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

第五单元文言文总复习

《公输》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2、公输盘不说.()

3、子墨子起.,再.拜()()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

..不已.乎()()6胡不见.我于王()

7、子墨子九距.之() 8、子墨子守圉.有余()9、公输盘诎.()

10、吾知所以

..距子矣()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2、方.五千里()13、吾

义.固不杀人() 15、夫子

..何命焉.为()( )16、请.献十金()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2、宋何罪之有?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三、阅读答题:

(一)、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曰:“诺。”

1、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

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3、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4、“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

5、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6、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二)、子墨子见王,……“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填空:

A、本文主要通过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说“”。

B、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交代激战之结果,用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C、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2、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

答:

3、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

4、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少说两点)。

5、你能概括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墨子、公输盘、楚王的形象吗?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空乏

..其身() 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

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

..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

“道”的理解。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

..耳()

..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贤者能勿丧

4、一箪.食,一豆.羹()()

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

()() 7、万钟

..焉?()()8、所识穷乏者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得.我与()9、乡.为身死而不受()10、是.亦不可以已.乎()11、此之谓失其本心

..()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三、选择: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今:今为宫室之美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与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四、理解回答:

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

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4、、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面举例。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6、从全文看,本文的论点是

7、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

8、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1、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2、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

《曹刿论战》复习(一)

1、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4)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牺牲:指。(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6)既克,公问其故。既:

(7)彼竭我盈。盈:(8)夫大国,难测也。测:

3、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答:。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答:。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1)。(2)。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

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②安.能辨我是雄雌。()(2)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十年春,齐师伐我。()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10、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1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政治方面:。军事方面:。

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

答:

(二)

1、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译文: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4)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译文:。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

(2)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到之声。()

6、《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7、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答:。

8、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要“”;鲁军发起反攻的实际选择在“”之时。(用原文回答)

9、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稍作分析)

答:

10、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

答:。(用现代文回答也可)

11、“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答:。

12、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

..(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

勿攻,饵兵

..(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

..(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答:。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答:。

13、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可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用原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答:曹刿:鲁庄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巩固练习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 )进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3分)

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

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

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与徐公孰美()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

()()

三、通假字

1、孰视之通,意思是。

四、解释下列词语

1、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

(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

2\“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

3\“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⑤陈涉者,阳城人也()

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五、古文默写

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六、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或《》,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七、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八、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九、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中考直通车.(一)( 2008年湖南省娄底市)(原文省略)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2分)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二)(2008年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原文省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默写训练题

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化静为动的句子

是:,。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主旨句):,,。2.《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少时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指出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的句子

是:。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 3.①《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②《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义相仿的句子是:“,”。

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兴亡原因的句子是:“;。”

④文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诗句是:,。

⑤文中表现作者志趣过人的句子是:,。

⑥“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⑦在中国女足陷入低谷之际,法国教练伊丽莎白出任国家女足主教练,可谓,,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⑧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

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4.温庭筠《望江南》:象征着女主人的不尽情思、无穷愁怨,断肠情怀难排遣的句子是:。。

5.范仲淹《渔家傲》: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的句子

是:,,。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

是,。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6.苏轼的《江城子》:抒写自己人到中年却壮心不已的诗句是:,,!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7.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化抽象为具体,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词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词中一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9.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足蒸暑土气,。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

句:,。

10.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今夜偏知春气暖,。

11.温庭筠《商山早行》:,人迹板桥霜。

1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的句子

是:,。

13.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14.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

睡,。敲门试问野人家。

15.李清照词《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

是:。《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16.辛弃疾《南乡子》:?悠悠。。?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只见,。赢,;输,。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一)《诗经·关雎》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佐证。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经·蒹葭》

《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

“,。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句中体现出来。

5、《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

6、杜甫《登楼》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

7、、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忧国忧民的的诗句,。

8、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

9、《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

“,。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10、《卜算子》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1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12、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

13、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

句,。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

14、《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则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1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16.,。”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17、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第一次练习《孟子两章》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4、使……坚韧、奋起,有所作为、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

给、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

5、翻译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6、B

7、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8、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

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9、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1、轲战国儒家2、孟子及其弟子《大学》、《论语》、《中庸》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道路仁政道义固:巩固固执,顽固

池:池塘护城河国:国防国都

(三)、解释加点词:

1、围攻表转折

2、发语词

3、这

4、泛指武器装备

5、委:放弃;去:离开

6、限制凭借

7、震慑

8、少“畔”同“叛”,意义:背叛。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

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回答问题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天下顺之”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

