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等服装教育发展研究_束霞平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等服装教育发展研究_束霞平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等服装教育发展研究_束霞平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等服装教育发展研究_束霞平

收稿日期:2012-12-12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高校社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研究”(2012SJB760035)、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艺术学建设项目、苏州大学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经费支助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研究”及2011年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11BH061)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等服装教育发展研究

束霞平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

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及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推动的新兴理念和经济实践。服装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组成部分,也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其中,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未来服装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关键。为此,高等服装教育不仅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而应建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的服装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服装产业;高等服装教育;途径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 (2013)01-0150-07

作者简介:束霞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江苏苏州21512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各民族国家之间各个领域的普遍联系和交往日益加强,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成了最时髦的词语。全球化影响和渗透不只仅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上,文化的全球化也日益凸现出来。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已融为一体,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在全球化范畴内广泛兴起,并不断地将影响力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掀起了一股开发文化创意经济的热潮,服装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服装教育,不仅推动着服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承载着我国服装产业培养高级服装专业人才,而服装人才的培养对于服装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起着关键作用。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背景下,这对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高等服装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的今天,如何培养大量合格的服装人才,使服装艺术设计真正成为经济文化实力增值的原动力,积极倡导参加国际竞争,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真正跨越,这无疑是当代服装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服装产业与高等服装教育的互动

(一)我国服装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及服装产业的发展,也带来我国服装产业的巨大进步。1994年中国服装产业迎来了曙光,中国服装生产和出口开始位居世界第一,实现了我国服装业的第一次产业升级。据资料显示,到了2002年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达411亿美元,占全球服装贸易总额的17.6%,排名第一。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年底报告显示,中国服装20年出口增长20倍,是世界上服装出口增长最大的国家。2003年,服装年产量达127亿件,到了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达到了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1](P3 4)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依赖于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成衣率明显提高,从1978年的不足25%提高到2000年的80%以上。1994年以来我国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保持着20%以上的快速增长,2000年已达到747.52元,占人均生活收入的20%。[2](P14 16)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装备广泛运用于传统服装产业及服装业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大量应用新型纺织面料,设计更多花色品种,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民族品牌型发展模式转变,今天的服装业正以提高服装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为路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正如中国服装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编写的《服装廿念》一书中对2011年服装产业的展望时写道:“质量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品牌的力量、创新的力量、人才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产业升级的力量、社会的责任的力量彰显出中国服装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叩开了2011年服装强国的大门,也拉开了中国服装‘十二五’开年的大幕。”[3](P262)虽然我国服装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仅仅只能称谓为“服装大国”而言,并没有实现“服装强国”夙愿。在出品服装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来料加工型,其产品档次不高,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较弱,大规模服装产业集群尚未建立等,致使其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有待于提高。其中缺乏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是导致以上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高等服装教育改革的紧迫性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办以来,借鉴了国外的办学经验并结合国情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服装教育体系,其规模从最初创办的几所院校发展到如今遍布全国各类纺织院校、艺术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服装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教育,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及设计学专业两个专业;其次是四年制本科生教育;再次是二至三年制专科生教育。开设的专业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服装艺术创作为主的专业;第二类是以服装工艺技术为主的专业;第三类是以服装科学研究为主的专业;第四类是以服装市场营销为主的专业,包括模特表演专业。[4](P12 15)虽然,我国高等服装教育较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层次的服装专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我国高等服装教育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改革阶段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在服装教育体系中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如办学层次尚不够清晰、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不够成熟。这就使得高等院校服装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原因在于当前我国高等服装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大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等诸多的挑战。众所周知,服装人才对于一个服装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服装企业能否在走得远、站得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服装人才队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由大到强的四大关键词是建设世界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国。这四个目标是相互关联、四位一体的,最终达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劳

动生产率。”[5]因此,面向国际、国内服装产业,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应主动改革创新,积极创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服装艺术教育体系。

