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经常谈“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属于( )

A.学校目的B.学习动机C.学习兴趣D.学习热情

2.小明在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种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3.汁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4.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学习方法D.学习过程

5.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6.很多科学家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进行不懈的探索,他们的动机主要为( )

A.自我提高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外部动机

7.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钢笔”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笔”之下,这种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B.精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组织策略

8.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9、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耶克斯-多德森定律B.动机强化说C.动机需要论D.归因理论

10.“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

学习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强化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

11.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 )

A.原发性B.习得性C.后继性D.指向性

12.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种做法的理论基础是( ) A.需要层次理论B.强化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

13.在同一时间内,主导性学习动机有( )

A.多种B.-种C.二种D.不稳定

14.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 )

A.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B.稳定、外在、可控因素

C.不稳定、内在、可控因素D.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

15.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

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等的学习策略是( )

A.计划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6.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那么正确的归因观主要是归因于( )

A.内部稳定的因素B.内部可控的因素C.内部不可控因素D.外部可控的因素

17.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B.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C.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

D.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18.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A.25% B.50%C.75% D.100%

19.教师在讲解圆周率的时候,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

是运用了哪种精加工策略( )

A.记忆术B.做笔记C.生成性学习D.提问

20.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 )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2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 )提出。

A.费斯廷格B.奥苏贝尔C.阿特金森D.班杜拉

22.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v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负迁移

23. -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

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B.低C.-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2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25.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桑代克B.武德沃斯C.贾德D.詹姆士

26.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

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27.下面哪一选项是迁移(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28.下列符合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

A.喜欢对问题承担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29.归因总是与( )联系在一起的。

A.干什么B.谁C.怎么样D.为什么

30.在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

31.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32.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33.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

A.原因源维度B.稳定性维度C.可控性维度D.两极性维度

34.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时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j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35.4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使他得知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

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 )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般迁移D.重组性迁移

36.(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A.生成性学习B.组织策略C主题纲要法D.符号纲要法

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U型曲线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C.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D.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8.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

39.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的是( )

A.获得表扬B.获得高分C.获得好名次D.获得解答

40.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

度和行为上( )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思想接近

41.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

A.知识和技能目标B.智能和性格目标C.环境目标D.身体目标

42.下列( )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43.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外在的、稳定性因素的是( )

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

4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45.在教室里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还要

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策略是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46.下面哪个理论为改变差生提供了依据( )

A.加涅的学习条件论B.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C.韦纳的归因理论D.桑代克的试误说

47.先掌握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掌握水果的概念,这属于( )迁移。

A.垂直迁移B.负迁移C.-般迁移D.远迁移

48.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比其他人快,这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迁移D.垂直迁移

49.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

50.下面说法体现内控特征的是( )

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B.“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C.“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51.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期待B.自我判断C.自我评价D.自我效能感

5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有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酝酿效应

53.用“道德两难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班杜拉D.奥苏贝尔

4.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贾德C.班杜拉D.杜威

55.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

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 )接近。

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产生式理论D.学习定势说

56.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B.规则C.方法D.监控

57.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

地运用了( )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

5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迁移的( )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

59.精加工策略的实质是( )

A.重现学习材料B.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C.把材料归类D.计划监控

60.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61.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62.( )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63.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

童会以为( )

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

64.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特征。

A.灵活性B.独创性C.发散性D.流畅性

65.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6.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 )

A.道德情感不深B.缺乏合理行为技能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意志力不够

67.在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相结合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

A.使学生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B.让学生开展学习竞赛

C.使学生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D.使学生体验到应用策略能提高学习效率

6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9.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

A.图像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境编码

70.短时记忆操作性强,因此又可以称为( )

A.内隐.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瞬时记忆

71.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 .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

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推理式B.算法C.演绎式D.启发式

7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73.在多次遇到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一厂对“拘”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B.表象C.产生式D.图式

7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75.某人一直很喜欢一项活动,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态度的( )成分。

