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部位麻醉技术规范

10部位麻醉技术规范

10部位麻醉技术规范
10部位麻醉技术规范

部位麻醉技术规范

部位麻醉是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直接与神经纤维接触,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并完全可逆的麻醉方法。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区域阻滞、神经干或神经丛阻滞、椎管内麻醉、局部静脉内麻醉等。可单独或与全麻联合应用。

1.常用局麻药

常用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和丁卡因,酰胺类有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见表8-8-1。

表8-8一1常用局麻药

局麻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相对作用强度 1 2 10 14 相对中枢毒性 1 3 8 12 持续时间(h)0.5-1 1-02 2-3 5-7 最大剂量(mg) 1000 500 100 200 最大浓度(%)

表面麻醉不用2-4 2 不用

局部浸润0.5-1 0.25-0.5 0.1(少用) 0.2-0.25 细神经阻滞1-1.5 1 0.1 0.25 粗神经阻滞 2 2 0.2 0.5

硬膜外阻滞2-4 1-2 0.2-0.3 0.5-0.75 脊麻2-5 2 0.2-0.5 0.5-0.75 2.神经阻滞

2.1 适应证

阻滞区域的小手术;全身情况差不宜应用其他麻醉方法;全麻辅助方法,用于减少全麻药用量。

2.2 禁忌证

凝血障碍、穿刺部位附近感染、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等,病人不同意或不能配合。

2.3 共同并发症

2.3.1 局麻药中毒一次用药超过极量、浓度过高、误入血管;注射部位血管丰富、病人体质衰弱或对局麻药超敏感等原因引起。早期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循环兴奋,严重者抽搐、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严格控制一次用量,注射过程中间断回抽,采用试验量,尽量采用低浓度,加用肾上腺素,术前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有预防作用。出现中毒表现时,停止继续注药,吸氧,地西泮5-10mg静注,呼吸循环支持。严重抽搐、惊厥者硫喷妥钠静注,必要时静注琥珀胆碱、气管插管。

2.3.2 神经损伤刺及神经或神经内注射引起,注射时疼痛,有时与异感难以区分,但注药数毫升后仍无好转,应重新穿刺。

2.3.3 误伤动脉,引起血肿。

3.颈丛阻滞

3.1 适应证

颈浅丛阻滞适用于颈和肩部浅表手术。颈深丛阻滞用于颈部较深的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等。禁忌同时行双侧颈深丛阻滞。

3.2 方法

3.2.1 颈浅丛阻滞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穿刺点,垂直刺入,缓慢进针,遇一落空感后注药10ml,亦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皮下注射局麻药10ml。

3.2.2 颈深丛阻滞乳突至锁骨中点连线的中点为第4颈椎横突,乳突尖下1.5cm为第2颈椎横突,2、4横突之间为第3颈椎横突。各横突点垂直进针,刺及横突后、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备注药4-5ml。

3.2.3 一点法阻滞选颈4横突点,穿刺针抵达颈4横突后,一次注入局麻药10-15ml,可阻滞一侧颈深、浅丛。

3.3 并发症

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系药物误入椎管内所致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麻痹,颈交感神经节阻滞,误伤椎动脉等。

4.臂丛阻滞

4.1 适应证

上肢各种手术、肩关节手术或肩关节复位。

4.2 方法

4.2.1肌间沟法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为肌间沟。臂丛神经即由此沟下半部经过,锁骨上2cm处为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垂直刺入,寻找异感,出现异感后固定好针头,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注入局麻药20-30ml。

肌间沟法桡侧阻滞完善,尺侧常阻滞不全,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和桡侧手术。

4.2.2 锁骨上法体位同肌间沟法,在锁骨中点上1-1.5cm处进针,向中、后、下方向缓慢推进,出现异感时固定针头,注药20-30ml。若遇骨质即为第1肋骨,可沿第1肋骨表面寻找异感。该法阻滞效果较好,但气胸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4.2.3 腋路法病人平卧,患肢外展90°,屈肘90°,手背贴床,呈“举手礼”状。腋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向腋窝顶方向刺入,针与动脉呈20°夹角,出现一刺破纸样落空感,表明针尖已进人腋鞘,松开针头可见其随动脉搏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30ml。

