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习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习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下的学生学习 方式变革的研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沈祥鸿 一、 课题研究实践背景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要引发生产、 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系列变革。变革和发展不是呼之即来,它需要生 产力的推动促进。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如何促进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样,这种变革不是形式的一种变化,而是一 个质的飞跃,一个思想与认识和科技与行为的飞跃。计算机网络信息 技术走进教育领域,不是方式的简单补充,而是思想和观念的一种深 层次的冲击,从而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进程。 现代社会集中的表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和以人为本的三大基本特 征。这就要求人们对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更新、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 创造能力不断提高,要求人们的交流、共处、协作等能力不断提高, 要求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对现代技术工具的操作和 更新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教育的结构、模式、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 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化。 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 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 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认 知方式,培养不同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 的能力。 现在社会人们认识到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 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决定了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必须 更关注“如何学会更有效的学习”。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 究,以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是当前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 展势必带动学习方式的改变。课题的创新点就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学科除了自身学科外还可以深入到其它学科中去,改变学生的学习。 二、 理论背景 教育的普及,呼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时代的到来, 我们 已加入WTO,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作相应的变 革。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 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 习的大趋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总是被动、单一 的学习方式,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 从素质教育理论角度出发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

要,以全面提高全 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 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 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 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 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实践能力。 2. 从现代学习理论角度出发 关于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 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有人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的态 度、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形式等各种因素的总和。也 有人认为,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 和认知取向,它是一个组合性的概念,反映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 时的思维和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效性。还 有人认为,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 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 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本课题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关 于“怎样学”,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 知识,接受方法主要是听老师讲解分析,总体上是一种被动学习。本 课题中的转变学习方式,是指从单纯地、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 变为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怎样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3. 从课程改革新理论、新理念角度出发 针对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现状,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主 要以三个基本概念、从三个维度来判断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性程度、 合作性程度和探究性程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 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关 键在于承认和尊重不同的学习者由于知识背景、经验积累、能力倾向、 个性风格的不同,必然会有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关 键在于承认和尊重学习的多样性和各种学习的等价性,关键在于教师 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4. 从现代计算机网络信

息技术理论角度出发 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辅 助教育概念,根本不能涵盖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计 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种 整合中必将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方 法及评价手段。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 命。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涌现,对于人类的学 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 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 来发展的方向。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 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 研究目标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社会由"前喻文化"时代直接过渡到了"后喻 文化"时代。相应,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也给学校中的受教育者带来 许多新的知识、观点与思想。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变革的先进工具, 否则,那不过是旧工具的一种形式上的新组合,那还谈不到是一种飞 跃。从信息技术本身来说,它确实是一种新知识和新工具。但工具的 革新历来就是生产力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前奏,因此教育在面对工具变 革时,不仅需要面对工具本身的变革,还须面对工具变革将带来的生 产力与社会的变革。我们今天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是更为科学 的,更为进步的,更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场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 育质量,是学生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急需。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基本目标的着 落点是学生。可以这样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促进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个性健全发展,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双重目的, 但是其基本目标是在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所以我们强调和力求实现的 是以下目标: 1. 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主愉快、探索创造的过 程,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创新的教学模 式,使课堂体现生命的意义和创造的价值(如图1. 教师创设情景模 式)。 图1 教师创设情景模式 2.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中,学

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学习习惯,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行为,形成乐于学习的内在的意志品质。 3. 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 力。 4.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 能力。 5.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能力,改变 教学观念并形成一套较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提高教师利 用网络拓宽教学思路的能力,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四、 研究内容及策略 计算机网络不仅要用来支持教师的教,更要用来直接支持学生的 学,要让网络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的工具之一。本课题研究的主 要目的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适应自 己程度的学习内容,自由择取学习方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堂教学,实 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学生互助、信息共用”的信息流多向交互 传递,并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能力与习惯(如图2.学生与教师的信息 反馈互动)。以期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了实现这样 的构想,我们将着重进行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图2 学生与教师的信息反馈互动 (一)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供条件 1. 加强校园网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物质基础,具体要求是不 断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并把校园网与Internet 连接,以便学生能够 在网上获得丰富的信息。 2. 充分创设现代信息技术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起初,学生对计算机不 了解,但学生好奇心强,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是 至关重要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创设情境,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 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3. 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指导学生网上学习,在网 上学习的实践中体验、掌握网上学习的特点和方法。通过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最终实现学生 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如图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系统)。 图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系统 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是一体化的设计、整体性的推进的,并且是与 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离线教学研究阶段。由于一开始学生掌握的技术少,因此多

