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成意识

形成意识

形成意识
形成意识

第一章:形成意识

所谓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其内部和外部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网络,从而不断地改善管理与经营,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取得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统一的政策和行动

公共关系意识大致5个方面:1整体意识,形象意识,2公众意识,社会意识,3开

发意识,互利意识,4传播意识,服务意识,5危机意识,长远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职业意识

公关关系的基本特征:1公共关系是一种公关关系(是一种群体间的社会关系,必

须以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而不能用个人利益去干扰甚至损害公众利益)2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传播活动又叫信息交流活动)

3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工作

4公共关系是一种长期行为(把长远的打算和平时的努力结合起来,这是公共关系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美国)19世界末20世界初,史称“揭丑运动”

所以人们称杜邦公司为“杀人公司”被视为“强盗大王”

艾维。李曾是《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艾维。李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事务所,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1906年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首先兴起的广州,深圳)

第二章:调查分析

公众的三要素:社会组织,传播,公众

社会组织的特征:1有特定的工作目标

2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人员

3有明确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社会组织的类型:组织活动课划分为经济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政治性组织,公益性组织和综合性组织等

公众的含义:公共关系中的公众特指对组织有现实或潜在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

和社会团体

公众的特征:1公众是客观存在的2公众是现对特定的组织而存在的

3公众是组织和个人的总和

公众的分类:根据组织与公众的利益关系和工作的目标分类(内部公众,外部公众)根据组织与公众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首要公众,次要公众)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

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分为调查分析,制定计划,实施传播,评估效果被称为“四步工作法”

常用的调查方法:1访谈法,2公众座谈法,3资料分析法(是一种间接性的调

查方法,特点是简单直观,可以超越时间跨度和地理距离的限制)4问卷法(也称名意测验法,5抽样调查法

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公共关系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近期目标,一般目标,

特殊目标)大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传播信息,联络感情(长期目标)

改变感情,改变态度(主要目标)引起行为(最高目标)

实施传播:实施传播的要求(1形成舆论,2引导舆论)

实施传播的途径(1谋划媒介事件,这又称“制造新闻”)

第三章:信息交流

传播的类型及特点:(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分享,是人们制作,快递,

储存信息的过程)

传播的类型有(1人际传播,它是指个人与个人的信息沟通)

人际传播的三个主要特点:1随机性2灵活性3针对性2群体传播

3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通过现代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提供信息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广泛性2间接性3专业性4公众性5权威性

主要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招贴和传单

等印刷)和电子媒介(主要有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

1报纸优势(1便于选择2便于保存3信息量大4经济实惠)报纸局限性:它的阅读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其生动性,及时性不如广播和电视2杂志的优势:1种类繁多,形式多样2内容丰富,针对性强3印刷精良吸引力大3电视优势:1真实感强2娱乐性强3前景好看

电视传播的局限性主要是节目制作成本昂贵

信息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指导性信息(法令,法规极其财税,工商,金融,审计等部门的信息)2外部公众的信息包括(1公众需求信息2公众对产品评价的信息

3公众对组织形象评价的信息4竞争对手的信息)3内部员工的信息

信息的传播主要包括:1组织的性质和目标

2产品的服务信息(1商品的内在品质信息,2商品的表观品质信息,

3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方面的信息)

3组织的整体形象(包括产品,服务形象和组织自身形象两个方面。

组织的整体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信息收集时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2及时,3全面,4有重点,5连续性

第四章:沟通协调

组织内部公关关系工作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内部的疑聚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服务

一.员工关系,组织内部员工通常包括决策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基层职工三

个层次,员工关系是指组织内部各层次员工之间的关系

1处理员工关系的基本要求:1培养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2理解并尽力满足不同需求

3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2处理员工关系的主要途径:1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

2开展员工教育和培训

3开展各种联谊活动

4建议领导改进工作作风

二.股东关系(股东关系就是组织与投资者的关系,股东关系的目的,稳定已有的股东队伍,吸引潜在的投资者)

1尊重股东的主人翁意识2加强与股东的信息沟通3保证股东经济权益组织外部

组织外部的公关关系,它主要包括,顾客关系,协作单位关系,社区关系,主管部门关系,媒介关系和竞争对手关系等

一.顾客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来讲,其顾客可能是一类或一个组织,

也可能是零散的个人)

