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_孙晓超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_孙晓超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_孙晓超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_孙晓超

177

[1] 王茂斌.BryanJ.O’Young.ChristopherD.Ward. 神经康复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74-276.

[2] 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 脑外伤后抑郁71例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278,1290.

[3] 顾牛范. 脑外伤引起的精神病[J].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精神病[7] Bhogal SK,Teasell R,speehley M.Intensity of a Phasiathery,

impaetonreeove[J].Stroke,2003,34(4):987-993

[8] Hildebrandt H,LznzM,Hahn HK,et al.Cognitive train-ing in

MS Ctsand relation to brain atrophy[J]Restor Neurol Neurosei,2007,25(l):3343.

液和氯化钾。

2.1.2 物理降温 用冰袋或冰水、酒精擦浴;头部戴冰帽,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以加速散热。加快散热降温,直至体温降至38 ℃以下。

2.1.3 改善周围循环衰竭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溶液。轻者口服即可,重者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失水较多时应滴注补充等渗葡萄糖;低钠血症者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枢痉挛轻者,可经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盐水或静注10%的葡萄糖酸钙。

2.2 转运

先兆中暑和部分轻症中暑患者,经过现场急救和处理后,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均可恢复正常,不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重症中暑及部分轻症中暑患者,通过现场对其进行通风、降温、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等对症急救后,病情不稳定或症状仍不缓解,均应立即在严密监护下转运至就近医院进行治疗[2]。

2.3 院内护理

2.3.1 一般护理 病室阴凉通风,控制室温在20~25 ℃,使患者体温尽快恢复正常。

2.3.2 病情观察 依据病情轻重给予相应观察,如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可观察出汗多少、有无双侧小腿痉挛。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记出入量,做重病记录。

2.3.3 症状护理 双下肢腓肠肌发作痉挛时,协助患者按摩局部以减轻疼痛。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如头偏一侧、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体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1]。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是中暑的主要原因。夏季,特别对于老年人、疲劳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应特别注意预防中暑。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中署患者26例临床急救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中署名患者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7~72岁,平均43岁。其中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3例。中暑诱因:室内高温、高湿中暑6例,户外高温高湿作业或军事训练20例。临床表现:体温:37.5~42 ℃,平均39 ℃。四肢肌肉疼痛18例,多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恶心伴呕出胃内容物,均有面色通红、大汗、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并伴血压下降。

2 护理2.1 现场救护

中暑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很快,而且可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

2.1.1 迅速降低环境温度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用冰水擦浴,热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和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可迅速好转。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摘要】目的 探讨中暑的急救过程的护理。方法 对26例中暑患者的护理方法步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中暑患者中25例治愈出院,1例重症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对中暑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词】 中暑;抢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03-0177-02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

3.137

The First Aid and Nursing in Heatstroke

SUN Xiaochao First Aid Center of Harbin, Harbin 15005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heatstroke. Methods To analysis the 26 patients’ nursing methods cases in heatstrok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25 patients were cured, 1 case of severe rescue patient was invalid death. Conclusion To keep observations on the heatstroke patients, suit the nursing work,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Key words】 Heatstroke, Rescue, Nursing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

孙晓超

作者单位:150056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或肌肉注射,使用开口器以防舌被咬伤。采用甘露醇、糖皮质激素、人体清蛋白、利尿药等,降低颅内高压。维持心血管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中暑患者可建立两路静脉通路,一条静脉通路用于降温和防治抽搐的药物,另一条用于补充血容

量和纠正酸中毒等药物[3]。中暑高热时由于大量水分自汗液排出,

血液浓缩,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衰竭。因此,凡疑有急性肾衰竭者,应早期给予甘露醇和呋塞米,保持尿量在30 ml/h 以上,无尿、高钾及有明显尿毒症者,应使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抢救。