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

《公输》

三、(一)1、交代事情有起因。“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2、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3、宋何罪之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4、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5、(1)、班门弄斧(2)、墨守成规 6、如:1、让战争从地球上走开。2、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3、珍惜生命,反对战争。(4)用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二)、1、A、对话描写必为有窃疾矣 B、攻械尽守圉有余诎(公输盘诎)2、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运用了类比及对比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结合实际。3、示例:唐雎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秦王的易地要求,捍卫了领土的完整。4、如:1、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2、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5、略 6、略

一《鱼我所欲也》

三、1、A 2、D 四、1、三层。理由:第一层提出“舍生取义的”的观点;第二层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阐释观点;第三层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2、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巧妙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浅近易懂。“是心”指的是向善之心,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第一段主要是道理论证,还有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主要是举例论证,还有正反对比论证。

4、正、反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论点:每个人都有“本心”,人应该保有“本心”。

7、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8、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庄子》故事二则

一、1.以箢雏自比,说明自己的高洁的志向。

2(1)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蔑视功名利禄(2)志向高洁之士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3.嘲讽。4.井底之蛙、游刃有余、相濡以沫等等。

二1、《庄子秋水》战国道 2、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功名利禄 3、(1)动词,做宰相(2)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3)这(4)怎么 4、(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5、略。

比较阅读: 1、 (1)①于是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④“诎”通“屈” (2)①B“克敌制胜”的“克”与例句“克”相同。

②“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为”相同。 2、A 3、 (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正确,叙述恰当,即可得分。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得来,2分;叙述恰当,2分。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

第二次练习《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1、人和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多助天下顺之民贵君轻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4、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点,并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与阐述。5、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要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1、共同点:都出身贫贱,但是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作用:引出文中所要论述的话题,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2、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3、人才造就需经受苦难的磨练;国家长盛不衰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5、略 6、A、D、7、略(名言及事例提供: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事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二《鱼我所欲也》答案:

1.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3。略4。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论证方法:对比。比喻。修辞:排比。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6.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曹刿论战》复习

(一)

1、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4)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牺牲:指猪、牛、羊等,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

(6)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

(7)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8)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3、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时勇气衰弱,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勇气已经衰竭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庄公做出的急躁行为做了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猪、牛羊等祭祀用的祭品。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这里是养的意思)②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能)

(2)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②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讨伐)

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启示: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掌握心理,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0、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1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

答: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可得满分)

(二)

1、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居高位,享厚禄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4)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译文:齐国是大国,是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于此。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上)

(2)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②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夹杂)

6、《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一鼓作气

7、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答: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8、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要“取信于民”;鲁军发起反攻的实际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用原文回答)

9、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稍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

答:示例:公鼓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用现代文回答也可)

11、“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答:示例:“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原指在战场上决胜的关键是士气,古代用击鼓的方式指挥进军,而只有在第一次击鼓时才能振作军队的士气,后面几次就差了。所以,成语“一鼓作气”中的“鼓”是击鼓进军的意思,“作”是振作。使用中发生错误,大多是不理解成语的意思所致。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用错了。

12、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

..(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

勿攻,饵兵

..(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

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答: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一致。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答: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全自己。

13、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可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谙熟国事,有远见卓识。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用原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巩固练习(答案)

一、略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齐王纳谏(采纳接受)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孰视之(同熟仔细)

何能及君(比得上)私我(偏爱,动词)

客之美我者(以… 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期年之后(一周年一整月)闻寡人之耳者(使… 听到)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皆朝于齐(朝见)

旦日(第二天)与徐公孰美(谁)

窥镜(照)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

三、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四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2、古今异义词

(1)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

(5)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7)讽:古义:讽,委婉劝说今义:讽刺

3 ①A ②C ③ B ④B ⑤ E ⑥ C ⑦F ⑧ D

4.①……的人②……的原因③人的④……的话、的事情⑤……的原因

⑤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⑦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⑧的禾苗

5. 掌握一词多义

上①受上赏(上等)下①乃下令(下达)

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呈上)②受下赏(下等)

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②门庭若市(好像)②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③皆朝于齐(朝见)

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

②孰视之(他,代指徐公)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③能谤讥于市朝(在)

④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④皆朝于齐(到)

孰①孰视之(同“熟”,仔细)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

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方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

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

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④王曰:“善。”(好,高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五、古文默写

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虽欲言,无可进者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六、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七、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八、重点语句翻译

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6.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7.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8.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

九、课文内容理解

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十、开放性试题

1、*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

*门可罗雀

7、略

十一、中考直通车.

