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笔记 手抄 00535 现代汉语

自考笔记 手抄 00535 现代汉语

自考笔记 手抄 00535 现代汉语
自考笔记 手抄 00535 现代汉语

((1)).(1)语音方面(2)词汇方面(3)语义方面(4)语法方面

1.2.现代汉语书面语形式的主要源头是

((2)).(1)官话(2)白话(3)文言文(4)近代汉语

1.3.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2)).(1)单音节词(2)双音节词(3)三音节词(4)多音节词

1.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4)).(1)形态变化(2)语序(3)虚词(4)语序和虚词

1.5.江西省的九江话属于((3)).(1)赣方言

(2)湘方言(3)北方方言(4)吴方言

1.6.江苏省的镇江话属于((3)).(1)赣方言

(2)湘方言(3)北方方言(4)吴方言

2.1.1.发音体颤动次数多,则((1)).(1)声

音高(2)声音低(3)声音强(4)与声音的高低没有关系

2.1.2.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

((1)).(1)成正比(2)成反比(3)没有关系

(4)不成比例

2.1.3.语音的本质属性是((3)).(1)物理的

属性.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2)生理的属性.因为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3)社会的属性.因为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4)心理的属性.因为语音的产生是一种心理过程.

2.1.4.辅音发音时,((1)).(1)发音器官成

阻的部位特别紧张(2)气流较弱(3)声带一般都振动(4)声音一般响亮

2.2.1.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看,“j”是

((1)).(1)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2)舌面、送气、清、擦音(3)舌面、送气、清、塞擦音(4)舌面、送气、清、塞音

2.2.2.“天然”和“天蓝”是((3)).(1)是同

音词,它们都念tianlan(2)是同音词,都念tianran(3)不是同音词,“天然”念tianran,天蓝念tianlan(4)不是同音词,“天然”念tianlan,天蓝念tianran

2.2.3.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

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的音叫((4)).(1)塞音(2)塞擦音(3)边音(4)擦音2.2.4.辅音声母m和n发音时((1)).(1)气

流不从口腔通过,从鼻腔通过(2)一部分气流从口腔通过,一部分气流从鼻腔通过(3)发m时气流从鼻腔通过,发n时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通过(4)发n时气流从鼻腔通过,发m时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通过

2.3.1.er是个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它带有卷舌色彩,称卷舌元音.其中r((1)).(1)不代表音素,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2)代表音素,不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3)是辅音韵尾(4)是鼻音韵尾

2.3.2.舌面元音“o”的舌位和唇形变化是

((2)).(1)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2)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3)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4)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2.3.3.O和i的区别在于((3))(1)舌位的高

低不同(2)舌位的前后不同(3)唇形的圆展不同(4)舌面舌尖的不同

2.3.4.i和M的区别在于((4)).(1)舌位的高

低不同(2)舌位的高低,唇形的圆展不同(3)唇形的圆展不同(4)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不同

2.4.1.声调符号应当标在((1)).(1)一个音

节韵腹上(2)一个音节韵头上(3)一个音节韵尾上(4)根据具体倩况,可以在韵腹上,也可以在韵头或韵尾上

2.4.2.轻声((3)).(1)也是一种调类(2)不是

一种调类,普通话中不存在(3)不是一种调类,是音节连读时一种音变现象(4)是一种调类,又是音节连读时一种音变现象

2.4.3.“妈、麻、马、骂”的语音区别在

((1)).(1)四声(2)韵头(3)韵腔(4)声母和韵母

2.5.1.韵母iou、uei、uen跟辅音声母相拼

时写成iu、ui、un,标调应((4)).(1)标在前面i或u上(2)标在后面i、u、n上(3)都应标在M上(4)iu标在u上,ui标在i 上,un标在u上

2.5.2.声调符号标在((2)).(1)韵母上(2)主

要元音上(3)任何地方都可以(4)韵头上

2.5.3.汉语的音节里((1)).(1)辅音较少,

元音占绝对优势(2)辅音较多,元音较少(3)辅音和元音各半(4)有时候辅音多,有时候元音多

2.5.4.韵头都由((4)).(1)i、u、0充当(2)a、

o、e充当(3)单元音充当(4)i、u、u充当2.5.5.“飞”不能拼成fi因为普通话中f声

母((3)).(1)不跟开口呼韵母相拼(2)不跟合口呼韵母相拼(3)不跟齐齿呼韵母相拼

(4)不跟撮口呼韵母相拼

2.5.6.声韵拼读成音节时,声母要发

((1)).(1)本音(2)呼读音(3)呼读音和本音都可以(4)其他音

2.5.7.声母和韵母拼读成音节时((2)).(1)

声母要读得重些、长些,韵母读得轻些、

短些(2)声母读得轻些、短些,韵母读得重

些、长些(3)声母和韵母读得一样长短、一

样轻重(4)声母读得重些、短些,韵母读得

轻些、长些

2.6.1.轻声音节((3)).(1)跟一般声调很不

相同,决定于音高(2)跟一般声调很不相

同,决定于音强(3)跟一般声调很不相同,

决定于音强和音长(4)有的决定于音高,有

的决定于音强,有的决定于音长

2.6.2.轻声的作用是((3)).(1)使语音有抑

扬顿挫的变化,可以增加语言的音乐性(2)

可以使生理上得到调节,避免劳累(3)可以

区别一些词的词性和意义.(4)可以表示亲

切的感情

2.6.3.“儿化韵”的表示方法是((1)).(1)在

原韵母之后加上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r(2)

用er(3)在韵母后加上er(4)在韵母前加上

er

2.6.4.“活”和“活儿”两个词((4)).(1)意

思一样没有区别(2)词性有区别,“活”是

形容词,“活儿”是名词(3)感情色彩有强

弱,“活儿”的感情色彩强(4)词性有区别,

“活”是形容词,“活儿”是名词,同时意

义也有区别

2.6.5.“一桌、一坛、一桶”中的“一”念

((2)).(1)阴平(2)去声(3)轻声(4)阳平

2.6.6.“你脸上怎么这么多脏灰啊”中的“啊”

应念((1)).(1)ya呀(2)wa哇(3)na哪

(4)nag阿

2.7.1.音位是某一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

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与((3)).(1)音家具

有一致关系(2)音标具有一致关系(3)字母

具有一致关系(4)字母有时具有一致关系,

有时无一致关系

2.7.2.“上”这个音节中的元音音素a是

((2))(1)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2)

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a](3)舌面、

央、低、不圆唇元音[A](4)舌面、前、半

低、不圆唇元音[e]

2.8.1.“玩弄”的“弄”有两种读法,nong

和long,现应读((1)).(1)经异读词规范后

它应读nong(2)经异读词规范后它应该

1ong(3)现在尚未规范,因此读nong或读

1ong都不算错(4)现在已作规范,因此读

nong或读1ong都算错

2.8.2.“中华儿女、华伦、华山”中的“华”

念((3)).(1)hua(2)hua(3)“中华”的“华”

念hua,“华山、华伦”中的“华”念hua(4)

“中华”的“华”念hua,“华山、华伦”

中的“华”念hua

3.1.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3)).(1)汉

字是语素文字(2)汉字是非拼音文字(3)汉

字是只表意不表音的文字(4)汉字是世界

上历史员悠久的文字

3.1.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2)).(1)汉字

从甲骨文演变为今日的楷书,已经变成别

的文字系统了(2)汉字在维护多方言国家

的统一上,起过积极的作用(3)从汉字所记

录的对象来看,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

素(4)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

3.1.3.关于“氢”和“假”两字,在形音义

关系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1)多形

一音一义一形多音多义.(2)一形一音一

义”一形多音一义(3)多形一音一义气形一

音多义(4)一形一音一义一形多音多义

3.1.4.落”是多音字,在“落了两字”和“落

花生”两个词中的“落”的读音正确的是

((4)).(1)luoluo(2)luoluo(3)1aluo(4)1

aluo

3.2.1.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2)).(1)

隶书的诞生标志着汉字的统一,它对汉字

的规范起过重要的作用(2)小篆的诞生标

志着汉字的统一,它对汉字的规范起过重

要的作用(3)大篆的诞生标志着汉字的统

一,它对汉字的规范起过重要的作用(4)金

文的诞生标志着汉字的统一,它对汉字的

规范起过重要的作用

3.2.2.“笔画细瘦”和“笔画肥大厚实”是

两种字体的特点,这两种字体是((4)).(1)

金文和甲骨文(2)金文和小篆(3)甲骨文和

小篆(4)甲骨文和金文

3.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1)隶

变奠定了近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行书

的基础(2)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史上的

一个转折点(3)隶书突破了古代汉字的体

式成为扁方形的字体(4)隶书的特点是每

一个字都用“挑”法

3.2.4.现代汉字中经常用在报刊、图书中的

正文和经常用在标题中的是((2)).(1)仿

宋体和长仿宋(2)宋体和黑体(3)仿宋体和

黑体(4)楷体和黑体

3.3.1.传统的“六书”中,不是用字之法的

是((3)).(1)转注、假借(2)转注、会意(3)

指事、会意(4)象形、假借

3.3.2.楷书字形结构可以分为三段,正确的

是((1)).(1)笔画部件整字(2)笔画笔顺偏

旁(3)笔顺偏旁整字(4)偏旁部件整字

3.3.3.古代汉字中,“见”和“袋”分别是

((4)).(1)指事字形声字(2)会意字会意字

(3)象形字形声字(4)会意字形声字

3.3.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3)).(1)拉丁

字母系统的文字,其印刷体笔形有直线和

弧线(2)现代汉字的笔形有直线和弧线(3)

拉丁字母系统的文字,其印刷体笔形有点、

直线和弧线(4)现代汉字的笔形有点、直线

和弧线

3.3.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2)).(1)现代

汉字的独体字来源于古代的象形字和指事

字(2)现代汉字的独体字主要来源于古代

的象形字和指事字(3)现代汉字的独体字

来源于古代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4)

现代汉字的独体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象形

字、指事字和会意字

3.3.6.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1)现

代汉字中形声字占多数是因为形声造字法

优于其他的造字法(2)现代汉字中形声字

占多数是因为形声字的意符都具有表义的

作用(3)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多数是因为

形声造字法容易造字(4)现代汉字中形声

字占多数是因为形声字满足了文字联系语

音的要求

3.3.7.“苗、庙、画”从现代汉字的结构模

式看分别是((4)).(1)上下结构上下结构

内外结构(2)内外结构内外结构左右结构

(3)上下结构内外结构上下结构(4)上下结

构内外结构内外结构

3.3.8.下面四组字中,用“平”做声旁的字

有例外的是((4)).(1)瓶、评、屏(2)萍、

苹、抨(3)屏、瓶、评(4)坪、萍、秤

3.4.1.下列四组词中,不是异形词的是

((2)).(1)订婚定婚(2)考试试(3)笔画笔

划(4)厉害利害

3.4.2.下列四组词中,没有别字的是

((4)).(1)和蔼尊循(2)幼雅谒见(3)寒喧

协从(4)商榷屹立

3.4.3.下列四个词中,标音错了的是

((3)).(1)畜xu养(2)造诣yi(3)赝ying

品(4)栅zha栏

3.4.4.下列四个词中,没注错音的是

((2)).(1)哈ha达(2)巷hang道(3)惩

cheng罚(4)呵a欠

3.4.5.下列四个成语中,没有别字的是

((1)).(1)故作矜持(2)鞭苔三百(3)纠纠

武夫(4)迫不急待

3.4.6.下列四个成语中,有别字的是

((3)).(1)大有稗益(2)咄咄逼人(3)面面

具到(4)貌合神离

4.1.1.下列单位中属于词的是((2)).(1)敏

(2)银(3)息(4)白纸

4..2.“唯物论”包含的语素和词的数量分别

是((2)).(1)2,2(2)3;1(3)3,2(4)2,1

4..3.下列语言单位中符合两个语素尸个词

的条件的是,((1)).(1)葡萄干(2)莫斯科

(3)徘徊(4)白纸

4..4.下列语言单位“警、井、粗、猎、企、

洗”中是词的是((3)).(1)井、猎、洗.(2)

警、井、粗(3)井、粗、洗(4)粗、猎、洗

4..5.“小王的父亲昨天才去菲律宾”这句话

中词的数目是((1)).(1)7个(2)8个(3)9

个(4)10个

4..6.“蝴蝶在西双版纳的森林里飞舞”这句

话包含了语素((3)).(1)8个(2)13个(3)9

个(4)7个

4..7.在“了、谁、习、员、性、牧、电、

可”中属于定位语素的是((4)).(1)了、谁、

员、性(2)了、习、员、可(3)牧、电、习、

了(4)员、性、可、了

4..8.“大风、青菜、看清、吃饭”中是词的

是((2)).(1)大风(2)青菜(3)看清(4)吃饭

4.2.1.下面语言单位中是单纯词的是

((2)).(1)卑微(2)罗嗦(3)剥削(4)清凉

4.2.2.下列四组词中不属于单纯词的是

((1)).(1)仿佛、妈妈(2)咖啡、侥幸(3)霹

雷、安培(4)巧克力、馄钝

4.2.3.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连绵词的是

((1)).(1)仓淬、唐突、苗条、拮据(2)坎

坷、蟋蟀、批把、编蛹(3)详细、伶俐、逍

遥、朦胧(4)游弋、平安、摩托、吩咐

4.2.4.“踟蹰”是((2)).(1)叠韵词(2)双声

词(3)音译词(4)非双声叠韵词

4.2.5.“不然”是((4)).(1)词根加后缀(2)

前缀加词根(3)并列式合成词(4)偏正式合

成词

4.2.6.“龟缩”一词的构词方式是((3)).(1)

陈述式(2)补充式(3)偏正式(4)单纯词

4.2.7.下列加粗的字属于定位语素的是

((1)).(1)砖头(2)虾子(3)幼儿(4)国家

4.2.8.“酸溜溜”是((2)).(1)短语(2)词根

加后缀(3)补充式合成词(4)偏正式合成词

4.2.9.每组中两个词结构不相同的是

((2)).(1)兄弟、好歹(2)人民、秋收(3)春

耕、苦瓜(4)性急、眼红

4.2.10.“书本”是((2)).(1)单纯词(2),并

列式合成词(3)偏正式合成词(4)补充式合

成词

5.2.1.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3)).(1)意

义(2)形态标志(3)语法功能(4)音节结构

5.2.2.谓词性词语是指((4)).(1)能充当谓

语的词语(2)不能充当主语、宾语的词语(3)

名词性词语(4)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

5.2.3.“电影他向来是不看的”中的“向来”

“是”的词性分别是((3)).(1)名词……副

词(2)副词……动词(3)副词……副词(4)

名词……动词

5.2.4.形容词与副词的主要区别是((4)).(1)

形容词可以作状语(2)形容词可以重叠(3)

形容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4)形容词可以

作谓语和定语

5.2.5.“他要吃饭”,“他要吃的”,“他要一

碗饭”中的三个“要”分别是((2)).(1)动

词、动词、助动词(2)助动词、动词、动词

(3)动词、助动词、动词(4)助动词、助动

词、动词

5.2.6.“兴趣、兴致、兴奋”词性分别是

((3)).(1)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2)名

词、形容词、形容词(3)名词、名词、形容

词(4)名词、名词、名词

5.2.7.“偶然”和“偶尔”分别是((4)).(1)

副词……副词(2)形容词……形容词(3)副

词……形容词(4)形容词……副词

5.2.8.“相反”和“相对”的词性应该是

((1)).(1)形容词……区别词(2)副词……

区别词(3)形容词……形容词(4)区别

词……形容词

5.3.1.汉语虚词的主要作用是((1)).(1)连

接和附着(2)单独充当句法成分(3)单独回

答问题(4)表示性质和状态

5.3.2.代词的特殊用法是指((2)).(1)实指

(2)虚指(3)定指(4)专指

5.3.3.“他是教书的”和“那样说是可以的”

中的“的”分别是((2)).(1)助词……助词

(2)助词……语气词(3)语气词……助词(4)

语气词……语气词

5.3.4.“他在家玩”、“他在桌子上写字”、“他

在于着活”中的三个“在”分别是((4)).(1)

介词、介词、副词(2)介词、副词、动词(3)

动词、介词、介词(4)动词、介词、副词

5.3.5.“数学和和数学相关的学科”中的两

个“和”分别是((2)).(1)连词……连词(2)

连词……介词(3)介词……连词(4)介

词……介词

5.3.

6.下列一组词中全部是介词的是

((3)).(1)其实、把、关于(2)被、似的、

对(3)被、对于、于(4)所以、把、被

5.3.7.下列一组词中是兼类词的是((4)).(1)

学习、阅读(2)高兴、舒服(3)情况、研究

(4)清醒、保险

5.3.8.“立场很坚定”和”坚定了他的信念”

中的两个“坚定”.“打了一斤油”和“打

这儿往西”中的两个“打”是词的((1)).(1)

兼类现象……同音现象(2)同音现象……

兼类现象(3)兼类现象……活用现象(4)活

用现象……兼类现象

5.4.1.“小二黑的漂亮在刘家交是出名的”

中的加点部分是((1)).(1)体词性句法结

构(2)谓词性句法结构(3)加词性句法结构

(4)主谓短语

5.4.2.“派他去”和“希望他去”这两个短

语是((4)).(1)兼语短语;兼语短语(2)述

宾短语;述宾短语(3)述宾短语;兼语短语

(4)兼语短语;述宾短语

5.4.3.“有空来”和“有人来”这两个短语

分别是((3)).(1)兼语短语;兼语短语(2)

兼语短语;连动短语(3)连动短语;兼语短

语(4)连动短语;连动短语

5.4.4.把短语分成主谓、述宾、偏正等类别,

主要根据是((4)).(1)短语的语法功能(2)

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3)短语内部的结构

关系(4)短语内部成分结合的松紧程度

5.4.5.“打算进城买书”和“买本书给他”

分别是((2)).(1)连动短语;述宾短语(2)

述宾短语;连动短语(3)连动短语;连动短

语(4)述宾短语;述宾短语

5.4.6.复杂短语是指((3)).(1)由三个或三

个以上实词构成的短语(2)连动短语和兼

语短语(3)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层次的

短语(4)比简单短语多一个实词的短语

5.4.7.有两个复杂短语:新研制成功的北京

出的洗衣粉北京出的洗衣粉的功效①②③

④按“从大到小”的分析方法,上面两个

短语的“第一刀”应该切的地方是((3)).(1)

①③(2)②④(3)①④(4)②③

5.4.8.按“从大到小”的分析方法,短语“著

名作家茅盾创作的小说《子夜》”的第一层

结构关系应该是((1)).(1)同位关系(2)偏

正关系(3)主谓关系(4)述宾关系

5.5.1.“想得很”和“想得十全十美”中补

语的类型分别是((2)).(1)程度补语;可能

补语(2)程度补语;情态补语(3)程度补语;

结果补语(4)结果补语;程度补语

5.5.2.“写得不好”和“写不好”中补语的

类型分别是((3)).(1)可能补语;程度补语

(2)结果补语;可能补语(3)情态补语;结

果补语(4)可能补语;情态补语

5.5.3.“买了一车炭”和“买了一趟炭”中

的两个短语表示的关系分别是((4)).(1)

述补……述宾(2)述补……述补(3)述

宾……述补(4)述宾……述宾

5.5.4.“除夕晚上在体育馆里我们举办了化

妆舞会”中的主语是((1)).(1)我们(2)除

夕晚上(3)在体育馆里(4)除夕晚上在体育馆里

5.5.5.“他给我一本巴金写的《家》”这个句

子的谓语部分是((2)).(1)兼语短语(2)述宾短语(3)偏正短语(4)同位短语

5.5.6.“诗人气质”和“诗人的气质”,用上

“的”是因为((3)).(1)必须加“的”,不然语言片段不能成立(2)改变语法关系(3)强调领属性关系(4)强调修饰性关系

5.5.7.“讨厌别人”和“成为研究生”中两

个动词“讨厌,成为”分别是((4))动词.(1)体宾;体宾(2)谓宾;体宾(3)体宾;体谓宾(4)体谓宾;体宾

5.5.8.“我打算去买东西”和“我买东西去”

中的谓语部分分别是((1))短语.(1)述宾;

连动(2)连动;连动(3)述宾;述宾(4)连动;

述宾

5.6.1.句子的结构分析的终极目的是

((4)).(1)确定结构关系(2)确定结构意义

(3)确定结构层次(4)确定句型

5.6.2.下面四组词中,带上语调能够成为句

子的是((2)).(1)来;能干;很(2)上海;

吃;聪明(3)乐于;晴天;舒服(4)轻巧;

床;忽然

5.6.3.“小王,你可来得真是时候.”中的“小

王”是((3)).(1)主语(2)复说语(3)插说语

(4)和“你”是同位语

5.6.4.下面四个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复说

语的是((3)).(1)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2)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3)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4)他们知道你!

那些中学行生们.

5.6.5.有四个句子:①据说,最美的城市应

该在山和湖之间.②你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和湖之间.③依我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和湖之间.④不用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和湖之间.其中插说话表示提醒和强调的是((1)).(1)②④(2)①④(3)②③(4)③④

5.6.6.下面四个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插说

语的是((3)).(1)你说,这还不简单吗?(2)这公园至少有二十公顷大.(3)我想他肯定会参加的.(4)说不定厂长已经回家了.

5.7.1.下面五个句子中,属于主谓谓语句的

是((3)).①关于这件事他的心里有数.②这药的味道真难闻.③他考试成绩很好.④小王的论文水平很高.⑤据说这种颜色的毛衣小张很喜欢.(1)②④(2)①③(3)③⑤

(4)④⑤

5.7.2.下列六组动词中,能用在“把”字句

的是((2)).①主张、希望②改编、翻译③离开、来到④休息、游泳⑤要求、能够⑥制作、培养(1)①⑥(2)②⑤(3)①④(4)②⑥

5.7.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兼语句的是((2)).

①别人都称他革新能手.②弟弟赔了他三

本书.③老张有个儿子在上海读大学.④他叫我批评了一顿.⑤我托你办一件事.(1)

①③⑤(2)①②④(3)②③④(4)②④⑤

5.7.4.下列句子中,属于连动句的是((2)).

①这些东西留着有用.②他天天读书写字.

③树上有只杜鹃在唱歌.④游乐场里有大

型游艺机玩.⑤电影院里已停止上演了.(1)

②⑤(2)①④(3)③⑤(4)②④

5.7.5.下列句子中属于存现句的是((1)).①

在黑板上写字.②字写在黑板上.③黑板上写着字.④汽车从前面开来.⑤前面开来一辆车.⑥这里出现过几件事.(1)③⑤⑥(2)

②④⑥(3)①③⑤(4)①⑤⑥

5.7.6.“多聪明的孩子”这个句子的句型属

于((3)).(1)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2)非主谓句/形容词句(3)非主谓句/名词句

(4)非主谓/名词性谓语句

5.8.1.((1)(4))是你,还是他,我们都不同

意.(1)无论(2)任凭(3)即使(4)不管

5.8.2.老同学见面,((1)(4))多说几句.(1)

少不了(2)免得(3)未免(4)免不了

5.8.3.((3))你说,否则他不会说.(1)只有

(2)因为(3)除非(4)虽然

5.8.4.应该及时地总结一下教训,((3))再

发生类似的问题.(1)否则(2)省得(3)以免

(4)也许

5.8.5.大会讨论((2))通过了杨校长的报

告.(1)而(2)并(3)与(4)或

5.8.6.((4))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学

校.(1)尽管(2)即使(3)虽然(4)不管

5.8.7.((2))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坚持到最

后的胜利.(1)虽然(2)尽管(3)即使(4)不管

5.8.8.他教了我许多知识:为什么物体会下

落,为什么需要服用盐,((4))为什么鲸属于哺乳动物,等等.(1)和(2)及(3)及其(4)以及

5.11.1.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2)).(1)她

那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2)她那布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3)她那挂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4)她那爬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

5.11.2.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2)).(1)大

家决心发扬拼搏的作风,攻克困难,争取

冠军.(2)大家决心发扬拼搏的作风,克服

困难,争夺冠军.(3)大家决心发扬拼搏的

作风,克服困难,争取冠军.(4)大家决心

发扬拼搏的作风,攻克困难,争夺冠军.

5.11.3.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3)).(1)那

一天,鲁迅先生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他

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2)那一

天,鲁迅先生的心脏跳动休止了,但他的

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休止.(3)那一天,

鲁迅先生的心脏跳动停止了,但他的声音,

他的思想,却没有停止.(4)那一天,鲁迅

先生的心脏跳动停息了,但他的声音,他

的思想,却没有停息.

5.11.4.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1)).(1)我

们要耐心地教育孩于,不能伤害他们的自

尊心.(2)我们要耐心地教育孩子,不能损

害他们的自尊心.(3)我们要耐心地教育孩

子,不能危害他们的自尊心.(4)我们要耐

心地教育孩子,不能毁害他们的自尊心.

5.11.5.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4)).(1)对

于今后是升学还是从商,两个人协商了半

天,“还是拿不定主意.(2)对于今后是升学

还是从商,两个人商榷了半天,还是拿不

定主意.(3)对于今后是升学还是从商,两

个人研讨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4).对

于今后是升学还是从商,两个人商量了半

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5.11.6.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4)).(1)政

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和提高干部的

管理水平.(2)政府部门要采取培养和提高

于部的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3)政府部门

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和培养干部的管理水

平.(4)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干部

和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

5.11.7.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1)).(1)我

望着欢送的人们投向我的一张张笑脸.(2)

我望着欢送的人们向我投的一张张笑

脸.(3)我望着欢送的人们投向我的热情目

光.(4)我望着欢送的人们投向我的一张张

笑脸和热情目光.

5.11.8.下面四个句子正确的是((4)).(1)在

大家积极工作下,工程进度很快.(2)在大

家积极工作的情况中,工程进度很快.(3)

由于大家积极工作下,工程进度很快.(4)

大家积极工作,工程进度很快.

.

现代汉语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

形成的.

1.2.现代汉语中表达语法意义的两个主要语

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4.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基本上是(一

致)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

面语是(第二性)的.

1.5.汉语的方言现在可以分成七区,除了北

方方言区、吴方言区外,还有(湘方言区)、

(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

(粤方言区)五个方言区.

1.6.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区,宁波话属于

(吴)方言区,昆明话属于(北方)方言区,

兰州话属于(北方)方言区.

2.1.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

(交际)工具.

2.1.2.语音不同于一般物体和动物的发音,

区别就在于(它代表了一定的意义内容).

2.1.3.从物理角度看,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

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

种要素.

2.1.4.音色不同的原因是(发音体)不同,(发

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1.5.发音器官包括(肺和气管)、(喉头和

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

2.1.6.(肺)是发音的动力站,(口腔)、(鼻

腔)是发音的共鸣器,(声带)是语音的主要

发音体.

2.1.7.普通话语音有辅音声母(21)个,零声

母(1)个,韵母(39)个,声调(4)个,音素

(32)个,基本音节约(400)个.

2.1.8.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语音

的(最小)单位.普通话的元音音素有(10)

个,辅音音素有(22)个,其中(21)个可以

作声母,只有辅音(ng)不能作声母,只作

韵母的构成部分,(n)除了作声母还可以作

韵母的构成部分.

2.1.9.从语音的物理性质分析,“叼”和“乌”

是(音色)的不同,“梅”和“妹”是(音高

变化)的不同.

2.1.10.听觉上员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叫(音节).

2.2.1.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发音器官阻碍

气流的部位),譬如g的发音部位是(舌根

和软腭).

2.2.2.声母的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发音

器官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法),譬如i

的发音方法是(不送气、清、塞擦音).

2.2.3.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将辅音分为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

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共七类.

2.2.4.按发音方法的不同可将辅音分为(塞

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五类.

2.2.5.声母z、c、s发音的共同点是(舌尖前

音;清音).

2.2.6.普通话中共有(6)个擦音,其中(r)是

浊擦音,(f、h、x、s、sh)是清探音.

2.2.7.d、t发音的相同点是(舌尖中、清、

塞音),不同点是(d为不送气音,t为送气

音).

2.2.8.zh、ch发音的相同点是(舌尖后、清、

塞擦音),不同点是(zh为不送气音,ch为

送气音).

2.2.9.n和0是两个不同的辅音,n是(舌尖

中浊鼻音),l是(舌尖中浊边音).

2.2.10.舌尖后浊擦音是(r),舌根清擦音是

(h),舌尖前清擦音是(s).

