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教心理学完整版习题答案

高教心理学完整版习题答案

高教心理学完整版习题答案
高教心理学完整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解

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P3):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3.心理过程(P2):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辨析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14) 不全面:名解1,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P20)×简答4

4.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P20) 不正确。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20)×见4

6.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15)×见4

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P12)

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①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②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③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④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对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4)

主要研究内容是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种种心理问题,具体包括学习心理的一般理论问题、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等问题、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P4)

研究对象: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任务:①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②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0)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①高校提高师资水平;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③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④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观察/实验/调查/测验法

论述题

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P20)见简答4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名解

教师胜任力(P43):是指能将在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的个人与普通人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教育机智(P41):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教学反思(P34):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自我效能感(P31):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教师期望效应(P30):也被成为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预先设定时,这种内在的主观倾向往往会反映在教师的外在行为上,进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

教学监控能力(P37):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角色(P25):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是指个人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型,教师应成为一个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

教学风格(P28):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教学效能感(P31):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P31)√人们从事发某种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P45)×课时计划差异、课堂过程差异和课后评价差异。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

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P24)×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人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

简答题

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51)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微型教学③教学决策训练

④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二、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P31)

影响:1、

三、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P35)

①具体经验阶段;②观察分析阶段;③重新概括阶段;④积极验

证阶段

四、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P27)

教师是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其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师期望等方面。

五、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②教师通过其外部的行为表现影响学生,而这种行为又影响学生

学习的效能感进而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其成就。反过来,学生的成绩和他们的各种学习行为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六、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P42)

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七、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P27)

①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②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③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④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⑤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八、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P49)

①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②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1)

专家教师善于利于认知资源;2)专家教师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3)专家教师善于将“节约”的认知资源再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超出非专家的能力范围的认知活动。③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九、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P36)

1

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实际讨论;④行动研究

十、试述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29)

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预先设定时,这种内在的主观倾向往往会反映在教师的外在行为上,进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

启示:教师期望的特点是暗示性、层次性、情感性、激励性。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是教师形成期望、教师传递期望、学生内化教师期望、教师维持和调整期望。我认为,教师用一种积极向上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发展,不给学生贴标签,用客观规律开展评价。在现实校园环境中,师生的这种默契的关系,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师生之间为“互相信任”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充满期待,学生对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水平敬仰。

十一、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P31、43)

教师胜任力(P43):是指能将在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的个人与普通人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教学效能感(P31):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十二、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P43)

教师胜任力是指能将在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的个人与普通人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结构:胜任力是由胜任特征构成,胜任特征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六个层次。

十三、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P41)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影响因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论述题

一、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P27)(简答题7)

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P31)(简答题5)

三、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并谈谈如何养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P36)

四、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P45、51)

1、课时计划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

2、课堂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

转变: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五、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请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P25)

第三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自学)

辨析题

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不恰当。“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为了减少遗忘,心理学家肯定了“过度学习”的必要性;但并不是说复习的次数可以无限地多,最好的效果的过度学习是150%。

简答题

一、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P64

①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②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

③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④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

性;⑤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⑥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

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P62

①理论型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②创造性思

维有了明显发展;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④思维的广阔型和深刻性显著提高

三、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P58

①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②大学生求知欲与识

别力之间的矛盾;③大学生渴望独立与仍然依赖的矛盾;④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⑤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⑥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

论述题

试述大学新生军训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

大学生意志发展特点:①自觉性普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

②理智成分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得薄弱;③有勇敢精神,但

毅力相对不足;④独立性明显提高,但同时伴随有依赖性;⑤果断性显著增强,但带有冲动性

第四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名解

学习(P74):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P95):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简答题

一、简述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特点(P85)

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

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二、简述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习的作用(P84、76)

特点: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作用:①获取知识;②发展智能;③提高素质

论述题

一、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P82)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着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面发展。

①知识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建构的结果,学习活动是个体创造性

的理解过程;

②学习是个体“顺应”的过程,即认知结构的不断变革或重组,

顺应是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

③学习的结果是网络结构知识。

二、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P83)