是 教师通过因特网下载有关的教学材料,再经过筛选整合成教学专题网 页挂在校园网(局域网)上,上课时由学生调用校园网资料进行学习, 属于一种非上网的离线学习方式。 ②在线教学研究阶段学校专线接入宽带,每一台计算机都与 Internet 接通,使学校的教学资源通向了无穷的因特网,学习资源 库由封闭转向开放,在线的网络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学生 学习时一下感到课堂的时空无限广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获得 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③数字化学习(教学)平台研究阶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 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我们发现: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网络学习是不够的,网络应该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广阔的时间和空 间,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展示形式,更灵活的对话和交流方式,要重 视学生学习的生成性信息,形成系列的学习资源和成果资源。所以在 新一轮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将把如何推进网上数字化 学习放在网站设计制作的中心位置,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强化“空中 课堂”的作用,通过“空中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式的 网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可以以自己 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研究,共享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网络的使 用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合为一体,形成了浓厚的网上学习氛围。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转变学习方式的策略 1.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以看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 协作、探究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 们的实践表明,计算机网络环境以其资源丰富、便利,互动方便,交 往平等等特征,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它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 的同一被动变为主动多样,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合作学 习、发现学习、创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 会创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 队协作能力。 2.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共享:学生能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资 源,与整个世界共享资源和知识,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了一个可以无 限扩展的世界。他可以利用网络上所能得到的一切资源为自己的学习 服务,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机会。 个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就自己的特殊问题向老师请 教,展开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某些方面更为深入学习和探索, 以求得个性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个别化的教学在此得以实

现,这 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主动: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具有明显的“非中心化”的 特点,教学由“中心化”向“非中心化”的转变是网络课堂的核心特 征。非中心化的“在线学习”模式,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解 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但由于非中心化,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相对弱 化,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依赖于教师的分配和传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 习中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反馈,也就是说,需要学 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主动性。 互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使得课堂形成了一个一对一、一对多、 多对我的“网络”模式,互动活动的增加是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的 外显特征,交互式、合作式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 式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 3.学习氛围的自由化——寓教于乐策略 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 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由此锻炼学 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教学就是要营造一种轻松、愉 快、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整个课堂都充满着教师和学生的激情,涌动 着师生创新的灵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此外,利用信息 技术媒体,开展艺术欣赏、制作比赛、学生作品展示等活动,亦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4.课堂教学的生成化——因势利导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学习资源,积极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在学生的积极探索中,适时给予必要地点拨和引导。整个教学活 动都融入师生的情感,呈现出师生认知、情意、个性、才能、气质等 心理因素相统一的心灵的交融、碰撞与共鸣,从而成功地实现师生情 感的升华和共同发展。 5.学习过程的活动化——情境激励策略 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 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确保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 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 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 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创造想象等探讨性 活动中体验探讨的乐趣,品尝创新的快乐。 6.信息传递的立体化——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

官 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 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 掌握原理。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交流的 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学生、教师、学习小组、教材、学习 资源之间组建一个信息传递交流的立体网络,使教学信息在多维的信 息传递网络中不断发展和扩大(如图4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 资源库)。 图4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资源库 (三)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 程。本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为宗旨,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 1.具体步骤是: 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②学生围绕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假设; ③学生根据假设收集相关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④学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 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充 分享受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途经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学习是指以网络为手段,以学生为主 体,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 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 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的环境下,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 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 学生自主性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①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获取学习材料 这是学生利用网络使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课内学习的内 容有限,距离现实比较远,学生往往借助于网络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 到课外,利用网络虽然目前不能代替图书馆,但网络的确有图书馆所 不具备的功能,如查询的快捷性,资源整理的便利性,资讯即时性都 胜于图书馆。 ②利用计算机网络工具进行自主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 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可根据所作 出的猜想,利用教师创设提供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 网络资源和必要实物、学具,在小组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 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求客观真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始至 终地参与探究,是知识的发现者,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 络资