A.认知B.情感C.行为D.行为倾向

76.态度过于偏激会让一个人失去很多朋友,这体现了态度的( )

A.适应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价值表现功能D.认识或理解功能

77.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社会发展内驱力

78.根据声音表象和动觉表象进行的思维属于心智技能的( )

A.物质或物质化阶段B.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内部语言阶段79.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

80.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

A.规则学习B.命题学习C.代表性学习D.总括学习

81.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C.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D.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82.测验时跳过某个题目,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加工策略

83.有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转变成观念的、内港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是在()阶段。

A、原型定向B.原型动作C、原型内化D.动作定向

84.从动作是否连贯的角度来看,跑步属于__;从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来看,跑步属于___ 。( ) A.连续的动作技能细微型动作技能B.连续的动作技能粗放型动作技能

C.非连续的动作技能细微型动作技能D.非连续的动作技能粗放型动作技能

85.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

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

8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无作用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87.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B.方法反馈C.过程反馈D.结果反馈

88.( )是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

89.下列对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一定高D.创造性与智力呈正相关的简单线性关系

90.问题解决时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通过发展新方法形成新思路和步骤的方法是( )

A.常规性问题解决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C.启发法D.创造性问题解决

9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A.言语指导B.示范C.练习D.反馈

92.小学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D.无结构

93.有关技能和习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技能和习惯都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B.技能和习惯都有好坏之分

C.习惯是保守的,技能是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的

D.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94.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1 -2 B.20 -40 C.60~120 D.70-80

9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6个纽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D.7个组块

9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7.在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动觉控制开始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定向操作

98.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99.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00.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互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101.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

A.规则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

102.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103.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104.随着旁观人数的增多,利他行为有减少的趋势。这种效应称为( )

A.社会抑制B.责任分散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D.霍桑效应

10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06.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

107.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08.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109.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培养(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识

110.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11.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A、模仿B.练习C.想象D.学习

112.皮亚杰认为,(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10 B.9 C.12 D.18

11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114.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 )

A.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115.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奥苏贝尔将这种学习方式称为( )

A.顺应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组合学习

11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 )阶段。

A.依从B.同化C.认同D.内化

117. -种记忆的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

118.品德是( )

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

119.品德的核心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0.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活动方式是( )

A.动作技能B.智力技能C.练习D.能力

121.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 ) 阶段。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B、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

122、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

的()水平。A、前习俗 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

123.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

12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

125.为了促进迁移,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化水平,依据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D.认知结构迁移论

126.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 )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D.社会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

A.汉字学习B.英语单词学习C.图像图表学习D.历史事件学习

E.-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3.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 )

A.图像编码B.声像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视觉编码

4.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D.设置学习目标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5.下列属于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是( )

A.家庭教育失误B.遗传的影响C.学校教育不当D.性格上的缺陷E.道德意志薄弱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D.道德意志E.道德行为

7.当代的迁移理论有( )

A.概括化理论B.关系理论C.认知结构迁移理论D.产生式理论E.情境性理论

8.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 )的影响。

A.期待B.诱因C.结果因素D.先行因素E.需要

9.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 )途径来形成。

A.直接转化B.间接改变C.间接转化D.直接发生E.自然形成

10.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 )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B.逆推法C.算法D.一一检验法E.爬山法

11.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A.元认知策略B.元认知知识C.元认知体验D.元认知技能E.元认知监控

12.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哪些行为影响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 )

A.正确进行口头要求B.指导完成学习任务C.合理进行教育强化D.注意运用言语反馈

E.直接给予学生正确归因的暗示

13.下面属于学习迁移的有( )

A.建立了“四边形”概念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概念B.掌握“mouth”(嘴,口腔)这个英语单词可能会促进“goldenmouthed”(雄辩的)这一新单词的学习c.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由“寒冷的冬天在室外说话时出现哈气现象”引导到问题上来

D.数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影响到物理学习中的审题

E.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后,再骑三轮车却发现存在困难

14.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 )

