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V2012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V2012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V2012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V2012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

2012年4月

目录

引言 (4)

第一章分级标准的目的与作用 (4)

一、进行分级评估的目的 (4)

二、评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4)

三、分级标准的作用 (4)

第二章分级评分的原理与方法 (6)

第一节电子病历系统及其评估方法概述 (6)

第二节电子病历系统分级标准的设计原则 (7)

第三节具体项目的功能评估与应用水平评估方法 (8)

一、医疗工作流程中的角色与项目 (8)

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分级的原则 (9)

三、电子病历系统项目功能评分方法 (10)

四、电子病历系统有效应用评分 (11)

五、综合评分及其计算方法 (11)

第四节医疗机构整体应用水平的评估 (12)

第三章评估的数据采集与计算 (15)

第一节基础数据项规则与获取方法 (15)

一、用于评价计算的基础数据 (15)

二、用于分析信息化效益的基础数据 (17)

三、基础数据的获取 (17)

第二节考察项目功能与应用范围数据的获取 (18)

一、计算应用水平综合评分的一般规则 (18)

二、评分数据的填写与评分示例 (20)

第三节整体应用水平评分的计算 (22)

第四章考察项目各级功能的要求与评估要点 (24)

第一节病房医师 (24)

一、病房医嘱处理 (24)

二、病房检验申请 (29)

三、病房检验报告 (32)

四、病房检查申请 (34)

五、病房检查报告 (38)

六、病房病历记录 (40)

七、病房医疗知识 (44)

第二节病房护士 (46)

一、患者管理与评估 (46)

二、医嘱执行 (49)

三、护理记录 (52)

第三节门诊医师 (56)

一、处方书写 (56)

二、门诊检验申请 (59)

四、门诊检查申请 (65)

五、门诊检查报告 (68)

六、门诊病历记录 (71)

七、门诊医疗知识 (74)

第四节检查科室 (77)

一、申请与预约 (78)

二、检查记录 (82)

三、检查报告 (87)

四、检查图像 (91)

第五节检验科室 (97)

一、标本处理 (98)

二、检验结果记录 (103)

三、检验报告 (107)

第六节治疗科室 (111)

一、治疗记录 (112)

二、手术预约与登记 (115)

三、麻醉信息 (119)

四、监护数据 (122)

第七节医疗保障 (125)

一、血液准备 (127)

二、配血与用血 (131)

三、门诊药品准备与调剂 (134)

四、病房药品配置 (138)

第八节病历管理 (143)

一、病历质量控制 (143)

第九节电子病历基础 (147)

一、病历数据存储 (148)

二、电子认证与签名 (152)

三、病历数据访问控制 (155)

四、系统灾难恢复体系 (157)

第五章评分与分级结果的分析应用 (161)

第一节全国层面 (161)

一、总体得分和评级 (161)

二、各角色与项目得分 (163)

三、结论与建议 (164)

第二节省级层面 (164)

一、总体得分和评级 (165)

二、各角色得分 (167)

三、各项目得分 (167)

四、结论与建议 (167)

第三节医院层面 (168)

一、总体得分和评级 (168)

二、各角色得分 (168)

四、结论与建议 (170)

参考文献 (171)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解读

(草稿)

引言

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支持,医院能够在提高医疗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医疗记录是医院信息中最重要的内容,把医疗过程所产生记录的处理电子化就是电子病历系统的主要任务。

在2009年启动的我国新医改将电子病历作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1]。在此背景下,卫生主管部门委托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研究并起草了有关电子病历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多个规范和标准。本文所进行解读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就是其中的一项标准。

第一章分级标准的目的与作用

一、进行分级评估的目的

制定电子病历的应用分级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和度量各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应用所达到的水平。通过应用本标准的评价,医疗机构能够明确地了解各阶段电子病历应当实现的功能,也能使医疗机构能评估自己所处的位置。同时,本标准给出了一个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路线图或者发展指南,可用于指导医疗机构沿着正确的发展路线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这对于引导电子病历相关系统的开发商更好地开发相应产品有积极作用。

二、评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电子病历是指医疗活动中以电子化方式采集、存储和处理的医疗记录,涉及到医疗机构整个医疗过程。电子病历的应用必须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完成

对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估的重点就是:

(1)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功能的考察;

(2)所实现系统功能应用范围的考察。

电子病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是决定一个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能够应用到什么水平的基础。但仅仅系统有这些功能还不够,医疗机构还需要通过组织、管理、培训、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使电子病历系统所具有的这些功能能够在整个医疗机构内得到应用。

三、分级标准的作用

分级标准采用定量、分级评分的方法,评定的结果是可量化测量的。医疗机构在电子病历各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应用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应用本标准的方法进行定量的评估;

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进行考察时,可根据所考察对象所在地区、规

模、服务人群情况选择适当评分和等级进行管理,确定适当的建设与应用要求;

应用软件和系统的开发商,也可根据本标准所列的功能等级,结合其他相关的信息标准,选择研发恰当功能的产品,使各个厂商的产品能够连接配套、共享信息,使医疗机构能够选择功能合适,性能优良的电子病历系统产品。

第二章分级评分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电子病历系统及其评估方法概述

医院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处理医疗信息的系统、处理运营管理信息的系统、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支撑医院教学科研的信息处理系统等几个大方面的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就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医疗信息处理的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是专门针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评估的标准。

对于信息系统评估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早在1973年,R.L.Nolan[2]在研究医疗计算机应用投资与应用情况后,就提出了以信息建设投资为基础的分级方法,即信息发展的Nolan模型。这个模型是一种通过投资间接评价系统发展阶段的方法。但由于影响信息系统应用质量有很多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信息系统的投资与系统应用质量并不完全成正比。

在1992年,W. H. DeLone和D. R. McLean[4]提出了一种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到2003年又提出了改进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简称D&M模型。这个模型将信息系统的应用质量归纳为通过6个变量进行评价的方法,这6个变量分别是: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应用情况、用户满意度、对使用者影响、对使用单位的影响。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信息系统的应用质量,因此这些文献被广泛引用。但是,这种方法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实际评价时需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数据,因此评估结果受到调查对象的主观影响比较大,如果增大问卷调查量,又给评估的实施造成困难。

除对一般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外,针对电子病历系统这样特定的信息系统也有许多评估的研究工作和实际的评价体系。美国的Gartner公司[5][6]对于电子病历的发展阶段给出了一种5个等级的划分方法,并且不断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评价内容进行修正[5]。这是一种从医生的角度评价的方法,它将电子病历对医生的影响划分为:数据采集、文档管理、助手、工作伙伴、业务指导等5个逐步提高的阶段。这种模型主要是针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价的。