源库上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独立 地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随机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探索问题 的解决方法,而教师则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要注意引导学生 正确利用网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的创造性。 ③利用计算机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交流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常常用到的学习方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许 多问题不能深入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而网络都能 弥补课堂的不足,学生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 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 行网络交流。它不但提供了师生、生生进一步交流的渠道,还能使交 流变得平等融洽,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④利用计算机网络工具展开自我学习的评价 网络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还有许多提供学习的工具,特别是教师 制作的专题网站,具有很强的学习功能,例如,学生可以发布作品供 他人交流评议,而专题网的测试功能,由于反应及时,不需要教师批 改,可以方便学生自主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探究性学习策略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中,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 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 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所得。基于计算机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利用交互性网络平台,利用互 联网上的资源或建立一个主题学习网站,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探 究性学习情境,使学生与教师实现基于丰富网络资源的交互式学习, 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培养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 境中进行学习。 2.任务驱动: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 让学生通过问题来组织学习,使学习有的放矢。 3.教师指导下探究性学习:在任务驱动下,教师学生互动,教师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得出有用信息,学生碰到问题时可以利用E-mail、 QQ 等形式,向教师求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其教学 途径主要是师生互动。 4.协作式探究性学习: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式学 习可以得到更好地完成。如在网络教室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 BBS、QQ,E-mail 进行讨论研究,进而形成较一致的看法和结论。进 行协作式学习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其教学途径主要 是生生互动。 5.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计算机网络信

息技术环境具有良好地开 放性。在内容上,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任务进行探究,并根据 自己的兴趣或能力去研究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学 习。 6.成果:成果是学生研究的外显形式,学生在完成探究性学习后, 将自己的成果上传并展示,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7.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永恒的动力”对学生进行创新能 力的培养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 的主旋律。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重复学习 和跳跃学习完全由自己掌握,网络教育的个性化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 大的可能,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有更大的作用。 (五)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小组合作策略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合作,合作使人、知识不 再独立地存在,合作者在合作中互相影响,在讨论中讨论互相激励, 互相了解并互相鼓舞,在合作中提高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信息 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生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在沟通、 亲合下结成学习小组,确立合作学习的主题,制定合作学习方案,积 极探索,展开合作行动,完成合作的主题。 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是决定能否顺利进行探究的关键。问 题的提出必须要有科学性,即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且还必须要有 可操作性。 2.学生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 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 意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 至6 人为宜;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原则;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3.合作探究交流:小组内部的每一个成员将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 的信息、发现的问题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共享。 4.合作成果的展示、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通过FTP、QQ、 BBS 等信息网络工具扩大学生的交流,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 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做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拓 宽同学之间的视野、增强师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可以进一步调动同 学们的探究积极性,让大家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成就感,还可以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电脑操作的技能更 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综合评价:教师在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 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更多地关注学生倾听、交流、协作的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在研究过

程中不断地总结, 修正实验方案、实验计划,调整实验方向。同时还辅以文献资料法、 经验总结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等。 六、 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 年9 月—2011 年12 月)主要是理论学 习,学习我国各地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同时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实施阶段:(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开展有计划的 研究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教学论文、阶段总结等等, 以便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调整,让课题研究有一个良 好的发展。开展经常性的课题研究情况调查,对课题存在的问题及时 发现并予以及时的解决。在课题运作过程中,聘请专家进行理论辅导 和操作指导,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的帮助。分三个过程: 1.(2012 年4 月—2012 年7 月)着重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2.(2012 年8 月—2012 年10 月)着重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学生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3.(2012 年11 月—2012 年12 月)着重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 的学生合作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3 年1 月—2013 年3 月)课题总结、报 告撰写、案例收集、资料汇编。完善课题报告,充实材料,准备结题。 七、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 多年来课程组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已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环境,它由丰富教学资源和计算机网 络辅助教学平台构成。自课程开设以来,除了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以外, 同时不断吸纳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自主制作各个 时期的多媒体视频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列表如下: 表1 序号 资源类型 容 量 1 多媒体课件 16 章 2 网络课件 320M 3 课程录像 3G 4 源代码库 48M 5 试题库 600 道编程题 6 案例库 96 个案例 这些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与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网 络辅助教学平台相辅相成,极大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 网络设计 系统采用Intel 最新研发的PXE(Pre 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远程引导无盘站技术,选用100M 的交换机和100M 的 网络主干线, 以及Intel 认证并推荐的终端设备;同时系统配备市 场主流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整个系统安装方便,维护简单,性能稳 定可靠,升级空间大。网络拓扑为两台交换机互联,服务器网卡每端 口连接一个交换机设备。服务器端建立路由表项(以保证两个网段的 相互路由广播的访问)及WINS 服务器。 学生终端为PXE 无盘工作站,主板采用Intel 810/815 芯片,集 成声卡、网卡、显卡;教师机配置为Intel 815/845 芯片、40G 硬盘