2.3.1.普通话中共有(a)、(o)、(e)、(i)、

(u)、(u)、(e)、(-i[1])、(-i[1])、(er)

十个单韵母.其中(a)、(o)、(e)、(i)、(u)、

(u)、(e)是舌面单韵母(-i[1])、(-i[1])、

(er)是特别元音韵母.

2.3.2.韵母主要是由(元)音构成,也有(元)

音加(鼻辅音)音构成.

2.3.3.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位置在韵腹前

面的叫(韵头),又叫(介音)音,在韵腹后

面的是(韵尾).一个韵母可以没有(韵头)

和(韵尾),但不能没有韵腹.

2.3.4.所有元音都可以充当韵腹,能作韵头

的只有(i)、(u)、(u),能作韵尾的元音只

有(i)、(u(o)).

2.3.5.从构成韵母的内部成分的结构特点

看,普通话韵母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

母)、(鼻韵母)三类.

2.3.6.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分析方法,可

以将汉语普通话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

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即“四呼”.

2.3.7.单韵母和复韵母在发音时的根本区别

是:发单元音韵母时(舌位、唇形始终不

变),发复元音韵母时(舌位舌形逐渐变

动).

2.3.8.ang、eng、ing、ong各韵母中的韵腹

是(a)、(e)、(i)、(o),ng是(韵后).

2.3.9.iOng、u0ng、ueng、iong各韵母中的

韵腹是(a、e、o),i、U是(韵头),ng是(韵

尾).

2.3.10.字母i在汉语普通话中代表了(i)、

(-i[l])、(-i[l])三个不同的韵母.这是因

为韵母-i[l]只在声母z、c、s后出现,

(-i[1])只在zh、ch、sh、r后出现,不会

发生混淆.

2.4.1.普通话的声调有(4)类,它们是(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通常说成

(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统称(四声).

2.4.2.调值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

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音节声调的实际读

法.).

2.4.3.标记声调的符号称(调号).

2.4.4.普通话中又轻又短的声调叫(轻声),

这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2.4.5.声调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

的作用,部分词读轻声后也有(区别意义)

的作用.

2.4.6.iou韵母前加声母时,调号标在(u)

头上,uei韵母前加声母时,调号标在(i)

头上.

2.5.1.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

母)、(声调)三部分构成的.有些比较复杂

的音节的韵母包含(韵头)、(韵腹)、(韵尾)

三部分.

2.5.2.在汉语普通话中,一般来说,一个汉

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两个汉字读一个

音节的是(儿化)词.

2.5.3.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

少需要有(一)个音素,不能缺少(韵腹)和

(声调)两个部分.

2.5.4.韵头都由(高元音iuu)来充当.元音韵

尾由(iu(o))充当,辅音韵尾由(n、ng)充

当.

2.5.5.y、w的用法之一是i行韵母自成音节

时,原韵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时(将

i改作Y).u行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原韵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时(将U改作w).

2.5.6.y、w的用法之二是i行和u行的韵母

自成音节时,原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i

前加y),(u前加w),u行的韵母自成音节

时(一律前加y,加y以后u上两点省略).

2.5.7.声母n、1跟u相拼,u上两点(不省

略),因为(因为n、l既可拼合口呼韵母,

又可拼损口呼韵母).

2.5.8.韵母iou、uei、uen跟辅音声母相拼

时写成(iuuiun),自成音节时写成

(youweiwen).

2.5.9.O行韵母跟声母j、q、x相拼时,写

成(juquxu),u上两点(省略),这不会跟有

关韵母相混,因为声母j、q、x不跟(合口

呼u)相拼.因此,juan、que、xu等音节里

的u必定是(u)而不是u.

2.5.10.-i[l]3韵母只拼(z)、(c)、(s)三个

声母,-i[1]只拼(zh)、(ch)、(sh)、(r)

四个声母,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2.5.11.“o”韵只拼(唇音)和(唇齿音)声母.

2.5.12.“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ueng)

韵母和(er)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

2.6.1.所谓“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

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

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2.6.2.轻声在物理属性上的主要表现是(音

强变弱)、(音长变短).它在音高上的表现,

则因受前一个字声调的影响而是(不固定

的).

2.6.3.在汉语普通话,有一部分轻声音节具

有(区别词性)和(区别词义)的作用.

2.6.4.普通话中的“花儿”,其中这个“儿”

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而只是表示“花”

韵母附带一个(卷舌)动作,使该韵母带上

卷舌音“儿”的音色.

2.6.5.“一”的本调是(阴平),在去声前念(阳

平),在非去声前念(去声),在重叠的动词

中间念(轻声).

2.6.6.“不”在单念或在词句末尾时念(原调

去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去声),

在去声前念(阳平),夹在词语中间念(轻

声).

2.6.7.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变成

(像阳平).

2.6.8.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两个)个音节

变成(像阳平).

2.6.9.用在句末的语气词“啊”(a),由于

受前边临近音节里最末一个音素的影响,

往往会产生(同化)、(连音)等音变现象.

2.7.1.音位是某一语音系统中能够(起辨义

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7.2.在汉语普通话中,从辅音中归纳出来

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

的音位叫(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

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2.7.3.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

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变体).

2.7.4.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

(条件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

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2.7.5.(系统性)原则、(对立性)原则、(互补

性)原则、(相似性)原则,是归纳音位的重

要标准.

2.7.6.普通话上声的调位的音位变体有

([35])、([211])两种.

2.7.7./a/的主要音位变体有([a])、

([a])、([e]).

2.8.1.语音规范化,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立正音标准);第二,(推广标准

音).

2.8.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

标淮音.

3.1.1.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系统,是

辅助和扩大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3.1.2.汉字所记录的是汉语结构系统中的

(语音单位),而且还是一个有意义的(构词

单位).

3.1.3.汉字在语音上表示(音节),在意义上

代表(语素),从形体上看,是(方块平面)

型的.

3.1.4.从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看,

“省”是(一形多音多义),“白”属于(一

形一音多义).

3.1.5.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语素)文

字.

3.2.1.秦时的隶书一般称为古隶或秦隶,是

(古今文字)的过渡.

3.2.2.汉字演变的过程是汉字字形逐步(规

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3.2.3.现代汉字的字体有(书写体)和(印刷

体)之分,二者的要求不同.

3.2.4.草书一般又分(章草)和(今草)两种.

3.2.5.楷书过去多称(正书)、(真书),“楷

书”是(端端正正可为楷模的书体)的意思.

3.2.6.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一

种字体,其特点是书写速度较快,容易辨

认.

3.2.7.楷书出现,汉字的(方块化)就定型了,

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

3.2.8.现代汉字印刷体的类别主要有楷体、

宋体之外,还有(仿宋体)、(长仿宋)和(黑

体).

3.3.1.“六书”之中,真正属于造字法的是(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种

(假借)和(转注)属于用字法.

3.3.2.独体字的构字单位是(笔画),合体字

的构字单位是(偏旁).

3.3.3.写字时笔画出现的次序叫做(笔顺).

3.3.4.“网”的造字法是(象形),“颖”的造

字法是(形声),“采”的造字法是(会意).

3.3.5.最基本的五种笔形是(点)、(横)、

(竖)、(撇)、(捺),这五种再加(提)、(折)、

(钩),成为八种主要笔形.

3.3.6.现代汉字的结构关系分为(上下关

系)、(左右关系)、(内外关系)三大类.

3.3.7.“凸”字的笔画为(五)笔.

3.3.8.“贫”字的偏旁是(“分”和“贝”),

部件有(“八”)、(“刀”)、(“贝”).

3.3.9.部件本身可以独立成字的是(成字部

件),不能独立成字的是(非字部件).

3.3.10.“伟”字的部首是(“亻”),偏旁是

(“十”和“韦”).

3.4.1.书写和阅读、打字、电报等都属于现

代汉字的(人际交际).

3.4.2.现代汉字有关人机交际的问题主要是

(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编码).

3.4.3.现代汉字标准化的内容是(定量)、(定

形)、(定音)、(定序).

3.4.4.同音、同义而字形有所不同的词语叫

(异形词).

3.4.5.表示同一个意义的词中有不止一个读

音的词语叫(异读词).

3.4.6.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两种情

况.

3.4.7.使查字法标准化,即规定标准的查字

法,这是:汉字的(定序)工作.

3.4.8.在社会的一切场合使用汉字要遵循统

一的形体标准,这就是(社会用字规范化).

4.1.1.词汇是语言里(词和熟语)的总汇,又

称(语汇).

4.1.2.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最小

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语素).

4.1.3.从语音构成看,语素可以分成(单音

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两类.

4.1.4.从语法功能看,语素可以分成(成词

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类.

4.1.5.从(分布位置)看,语素可以分成定位

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两类.

4.1.6.词是(代表一定意义的)的,能独立运

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2.1.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

4.2.2.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是(双声

词),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连绵词是(叠韵

词).

4.2.3.合成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

根).

4.2.4.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叫作(组

合式)合成词.

4.2.5.复杂的合成词应该由(三)个以上的语

素构成,词内部的语素之间不仅有结构关

系的问题,而且还有(结构层次)的问题.

4.2.6.广义的简称包括(合成词的简缩)和

(短语的简缩).

4.3.1.词义的特性包括客观性、(概括性)和

(模糊性).

4.3.2.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

意义.

4.3.3.比喻义可以从(本义)或(基本义)产

生,也可以从(引申义)发展出来.

4.3.4.词义的发展主要有词义的(扩大)、词

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三种情况.

4.3.5.“东奔西走”中“走”用的是“走”

的(本义),“飞禽走兽”中的“走”用的是

“走”的(本义).

4.3.6.“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中的“迷信”

用的是“迷信”的(引申义),“打好学习基

础”中的“基础”用的是“基础”的(比喻

义).

4.4.1.同音词分两类:(同音同形词)和(同

音异形词).

4.4.2.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等义

词),二是(近义词).

4.4.3.反义词是表示相反意思的一组词,可

以分为表示(互相对立)的情况和表示(正

反两方面外,尚有第三种可能)的情况两

类.

4.4.4.语音形式相同,但是记录在书面上的

字形不同,这类同音词叫(同音异形词).

4.4.5.区分多义词相同音词的一般原则是:

现实意义有联系的是(多义词),现实意义

没有联系的是(同音词).

4.4.6.同义词的辨析一般从(意义上)、(用

法上)和(附属色彩上)三个方面人手.

4.5.1.基本词是(词汇)的核心部分,并且为

构成(新词)提供基础.

4.5.2.基本词汇中构成新词能力很强的叫做

(根词).

4.5.3.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历史词)两种,

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再现于现代汉语.

4.5.4.外来词也叫(借词),一般只指(音译

词),不包括意译词.

4.5.5.任意改变原有词的形式后随意造出来

的词叫(生造词),和新词是不一样的.

4.6.1.成语具有形式固定、(言简意赅)、(整

齐和谐)等特点.

4.6.2.汉语的成语大多数是(四)个音节的,

构造类型大致与(短语)相仿.

4.6.3.惯用语以(三)个音节为主,大多是(述

宾)结构.

4.6.4.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直

说,(后半)省赂,所以叫歇后语.

4.6.5.“侃侃而谈、自作多情”等是现代汉

语中新产生的四字格的短语,并渐渐地(凝

固化),可以称为(类固定)短语.

4.6.6.谚语往往是社会斗争和生产知识的总

结,是多年流传、表达民俗的(简练)、(形象)的语句.

5.1.1.语法这一术语包括三种含义,即(语

法规律)、(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5.1.2.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把

大类分成小类),一种是(把整体切分成部分).

5.1.3.分析语句的结构和功能,目的是(区

别异同)和(辨明正误).

5.1.4.“主谓关系、述宾关系”等涉及到(语

法单位与单位)的关系,“施事、受事”等涉及到(语法单位与客观对象)的关系;“陈述、疑问”等涉及到(语法单位与说话人之间)的关系.

5.2.1.词类是以(全部词)为对象分类的结

果,词性是以(个别词)为对象归类的结果.

5.2.2.根据词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把词分

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是虚词.

5.2.3.根据实词组合能力的不同,可以把实

词分成(体词、谓词、加词)三类,另外还有代替各类实词的(代词).

5.2.4.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为

(ABAB),例如(讨论讨论);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一般为(AABB),例如(漂漂亮亮).

5.2.5.“我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中的“什么”

是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家一下子都傻眼了”中的“你,我”是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

5.2.6.“雪白、笔直”是(形容)词,“聪明、

能干”是(形容)词,“感谢、尊重”是(动)词,“学习、分析”是(动)词.

5.3.1.虚词总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边,

表示一定的语法作用,它的位置比较(固定).例如“着、了”总是附着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处于某种状态;“把、被”经常附着在(名词)前边,组成介词短语.

5.3.2.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和词或

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

5.3.3.结构助词主要表示定语、状语、补语

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它们分别是(的)、(地)、(得),在普通话里读轻声.

5.3.4.代词和其他实词的区别反映在(替代)

功能上.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时,(咱们)包括听话的人,(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

5.3.5.叹词和拟声词不属于(实词)或(虚

词),它们是一种(特殊)的词类.

5.3.6.“光说不干”和“光膀子”中的“光”

是(同音)词,“材料丰富”和“丰富生活”

中的“丰富”是(兼类)词.

5.6.1.句子分析是指对句子的(结构)和(格

局)的分析,按这种方式分析的结果,得出句子的(句型).

5.6.2.确定句型时从上位句型到下位句型依

次确定,说明句型是有(层级)的,主谓句的上位句型是(单句),下位句型是(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5.6.3.“那个人不错.”和“听说,那个人不

错.”两个句子句型相同,说明(增添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孩子学习努力.”和“我们的孩子学习努力.”两个句子句型相同,说明(扩展)不影响句型.

5.6.4.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复说语)和(插说

语)两种.

6.3.1.文句的关联,从内容上讲应该有(连

贯性),从形式上讲,必须是(上下文衔接);

6.3.2.语句内容的连贯有几种基本方式,以

某人的行动为线索的方式称为(观览式)的叙述.

6.3.3.在句子里,新信息的重点叫(焦点).

6.3.4.逻辑上的连贯表现为前后语句(互相

依存).

6.4.1.句法上的歧义一般是由(结构层次不

同)、(结构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的引起的.

6.4.2.常用的消除歧义的方法是(更换词

语)、(添加词语)、(变换句式).

6.4.3.对消除歧义作用最大的是(语境). 6.5.1.汉语的声调和语调是由(音高)决定

的.

6.5.2.声调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平声)和(仄

声).

6.5.3.平声(长而缓),仄声(短而促),平仄

相间,声调抑扬顿挫,听起来十分悦耳.

6.5.4.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

(时间长短)和(停顿)方面.

6.5.5.三音节音步的特点是(活泼)、(轻快),

双音节音步的特点是(稳定)、(庄重).

6.6.1.比喻一般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

喻).其中(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借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

6.6.2.比拟就是(把人拟作物)、(把物拟作

人)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6.6.3.借喻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借代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6.6.4.抓住事物特征,故意言过其实,做夸

大或缩小的描写,以提高表达效果,这种

辞格叫(夸张).

6.6.5.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言或语

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

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6.7.1.对偶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映衬则重在意义的(对立).

6.7.2.层递要求并列的几项之间有层层(递

升)或层层(递降)的关系.

6.7.3.排比要求并列的几项之间(结构)和

(字数)相同或相似.

6.7.4.设问和反问的区别在于:设问是(自

问自答),而反问是(寓答于问).

6.7.5.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的某

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的修辞方

式叫(仿词).

地区.(×)

1.2.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形式是一样

的.(×)

1.3.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

话”.(×)

1.4.普通话词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

言”,但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

普通话.(√)

2.1.1.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所以必须从物理

学角度和生理学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才

是全面的.(×)

2.1.2.音节是人们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

自然语音单位.(×)

2.1.3.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

小.(√)

2.1.4,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的关系是声

母等于辅音,韵母等于元音.声母范围小,

辅音范围大.韵母范围大,元音范围

小.(×)

2.2.1.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都是清音.(×)

2.2.2.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

闭合,阻塞气流,然后逐步放开,气流从

放开的窄缝中挤出的音叫擦音.(√)

2.2.3.d、t、n、l四个辅音的发音部位是舌

面.(×)

2.2.4.舌尖前音是指zh、ch、sh、r.(×)

2.2.5.汉语普通话中辅音“ng”只能作韵尾,

不能作声母.(√)

2.2.6.普通话中辅音“n,l既可作声母,又

可作韵尾.(√)

2.4.1.在汉语普通话音节中,可以缺少声母、

韵头、韵尾,惟独不能缺少的是韵腔和声

调.(√)

2.4.2.声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别意

义.(√)

2.4.3.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汉语普

通话的四种基本调值.(×)4,55、35、214、

51是汉语普通话的四种基本调类.(×)

2.5.1.《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从左到右

是按韵母中音素数目的多少来排列

的.(×)

2.5.2.“价、恰、下”不能拼成“ja、qa、

xa”,因为普通话中,j、q、x声母不跟开

口呼韵母相拼.(√)

2.5.3.隔音符号可以用在以元音开头的音节

前,起隔音作用.(×)

2.5.4.在普通话词语的汉语拼音的拼写中,

同;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要分

写.(√)

2.5.5.“午、玩、文、歪”的拼音应写成“wO、

wu6n、wu6n、uai.(×)

2.6.1.“女孩儿”的实际发音是nuhar(√)

2.6.2.“七、八”在去声字前读阳平,其余

的场合念原调阴平.(√)

2.6.3.“头儿”的实际发音是touer(×)

2.6.4.用在句末的语气词“啊”(a),如果

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nga音,汉

字仍写作“啊”.(√)

2.7.1.归纳音位的标准之一是“互补分布”,

“互补分布”‘不能离开相似性特征单独进

行.(√)

2.7.2.音素[a]、[0]、[e]是/a/音位的自

由变体.(x)

2.7.3.汉语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音

位.(×)

2.7.4.汉语普通话有十个元音音位.(√)

2.8.1.多音多义字是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有

不同的读音,而且不同的读音代表不同的

意义.(√)

2.8.2.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

京语音中非常普遍的轻声、儿化词也都是

普通话语音的标准音.(×)

2.8.3.北京话口语中的特殊的土语成分不能

进入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成为语音标

准.(√)

3.1.1.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也就是说每

一个汉字都记录一个语素.(×)

3.1.2.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言自身的

发展.(√)

3.1.3.语言是一种符号,文字是符号的符

号.(√)

3.1.4.文字和语言同时产生.(×)

3.1.5.“熟”是多音多义字.(√)

3.1.6.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所以汉字是

音节文字.(×)

3.1.7.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下来的一

种文字系统.(√)

3.1.8.汉字具有“超方言”的性质.(√)

3.2.1.隶书可以说是汉字的第一次规范化的

字体.(×)

3.2.2.章草是与汉隶相应的草书,今草从楷

书发展而来.(√)

3.2.3.汉字发展到楷书以后,字体演变就基

本停止了.(√)

3.2.4.隶书从秦代起就已出现,秦统一中国

的时候,民间流传更广,已基本上形成了

一种字体.(√)

3.2.5.隶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

定下来了.(×)

3.2.6.现代汉字的字体有很多种,已基本满

足社会的需要.(×)

3.3.1.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示字音的作

用.(√)

3.3.2.构成汉字的最小的结构单位是部

件.(×)

3.3.3.偏旁由笔画组成,是比笔画大的构字

单位.(√)

3.3.4.“衬、裹、依”三个字的意符都是

“衣”.(×)

3.3.5.汉字字形上比笔画高一级的结构单位

称作部件.(√)

3.3.6.“灶”字中的“火”和“土”,既是偏

旁,又是部件,所以偏旁等于部件.(×)

3.3.7.“搜、瘦、叟、嫂”都是翘舌音.(×)

3.3.8.“分、粉、芬、纷”都是前鼻韵.(√)

3.3.9.“从形切分”是分析汉字部件的一个

原则.(√)

3.3.10.“丁”在形声字中只能作音符.(√)

3.3.11.形声字中意符表示的是这个字的意

义范畴.(√)

3.3.12.形声字的声旁表音不一定准确.(√)

4..1.“词汇”这个词也可以指一部作品所使

用的词语的总汇,如“《红楼梦》的词

汇”.(√),

4..2.词是语言里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3.现代汉语的语京都是单音节的,词都

是双音节的.(×)

4..4.“展”是单音节语素、不成词语素、不

定位语案.(√)

4..5.“吧”是单音节语累、不成词语索、不

定位语素.(×)

4.2.1.单纯词的每个音节都没有各自的意

义,和起来才表示意义.(√)

4.2.2.单音词只能是单纯词,单纯词都是单

音词.(×)

4.2.3.多音词可能是合成词,也可能是单纯

词.(√)

4.2.4.“理事”是支配式合成词,“理事会”

也是支配式合成词.(×)

4.2.5.一个较长的语言片段缩略后是合成

词,缩略前是短语.(×)

4.2.6.“车辆”、“车子”都是补充式合成

词.(×)

4.3.1.单义词没有歧义,不少科学术语,鸟

兽、草木、器物的名称都是单义词.(√)

4.3.2.词的基本意义就是词最初的意

义.(×)

4.3.3.多义词和同音同形词都是用同一语音

形式表示多个意义.(√)

4.3.4.现代汉语中,多义词是多数,单义词

是少数.(√)

4.3.5.“开会”的“会”和“会说英语”的

“会”是一词多义现象.(×)

4.3.6.词义的模糊性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模糊

性,反映了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

需要.(√)

4.4.1.“休息”的“休”和“修辞”的“修”

是一组同音词.(√)

4.4.2.“段落大意”中的“大意”和“粗心

大意”中的“大意”是同音词.(×)

4.4.3.等义词在词义方面没有差别,在用法

和附属色彩上有一点儿差别.(×)

4.4.4.同义词的辨析是以义项为单位

的.(√)

4.4.5.反义词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的,例如

“高”只能对“低”.(×)

4.4.6.构成同义关系的一组词,在词性上应

该是相同的.(×)

4.5.1.古语词使现代汉语复杂化,应该废除

古语词.(×)

4.5.2.词在使用的过程产生了新义即出现了

新词.(×)

4.5.3.“严禁吸烟”这一短语中运用了古语

词.(√)

4.5.4.方言词“歹毒、扯皮”已吸收到普通

话词汇中.(√)

4.5.5.“机会”是借词.(√)

4.5.6.“足球、马力”是意译词,属于外来

词.(×)

4.6.1.熟语也是一种短语.(√)

4.6.2.谚语内部的成分和格式一般不能变

动,具有定型化的特点.(×)

4.6.3.“语无伦次”的内部结构关系是主谓

关系.(√)

4.6.4.成语都是四个音节的.(×)

4.6.5.惯用语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4.6.6.从形式上看,惯用语常常是三个音节

的,而谚语由语句构成,音节不定.(√)

5.2.1.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充当谓语

的.(×)

5.2.2.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都可以充当定语

和谓语.(×)

5.2.3.我们可以说“一封信”,不能说“一

封的信”,可以说“两个人”,不能说“两

个的人”,可见量词短语修饰名词时是不能

带“的”的.(×)

5.2.4.程度副词是不能修饰所有的形容词

的.(√)

5.2.5.我们可以说“很舒服”,因为“舒服”

是形容词,不可以说“很出发”,因为“出

发”是动词,所以程度副词“很”不能修

饰所有的动词.(×)

5.2.6.区别词的否定形式不能用“不”

字.(√)

5.3.1.“我、你、他”分别表示第一、第二、

第三人称,“这里、那里”分别指称处所,

所以,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

5.3.2.现代汉语的介词大都从古代汉语中的

动词演变过来的,所以介词都兼有动词的

用法.(×)

5.3.3.连词不但可以连接词和短语,还可以

连接分句.(√)

5.3.4.叹词和拟声词是特殊的词类,是因为

这两类词都不跟别的词发生关系.(×)

5.3.5.“同情”既可以说“我对他有点儿同

情”,又可以说“我同情他的遭遇”,因此

这个词是兼类词.(×)

5.3.6.“他是踢足球的”中的“的”是助词,

“他会踢足球的”中的“的”是语气词.(√)

5.4.1.“这本书的出版很及时”中的加点部

分是个谓词性句法结构.(×)

5.4.2.“两个穿红衣服的”是一个同位短

语.(√)

5.4.3.“进来一个骑自行车的”中的加点部

分是个加词性句法结构.(×)

5.4.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是述宾短语.(×)

5.4.5.把短语分成主谓短语,述宾短语,偏

正短语,述补短语,联合短语等类别,主

要根据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

5.4.6.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句法结构不

一定是谓词性句法结构.(√)

5.4.7.“只生一个孩子好”是一个主谓短

语.(√)

5.4.8.介词短语总是由一个介词和一个名词

或者一个以名词为中心话的偏正短语构成

的.(×)

5.5.1.“跑在运动场上”是述补短语,“在运

动场上跑”是连动短语.(√)

5.5.2.“拿来一本书”是述补短语,“拿一本

书来”是述宾短语.(×)

5.5.3.“厂里今年新分进来的大学生就是那

个穿红衣服的”这个句子中的主语是“大

学生”(×)

5.5.4.“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中的主语

由名词“游泳”担任.(×)

5.5.5.“他叫我哥哥”中的“我哥哥”是动

词“叫”的双宾语.(√)

5.5.6.“吃得饱”是述补短语,其中的补语

可能是情态补语,也可能是结果补语.(√)

5.6.1.“啊,泰山,我大声为你叫好”中加

点的词都是插说语.(×)

5.6.2.“这家有姐妹俩,一个在做生意,一

个却在读书”中加点的词是复说语.(×)

5.6.3.“你这人太没劲了!”和“太没劲了,

你这入!”属于同一句型.(√)

5.6.4.“他把自行车丢失了.”和“他丢失了

自行车.”都属于动词谓语句.(√)

5.6.5.特殊成分都不出现在句子中.(×)

5.6.6.在确定句型时,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

型,省略的因素则影响句型.(×)

5.7.1.“学生唱着歌跳着舞涌进运动场”是

连动句.(√)

5.7.2.被动句就是“被”字句.(×)

5.7.3.存现句的句首出现介词时就变成了非

主谓句.(√)

5.7.4.“被”字句的主语和“把”字句中“把”

后的词语都代表确指的事物.(√)

5.7.5.主谓谓语句都能变换成一般主谓

句.(×)

5.7.6.“听说两张球票叫他拿走了一张.”是

兼语句.(×)

5.7.7.“王老师看见小张和小王坐在一张板

凳上.”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是动词

谓语句.(√)

5.7.8.非主渭句是指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句

子.(×)

5.8.1.“无论谁,都不能动摇我去边疆的决

心.”是一个单句.(√)

5.8.2.“我不是知道得太多,而足了解得太

少.”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5.8.3.“送给我我也不要.”可以是表示让步

关系的紧缩复句.(√)

5.8.4.“不到这一步绝不松口.”是单句.(×)

5.8.5.“我不清楚到底你去还是我去.”是表

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5.8.6.我明白,即使自己赚了同样多的钱,

也不会满足的.”是表示让步关系的复

句.(×)

5.8.7.“我爱看小说,不爱听音乐.”是表示

并列关系的复句.(√)

5.8.8.“通江的银耳朵大,肉厚,色纯,胶

重.”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5.9.1.“在上海的地铁车站里,我又遇见了

他.”是一个倒装句.(×)

5.9.2.“小王考了95分,小李呢?”这个句

子后一分句的谓语部分省略了.(√)

5.9.3.“出太阳了,看来不会再下雨了.”前

一分句省略了主语.(×)

5.9.4.“他越想,越觉得高兴.”是一个紧缩

句.(×)

5.9.5.“我又遇见了他,在上海的地铁车站

里.”是一个倒装句.(√)

5.9.6.“他们一听到铃声就起床”和“他们

听到铃声就起床”都是紧缩句.(√)

5.9.7.“你想吃就吃吧.”因为省略了表示假

设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所以是一

个省略句.(×)

5.9.8.“快出来吧,你这孩子.”“在不知不

觉中,我被他说服了.”前一句是倒装句,

后一句不是倒装句.(√)

5.10.1.语气的表达主要依靠语气词.(×)

5.10.2.你还真不简单呢!”“你说到底是谁

呢?”中所用的语气词“呢”虽然一样,但

表示不同的语气.(√)

5.10.3.语气词可以连用,但连用必须按照

一定的规则排列.(√)

5.10.4.“你说他这个人厉害不厉害?”表达

的是否定口气.(×)

5.10.5.肯定与否定一般是就陈述句说的,

所以其他语气的句子没‘有肯定与否定的

说法.(×)

5.10.6.祈使句中主语一般是第二人称的代

词如“你、您、你们”,因此,“妹妹看电

影去吧!”这个句子不是祈使句.(×)

5.10.7.陈述句的否定形式通常用“不”“没

(没有)”来表示,例如,“他学英语”的否

定形式是“他不学英语”和“他没学英语”,

可见,“不”和“没”表示否定时是没有区

别的.(×)

5.10.8.“不准你去那种地方,这是对你的关

心.”和“不准你去那种地方!”前一句是

陈述句,后一句是祈使句.(√)

6.4.1.句法上的歧义在汉语中不是偶然的现

象,所以大多数句子都存在歧义.(×)

6.4.2.“这个人谁都不认识”中“这个人”

和“谁”都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

所以这个短语是有歧义的.(√)

6.4.3.“今天下午我们小组讨论”是一个歧

义句,我们可以变换句式消除歧义:A今天

我们下午小组讨论;B今天我们小组下午讨

论.(√)

6.4.4.歧义题与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有联系,

可以看作是规范化问题的一个组成部

分.(×)

6.4.5.“车上睡不好”是一个歧义短语,孤

立起来看有歧义,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歧

义就消除了.(√)

6.4.6.“这个人又上台了”可以理解为“这

个人又上台演出了”,也可以理解为“这个

人又上台掌权了”,利用变换方式消除了歧

义.(×)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1.2.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区别?

