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1)

素描他,被誉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奇葩”。他被邓小平同志赞誉为“打不死的小学教师”。这位现已77岁高龄的农村小学教师,创下中国教坛数个“第一”: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第一位被命名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新中国第一位荣获香港柏宁顿(中国)首届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的小学教师;以个人名义编语文教材获国家审定通过,并列为与世界各国交流教材的第一位小学老师……

档案丁有宽,1929年6月生,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农村作文研究会顾问,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坚持在农村进行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代表性论著有《我与顽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等。

妙语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在农村小学这地辛勤耕耘,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走“科研兴教”之路。故事丁有宽的教改苦乐行雷玲半个世纪以来,除了“劳改”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丁有宽老师一直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通常情况下,每天清晨五点半左右,他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经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有时就连除夕之夜,也放不下手中的工作。忙得实在太累了,他就走到走廊,朝面向校园的窗外一望:活蹦乱跳的小学生,正在打球、做操、嬉戏……这时,什么烦恼、郁闷、劳累都烟消云散,他也像重新变成了小孩子一样,充满青春的活力。

8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故事里有你的梦想心愿:让农村孩子也健康成长

1951年秋天,20岁的丁有宽来到六联小学任教,从此一干就近半个世纪。这个由潮安县浮洋区6个自然村合办的村小,当时只有60多名学生,教室是一座孤零零的破祠堂,里面没有课桌。上课时,孩子们就靠自带的椅子既当桌子又当凳子。

到校的第一天,丁有宽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上课时,有的学生在教室的通道里走来走去,几个男孩竟然拽着上课的女老师画黑脸、揪耳朵取乐。

学校的老师一提起这些孩子就摇头:农村的孩子又蛮又笨,要教好他们,难哪!

学校的现状让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丁有宽感到不安和痛心:难道农村孩子真的就是又蛮又笨“愚人不可教”?难道教师就可以用一句“难教”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思索中,一种质朴、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不能厌恶农村,一定要让农村孩子也健康成长。

学校一开始就交给年富力强的丁有宽一个五年级乱班,并任命他为教导主任。这对此前一直在土改队工作的丁有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了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他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点着油灯钻研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还在课余时间坐几小时车到潮州市韩山师范学校去听《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

提高自己的同时,丁有宽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制定了“结合实际,为农村服务”的教学思路。农村文盲多,他们没有能力读报,他就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分组到附近各个村庄充当义务读报员;村民们不会写字,他就利用星期日带学生们到农民家里,听农民诉苦,为农民写苦难史、翻身史……就这样,学校办到了田间地头,直接为农民服务。做这些事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爱心。

经过摸索与实践,丁有宽“结合实际,为农村服务”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明晰,“在教书

育人这口深井中,我找到了两个自己为之终生开拓的泉眼——转化顽童与语文教改。”近半个世纪后,丁有宽老师回忆起初为人师的历程,依然饱含深情。

丁有宽到六联小学仅一年时间,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不仅全部升上了初中,成绩还名列全县前茅。

“六联小学教出了好学生。”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年,六联小学的学生一下子从6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

1955年,六联小学被确定为县、区重点小学,被评为县先进单位,丁有宽本人也被评为县先进教师,他根据亲身体会写出的《农村孩子也能健康成长》等教改经验在全县小学开始推广。从此,丁有宽踏上了漫长、艰辛的教改之路。

“打不死的小学教师!”

天有不测风云。1957年深秋的一天,正在致力于推进农村教学改革的丁有宽因为说了几句真心话,被打成“右派”。一夜之间,他被剥夺了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权利。

被宣布为“右派”的第二天,丁有宽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匆匆吃过早饭就夹着课本要到教室去,妻子林季芳默默地挡在了门口。那一刻,他才猛然意识到:教室已经不再是他这样的“右派”可以去的地方了。从不轻易掉泪的丁有宽委屈得泪如泉涌。

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丁有宽从课堂被赶到了采石场。每天,他都要挑十余次200斤重的石头。身体本来就孱弱的丁有宽被累得多次吐血。

一个阴雨绵绵的中午,刚从工地下来的丁有宽正准备吃饭。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劳改农场的大喇叭里传出来:他的妻子林季芳用颤抖嗓音高唱了一首革命歌曲后,念起了一篇批判他的发言稿……“难道连季芳也不相信我了?”刹那间,丁有宽万念俱灰。

正在这时,同囚室的一位教师匆匆走到他身边,趁别人不注意时,将几个熟番薯塞到他手里。一个番薯中夹着一张小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是妻子林季芳娟秀熟悉的字体:“骂就是爱,歌声就是战斗。”因受牵连而身不由己的妻子机智地向丁有宽表达了她的爱和支持。

妻子的爱和支持给了丁有宽无穷的力量和信心。每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丁有宽都借着微弱的灯光,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撰写出了《班集体形成三个阶段》一文,整理出7 0多个教育故事,汇集成了一本小册子《教育顽童拾叶》。

为了使自己在劳改前实践了六年的教改实验不致中断,他建议原本教数学的妻子改教语文,继续他的教学改革。

一次,妻子带着孩子到农场探望他,顾不上说几句贴心的话,丁有宽就忙着给妻子修改教学方案,并把悄悄写出的书稿交给她,鼓励她按书中的想法搞教改实验。

执著的信念支撑着丁有宽在艰难的“反右”中挺了过来。但是,丁有宽没想到,更大的磨难再次降临。“叛徒”、“特务”、“未改造好的右派分子”、“修正主义教育黑干将”、

“童心母爱资产阶级黑榜样”……“文革”的急风暴雨,再次将他打入苦难的深渊。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2)

在那段史无前例的动荡岁月里,善良、正直的人们给了丁有宽最大的保护:

多少次,当地民兵“押”他到大队部,干部群众关起门来“斗争”他——趁机给他吃可口的饭菜;在他被连续轮斗12个昼夜极度疲劳、支持不住时,是他教过的一个顽皮的学生

冲上来“打了”他一记耳光,把一块人参巧妙地塞进了他的口里;一次他被押送回乡时,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奶奶(这是他几年前教好的一位“捣蛋鬼”的祖母)颤抖着给他送来“压惊蛋”,安慰他说:“好人有好报,量大福大呀!”……

淳朴的乡亲们和家人莫大的支持,支撑着丁有宽熬过了一次又一次非人的折磨。1974年,丁有宽被“劳改”释放,回到了课堂。

正当重回课堂的丁有宽准备在教改之路上撒开手大干时,不幸再次降临:他的爱妻林季芳由于多年重压造成身体过差,突然染病去世。

哭得眼泪都干了的丁有宽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为了使教改事业能继续下去,他强忍悲痛,硬着心肠,将儿子安排到很远的农场去谋生,又把两个年幼的女儿托给当地群众抚养。当时,有些好心的同事暗暗劝他:“丁老师,不要搞实验了,免得再担风险!”他却坚定地说:“为了教育好下一代,任何风险我也敢冒!”