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②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学习就是实现自己的潜能,

达到最佳的境界;

③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有自

我实现的潜能,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三、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如何引导大学生新生尽快完成中

学与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P84)。(简答题2)

四、根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理论关于知识同化的三种

模式,在你熟悉的学科领域,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具体说明在每种模式中,新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已有知识是什么。(P81、111)

一、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理论:

①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或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②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发现学习也如

此;

③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新观念与原有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

性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必备的三个条件:①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二、知识同化三模式:

2

同化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可以利用的原有知识可以构成三种关系:原有知识是上位的,新知识是下位的。原有知识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是并列的关系。着三种关系就导致了学习迁移的三种形式:

其一、下位同化迁移;其二、上位同化迁移;其三、并列同化迁移。

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动机(P87):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并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89):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归因(P97):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强化(P96):是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P101):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型的函数关系:激活水平太低,影响行为效率。激活水平过高,行为发生紊乱,同样缺乏行为效率;而当激活水平适当时,其行为效率高。

辨析题

1.为获得高分、赞赏、奖励、避免受罚而努力学习是由学习的间接动机引起的(P92)。×是外部学习动机

2.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为什么?(P101)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根据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

3.外部学习动机比内部学习动机更有效(P92)。×外部学习动机是由于奖惩等外部诱惑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学习需要所引发的学习动机。

4.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P92)。片面。题中均属于外部动机,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5.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P87) 有道理。主要说明动机对活动的作用。动机对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6.在对学校结果进行归因时,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P97)√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简答题

一、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和结构(P89)

功能:1、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2、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3、强化功能。强化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影响情况,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结构:1、学习需要与诱因2、学习期待期待是个体对于从事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客观的活动目标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有哪些?(P93)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复杂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三、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①主导学习动机和非主导学习动机;②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③直接性学习动机和间接性学习动机;④近景的学习动机和远景的学习动机。

四、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人有理解世界和控制世界的需要,因此要预测人的行为;

②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归因于外在因素可不对行为结果负责;归因于内在因素则要对行为结果负责;

③人在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倾向于作内在归因;对自身行为作

归因时,倾向于作外在归因。

论述题

一、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

机(P89,P99)。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

趣味性;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④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⑤正确指导结果归因;⑥开展适当的竞赛;⑦科学设计任务难度

二、一名学生的比如物理成绩,在不紧张的时候考试成绩高,在

紧张的时候考试成绩底,你应用归因理论分析出来原因。

1、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理论要点如下:

归因分为三个向度:内在和外在归因,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把人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难度、运气、身心和其他。如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就会感到满意,信心增加;如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时,满意感则较少。

2、本案例的学生的归因是正确的,但是考试仍然不理想,说明努

力的程度不够,教师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这样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3、教师应鼓励学生正确归因

(1)不同的归因对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起不同的作用。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对因下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维持学生心理平衡。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对学生归因进行及时强化或矫正。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予阳性强化。当学生做出消极归因时,要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

(2)学会全面归因。这是针对片面归因而提出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全面分析,引导他们对较易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个人努力等诸因素进行全面归因。然后让学生填写归因量表,并对几种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程度评定,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对因下药”。

(3)学会积极归因。当学习取得成功时,可把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会启发自己今后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还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成功学习的信心,但应该注意不能过分肯定这一点,因为此归因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易产生自负、骄傲情绪。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取得成功是不是由于任务容易或这次运气好;因为这些都属于外部因素且不可能控制,从而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第六章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中情景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中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及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二、辨析题

1、“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P103)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

2、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P108)有

道理。说的是在教学中要“为迁移而教”,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

三、简答题

一、简述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①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②较高概括程度的

已有知识

2、主体因素①学习者的技能和策略掌握水平;②学习者的迁

移心向

二、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简答1)

3

三、简述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①合理安排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②精心选择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③指导学生合理编码,科学组织知识;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情景;⑤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促进迁移的发生;⑥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⑦帮助学生构建迁移心向,利于学习策略促进迁;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促进迁移