2.2.1.比较z、zh、j这三个音素,它们的

发音方法是否相同,音色是否相同?为什

么?

2.2.2.鼻音的发音方法是怎样的,普通话中

有哪几个鼻音?

2.2.3.汉语普通话中的浊音声母和清音声母

有什么不同?

2.2.4.请指出、“爱、衣、碗、月”四个音

节开头元音发音的情况.

2.3.1.下列舌面元音0、o、e、i、u、i、e

如何进行描写?

2.3.2.结合实例分别简述复韵母和鼻韵母的

发音要领.

2.4.1.调值和调类的关系是什么?汉语普通

话声调为什么只有四声?它是被什么决定

的?举例说明.

2.4.2.说明古调类和现代汉语调类的关系.

2.5.1.《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y、w”‘的

用法,又规定了隔音符号“”’的用法,为

什么要做这些规定?

2.5.2.iou、uei、uen三个韵母在汉语普通

话中的音节拼写情况如何?

2.6.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孙子”和“大

意”,指出它们的意义和词性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1)他很喜欢他的孙子.(a句)古代

的孙于是一位军事理论家.(b句)(2)请你

概括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a句)干任何工

作都要认认真真,不能马虎大意.(b句) 2.6.2.下面是关于轻声概念的一些论述,如

有错,请指出,并说明理由.(1)在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声调中,除了四声之外,还有一个声调叫轻声.(2)不标调号的音节叫做轻声音节.

2.8.1:请简要回答汉语普通击对北京语音中

的轻声、儿化词的规范原则.

2.8.2.请指出下列音节中,哪些是规范的轻

声、儿化读音,哪些不是,为什么?.信儿地点儿我们太阳明天

2.8.3.下列各词加点的字,哪些属于异读范

围,哪些不是?请将不规范的异读改正过来.

校对jiao发酵xoap.五更jing挑水tiao 安宁ning学校xiao酵母jiao更换geng 挑战tiao.宁可ning

4.2.1“妈妈”和‘姥姥”这两个词的构造方

式是否一致?为什么?

4.3.1.什么叫根词?和词根有什么区别?

4.3.2.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的区别是什么?

4.4.1(一)补出下列省略的成分.——谁来了?

——小张.——刚才他去哪儿了?——上公园了.——吃过饭了吗?——没有.

(二)下面句子变换式中的“省略”都能成立

吗?为什么?

5.9.1.(1)我的鞋子比你的鞋子大.—>(2)我

的鞋子比你的大.—>(3)我的鞋子比你大.

5.9.2.(1)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大.—>(2)我

的儿子比你的大.—>(3)我的儿子比你大.

6.1.1.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是

“文字游戏”,这种说法对不对?说说理由.

6.1.2.修辞与语音、词汇是什么样的关系?

6.5.1.节拍与意群的停顿有无区别?

6.5.2.散文中对平声和仄声的运用有何讲

究?

6.5.3.给下列两首诗标出乎仄.(1)白日依山

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

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构成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1.2.一种语言里能起辨义作用的最小的语

音单位叫做音位.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有的时候一个音位只包含一个音素,但有的时候一个音位可能包括一组音色不同但没有辨义作用的音家.例如,带(dai)中的“a”舌位靠前,到(dao)中的“a”舌位靠后.这两个“0”

音色有细微差异,是不同的音素.但是如果将两个“a”位置互换,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却不影响对意义的理解.所以在普通话中,两个“a”属于同一个/a/音位.

2.2.1.比较z、zh、j这三个音素,它们的

发音方法是相同的,都是不送气清塞摈音,但它们的音色不同,因为它们的发音部位不同,z是舌尖前音,zh是舌尖后音,j 是舌面音.

2.2.2.汉语普通话中共有三个鼻音,一个是

双唇浊鼻音m,一个是舌尖中浊鼻音n,最后一个是舌根浊鼻音ng.m发者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辅音n作韵尾时除阻阶段不发音.ng发音时,软膊下降,打开鼻腔通路,舌根后绍抵住软腭,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通过.这个辅音在普通话中不作声母,只能用作韵尾,作韵尾时除阻阶段不发音.

2.2.3.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都是辅音,其发

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通过咽头、鼻腔、口腔的过程中,一定要受到发音器官某些部位的阻碍.发音时,用来阻碍气流的发音部位非常紧张,气流较强.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其中清音声母17个,浊音声母4个.清音声母是b、p、d、t、g、k、z、zh、c、ch、j、q、f、x、h、s、sh,浊音声母是m、n、g、r.清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声音不响亮.浊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但声音一般也不很响亮.

2.2.4.“爱、衣、碗、月”这四个音节在汉

语普通话中叫“零声母”音节,即音节前面没有辅音,音节是以元音开头的.这些音节在发音时,起始部分带有一些轻微的摩擦成分.(1)i或以i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例如“衣”,前面带的摩擦成分是半元音[j].(2)u或以u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例如“碗”,前面带的摩擦成分是半元音[w].(3)u或以;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例如“月”,前面带的摩擦成分是半元音[t1].(4)i、u、i以外的元音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例如“爱”,根据个人不同的发音,可以带有轻微的舌根摩擦成分或喉音.在汉语普通话中,以i、U、i起头的零声母音节,i前要加Y或变y,u前要加y,u 前要加w或变w.

2.3.1.a[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eLa]舌面、后、

半高、不圆唇元音6[s]舌面、前、半低、

不圆唇元音i[i]舌面、前、高、不困唇元

音u[u]舌面、后、高、圆唇元晋u[y]舌面、

前、高、圆盾元音

2.3.2.复韵母的发音并不是由组成复韵母的

二个、三个元音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

机的组合,是一个逐渐的变动过程,中间

有许多过渡音,但比较模糊,只有起始、

终结或舌位移动转折处的几个音比较清楚.

书写时,就拿这几个音代替整个复韵母.例

如iao,由i经a再向o滑动.0比单发时

舌位靠后,唇形稍圆,o比单发时的开口度

小.鼻韵母的发音同复韵母一样,也不是元

音和辅音机械的相加,有一个滑动的过程.

即由前面的元音开始,逐渐向鼻辅音过渡,

鼻音色彩逐渐增加,最后口腔通道完全阻

塞,形成鼻韵母.例如ang由a向ng滑动.a

比单发时舌位靠后.发音时,主要元音a发

得长一些,响一些,然后紧跟着向ng滑动,

使舌根抵住软腭,打开鼻腔通路,发出ng

的本音就马上停止,ng发得要轻一些,短

一些.

2.4.1.调值和调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调值

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

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例如高(gao),

调值是55,是高平调.扬(Yang),调值是

35,是高升调.洗(xi),调值是214,是降

升调.怕(pa),调值是51,是高降调.调类

是声调的种类,也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

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普通话全部声调有

四种基本调值,可归为四种调类.即调值是

声“实”,调类是声调之“名”.调值是调

类的基础,没有调值也就没有相同调值的

字加以归类的调类.可见,调值决定调类.

所以汉语普通话里,有高平(55)、高升

(35)、降升(214)、高降(51)四种基本调值,

归为阴乎、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类.

2.4.2.“乎、上、去、人”是古汉语的调类

名称,而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声”是

指现代汉语,也就是普通话语音的四种调

类,它们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古四声和现代汉

语的四声关系密切,现代的四声来源于古

四声,是古四声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古四声

和汉语普通话四声的关系是,普通话的阴

乎包括古阴平字及古阴入字的一部分.普

通话的阳平包括古阳乎字和古阴入字和阳

人字的一部分.普通话的上声包括古上声

的部分字和古阴入字的一部分.普通话的

去声包括古去声字,阳上字一部分,及阴

入、阳入字的一部分.

2.5.1.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按照音节的

拼写规则要实行分词连写.即词与词要分

写,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在这种情况

下,有时就会出现音节之间界限不明确的

现象.例如,故意(gui)、大衣(dai).为了

防止i、u、u被误认为前一音节的韵尾,

清楚地看出音节的界限,《汉语拼音方案》

就规定i、M、0为韵头的零声母音节要以y、

w开头.例如dai——dayi大衣,liu——

liwu(礼物).另外,《汉语拼音方案》规定

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

后面,要用隔音符号“”隔开,这样做的

目的,也是为了避免误读歧义,使按词连

写的音节界限清楚.例如,皮袄pi’ao,容

易读成飘piao.翻案fan’an容易读为发难

fanan,如果用隔音符号隔开,就不会产生

歧义,皮袄应当写成pi’ao,翻案应当写

成fan’an

2.5.2.iou、uei、uen三个韵母在汉语普通

话中如果自成音节要分别写成you、wei、

wen,三个音节分别以V或w起头,这里,

y、w是起隔音符号的作用,以利于明确音

节之间的界限.iou、uei、uen三个韵母在

汉语普通话中如果前加声母要分别省略为

iU、ui、uno省赂的原因在于iou、uei、

uen前加声母后,中间的元音o、e弱化,

主要元音iou移在u的头上,uei移到i

的头上,uen移到u的头上,所以iou、uei、

uen前加声母后,音节的调号iou标在u

上,uei标在i上,uen标在u上,这是符

合它们的发音实际的.

2.6.1.(1)组的“孙子”都是名词,但词义

不同.a句的“孙子”是指儿子的儿子,“于”

是虚语素,读轻声.b句的“孙子”是人名,

这个“子”不是虚语素,读上声.(2)组中

的“大意”词义不同、词性也不同.a句的

“大意”指的是“主要的意思”,是名词,

“意”读去声.b句的:大意”是“疏忽”

的意思,是形容词,“意”读轻声.

2.6.2.答:(1)原述“还有一个声调叫轻声”

有错误.因为在汉语普通话中,只有四种调

类,即阴乎、阳平、上声、去声,并不存

在除普通话四声之外的第五种调类,也即

是第五种声调.轻声只是汉语普通话四声

的一种特殊音变,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

不能与汉语普通话四声并列.(2)原述把轻

声定义为“不标调号的音节”.实际上是把

不标调号看作是轻声的本质属性,这是不

妥当的.轻声音节不标声调符号,是因为轻

声音节音强弱化,音高不固定的缘故,不

标调号不是轻声音节的本质特征,而是拼

写轻声音节所采用的方法.

2.8.1.轻声和儿化是北京话语音系统中突出

的语音现象.轻声和儿化词的存在,丰富了

普通话的表现力,在语音的表达上有一定

的作用,普通话中应该吸收北京话中的轻

声和儿化.然而北京语音中的轻声和儿化

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也较为复杂,都算普通

话成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也没有必

要.所以,对北京语音中的轻声、儿化有规

范的必要.普通话的轻声、儿化词分两种情

况:(1)读不渎轻声、儿化都可以,即读不

读轻声、儿化不儿化没有区别词性或词义

的作用.例如,纪念、明天、措施等,后一

个音节读不读轻声均可.地点儿、伙伴儿也

可以说成地点、伙伴.对于这种在表义上没

有区别,,轻声不轻声、儿化不儿化一样的

轻声、儿化词,普通话就不应该吸收作为

规范的标准.(2)在北京话中一定要读轻声

和儿化的词.这其中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

是读不读轻声、儿化不儿化具有区别词性

或词义的作用.例如“大意(yi)”和“大意

(yi)”,“一块儿”和.一块”,这些都应该

作为标准吸收进入普通话.另一种是虽然

有些轻声、儿化音节不具有区别词性、词

义的作用,但是在北京话中已经形成习惯,

而且用得很普遍,这些词也应该吸收进入

普通话.例如耳朵、学生、困难、小孩儿、

我们等.总之,北京语音中轻声、儿化的规

范问题,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定出明确的、

圆满的规范标准,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

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2.8.2.“信儿”是规范的儿化读音,因为“信

儿”是消息之义,不同于“信(信件)”,儿

化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地点儿”不是

规范的儿化读音,儿化不儿化并无区别意

义的作用,“地点儿”纯粹是属于北京口语

的土语成分.“我们”是规范的轻声读音.

因为“们”是表示多数的词级,这种语法

成分在句中习惯上常读轻声.“太阳”也是

规范的轻声读音.因为虽然“阳”读不读轻

声并无区别意义的作用,但是“阳”读轻

声这种用法在北京话中使用得相当普遍,

即按习惯必须轻读,所以这种轻声词应该

吸收进入普通.“明天”不是规范的轻声读

音.因为“明天”一词读不读轻声词义无差

别,而且读音属于两可的情况,读轻声是

较典型的北京方言土语成分,所以,不应

该吸收进入普通话.

2.8.3.“校对”和“学校”、“挑水”和.挑战”、

“安宁”和“宁可”不属于异读范围,因

为不同的读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余各

组用于异读范围.其中“发酵”当读为

“fajiao”,“五更”当读为wugeng.

4.2.1答:“妈妈”是重叠式合成词;“姥姥”

是叠音词,是单纯词.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

词形式上相同,都是由两个相同的字构成,

如:A拂拂,猩猩,悖悖,奶奶,太太,孜

孜,纷纷B兜兜,馍馍,星星,刚刚,纷

纷,妈妈,弟弟A组是叠音词,B组是重叠

式合成词.区分在于:叠音词不能分开,分

开之后的字或者没有意义,或者虽有意义

但与分开之前整个词的意义没有联系,如

“猩猩”,“猩”不是语素,无意义;“太太”

中“太”的意思与“太太”没有联系.重叠

式合成词都可分开,分开之后是语素,都

有意义,并且这个意义与分开前整个词的

意义相同或相近,如“妈”单独也可使用,

且与“妈妈”意义相同.

4.3.1.基本词汇具有很大的能产性,但基本

词汇的词在构词能力上是不平衡的,有的

构词能力很强,有的则相对很弱.在基本词

汇中,构词能力强的词就是根词.根词和词

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1)划分的角度不同.根词是就这些词与词

汇系统的关系说的,是基本词汇中的核心

部分,相对于非根词而言;词根是就合成

词的内部结构说的,相对于词缀而言.(2)

性质和作用不同.根词指基本词汇中那些

生命力最长久,构词能力最强的词,都能

独立成词;词根指能体现词的基本意义的

那些语素.有两种情况,有的可以独立成

词,有的不能独立成词.

4.3.2.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都是古语词,前

者表示历史上出现过或神话传说中的事物

现象的名称.如“司马、望舒”,后者指古

汉语书面中用过的词语,表示的事物,现

象、观念还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已不再

用它来称呼,现代汉语里有词语代替它.二

者的区别表现为,文言词语一般有同它相

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存在,历史词语则没有.

4.4.1小张(来了)/(他)/上公园了/(他)吃

过饭了吗?/(他)没有(吃过饭)

5.9.1.变换式中的“省略”都能成立:(2)

句中“的”字短语后省略了中心词;(3)句

因为“比”的前后两项不可比,所以“的”

也可省略.

5.9.2.句中的(2)句可以成立,也是“的”

字后省略了中心语,(3)句不能成立,因为

“比”的前后两项不可比,所以不能再省

去“的”.

6.1.1.答:有人以为修辞就是咬文嚼字,是

单纯地追求华丽的词藻.这种看法是不对

的.修辞学研究的虽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

但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

的,这里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讲

究修辞,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必然要求

形式和内容要有完美的统一.因此,讲究修

辞同不顾内容而片面地讲究形式美,单纯

地追求华丽的词藻的错误作法是根本不同

的.

6.1.2.答:先看修辞与语音的关系.语音是

以语言声音的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修辞

是研究运用语言规律提高表达效果的,所

以修辞自然要研究谐音、叠音、拟声、双

声、叠韵、字调、语调、押韵、儿化韵等

语音问题,研究这些语音现象所表现出来

的感情色彩、音律美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修

辞和词汇也有密切的关系.词汇研究的是

词义、词的构成以及词汇的组成、发展和

规范等问题.修辞是从词语的同义手段选

用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词汇的,其中包括同

义词的选用,词的多义关联以及词语的活

用等.

6.5.1.按照常规,形式与内容吻合,节拍表

示的就是意群.比如,四字成语通常由两个

双音节单位组成,读出来则在当中稍作停

顿,如“风调——雨顺”、称心——如意”、

“屈指——可数”,这里的停顿就是意群的

切分.但是节拍与意群的停顿不能混为一

谈.因为节拍的划分是着眼于声音上的间

歇,即语音上的停顿,所以往往与词语意

义的划分有不一致的地方.由于节奏的需

要,有一个词语要剖开分属到两个节拍里

去.例如下列成语的意群划分是:无—可非

议不——动声色一衣带——水呆——若木

鸡病——从口入如——出一辙但人们照旧

在当中停顿,而不管这个停顿是否反映意

群关系.所以说,节拍与意群的停顿虽然常

常是一致的,但并不是一回事儿.

6.5.2.旧格律诗用字讲求平仄,必须依照一

定的规律.散文虽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但

是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句子要避免连用

较多的平声或仄声.也就是说;要力求平仄

(协调.比如报纸上的一个标题“观众感赞

剧目新”的声调安排是“平仄仄仄仄仄平”,

中间仄声字太多.如果把“感赞”改为“赞

扬”,全句成为“平仄仄平仄仄平”,就平

仄协调,合乎节律了.第二,在语段中,各

个句子的最后一字的声调要错落有致.一

般地说,句末总接连出现同样的字,例如

接连几句的末尾都用“了”或用“的”收

尾,就宜加改变.虽然不出现同样的字,接

连出现同音字,也宜避免.因为散文不是韵

文,押韵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6.5.3.(1)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人

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仄平平

仄仄)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2)鸣筝

金粟柱,(平平平仄仄)素手玉房前.(仄仄

仄平平)欲得周郎顾,(仄仄平平仄)时时误

拂弦.(平平仄仄平)第一首诗中的“一”是

入声字,届历声,按普通话的读法,则是

平声.第二首诗中的“得”、“拂”也是同样

情况.

义的关系.示例:顾,形旁“页”,跟脑袋

有关,指回头望.简2.贪3.爷4.讥5.枞

6.骸

3.3.1.形旁“竹”,同竹子有关,指古代用

竹片制成的书写材料.

3.3.2.形贝“贝”,与财产、经济有关,指

人对钱财等的过分的占有欲.

3.3.3.形旁“父”,与父亲有关,指父亲的

父亲.

3.3.4.形旁“讠(言)”,与说话、言论有关,

指用贬抑的语言谈论某人或某事.

3.3.5.形旁“木”,与树木有关,属于木材

的一种.

3.3.6.形旁“骨”,与“骨”意义相近.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3.4.1.脍灸人口

3.4.2.刚腹自用

3.4.3.免死狐悲

3.4.4.驰聘疆场

3.4.5.性格粗旷

3.4.6.发奋图强

3.4.7.好高鹬远

3.4.8.三翻两次

3.4.9.搀绕

3.4.10.吟唱

3.4.11.逆烦

3.4.12.靡烂

3.4.13.功亏一匮

3.4.1.炙

3.4.2.俊

3.4.3.兔

3.4.4.骋

3.4.5.犷

3.4.6.愤

3.4.7.骛

3.4.8.番

3.4.9.缠

3.4.10.吟

3.4.11.腻

3.4.12.糜

3.4.13.篑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4.1.如火如荼

3.4.2.相形见细

3.4.3.恬不知耻

3.4.4.良莠不齐

3.4.5.连篇累牍

3.4.6.病人育育

3.4.7.针砭时弊

3.4.8.义愤填膺

3.4.9.直截了当

3.4.10.一丘之貉

3.4.11.哺育

3.4.12.参差

3.4.13.刹那

3.4.14.奇葩

3.4.15.泥淖

3.4.16.羸弱

3.4.17.僭越

3.4.18.龋齿

3.4.1.tu

3.4.2.chu

3.4.3.tian

3.4.4.you

3.4.5.du

3.4.6.huang

3.4.7.bian

3.4.8.ying

3.4.9.jie

3.4.10.he

3.4.11.bu

3.4.12.cen

3.4.13.cha

3.4.14.pal

3.4.15.nao

3.4.16.1ei

3.4.17.jian

3.4.18.qu

(四)在下面括号内填上序号:(1)只能填

“二”;(2)只能填“两”;(3)填“二”和

“两”皆可.

5.2.1.()年级

5.2.2.()个年级

5.2.3.()斤

5.2.4.()座楼

5.2.5.()层楼

5.2.6.()两

5.2.7.()点钟

5.2.8.()瓶油

5.2.9.()尺

5.2.10.初()

5.2.11.()月

5.2.12.()天

5.2.1.(1)

5.2.2.(2)

5.2.3.(3)

5.2.4.(2)

5.2.5.(2)

5.2.6.(1)

5.2.7.(2)

5.2.8.(2)

5.2.9.(3)

5.2.10.(1)

5.2.11.(1)

5.2.12.(2)

(五)“没有”后面跟体词性结构时,我们把

这个“没有”看作是动词.“没有”后面跟

非体词性结构时,我们把这个“没有”看

作是副词.根据这个原则,请辨析下列句子

中“没有”的词性.

5.3.1.那本书他根本就没有.

5.3.2.北京他一直没有去过.

5.3.3.才过十二点,食堂就没有吃的了.

5.3.4.他没有工作.

5.3.5.《菊豆》这部电影你看过没有?

5.3.1.动词

5.3.2.副词

5.3.3.动词

5.3.4.动词或副词

5.3.5.副词

(六)“了”的用法有好几种,一种是用在动

词或形容词之后,如果动词、形容词还带

有宾语或补语的话,这个“了”要放在宾

语和补语之前,我们把这个助词“了”叫

作“了”,如“他批评了我”中的“了”.

一种“了”出现在句尾,紧跟在名词之后,

起到煞句作用,我们把这个语气词“了”

叫做“了:”,如“他批评我了”中的“了”.

如果一个“了”出现在句尾,紧挨前面的又是动词或形容词,我们把这个“了”看成是助词和语气词的重合体,叫作“了1+了2”,如“被他批评了”中的“了”.请辨析下面句子中的“了”,究竟是“了,”,还是“了:”,或者是“了1+了2”.

5.3.1.她早就去了.

5.3.2.开会了,我们听完了报告再说吧.

5.3.3.他吃了午饭就去图书馆了.

5.3.4.她长得越来越漂亮了.

5.3.5.他说过不要去北京了.

5.3.1.了1+了2

5.3.2.了2;了1

5.3.3.了1;了2

5.3.4.了1+了2

5.3.5.了2

(七)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

5.4.1.看不看《李自成》这本书

5.4.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4.3.买票的去那儿排队

5.4.4.你去动员他留下来看戏

5.4.5.感动得老大爷话都说不出来

5.4.6.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让你去

5.4.1.联合短语

5.4.2.述宾短语

5.4.3.连动短语

5.4.4.兼语短语

5.4.5.述补短语

5.4.6.连动短语

(八)指出下列句中的主语,并说明是用什么

短语担任的.

5.5.1.清晨在河边散步确实不错.

5.5.2.他的突然离去让许多人迷惑不解.

5.5.3.派他参加是最合适的.

5.5.4.抽烟喝酒是不好的习惯.

5.5.5.劳动创造人类社会这个理论已被许多

人接受.

5.5.6.吃得太快不一定好.

5.5.7.刻苦学习的一定能学好.

5.5.8.不去才是对的.

5.5.9.参加体育锻炼对他恢复健康很有帮

助.

5.5.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知道吗?

5.5.1.清晨在河边散步主谓短语

5.5.2.他的突然离去偏正短语

5.5.3.派他参加兼语短语

5.5.4.抽烟喝酒联合短语

5.5.5.劳动创造人类社会这个理论同位短语5.5.6.吃得太快述补短语

5.5.7.刻苦学习的“的”字短语

5.5.8.不去偏正短语

5.5.9.参加体育锻炼述宾短语

5.5.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谓短语

(九)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

5.5.1.十六点整转播中日围棋擂台赛首场比

赛.

5.5.2.黎明时候东方开始现出色肚白.

5.5.3.昨天我们去过长城了.

5.5.4.学校里今年一下子考取二十多个. 5.5.5.上星期天江湾游乐场里孩子们玩得很

高兴.

5.5.6.在长江边傍晚是最迷人的.

5.5.7.从白天到晚上走廊里一直有人.

5.5.8.北京一定要去一次了.

5.5.1.十六点整

5.5.2.东方

5.5.3.我们

5.5.4.学校里

5.5.5.孩子们

5.5.6.傍晚

5.5.7.走廊里

5.5.8.北京

(十)确定下列句子的句型.

5.7.1.请问枕巾一对多少钱?()

5.7.2.真贵啊!()

5.7.3.在学校西南角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一种

不知名的茵类植物.()

5.7.4.我总觉得他这么处理是有问题的.() 5.7.5.这样做是不对的.()

5.7.6.文科大楼学校五年前盖的.()

5.7.7.别把瓜皮果壳到处乱扔.()

5.7.8.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

5.7.1.主谓谓语句

5.7.2.非主谓句/形容词句

5.7.3.非主谓句/动词句

5.7.4.动词谓语句

5.7.5.形容词谓语句

5.7.6.名词谓语句

5.7.7.非主谓句/动词句

5.7.8.非主谓句/名词句(十一)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

5.7.1.两只大老虎在笼子里关着.—>(存现

句)

5.7.2.五班好多同学是浙江人.—>(名词谓

语句)

5.7.3.大家选王老师为区人民代表.

—>(“被”字句)

5.7.4.这种花茶我曾经买过.—>(一般主谓

句)

5.7.5.有关改善服务态度的问题,我们讨论

过好几次了.—>(主谓谓语句)

5.7.6.我们都管他叫大哥.—>(非“把”字

句)

5.7.1.笼子里关着两只大老虎.

5.7.2.五班好多同学浙江人.

5.7.3.王老师被大家选为区人民代表.

5.7.4.我曾经买过这种花荼.

5.7.5.改善服务态度的问题,我们讨论过好

几次了.

5.7.6.我们都叫他大哥.

(十二)说出下列紧缩句的逻辑关系.

5.9.1.给我双倍工资也不干.

5.9.2.他伯累我不伯累?

5.9.3.年纪太大我干不了.

5.9.4.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能放弃努

力.

5.9.5.他困难我更困难.

5.9.6.你去还是小王去?

5.9.7.一买到飞机票咱们就动身.

5.9.8.买了却不称心.

5.9.1.让步

5.9.2.并列

5.9.3.因果

5.9.4.假设条件

5.9.5.转折

5.9.6.选择

5.9.7.假设条件

5.9.8.转折

(十三)辨别下列疑问句的结构类型.

5.10.1.今天是晴天吧?

5.10.2.那个电影你看了没有?

5.10.3.你的那张票呢?

5.10.4.你到底干不?

5.10.5.你是报考中文、经济,还是报考外

语?

5.10.6.你高兴不高兴干那件事?

5.10.7.你没吃过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吗?

5.10.8.谁不愿意去吗?

5.10.1.是非问

5.10.2.选择问

5.10.3.特指问

5.10.4.正反问

5.10.5.选择问

5.10.6.正反问

5.10.7.是非问

5.10.8.是非问

(十四)根据提示,填上适当的语气词;

5.10.1.今年二月份可能有29天()?(表示揣

测和估计)

5.10.2.小王可真能干了,还会好几国语言

().(指明事实且带有夸张意味)

5.10.3.我可不可以带他去北京()?(表示疑

问)

5.10.4.你不能掉以轻心,千万要注意().(表

示提醒或警告)

5.10.5.只是会说几句话(),远远说不上精

通.(表示仅仅如此)

5.10.6.小张很讲信用,说过的事一定会做

到().(表示道理是很明白的)

5.10.7.看来参加这个会的人就是这么些

().(表示某种情况已经成为现实)

5.10.8.这件事就由你去办().(表示劝告和

请求)

5.10.1.吧

5.10.2.呢

5.10.3.呢

5.10.4.啊

5.10.5.罢了

5.10.6,的

5.10.7.了

5.10.8.吧

(十五)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原因.

