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经济学论文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土资1101

学号:A03110379

姓名:郑惠玉

1.导言 (3)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3)

1.1.1研究背景 (3)

1.1.2研究区概况 (4)

1.2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4)

1.2.1研究思路 (4)

1.2.2技术路线 (5)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6)

2.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来源 (6)

2.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7)

2.2.1经济观点的涵义 (7)

2.2.2生态观点的涵义 (7)

2.2.3社会观点的涵义 (7)

2.2.4动态观点的涵义 (8)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8)

3.1 数据来源 (8)

3.2 研究方法 (8)

3.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

3.4目标权重的确定 (9)

3.5目标的归一化处理 (11)

3.6城市土地集约度的计算 (13)

4.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3)

4.1评价结果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 (13)

4.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空间特征分析 (16)

5.广东省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对策 (17)

5.1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已采用的措施 (17)

5.2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的建议 (17)

6.结语 (18)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三个要素与八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各指标值得归一化处理,最终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深圳、广州等集约度较高,呈现向东西两翼减小的趋势; 并从区位、经济等方面,对我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广东省; 层次分析法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多数城市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到了30%左右,超过美国(7.3%)和香港特区(6%),并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加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大多是粗放型的,致使城市土地利用产出非常低,因此土地集约利用是大势所趋。必须从根本上将粗放式的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的生产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化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要求必须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最直接的动力。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多采取高密度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纵观世界各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如基本农田概念的界定、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等制度的实施,无不体现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日本。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应强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设计,通过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城市用地规模、优化城市规划设计等途径,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需求;应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来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人口的合理聚集程度;应发挥聚集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使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约土地投入;应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土地的置换等手段来最大范围的发挥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提高地价、税收、补贴等手段促进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潜改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应该看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进步动态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就是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依据,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1.1.2研究区概况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其辖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湛江、肇庆、江门、茂名、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21个地级市。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广东省土地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水资源相当丰富,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

广东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省份,1978-2012年34年,按绝对数比,2012年GDP总量为1978年的307倍;按不变价格推算(以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为基准),GDP年平均增长率14.1%,增长速度居全国第1位。2012年广东省GDP总量达到了57,067.92亿元,占全国GDP总数的10.99%。其中第三产业26393.71亿元。2012年GDP含金量排名第三位(次于上海、北京),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2020年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大都市圈,打造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是3个特大城市群之一的珠三角特大城市群主要组成。2012年中国城市GDP 前50强城市排名广州、深圳、佛山分别排名第3、第5、第12位。

广东在城市化进程中,遵守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各城市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地貌等自然条件、城市化水平、产业布局等情况、不同城市化阶段, 切实提出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途径,构建协调发展的健康城市化格局,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新格局,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紧凑型、高效型、节约型和差异化的城市发展道路。

1.2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2.1研究思路

首先,对我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了解,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解释。

然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再次,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

介绍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最后,对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再后通过对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三个要素与人均GDP 、人均建设用地、第三产业比重、人口密度、高中以上文化人口比重、失业人口比重、人均绿地面积、“三废” 达标排放率八个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指标值再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出广东省各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其中R ≧0.6,集约;0.3≦R<0.6 基本集约;R< 0.3 不集约,通过GIS 的处理,以图的形式体现广东省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最后,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并从区位、 经济等方面,对我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思考。

1.2.2技术路线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土地宏观评价指标体系。文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各指标值得归一化处理, 最终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具体研究路线如图所示:

技术路线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2.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来源

土地集约利用是针对粗放式土地利用而言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他认为农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人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其基本涵义是指增加土地投人,获得土地最高报酬、一般把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 、技术和劳动投入量看作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表示土地与资本 、技术和劳动的结合程度。所投人资本 、技术和劳动越多,则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马克思认为 “在经济学上 ,所谓耕地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片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 ”。由于受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当对土地投人的资本 、技术和劳动力达到经济报酬递减点时,此时土地边际效益等于边际产出,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集约边界,这时的土地利用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 ,没有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 。

按照生产要素投人构成差异,土地集约利用可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门。我国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国外对与农地集约利用相对应的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的内涵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及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中。

2.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现期条件下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在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的基础上,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由于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土地利用价值或效果等很多方面不是经济指标所能衡量的,也就是说简单地采用经济投入产出指标很难衡量或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2.2.1经济观点的涵义

从经济角度出发,可以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

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土地的

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因此属于经济范畴。

2.2.2生态观点的涵义

从环境容量方面考虑,可以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下,在保证适宜的环境、景观的前提下,一定规模的土地

上可能聚集的各类城市活动的最大总量。

2.2.3社会观点的涵义

社会观点的涵义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侧重点在于人口的密度、人口的文化水平以及失业就业人口比重等等的大小。在宏观层面的总体评价和微观层面的小区与宗地评价中,既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又照顾到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在中观层面

的基本地块评价中,以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为主,兼顾其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居住用地评价中,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在商业和工业用地