1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2提高产品信誉和企业信誉

3及时处理投诉和建议4加强与顾客的信息交流

二.协作单位关系(协作单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单位,零部件加工和标准

件供应单位,产品运输,批货,经销单位等,组织与其协作单位的关系也是一种顾客关系)

媒介关系(媒介关系就是社会与新闻界的关系,一方面,新闻媒介是社会组织

必须尽力争取的一类基本公众,另一方面,它又是公关关系人员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公关关系部门要通过它与其他各类公众进行沟通)

竞争对手关系(指的是同一行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竞争的主要方式:1价格竞争,2质量竞争,3广告竞争,4公关关系竞争

竞争对手关系的沟通协调: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并切实做好以下几点:1把握正确的竞争目的2竞争的手段应光明正大

3竞争不忘协作交流

第五章:培养素质

一.公关关系人员的形象:(人的形象是指引起人们思想与感情活动的具体

形态,姿态和面貌)

1尊重科学,计划周密的风范

2审时度势,临危不乱的风度(是公关艺术的最高境界)

3豁hua huo 达开朗,宽以待人的气度(公关人员要诚恳的待人态度,一视同仁)4仪表端庄,言谈适度的风采

二.公关关系人员的基本条件:1强烈的公关意识(1对新食物,新情况的敏感性,公关关系人员的"嗅觉"要特别灵敏,2善于捕获灵敏)2高尚的职业道德(1实事求是,诚实守信2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3勤奋努力,精益求精4待人谦逊,乐于助人3合理的知识结构(1公关关系及与相关的学科知识2社会综合知识)4良好的心理素质(1乐观心态2自信的心理3热枕的态度4开放心理)

第六章:交际礼仪

礼仪的三要素:1公关礼貌,2礼节,3礼仪

一.礼仪的概述:(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表示敬意而

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二.介绍与握手介绍(1自我介绍2为他人作介绍3集体介绍)三.迎宾与乘车迎宾(1做好接站准备,2提前候车,

3帮助客人提取行李4安排好交通工具5安排好食宿)

四.拜访与接待拜访(1选择适当的时间

2做客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礼3把握辞行机会)接待:(1做好接待准备2热情接待客人3真诚挽留,礼貌相送)

新客来访采用几种方式:1前客后客一起接待,2根据顺序分批接待,3根据其生份或来访目的分两处接待)

使用名片:1用于表示身份,保持联络2用于拜访,邀请3用于致谢,祝贺问候使用名片注意事项:1在我自我介绍或被介绍后使用2当方递接时,应双手接,双手递,3双方互换时,右手递左手接,4递接时名片应正面朝向对方

5接过名片时,点头应谢,并认真看一遍6不要随意的拨弄仍放

握手:1握手的顺序,2握手的力度,3握手的时间,4握手的视线

第七章:语言表达

即兴发言的特点和要求:1即兴发言又称即席讲话2即兴发言不同与一般

的会议讨论

第九章:活动策划

一.公关关系活动的方式:

1宣传性公共关系(宣传性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利用的传播媒介,有大

众传播媒介,广告媒介和自控媒介,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宣传方式:信息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演讲报告会,订货会,展销会等

具体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公众类型2宣传主题

二.交际性公共关系:(交际性公共关系指不借助新闻媒介,而只在人际交往中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1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交际性公共关系活动正是以人际感情联系为纽带,运用感情投资的方式)

2活动方式正大光明

三.征询性公共关系:(征询性公共关系主要是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征

询或咨询,征询性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主要有舆论调查,民意测验,市场调研,接待来访投诉)

1征询活动对象(其一是组织决策层其二是消费者公众)

2征询活动的基础(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有关组织经费状态,公众舆论和其他有关信息)

四.服务性公共关系(优惠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服务性公

共关系的形式一般有设立领导接待日,现场办公,上街或登门服务,售后服务等)1服务内容要周到和实际2服务方式要富有特色

公关关系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1建设性公共关系2社会性公共关系

3防御性公共关系4矫正性公共关系

公关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社会组织及其公关关系部门有

计划开展的有特定主题和内容的社会活动,如庆典,联谊,展览会,股东年会,记者招待会,赞助,参观,座谈等)

一.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是社会组织与新闻界保持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特点:1消息发布的形式比较正规,隆重,规格高

