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儿童性侵害的缺陷以及完善 10级法学2班

论儿童性侵害的缺陷以及完善 10级法学2班

广东警官学院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

)

本科毕业论文

论儿童性侵害的缺陷以及完善

广东警官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儿童性侵害的缺陷以及完善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书

本人声明:我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广东警官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广东警官学院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可采用复制、印刷、网页制作等方式将论文文本和经过编辑、批注等处理的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参考,可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呈送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本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

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对性侵害方面的规定,特别是对儿童被性侵害的规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许多犯罪分子性侵儿童案件,无不深深的刺痛着公众敏感的神经,然而在伴随着儿童性侵害案件频发高发同时,我国法律出现了漏洞以及立法滞后性等问题,导致我国法律对有些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够,甚至无法用法律来定罪量刑。因此,要保障儿童性权利,必须得完善我国关于儿童性侵害的法律条文。

本文是从立法角度来分析的,通过寻找我国儿童性侵害在立法上的缺陷,提出儿童性侵害的立法完善建议,以期实现对性侵害儿童行为进行合理规制、抑制犯罪、有效的保障儿童的性权利的目的。

第一部分是儿童性侵害的概述,主要有儿童性侵害的定义和儿童性侵害的立法现状这两方面。我国并没有对性侵害或者性侵犯等下定义,因此我根据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预防儿童性侵犯训练手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社会工作研究文本《性之耻,还是伤之痛》的作者龙迪对性侵犯下的定义进行参考,并结合我国刑法中对儿童的释义给儿童性侵害下了一个定义。另一方面,我通过列举我国《刑法》儿童性侵害的罪名来反映了我国儿童性侵害立法的不足。

第二部分是归纳我国儿童性侵害在立法上的缺陷,我国儿童性侵害缺陷有法律救济规定不完善、犯罪主体和对象规定过窄、司法程序中的缺陷。而在司法程序缺陷中有现行办案模式的落后、司法机关立案程序的滞后、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这三个方面。这些儿童性侵害的立法缺陷反映了我国现行儿童性侵害法律的不完善。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儿童性侵害立法上的缺陷,提出儿童性侵害的针对性立法完善建议。因此我针对性提出了完善法律救济制度、扩大犯罪主体和对象的范围、完善司

法程序。而完善司法程序必须得变更现行办案模式、完善司法机关立案程序、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从而完善了我国儿童性侵害的立法制度。

关键词:儿童性侵害缺陷法律完善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目录....................................................................................III 一、儿童性侵害的概述 (1)

(一)儿童性侵害的定义 (1)

(二)儿童性侵害的立法现状 (2)

三、儿童性侵害在立法上的缺陷 (2)

(一)法律救济规定不完善 (2)

(二)犯罪主体和对象规定过窄 (3)

(三)司法程序中的缺陷 (4)

1、现行办案模式的落后 (4)

2、司法机关立案程序的滞后 (4)

3、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 (6)

四、儿童性侵害的立法完善建议 (7)

(一)完善法律救济制度 (7)

(二)扩大犯罪主体和对象的范围 (7)

(三)完善司法程序 (8)

1、变更现行办案模式 (8)

2、完善司法机关立案程序 (9)

3、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一、儿童性侵害的概述

(一)儿童性侵害的定义

关于儿童性侵害的定义,我国立法上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但是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预防儿童性侵犯训练手册》对儿童性侵犯给出了定义:儿童性侵犯是指为满足侵犯者性欲或其他目的,而透过暴力、欺骗、物质引诱、讨好或其他办法,引诱儿童进行性活动。另外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十四条规定:缔约国承担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色情剥削和性侵害之害,缔约国尤其应采取一切适当的国家、双边和多边措施,以防止引诱或强迫儿童从事任何非法的性活动;利用儿童卖淫或从事其他非法的性行为;利用儿童进行淫秽表演和充当淫秽题材。社会工作研究文本《性之耻,还是伤之痛》的作者龙迪对儿童性侵犯下了一个定义:18岁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男性或女性)在威逼利诱下,卷入任何违背个人意愿的性活动,或在非知情同意情况下参与性活动。“性活动”包括带有性含义的身体接触,也包括裸露身体、观看裸体、拍摄裸照、观看色情录像或图片等非身体接触。侵犯者可能是受害者熟悉的、处于权威地位的家人、老师、亲属和熟人,也可能是同龄人或陌生人。①本文讨论的是刑法规范上的性侵害犯罪,具体到刑法分则的规定。由于我国刑法相关性侵害犯罪,如猥亵儿童罪和强奸罪等,这些罪名将犯罪对象的儿童和幼女界定在14周岁以下,因此本文所指的儿童性侵害是:任何人为满足其性欲或其他目的,侵犯不满14周岁儿童的性权益,实施的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包括:强奸、猥亵、嫖宿、引诱幼女卖淫,组织、强迫儿童卖淫、向儿童传播淫秽物品、以儿童为题材制作淫秽物品及以其他方式危害