评价中突出经济效益。

2.2.4动态观点的涵义

动态观点的涵义也是本文所持的观点,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土地

使用潜力等途径,使土地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得到提高,同时使土地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统一,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促进土地利用结

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过程与状态。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02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广东省21 个地级城市的有关数据,每个城市分别有8个指标的数据。

3.2 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各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然后将各指标值归一化处理,计算出各市相应的集约度,将集约度分为集约、基本集约、不集约三个等级,利用GIS将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以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

3.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在宏观尺度的基础上采用影响城市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能够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水平,并且能揭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综合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构建了包括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共 3 个层次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看下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3.4目标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水平时,各指标的权重大小直接反映了该指标对衡量土地集约水平的相对重要程度,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客观反映它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会直接提高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前面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依据本人的对各指标层重要性的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和经验公式,经过一致性检验过后,其权重的最终结果确定如下:

A-B 层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经济因素B1 社会因素B2 生态因素B3 权重

经济因素B1 1 3 5 0.6370 社会因素B2 1/3 1 3 0.2583生态因素B3 1/5 1/3 1/15 0.1047

B1-C 层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人均GDP C1 人均建设用地C2 第三产业比重C3 权重人均GDP C1 1 1/3 1 0.4118 人均建设用地C2 1/3 1 3 0.2408第三产业比重C3 1/5 1/3 1/15 0.3474

B2-C 层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人口密度C4 高中以上文化人口比重C5 失业人口比重C6 权重人口密度C4 1 3 5 0.6370 高中以上文化人口比重C5 1/3 1 3 0.2583失业人口比重C6 1/5 1/3 1/15 0.1047

B3-C 层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人均绿地面积C7 “三废”达标排放率C8 权重

人均绿地面积C7 1 1/ 3 0.2500 “三废”达标排放率C8 3 1 0.7500

根据根据数据情况和评价的需要对指标进行要素层及指标层下属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最后检验结果满意后,确定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 详见下表6 一 6 )。各指标权重值

见表:

3.5目标的归一化处理

由于研究所选取指标数据的单位和量纲不同,为使数据间具有可比性,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归一化处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采取了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

min

max min

C C C C

D i i --=

(正效应)

min

max max C C C C D i

i --=

(负效应)

注:每组指标中,前一项为该指标资料值,后一项为归一化后的数值。

城市C1人均

GDP

C2人均建

设用地

C3第三

产业比重

C4人口密

C5高中以

C6失业

人口比

C7人均绿

地面积

C8“三废”

标排放率

广

105909 0.8083 106 0.3375 63.6 1.0000 1771 0.3151 0.42 1.0000 2.4 0.78 19.64 0.7434 0.99 1.0000 深

123247 1.0000 87 0.1000 55.6 0.7740 5282 1.0000 0.41 0.9667 2.4 0.76 16.60 0.4860 0.99 1.0000 珠

95471 0.7376 110 0.3875 45.8 0.4937 918 0.1486 0.38 0.8667 2.3 0.92 19.02 0.6909 0.99 1.0000 汕

26231 0.0835 79 0.0000 42.4 0.3981 2492 0.4556 0.2 0.2667 2.4 0.74 13.10 0.1897 0.99 1.0000 佛

91259 0.6978 105 0.3250 35.8 0.2110 1912 0.3426 0.28 0.5333 2.4 0.76 10.86 0.0000 0.98 0.9167 韶

31702 0.1352 118 0.4875 44.5 0.4586 156 0.0000 0.22 0.3333 2.8 0.1 11.78 0.0779 0.99 1.0000 河

20536 0.0297 110 0.3875 38.6 0.2891 192 0.0071 0.17 0.1667 2.5 0.6 12.11 0.1058 0.99 1.0000 梅

17396 0.0000 159 1.0000 42.8 0.4079 271 0.0224 0.2 0.2667 2.4 0.8 11.85 0.0838 0.98 0.9167 惠

50873 0.3163 112 0.4125 36.5 0.2301 412 0.0500 0.16 0.1333 2.4 0.9 14.91 0.3429 0.98 0.9167 汕

20608 0.0303 104 0.3125 37.2 0.2494 610 0.0887 0.11 -0.0333 2.6 0.36 12.89 0.1719 0.93 0.5000 东

60557 0.4077 109 0.3750 52.2 0.6764 3371 0.6272 0.26 0.4667 2.3 1 16.53 0.4801 0.99 1.0000 中

77527 0.5681 159 1.0000 42.0 0.3864 1769 0.3147 0.27 0.5000 2.3 1 14.33 0.2938 0.97 0.8333 江

42028 0.2327 110 0.3875 41.0 0.3566 472 0.0616 0.25 0.4333 2.4 0.9 16.92 0.5131 0.98 0.9167

阳江 36096 0.1767 136 0.7125 34.1 0.1607 310 0.0302 0.17 0.1667 2.5 0.6 11.12 0.0220 0.87 0.0000