2能加强组织与新闻记者间的了解和沟通

3占用新闻记者和组织者的时间较多,并且成本较高

4对发言人和主持人的要求很高

二.制造新闻(制造新闻是指由组织以健康正当的手段,有意识地采取既对自

己有利,又使社会公众受益的行动,引起新闻单位和各界人士注意的一种公共关系策划手段)

制造出的新闻与一般的新闻相比具有的特点:其一,它不是偶然发生的,

而是经过专业人员的多方策划,安排而发生的,也就是说新闻是记者采写而成的,其二,这类新闻不能无中生有,其三,这类新闻是专门针对塑造和改善组织形象而安排的

制造新闻的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1联系热门话题2联系节日和纪念日

3重视知名和权威人士4联合新闻机构5突出“新,奇,特”的特征

第十章:形象塑造

一.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广告:

1良好组织形象的作用(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心目中对一个组织的整体印象和

评价,是组织向社会介绍自己的“名片”。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组织形象,已成为

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二.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

1品牌广告2公益广告(是组织为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服务的广告传播,

包括完全以公益性为主题制作的广告,如保护环境,社区安全等

3观念广告4响应广告(1创意广告,2赞助广告,3辩驳广告)三.公共关系广告效益评价

所谓公共关系广告效益,即某一特定社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围绕塑造组织形象的目标,通过发布各类公共关系广告最终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和结果的总和

1公共关系广告效益的多样性

1公共关系广告的社会效益

2公共关系广告的经济效益

3公共关系广告的心理效益(主要是指社会组织通过发布公共关系广告,对

公众心理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公共关系广告的心理效益可分为认知效益,态度效益和行为效益的三个层次)

2公共关系广告效益的特点:1滞后性2隐蔽性3稳定性

第十一章:危机管理

一.危机预测

1 一般危机指一般性矛盾纠纷

2重大危机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自身失误,商业危机,

人为破坏,劳资纠纷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具有极大的影响性、

二.危机处理

1控制事态,真实传播(1传播真实的信息,2开放信息传播的通道,

3加强对信息的监控,4确定新闻发言人)2争取合作,表明态度(争取公众的合作支持是处理危机事件,控

制事态的关键)

1对公众负责,勇于承担责任,2采取积极措施,尽快表明态度,3争取公众支持,赢得事态转机

3标本兼职,重塑形象(1确立新的公关目标,包括4个方面,

1使受害者及其家属得到最大的安慰和谅解

2使利益受到损失者得到补偿

3使怀疑者获得信心,重新成为忠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4呼吸新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2加大信息传播力度3诚恳答谢社会各界

第十二章,市场开拓

一.市场与市场观念的演变

1市场的构成(主要由人口,购买力,购买动机三个要素组成,)人口是构成市场的最基本因素

购买力即购买能力,它与人们的经济收入有直接的关系

2购买动机(1生理动机2心理动机)

二.市场观念的演变

1生产观念2产品观念3推销观念4市场营销观念5社会营销观念三.推销策略lue和技巧

常用的推销策略(1定价策略,1新产品价格策略①取脂定价②渗透定价

③满意定价,这是一种介高价与低价之间的定价策略)

2心理定价策略(1尾数标价2整数标价3单价标价)

3差别定价策略(1对不同消费者定以不同价格2对不同款式定以不同价格3对不同场所,位置定以不同价格4对不同时间的产品或服务定以不同价格)品牌策略

1不同品牌2借用品牌3家族品牌

推销技巧1直接推销2间接推销(1借名促销2赠送销售3赠送样品

4公众促销5暗示推销)

价值观变化

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其价值观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价值观;价值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2、拜金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特别是当

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人对自身行为进行适宜的调控,实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走向全面发展与成功。那么,怎样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有关积极心态、心灵励志文章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人类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话题,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能对自我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笔者建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 我,首先要从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个方面来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为此,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信息来源,提高文化水平和修养;多与人交流思想,多征询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适当的参照系来了解自己。对理

想自我的构建、自我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 2 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要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与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较。要将上述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 3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群体性心理的完全依赖。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同时还要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我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自欺欺人,更不以哀怨、自