在那10多年的艰难岁月中,丁有宽为了教改事业,走过了坎坷、曲折的路,尝尽了人间苦难,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但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探索和提炼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等教育思想,完成了“读写结合”的初试阶段和过渡阶段的实验,先后转变20个乱班为先进班,转化了几百名后进生为优秀生,总结出“练好记叙文的17

个基本功”和“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经验,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教学札记。

1979年12月28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丁有宽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颁奖大会。在座谈会上,他的发言“我的教改风风雨雨,道路坎坷……”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关注,当时规定每个劳模的发言不超过10分钟,但小平同志却要他继续讲下去。近40分钟,听完丁有宽对极“左”路线的血泪控诉,听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坎坷曲折的经历后,小平同志说了一句“打不死的小学教师”,这句话道出了小平同志对一线教师的关怀,也给丁有宽极大的鼓舞,他当即暗下决心:“小平同志,您放心,过去身处逆境,我‘打不死’;如今春风来了,我‘吹不倒’!”

年过半百的丁有宽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立足本职不改行,艰苦奋斗不特殊,攀登科研不畏难,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树起农村教学改革一面旗帜

有人说,对丁有宽来说,教改是一种“以血为墨”的生命需求和终身事业。为了给专程来听教改试验课的外县老师上课,他未能及时回家送孩子去医院,结果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永远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为了专心继续搞教改实验,当孩子们失去母亲时,一心扑在教改实验上的他将年幼的孩子送给他人寄养;为了赶在国庆35周年时将总结自己教改实验的书写出向国庆献礼,他白天黑夜地写,结果,眼睛一度失明……这位质朴的农村小学教师呕心沥血,历经磨难,半个世纪如一日,致力于“教书育人,转化差生”和“读写结合系列训练”两项教育科研实践,形成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思想,创立了独具一格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型训练教学体系”。这些年来,他的读写结合教学实验效果显著,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流派之一。

1999年,在第二届“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研讨会”上,时任全国小学语文学会理事长高惠莹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为“高远的境界、执著的追求、科学的依据、突出的贡献”。她认为,这个教改实验的丰硕成果,不仅凝聚了丁有宽同志40多年上下求索的全部

心血,而且是广东省对于全国教改的一份独特贡献,更是反映全国小学语文教改盛况的一面

镜子。它不仅是广东教育的一面旗帜,而且是全国小学语文教改的一面旗帜,具有全国性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

第二届“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研讨会”召开前后,全国已有28个省、市的5650所学校、15500个教学班共52万学生,全部使用丁有宽主编的教材。天山下的乌鲁木齐市坚持“丁有宽教材教法改革”10年来,从当年3个实验点扩大到现在40多个,孩子们喜欢丁老师的教材,读写能力显著提高,连夺全国语文作文大赛一等奖和该市学生作文、电视演讲等比赛桂冠。因搞“丁研”成为全国名师的有王呈祥等5人,王呈祥出版的《小学生作文阶梯导练》多次再版成为当地热销书后,激动的王呈祥专程乘火车6天5夜赶来潮州,向丁老师赠送一面上写“敬献给全国语文改革家丁有宽先生”的锦旗。

早在1998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科研实验就造就了一批名师(42名特级教师),锻炼了一批新秀(300名教坛新秀),丁有宽还收了3600名徒弟。他的弟子遍布全国各地,连日本、新加坡也有他的学生。今天,这样的弟子又不知增加了多少。

“爱心是根,科研是本。”现年77岁的丁有宽老师仍策马扬鞭追时光。他说他的经历坎坷,是党的关怀、是改革成就了他。如今恰逢好时光,他要抓紧时间进行实践、科研,以取得新的成果。

讲述:《我与顽童》

“老师,您可曾知道,我是在哪一天哪一刻开始变,变成今天的我?还记得吗?那时,我们班里有个储蓄箱,我们班也不像别的班级,要选一个班干部管理,而是由同学们自己填写存款数目,把钱放在箱子里。当我来到这个班里,第一次见到这个储蓄箱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怎么这么粗心?我甚至还时时对着这个箱子发愣。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问您:‘丁老师,您不能由我们自己登记,要是有人“臭相”(不诚实),怎么办呢?’您慈祥地说:‘不会的,新中国的孩子,哪会有不诚实呢!’就是这句轻轻的话语,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

这是丁有宽曾经帮教过的一个差点被学校开除的叫小黄的孩子,离开学校多年后写给他心目中可亲可敬的丁老师信中的一段话。而小黄,只是丁有宽几十年来帮教的近300名顽皮学生中的一个。

在长期的教改实验中,丁有宽把“如何让后进生也喜读爱写”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实践和研究。他提出了“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以优带差,以差促优,拉动中间,共同进步”的“四全”教育(即全标教育、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力教育),并在改革实践中形成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教育观点,概括出差生“六好”(好动、好新、好奇、好仿、好问、好胜)的心理特点和八种性格类型(激动型、外向型、内向型、随波型、变异型、顽童型、弱智型、综合型),总结出了“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

点,抓住反复点,促进飞跃点”的转化差生教育流程。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3)

近半个世纪来,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一线的丁有宽,本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信念,先后将22个差班转变为先进班,而他亲自帮教过的近300名昔日的捣蛋鬼,后来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时间过了几十年,但经丁有宽转化教育成长的几百名差生,每个人的音容笑貌、举止投足,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故事,他一讲起来如数家珍,绘声绘色。