二、文化创意产业:高等服装

教育改革的背景或动力

(一)以文化创意改变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观念

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先生曾说过:“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在功能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得到普遍认同的是科技创新侧重于硬实力提升,文化创意重点在于软实力构建。以软实力引领发展,硬实力提供基础支撑是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6](P19)文化是最重要的“软实力”。在这里所指的“软实力”主要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无形的要素。所谓“创意,并非只是这些少数天才的‘专利’,创意是一种几乎所有人都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7](P21)创意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新技术、新产业、新财富和所有其他所获得的经济效果均来源于创意。可见,创意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也是创造有益新颖的形式的一种能力。而创意不是凭空捏造,必须来源于“知识”与“信息”,文化创意就是将“文化”作为创意的“知识”与“信息”,成为创意的“工具”和“材料”。其实,文化与创意是密不可分的。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们就不断用创意来改造这个世界,并创造人类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的“文化”,其生命力难以持久,文化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获得不断地发展。而文化创意是根据现有的文化信息,进行挖掘、整合、创新、生产新的价值点。我国是世界上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如何将文化资源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资本,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也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必由之路。无可置疑,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其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没有自己的服装品牌,也很难找一个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及一家服装企业,中国服装成为了国际上廉价物美的代名词。正如任夷著《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一文中讲道:“品牌像一面旗帜,不仅带动服装业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品牌的经营加工是基础、设计是核心、营销是保障,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品牌竞争能力力。”[8](P70 74)可见,文化创意在生产的本地化之后是发行的全球化,此时品牌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创意要转变为经济,品牌是必由之路,为此,通过文化创意来培育我国服装产业,用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设计自己的服装品牌,并开发自己的服装市场,从而指挥服装产业“躯体”,在全球范围内组织服装产业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生产制造,从而引领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

(二)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高等服装教育改革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英国有许多学者把创意产业又称为“文化产业”,并指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创意性”是“新经济”企业的最主要的动态特征。因此,“创意产业”又可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或“创造性产业”,其定义是“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能力。”[9](P134 147)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创意产业专家金元浦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技术生产力不同,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10](P81)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人的创意为主要经济增长模式的产业,人才是关键。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由于创意已经

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来源,保持经济繁荣的最佳方法是投资于各种类型的创意。这样,不单要增加研发投入或者改进教育体系(虽然两者都很重要),还需要增强对多维的、多种类型的创意的投资,如艺术、音乐、文化、设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因为所有这些领域都是相互关联、一荣俱荣。此外还包括投资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社区,从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人士和广泛推动创意的发展。”[7](P367)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才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通过相关国家(地区)就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文献的整理可以发现,各国(地区)在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时,几乎都将服装设计列为其中,甚至还囊括了与服装相关的时尚杂志、时装模特表演、会展、咨询及产业咨询等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英国称为时装设计,意大利为服装时尚,新加坡为服装设计,美国为部分版权产业(包括服装、纺织品与鞋类),中国台湾为品牌时尚设计,新西兰为时尚设计,日本为时尚产业,韩国为传统服装与时尚设计,中国香港为设计(包括服装设计),中国上海为研发设计(包括服装设计)。[11](P145 154)同样,服装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服装创意人才是关键。

高等服装教育是服装创意产业的“大脑”,不仅是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慧谷”,更是“发动机”。因此,培养服装创意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更是高等服装教育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由于规模迅速扩大导致教育资源紧张、教学质量相对下滑、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学生学习评估以技能比赛获奖为主要指标等,导致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相对传统、故步自封等诸多问题。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高等服装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服装教育必须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对服装人才的新需求,其发展的重点也应从知识传授、技术培训到创意开发服装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以适应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和单项输出的模式到以知识和创意密集型的发展模式的服装创意产业发展需要。

三、以文化创意产业引领我国

高等服装教育发展路径

(一)以创意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服装艺术教育理念。

就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而言,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李超德院长将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归纳为三种模式:第一是隶属于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的二级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这类专业大多设置在纺织类工科高等院校,招生方法为国家统招本科分数线以上非艺术类学生。也有少量专门性院校以艺术类招生的学生纳入该专业学习,比较早地直接进入专业课学习。第二是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方向,这类学生必须经过全国艺术类提前招生的专业加试,高考后文化课划定一定分数线录取的艺术类大学生。第三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专业,这类学生多数为职高和中专校毕业生经过特定考核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学生,也包括以文化分录取的非艺术类学生。[12](P139 140)其实,自1999年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中又涌现了一个新兴学院即独立学院,它主要是依靠国办院校结合企业资本联合举办、民办大学挂靠改制和国办大学独立兴建等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服装教育模式本应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但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将它们混为一谈,对各种类型的培养目标及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采用不够明确。其实,这三种高等服装教育模式它们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社会需要的服装人才,但在实践上并未形成鲜明的各自办学特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兴起。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文化创意和文化营销,发展的核心是创新经营和创意人才的培养。而文化创意人才与一般