(一)1.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2. 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3.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译文: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

(2)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5.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二)1⑴穿戴⑵偏爱 2( 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

了。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超强版)

九(下)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形成。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宇宙无中心。 3.宇宙的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4.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5.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 2.银河系中大约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 还有河外星系。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最大的天体。(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

要哦) ③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扫把星”)。 4. 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 5. 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6. 第3节恒星的一生 1.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提供能量)。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颜色由深到浅,温度升高。一般来说,发红光的恒星温度最低,发黄光的高一些,发蓝色、白色光的恒星温度最高。 2. 恒星的演化: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完整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 自学检测 复习回顾课文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一、文学常识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时期鲁国人,()家思想的代表,我们还学过他的《》《》。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是()时期()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作者是(),()时期文学家。序分()和(),本文是一篇()序。 二、默写 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句是: ,;,;,。 2、《鱼我所欲也》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作者读书时自己穿着、食物都不如同学,却一点都不羡慕别人,原因是: ,。 课堂探究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仓鹰击于殿上 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 2、重要实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蹴尔而与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以大易小,甚善 布衣之怒以头抢地

休祲降于天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色愈恭,礼愈至录毕,走送之 主人日再食 其将归见其亲也益慕圣贤之道 未尝稍降辞色 寓逆旅卒获有所闻 略无慕艳意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 3、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轻寡人与 天下缟素腰白玉之环 主人日再食 4、虚词 为: 故不为苟得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与: 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 以: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 其: 安陵君其许寡人门人弟子填其室 俟其欣悦 5、翻译句子: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蘸.着(zhàn)驱.逐(qū)蓬蒿.(ɡāo) B.憔悴.(cùi)荇藻.(zǎo)堤.上(dī) C.折.断(zhé)荔.枝(lì)蝼.蚁(lóu) D.残损.(sǔn)寂寞.(mò)掠.过(luè) 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字的拼音掌握情况。A项,“蒿”应读hāo;B项,“悴”应读cuì;D 项,“掠”应读lüè。点评:写拼音,要注意容易混淆的读音,如“蒿”;标调的位置要准确,一般有个口诀可套:a母出现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另一个知识点是:j、q、x与ü相拼时将ü改为u,其他则不能省略ü上的两点。 2.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B.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C.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D.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A项中,“锦障”应为“锦幛”。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选词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搜索)这广大的土地。 (2)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感到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3)无形的手掌(掠过擦过)无限的江山。 (4)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驱除)阴暗,带来苏生。 答案:(1)摸索|(2)触到|(3)掠过 |(4)驱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比较近义词的区别。点评:要根据语境结合含义正确判断,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也需要一定的了解。

4.《我用残损的手掌》选自《》,是我国现代诗人的诗作。 答案:戴望舒诗全编 |戴望舒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选自和作者,属于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点评:解答这题,要对作品、作者和作者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将重要的知识熟记。 5.按原文填空。 a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b这黄河的水。 c只有那辽远的一角,,,坚固而蓬勃生春。 答案:(1)那一角只是血和泥(2)夹泥沙在指间滑出(3)依然完整 |温暖 |明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基本内容的熟悉程度。点评:解答这题,要熟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关键性的语句牢记。 6.选出和例句修辞手法一样的选项() 例: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A.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 B.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C.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 D.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是比喻,相同的是C。点评: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动作形态,使其人格化。 7.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诵这首诗? 答案:用抑郁、痛惜的语调读出心头的沉重与痛苦;用激昂的语调读出对“辽远的一角”的深情赞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朗读情感基调,属于课文初读的整体把握。点评:解答这题,需要抓住朗读这把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由此去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8.请用“/”给下列诗句按意义划分节奏。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 册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九年级(下)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着引导初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这个中心目标,将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编排如下: 一、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编排了《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等六首新诗,这六首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土地情思”的主题编排,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选编了《孔乙己》《薄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等四篇中外小说,它们风格各异,在人物刻画方面各有特色。学习重点是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第三单元: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编了《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难点在于发掘课文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第四单元: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所以编排了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即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还有我国新时期文学中的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变脸》,一个话剧小品《枣儿》,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重点在于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单元:本单元进行的文言文教学。所选文章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长期被尊为文章典范的议论性散文。有选自《墨子》中的《公输》,选自《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有选自《庄子》中的《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强调朗读与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要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及都喜欢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艺术特点。 第六单元:本单元仍是文言文教学。所选的五篇诗文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记叙性的文章有:《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歌有选自〈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重点在于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记诵课文。难点是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二、知识技能目标 第一单元:引导学生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阅读方法。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旨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个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还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等操作能力 第二单元:指导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帮助学生巩固小说的阅读方法,即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再理解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学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阅读、欣赏小说,培养复述小说情节、尝试小创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背诵或摘抄其中精美的篇章、段落或句子,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课文详解: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孟子》 10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2 词四首 09 9 鱼我所欲也 预习重点 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此篇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主题概述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 (二)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古代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5.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三)一词多义 1.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方法)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作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投放题目 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你可以用优美的