腋路法适用于肘关节以下手术,尺侧阻滞优于桡侧。

4.3 并发症

肌间沟法穿刺点过低、进针过深或方向过分向足侧,有发生气胸可能。其余并发症同颈丛阻滞。腋路法并发症主要为误入血管。

5.硬膜外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使相应脊神经阻滞的方法称硬膜外阻滞,硬膜外腔放置导管,间断或连续注药,称连续硬膜外阻滞。

5.1 适应证

颈部、胸壁、腹部、盆腔、会阴部和四肢手术,但颈部和上肢手术硬膜外阻滞指征应从严控制。

5.2 禁忌证

穿刺部位感染,败血症,脊柱畸形和肿瘤,严重休克,恶病质,凝血功能障碍。

5.3 术前准备

无菌硬膜外穿刺包(一次性使用),局麻药,抢救药品及用具,氧气,静脉输液。

5.4 操作方法

5.4.1 体位侧卧、背屈、双手抱膝、背部靠近手术台边缘。

5.4.2 穿刺点根据手术部位及范围选择穿刺点,一般取支配手术区域中点的脊神经相对应的椎间隙穿刺。定位标志:颈7棘突(隆椎),双侧髂嵴连线与脊柱相交于腰4棘突。

5.4.3 穿刺方法

5.4.3.1 直入法:进针点在正中线上相应的棘突间隙,局麻药作皮丘并逐层浸润。持硬膜外穿刺针,刺入皮肤、皮下、棘上韧带后,改双手持针,缓慢逐层推进,至黄韧带时有坚韧感,空针测试有阻力,继续进针,穿过黄韧带时有一落空感,注入盐水无阻力,即进人硬膜外腔。

5.4.3.2旁正中法:穿刺点离中线0.5-1.Ocm,穿刺针斜向中线刺入,避开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经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于中线上穿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

5.4.4 进入硬膜外腔的测试方法

5.4.4.1 穿刺时的阻力骤减或落空感。

5.4.4.2 无液体和血液回流。

5.4.4.3 注入盐水无阻力。

5.4.4.4 气泡外溢试验阳性。

5.4.4.5 置入硬膜外导管通畅、无阻力。

5.4.5 插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内留管3-5cm,接注射器注入少量盐水,确认导管通畅后,胶布固定。

插管时导管一旦通过穿刺针口,若遇阻力或病人出现异感,需退管时必须与穿刺针一同退出,切忌只拔导管,以免导管被切断残留于体内。

5.5 注药方法

先开放静脉通路输液,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后给予试验剂量局麻药3-5ml,5min 后测试麻醉平面,如出现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证明导管位于硬膜外腔,再根

据试验量阻滞范围,病人反应和手术要求,分次硬膜外追加局麻药,每次间隔3-5min并测试平面变化。术中每间隔lh追加用药一次。

注入试验剂量后可能发生:

5.5.1脊麻表现说明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若为腰段穿刺、下肢或会阴部手术,可施行连续腰麻;下胸段穿刺者可改行全麻或另行穿刺置管,一般应更换间隙,并严格控制局麻药的单次注入量;上胸段穿刺者应放弃硬膜外麻醉,改全麻。5.5.2病人出现头昏、恶心,甚至意识障碍,或注射后心率明显增快,可能系导管误入血管内,不应再注药,改施全麻或另行穿刺。

5.5.3 试验量后无麻醉平面出现,再追加3-5ml,测试平面,追加两次以上仍无确切平面者,证明导管不在硬膜外腔,另行穿刺或改全麻手术。

5.6 常用局麻药

5.6.1 高位硬膜外(穿刺点在T6以上者)