A.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B.影响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望

C.影响学生学习努力程度D.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E.影响学生对职业角色的判断

15.常用的记忆术有( )

A.形象联想法B.谐音联想法C.首字连词法D.位置记忆法E.生成性学习

16.成败归因理论中的稳定因素包括( )

A.个人的能力B.工作任务的难度C.个人的努力程度D.运气E.个人的心境

17.小明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

A.低级动机B.高级动机c.外在的动机D.内部的学习动机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8.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E.理智成分

19.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 )

A.骑手骑马B.研究锻炼的益处C.回忆办公室门号D.散步E.走象棋

20.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有(

A。低年级学生B.高年级学生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2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E.概念学习

22.以下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品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等同于道德23.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可以将动机分为(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内部学习动机E.外部学习动机

24.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B.又可以称为描述性知识

C.个人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D.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E.主要用于活动中的具体操作

25.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 )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知结构E.产生式

26.下列行为属于性格问题行为的有( )

A.不守纪律B.欺侮同学C.孤僻D.说谎E.自卑

27.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

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 E 、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

28、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

A、自愿性B.无偿性C、损失性D.利他性E、合作性

29.以下属于理性知识的是( )

A.表象B.概念C.规则D.原理E.原则

30.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

A.认知策略B.模式识别学习策略C.精加工策略D.动作步骤学习策略E.组织策略

31.垂直迁移的两种表现方式是( )

A.由内向外的迁移B.自下而上的迁移C.由外而内的迁移D.自上而下的迁移E.平行迁移

3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 )

A.提问B.获得C.提取D.分析E.保持

33.学习动机是由( )构成的二

A.意志B.学习需要C.学习期待D.爱好E.能力

34.计划策略包括( )

A.设置学习目标B.浏览阅读材料C.设置思考问题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E.评价认知结果,修正错误

35.由数学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

A.正迁移B.自上而下的迁移C.负迁移D.自下而上的迁移E.水平迁移

36.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 )

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列提纲E.画关系图

37.与新手相比,专家具有( )的特征。

A.专家比新手能更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38.下列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迁移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的迁移理论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现代迁移理论有科学理论做支撑

B.传统的迁移研究是比较宏观的、粗线条的,现代的则是比较微观、细致的

C.现代迁移研究较重视认知特性的探讨

D.传统的迁移理论对迁移研究无实质性进展,现代迁移理论促进了迁移研究的深化

E.关系转换理论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属于现代的迁移理论

39. -个人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形成的E.-种内部准备状态40.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 )环节来完成。

A.审题B.联想C.解题D.生成学习E.背诵记忆

41.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把操作技能分____为____与两种。( )

A.器械型操作技能B.细微型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型操作技能E.徒手型操作技能42.下列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 )

A.调皮捣蛋B.恶作剧C.考试作弊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E.无理取闹

三、填空题

1.不期望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是____。

2.————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外部刺激物。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

象,称为一____。

4.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外界环境与主

体的_ ___对迁移的影响。

5.在家里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____,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

自我评价一般。

6.知识就其实质来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

7.____就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8.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期待包括____期待和__—期待。

9.图像记忆的保持时间在____左右;声像记忆不长于__—。

10.青年期,____内驱力和____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1.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12.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13.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____、有条件的。

14.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j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

能性越____,效果越____。

15.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

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这就是——。

16.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____与____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7.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是问题解决的

___ _阶段。

18.动作是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简单的动作技能单元就是一个“刺激一反应”,复杂的动作技能包含

认知技能成分,它的基本单元是____。

19.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痛苦的行为是————。

20.根据迁移的程度,可将迁移分为____和____。

21.桑代克等人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____时,才能产生迁移。

22.从____人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23.皮亚杰认为,____道德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24.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______策略,教师应注意讲慢一点、重复复杂的主体材料、在黑板上写出重要信息等