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HIMSS Analytics提出的EMR Adoption Model(EMRAM)[7]评价模型是目前在美国比较有影响的针对电子病历系统的评价方法,每年在美国和加拿大都使用这个模型对医院进行评估。在EMRAM模型中,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被分为0到7共八个等级。通过医院回答调查问卷中的一系列问题,经过特定的模型归纳处理,可以将一所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应用情况划分为相应的等级。这种方法能够从宏观上地评价医院的整体情况,是一种根据系统功能对建设水平评估的方法。这种方法中并未对应用范围给出评价。

美国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CMS)[8]所进行的电子健康档案推进计划中的“有效应用”(Meaningful Use)评价方法是一种面向应用质量评价的方法。在这种评价方法中,医疗安全、效率、质量等要求被归纳为25个应用考察项目,并确定其中必须应用的内容和一些可以由医疗机构选择应用的内容。通过考察这些内容的应用情况(如病人中的比例)来确定医院或诊所是否实现了电子病历的有效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好地判断应用的范围。但这种方法中没有对功能进行全面的考察,也缺乏对应用层次、水平的分级。

国内针对医院信息系统应用评估也有一些研究工作,刘海一、马琏等[9]提出了一种可以量化评估医院信息系统应用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综合信息系统功能、应用范围的度量,能够对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给出定量的评分。

第二节电子病历系统分级标准的设计原则

从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过程看,大致可以讲系统的功能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数据采集”阶段。通常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系统主要功能是将原来手工业务中信息处理的过程引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系统必须完成数据采集的功能。实际上早期很多系统是使用单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的。

第二个阶段是“数据共享”阶段。在数据已经输入计算机的条件下,多个部门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医疗流程中前一环节已经输入的数据,避免多头数据采集所产生的不一致性和重复劳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的今天,各个部门应用系统能够充分交换数据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支持”阶段。就是信息系统能够具有利用存储的知识库数据,为医疗业务提供及时、准确、恰当的提醒、警示等处理,通过这些信息支持活动提高医疗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实现“智能支持”首先需要系统中能够综合地汇总与共享医疗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同时还需要电子病历系统中有大量的医学相关的知识数据,如药物相互作用表、药物配伍禁忌对照表、临床医疗积累的各种规则、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医学文献、各种诊疗规范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才能够进行多方位的数据检查和判断。

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分级就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对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或各个部门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看其处于哪个阶段的什么位置,我们就能够了解这个环节或部门的系统处于什么样的功能水平。

为了使评估能够有比较高的质量,本标准对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进行分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规范性:考察电子病历的各个项目均以现行医疗法规制度、功能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为依据与参照。

2、客观性:采用客观度量、定量评分的方法。分级标准中各个评分项目都尽可能采用客观的、可计量的条件进行描述。

3、连续性:可持续度量各个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为医疗机构提供评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发展标尺。

4、扩展性:可随着电子病历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能够不断扩展评价项目,同时保持评价方法一致性。

5、针对性:分级侧重于考察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与质量。

根据上述原则,分级标准采用了两个部分的评估实现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评分与分级:

1、对医疗流程中各个具体环节信息系统功能与应用范围的评估。

评估各个具体环节的应用水平,主要目的是使评估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医疗流程中各个具体部门信息系统功能所处的水平,同时考察这些功能所实际应用的范围。

对具体环节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内容:

(1)将电子病历应用整个流程划分出重点的角色与项目,本标准中共有9个角色和37个项目。

(2)每个项目的功能按照前面三个发展阶段功能的水平细分为8个等级。

(3)考察医疗机构中每个项目各个功能等级所实际应用的比例。综合各项目应用水平等级评分与实现比例,得到综合评分。

(4)累计各个项目的综合评分即所考察医疗机构的总评分。

2、对医疗机构整体信息化情况的评估。

整体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看医疗记录的电子病历系统整体综合功能的水平与整体应用范围与质量的情况。整体评估的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出医院对于整个医疗流程中信息化建设的平衡性,考察病历信息是否实现了全面的电子化处理。

在评估标准中将每个项目各级的功能划分为基本项目与可选项目。在整体上设定各个等级应该实现的基本项目与可选项目的数量。对整体水平的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考察具体项目评分的累积分数,要求实现各个等级对应的最低分数。

(2)核对医疗机构实现各个等级基本项目的情况,要求实现所评等级所有的基本项。

(3)考察医疗机构实现各个等级选择项目的情况,要求实现的选择项多于所评等级要求的最低数量。

通过综合上述三项标准,就能够得到医院整体电子病历的应用等级。

第三节具体项目的功能评估与应用水平评估方法

一、医疗工作流程中的角色与项目

为了能够使电子病历应用评价具有可比性,我们首先将医疗工作的过程划分为一些标准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下列出一些项目。本标准的所有评分都基于医疗流程中的标准环节。无论待评价的医疗机构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是如何划分子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设置在哪个子系统中,只要按照这些标准环节下的项目进行应用水平评估,就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医疗机构中得到可比的评价分数。

各个环节的划分原则主要参照医疗工作过程的诊断、治疗操作中医生、护士、技术员具体操作的工作环节。这些环节是一个相对完整、可以比较明确划分、能够产生比较独立医疗记录的工作。

我们在各个环节下选择一些项目。这些项目组成医疗工作环节中的一些功能要素,是医疗工作环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分级以这些功能要素作为最基本元素进

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分级的原则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划分为0—7共8个等级,每提升一个等级代表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的一个提高与跨越。为能够同时适应对医院局部电子病历系统的考察和对医院整体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考察。在每一级的要求中包括了局部的要求和整体的要求。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原则是一致的。但局部要求侧重于对具体业务项目功能的要求,而整体要求则侧重于对医院达到这个等级关键业务功能的要求。这些等级中前一等级通常是后一个等级的基础。这8个等级包括:

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没有应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医疗过程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

1级:初步数据采集

局部要求: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参与处理(如传盘、手工复制文件等)。

整体要求:药品、检验、检查等有任何两个以上跨业务项目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并能够通过传盘、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护士录入医嘱、医疗保险业务通过获取导出医嘱文件进行处理;放射科保存检查图像文件光盘,病房医生调用光盘看图像)

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局部要求:在医疗机构内部的一些部门内部应用了处理医疗信息的系统,这些系统的信息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自动处理共享。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

整体要求:医疗业务部门(药房、检验科)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医疗记录、费用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各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能产生费用明细清单。部门之间的没有系统的数据交换,或数据的交换需要经过人工的干预处理。

3级:流程数据共享,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局部要求:可通过任何方式(界面集成、调用外系统、接口等)获得部门外数字化信息,本系统的医疗相关信息可供整个医疗机构共享。有至少1项自动检查规则。

