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含全册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了解他人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2、鼓励学生凡事能替别人着想,能体谅他人的难处。

3、让学生学会辨明是非,分清美丑,自尊自爱,有羞耻感,从而反省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爱惜自己的名誉,做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人。

本单元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1、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活动建议

1、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生活经验相联系,同时注意引导通过观察和事例分析,学习反省自己的言行。

2、可以通过改编、续编故事、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

3、选择情景表演、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我们共同进步》2-3课时

《将心比心心更宽》2-3课时

《尊重是最好的礼物》2-3课时

《快乐其实很简单》3-4课时

第一课《我们共同进步》

第一课时我的伙伴个个棒 9.6 总1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2、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

3、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获过奖呀?谁愿意把你的奖状拿上来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展示。)

看到这些奖状,你们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对,我们应该为这些同学喝彩、叫好。那我们其他的同学呢?他们的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生思考,并回答)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我们的伙伴个个棒。

二、走进“故事屋”

1、读读海燕和英子的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讨论:说说英子为何改变了甩开燕子的想法?

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结: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见;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其实,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夸夸我的伙伴

1、游戏活动。以“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开一个“夸夸伙伴身上的美”的交流会。

师击鼓,花未传出的同学站在中间接受大家的赞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要注意平时调皮、多动、优点不明显的学生,尽量引导学生为他们找优点,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2、交流: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的伙伴是长期相处,有的是短期见面,就在这些时候,你是怎样去发现对方的长处呢?

3、寻找身边其他人(如亲人、邻居、老师、售货员、医生等)的优点,在小组内交流。

四、制作优点卡

1、教师:学会欣赏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请欣赏教材中同学为他的好朋友写的优点卡。

2、教学生把好朋友最让自己佩服的地方记下来,制作成优点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1)制作优点卡。

(2)展示学习作品。

(3)赠送优点卡。

五、活动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跟大家友好相处,才能共同进步,一句赞美的话,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热情的喝彩,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力量。课后,请同学们为自己更多的朋友制作优点卡,送给所赞美的人,了解他(她)的感受,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第二课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9.11 总2

活动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嫉妒别人有害于身心健康。

2、欣赏别人的长处,并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学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活动准备:

搜集名人、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是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呢?还是经常看到别人的短处?为什么?

同桌交流并谈看法。

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优点,同时也都有短处、有缺点和不足。只有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优点,才能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这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交流资料,深化主题

1、看图读《苹果李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启发。

2、结合主题文字,说说什么是取长补短?

3、交流搜集的名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故事,想想: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4、小结。

三、动手演算,激发动机

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在哪里呢?我们来动手做几道题:

假如我们从全组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14个同学能找出多少条优点?从全班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呢,56个同学一共能找出多少条优点?

演示乘法算式:2×14=28 2×56=108

2、如果老师从全班每位同学身上学到一条优点,我一共能学到多少优点?

如果同学们从我们班任课的老师身上各学一条优点,你就会有多少优点?

3、通过演算这几道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我们的品德更加高尚,学习更加优秀,工作更加出色,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同学们一定非常愿意这样做,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四、联系实际,树立榜样

1、请学生列举同学中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并请这些同学谈谈这样做对自己成长起到什么作用。

2、小结:无论是谁,都有优点、长处,也都有缺点、短处,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会有进步。

五、激情回味,总结教学

1、师:你想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天天进步的人吗?请你记住: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出色的同学,他们有的成绩优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灵手巧,有的助人为乐┅┅看到别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过自己,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诚地祝福并告诉他们:我要向你学习。一句话,要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下节课我们要以“我远离‘红眼病’”为主题开展一个班队活动,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如诸葛亮与周瑜,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①你知道什么叫红眼病吗?

②红眼病的症状有哪些?

③能说说红眼病的危害吗?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知道人各有所长。要能欣赏别人的长处,积极、主动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懂得嫉妒害人害己。通过互帮互学,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都有发言权》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感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人人享有发言权,大家说了算”,感受民主的好处。

2、理解公平、公正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做到对人对事公平、公正、为人正直。

3、鼓励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善于倾听他人。

本单元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1、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活动建议:

1、力求贴近学生的学校、家庭等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民主的重要。

2、拓展教学内容,教学素材从学生现实生活扩展到更宽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他们未来的生活联系起来。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谁说了算》2课时

《我们自己做主》2课时

《勇于“说”和善于“听”》2课时

《我做合格的小公民》3课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课:谁说了算

第一课时:谁说了算总第9 9。30

活动目标:

1、析家庭、学校等民主现状,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

2、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份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学校“实话实说”的栏目主持人,今天我跟大家聊的话题是:谁说了算

板书:谁说了算

二、调查讨论

1、主持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谁说了算呢?下面我们现场进行一次现场测

试,希望大家要实说实说。

2、分发调查表,分组讨论并按要求把调查表填好。

3、统计调查表并分别从各选项中选派代表联系实际用具体事例陈述自己的观点。

4、主持人小结: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家的选择都不尽相同,究竟谁说了算是还值得深

思的问题。

三、故事导读

(1)如果班长李明不和同学商量,独自做决定会怎么样?

