雷设施。

自动监测雨量站和水位站的通信设备可根据各站选用的数据传输通信方式进行相应的选配,太阳能板的功率根据测站的供电要求进行确定。

4.3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

各试点县可根据自身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具备条件的可建设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

4.3.1平台组成与功能

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汇集、信息查询、预报决策、预警等部分组成。其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计算机网络主要为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加工与信息查询、预报决策、预警与信息发布、信息交换等服务提供硬软件平台。数据库主要为系统维护管理、信息查询与服务、预报决策与预警提供数据信息。

4.3.2信息汇集

信息汇集主要由数据接收处理单元(硬件设备)和实时数据接收处理软件构成。数据接收处理单元主要由数据接收通信设备、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电源以及设备安装设施和避雷系统组成。

各自动监测站点的水雨情信息通过数据传输信道传输到平台后,进入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通过数据接收软件实时完成监测站水雨情数据的实时接收处理,并存入数据库中。人工观测的水雨情信息通过语音电话报汛方式自动存入数据库中,或通过其它的人工报汛方式收集后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存入数据库中。对于气象信息以及上级部门转发的相关信息经处理后,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存入数据库中。

4.3.3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主要包括对各类数据(水雨情信息、气象信息、工情信息)及基础信息(河流、山洪沟、监测点、堤防、水库、山塘、灾害点、安全区、威胁区、经济社会状况)与预测预报成果信息的查询与检索。

信息查询软件的开发,基于B/S和C/S两种结构的比较,为了获得

较好的系统运行效率,有条件的建议采用B/S方式来组织软件体系,同时充分利用C/S结构的优点,系统的部分辅助性的功能使用C/S结构实现。没有条件的可采用C/S体系结构。

4.3.4预报决策

预报决策包括水雨情分析预测、预警信息生成、维护及管理等3个软件模块。山洪灾害预报决策是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进行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依据。

预报决策子系统建设内容具体为:

1)水雨情分析预报模块

结合实时水雨情、气象预报信息,根据水雨情分析预报模型,对小流域、中小水库水位、流量进行预测,并输出预测结果(文字、表格或图形)。包括预报方案编制与预报软件开发。

2)预警信息生成模块

根据预报成果及预警指标实时编制预警信息,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

对于有水文资料的流域,可以利用已有水文资料采用常规的方法编制预报方案。但对于大部分小流域而言,水文站点稀少,水文资料缺乏,因此可以采用降雨径流预报法、上下游水位(流量)相关法、雨量水位(流量)相关法、比拟法等方法进行预报。也可以根据大比例地形资料(如五万分之一数字高程模型)分析出地貌单位线,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预报。具体预报方案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预报决策子系统中水雨情分析预报方案、模型需要软件化。各地需开发建立常用预报模型库,并制定模型统一数据输入、输出接口标准。

3)系统维护和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内容进行添加和删除,具有控制系统权限的功能。本模块为系统维护管理提供工具。

4.3.5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电话、短信、广播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使决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个地区或多个地区发布不同类型预警内容。电话预警可向全县山洪灾害威胁区居民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短信平台可向全县相关手机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大功率广播预警可向灾害点发布预警信息。

建立传真传输系统,可实现文件、通知的自动或半自动的群发群收,提高乡镇与县防汛指挥部门、县防汛指挥部门与上一级防汛部门之间文件、通知、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

在设计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时,各地应结合本地现有的网络结构、通信信道、网管系统、网络设备状况,按照各自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网络和通信的实际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各试点县还可根据本区域内的水文资料条件编制适宜的预报方案。

4.4 预警子系统

预警子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及山洪灾害可能危害范围的不同,通过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灾害可能危及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4.4.1系统组成

根据预警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同,预警信息的获取分为从各级建立的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获取信息和群测群防获取信息两种

途径。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者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

4.4.2预警系统流程

(1)通过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流程

在建立了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的地区,预警信息可由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制作、发布。县级防汛指挥部门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各乡(镇)政府接收县级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传输给村、组、户。紧急情况下县级防汛部门可直接对村、组发布预警信息。

