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由于分子运动,的分子彼此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②分子之间有 . 扩散现象有,。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不仅和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都有内能,物体内能不为零。同一物体,温度,内能;温度,内能;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7、内能从传到,或者从同一物体的传到的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结果是:,方向是,实质是:内能的。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热量;低温物体温度,热量,内能。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的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的方式使手暖和。

10、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 A 内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B 内能和温度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说“具有”。

1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转化为。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叫做燃料的热值。符号,单位,定义式:变形式: 。

12、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C时所吸收的,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来表示,单位是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13、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的物理量,它是物质的一种,同

种物质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有关;与热量,温度,质量无关。

14、C水=,他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是4.2×103J。比热容表可知:A、水的比热容最大 B、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C、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15、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热,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热,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得。

16、发动机冷却液应选用比热容大的、凝固点低的、温度低的液体。白天吹海陆风,晚上吹陆海风

17、热量的公式:Q=cm△t (通式)Q吸=cm(t-t0) Q放=cm(t0-t)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8、内能的利用:①利用内能来(内能的转移)②利用内能来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9、热机是把转化为的装置,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汽油机由、,和四个冲程组成。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曲轴转动,飞轮转动。做功冲程靠燃气做功完成,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来完成,压缩冲程中,转化为;做功冲程中,转化为,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0、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①结构不同:汽油机汽缸顶部是,柴油机是。②工作过程不同:A.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缸的是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只有。B.做功冲程: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式,柴油机是式。

21、热机所做的与燃料释放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里的能量主要损失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燃料很难完全燃烧(燃烧损失),②排放的废气要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内能损失),③机体散热要损失一部分能量(能损失),④一部分能量浪费在克服机件之间的摩擦做功上(机械损失)。

22、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应做到:①尽量。②保证良好的润滑③选用优良的设备

23、热机带来的污染:①污染②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粉尘。另: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导致,使全球气温升高。

第三章电和磁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具有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上的部分叫做磁极。磁体指南的那端叫做(用S表示),指北的那端叫做(用N表示)(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互相排斥,相互吸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产生的。

2、甲乙两根钢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区别的方法是:用甲的一端去靠近乙的中间,若吸引,说明甲有磁性;若不吸引,说明乙有磁性。

3、磁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叫做磁场。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都是通过实现的。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

4、磁力的方向: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

5、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简称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出来,回到磁体的。磁感线越密,磁场越,磁感线越疏,磁场越。

6、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周围存在着。地磁北极在地理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附近。

7、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的过程叫做磁化。人造磁体就是通过

制成的。

8、物体具有吸引的性质,就说物体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9、用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丝绸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丝绸带,毛皮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毛皮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互相排斥,互相吸引。

10、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的本领,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11、检验物体的仪器叫做验电器,原理:。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叫做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12、电荷的形成电流。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可能是,也可能是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物理学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3、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干电池正极是碳棒,负极是锌筒。

14、丹麦的物理学家的证明:①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即电流的磁场,②电流的磁场方向跟有关。

15、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的磁场一样。(内部的磁场方向和外部正好相反。)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方法:(安培定则)用握住螺线管,让弯向螺线管中的,则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

16、物质被磁化的过程就是这些微型小磁针按顺序“整队”的过程。使物质磁化的办法有摩擦,靠近,充磁机等。使物质失去磁性的办法有加热、敲击、充磁机退磁。

第四章电路

17、电路就是用导线把、、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18、电路的三种状态:①通路:处处的电路。②开路:某处的电路。③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通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19、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的图叫做电路图。电路符号:电源,开关电灯,电动机,电铃,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二极管,三极管,保险丝。

20、把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特征:①只有

电流路径②用电器之间③开关控制用电器实例:节日用的小彩灯

21、把元件的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特征:①有

电流路径,有干路、支路,有分、合。②用电器之间③干路开关控制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用电器实例:家庭电路,路灯,教室的电灯。

22、组合电路(混联电路):由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组合而成的电路。有先串联后并联和先并联后串联两种。

第五章电流

23、电流:1秒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符号,单位,符号是A ,还有毫安mA,微安uA 。换算:1A= mA, 1mA= uA。1A表示

24、测电流的工具,作用是,三个接线柱(+,0.6A,3A),两个量程(0-0.6A和0-3A)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在电路中②的接法要正确(正进负出)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超过量程,电流表将烧坏,因此要用大量程进行试触)④绝不能将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上。(两要两不要)

25、电流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I=I1=I2②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各支路中的电流之。

26、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形成的原因。(以水流来类比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电压符号,单位,符号是,此外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uV。换算:1kV =103V=106mV =109u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安全电压限值:50V.