2.4 基础护理

休克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我院承担了驻宁两所军事院校的医疗保障任务,救治军事院校训练中批量中暑伤员是我院急诊科一个重要的课题。2013年8月21我院急诊科抢救一批中暑学员42人,其中12人住院,25人门诊留观,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现将我们救治流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1,我院急诊抢救及收治某军队院校中暑学员42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2.5±3.4)岁,42人均在5公里越野长跑中发生中暑。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出汗、低血压、意识障碍。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先年老体弱或伴慢性病的重症中暑者,特别是热射病(中暑高热)若抢救不及时,患者死亡率较高,常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昏迷超过6~8 h 或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预后不良。中暑后能及时诊断及早治疗,一般短期即可恢复。

兆指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主要为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在40 ℃以上,伴有晕厥、昏迷、谵妄、抽搐、休克等意识障碍,包含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42名学员中暑先兆12人,占28.57%;轻症中暑22人,占52.38%;重度中暑8人,占19.04%。

2 组织与救治

2.1 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

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记录时间、发生地点、人数、主要病情,并迅速报告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总值班员,同时通知挂号员准备相应病历本。急诊主任负责启动批量伤员急救流程,并迅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内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4.

[2]王元莲.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

研究,2006,3(8):71.[3] 刘英,陈宝明. 重症中暑抢救2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29):110-111.

【摘要】目的 提高医院对大批量伤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方法 总结我院急诊科2013年对批量中暑学员成功救治的经验。结果 42名学员短时间入院后均得到科学合理分诊,危重患者得到及时就诊,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准确分诊和绿色通道的开辟是成功救治批量伤员的关键。【关键词】 中暑;批量伤员;应急预案【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03-0178-02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3.138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Process of Large Quantities of Heat Stroke of the Wounded

JI Juanjuan CHEN Xiaofe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454 Hospital,Nanjing 210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f mass casualty in hospital. Methods Summary successful treatment experience from 2013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or batch heatstroke students. Results 42 students had receive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iage after admission at a short time,critically ill patients got treatment timely,and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overed and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Conclusion Starting the batch wounded treatment contingency plans quickly,triaging accuratelyand opening the green channel is the key to treat the batch wounded successfully.【Key words】 Heat stroke,Batch wounded,Emergency plan

大批量中暑伤员的救治流程及体会

季娟娟 陈小凤

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解放军四五四医院急诊科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中,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下面让给大家介绍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立即将病人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令其平卧。 (2)用侵入冷水的毛巾敷到患者的头部,井用凉毛巾给患者擦身或给其扇凤,以便帮助病人快速降温。 (3)中暑较重者,除用上述方法降温外,还可用冰块敷其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必要时也可将患者赤身用酒精擦浴或裹以床单,用冰水或冷水喷淋。 (4)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应按摩其四肢、躯干,以促进血流,防止血管收缩。 (5)可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药物。 (6)对于虚脱昏迷的病人,可按压或针刺人中、十宣、水沟等穴位,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中暑护理方法 (1)多给病人饮服西瓜汁之类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盐类。 (2)及时给病人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于重症中暑者,除应配合医生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外,还应重点记录病人的出入水量,随时测量病人的体温。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1、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一: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一: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一: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二:在高温季节,并且大量出汗的情况下,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盐茶水,或运动饮料。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特别是当你的尿液是暗黄色时。 如果可以的话,避免在高温时外出活动(上午11:00至下午

4:00最热)。 避免在户外活动过多。 在户外工作时注意及时补充液体。 喝不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因为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会增加运动前的脱水率。 如果你觉得很热,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打开一个窗口;使用风扇,或到有空调的地方。 穿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如棉制品),使汗水易于蒸发。 保护自己如戴上宽边帽的太阳帽或使用遮阳雨伞,戴太阳眼镜,使用防晒霜 在炎热天气,避免过久地呆在停泊着的汽车里。 高温作业者要进行体检,凡是患有心血管病、持续性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溃疡病等疾病的人,应脱离高温环境工作岗位。 防治中暑药箱必备 为了安全度夏,单位、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常用应急药物有: 1、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2、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3、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4、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病人的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中枢神 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循环系 统的症状。 【护理措施】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置于空调室或通风处,室温 20~2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冰块、冰帽、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的冰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2小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慢而均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 <10.7kPa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对老年及重症者禁忌快速推注降 温药,以免诱发心脏骤停或肺水肿. 服用解暑中药)。 2、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 尿量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肛温下降至38℃左右暂停降温,如患者进入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3、防止冻伤:降温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觉凉爽舒适为度 心前区及胸部勿置冰袋,骨突出要防止冻伤。 4、合理按摩::对中暑病人的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使疼 痛加重。 5、用药护理对于昏迷患者者,可遵医嘱给予纳络酮等药物, 以降低应激反应,起到促醒作用。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6、饮食与休息清醒患者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留置 胃管,鼻饲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中暑病人的护理32838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 答:11mmol/L 2.共济失调的表现? 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 【新课导入】 【案例】(图片) 李先生, 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40.5℃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 思考: 1. 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是? 2. 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图片) (一)病因 1. 环境因素在高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