基于平台的预警系统流程示意图见图4。

(2)通过群测群防预警流程

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的获取来自县、乡(镇)、村或监测点。由监测

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培训宣传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监测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县级防汛指挥部门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乡(镇)、村的预警信息,逐级发布。各乡(镇)除接收县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还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村和水库、山塘监测点的预警信息。村、组接受上级部门和群测群防监测点、水库、山塘监测点的预警信息。上游村庄的预警信息要及时向下游村庄传递。

群测群防预警流程图见图5。

4.4.3预警信息的发布

(1)预警发布权限

根据预警信息获取途径不同,预警发布权限归属不同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

建立了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的地方,预警发布权限归属其对应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即:平台建立在县级,预警发布权限归县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

依靠群测群防进行预警的地区,预警发布权限归属县级、乡(镇)、村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和监测员。

(2)预警发布内容

预警发布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流量监测信息预警信息等级等。

(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为可能受山洪威胁的城镇、乡村、居民点、学校、工矿企业、旅游景点等。根据预警等级确定不同的发布对象。

(4)预警发布方式

预警发布方式分为通信网络畅通下的预警发布方式和无通信网络(或通信网络中断)下的预警发布方式两种情况。建立短信预警发布平台和电话(或传真)预警发布平台,在规定的条件下由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软件自动发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通信网络畅通时,预警信息发布单位或责任人利用Internet公网、语音电话、手机通话、手机短信、传真、有线电视、广播等及时向下发布预警信息,各级根据接收的预警信息,按照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无通信网络(或通信网络中断)时,根据当地预警设备配臵情况和山洪灾害危险情况,按照预案中事先确定的报警信号,利用发送信号弹、鸣锣、启动报警器和无线广播、高音喇叭喊话等方式,向灾害可能威胁区域发送警报。

短信预警发布平台提供短信群发功能,能向列表中的各级主管领导、责任人自动发送山洪灾害预警短信。

电话传真预警发布平台能自动向列表中的各个单位传送山洪灾害

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内容

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 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雨水情监测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以及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建设等四大部分内容。通过非工程措施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一、水雨情监测 1、站点布设原则 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中小流域。通过山洪灾害易发程度降雨分区和区域历史洪水、社会经济调查,在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布设监测站网。 (1)雨量站布设原则 ①分区控制原则:依据山洪灾害易发程度降雨分区,原则上按照20~10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监测站;在高易发降雨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山洪灾害频发区适当加密站点。 ②流域控制原则:布设监测站点时优先考虑山区的中小流域,站点应尽量安装在流域中心等有代表性的、且有人看管的地段,要注意避开雷区。 ③简易雨量站原则上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布设,人员比