意义上人才不同,要充分体现创造性。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认为任何创意都必须具有个人性、独创性及意义三个基本条件。[13](P17)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服装教育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目标的转变中要注意必须从生产型人才向创意型人才培养转变,从传承性教育向创造性教育的转变,也有创意型与经营管理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观念的转变。这里既有办学观念、办学宗旨的转变,也有相对适应的办学手段的转变。[14](P167 168)同时,将创意精神作为高等服装教育的重点内容已显得尤为重要。创意不仅要求服装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要具有自信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正如玛格丽特·博登在《创意心灵》描述:“(创意)不仅要求(创意者)具有激情,同时也要求他保持自信。一个人必须自尊自重才能寻求到新的创意,并且不受别人批评的干扰,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其目标。有时可能出现自我怀疑的情况,但终归会被自信所战胜。打破甚至完全颠覆惯例常规,必须具有足够的自信。在面临别人的怀疑和嘲讽时继续前进,则需要更强的自信心。”[15](P225)这主要是由“创意成果”所决定的,创意本身具有独创性特征。如果想给一项新的创意成果申请专利,则必须证明以前从未有人有过相同的发明成果。对服装创意人才来讲,他们的创意来源于对常规的突破,甚至颠覆,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敢于创新,勇于打破常规。

为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服装产业需要具有现代多元化的创意专业人才为其服务,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就必须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或专业方向以及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或开设相关创意专业来进一步适应服装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背景,引领服装消费生活方式。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在可以扩大社会消费领域,增加高质量的闲暇文化消费,并“创造出丰富多彩和愉悦精神的体验产品,融娱乐文化、休闲文化、时尚文化为一体,通过互动体验和快乐消费,为消费者倡导一种‘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尚潮流,引领新的生活方式。”[6](P314)可见,文化消费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只有通过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引导并扩大文化消费层次与领域,才能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包括服装创意产业。作为行为活动的动态过程,文化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的吸收、积累、体验、再造、创新支出与消费动态过程的总称。”[16](P45 48)简言之,文化消费就是人类享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活动。服装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其消费当然属于文化消费。

高等服装教育不仅为服装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类服装创意人才,而且在促进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及规模扩张过程中将会发挥巨大潜能,有利于唤起整个社会服装消费群体更深层次的认识艺术教育的经济功能,从而促进服装文化消费层次及领域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高等服装教育是将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为直接性目的,它通过使受教育者在审美经验发展的基础上陶冶情操,提高个体在情感和理性方面的和谐程度,使受教者自觉地完成审美境界的塑造,提升受教者的品格。为此,通过高等服装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公众的服装文化消费能力、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以及提升生活品质。正如马尔本在著作《夜总会》中写道:“俱乐部成员以服装、音乐、舞蹈、俱乐部类型的品位为标尺来将自己与其他人群区分开来……这些品味是通过训练和不断完善形成的,此外还需不断根据时尚进行调整,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标新立异,还是为了找到那些与自己风格和爱好相似的同道中人。”[17](P55)所谓服装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们

对服装选择、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消费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等的总和,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社会成员的确普遍心理和民族精神实质。”[18](P17 20)服装文化消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体的精神状况,同时作为经济方式也在影响着社会经济增长。可以看出,服装文化消费大量需求的强劲动力中推进了高等服装教育的快速发展,反过来高等服装教育也推动着服装文化消费需求,以带动服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基点,推动服装教育国际化。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以时尚创新度、市场适应性为侧重点的专业教育领域。服装产业已涵盖了科学、艺术、工程等不同学科,具有显著的边缘学科特征。它不仅涉及材料、制版、缝纫等技术加工领域,也涉及管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市场学等人文学科,还涉及人体工学、热湿传导、环境气候等领域。而服装创意产业不仅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能解决服装生产实际问题等服装技术人才,而且大量需要能从事服装设计产品开发与服务方面的创意人才。而高校所培养的服装人才虽基础扎实但专业较为宽泛,与服装创意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服装教育需紧紧围绕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与服装企业、科研系统单位加强合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改革现有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各自特点、专业发展方向与地域特点,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下高校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19](P77 79)这实际就是学校与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教育、生产、科研方面全面合作,共同培养创意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文化创意产业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分别集聚了一定的科技资源,高校在知识创新方面有优势,科研机构在应用研究方面领先,文化创意部门则是技术的需求者,在产品研制和市场开发方面有专长。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使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得到转化,使得各共赢。为此,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应结合服装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建立高起点、高水平的服装创意产业园,并改革旧有的教学体系,加重实践环节,在教学体系强调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技能、潜能及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服装专业人才。

