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年第#期

$%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

披露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重大转折时期。一些新兴的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正在或即将迅速进入我国市场,一些经营业绩优良的商业银行正在等待上市,一种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正在形成。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存在着不良资产问题,资本充足率较低,有的商业银行潜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纵观世界金融业兴衰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与其信息披露相关。在我国商业银行即将与国际金融相融的时候,尤其应当重视信息披露。本文拟就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巴塞尔协议对商业

银行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

巴塞尔委员会作为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最重要的组织,近年来就银行监管问题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原则和建议。如!""#年"月发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年"月的《增强银行透明度》、!"""年%月发布的《新

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年!&月的《

银行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及’&&!年!月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等。这些标准、原则和建议常常成为发达国家共同遵守的标准,也为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披露指明了方向。

巴塞尔委员会在《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中指出,应将信息披露作为对银行机构的监管要求的一个方面,为了保证银行业务的有效运营,维持一个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市场参与者需要获得准确、及时的信息,因此信息披露是监管的必要补充。

在《增强银行透明度》中巴塞尔委员会就提高银行透明度在有效银行监管中的意义做了概括性的阐述,并指出了银行如何加强信息披露的一般原则。

《增强银行透明度》的发布,为各国银行监管者制定和改进本国银行业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建立了一个一般性的指导,各国监管者可以依据该文件所确立的信息披露水平来建立本国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在《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征求意见稿中,巴塞尔委员会将有效的市场约束作为新的资本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目的在于在以往

%王晓枫

论坛

!""!年第#期

《国际金融研究》$#

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的要求,将信息披露作为确保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个内在要求,把加大信息披露和增强市场约束视为一项重要的金融监管工具。

通过上述文件要求,巴塞尔委员会确立的信息披露基本框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包括税前利润、税后利润、平均资产收益率、平均资本(股本)收益率及成本与收入比率等。

#"流动性与资本充足状况,包括反映流动性水平的资产负债率,相对于贷款资产质量而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充足状况,按照巴塞尔协议所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以及税后利润分配情况。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情况,包括资产质量分类标准与方法;各种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及法律风险)的暴露情况;风险准备金充足情况;内部风险管理情况,包括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模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内部审计与稽核等。

%"遵循的会计标准与原则,包括编制年报所遵循的一般会计原则,报表合并所遵循的会计原则,确定资产价值的会计原则,确定成本与收益的会计原则,确定不良资产及其损失的会计原则,提取呆账准备金、资产停止计息及呆账核销的会计原则等。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的组成和主要职责,董事长的产生和主要职责,高级管理班子的产生和主要职责,董事会与管理班子的关系,董事长与行长的关系,银行内部的监督与报告关系以及银行治理结构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在新版巴塞尔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个建议,主要涉及资本结构、风险暴露和资本充足衡量三个方面。在资本结构方面:(!)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每年或者在可能或合适的情况下更频繁地公开披露关于资本结构、资本构成、资本工具的期限和条件等信息。(#)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披露关于其资产与负债价值评估、呆账准备和收

入确认的会计原则方面信息。在风险暴露方面:要求商业银行应披露其风险暴露和风险管理策略方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将风险由原来的信贷风险进一步扩展到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在资本充足率方面:(!)要求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年公开披露其在统一基础上的资本充足方面的资本比率和相关信息,并要求商业银行应披露按照巴塞尔协议中建议的计算方法得出的风险暴露情况。(#)要求商业银行应对影响其资本充足的因素进行分析。($)鼓励商业银行披露其根据经营活动分配经济资本的结构和过程。

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上述文件的发布,初步确立了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的大致框架,为国际银行业进行信息披露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可供各国银行用以对比自己的信息披露现状,并依此作出适当的调整,进而根据本国银行业发展水平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

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表现在:

(一)披露的信息不真实

!"高估资本充足率。按照国际惯例,只有准备金与特定资产减值无关时,方可作为附属资本参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我国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均将呆账准备金作为附属资本处理。由于我国对特定贷款不提取准备金,提取的呆账准备实际上是与特定贷款的损失密切相关的,因此将其作为附属资本参与资本充足率计算实际上是高估了资本充足率。对应于我国庞大的不良资产,严重不足的准备金水平等状况则意味着巨大的潜在亏损。#"资产质量与实际差距较大。资产质量关系到商业银行稳健程度和盈利能力,因此受到商业银行经营者、监管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近年来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对外披露