27、测量电压的工具,作用是,三个接线柱:+,3,15。两个量程是:0-3V和0-15V。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在被测电路两端,②的接法要正确(正进负出)③被测电压电压表的量程。(超过量程,电压表将烧坏,因此要用大量程进行试触)(两要一不)

28、电压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U=U1+U2②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U=U1=U2

29、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的物体叫做绝缘体。陶瓷, 橡胶, 玻璃, 塑料,油, 纯净的水,干燥的木棒、竹竿。半导体是导电性介于和之间的物体,有硅、锗、砷化镓、锑化铟。导体导电靠:金属导电靠,石墨导电靠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导电靠自由离子。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变成导体。铜是导体,粉碎为纳米颗粒时就不导电了。

30、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大小。电阻符号,单位,符号

Ω, 此外还有kΩ, MΩ,1 MΩ=103kΩ=106Ω。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温度越高,电阻越大(钨丝);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电路电流无关。把长度为1m,横截

面积为1mm 2,温度为20℃时,金属的电阻值叫做它的电阻率。

31、滑动变阻器是由 , 的镍铬合金线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①原理是通过改变电阻丝在电路中的来改变。②作用是:⑴改变,达到改变用电器的,⑵。③接线原则:④连接方法:在电路中。⑤闭合开关前,滑片处于位置。⑥铭牌标的电阻值是它的最大电阻,电流值是滑动变阻器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⑥电阻箱的读数方法: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第六章欧姆定律

32、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关系式(电流的决定式): 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变形式:U=IR R=U/I 决定电流大小的因素:, ,I=U/R 的理解:当U不变,I跟R成;当R不变,I跟U成。

3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间接测量法)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电阻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原理:R=U/I 电路图:见教材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电路图见教材)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1、I1 ③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记下两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2、I2,U3、I3 ④计算每次的电阻,并求出电阻的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R0、待测电阻R x、、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出R0的电压U0

③用电压表测出R x两端的电压U X④计算R x的阻值

表达式:R x=U x R0/U0

电路图:见右图

35、用电流表测电阻

器材:电源、开关两个、定值电阻R0、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一只、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1,用电流表测出R0的电流I0③闭合开关S2,用电流表测出R X的电流I x④计算R x的阻值

表达式:R x=I0 R0/I x

电路图:见右图

36、伏安法实验误差分析:①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②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37、电阻的特点: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R=R1+R2

几段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都。②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1/R=1/ R1+1/ R2 变形为{R =R1R2/( R1+R 2 )}几段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并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都,比最小的还小。

38、并联的支路越多,并联总电阻,所有电灯都亮时,总电阻,都不亮时,总电阻最大,无穷大。

39、电源电压不变时,两电阻串联,如R1电阻不变,R2变大,则R2两端电压会升高,R1两端电压会降低;如R1不变,R2变小,则R2两端电压会降低,R1

两端电压会升高。两个电阻并联,如R1不变,R2变大(变小),则并联总电阻变

大(变小)。

40、串联分压公式:U1:U2 = R1:R2 并联分流公式:I1:I2 =1/R1:1/R2

第七章电功和电功率

4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符号:,国际单位有,常用单位kWh(度) 1kwh=3.6×106J, 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的、电路中的和的乘积,关系式:W=UIt(通用)、变形式:W=U2t/R和W=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定义式:W=Pt串联、并联时W总=W1+W2电功的因素:,,。

42、测量电功的工具叫,标的电压值是它的额定电压,电流值是它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括号中的电流值是它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瞬间电流值。3000r/KWh其物理意义是:用电器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 转。会利用电能表和秒表计算某用电器的电功率。公式:P=1kWh/n0 x n1/t(n0是总圈数,n1是实际的圈数,t是实际用的时间,单位是h,功率的单位是kW

4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跟电流的平方成,跟导体的电阻成,跟通电时间成。关系式: Q=I2Rt(通用), 变形式:Q=UIt、Q=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串联、并联时Q总=Q1+Q2

44、电功率是表示电流的物理量。电流在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符号:,国际单位:W、常用单位:KW 1kW= W 1kWh表

示: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h,所做的功是1kWh。(W=Pt=1 KW×1h=1kWh=3.6×106J)

45、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关系式: P=UI(通用);推导式:P=I2R、

P= U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串联、并联时P总=P1+P2

46、用电器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下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时的电流叫做额定电流。比较灯泡的亮度,比较它们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47、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叫做伏安法。原理:P=UI 电路图:见教材