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三、临床表现(图片)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8℃)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 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 2. 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脑组织温度可达到40~42℃,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在烈日下劳动时间过长,但又没有防护措施者易发生。 4.热射病(中暑高热)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严重类型。多见于老年人。

中暑急救常识

中暑急救常识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中暑定义: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疾病。除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为常见诱因。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一、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注意力不集中、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四肢无力。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会危机生命。 二、急救措施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 (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3)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 (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 (5)重度中暑者立即送医院急救。 二、防暑小知识 ●穿浅色衣服:夏季外出旅游时应穿白色、浅色的或素色衣服不易中暑。 ●戴隔热草帽: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的,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而空气是热 的不良导体,另外,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中午要休息:早晨空气新鲜,气候凉爽。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时,出发时间应该早些, 到了中午就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旅游活动。这样不但旅游时有精神,不觉累,而且还不会中暑。 ●多喝盐开水:夏季高温,出汗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从而 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防暑。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带防暑药物:在旅游途中,容易遇到多变的气候,忽冷忽热的气温易感冒,又闷又热 的天气最易中暑。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时应带些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 ●如果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或针刺双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当病人好 转时再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饮食防中暑法 ●冷饮西瓜汁:西瓜瓤去籽打成汁状加入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 饮用。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汤: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具消暑热、止烦 渴的作用。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一、中暑概念: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日射病四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室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若环境温度偏高,但空气中湿度又大,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时,出汗减少使散热受阻。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高热对人体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体温调节障碍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使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组织损伤、充血。大脑温度可达到40~42℃,体温不一定升高称为日射病。

3、心脏负担加重散热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血流加速,心排出量增加,而且大量出汗引起血液浓缩及粘稠度增高,均造成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4、水、盐代谢紊乱高温工作出汗是主要的散热途径,而汗液中氯化钠含量为0.3%~0.5%,排汗增多引起盐及水丢失,导致脱水,此时血管扩张,血容量更加不足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称为热衰竭;丢失盐过多且补充不足引起肌肉痉挛,可发生热痉挛。 三、中暑的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体温多不升高。

2020年护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九节 中暑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九节中暑病人的护理 一、A1 1、高温环境劳动的工人,为预防其中暑宜饮 A、矿泉水 B、含盐饮料 C、含咖啡饮料 D、含糖饮料 E、含酒精饮料 2、中暑高热使用氯丙嗪出现哪项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A、肛温39℃ B、心率100次/分 C、呼吸25次/分 D、持续吸氧 E、血压80/50mmHg 3、热衰竭的发生机制是 A、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B、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 C、散热不足致体内热蓄积 D、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E、大量出汗后饮水过多而盐补充不足 4、中暑热衰竭患者的表现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体温升至40℃以上 B、周围循环障碍 C、心律失常 D、急性肝衰竭 E、肺水肿 5、为高热患者解释补充营养和水分的原因,应除外 A、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 B、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使胃肠蠕动减弱 C、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 D、分解代谢增加,需营养物质增多 E、高热时患者食欲下降 6、下列不属于先兆中暑临床表现的是 A、大汗 B、口渴 C、脉搏减慢 D、体温正常 E、面色潮红 二、A2