论坛

《国际金融研究》!""!年第#期

$$

不良贷款余额,但由于对贷款的分类标准与国际通行做法不符,因此关于资产质量的信息披露可能是与国际标准差距最大的部分。我国《贷款通则》把银行不良贷款实行“一逾两呆”的分类,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则是实行“五级分类”。从!""#年底,我国中央银行就要求各商业银行改革贷款分类方法,采用“五级分类”,各商业银行也在试行推广五级分类方法,但五级分类方法主观判断性较大,极易产生人为操纵现象。因此,新方法能否真实反映现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状况则很难保证。$%准备金提取严重不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则是按贷款余额的!—&’提取一般准备金,而且还依据贷款的风险大小按不同比例提取特种准备金,风险越大,准备金提取比例越高。在计提范围上,除一般要求贷款、应收利息外,还应考虑其他资产的可收回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计提相应的准备金或直接冲销。我国呆账准备金是按年末贷款余额的!’与上年呆账准备金余额的差额提取一般准备金,不另提特种呆账准备,且对委托贷款和拆出资金不提呆账准备。我国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按!’比例提取,势必造成准备金严重不足。&((!年!!月&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规定拟上市银行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应披露最近三年年末贷款的“五级”分类情况,各级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在其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会计政策中披露计提呆账准备的范围和方法。根据余额一定比率计提的一般准备,应说明该比率是如何确定的;根据个别款项的实际情况认定的特别准备,应说明认定的依据。但我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业务量毕竟是少数,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而言,呆账准备金的计提仍严重不足。

)%利息收入的高估。我国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的确认方法一直存在着争议。对其确认方法近几年变动多次。如!""*年以前年度逾期两年以上(含两年)贷款应收利息应转入表外核算,实际收到时计入当期损益;!""#年和!"""年逾期一年以上贷款应收利息转入表外,实际

收到时计入当期损益;&(((年逾期半年以上的贷款应收利息转入表外,实际收到时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几次变动仅仅是商业银行逾期贷款按权责发生制计收应收利息的时限不断减少,且这部分应收利息都是指逾期贷款的应收利息,而不包括那些尚未到期但已经发生欠息现象的贷款,实际上,这部分贷款的收息率也是很低的。国外的做法是,应收利息如果自结息之日起超过一定期限仍未收回,则不论是否到期,均应停止表内计息。高估利息收入势必造成商业银行的虚假盈利。

(二)披露的信息不充分

!%缺乏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

是指不一定与银行财务状况相关,但与银行经营业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具体包括:经营业务指标、银行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等。这些信息是投资者制定决策时越来越需要关注的信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极少披露甚至不披露这些信息。

&%缺乏对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视。许多银行会计报表附注只有十几项,有的银行甚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也只有!—&项,有的一些城市地方商业银行则干脆就没有。报表附注的披露不充分将直接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导致信息披露存在较大缺口。

$%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定量信息。巴塞尔委员会主张加强对风险状态的信息披露,且要求银行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提供充分的定性及定量信息,对于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等不易于量化的风险,则要求披露有关的定性信息。我国商业银行在定性信息的披露方面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在定量信息方面,由于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起步较晚,衡量、监测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掌握不多,缺乏大量的管理数据,因此,无法提供国际标准要求的大部分定量信息。

(三)缺乏对信息披露的具体规范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上遵循的规范体现在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中,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会计

论坛

!""!年第#期

《国际金融研究》$%

法》、《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法》、《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披露编报规则第!号》等。上述法律法规除了证监会编报规则第!号外,其他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几乎都是原则性的,没有具体要求。对于披露问题,这些法规多在披露时间、报送对象、编制过程等方面有所要求。而《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类的规范,则主要是会计规范,而不是对所披露信息的具体要求。总之,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目前几乎没有适当的规范可遵循。对于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规范主要来自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披露编报规则第!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和《分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和财政部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这些规定,特别是证监会的规定,是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提出的最具体、也是最严格的规定,但是,它们只适用于上市银行,而不适用于其他商业银行。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

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已经公开承诺将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并积极参与了新版协议的讨论。巴塞尔委员会最近宣布将新协议征求意见时间推迟#年,并将于!$$!年发布正式文件,预定于!$$%年开始全面实施。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商业银行将逐步与国际金融业相融合,中央银行将按照国际统一标准监管银行,商业银行将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经营。按照新的巴塞尔协议,我国目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规范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对此,本文从信息披露的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方面

提出了规范性建议。

第一是规范信息披露的原则。信息披露是否真实,这是当今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应当遵循真实性的原则。所谓真实性,应当包括:(#)有用性,即披露的信息在决策上有用,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加使用者对金融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资者决策盲目性和风险。(!)相关性,即信息披露不能一厢情愿地主观决定,而应当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可靠性,即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虚假的误导性的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中立性,即信息的产生过程及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否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并不等于精确性。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变化与信息披露规则的制定的时滞性决定了信息披露规则无法跟上业务的变化;会计方法的局限性决定了对信息处理只能是一定意义上的准确,如折旧年限和残值估计;会计原则的要求决定使信息披露具备模糊性,重要性原则要求忽略价值不大的信息,稳健性原则要求不能披露未来的收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信息披露简单化。因此,真实性只是在一定意义上的真实。