、 声卡、AGP 显卡,工作站操作系统选用Win98 或WinNT。服务器需要 安装光驱,并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并可以根据需要连入 INTERNET。服务器操作系统建议采用WinNT 4.0,教师和学生终端运 行Windows98 操作系统,共同组成局域网环境,学生终端从服务器远 程启动。 远程启动的实现原理: 在远程启动的过程中,电子教室学生终 端通过PXE(存放在主板上的BIOS ROM 中,)向服务器发出启动请 求,要求服务器分配一个IP 地址,再用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或 MTETP(Multicast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协议下载一个启动镜象包到本机内存中执行,并由这个启动软件包完 成终端基本软件设置,从而引导预先安装在服务器中的终端操作系 统。PXE 可引导多种终端操作系统,如Windows95/98 或Linux 等。 如果终端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出现异常故障,复位该终端可以重新 从服务器下载并恢复,从而大大减少维护费用。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我们从2009 年起开发建设,它实现了学习、 答疑、作业和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网络化,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 的利用该平台完成所有教学活动(如图5.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图5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该系统包括: (1)课程教学网站http://202.117.35.163/,其基本功能有: ①公开教学承诺和教学计划。在中心网站上开设程序设计专栏, 及时发布相关教学信息(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教学承诺等)、 课程信息(使用教材、答疑信箱等)、考试信息等,方便教师及学生 查阅、安排教学。 ②学生多媒体学习系统。集中了自行开发研制的多媒体网络课 件,学生可以在线浏览学习,也可以下载使用。同时,通过教师链接, 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教师个人教学网站,及时了解本课程最新学习 情况。 ③教师授课录像点播系统。将公认优秀教师上课的全部内容制作 成可在网上播放的视频点播课件,供学生自由选学。 ④网上答疑辅导。在网上讨论答疑室安排有专职主讲老师在规定 的时间内在网上答疑。对共性问题、典型疑问则可能被收录到答疑系 统的精华区。网上答疑不能代替面授答疑辅导。本课程将所有主讲教 师集中,面向全校学生答疑。这样学生每周答疑时间由原来的一次增 加到三次。 ⑤课程作业。课程作业在学期开始就已经布置完毕,学生在学 完各章节后,要求自觉完成布置的作业。作业在网上提交。 ⑥考试测试系统。提供学生模拟考试环境,可用于平时自测和 考前模拟。 (2)教学实验中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018821309.html,/是我中心门 户网站,提供所有课程的公共信