5.11.1.敌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我们

的团结.

5.11.2.最近几年,舞台艺术片生产了不少

好的作品.

5.11.3.去年高考时,有人认为肯定会考作

文,谁知打开题目一看,完全不是这么一

回事.

5.11.4.他们的工作是辛苦的,对他们生活

上的实际困难,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5.11.5.在下半场的比赛中,队员们表现出

意志、速度,最后转败为胜.

5.11.6.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他们发挥了

无穷蕴藏着的力量.

5.11.7.当听到噩耗传来时,大家都禁不住

大哭起来.

5.11.8.系主任在新同学进校以后,先把班

里的干部一一谈心.

5.11.1.“捏造”是动词,误用做名词,改为

“谣言”.

5.11.2.主谓搭配不当,“舞台艺术片”不能

“生产作品”,改为“最近几年,舞台艺术

片出现过不少好的作品”.

5.11.3.“题目”不能“打开”,应把“题目”

改为“试卷”,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5.11.4.主语残缺,删去介词“对”,让“他

们生活上的困难”作主语.

5.11.5.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志”和“速度”?

定语残缺.

5.11.6.“无穷”不是“蕴藏”的状语,而是

“力量”的定语,应移到“力量”前面,

语序错误.

5.11.7.或者说“当噩耗传来时”,或者说“当

听到噩耗时”,句式杂揉.

5.11.8.“谈心”是不及物动词,管不着“班

级的干部”,可改为“同班级的干部一一谈

心”,“把:字句的误用.

(十六)改正下列复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5.11.1.大家如果不认真学好语文,就不会

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5.11.2.在抢险防洪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多

小时惊心动魄地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

顾身地跳进了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

坝,战胜了洪水.

5.11.3.由于这次事故,淮海中路宛平路地

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26路电

车改由淮海路余庆路驶往徐家汇.

5.11.4.硝酸见光容易发生分解,因此为了

避免见光引起分解,所以把它放在棕色瓶

子里.

5.11.5,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

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

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

5.11.1.两个分句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可以把后一分句改为“就不会有较高的写

作能力.”

5.11.2.是连贯复句,但次序混乱,应改为:

“在抢险防洪的战斗中,同志们奋不顾身

地跳进了汹涌澎湃的激流,经过四个多小

时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战胜了洪水,保

住了大坝.”

5.11.3.“由于这次事故……为此……”,语

义重复,删去“为此”.

5.11.4.第二个分句是多余的,删去.

5.11.5.“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

进,二者不能搭配,把“反而”改成“所

以”.

(十七)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6.6.1.心中的歌儿展翅飞.

6.6.2.大道上滚过匆忙的车轮.

6.6.3.假如你是沙漠,那么我就是胡杨.

6.6.4.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6.6.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

悲的厚障壁了.

6.6.6.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6.6.7.“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

奇异,便问.“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

么?”

6.6.8.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6.6.9.下了一天雪,到夜还没有止,屋外一

切静极,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6.6.10.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

昔日在你脚下走,今日从你头上过.

6.6.11.冻坏了皮肉,冻不坏俺们杀敌复仇

的决心!

6.6.12.当年,你和红军战士一起,挑南瓜、

挑柴草、挑米、挑盐,直到把草席挑到天

安门前.

6.6.13.广场上又燃起欢乐的篝火.

6.6.1.比拟(拟物)

6.6.2.移就、

6.6.3.比喻(暗喻)

6.6.4.比喻(明喻)

6.6.5.比喻(借喻)

6.6.6.借代

6.6.7.借代

6.6.8.夸张

6.6.9.夸张

6.6.10.比拟(拟人)

6.6.11.拈连

6.6.12.拈连

6.6.13.移就

(十八)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6.7.1.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

独处.

6.7.2.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6.7.3.我们必须小局服从大局.

6.7.4.钢材上压着食盐,食盐上压着木板,

木板上搁着白灰.

6.7.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6.7.6.春雨贵似油,井水是美酒,美酒灌麦

苗,醉得麦苗绿油油.

6.7.7.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

来的,从只有荆兢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6.7.8.血书所能挣来的是什么?不过就是你

的一张血书,况且并不好看.

6.7.9.凭着祟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

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6.7.10.是谁创造了世间的财富?难道不是我

们劳苦大众吗?

6.7.11.他们绝大多数是诗匠,不是诗人.

6.7.12.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

颜色竞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6.7.13.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

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

则害了革命.

6.7.14.亲爱的朋友,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

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

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

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

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6.7.1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

的像霞,白的像雪.

6.7.1.对偶

6.7.2.辞格兼用:反对兼映衬

6.7.3.仿词

6.7.4.顶真

6.7.5.回环

6.7.6.春雨贵似油(比喻<明喻>);井水是

美酒(比喻<暗喻>);井水是美酒,美酒

灌麦苗(顶真);醉得麦苗绿油油(拟人)

6.7.7.设问

6.7.8.没问

6.7.9.反问

6.7.10.辞格综合运用:前句为设问,后句

为反问

6.7.11.仿词

6.7.12.顶真

6.7.13.辞格兼用:层递兼排比

6.7.14.辞格综合运用:先是排比,后是设

6.7.15.辞格综合运用:句号前是拟人“你

不让我,我不让你”是辞格兼用:拟人兼

回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也是辞格兼用;排比兼比喻

.

4.1.1.尽管现在加德满都河谷地区还是冬

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

穿毛衣也不嫌热.

4.1.2.风停了,雨住了,树木冲洗得那么干

净,池子里的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4..1.尽管/现在/加德满都/河谷/地区/

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

/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

/也/不/嫌/热.

4..2.风/停/了,雨/住/了,树木/冲

洗/得用P么/干净,池子/里/的/水/

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二)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哪些是基本义?哪些

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哪些是修辞上的比喻

手法?

4.3.1..小红的脸上起了很多疙瘩.b他的思

想上结下了难解的疙瘩.

4.3.2..这问房间新开了个窗口.b机场是一

个城市的窗口.

4.3.3..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b

只有坚持锻炼,才会促进身体健康.

4.3.4..我脚小,只能穿小鞋.b他动不动就

给人穿小鞋.

4.3.5..旧中国,封建主义思想是套在妇女

头上的绳索.b两根绳索已悬挂在中间.

4.3.6..北京是中国的心脏.b一颗心脏停止

了跳动.

4.3.1.a基本义b比喻义

4.3.2.a基本义b修辞中的比喻手法

4.3.3.a引申义b基本义

4.3.4.a基本义b比喻义

4.3.5.a修辞上的比喻手法b基本义

4.3.6.a修辞上的比喻手法b基本义

(三)指出下面加点的词使用的是本义、基本

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

4.3.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3.2.李教授是当今著名学者.

4.3.3.春风拂面,使人格外感到春的柔和.

4.3.4.村民们一个个满面春风.

4.3.5.这条裤子长短正合适.

4.3.6.她整天担心出门在外的丈夫有个长

短.

4.3.7.不要在背地里说人长短.

4.3.8.我们要拒绝腐蚀,廉洁奉公.

4.3.9.在某种政治气候条件下,社会的沉渣

会重新泛起.

4.3.10.奔走相告.

4.3.1.本义

4.3.2.基本义

4.3.3.本义,也是基本义

4.3.4.比喻义

4.3.5.本义,也是基本义

4.3.6.引申义

4.3.7.引申义

4.3.8.比喻义

4.3.9.比喻义

4.3.10.本义

(四)指出下面各组词是同音现象还是多义现

象.

4.4.1.信(一封信)——信(信不信?)

4.4.2.副(副主席)——副(一副象棋)

4.4.3.(颗粒)饱满——(精神)饱满

4.4.4.(油比水)轻——(年纪)轻

4.4.5.(获得)新生——(招考)新生

4.4.6.浓(茶)——(兴趣)浓

4.4.7.(不知所)云——(万里无)云

4.4.8.发(信)——发(言)

4.4.9.白(纸)——白(卷)

4.4.10.发(工资)——发(脾气)

同音:1,2,5,7;

多义:3,4,6,8,9,10.

(五)辨析下列同义词.

4.4.1.木材——木料

4.4.2.含糊——模糊

4.4.3.场合——场所

4.4.4.陪——陪同

4.4.5.支持——支援

4.4.6.抱歉——道歉

4.4.7.曲解——误解

4.4.8.涌现——呈现

4.4.1.“木材”指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木

头,“木料”指经过进一步加工的木材.“木

材”所指的范围比“木料”大.

4.4.2.都表示“不清楚’’的意思,但“含

糊”一般指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不明确,

如“说话含糊”,也可以指人对待大的事情

或政治性事件的态度;“模糊”一般指物体

的形象不清楚,不明确,也可指人对事物

的印象不明或记忆不清.

4.4.3.“场合”除‘,活动处所”的含义外,

还含有“活动的机会,时候”等,所以可

以说“公共场合”外交场合”;“场所”则

仅指具体的活动地点和处所,如“娱乐场

所”,“休息场所”.

4.4.4.“陪”常用于口语,“陪同”用于书面

语.

4.4.5.“支持”着重在精神上给以鼓励或赞

助,“支援”着重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和

援助.

4.4.6.都表示“心中不安,对不起别人”,

但二者词性和侧重点不同.“抱歉’,是形

容词,着重于内心的感受;“道歉”是动词,

着重于外部的行为.

4.4.7.都有“理解得不正确”之意,但二者

动作行为的特点不同,语义轻重有别.“曲

解”有故意理解得不正确之意,语义较重;

“误解”没有故意理解错误的意思,且语

义较轻.

4.4.8.都表示“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

来”,但“呈现”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往

往是静态的;“涌现”指许多事物或人在短

时间内大量地接连不断地出现,往往是动

态的.

(六)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原因.

4.4.1.他带着繁重的思想包袱来出席小组的

讨论.

4.4.2.帝国主义再任意宰割亚非国家的时期

已一去不复返了.

4.4.3.病人的衣服要消毒,不然它可能会传

染病菌.

4.4.4.在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雷锋精神

在群众中的作用.

4.4.5.班长煽动大家踊跃报名参加运动会.

4.4.6.在实施一项正确的方针政策时,不同

的态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4.4.1.“繁重”改为“沉重”,词的搭配不当.

4.4.2.“时期”改为“时代”,词义范围大小

不同.

4.4.3.“传染”改为“传播”,支配对象不妥.

4.4.4.“发扬”改为“发挥”,支配对象不妥.

4.4.5.“煽动”改为“鼓动”,感情色彩不对.

4.4.6.“后果”改为“结果”,感情色彩不对.

(七)在提供的同义词中挑选恰当的一个.

4.4.1.这种仪器非常(精细,精致)复杂,操

作一定要小心.

4.4.2.听到狼的叫声,有人(恐慌,惊慌)起

来.

4.4.3.他真(幸运,福气),买到了音乐会的

票.

4.4.4.王老师亲切的(教育,教训,教诲),

使小陈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4.4.1.精细

4.4.2.恐慌

4.4.3.幸运

4.4.4.教诲

(八)填反义词

4.4.1.果断——

4.4.2.敏锐——

4.4.3.敏捷——

4.4.4.特殊——

4.4.5.陈旧——

4.4.6.华丽——

4.4.7.紧密——

4.4.8.昂贵——

4.4.9.平坦——

4.4.10.拥护——

4.4.1.迟疑

4.4.2.迟钝

4.4.3.笨拙

4.4.4.一般

4.4.5.新颖

4.4.6.朴实

4.4.7.疏松

4.4.8.低廉

4.4.9.崎岖

4.4.10.反对

(九)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4.6.1,含辛如苦

4.6.2.原形必露

4.6.3.遗笑大方

4.6.4.穿流不息

4.6.

5.笑容可鞠

4.6.6.黄梁美梦

4.6.7.委屈求全

4.6.8.坚如盘石

4.6.9.欢心鼓舞

4.6.10.相形见拙

4.6.11.随声附合

4.6.12.病人膏盲

4.6.13.无可争辨

4.6.14.坐收鱼利

4.6.15.以身作责

4.6.16.挺而走险

4.6.1.如——茹

4.6.2.必——毕

4.6.3.遗——贻

4.6.4.穿——川

4.6.5.鞠——扔

4.6.6.梁——粱

4.6.7.屈——曲

4.6.8.盘——磐.

4.6.9.心——欣

4.6.10.拙——绌

4.6.11.合——和

4.6.12.盲——肓

4.6.13.辨——辩

4.6.14.鱼——渔

4.6.1

5.责——则

4.6.16.挺——铤

(十)给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4.6.1.自怨自艾

4.6.2.博闻强识

4.6.3.暴虎冯河

4.6.4.乳臭未干

4.6.5.估恶不按

4.6.6.鳞次栉比

4.6.7.为虎作伥

4.6.8.无庸讳言

4.6.9.倾箱倒箧

4.6.10,目不暇给

4.6.11.未雨绸缪

4.6.12.垂涎三尺

4.6.1.yi

4.6.2.zhi

4.6.3.ping

4.6.4,xiu

4.6.5.hu

4.6.6.zhi

4.6.7.chang

4.6.8.hui

4.6.9.qie

4.6.10.jǐ

4.6.11.mou

4.6.12.xian

(十一)改正下列复句中的错误.

5.7.1.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

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深刻

的教育.

5.7.2.智力测试对诸如艺术和科研等需要独

创性的领域中,它是不胜任的.

5.7.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

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

过叫倒叙.

5.7.4.上次从你校借来的讲义,目前正在进

行打印,大约星期一前可以发到同学手中.

5.7.5.这次考试开始后,大约半点钟光景,

有人陆续交卷了.

5.7.6.锣鼓震天响,彩旗迎风扬,建筑队终

于破土动工了.

5.7.1.第二分句缺主语,“在极度的……”

前加上主语“人们”.

5.7.2.介词“对”和方位词“中”不搭配,

代词“它”复指“智力测试”也是不必的,

删去句子中的“中”和“它”.

5.7.3.把“它是……经过”和“把……叫倒

叙”两种格式杂揉在一起,去掉“它是”.

5.7.4.成分多余,删去“进行”一词.

5.7.5.“大约半点钟光景”表示时段,应改

成时点的表示法“过了半个小时”.

5.7.6.“破土动工”应是“建筑工程”,不是

“建筑队”.

(十二)改错题

(1)选词要注意意义上的准确,请对下边各句

中用词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

6.2.1.五一节刚过,同志们就积极投入剧烈

的“三夏”战斗中.

6.2.2.他爱人经常鼓励他不要多喝酒.

6.2.3.信中还附了一张画片,大家很高兴,

一个一个地传阅.

6.2.4.全国人民对林彪、“四人帮”的滔天

罪行非常恼怒.

6.2.5.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要吸取,但

过于冷落的词语和典故应该尽量不用.

6.2.6.今年这个工厂发动群众,在厂区又栽

种了一批树木,在绿化方面取得了新的成

就.

6.2.7.匪军逃跑时损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6.2.8.为了提前完成麦收任务,大家虽然已

经干了大半天,但谁也不肯休息,一吃完

午饭,又马上奔向田头,持续劳动了.

6.2.9.这次亿苦思甜报告,使我们体验到7l

日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6.2.10.最后一天,我同老师傅交谈了一会

儿,告别时我俩爱不释手,热泪盈眶.

6.2.1.“剧烈”应改为“紧张”.

6.2.2.“鼓励”应改为“劝”或“劝戒”.

6.2.3.“传阅”应改为“传看”.

6.2.4.“恼怒”应改为“愤怒”.

6.2.5.“冷落”应改为“冷僻”.

6.2.6.“成就”应改为“成绩”.

6.2.7.“损坏”应改为“破坏”.

6.2.8.“持续”应改为“继续”.

6.2.9.“体验”应改为“认识”.

6.2.10.“爱不释手”应改为“紧握着手”.

(2)选词要注意感情色彩,请对下边各句中不

符合这个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

6.2.1.这个敌人很机警,一看硬的不行就想

来软的,但都被我们识破了.

6.2.2.在党小组会上,同志们热情中肯地对

张又平同志提出了正确而尖刻的批评.

6.2.3.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

慌,但是他却从容不追地抹桌子、揩椅子,

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似的.

6.2.4.人代会胜利召开的消息传来,真是大

快人心.

6.2.5.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一个高大的英雄

形象就站立在我的眼前.

6.2.6.解放前,这个村于上的流氓依靠恶势

力专门欺压咱穷人.

6.2.1.“机警”应改为“狡猾”.

6.2.2.“尖刻”应改为“尖锐”.

6.2.3.“从容不迫”应改为“故作镇静”.

6.2.4.“大快人心”应改为“鼓舞人心”.

6.2.5.“站立”应改为“屹立”.

6.2.6.“依靠”应改为“依仗”.

(3)选词要注意声音,改动下列句子中的某些

词语,使它们在声音方面更加协调.

6.2.1.动人的事情诉说不尽,丰收的喜讯到

处传.

6.2.2.切除了毒瘤,有利于肌体的健康成长,

清除了隐患,革命事业必将更快发展.

6.2.3.他们爱厂不顾家,爱厂胜爱家,处处

为厂,时时想国家.

6.2.1.“诉说不尽”可改为“说不尽”.

6.2.2.“革命事业必将更快发展”可改为“有

利于革命事业更快发展”.

6.2.3.“处处为厂”可改为“处处为工厂”.

(4)分析下列句子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用所学

的方法消除歧义.

6.4.1.烤白薯.

6.4.2.出租汽车赚钱难.

6.4.3.研究方法很重要.

6.4.4.关心的是病人.

6.4.5.援助的是中国.

6.4.6.相信的是小王.

6.4.7.他的毛衣织得好.

6.4.8.他连我都不喜欢.

6.4.9.帮助他的孩子.

6.4.10.看打羽毛球的大学生.

6.4.11.三个学校的运动员表现很出色.

6.4.12.新职工宿舍很气派.

6.4.1.“烤白薯”的结构关系不同.①述宾关

系.指做白薯的一种方法,是烤白薯,而不

是切白薯、晒白薯什么的.②偏正关系.是

烤的白薯,而不是炸的白薯、炒的白薯什

么的.

6.4.2.“出租汽车”的结构关系不同.既可是

述宾关系也可是偏正关系.句子可变换为:

①开出租汽车赚钱难.②靠出租汽车赚钱

难.

6.4.3.“研究方法”也是结构关系不同,分

析略.

6.4.4.层次、结构关系相同,语义关系不同.

“病人”既可能是施事:关心病情的是病

人;也可能是受事:被关心的是病人.

5.6的语义关系同4,分析赂.

6.4.7.层次、结构关系相同,语义关系不同.

“织得好”表述的对象既可能是“毛衣”,

也可能是“织毛衣”这个动作行为,可相

应地变换为:①他穿的毛衣织得好.②他织

毛衣织得好.

6.4.8.层次、结构关系相同,语义关系不同.

“他”既可能是施事:他不喜欢钱;也可

能是受事:我不喜欢他.“连”字句是个很

有用处的句式,如果变换成类似“他不喜

欢我”、“我不喜欢他”的句子,其强调作

用就没有了.那怎么办呢?“连”字句一般

隐含一个比较对象,在一定的语境中,可

通过对比较对象的施受关系的确认,来帮

助理解“连”字句:他连我都不喜欢,更

不会喜欢你了.(比较对象“你”是受事,

“我”也是受事)他连我都不喜欢,你更不

会喜欢了.(比较对象“你”是施事,“我”

也是施事)

6.4.9.层次关系不同.既可理解为:所帮助

的是他的孩子,也可理解为:帮助他的是

孩子.

6.4.10.层次关系不同.既可理解为:所看的

是打羽毛球的大学生,也可理解为:看打

羽毛球的是大学生.

6.4.11.“三个学校的运动员”的层次关系不

同.可变换为:①三所学校的运动员,②学

校的三个运动员.

6.4.12.“新职工宿舍”的层次关系不同.可

变换为:①新的职工宿舍,②新职工的宿

舍.

?

1.2.现代汉语规范化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

标准音

2.1.1.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不是和现

代汉语语音都有关系?

2.1.2.音素、音位、音标和字母之间是什么

关系?

2.1.3.音高和音强在语音中有哪些区别和联

系?

2.1.4.同是表达“太阳”这一事物,英语用

“sun”,汉语普通话用“taiyang”,所

用声音形式不同,这反映了语音的什么特

性?

2.1.5.请说说下列的词语由几个音节构成,

每个音节包含哪些音素?

2.2.1.请说出普通话的清音声母和浊音声

母,描述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2.2.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说明下列各

组声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2.3.请说出汉语普通话塞擦音的发音特

点,并比较英语的glass[k1]和travel[tr]

中复辅音与汉语塞擦音的区别.

2.2.4.普通话中“诗人”和“私人”的读音

是不同的,但在许多方言里,这两个读音

并没有什么分别,为什么?

2.3.1.下列韵母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

2.3.2.“聋”为什么不能拼写为“lueng”,

“翁”为什么不能拼写为“ong”?

2.4.1.举例说明普通话和方言中调类相同,

调值不同,或调值相同,调类不同的现象.

2.4.2.普通话人派四声的规律是什么?

2.5.1.“zhuang”(装)有人认为是由四个音

家组成的,有人认为是由五个音素组成的,

谈谈你的看法.

2.5.3.下列各音节的拼写为什么是错误的,

试根据声韵拼合规律,加以说明并改正.

2.6.1.轻声、儿化不仅仅是一种语音现象,

还和词汇和语法有密切联系,试举例加以

说明.

2.6.2.有人认为,轻声是汉语普通话四声阴

阳上去之外的一个独立的调类,你的看法

怎样?

2.6.3.举例说明轻声音节对其声母、韵母的

影响

2.7.1.为什么在普通话中可以用一个字母.

代表四个不同的音素?

2.7.2.请说出普通话的声调音位变体:

3.1.1.为什么把汉字称为非拼音文字?

3.1.2.非拼音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有哪些

特点?

3.1.3.为什么说汉字是语素文字,而不是音

节文字?

3.2.1.汉字字体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3.2.2.古汉字、今汉字、现代汉字有什么区

别?

3.3.1.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吗?

3.3.2.音符和字音有什么关系?

3.3.3.意符和字义是什么关系?

3.4.1.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3.4.2.社会用字规范化的意义是什么?

3.4.3.为什么汉字要有多种多样的检字方

法?

4.1.1.语素、音节、汉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4.1.2.使用替换法分析语素要注意什么问

题?

4.2.1.如何区别偏正式合成词与支配式合成

词?

4.2.2.如何区别偏正式合成词与陈述式合成

词?

4.2.3.如何区分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4.2.4.如何辨析组合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4.3.1.词义和概念是不是一回事?

4.3.2.词的比喻义和比喻用法有什么区别?

4.4.1.同音词的辨识要注意什么?

4.4.2.反义词的对应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4.5.1.普通话词汇中应怎样吸收方言词?

4.5.2.应该如何来吸收古语词?

4.6.1.成语的结构和成语的节律是不是一致

的?

4.6.2.举例说明成语的运用中读音的问题

5.1.1.“好天气”不同于“天气好”,这说

明语序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这种语

法手段是不是只在短语中才能体现?

5.1.2.语法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5.2.1.“欲望、盼望”意义相近,是根据什

么把前者看成是名词,而把后者看成是动

词的呢?

5.2.2.“同意、讨论”可以带宾语(同意参

加、同意其中三个人),(讨论问题),所以

我们说它们是动词,“干净”不能带宾语,

我们说它是形容词,但是“休息”也不能

带宾语,我们为什么又说它是动词呢?还

有,“干净”可以用“很”修饰,所以是

形容词,可是“同意”也能说“很同意(他

的话)”,为什么又把“同意”看成是动词

呢?动词和形容词到底应该如何区别?

5.2.3.我们不从“突然”和“忽然”的意义

考虑,从这两个词的语法特点看,它们都

能作状语,但为什么说“突然”是形容词,

而“忽然”又要说成是副词呢?

5.2.4.“必须”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好像跟

助动词“可以、能够、应该”差不多(可以

来、能够来、应该来、必须来),过去也有

的语法书把这个词与“可以、能够、应该”

等归为一类,为什么我们教材里助动词这

一类里没有“必须”这个词?

5.2.5.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应该如何区分?

5.3.1.“我在家看书”中的“在”,有的人

认为是动词,有的人认为是介词,这是怎

么回事呢?

5.3.2.兼属介词和连词的有哪些词,应该怎

样辨析它们?

5.3.3.“端正”可以带宾语(端正态度),也

可以加“很”(态度很端正),所以我们把

“端正”看成是形容词兼动词;“了解”

也可以带宾语(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加

“很”(很了解),但我们却又不把“了

解”作为兼类词处理,这是什么原因?

5.4.1.同位短语有什么特点?

5.4.2.“周密的调查”和“周密地调查”这

两个短语的语法功能是否相同?

5.4.3.“派人去通知小王马上来报到”这个

语言片段应该如何切分?

5.5.1.“读一篇课文”和“读一遍课文”的

内部结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应该

如何辨析?

5.5.2.动词后如果既有宾语,又有补语,那

么这些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应该如何确

定?

5.5.3.“称他们英雄”和“称他们是英雄”

这两个短语中,动词“称”后面的宾语部

分是否都能算作双宾语;双宾语如果作层

次分析,是否也可以实行二分?

5.5.4.带“得”的补语可以是情态补语、可

能补语,也可以是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

还可以是程度补语,它们之间应该如何加

以区别?

5.5.5.多项修饰语有哪几种类型,框式图解

法时有什么标志吗?

5.6.1.句于由词或短语构成,那么是不是可

以说任何词加上语调后都能成为句子?

5.6.2.“他的两个弟弟,一个是教师,一个

是医生.”和“他有两个弟弟,一个是教

师:一个是医生.”中加点的部分,都是句

中的复语吗?

5.6.3.表示呼应、感叹的词语都是插说语吗?

如何识别插说语和其他一些语言结构?

5.7.1.“我们请张老师讲课”和“我们希望

张老师讲课”这两个句子是否属于同一句

式?

5.7.2.“我们要把杨浦大桥造好”可以行相

对应的非“把”字句“我们要造好杨浦大

桥”.是否所有的“把”字句都有相对应

的非“把”字句?

5.7.3.“这辆车子是他的.”和“这辆新车

是他买了的.”这两个句子是否一样,如果

不一样,应该如何区别?

5.7.4.主谓谓语句“我国的矿产蕴藏量—卜

分丰富”可以变换成一般主谓句“我国的

矿产的蕴藏量十分丰富”,但主谓谓语句

“这个人什么活儿都会干”却不能变换成

任何形式的一般主谓句,这其中有什么规

律可循?

5.8.1.分析多重复句要注意些什么?是否能

对某个复句进行示范分析?

5.8.2.并列复句与其他复句有什么区别?

5.8.3.请谈谈四种偏正复句之间的联系和区

5.9.1.“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谈.”

这个句子,是不是倒装句?倒装句有哪些类

型?应该如何辨别?

5.9.2.请谈谈紧缩句和连动谓语句的区别

5.10.1.语气词的运用要注意什么?

5.10.2.有人说,“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呢?”

这个句子的语气词是正确的,“你什么时

候去上海吗?”中的语气词的运用也是正

确的,这‘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释一下.

疑问句的辨析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

5.10.3.反问句到底是表示疑问的,还是表

示陈述的?属于疑问句,还是属于陈述句?

6.1.1.为什么说修辞必须适应特定的修辞情

境?

6.1.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主要是指哪几

种?

6.2.1.什么是词的语体色彩?它们的配合有

什么特点?

6.2.2.词语的选用为什么要注意声音和意义

两个方面?

6.3.1.句子累赘,主要有哪几种表现?

6.3.2.有些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有同义的变

换关系,请从句式选择的角度谈谈何时应

选用被动句,被动句的修辞作用是什么

6.4.1.碰到比较复杂的歧义短语,如“打死

老虎的人”、“捏倒小张和小赵的自行

车”一类,应该如何分析,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

6.4.2.请谈谈歧义现象与语言规范化问题、

修辞中的双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6.5.1.双声叠韵有什么修辞作用?

6.5.2.怎样避免声音拗口?

6.6.1.移就和拈连如何区分?