①北京晨报:《中国儿童性侵犯调查:性之耻还是伤之痛》

https://www.doczj.com/doc/a518216766.html,/07/0511/09/3E71NK4O000120GU.html 2007.5.11。

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儿童性侵害的立法现状

我国立法没有界定性侵害的概念,只是在刑法中规定了每种性侵害犯罪的概念以及刑罚。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性犯罪有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强迫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等罪行,但是本文所述的儿童性侵害是任何人为满足其性欲或其他目的,侵犯不满14周岁儿童的性权益,实施的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本文所指的儿童性侵害犯罪本质其实就是刑法上侵害幼女性权利的违法行为。因此我国儿童性侵害犯罪的罪名有:《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三款猥亵儿童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强迫卖淫罪、《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条引诱幼女卖淫罪、《刑法》第三百十条嫖宿幼女罪。并且《未成年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还规定:禁止拐卖、绑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从上述所列儿童性侵害犯罪的罪名可以知道,我国更注重保护的是女童的性权利,而忽略了男童的性权利保护,导致男童的性权利受到侵害时大部分以猥亵儿童罪来定罪量刑。这体现了我国当前儿童性侵害立法的不完善。

二、儿童性侵犯的立法上存在的缺陷

(一)法律救济规定不完善

对被害人的法律救济主要体现在对其所遭受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进行赔偿或补偿,然而我国对精神损失赔偿制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了在民事侵权案件中,当事人因侵权行为致使遭受精神痛苦,有权向法院提出要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这一司法解释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在精神损害

赔偿领域的不足,但是仅限于民事侵权领域的案件。《刑法》第36 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 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①由以上三个条文可以看出,在刑事案件中,只有给被害人造成物质损失的,才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求赔偿,没有物质损失则不能要求赔偿。然而对于儿童性侵犯案件,被害人受到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这导致在现实中有些被害人在受到侵犯后,提起有关精神损害的赔偿,司法机关以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导致被害人的请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对犯罪分子惩罚力度不够。从而看出我国对儿童性侵害的被害人的法律救济制度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犯罪主体和对象规定过窄

从我国目前刑法规定来看,强奸罪、引诱幼女卖淫罪、嫖宿幼女罪等的对象只能是女性,男性不能成为其保护的对象。尽管我国刑法也规定了猥亵儿童罪,但是对其做了年龄的限制,规定为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由此可见,我国刑法对男性的性权利没有重视。比如强奸罪,我国刑法上将强奸罪的主体认定为特殊主体,只能是男性。

页。

而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也仅设定为女性或幼女,对于男童遭受男性强奸或遭受女性强奸的情况则只能以猥亵儿童罪的罪名定罪处罚,但猥亵儿童罪的刑罚幅度大大低于强奸罪的刑罚,而男童在遭受强奸后的身心受损的程度并不亚于女童。由于强奸罪的犯罪对象的规定过于狭窄导致对儿童遭受性侵害后不能得到平等法律保护。①我国对于女童保护是相对完善的,但是对于男童的性权利只体现在猥亵儿童罪之中,对于嫖宿幼女罪,强奸罪等儿童性侵害罪名的犯罪对象只针对女性,这其实是一种“另类性别歧视”。由此说明我国对于男童的性权利不够重视。

(三)司法程序的缺陷

1、现行办案模式的落后

依据国外对儿童性侵害被害人的研究,发现受害儿童重复被询问的次数越多,对他们的心理伤害就越大。在现行的办案模式中,虽然说是按照程序办案,但是却造成被害人的第二次伤害,具体表现如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侦查机关工作人员中往往开着警车、穿着制服到被害儿童住进行调查取证,这不利于保护被害儿童的隐私权和荣誉权,这往往会使被害儿童及家人遭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而遭受非议,增加被害儿童及家人的心理负担。第二,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重复讯问案情细节,导致受害人不得不反复回忆当时受害细节;而回忆的过程本身就是再伤害的过程,每回忆一次就是一次伤害。第三、在审判时让被害人出庭,使其不得不面对犯罪人,这显然会导致其心理、情绪继续受到伤害。