第二是规范披露的标准。即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银行,提出不同的披露标准。全国性银行比地方性银行披露信息要多,股份制银行比非股份制银行披露要求多,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披露要求多。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以证监会《公开发生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原则第!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为依据,对非上市银行应针对其特点和监管要求制定相应的报表附注规定。另外,要先制定有关资产质量、或有事项与衍生产品等方面信息披露的标准,后制定有关风险控制方面信息披露的标准。

第三是规范披露的内容。我国商业银行信

论坛

《国际金融研究》!""!年第#期

$%

息披露包括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就目前而言,会计报表披露较为规范,而对报表附注披露则相对薄弱,因此应重点规范报表附注的内容。会计报表附注中主要应当披露以下信息:(!)会计政策。说明计提准备金的范围和方法、利息收入的确认方法、各项投资特别是证券投资的计价方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计价方法。(")资产质量状况。如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数额;按五级分类分别披露各类贷款的余额;贷款呆账准备金的余额以及逾期的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数额等。(#)对于可能构成损失的或有事项,应披露可能构成损失的或有事项的金额,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函、开出信用证、贷款承诺、向其他商业银行转贴现以及其他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项目。($)对于衍生金融产品,应按衍生产品种类,根据合约期限分别反映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价格、会计期初市场价格、会计期末市场价格、按会计期末市场价格计算的银行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上的盈亏,对用于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应单独进行披露。

第四是规范披露的方式。(!)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规范信息披露方式与保守商业秘密二者一直是困扰会计信息规范的问题。规范本身意味着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对于促进资本市场有效性、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内幕交易和信息误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可能因此产生负面影响,如由于银行公开属于自己商业秘密的事项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充分披露而不惜任何代价损害银行本身的利益。因此,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应本着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必须披露的内容外,给银行留有自愿披露的余地。(")采取补充报表披露。补充报表是会计报表的附属产物,它是以各类明细表为主,同时包括一些主表中无法体现的

信息。西方国家对财务报告中补充报表规范得比较完善,而我国的《会计法》及有关法规制度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经验证明,补充报表在西方国家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于报表附注中没有规定披露的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补充报表披露。

第五是创新披露的手段。目前,会计信息披露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披露手段的创新。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披露实践逐步由单一的以纸张介质的信息披露过渡到以纸张和网络介质并用的新阶段。这一变革孕育着一场新的信息披露的革命,那就是以实时披露替代定期披露,以个性化信息披露代替通用型信息披露,以复合数据披露代替财务数据披露。这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也是信息披露变迁的必然。

"%%%年!!月!$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金融企业上市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对金融企业在风险因素、内控制度、资产状况和债务构成等方面的上市信息披露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规定和相对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别要求。此项规则的制定与出台,说明我国的金融业以及金融监管正在向国际化规范操作方向靠拢,正在逐步地同国际银行业进行接轨。鉴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过程,而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又受到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因此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不可能也不适宜一步到位,也就是说,不能完全达到巴塞尔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要求。但是&毫无疑问,作为全球银行应当共同遵循的巴塞尔委员会的有关原则和要求,将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

’责任编辑:王中海(

论坛

银行业信息安全培训试题

信息安全培训试题 一、单选 1、信息科技风险指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B)、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A 制度落实 B 技术标准 C 人为因素 D 不可抗力 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A)。 A 银行的法定代表人 B 信息技术部负责人 C CIO D 其他 3、信息科技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A),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A 信息科技治理 B 信息安全管理

系统持续性管理C. D 突发事件管理 4、所有科技风险事件都可以归于信息系统连续性或(D)出问题的事件。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安全性 5、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D)管理工作,该部门为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之一。 A 安全 B 审计 C 合规 D 风险 6、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岗位,负责(A)进行审计。 A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 B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 C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D 等 7、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领域(C)。 A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 B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C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 D 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 8、依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定义每个业务级别的控制内容,包括最高权限用户的审查、控制对数据和系统的物理和逻辑访问、访问授权(C)为原则、审批和授权、验证和调节。。 A以“最小授权” B以“必需知道” C以“必需知道”和“最小授权” D以上都不是 9、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制定明确的(D)等,定期进行更新和公示A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 B 技术标准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场约束,规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的信息披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下列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指引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一)上一年度被巴塞尔委员会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 (二)上一年年末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为1.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 第四条全球系统重要性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承担关键功能,其破产、倒闭可能会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造成损害的程度。 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是指巴塞尔委员会用于评估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的指标。 第五条本指引规定为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信息披露银行可以自行披露更多信息。 第六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对本指引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的信息披露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信息披露的内容 第七条信息披露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规定,披露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金融机构间资产、金融机构间负债、发行证券和其他融资工具、通过支付系统或代理行结算的支付额、托管资产、有价证券承销额、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交易类和可供出售证券、第三层次资产、跨境债权和跨境负债等12个指标。 第八条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是指作为杠杆率分母的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和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之和,按照《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规定的口径计算。 第九条金融机构间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形成的资产余额。 第十条金融机构间负债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形成的负债余额。 第十一条发行证券和其他融资工具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股票和其他融资工具余额。 第十二条通过支付系统或代理行结算的支付额是指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系统成员,通过国内外大额支付系统或代理行结算的上一年度支付总额。 第十三条托管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托管的资产余额。 第十四条有价证券承销额是指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在境内外承销的债券、股票等各类有价证券总额。 第十五条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场外交易的金融衍