4.简述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

实践意义:1、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迁移一方面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另一方面对毕业后的工作和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做到学以致用。2、对于教师来说,学习迁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意义:学习迁移问题是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突破口,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整个学习规律的揭示,从而有助于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四、论述题

一、结合所教学科,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产生。(见简3)

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见简1、3)

第七章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自学)

学习策略P147:是加工信息的方法与技能,是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步骤,是学习认知的调控技能。

认知策略P150: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二、辨析题

1、一般来说,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以往发生越快。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提示:关于复习次数,过度复习记忆效果好,但复习次数再增加,效果已经饱和,而且浪费时间。

三、简答题

1、技能学习的条件P142。

①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②智慧技能的学习条件

2、简述知识的结构P120。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3、学习策略的特点与要素有哪些P148-149?

特点:学习策略的①主动性特征;②艺术性特征;③对策性特征;

④有效性特征

要素:①认知能力与学习方式;②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

③元认知技能与自我评价

四、论述题

*1.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P143)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引导学生建构意义;

3.促进学生应用知识;①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建立通往新知识的途径和通道,使学生具有更多提取新知识的线索。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具体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命题;③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挖掘复习的深度是获得良好复习效果的关键。2.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的思维策略。(P155)

3.教材直观有哪几种?谈谈在实际教学中他们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资料:

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实物直观的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其缺点是由于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切,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

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

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其优点是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效果,扩大直观范围。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使通过模象直观获得的知识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同时也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第八章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一、名词解释

*1.创造力(P188):是一种创造的能力,也有学者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

2.创造性思维(P200):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

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3.定式(P182):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

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4.问题解决(P172):个人应用一些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二、辨析题

1.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

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P197)。正确。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因此,应努力创设促进大学生创造的良好环境。

2.鲁班从茅草割破手而发明锯是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

效果。(P184)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对解决问题起到了启发作用的事物成为原型,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创造能力表现在意义重大的创造活动中,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

利。(P195)×简答3

4.“为创造而教”,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你对

此论有何看法?(P196)√“为创造而教”是当前教育界盛行的口号。大学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的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

5.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P182)×n心理定势对问题

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环境不变时,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P180)

①问题的特征②情绪与动机③对问题情景的知觉④定式

⑤功能固着⑥原型启发

*2.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P196)

①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②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

机:2.1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2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③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3.1保护学生的创造欲;3.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3.3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3.4鼓励学生与有创造力的人接触;④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类比/逆向/转换/直觉思维法

*3.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P194) ☆☆☆☆

①认知因素:智商、领域知识、策略性知识

②人格因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勇敢而独立的个

性和批判精神;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

4.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P178):发现问题、明确问

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5.简述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P200)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

法:发散/类比/逆向/转换/直觉思维法

4

四、论述题

*1.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试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188、200)

(1)实质:是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不仅包括一系列的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创造性的特性:创造性是由个人产品决定的,注重创造的成果;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应注重创造的发生及其历程;创造性是由测验和评价结果决定的;创造性与人格特质有关。

(2)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合教育心理学的而研究成果,应训练大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类比/逆向/转换/直觉思维法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P196)(简答题2)

3.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晚年时曾说:“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的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还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

请从创造者人格因素层面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并谈谈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P199)(简答题2)

第九章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P224):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意识,它是个体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品德(P207) :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3.品德心理结构(P209):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二、辨析题

*1.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P225)

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

*2.某专业的一名同学,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可最近一门课程考试其发生了作弊现象,有人说该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你认为呢?(P207)

这种说法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

3.一名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各方面都很满意,觉得自己非常出色,那么他就达到了自我悦纳的程度。(P231)不正确。每一个体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这名学生则对自己评价过高,妄自尊大、自我陶醉,属于自我扩张型,是一种消极的自我统一。而自我悦纳是指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既看到自身优点,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客观地分析缺点、扬长避短。

4.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P207)(见辨析2)*

5.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P217)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

三、简答题

1.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关系。(P209)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

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

该四部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整体中。其中*认识是基础,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依据,并对*行为具有定向调节的作用;*情感是产生*行为的动力;*意志是*行为的精神支柱、重要环节。*行为是品德的综合表现和检验依据;