较分散且受山洪威胁大的自然村可适当增加。 ④站网布设时充分考虑通信、交通等运行管理维护条 监测预警平台 群测群防组织体系 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 简易(雨量、水位)监测站 计算机网络系统 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县级预警:短信、传真、电话等 乡镇预警:电话、无线广播等 村组预警:无线广播、锣鼓、哨等 防御预案编制 水雨情监测 预警系统 责任制组织体系建设 宣 传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结构示意图 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 培 训 演 练 印刷《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 制作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光碟及录音带; 制作《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 制作宣传牌、宣传栏; 制作警示牌。 对县、乡(镇)山洪灾害防御各级责任人、监测预警人员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 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及运行维护进行培训, 组织开展1~2次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补充规定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四年九月 目录 一、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二、典型区域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经济评价 附件一:山洪灾害防治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方法 附件二:典型区域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 为编制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统一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现依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专题研究——《山洪灾害灾情评估及防治综合效益分析研究》的成果,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补充规定如下: 一、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山洪灾害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山洪灾害防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免经济损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对于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要求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全面综合分析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社会效益 在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通过在防治区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包括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等。山洪灾害防治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受灾人口、减少人口伤亡;减轻人们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创伤;稳定社会,保证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保护重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线路);促进山丘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其中:减少受灾人口、减少人口伤亡,保护重要交通线路等效益,可采取实物量指标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他方面效益以定性分析为主。 (1)减少受灾人口、减少人口伤亡分析 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治工程措施,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进行治理,可以避免山洪灾害发生或降低发生机率,避免或减少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通讯及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可以提前预见山洪灾害的发生,提前做好人员转移,有效躲避灾害,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 在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可根据对某地区历年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调查统计资料,结合本次防治规划可能受山洪灾害威胁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典型区域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初步估算每年可减少的受灾人口数和每年可减少的人口伤亡数等,来反映山洪灾害防治在保护人民生命方面所取得的效益。 (2)保护重要交通线路条数和长度、每年可能减少破坏的交通线路长度分析 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治工程措施,可以避免或减轻山洪灾害对交通运输线路的破坏,保护主要交通运输线的运行安全,避免交通中断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转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交通在促进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纽带作用。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年)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 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目录 1、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1~13 2、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附图、、、、、、、、、、、、、、、、、、、、、、、、、、、、、、、、、、、、、、、、、、、、、、、14 3、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附表、、、、、、、、、、、、、、、、、、、、、、、、、、、、、、、、、、、、、、、、、、、15~36 4、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附件材料要求、、、、、、、、、、、、、、、、、、、、、、、、、、、、、、、、、、、、、、、37~39 5、山洪灾害防御常识与基本技能调查问卷样例、、、、、、、、、40 6、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满意度调查问卷样例、、、、、、、、、、、、、41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 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前言 简述全省(区、市)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总体情况,总结评估工作得目得、依据、内容、组织方式与过程,评估单位与委托单位,总结评估得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概述本省(区、市)山洪灾害得基本情况(包括气象、雨情、水情、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情况,防治区、重点防治区、危险区分布、面积、人口,灾害特点、灾害成因,历史山洪灾害,典型山洪灾害事件等)与发展趋势,以及全省(区、市)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填写表1-1。阐述项目实施得必要性与重要性。 简述省级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情况(总体目标、范围、任务与投资等)。 (二)项目建设 1、建设内容 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2010-2012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2015年)两个阶段叙述项目建设内容。 (1)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2010-2012年)建设目标、范围、投资;叙述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雨水情监测系统建设、预警系

山洪灾害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版本号: 编制单位: 实施日期:年月日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概况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端,地处关中北界,和甘肃省接壤。全县土地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11镇、3社区、187个行政村(311个自然村)、28.47万人。全县311个自然村中有131个村傍河而居,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受威胁人口达12.04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 43%,受威胁区面积1071平方公里,占到全县总面积的59%,汛期洪水来势猛,历时短,山洪灾害频发,属于渭北黄土高原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 1.2 项目建设目标 2010年9月,省水利厅将旬邑县列入2010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县。旬邑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总目标是以国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见色和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为依据,以山洪灾害信息监测与预警为核心,将数据采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和预报预警技术与山洪灾害防治业务需求紧密结合,建成一个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有效的提高山洪灾害信息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及可靠性,更好的为旬邑县防汛抗旱部门有效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的目的。 1.3 项目计划下达情况 根据《旬邑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咸阳市旬邑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水汛旱〔2011〕45号)及咸阳市水利局转发省水利厅《关于调整2010年度34个县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的通知》(咸水发(2011)936号)文件精神,我县调整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一是雨水情监测系统。建设自动雨量站7座,自动水位站9座,简易雨量站140座,简易水位站23座,视频监控站3座。二是县级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及会商室装修改造三部分。硬件设备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计算机、ups电源、大屏显示器、视频会商等硬件设备;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杀毒软件、数据接收处理、数据整合预警、预警调度等软件;装修改造机房和会商室120平米。三是乡村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14个乡镇视频会商、传真、无钱广播等预警系统设备以及114各村的无线广播、铜锣号、口哨、手摇警报器等预警设备。四是群测群防体系。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县乡村预案编制、宣传、培训和演练等内容。 1.4 工程布置 陕西省2010年度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旬邑县项目包括雨水情监测系统、县级预警平台以及镇村预警系统, 14个乡镇的视频会议统可以和县、市同时召开,防汛信息得以及时传