湛江 26240 0.0836 97 0.2250 40.4 0.3419 536 0.0742 0.18 0.2000 2.8 0.1 12.92 0.1744 0.95 0.6667

茂名 32678 0.1444 96 0.2125 41.4 0.3707 522 0.0715 0.16 0.1333 2.8 0.1 12.12 0.1067 0.92 0.4167

肇庆 36864 0.1839 103 0.3000 37.9 0.2702 267 0.0218 0.12 0.0000 2.4 0.76 22.67 1.0000 0.99 1.0000

清远 27320 0.0938 108 0.3625 44.5 0.4561 198 0.0082 0.13 0.0333 2.8 0.1 11.52 0.0559 0.98 0.9167

潮州 26252 0.0837 109 0.3750 38.0 0.2725 858 0.1370 0.16 0.1333 2.4 0.9 12.80 0.1643 0.97 0.8333

揭阳 23532 0.0580 140 0.7625 28.4 0.0000 1131 0.1903 0.12 0.0000 2.4 0.76 15.91 0.4276 0.95 0.6667

云浮

22115 0.0446 119 0.5000 34.7 0.1796 310 0.0302 0.13 -0.1673 2.8 0.1 12.82 0.1660 0.96 0.7500

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各项数据及其归一化结果

3.6城市土地集约度的计算

根据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及各指标权重 计算广东各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 计算公式如下:

集约程度 )(31

1

31

∑∑∑===*==

i n

i i i

i

i i

i

d B R β

αα

注:式中,R 为评价要素得分i β为评价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i d 为标准化后某指标的值i B 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i α为评价要素层各评价要素的权重。

集约度分级遵循:R ≧0.6,集约;0.3≦R<0.6 基本集约;R< 0.3 不集约。

4.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1评价结果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

我们选取了人均GDP 、人均建设用地、第三产业比重、人口密度、高中以上文化人口比重、失业人口比重、人均绿地面积、“三废” 达标排放率八个指标对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进行分析。据2012年广

东省年鉴显示,深圳与广州市的集约度水平较高,尤其是单位建设用地GDP和第三产业比值,土地集约化水平相对较高,东翼地区各项指标除人均建设用地外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加强,但作为东部临海地区,汕头市经济发展较好,集约度为基本集约,西翼地区,集约度水平普遍偏低,集约度低,应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通过以上可以总结出,全省来看,广东和深圳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属全省最高,而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见下表及图:

城市C1

人均GDP

C2人

均建设用

C3

第三产

业比重

C4

人口密

C5

高中以上

文化人口

比重

C

6失

业人

口比

C7人均

绿地面积

C8

“三废”