(2)全班同学在商量集体的事情时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

(3)活动最后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4)讨论:商量集体的事情时,你是怎么做的?你以为应该怎么做?

(5)小结:集体的事不能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在活动中出现不同以及,其实是正常现象,我们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商量着办,个人服从集体,

这都是统一大家意见的好办法。

四、联系实际,体会主题

1、讨论关于班费怎么花的活动。

2、分组讨论并将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民主无处不在总第10 10。8

活动目标:

1、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到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知道在我们国家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享有民主权利。

活动准备:

有关民主的新闻、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班内的大小事情都是大家说了算,其实无论是在学校、工厂,还是在农村、城市,社会生活呼唤民主、平等、和谐,无论大小事,人人享有发言权,事情大家说了算,一句话:民主无处不在。

板书:民主无处不在

二、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1、各小组交流,汇总课前调查的有关民主的新闻、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2、课件出示“校长信箱”“职工代表大会”“政务、财务公开栏”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交

流讨论

(1)你对哪组画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校长信箱”的肚子里可以装哪些东西?“职工代表大会”有什么好处?“政务、财务公开栏”的公开内容有哪些?

(3)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例子吗?结合“市长热线”和“价格听证会”

谈谈自己的想法。

3、阅读“小资料“

课件出示今年三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实况录象和记者对人大代

表的实际采访,让学生再次感受国家各项政策的民主性。

4、教师小结:在我们国家民主无处不在,人人享有发言权,事情大家说了算。

三、课外延伸

课下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大代表并对他们进行采访,问问他们当选的经历及他们是怎样为人民办事的,做好记录和自己的感受,下节课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乡村新发现》

第四课热闹的农民运动会总第23 11.14

教学目标:

1、了解农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感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2、通过设计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动脑能力。

3、发现农村里的新鲜事,体会农村的发展与进步。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调查了解乡村经常开展那些活动。搜集并了解有关运动会的信息资料。

2、调查了解乡村里的新鲜事,搜集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第三届农民运动会的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精彩录像片段。

2、指名回答录像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设计比赛项目

1、交流、展示搜集了解到的有关运动会的信息或资料图片。(奥运会、全运会、大学生运动会或有关各种运动会的会徽、会歌、吉祥物、会旗等)

2、说说农民运动会上有哪些比赛项目?有什么样的独特奖品?(如果不了解可以猜一猜。)

3、请你为农民运动会设计一些独特有趣的比赛项目,说来让大家听听。

4、学生分组讨论、设计。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设计的比赛项目真有趣,你还可以组织身边的人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三、设计会徽和吉祥物

1、展示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

2、自主交流,说说或猜猜它们有什么含义?

3、指名说说,教师适当介绍。

4、让学生分组自由设计会徽和吉祥物。

5、分组展示作品,并说出设计理由。

四、新闻发布会。

1、教师导语:我们农村不光要开运动会,而且每天还有许多新鲜事发生,同学们搜集了很多乡村里的新鲜事,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乡村新闻发布会”。

2、学生分小组发布新闻,其他同学自由提问,请新闻发布人回答有关问题。

3、比一比哪组的新闻最精彩,头号新闻最多。

4、交流讨论:村里怎么有这么多新鲜事?

5、投票选出各小组播报的新鲜事的头条。

五、活动延伸——办乡村故事报。

1、教师建议让学生课外分组出一期乡村故事报,并进行展评。

2、学生讨论交流故事报如何编辑以及编辑的内容。

3、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提出编辑的要求。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

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三课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第一课时颂草原总课时32 12.5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的物产和风情,理解和尊重草原

人民的生方式,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

2、草原图片、文字、音乐。

3、在草原的照片、草原游记。

教学过程:

一、走进草原。

1、谈话导入走进草原。

同学们,大自然是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

卷,下面大家听一首曲子,(放《蒙古人》一曲,)让优美的乐曲伴大家一起领

略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2、资料收集,了解草原。

(1)考一考。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草原的资料,我想考一考大家,我国的草原主要

分布在哪里?其中哪儿的草原最大?(边说边填空)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

()、()、()等地。其中()草原最大。

(2)说一说

小组汇报有关草原的其他知识。如气候、物产、经济、服装、生活方式,相互交流。

二、师生颂草原。

1、图片欣赏,进入情景。

(1)你们搜集的资料很全,真是太棒了,我为你们鼓掌。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欣赏,(生回答)不过老师要请大家边欣赏边给这些图片起个名字好吗?