1、患者男,60岁。烈日下从事田间劳动约1小时后,感觉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紧急送往医院治疗。查体温37.8℃,脉搏100次/分,未发现其它异常,休息约半小时后症状消失。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首先考虑的原因是 A、过度劳累 B、睡眠不足 C、高温环境 D、身体虚弱 E、饮食过饱 2、患者男性,48岁。炎热夏天,在外高空作业3h,出现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出冷汗,体温37.2℃,脉搏110次/分,血压90/50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 A、热衰竭 B、轻度中暑 C、热痉挛 D、日射病 E、热射病 3、患者男性,38岁,炎热夏天,在外连续工作6小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体温不高。考虑为 A、热衰竭 B、热痉挛 C、日射病 D、热射病 E、中暑 4、患者男性,45岁。特殊工种,炎热夏天在高温下工作数日,近日出现全身乏力、多汗,继而体温升高,有时可达40℃以上,并出现皮肤于热兀汗、谵妄和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考虑可能是热射病(中暑高热)。采取物理降温时应暂停降温的肛温是 A、36℃ B、36.5℃ C、37℃ D、37.5℃ E、38℃ 5、患者男性,56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进行室外工作,近日出现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有时可达40℃以上,并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来急诊室就诊,考虑可能是热射病(中暑高热),首要治疗措施是 A、降温 B、吸氧 C、抗休克 D、治疗脑水肿 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患者,男性,35岁。高温工作4小时。因出汗较多,口渴,饮水3大杯。30分钟后自感乏力、腿痛,不能走路,并有腹痛。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中暑先兆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一、中暑概念: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日射病四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1、环境因素在高温(室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若环境温度偏高,但空气中湿度又大,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二)发病机制: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时,出汗减少使散热受阻。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高热对人体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体温调节障碍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使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组织损伤、充血。大脑温度可达到40~42℃,体温不一定升高称为日射病。3、心脏负担加重散热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血流加速,心排出量增加,而且大量出汗引起血液浓缩及粘稠度增高,均造成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4、水、盐代谢紊乱高温工作出汗是主要的散热途径,而汗液中氯化钠含量为0.3%~0.5%,排汗增多引起盐及水丢失,导致脱水,此时血管扩张,血容量更加不足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称为热衰竭;丢失盐过多且补充不足引起肌肉痉挛,可发生热痉挛。 三、中暑的临床表现:(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三)重度中暑1、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2、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体温多不升高。4、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昏迷,为严重类型。四、辅助检查热射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可见蛋白及管型,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等增高。热痉挛血清钠、氯降

中暑病人健康教育

中暑病人健康教育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治疗以改善病人环境,迅速降温,支持和对症为主。 【疾病特点】‘ 1 、先兆中署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感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大汗、肢体发麻、体温正常或低热。 2 、轻症中署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多在38 ℃以上,有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神志不清、皮肤湿冷、脉搏弱、血压偏低、心率快。 3 、重症中署除上述症状外,如出现晕厥、昏迷、高热、痉挛等,则为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依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主要分为:①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典型表现为高热(> 41 ℃)、无汗和意识障碍。先兆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出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发绀。脉搏快,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潮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

后期扩大,对光发射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衰竭、肾衰竭、DIC 。②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常有昏厥。③热痉挛:症状多发生在大量出汗之后,由于水、盐丧失过多而致肌肉痉挛。热衰竭、热痉挛病人经治疗后30min 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健康教育要点】 1 、住院健康教育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护理指导:告诉家属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含盐清凉饮料,降温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度。疑有循环衰竭倾向,静脉给予适量糖盐水,可较快恢复。 (2)降温指导:告知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热射病患者,降温的迟早快慢决定预后,通常应在1h 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5℃以内。降温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说明物理降温有四种方法:①头部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区置冰袋,用空调控制室温在18 - 20 ℃;②将身体(头部除外)置于4 ℃水中降温,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者禁用;③危重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擦浴;④静脉输入液体可于降温4 ℃左右后输人,也可用20 ℃或9 ℃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还可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告知家属物理