达标排

放率

约度指数

广州0.83

6203

0.33

75

1

0.31

5106

1

.78

0.743

438

1

0.7300

38

1 0.1

0.77

4019

1

0.96

6667

.76

0.486

029

1

0.7897

36 珠

0.73

7594

0.38

75

0.49

3673

0.14

8644

0.86

6667

.92

0.69

094

1

0.5659

99 汕

0.08

3464

0.39

8052

0.45

5636

0.26

6667

.74

0.18

967

1

0.3062

78 佛

0.69

7806

0.32

5

0.21

0957

0.34

2601

0.53

3333

.76

0.91

6667

0.4641

15 韶

0.13

5154

0.48

75

0.45

863

0.33

3333

.1

0.0

779

1

0.3171

77 河

0.02

9668

0.38

75

0.28

9054

0.00

7119

0.16

6667

.6

0.10

5843

1

0.2410

44 梅

州0 1

0.40

79

0.02

2408

0.26

6667

.8

0.08

3827

0.91

6667

0.3610

15

惠州0.31

627

0.41

25

0.23

0114

0.04

9966

0.13

3333

.9

0.3

4293

0.91

6667

0.3196

72

汕尾0.03

0344

0.31

25

0.24

9421

0.08

8653

-0.03

3333

.36

0.17

1888

0.5

0.1769

74

东莞0.40

7748

0.37

5

0.67

6403

0.62

7154

0.46

6667

1

0.48

0102

1

0.5666

7

中山0.56

8069

1

0.38

6364

0.31

4651

0.5 1

0.29

3819

0.83

3333

0.6058

9

江门0.23

2709

0.38

75

0.35

6593

0.06

1602

0.43

3333

.9

0.51

3124

0.91

6667

0.3482

79

阳江0.17

666

0.71

25

0.16

0664

0.03

017

0.16

6667

.6

0.02

2015

0.2241

51

湛江0.08

3553

0.22

5

0.34

1859

0.07

4186

0.2

.1

0.17

4428

0.66

6667

0.2172

17

茂名0.14

4369

0.21

25

0.37

0684

0.07

148

0.13

3333

.1

0.10

6689

0.41

6667

0.2113

36

肇庆0.18

3921

0.3

0.27

023

0.02

1775

.76

1 1

0.2829

91

清远0.09

3751

0.36

25

0.45

6108

0.00

8201

0.03

3333

.1

0.05

5885

0.91

6667

0.2608

04

潮州0.08

3661

0.37

5

0.27

2522

0.13

7026

0.13

3333

.9

0.164268

0.83

3333

0.2653

86

揭阳0.05

7971

0.76

25

0.19

0259

.76

0.427604

0.66

6667

0.2476

79

云浮0.04

4585

0.5

0.17

9635

0.03

0158

-0.16

7327

.1

0.165961 0.75

0.1878

73

广东省各地级市2012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

4.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空间特征分析

取各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利用土地信息系统软件GIS将广东省城市聚类成三个等级,具体的步骤是,首先加载全国的县级区划行政图,找到要评价的省份,即广东市,提前需要对广东各市的县市有所了解,对行政区划图进行融合,选择广东省建立一个新的图层,将图层省级行政区的渲染方式渲染为唯一值,基于集约度字段,其中R≧0.6,集约;0.3≦R<0.6 基本集约;R< 0.3 不集约,详见下图:

其中深圳、广州与中山市的集约度水平较高,为集约型城市,东莞、佛山、珠海、江门、惠州、韶关、梅州和汕头市为基本集约型城市其他为不集约型城市。

从空间分异的结果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的分析、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图中主要表现为,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深圳、广州及中山,粤北和粤东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较低,低度集约基本协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清远、肇庆等,靠近,珠江三角洲的阳江以及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城

市土地集约利用各因素层之间协调性较差。

5.广东省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对策

5.1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已采用的措施

广东省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的省份,土地利用效益很高,广东省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广东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一系列针对性文件,通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以集中促节约,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同时,要求各地区对现有建设用地开展专项调查,清查违法用地和闲置用地,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广东省各地市积极响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结合实际创新提出了不同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市。广州市主要采取“易主、易用、易权、易位”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充分挖潜城镇低效用地,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农村住宅向中心镇集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珠海市则通过改造“城中村”与“旧村庄”是拓宽建设用地来源,挖掘建设用地潜力。东莞市以内涵挖潜为主,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四整四聚”方针。佛山市则针对自己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不动迁改造”模式,村区联建开发整理模式,易地联动开发建设模式和二级市场短期租赁使用模式。

5.2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数量庞大的违章建筑、严重超负荷运行的基础设施、日趋恶劣的居住环境、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等问题均影响着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

广东省各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益有较大的差别,但影响其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基本类似。以价格为信号的市场配置机制的失灵、土地规划与城镇规划非权威性的弱约束以及行政机制上的人为因素和保证制度上的缺失,都成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主体在利用过程中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导致土地的粗放利用。另外城乡、区域间缺乏协调,行政界线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行政区土地资源市场的隔离,影响了土地资源的统一配置,也就无法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造成重复建设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低效利用,无序竞争加剧,这也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人口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建设用的地快速增长较为缓慢,是导致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偏大的原因之一,这一点珠海市体现的特别明显。

广东省各地市节约集约用地的创新举措,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没有进一步的形成完善的机制体系去指导各地区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为确保实现国家及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并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动力,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坚持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现阶段珠三角地区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土地市场机制,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部分欠发达地区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供应与流转仍然较为混乱。完善土地市场机制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划拨用地管理,稳步推进建设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供应,并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引入市场机制,优先储备盘活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土地。

第二,加强规划对经济建设的引导。广东省各地区都编制了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规划都对城镇发展方式和布局、生态环境与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严格的分析与论证,比较科学地给出了对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的引导。在确定城镇、工业园地以及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用地规模时,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如确实不能按照规划进行,也需要经过充分的协调并进行论证才允许实施。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土地承载力。近阶段广东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降低了土地承载力,阻碍了土地利用效益的继续提高,并且造成部分用地无法使用的局面,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土地承载力,较少洪涝灾害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可以改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上限,为进行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土地资源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与社会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导致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增量,以内涵挖潜为主,积极盘活存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6.结语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人们接受了可持续发展观对过去土地利用方式的反思,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实际运用,包括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内涵。可持续利用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又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土地资源有限性、不可

再生性与社会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导致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增量,以内涵挖潜为主,积极盘活存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凯敏.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变异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2011.1

【2】陈玩菊.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8.3(3)【3】郑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分析———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J】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0.(3)

【4】陈玩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科学地理科学学院.2008.(1) 【5】任艳敏.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珠三角为例【J】珠三角:科学.2007.03

【6】王永红.用地: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化【J】广东省:2008.09

【7】李红.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8】钱铭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06

【9】杨木壮.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以珠三角经济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05

