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讲课提纲

王欢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讲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一门以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通过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重要方法,从而具备设计、组织、实施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进而能够结合研究资料对国情、省情实际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为进一步掌握系统的学术研究和统计分析手段建立基础。

?教学学时与考核:

共安排76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张剑,安海忠编著:《社会研究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书目:

[1]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2]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3]谢宇著:《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第二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版。

[4]H enslinJames,林聚仁著:《社会学入门:一种现实分析方法(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J oy P.Gall, M.D.Gall, Walter R. Borg: APPLY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 PRACTICAL GUID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9.

?教学专题与内容:

第一讲:社会研究方法概述

教学重点:把握社会研究的概念、作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应当遵循的伦理准则。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内涵

1.概念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是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方法。

2.特征

①社会研究的主题是社会性

②社会研究的方式是经验性

③社会研究的问题是科学性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作用

1.描述状况

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人们深入认识现象的基础。

2.解释原因

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这一作用比单纯的描述状况更为深入一些。

3.预测趋势

除了对过去的和现在的社会现象解释之外,社会研究还可以对未来的社会现象或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当然这种预测同样要以准确描述和正确解释为基础。

三、社会研究面临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但人不同于无生命的物体,也不同于不会深思熟虑的动物。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动机、对社会研究的活动有反应的研究对象。

2.研究本身的干扰性

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他所研究的行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干扰和影响。

3.研究现象的复杂性

研究对象的复杂化,是指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人既作为一种生物个体,同时作为一种社会个体的事实,决定了导致一种社会行为发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必然涉及许多社会的、心理的、历史的、文化的和其他因素。

4.伦理等因素的制约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十分严谨地在自己的研究与人们的尊严、权利、利益之间,在自己的研究与社会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之间,划开明确的界限。

四、社会研究的伦理准则

1.被试自愿参与

不论是从研究者的良知,还是从保护被试的角度,必须在实验研究前告知被试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且需要完全自愿,任何人都不能被迫参与。

2.对参与者无害

研究者绝对不应该对被试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必须在研究设计阶段,仔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咨询有过类似研究的学者,设定可能出现危险情况的紧急干预措施。

3.匿名保密保护

所谓匿名,是指当研究者和读者都不可能将回答和回答者对应起来时,研究就达到了匿名的要求。

所谓保密,是指研究者能够指认特定研究对象的回答,但是承诺不会公开,这就达到了保密的要求。

4.谨慎对待欺骗

研究对象身份的处理事关重大,研究者对自己身份的处理也很微妙。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2.简述社会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论述题:

试述社会研究的伦理准则。

第二讲:社会研究建构

教学重点:把握社会研究建构的三个阶段,掌握选题的途径,明确研究设计的基本程序,明晰测量与抽样的方式方法。

一、选择问题阶段

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开始于对问题的选择。

(一)选题的来源

1.现实社会生活

社会现象多数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找到,这是选择问题的第一个主要来源。

2.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和经验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特定记录,也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感受的积累和沉淀。这种经历形成了人们观察各种事物、理解各种现象的基本视角和出发点。因而,从亲身经历当中寻找问题,这是第二个主要来源。

3.相关文献

作为研究问题的想法、灵感和火花,常常可以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的内容中,从报纸杂志的文章和标题中,以及从学习笔记和谈话记录中采摘到。从文献中寻找所需要的是一种留心和思考。因而,从相关文献中寻找合适的选题,这是第三个主要来源。

(二)选题的标准化

1.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

2.创造性

创造性,也称为创新性或独特性,是指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研究者所确立的这个选题,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行性,量力而行。

4.合适性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选题的明确化

当针对所观察的社会现象,按照选题标准选择出一项研究问题之后,需要将所选择的大而泛、笼统而模糊的问题领域明确化为一项具体的研究问题。

从操作上而言,选题明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明确化,可以采取先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和做法,通过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来达到这一目标。

2.明确陈述研究的问题

第一,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最好是运用变量的语言,采取提问的形式。如现象(或变量)A与现象或(变量)B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第二,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即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不止一种回答。