银行业务会计分录

银行会计 注:掌握以下内容,起码能拿考试时分录的95%的分数。目前试卷分录占60分以上。 第一章无分录 第二章 1、某银行期初余额为:现金850000元,存放中央银行款项600000元,短期货 款40000元,活期存款561000元,定期存款620000元,实收资本220000元,资本公积180000元,利息支出91000元。 本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本行从中央银行存款户内提取现金300000元。 借:现金300000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300000 2.某企业存入现金40000元。 借:现金40000 贷:活期存款-某企业存款户40000 3.银行对某单位发放短期贷款160000元。 借:短期贷款-某单位贷款户160000 贷:活期存款-某单位存款户160000 4.以现金支付个人储蓄存款利息1000元。 借:利息支出-某储蓄利息支出户1000 贷:现金1000 5.某投资者以现金200000元投入银行作资本金。 借:现金200000 贷:实收资本-某投资人户200000 6.某单位将活期存款20000元转存定期存款。 借:活期存款-某单位存款户20000 贷:定期存款-某单位存款户20000 7.经批准,用资本公积60000元转增资本金。 借:资本公积60000 贷:实收资本60000 试算平衡表 年月日

2 第三章 一、单位活期存款的核算 (一)支票户的存取核算 1、存入现金的核算手续。 例如,甲商业公司存入现金1万元。 借:现金10000 贷:XX存款-某单位存款户10000 2、支取现金的核算手续。 例如,乙公司开出支票5000元支取现金,采购日常用品。

(整理)商业银行IT系统架构.

商业银行IT系统概述 商业银行IT系统的分类 ?商业银行IT系统按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 统、其他系统。 ?按使用范围分大致可分为总行级系统和部门级系统,前者如核心业务系统,特点是 全行上下统一版本。后者如分行特色业务,第三方存管,外汇交易系统等。特点是系统只局限于某个机构在使用,或者说不同机构使用的版本,功能差异很大。 银行IT系统总体架构 一个IT系统的评价标准 ?处理正确性 ?效率 ?稳定性

?开放性 ?界面友好性 ?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 ?交易安全性 ?配置灵活性 ?连接兼容性 ?平台兼容性 产品化与定制化 ?对银行IT公司来讲,产品化与定制化是银行项目的两种形式。产品化指公司的系统 拿到客户环境,只需做一些参数的设置和少量的修改即能基本满足客户的要求,反之,定制化指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做系统。 ?系统的产品化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有足够的业务前瞻性和灵活性,难度很大。但 无疑产品化是银行IT公司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定制系统则是在产品化之前积累经验的一种途径。 ?由于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银行机构的多样性,在业务系统方面,基本上还是以定制 为主。反观在渠道类系统等各行需求差异不大的场合,则以产品化为主。 商业银行IT系统常用的技术 ●商业银行的IT系统,在业务和交易系统层次主要有J2EE、C、COBOL(大机)、PRG(400 平台)、PL/SQL、CICS、TUXEDO、MQ等技术。在低端的一些应用,如OA、报表展示等场合,也有用NOTES、VBA、JSP、PASCAL、.NET等。 ●个人认为:以下技术目前或不久的将来,将是应用的热点: ?应用整合、构件技术(ESB、EAI、SOA、TIBCO等) ?(影像)工作流、BPM、内容管理技术(信贷审批、作业中心等) ?规则引擎技术(信用卡反欺诈,反洗钱等)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CRM、卡业务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八家银行,即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进行研究。根据八家银行2010—2012三年的年报(共二十四份)以及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以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年度重要事项、公司治理四方面的披露情况为线索逐一进行分析总结。 1.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情况。首先,在披露会计报表方面,研究八家银行二十四份年报后得出八家银行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都进行了充分的披露,由此可见目前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对财务信息的披露程度较符合标准,但非财务信息和表外项目的披露情况不佳,比如在银行未来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等方面,八家银行的年报中只有中信银行披露了其战略发展方向;只有两家银行披露了其员工的学历。因为中国在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上没有严格统一的强制性要求,所以各银行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并不统一。其次,在披露会计报表附注方面,虽然中国在2006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已经做出统一的规定,但是通过研究选取的样本后得出各家银行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详细程度差异较大,比如对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披露,2012年度中国银行披露50项、工商银行披露37项、农业银行披露26项、建设银行披露21项、平安银行披露39项、中信银行披露22项、民生银行披露31项。对于公司简介、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这三项各银行均有披露,但较为关键性的信息比如关联方交易、资本充足状况等却并非全都做出了披露。 2.风险管理状况披露情况。本文对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披露情况进行研究。(1)因为信用风险主要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风险,所以本文对其是否进行定量披露的衡量标准是通过研究其年报中是否列出未逾期且未减值及已逾期但未减值的发放贷款和垫款金额。(2)本文对流动性风险是否做定量披露的衡量标准是通过研究其年报中是否按照各报告期末至合同到期日的剩余期限对金融资产和负债按账面金额进行到期日分析。(3)本文对市场风险中汇率风险是否做定量披露的衡量标准是其是否按币种列示其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对利率风险是否做定量披露的衡量标准为是否披露各报告期末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合同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日的情况。(4)各银行对操作风险的披露情况不佳,多数银行未披露操作风险,即使披露也只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做出说明。 经以上研究后发现八家银行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的定性披露情况较好,仅有一家银行未定性披露流动性风险。但在定量披露方面,中国商业银行运用的披露模型与巴塞尔协议中的要求尚有差距,其定量披露情况不佳。且八家银行对操作风险的披露最不充分。 3.年度重大事项披露情况。因并非各家银行每年都有大股东持股变化及合并分立事件,所以不是每年八家银行都有关于年度重大事项的披露,就2012年而言,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年报和上交所的公告中均未披露年度重大事项,平安银行在其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银监会令2007年第7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07第7号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已经2006年12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4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七年七月三日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规范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行为,有效维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银行安全、稳健、高效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 本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规定适用于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城市信用社,本办法或银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地(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规定披露信息。本办法规定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可在遵守本办法规定基础上自行决定披露更多信息。 第四条商业银行披露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规范地披露信息。 第六条商业银行披露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须经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资产规模少于10亿元人民币的农村信用社可不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第七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督。 第二章信息披露的内容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19)