另一反面,该结构中四部分又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品德发展中,各成分彼此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得个体的品德结构由表层向深层,由不稳定状态想稳定状态逐渐发展。

2.简述自我意识发展。(P227)

①自我中心期②社会自我发展期从3-14岁,自我意识的发展

进入到第二阶段。也叫“客观化”时期。③心理自我发展期从青春初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又称为自我意识的“主观化时期”。

3.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P228)

①提高认识水平②丰富感情世界③发展意志能力④促进道德形成

*4.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P218)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 简述如何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P230)

①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

②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1)引导大学生正确

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2)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3)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6.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我认识水平?(P230、228)

四、论述题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何对大学生进行自

我教育?(P228、230)

(1)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

(2)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

进行自我意识完善?(P228、230)

第十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一、名词解释

*1.人际交往(P234):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2.学校人际关系(P242):学校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活动

过程中,彼此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亲近或疏远的关系。

二、辨析题

*1.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P254)

片面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而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

2.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做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P239)正确的。

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主要指人际交往的交互性、互惠性、将心换心,它符合交互性原则及会交换原则。前者指只有那种真心接纳、喜

5

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接纳喜欢他们,愿同他们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后者指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

三、简答题

*1.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P239)

①仪表;②空间距离;③交往频率;④相似性;⑤互补性;⑥能力;⑦个性品质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P238)

①平等原则②尊重原则③信用原则④互助原则⑤宽容原则

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P236)

①信息交流功能;②促进发展功能;③协调整合功能;④自我认识功能;⑤心理保健功能

4.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P252)

①交往愿望的迫切性;②交往观念的自主性;③交往内容的丰富性;④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5.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P255)

①交往自卑;②交往孤独;③交往嫉妒;④交往恐惧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进行调适?(P255)

(1)交往自卑:调试①客观的进行自我分析;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③善于表现自己,积极与他人交往;

(2)交往孤独:调试①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③克服不良性格,培养高尚的情趣,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3)交往嫉妒:调试①学会转移注意;②提高认识;③学会自我反省

(4)交往恐惧:调试①明确认识社交是增长才干、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现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必须主动参加社交;②调整心态,多参加交往活动;③掌握相关知识。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论述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P252、253)

特点:见简答题4

如何建立维护:(1)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2)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3)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第十一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P261):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2.健康(P259):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辨析题

1.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P260) 名解

2.学生只要没有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就可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P260)×。名解

*3.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不是健康的,就是存在心理疾病的。(P261)×。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的两极,它们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4.辅导员在指导大学新生时着重解决他们的想家问题就行了。(P278)

5.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P263-264)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262)

①智力水平正常②自我意识正确③人际关系和谐④生活平衡积极⑤社会适应良好⑥情绪积极乐观⑦意志行为健全⑧人格统一完整⑨心身特征一致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P277)

加强心理教育是①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②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③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手段;④有利于

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278)

(1)环境适应:帮助大学生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大学生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2)学习活动:①强化学习动机;②培养学习兴趣;③改善学习方法;

(3)人际交往:①培养大学生提高增强人际关系的能力意识;②对大学生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③进行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训练。

(4)恋爱与性:①性生理卫生教育②注意人格培养③鼓励与异性正确交往④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

(5)求职就业:①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②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思想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4. 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274)

(一)本体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病菌或病毒感染

③脑外伤或化学中毒④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2.心理活

动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

(二)诱发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资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平等尊重原则、保密性原则、严肃性原则

6.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P282)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过分“追求完美”;要善于保持心理平衡;要保持合理的期望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学习负担适量;生活节奏合理;注意保护大脑

(3)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保持自我情绪的最佳状态;学会妥善处理心理冲突;锻炼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

(6)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不断提高心理发展的动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论述题

1. 结合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P282)

*2.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P282)

3.试论述新入学的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心理适应问题,如何尽

早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适应期?(P278)

4.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

维护?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管理;注重自我维护。

参考资料: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克服不合理的认知。

2.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预防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

3.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

4.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

保持平衡。

5.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6.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与时俱进。

7.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8、教师要善于进行时间管理,注意安排工作顺序。

10.寻求新的工作体验,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

11.寻求专业帮助

材料题:

说明:下面的材料题重点是要知道应用哪个知识点,什么原理来问答,记忆时应结合前面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因为多数是前面内容的重复,是一种题型的变化而已。

1.假如你是一位新教师,今年开始教大二的一门课。

请结合你即将要上的具体课程:1、你准备什么样的开场白?2、如何说出你的课堂管理办法?