6.6.2.怎样区分移就和拟人?

6.7.1.反问和设问有什么不同?

6.7.2.错综的修辞效果和方法是什么?

?答:

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基本上是一致的.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对书面语始终起

着决定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语是第

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如果脱离了口

语,书面语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

是,书面语并不就是口语的简单的记录,

它是口语的经过提炼加工的书面形式.由

于口语和书面语运用的场合不同,条件不

同,因此在表达形式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口语的交际对象很明确,而且就在跟前,

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有语调、手势和面部

表情等辅助手段,同时,往往缺少从容推

敲的工夫.这些因素形成了口语的一些特

点:短句多、省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书面语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它没有口语

那样的语言环境和辅助手段,但有仔细琢

磨的时间.所以,书面语的特点是:长句多,

完全句多,关联词语多,句子结构精练严

密,层次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可以说,口

语是自然的形式,书面语是加工的形式.口

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书面语对口语

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书面语一旦

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并反过来推动口语的发展,促使

口语更加丰富、更加纯洁、更加趋于规范

化.历代汉语当中许多富于表现力、有生命

力的词语以及许多精练的语法形式仍保留

在汉语书面语里,方言和外来语中有用的

东西往往是通过书面语吸收过来的,文化

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术语也大都首先在书面

语里出现.因此,书面语就反过来发展丰富

了口语.现在口语中经常出现的文言成分,

如“唯命是从”、“爱莫能助”等,方言和

外来词成分,如“苗头”、“名堂”、“马力”、

“克隆’’等,文化和科技术语,如“温床”、

“解剖”、“宇宙飞船”等,都是通过书面

语的传播才进人口语的.书面语不仅丰富了口语,同时还有纯洁口语的作用.一般来说,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合乎规范,尤其是鲁迅、茅盾、老舍等语言大师的著作,是现代汉语的典范.这些著作对全民语言的规范化起着极大的作用,对口语的纯洁和健康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1.2.现代汉语规范化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

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答: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只有高度发展的民族共同语,才能适应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社会需要.统一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统一汉语语音,必须以一个地区的方言的语音作标准音,不能以虚拟出来的语音或者用各种方言拼凑起来的语音作标准音;也不能以北方话整个地域的语音为标准音.因为在北方话中,各个地区方言的语音分歧还是相当大的,不仅重庆、南京的语音系统同北京语音系统不同,甚至天津的语音系统跟北京的语音系统也不完全相同.如果不规定以一个地区方言为标准,就会令人无所适从.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少年来,话剧、电影和广播等都采用北京语音.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已为人们所公认了.作为语音规范标准的北京语音本身,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比如,普通话说“你这个人太难处了!”北京土话说“你这个人就难处了!”北京土话把“和”读成“旱”、“害”,“我和他”、“他和我”读成“我旱他”、“他害我”.这类特殊的土音,当然要排除在我们所要推广的标准音之外.普通话既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每一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就应该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一些字在北京话里读音并不一致.如“波浪”,读成bolang,也可以读成polang;

“跳跃”读成tiaoyue,也可以读成tiaoyao;“复杂”读成fuza,也可以读成fuza.像这样的异读字在北京话里有好几百个,这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一个负担.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已对一部分异读字进行审订,确定其中一种读音为规范的读音.在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通话也没有必要把它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些,也要进行调查研究,作出抉择.(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最广,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有七亿以上.北方话词汇从13世纪以来就随着官话和白话文学传播开来,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是要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例如四川的“抄手”(馄钝),山西、陕西一带的“婆姨”(老婆),北京话中的“老爷儿”(太阳)、“丫子”(脚)等等.这些词语地方色彩太浓厚,只在狭小的地区应用,在普通话里有完全同义的词语可以代替,因此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

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词语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例如“搞、垃圾、逝世、诞辰、沙发、咖啡”

等.如何正确吸收这些词,而排除一些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研究的.词汇的规范化,还要注意抵制生造词.抵制生造词并不是反对创造新词.新词的创造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至于生造词完全是任意地拼凑出来的,不合乎一般的习惯,它必然会削弱语言的交际作用,造成语言的混乱,所以必须予以抵制.(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

这种著作在语言规范的巩固和发展上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毛泽东、鲁迅以及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著作,还有经过许多人反复推敲定稿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是说既是白话文,又是现代的.因为早期的白话文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有些地方已不合现代语法了.语法规范还必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也就是最有普遍性的用例.因为在代表性的作品当中,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作者的用例,也不是处处一致的.因此就得舍弃其中特殊的用例,而接受其中一般的用例.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同“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个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是用普通话即民族共同语写成的,是经过语言大师们加工的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只是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规范、一个易于把握的标准.一般说来,普通话语法规范应该排除方言语法、古代语法和外国语法的影响.但是方言语法和外国语法中有用的东西,古代语法中有生命的东西,还是应该吸收到普通话语法中来,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密、准确,更富于表现力. 2.1.1.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不是和现

代汉语语音都有关系?答:(1)在汉语普通

话中,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同声调、语调

密切相关.一个字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

的,音高在汉语里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

妈(ma)、麻(ma)、马(ma)、骂(ma),意义

不同主要决定于音高变化的形式不同.同

样一句话,读音高低的变化不同,就会产

生不同的句调.比如:“梅花开了”,如果句

调平直,表示的是陈述语气,如果句调高

升,表示的则是疑问语气.(2)在汉语普通

话中,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主要是构成重

音、轻音.例如:帘子(lianzi)、莲子

(lianzi)语义不同,是由于使用了轻声.在

这里,轻声主要决定于音强的弱化.“莲子”

和“帘子”中的“子”的区别,就是由音

强决定的.地道(didao)、地道(diaao),前

者是名词,地下通道之意,后者是形容词,

表示纯粹、正宗之意.两者的词性、语义不

同决定于“道”的轻重音.“我买了一盆花”,

重音在“我”这个音节上,强调是“我”

买了一盆花,不是别人买的;动词“买”

读重音表示花是“买的”,不是通过其他方

式得到的;重音在“一盆”上,强调花的

数量仅限于“一盆”;重音在“花”上,强

调买的是“花”,而不是别的东西.重音在

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语义表达的侧重点

是有差别的,这种语义的差别是依靠重音

来体现的.(3)在汉语普通话里,音长可以

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态、语气、语速;例如,

同是一个“啊”的声音,表示应答时的声

音就比表示思索时声音就比较长.语音的

长短跟发音速度的快慢也有关.语速较快,

语音音长就短,语速较慢,语音的音长就

长.(4)在汉语普通话里,音色(又称音质)

是声音的本质,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

声音的本质特征.音色是由音高、音强、音

长的发音体待多种因素决定的.只要其中

任何一项因家有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

音.任何声音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的统一体,语音也不外.但是语音各要素在

语言中被利用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在任

言里,音色无疑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

的要素.在汉语里,音色外,音高的作用也

非常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变化构成的.

音强和音长对轻声和语气也超重要作用.

2.1.2.音素、音位、音标和字母之间是什么

关系?答: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

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是某一语言系统中能

起辨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位

可以包括一音素,也可以包括几个音素.音

标是精确地记录语音的符号,音标可以用

来记录音素,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音位.音

标是语言符号.一套精确的音标应该是一

个符号代表一个音素,既用,也没有变化.

例如,国际音标符合“一个符号、一个音

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的原则,每个

音标的音值都是确定不变的.字是标记语

音最基本声音的符号,是拼音文字或注音

符号里最小的书写单位.它虽然也代表一

定的语音,但它和音家并不对等,常常是

一个字母代表几个不同的读音.音素、音

位、音标都要以字母为书写符号.例如,字

母.可以表示一个/a/音位,[a]、[A]、

[a]、[e]表示四个.音素.而[a]、[A]、[a]、

[e]是四个不同0音素的音标的注音形式.

2.1.3.音高和音强在语音中有哪些区别和联

系?答:音高和音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

音的高低和强弱是两回事.声音的高低与

音高有关,声音的强弱与音强有关.一个音

高低的声音,它的音强完全可能比一个音

高较高的声音强一些.反之,一个音强较弱

的音节有可能音高比一个音强强的音节要

高.例如点心(dianxin)的“心”为轻声音

节,其音高,比椅子(yizi)中的“椅”(音

高变化为21)的最高音还要高.但是,音高

和音强也不是没有任何联系.因为语音是

由音长、音高、音强、音色四要素组成的,

而音色又决定于音高、音强、音长.语音中

的音高、音强、音长三者之间并非彼此孤

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发音时的音

高变化和音强变化大体对应.音调较高时,

音强一般也较强;音调较低时,音强一般

也较弱.

2.1.4.同是表达“太阳”这一事物,英语用

“sun”,汉语普通话用“taiyang”,所用

声音形式不同,这反映了语音的什么特性?

答:这反映了语音的本质属性——社会属

性.语音的社会属性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语音所代表的意义,不是个人决定的,

而是社会赋予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

形式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

关系只有得到社会的公认才成立.当然,同

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如:“bie’这个音节在“别去”、“区别”、

“别离”、“别针”等词语中所表示的意义

各不相同,而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各种

语音形式.例如“sun”和“太阳”,汉语中

的头(tou)和脑袋(naodai)是同一事物的

两个不同的名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

可以随意地用某个声音去表示某种意义.

如果有人不顾社会公认的联系,擅自改动

词语的语音形式或任意赋予某一语音形式

以不同的内容(意义),那么别人就听不懂

他的话,他也就达不到同别人进行交际的

目的.可见语音不是个人现象,它是具有社

会性的.(2)语音的社会性质还表现在语音

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

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的角度看是相同

的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却可

能有不同的作用.例如,辅音d[t]和t[t‘]、

b[p]和p[p‘],每一组音,两者的区别是

不送气和送气.这在现代汉语中是有区别

意义的作用的.例如:饱(bao)不同于跑

(pao),大(da)不同于踏(ta),而在英语中,

[t]和[t‘]、[p]和[p‘]虽发音不同,但

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8Plt”中的辅

音“P”一般发为不送气的[p],如要发成

送气的[p‘]也不会产生歧义,只是感到发

得不自然而已.再如n和1两个辅音,在普

通话中它们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两个不

同的语音单位‘但在南京话中,n和1作声

母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意义,属于一个

语音单位.可见,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系

统是不一样的.语音系统的不同,也说明语

音不是单纯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语音

具有社会属性.

2.1.5.请说说下列的词语由几个音节构成,

每个音节包含哪些音素?学习普通话包括

学(xue)、习(xi)、普(pu)、通(tong)、话

(hua)五个音节.“xue”包括(x、i、6)三

个音素.“xi”包括(x、i)两个音素.“pu”

包括(p、u)两个音家.“tong”包括(t、o、

ng)三个音素.“hua”包括(h、u、a)三个

音素.语言学家包括语(yu)、言(yan)、学

(xue)、家(jia)四个音节.“Yu”包括(u)

一个音素.“yan”包括(i、a、n)三个音素.

“xue”包括(x、u、e)三个音素.“jia”

包括(j、i、a)三个音素.上海师大包括上

(shang)、海(hai)、师(shi)、大(da)四个

音节.“shang”包括(sh、a、ng)三个音素.

“hai包括(h、a、i)三个音素.“shi包括

(sh、i(—i))两个音素.“da”包括(d、a)

两个音素.

2.2.1.请说出普通话的清音声母和浊音声

母,描述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答:清音

声母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双唇、

送气、清、塞音d:舌尖中、不送气、清、

塞音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g:舌根、

不送气、清、塞音k:舌根、送气、清、塞

音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舌

尖前、送气、清、塞擦音zh:舌尖后、不

送气、清、塞摈音ch:舌尖后、送气、清、

塞探音j: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q:

舌面、送气、清、塞摈音f:唇齿、清、擦

音h:舌根、清、擦音x:舌面、清、撩音

s:舌尖前、清、擦音sh:舌尖后、清、撩

音浊音声母:m:双唇、浊、鼻音n:舌尖

中、浊、鼻音g:舌尖中、浊、边音r:舌

尖后、浊、擦音

2.2.2.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说明下列各

组声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n—9相同

点:均是舌尖中音、浊音.不同点:r1是鼻

音、1是边音.f—h相同点:均是清擦音.

不同点:f是唇齿音、h是舌根音.i—x相

同点:均是舌面音、清音.不同点:i是不

送气、塞撩音,x是擦音.b—p相同点:均

是双唇、清、塞音.不同点:b为不送气音、

p为送气音.z—c相同点:均是舌尖前、清、

塞螺音.不同点:2为不送气音,c为送气

音.zh—ch相同点:均是舌尖后、清、塞擦

音.不同点:2h是不送气音,ch为送气音.zh

—z相同点:均是不送气、清、塞掠音.不

同点:2h是舌尖后音,2是舌尖前音.ch—

c相同点:两者均是送气、清、塞摈音.不

同点:ch为舌尖后音,c为舌尖前音.sh—

s相同点:两者均是清、擦音.不同点:9h

为舌尖后音,9为舌尖前音.g—k相同点:

两者均是舌根、清、塞音.不同点:g为不

迭气音,k为送气音.

2.2.3.请说出汉语普通话塞擦音的发音特

点,并比较英语的glass[k1]和travel[tr]

中复辅音与汉语塞擦音的区别.答:普通话

里的塞擦音在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

软腭上升,阻塞鼻腔通路.即把舌头放在发

塞音的位置上,不要离开,紧接着,气流

将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

挤出,摩擦成声.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

一个音.塞擦音的前一半是塞音,后一半是

擦音,前后两半结合紧密,成为一个语音

单位,是一个辅音.汉语普通话中共有塞擦

音2hlch、

2.2.2、c、i、q六个.《汉语拼音方案》用两

个字母标记塞擦音2h、ch和擦音sh,它们

都是一个音,不是复辅音.而英语的[k1]、

[tr]是复辅音,是第一个辅音发音完毕后

进行第二个辅音的发音,是两个辅音,即

复辅音.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的特点之一就

是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

2.2.4.普通话中“诗人”和“私人”的读音

是不同的,但在许多方言里,这两个读音

并没有什么分别,为什么?答:普通话中的

诗(shi)和私(si),声母读音不同,具有区

别意义的作用,即在普通话里,z、c、s

与zh、ch、sh两组声母分得很清楚.它们

发音的区别是:z、c、s是平舌音,发音时,

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zh、ch、sh是翘舌

音,发音时,舌尖翘起,抵住或对着硬腭

前部.这两组声母在一些方言区完全相混.

如上海话、苏州话、广州话、武汉话、成

都话等把汉语普通话zh、ch、sh声母的音

节读成z、c、s(或接近z、c、s).还有一

些方言把普通话声母是zh、ch、sh的音节

的一部分读成了z、c、s声母的音节,如

天津话、银川话、西安话.例如:将“诗人”

(shiren)读成“私人”(siren),将“支援”

(zhiyuan)读成“资源”(ziyuan),“师范”

(shifan)读成“私贩”(sifan)等等.那么,

要分辨方言里哪些字该读z、c、s,哪些字

该读zh、ch、sh,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可以根据汉字声旁类推.因为在汉语

里,声旁相同的汉字,读音大多相同或相

近.但也并不是绝对的,这只是一般的规律.

例:正(zheng)——怔(zheng)、证(zheng)、

政(zheng)、症(zhehg)等等;第二,还可

以利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在常用汉字中,

声母是z、c、s和zh、ch、sh的字约有八

九百个.其中声母是

2.2.2、c、3的字有二百多个.这样记住少数

就可以推知多数了.第三,还可以借助声韵

拼合规律来分辨.例如,ua、uai、uang三

个韵母在普通话里,只能跟舌尖后音

2h1Ch、sh相拼,不跟舌尖前音z、c、s

相拼,所以遇到这些韵母的音节,我们就

可以大胆念成zh、ch、sh.

2.3.1.下列韵母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i—u

二者都是舌面、前、高、元音,区别是,i

是不圆唇元音,n是圆唇元音.i—u二者都

是舌面、高、圆唇元音,区别是,u是前元

音,M是后元音.o—e二者都是舌面、后、

半高元音,区别是,e是不圆唇元音,o是

圆唇元音.e—i二者都是舌面、前、不圆唇

元音,区别是,i是高元音,e是半低元

音.-i[l]-i[l]二者都是高、不圆唇元音.

区别是-i[l]是舌尖前元音,-i[l]是舌尖

后元音.

2.3.2.“聋”为什么不能拼写为“lueng”,“翁”

为什么不能拼写为“ong”?答:在汉语普

通话里,ueng和ong是两个不同的韵

母.ueng韵母只能自成音节而不能前加声

母,而ong韵母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前加

声母.所以“翁”应拼为“weng”、“聋”应

拼为“long”.

2.3.3.列表分析“刘、话、害、鹅、雪、林、

零、胡、驴”等音节的韵母结构.音节韵头

韵腹韵尾刘liuiou话hu6ua害haia鹅ee

雪xueue林linin零linging胡huu驴Iuu

2.4.1.举例说明普通话和方言中调类相同,

调值不同,或调值相同,调类不同的现象.

方言调值跟普通话调值有同有异.即使是

在北方方言区也是如此.北方方言区,沈

阳、济南、郑州、西安、兰州、成都、昆

明、汉口、南京等城市,除南京外,其他

各地调类跟普通话是一致的,都是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但调值跟普

通话并不完全相同.普通话和济南话,调类

相同,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

调值不同.普通话四声调值分别为阴平55,

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济南话调值分

别为阴平213,阳平42,上声55,去声21.

反过来说,调值相同的字,却不一定属于

同一调类,例如,济南话和普通话都有55

调,但一个归阴平,一个归上声.这种情况

的产生原因在于现代汉语的四声来源于古

四声,是古四声发展演变而来的.普通话、

方言与古声调调类不一致,普通话和方言

之间的调类也不一致.这都是语言发展变

化的结果.语音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会发生

演变,声母、韵母、声调概莫能外.在这个

演变中,不同的声调系统之间,尽管调值

是千差万别的,调类却有着共同的渊源关

系.因此,在这些不同的声调系统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各方言区的人学习

普通话,掌握调类上的这种对应规律,就

可以根据一个字在方言中所属的调类推定

它在普通话里应该属于什么调类,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2.4.2.普通话人派四声的规律是什么?古汉

语调类中的人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完

全消失,分别归入普通话四声之中.入派四

声的规律是:普通话的阴平包括古阴平字

及古阴入字的一部分,普通话的阳平包括

古阳平字和古阴入字和阳入字的一部分.

普通话的上声包括古上声的大部分字和古

阴入字的一部分.普通话的去声包括古去

声、阳上字的一部分,阴人阳入字的一部

分.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人声字在普通话

里,一半以上归人去声,三分之一以上归

入阳平,二者合计占古人声字的六分之五

以上.剩下的少数入声字归人阴平和上声,

其中归入上声的最少.同时有两点可以帮

助我们分辨古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

(1)声母、边音声母、r声母和零声母的阳

入声字,在普通话里一般念去声.但也有例

外.(2)鼻音声母,边音声母、r声母以外的

阳入声字,在普通话中,一般读为阳乎.

2.5.1.“zhuang”(装)有人认为是由四个音

家组成的,有人认为是由五个音素组成的,

谈谈你的看法.答:“zhuang,,在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完备音节,声母zh、韵头u、韵

腹o、韵尾ng,共有四个音家组成.现代汉

语普通话音节中最多只能有四个音素,最

少也要有一个音素.有人认为zhuang是由

五个音素构成,是把声母zh当成两个音素

了.在汉语普通话中,声母zh、ch、sh都

由两个字母组成,但要当作一个符号、一

个音素来看待.因为这三个声母的发音在

拉丁字母中没有合适的单个字母来表示,

除非另外新造三个字母,但是,新造字母

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又不符合国际习

惯,因此用两个字母表示汉语普通话的zh、

ch、sh声母.所以zhuang是由四个音素所

组成的音节.

2.5.2.列表分析下列各音节的结构方式:鹅

礼全辉温优量知炸

2.5.3.下列各音节的拼写为什么是错误的,

试根据声韵拼合规律,加以说明并改正.波

buo夺do下xa公guong亲cin聚zu飞fi

答:“波”(buo)正确的拼写是bo.理由:声

母b、p、m、f不能拼合口呼中除M以外的

声母,所以bu;拼写错误.“夺”(do)正确

的拼写是duo.理由:O韵母只拼唇音声母

b、p、m、f,不拼其他声母.“下”(xa)正

确的拼写是xia理由:声母j、q、x不拼

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只拼齐齿呼、撮口

呼韵母.“公”(gueng)正确的拼写是gong.

理由:ueng韵母只能自成音节,不能前加

声母.“亲’(cin)正确的拼写是qin.理由:

舌尖前音不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而舌面

音声母却只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而不

拼开口呼、合口呼韵母.“聚”(zu)的正确

拼写是ju.理由:舌尖前音不拼齐齿呼、撮

口呼韵母.“飞”(fi)的正确拼写是fei.

理由:唇齿音f不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

2.6.1.轻声、儿化不仅仅是一种语音现象,

还和词汇和语法有密切联系,试举例加以

说明.答:轻声、儿化不单纯是一种语音现

象,它还同词义、词性都有一定的联系.它

的主要作用如下:轻声:(1)区别词义例如:

地方(difang)指对中央而言.地方(difang)

指某个区域、处所.虾子(xiazi)虾卵.瞎子

(xiazi)眼睛失明的人.(2)区别词性、词义

大意(dayi)名词,大概的意思.大意(dayi)

形容词,粗心的意思.生气(shengqi)动词,

恼怒的意思.生气(shengqi)名词,朝气的

意思.(3)区分词和词组东西(dongxi)词

组,指东和西两个方向.东西(dongxi)词,

指物品.兄弟(xiongdi)词组,指哥哥和弟

弟.兄弟(xiongdi)名词,指弟弟.(4)改变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普通话里,儿化在表达

词语的语法意义、词汇意义以及修辞色彩

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1)区别词义白面:吃的面粉白

面儿:毒品头:脑袋头儿:首领、领导信:

信件信儿:消息(2)区别词性、词义画:动

词画儿:名词盖:动词盖儿:名词黄:形

容词黄儿(蛋黄儿):名词(3)表示细小、轻

微的意思棍子绳子棍儿绳儿锤子刀子锤儿

刀儿(4)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猫宝贝

小孩子小猫儿宝贝儿小孩儿儿化韵在普通

话中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作用的情况所占

比例不多,绝大多数儿化韵不具备这种作

用.

2.6.2.有人认为,轻声是汉语普通话四声阴

阳上去之外的一个独立的调类,你的看法

怎样?答:轻声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调类,它

是音节和音节连读时产生的声调变化.这

种声调的变化主要是音强的弱化和音长的

变化,使这个音节失去了原来的声调调值

而变得轻而短了.普通话语音的四种声调

的音节都可以因音变而读为轻声.例如:是

非(shifei)正确和错误.是非(shifei)纠

纷.利害(lihai)利和弊.利害(lihai)程度

深或可伯.读轻声的音节都有它原有的基

本调值,但读轻声时,其调值是不固定的,

它的读音随着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而产生

不同的音高变化,但是相对来说也有一定

的规律.例如:红的、天上,阳平、阴平音

节之后的轻声读中调(3度);紫的、我们,

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4度);

绿的、客人,去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

低调(1度).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

到,轻声是一种音变现象,它们读音变化

比较复杂,不像其他四种声调那样有固定

的、具体的调值可以读出来,所以轻声不

是普通话阴阳上去之外的第五种调类.

2.6.3.举例说明轻声音节对其声母、韵母的

影响.由于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其

读音轻而短,因而使音节音色也发生一定

的变化,主要是声母和韵母的变化.声母的

变化是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浊化.例如:

尾巴weba小的xiade哥哥gege桌子

zhuozi巴(bO)清音声母浊化为[b],的(de)

清音声母浊化为[d],哥(ge)清音声母浊化

为[g],子(zi)清音声母浊化为[dz]韵母的变化一个是改变韵母.例如:木头(mutou)——muto妈妈(mama)——mame王家(wangjia)——wangjie另一个变化是丢失韵母.例如:我们(women)——wom豆腐(doufu)——douf意思(yisi)——yis上面所说的轻声对声母和韵母的影响是就其音值而言的,但在拼写过程中,则不必如此,应按音节原来的声母、韵母拼写,只是不标调而已.

2.7.1.为什么在普通话中可以用一个字母.

代表四个不同的音素?《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是音位化字母,也就是说,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在汉语普通话中,拉la、篮lan、狼1ang、1ian帘,其中字母.代表了[A]、[a]、[a]、[e]四个不同的音素.字母和音位有一致关系,字母和音素不一定有一致关系.音位和音素都是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素.有的时候一个音素就是一个音位,但有些情况下,一个音素只是—个音素,不能看作是音位.例如,字母O代表四个不同的音素,它们的读音略有区别,它们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区别意义.读音的差别在人的感觉中是漠然的.虽然听起来感觉发音略有差别,但是它们构成音节后所表示的意义却不致于改变,也不会因此而影响交际.这说明,

[A]、[a]、[o]、[e]是四个不同的音素,

这四个音素具有系统性、相似性、互补性特征,可以归为一个/a/音位.其中[a]为典型的音位正体,[a]、[A]、[e]是/a/音位的音位变体.由此可见,在同一种方言或语言中,一个音位可以只包括一个音素,例[p‘]音位,一个音位也可以包括几个音素,例如/a/音位.音位借助于音素而存在,音位是从许多具有相似性互补关系的音素中归纳出来的,音位的基础是音素.

2.7.2.请说出普通话的声调音位变体:声调

音位简称调位,又叫非音质音位.普通话有四个基本的声调音位,即/1/、/2/、/3/、/4/,它们的变体情况大致如下(加点的字声调有变化):(1)阴平/1/[55]自成音节.例如高55,天55.(2)阳平/2/、

[35]例如杨35、胡35.(3)上声/3/[214]音

位变体[35]、[211].[214]自成音节.例如:洗214.[35]在上声音节前.例如:土改

35.[211]在阴平、阳平、去声之前.例如:

土堆211、土台211、土气211.(4)去声/4/[51].音位变体53.[51]出现的条件是单念、词句末尾、或非去声字前,例如:是

51、消灭51、地图51.[53]出现条件是在

去声音节前.例如:信念53.

3.1.1.为什么把汉字称为非拼音文字?答:

世界上的文字各不相同,根据它们记录语言的方式,根据构成文字系统的各个部件与语音的联系特点,将这些文字大致上分成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类:构字部件与语音联系紧密,能与语音中的音素或音节挂上钩的,是拼音文字;构字部件与语音联系不紧密,与语音中的音素或音节联系也不紧密,或没有多少规律性的,是非拼音文字.英文、俄文等是拼音文字,汉字则是非拼音文字.其他教材有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概念.我们认为表音、表意的提法容易引起误解:以为表音文字只代表声音不代表意义,表意文字只代表意义不代表声音.文字符号的所指,包括了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文字记录的是语言,当然连语音和意义一起记录,世界上没有哪种文字是单纯记录语音或意义的.所以,本教材不把汉字称为表意文字,而称为非拼音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汉字基本上代表语素,绝大部分汉字都独立地表示某种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汉字是语素文字.

3.1.2.非拼音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有哪些

特点?答:非拼音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有如下特点:(1)拼音文字符号的数量少,如英文字母只有26个,俄文字母只有33个.

非拼音文字的构字符号则相对来说要多得多:汉字的主要笔画虽然只有8种,加上各种变化也不过40多种,但大部分汉字不是由笔画构成,而是由部件构成,部件的数量在汉字系统中就有上千种之多,构成的汉字则多达效万个.(2)拼音文字的构造简单规整,规律性较强,见字读音,听音拼写3在部件组合方面,往往有整齐的序列,具有线形特点.非拼音文字的构造较为复杂,由部件生成字的规律性不强,看到字不一定读出音来,听到音也不一定写出字来;在部件组合方面,拼合是非线性的,排列方式比较复杂;多样.(3)拼音文字由于同语音联系紧密,所以字形变化受语音变化影响,速度较快.非拼音文字由于不直接或不单纯表音,同语音联系不紧密,因而字形变化受语音的影响较小,变化速度较侵.两千多年前的汉字,今天看起来依然认识,古今汉字的一致性较强.

3.1.3.为什么说汉字是语素文字,而不是音

节文字?答:汉字虽然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但并不是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是拼音文字中的一种,它用固定的符号表示语音音

节,而且读音是统一的,所用的符号也比

较少,排列组合方式服从词的声音形式,

日文就是典型的音节文字.汉字虽然也表

示音节,但并没有专门的标音符号,汉字

和音节也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并非是一

字一个音节.同时,汉字的读音和词的读音

的联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因时、因

地的不同而有多种读音,例如“吃”这个

字,在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里,读音

各不相同.因此,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最小

的音义结合体——语索,汉字是语素文字.