【10】朱一中.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1.08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二、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 (一)组织准备 1、成立了工作组和项目组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需成立领导小组。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临武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加山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友国担任副组长,成员为李友林、侯六海、刘顺明、周继瑜、唐元松、刘忠勇、骆琦麟 ,办公室主任由李友林担任。 为了确保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指示,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队伍技术过硬、具有全国土地估价A级资质、土地规划乙级资质的长沙永信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技术工作和具体实施该项目。 2、前期准备 (1)落实设备与工作场地。购买了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并落实了工作场地。 (2)人员培训。为保证调查的资料准确、真实、及时,技术负责人专门给调查人员展开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调查的范围、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及培训教材。在培训过程中,对资料名称、调查内容、资料对应时点或时段、调查空间范围、数据要求、表格填写要求、以及图件格式、比例尺、内容要求等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3)确定项目范围。此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四至范围为包含区块1和区块2,其中区块1东至玉屏村,南至玉屏村,西至玉屏村,北至玉屏村;区块2东至武水大道,南至规划南平路,西至玉屏村,北至规划隆武路,除去扣除区,两区块的规划面积共为36.23公顷。 (二)资料收集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牵涉到的资料广泛,各工作小组根据资料清单和工作表格,到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料缺失或填写表格不完整的情况,调查人员需做耐心解释并进行补充调查。为保证反映的情况客观真实,根据《规程》要求,技术小组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开发区对典型企业进行了实地拍摄,为开发区的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2009年2月至4月,历时两个多月,收集到的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到相关管理部门收集已有资料,包括文本及图件资料;其二是对各用地单位培训并填写表格,以获取相关资料;其三是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技术小组实际收集资料情况见表2-1。 表2-1 资料内容及来源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 研究 时间:2005-1-28 13:51:13 阅读:318次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陈莹,刘康,郑伟元,邓红蒂,唐程杰 摘要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集约利用管理。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应该充分立足于城市土地管理的需要,努力为各级政府的城市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文从科学性、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根据城市试点经验,总结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同时详尽阐述了评价成果预期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或意义,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业务创新设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标内容及其应用前景的正确认识,不仅是寻找、确定其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推广评价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应用 集约利用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制订相关的评判准则,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找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寻求城市土地最有效利用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制定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用地管理与决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技术支持。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通过设计一整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不同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全国所有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评价是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总体评价,中观层次是对城市内部区域的评价,微观层次则是对具体地块的评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城市中一个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二是找出城市中一个区域或一个地块现实的土地利用潜力;三是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审核的标准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但又不能互为替代,各自都有特定的内容与应用形式。 1.1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 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主要在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是对一定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与反映。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描述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指标集。通过指标集的实际值与合理值的比较,反映城市当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以及不集约利用发生的原因。这一评价结果要求具备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区域间的可比性,可以反映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 1.2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 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主要反映在中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上,是指考虑了技术经济合理性的现实利用潜力。它不仅要说明潜力的大小、类型,还要指出其具体的范围及空间分布。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转变原有观念,使土地资源利用从传统的利用方式向高效科学的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利用转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利用潜力要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