(2)学生欣赏图片,并快速取名。(牛羊成群、草原情……)

2、师颂草原,激发情感。

(1)日记展示。

教师导语:迷人的草原,古朴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文物古迹让人流连忘返。

教师展示自己或搜集的他人的描写草原的日记让学生欣赏。

(2)照片欣赏:教师展示自己或搜集的草原照片。

(3)说一说:你在这些照片中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草原见闻,说给大家听听。

(4)比一比:将草原和我们生活的地方、牧民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相比,有什么不同?

(5)诉真情:来到这风光美、人情美的草原,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心情呢?

(学生回答)

3、歌颂草原。

让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歌颂草原。

(1)唱歌。

(2)吟诵。

(3)书画。

……

三、关注草原

课后延伸:让学生了解西部大开发给草原带来的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的物产和风情,理解和尊重草原人民的生方式,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二课时西部放歌总课时33 12.6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西部及西部开发的需求,体会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西部开发的资料。

2、课件:《西部放歌》、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欣赏歌曲。

播放《西部放歌》

(1)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2)谈一谈。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激发情感。

2、了解家乡。

出示挂图。

(1)让学生找一找家乡的位置是在祖国的东部还是在西部。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家乡有什么特产、资源和优势。

(3)说说自己家乡还需要哪些帮助?

二、认识西部。

小小辩论会:西部是“荒、远、边、穷”还是“大、财、宝、美”?

(辩论前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如戈壁滩上寸草不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石油开采风风火火、雪山风光优美,等等,各自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东部、西部的优势与不足。

小结:正因为存在着差异,交流合作才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三、关注西部

1、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地区间交流合作的事例。(可以收看电视新闻,翻阅报纸等。可以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如心连心慰问演出等;也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如西气东输管道铺设等。)

2、小组汇报。

3、师:同学们,我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因为远离海洋,一些地方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因此,我国做出了开发西部的伟大战略。

4、讨论:西部开发可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促进西部发展。

四、课后延伸:

畅想明日的大西部,说一说,画一画它将来的样子。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西部及西部开发的需求,体会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我们是炎黄子孙》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

3、珍视祖国的文明史,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本单元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单元各课内在联系:

本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是由《从远古走来》、《站在长城上》、《古老的丝绸之路》、《我的历史名人档案》这四个活动主题组成。《从远古走来》以事带史,通过一些历史事件、故事、传说,使学生对悠久的中国古代史有些基本的认识和大体的把握。《站在长城上》由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延展到伟大的四大发明,以及古代中国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突出它们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丝绸之路,唐朝的“东渡”、“西游”,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为载体,反映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往来。《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注重了学习历史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影响,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从远古走来》1-2课时

《站在长城上》1-2课时

《古老的丝绸之路》1-2课时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2-3课时

第一课从远古走来总课时34 12.9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扑克牌大小的空白卡片。

2、学生搜集古代重大的历史故事并制作成卡片,带好针线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五一期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到我们大陆访问,你知道他到西安祭拜过哪些地方吗?为什么到这里?(黄帝陵、炎帝陵)

二、探讨历史源远

1、说一说:交流黄帝、炎帝资料。

2、议一议:在黄帝、炎帝之前,我们的远古先人是怎样生活的?你能用成语把他们的生活方式概括出来吗?

3、画一画:远古先人的生活。

三、历史故事

1、讲一讲历史故事,谈出自己的感受。

2、做一做历史卡片

(1)可以将能代表某个朝代的服饰(如帽子)、艺术品(如唐三彩、编钟)等物品画在卡片上;

(2)可以将《雍正王朝》《成吉思汗》等熟悉的影视剧写在卡片上;

(3)可以将一些朝代的名著、名篇或其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句子写在卡片上;

(4)可以将一些历史故事画在卡片上。

……

3、制作历史年表

(1)说说历史朝代顺序,按朝代的先后将卡片连接起来,做成我们的历史年表。(2)组织学生交流:从我们的历史年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历史年表的内容可以是实物图,也可以是文字,它可以帮我们清楚地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及事件,帮我们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四、丰富知识,拓展思维