请根据“教师成长与有效教师”的原理,写一个3分钟的发言稿。

提示:教师成长

2.一位高校教师上课时经常评价新大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新大学

生都很反感。一次课堂上这位教师对同学们说:“你们90后不如80后大学生,更不如70年代的大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你根据什么说我们的发展前途不如老大学生?”这位教师一时无言以对,非常尴尬。

6

请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位教师错在哪?怎样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

提示:人际交往、师生关系

*3.小张曾对大学抱有很好的憧憬,但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原先设想有很大差距,大学学习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么有意思,面对苦涩的专业理论知识,他感到心中十分茫然,学习没有动力,上课打不起精神,虽也对自己提出过认真学习的要求,可就是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是小张的老师,请你对小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激发小张的学习动机提出你的建议。

提示:学习动机

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他的实验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请结合教学活动实际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对教育有何启示?教师在发挥期待的积极影响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教师角色作用

*5.1946年,陶行知先生在一次集会演讲中认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要进行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结合你的理解和当前高校实际,谈谈陶行知先生这六大解放对于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启示作用。

提示:创造力

6.学生A、B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大学期间两人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两人同时参加出国考试并被美国大学录取,只因A申请的学校排名高于B申请的学校,B膨胀的嫉妒心使她无法面对A优于她的现实,于是,她以A的名义向A申请的学校写了一封信,拒绝去美读书,当A得知最终结果时,她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事实,而B的理由只有一条:嫉妒。试分析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嫉妒心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示: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7.一位教师当着学生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一位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以后这位学生每当这位教师上课不是逃课,就是迟到。请您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变这位学生行为的正确方法。

提示:学习动机激发正确使用批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8.一新大学生高中时成绩特别好,上大学后,几次考试下来,成绩没有排在班级前列,结果造成她往日的优越感消失,学习动力明显下降。你作为她的大学老师,应当如何运用高教心理学的原理对她进行辅导?

提示:学习动机

*9.大学课堂遭遇学生软抵抗

张强在课堂上偷偷点了下人数,只有几个没到。作为班长,他松了口气:人员还算齐整,老师多半不会点名。他心里想着,转头望了望窗外的蓝天白云,感叹自己“还要坐在这里听无聊的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当下高校抓逃课抓得紧,没特殊情况,谁也不会轻易当“逃学威龙”,现在流行的是“非暴力不合作”。张强所在的教室就上演着这种“软暴力”: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前面,讲着课,内容是教科书上的原文。听课位置最好的前三排,一个学生也没有。两个女生一边织着围脖儿一边窃窃私语。坐在她们后面的一个男生低着头看一本英语六级单词书,边念边写。最后一排的几个同学打开手提带上耳机听娱乐节目……老师和学生同在教室里,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圈儿。

请从学与教两方面来分析其中原因,并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示:学习动机

10.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领衔的30人研究团队对供职

于包括985、211、普通高校、大专院校和成人/民办高校在内高校的5138名青年教师,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问卷调查,于2012年完成了《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也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更有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 78.1%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甚至‘很不够用’。”另一项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

请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相关原理,分析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提示:结合材料,再根据上面最后一章最后一题提供的参考资料来分析。