--------------------------------------------------------------------------------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a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六)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七)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确认并落实整改。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披露 时间公布不及时、信息披露方式不健全、信息披露质量低,运作不严谨等多面。 这种弊端主要是由信息披露方式缺乏创新、内部管理相对松懈造成。只有提高创 新信息披露的方式方法,重视内部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 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因素;内部管理;信息披露体系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在实际情况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可以更好地促进信 息披露的成长,使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对商业银行拥有强有力的拘束,良好的提高 了商业银行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降低投资危害的状况;其次,创新的会计信息 披露更加可以使商业银行与国际银行完美结合,加速商业银行跨向国际化的目标。同时可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在商业银行中,收益最多的是投资者和存户,投资者和存户两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有权了解银行信息披露的体系,并 向其提供严谨、有效的方法。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还可以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正确 决策依据,降低其投资风险,更好保护收益者的利益,更好的完善对信息披露的 管理。只有严肃的审查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方式,才能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方面进行有用的监察,在公平、公正、真实的基础上,加强有力监管为投资者创 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遇到的弊端 1.1会计信息披露不到位,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判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股市投资者越来越多,股票市场难免 会在投资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对股票价格不利的影响因素,在这时商业银 行应当立即向证监会反应,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不过,信息披露时间不到位 的现象也有时发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审核失去真实性, 这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是祸患无穷的,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 他们的投资带来误导,甚至带来惨重的损失,冲击投资者的信念,使股票市场出 现特重的失衡。 1.2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具体,较难满足用户 当今社会,人们披露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一直采取老一套的披露模式,统一由三张基本表格和附加表格上加很少解释以及不加的情势举行披露,根本不 考虑差异的入股者之间的信息需求差别。甚至有的只进行暂时性的会计披露,发 一个简单的告示,或者声明一些无足轻重的语言。在出现股票价格波动时,一直 给出的就是官方用语,告诉投资者内部经营一切正常,没有出现未披露的信息, 让投资者谨防投资风险。往往越是这样,越会影响入股者做出精确的判断。 1.3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过关,运作方式不严谨 在信息披露方面质量一直不过关,时常出现消息不符,虚假消息等问题,例 如在企业内部重建过程中,核心成员、大股东重组建的情况知道的相对清楚,但 是投资少的股东却一无所知,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失。在这个经济快速 发展下,信息披露的时间不及时、质量不过关、运作方式不严谨等因素会直接导 致很多事件的发生,会使很多的投资者受到伤害,甚至失去信心。然而同时虚假 的披露信息在不定时的发生,更加剧了事件的恶化性。 二、会计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建议

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管理指引

附件 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管理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机构)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增强银行机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国家经济金融运行安全,保护金融消费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和人民银行总行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订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在银行机构计算机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使用及废止等过程中,保障计算机数据信息、计算机系统、网络、机房基础设施等安全的一系列活动。 第三条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辖银行机构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各银行机构负责本系统(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完成人民银行交办的信息安全管理任务、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银行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与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满足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安全性要求,保证信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有效防、控制和化解信息技术风险,增强信息系统安全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保障数据安全,显著提高金融机构业务持续运行保障水平。 第五条各银行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建立跨部门、