整体要求:临床科室能够用计算机处理医嘱(医生或护士)、处方(医生),系统自动传送这些数据给药局、收费部门,有多部门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可通过任何方式(界面集成、调用外系统、接口等)共享检查、检验、药品信息。医院内有至少1个知识库或规则检查机制。

4级:全院信息连通,中级医疗决策支持

局部要求:通过数据接口方式实现与所有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在一个医疗角色范围内提供至少1项具有知识库的决策支持或流程控制服务。

整体要求:全部数据在发生地采集,实现医生处理医嘱、处方,病历记录计算机化。全院各部门检查、检验、治疗、药品处理共享信息通过数据接口方式实现。各个医疗流程实现全流程计算机化信息处理。实现药品配伍、相互作用、药物与诊断自动检查,提供统一的临床规范、检查与检验作用知识库。

5级:统一数据管理,病历书写智能化

局部要求:本系统产生医疗数据可提供全院统一数据管理系统,所需要数据来自统一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利用包括系统外数据的知识库。所有业务过程可能够依据计算机系统提供信息执行。

整体要求:全院形成统一的临床数据管理机制。各个部门系统数据能够在数据层面集成。临床医生书写病历具有智能化工具,有智能化模版,结构化方式存储记录,能够获取检查、检验、治疗记录的数据,门诊、住院信息可一体化共享。检查报告产生工具能够引用临床信息与其他部门数据。

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局部要求:各个医疗业务项目尽可能使用机器识别与数据采集手段(如条形码、磁卡、IC卡、RFID等),计算机系统提供在线数据核查与管理。能够在业务处理中依据知识库进行信息检查,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及时的提醒,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概率。

整体要求:护理过程全面计算机记录,药物治疗实现闭环信息记录与管理,检查与检验实现全面(包括过程、标本等)数据跟踪。具备全院跨部门信息构成的知识库(如业务规则检查、药物知识、诊断+体征+药物检查等)。实现临床路径与医嘱下达、医嘱执行的紧密结合。

7级: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在整个医院内部能够共享医疗信息,同时能够按照标准与其他医疗机构交换信息。可接收外部检查、治疗申请信息,可将医疗记录传送给外部医疗机构。能够将病人在各个机构产生的医疗记录、查体记录、个人健康记录数据抽取所需内容形成完整的电子病历。实现医疗与个人健康状况的连续记录。

三、电子病历系统项目功能评分方法

针对医疗过程中每个角色下考察项目的计算机处理功能进行评分时,评分项目主要依据《电子病历功能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等规范要求制定的。功能评分是针对所有考察项目作出的,评分目的就是用定量的方法表示这个项目所实现的处理功能。

在标准中,每个项目下面都列出了0—7各个等级详细的功能要求。这些功能要求是按照上一节中所列出的原则,针对每个业务项目具体内容所制定的。评分时,每个项目的等级数就是这个项目评分的分值,即0级为0、1级为1,依此类推。这样,等级越高所得到的

分数也越高。

在进行项目功能评分时应注意,必须是在该项目低等级功能完全实现后才能够得到高等级功能的评分。也就是说,某个项目低等级如果有功能没有实现的话,那么高等级功能要求所列的内容即使实现了,也不能得到高等级的功能分数。例如,一所医院信息系统只有一个处理医嘱的系统,其医嘱处理项目满足了3级和以下的所有功能,同时也满足了4级中的部分功能、5级中的部分功能,那么这个医院在医嘱处理这个项目上的功能评分只能得3分。如果这个医院有两个医嘱处理系统,其中一个系统实现了全部4级和以下的功能,另一个只实现了3级及以下的全部功能,则这所医院在医嘱处理的功能评分可以分别得到4分和3分两个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中这个项目所得的具体分数应该怎样算呢?这就需要根据每个等级的系统所应用的范围来评估,也就是按照有效应用的评分来进行评估。应用范围评分方法见下一节。

四、电子病历系统有效应用评分

对电子病历有效应用的考察主要看医疗机构是否在医疗流程中大范围地应用了电子病历系统的各个功能。对于每个具体的项目,我们通过观察这个项目实际应用于患者的数量就能够知道信息系统是否全面地得到了应用。例如,使用计算机书写医嘱这个功能,如果医生只是针对70%的患者使用计算机下达医嘱,而对另外30%的患者仍然使用手工书写医嘱,那么医嘱处理这个功能的应用只达到70%的范围。因此,标准中考察有效应用的具体方法就是收集医疗过程中考察项目各个级别应用的人次数,通过这个人次数与应该应用的全部人次数进行比较得到一个比例,用这个百分比表示有效应用。每个项目有效应用最高的分数就是100%,当某个功能没有应用时,有效应用分数就是0%。

五、综合评分及其计算方法

从前面两节的介绍我们知道,对医疗流程中各个项目都可以进行功能评价和应用范围评价,从而得到功能评分(0—7分)和应用范围评分(0%--100%)。将这两个评分进行相乘就能够知道这个项目所达到的功能与应用范围情况。我们定义它为考察项目的综合评分。

按照这种综合评分的方法,某个项目只有实现高等级的功能同时又将这些功能大范围应用时才能够得到高的综合评分分数。相反,低等级功能的大范围应用和高等级功能的局部应用都不会得到太高的综合评分。

下面的例子具体说明对检查科室角色下检查报告项目进行综合评分的方法:

假设某个医院中各种检查项目平均每天有3000人次检查,其中普通放射检查1000人次、CT检查200人次、MRI检查100人次、心电图检查1000人次、各种超声检查500人次、血管造影50人次、核医学50人次、消化内窥镜100人次。由于不同的检查部门采用了不同的信息处理系统,因此这些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也有差异。一些检查部门还处于手工书写报告的状态。具体的情况是:普通放射、CT、MRI检查的系统与超声检查系统在书写报告的功能上达到了4级;心电图系统达到3级,消化内窥镜为2级、其他检查还使用手工处理检查报告为0级。

检查报告项目各个等级功能的效应用评分的详细结果在下表中列出:

这所医院在检查科室角色中检查报告项目的应用水平评分结果为:

0X100+2X100+3X1000+4X1800

----------------------------------------- = 3.467

3000

第四节医疗机构整体应用水平的评估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的整体水平是一种全面、综合性评价医院中医疗信息处理的功能与应用范围的指标。对整体水平的评价主要考察医院在整个医疗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信息处理系统功能的全面性、系统应用的平衡性。评价指标是引导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从总体上向着各个环节普遍应用、功能水平平衡提高的方向发展。

当一所医院在各个环节上都应用了计算机系统处理医疗信息时,病历的电子化才能够全面实现。如果在医疗流程的某个环节电子化信息处理功能缺失,或处于较低的水平,则电子病历记录将是不完整的。

为便于量化的评估,本标准将整体的应用水平也同样设置成0—7共8个级别。对于每个级别,标准中规定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评估。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必须同时在这三个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表明从整体上达到了某个级别的水平。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是:

(1)最低总分的要求。

“最低总分”条件设置的目的在于保证医院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避免那些实现项目功能少、应用范围小的医院与实现项目功能多、应用范围大的医院无法区分的问

题出现。目前标准中设置的最低总分一般在该级别满分的73—83%之间。例如整体3级的总分要求为85分,为满分111分的77%。如果一个医院总分连85分都达不到,那么把这个医院信息电子病历应用的整体水平评为3级,就很难让人信服。

(2)实现基本项目的要求

在标准的每个级别中设置了“基本项目”和“选择项目”。基本项目通常是那些医疗流程应该产生记录的关键环节。作为电子病历记录,这些关键环节必须实现电子化处理。基本项目是达到该标准必须全部实现的内容。标准中规定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基本项,原则上低等级的基本项目要求少,高等级的基本项目要求多。这就意味着在低等级时,医院选择实现电子化处理医疗记录的功能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实现起来就相对容易。在高等级时,基本项目要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在更大范围的重要环节上实现电子化的医疗信息处理。

对于基本项目,不仅要求这个项目的功能达到相应的级别,同时每个基本项目应用的范围必须在80%以上。这实际上是要求基本项目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医院的绝大部分患者范围内应用。例如,医院如果要达到第2级,则必须实现《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分考察项目表》中的11个列为2级功能的基本考察项目,而且这11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评分都必须超过2*0.8=1.6分。

(3)选择项目的基本要求

“选择项目”条件设置的目的是为在不失整体水平的前提下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多样性。不同的医院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特点和需求,优先建设一些医疗需要、条件成熟、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对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在本标准中,要求医院整体达到某个级别时,一般要求有2/3以上的考察项目达到或超过这个级别,也就是绝大多数项目达到或超过所评定的等级才能反映出医院的整体水平。

目前标准中列出的考察项目共有37项,因此通常要求医院中有26—28个项目达到或超过所评定的整体等级。而标准中所设定的基本项目都小于这个数,因此要求医院有一些其他项目能够达到或超过评定的等级。医院可以从基本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中选择出足够数量的项目作为选择项,因此就有了一定的灵活性。

对于选择项目应用范围要求较低(50%)也是考虑到给医院多一些自由选择建设内容的空间,同时在条件中有总分条件的控制,即使有一些项目应用范围较小,也能够保证整体应用水平不会太低。

第三章评估的数据采集与计算

第一节基础数据项规则与获取方法

本标准采用了定量评分的方法来评估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水平。为能够客观、准确地得到定量评分,标准中采用从信息系统中抽取数据记录进行计算的方法得到所需要的评估分数。

在每一个考察项目中的每个功能级别,综合评分都由电子病历系统达到的功能级别以及这个级别系统所处理的数据记录数据比例得到的。这个比例的分母是医院中应该使用信息系统处理的全部病例数量,而分子则是实际应用了信息系统的数量。具体的计算原则可以参见第二章中“综合评分及其计算方法”中的说明。

为方便实际操作,评分时主要考察医院近3个月的数据情况。采用这个时间窗口主要是考虑一般的信息系统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达到稳定运行。这个稳定时间通常在3个月以内。选择过短的数据统计窗口可能造成一些不能稳定运行的系统也被纳入评估结果,造成评价失去可信度。选择更长的时间窗口虽然能够更加反映系统应用的质量,但有可能将一些新的应用排斥在外造成评分偏低。因此这种折中的时间区间能够使评估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一、用于评价计算的基础数据

在进行评价时,医院可以先将用于分母的基础数据整理好。这些数据可以在不止一个项目中使用。这些数据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如下:

1、医院当前展开的病房数

一般是指医院中的病区数或护理单元数。在多数情况下,医院的护理信息处理等项目都是按照护理单元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也往往按照护理单元为单位实现。但是一些医生知识库的应用有时与科室相关,这是应该考虑具体科室实现这些功能的情况。特殊情况参照下面的说明。

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1)在一个护理单元内有多个科室的床位,且分别由不同的科室进行使用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称各个科室的床位属于某某科的第几病区,这时应该按照护理单元内细分的各个科病区计算。

(2)一个大的科室病区包括多个护理单元。

这种情况下需要按照护理单元数来计算展开的病房数。

2、近3个月全部出院病人数

为统一数据的统计口径,住院病人相关的基础数据均以出院病人人次数为准。

3、医院门诊科室数

门诊的科室按照医院门诊的专业科室来计算,如消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门诊科室不能够按照诊室数计算,因医院通常诊室是多个科室和专业分时共用的。许多系统的功能,如医生使用知识库等主要与专业科室有关。

4、医院近3个月门诊患者人次数

指门诊就诊的全部患者人次数,通常这个数量为挂号的数量。当一个患者同一天来医院挂多个号时,按照多次计算。

5、近3个月门诊处方数

门诊处方指门诊医生所开立的门诊药品处方,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这个处方数不包括检查科室、检验科室所开的处方,如造影剂等。

6、近3个月检验项目人次数

检验项目是指针对从病人取出的某个标本(如:血液、尿液、便、组织、分泌物等)进行检查的项目。病理检查人次数计入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人次数中的项目通常按照申请检验时的项目(大项)即可。一些项目在报告时会有许多小的项目,如:申请的血常规检验在报告时会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各种分类的结果。如果医院在信息处理功能实现时与具体的小项目有关,也可以按照小项目填写人次数,但前后统计范围必须一致。

检验项目分别按照住院检验项目人次数、门诊检验项目人次数进行统计。

(6a)住院检验项目人次数:指住院病人所做检验的人次数,申请检验时病人处于住院状态时,数据统计入住院检验项目人次数。

(6b)门诊检验项目人次数:指门诊病人所做检验的人次数,申请检验时病人不在住院状态时,数据统计入门诊检验项目人次数。

总检验项目人次数= 住院检验项目人次数+ 门诊检验项目人次数

7、近3个月检查项目人次数

检查项目是指直接对病人进行的各种检查操作项目。对检查项目人次数的分成3项进行统计。

(7a)住院检查项目人次数:指住院病人所做的检查项目人次数,在申请检查时病人出院住院状态的,数据统计入住院检查项目人次数。

(7b)门诊检查项目人次数:指门诊病人所做的检查项目人次数,在申请检查时病人不在住院状态的,数据都应该统计入门诊检查项目的人次数。

(7c)有图象结果的检查项目人次数。

有图象结果的检查项目指检查可产生图象结果,医生需要阅读所产生的图象进行判断并给出检查报告的检查。在考察图象信息处理能力(PACS)时需要使用这个基础数据。一些医院的将病理检查所产生的图象、一些血液病专项检查的血液涂片图象也纳入医院的PACS 中进行管理。但在本标准中收集和统计的数据中,不计算检验项目(如病理等)所产生图象的处理数量。