3.2.1.汉字字体的演变有什么特点?答:汉

字字体的演变具有如下特点:(1)渐变性汉

字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过程,

是缓慢的,渐变的,不能把汉字的发展史

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划上等号.比如我们就

不能说秦代使用小篆,而一到汉代就使用

隶书了.从文字历史看,新的字体总是在旧

字体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与旧字

体往往要并行较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地取

代旧字体成为正体.例如隶书,刚从小篆脱

胎而出时,小篆意味还较浓,经过上百年

的演化,才摆脱小篆的影响,形成自己的

风格特点.(2)稳定性文字是人们进行交际

的书写工具,人们每天都在利用它为社会

服务,因此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才

能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所以它不可能产

生突变.我们说书写时不得随意乱写汉字,

就是站在汉字稳定性角度而官的.但是,语

言总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字作

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为了更准确

地记录语言,与日益精密的语言相适应,

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因此又是不

断地变化着的.汉字就是这样在稳定与变

化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地发展着,比较各个

阶段汉字字体的特点,就是如此.

3.2.2.古汉字、今汉字、现代汉字有什么区

别?答:古汉字和今汉字:这是根据汉字字

体特点划分出来的.一般把篆书(即甲骨

文,金文,大篆,小篆)统称为古汉字,因

为篆书的结构单位、形态、笔势等与现代

汉字均有明显差别.一般把隶书、草书、楷

书、行书称为今汉字,这几种字体的结构

也有一致性.今汉字和现代汉字:现代汉字

就是指现代社会使用的汉字,一般不包括

繁体字,而且主要是指楷书面言.今汉字范

围要大得多,涉及的历史要长得多.

3.3.1.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吗?答:偏旁与

部首的所指对象有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指

汉字中的结构成分,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二者不对等,需要注意区别.第一,偏旁的

范围大,部首的范围小.并不是所有偏旁都

可以做部首,一个字中,通常只有一个偏

旁用作部首,其余的偏旁不作部首.例如

“然”字,部首是灬,但上边部分就不是

部首,只是构字偏旁.查找“然”字时,就

只能依据四点底来检索.第二,部首和偏旁

是从不同角度命名的,部首是字词典排列

汉字的标目名称,偏旁是汉字结构单位名

称.同一个构字单位,在查字典时,称作部

首,在分析汉字的结构时,称为偏旁.第三,

有些部首不是偏旁充当的,而是由笔画充

当的.这是因为有不少汉字没有可作部首

的偏旁,所以只能用其中比较突出的笔画

作部首,例如“丁、七、且、五、屯”等

字的部首是“一”,这一横并不是偏旁.

3.3.2.音符和字音有什么关系?音符是形声

字中表示字音的偏旁.在造字之初,音符与

字音是一致的,随着语言的变化,由于音

符与字音的发展不一致,于是音符就逐渐

变得不表音或不能准确表音了.现代形声

字中,音符与字音的联系有三种情况.第

一,表音准确,即音符等于字音.如“黄璜

簧蟥”都念huang;“希烯唏稀欷”都念xi.

第二,表音基本准确:音符与字音的声韵

相同,声调不同.如“因”念去声,“捆”

念上声;音符“交”念阴平,“狡较绞”都

念上声.第三,不表字音,即音符与字的声、

韵或声调都有可能不同,相去甚远.如音符

“斤”念jin,但用它作音符的字,有的念

qin(芹),有的念xin(欣),有的念qi(祈),

有的念yi(沂),两者差别很大,凭音符根

本推不出字音来.上述三种情况,第三种最

多,约占百分之六十,第一、二种约占百

分之四十,所以音符表音串相当低.音符表

音情况的复杂还进一步表现在,同样一个

音符,既有表音准确的,也有表音基本准

确的,也有不表字音的,三种情况杂在一

起,没有规律可循.如音符“台”,在“郎

苔骀”字中表音准确,在“胎苔”字中声

调不同,在“怡治始笞饴”字中根本不表

字音.如果不认识这些字而单凭“台”字去

推断,就势必要出错.学习汉字,为什么经

常出现念白字的现象呢?音符表音不准确

是其重要原因.由于一个音符表音情况有

好几种,准与不准杂在一起,加上汉字字

数又多,读音复杂,很难叫人分清.例如“指

脂酯”等念zhi音,有人以此类推就把“诣”

念成zhi(应念yi),这是因为在一般人心

目中,“指”念zhi“诣”也应念zhi,这

是顺理成章的事,殊不知汉字音符表音情

况复杂,例外很多,结果读错了.在语言交

际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念白字的现象,如

“梏”念做gao“掣”念zhi,“膛”念tang,

“溢、隘”念yi,“站”念zhan,“值”念

tong,等等.造成误读的客观原因就是音符

表音不准确.平时学习,碰到生字,应多查

字典,而不应盲目地根据音符推断字音,

以免读错,闹出笑话来.

3.3.3.意符和字义是什么关系?意符的主要

功能是表示字的意义,不过,意符并不等

于字义,它仅起一个提示作用,从视觉上

给人一个信号,提供一个让人联想或猜想

的线索,从而给阅读者理解字义划定了一

个范围.例如“鸠鹃”这两个字不太常见,

但由于有意符“鸟”提示,使人很快就联

想到这两个字表示的是某种鸟类动物,不

会误解为是其他什么类别的动物.“鸟”在

这里,就为我们理解字义作出了某些暗示.

意符表示的不是字的确切意义,而是字的

类属意义,即表示这个字意义是属于某一

类事物,同某类事物有联系.例如:“桉、

树、杉、柳、桃、根、杆、梢、枝、柜、

枪、桌”等字,意符都是“木”,这些字意

义千差万别,不可能与“木”字等义,但

这些字,有的表示树木名称,有的表示树

木部位,有的表示树木制品,总之都同“木”

有些关系,所以用“木”字作意符.意符把

一系列意义有某种联系的汉字组成了一个

小体系,把同音汉字区别开了,例如“梁”

是木头做的,所以从木3“粱”是粮食一类

的,所以从米旁.又如“札杠栏桂桉”同树

木有关,所以从木.“扎扛拦按”同动作有

关,所以从“扌”(“手”的变形).形声字

意符的选用,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观念以及自然界等诸方面的影响密切

相关.如“篇、签、籍”,从“竹”,“纸”

从“丝”,就与古代用竹片、丝帛当纸这一

事实有关;“货贸贷贺资贫贾贱账赂贿财

购”这些字用“贝”作意符,这是因为我

国古代曾有过用贝壳充当货币的历史,故

凡与经济有关的词都要用“贝”.意符的选

用还与认识水平有关,如我国妇女在封建

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所以一些有贬义色彩

的字,如“娟妓妒奸妄”等都用“女”作

意符.又如古人认为心脏是思维器官,所以

凡是表心理活动的字,都有一个“心”符(包

括变形十、小)和“恨怅忾怕惊怜怖忧仟悔

悼惭惊念想忌忍忠急怒恭”等字的意将就

是这样选定的.由于客观事物及思想观念

的发展变化,许多意符与字义已没有什么

联系,从现代汉字角度考察,有些字的意

义用意符来解释已无法理解.如“杯”从木,

“钱”从金,“笺”从竹,抛开历史;都是

不好理解的.现代汉字形声字的意符局限

性相当大,表义作用越来越小,表意准确

率极低,比如“言”旁(简化为讠)在“让、

讫、许、设、识、诡、诞、诚、诣、误、

诸、谁、讹、谈、谨”这一类字中就看不

出与字义有多少联系了.而且越是常用形

声字,意符与字义的联系越少.据有关方面

的研究统计,现代形声字意符和字义相同

的字只有48个,占总数的0.85%,如“父”

与“爸”;意符和字义有某种联系的字有

4389个,约占85.87%,如“水”与“渔”;

字义与意符义无关的有748字,占13.26%.

由此可见,学习形声字不能望形生义,更

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

3.4.1.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汉字实行标准

化有什么意义?答:汉字的标准化,就是在

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

理的基础上,使现代通用汉字做到“四定”,

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文字作为辅助

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必须建立统一

的规范、标准.才能便于人们掌握运用,充

分发挥工具作用.对于形、音、义关系复杂

的汉字来说,标准化更具有重要意义,它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运用汉字,有助于

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汉字的计算机应

用,总之,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汉字的使用

效率.另外,汉字的标准化是文字工作现代

化的前提,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

相关.

3.4.2.社会用字规范化的意义是什么?答:

社会用字规范化,指的是在社会的一切场

合,使用汉字要遵循统一的形体标准.我们

必须讲究用字规范.①从文字的功能来看,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是辅助语言的书面交

际工具,只有按照统一的规范写字,才能

发挥文字在社会中的交际职能,提高汉字

的使用效率,否则,就要造成混乱,影响

思想交流,甚至贻误工作.②实行汉字的规

范化是文化教育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具有

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如果不规范字充满

商店、街头,出现在报刊书籍上,不仅影

响交际,也影响国家的形象.另外,同一个

字,如果没有同一写法,没有同一读法,

就会影响教学,使师生都无所适从.②汉字

规范化是现代化的要求之一.文字是传递

信息的媒介.用字规范,就可以使信息的传

播准确、快捷,反之,就会影响准确、快

速地交流传递信息,甚至带来麻烦.

3.4.3.为什么汉字要有多种多样的检字方法?

答:汉字笔画多,结构规律性不很强,读

音也是随方言而异,每种检字法都有局限,

所以多种检字法可以适应各个方面的需要.

多种检字法并存的好处是,能够满足多方

面的需要,以便顺利地查检汉字.但是,多

种检字法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增加学习的

负担,同时,多种检字法所占篇幅要远远

超过一种检字法,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

4.1.1.语素、音节、汉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语素、音节、汉字三者之间有联系又有区

别,关系比较复杂.语素是语言的最小单

位,音节是语音单位,汉字是记录音节的

书面符号.现代汉语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

音节形式,而一个音节在书面上又用一个

汉字表示,所以一般情况而言,语素、音

节、汉字是一致的,如‘‘光、大、电、人”

四个汉字,代表四个音节,同时也是四个

语素.但三者之间又不完全对应.下面分别

说明.语素与音节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几种

情况:(一)一个语素一个音节,即一个音

节只与一个语素发生联系,如“收、森、

碰、能、怎、嗲”等.这种情况比较少,因

为汉语语素很多,而音节只有一千三百左

右,所以一个音节只表示一个语素,那就

无法把语素完全用音节表示出来.(二)一

个语素多个音节,如“蜘蛛、马来西亚、

沙发”,这里每个音节都没有意义,必须合

起来才能表示一个语素.(三)一个音节表

示多个语素.由于汉语音节数量有限,所以

大多数音节都记录好几个语素,有些音节

代表的语素多达几十个,如yi、shi、zhi

等音节的语素都在三十个以上.语素与汉

字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一个

汉字一个语素,如“灯、电、看、手、打”

等,这种情况占多数.(二)一个汉字表示好

几个语素,如“站(东站、站住)、弹(弹性、

子弹)、斗(斗争、五斗)”.(三)几个汉字

表示一个语素,如“沙发、吉他、阿拉伯、

纽约、秋千、迫迢、摈榔”等.(四)单个汉

字不表示语素,如“玻、璃、抽、哩、窃、

宪”等,这主要是连绵字和其他必须由多

个汉字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语素的情况.

第四种情况与第三种用汉字记录外来语素

的情况不一样,外来语素只是借用同音汉

字来记录,这些汉字在记录外来语素时不

能单独表示意义,不代表语素,但在其他

场合仍然是语素,如“沙发”中的两字在

“沙土、沙地、发展、发达”中都代表两

个不同的语素,而第四种情况中的汉字在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记录语索.上述语

索与音节、语素与汉字的关系合起来考虑,

就是教材上说的六种倩况,即:

4.1.2.使用替换法分析语素要注意什么问题?

分析语素,就是要确定一个单位是不是语

素,是几个语素.分析语素可使用替换法,

即通过已知语素的替换来确定某个语言单

位是不是语素.由于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

主要形式,书面上又以一个汉字来表示,

绝大部分语素与音节、汉字是对应的,所

以,凭音节、汉字就可以把大多数语素确

定下来.因此,一般情况下分析语素,并不

需要使用替换法,只有当碰到一个单位不

能明确地肯定它是或不是语素时,才使用

替换法.当然,平时做替换法练习,以便熟

练掌握这种方法例外.例如“兄弟、双亲”

我们能一下子就判断出这是四个语素,而

像“惆怅、风凰”这类单位就不容易判断

出来,这时就要使用替换法来帮助确定.使

用替换法,一般是用我们已经确定为语家

的单位去替换要考察的单位.例如:“伟大”.

用语家“壮”替换“伟”,可以构成“壮大”;

用语素“岸”替换“大”,可以构成“伟岸”.

还可以再用别的语素去替换.这样,“伟”

和“大”被替换后,仍然能构成有意义的

单位,可见它们是两个语索.要注意的是,

被替换下来的每个单位必须以同样的意义

与别的语素组合,才能是一个语素,否则,

就不是语索.例如“沙发”中的“沙”用已

知语素“收”替换可以组成“收发”,“发”

可以用已知语素“土”替换成.沙土”.但

是替换前后,二者的意义没有联,“沙发”

的“发”不等于收发的”发”,“沙发”的

“沙”不同于“沙土”的“沙”.“沙发”

在这儿根本不能被替换,所以“沙发”是

一个语素,不是两个语素.使用替换法有时

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在考察一个词语是

几个语索时,词语中的两个构成单位,一

个单位可以被替换,而另一个单位不能被

替换,例如“啤酒”,“啤”可以用已知语

素“白、红、水、药、黄”替换成“白酒、

红酒……”,但是“啤酒”不能被替换,也

就是说,“啤”不能以同样的意义与别的语

素构成词,如不能说“啤水、啤药、啤料”

之类.那么是否可以说“酒”是一个语素,

“啤”不是一个语素呢?不行.一个语言片

段中,如果其中的两个单位有一个能被替

换,另一个不能被替换,那么这两个单位

都不是独立的语家,而是两个单位共同表

示一个语素,所以“啤酒”是一个语索,“酒”

是另外一个语索.因为,语素作为语言的一

级单位,都是有其活动能力的(当然不是指

造句功能),没有活动能力,自然不能看作

是语家.语素只能跟语素组合,才能构成更

高一层的语言单位—词,不可能同一个无

意义的音节构成词.所以,同一个词语中的

两个成分,要么都是语家,要么都不是语

家,决不会存在一个语素与一个无意义的

音节组成语言单位的情况.类似这样的词

语还有“凤凰、蝴蝶、逍遥、苹果、卡车”

等.

4.2.1.如何区别偏正式合成词与支配式合成

词?答:这两种合成词从结构关系看相差很

远,不会混淆,但从部分偏正式中的两个

语素特点与支配式中两个语素特点相比

较,容易混同.如“爱心”与“留心”,前

一个语素表示动作,后一个语素是表示事

物名称的,似乎都是支配式,其实“爱心”

是偏正式,“留心”是支配式.区别在于,

偏正式合成词后一个语素的意义是整个词

义的中心,支配式合成词则没有这种中心

语素.又如“围墙”与“围脖”,看起来结

构方式一样,其实前者是偏正式,“墙”是

词义中心;后者是支配式.

4.2.2.如何区别偏正式合成词与陈述式合成

词?答:有一类偏正式合成词,结构方式容

易与陈述式相混,它的前一个语素表示事

物的名称,后一个语素是表示动作或状态

的,有点像陈述式.试比较:A雪白火热蚕

食B雪崩眼热月食这两组合成词的结构方

式似乎没有区别,其实不然,A组是偏正式,

B组是陈述式.区别有二:从表义中心看,A

组后一语素是表义中心,B组没有哪个语素

是语义中心;从结构看,A组是古汉语名词

状语格式的遗留,类似于比喻,可以理解

为“像……一样……”,如“像雪一样白、

像火一样热、像蚕一样食”,B组不能按这

种格式理解.

4.2.3.如何区分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答:

定位语索是指在语言结构中位置固定的语

素.在合成词中,定位语素的位置也是固定

的,或位于合成词前边,或位于合成词后

边,或位于中间(和、跟、与……).定位语

索大都是从不定位语素演化而来的,它同

不定位语素还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在一

种场合是定位语素,在另一种场合是不定

位语素,如果不注意区别,就有可能把合

成词的结构方式弄错.区分它们要注意以

下几点:(1)从位置看定位语家的位置是固

定的,在合成词中不能以同样的意义改变

位置.经常位于前边的定位语素有“老、阿、

可、非”等,经常位于后边的定位语索有

“于、儿、性、头、者、家、手”等,例

如:“老师、阿妈、可笑、非法、竹子、棍

儿、弹性、苦头、读者、作家、扒手”.不

定位语素位置则不固定,如66地”:“大地、

工地、土地、地主、地道、地理”.(2)从

意义看,定位语素的意义比较抽象、概括,

不定位语素的意义则比较实在、具体.如

“老师、老虎”的“老”不同于“老人、

李老”的“老”,前者的“老”没有意义或

意义模糊3同样,“扒手、歌手”的“手”

不同于“左手、手掌”的“手”.(3)从功

能看,定位语家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在构

词中经常具有类化作用,例如凡带“于、

头、者、家、手’’的词都是名词,凡带有

“化”的一般都是动词,凡带有“可”的

一般都是形容词.了解这点,还有助于掌握

语法中的词类.掌握了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进而分析三个语家以上的复杂合成词也不

难了,如“拖拉机”第一层是偏正式,第

二层是并列式;“劳动者”第一层是附加式,

第二层是并列式;“总头于”第一层是偏正

式,第二层是附加式等等.

4.2.4.如何辨析组合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答:根据词根间的不同的结合方式,组合

式合成词可分为支配式、补充式、并列式、

偏正式、陈述式五个类型.在辨析时有下列

几种方法:(1)加词判定A若某词的两语素

中间能插入连词“和”、“或”、“而”,即可

判定为并列式合成词.如:道路——道(和)

路;口舌——口(和)舌;轻柔——轻(而)

柔.B若某词的两语素中间能插入结构助词

“的”、“地”(有时须适当扩展),即可判

定为偏正式合成词.如:象牙——象(的)

牙;方桌——方(形的)桌3漆黑——(像)

漆(一样的)黑.C若某词的两语素中间能插

入动态助词“着、了、过”,即可判定为支

配式合成词.如“裹腿”——裹(着)腿;裹

(了)腿;裹(过)腿.D若某词的两语素中间

能插入结构助词“得”,否定副词“不”,

即可判定为补充式合成词,如“割断”—

—割(得)断;割(不)断.E若某词的两语家

颠倒次序后,前面能添加数词,即可判定

为名量型补充式合成词,如“车辆”——(一)

辆车;“马匹”——(一)匹马.E、若某词两

语素中间能插入时间副词“在”、程度副词

“很”,即可判定为陈述式合成词,如“地

震”——地(在)震;“头疼”——头疼(了),

头(很)疼.(2)弄清语素的意义及语素间的

关系“放牧”,有人误判为支配式合成词,

这是不了解“牧”的含义所致.“牧”意为手持鞭赶牛,即放养牲畜,如“牧马人”,“苏武牧羊”的“牧”.可见,“放”和“牧”

均为动词性语素,意义相同,两者间是并列关系,“放牧”应是并列式合成词.“夏至”“冬至”的含义是“夏之极”、“冬之极”,都是偏正式合成词.(3)了解词源有些词,不探求本义就难以判断其构词方式,如“模范”,“模”和“范”的本义都是指制造器物所用的模型,如“古者铸器,必先用蜡为模”(《洞天清录》)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活板》).据此,可判定“模范”是并列式合成词.“月食”的“食”,含义是“蚀”,即“亏损”的意思,所以“月食”属陈述式合成词.

4.3.1.词义和概念是不是一回事?答:概念

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概念与词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概念必须与一定的语音形式相联系并固定下来,形成词义,人们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词是表达概念的,一个词义中的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这个词所表达的概念,概念是词义形成的基础,没有概念,也谈不上词义了.不过,概念与词义并不对等,二者的区别如下:第一,词义与概念属于不同的两个范畴.词义属于词汇学的研究对象,概念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两者的范围不一样,词义的内容比概念广,因为词义除了概念之外,还有附加意义,这是概念所没有的,如“成果”与“后果”的概念相同,但一个有褒义,一个带贬义3又如“生日”与“寿辰”

概念相同,但一个有口语色彩,一个有书面语色彩;又如“苞米”(玉米)有方言色彩,“萌芽”同“产生”相比较有形象色彩,词义的这些特点都是概念所没有的.第三,词义和概念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概念,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也可以用几个词联系起来表达,例如“祖父”和“爸爸的父亲”概念相同,但一个是词,一个是短语(包含了三个词).同时,一个概念,语言中有时可能用好些个词来表达,例如表示“看”

这个概念的就有“看、望、瞅、瞧、眺、视、俯视、仰望、乌瞰、瞻望、瞻仰、盼望、青睐、瞄、睹、瞟”等等词语,这些词概念意义都没多大区别.语言中之所以有同义词存在,就是因为这些词语反映了共同的概念,离开了共同的概念,没了基本的相似点,就不是同义词了.此外,概念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形式,没有民族特点,而词义却有民族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词语不是对等的,例如英语的brother并不等于汉语的“哥哥”或“弟弟”,但我们不能说英国人没有这两个概念.

4.3.2.词的比喻义和比喻用法有什么区别?

比喻义是从词的基本义中引申出来的意义,不过,它不是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而是通过对本义用作比喻后而产生出来的转义,所以比喻义与本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鸿沟”是一条运河,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分界线,现在用来比喻明显的界线或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观点上的隔阂、分歧.为什么要用“鸿沟”而不用“长江、黄河”来表示呢?这之间是没有本质上的联系的.比喻义和词的比喻用法不同.比喻义是固定在词中的一项意义,是多义词的一个义项.如“帽子”本义是指“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做装饰的用品”,比喻义是“罪名和坏的名义”.

这两项意义都固定在“帽子”一词中.词的比喻用法所产生的意义是词的临时意义,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体现出来;离开具体的语句,其意义便消失了.如“解放军是坚不可摧的长城”,“长城”具有解放军的含义是在这个句子中临时获得的,离开这个句子,“长城”便不再有这个含义,就只有“万里长城”这一含义了.

4.4.1.同音词的辨识要注意什么?答:辨识

同音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同音词必须是声、韵、调完全相同,否则不算语音完全相同.有些词,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不能把儿化的和不儿化的看作同音词.例如:花hua—花儿huar鸟niao—鸟儿niaor 还要注意轻声的有无,不要把有轻声的和无轻声的看作同音词.例虫囚:大意dayi —大意dayi本事benshi—本事benshi战士zhanshi——战事zhenshi(2)要把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区别开来,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和同音语素是容易区别的,例如:bi“闭、避、愎、陛”,很显然,“闭、避”

是同音词,“愎、陛”是同音语素.有些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在书写形式上是相同的,如:bie①别(绷住或卡住):用针把它别上.

②别(不要):下雨了,别走啦!②别(类别):

性别、职别,前两个“别”是同音词,第三个“别”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单用,是同音语素.

4.4.2.反义词的对应关系有哪几种类型?答:

反义词的对应关系也叫反义词的配对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单义词对单义

词,构成反义词,如:出现——消灭,昂

贵——低廉,懒惰——勤奋.(2)反义词如

果是多义词,常常是在某个义项上构成反

义关系,如:“美”和“丑”都是多义词,

“美”的“美丽、好看”的意思同“丑”

的“丑陋、不好看”构成反义关系;但“美”

的‘‘令人满意、得意”义同“丑”不构成

反义关系,“丑”的“叫人厌恶或瞧不起”

义同“美”也构不成反义关系.(3)一个词

的不同义项分别同多个词的相应义项构成

反义关系.也就是说,多义词在不同的义项

上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反义词,如:深①

上下距离远(浅);②横的距离远(近);③

颜色浓(淡)3④感情深厚(薄).(4)由于词

汇的演变,现代汉语的反义词和古汉语有

不一致的地方,也就是说,有些词在古汉

语中是反义词,但到现代汉语中由于语义

变了,不再是反义词.如:(古)修——短,

(现)长——短;(古)爱——憎、恶,(现)

爱——恨;(古)疾——徐,(现)快—慢;(古)

笑——啼;(现)笑——哭.

4.5.1.普通话词汇中应怎样吸收方言词?答: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话的方言词汇为基础,

又以其他方言汇作为它的滋养源泉,在它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许多方言词.

吸收的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种:1)集合各

地的方言词作为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同义词.例如:有些地方只说“行”,不说

“走”,如广州话;有些地万只说“跳”,

不说“跑”,如浙东一些方言;普通话里把

“行”、“走”、“跑”、“跳”集合起来,作

为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行军”用行,“走

路”用“走”,“跑马”用“跑”,“跳绳”

用“跳”.又有些地方只说“困”,不说“睡”,

有些地方又只说“鼾”,不‘‘眠”;普通话

里把“睡、眠、因、鼾”集合起来以表示

有细微差的意义:‘‘入睡”用“睡”,“失

眠”用“眠”,“困倦”用“因“鼾声大作”

用“鼾”.这样集合方言词来作为有差别的

同义词,足吸收方言词的一种方式.(2)吸

收方言中表示某些特殊意义的词如:“搞、

垮、坍台、把戏、搭档、瘪三、名堂、陌

生、蹩脚、别扭”等等,它们所表示的那

些特殊的意义,在普通话里没有当的词语

来表示,所以把这些方言词吸收进来以补

充语言词汇.这又是一种方式.(3)吸收方

言中表示人物的生动形象或地方性事物的

特征的问些意义,虽然普通话里有适当的

词语可以表达,但没有像方言词那样表达

得形象生动、切合实际,这时也须要使用

方言词.有为了传达人或事物的地方性的

特征,也须要应用方言词.例如“不带劲、

门儿、门道、比画”(做手势)等等,这些

词首先在文艺语体中应用,逐渐通行开来,

就进到普通话词汇里了.这也是吸收方言

词的一种方式.(4)吸收方言词作为构词成

分有些方言词,普通话不作为独立的词而

只作为构词的成分来吸收,例如“台(台),

吴方言里用来叫“桌子”;普通话没有单独

说“台”或.台子”的,只说“台布、台面、

台球、写字台”等.这种现象一方面也是吸

收古语词.因为古语词有很多保存在方言

土语中,现代普通话利用了这些古语词来

作为构造新词的材料,实际也就是吸收了

一些保存古语的方言词.例如厦门话把

‘‘没有’’说成“无”,把“站着”说成“企”;

广州话把“喝”说成‘‘饮”,把“刀很快”

说成“刀很利”;普通话里没有把“无、企、

饮、利”作为独立的词来吸收,而把它们

作为构词的成分来利用,如“无线电、企

望、饮料、锋利”等等.这样在构词的材料

上,一方面利用古语词,另一方面也是吸

收方言词.这又是一种方式.由此可见,不

断吸收方言词是使普通话词汇丰富、严密

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的原因之一.但是,普

通话对于方言词的吸收不是毫无限制的,

而是有适当的标准的.在文艺作品里,也必

须防止滥用方言土语,以免缩小作品的影

响范围.

4.5.2.应该如何来吸收古语词?答:现代汉

语吸收古语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

举出下列的几种来说:(1)采取古语词来丰

富现代语的同义词古语词的吸收,常常使

得现代普通话词汇增加很多意义相近而有

细微差别的同义词来反映客观现实当中各

种特殊的情况.例如同“早晨”意义相近而

有差别的,有“黎明、拂晓”;同“准备、

制造”意义相近而有差别的,有“酝酿”;

同“希望、期待’,意义相近而有差别的;

有“企图、觊觎”等等.吸收古语词的结果,

就使同义词丰富起来了.(2)利用古语词来

表示讽刺、庄严等意义现代普通话常常采

用一些历史词语或陈旧的词来表示讽刺的

意义.例如“土皇帝、小朝廷、老爷式、钦

差大臣、衙门、钦定、御用、公子、绅土’’

等等,用到现代语里,都带有讽刺的意义.