5.6.1.1 1%-1.5%利多卡因。

5.6.1.2 1%利多卡因、0.1%-0.15%丁卡因混合液。

5.6.1.3 0.25%-0.375%布比卡因。

5.6.2 中低位硬膜外麻醉

5.6.2.1 2%利多卡因。

5.6.2.2 1.3%-1.6%利多卡因、0.15%-0.2%丁卡因混合液。

5.6.2.3 0.3%丁卡因。

5.6.2.4 0.5%-0.75%布比卡因。

以上药物中均可含1:20万-1:40万肾上腺素,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等病人应减少或免用肾上腺素。

5.7 麻醉管理

5.7.1 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应加快补充血容量。

5.7.2 胸段以上的硬膜外麻醉中应持续吸氧。

5.7.3 高位硬膜外麻醉应持续监测Sp0

2

5.7.4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5-10min记录1次。

5.7.5 低血压时升压药首选麻黄碱15mg静注。

5.7.6 辅助用药如哌替啶、氟哌利多(低血压时不用)等,老年、体弱、小儿应减量或免用。

5.7.7下肢或腹部以下浅表手术,硬膜外阻滞不全时,可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但有氯胺酮禁忌、手术时间长、腹腔内手术、高位硬膜外时应改施气管内全麻。

5.8 常见并发症

5.8.1 低血压补充血容量、升压药、吸氧。

5.8.2 呼吸抑制吸氧、辅助呼吸或人工呼吸。

5.8.3 误入蛛网膜下腔严重者发生全脊麻,立即复苏抢救。

5.8.4 局麻药中毒吸氧、地西泮10mg静注,严重谅厥不能控制者用硫喷妥钠加肌松药,气管内插管。

5.8.5 穿刺损伤损伤神经根、脊髓,硬膜外血肿。

5.8.6 导管折断残留于体内。

5.8.7 感染。

6.骶管阻滞

6.1 适应证

肛门、会阴部手术,膀胱镜检查,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

6.2 禁忌证

穿刺部位感染,骶营畸形。

6.3 操作方法

6.3.1 体位

6.3.1.1 俯卧位:髋下垫枕抬高臀部。

6.3.1.2 侧卧位:双下肢屈曲,背靠床边。

6.3.2 穿刺点双骶角之间为骶裂孔,中点即为穿刺点。

6.3.3 穿刺方法穿刺点局麻作皮丘,穿刺针与肤呈45°夹角向头侧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穿过骶尾韧带后有一落空感,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盐水无阻力,表示进入骶管。

6.4 用药

同中低位硬膜外麻醉,成人总量20-30ml,先注入5ml后观察无不良反应,再注入剩余剂量。

7.蛛网膜下腔阻滞

局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相应神经根阻滞,称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或腰麻。

7.1 适应证

脐以下的腹部手术,下肢手术,会阴部手术。

7.2 禁忌证

穿刺部位感染,脊柱严重畸形或肿瘤,休克,恶病质,败血症病人,严重心脏病,高血压,颅内高压,脑膜炎,脊髓肿瘤,癫痫,病人不同意。

7.3 术前准备

消毒腰麻包(一次性使用)及局麻药;抢救药品及器械,氧气;开放静脉通路;测基础血压、脉搏、呼吸。

7.4 操作方法

7.4.1 体位侧卧、患侧向下、背部靠近手术台边缘、背屈。

7.4.2 定位以髂嵴为标志,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或僵4、5间隙;穿刺点取腰3、4或腰2、3间隙。

7.4.3 穿刺方法

7.4.3.1 直入法:穿刺间隙中点局麻药液作皮丘及浸润,穿刺针垂直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通过黄韧带时有一落空感,继续进针,穿过硬脊膜时出现第二次落空感,抽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证实穿刺成功。

7.4.3.2 侧入法:穿刺点离开中线0.5-1.Ocm,穿刺针倾斜15°左右,针尖向中线方向刺入,并在中线上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进人蛛网膜下腔。