息和入口,并有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下载。 (3)作业处理平台专门用来处理学生作业的电子文档、实验报告, 包括: ①通用作业服务器:ftp://202.117.35.169/ ②开放式作业平台:http://202.117.35.163/openclass (4)创新实验室基地http://202.117.50.60/openlab 给学有余 力和爱好编程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实践的空间 (5)考试系统:http://202.117.35.167 是自主开发的机考系统, 实现全面无纸化上机考试。整个系统使出题——成卷——改卷一体 化,题库系统中题目类型齐全,特别是含有相当份量的考察学生实际 编程能力的操作题;同时我们不断补充新技术、新平台、新方法方面 的题目,使题库保持活力。 2. 软硬件选择 服务器(1 台):PowerLeader Intel IA 架构服务器;PL-EC1000 ; 基本配置:Intel PIII933/256M/ 2*40G IDE/; 系统内存:内存 256M PC133 ECC SDRAM; 集成的网络适配器:Intel(R) PRO/100 S Desktop Adapter; 存储:存储设备硬盘提供两个UDMA100 高速IDE 通道407GB IDE 硬盘(7200RPM); 有效的低成本RAID 解决方案:RAID RAID 卡主板自带,低成本 RAID 0,1。 教师机(1 台),使用高性能工作站,配置如下要求: 基本配置:Intel PIII 866MHZ;256M PC100 SRAM;40GIDE;48X CDROM ; 10/100M PCI Ethernet Adapter,; VIDEOCARD: AGP 8M 以上 ;SOUNDCARD: 全双工 。 学生机(60 台),配置如下要求: CPU Intel Celeron 766MHZ ;MEMORY 128M PC100 SDRAM 或以 上 ;MAINBOARD INTEL 810/815;Sound Card Ac97 ;Ethernet Adapter RTL8139 软件要求: 服务器:Microsoft windows NT 4.0 + SP6;Intel PXE;Microsoft IIS5.0 (recommend) ;服务器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器计费系统软件; 服务器杀毒软件。 教师机:Microsoft WindowsXP;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教师机端 学生机:Microsoft WindowsXP (first edition recommend) ; Litnet 1.15 ECRB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学生机端 。 3. 方案特点 维护简单:所有的工作站全在单一的服务器上进行,维护方便, 不必分别维护或者安装学生机。 性能价格比高:无盘站不仅节约了固定硬盘的开支,而且节约了 庞大的维护费用,所以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 高速:由于PXE 协议将数据分割成极小的部分,所以数据的传输 速度大大加快,相对于原来的RPL 远程引导无盘技术,PXE 的运行速 度提高三倍以上。(60 台无盘终端同时启动全部进入Windows 只要5 分钟) 支持力强:PXE 技术除目前支持无盘WIN98 外,不久将能支持 WIN2000,以及LINUX。 安全:采用Intel PXE 技术和INTEL 的硬件体系架构,消除了兼 容性的问题。采用成熟的100M 桌面交换技术,使网络系统更快、更 可靠。 功能丰富:配合宝德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具备丰富的教学功能。 采用多班级管理,可以允许多个班级、

多个机房、多个老师在同 一套教学网上进行授课。 整体界面美观得体,将浏览器风格与教学应用进行有效结合。 操作方便、灵活,充分利用鼠标右键及拖动方式,提供菜单、快 捷按钮、拖动、热键及单键多种操作方式。 可以强制学生登录上网,后登录的学生自动接收老师的操作(如 广播、监看等)。 在100M 网上可实时进行语音教学,网上VCD 实时播放。 支持Novell、Windows NT 4.0 或Windows 2000 服务器。 学生机(无硬盘)降低了硬件故障率,减少了文件被破坏,及遭 受病毒攻击的可能性。 高度集成主板避免硬件兼容问题,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各部件的损 坏率。 易于扩展至多个电子化教室、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 八、 保障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 (1)建构课题实施网络 总负责人(总课题) 提出实施方案和要求→各学科教研组负责 人具体实施操作→归总总负责人总结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2)确立课题研究日 学校为确保课题能真正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规定每周二为课 题研究日。主要是交流各学科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反 思,为下一步的开展提出更完善的思路。 (3)建立课题研究的监管机制 学校由校长室及课题总负责人定期对各学科教研组的研究情况 进行调研,并要求他们及时总结反思,规范研究思路。 2. 资金 学校行政专项拨款,提供课题研究必需的经费。从而确保课题能 顺利地进行。 3. 我校硬件设备基本能满足课题开展的要求,网络环境良好。 课题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负责人:沈祥鸿 成 员:胡清、胡松瀛、王常忠、李景才、刘鹏、辛燕 九、 参考文献 (1)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 [M] . 青岛出版社,2006.8。 (2)樊瑞刚:《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 2008(11)。 (3)院合宽:《论科学精神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 《理论导刊》,2009(6)。 (4)姚优菊:北京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材编委会,《努力创造新 的教育》,北京出版社,2009 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