现代普通话又常常采用一些古语词来表示

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例如“诞辰、晋遏、

衷诚、铭记、遵循、典范、陵寝、逝世、

哀悼、志哀”等等,用到现代语里,都表

示庄严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古语词与文

言词是不同的概念.古语词是指曾经隐匿

了现在又出现在语言中的词.文言词是一

个较大的概念,它包括古语词和一直在口

语中沿用的带有文言色彩的词,例如“父

母、子女”.讲“父子关系、母女关系”比

讲“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妈妈和女儿的关

系”更为常见.此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

而、其、以”等等,口语中也常用,它们

是文言词,但不属古语词.(3)利用古语词

作为构成新词的材料古代汉语里的基本

词,有很多到现代汉语里不是独立运用的

词,而只作为构成新词的语素.例如“砍伐、

伐木场”的“伐”,在古代汉语里是独立的

词,在现代语里只是作为构词成分.又如古

代汉语的“民、首、目、非、无”等,到

了现代语里,都不是独立运用的词,而只

作为语素来构成一些新词,如“民主、公

民、首先、首都、目录、目标、非常、非

法、非卖品、无故、无效”等等.这样利用

古语成分来作为构词的材料,也是继承古

代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4)应用古话或熟

语中的古代词语来构成新词一些由古话或

熟语中流传下来的古语词,经过一定时期

的结合使用,有很多构成了现代语里很通

行的新词.例如“琢磨”(《诗经》“A口琢

如磨”)、“一贯”(《论语》“一以贯之”)、

“启发”(《论语》“愤不启,不悱不发”)、

“矛盾”(《韩非子》“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等,都是由一些古话或熟语中的古语

词结合起来的.在流传很广的古话或熟语

中所包含的古语词,也往往随着这种古话

或熟语保存到现代语里.例如:“一失足成

千古恨”中的“失足”,“饮水不忘掘井人”

中的“饮水、掘井”等等.从上面列举的现

代语吸收古语词的种种方式来看,可以了

解现代语词汇对于古代语的继承性,书面

语的词汇发展当中对于口语的反影响,以

及现代普通话词汇怎样继续不断地吸收古

语词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同时,又必须认清

现代语和古代语的区别,必须合理地利用

古代语中一些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

语,坚决反对滥用已经死去的陈旧词语.所

以吸收古语词是有条件的.

4.6.1.成语的结构和成语的节律是不是一致

的?答:成语的结构与成语的节律不都是一

致的.成语多是四个音节,习惯上,人们在

使用成语时,往往读成两字一顿,如“万

水/干山、三心/二意、胸有/成竹”.对

成语进行结构分析时,不能以这种音律为

依据,因为成语在结构上并不都是两两相

对的,有些可能画在第一个音节后,如“老

/当益壮、精/益求精、语/无伦次、兵

/贵神速、想/人非非、华/而不实”;有

些可能画在第三个音节之后,如:“匹夫之

/勇、黔驴技/穷、一衣带/水”等.但这

些成语读起来,仍然是两字一顿,如:“老

当/益壮、精益/求精、黔驴/技穷、一

衣/带水”.所以,分析时应注意不要受音

律节奏的影响.不过,大部分成语的结构层

次是在第二个音节之后.

4.6.2.举例说明成语的运用中读音的问题

答:成语的运用要特别注意一些成语的读

音、意义、书写,尤其是一些常用成语.例

如下面这些成语都容易读错:暴殄天物:

“殄”念tian不念zhen,不作“珍”.便

宜行事:“便”念bian,不念pian病入膏

肓:“肓”念huang,不念mang,不作“盲”.

不稂不莠:“莠”念you,不念xiu.草营人

命:“营”念jian,不念guan,不作“管”.

咄咄逼人:“咄”念duo,不念chu.阿谀奉

承:“阿”念e,不念a.饭糗茹草:“糗”

念qiu,不念chou.刚愎自用:“愎”念bi,

不念fu.同仇敌忾:“忾”念kai,不念qi.

万马齐喑:“暗”念yin,不念an,不作“暗”.

5.1.1.“好天气”不同于“天气好”,这说明

语序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这种语法

手段是不是只在短语中才能体现?答:语序

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这种语法手段

在不同的语法单位上都能体现:(1)同样的

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如“前

门”和“门前”,“上边”和“边上”.(2)

同样的词,次序不同,组成不同的短语和

句子,如“计划经济”不同于“经济计划”,

“方便群众”不同于“群众方便”,“一吨

煤用不了一个月”不同于“一个月用不了

一吨煤”.(3)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是固定

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

宾语在后.为了适应语用上的需要,有时可

以改变语序,如“我没有什么印象”和“我

什么印象也没有”,这里的变动是为了强调

宾语.

5.1.2.语法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答:学习语

言,重点在懂得“区别”.例如学习语音,

要懂得这个音和那个音的区别.学习词汇,

要懂得这个词和那个词的区别.学习语法

当然也是如此.但是语法上的区别有两种:

一种是语法体系上的区别,一种是语法事

实上的区别.(1)箱子里有书.(2)箱子里是

书.(3)书在箱子里.对于上述三个句子不

同的语法体系可能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例

如(1)句中的“箱子里”或者当作主语,或

者当作宾语,分析的方法虽然不同,语言

事实却是不能改变的.从语言事实看,(1)

和(2)的“箱子里”是定指的事物,而“书”

是不定指的.(3)恰好相反,“书”是定指的,

而“箱子里”同不定指.(1)的“有书”并

不排斥还有别的东西,(2)的“是书”却含

有“不是别的什么”的意思.可见区别种种

类别,辨认不同格式,都是为了说明语言

事实.离开语言事实的辨别.单纯辨别什么

是主语,什么是状语,意义就不大了.

5.2.1.“欲望、盼望”意义相近,是根据什

么把前者看成是名词,而把后者看成是动

词的呢?答:意思相近,但要划归到两个不

同的词类里去,说明以意义为标准来划分

词类,事实上会遇到不少困难,是行不通

的.要对具体的词的词性作出区别,通常的

方法是列出这些词所属的词类,具有区别

性特征的语法功能,将这些语法功能作为

测定框架,然后将具体的词放入这个测定

框架中进行测量.一般也选用一些“鉴定

词”作为区别性特征的语法功能,这些“鉴

定词”具有与甲类词组合的能力,而又缺

乏与乙类词组合的能力.例如名词的“鉴定

词”可以列为:a,有”;b.数量词”;c.介

词”.动词的“鉴定词”可以列为:a.不.;

b,.过;c..了.因此,“欲望、盼望”二

词在下表中的分布状况不同:有.数量词.

介词.不..过.了欲望十十十——盼望——

—十十十,“欲望”可以说成“有欲望”,“一

种欲望”,“对欲望的(追求)”,而不能说“不

欲望”,“欲望过”,“欲望了”;相反,“盼

望”则只能说成“不盼望”“盼望过”“盼

望了”,而不能说“有盼望”.一种盼望”,

“对盼望”.这样,对下列一组词词性的辨

别也就不难了:a.障碍制度进展效能b.妨

碍制定进行效法我们把这些词放入辨别名

词、动词的测定框架中去,就可知道a组

是名词,b组是动词.

5.2.2.“同意、讨论”可以带宾语(同意参加、

同意其中三个人),(讨论问题),所以我们

说它们是动词,“干净”不能带宾语,我们

说它是形容词,但是“休息”也不能带宾

语,我们为什么又说它是动词呢?还有,“干

净”可以用“很”修饰,所以是形容词,

可是“同意”也能说“很同意(他的话)”,

为什么又把“同意”看成是动词呢?动词和

形容词到底应该如何区别?答:上面这一段

话看起来很复杂,但是我们如果用下面表

格来表示,就很清楚其中的关系了,所说

的“同意、讨论、休息、干净”四个词,

在带宾语和受“很”修饰这两个问题上,

分布状况是:从表中可以看出,区别形容

词和动词可以用两条标准,a.能否带上宾

语;b.能否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具有

前面一条标准的是动词,具有后面一条标

准的是形容词,但事实上的情况还要复杂

一些.形容词的内部成员比较单纯,一致性

较强,所以例外情况较少.但动词的内部成

员较多,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也不很一致,

这首先表现在能否带宾语这一点上.教材

中谈到动词的语法特点时,只是说到“绝

大多数”都能带宾语,那么“少数”的这

一部分就是不能带宾语的,习惯上把这一

部分不能带宾语的叫做“不及物动词”,因

此,不及物动词是既不能受“很”修饰,

也不能带上宾语,如“休息”就是.其次,

动词中有些成员是可以受“很”修饰的,

但只要能带上宾语的,就是动词.这样的

话,用“带宾语”和“受‘很’修饰”两

条标准鉴定,就会出现如表上所列四种情

况:其中“同意”类和“讨论”类都是动

词,“休息”类是不及物动词,“干净”类

是形容词.另外,我们还能用一些辅助手段

来辨析动词和形容词,比如对双音节的动

词和形容词,可以用重叠方式来区别,动

词的重叠是ABAB,如“讨论讨论、休息休

息”,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如“干

干净净”等.

5.2.3.我们不从“突然”和“忽然”的意义

考虑,从这两个词的语法特点看,它们都

能作状语,但为什么说“突然”是形容词,

而“忽然”又要说成是副词呢?答:“突然”

的意思和“忽然”相同,在《现代汉语词

典》里,就是用“忽然”来解释“突然”

的.对一个词进行归类时不从意义上考虑,

说明大家对词类问题的认识已经前进了一

步.“突然”和“忽然”虽然都能在状语位

置上出现,但对于“忽然”来说,只能出

现在这个位置上,而“突然”,则不仅可以

出现在这个位置上,也可以出现在其他位

置上,这一点我们教材上已有揭示,两个

词的区别就在这“只能”和“不仅”上.作

为加词的副词,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只能

作状语,作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如果这

个词的功能“增大”,除了能占据状语位置

外,还能占据其他的语法位置的话,那么

这个词就一定不会是副词.通常我们就是

用这个方法把副词从整个词类系统中分离

出来,同时,也是以这“只能”作为辨析

副词与其他词类的最可靠的标准.有些形

容词,从意义上看与副词相似,从构词方

式看,与副词有相同的语素,另外,这些

形容词在大多情况下又总是出现在状语位

置上,确实很容易让人看成是副词,辨析

的方法是将这些词放在形容词可以出现的

语法位置上进行考察,只要能占据除状语

位置外的其中任何一个位置,这个词就不

会是副词.如下列几组词的辨析,也可以用

列表法: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能作状语的

“的确、特地、悄悄”是副词,而可以占

据其他位置的“确实、特别、静静”则应

归为形容词.在辨析形容词和副词时,还要

注意一个问题.有一些词如“好、白、光、

老、净、怪、直”等,它们在作状语时和

在作定语、谓语时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例

如“好冷”,意思是很冷,“好人”是指品

质高尚的人;“白墙”中的“白”指颜色,

“白吃一顿”中的“白”是“空、徒然”

的意思;“直笑”意思是笑个不停,“路很

直”是不弯的意思.这类词意义不同,语法

功能不同,只能作为同音词看待,语法上

归为两类词,一类是作副词的“好、白、

光、老……”,一类是作形容词的“好、白、

光、老……”,如下表:

5.2.4.“必须”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好像跟

助动词“可以、能够、应该”差不多(可以

来、能够来、应该来、必须来),过去也有

的语法书把这个词与“可以、能够、应该”

等归为一类,为什么我们教材里助动词这

一类里没有“必须”这个词?答:有关“必

须”这个词的词性,其实涉及到的是副词

与助动词的辨析问题.助动词是动词中的

一个小类,这类词在句子中也经常占据状

语这个语法位置,做动词、形容词的修饰

语,因此与副词之间就常有“纠缠不清”

的问题出现,“必须”这个词的归属问题,

就在这两个词类之间打过多年的官司.在

回答“必须”这个词究竟应该归属于谁之

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副词与助动词之间

的差异.首先,助动词既然属于动词中的一

员,它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首要的一

点是可以作谓语,例如“我也可以”,“这

就不应该了”;而副词就不能说“我已经

了”,“这很”.其次,副词是不能单独回答

问题的(除了少数的如“不”“也许”等),

例如“这钢笔很贵吗?”就不能回答“很”;

而助动词是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的,例如“你

敢去吗?——敢!”“我能吃了吗?——能.”

第三,助动词可以用肯定加否定这种方法

表示疑问,和一般动词相同;而副词则缺

乏这种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说“要不要去?”

“应该不应该说?”而不能说“很不很漂

亮?”“已经不已经去?”这三点差异,反映

出了副词和助动词的不同,尤其是第三点,

是反应最强烈的“试剂”,用它来测试是副

词还是助动词,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所

以一般先用第三点来测试,因为前面两种

差异中还会有例外的情况.那么,我们再回

到前面的问题去.“必须”究竟是什么词呢?

“必须”不能用肯定加否定表示疑问,不

能说“必须不必须去”;“必须”也不能做

谓语,不能说“我也必须”.这样看来,“必

须”应该归属于副词,而且“必须”这个

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必然、必定”等,

也都属于副词.这样,在我们的教材里“必

须”也就不能归到助动词里去.

5.2.5.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应该如何区分?

答:一般名词跟一般副词的差别很大,不

难分辨清楚.但是,表时间的名词和表时间

的副词,具有某些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辨

析时很容易产生疑惑,如下面例句:A从前

他俩没见过面.B从来他俩没见过面.A我刚

才还在那儿呢.B我刚刚还在那儿呢.“从

前、从来”用在句首,都是全句修饰语,“刚

才、刚刚”用在句中,都作为状语使用,

那么,这几个词到底是时间名词呢,还是

时间副词,我们应该用什么法子将它们区

分开来呢?通常用如下方法:(1)时间名词

可以修饰名词,时间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上

面例题中“从前、刚才”可以修饰名词(从

前的日子、刚才的事),而“从来、刚刚”

则不能修饰名词.(2)时间名词可以和介词

组成介词短语,在大多数时间名词前可以

加上介词“在、到、从”等,例如“从昨

天、在昨天、到昨天、在从前、从上午”

等;而时间副词前则不能加上介词,例如

不能说“在从来、在时常、在立刻、到一

直”等.上述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条,我

们就可以确定它为时间名词.两条标准中

第一条标准是最为简单,也是最常用的,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名词都能和介词搭

配.例如“近来”我们可以说“近来的情况”,

“近来的形势”,但是不能说“在近来、从

近来、到近来”.同时,即使能和介词组成

介词短语的时间名词,在与“在、从、到”

一类介词结合时也是有选择性的.有的时

间名词能和其中的一些介词结合,而不能

和另一些结合,如“从现在、到现在、*在

现在,.“在从前、*从从前、*到从前”.

可见,如果要用第二条标准鉴别,就需要

作一些“鉴别”前的“鉴别”,这就显得麻烦一些.

5.3.1.“我在家看书”中的“在”,有的人认

为是动词,有的人认为是介词,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汉语介词中的大部分,如果去溯根求源的话,可以发现它们是动词中演变过来的.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各个介词的演变发展速度不是一样的,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到了现代汉语阶段,那些已经完成了演变过程的介词,自然与动词完全脱离了干系,例如“把、被、以、从、自”等,对于这些介词来说,与动词之间是不会有什么纠缠的.但是,那一部分还未完全从动词中演变过来的介词,如“在、为、比、到、给、通过、按照”等,用在句子中,就有可能产生这个词究竟算作动词,还是介词的问题,就像对上面例句“我在家看书”中的“在”的词性有不同看法一样.“我在家看书”中的“在”,在语法研究中确实有“动”“介”二说,从研究角度讲,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动”

“介”二说是可以并存的,但作为教学来说,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维持其中一说.本教材把“我在家看书”中的“在”作为动词处理,因为本教材对这类动介兼类词的辨析是以“后边带上名词能否独立成句”作为标准的.这里要解释两个问题.(1)“后边带上名词能否独立成句”的提法,和其他教材鉴别这类动介兼类词运用的“升级法”,有时并不是矛盾的.升级法的原理是:如果一个句子里有其他的词充当谓语,那么上面所举的“比、给、为”等就充当介词;如果一个句子里没有其他的词充当谓语,那么“比、给、为”等词就升级为动词.用本教材的标准和“升级法”检验大多数动介兼类词,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如:你怎么能和他比呢?(没有其他词充当谓语,“比”为动词)弟弟比我高.(“高”

作谓语,“比”为介词,同时,“弟弟比我”

不能独立成句)下面几例也是如此:这一切不都为他.(动词)大家都为他的精彩表演而热烈鼓掌.(介词)我把这支笔给了他.(动词)我们给他上了一课.(介词)(2)有一些介词如“在、到”等,本教材的提法与“升级法”有矛盾,应以本教材的提法为主.例如:我在家.(动词)我在家看书.(动词,“在”加上名词后仍能独立成句,连动句)我在黑板上写字(介词,“我在黑板上”不成句)又如:我到上海.(动词)我到上海买东西.(动词,连动句)我到今天才明白.(介词,不成句)而按“升级法”的话,“我在家看书”中的“在”和“我到上海买东西”的“到”都作为介词看待.

5.3.2.兼属介词和连词的有哪些词,应该怎

样辨析它们?答:兼属介词和连词的词并不多,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和、跟、同、与”等词,一组是.为了、因为、由于”等词,这两组词的区别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和、跟、同、与”的鉴别方法有两个:(1)连词连接的两个成分可以前后互换而意义不变,但介词连接的成分前后却不能互换,互换后意义就会有所改变.例如:老张和老李都去北京了.——老李和老张都去北京了.(意义未变,“和”是连词)这个问题,老张跟老李谈过好几次了.——这个问题,老李跟老张谈过好几次了.(意思已变,发出“谈话”这个动作的主动者变了,“跟”是介词)(2)介词短语前可以有其他修饰语,但连词前面却不能有任何修饰语.如:这个问题,老张已经跟老李谈过好几次了.(可以加修饰语“已经”,是介词)老张已经和老李都去过北京了.(加上“已经”不通,去掉“都”,成为“老张已经和老李去过北京了”,句子是通的,但此时的“和”已成为介词)“和、跟、同、与”用作介词或连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在一篇文章中,特别是在一个句子里,如果既要用上连词“和(同)”,又要用上介词“连(同)”,那么为了意思明确,可以让它们有一定的分工.一般的做法是让“和”作连词,“同”作介词.例如下句:中国人民同(介词)帝国主义和(连词)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为了、因为、由于”等词鉴别方法,是看这些词后面的词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果是,算是介词;如果不是,则看成连词.例如:因为天气的关系,春游顺延一天.(“天气的关系”,名词性短语,“因为”是介词)因为天气不好,春游顺延一天.(“天气不好”,非名词性短语,“因为”是连词)为了明天的幸福,我们要加倍努力.(“明天的幸福”,名词性短语,“为了”是介词)为了明天更加幸福,我们要加倍努力.(“明天更加幸福”,非名词性短语,所以“为了”

是连词)

5.3.3.“端正”可以带宾语(端正态度),也

可以加“很”(态度很端正),所以我们把“端正”看成是形容词兼动词;“了解”也可以带宾语(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很”(很了解),但我们却又不把“了解”

作为兼类词处理,这是什么原因?答:要回

答这个问题,得先从什么是兼类词谈起.词

的兼类是指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

功能.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兼类词所具

有的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必须是经常性

的,而不是临时的,出于某种修辞需要的

“活用”;(2)兼类词虽然同时具备两类词

的语法特点,但在具体的语句中,却不能

同时具有两类词的语法特点.只是在某一

场合具有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

特点,而在另一个场合,则只具备乙类词

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因此,我们

说“端正、丰富、繁荣”等是形容词兼动

词,首先在于它们具备的形容词和动词的

语法功能是经常性的.任何一种形容词或

动词的用法,都不必依靠特殊的环境;其

次还在于这几个词如果作动词用,带上宾

语之后,就失去了作形容词的资格,就不

能带上“很”;同样,这几个词作形容词用,

加上“很”后,便又失去了作动词的资格,

不能带上宾语了.所以,我们不能说“很端

正态度”、“很丰富生活”、“很繁荣市场”

等.但是,像“了解、思念、希望”这类词,

既能带宾语,又能加“很”,同时这两个特

点又不互相排斥,可以同时出现,如我们

可以说“很了解这个人”、“很思念故乡”、

“很希望他回来”,所以这种情况就不能算

是兼类,这些词都是动词.

5.4.1.同位短语有什么特点?答:两个体词

性成分叠用,构成一个语言单位,语义上

所指同一,在句子中同作一个成分,这样

的短语叫同位短语.同位短语中两个叠用

的体词性成分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

不是偏正关系.同位短语的结构有如下几

种:(1)名+名:班主任王老师弟弟小明(2)

代+名:他老人家你这个人我们八八级(二)

班同学(3)名、代十数量:老张小张父子二

人他们三位从同位短语两个叠用成分之间

的意义关系来看,不外乎以下两种:(1)前

面的成分说明后面的成分,使后面的成分

更加具体、鲜明.如:班主任王老师中国的

首都北京(2)后面的成分对前面的成分在

身份、关系、职务、数量上加以解释.如:

我们八八级(2)班同学他们叔侄两个

5.4.2.“周密的调查”和“周密地调查”这

两个短语的语法功能是否相同?答:“周密

的调查”和“周密地调查”都是偏正短语,

但是它们的语法功能是不同的,前者属于

体词性句法结构,后者属于谓正句法结构,

要作出二者的区别,先得把这两个短语放

在鉴别框架中加以考察:干动词,用“调

查”为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短语,可以具有

体词性的语法功能,也可以具有谓词性的

语法功能.这个偏正短语的差别,反映了句

法结构功能类别的确定,不但要考虑心词

的语法功能,而且要考虑整个短语的语法

功能.有的短语法功能的确定,可以只考虑

前者而不必考虑后者,例如中心词为体词

的偏正短语;而以动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

语语法功能的确定,则必须从整个短语的

功能出发.如何确定的动词、形容词为中心

语的偏正短语的语法功能呢?首先,如果这

个短语是具有体词性功能的,必须加上定

语的标志“的”,而具有谓词性功能时,则

不必一定要加上状语的标志“地”.其次,

如果这个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是由名词、

代词担任的,那这个短语肯定是体词性句

法结构,如“他的出国、海的美、纸的发

明”等;如果让其他非体词性短语修饰后

面作为中心语的动词、形容词时,则有可

能体现出不同语法功能的可能,如“十分

的精确是不可能的”,“干得十分精确”,分

别体现不同的语法功能.因此,在书面上辨

析这类短语的语法功能还是容易的,困难

的是使用时的准确无误.

5.4.3.“派人去通知小王马上来报到”这个

语言片段应该如何切分?答:一个语言片段

中,既包含了连动短语,又包含了兼语短

语,这叫作连动和兼语的套用.连动和兼语

的套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兼语)十(连

动)],一种是[连动+(兼语)].“派人去通

知小王马上来报到”就是属于第一种格式,

是兼语套连动的语言片段.对这种语言片

段用框式图解法表示,首先要把关系搞清

楚,第一刀切准,然后再层层往下分析,

一直切分到词为止.上述语言片段的切分

如下:派人去通知小王马上来报到这个语

言片段切分时注意:(1)既然是兼语套连动

的格式,那么第一刀当然是切分出兼语短

语来;(2)“通知小王马上来报到”是一个

述宾短语,而不能切分成“通知小王/马

上来报到”,这不是一个兼语短语,“通知”

不是表示使今、促成意义的动词;(3)“去

通知”和“来报到”都分析成连动短语,“通

知”‘报到”都是“去”和“来”的目的.

下面我们再分析属于第二种格式的连动套

兼语的语言片段:写信催妹妹赶快离开杭

州回家来分析这个语言片段时应注意:(1)

第一步应切分出连动短语来,第二步再切

分出兼语短语;(2)“回家来”也作连动处

理,“来”前置表示目的在后,“来”后置

表示目的在前,“回家”是“来”的目的.

5.5.1.“读一篇课文”和“读一遍课文”的

内部结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应该

如何辨析?答:“读一篇”和“渎一遗”两

个短语的意思不难理解,许多人都懂,但

两个短语的内部结构关系的差异,却有不

少人一下子难以说清.其实,“渎一篇”是

个述宾短语,而“渎一遍”则是个述补短

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宾语和补语应该

如何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点看出二

者的不同来:第一,充当宾语和补语的成

分功能不同.充当宾语的大多数是体词和

体词性短语,补语则主要由谓词或谓词性

短语担任.这样,如果遇上“动词十数量词”

这种组合时,如果这个数量词是表示事物

的数量,只能用在名词前边的“数十物量”

词时,那么它就是宾语.反之,如果这个数

量词是表示动作的数量,只能用在动词后

边的“数十动量”词时,那么它就是补语.

“读一篇”中的“一篇”是“数十物量”

词,所以是宾语,“读一遍”中的“一遍”

是“数十动量”词,所以是补语.同样,“说

一句”是述宾短语,“说一下”是述补短语.

第二,能否变换成“把”字句的功能不同.

“把”是介词,后面可以带体词或体词性

短语组成介词短语.因此,如果一个句子可

以变换成“把”字句,那么动词后面的词

语就是宾语;如果一个句子不能变成“把”

字句,那么动词后面的词语就是补语,用

这种方法可以区别“数十时量词”这种组

合中的宾语和补语.例如:“浪费了两个钟

头”和“休息了两个钟头”,前面一句可以

变换成“把两个钟头浪费了”,这里的“两

个钟头”是宾语,后面一句不能变换成”

把两个钟头休息了”,所以这里的“两个钟

头”就是补语.可以变成“把”字句的“数

十时量词”,说明时间本身,也可以移到句

首作为全句的主语,如:浪费了两个钟头

—>把两个钟头浪费了—>两个钟头浪费了

不能变换成“把”字句的“数十时量词”,

只是说明动作的持续时间,当然也就不能

成为全句的主语.如:休息了两个钟头—>*

把两个钟头休息了—>*两个钟头休息了第

三,能否加上结构助词“得”的功能不同.

“得”可以看作是补语的标志,除了一些

带“得”的双音节动词,即“得”作为一

个构词成分时,后面跟的当然是宾语,如

“取得成绩、获得胜利、觉得温暖、懂得

道理、值得表扬、求得谅解、赢得时间”

等等,“得”后的词无论是体词性的,还是

谓词性的,都作为宾语看待.其他的情况

下,动词后能加上“得”的,后面的词语

是补语;不能加上“得”的,后面的词语

是宾语.例如“看电影—>*看得电影”,“看

清楚—>看得清楚”,所以,“电影”是宾语,

“清楚”则是补语.掌握了上述三种情况,

一般能将动词后的宾语和补语分辨清楚.

还要提上一笔的是,前面学习要点上谈到

的“介词后置”的问题,在本教材中都作

为述宾短语看待,这里就不牵涉到宾语与

补语的辨析问题了.

5.5.2.动词后如果既有宾语,又有补语,那

么这些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应该如何确定?

答:动词后面可以带上宾语,也可以同时

带上补语,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1)

动词十宾语十补语.例如“他找了我三次”,

“她看了我两眼”一类句子中的谓语部分

就是这样的组合,分析这样的组合,应该

首先分析出述补关系,第二层再分析出述

宾关系,即“(动?宾)十补”.用框式图解

法表示,应如下:找了我三次(2)动词十补

语十宾语.例如“我笑痛了肚皮”,“他看清

楚了这个问题”一类句子中的谓语部分就

是这样的组合.分析这样的组合,应该首先

分析出述宾关系,第二层再分析出述补关

系,即“(动十补)十宾”.用框式图解法表

示,应如下:看清楚了这个问题(3)动词十

宾语十动词十补语.例如“他洗衣服洗得满

头大汗”,“他写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一类

句于的谓语部分.这种句于是由两个单句

加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的单句,如:

他洗衣服十他洗得满头大汗—>他洗衣服

洗得满头大汗.这是一种属于句子变化的

格式.这种组合应作如此分析,即把两个部

分“动十宾”和“动十补”看成是并列的

成分,这样,就可以在第一层次上分析出

这个组合内部结构有联合的关系,然后再

在第二层次上分别分析出述宾关系和述补

关系.如下:写文章写得得心应手

5.5.3.“称他们英雄”和“称他们是英雄”

这两个短语中,动词“称”后面的宾语部

分是否都能算作双宾语;双宾语如果作层

次分析,是否也可以实行二分?答:这里有

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称他们英

雄”中的“他们英雄”是双宾语,整个短

语是述宾短语;“称他们是英雄”中的“称”

后面不是宾语,整个短语是一个兼语短语.