25.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____和____。

26.“求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问题。

27.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____,使思维相互撞击,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 8.____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和——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29.形式训练说是以____为基础,认为迁移是——、自发的。但是形式训练说缺乏——,

所以引起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30.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集体的积极的__—或——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31.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基本途径是——。

32.韦纳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因素来源、__—和。

33.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

一__一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34.简单的活动最佳动机水平____;复杂的活动最佳动机水平——;适中的活动最佳动机水

平————。

35.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和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不同可分

为整体练习和____。

36.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是——。

37.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是____;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是——。

38.检验假设的方法有____与____两种。

3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形式有____和————。

40.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____的特点。

41.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42.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是——。

43.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__,二是——,三是——。

44.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可表现在两方面:__和——。

45.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____。

46.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

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

47.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____,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四、判断题

1:态度的认知成分通常会有偏见性。()

2、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3.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4.特殊智力技能是相对于一般智力技能而言的,二者是各自独立的平行关系。( )

5.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容量都是无限的。( )

6.知识的迁移和基础知识技能的多少没有关系。( )

7.膝跳反射是动作技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

8.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

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 )

10.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

11. -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

12.学习策略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无关。( )

13.二年级的儿童学会用玩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

14.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或动机。( )

15.技能与一般的随意运动无区别。( )

16.对时间的管理不属于学习策略。( )

17.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18.元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 )

19.学习动机的作用之一是可以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

20.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生学习问题始终是一个永远存在的讨论话题,无论从学习方法、心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例如缺乏思路、眼高手低、粗心马虎、贪玩厌学、题海战术等。孩子的学习也是家长尤为操劳烦恼的一大问题。 从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各方面,总结出一下几点: 1. 知识体系零散,基础知识不扎实,阶段考试成绩飘忽不定 表现:对有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 后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象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策: 1) 求教于老师。让老师给自己分析一下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关键点。这里首推自己任课教师。因为对于你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你的任课教师是最了解你的优劣所在的人,也是指点你解决学习困难的一个关键。如果你和任课教师的沟通有障碍(此问题解决对策见下文),还可以求教其他的相关学科教师。

2) 制定解决方案。请老师帮助自己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计划、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等。因为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过程,有些问题累计的过多,需要系统的来解决,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真到综合训练和考试的时候,问题依然存在。 3) 下定决心,努力实施。解决自己沉积的问题,如同慢火熬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恒心、耐心。一定要付出多于其他人的功夫。切忌耍小聪明,敷衍了事。无论采取什么方案,都要扎扎实实的去做。有些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比较弱,这时候就需要请求家长、老师来帮助自己,监控自己对学习方案的完成情况。注意,因为是问题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是来帮助自己的,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 平时的作业题都会做,但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 现象:老师在每节课后留的作业都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正确率也比较高,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分数就不理想了,平时会做的题也做错了,稍微综合一点的题目也不能拿满分。 后果:使同学们的自信心下降,怀疑自己的能力,考试就底气不足,做题犹豫不决,耽误考试宝贵的时间,成绩下降。 对策:平常的课后作业、练习的目的是用来巩固、加强所学知识点记忆、理解和运用,并检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多为专

2019级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题型举例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性善论性习论人格的分类理想人格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 人格形成思想2. 人格分类思想 3. 人格鉴定思想 3 西方气质分类说 西方的气质分类说-康德气质分类体液说 多血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开朗的。他们对刺激的感受迅速而强烈,但并不深入持久。他们无忧无虑,有良好的希望,对每一件事开始都比较重视,但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他们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抑郁质,这种类型的人具有沉静的特点。他们对刺激的感受不太显著,但很深入。他们对于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担任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冷血的。他们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4人格心理学的建立(来源) 来源: 一、心理测量运动 高尔顿1883《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测量运动的开始卡特尔比纳: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临床研究催眠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三、其他来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建立:美奥尔波特1937《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 人格理论的功能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人格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