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 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二、现行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土地利用机制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也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土地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还有差距。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26.37万hm2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2004年度国家首次运用高分辨率卫星,对全国160 个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开发区(园区)内平均还有1/3 的土地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尽管2003-2004 年,国家七部委曾经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并把开发园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但根据实际的动态监测结果土地利用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政府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配置机制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土地配置在数量、方向上的失控及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造成对土地市场的过度干涉及不 公平竞争或者政府功能 在土地市场中的缺失;由于公众参与机制的缺乏,导致对土地资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 摘要: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对耕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人增地减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产出效率低 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投资强度和用地定额不能实现双向调控。许多城市“摊大饼”式地外延扩张,热衷于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在广大农村,空闲住宅、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土地浪费严重。 (二)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利用率不高 城镇规划范围内存在大量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城市闲置地占5%,城市容积率低,还有40%属于低效用地,粗放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三)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全国建设用地的需求每年都在1200万亩左右,但只能满足50%,“十一五”期间和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和长期存在。 (四)耕地数量还在逐渐减少,建设可占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据统计,1996—2007年的11年间,我国净减耕地1.25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30万亩。主要是建设用地增长过快,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流失,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已作出决定,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07年全国耕地是18.26亿亩,还剩2600万亩,每年只能占用200万亩,仅占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1/6,这将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 (五)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严重不足 据测算,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为1亿亩左右,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约8000万亩,土地复垦潜力近1400万亩,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这只是潜力,而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 (六)违规违法用地突出 一些地方为单纯追求GDP,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不惜以违法违规为代价,闯红线、碰高压线。一是“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二是突破开发区范围,擅自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518452289.html,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杜凤艳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9期 摘要:现阶段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 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县城是一个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县域内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土地在县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实践表明,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一、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县城是链接城乡社会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县城都经历了一个十分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县城的发展往往是在一种“有规划、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县城建设的示范带动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确立,县城建设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旧城改造,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发展;二是以大量圈占土地为代价的外延扩张,各类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如雨后春笋。一方面一部分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被浪费、闲置。当前,县城土地低效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表现之一:旧城区大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表现之二:住宅用地供应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表现之三:城郊结合部非法土地转让严重。 二、造成县城低效用地的原因 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主观思想方面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国情的现状必须要引起我们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1.主观方面原因: (1)政府畸形发展观。一些县(市)政府领导往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他们往往考虑的是在任期内的政绩和短期利益,一届又一届的政府往往重复着“前人建设后人还债”的怪圈,都热衷于搞大开发、大建设。(2)政府职能缺位导致低效用地。长期以来,我们对用地的批后管理没有能形成有效的监管,虽然法律法规对土地闲置规定了处置的办法,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保护,政府职能部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同时也没有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地批后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虽然在供地环节对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5-09T13:53:26.0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梁伟金 [导读]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75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由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的,通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土地与资本、劳动的结合程度,即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布局、生活空间、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经济投入和产出效益提高,也不仅是“建筑”强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包括经济、建筑、环境、城市发展、人口、就业等多个方面指标的综合性概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对于国内而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起步较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由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研究者采用熵值法、模糊理论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BP网络模型、基于RS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的各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2.1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以评价单元为样本,选择对评价单元发生作用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宜的模式予以量化、计算和归并,从而实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分析较全面,并且容易操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全面反映城市土地的利用状况,又能容易的得到各指标数据以及各指标的理想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是一组介于0~1的数值,通过得出结果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但是城市土地的过度利用、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和粗放利用的划分缺乏根据。 2.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多目标、多层次的各个因素,对其所做的综合评判.它是根据评价对象具体情况和评价的具体目标,通过评判指标的取值,排序,再评价择优的过程,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土地利用的粗放、集约和过度的判定本身很难有明确的界限,集约、粗放或过度的程度更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2.3基于RS、GIS 技术评价法 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细化和深化,需要对大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和统计,同时,评价单元是性质相对均一的空间几何实体,不仅具有空间属性,而且具有非空间属性,因此评价工作繁琐,容易出错,因此能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具有较强空间分析功能的RS和GIS技术已被我团学者引入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项目,整合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等,开发了由系统维护、数据输入、空间分析、潜力计算及成果输出五大模块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进而建立多尺度、多数据源的潜力评价信息库,实现基于微机网络的数据管理和服务。 2.4理想值修正模型 理想值修正模型是郑新奇[3]等专业人员在对某市城区宗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模型评价的思路是:以理想潜力为基础,由高到低多级控制,逐级修正,分值转换,计算潜力。该方法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 评价方法优缺点对比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 自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设立“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子课题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各试点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仅初步建立了城市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框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亦有很多创新。已有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同的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理解存在差别,所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各城市之间的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难以形成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2)由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功能及产业、资源的差异性,理想值的确定难度很大。在目前的研究中对理想值的选取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目标值。以评价地区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值作为理想值;②以国家或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的规定值作为理想值;③以相同类型的城市平均值作为理想值。评价结果与理想值的选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理想值的合理确定对集约利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3)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有待深化。尽管有很多人都在开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但几乎都没有得到推广和运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2014年度试行)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次 前言 ..................................................................................................................................................................... I 引言 ....................................................................................................................................................................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工作准备 (3) 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 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 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 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 10 成果编制 (10) 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 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 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 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 附录I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为核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人、地失衡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的措施。 标签:新型城镇化;人-地失衡;集约利用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表现在土地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土地利用无序扩张,土地资源配置混乱等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业化,十八大以后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如何在快速发展经济过程中解决人、地发展的失衡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现状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区片面的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高速的城镇化建设,而忽略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出现了一系列的城镇化问题。