论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论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摘要:近代中国社会严重的内忧外患促使中国人逐渐觉醒,是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了传统国家观念的打破、近代国家观念的产生及确立等阶段。它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使自由、民主和平等观念得到普及和被接受,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培养公民国家观念和爱国思想仍然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国家观念;中国近代;发展阶段;影响 一、传统国家观念的打破 封建时代,中国作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东方大国,在人类历史上灿烂夺目、独领风骚,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当时人们的国家观念: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均是藩属;中国带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再与他国贸易。对其他国际知之甚少,盲目自大。到了清朝,封建社会已走入穷途末路,面对西方的冲击,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但是历史的发展已不允许它继续照旧路走下去了。“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时,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列强的侵略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也使人们对国家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国家观念逐渐被打破。 二、近代国家观念的产生及确立 外敌的入侵,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从太平天国运动、反洋

教斗争到义和团运动,汇合成反帝爱国运动的巨流。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良措施后,终于放弃挽救清政府,毅然选择了通过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道路,最后,随着随着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轰然倒塌,中华民国的成立使自由民主的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独立自主,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与自由的近代国家观念基本形成。 三、近代国家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外敌的不断侵略中,人们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人们在抵御外侮、捍卫主权的过程中培养起了国家意识和爱国思想。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家主权。自由、民主和平等观念在人们心中确立下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随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逐渐孕育形成,并且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民主运动的进程。虽然这种国家观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国家的认识也有不正确的方面,但较之传统国家观念毕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具有了近代化的色彩与本质,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发展与转变,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国内国际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章习题(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 营销管理的实质是() A.需求管理; B.生产管理; C.销售管理; D.时间管理 2 对产品毫无兴趣或漠不关心的的需求状况是() A无需求.;B.负需求;C.潜伏需求;D.有害需求 3. 对过量需求,营销管理的任务是() A.设法保持现有的需求水平; B.提高价格,减少服务和促销; C.劝说消费者放弃需求; D.提高产品质量 4. 对哪类需求,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实行反营销?() A.充分需求; B.有害需求; C.过量需求; D.负需求 5.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形成于()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6. 构成顾客购买总成本大小的主要和基本因素是() A.货币成本; B.时间成本; C.精力成本; D.体力成本 7.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是() A.企业利益; B.消费者利益; C.社会利益;D兼顾企业、消费者与社会三方面的利益 8. “我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 ,这句口号反映的营销观念是() 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 C.推销观念; D.市场营销观念 9.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这句口号反映的营销观念是() 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 C.推销观念; D.市场营销观念 10. 企业把营销活动的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这种营销观念属于() 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 C.推销观念; D.市场营销观念 11. 强调将消费者需求与企业优势相结合的营销观念是() A.产品观念; B.市场营销观念; C.生态营销观念; D.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12.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口号反映的营销观念是()

(完整版)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认识自我,重视自我意识的养成。 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 重点难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授;讨论。 课时:2学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生理状况(如身体状况和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能力、行为习惯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自我意识包括本质的自我与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别,我们以此确定自己,并在生活经历、反省体验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对于任何青年人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龄能够比较正确而客观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才可能在将来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心态步入社会。 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萌生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的发展)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例如,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咬到自己哭出来,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l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一般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岁——14岁,主要是社会自我的发展) 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4岁——23、24岁,主要是心理自我的发展)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企业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这里有提炼的全流程剖析