服装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目前在结构及规模上还处于调整与发展变化中,但作为朝阳产业,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生机,又充满挑战的新兴领域,其发展前景令世人瞩目。高等服装教育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服装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仅为服装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类服装创意人才,促进服装创意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服装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在服装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创新、传播、应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服装创意产业为高等服装教育的未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高等服装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高等服装教育应紧紧围绕服装创意产业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创新服装艺术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加快高层次的服装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步伐,以促进和满足服装创意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推进“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历史跨越。

(责任编辑杨奇威)

参考文献:

[1]姜涛撰.我国服装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辽宁丝绸,2006,(2).

[2]邹平,顾韵芬.论服装产业发展及其专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3]中国服装协会.服装廿念[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4]吴永红.我国高等服装教育适应性与前瞻性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6).

[5]杜钰洲.纵论创纺织强国四大关键词[J].中国纺织报,2010-4-27.

[6]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新华出版社,2009.

[7][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创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中信出版社,2010.

[8]任夷撰.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J].美术学报,2005,(4).

[9][澳]斯图亚特·坎宁安.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含义[A].林拓,薛晓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0]王章旺.创意产业:我国新经济的引擎[A].王章旺,等.创意的经济与创新设计人才的教育[C].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11]杨以雄,刘君,李春芳.服装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探析[J].纺织学报,2010,(6).

[12]李超德.宽基础重能力———走综合素质培养之路[J].中国服装,2002,(7).

[13][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14]项仲平,邵清风,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5]Margaret Boden,The Creative Mind:Myths and Mechanisms.New York:Basic Books,1990.

[16]徐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4).

[17]Ben Malbon,Clubbing:Dancing,Ecstasy,and Vitality.London:Routledge,1999.

[18]宁俊,马迁利.服装消费文化理论研究[J].纺织学报,2006,(7).

[19]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上接第149页)

[5]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

[6]李学通.明星制造———上戏主考官与您面对面[M].文汇出版社,2006,(3).

[7]张应湘.表演教学与观念更新(回应得失填补空白)[J].戏剧艺术,1987,(3).

[8][美]罗伯特·贝纳特蒂.演员的工作[J].李学通译.戏剧艺术,1993,(3).

[9][英]格林·威尔逊.演员训练和角色准备[J].李学通译.戏剧艺术,1987,(2).

[10]高枫,王枬.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程慰世.对表演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齐鲁艺苑,1986,(3).

[12]张富强.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启示———兼论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李学通.改革与探索———表演教学思考一二[J].戏剧艺术,1988,(2).

[14]李晓东.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15]高晓雁.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16]李学通.《北京人》排练札记[J].戏剧艺术,1992,(2).

[17]叶涛,陈茂林.表演片断教学法[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18]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调查小组.改进表演教学的意见综述———调查报告选辑[J].戏剧艺术,1978,(2).

[19]张应湘.表演教学与观念更新(回应得失填补空白)[J].戏剧艺术,1987,(3).

[20]李学通.观察,感知和创造[J].戏剧艺术,2009,(1).