山洪灾害预防预案

海树政发[2010] 41号 树台乡xx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乡防汛工作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等。 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3)落实主管领导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乡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1、河流分布情况

树台乡区域内主要分布有红井、相桐和二百户的山洪沟道。流域面积7.9平方公里,对树台乡条子沟、李会川、堡子台、阴洼沟、石沟5个自然村造成较大威胁。 2、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与水土流失等情况 该区的山貌呈前倾斜状态,在树台过境小红公路一带,地势南高北低,纵坡大,沟壑多。河道坡度减缓,床面宽阔,形成漫滩。 由于受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植被覆盖度低和降水集中、夏秋洪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根据调查,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长期干旱,加之放牧和人为乱砍滥伐树木所造成,使整个水源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二)经济社会情况 1、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本区域内有红井、二百户、相桐、韩庄、树台、大嘴6个行政村3640户182273人。 2、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情况。 区域内土地总面积312km,耕地面积171128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草牧业为辅,农业种植以小麦、马铃薯为主,近年来由于产业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全乡人均收入1920元。 3、xx灾害防御现状 目前,已成立防汛抢险领导机构,且编制了有关防灾预案,各村也分别成立了抢险小组。近年来,为进一步减轻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流域内大力开展了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3.2存在问题

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工作方案 (试行)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 二〇一四年二月

目录 一、目标与任务 (2)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组织实施 (3) 三、工作流程 (7) 四、成果管理和使用 (9) 五、组织与分工 (9) 六、进度安排 (11) 七、保障措施 (12)

一、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通过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深入调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区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社会经济和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评价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内沿河村落、集镇、城镇的现状防洪能力,划分不同等级危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提供基础支撑。 (二)任务 在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小流域基本特征、水文、社会经济等情况的调查,综合分析沿河村落、集镇和城镇的现状防洪能力,以村为单元划分危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预警和灾害防御提供基础支撑。 1、山洪灾害调查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以沿河村落、集镇、城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围绕科学深入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具体需求,完成如下几方面的山洪灾害调查任务。 (1)水文、气象资料收集 (2)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收集 (3)小流域下垫面和暴雨洪水特征调查 (4)危险区调查 (5)涉水工程调查 (6)河道断面测量和居民户宅基高程测量 2

(7)历史山洪灾害调查 (8)历史洪水调查 (9)需工程治理山洪沟调查 (10)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统计 (11)水利普查资料利用 调查评价涉及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行政区划数据采用2012年底的数据。 2、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在山洪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区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研究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以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内沿河村落、集镇、城镇为对象,采用各地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和水文模型等分析方法,完成如下几方面的山洪灾害分析评价任务。 (1)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分析; (2)沿河村落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3)沿河村落现状防洪能力评价; (4)危险区划分; (5)沿河村落、集镇、城镇的预警指标和阈值分析; (6)危险区图制作。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组织实施 (一)基础数据准备和工具软件系统开发 为保证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质量和监测预警信息的共享,满足数据标准统一、全面一致共享和数据涉密管理等要求, 3

某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监理规划教材

永福县2013年至2015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监理规划 编制: 审核: 柳州中正水利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永福县项目监理部 2015年6月

目录 1.总则 (4) 1.1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4) 1.2工程项目主要目标 (8) 1.3项目组织结构 (8) 1.4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8) 1.5监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9) 1.6监理机构组织 (9) 1.7监理工作的基本程序 (11) 1.8监理工作的制度 (12) 1.9监理人员守则 (14) 2.项目质量控制 (15) 2.1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15) 2.2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 (15) 2.3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15) 2.4项目质量控制的程序 (16) 2.5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19) 2.6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22) 2.7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点 (22) 3.项目进度控制 (23) 3.1项目进度控制的原则 (23) 3.2项目进度控制的目标 (23) 3.3项目进度控制的内容 (23) 3.4项目进度控制的的程序和流程 (24) 3.5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24) 3.6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27) 3.7进度目标的动态比较 (27) 4.项目投资控制 (27) 4.1项目投资控制的原则 (27) 4.2项目投资控制的目标 (28) 4.3项目投资控制的内容 (28) 4.4项目投资控制的工作流程 (28) 4.5项目投资控制的措施 (30) 5.合同管理 (31) 5.1项目变更管理 (31) 5.2索赔管理 (33) 5.3争议的调解原则、方法及程序 (37) 6.组织协调 (37)