在他的《我与顽童》一书中,他与小黄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启发了很多年轻教师。

由于从小寄住在亲戚家,小黄的父母疏于管教,小黄变成了一个爱撒谎、盗窃成性的小流氓。父母为了挽救他,将他转到六联小学。刚到新学校,小黄就骗了同学几10元,并且在偷了从北京赶回来教育挽救他的哥哥的钱包后,逃得无影无踪。

在这种情况下,丁有宽主动提出来:“让我来教育小黄。”接下来便是用10多天寻访失踪的小黄。

有人说看见小黄经常出没在韩江上,扒抢过往货船上的东西,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擅长游泳的一面;有人说小黄扒窃的手段多种多样,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比较机灵的一面;有人说小黄将盗窃的物品钱财随意送给乞丐,丁有宽看到了小黄善良的一面;有人说小黄曾在读了哥哥、姐姐来信后表示想洗手不干了,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悔改的一面……就这样,这个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孩子身上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被丁有宽一点点“挖掘”出来。

最后,丁有宽在离校40多公里的油头车站找到了离家出走20多天的小黄,把他劝回了学校。

谁知,刚一开学,就有同学来找丁有宽,说:小黄带着几个同学在麦田里“冲冲杀杀”糟蹋了不少麦苗。这时丁有宽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而是因势利导地请组织能力强、游泳技术高的小黄组织了一次“抢渡大渡河”的军体活动。

这次活动后,小黄变得爱往丁老师那跑了。

一次,丁有宽与小黄谈心时,小黄的眼睛不停地瞄丁有宽挂在墙上的二胡。他就顺势问小黄:“你喜欢拉二胡吗?”话音未落,小黄已经跳上桌子,伸手取下了二胡,结果,踩碎了桌上的玻璃板,还撞碎了桌上的茶杯!

“快坐下,看看脚划破没有。”丁有宽立即安慰害怕的小黄,又给他拉《我们是新中国的小主人》、《义勇军进行曲》等曲子,小黄听入了神……

渐渐地,小黄开始变了。六年级上学期,小黄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前,小黄获得了“优秀班长”、“优秀中队长”称号。后来,小黄如愿考进华南歌舞团,最后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电影工作者。

“我的幸福,就是一辈子当好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有人说,丁有宽满脑子装的是教育,是农村的孩子。正是因为他对教育无限痴迷,才写就了教坛的奇妙乐章。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丁有宽吃过很多苦。但即使受到不公待遇,身陷逆境;即使碰到挫折,坎坷不断,他都无怨无悔,一往无前,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直达胜利。如今,条件好了,环境变了,年纪老了,但他仍耕耘不辍,追求不懈,努力攀登科研的高峰。他不顾年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分析交流,思索总结。他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通病:变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自流、合并、空想学习;一些人陷入了新的误区,名为素质教育,实则轻视提高素质,他为此开出了医治的“方子”,并将之整理成文稿。

“我力求尽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面对诸多荣誉和成绩,丁有宽十分谦逊,他总说:“我的一切离不开党的关怀,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上靠阳光,下靠土地。我在工作上的成就不单是我个人的,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功劳应该归于党,归于广大教师。”

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最近很忙很累,在广东省有关部门支持下,他正着手筹划主编一套体现丁有宽教育思想的300万字的系列丛书。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追求什么,他用那潮州味很浓的普通话说出了一句平平常常的话:“我的幸福,就是一辈子尽力当好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访谈怎样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雷玲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在怎样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方面,丁有宽老师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实践探索,记者的采访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记者:据我了解,您在对小学生进行学习语言的训练方面做了很多切实的实践与研究。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丁有宽:我认为,要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关键在于精心训练,打好基础。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研究出几种训练模式:一是练语言。在练语言上,我认为应该着重抓三个方面:首先要练语言品格。要求学生听、读、说、写每一句话都要完整,以此进行语言完整性训练;要求学生说写言之有序,以此进行语言条理性训练,如一年级教材安排学习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要求学生懂得句子本身的条理性;二年级安排学习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使学生理解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随年级增长而加深训练;要求学生言之有物进行语言具体性训练,如可抓住用词精妙的句子,让学生品评,反复体会、反复读;采用比较法,通过换词句、改词句、增减词句等与原文比较,以此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以读写相互迁移为突破口,促进听、读、说、写能力整体性、层次性地发展,以此进行语言速度训练。其次是练理解语言。即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能力。

在操作时,每册课文中都应该设计上述各项的定量定质的训练。如,一年级着重训练识字3法(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字法和音、形、义比较识字法);二年级着重训练查字法;三年级着重学习精读法;四年级着重训练读记法(在阅读中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记概括提纲、写读后感);五、六年级着重训练读写对应法。再次是练表达语言。我主张读写结合,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仿到作,从说到写。

二是练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上下工夫,要在练语言、练思维、练思想感情三者的统一上出成效。在导练教学中,要重视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边读边思和思而后说、思而后写的经常性训练,并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习惯;要重视对学生设疑质疑的引导,珍惜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促进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是练思想感情。教文和教做人是统一的,练语言和练思想感情也是统一的。语文教学中练思想感情主要在以情感人,以理育人。而情和理又是寓于文章之中。

记者:那么,在您谈的几种训练模式中,老师在教学中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4)

丁有宽:在进行语言基本功的各项训练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连续性。要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二是由仿到放。每项训练,课文都有例句、例段、例文。从模仿中理解要领,进行模仿;模仿内容要扩展,由仿到创。三是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每项训练项目,都要从内容入手,通过内容理解语言表达形式;掌握了语言形式,会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其中切忌以语言形式去套内容,要明确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四是课内外读写结合训练。通过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寻美颂美”活动,举办读书会、朗诵会、习作评论会、习作比赛和优秀习作展览会等活动,依次达到训练目的。

记者:对于一个年轻教师而言,如果要在教学中实践您这种训练模式,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哪些教学原则?