7.4.4 常用局麻药

7.4.4.1 普鲁卡因100-150mg。

7.4.4.2 丁卡因5-10mg呜。

7.4.4.3 布比卡因7.5-15mg。

局麻药剂量应按病人年龄、身高、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病人全身情况而定

7.4.5 调节平面注药后10min之内通过体位调节阻滞平面。

7.5 麻醉管理

7.5.1 低血压因阻滞区域血管床扩张所致,术中也可因内脏牵拉引起。处理:加快输液,麻黄碱15mg静注,吸氧,因内脏牵拉引起者可给阿托品0.25-0.5mg 静注。

7.5.2呼吸抑制阻滞平面超过胸4时可发生胸闷,严重时呼吸困难、缺氧。处理:吸氧,面罩辅助呼吸。当阻滞平面超过颈4时,可发生呼吸停止,须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7.5.3 恶心、呕吐常因低血压和内脏牵拉引起,处理同低血压。

7.5.4 头痛可发生在术后1-3d内。

7.5.4.1脑脊液经穿刺孔外漏引起。脑脊液压力低、直立位时头痛加重。处理:去枕平卧、补液、镇静或镇痛药,必要时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20-30ml或自体血10ml。

7.5.4.2 脑脊液压力增高者,头低位时头痛加重。处理: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精选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 二. 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 1.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戴消毒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 器具、吸引器等器具准备。 2、药品:诱导药(略)肌肉松弛药(略)吸入麻醉药(略)^ 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 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①.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 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②.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③.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 四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 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 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 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 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右手扶 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 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自 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 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 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 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 7、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导管气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 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称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 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称,再听诊剑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 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 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 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 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 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

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

麻醉科工作制度大全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质控制度 2、麻醉质量控制管理 3、麻醉科工作制度 4、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5、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6、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5、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6、会诊制度 7、岗位责任制 8、麻醉同意书签字制度 9、麻醉记录单管理 10、交接班制度 11、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2、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3、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4、业务学习制度 15、药品管理制度 16、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7、PACU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8、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9、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20、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21、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22、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23、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24、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25、术中心肌缺血防治对策 26、术中心跳骤停救治对策 27、术中大失血处理对策 28、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麻醉科常用设备操作规范与流程[002]

麻醉科常用设备操作规范与流程 麻醉机 一、使用前准备 1.开机前首先应检查麻醉机各管路的连接是否正确、可靠,包括麻醉机与钢瓶或中央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以及病人回路等。 2.打开氧气钢瓶或中央供气阀门,将供气压力调至0.4MP左右 3.接好电源,打开麻醉机电源、气源总开关,仔细检查整机各部分是否有漏气;确认麻醉机能正常工作后再使用。 二、开机操作程序 1.按病人的实际情况,麻醉师应调整好各项参数,如流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以及上下限报警值等,然后气体控制器上的手动/机控开关切换到机控位置。用快速充氧将有机玻璃罩内的呼吸皮囊升到顶部,接上模拟肺,开启呼吸机试运行。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检测出的各项数据是否准确,若无误则可关闭呼吸机,使麻醉机处于待机状态。 2.使用时将管路接到病人身上,开启呼吸机,析开蒸发罐开关,实施手术病人麻醉。 3.在麻醉过程中,注意观察麻醉监护仪中所得到的各项测量数据,必要时作相应的参数调整。 4.麻醉结束后关闭呼吸机和蒸发罐开关,如有接台手术,应更换经过消毒的病人呼吸管路,并使麻醉机处于待机状态;如无接台手术,则关闭总电源开关和气源开关。 三、操作要求: 1.麻醉机应由有资格的麻醉师负责使用,无资格人员不得操作使用。 2.出现各类报警时,应分析报警原因。如因麻醉机本身故障引起的报警,而无法排除的应马上更换备用机,并通知工程师维修;如属病人生理参数变化引起的报警,应马上采取必要措施或关机处理。 3.麻醉机使用中,未经麻醉师同意,其他人员不能任意改变设置参数与报警上下限。 四、维护保养要求: 1.每日手术结束后,需卸下流量传感器模块及病人呼吸管路做维护保养。建议使用高温高压方式对硅胶吸管路进行消毒。 2.使用中性洗涤剂擦拭主机各表面的污垢。