总检查项目人次数= 住院检查项目人次数+ 门诊检查项目人次数

总检查项目人次数>= 有图像结果的检查项目人次数

8、近3个月全部治疗项目人次数

治疗项目指对病人的治疗处理,如换药、物理治疗、放射治疗、不计入手术的介入治疗,但不包括手术项目。全部治疗项目人次数包括病房、门诊的治疗人次数合计。

9、近3个月全部手术台次数

手术台次数中的一个台次是指一次麻醉所做的手术。

一些特殊情况:

同一个病人在一次麻醉下行多个器官或疾病的手术,按照一台手术计。

同一个病人在一次住院期间多次进入手术室手术,按照多台手术计。

10、医院现在使用的监护设备数

监护设备数指医院的监护床数量,在一个监护床中有多种设备时(如有心脏监护仪、呼吸机等)按照一套设备计算。

对于可移动的监护设备单独计算。

11、近3个月输血人次数

输血人次数指实际发生的输血人次数,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

对于只进行输血申请并进行配血的准备而没有实际输血的情况,不计入输血人次数。

12、医院现有处理医疗信息的系统数

处理医疗信息的系统就是指电子病历相关的系统。具体由下面的两个数据构成。

(12a)全部医疗系统模块(子系统)数:指电子病历系统中所有的模块或子系统。具体模块或子系统的划分可由医院根据开发商的不同、实现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不要求各个医院统一。但同一所医院则必须一致。

(12b)重点电子病历相关系统模块(子系统)数: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项目”中“电子病历基础”角色下面的“电子认证与签名”、“病历数据访问控制”、“系统灾难恢复体系”中所列的重点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病房医生站、病房护士站、门诊医生站、各个检查科室、检验科室所使用的模块或子系统。

13、医院电子化医疗记录最长时间(年)

电子化医疗记录最长时间按照年整年计算,不必计算小数。

这个数据用于对比。因目前电子化的病历体系建立时间非常短,远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门诊和住院病历保存年限要求,因此目前选择医院中最早应用并有长期记录系统的数据记录年限作为病历记录的参照年限。其他系统与这个年限进行对比。

二、用于分析信息化效益的基础数据

为能够利用评估的结果得到医院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估,信息化建设人员效率评价,信息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等方面的评价。在统计基础数据时医院还应该提供以下医院的基本情况数据、医疗机构运行情况的数据,具体内容包括:

1、床位数

指医疗机构固定实有的床位数,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超过半年的加床、正在消毒和修理的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待床。

这个数据主要用于评价床均的信息化投入,以便于不同规模医院进行分类比较。

2、信息化部门总人数

指医院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和专职的管理人员。

3、上一年度总收入(万元)

主要指医疗收入。这个数据用于计算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比例。

4、近三年内信息化累计已投入资金(万元)

指三年中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总经费,信息系统使用的硬件、软件、IT企业提供的服务、信息系统环境建设的基建与维修、人员经费。这个数据是用于统计中期信息化建设投资效益的基础数据。

5、上一年度在信息化方面投入资金(万元)

数据内容与上一项相同但只统计最近1年的数据。

三、基础数据的获取

当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覆盖医院运行和医疗的各个部门后,医院中的基础数据应该能够从信息系统中直接统计出来。当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整体水平达到3级时,多数考察项目所对应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实现跨科室共享数据,因此大多数评价用基础数据已经在系统中,当整体水平达到4级后,全院共享的数据中已经包含了这些基础数据。

用于分析信息化效益的基础数据是医院运行管理系统中的内容,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医务管理系统等。通常情况下医务管理系统是处理电子病历信息的临床信息系统的基础,因此从中获得基础数据是没有问题的,但财务系统与人事系统则不一定与临床系统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有关人事和财务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部门的档案和账目来获取。

第二节考察项目功能与应用范围数据的获取

一、计算应用水平综合评分的一般规则

本标准在定义各个考察项目时列出了两项主要内容:

(1)定义每个项目各个级别的功能要求:用于确定医院中各系统所实现功能的等级(0—7级)。实际进行评估时,只要对照这些功能的实现就很容易得到功能等级的评分,即达到哪一级就得到几分。

(2)对每一个项目列出了应用范围考察方法:用于计算应用范围的比例(0%--100%)。实际评估时需要分别计算每个项目定义中要求的应用范围考察的基础数据(即理论上这个项目应该应用的范围)和实际应用数据。下表列出了各个项目应用范围考察的内容:

(完整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营运能力分析 一、营运能力指标 格力电器2011-2013年度营运能力指标表 二、营运能力主要竞争者及同业比较 1、2011年度营运能力比较。 格力电器与竞争对手及同业2011年度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表

2、2012年度营运能力比较。 格力电器与竞争对手及同业2012年度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表

3、2013年度营运能力比较。 格力电器与竞争对手及同业2013年度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表 三、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总资产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的周转次数。 ●总资产周转次数公式:总资产周转次数= 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余额+期末总资产余额)/2 ●个人分析:总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用销售收入收回总资产的速度。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余额 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则表明一家公司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公司的获利能力就越强。由上图可知格力电器2011年度总资产周转率0.98;2012年度总资产周转率0.92;2013年总资产周转率0.89;宏图高科2011-2013年度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15,1.05,1;格力相比20家企业排名靠后,低于其他同行业的知名企业,说明格力电器在这段时期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低,其结果将使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减弱。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高。格力13年,12年总资产周转率比11年稍微下降,其总资产周转速度有所下降,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降低,格力应该尽快找出原因提高销售水平。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测试总结报告模板

Petshop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术语和缩写词 (3) 1.4参考资料 (3) 2.测试概要 (3) 2.1测试组织 (3) 2.2测试环境 (3) 2.3测试进度 (4) 2.4测试类型 (4)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4) 3.1测试结果 (4) 3.2覆盖分析 (6) 3.2.1测试覆盖分析 (6) 3.2.2需求覆盖分析 (6) 3.3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6) 3.4未决问题 (6) 4.综合评价 (6) 4.1软件能力与缺陷 (6) 4.2建议 (7) 4.3客户问题和建议 (7)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对Petshop项目中所有的软件测试活动中,包括测试进度、资源、问题、风险以及测试组和其他组间的协调等进行评估,总结测试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测试工作。 本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的预期读者是: 开发部经理; 开发组所有人员; 测试组人员; 以及授权调阅本文档的其他人员。 1.2项目背景 Petshop项目主要以B/S架构形式实现在线购买宠物的功能,测试组需要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方案、测试记录等及相应的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文档审核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以及兼容性测试等。 1.3术语和缩写词 无 1.4参考资料 文档名称版本作者评审号/变更控制号备注Petshop需求规格说明书 1.0 YangGang Petshop测试计划 1.0 Test1 Petshop测试方案 1.0 Test1 Petshop测试记录 1.0 Test1 2.测试概要 2.1测试组织 角色(人数)姓名具体职责 测试人员Test1 测试策划:包括测试策略的确定、测试进度、资源的准备等; 测试设计: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完善测试方案,设计测试用例等; 测试执行:依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跟踪测试过程,必要时回归 测试; 测试总结:对测试的过程和活动进行缺陷的汇总分析、经验总结 等; 2.2测试环境 机器类 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其它应用软件型