企业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这里有提炼的全流程剖析 欧德张From 每日管理充电 很多人都不喜欢“价值观”这三个字,因为很容易想到这是洗脑的工具,或是党同伐异的武器。但我们也不可否认,每个个体都是有价值观的,这指的是我们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热衷欢喜,什么是坚决抵制,几乎在做每一项决定时,背后都是价值观在驱动,本质上价值观就是一个人无数的信念的集成,而信念又是什么呢? 信念就是对假设的相信。 比如说你相信天道酬勤,大概是不太会认同轻轻松松取得成功的;比如说你相信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朋友,你大概很难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至于这些观点本身本无任何的对错,但因为你信什么你就会形成怎样的人生轨迹,取得怎样的人生结果,所以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背后就是信念和价值观,而人为什么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的影响,老师的教育,差异化的人生经历组成的。 那企业呢? 企业由一群人组成,大家所共同遵从的信念就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一部分是我们这群人与生俱来的,有另外一部分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通过形成共同假设而慢慢建立的,我们来看一家企业的形成过程: 1、一个或者更多的人(创建者)有了创建新公司的想法。 2、创建者引进更多的人,建立拥有共同目标和愿景的核心团体,通过筹集资金,开始创建组织并进行商业运作。 3、组织开始共同创建一种共同的历史,团体如果相对稳定,并拥有重要的工作经历,那么慢慢形成对事物的假设。(文化开始慢慢形成,也开始定义价值观) 从这个经历上看,一个人或者是刚开始的几个人通过自己的喜好(背后就是信念组成的价值观)招募更多的人来进行商业运作,这群人身上是有共同的信念的,所以我们经常会说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这个表达有一定道理,但更为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老板或创始团队这群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最初模型。但是如果这群人商业失败的话,那么形成共同假设会不会成立呢?答案是不会,或者说会形成割裂的文化,而价值观的提炼是文化形成的最重要部分,提炼价值观必须符合三个前提: 1.创始人团队相对稳定,中高层管理者流动性不大。 2.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建立商业盈利的模型。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 我意识的培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摘要 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验共同目标等。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其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是阐释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其次解构了幼儿自我意识的结构,再次分别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论述了良好自我意识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最后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我意识自主教育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幼儿良好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有明确自我意识的学习者能够发现和改正不良错误或行为。早在1962年,朱智贤教授在其《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对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对自我意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着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创始人维果斯

基就对认知思想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他指出:意识活动可以指向不同方向。本文侧重于阐述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重点是对幼儿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从实践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自我和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及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的概念,弗洛伊德在1895年就已提出,但直到1923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心理学上的自我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

2021年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欧阳光明(2021.03.07)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自我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二十余年。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一至三岁是以儿童学会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与外界事物的区别。婴儿经常吸吮自己的手指,而且津津有味,只因他把母亲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这时,他还生活在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到了八个月左右的时候,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了一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对象区别开来,能够初步的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一周岁后,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但还只是把自己的当作客体来认识。大约到了两岁左右,儿童逐步学会用“我”来代表自己。三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称“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自立的要求;出现

羞愧感和疑虑感。做错事时,他会感到羞愧;碰到问题或矛盾时,他会感到疑虑;产生占有欲和嫉妒感。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食物、玩具、衣物等)时,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共享。应该说三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行为的中心仍然是自我,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社会化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邻里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然而这一时期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还是外部世界。对于自己的内在心理状态,他们并不了解。他们并不明白情绪是一种主观感觉,而常以为是由某种客观原因造成的,也不太善于用自己的视角去解释事物、认识社会,更多的是参考甚至模拟成人的相关观点。 第三阶段为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进入心理自我,个性逐渐形成。从青春期到成年约十年里,个体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并逐渐获得心理自我。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还是很容易发生问题的,如自我认识失实、自我调节失控等。那么,如何促使儿童拥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呢? 1.鼓励儿童多参与各种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儿童要必须放弃“自我中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

《普通心理学》: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人最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个体往往把对他人的认识迁移到自己身上,像认识他人那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如,当看到别人对长者很有礼貌并受到大家称赞时,就来对照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认识到自己平时对长者的态度。经过多次对比,就会促进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这样,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也会成为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反映出自己的体力、智能、情感、意志和品德等特性,从而使之成为自我认识、评价的对象。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或一项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新的认识。 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个体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途径,在不断的反省自己中,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教育,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教育,以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总之,自我监督,着眼于“克制”,而自我教育,着眼于“发展”,二者共同承担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