[2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 刘杨 王立荣 (东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支柱性产业,就应该先从文化创意产业入手。然而,设计艺术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解读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框架,分析设计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理论依据。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如何有效地利用文化资源,改变中国“中国制造”的格局,构建“中国创造”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理论,就成为目前设计艺术创意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设计艺术 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典和芬兰 也都是在经济十分发达之后,才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 展起来的。在中国文化创意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北京、 上海、长沙、深圳等,其经济发展水平也都相对东北较 高。因此,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 第一步,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又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质经济满足的人们,逐渐显现出对精神层面的诉求,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就渗透到商品中在交换的各个环 节中产生改变社会意识的因素;文化产品的消费诉求 的高涨催生了种类繁多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价值能满 足人们的精神诉求,任何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都能通过引 入文化艺术创造力来提升它经济附加值。 3.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来源于个人的创意思维和技术能力的活 动结果,通过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来生产创造性的文化 产品,促进社会整体生活环境的发展。英国在世界范围 内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国家,其中它包含了 建筑、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音乐、 舞蹈、影象、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领域。之后, 创意产业又扩大到文化、艺术和娱乐等各个方面。通过 英国的案例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创意产业立足于三个基 本条件;第一基于个人思维与创造力等相关领域。创意 的结果是难以复制的,是个人思维的一种价值表达。第 二是符合自然资源的市场生产经营的产品。第三通过知 识产权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互动流通获得的商业价值 是不可估量的。在这三个基本条件下,各个国家更加强 调个人创意思维和经济价值的关系,更多的是依靠市场 和消费者自身的推动力,同时又在不断地策划市场,激 发市场活力,设计艺术产业也是如此。此外,创意产业的 发展呈现多维化多层次的趋势,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 拓展模式,把文化创意当做产业来组织、管理、生产和流 通,是商业化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建 立在新经济全球化属性下,以创意、创造、创新为表达手 段的产业,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为社会 创造了财富提供了就业的新产业形态。由此可见,文化作者简介:刘杨(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王立荣(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内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内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范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内容需要富有文化的内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内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

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已延伸到“创意产业”领域,并将其分为商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三项。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将创意产业解释为,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由于其文化内涵性,在一些地方,创意产业也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的内涵十分丰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都不太相同。大体上,世界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主要有四种:日本、英国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版权产业;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香港特区的创意工业。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有着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七大核心理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资产形态: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 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其资产形态表现为土地、设备、厂房、金融资本等有形资产,而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更有的企业是以污水排放、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产能增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其资产形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个人创意、企业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四个层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经济模式:从稀缺经济到充裕经济(非稀 缺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生产要素是创意、知识、文化、信息和科技等无形资本,它们也具有非稀缺性的特点,其资源获取相对来讲非常充裕、甚至是无限的。创意产品或服务中的非稀缺部分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它们一旦通过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会成为非稀缺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被无限复制,其供给量甚至可以完全由需求决定,供给不受有形资源约束。同时,非稀缺资源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技术特征:从技术进步到数字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和价值增长增值方式,将“创新力”引入了生产函数,将数字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源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融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和深远。所谓数字融合,是指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自独立的一些行业逐渐有了交叉与联系,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技术融合现象现阶段主要发生在传媒、设计、信息等行业领域,导致不同行业的出现融合的现象,大多数主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不同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由分散趋于融合,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凝聚成一个价值链内涵与形态相似的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内容或创意的传播、消费以及再利用更加快捷有效,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数字融合:从产业分割到产业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数字融合趋势也验证了其“无边界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动态过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而价值实现却更多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它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类别(如设计、文化、传媒、艺术等)中实现数字融合,也可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与监管。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能为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本行业还受到各个省市地区宣传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各省市地区的宣传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和部署属地内的宣传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工作。本行业同时受到主要下游行业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 对本行业进行引导和协调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是演出经营主体和演出从业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组织演出行业市场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建议;开展演出行业技术、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制订行业自律规范,调解会员因演出活动发生的纠纷;

组织国际国内演出行业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是隶属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下设有灯光、音响、剧场技术等8 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舞台美术创作、教学、研究和舞台科技的水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而努力。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主导协调全国演艺设备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组织制定演艺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检测认定工作等。 2、法律法规 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招投标、行业资质管理、行业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本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如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这些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都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信息艺术设计运用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创意产业获得更为广阔的领域的发展与呈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参与,这样也就构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形态。 (1)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借助创意产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英国凭借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为创意产业里个人才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设立的全国性的创意产业委员会协调指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上政府的购买扶持,在10 年之内,创意产业在英国成为与金融服务业相媲美的支柱性产业。2002 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09 亿英镑。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约有122000 家公司注册。到2002 年6 月,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90 万,并继续增长,成为英国解决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信息艺术设计的发展,引起了创意产业中业务范围的拓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数据通信、可视电话、计算机通信、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互联网、遥测技术、数字电视广播等等。通信行业与新闻媒体、语音视频、电影、音