6.1组织协调的原则 (37) 6.2组织协调的程序 (37) 6.3组织协调的措施 (38) 7.项目验收与移交 (38) 7.1分部项目验收 (39) 7.2单位项目验收 (40) 7.3合同项目完工验收 (40) 7.4项目交接 (41) 7.5项目移交 (41) 8.保修期监理 (42) 8.1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及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42) 8.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42) 9.信息管理 (42) 9.1信息管理的内容 (42) 9.2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43) 10.监理工作流程图 (45) 10.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流程图 (45) 10.2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流程图 (46) 10.3保修期阶段监理工作流程图 (47) 10.4单位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流程图 (48) 10.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监理工作流程图 (49) 10.6施工进度控制监理工作流程图 (50) 10.7开工申请审批监理工作流程图 (51) 10.8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52) 10.9工程停工、复工监理工作流程图 (53) 10.10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监理工作流程图 (54) 10.11工程变更及洽商监理工作流程图 (55) 10.12工程量计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56) 10.13信息管理监理工作流程图 (57)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试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 (试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三年十二月

目录 1、典型区确定 (2) 2、资料收集 (3) 3、临界雨量分析计算 (8) 4、无资料山洪灾害区域临界雨强分析方法 (13) 5、临界雨量分析计算实例 (16) 6、小结 (33)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对规划中涉及的有关定义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界定与阐述,但由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前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所做工作不多,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在技术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以指导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划工作。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强)分析计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也是规划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如降雨区划中也要考虑临界雨量这个指标),更是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的重要基础,本《细则》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在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面的延伸、拓展和细化。 在一个流域或区域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和强度时,该流域或区域发生山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把这时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称为该流域或区域的临界雨量(强)。临界雨量(强)是一项指标,对于山洪灾害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山溪洪水、滑坡、泥石流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不尽相同,三种灾害相对独立的区域或流域应分类进行分析计算,以某一种灾害为主,三种灾害难以分开,也可合并进行分析计算,即假定区域或流域内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相同。通过灾害与降雨量直接建立关系,各种灾害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的方法是一致的。因此,本《细则》介绍的方法对于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来说是通用的。对于资料条件好的区域或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方法简便、直观、易行且成果合理可靠,但对于雨量站点稀少,或缺乏雨量资料的区域或流域临界雨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 1、技术方案建议书 (6) 1.1基本概况 (6) 1.2需求分析 (6) 1.2.1监测预警业务分析 (6) 1.2.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7) 1.2.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7) 1.2.4性能需求 (9) 1.3建设内容及目标 (10) 1.3.1建设目标 (10) 1.3.2建设内容 (10) 1.4系统总体设计 (11) 1.4.1设计原则 (11) 1.4.2设计依据 (12) 1.4.3系统结构 (13) 1.4.4系统数据流程 (14) 1.5系统分项设计 (16) 1.5.1监测系统 (16) 1.5.1.1系统概述 (16) 1.5.1.2设计原则 (16) 1.5.1.3系统拓扑结构 (17) 1.5.1.4系统详细设计 (18) 1.5.1.5主要硬件设备 (26) 1.5.1.6系统性能指标 (27) 1.5.2预警系统 (28) 1.5.2.1系统概述 (28) 1.5.2.2设计原则 (28) 1.5.2.3预警指标的确定 (28) 1.5.2.4详细设计 (31) 1.5.2.5系统功能 (36) 1.5.2.6预警系统流程 (36) 1.5.2.7主要设备配置 (38) 1.5.2.8系统性能指标 (38) 1.5.3监测预警平台 (39) 1.5.3.1系统概述 (39) 1.5.3.2平台组成 (39) 1.5.3.3硬件平台设计 (40) 1.5.3.4软件设计平台 (46) 1.5.4预案编制 (47) 1.5.4.1编制目的 (48) 1.5.4.2编制依据 (48) 1.5.4.3编制原则 (48)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管理工作报告 范本