丁有宽:我想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

第一要坚持做到“整体设计,动静结合”。所谓“整体设计,动静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读写结合单元分组导练”的教学设计中,备教材要做到胸有全册,单元着眼,从课入手。

第二要坚持做到“抓住主轴,敢放会收”。这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训练的目标和重点,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作文、自己改文,能发现问题,提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主体精神。

第三要坚持做到“多向反馈,善于调控”。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行“多向反馈,善于调控”的教学形式。要达到“多向反馈”,务必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把充分的时间让给每一个学生去认真地识字、读书、交流、作文。把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表演的时间省下来,还给学生,由他们支配;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懂的坚决不讲,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节奏和容量,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发展状态善于做好调控。

第四要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衡量导练课是否面向全体,培优扶差的标准,可以从教学的难度、课堂训练的广度、课堂是否抓住了优生和差生两头三个方面去把握。

第五要坚持做到“九要”的导练要求。即训练目标要明、要求要实、重点要准、内容要精、时间要省、方法要活、容量要大、节奏要快、效率要高。这是单元分组(各类课型)导练课的共性要求。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至第八个要求是因,第九个要求是果;第三至第八个要求都要为第一、二个要求服务。教材从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组文、课文至习题都明示了导练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可以领会和操作。关于训练时间要省、训练方法要活、容量要大和节奏要快,教材中不明示。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智能、思维状态和心态特点而决定。

原声丁有宽培养学生自主性十法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自己去创造。

解读丁有宽“读写结合法”经验略解丁有宽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杂、乱、华、死”的通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总结出“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等四条基本经验。

经验一:有的——杂中求精,打好基础

为了使学生学语文不陷入知识的“迷宫”,丁有宽老师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好记叙文上。他从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叙文中归纳出记叙文读写的规律性知识,分别从句子、句群、构段、文章开头、文章结尾、谋篇、记事、写景状物、写人九个方面总结出“50个基本功”,并将这“50个基本功”作为帮助学生研究范文,了解作者如何叙事、状物、写人,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和安排篇章结构的一把钥匙。

句子:1 时、地、人、事四素句,2 连续句,3 并列句;

句群:4 连续句群,5 并列句群,6 总分句群,7 概括与具体句群;

构段:8 连续结构段,9 并列结构段,10 先总述后分述或相反结构段,11 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结构段;

文章开头:12 交代时、地、人、事四素开头,13 开门见山开头,14 提出问题开头,15 描写引入开头,16 抒发感情开头;

文章结尾:17 事情结果结尾,18 点明主题结尾,19 展示未来结尾,20 抒发感情结尾,21 描写结尾;

谋篇:22 审题,23 立意,24 选材,25 组材,26 过渡,27 照应,28 观察,29 修改,30 连续结构篇,31 并列结构篇,32 总分结构篇,33 概括与具体结构篇,34 按事情经过先后顺序;

记事:35 按时间先后顺序,36 按地点转换顺序,37 以事序为主,结合时序地序;

写景状物:38 景色描写,39 建筑物描写,40 植物描写,41 动物描写,42 场面描写;

写人:43 外貌描写,44 语言描写,45 行为描写,46 心理活动描写,47 人

物综合描写,48 一事表人,49 几事表人、50 几方面品质表人。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5)

经验二:有序——乱中求序,分步训练

丁老师对小学一至五年级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作了全面规划,提出了“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的课题,即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和具体要求,以归纳出来的记叙文“5 0个基本功”为线索和读与写的联系点,坚持围绕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中心,沿着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这一基本途径设计了“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一年级):侧重练好一句四素俱全的话。

第二步(二年级):侧重练好四种句群。

第三步(三年级):侧重练好四种构段法。

第四步(四年级):侧重练好篇章。

第五步(五年级):侧重综合提高,进行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训练。

为了确保训练做到计划化、规格化和序列化,丁老师根据每学年训练的要求和重点项目,初步设计了读写结合800个训练题目(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每个训练题目都明确提出训练的目的、要求、内容(范文、范段、范句)、时间和方法。训练在整体设计中进行,注意瞻前顾后,确保训练的目的性、全面性和连贯性。

经验三:有点——华中求实,突出重点

怎样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呢?在具体教法上,丁老师通过三种教法来突出重点,精讲多练:

第一种教法:一文突出一个重点。对课文重点部分要求当堂做到五会(会理解、会品评、会复述、会背诵、会运用)。

第二种教法:对一些典范课文,采取一文多次教,多次练,每教一次,重点就转换一次,力求领会和掌握文章的特色。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丁老师教了三次:第一次教,重点理解人物形象;第二次重点学习课文选材详略得当,对学生进行编写段落层次提纲的训练;第三次重点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指导学生进行课文不同开头、结尾的训练。

第三种教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采取一篇带几篇的组文教学法。

如教学景物综合描写这组文,丁老师只花了5个课时就教完了《春》、《海上日出》、《火烧云》、《鸟的天堂》、《林海》等6篇课文。

经验四:有法——死中求活,交给规律

丁老师坚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反“文无定法”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小学生读写必须“从有法到无法”的主张,并总结了小学生七种读写学习法:

一是识字法。通过一首“识字歌”来教学生识字:拼音拼音,读准字音;笔画结构,认清字形;连成词儿,想想字义;字的音、形、义全记清。

二是写字法。通过一首“写字歌”来教学生写字:田字格,四条边,把字写在正中间;上下左右不靠线,行列整齐一线牵。

三是审题法。通过一首“审题歌”来教学生审题:题是文眼睛,审题是关键;认真细思考,要领要记清,写人或记事,状物或抒情;个人或集体,辨别是第几人称;时、地看清楚,题眼看得明。

四是分段法。通过一首“分段歌”来教学生分段:学文边学边思,理清文路下工夫;切头去尾得中间,认真分析中间层;围绕中心来划分,段意前后要连贯;小标题意明言简练,文章结构眉目清。

五是阅读法。第一,通过四想:想一想文章是记事为主的,还是以写人为主的;是状物为主的,还是以抒情为主的;是写个人的还是写集体的,究竟是第几人称;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想一想文章怎样布局谋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想一想哪一段是表现文章