乐、数据库等与信息技术行业紧密 结合,信息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在美国,由于注重法制与出自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版权产业”,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2006 年由经济学家完成的关于版权产业的经济报告中证实――版权产业在对经济实际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版权产业都超过了美国其他经济行业,继续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行业。数据显示在2005 年,核心版权产业贡献了美国经济12.96%的增长率,而全部版权产业则贡献了23.78%的增长率。他们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销售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 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占据40%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增值、就业水平和海外销售三方面持续增长的趋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地位。面对版权产业的状况,美国产业界深深感到:过去24 年,版权产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21 世纪,当新的信息技术支持版权产业的发展时,将带来的是版权产业新的驱动力。 (3)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 的方针,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9 年2 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对文化产品的计划、开发、制作、生产、流通、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创新型业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对加快经济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数据显示,当各地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同时,创意产业则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地方创意产业增速普遍高于当地经济增幅。在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为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引领经济复苏的新战略。 最主要的是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往往不再满足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更关注商品中的观念价值,即其中被注入的文化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正是通过观念、感情和品位的传达,赋予传统意义的商品某种独特的“象征意义”,提升其文化附加值,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个性化消费,并加快促进消费增长。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创造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比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就强调,要通过发展创意生活产业,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倡“把生意做成文化”,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情调的创意生活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还在精致农业、休闲生活等领域积极与大陆合作,大大地拓展了产业消费的市场空间。 当前,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国际分工正面临着大调整、大变革,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文化日渐成为提升区域软实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法国学者马特尔说过一句话: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各大国之间为了国家利益已然不复动用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手段,而是通过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服饰、餐饮、媒体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的手段展开博弈和竞争。比如美国通过销售好莱坞大片、米老鼠卡通、百老汇歌剧、NBA篮球,以及星巴克、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因此,大中华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营销“中华牌”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提升本区制造业和产品附加值,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意义还在于能够输出中华文化品牌,形成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 必须强调的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品牌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其所体现的品牌文化之间的竞争,品牌正主导世界财富的分配。我们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品牌大国,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创新的态度,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具有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新增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从业人数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 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视,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例如。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又如。南京市首开江苏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从南京银行[17.38 0.75%]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江苏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再如。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 三、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

浅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7497912.html, 浅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乃丹 来源:《商情》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现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企业本身发展不均衡问题为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导致企业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另外,在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实现非银行融资机构借贷、形成联合产业群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发展不均衡,融资困难 1、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带动的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而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就我国而言,自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个百分比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一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股强劲势力。与此同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群体不断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走出国门、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本文第二部分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基于已有问题提出解决意见。 2、文化创意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来说,企业本身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也成为了阻碍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因素。本文发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有着大量非常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大型企业的资金源头大多来自政府的扶持以及文化爱好推崇者的直接投资,而一般中小型企业却缺乏这两方面的关注度,生存问题着实堪忧,几近步入自生自灭的恶性循环。而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小型企业所缴税额是国家税收中不容小觑的部分,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密切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就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间也不应存在过分的不均衡的偏向性。在此,本文着眼于中小型企业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所处境地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政策以及实地访问记录的研究,我们总结出目前文化创意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三:一是缺乏政策有力扶持及相应鼓励措施;二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自身发展劣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现状及展望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现状及展望 [提要] 本文集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借鉴目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及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展望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国外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盛,开拓了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例如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 创意产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上述两位学者虽明确了创意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其做出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学者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哈佛大学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内容提要:“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刚刚开始播种的“创意产业”正在中国各地全面展开。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九届十一次会上的讲话时提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文化会展业等六个行业中心”。北京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大势,既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探索和认识,以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 全球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带动了世界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中国的高度重视。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产业的提出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目前,对相关概念还有不同的看法,欧美称之为创意产业,有的国家称为文化产业等,中国台湾使用的概念是“文化创意产业”,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将文化创意产业做了以下定义:“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英国和台湾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以下13种类型: (1)视觉艺术产业:从事艺术品的创作及经营。 (2)表演艺术产业:从事戏剧、歌剧、舞剧、音乐等表演及经营。 (3)文化展演设施产业:从事美术馆、博物馆、演艺厅等的经营管理。 (4)工艺产业:从事工艺设计、工艺创作、工艺品展售、工艺品鉴定等。 (5)电影产业:从事影片制作、发行、放映及电影周边生产制作服务等。 (6)广播电视产业:从事无线电、有线电、卫星广播电视、电视经营及节目制作供应。 (7)出版行业:从事新闻杂志、书籍、唱片、录音带等具有著作权商品发行的行业。不含电影发行及广电节目和录像带节目的发行。 (8)广告产业:从事各种媒体宣传物的设计、制作等,独立经营分送广告和招揽广告也属此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新术语、新行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反映了对旧行业的理论式、现有机制、政策趋向和实际运作的调整或反拨。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而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过去时代的基本的物质性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种精神性的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发展现状1、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各大城市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市为例,2006年,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截至2007年9月,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