**区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管理工作报告 目录 1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批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工程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主要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主要工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项目建设简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前期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参建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项目审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主要工程开完工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建设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主要设计变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项目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主要项目招标投标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工程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合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

xx 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 目前,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我省共有94 个县列入建设范围。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要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是其中的重要建设内容。为规范和指导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明确其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提高编制质量,切实做好县、乡、村预案编制工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并结合我省实际,与各位就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工作作一交流。 一、几个定义 1、xx 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产生的陡涨陡落的洪水过程。 2、xx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灾害是洪水灾害的一种。 一般而言,降雨是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山洪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 雨历时关系密切;地形地质因素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条件,影响着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主要有: 地貌类型、地面起伏、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导致山洪灾害的经济社会因素主要是山丘区资源不合理开发、房屋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水库溃坝等。 3、预案 顾名思义,即“预备方案”,是针对可能的灾害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明确了在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 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预案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突出“第一反应”和“属地为主”的原则。 “山洪灾害”的定义界定了预案防御的对象为“山丘区由降雨引发的可能对人民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雨强等级预警信号及防御措施

山洪灾害雨强等级预警信号及防御措施 临界雨量为引发山洪灾害的门限值,在此将临界雨强作为山洪灾害降雨强度预警划分标准的参考指标。根据预报的降雨量与临界雨强作比较,预测山洪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山洪灾害降雨强度预警等级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较重、严重、特别严重。 1.第Ⅲ级为黄色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较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强临界t R (R ≈临界t R ),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将可能发生较 重山洪灾害,此时各主管机构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进入防灾状态,相关部门加强值班,做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河流水位、地质状况变化,并做好转移受灾害威胁的居民、工作人员及财产的准备。 2.第Ⅱ级为橙色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严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为临界雨强临界t R 的1~2倍 (临界t R <R ≤2×临界t R ),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可能发生严 重的山洪灾害,此时各主管机构应当启动紧急应急程序,进入紧急防灾状态,相关部门做好重大山洪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及由强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情,部署并落实防御措施。野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及时对受灾害威胁的人员及财产(可转移)进行撤离和转移。 3.第Ⅰ级为红色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特别严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超过临界雨

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任务及工作要求

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 建设任务及工作要求 一、总体建设任务及要求 1.各地应依据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水汛[2013]257号,以下简称《全国实施方案》)和省级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三年实施方案,确定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总体建设任务,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2.各地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总体建设任务应包括中央补助资金安排的建设任务(具体见附表)和地方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任务。要在确保全面完成中央补助资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合理安排2013年度地方资金的建设任务,并按照《省级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编制省级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3.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重心在县级以下,重点是提高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要将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选择防治任务重、工作基础好的重点县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选择部分重点山洪沟进行防洪治理,逐步建立非工程措施与

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4.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范围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确定的2058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纳入各省级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项目不得超出《全国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范围和内容。 5.各地要按照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有关办法和规定,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招标节余资金须用于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6.对技术复杂、专业性要求高的通用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应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和采购。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准备、工具软件系统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模块由中央统一组织实施。 二、调查评价建设任务和工作要求 各地要按照《全国实施方案》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相关技术要求,选择防治任务重、工作基础好,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重点县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2013年度暂不开展重要城镇、重要集镇的地形测量工作。 1.前期基础工作。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相关技术要求编制由中央统一组织,相关省负责完成。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准备、工具软件系统(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终端软件、数据审核汇集系统软件)由中央统一组织招标,各省分签合同并完成定制工作(包括产品的购置、安装、使用培训、后期服务等)。各省要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涉密数据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分解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三年四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导言 (1) 1.2 山洪灾害定义 (2) 1.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 1.4 规划思路 (4) 1.5 基本规定 (6) 1.6 工作组织形式 (7) 1.7 进度安排 (7) 1.8 规划要求 (8) 2 基本资料调查、收集及整理 (10) 2.1 基本要求 (10) 2.2 水文、气象 (10) 2.3 地形、地质 (13) 2.4 水土流失 (14) 2.5 经济社会 (15) 2.6 灾害损失 (16) 2.7 环境影响 (18) 2.8 防灾措施 (19) 2.9 其它 (20) 3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 (21) 3.1 基本要求 (21) 3.2 降雨区划 (21) 3.3 地形地质区划 (22)