中暑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中暑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6T11:02:52.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张友亮力士大[导读] 而采用镇痛消化内镜检查能减少患者的不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张后勤刘亚琴(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226006)【摘要】目的探讨中暑的救治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18例中暑患者的救治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8例患者中成功救治17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快速准确的判断病情,正确及时降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保护脑细胞,同时做好各种护理,能提高中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中暑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37-02 随着全球气候的极端化越来越严重,夏季的高温天气逐渐变多,由于空气温度和湿度不断增加,超过了一些人的体温自身调节能力,所以近年来中暑的患者越来越多。中暑是由高温所致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18例中暑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精心的护理后,17例康复,1例死亡。现将其救治和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6月~2013年9月救治的18例中暑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护理,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64岁,多数因在室外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导致患者出汗过多,体内液体量大量丢失,体温调节中枢失衡而中暑,部分患者因在关闭门窗的高温室内时间过长所致。 2 中暑的急救与处理2.1 轻中度中暑的处理轻中度中暑者,可出现皮温升高、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血压偏低,腋温高,一般39-40℃。此时,需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置于空调房间,温度调至20-25℃,予卧床休息,轻者口服淡盐水或糖水或清凉饮料,必要时静脉输注等渗糖盐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经过上述处理,大多数能较快恢复。 2.2 重度中暑的处理重度中暑者,可表现为神志不清,惊厥,休克,昏迷,体温为超高热,体温位于40℃~42℃之间,呼吸浅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肾功能血肌酐或尿素氮升高,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可合并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肾衰等严重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应即刻将患者立即置于空调降温房间,室内温度调至20℃-25℃,及时静脉补充等渗冰盐水(4℃一10℃)或冰糖水,同时体表用40%~50%的酒精擦浴或冰水坐浴。同时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脑水肿,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予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纠正酸中毒,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心肾功能等药物,视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与此同时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和安全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3 护理体会3.1 对中暑较轻者,需立即由高温闷热环境转至通风阴凉处休息,或到有风扇或空调的室内休息,一般不需要特别护理,同时可喝些糖盐水或其他一些清凉饮料。在太阳穴处涂擦风油精,也有助于病情恢复。 3.2 对于中暑较严重者,首先快速降温,将患者置于室温为22℃-25℃的抢救室,取平卧姿势,脱去患者衣裤,测肛温,每10分钟一次。根据病情采取以下降温措施:①环境降温:可使用空调、风扇、冰块等降低室内温度。②冰水酒精敷擦:可于患者额头、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等处放置冰袋,或用酒精给患者擦洗身体。③冰水浸浴:把患者以半坐姿势浸于15-16℃的冰水中,水面至患者第四肋间。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其患者脉搏、搏、呼吸和血压情况。每浸泡10-15分钟就要抬出水面,并测肛温一次。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将患者擦干。若体温再次升39℃以上,可再次冰浴。④药物降温。无论用哪种方法降温,必须密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及血压变化以免体温过低或虚脱。通常在1小时左右使患者直肠温度降至38℃左右,若患者的体温下降过快,会导致患者的血流速度过缓,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重者肺栓塞危及生命。密切观察患者物理降温处局部皮肤情况,防止冻伤。 3.3 病人入室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心率、呼吸等,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预防和改善脑缺氧。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有关药物的应用,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止输液针脱落及液体外渗。 3.4 要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防止跌倒、皮肤破损、压疮,需定期协助病人翻身,定期给病人拍背,预防坠积性,防止呕吐物窒息等并发症,尤其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需更加注意。做好患者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口腔、床位平整、清洁、干燥。 3.5 整个抢救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等,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变化。视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6 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4 中暑的预防中暑的发病原因可归结为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不足、热适应能力下降。中暑重在预防,健康宣教尤为重要。预防高温中暑的方法如①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②在高温期间,避免在阳光强烈的高温时段在外面行走与劳作,避免长时间呆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③衣服应尽量选用棉、丝类能吸汗易散热的衣物,夏天要穿宽松、透气性能良好的衣服,同时携带必要的遮阳工具,避免阳光直接照射。④体质差的人如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⑤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多喝汤多吃青菜和瓜果。无论是否口渴,都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⑥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⑦常备消暑饮料及药品,药品如解暑片、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人丹丸、十滴水等。若有不适,及时休息、到医院就诊。参考文献

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措施学习资料

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措 施

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发生中暑相关症状。 一、中暑的表现: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1、先兆中暑: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重度中暑:可分三型: (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重庆做人流医院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过程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 (或典型性)热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