表现在土地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与粗放利用 很久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城镇化版图迅速扩大,以粗放的土地资源投入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推进一些政绩驱动型的造城运动。由此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农民耕地被粗放利用,甚至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大量圈占土地获利。 1.2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空间结构失衡 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为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农村人口大量向大小城市转移,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小城市人口向大都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满足转移人口,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及大部分小城市大量土地资源闲置,农村建设用地缺乏流转。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地区用地紧张甚至欠缺,一方面是经济落后地区包括小城镇及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 1.3土地供应制度不合理,土地市场发育不足 我国的土地供应制度是政府部门完全垄断,政府城镇发展政策将是土地供应的指导意见。政府“有形之手”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政府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分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不断加速的条件下,一些政府为了城镇化版图迅速扩大,土地的管理与开发也将出现监管不当和无序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各地采取措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土地粗放利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现象仍较普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全面做好定标准、建制度、重服务、强监管工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 ——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严格控制。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内,努力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实施土地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完成全国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引导城市建设向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发展,工业用地逐步减少,生活和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占全国建设用地的比例有所提高。 ——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实施土地内涵挖潜和整治再开发战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75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整治900万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300万亩,土地批后供应率、实际利用率明显提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节约集约用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06T09:10:02.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孙倩1 刘健健2 [导读]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 1蒙阴县国土资源局山东临沂 276000; 2山东国建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现在,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稳步发展的时期,可是在这几年大量减少的耕地面积,为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用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运用情况,因此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运用土地资源,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其潜力评价的研究是目前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引言 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现在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发展成熟,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梳理才可以在中国的土地问题上发挥作用。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能够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土地运用效率,使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得到缓解,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1.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把人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达到最佳值。 1.2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与相对高强度开发运用相联系的 要在城市土地布局合理与用地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增强土地投入,使土地的精深运用提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让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好。城市土地跟农村土地不一样,它作为载体能够用于居住、制造、商业、办公等几种用途,并且在空间上很多用途能够交叉重叠。不管是更多的居住人口还是投入有更高的产出,都需要在经济、技术、自然与社会条件准许的状况下,使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提高。 1.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不同城市具备不一样的经济、技术、自然、社会条件,所以不一样城市土地集约情况就会不一样,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技术和喜欢聚居、节约崇尚的社会习俗都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同城市的不一样时期这些条件也会出现改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会随之持续改变,所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人口密集程度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不断锐减,导致土地资源供应持续紧张,人口密集范围减少人均土地,对于城市建设土地集约运用的客观要求度也就愈高。因为城市具备人口聚集效应,人口的聚集造成增大城市人口密度,随之聚集各类要素,与此同时会随之形成不一样程度的土地集约度。 2.2城市土地价格的波动。影响城市内部土地集约程度最直接的原因是土地价格,城市的聚集效应导致增加土地资源的需求度,在竞争的调节机制下,随之上涨的土地价格,也随之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2.3城市规划形式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关键根据的城市规划,也是保证城市土地资源获得科学运用的重要原因。城市建设的性质规模、整体用地构造、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距离和人均用地指标等城市规划内容,都会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导致直接的影响,也是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分析研究的基础。 2.4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实施正常的生产和保持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对于自然条件、现状环境等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城市发展的时候持续的消耗资源环境,城市用地的持续增加一定要思考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城市土地集约要达到最高程度,所以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影响原因。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随着城市化加快的步伐,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土地的需求量,对特别稀缺的城市土地的要求也是这样,两者间也更加突出矛盾。所以,一定要主动讨论在城市化过程中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的方法,以处理既要确保发展用地,更要把耕地保护好,尤其是保护好基本农田这一尖锐矛盾,最后真正展现土地的资源配置型作用与资产性价值。国内学者做了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增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用地构造合理,布局紧凑;提升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形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应用经济、法制方法调控、限制城市土地利用。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土地运用构造与空间布局;促进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以让低效运用减少;整合工业园区,使集聚效应得到发挥以提升用地效率;加强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以推动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乡统一规划监督管理就要增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就要建设工程用地控制制度,优化土地应用构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一定要深化土地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以用途管制为重点的新型土地管理制度;树立合理的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还一定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与制约用地要求。提出依据城市发展的不一样阶段,科学拟定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使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主动展开城市存量土地挖潜;增强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4、土地集约利用的展望 4.1 在研究视角上 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土地利用构造的祸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产业发展跟土地资源的支撑分不开,产业的空间构造就是土地利用的种类结构。反过来而言,土地的利用状态实际上是各类要素集聚和配置的空间农现,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构造、集聚特点与内在机理鉴于上地集约利用关键是从投入产出的方面考虑,主要挖掘上地的生产潜力,提升上地的运用强度,较多地牵涉了经济范围。 4.2 在研究内容上 中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还不是太完整,研究的深度还不足以应对社会的需要。从调查结果中能知道,中国研究土地集约的运用还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进,逐步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相关工作,构建了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管理制度体系,旨在全面掌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为管理部门制定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国土大调查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高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等。在新一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中,工作内容和名称都有变化,分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其中专项评价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是按照评价范围、评价目标的不同而设置。 1.整体评价 主要着力于掌握城市用地面上情况,以行政辖区为评价范围,市县级行政辖区为评价单元,以掌握辖区内建设用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成果旨在服务于管理部门建设用地管理战略分析、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等方面。 2.详细评价 是以城市中心城区为评价范围、 以宗地为基本评价单元,目的是查清 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现实潜力规模和分 布情况,服务于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空 间规划、再开发利用低效用地、调整 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3.专项评价 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 价。开发区评价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建 设开发利用效率、效益和集约程度进 行评价,目的是掌握开发区用地情 况,为开发区管理、考核、升级扩区 提供依据。工业用地评价是针对某一 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工业用地利用状 况进行调查和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 的是为研究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制定、 推动工业用地利用方式转变等方面提 供基础和依据。 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 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 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客观要求,调查与评价工作本 身不能直接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 平,而是通过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应用 和依据成果制定政策、措施、技术手 段等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的,所以 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的重要桥梁。宏观方面看节约集约用 地是国家战略政策,开展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贯彻落 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起到保护耕 地的作用,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 供求矛盾,解决“保护与保障”关系 的必然选择,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集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从而 实现保护耕地。 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 与评价工作意义重大。一是能够摸清 城市区域内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状 况、潜力规模和空间分布,为实施低 效用地改造挖潜、提高城市建设用地 效率和效益等提供科学支撑。二是可 以探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改进方向和挖潜路径,为制定科学挖 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加强城市土地 供应和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的对策提供依据。三是评价成果与城 市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可 为国家用地政策制定和地方土地规划 计划具体工作实践提供依据。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 价工作是在收集整理经济、人口、土 地等多方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自上 而下部署,制定一个多目标、多层 级、多尺度的调查评价体系来获得成 果,成果可应用于各级管理部门在建 设用地政策和制度建设中。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实施多 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主要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难以 调动基层积极性,资金保障困难,多 部门资料收集难度大,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文/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马彪 46国土资源 2019年7月号