跨行业协调机制; (二)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职责制,不断提高信息安全队伍业务技能; (三)保证信息安全建设资金的投入,将信息安全纳入“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和标准规体系建设; (五)加大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加快以密码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六)加强安全运行监控体系建设; (七)大力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等级保护; (八)加快灾难恢复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信息通报机制; (九)广泛、深入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第六条本指引适用于在省设立的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的总部和分支机构。非银行机构参照执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各银行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应建立由行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专家组成的信息安全领导机构,负责本系统(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决策本系统(单位)信息安全重大事宜。

国内商业银行与香港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比及借鉴

一、香港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出台背景、基本要求及其制度变迁 1.出台背景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香港金管局(以下简称金管局)认为,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要求高不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因此,一直采取保守的财务信息披露政策,从而导致香港银行业的透明度远低于国际标准,其财务信息披露甚至落后于一般的公司。随着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体系日益稳定,但是有限的财务信息披露却不能满足存户、交易对手、海外监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需求,使其对香港银行经营国际业务和筹集资金等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香港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这不仅不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更会影响香港银行体系的稳定。 金管局认识到保守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局限性,开始考虑改进制度,提高其透明度。1994年1月,金管局同证监会、联交所就上市银行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9月颁布了《财务信息披露的最佳执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所有持牌银行和资产总额在10亿港元以上或客户存款总额在3亿港元以上的有限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披露其实际盈利、资产负债结构及资产质量和内部准备调拨情况等有关信息。之后,金管局又对指引进行了大幅修订,使香港银行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大大提高。 2.基本要求 香港银行财务信息的基本披露项目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外项目、与集团公司进行的交易、资产抵押情况、主要会计政策、风险管理的描述性信息、市场风险、报表附注。补充财务信息的披露项目中则包括风险管理、市场风险、客户贷款和其他账目分项信息(分行业和地区披露)、货币风险、逾期及重组贷款、资本充足比率和流动资产比率、扣减后的资本基础总额等项目。《指引》中列出专门条款规定利润表某些项目的相关披露要求。资产负债表分资产、负债、资本项目进行披露。《指引》列出了各项应予披露的子项及各子项的细目。资产负债表外项目披露各主要金融工具或未履行合约的合约或名义金额。主要会计政策和补充财务信息通常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 3.制度变迁 遵守《指引》只是香港银行披露财务信息最低标准,金管局鼓励银行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根据香港经济、金融发展需要以及国际银行业、金融局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要求,香港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规定一直在变化。1997年至2000年的4年间,《指引》每年都进行了修订。从1997年开始,金融监管局对指引的修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千年虫问题(1997)、逾期及重组贷款(1998)、不履行贷款(1998)、分区域贷款(1999)、证券投资(1999)、区域分布信息(1998)、资本(1999)、货币风险(2000)等。改进有关银行贷款及证券投资方面的披露则是香港金管局历次修订的重点。 银行的经营活动若发生资产损失,只有用自有资本进行补偿,因此资本是一个缓冲器。《指引》中关于资本这一部分的披露原来只有“借贷资本”、“少数股东权益”、“股本”和“储备”等几项,放在资产负债表中。1999年末,新修订的《指引》在“补充财务资料”部分新增了“核心资本”、“附加资本”、“扣减前的资本基础总额”、“资本基础总额的扣减项目”以及“扣减后的资本基础总额”几项。金管局要求银行按上述计算步骤来披露资本详细信息,以便于人们更充分地了解银行资本的“结实”程度如何。但是,金管局所用的资本分类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有些不同。按新协议的要求,资本要划分为“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和“三级资本”,并要求按一定的算式列示。此外,还有关于永久非积累优先股、复杂资本工具及其“触发”条款等的披露。这些问题目前在2000年版的《指引》中尚未见到,它们也许是金管局将来要考虑地方。 在2000年的修订中,《指引》加上了“货币风险”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外汇风险,即反映各种外汇现货、远期、期货和期权头寸风险额。这些风险额是根据各银行内部“模式”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课程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拥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开发应用情况,通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探寻管理信息系统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关键字: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1.背景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在进行主机延伸、数据结构调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应秉承以储户为中心, 实现储户价值的战略理念,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在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都必须从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 做到为每一个目标储户提供满意服务,而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一群顾客”服务的观念。通过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优质服务型”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给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服务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使工作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企业需求分析 2.1企业组织与功能结构分析 2.1.1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商业银行由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业部、信息科技部、储户部和法律事务部组成。