2018年财务报表分析网上作业:任务2格力电器营运能力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 作业2: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因此,营运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分析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和获利能力强弱的关键环节。 一、格力电器近三年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根据格力电器公司2014—201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营运能力计算分析表。 格力电器近三年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一)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的周转次数。另外总资产周转率还可以采用时间形式表示的总资产周转天数来表达。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次数= 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其中: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余额+期末总资产余额)/2;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周转次数。从公式可看出,总资产周转速度快,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高,资产的有效使用程度高,其结果将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增强;反之,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能力差,效率低,最终还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企业

总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企业则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及时处理,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则表明一家公司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公司的获利能力就越强。从表中可以看出格力电器有限公司2014—2016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966、0.633、0.64,说明格力电器在这段时期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低,其结果将使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减弱。 (二)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占用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的周转次数,另外固定资产周转率还可以采用时间形式表示的固定资产周转天数来表达。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其中: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期初固定资产占用额+期末固定资产占用额)/2;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次数。 固定资产的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弱。从表中可以看出格力电器有限公司2014—2016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分别为9.644、6.622、6.651,固定资产周转率从9.6降到6.6,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有所降低,固定资产周转率的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格力电器主营业务收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2019年10月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有/无按实际写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xx个,执行率xx%,,成功率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中国联通社会营销渠道管理办法

中国联通省分公司 社会营销渠道管理办法 (2015年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中国联通市场营销渠道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促进业务的发展,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稳固的渠道战略联盟,同时提高对社会渠道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渠道是中国联通营销渠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联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以运营商为核心、面向最终客户的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分公司社会营销渠道的管理。 第四条各地市分公司应在本办法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体细则。 第二章社会营销渠道定义 第五条本办法中的社会营销渠道是指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代理销售中国联通的产品和服务,并取得相应收益的外部

机构(以下简称“代理商”)。 依据代理商与客户接触式的不同,将社会渠道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社会实体渠道、社会直销渠道和社会电子渠道。 社会实体渠道是指与中国联通签署业务代理协议,通过门店、专区/专柜等实体营业服务场所接触客户,代理销售中国联通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渠道。社会直销渠道是指与中国联通签署业务代理协议,无实体营业服务场所,采用人员直销式代理销售中国联通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渠道。社会电子渠道是指与中国联通签署业务代理协议,采用互联网、、电视等电子化手段代理销售中国联通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渠道。 第三章代理商管理原则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代理商管理原则 (一)对代理商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在合作期间实施考核管理。 (二)依据代理商的规模大小、地域属性等进行分级分类;对不同级别的代理商,实施差异化的保证金、信用额度及渠道拓展服务费政策。 (三)对代理商实施统一行为规管理,对代理商经营行为准则、业务标准、服务标准、人员管理、宣传式、相关财务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土地管理局令第7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发布日期:2009年2月4日实施日期:2009年2月4日)废止 【发布部门】国家土地管理局(已变更) 【发布日期】1997.10.28 【实施日期】1997.10.28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 (1997年10月28日国家土地管理局令第7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行政区划分为五级。 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可以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草案)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草案)由国家土地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草案)由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 第五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 第六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二)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三)自上而下,上下结合; (四)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 (五)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第七条国家应当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和规范。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第八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第九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必须准确、可靠。规划基期各类用地面积应当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面积确定。规划用地分类应当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为基础。 第十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是: (一)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

格力销售分析

目录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企业介绍 四、湖南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1.市场占有率分析 2. swot分析 五、湖南市场销售计划 1.销售目标 2.销售配额 3.销售预算 六、湖南市场的销售组织 1.销售招牌培训 2.销售组织设计 3.销售团队建设 七、湖南市场的销售区域 1.销售区域划分 销售路线设计 3.销售区域管理 八、湖南市场销售考核激励 九、总结 十、致谢 摘要: 作为中国空调界的领军品牌,格力空调的拓展一直呈强势上升势头。通过近多年的精细化营销运作,市场占有率、品牌美誉度、渠道建设都取得了突飞猛进。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结合格力目前在湖南的整体状况,本文就如何继续巩固和扩大格力在湖南市场的领先优势、引领空调消费观念、提升品牌形象方面给予分析。 关键词:格力空调销售品牌 一、企业介绍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

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公司自1991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专业化”的核心技术发展战略,以“创新”精神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以“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赢取市场和回报社会,使企业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家电市场中连续多年稳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格力电器在技术、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创新领域硕果累累,深情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让业界为之动容。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成功研发出GMV数码多联一拖多、离心式中央空调等高端技术,并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超低温热泵中央空调,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日制冷巨头的技术垄断,在国际制冷界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营销创新方面上格力电器独创的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为灵魂的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树立了格力品牌的领跑地位,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 二、湖南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一)湖南市场占有率分析 空调市场连续几年的价格战逐步启动了,二、三级市场的低端需求,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产品更新换代时期的到来带动了一级市场的持续增长幅度,从而带动了整体湖南市场容量的扩张。目前格力在湖南空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0.8%左右,但根据行业数据显示近几年一直处于“洗牌”阶段,品牌市场占有率将形成高度的集中化。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2010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显示,格力空调荣获“2010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同类品牌第一位”。这也是格力空调自1995年起连续16年产销量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再次证实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46.8%,享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格力空调通过以市场销售量份额和市场覆盖面综合的市场占有率评比,荣获“2010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同类品牌第一位”,是消费者对格力品牌空调品质的信任。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结合格力目前在湖南的整体状况,没队伍整合组建是开始,培训提升是保证,高效运营体系是保障,推进监控是基础,网络建立是核心,销售达成是根本。 (二)SWOT分析 S: 1.实实在在做事的一个公司,高度符合素质模型; 2.空调行业已经经历过洗牌,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不太大,利润得到保证; 3.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很强; 4.技术,全球最大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中央空调企业,格力拥有270多套实验室,是目前国内空调行业内最大种类最齐全的企业,在世

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 文档编号:CIECC-EP-TP-0B3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V1.0( 版本号)] 拟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年9 月9 日]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China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 Center

变更历史记录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审核批准2010-09-09 1.0 首次建立项目测试报告(标准版)模 文建东 板