中心思想的重点段。第二,通过三议:议一议题目怎样解;议一议段落大意并加小标题;议一议课文重点词句。第三,通过二记:记一记心得,记一记疑难。第四,通过一问:遇到疑难问题先向自己发问,然后向字典、同学、老师发问。

六是作文法。第一,通过四想: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想一想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想一想文章的题目;想一想文章的布局谋篇。第二,通过三拟:拟好题目;拟好提纲;拟好主次。第三,通过二写:先写好稿子,后誊写作文。第四,通过一多:多修改。

七是读写结合学习法。第一,通过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第二,通过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第三,通过从读学怎样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第四,通过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第五,通过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第六,通过从读学品评课文,作文结合练自改作文;第七,通过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

(欧阳娜整理)

旁白人为一种追求而活着雷玲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

读他的书,与他在电话里交流,听他的弟子们讲述他的故事。

他的形象日渐清晰:从一个有志的农村青年,到一生为农村教育矢志不渝奉献的耆耄老人,他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也收获了常人所体会不到的甘甜。

从他的身上,你能真实地感受到一点:有些人,是为一种追求而活着的。而这种人的生命,也因其不懈追求,变得有价值,有尊严。9 吴正宪:给学生圆一个数学天堂梦素描她,是孩子们最喜爱和爱戴的老师;她,是许许多多教师们心中的楷模。她被称为我国小学数学界的“女状元”。“给学生圆一个数学天堂梦”、“为年轻教师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科学家故事100个

《科学家故事100个》内容提要:叶永烈编著的《科学家故事100个》,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了104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一生是漫长的。《科学家故事100个》只是选取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个故事,仿佛用照相机拍下科学家一生中最精彩的镜头。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作者介绍: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发表诗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已超过一亿册。主要新著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反右派始末》,全面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真实反映了中国十年“文革”;《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追寻彭加木》、《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等。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之“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

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从“班门弄斧”说起——鲁班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 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等一下杀我的头”——阿基米德龙嘴里吐出了铜球——张衡妙手神医——华佗 月球上有他的名字——祖冲之“活鲁班”——喻皓 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他不知道发现了美洲——哥伦布 临死的挑战——哥白尼真金不怕火——塞尔维特 科学不承认偶像——维萨里写了二十七年的巨著——李时珍 从小热爱星星——第谷?布拉赫烈火烧不了真理——布鲁诺 “徐家汇”的来历——徐光肩300年沉冤昭雪——伽利略“小解剖家”——哈维奇人奇书——徐霞客 看门人游历“小人国”——列文虎克“我站在举人肩上”—牛顿预言的胜利——哈雷钟和地球——李希尔 至死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为科学献身——罗蒙诺索夫“怪人”小怪——开文迪许当真理碰到鼻尖上——普里斯特列“蒸汽大王”——瓦特药房里的化学家——舍勒 善于思索的人——拉瓦锡从“朝三暮”到专心致志——拉马克牛痘的来历——琴纳轮船之父——富尔敦 袜子的启示——道尔顿敢于“改错”的人——王清任 怪物吓不了他——居维叶墓碑上的正十、七边形——高斯

老子骑青牛的故事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列仙传》)老子乘青牛出关说的影响很大。在后人心目中,老子是一位大耳下垂、须发皆白,但精神爽朗,神态安详,乘青牛而隐逸的老者。画师们的《老子出关图》上那位老成持重、飘逸达观的得道老者也多是这副形象。 注解: 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4篇

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4篇 篇一: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吴卓群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是叶永烈写的,是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在这本书中,有100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如: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预言的胜利——哈雷、后花园的科学家实验——孟德尔…… 这本书让我看得爱不释手,其中,我最喜欢《真金不怕火——塞尔维特》这一篇故事了。 在《真金不怕火》这篇中,主要讲了:塞尔维特指出了古代医学理论家——盖论在著作中的错误。因为盖论认为,血液是肝脏造出来的,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个部分吸收,不会返回了。而塞尔维特认为,血液由心脏的右心室流出来,通过肺,而“改造”成了鲜红色,再流回心脏的左心室。就这样,塞尔维特指出了盖论的错误。但是,受到了教会的迫害,塞尔维特逃到了维也纳还在研究血液循环问题。1553年,塞尔维特把血液循环的理论写进了《基督教的复兴》中。但又触犯了教会,塞尔维特又逃到了日内瓦,最后,为真理献出了生命。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我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后争取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篇二: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这本书是叶永烈写的,里面讲述了100个科学家的故事。 我选了其中之一的《数学怪人》陈景润,故事讲述了有人到福州市英华中学作过调查,发现好多书卡上都有陈景润的签名。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许多大学里的书,有的书还借过两次,从这些签名中可以看出陈景润准备开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了,果真,他作出了贡献。 比起一般的人,陈景润的确有点怪。他的衣着很随便。比如,鞋子忘了系鞋带,纽扣没有扣齐等等。他的吃饭也很随便。有时过了吃饭的时间,他就吃冷馒头,舀点开水喝,算是一顿饭。 陈景润不爱玩,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上,在美国一个多月,连最近的纽约也没去过,他除了在飞机上看过两场电影,在美国5个多月居然没看过别的电影。在美

有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故事

有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故事 【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拼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 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举例造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 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成语故事】: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 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 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 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 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所以,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 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 官职,因为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 以前专门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 多能启发人的道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 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

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家庭教育小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 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 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 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 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 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 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 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 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冬天,金兵攻陷开封。岳飞决心从军报国,临 行前问母亲姚氏还有何教诲。姚氏命岳飞脱下上衣,取一银针在岳飞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刺好以后,岳飞让妻子刘氏取镜立其背后,自已亦持一镜于胸前, 通过两镜的互照,观看慈母所刺之字。就是这么一照一看,岳飞发现母亲所刺的“国”字里边右下角缺了一点,便诚恳地请教母亲:"母亲大人, 您怎么给孩儿刺的的这个 国字少一点呀?"母亲姚氏语重心长地对岳飞说:"儿呀,现在金兵,侵我国土,杀 掠百姓。希望我儿这次从军,要努力杀敌,不要眷念家人。等你打败金兵,收复国土,凯旋而归时,为娘再与我儿添上这一点。"岳母姚氏的话大大激励了岳飞杀敌报国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岳飞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也传为千古佳话,更蕴涵了值得中华民族学习和发扬的教子有方的故事 精髓。