器材:电源、开关、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④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3。⑤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U额I,实际功率P实=U实I实。

48、对于同一盏灯,当实际电压变为额定电压的n(n≤1.2)倍时,其实际功率会变为额定功率的n2倍。额定电压相同的两盏灯,额定功率大的电阻反而

小,额定功率小的电阻反而大,且电阻之比等于额定功率的倒数比。

49、家庭电路中,亮着的灯越多,总电压,总电流,总电阻,总功率,所有的得电灯都不亮,总电阻最大。

50、串联时:W1/W2=Q1/Q2=P1/P2=U1/U2=R1/R2 并联时:W1/W2= Q1/Q2=

P1/P2=I1/I2=R2/R1 (时间t相同时)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51、内部带有叫做电磁铁,特点:①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用

来控制,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用改变或螺线管的匝数来控制,③电磁铁的磁极改变可以用改变和来实现。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等。

52、电磁继电器的作用:通过控制电压电流电路的通断间接的控制

电压电流电路的通断。实质: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由控制工作路

通断的。应用: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

53、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这个现象叫做,产生的电流叫做。(如果电路不闭合,导体中不会有感应电流,只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和导体有关。电流大小跟和有关。电磁感应的能的转化:转化为。

54、周期性改变大小和方向的电流叫做。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电流叫做。我国交流电的特征是: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电流方向

1秒钟改变100次。

55、法拉第发现了,从而发明了,发电机的原理,能的转化转化为。发电机是由定子(磁极)和转子(线圈)组成的。大型发电机采用线圈不转而磁极旋转的方式,叫旋转磁极式发电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直流发电机是靠换向器转化为直流电向外供电。

56、通电导体在中会受到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和,有关,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由转化为,发明了电动机。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方向与和有关,转动速度与和有关,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使线圈连续转动。(平衡位置是指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的位置)

57、1876年发明了电话。电话是由和两部分组成,话筒是和对方的听筒串联在电路中的。电话的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58、传感器是把其他信息转换成的器件,麦克风(话筒)的原理是

现象;扬声器(喇叭)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

第九章家庭用电

59、家用电器分为:①电热类:电炉、电热毯、电饭煲、电炒锅,②电动类:电风扇、电动机、洗衣机,③照明类: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④信息类:电脑、电视、电话。

60、电磁灶的原理:是利用交变电流的变化磁场在铁磁性锅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而发热的;微波炉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使食物中的分子运动加剧,从而使温度升高。

61、进户线:一根是,一根是,一根是,三孔插座

第三孔和保护接地线相连,三脚插头的第三脚跟用电器相连,验电笔是用来辨别的。验电笔由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和笔尾金属体组成。使用方法:用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人体接触笔尾金属体,氖管发光,则为火线,反之,为零线。

62、控制电器:低压断路器(俗称空气开关),或闸刀开关;保护电器:

低压断路器、保险盒、漏电保护器

63、保险丝是由较大、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能自动 ,起作用。选用保险丝时,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熔断电流是额定电流的2倍)

64、灯泡一端接零线,一端与开关串联后再接火线(即开关控制火线,螺旋套只接零线)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应只在火线上装一根保险丝,这样更保险。

65、触电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事故。电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有二:A 电流的大小 B 通电时间的长短

66、人体电阻1500欧—2000欧,最小阻值大约500欧。低压触电的两种

情况:A 火线—人体—大地,单线触电 B 火线—人体—零线,双线触电。高压触电的两种情况:A 高压电弧触电 B 跨步电压触电。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不靠近。

第十章电磁波和信息技术

67、电磁波的产生:电路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电磁

波谱的组成:,,,, ,微波,无线电波电磁波的特征:波速=波长×频率(波速=3×108m/s)表达式:c=λf 关系:波长与频率成。作用:电磁波可以传递和。

68、①卫星通讯(三颗卫星可实现无缝隙覆盖)②光缆通讯(激光在光线中靠不断反射传递信息)③移动通信(手机既可以发射电磁波又可以接收电磁波)

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69、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也不会;当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能量的总量不变。改变能量的方法:,。要得到一种能量,一定要消耗另一种能量,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70、能量转化中的效率η=输出有效能÷输入能量,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71、放射性是物质发射的性质,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有:钋、镭、铀、钚等,放射线有:α射线——氦原子核流,β射线——电子流,γ射线——电磁波。