目录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0 [V1.0( 版本号)] 0 [2010 年9 月9 日] (1) 第1 章简介 (5) 1.1 目的 (5) 1.2 范围 (5) 1.3 名词解释 (5) 1.4 参考资料 (5) 第2 章测试简介 (6) 2.1 测试日期 (6) 2.2 测试地点 (6) 2.3 人员 (6) 2.4 测试环境 (6) 2.5 数据库 (7) 2.6 测试项 (7) 第3 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7) 3.1 对问题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7) 3.2 遗留问题列表 (10) 第4 章简要总结测试的结果 (10) 第5 章各测试类型测试结论 (11)

5.1 功能测试 (12) 5.2 用户界面测试 (12) 5.3 性能测试 (12) 5.4 配置测试 (12) 5.5 安全性测试 (12) 5.6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3) 5.7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3) 5.8 业务周期测试 (13) 5.9 可靠性测试 (13) 5.10 病毒测试 (13) 5.11 文档测试 (13) 第6 章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14) 第7 章建议的措施 (14) 第8 章追踪记录表格 (14) 8.1 需求—用例对应表(测试覆盖) (14) 8.2 用例—需求对应表(需求覆盖) (14)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格力电器营运能力分析

格力电器营运能力分析 一、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格力电器标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电器”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电器”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至今,格力电器空调连续16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2005年至今,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格力电器全球用户超过8800万。2012年,格力电器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格力电器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战速决”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二、历史比较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资产运用效率的衡量与分析,对于不同报表使用人各具重要意义。股

东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力,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债权人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明其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或其. 安全性,从而进行相应的信用决策;管理者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和利用不充分的资产,从而处理闲置资产以节约资金,或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改善经营业绩。为了帮助大家对格力电器公司有个更好的了解,对格力电器公司的资产运用效率作如下分析: 数据指标值整理如下表 格力电器营运能力历史指标表 表1-1 总资产周转率: 1. 历史比较分析 历史比较分析:、总资产周转率1 11 图—

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报告模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软件名称]测试报告 [AAA] YYYY年MM月

签署页 角色姓名日期拟制 标准化 审核 批准

目录 1 范围 (5) 1.1标识 (5) 1.2系统概述 (5) 1.3文档概述 (6) 2 引用文档 (7) 3 测试概述 (7) 3.1[软件名称]系统测试 (7) 3.1.1 系统测试过程和结果说明 (7) 3.1.2 系统测试回归过程和结果 (9) 3.1.3 系统测试小结 (10) 4 测试结果 (11) 4.1问题描述 (11) 4.2典型问题 (13) 4.2.1 典型问题1 (13) 4.2.2 典型问题2 (13) 5 软件质量评价结论 (13) 5.1遗留未处理问题的影响及其风险 (13) 5.2软件质量评价结论 (13) 附件1系统测试问题报告 (15) 附件2系统测试问题处理报告 (16) 附件3系统测试用例执行记录清单 (17) 附件4回归测试用例执行记录清单 (18)

1范围 1.1标识 a. 本文档的已批准的标识为:; b. 本文档的标题为: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c. 本文档使用下列缩略语: d. 本文档适用于[软件]系统测试,并用于总结上述软件的系统测试工作。 1.2系统概述 要点: [描述系统内外部接口] [描述软件运行平台及位置、功能] [用连接关系图描述系统接口关系] [用表格描述被测软件基本信息] 表1 被测软件基本信息

1.3文档概述 本文档是本次系统测试的总结。本文档描述了测试组在本次系统测试工作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以及测试结果的汇总与统计信息。通过对系统测试中发现的软件问题进行的全面分析,对被测软件的质量做出评估。 本文档的主要用途如下: ?描述本次软件系统测试的工作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总结本次软件系统测试的测试过程; ?记录系统测试的过程,总结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对被测软件的最后版本进行评估; ?为设计师进一步完善、改进软件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文档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在范围中,描述了本测试报告的标识、缩略语、被测系统的概况以及本文档的简介; ?在引用文档中,描述了编制本文档时参考的标准文档、开发文档、测试文档; ?在测试概述中,总结了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执行情况和主要成果; ?在测试结果中,描述了系统测试期间发现的问题情况和问题更改情况,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的统计分析; ?在软件质量评价结论中,对未处理问题的影响及风险进行分析,并对软件质量作出评估; ?附件1以软件问题报告单的形式,描述了软件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附件2以软件问题处理报告单的形式,如实记录了开发组对软件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更改处理情况,以及测试组对软件问题处理的验证情况; ?附件3以清单的形式描述了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 ?附件4以清单的形式描述了回归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

中国联通渠道建设规范(试行)

中国联通渠道建设规范(试行) 为规范中国联通**分公司渠道建设与管理,建设一个以自有营业厅和直销队伍为核心,以合作营业厅、专营店和大卖场为主流,以其他社会代理渠道为补充的扁平化营销渠道网络,特制定此规范。 一、**联通渠道分类及定义 **联通渠道主要分两大类,即自有渠道和社会渠道,其中自有渠道主要是自有营业厅和直销渠道,社会渠道主要包括大卖场、合作营业厅、普通专营店、普通代理店、专业机构代理七类,具体定义如下: (一)直销 包括联通公司专、兼职直销人员及员工直接销售,不包括社会分销渠道的直销人员销售。 集团客户销售渠道纳入直销渠道,包括集团客户客户经理、直销人员、集团客户代言人、行业代理商三类。 (二)大卖场 指专门销售通信产品的大中型商场、大中型电器商场中的通信专区、专柜以及大中型百货商场中的通信专区、专柜。以合作营业厅、专营店等方式在大卖场中设区的不再计入其它渠道类型。 (三)自有营业厅 指联通公司自己投资建设或租赁,拥有产权或使用权,并自主经营的营业厅,投资方式包括购置、建设和租赁三种方式。 (四)合作营业厅 指联通公司与合作方以合作方式建设(可以补贴或分担部分营业设备、装修、租金等费用,也可以是合作方全部自投),与合作方签订包含投资责任、经营任务条款在内的代理协议,合作方拥有产权或使用权,由合作方经营的营业厅。 (五)专营店 指专门经营联通业务,签有排他性代理协议,并使用联通VI标识的零售网点。 (六)普通代理店 指直接与公司签订业务代理协议,在公司授权范围内经营公司业务或产品的网点。 (七)专业机构代理 指公司与社会其它电信外行业机构签订协议,由该机构的营销渠道代理公司业务或产品或代办公司服务的网点,如邮政、银行、保险、其它IT行业渠道等。但不包括各级电信业务代经销商。 二、各类社会渠道代理的基本及附加条件 (一)准入及选择条件 准入及选择条件是指公司在选择单位或个人代理公司业务或服务时要求其必须具备的软件及硬件条件。 1、合作营业厅及专营店基本条件 (1)申请单位能够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文件;企业经营范围须包括通信产品销售。