孔子求教于老子的史料故事

有个孔子求教于老子的史料故事: 年轻的孔子曾来到东都洛阳,向老子请教学问。 彼此一番见面礼仪之后,老子突然张开了自己的嘴让孔子看,然后问道:“你能看得见我的牙齿吗?” 孔子感觉很是奇怪,先生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于是据实回答:“您的牙齿,已经全都掉光了。” 老子接着又问:“那么我的舌头呢?你看它还在我嘴里吗?” 孔子立即回答说:“它还在您的嘴里。完好无损。” 于是,老子不慌不忙地说出一个道理:“你明白了吧?牙齿因为太坚硬,老是与各种食物咬来碰去,还自己跟自己咬来碰去,因此时间长了就掉光了。可是,舌头不同。舌头柔软,虽然常常在牙齿同食物的磕碰中被挤过来挤过去的,但始终都只是默默地品味儿,不参与牙齿跟食物任何一方的磕碰争斗;最终,食物碎了,牙齿掉了,而舌头却能完好无损地伴随人的生命直到终点……” 孔子恍然大悟。老子这是在用自己的牙齿和舌头做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个“弱柔生存”、“不偏不倚”的道理…… 道家开山鼻祖、古代大思想家老子和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孔子都是历史名人,均出自儒家门下;有资料称,老子比孔子大二三十岁。显然,老子该为长者。 时政频道>国内

汉代画像石现"滑板车" 网友:到处是穿越者(图) 2014-05-02 14:53 来源:西部网 现在儿童玩的滑板车,古代的同龄人也有类似的。 “滑板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德国,本是上班族发明的代步工具,但传入中国后,却迅速成为深受儿童们喜爱的玩具。

近日,当网友“六六他娘”带着儿子去碑林参观时,在一块东汉画像石上,也发现了一件“滑板车”,从时间上看,要比德国人发明早了近两千年。 古代到处都是穿越者 画像石中,一名儿童手推“滑板车”,站在两个大人之间抬头仰望。“六六他娘”在微博中称儿子当时非常兴奋,大叫“这个东西我也有”。 在一个小时之内,这条微博阅读量便突破了两万,并被网友们热议。 “史上最著名”儿童也玩它 这件画像石出土于陕北绥德,描绘的是孔子长途跋涉来到洛阳,向老子求学的场景。右侧的孔子手执“大雁”,屈身向老子行拜师礼。据《庄子》记载,在这次会面后,孔子感慨要不是老子启蒙,到现在自己还不知道天地有多大呢。(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而站在老子和孔子之间的儿童,名叫项橐(tuó),是春秋时代闻名的神童。据史书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被项橐用泥沙修筑的“城墙”挡住了去路。孔子问他何不避车,项橐回答说只闻车避城,未闻城避车。后来项橐又连问孔子几个问题,孔子却回答不出来。于是有《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之句,所以他也被戏称为“史上最著名”儿童。

教育学家的故事范文

教育学家的故事范文 教育学家,虽不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但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的学者。为大家分享了有关教育学家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家张伯苓的小故事 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着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xx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戏说婚姻 张伯苓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

1919年之后张伯苓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 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 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19 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

科学家的故事100个

一、填空。 1、鲁班,原名公输般,他是我国木工的开山鼻祖,北宋被誉为“活鲁班”的是喻皓。 2、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第一次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不像产卵的鱼类”是亚里士多德。 3、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 5、浮力定律是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他还发现了杠杆定律。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华佗用酒配制了麻醉药——“麻沸散”,还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了1000 多年。 7、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在西方统治1000多年的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 ; 布鲁诺因接受并发展哥白尼的学说,宣扬宇宙无限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比利里医生维萨里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 8、李时珍花了27年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所载药物1518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曾编著《农政全书》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的经验,他译著甚多,以《几何原本》最为著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 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10、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1、哈雷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万有引力推算出一颗彗星的轨道,并成功预测彗星的出现。罗蒙索诺夫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

12、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气;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利用玻璃制造透镜的技术,发明了显微镜,成为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 13、英国发明家瓦特,他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开启了工业革命。他的一生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艰苦地攀登,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一旦有了坐享其成的念头,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成为绊脚石。 14、拉瓦锡证明了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加的氧化作用。英国医生 琴纳证明患过牛痘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15、李政道和杨振宁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16、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雅号的是出生在中国的美籍建筑设计师林同炎。彭加木是植物病毒学家,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遇难。 17、第一位华人宇航员是王赣骏。茅以升以我国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他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 18、竺可桢是我国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冯如被称为中国的莱特。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运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地质力学。 19、被称为“轮船之父”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尔顿,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倍比定律,并引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20、年仅19岁德国数学家高斯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形。 二、连线题 斯蒂芬逊人工方法合成尿素孟德尔 X射线 莫尔斯火车发明者巴斯德设立诺贝尔奖

与老子相关的故事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佛像与台阶的故事 山民打算在山顶上建一座庙宇来供奉神佛。庙宇建好后,山民选择了一块非常大的花岗岩,切割后,一部分用来做庙宇门前的台阶,另一部分用来做佛像。寺庙建好后,前来供奉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旺。 一天夜里,台阶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对佛像说:“你我本都是一块石头上的,为什么我要做台阶让人每天踩踏,而你却高高在上,受人供拜”。佛像叹了口气对台阶说:“你只经历了两刀便成了台阶,而我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才被雕刻成佛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成功。有时也许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却收获甚微;有时也许我们付出全部却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够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以及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当然这个世界上理想与现实没法统一,但是我们要不断的调整自己,梳理自己,不能畏惧任何苦难。就像故事里的,做成佛像的石头也是经历了千刀万剐才受人供奉的。人生在世,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不能将经历看作一种包袱和负担,它只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完善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只是凡人,凡人就有凡人的凡俗。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但同时也要去原谅自己,关键只是看如何去正视自己,给自己一个修正的机会。如若不想成为台阶,那么就要接受现实对自己的考验。 塞翁失马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的教育经典故事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的教育经典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