11.郑某,男,大学二年级学生,个性低调,自尊心极强,渴望被

关注,自控能力较差。郑某是一位复读生,2008年在通过第二次高考考入xx大学,初入大学时表现积极,并凭借积极肯干的态度在大一第一学期时进入了所在学院的院学生会,但是进入学生会后由于学生工作的日渐增多,对课程不感兴趣等因素,渐渐产生了较浓的厌学情绪,常常旷课,课堂作业也无法独立完成,在大一学年结束时学习成绩较差,但险些挂科的成绩并没有促使郑某产生转变,相反却使其变本加厉的厌恶学习甚至上课,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在成绩一路下滑的同时其在学生会的工作态度也越来越差,最终工作学习两方面都没有获得其所设想的成功.除此之外,由于其过于内向低调的个性导致其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于是在现实中屡遭失败后,从大二上学期开始终日沉迷网络中以度日,甚至数日不离开宿舍。

请谈谈该生厌学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提示:学习动机

12.某女大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3000多元的存款被骗。该生以

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保护,性格内向乖巧。此事后她出现了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情绪低落,愤怒,自责等症状。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感觉自己不幸。

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为了弥补经济损失她四处找工作,这影响了她的学习,这让她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学很不确定。

请分析该生目前出了什么问题,她应该怎么办?

提示:最后一章,大学生心理障碍

13.小胡,男,大学一年级学生,他希望自己在班级中成为一个慷

慨大方、乐于助人,比较受同学欢迎的人,进校几个月来,他一直都在朝这方面努力。有一天,小胡刚走到教室门口,

突然听见有人在说起他的名字,他躲在门后仔细地听,原来,班级几个同学在议论他,有人说他小气、抠门,有人说他没有爱心。

小胡一下子懵了,怎么会是这样,他很苦恼。

如果你是小胡的老师,你如何看待小胡的苦恼?试用所学心理学知识给出教育建议。

提示:自我意识

四川南充学生张非,2003至2007年期间,参加过三次高考,先后考上北大、清华,被媒体称为“考霸”,以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自居。2003年,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多门课程不合格,不能满足学籍规定而被北京大学劝退。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2005年,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2007年,张非到南充十中复习,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取得南充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再次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

试分析张非为什么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与生活?并请根据所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给出教育建议。

提示:学习适应P268

15.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

王强说:“老师出题太难了”,或“我都认真复习了,但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没地方,图书馆位子太少,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辅导员问其他同学为什么王强数学没考好,同学说:“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上课也经常不来。”

请结合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7

提示:动机的归因理论

16.杜老师是某高校的年轻女教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美丽的吊带裙和时髦的拖鞋。她去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有不少同学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连上课的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些后排的学生开小差了。这是令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要求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音量,竟然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讲课的内容很丰富,直到下课铃响才结束课的内容,然后布置一次作业。

今天是她教学中很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言,请你分析她在哪些方面来运用心理学规律,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提示:新老师与专家老师的差异

*17.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感慨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的答案需要从教育的各个层面共同寻找答案,请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角度,谈谈你对钱学森之问的解答。

提示:创造力

*18.故事1::一位将军希望能够占领位于乡村中心的要塞,要塞外面有很多条向外延伸的路,所有的路上都埋置了地雷。只有小队人马可安全通过这些道路,而当大队人马通过时,一种强大的力量就会引爆地面。因此,大规模的直接进攻是不可能的。将军的解决方案是把他的部队分成许多小队,把每一队派到不同的道路,并命令这些小队同时在要塞处会合。

故事2:你是一名医生,面对一位胃部患恶性肿瘤的病人,病人不能做手术,但如果肿瘤不除病人就会死。有一种射线可用来摧毁肿瘤,如果所有的射线以足够高的强度同时到达肿瘤,肿瘤就能被破坏,但是其周围的组织也有可能遭到破坏。较低强度的射线对身体的健康组织结构是无害的,但对肿瘤也没什么影响。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射线可以既破坏肿瘤,同时又能避免伤害到健康组织?