1、把全班同学找的历史故事编成《历史故事集》《上下五千年》等小册子。

2、玩历史知识卡片

(1)猜一猜:把制作好的“卡片牌”让你的好朋友猜一猜,这些历史事件、物品出现在哪个朝代。

(2)分一分:将同一个朝代的“卡片牌”分为一组。

(3)排一排:各小组内把“卡片牌”按时间顺序排一排。

五、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小结: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能背诵我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及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 备课笔记(五年级第一学期)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P2 1.填一填 (1):水、空气、适宜的温度(2):实验对照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①取6粒绿豆种子 ④分别在2张餐巾纸上各放3粒绿豆种子 ⑤将2个盒子都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个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P4 1.选一选A、B 2.实验探究 (1)阳光(2)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P6 1.填一填 (1):水、阳光、适宜的温度(2):向水性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P8 1.选一选C、B 2.实验探究 (1)通过测量蚯蚓在亮处和在暗处的时间长短来研究。(2)通过记录在亮处的蚯蚓数得出 (3)小红;理由:收集数据更科学准确,用时更短。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P11 1.选一选B、B、A 2.实验探究(右图)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P13 1.辨一辨×、√、× 2.实验探究 生物条件:水草3棵 非生物条件:泥沙 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种活,再把小金鱼、小虾和田螺放进去第七课:《改变生态瓶》P15 1.辨一辨×、√ 2.选一选B、C

3.实验探究 动物多时,耗氧量增大,鱼浮上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P17 1.辨一辨×、√、√ 2.分析解答略 第二单元光 第一课:《光和影》P19 1.填一填 (1)光源(2)投影(3)光源屏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P21 1.选一选B、C、B 2.分析解答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的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长→短→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试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一首儿童歌曲《小种子》。 2.提问,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呢?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二、设疑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呢? 例如:空气、水、温度这些都是种子发芽的外部环境。还有什么呢?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还需要具备: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这些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2.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我们可以设计几个种子发芽实验,探究一下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以绿豆种子为例,做几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不到水,叫对照组。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1)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编号,便于以后的比较、观察和记录。(2)每个盒内至少要三粒种子,因为一颗种子带有偶然性,科学实验要严谨。 结论:种子发芽要有一定的水分 第二个探究实验

科教版 科学 五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资料(二)

科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二) 班级: 姓名: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一) 一、填空(每小空2分,共计38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适 当的空气)。 2、蚯蚓生活在地下,它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 构成的混合物。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6、(流水)、(风)、(冰川)、(波浪)、(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7、奥运圣火的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二、判断对错:(12分) 1、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节能装置(√) 3、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4、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不容易改变,(×)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运动引起的。(×) 6、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一样(√) 三、选择题。(16分) 1、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A)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A、影响 B、不影响 C、无所谓影响不影响

2、物体都受一个(A )的重力作用。 A竖直向下B竖直向上C平移向上 3、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B) A小B大C没有 4、下列(B)的牙齿最锋利。 A草食性动物B肉食性动物C杂食性动物 5、( C )的植物特征是植物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A、向光性 B、向水性 C、向地性 6、(B)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A、能 B、不能 C、可以 7、中国的(A)多高山。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8、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C)大小的工具。 A、运动量 B、摩擦力 C、力 四、名词解释:(9分)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 象叫风化。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反射。 五、简答题:(共12分)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精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必须需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1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一兔子一鹰②落叶一蚯蚓一小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 学知识点全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计划.doc

仁怀市尧坝小学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

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章节课名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具体环节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绿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做种子发芽的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并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一、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 1.1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设计 了种子发芽实验,你们种下的绿 豆种子发芽了吗?

1.2 同学们实验前,猜想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光照、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你们的实验结果和猜测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们的实验记录和结果。 2.探索新知 1.3 汇报交流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汇报他的实验记录,仔细听他的汇报,并留心听他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个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绿豆有什 么变化?从实验记录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呢?

1.4 从他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他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有水的 一组是实验组,没有水的一组是对照组。实验组的绿豆发芽了,对照组的绿豆没 有发芽,从实验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绿豆发芽需要水。 1.5 统计分析实验信息 你们与他做相同实验的小组,结果与他相同吗?做其他条件实验的小组情况又怎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学生进行交流统计数据:3分钟)

1.6 从你们统计的数据中分析,思考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什么不同?从实验数据中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学生交流:3分钟)

1.7 在绿豆种子是否需要水的实验统计数据中,发现实验组已发芽的数量和对照 组已发芽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在绿豆种子是否需要光照的实验统计数据中,发现 实验组已发芽的数量和对照组已发芽的数量是一样的;在绿豆种子是否需要适宜 温度的实验统计数据中,发现实验组已发芽的数量和对照组已发芽的数量也是不 一样的。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绿豆发芽需要水,但不需要阳光, 绿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1.8 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缺 乏水同样会影响绿豆发 芽。由此可见绿豆发芽需 要充足的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二单元) (2008-09-02 15:47:24) 转载▼ 分类:教学心得交流 标签: 杂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4、《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一、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二、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三、教学时间:40分钟 四、整体分析与构思: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 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源于岩石。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准备:土壤、放大镜、镊子、小勺、木棒、白纸、塑料杯、水(加入明矾,起加速沉淀的作用)、更长时间沉积下来的水中的土壤微粒、抹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1--4单元复习提纲1-2-3套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