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篇一: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黄佳韵 在生活中,我们读过无数的书,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就要数《科学家故事100个》了,它让我i认识了许多科学巨人。 如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当上〝科学巨星〞的戴维,〝蒸汽大王〞瓦特……他们有的被名声,权势蒙蔽了双眼,有的为了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谦虚谨慎……但是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特点――坚持不懈。 其中,我最佩服居里夫人,她是科学家中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镭的母亲。 她生活异常艰苦,住的是阁楼,冬冷夏热。每顿吃饭只吃一丁点,每天通常只睡几个小时。后来她生了个女儿,可忙到没有时间带孩子,只好把她带进工作室喂养,1903年居里夫人和丈夫荣获诺贝尔奖,可是居里在1906年被马车撞死了,居里夫人在悲痛中继续着两个人的工作,在1910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奖。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科学做贡献吧! 篇二: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张雨博 在这个暑假,我看完了《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科学家有的是春秋时代的鲁班,有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有的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和等等许多的著名科学家。 读了这么多科学家的故事,其中有几个故事令我铭记在心,这个故事是《从“班门弄斧”说起》,采石江边一堆土,礼拜张宁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首诗是李白墓之后梅之涣写了这首诗,鲁班,是春秋末年的巧匠,人们称他为木工的开山鼻祖。 鲁班他发明了锯子,因为我国考古学家近年来在山西蓝田县,武功县发现西周时期铜锯,早于鲁班。因此有人认为流传多年的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不靠谱,但此说还没有定论。 那时,木工的工具只有斧头,鲁班带着徒弟,上山有斧头砍树,非常吃力,常常累的满头大汗,一次,他的手破了,鲜血流了出来。他一看,手不是被斧头弄破的,却是被野草刮破的。鲁班想:野草怎么这么厉害呢?鲁班一看,这叶子长长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鲁班深受启发,便在铁片上做出许多小齿,发明了锯…… 还要有一个关于鲁班的故事:小时候,鲁班雕刻一只凤凰,结果雕出来的却像一只鸡。后来,鲁班不断学习雕刻,手艺不断提高,终于雕刻出了美丽的凤凰,受到人们的赞扬。 鲁班的敢于创新让我汗颜,熟能生巧,天才也使于勤奋。只有努力才能勤能补拙。 篇三: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每当我一想要问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时,我就会捧起妈妈给我买的《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叶永烈写的,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发明大王”的秘诀。里面讲的是有一位科学家叫爱迪生,爱迪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人生哲学是工作,我想要揭示在自然的奥秘,并以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后来,爱迪生真的做到了。 1879年的10月21日,爱迪生造出的第一只电灯泡射出明亮的光线,那天,爱迪生沉醉在欢乐之中,电灯泡点亮的时间越长,我们越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_哲理故事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 以柔克刚 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又说:“守柔曰强。”这些教诲也是老子让人们成功的法宝。 今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怎么样给女儿、儿子教诲呢?我们常对子女说:“儿子女儿,你们要勇敢地前进!”对不对呀?对呀。老子一看就笑了:“你这个爸爸妈妈还不到位,就知道前进,如果碰到了南墙还前进?那只会头破血流。”如果我们对子女说:能够前进就前进,但也要学会后退再后退,如果向前走不通的话,就应该及时后退啊,就智慧得多。 我们现在的爹妈还这样教育孩子:“要刚强、要坚强。”如果老子来了会说:“孩子是要刚强、坚强,但是还必须学会柔弱再柔弱。”为什么大学生、中学生会有很多的人跳楼、出走啊?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受不了挫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弱胜刚强,以坚韧面对人生的困惑。 我们还这样教育子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有问题,你往高处走,走走走,走到高处不胜寒啊!聪明的父母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人是要往高处走,但还必须学会往低处行。”那么你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前进就前进,能后退就后退,能刚强就刚强,能柔弱就柔弱,能往低处走就往低处走,能往高处行就往高处行。 控制欲望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要找到成功的道,想要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还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 比如,人人都想富,那么怎么算富有呢?老子讲财富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他说:“知足者富。” 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华丽的别墅、高档的小车,这真的很富有吗?相反,有些下岗的家庭,一个月就只有几百块钱,还要供孩子读书,就真的不富有吗? 不一定!因为富有是不能一律用金钱来计算的,健康能用金钱计算吗?爱情能用金钱计算吗?儿女之间的感情能用金钱计算吗?而且就算有很多的钱财,若是不知足的人,永远觉得自己比不上更富有的人,老是觉得还不够富。当然“知足者富”,也并不是说越穷越好,而是你有多大本领致富就到什么档次,能在这一点上知足也就是富。 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多藏必厚亡(藏得多,丢失得也多)”。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墓里陪葬物特别多,但正是她“多藏”,所以盗墓的人也马上盯住不放过,就盗挖,结果死了也不得安息啊!如果慈禧太后能看到后来这样盗挖她的墓穴,还会多藏吗? 无为而无不为 这就又应和了老子说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和煎一条小鱼是一样的,不能胡乱折腾。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看到这句话被感动了,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中。老子的智慧,没有国界,没有时限,只要能正确地理解与运用它,就会产生效益。

教育家典藏资料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教育家典藏资料 3、教研专题二:分享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

老子的生平及其事迹

老子的生平及其事迹 首先,是他自己的生平,即充满疑向和矛盾,按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记载,先秦的老子就有三个,一位是楚苦县的李耳,一位是楚人老莱子,还有一位是周太史儋,世莫知其然否。真有点如传中孔子所形容:“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这条人间的龙出显隐灭,难以捉摸,“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养乎阴阳。”孔子犹如此感觉,何况常人! 当然,从司马迁的记述中看,他是倾向于第一位老子李耳。他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着术。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就是著作《道德经》的圣人老子。至于老莱子、太史儋,似当为老子之传人。 《道德经》的作者之所以被称为“老子”,大概首先是因为他年老,长寿。孔子曾说:“窃比我于老、彭。”古传彭祖寿高八百,老子又是多少岁呢?司马迁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三百余岁,以因修道而养寿也。”看来他为长寿者当