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

(完整版)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症: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麻醉操作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选择适应度、手术及麻醉文书的签署情况等,还需向病人询问包括药物过敏史、禁食时间、身体不适情况、有无不良麻醉史等以及对其进行气道的评估。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2、开放一条及以上快速的静脉通道。给病人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单上。给麻醉机连接螺纹管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确保吸引器和气道通气设备到位。 3、准备药物包括(不限于):阿托品(0.1mg/ml)、麻黄素(5mg/ml)或甲氧明 (0.5mg/ml)、2%利多卡因(5ml)和生理盐水(10ml)各两支、0.75%罗哌卡因15ml(乳腺手术为0.25%罗哌卡因15ml)。麻醉药物应有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玻璃安培药液用砂轮锯瓶口后应用消毒液涂抹锯口。 麻醉操作: 1、打开麻醉穿刺包和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2、病人摆左侧卧位,定L2/3椎间隙位置(乳腺手术为T4/5)。 3、以免洗手消毒液行卫生手消毒后再戴无菌手套。 4、以麻醉穿刺包内独立的方盘装消毒液,应避免消毒液接触穿刺物品。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

第一节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麻醉选择的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主要指麻醉方法、麻醉药物、检测项目和方法的选择。麻醉的选择主要由麻醉医师来进行,如果外科医生或病人有特殊要求,可与麻醉医师协商,麻醉医师有决定权。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对病人生理扰乱轻,镇静、镇痛、肌松完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满足手术操作要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任何麻醉都有一定失败率,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允许在手术期间更改麻醉方法。 【麻醉选择依据】 一、病人的情况 病人的情况包括年龄、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重要脏器的功能、情绪与合作程度、肥胖程度、病人医院。例如,幼儿不能配合就只宜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须行上腹部手术,可能以小剂量结合浅的全身气管麻醉比较稳妥;对尿毒症病人的急症手术就只能考虑局麻或部位麻醉;如病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肥胖病人如果在仰卧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克服困难进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为较好的选择;对病人的意愿应该充分考虑,如果没有麻醉上的禁忌症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该接受病人意见,如

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症,则只能选择其他麻醉方法。 二、手术方面 1、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选择麻醉。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性可使麻醉风险性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疾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 2、手术部位选择麻醉。如颈部或胸壁手术,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加强化、神经传导阻滞、硬膜外阻滞或气管内全麻。胸内手术都在气管内麻下进行,必要时插双腔管。 三、麻醉方面 在自己能够胜任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性最大、操作最熟练、最有把握的麻醉方法。 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1、手术前一天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 人: (1)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2)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3)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 (4)看病人,针对病人并存疾病详细询问,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综合评估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同时根据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精编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麻醉诱导 4.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一、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1.手术前1d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访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2)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于术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3)有无并存疾病及其程度与治疗情况。 (4)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评估病人对于术麻醉的耐受能力。 (6)检查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还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准备。 (7)询问病人对于术和麻醉的理解和(或)顾虑,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8)对于危重或疑难病例应进行麻醉前讨论。 2.阅读病历 (1)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史记录初步了解和评估病人的病情。 (2)根据病情制定对病人重点询问和检查的计划。 (3)查阅与麻醉有关的化验及检查是否完备。 3.访视和检查 (1)询问手术麻醉史、吸烟史、药物过敏史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存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平时体力活动能力及目前的变化。 (2)以关心和鼓励的方法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必要时可酌情将麻醉方法、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感及应该配合的情况,向病人进行恰当的解释。以适当的方式向病人或其亲属介绍麻醉方法的选择、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及意外、药物不良反应等,耐心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合作。由病人或被授权的亲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3)观察病人的体型、组织结构,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昕诊心律及上肺呼吸音。重点检查心、肺及呼吸道,脊柱及神经系统,并对并存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检查和评估。 (4)根据所选择的麻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如椎管内阻滞麻醉应检查脊柱情况,必要时应拍摄脊柱X线片。全身麻醉应检查有无义齿、龋齿或牙齿松动,张口程度,头颈活动度等,以判断气管内插管的难易程度。 4.麻醉风险坪估 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可使麻醉的风险性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应根据访视和检查结果,对病人的病情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3)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3)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5)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8) 第四节气管插管 (10)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 (16)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 (16)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 (18)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