现代美国政府观念的形成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现代美国政府观念的形成 ——《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读后 刘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美国政治思想家H.D.克罗利在1809年出版的著作《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1在美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对美国传统的民主、自由、个人主义和国家权力等概念进行了新的解读,它标志着传统自由主义在20世纪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向。更重要的是,该书通过其对美国最高政治决策的影响而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自由主义不仅是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思想武器,而且是30年代新政、60年代“伟大社会”的指导思想。可以说,新自由主义影响了20世纪绝大多数时间里美国的政治实践。克罗利1869年出生于记者家庭,哈佛大学毕业,因发表《美国生活的希望》引起政界和社会注意,对老罗斯福和威尔逊两任总统均有影响。后来他还出版过《进步的民主》、《新共和国》(1914)等著作,但均不及该书影响大。 19和20世纪之交,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传统的农业民主观念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挑战,农村政治和道德价值观念的衰败虽不可避免,但其引发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却不能被置若罔闻。平民主义和进步主义运动就是这种社会危机在农村和城市中的表现。 霍夫施塔特说,“美国诞生在农村,然后走向城市,它起初的观念和政治价值以农村生活为模型”;“美国人在意识中同乡村生活有着根深蒂固的一系列观念和感情上的联系”;这种观念与爱国热情和共和理想相结合,成为美国的土地神话。这种神话可以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著作中找到注释。2美国的民主传统是在农场和小村镇里建立起来的,是典型的“草根民主”,美国早期人口中大多数都是自耕农或称小农场主。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分配,使民主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因在美国具体化而变得神圣了。早期美国人普遍轻视工商业,相信只有农业和从事自耕农是神圣的,杰斐逊就是这种土地神话的信奉者和传播者的典型。他认为自 1H.D.克罗利:《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王军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文中简称《美国生活的希望》,该书引文只注页码。

第一章 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

课题名称: 第一章市场与市场营销 “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 所需课时:4课时本节课时:2课时时间:160分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 1.初步具有市场观念和意识,培养营销专业和职业情感; 2.理解市场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3.掌握市场营销的含义和市场营销涉及的核心概念; 4.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历史演变与发展; 5.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掌握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6.能运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分析企业营销活动。 二、重点 市场营销观念的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三、难点 市场营销观念的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交流教学法(启发式、互动、案例等), 目标教学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步骤 (一)问好 (二)引入 (三)知识点讲解及讨论 1、市场营销观念的概念:市场营销观念,就是进行市场营销的指导思想或行为哲学。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五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 这是工业革命之前的西方的主要市场营销观念,社会的需求及企业的发展均以工业发展程度为指导方向;在中国主要体现在封建社会阶段; (2)、产品观念 当工业发展到达一定时期后,产品的品种及生产力已经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社会的需求及企业对产品的开发研究均有了选择的方向。但这个时候,市场没有形成竞争,还是以产品作为指导; (3)、营销观念

步入西方资本社会初级阶段及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阶段时期,产品的生产力已经达到先进水平时,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企业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而制定的市场策略,主动的将产品进行销售,主动的寻找多方面的客户。特征是:市场竞争已经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指导; (4)、市场营销观念 面对现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市场营销已经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组织战略,营销的开发、研究已经不是单单针对产品,而是针对市场。特征是:以客户、以需求为指导;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未来市场营销的方向及范畴在逐渐扩大,市场、产品的开发、研究达到高峰阶段,市场营销已经成为社会、民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市场营销逐渐影响生活、改变生活模式。特征是:营销已经是社会的普遍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 (1)、服务营销理念认为: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仅仅意味着销售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企业关心的不仅是产品的成功售出,更注重的是消费者在享受企业通过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的全过程的感受。 (2)、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2、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主要研究卖主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转移到消费者和用户手中的全过程。探讨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内运用一整套开发原理、方法、策略,不断拓展市场的全部营销活动以及相应的科学管理。 市场营销学的结构体系由以下四大块内容组成: (1)营销原理包括市场分析、营销观念、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营销环境、消费者需要与购买行为、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等理论。 (2)营销实务由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组成。 (3)营销管理包括营销战略、计划、组织和控制等。 (4)特殊市场营销由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等组成。 六、板书设计: 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七、教学反思: 1.教学的时间规划:对课堂的总体时间把握不到位。

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编辑] 自我意识的性质 (一)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角色化的过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一个生物的人,甚至还比不上动物,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必须得到成人的关怀和照顾才能长大成人,产生人的意识。如果婴儿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人类的社会环境,使其同动物生活在一起,就会由于失去了人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而不能形成人的意识。因此,一个人只有处在人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此同时也产生对自己的认识,即形成自我意识。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 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 1.宗教根源 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 ———教会和教皇。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 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美国学者卡尔· 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2.思想根源 美国人相信自我拯救、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并非只是一种盲目的宗教信仰, 而是有其理性的思想基础的。在美国历史上, 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其中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为代表