其中业务部管理营业部和储户部;信息科技部为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营业部获得的储户信息传递给储户部,人力部的人员调配信息将传递给人力资源部;各个营业部每天的资金信息会汇总到业务部,便于管理和整理;业务部汇总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 各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各种票据实现的,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和遗漏,可能导致整个组织信息的错误,如业务部的人员调动可能无法及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使得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员被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情况;又如业务部在上报财务部业务时可能遗漏了某一天的信息,事后发现时则要对整个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新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获得该部门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便于操作,具有检错能力以降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21T11:56:11.42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4期作者:田玮 [导读] 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披露时间公布不及时、信息披露方式不健全、信息披露质量低,运作不严谨等多面。这种弊端主要是由信息披露方式缺乏创新、内部管理相对松懈造成。 田玮 龙江银行哈尔滨埃德蒙顿支行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披露时间公布不及时、信息披露方式不健全、信息披露质量低,运作不严谨等多面。这种弊端主要是由信息披露方式缺乏创新、内部管理相对松懈造成。只有提高创新信息披露的方式方法,重视内部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因素;内部管理;信息披露体系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在实际情况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可以更好地促进信息披露的成长,使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对商业银行拥有强有力的拘束,良好的提高了商业银行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降低投资危害的状况;其次,创新的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可以使商业银行与国际银行完美结合,加速商业银行跨向国际化的目标。同时可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在商业银行中,收益最多的是投资者和存户,投资者和存户两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有权了解银行信息披露的体系,并向其提供严谨、有效的方法。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还可以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正确决策依据,降低其投资风险,更好保护收益者的利益,更好的完善对信息披露的管理。只有严肃的审查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方式,才能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有用的监察,在公平、公正、真实的基础上,加强有力监管为投资者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遇到的弊端 1.1会计信息披露不到位,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判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股市投资者越来越多,股票市场难免会在投资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对股票价格不利的影响因素,在这时商业银行应当立即向证监会反应,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不过,信息披露时间不到位的现象也有时发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审核失去真实性,这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是祸患无穷的,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他们的投资带来误导,甚至带来惨重的损失,冲击投资者的信念,使股票市场出现特重的失衡。 1.2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具体,较难满足用户 当今社会,人们披露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一直采取老一套的披露模式,统一由三张基本表格和附加表格上加很少解释以及不加的情势举行披露,根本不考虑差异的入股者之间的信息需求差别。甚至有的只进行暂时性的会计披露,发一个简单的告示,或者声明一些无足轻重的语言。在出现股票价格波动时,一直给出的就是官方用语,告诉投资者内部经营一切正常,没有出现未披露的信息,让投资者谨防投资风险。往往越是这样,越会影响入股者做出精确的判断。 1.3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过关,运作方式不严谨 在信息披露方面质量一直不过关,时常出现消息不符,虚假消息等问题,例如在企业内部重建过程中,核心成员、大股东重组建的情况知道的相对清楚,但是投资少的股东却一无所知,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失。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下,信息披露的时间不及时、质量不过关、运作方式不严谨等因素会直接导致很多事件的发生,会使很多的投资者受到伤害,甚至失去信心。然而同时虚假的披露信息在不定时的发生,更加剧了事件的恶化性。 二、会计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建议 2.1缺乏商业银行内部管理 在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内部的监管制度越来越松懈,出现很多无法避免的弊端,出现弊端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预判体制。商业银行的监督应当控制在从市场的进入到退到后台能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现如今我国的商业银行只做到了审查和管理的到位,而随时退出的监督模式尚且达不到理想范围。其次是商业银行严重缺乏调解制度。经济高速发展下,商业银行监督管理大概有三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委员会,三者虽然地位不相上下,但在行政管理上却各行其是,因此在彼此的交流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监管计划落后,未能做到未雨绸缪,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预判、处理系统。要想完善商业内部管理,商业银行就得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只有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的披露质量才会越来越好,另外还要加强完善商业银行的信息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部管理模式。 2.2会计信息披露结构不够完善 目前,随着商业银行的连续上市,信息披露结构不完善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由下面的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监管会如同摆设,根本发挥不出应尽的职责。在内部的成员认定不能单方面决定的状况下,根本无法保证真正的实施监督管理措施。内部成员都没有任何能够独自行使的权利,如建议权、检察权等。另外,内部缺乏奖励激励制度,银行领导的业绩根本不会与薪酬成正比,这种情况会使内部高管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使员工失去上进的热情。要想解决,只能快速的了解内部的管理情况,建立规范的披露结构,构造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绩效关联薪酬的举措,充分披露高效的会计信息使商业银行提升业绩,有利于给投资者更准确无误的判断。 2.3缺乏高效的法律法规体系 由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建立较早,所以大部分还在呈现不完善的状态,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创新,以往的制度对会计披露的要求模棱两可,大部分只是一些表面原则,缺乏规范的条例。如果想改变国情,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仅要包括财务方面的有关信息,还要及时公布银行的投资危险。国家制定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更要建立在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同时参考一系列别的地区相关制度,最终的完善还是要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完成。 三、结束语 由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可知,商业银行既要完成自身的改进与创新,还要加强后续力量。在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要减少投资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内部管理,建立规范可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银监发201919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word精品文档23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