小 学 生 心 理 学

小学生心理学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 广义: 研究个体毕生心理的发展规律。狭义:特指儿童心理学。 ?三、儿童心理学:研究出生到成熟(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 诞生。对他的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每天做有系统的观察,有时也进行实验,他把这些记录整理出来,写成《儿童心理》,这部书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陈鹤琴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对其子陈一鸣从出生到天观察摄影,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朱智贤著作《儿童心理学》该书受到国内外重视,认为是中国第一部贯彻马列主义观点、吸收国外科学成就、体现中国当前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四、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学 ?小学生心理学是揭示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小学生:-岁至-岁。 ?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与意志的

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思考题: .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学? .试述遗传、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和方法有哪些?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天性与教养 ?(二)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儿童心理发展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个体差异。 教育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并因材施教。 ?(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有些特征仍保持一致,有些发 生明显变化。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定义:遗传:指生物性状(机体的构造、形态、机能等)逐代传递的现象。 ?环境:指个人身体之外的客观现实。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儿童,实质是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作用:这是心理学上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就有了这个问题;说它年轻,是因为到今天为止,在心理学界也没有一致的意见。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朱智贤)。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讲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 讲 第一部分本章内容讲解 本章内容为信息加工部分的第二个章节感觉。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点为:2007-5,2007-6,2008-4,2008-5,2008-6,2009-5,2009-6,2009-66,2010-77,2011-3,2011-4,2012-4,2012-5,2012-66,2013-7,2013-67,2014-8,2014-9,2015-5,2015-6,其中考核过一次简答即解释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本部分主要以客观题为主。 本章框架如下: 第二部分本章重要考点 一、感觉概述 (★考点:2007-6、2010-77、2011-4 ) 1. 感觉的测量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感官引起的,但人的感官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映,这个刺激范围便是感觉阈限,相应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测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心理学家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可表示为: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即韦伯分数。这就是韦伯定律。感觉通道不同,韦伯分数就不一样,韦伯分数越小,该感觉道的感觉就越敏锐,韦伯定律指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3)费希纳对数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了对数定律,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他推导出下式:P=Klo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 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都有重要意义,但他所假定的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为事实所否定,且他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所以对数定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学习心理导论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教学目标】 1、叙述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理论流派 2、理解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理论 3、理解并掌握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 【教学重点】 1、区别学习的分类,有效安排教学顺序 2、教育理论家关于学习的分类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 学习理论的流派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一、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第一,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而引起的。 第二,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第三,不能简单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成熟、疲劳、药物、受伤引起的行为改变不是学习。 第四,上述定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学习与生命并存,学习广泛地发生于每个个体的生活之中。 二、学习的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二)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例:动物实验中的“剥夺研究” “狼孩” 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脑区激活的差异 (三)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行为成分与动物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主体分类 1、人类学习 2、动物学习 3、机器学习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人类学习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体现着人的社会性。 ②人类学习具有能动性。 ③人不仅可以获得直接经验,而且可以借助语言来获得人类的间接经验。 最低级的动物生命形式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 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 最高级的动物生命形

罗伯特-加涅,(Robert M. Gagné1916年8月21日-2002年4月28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以提出学习的条件着称。 1916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1933年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学,1937年毕业后又进入布朗大学,1940年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在美国空军从事飞行心理学研究,1969年以后一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加涅受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又深受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影响,建立起一个能够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理论新体系. (二)学习水平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2、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景—反应—强化,即先有情景,作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人格心理学1-8章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3) 第二章人格研究方法 (4) 假设-检验方法 (4) 个案研究法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5)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5) 地形学模型(冰山模型)【The Topographic Model】P28 (5) 结构模型【The Structural Model】 (5) 力比多和塔那托斯【Libido and Thanatos】——人格动力 (5)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 (6)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 of Development】P32(不考) (6) 获得无意识的内容【Getting at Unconscious Material】 (6) 第四章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7) 梦的解读【Dream Interpretation】 (7) 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Neo- psychoanalysis). 8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P60 (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8) 荣格(分析心理学) (8) 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 (9) 凯伦.霍尼(女性心理学) (10) 第六章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11) 焦虑和应对策略 (11) 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12) 第七章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Trait Approach】 (13) 特质流派P94 (13) 重要的特质理论家(奥尔波特、亨利.默里、卡特尔)P95 (13) 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P99 (14) 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P104 (15)