72、核裂变:重原子核分裂为较轻的原子核。应用:原子弹和核反应堆。核聚变:较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应用:氢弹,太阳内部的能量释放是核聚变。核能:原子核发生裂变和聚变释放的能量。和平利用核能:核裂变—核电站

73、能源的分类:①A 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B二次能源:电能,焦炭,蒸汽②A 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 B新能源: 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和氢能③A 不可再生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B可再生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

74、物理量符号及国际单位:热量Q——J 比热容c——J/kg.℃

热值q——J/kg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电功W——J

电功率P——W 电热Q——J波长λ——m 波速c——m/s 频率f——Hz

75、辨别电路的串联、并联方式:①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方向,逐一考查每一个元件,直到电源负极,如电流依次通过了所有用电器,则为串联;若出现了分、合,干路上没有用电器,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为并联。②看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去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能否工作,若能,则为并联,若不能,则为串联。

76、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①标号法:从电源正极开始,在电路图各元件符号两端标出号码,再在对应的实物图中的各元件两端标上对应的号码,最后按电路图连接实物。②先串后并法:从电源正极开始,先连接元件最多的一条支路,再找准分、合点,最后将其他支路并联在这条支路上。

77、根据实物图改画电路图的方法:A替代法①三弄清:弄清用电器的串、并联,弄清开关控制哪个用电器,弄清电流表、电压表测哪个用电器。②用规定的电路符号代替实物元件,③按实物的连接画出规范的电路图。B定义法①弄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②画出标准的串联、并联电路图,③根据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再将各元件补画在对应的电路上。

78、分析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①一弄清:弄清电路中的用电器是串联、并联,②两看:看变阻器的电阻的变化,看电路总电阻的变化,③抓不变应万变: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不变,根据I=U/R,U=IR等公式讨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79、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

A 、两灯串联,闭合开关,灯都不亮(一般为开路,可能短路);

⑴用一个灯泡(一根导线,一个电流表)去并联在L1两端,①若L2亮,说明L1开路。②若L2不亮,再将这个灯泡并联在L2两端,若L1亮,说明L2开路;若L1不亮,说明L1,L2开路。

⑵用一个电压表去并联在L1两端,①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L1开路;若电压表无示数,L2开路。②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L1 也开路;若电压表有示数,L1开路。

B、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不能改变电流表的示数,灯泡的亮度,

①若灯很亮,说明滑动变阻器接了两个下接线柱;

②若灯很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接了两个上接线柱。

C、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开路,或被测用电器被短路。

D、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被测用电器短路,或电压表本身开路,或整个电路开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 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复习学案(1) 姓名班级(5课时) 一、长度及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时钟等。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由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3)分子动理论 (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存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3.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 (3)速度计算公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

2010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物质的结构 (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和 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 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 ,原子核由 和 组成, 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 ,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 。 2.质量 、 (1) 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测量质量通常用 。 3.密度 (1)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 ,国际单位是: (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 我们把 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 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 的。 ? 3.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 。 ②速度的公式: ,v 表示 ,s 表示 ,t 表示 。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 。 ④匀速直线运动: 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 械运动。 (2)平均速度 \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 s 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 、 和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 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常考点复习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有关物理 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磁性、导电性、 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测量时间:秒表。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3)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 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四、物体的尺度及测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 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可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特殊的测量方法:即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而改用间接的方法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 厚度或者头发的直径等。常用方法如下:①累积法;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体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 7)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控制变量法:即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的运动;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 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三、运动的描述: 1)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 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 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 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四、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 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练习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练习题 分子动理论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3.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5.在“爱生活,爱物理”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细心观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吸油烟机的风扇和照明灯泡是串联的 B.打开冰箱门能闻到冰箱中榴放进冷水中,工件的温度会________,冷水的内能会________,冷水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17.“钻木”能“取火”,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8.同学们过春节都喜欢放鞭炮,其中有一种“甩炮”,不需用火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摔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炸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这是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19.如图,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交警会强制一些重型汽车在降温池里停留一会,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轮胎停在水中,通过

最完整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 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 4 、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m/s; v=s/t ;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 (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 、回声的利用: 四、怎样听见声音 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1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 、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 、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 5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 (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 ; 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 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最新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 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 2周,对外做功 1 次。 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 8、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9、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0、串联:把用电器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1、物理学中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 103毫安= 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h 2第二章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 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新版教科版

2013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新版教科 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 一、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有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有关。(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J/kg。公式:q=Q/m。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 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 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 则Q放=cm△t。 二、改变世界的热机 (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大多数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内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