当把故事2中这个医学问题单独呈现给大学生时,很少有人能解决它。然而,当他们明确地得知可以用故事1类似的方法时,由于这两个问题之间的高度相似性,90 %以上的人都可以从故事 1 的问题解决中获得启发,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故事2 的问题解决中。

阅读上述材料,请应用教学迁移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的迁移是如何进行的。

提示:学习迁移

*19.有一次,爱因斯坦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正是这样!”明可夫斯基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爱因斯坦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联系中国大学生成长环境,谈谈这个故事对教学的启发。

提示:创造力培养

20.我们常常会看到:在一个新学期中一些大学生往往会有很多打算或计划,但最终都没有实现。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呢?请你结合学习的有关策略对此进行分析。

提示:第三章

21.想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哪些?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写出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案来。

提示:学习动机

22.大二男生张三,屡次在考试中出现不及格。辅导员问其原因时,

张三总是回答:“老师出的题目太难”,或“我都认真复习了,但老师出题太偏”,或“没地方看书,寝室和教室都太吵,图书馆位子又太少”。而辅导员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的情况则是:“他在谈恋爱,根本没看他看什么书。”

结合材料,试分析张三对自己考试不及格的归因,并预测接下来他的学习状况会怎么样?

提示:动机的归因理论

23.一位老师与一名大学生因误会产生隔阂,这名学生为此苦恼而

焦虑,因此影响了其学习、成长与发展,老师应该怎么做?

提示:人际交往之师生关系,见试卷中的参考答案

24. 很多大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突击,不少也能得高分,请

分析:这样的学习方法科学吗?

提示: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见试卷中的参考答案

25.案例:商学院男生刘力,还是在他10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

随母生活,家中就他母子二人。刘力热情而有孝心,平时看到妈妈内外忙碌,就总是抢着帮妈妈做事。但他总是特别粗心,在家里举胳膊伸腿,不是打翻了壶就是碰掉了碗,做作业也是毛手毛脚,马马虎虎的。妈妈说了无数次,可他总是改不了,他妈妈遇事只好不许他动手。为此,他妈妈找到了他的心理老师,老师就有意地训练他。

“我的眼镜忘了拿了,请你帮我拿,可别碰坏了,那是一幅很贵的眼睛啊!”吉波小心翼翼地把眼镜拿来,没有碰坏。

“我口渴极了,请帮我倒杯水,倒满点,可别撒了!”于是,一杯满满的水轻轻地放在老师面前,一点儿也没洒。

每当这时,老师就鼓励他:“我看你妈妈说得不对,其实你很仔细,今后做什么事都要这样。”

后来,老师又让他衣服破了自己学着补,参加学校美术社学画画,就这样,他终于进步了,变得非常细心和有耐心。

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

(1)为什么刘力在妈妈的帮助下改不掉缺点,而在老师帮助下就能改掉呢?

(2)老师的做法好在哪些方面?

提示:学习迁移等章节知识

26.案例:几年前,李东作为一名老生来听我的课。我安排

了教程结构,学生在学习下一个单元之前必须掌握上一单元。每个单元测验,他们可参加三次,可以获得A、B、C三种等级。学期初的一天,李东参加了一次单元测验,并得到了B。我问他,你想再测验一次来得到A吗?他说,哦,不,老师,我并不属于能得到A的学生。过了段时间,李东走过来对我说,他认为在他的试卷评分中可能有错误,我检查后发现,原本正确的一道题目确实给判错了。这就把他的等级提高到了A啊,我指给他看“李东,你终究是可以得到A的学生。”从那以后,当在单元测验中未达到A时,李东几乎总是尝试第二次测验。

请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提示:自我效能感理论

附录:老题库辨析题试题及答案

辨析题(附答题要点)

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

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别。

答:错误,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它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中介;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而以上特点动物的学习都不具备。

2.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

答:正确。“温故知新”是指通过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根据学习迁移的观点,这是一种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3.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

谐的统一。

答:正确。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肯定型”,即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不断与发展的理想自我保持动态一致。

8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017幸福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 幸福与心理学(一) 1 【单选题】以下哪位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垮掉的一代”出现在()之后。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近年来,“幸福热”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有所体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的幸福感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得到显著提升。()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幸福与心理学(二) 1 【单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世界第()位。 窗体顶端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人们之所以渴望自由又逃避自由,是因为自由也意味着责任。()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面对同一份工作,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和心态乐观与否,基本是相似的。() 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三) 1 【单选题】《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窗体顶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聪明的人大多数身体比普通人要差。()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重大的危险的决策,往往是一个人独断专行的结果。() 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幸福与心理学(四) 1 【单选题】斯滕伯格提出爱的三要素不包括()。 窗体顶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雕塑作品《大卫》是()的作品。 窗体顶端 A、 B、 C、 D、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5 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即通 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首先,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6.简述思维过程。 答: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7.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智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①家庭与智力发展; ②文化与智力发展; ③教育与智力发展; ④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 8. 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相互影响。 (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影响,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幸福心理学答案