第八章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15) A型人格 (15) 情绪 (16)

学习心理导论陇东学院教育学院

学习心理导论陇东学院 教育学院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教学目标】 1、叙述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理论流派 2、理解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理论 3、理解并掌握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 【教学重点】 1、区别学习的分类,有效安排教学顺序 2、教育理论家关于学习的分类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 学习理论的流派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一、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第一,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而引起的。 第二,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第三,不能简单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成熟、疲劳、药物、受伤引起的行为改变不是学习。 第四,上述定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学习与生命并存,学习广泛地发生于每个个体的生活之中。

二、学习的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二)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例:动物实验中的“剥夺研究” “狼孩” 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脑区激活的差异 (三)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行为成分与动物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主体分类 1、人类学习 2、动物学习 3、机器学习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人类学习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体现着人的社会性。 最低级的动物生命形式(原生 动物) 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体生活中的 作用 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 作用 最高级的动物生命形式(人)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章 1.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调适问题 B老鼠走迷宫 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 D种属性为 2.历史上比较系统的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论语 B轮灵魂 C神灭论 D心理学刚要 3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的是【】 A汉代王充 B南北朝范缜 C明代李时珍 D清代王清任 多项选择题 5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其主要论述【】A灵魂的实质 B灵魂与身体的关系 C灵魂的种类 D灵魂的功能 6,从科学性质上来说,心理学属于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边缘科学 D交叉科学 7、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相关研究的是【】 A 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8.应用观察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B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必须有明确的界定 C观察必须是系统的,不是零散的,偶然的 D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9.构造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 A冯特 B铁勤娜 C杜威 D桑代客 第二章

第四章,知觉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这各种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种观点是知觉的【】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说 D图式说 2在纸上画一幅画,即使把这张纸撕成两半,人们也能大致知道画的内容。这说明了【】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在小学生初学字阶段,总是把字形相近的字写错,是因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人在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幅合 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 C双眼视差 D单眼视差 5彼此接近的物体比距离较远的物体更容易产生【】的倾向。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一侦探在现场找到一纸片,上有三个字母,他不得不理解为771还是ILL,这是他的知觉加工机制是【】 A材料驱动