属无疑。汉郑玄注《礼记·曾子问篇》说:“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国外也有学者认为老子是因为“老”而得称。例如卡尔登·海士和汤姆·蒙说:“老子是老哲学家的意思。”他们强调老子“少私寡欲”,抑制生理欲望和感官快乐的思想,与老年心理状态有关,“在这些意义中,老子或者可以承认他自己与下一世纪的佛陀,或斯多噶学派的罗马皇帝卡斯奥理略是不谋而合了。”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人间接翻译《老子》的时候,也常用“东方老人”一词来传达与这个世纪许多想法相沟通的中国思想。从文化人类学看,岁数的大小跟经验和智能被认为成正比例。韦尔斯曾从幼猿害怕老猿开始追述人类对“长老”的恐惧和崇拜。他说,在人类的婴幼期,这是一种必要的进步。“对长老的畏惧是智能的开始,在原始蹲所里的幼年人是在这种畏惧中长大的,凡是和长老有联系的东西可能都是禁物,任何人都被禁止去接触他的矛或坐在他的椅子上。”这个最古老的传统延续了很久,直到今天还可能感受到它的余烈,如老龄崇拜有时会转化为“资历崇拜”,而加倍地发挥它的威力。 梁启超先生亦从文化人类学的角义着手,指出原始社会的“巫史”多由耆老担任,而古史多以史诗、传说形式出之。他说:“当人类之渐进而形成一族属或一部落也,其部族之长老,每当游猎斗战之隙暇,或值佳辰令节,辄聚其子姓,三三五五,围炉藉草,纵谈己身或先代所经之恐怖,所演之武

教育家典藏资料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教育家典藏资料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科学家的故事100个(含答案)

《科学家故事100个》检测题 一、填空。 1、鲁班,原名公输般,他是我国木工的开山鼻祖,北宋被誉为“活鲁班”的是喻皓。 2、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第一次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不像产卵的鱼类”是亚里士多德。 3、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 5、浮力定律是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他还发现了杠杆定律。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华佗用酒配制了麻醉药——“麻沸散”,还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了1000 多年。 7、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在西方统治1000多年的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 布鲁诺因接受并发展哥白尼的学说,宣扬宇宙无限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比利里医生维萨里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 8、李时珍花了27年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所载药物1518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曾编著《农政全书》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的经验,他译著甚多,以《几何原本》最为著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 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10、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1、哈雷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万有引力推算出一颗彗星的轨道,并成功预测彗星的出现。罗蒙索诺夫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 12、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气;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利用玻璃制造

透镜的技术,发明了显微镜,成为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 13、英国发明家瓦特,他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开启了工业革命。他的一生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艰苦地攀登,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一旦有了坐享其成的念头,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成为绊脚石。 14、拉瓦锡证明了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加的氧化作用。英国医生 琴纳证明患过牛痘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15、李政道和杨振宁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16、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雅号的是出生在中国的美籍建筑设计师林同炎。彭加木是植物病毒学家,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遇难。 17、第一位华人宇航员是王赣骏。茅以升以我国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他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 18、竺可桢是我国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冯如被称为中国的莱特。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运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地质力学。 19、被称为“轮船之父”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尔顿,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倍比定律,并引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20、年仅19岁德国数学家高斯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形。 二、连线题 斯蒂芬逊人工方法合成尿素孟德尔X射线 莫尔斯火车发明者巴斯德设立诺贝尔奖 维勒发现镭门捷列夫遗传学奠基人

老子的故事——老聃的预言……

老子的故事——老聃的预言…… 老聃的预言 李老聃在函谷关里写《道德经》,这一天,尹喜把他请到家里做客。 尹喜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老二长的聪明伶俐,老大呢,不太伶俐,一脸老实相。 尹喜手里拿个元宝,一边摆弄,一边向老聃说:“先生,你看这两个孩子,我以后能享到哪一个孩子的福?” 老聃一时没回答上来。坐在旁边的一位客人见老聃没说话,就插嘴说:“当然是能享上老二的福。你看老二聪明伶俐,以后定有出息。” 老聃从尹喜手里接过元宝,拿着元宝递给老大:“好孩子,来!你打爹一下我给你一个大元宝。”不管咋说咋哄老大就是不打。 老聃又把元宝递给老二:“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给你个元宝,你要不打,我就不给你。” 老二高兴的瞪着小眼,伸出小手,照爹嘴上打了一巴掌。老聃把元宝递给老二,老二高兴地接过元宝,蹦蹦跳跳地走了。 尹喜高兴地说:“还是这孩子有办法,今后我只有享他的福了。” 老聃说:“喜弟,以我看,以后能叫你享到福的是老大,不是老二。” 尹喜笑了:“先生?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老聃说:“因为老大重义不重利,有真情,老二见利忘义,没有真情。” 坐在旁边的那位客人说:“可以这样断定吗?” 老聃说:“人都在变化,如果中间没有特别的变化,照这样发展下去,会是这个结果。” 事过后,尹喜并没有在意。几十年后,告老回家,卧病在床。这时他的大儿成了穷人;二儿在外经商,手里很有钱,老大整天守在他爹床头,家里的东西为给爹治病都卖光了,就靠要饭养活老人家。老二听说爹爹病了,连理也不理。老大给在外做生意的弟弟捎信,说爹快要死了,要他回家看爹一眼。得到的回答是:“我做生意赚钱要紧。回家看爹得少赚好些钱,谁包赔我?他死叫他死,他死我也没有办法。”这里,尹喜猛想起老聃几十年前说过的话,不由长叹一声,闭上了双眼。

综合素质作文素材——教育家的故事

一、柏拉图甩手的故事 关于哲学家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有很多的故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苏格拉底布置学生每日甩手臂的故事”。 有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后来他也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 点评:古埃及有句谚语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鹰凭借自己强大的飞行本领攀上金字塔的顶峰,我们自然无比羡慕;但蜗牛凭坚韧不拔的耐力攀上金字塔的顶峰,蜗牛的精神在我们心灵深处镌刻上一道印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老鹰的志向,但也要有蜗牛的奋斗精神! 二、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学生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学生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学生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