2、司法机关立案程序的滞后

①江海燕:《我国儿童性侵害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云南:法制与社会杂志编辑部,2013年,第30 期,第246页。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由此可知,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以后并不立即立案,而是在立案之前要审查涉嫌犯罪的基本事实材料,能够证明所报的案件可能涉嫌犯罪,公安机关才立案。而要经过审查是否有涉嫌犯罪的基本事实材料才能立案的立案程序,这实质上导致了证据保全的难度,这是因为在儿童性侵害的案件中,一般没有第三人在场,并且他们也不懂得证据保全,或者有些案件是经过较长时间才报案的,基本的物证已经不存在。并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被害人陈述是证据的一种。同时,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由此,被害人的陈述也是证据,公安机关审查是否有犯罪事实,就需要公安机关认真审查报案材料,听取被害人及知情人的陈述,尤其对于儿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应当调查取证,而不能依赖于被害人自己去提供证据。儿童性侵犯案件是一种特殊案件,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后,尤其是听取了被害人的陈述,只要排除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情况,公安机关就必须立案,展开侦查和取证,不能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立案。①根据《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在接到报案后,必须立即审查,依法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而对于儿童性侵害的刑

年第69期,第73页。

事犯罪案件却缺乏这样的规定。

3、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

虽然我国有一定法律援助规定,但是应用于儿童性侵害案件中,却出现了两处不足之处:第一,现行法律援助制度难以覆盖儿童性侵害案件被害人的法律援助需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遭受性侵害案件的儿童被害人自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而实际上受到侵害的很多是流动儿童,他们由于远离家乡多年以及距离远等障碍,通常很难及时取得经济困难证明,因此很难获得法律援助。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家庭既没有达到经济困难标准,而且难以承担聘请律师的费用,因此出现处在无法获得专业律师帮助的夹缝中的情况。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7条明确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从中可以看出,涉嫌犯罪的未成年被告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获得法律援助,遭受性侵害的儿童被害人与其相比,明显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而其无法获得强制援助,显然不合理。①第二,获得法律援助的时间滞后,不利于及时保护其诉讼权利和权益。根据《刑事诉讼法》以及《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没有聘请律师的,自被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获得法律援助。而遭受性侵害的儿童被害人自审查起诉之日起才可以申请援助。由此可看出,遭受性侵害的儿童开始申请法律援助的时间比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还要迟,这明显是

年,第71页。

不合理的。而在实际中,审查起诉之前的阶段对于性侵害案件儿童被害人的权益保护非常重要,例如在审查起诉之前,在律师的指导下对于证据的保存,在诉讼程序中注意保护儿童的名誉以及使其尽量避免受到二次伤害,帮助及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

三、儿童性侵害的立法完善建议

(一)完善法律救济制度

在儿童性侵害案件中,对于被害人来说,犯罪行为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但是,根据我国法律条文中规定,被害人只能对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提出诉讼,精神赔偿不在其中,这就暴露了我国法律在性侵害方面的法律救济的缺陷。在这种情形下,允许性犯罪中女性受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无论从公平、公正、合理的法律角度上看, 还是从社会效果来看, 都是必要的。因为惩罚犯罪人只能熄灭被害人复仇的火焰, 不能恢复其精神利益所遭受的损失。而且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之物质上的损失更大, 更需要保护。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往往又同时使被害人的人格尊严受损、名誉降低, 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根据刑法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定罪量刑, 甚至根据案情判决赔偿被害人的有关物质损失, 尚不足以抚慰被害人。①所以, 只有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使其不仅在民事领域中实现,还要扩展到刑事领域中,使儿童性侵害犯罪受害人得到充分的经济补偿, 才能抚慰受害人的创伤, 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正义和公平,从而实现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

(二)扩大犯罪主体和对象的范围

①席玉民:《我国性侵害受害人的司法救济缺陷探析》,《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9期,第67页。

男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不断增多,使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压力的加大,会催生出各种新型犯罪。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屏障的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自我完善,使各种新型犯罪都有法可依,真

正的保障人权。因此我国因扩大儿童性侵害的犯罪主体和对象的范围。在强奸罪中,改变强奸罪特殊犯罪主体的规定,把女性也作为强奸罪的主体,同时把男童和男性纳入强奸罪的犯罪对象范围。将男子对其他男子,女子对男子的非法性侵犯统统归于强奸罪下,这加强了对男子性羞耻心的保护,而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生理损伤的保护。使同性强奸和女性强奸男性的犯罪行为得到相应的刑罚制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于我国儿童性侵害的法律规定中,大部分所针对的犯罪对象为幼女,往往忽略了男童,因此我国应将男童的性侵害的罪名多样化,实施不同的惩罚力度,而不是笼统的归入猥亵儿童罪当中。我国要根据各种对男童性侵害行为的特征,量身打造对其规范的新罪名或归入其他的儿童性侵害的罪名中,合理制定量刑,使刑法体系更加完善。,(三)完善司法程序