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回心血量减少。 (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15~30mg。穿刺前或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经静脉用血管收缩药。2.恶心、呕吐 (1)原因: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刺激。 (2)处理: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 3,头痛 (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2)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2)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2)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4)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7) 第四节气管内插管 (9)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5)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5)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7)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

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15~30mg。穿刺前或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经静脉用血管收缩药。2.恶心、呕吐 (1)原因: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刺激。 (2)处理: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 3,头痛 (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麻醉科工作职责

麻醉科工作职责 1、参与制订、修改医院有关医疗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本 科室的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本科室的 各种医疗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2、优化科室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定期检查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运转和指标完成情况。分 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不能解决的问题 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医务科、院领导。 4、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 验,结合本科室特点,开展科室新技术、新业务。 5、把好质量关,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6、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7、负责科室进修实习医师的安排、教学及考核工作。 8、负责教育科室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改 进医疗作风,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 9、积极参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 10、按医院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本科有关医疗质量资料。 11、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活动和监督检查。 12、完成医院交给的政府指令性任务及其他工作。 13、特殊职责 (1)、急救复苏: ①麻醉科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使用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方法以及对心、肺、脑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的监测与治疗等方面的经验,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对于院内发生的患者呼吸衰竭需紧急气管插管时,麻醉科在接到急救援助电话后应在5分钟内携带气管插管用具赶到抢救地点实施抢救。(2)临床麻醉 ①麻醉前工作 a、术前会诊 除局部麻醉外的常规手术,麻醉科均需会诊。 b、确定麻醉方案 根据患者和手术切口,提出麻醉方案。 c、术前讨论 有严重合并症,术式复杂或新开展手术项目,应进行科内讨论,并应邀参加手术科室术前讨论,提出相应意见。 d、麻醉前签字,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麻醉期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请患者或家属签字。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

麻醉科常见有创操作规程

麻醉科常见有创操作规程 一、中心静脉穿刺常规 (一)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和容量不足者。 2、心肺功能不全者。 3、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 4、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 5、长期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 6、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 (二)禁忌证: 1、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免操作中误伤动脉引起局部巨大血肿。有条件者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患者应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三)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首选颈静脉,其次为股静脉、颈外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四)深静脉穿刺操作常规: 1、患者评估:适应症,有无相对禁忌症,凝血功能,胸片,评估胸部颈部解剖结构。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准备用物:深静脉穿刺包,2%利多卡因,肝素钠等。 4、操作方法:摆体位、定位、常规消毒铺巾,根据不同部位选

择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1)、颈静脉穿刺操作方法 优点;最常用的中心静脉插管途径之一。穿刺和插管较容易成功,损伤胸膜和动脉几率较小,相对安全。 缺点:穿刺时体位要求较严格(头低位),对心力衰竭、肺水肿、哮喘等不能平卧的患者不适宜。 导管及接头固定在患者颈部,颈部活动受限。 颈静脉解剖: 从颅底颈静脉孔穿出,进入颈血管鞘,与颈和颈总动脉伴行。 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侧、颈动脉后方。 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 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注意:因为:左侧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另有粗大的胸导管汇入。所以:若行左侧穿刺,易损伤胸导管。 颈静脉穿刺最好选右侧(其胸导管细小,损伤机会小) 穿刺路径 前侧、后侧和中间路径三种,以中间路径最常用。中间路径:由于颈静脉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之间的三角间隙,解剖标志明显,且在颈总动脉的前外侧下行,穿刺时不易损伤动脉,故此为最佳部位。以三角间隙的顶点(锁骨上缘上方3.5-4cm)处为穿刺进针点,进针指向同侧乳头,与皮肤成25-30度夹角,紧靠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侧缘进针。 进针深度:因患者颈长短和胖瘦而异,瘦小患者较表浅,一般进针1.5-4cm 能穿到静脉,最深以针尖不超过锁骨上缘为度。太深损伤胸膜顶而引起气胸或穿入其他血管,刺破锁骨下动脉而引起血胸或纵隔血肿。 操作方法 1、患者去枕平卧,头低15至20度,头转向对侧,术者站立于