产生意识的大脑机制研究

产生意识的大脑机制研究 主持人:克里斯托夫已经证实:单独的神经元没有自我意识。在他的理论中,意识产生于神经元的集合,把它想象成一条河流,一个水分子并不湿润,当水分子汇聚到一起时,才形成了湿润的水。明白了这一点,我来到一所实验室。他们设计了一种十分精妙的测试,用来检测证明意识在大脑内是一个整体。我千里迢迢来麦迪逊只是为了打个小盹。对于意识消失会发生什么?这里有人非常清楚,他认为睡眠是解开自我意识谜团的关键。那么,当我们沉睡而失去意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马塞洛(以下简称“马”):给你戴上帽子。 主持人:在这里睡觉有点可怕,我同意参与实验,从中得知我醒来和入睡时,大脑活动的区别。 马:你头上的电极装置,就像是电乐团的麦克风,我们会通过不同的仪器收集声音。然后,混到一起,记录完成之后,我们会提取数据,我们试图通过不同仪器,把单个声音分离出来。 主持人:戴上电极装置还算容易,因为实验的第二步包括一项技术,被称作穿颅磁刺激技术,简称TMS。一旦马塞洛把穿颅磁刺激装置放在我大脑的特定区域之上,它会释放一系列电击,我并头戴的电极装置,被设计用来精确地测量,每个电击是如何在此之前,你给自己这样做过吗? 马:是的,做几次。 主持人:你还活着,所以我不必担心这个了。 马:不,你根本不必担心。 主持人:电流很弱,有轻微点击感,但把它们同电极结合起来,马塞洛有个可靠的、可重复的方法,可以探测大脑如何处理某个特定的可测量信号。这个方法高明在它可以在我失去感觉进入睡眠的时候重复试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进入睡眠后大脑仍然处于活动状态。那么,当我们打瞌睡失去意识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不幸的是,在实验室按要求瞅着可不容易,事实上我失败了,所以马塞洛给我看了从之前志愿者收集的实验资料。 马:首先是清醒状态下的大脑,你接下来会看到;这是通过穿颅磁刺激点亮的区域,是被激活的区域,所以这不是实际的速度,你可以看到这里显示的是毫秒。所以,它比真实的速度慢,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激活区域相隔甚远的的另一些区域也受刺激,形成了一个复杂图案,非常复杂。各个部位,但都是由那个最初的刺激引起的,这意味着被刺激区域和其他区域有信息交流,它们相互作用组成一个网络,这是真实的迹象。 主持人:你也许发现了意识的真相。 马:是,就是互相关联,不同元素间的互相关联。我一会儿给你看个相同的实验案例,他昨着了,但结果仍然相同。我们刺激这里,看会发生什么?还是这个时间,所以刺激产生的激活区一直在原地,未转移、未扩散。