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可避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因此,城镇用地的空间拓展将日益成为现在及未来几十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然而城市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势必将进一步增长。为缓解这一矛盾,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才能实现既保护耕地和其他农用地,又满足各类建设发展需求。 1. 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但在加快城市化的同时,应认识到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集约化程度低,占用耕地过多,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长期忽视城市土地内涵挖潜,走了一条外延扩张式的发展道路 由于制度安排、税收设置等诸多因素,造成城市郊区土地开发成本低廉,而城市中心由于拆迁面过大而成本相对较高,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开发商必然愿意占用郊区农田搞土地开发。同时,地方政府通过从农民手中低价征地进行一定的初期开发后,再卖给开发企业或开发商,采取这种方式来

增加财政收入与城市建设资金,导致城市发展普遍采用不断向外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扩张式的发展模式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均不经济:其外部性不经济表现在加剧了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在郊区大量开发住宅,造成对城市绿色带的蚕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重了城市交通和居民上班的负担;其内部性不经济表现在开发郊区不利于旧城改造,大量的危旧房不能得到修缮和改造,可能导致旧城区社会问题的发生。 1.2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大多数城市存在用地功能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散”和“乱”的现象;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城市生活质量偏低;土地的容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用地容积率普遍偏低。 许多单位存在土地使用不当和土地使用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土地使用不当,如城市中许多黄金地段被大量的工厂、机关占据,土地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土地使用不足,在某些特定地段上,许多开发单位多征少用或征而不用,造成土地闲置。同时,有些开发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开发土地,而这种土地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社会成本的额外支出,这样虽然开发者个体收益得到提高,但它并不能弥补社会成本超支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仍会下降。 2.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2.1 建立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 城市分大、中、小不同的等级,由不同等级的城市共同组成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工作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源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着力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用地粗放的局面,建立集约高效的开发区用地模式。对于控制开发区盲目扩张,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增强土地参加宏观调控,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重点为三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二、此次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必须做 ①国务院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月7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2008年7月7日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②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该项工作与下一年度城市批次用地指标直接挂钩 2、应该做

①国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能的要求 ②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要求的区域土地政策调整。 ③作为今后开发区和高薪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值得做 ①作为今后土地管理的主线,代表未来、方向和基础。 ※正规化、制度化、信息化 ②内部工作管理流程再设计,代表效率和效益。 ※摸清底数、从打基础、提供依据 三、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特征 1、综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多指标、多手段 2、整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数据整合 3、评价性的工作 ※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多个部门管理成果诊 断性的说明 四、开展工作的组织基础 1、认清工作主体:各级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理委员会(即政府)为该项工作责任主体,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承办单位。 2、经费问题:经费承担单位为各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经济学论文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土资1101 学号:A03110379 姓名:郑惠玉

1.导言 (3)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3) 1.1.1研究背景 (3) 1.1.2研究区概况 (4) 1.2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4) 1.2.1研究思路 (4) 1.2.2技术路线 (5)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6) 2.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来源 (6) 2.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7) 2.2.1经济观点的涵义 (7) 2.2.2生态观点的涵义 (7) 2.2.3社会观点的涵义 (7) 2.2.4动态观点的涵义 (8)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8) 3.1 数据来源 (8) 3.2 研究方法 (8) 3.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 3.4目标权重的确定 (9) 3.5目标的归一化处理 (11) 3.6城市土地集约度的计算 (13) 4.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3) 4.1评价结果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 (13) 4.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空间特征分析 (16) 5.广东省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对策 (17) 5.1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已采用的措施 (17) 5.2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的建议 (17) 6.结语 (18)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三个要素与八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各指标值得归一化处理,最终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深圳、广州等集约度较高,呈现向东西两翼减小的趋势; 并从区位、经济等方面,对我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广东省; 层次分析法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多数城市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到了30%左右,超过美国(7.3%)和香港特区(6%),并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加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大多是粗放型的,致使城市土地利用产出非常低,因此土地集约利用是大势所趋。必须从根本上将粗放式的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的生产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化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要求必须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最直接的动力。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多采取高密度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纵观世界各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如基本农田概念的界定、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等制度的实施,无不体现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日本。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应强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设计,通过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城市用地规模、优化城市规划设计等途径,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需求;应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来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人口的合理聚集程度;应发挥聚集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使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约土地投入;应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土地的置换等手段来最大范围的发挥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提高地价、税收、补贴等手段促进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潜改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应该看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