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各大城市的重视,划拨专项资金扶持。例如。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又如。市首开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道及天软件系统从银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再如。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3、全国各大城市提出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例如。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目的阐释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目的阐释 看到这个题目我上网进行了很多的搜索,更多的是一些理论的阐述,我是做微信推广的,所以想结合新闻时事对于以上命题,进行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分析。 一、推动及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施,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新闻热点:江一燕低调支教8年 8年来,她被称为“爱心爬行者”,每年抽空去广西巴马山区进行支教;她是全能的“小江老师”,基本上什么科目都教过;她又被唤作“小江妈妈”,不仅给孩子们放电影、送新鞋、设奖学金,尽最大努力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残缺……” 更多的人会感慨于她八年的坚守,回想我们毕业的时候,因为要缓解就业压力,学校也有支教的分配,一拨又一拨大学生,去了就走了,真正留下的可能就是一段回忆,以及履历表里面的一段说明。 美丽中国的支教项目也只有两年,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 成立于2008年,是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 项目每年招募优秀青年人才,输送到我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从事两年一线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两年的长期支教,帮助当地学生和社区实现在教育上的突破性发展,教育问题盘根错节,美丽中国致力于投入和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逐步解决教育相关的各个“关节”问题,实现“让所有中国孩子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的愿景。 明星义演义卖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只是商业盈利的吸睛噱头,所以,这个八年之久的支教才让人感动,而感动的背后,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资源分布差异大,而创意文化产业,既然称之为产业,那就应该遵循“对资源占用少、对环境污染小、对经济贡献大”的原则,并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原生态环境保存的良好,人为破坏少的地区,对这样的地区进行开发,选择走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态旅游、生态宜居环境开发等,是最好的选择,以免走重工业基地的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 支教不是文化创意产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真正的让偏远的地区从本质上富裕起来,才能实现祖国整体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传承中国优质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新闻热点:于丹北大谈昆曲遭炮轰离场 百家讲坛是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展示学术动态的一档节目,但是收视率不佳,2004年开始引入易中天、纪连海、于丹等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人,给百家讲坛带来了很长期的第一排名的地位,暂且不评论各位大家的学识素养,单单凭借这是一档和中国传统文化挂钩的节目,也不枉占据央视收视榜首的地位,但是真正的较真起来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多少都会有所偏激和不完整,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者再博闻强识,也只能窥见传统文化宝藏的一角,而且,电视节目毕竟是要有所收益的,所以难免会在包装上增加一些不切实际的噱头,但也正是这些评书式的讲解、鸡汤式的小故事,让深奥古老的传统文化生动有趣,让人们愿意主动去更多的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优质文化,也让国学彻底的红火了起来。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学术的审查,以免对观众造成误导和错觉,还有就是在传播中采用争议传播,达到宣传的效果之后,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也算是带着观众剥茧抽丝,了解文化的真相。 另,于丹作为大学的教师,被学生哄下台,怎么说都不是很好,尊师重道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一种表现。 包括中国的鉴宝节目,也让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名声大噪,古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因为时间年代的久远,我们也只能更多的通过节目、书籍等觊幸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瑰宝。 这些热播的节目,衍生出来的博物馆、出版物等一系列的产业,应该属于文化产业链条的其中一段,以文化为本源,以科技为后盾,传承了中国的优质文化。 最新的关于于丹的新闻是“文化学者于丹巴黎开讲座,全新阐释‘汉字之美’”,且不论其学识如何,也不论这讲座是商业策划还是文化宣传,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向着国际的舞台又迈进了一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