麻醉技术工作总结

麻醉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自1990年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多年来经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顺利的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顺利通过国家了卫生工作人员麻醉副主任医师职称考试,现在将本人几十年间的麻醉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麻醉工作不但要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还要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于手术、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在工作中,本人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医学及麻醉学的学术会议、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先后于1997年和2004年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麻醉科进修学习,麻醉技能有很大提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日常工作制度,对每一台手术的麻醉,从麻醉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熟悉病例,评估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程度,到麻醉器械的准备,核查,到麻醉的具体实施,到麻醉过程的管理及处理,到术后随访,点点面面,烂熟于心,一丝不苟。多年磨练,具备了娴熟,精湛,正确的操作技术和处理技术,可独立熟练规范完成部位麻醉(如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神经丛阻滞麻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及静吸复合全麻),中心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周围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穿刺置管,各科急危重症抢救,疼痛治疗。 几年来本人独立成功的为千余例病人实施了麻醉,未出现任何麻醉意外和医疗纠纷,病人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在不断改良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穿刺技巧以及踝部神经阻滞技术方面获得患者好评和同行业认可。临床中对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穿刺操作技术进行分析,穿刺操作技术有腰段正中入路、腰段旁正中入路、颈段和胸段正中入路、胸段旁正中入路。对于腰部以下各部位的手术,包括下肢和髋关节手术、下腹部和盆腔手术,最常选用腰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剖宫产亦适合选用腰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胸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通常是用于腹部和胸部手术,并常常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全身麻醉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消除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无法阻断的伤害感受性刺激。颈段或颈胸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目前已较少采用,仅偶尔用于双上肢手术和颈部手术。 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踝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踝部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和易于掌握,即使是操作技术不熟练者,满意阻滞的成功率亦相当高。踝部神经阻滞适用于足部的各种手术,包括截趾术、清创术、拇囊肿切除术以及小儿和成年人足部手术后疼痛治疗。虽然踝部神经阻滞技术的并发症十分罕见,但是如果局部麻醉药液用量过大,可在踝部形成一浸润环,有影响足部血液供应的潜在可能,尤其是局部麻醉药液内含有肾上腺素时。因此,在实施踝部神经阻滞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一、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能否正常运行。2.病人入室后、实施麻醉前、病人出室前,应与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师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的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积极处理。必要时,应与患者家属沟通。7.认真及时地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min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分析等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若病情不稳定,应反复监测并记录。术中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的用药、输血输液量、体液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为止。10 术毕应写麻醉后医嘱并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二、术前会诊、讨论制度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或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项目,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简称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具麻醉前医嘱。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5.向病人或病人监护人介绍病情和与麻醉有关的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患者本人(或患者委托人)、监护人签字手续。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8.麻醉前讨论应在麻醉科医师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门诊部负责人汇报备案,载入病程录内并通知经管医师。 三、术后访视制度1.一般应在术后24h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情况。2.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4.对出现严重的麻醉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吸取教训,并向门诊部负责人报告。5.若发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错应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四、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须遵守“接班不到,当班不走”的原则,特别是危重病人正处于危险中,不应进行交班,应协同处理,直至病情稳定。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有序地进行。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科室进行当面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事项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不允许转换交班方式或电话交班。4.交接事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监测数据、输血输液量、抢救气管插管用品和其他麻醉器械的功能、管理药品等内容。5.接班者如发现病人病情、治疗过程、器械药品交待不清等问题,应立即查问直至明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