初中生心理学

初中生心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 初中生的年龄的一般在12、13岁至15、16岁,这一时期的少年“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初中是学生身心加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 教育得好,能够给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自我意识得到加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化能力得到迅速发展。2:青春期的萌动:一些从来没有的新的体验和感受出现,他们既好奇又困惑,还会表现在他们的日常行动上,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模仿明星等,3:初中生需要一个同成年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很多人乐意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因为咱同龄人中,他们平等对待,想法叫一致,而在父母面前,还是小孩。4.情感和意志表现出相对的脆弱性:他们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多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尤其是些独生子女,过分的爱护会养成他们“碰不得,说不得”,比较任性和脆弱,因此在教育中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注意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确立一定的成功感。 初中阶段被国外教育家称之为“危机期”。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难题有是教育好学生的极好机遇。(小学期间,还是具体的形象思维) 第二节学生心理发展分析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顺序的不可逆性 2.发展速度的不是均衡性初中一年级前后,就是初中生思维加速 发展的阶段之一,给他有意识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 影响的因素分析: 1.后天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比如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 格特点等主要取决与后天因素的影。。 2.内因是初中生心里发展的动力主体产生新的需要和已有的心理 水平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教师要能否将这种外部需要,巧妙地转化为他们自觉的内部需要,唤起他们的意识状态,是他们主动接受或意识到这种需要 3.教育是初中生心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此外还得和家庭教 育统一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共同性要少些,所以初中生德育教育较难做) 小学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小学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比如听课,作业,管理学习用品的习 惯等决定初中生起步,继而发展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2.小学阶段的品德状况品德较好的往往表现出亲近教师,听从教 导,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作业等 第二章青春发育期的萌动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解)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立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2.(大题)人格的主要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与共性: ●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 貌。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 上的共同性。 ●独特性与共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的关系。(2)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个性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 (3)个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4)人格的整体性:内在统一性、全面性、复杂性。 3.(小题)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广义的: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人格看成是具有生物学和社会性个体的人格。人格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可以从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理解。 狭义的:指人格心理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人格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1)在自然状态下,采用观察法(最最常用); 2)发现并揭示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因果 关系,采用相关研究法; 3)控制一定条件对被试进行变量比较,采用实 验法; 4)此外,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二章:(了解) 1.佛洛伊德的二部三部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人格的组成因素:本我、自我、超我2.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本我的冲动于超我的管理具有缓冲与调节作用功能。即自我总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满足本我的要求或立即或延缓满足。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3.人格形成阶段,佛洛伊德认为人格已基本形成:性器期 第三章: 1.生活风格: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2.影响生活风格形成的三大原因: 1)器官缺陷:引起儿童的生理自卑,有可能导 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结。 2)溺爱或骄纵: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他的每 一个组要都必须得到满足,长大后则容易成 为缺乏社会兴趣、自私自利的人。 3)受忽视或歧视:这种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 值,变得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对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3.霍妮认为“自我”分为哪三种: 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能。 现实自我: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理想自我:指个体在头脑中所设想的理想的自我形象。 4.荣格认为人格由哪三大要素组成: 1)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 被人觉知的部分。 2)个人潜意识:由曾经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 者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 所构成。 3)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 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在漫长的生 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5.荣格把两种态度四种功能结合,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遵守规则,善于思考,客观冷 静,但比较固执己见,情感压抑。 2)外倾情感型:多愁善感,思维常被情感压抑, 没有独立性,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 3)外倾感觉型:追求欢乐,对客观事物感觉敏 锐,情感浅薄,沉溺于各种嗜好。 4)外倾直觉型:易变而富有创造性,难以坚持 到底。 5)内倾思维型:离群索居,待人冷漠,社会适 应能力差,智商高,情感受压抑。 6)内倾情感型:沉默寡言,不易亲近,但内心

消费心理学答案

消费心理学答案 第一章消费与消费心理学 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个人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外在表现。 观察法是指在商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调查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语言、行为、表情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消费心理现象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指在商业经营活动中,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式,通过面谈、电话、邮件等形式获取相关资料,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间接地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2.(1)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研究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双向关系。 3.不同的消费品市场以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为对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品市场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企业的营销策略会影响消费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反过来,不同的消费心理特点和心理趋向也对市场营销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大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适应程度。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存在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 4.消费心理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萌芽时期(19世纪末至1930年以前) 应用时期(1930-1960年) 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 案例分析: (1)理智性强,冲动性小;计划性强,盲目性小;注重传统,创新性小。 (2)通过调查,把红双喜文化灌注到消费者的心中,通过一系列紧扣品牌理念的品牌主题活动,“双喜”以坚定的信念真诚地传递着喜悦,借此展示“双喜”的品牌文化,诠释“双喜”品牌的核心价值。 第二章消费者心理的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想象是指用过去感知的材料来创造新形象。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主要内容 学习及其分类 学习与脑 学习理论发展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界定 (一)广义的学习 1.广义学习的定义: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2.概念理解:(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二)人的学习(狭义的学习) 1.狭义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 2.和广义学习的区别: (1)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得多。 (2)从方式上看,动物学习是自发的,而人的学习是在成人指导下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 (3)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而动物的学习则是不自觉的,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3.学生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P115 (1)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 的和有组织的进行的。 (3)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元学习:对学习机能的学习,指个体获得学习 机制的学习。 学习: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 比较持久的变化。P110 学习概念的四层含义:P110-111 二、学习的作用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生活就是学习 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剥夺研究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三、学习的分类 (一)按学习的主体分类 1.动物学习 2.人类学习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 一、感觉概述 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 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 (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 3、感觉测量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 (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 4、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 (3)感觉对比; (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 (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 (6)联觉。(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 (1)折光机制:眼球 (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 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 (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 3、视觉现象 (1)色觉三种属性 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 ①普肯耶现象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分支。 教育心理学得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究法 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专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 观察是有目,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