3.4 经济社会区划 (25) 3.5 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划分 (26) 3.6 山洪灾害风险图 (27) 4 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规划 (30) 4.1 基本要求 (30) 4.2 监测系统规划 (30) 4.3 通信系统规划 (38) 4.4 预警系统规划 (41) 5 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 (47) 5.1 基本要求 (47) 5.2 防灾预案 (47) 5.3 救灾措施 (49) 6 政策法规建设 (51) 6.1 基本要求 (51) 6.2 政策法规建设 (52) 7 山洪沟和泥石流沟治理规划 (55) 7.1 基本要求 (55) 7.2 山洪沟治理规划 (55) 7.3 泥石流沟治理规划 (56) 8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 (58) 8.1 基本要求 (58) 8.2 治理规划 (58) 9 滑坡治理规划 (60) 9.1 基本要求 (60) 9.2 治理规划 (60) 10 山坡水土保持规划 (64)

山洪灾害预防预案

海树政发[2010] 41 号 树台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 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乡防汛工作的实际, 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等。 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3)落实主管领导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乡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1、河流分布情况 树台乡区域内主要分布有红井、相桐和二百户的山洪沟道。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对树台乡条子沟、李会川、堡子台、阴洼沟、石沟 5 个自然村造成较大威胁。 2、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与水土流失等情况该区的山貌呈前倾斜状态,在树台过境小红公路一带,地势南高北低,纵坡大,沟壑多。河道坡度减缓,床面宽阔,形成漫滩。 由于受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植被覆盖度低和降水集中、夏秋洪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根据调查,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干旱,加之放牧和人为乱砍滥伐树木所造成,使整个水源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二)经济社会情况

1、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本区域内有红井、二百户、相桐、韩庄、树台、大嘴 6 个行政村3640 户182273 人。 2、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情况。 区域内土地总面积312kmf,耕地面积171128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草牧业为辅,农业种植以小麦、马铃薯为主,近年来由于产业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全乡人均收入1920元。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目前,已成立防汛抢险领导机构,且编制了有关防灾预案,各村也分别成立了抢险小组。近年来,为进一步减轻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流域内大力开展了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3.2 存在问题 1 、由于防洪工程数量少,规划标准低,工程不配套,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已不能适应国民生产发展对防洪要求的需要,一遇山洪,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2、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人类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泥土随水入河淤积水库,缩短水库寿命,减少调蓄库容,威胁水库安全运行。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3、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设计报告

富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设计报告 北京圣世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目录1 综合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暴雨山洪监测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站网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站网布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站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站网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施设备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验设施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设施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县信息传输集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水情接收中心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防办信息接收中心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山洪灾害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预警响应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站(乡镇)预警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防汛指挥部门预警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 预警子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警信息传输及发布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无线广播系统的信息发布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信息服务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内容及体系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短信预警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洪灾害新闻发布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6 一期工程功能扩充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工程建设主要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暴雨山洪监测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服务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工程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