1、变更现行办案模式

由于当前的办案模式很容易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我国应该变更一下现行办案模式。变更现行办案模式如下:一是设立特别的保护程序。对于儿童性侵犯案件,在司法程序上还要设立特别的保护程序,主要表现在,刑事立案程序上对被害人的特殊保障制度、在侦查、询问、审判是对被害人隐私权的特殊保护制度、避免被害人受到二次伤害制度、对被害人的补偿制度等。二是在司法机关内部成立专门机构办理儿童性侵害案件,并指派资深干练、温和稳重、学识体系丰富的已婚人士办理。三是办案人员应有一定比例的女性组成,这是因为要考虑到儿童被害人的身心特点,所以建议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案件应当由专门的女警或女工作人员接待、讯

问和记录,以降低儿童被害人的恐惧心理,充分体现对儿童被害人的高度照顾和重视。四是建立一站式调查取证工作模式。借鉴香港的“家居录影室”做法,建立专门的性侵儿童专用询问室,选址民用住房,对地址进行保密,询问室装潢基本模拟家居环境,营造温馨轻松的环境,减少被害儿童精神紧张和压力。吸纳精神心理专家参与询问,并对询问过程全程录像,该录影作为法定证据使用,避免儿童在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重复叙述和出庭作证,减少二次伤害。

2、完善司法机关立案程序

现有的立案严格标准对于儿童性侵害案件并不适合,因为如果按照现有的立案标准,不仅会放纵犯罪人,使更多的未成年人受到伤害,而且会对本来已经遭受侵害的儿童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对于儿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建议《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应该有所突破,要求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先立案收集证据,而不是等着当事人提供证据后再立案。另外,有些公安机关对这类案件不够重视,不能及时取证。而这类案件又有其隐蔽性的特点,需要公安机关及时取证。因为证据决定着公安机关是否立案的问题,关系儿童性侵害的案件是否能够起诉的问题,所以在取证问题上,公安机关对孩子的证言应给予应有的重视。《儿童公约》规定了儿童的参与权。儿童的参与权最重要的是儿童证言在司法程序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并不排斥儿童证言,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办案人员往往对儿童证言持怀疑态度,不够重视,这是应该加以改变的。在询问儿童证词时,采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推行的“一次成像”的做法比较好。①并且要转变取证模式,转变成主动取证,对于儿童性侵害案件,为了保障儿童性权利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应当主动调查证据,而不是依靠儿

①罗海鹰:《预防和打击对儿童的性侵犯》,https://www.doczj.com/doc/a518216766.html,/GB/40557/47890/47892/3398406.html,2005.5.18。

童来收集证据。要充分意识到,对犯罪进行侦查获取证据是公安机关的职责,被害人没有能力获取足够的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发生,尤其是对那些监护人、熟人侵害的案件,又怎么可能要求一个年幼的女孩自己来提供这些证据呢?因此,办案机关在证据收集方面应该重视受侵害儿童的证人证言,最大限度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并主动采取积极手段调查证据。

3、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对于法律援助时间的滞后和法律援助制度难于覆盖到儿童性侵害被害人的法律援助的需求,应当对儿童性侵害案件中被害人加强法律援助。具体而言,第一,建议将所有儿童遭受性侵害案件的被害人纳入政府法律援助的范围,这样的做法能够使每一位遭受性侵害的儿童都能得到法律援助,并且律师的介入能保障被害儿童的诉讼权利,弥补诉讼攻击力的不足,这种法律援助的需求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能够满足的。第二,为了确保被害人与被告人平等的享有诉讼权利,将儿童被害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时间提前,由审查起诉阶段提前到自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司法机关就应当通知儿童受害人聘请律师,没有聘请律师的,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派律师提供援助。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所有遭受性侵害案件的儿童被害人都能够得到专业化的律师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性侵害高发频发,但是许多犯罪分子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反映出我国在儿童性侵害的立法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完善我国儿童性侵害的立法,保障儿童的性权利,让犯罪分子威慑于法律的权威下,提高公民道德意识,从而减少儿童性侵害,给儿童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北京晨报:《中国儿童性侵犯调查:性之耻还是伤之痛》

https://www.doczj.com/doc/a518216766.html,/07/0511/09/3E71NK4O000120GU.html 2007.5.11。

【2】刘娥:《论性侵害犯罪中受害儿童的权益保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39页。

【3】江海燕:《我国儿童性侵害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云南:法制与社会杂志编辑部,2013年,第30 期,第246页。

【4】张雪梅:《对儿童性侵犯的有关探讨》,《妇女研究论丛》,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2005年第69期,第73页。

【5】韩晶晶:《性侵害案件儿童被害人法律援助研究》,北京,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2013年,第71页。

【6】席玉民:《我国性侵害受害人的司法救济缺陷探析》,《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9期,第67页【7】罗海鹰:《预防和打击对儿童的性侵犯》,https://www.doczj.com/doc/a518216766.html,/GB/40557/47890/47892/3398406.html,2005.5.18。

广东警官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请表

广东警官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广东警官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