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种类;1,根据类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时间长短)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5,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项活动做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时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发展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中学生早恋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传播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个人原因 中学生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藏,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

人格心理学课程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Personality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 学时,实践8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面向对象: 开课院系(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属性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六大理论流派关于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人格动力、人格的评估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格观,培养其分析人格、理解人格、评估人格的能力,并使他们了解人格完善的途径。 (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理解人格的内涵及其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各种人格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由人格理论引申出来的相关研究,掌握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结论。 2.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运用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查阅搜集资料、制作PPT的能力。 3.素质目标 课程目标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培养自觉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身边现象的意识。 课程目标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支撑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支撑课程目标1)教学内容: 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3)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4)人格心理学理论 5)人格心理学方法 重点: 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人格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2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3、4、5、6)教学内容: 1)精神分析的起源 2)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3)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4)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重点: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教学内容3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3、4、6)教学内容:

第四章消费者的知觉-消费心理学资料

第四章消费者的知觉 教学要求: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从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开始的。它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提,也是消费者其他心理过程的基础。本章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含义、分类和营销应用,掌握提高企业展露水平的技巧;学会利用知觉原理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感觉和知觉的含义、分类、特征,感觉知觉的心理现象在营销中的应用。错觉的产生、种类及营销应用。知觉过程、知觉风险以及在营销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展露及展露选择性的认识以及营销应用;零售商如何提高展露水平;植入式营销和埋伏式营销的认识和营销应用。知觉风险的产生和降低知觉风险的途径。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从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开始的。它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提,也是消费者其他心理过程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过程包括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和想象等心理过程。

第一节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与知觉是消费者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其他心理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消费者通过感觉和知觉活动可以获得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资料。 一、消费者的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所谓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 (二)感觉的分类 人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可把各种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外部感觉是指由人体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按引起感觉的刺激物与感受器官有无直接接触,分为距离感受作用和接触感受作用。内部感觉是指接受肌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不同状态的感觉。主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 多种多样的感觉使消费者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商品的属性和特点,初步获得对商品的感性认识。 (三)感觉的基本特征 (1)适宜刺激。(2)感受性。(3)适应性。(4)关联性。 (四)感觉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感觉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感觉是消费者认识商品的起点,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消费者只有在感觉的基础上,

学习心理导论陇东学院教育学院

学习心理导论陇东学院教 育学院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教学目标】 1、叙述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理论流派 2、理解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理论 3、理解并掌握儿种重要的学习理论 【教学重点】 1、区别学习的分类,有效安排教学顺序 2、教育理论家关于学习的分类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 学习理论的流派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一、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第一,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而引起的。 第二,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第三,不能简单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成熟、疲劳、药物、受伤引起的行为改变不是学习。 第四,上述定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扌舌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学习与生命并存,学习广泛地发生于每个个体的生活之中。 二、学习的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二)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例:动物实验中的“剥夺研究”

“狼孩”

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脑区激活的差异 (三)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行为成分与动物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主体分类 1、人类学习 2、动物学习 3、机器学习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木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人类学习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体现着人的社会性。 ②人类学习具有能动性。 ③人不仅可以获得直接经验,而且可以借助语言来获得人类的间接经验。 罗伯特-加涅,(Robert M. Gagnel916年8月21日一2002年4月 28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以提出学习的条件着称。 1916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1933年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 学,1937年毕业后又进入布朗大学,1940年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