格力企业运营系统分析

企业运营系统分析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一、公司简介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1.10亿元,成为中国首家超过千亿的家电上市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43亿元,净利润108.71亿元,纳税超过102.70亿元,是中国首家净利润、纳税双双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2014年1-9月,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000.19亿元,同比增长12.7%;净利润98.27亿元,同比增长29.67%。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格力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9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芜湖、巴西、巴基斯坦等9大生产基地,7万多名员工,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127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近1300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近4000项,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多功能地暖户式中央空调、1赫兹变频空调、R290环保冷媒空调、无稀土变频压缩机、双级变频压缩机、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改写了空调业百年历史。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格力空调先后中标2008年“北京奥运媒体村”、2010年南非“世界杯”主场馆及多个配套工程、2010年广州亚运会14个比赛场馆、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配套工程等国际知名空调招标项目,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实干赢取未来,创新成就梦想。展望未来,格力电器将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为目标,为“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投入产出分析 格力作为空调制造业的领先者,以其主体业务空调制造为例,其投入产出自然与制造业大致相同。 企业通过投入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硬件,包括有生产厂房,存放产品和原材料的厂房,生产设备、加工设备和生产原材料。同时也投入人力资源,包括生产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再加上软件资源包括信息技术和资金等,进行生产和加工这一转换过程。生产过程完

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测试(分析)报告 文件编号: 版本号:V1.0 部门:研发中心 拟制/日期: 2008-7-15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系统简介 (3) 1.4术语和缩写词 (3) 1.5参考资料 (4) 2测试概要 (4) 2.1测试用例设计 (4)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4) 2.3测试方法和(和工具) (4)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4)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4) 3.1.1测试组织 (5) 3.1.2测试时间 (5) 3.1.3测试版本 (5) 3.2覆盖分析 (5) 3.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6) 3.3.1缺陷汇总 (6) 3.3.2缺陷分析 (7)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8) 4.1测试结论 (8) 4.2建议 (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例如: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背景 <对这个版本软件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开发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一级错误:不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或者危及人身安全。 二级错误: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没有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三级错误: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但存在合理的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四级错误: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但它不影响执行工作功能或重要功能。 五级错误:其他错误。

2019年营运能力分析(格力电器)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因此,营运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分析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和获利能力强弱的关键环节。 格力电器近三年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根据格力电器公司2014—201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营运能力

(一)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的周转次数。另外总资产周转率还可以采用时间形式表示的总资产周转天数来表达。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次数= 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其中: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余额+期末总资产余额)/2;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周转次数。从公式可看出,总资产周转速度快,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高,资产的有效使用程度高,其结果将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增强;反之,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能力差,效率低,最终还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企业则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及时处理,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则表明一家公司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公司的获利能力就越强。从表中可以看出格力电器有限公司2014—2016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966、0.633、0.64,说明格力电器在这段时期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低,其结果将使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减弱。 (二)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占用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的周转次数,另外固定资产周转率还可以采用时间形式表示的固定资产周转天数来表达。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其中: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期初固定资产占用额+期末固定资产占用额)/2;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次数。

中国联通社会渠道效能提升措施

中国联通社会渠道效能提升措施 摘要: 社会渠道一直是运营商渠道营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营商产品销售的重要通道,是服务客户的重要窗口,社会渠道的有效、良性发展直接影响运营商的经营业绩和社会形象。本文以中国联通社会渠道的现状为例,对运营商社会渠道效能提升提出可行的建议。 随着4G业务全面推广,各电信运营商开始了包括语音、数据、增值业务的综合运营,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由网络技术、价格竞争逐步演变为渠道和终端方面的竞争。社会渠道作为运营商渠道运营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加快业务发展、改善客户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渠道。社会渠道的效益高低、收益大小及管理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市场竞争的成败。因此,如何提升社会渠道的效能一直都是电信运营商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相关概念简述

1. 社会渠道。中国联通的社会渠道按经营性质可分为专营渠道和混营渠道,按店面大小、经营规模大致可分为连锁渠道、专营店、合作营业厅、代理点和末梢渠道等。在实际工作中,社会渠道亦可称为代理商、渠道商。 2. 效能。效能,最基本的解释为达到系统目标的水准,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水准。有人为效能做了个公式:效能=效率×目标。这就是说,一个人或组织不能片面追求效率,效率高不代表目的就可以实现,有了目标再乘以效率才是达到目的的方法。社会渠道的目标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产能。产能的概念,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运营商的产能可以理解为销售的产品业务量。运营商的效能提升,可以理解为如何在现有的经营环境与经营资源下,高效率地提升产能(销售的产品数量),即提升业务发展量、提升收入。 社会渠道目前存有的问题 1. 管理水平、社会渠道忠诚度较低。社会代理的利益趋向比较明显,虽然联通对合作商的管理压力相对较小,政策也更宽松,但在竞争对手高成本投入,高收益的吸引下,社会渠道很容易离网。 2. 低效能渠道占比较高。因为营销经验不足等原因,部分社会渠道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业务发展量普遍较低。一方面,大多数代理商网点规模小,基础管理不到位,营销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很多新建网点代理商不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不能有效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客户满意度较低。代理商的主动营销能力不足,在开展促销活动方面缺乏主动创新精神,造成低效能渠道占比较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根据《土地管理法》,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土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土地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布局,原则上应当服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 (2)国土整治规划。国土整治规划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规划。它的主要对象是土地、水、气候、矿产、生物、旅游和劳动力等自然、社会和经济资源。国土整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勾画国土开发整治的基本蓝图,进行生产力与人口、城镇的总体规划布局,明确重点开发地区的发展方向,提出重大国土整治任务和要求,制定国土整治的重大政策、措施。国土整治规划要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充分反映国土整治规划的要求。 (3)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是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保持耕地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我国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有9 100万亩(近几年已退耕还林还牧2 000多万亩),这是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水库淤积、洪水泛滥的重要原因。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分期分批将这些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划出重点土地整理区,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地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有效使用面积。(4)当地土地供求状况。根据我国人多地少、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不足的国情,新《土地管理法》确定了以土地供应制约和引导需求的方针。也就是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土地供应能力,在切实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前提下,确定建设用地供应数量。 (5)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级规划应当符合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是指根据该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而分解的需要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的主要规划指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证全国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确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和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严格依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布局要求和主要控制指标,并结合当地土地利用实际进行编制。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和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不得超过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除规划指标外,下级规划还应当符合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安排。 具体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还应当依据:①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除《土地管理法》等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外,还包括水、森林、矿产、草原、渔业、环保、城市规划、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②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③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