心理学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2.价值观的特点 (1)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2)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性价值观 人们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是为普适性价值观。而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为特定性价值观。 3.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大体上依次考虑这样三点:一是该不该做二是能不能做三是怎么去做该不该做,就是人的活动该不该指向这件事,这就需要进行价值选择。认为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的事,“值得做”,应该做,就把活动指向它。否则,就不会去做。价值观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所以说,在选择的过程中,价值观起着决定作用。 4.价值观对行为的帮助 价值观的第一个帮助:让我们了解对于自己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让我们对生命中的诸多因素确定一个优先次序,从而能够找到此时此刻最佳的平衡点。 价值观的第二个帮助:当你面临重大的决策,很难取舍的时候,价值观可以帮助你做出明智的选择,即使眼前利益受损,时间也将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目前哪件事最重要” 的过程,所以,当遇到难以做出的决定,请想想“你的五样”。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他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尽量使你的决定和你价值观相吻合,这是心灵健康的不二法门。 价值观的第三个帮助:符合原则的价值观对人生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按符合原则的价值观行事,你会有强大的信心,即使面临困难与挫折,也能最终强大。 原则,是指人类社会里那些颠扑不破、历久弥新、不言自明的真理,是人类行为的准则,也是不容置疑的基本道理,历经考验而永垂不朽,是一些不分时代不分种族所公认的“价值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摘要:美利坚民族最显著标志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英格兰民族认同阶段;第二阶段,本州移民民族认同阶段;第三阶段,南方人自认为自己是独立单一民族阶段;第四阶段,南方重建民族大融合阶段。美利坚民族形成较晚,北美独立战争也不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关键词: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英格兰;移民中图分类号:k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1999)03-0067-06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美利坚民族简直不能算作一个民族。时至今日,美利坚民族中有讲英语的、有讲德语的、有讲法语的、有讲印第安语和拉丁语的。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差异很大。美利坚民族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他们的民族觉醒意识和民族一体认同意识。研究清楚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就能正确地认识美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本文就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专家。一在北美东海岸殖民地,最早的移民几乎都是英格兰人。从1607年建立詹姆斯敦起,至建成十三个殖民地为止,英格兰人移民是这里的主体,其他国家的移民是很少的一部分。这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移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血缘上、情感上都将自己看作是“美洲英国人”。北美人这种与英格兰民族认同的观念,直至美国独立后仍然存在。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大约占这里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三。因为他们是殖民地的创建者,英格兰文化便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了根。首先是英国的地名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北美,如曼彻斯特、巴尔的摩、伯明瀚等城镇的名称。还有将英国皇室成员的名字引用到地名上,如詹姆斯敦、纽约、查尔斯敦、伊丽莎白等城镇的名字。殖民地时期的三所名牌大学,一所命名为威廉一玛丽学院,哈佛大学的所在地竟用英国大学城的名字“坎布利奇”(剑桥)。北美殖民地使用的是英国的习惯法的审判制度,建立的是英国代议制式的政府。在政府的文牍和民间人民的交往中,人们普遍使用英语。英国的生活方式、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的文化在十三个殖民地中居绝对统治地位。“其他非英籍移民,来自北欧各国,人数不多,他们的文化和英国的文化近似,因此,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英国式的生活。”[1](p5)这就是北美殖民地人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英国是自己的“母国”,他们仅仅是到北美拓殖的“英国人”。欧洲移民初到北美,受到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他们若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寻求强大的保护,英国人就能给他们提供这种有力的保护。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结成联盟多次向英属殖民地开战,十三个殖民地居民便以英国人后裔的身份,参加了英国对法印联盟的战争。1755年—1763年,英法之间发生了七年战争,北美许多知名人士,都象乔治·华盛顿一样参加了那场战争。英国人只有打败法国人,他们才能在北美大陆上安宁生活。他们越想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遇到的外部压力就越大,外部的压力越大,他们就和英国的联系越紧密。后来,当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压力减弱了,英国人对北美殖民地人的种种限制增强了,殖民地人与英国人认同的意识才逐渐减弱。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移民们将英国文化全盘带入北美殖民地。在殖民地建立之初,移民中的文盲较多,殖民地没有自己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没能力创造自己的文化。英国的诗歌、英国的小说、英国的戏剧、英国的服饰和英国的家具等等,只要可以从英国运来的,他们都从英国运到北美。而此时的英国,也将殖民地当做文化产品的销售地。英国伦敦出版的《新英语初阶》初级课本,在美洲的小学中使用多年。殖民地没有神话传说,没有英雄时代,没有可供继承的东西,他们只有接受英国的东西。他们从意识的深层次将自己与英国人等同起来。殖民地人在文化生活方面是吃“英国的牛奶”成长起来的。这个时期,殖民地民族意识处于“未断乳期。”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普遍有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意识,就是美国民族意识启蒙的先驱们,也都毫无例外具有这种思想。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当时他禁止在自己的报上登载争论性文章。1733—1735年间,正当英属殖民地与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矛盾尖锐时,他的报纸保持了与英国人高度一致的观点[2](p100)。1728年冬,富兰克林组织了“讲读社”(junto),该社的成员在一起只谈论社会道德、自然科学。直到1760年,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殖民政府矛盾非常尖锐时,富兰克林仍说;“经验已经表明,除非发生了严重的苛政和压迫,反对英国人的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传统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下面来详细看看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观念阶段的营销理念包括3种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例如,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

行。中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 生产观念是一种“我们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的观念。因此,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生产观念的不足: 忽视产品的质量、品种与推销,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忽视产品包装和品牌等。 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营销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供给小于需求,生产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基本出发点; 2、降低成本、扩大产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不重视产品、品种和市场需求; 4、追求的目标是短期利益; 5、坚持“我生产什么、商家就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的经营思想。 2、产品观念 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它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