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 水雨情信息共享测试流程 一、测试依据 根据国家防办《关于做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办汛一[2011]20号)、省防办《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鄂汛办[2012]20号)要求,山洪灾害项目初步验收前必须完成水雨情信息共享测试,测试由省级水文部门负责。 二、测试内容 1、山洪监测水雨情数据库是否严格按照《水雨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SL323-2011)执行。 2、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所建的自动监测站是否由省级水文部门统一编码。 3、各市州水文部门已收到自动监测站点的信息情况及信息的异常情况,并转发至省水文局。 三、测试人员组成 测试人员由省防办、省水文局、市防办、市、州水文局、县(市、区)防办、承建单位人员组成。 四、测试条件 1、所有山洪防治项目的自动监测站都已建设完毕,自动采集的

水雨情信息经过比测并符合相关水文规范要求,可以通过“一站双发”的方式发送到市水情分中心,并能够按水雨情数据标准写入2011版实时水雨情数据库; 2、测站编码基础信息已补充完善,并录入到数据库的测站基本属性表中; 3、接收前置机、IP扩容及防火墙网络配置等问题已解决,与水文部门信息系统已经连接; 4、县级平台数据库按水文实时水雨情数标准要求已建立。 五、测试步骤 在各市州水情分中心,由上述参加测试人员组成测试组,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1、在IE中打开水情数据库维护系统,地址:“http://各水情分中心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地址/DBMS”。 2、选择“基本信息类-数据表单-测站基本属性表”。如下图: 3、在“信息管理单位”中选择对应的水情分中心,在“报汛等级”中选择“山洪报汛站”,点击查询。如下图: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一○年八月

前言 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暴雨频发,地质地貌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底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家防总、水利部、财政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为了指导和规范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大纲。

目录 1 基本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建设目标与任务 (1) 4 现状调查与评估 (2) 4.1山洪灾害普查 (2) 4.2危险区的划定 (2) 5 预警指标的确定 (3) 6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 6.1水雨情监测 (3) 6.2监测预警平台 (7) 6.3预警系统 (8) 7 责任制组织体系 (12) 8 预案编制 (14) 9 宣传培训演练 (15) 9.1宣传 (15) 9.2培训 (16) 9.3演练 (16) 10 投资概算 (16)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简要报告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简要报告 前言 我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且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义的山丘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暴雨频发,地质地貌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山洪灾害不仅对我国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山洪灾害每年都造成数以百计的人员伤亡,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据1950~1990年资料分析,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中,山丘区占67.4%;1997年全国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占当年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的69%;1998年长江大洪水受灾严重的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省死亡人员,大部分死于山洪灾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山丘区建成了一大批防治山洪灾害的工程设施,但这些工程大都修建于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不高,工程配套不完善、老化失修严重,病险工程不断增多。由于缺乏对山洪灾害防治的宣传和系统研究,人们主动防灾避灾意识不强,以致于在河道边、山洪出口一带建住房、搞开发,不断侵占河道,乱弃、乱建、乱挖,河道不断淤塞,泄洪能力严重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和损失。散布于山丘区的中小城镇和居民点,多位于平川谷地,防洪工程标准低、质量差,有的甚至处于无设防状态,一旦山洪暴发,防不胜防。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防御山洪灾害能力十分薄弱。 严重的山洪灾害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2年9月,时

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批示“山洪灾害频发,造成损失巨大,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把防治山洪灾害摆在重要位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山洪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综合防治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并指示研究提出防治山洪灾害的规划方案。 遵照温总理的批示精神,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以下简称五部局)联合成立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规划编写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并委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为规划编制的技术牵头单位。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全国规划编写组统一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任务书及技术大纲。第二阶段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任务书及技术大纲的要求,在全国规划编写组的指导下,开展山洪灾害现状调查,研究山洪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按照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编制完成本地区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为了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国规划编写组针对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5个专题、35个子题的专项科学研究,制定了11个技术指导文件,分两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骨干进行培训。第三阶段全国规划编写组分析、综合、汇总各地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完成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本次规划所述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本规划所指的山洪是山丘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泥石流为由降雨引起的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为由降雨引起的山洪诱发的滑坡,坡体的前缘高程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山丘区小流域的流域面积原则上小于200km2,对于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面积可适当放宽。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除上海、江苏、香港、澳门和台湾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