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这一方土,更加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 二、写前指导 土地的话题很宽泛,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题目要求写成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这就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一线串珠。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一以贯之,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为线索串起全文。 2、情感要真诚。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3、语言要有文采。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 4、表达要灵活。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 5、情理要相透。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土地”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要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箪.(dān ) 怫.然(fó) 休祲.(jìn ) B .俟.(sì) 徒跣.(xiǎn ) 加冠.(guàn ) C .蹴.(cù) 韩傀.(guī) 绮.绣(yǐ) D .谒.(yè) 缟.素(gǎo ) 叱咄.(duō)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B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 C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援. 疑质理(引、提出) D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受地于.先王 B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 C .行道之.人弗受/无奔走之. 劳矣 D .言和而.色夷/挺剑而. 起 5.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腰.白玉之环 A .天下缟素.. B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 C .手自笔. 录

D.轻.寡人与 6.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谢。)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译: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万钟”〉。) D.日侍坐备顾问。(译: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句子默写 7.根据提示默写。 (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班上准备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书”写主题)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请将“初心”的“心”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心”的笔画顺序: (活动二:“画”说人物)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马云、郎平等100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学校准备将一部分改革先锋人物的照片张贴在校园文化墙上,以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请你仿照“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这形式,为郎平写一句简洁的介绍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蘸.水zhàn 奄.奄一息ān 名讳.huì阔绰(chu? B.掂.量diān 契诃.夫kē咀.嚼jǔ隐匿(nì) C.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ī绽.裂zhàn 荫庇(bì) D.腻.歪nì滑稽.可笑jì颓.唐tuí干瘪(biě ⒉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阔绰无原无故侍侯温顺 B.隐匿无精打采吆喝腌臜 C.戏谑不可救要驾驭伶俐 D.置息心甘情愿帐蓬魁梧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2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被责令限期整改。 B、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 ....,他也报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 .. 万象 ..。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 ...珍.哪!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 个性化。 5、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l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②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6、名著阅读4分 ①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 ②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位英雄好汉的做 法? 7、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3分)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1分)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8、情景说话(2分) 小明乘火车去北京旅行,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他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加点字(2 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测试卷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014-2015学年度山东日照陈抟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 一、(共12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迸溅(bèng)花穗(sùi)随声附和(hè)骇人听闻(hài) B、玷污(zhān)相称(chèn)锐不可当(dāng)锲而不舍(qì) C、汲取(xī)模样(mú)恪尽职守(kè)引颈受戳(lù) D、纤绳(qiàn)愤懑(mèn)强聒不舍(guō)忍俊不禁(jīn)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有例可援遍稽群藉鳞次栉比如坐针毡 B、沧海横流周道如底引颈受戳吹毛求疵 C、影影绰绰顶礼模拜星临万户不求甚解 D、睡眼惺松断壁残垣怀古伤今乐此不疲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故宫接待游客超30万,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北京其它景区则黯然失色。 B、“文脉中国·名家作品展”将于2012年5月18日移师南京,届时将有数十名艺术家逢场作戏,上演同一时空的“对话”。 C、2012年5月5日晚,歌唱家顾新的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来势汹汹,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在中国的国画艺术中,传统的作品往往描绘祖国的沧海桑田,通过巧妙的山水布局,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 习语文。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 抒发了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 C、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D、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莎翁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二、(共24分)古诗文阅读 【甲】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8.下列对【乙】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9、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10、下列对【丙】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B、公孙仪能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说明公孙仪知道自己大权在身,才能有“受。 鱼”的机会。“受鱼”,将使自己能正确执法而不“枉法”。 C、文中“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表明了公孙仪的观点。 D、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11、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3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得兼.(jiān)死亦我所恶.(è)弗.得则死(fú) B.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地(qiǎng)休祲.降于天(jìn) C.德隆望尊.(zūn)俟.其欣悦(sì)负箧曳屣.(xǐ) D.足肤皲裂.(jūn)右备容臭(chòu)妻妾之奉.(fè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不为苟得 ..也(苟且偷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此之谓失其本心 ..(指人的羞恶之心)以大易.小(交换) C.请广.于君(增广、扩充)天下缟素 ..(穿白色丧服) D.长跪而谢.之(感谢)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长烟/落日/孤城闭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B.《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词,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D.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就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5.名句默写。(10分)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作者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