幸福心理学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一) 1【单选题】下列对丹尼尔·卡尼曼说法错误的是()。 A、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B、196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 C、是心理学家 D、主要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 我的答案:B 2【多选题】“幸福热”在组织层面上的表现为()。 A、幸福组织 B、幸福企业 C、幸福热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口号 D、企业幸福感 我的答案:ABD 3【判断题】美国对主流经济学提出批判的背景是GDP增长了几倍但是民众幸福感并没有同步增长。() 我的答案:√ 4【判断题】“幸福热”的时代表现在地方层面、媒体层面和学术层面。() 我的答案:√ 5【判断题】赛利格曼曾在哈佛开设了幸福公开课,使得这门课程被广泛关注。() 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二) 1【单选题】关于幸福感与物质水平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水平越高,人们越幸福 B、物质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C、物质水平越低,幸福感越高 D、物质水平和幸福感无明显关系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下列关于相对剥夺感说法错误的是()。 A、会与参照全体进行比较 B、会产生消极情绪 C、觉得一切环境都在欺负自己 D、当人们将自己处境和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在劣势,会产生剥夺感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四位

我的答案:AD 4【多选题】选择自由就意味着()。 A、承担责任 B、独立面对困难 C、更具有幸福感 D、学会解决问题 我的答案:ABD 5【判断题】有选择困难的人他们怕选择错误后所要承担的后果。() 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三) 1【单选题】做梦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是()。 A、几个小时 B、若干秒 C、若干分钟 D、一两分钟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下列属于菲利普·津巴多撰写的书籍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心理学与生活》 C、《犯罪行为心理学》 D、《梦的解析》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社会学集化现象认为,当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全组的决定与个人决定相比较()。 A、更保守 B、更冒险 C、既不冒险也不保守 D、二者没有关联 我的答案:B 4【多选题】每个人认知过程是不一样的,情绪过程也不一样,所产生的行为也不一样,这与个人()有关。 A、个性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行为反应 D、自我意识 我的答案:ABD 5【判断题】人们大概每隔几夜就要做一次梦。() 我的答案:× 6【判断题】从大样本的数据看,异常聪明的人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比其他人更健康。() 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四) 1【多选题】属于与人一般的交往的是()。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幸福心理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幸福心理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一)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单选题】下列对丹尼尔·卡尼曼说法错误的是()。 ?A、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B、196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 ?C、是心理学家 ?D、主要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多选题】“幸福热”在组织层面上的表现为()。 ?A、幸福组织 ?B、幸福企业 ?C、幸福热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口号 ?D、企业幸福感 我的答案:ABD 得分:20.0分 3 【判断题】“幸福热”的时代表现在地方层面、媒体层面和学术层面。()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4

【判断题】美国对主流经济学提出批判的背景是GDP增长了几倍但是民众幸福感并没有同步增长。()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赛利格曼曾在哈佛开设了幸福公开课,使得这门课程被广泛关注。()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幸福与心理学(二)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相对剥夺感说法错误的是()。 ?A、会与参照全体进行比较 ?B、会产生消极情绪 ?C、觉得一切环境都在欺负自己 ?D、当人们将自己处境和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在劣势,会产生剥夺感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关于幸福感与物质水平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水平越高,人们越幸福

?B、物质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C、物质水平越低,幸福感越高 ?D、物质水平和幸福感无明显关系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多选题】选择自由就意味着()。 ?A、承担责任 ?B、独立面对困难 ?C、更具有幸福感 ?D、学会解决问题 我的答案:ABD 得分:20.0分 4 【多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四位 ?D、第五位 我的答案:BD 得分:20.0分 5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