“称”是一个表示称谓义的动词,可以有

两种不同的用法,这两种用法究竟有什么

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点看出二者的

不同:(1)从语义上看,双宾语两个宾语各

自和动词发生关系,它们互相之间没有结

构亡的关系,如上例中“他们”和“英雄”

都只与“称”发生关系,而“他们”与“英

雄”之间不能构成任何结构关系,如既不

是偏正关系,也不能是同位关系.而兼语短

语中动词后的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是一种

主谓关系,和动词之间是一个述宾短语和

一个主谓短语的套迭.(2)从形式上看,双

宾语里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不能有其他成

分出现,而兼语短语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

一定要出现一个动词.因此,“称他们英雄”

在“他们”和“英雄”间加上“是、为”

等,就改变了结构关系.再比如,“教他英

语”和“教他学英语”也是不同的,后面

一例是一个兼语短语,因为“他”和“英

语”之间有动词“学”.—(3)从动词的性

质看,兼语短语中的动词,常带有使令义,

而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义

的,还是表示取得义的,都不带有使令意

义.一般说来,这两类动词是不会发生混淆

的,有纠葛的只是一部分,如“称、叫、

骂”一类带有称谓义的动词(“教”是一个

较特殊的表示给予义的动词,所以也可能

出现既能做双宾语的动词,也能做兼语短

语中的动词这两种情况).用上述(1)(2)两

种辨析方法,基本上就能区别出这些称谓

义动词在双宾语句和兼语句中的不同了.

下面再回答第二个问题,双宾语的两个宾

语之间由于没有任何结构关系,所以过去

常用的切分方法是采取三分法,即“动词

/近宾/远宾”.如:告诉他一个消息近来

有些语法教材把上述三分的方法也改为二

分,认为近宾语和远宾语不在同一层次上,

如:告诉他一个消息这样切分就尽可能地

符合层次分析二分的原则了.

5.5.4.带“得”的补语可以是情态补语、可

能补语,也可以是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

还可以是程度补语,它们之间应该如何加

以区别?答:很多补语都可以前加上结构助

词“得”,如何区别“得”后补语的类型,

我们可以采取先列表格再加分析的方法,

先将这五种可以加“得”的补语按表格中

所列情况填写:从上述表中可以大致地了

解到几种带“得”补语的不同.具体分析时

可以分几个步骤:第一步,可以先分出程

度补语来,能够在“得”后充当程度补语

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词如“很、多”,很容易

分辨.而且,程度补语既不能用“不”来表

示否定,也没有其他的否定形式,同时也

缺乏不带“得”的基本式.所以,带“得”

的程度补语一般来说不大会与其他带“得”

的补语发生混淆的;第二步,再分化出情

态补语来.倩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结果补

语;趋向补语相比,否定形式不同.后三种

补语都以“得.”与“不.”构成一组肯定、

否定的平行格式,而情态补语的否定形式

是“得不.”,缺乏“不.”这种格式.同时,

情态补语也没有不带“得”的基本格式,

情态补语是一定要带上“得”的,它的肯

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有“得”.第三步,又

可分化出可能补语来.可能补语与结果补

语、趋向补语不同之处有两点:第一,可

能补语没有不带“得”’的基本式;第二,

可能补语的形式固定,常用的是“.得来:,

“.不来”和..得了”,“.不了”等平行格

式.另外,如果可能补语是“.得来”,“.不

来”的话,前面的动词不是移动动词,后

面的“来”也就不是表示趋向的.例如“谈

得来”、“谈不来”和“拿得来”、“拿不来”,

因为“谈”不是移动动词,所以“谈”后

面是可能补语;而“拿”是移动动词,“拿”

后面是趋向补语.最后,结果补语和趋向补

语之间的差异就容易辨别了.带“得”是结

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可能式,这两类补语

后词语的性质不同:结果补语“得”后是

一般的形容词或动词,而趋向补语“得”

之后必须是趋向动词,包括单纯趋向动词

和复合趋向动词.

5.5.5.多项修饰语有哪几种类型,框式图解

法时有什么标志吗?答:多项修饰语是指偏

正短语中中心语前面同时有几个修饰语,

包括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多项修饰语和

后面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可以出现三种不

同的情况.下面以多项定语为例,因为多项

定语比多项状语更为多见,也更为复杂一

些.多项定语分为:(1)联合式多项定语,

也就是说修饰语本身就是一个联合短语.

多项定语之间先构成联合短语,以一个联

合短语与中心语发生修饰关系,因此,联

合短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处在

同一层次上;联合短语内的成分可以是两

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如:忠诚坦白积极

正直的共产党员(2)递加式多项定语,也就

是说中心语是一个偏正短语;每项定语都

分别与中心语发生联系,形成多项修饰语

的递加,各项定语之间不能随意组合,用

框式图解法表示,形式上是“右向”的,

也就是从左到右依次切分.如:学校那座新

教学大楼(3)直接式多项定语,也就是说修

饰语本身是个偏正短语,每项定语都只能

修饰其后的那个定语,只有最后一个定语

才与中心语发生联系;用框式图解法表示,

形式上是“左向”的,可以从右向左依次

切分.如:分清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多项定

语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还有两个问题需要

说明:(1)递加式多项定语和直接式多项定

语很容易搞混,在分析时必须搞清楚到底

是哪一个修饰哪一个,作层次切分,“第一

刀”必须切准.如:A新时代的青年们的理

想B新时代的青年们的理想B种的错误切

法,要加以避免.(2)上面所举三种类型的

多项定语带有“标准化”性质,实际上在

一个语言片段中,常常是好几种类型的多

项定语混杂在一起,分析时尤其要注意.

5.6.1.句于由词或短语构成,那么是不是可

以说任何词加上语调后都能成为句子?答:

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加上语调后,可以成

为一个简单的句子.短语构成句子的问题

比较简单,这里我们不讨论:而词构成句

子就比较复杂,不是所有的词加上语调后,

都能构成句子的,也就是说,不是任何词

都具有独立成句的能力的.先看下面的几

组词:(1)嗯啊咦哈哈哗啦啦轰隆隆(2)山

水请看好漂亮(3)我你他一二三(4)加以善

于主张雪白通红闹哄哄(5)大型初级袖珍

很究竟再三(6)不但和于自的吗上述六组

词中,加上语调后能构成句子的,是第一、

第二、第三这三组词.第一组的是叹词和拟

声词,这两类词的语法特点就是能够独立

成句.第二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第三

组是代词和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代词和数词都是实词,这些词加上语调后

在一定的语境下都能成为一个简单的句子.

第六组的一些词是属于虚词的介词、连词、

助词和语气词,这些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能成为句子,例如我们不可能说出“关于.”

“不但!”这样的句子来.可见,加上语调

后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句子的,仅仅是指

那些实词..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实词加上

语调后在一定的语境下都能成为简单句子

呢?也并非如此.第四组、第五组的词也是

实词,但它们也都缺乏独立成句的能力.第

四组中的“加以、善于、主张”一类动词,

是一种粘宾动词,这种动词的出现总是和

它们的宾语连在一起的,它们通常不能单

独使用,当然也就不可能独立成句了.第四

组中的“雪白、通红、闹哄哄”是形容词,

是一种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这部分形容词

通常也缺乏独立成句的能力,一般情况下

它们总是与后面的“的”一起出现.例如:

——你喜欢哪一种颜色.——雪白的.(“雪

白”(x))——教室里太吵了,我要出去一

会儿.——是啊,闹哄哄的!(“闹哄哄”(x))

至于第五组,大家学过词类一章后都明白,

它们属于加词中的区别词和副词.加词只

能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除少

数几个,如“不”,也许”等,一般都不能

独立成句,这在讨论加词的语法特点时已

经有所提及.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加上

语调后在一定语境下能成为句子的,只是

一部分实词.

5.6.2.“他的两个弟弟,一个是教师,一个

是医生.”和“他有两个弟弟,一个是教师:

一个是医生.”中加点的部分,都是句中的

复语吗?答: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

复说语的构成条件:第一,复说语必须用

在句首或者句尾,并且有逗号、破折号或

冒号与句子的另一部分分开;第二,在另

一部分里,必须有一个词语在主语位置或

者在谓语位置上复指复说语所指称的事物.

除上述两个条件外,作为复说语,还必须

由排除了主谓短语之后的词或短语担任,

反过来说,主谓短语是不能充当复说语的.

这也可以看成是复说语的一个构成条件.

为什么不能让主谓短语充当复说语呢?因

为主谓短语结构完整,位于句首或句尾,

往往就“升级”成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因

此;不管是称代式复说语还是总分式复说

语,都不能是主谓短语.例如:他来看望我

们,这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主谓短

语作复句中的分句)他的到来,这使我们受

到了极大的鼓舞.(名词性偏正短语,是称

代式复说语)参加决赛的有两年队,一个是

美国队,一个是挪威队.(主渭短语作复句

中的分句)参加决赛的两年队,一个是美国

队,一个是挪威队.(名词性偏正短语,是

总分式复说语),要注意的是,像下面的句

子:我见过他,那位才毕业的大学生.他借

了很多书,古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

国的.加点的部分也是复说语,文木过不是

位于句首的主谓短语,而是后面那一部分.

这样的句子也很容易与复句混淆,试比较:

(1)我见过他,那位才毕业的大学生.(2)我

见过他,他是才毕业的大学生.(1)他借了

很多书,古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

的.(2)他借了很多书,有的是古代的,有

的是当代的,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

的.很明显,(1)句是单句,单句中有复说

语,(2)句都是复句.这样,我们对本题的

答案也就清楚了.第一个句子中加点的部

分是复说语,属总分式复说语,第二个句

子中加点部分是一个分句,是解说复句的

一个分句.

大学物理一笔记整理

第一章 静力学 1.R1(x1i,y1j, z1h) R2(x2i,y2j.z2h); R1*R2= | i j h | |x1 y1 z1| |x2 y2 z2| 2. 求:船速靠岸的速率 3.自然坐标下的表示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1.牛顿第二定律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矢量和的方向相同。 2 3. 4. 合力的功为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 5. 6. 几种保守力和相应的势能 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 M 在重力作用下由a 运动到b ,取地面为坐标原点,y 轴向上为正,a 、b 的坐标分别为ya 、yb 重力势能以地面为零势能点, 002 2 v l s lv s h l s ==-= ,m r m m r m r N i i i N i i N i i i c ∑∑∑==== =1 1 1 ? ?? ?? ?=== zdm ; ydm ; c c c z y x ? ++=b a z y x dz F dy F dx F W ) (右手螺旋法则方向:大小:称为角动量,或动量矩 sin ,θmvr mvr L v m r p r L ==?=?=⊥ 方向:右手螺旋法则大小:力矩:θ sin Fr Fr M F r M ==?=⊥ mgy y mg mgdy E y P =--=-=? )0(0

引力的功和引力势能 1.刚体的回转半径 = 半径为 Rg 的薄圆环的转动惯量 2. 纯滚动的主要特征:(条件:足够大的摩擦力) ①在滚动中接触点P 始终是相对静止的,没有滑动。 ②发生在P 点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0~fmax),不作功。③同时,P 点的线速度始终为零。④ xC= R θ, vC=R ω, aC=R α 3. 特别注意:绕质心轴和绕瞬时轴的角速度等是相同的 第四章 狭义相对论 1.运动长度的测量必须同时记录首尾坐标! 2、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假设及本质含义:①相对性原理:所有物理规律对所有惯性系都是 3.两个事件的 时空间隔在 所有惯性系 中都相同, 即时空间隔 是绝对的。 4.原时一定是在某坐标系中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原长一定是物体相对某 5. 第五章 机械振动 1.相位 00)(?ω?+=t t m k T o == πω2 2.任一简谐振动总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3.扭摆θθJ k dt d -=22 复摆(其中I 为转动惯量) 4. 受迫振动 其中, 20 ω 为固有频率, γ为阻 尼系数. 5.共振 2202βω-= r p 共振的角频率. 6.振动的叠加:(1)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其中, 或者用几何方法做圆周图 (2) 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拍:其振幅变化的周期是由振幅绝对值变化来决定,即振动忽强忽弱,所以它是近似的谐振动这种合振动 忽强忽弱的现象称为拍。单位时间内振动加强或减弱的次数叫拍频。拍频的大小为 ? =dm r J 22 222 12121 C C P K mv J J E +== ωω动能22 22 211c u x c u t t z z y y c u ut x x --='='='--='20220c m mc dm c E m m K -==? 420222c m c P E +=); (cos 2121002 22?ω+==t kA kx E p k E k E A 022== mgh I T π 2=)cos()(0?ωγ+=?-t Ae t x t 2 20γωω-=)()()(21t x t x t x +=)cos( ?ω+=t A )cos(212212221??-++=A A A A A 22112211 cos cos sin sin ?????A A A A arctg ++=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第五部分公文写作与处理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 (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 命令(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大学物理一笔记整理

第一章静力学 1.R1(x1i,y1j, z1h) R2(x2i,y2j.z2h); R1*R2= | i j h | |x1 y1 z1| |x2 y2 z2| 2.求:船速靠岸的速率 3.自然坐标下的表示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1.牛顿第二定律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矢量和的方向相同。 2 3. 4.合力的功为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 5. 6. 几种保守力和相应的势能 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 M在重力作用下由a运动到b,取地面为坐标原点,y轴向上为正,a、b的坐标分别为ya、yb 重力势能以地面为零势能点, n a a n v t v t v t v t v a v v n 2 d d d d d d d d 因为 反映速度方向的变映 ρ 2 v n a 法向加速度 的变化 反映速度大小(速率) 切向加速度 d d t v a 2 2 n a a a 总加速度 2 2 v l s lv s h l s , m r m m r m r N i i i N i i N i i i c 1 1 1 zdm ; ydm ; c c c z y x b a z y x dz F dy F dx F W) ( 右手螺旋法则 方向: 大小: 称为角动量,或动量矩 sin , mvr mvr L v m r p r L 方向:右手螺旋法则 大小: 力矩: sin Fr Fr M F r M mgy y mg mgdy E y P ) 0(

引力的功和引力势能 1.刚体的回转半径 = 半径为 Rg 的薄圆环的转动惯量 2. 纯滚动的主要特征:(条件:足够大的摩擦力) ①在滚动中接触点P 始终是相对静止的,没有滑动。 ②发生在P 点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0~fmax),不作功。③同时,P 点的线速度始终为零。④ xC= R , vC=R , aC=R 3. 特别注意:绕质心轴和绕瞬时轴的角速度等是相同的 第四章 狭义相对论 1.运动长度的测量必须同时记录首尾坐标! 2、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假设及本质含义:①相对性原理:所有物理规律对所有惯性系都是 3.两个事件的 时空间隔在 所有惯性系 中都相同, 即时空间隔 是绝对的。 4.原时一定是在某坐标系中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原长一定是物体相对某 5. 第五章 机械振动 1.相位 00)( t t m k T o 2 2.任一简谐振动总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3.扭摆 J k dt d 22 复摆(其中I 为转动惯量) 4. 受迫振动 其中, 20 为固有频率, 为阻 尼系数. 5.共振 2202 r p 共振的角频率. 6.振动的叠加:(1)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其中, 或者用几何方法做圆周图 (2) 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拍:其振幅变化的周期是由振幅绝对值变化来决定,即振动忽强忽弱,所以它是近似的谐振动这种合振动 忽强忽弱的现象称为拍。单位时间内振动加强或减弱的次数叫拍频。拍频的大小为 dm r J 22 222 12121 C C P K mv J J E 动能22 22 211c u x c u t t z z y y c u ut x x 20220c m mc dm c E m m K 420222c m c P E =); (cos 2121002 22 t kA kx E p k E k E A 022 mgh I T 2 )cos()(0 t Ae t x t 2 20 )()()(21t x t x t x )cos( t A )cos(212212221 A A A A A 22112211 cos cos sin sin A A A A arctg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 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 i=;刚性双原子分子5 i=;刚性多原子分子6 i= 4.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 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2 k i kT ε=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读书笔记手抄报资料

读书笔记手抄报资料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读书笔记手抄报,欢迎查看! 篇一: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我梦想 从我懂事开始,我就非常喜欢看故事书。可是我那时还太小了,只认识几个字,于是我就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于是我就一直盼着上学,因为上学了我就能认识好多字,那样我就可以自己看故事书了。 终于上学了,我能自己独立看书了!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查理九世》。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外表是十几岁的孩子居然活了很久,他的真实年龄和身份无人知晓,世人只知道他是个很厉害的人。后来有个侦探小组获得一些线索后,顺藤摸瓜,终于查出了真相。 我还喜爱看《丑小鸭》。里面的主人公丑小鸭因为自己很丑十分自卑,小伙伴们也不喜欢和他玩在一起,他很没有自信,但最后他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从这个故事里,我感受到,我们要像丑小鸭一样靠着自己的努力,换来大家的肯定。 书,把我带到了那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自己尽情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

篇二:我读书我快乐 今年我升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建议我们去图书馆办借书卡,我明白老师是想我们读多一点课外书学多一点课外知识。当我第一次去图书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图书整齐的排列在书架上,我又激动又开心,立刻上前去寻找我喜欢的书籍。 以后我每隔一段时间都去一些不同题材的书籍。一个学期下来我也看了不少书,有关于科学、寓言故、童话故事、四大名著。比如《解开秘密的快乐》这本书它让我了解到白天与黑夜的秘密,沉与浮的秘密,这些都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有《寓言故事》里生动有趣的故事,例如:《乌鸦和天鹅》告诉我们天性不能改;《狐狸和狮子》告诉我们聪明的人可以从迹象上发现危险。这些故事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也看过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虽然我还是不是十分懂,但是,作者把里面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我也知道了许多成语的典故所以,我读书我快乐。以前妈妈经常和我说;“学无止境”。我现在才明白。从此我和书交上了好朋友它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带给我许多快乐。 赞美读书的句子 1、毕淑敏曾有文,好女人必读书。其言于读书定为:好书对于女人,是家乡的一方绿色水土。离了它,你自然也能活。但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半生过下来,女人就变得语言空虚,眼神恍惚,心地狭窄见识短浅了。

2013大学物理实验考试复习笔记

2013大学物理实验考试复习笔记 第一部分 绪 论 1.改错: (1)0.1030kg 的有效数字是5位。 (2)0.000036kg 的有效数字是6位。 (3)U=3.4612310-2cm 2s -1±5.07310-4 cm 2s -1。 (4)g=980.4±0.20 cm 2s -1。 (5)E =(1.940±0.14)31012dyn 2cm -1。 (6)X=10.435±0.01cm 。 (7)y=0.0173±0.005cm 。 (8)t=8.50±0.5s 。 (9)s=(12km ±100) m 。 (10) F =(104.406±0.8)N 。 (11) v=1.23±0.16m/s 。 (12) m=(72.320±0. 4)kg 。 (13) 最小分度值为30″的测角仪测得的角度刚好为60°,测量结果表示为: 2.推导下列测量关系的不确定度合成公式。 ()v u uv f +=1 ()L D L f 4222-= ()()2 s i n 21s i n 3α βα+=n ()442 h d V π= ()z y x f 25-+= ()3 236y x f -= ()21 2 27R R I f = ()h d m 248πρ= 3.进行如下测量时,按有效数字要求,哪些记录有错误? (1)用最小分度为0.01mm 的千分尺测球直径:0.56cm 、0.5cm 、0.417cm 、0.0736cm 。 (2)用最小分度为0.02mm 的游标卡尺测管径:50mm 、65.05mm 、42.6mm 、32.64mm 。 (3)用最小分度为0.05mm 的游标卡尺测物体长度:32.50mm 、32.48mm 、43.25mm 、32.5mm 。 4.利用有效数字的近似运算规则,计算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1)75.78-3.6 (2) 46.2402.31? (3)107.58-2.5+3.452 (4) tan21.5,,ln658 (5)L=1.674m-8.00cm (6) 120.05630.789÷? (7)()()() 3.01000.30.1021.165.1320.501-?--? (8)0 .406ln 0.493252 + (9) ) 001.000.1)(0.3103()3.1630.18(00.50+--? (10)58 .400.82.12.345.58?+? 5.判断下列情况属于哪一类误差: (1)千分尺零点不准。 (2)检流计零点飘移。 (3)电表接入误差。 (4)读数瞄准误差。 (5)电压扰动引起电压值读数不准。 (6)温度变化引起米尺热胀冷缩。 (7)电表档次看错给测量值带来的不可靠性。 (8)水银温度计的毛细管不均匀。(9)视差。 6.计算下列测量量的相对误差:;)002.0498.0(;)02.098.54(21cm l cm l ±=±= cm l )0002.00098.0(3±=,并说明哪个物理量测量得更精确? 7.单位换算: (1) 为单位、换算成以km mm cm h ,)02.054.8(±=。 (2) 为单位改成以s t min,)1.00.2(±=。 (3) 为单位、、换算成以t mg g kg m ,)003.0162.3(±=。 (4) )'()1.08.59(=±= θ。 8.试计算N=A+B-C+D ,其中,)002.0262.6(,)5.03.71(22cm B cm A ±=±= ,)01.071.2(,)001.0753.0(22cm D cm C ±=±=把结果写成标准形式。 9.有甲、乙、丙、丁四个人用千分尺测一铜球直径,各人所得数据是:甲:(1.2832±0.0005)cm 乙:(1.283±0.0005)cm 丙:(1.28±0.0005)cm 丁:(1.3±0.0005)cm 问哪个人结果表示正确?其他人结果表示错在哪里? 10.一个铅圆柱体,测得直径d=(2.04±0.05)cm ,高度h=(4.12±0.05)cm ,质量m=(149.18 ±0.05)g 。 (1)计算铅的密度ρ (2)计算铅密度ρ的不确定度。 11.用一千分尺(004mm .0±=?仪)测量某物体长度6次其测量值为:4.298mm 、4.296mm 、 4.288mm 、4.290mm 、4.293mm 、4.295mm ,试求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和不确定度,并写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13.用米尺(分度值为1mm )测量一物体长度,测得数值为:98.98cm 、98.94cm 、98.96cm 、98.97cm 、99.00cm 、98.95cm 、98.97cm 。试求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并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L U L L ±=。 14.什么是A 类标准不确定度,什么是B 类标准不确定度? 15.简答题: (1) 测量时有效数字如何取? (2) 什么是直接测量,什么是间接测量? (3) 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 ''3060±= ?

大学物理一笔记整理

第一章 静力学 (x1i,y1j, z1h) R2(x2i,; R1*R2= | i j h | |x1 y1 z1| |x2 y2 z2| 2.求:船速靠岸的速率 3.自然坐标下的表示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1.牛顿第二定律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矢量和的方向相同。 2 3. 4. 合力的功为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 n a a n v t v t v t v t v a v v n +=+=+===τρττττ τ2d d d d d d d d 因为反映速度方向的变映 ρ 2v n a 法向加速度= 的变化反映速度大小(速率)切向加速度 d d t v a = τ2 2 n a a a += τ总加速度002 2v l s lv s h l s ==-= ,m r m m r m r N i i i N i i N i i i c ∑∑∑==== = 1 1 1 ? ?? ?? ?=== zdm ; ydm ; c c c z y x ? ++= b a z y x dz F dy F dx F W ) (

5. 6. 几种保守力和相应的势能 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 M 在重力作用下由a 运动到b ,取地面为坐标原点,y 轴向上为正,a 、b 的坐标分别为ya 、yb 重力势能以地面为零势能点, 引力的功和引力势能 引力势能以无穷远为零势能点。 第三章刚体力学 1.刚体的回转半径 = 半径为 Rg 的薄圆环的转动惯量 2. 纯滚动的主要特征:(条件:足够大的摩擦力) ①在滚动中接触点P 始终是相对静止的,没有滑动。 ②发生在P 点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0~fmax),不作功。③同时,P 点的线速度始终为零。④ xC= R , vC=R , aC=R 3. 特别注意:绕质心轴和绕瞬时轴的角速度等是相同的 第四章 狭义相对论 1.运动长度的测量必须同时记录首尾坐标! 2、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假设及本质含义:①相对性原理:所有物理规律对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②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测量真空中的光速都是相等的。 3.两个事件的 时空间隔在 所有惯性系 中都相同, 即时空间隔 是绝对的。 右手螺旋法则 方向:大小:称为角动量,或动量矩 sin ,θmvr mvr L v m r p r L ==?=?=⊥ 方向:右手螺旋法则 大小:力矩:θ sin Fr Fr M F r M ==?=⊥ mgy y mg mgdy E y P =--=-=?)0(0 r GMm dr r Mm G E r P 1 2-=?∞-=P b a r r E r r GMm dr r GMm W b a ?-=??? ? ??--=-=?111 2?=dm r J 22 222 12121 C C P K mv J J E +==ωω动能2 222 2 11c u x c u t t z z y y c u ut x x --= '='='--= '2 2 211c u v c u v v x z z --= '2 2 211c u v c u v v x y y --='x x x v c u u v v 21--= '2 2 01c u l l -=2 201c v m m -=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手抄本医书-用药经验笔记

临床经验]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状 1.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2.三焦经常见症状: 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3.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怕风易出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4.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6.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7.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8.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9.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 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0.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 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11.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 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12.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13.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14.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手抄本医书的用药经验 手里有本手抄本医书,里面的用药法象很独特抄下来供大家学习。 1十二经引经药(略)和一般医书上的一样 2四时用药 春季--薄荷、xx 夏季--香薷、生姜

(完整版)大学物理笔记

第一章 质子运动学 1. 参考系: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的标准物 2. 坐标系 3. 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用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即可把整个物体 当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理想模型) 4. 位置矢量(位矢):从坐标原点指向质点所在的位置 5. 位移:在t ?时间间隔内位矢的增量 6. 速度 速率 7. 平均加速度 8. 角量和线量的关系 9. 运动方程 10. 运动的叠加原理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其他 物体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当质点受到外力的作用时,质点动 量p 的时间变化率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其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间的作用时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则另一个物体对这个物体必 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它们总是同时存在,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常见的力:万有引力: 弹性力 摩擦力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 动量:v m p =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 冲量: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dt F I 3. 动量定理:质点动量的增量等于合力对质点作用的冲量,质点系动量的增量等于合外力的冲量?-=0p p dt F 4. 动量守恒定律:若质点系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是守恒量 5. 功:描述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的物理量W ?=r d f 保守力的功:只于物体的始末位置 有关,与路径无关 非保守力的功: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6. 势能:与物体位置有关的能量。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保守力所做的功等于势能 增量的负值 引力势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7. 动能定理:质点的动能定理是合外力对质点做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质点系的动能 定理是外力及内力对质点系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 功能原理:系统外力的功 与非保守内力的功之总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系统外力的 功与非保守内力的功之总和等于零,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8. 质心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资料整理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李涵辰网站首届版主培训班笔记 上

李涵辰网站首届版主培训班笔记上 涵辰网站首届版主培训班 (二00五乙酉年正月初四------正月十三) 讲课者:李涵辰宗师 地点:山东泗水县金宇宾馆会议室 人数:涵辰网站二十位版主及学员共四十人。 丁巳辛亥癸未乙卯(申酉)身弱 正官内环境好的人不服输,一直顽强。 断大运:每算一个命,每算一步大运,都离不开先天风水。 1、同性力大。同性实神最有力。 2、异性力无。 3、实神有力。 断流年: 被骗和被抢:日干旺弱变化导致偏财凶时。 邵伟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四日寅时 八字:丙子庚子癸酉甲寅(戌亥) 大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7 17 27 37 47 57 67 77 交运年:1943/6 1953/6 1963/6 1973/6 1983/6 1993/6 2003/6 2013/6 此为天生的大骗子命。丙午大运最好,丙制庚,天生的骗子

在正官受制时大吉(什么行业说什么话)。 乾:庚戌戊寅丙寅乙未(戌亥)身旺 验证庚、戌为用为忌:庚辰运,90庚午年,破财(对),则戊为用。 正官看乙木,乙木不旺,不为官(对)。 乾:丁未已酉甲辰戊辰(寅卯)从弱 丁旺或已旺了也能当官(丁、已同位)。 月令空亡时,年干帮扶日干时,日干肯定旺;年干克日干时,肯定弱。 坤:丙子已(亥)乙丑丙戌(戌亥)身旺 已为父的偏业,丙为父的正业。 乾:丙辰辛卯壬申辛丑(戌亥) 丙火旺时,无固定职业。工作环境凶时,没有固定职业。乾:乙卯丙戌癸丑甲寅(寅卯) 方知说:先天乙、丙弱,乙更弱(都是山)。本不为官命,是风水起了好作用,为官。癸制丙,凭技术被录入银行的。实际是会计师。甲为父(方知),长相不错,能干。 乾:戊寅乙丑乙酉丁亥(午未)身弱 怀孕时为乙卯月(乙丑运,丁丑年),先天乙旺,理科好,官命。父能干,能力强。 乾:戊申乙丑乙酉庚辰(午未)从弱 先天庚弱,当官不易(乙丑运,戊申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