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六)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8号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 第一条为规公开发行证券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 监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商业银行为公开发行证券编制招股说明书、上市后编制年度报告、财务报表附注时,除应遵循中国证监会有关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容与格式准则以及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外,还应遵循本规定的要求。 第一章招股说明书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披露下列各种风险因素,分析其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 (一)信用风险,包括: 1.重点分析信用风险分布情况、信用风险集中程度与信贷质量,例如目前的贷款组合、客户集中性等情况; 2.银行管理层用于信用风险管理及控制的主要政策与组织安排。 (二)流动性风险,包括: 1.说明管理层对此的明确政策,是否已建立用于监控此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部控制制度,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评估情况; 2.分析自身的规模和所处的经营环境,结合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说明流动性如何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信贷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大量履行各种贷款的承诺、存款水平剧减、国或国外利率的急剧变化等;

3.分析资产与负债在期限、结构上的匹配情况,其对某一类资金来源的依赖程度,银行短期可兑现的流动资产、短期融资能力和成本,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信誉,同时应披露银行是否有紧急融资计划来处理突发事件; 4.分析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的影响。 (三)披露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如汇率变化对外汇交易、对持有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等。 (四)披露因利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如银行所采用的利率政策、利率的变动对银行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并对此种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 (五)披露技术和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如电脑系统不可靠、舞弊、欺诈行为和资产保全措施不得当等产生的风险。 (六)披露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如税收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外汇制度等的变化对银行的影响。 (七)其他风险,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多的外资商业银行被允许进入中国信贷市场等所产生的风险。 银行在分析上述风险时,应明确说明对法规规定的有关资产负债指标的遵循情况。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部控制制度,并在招股说明书正文中专设一部分,对其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说明。 商业银行还应委托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以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作出报告。部控制评价报告随招股说明书一并呈报中国证监会。 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指出以上三性存在严重缺陷的,商业银行应予披露,并说明准备采取的改进措施。

14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行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以下简称"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次级债券可以计入附属资本。 第三条次级债券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 商业银行也可以私募方式募集次级定期债务,商业银行募集次级定期债务应遵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次级债券发行人(以下简称发行人)为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 第五条次级债券的发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并充分披露有关信息和提示次级债券投资风险。 第六条次级债券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次级债券发行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资格进行审查,并对次级债券计入附属资本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对次级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和交易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次级债券发行申请及批准 第八条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应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出具核准证明;或提交发行次级债券的股东大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行规模、期限; (二)募集资金用途; 中公河南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https://www.doczj.com/doc/a117902464.html, 金融交流群198388252,加群请说明来自文库,方便管理通过!

商业银行会计分录题

第三章存款业务核算 1、烟酒公司存入销货收入现金52600 元会计分录 借:现金52600 贷:单位活期存款——烟酒公司户52600 2、电视机厂签发现金支票,支取备用金12000 元 会计分录 借:单位活期存款——电视机厂12000 贷:现金12000 3、电视机厂有活期存款户转入定期存款200000 元 会计分录 借:单位活期存款——电视机厂户200000 贷:单位定期存款——电视机厂户200000 4、烟酒公司定期存款一笔150000元,定期1年,于7月1日到期,利息一并转入活期存款户,假设于每季度末计算应付利息,1 年期定期存款月利率为1.875% 。 应计利息总额=150000*12*1.875%=3375 (元) 会计分录 借:单位定期存款——烟酒公司150000 借:应付利息——定期存款利息支出3375 贷:单位活期存款——烟酒公司153375 7、储户林某2004 年3 月10 日存入定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20000 元,定期一年,2005 年3 月10 日,到期支取。存入时1 年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为1.98%,2004 年10月29 日,调整为2.25% 。 到期利息=20000*1*1.98%=396 (元) 税金=396*20%=79.2 (元) 会计分录借: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20000 借:利息支出——定期储蓄利息支出396 贷:现金20396 借:现金79.2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税79.2 8、某储户2003年4月22日存入定期2年的储蓄存款10000元,于2005年4月22日支取,存入时2 年期存款利率2.25% ,1 年期存款利率为2.70% ,支取时活期储蓄存款年利率为 0.72%。 利息=10000*2*2.25%=450 (元) 税金=450*20%=90 (元) 会计分录 借: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10000 借:利息支出——定期储蓄利息支出450 贷:现金10450 借:现金90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税90 10、储户2004 年6 月2 日存入定期1 年的储蓄存款1500 元,于2005 年8 月2 日来行支取。存入日利率为1.98% ,一年期存款利率于2004 年10 月29 日调整为2.25%,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0.72% 。 利息=1500*1*1.98%+1500*60*0.72%/360 =29.7+108 31.5(元) 税金=31.5*20%=6.30 (元)会计分录 借: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1500 借:利息支出——定期储蓄利息支出31.5 贷:现金153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