二、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内容。研究设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研究目的

1.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2.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其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

3.解释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其目的是揭示原因、说明关系。

(二)研究方式

1.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可选择的研究方式有四种,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2.研究方式的选择

由于每一种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它所能回答的问题类型,以及我们应用它们来研究社会现象及人们的行为时所具有的优点和局限性各不相同,因而,在具体应用上也应有所选择。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现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同时,对同一个研究问题或同一个假设,研究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要根据方便、经济、科学、可行的原则,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式。特别要认真考虑各种方法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考虑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对结果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方案的设计

三、实施测量阶段

(一)测量

1.概念

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也就是,按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赋值的过程被称为测量过程。在社会研究中,测量的目的是将经验实践的特性或特质转变为可以研究的形式,将其划分为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

2.要素

①测量客体;②测量内容;③测量法则;④数字和符号

3.概念的操作化

操作化是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二)抽样

1.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调查

对象,进而克服全面调查的实施困难、费用高、时间长等特点,也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的主观随意性和样本代表性不强的弱点。

2.抽样的相关术语

①总体、样本;②抽样框;③变量;④置信水平

3.抽样的基本程序

①界定总体

界定总体是在具体抽样之前,对抽样总体的范围和特征加以明确的说明。

②制定样本框

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搜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准确的样本框应当具有完整性和不重复性。

③决定抽样方案

选择合适的抽样类型、方式、方法。

④实际抽取样本

要考虑精确度、总体的性质、抽样的方法、客观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样本的数目至少要能够作资料分析用,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⑤评估样本质量

要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误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误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选题的来源、标准化与明确化。

2.简述社会研究的四种主要研究方式。

论述题:

试述抽样的基本程序。

第三讲:社会研究方式(之一)

教学重点:把握两种定量研究,即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掌握问卷设计的结构和设计原则,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设计。

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又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一)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

1.概念

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应用领域

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调查研究的某些重要类型。

①社会生活状况调查。通常是对某一时期、某一社区或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

②社会问题调查。即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③市场调查。即为拓展商品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进行的调查。

④民意调查,也称舆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⑤学术性调查。即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调查研究。这类调查的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得出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3.题材

①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②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③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二)问卷设计

①问卷名;②封面信;③指导语;④问题和答案;⑤编码及其他资料

2.问卷的制作

(1)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问卷设计必须以研究假设或研究设想为指导

必须围绕研究假设或研究设想,确定调查项目并提出问题,即问卷设计要有目的性。

②问卷必须能够取得受访者的配合

其一,提出的问题必须使受访者能够胜任回答;其二,提出的问题必须使受访者愿意回答。

③避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词语

由调查者自己想象一下自己对自己所给出的答案的感觉。如果自己都觉得答案是困窘、羞愧、愚蠢甚至被社会排斥的,那么,就要认真思考其他人在给出这些答案时的感觉。

④问卷设计要具有简明性

调查的内容要简明,调查的时间不宜过长。因而,问题的设计最好能够让被调查者迅速阅读、理解其内容,并可以毫不困难地选择一个答案。

⑤问卷设计要有逻辑性

问卷的设计要有整体感,这要求问题之间具有逻辑性,也要求独立问题本身要有逻辑性,给人以严谨、完整的感觉,保证调查资料的质量。

(2)问卷设计的步骤

①前期准备阶段:确定问卷提纲;搜集前人所使用过的相关问卷;做一定的探索性工作。

②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和框图法

③试用:问卷初稿设计好之后,不能直接用于正式调查,一定要对问卷初稿进行评估和试用之后,才能用于正式调查。问卷初稿的试用方法有两种:主观评价法和客观检验法。

④修改、定稿并印刷:逐一对初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修改,最后才能定稿,用于正式调查。

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发送问卷——回收问卷——审查问卷

(三)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1.自填问卷法

自填问卷法是指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

优点:①节省时间、精力和人力;②搜集资料速度快;③调查结果客观性强;

④有很好的匿名性

缺点:①受客观条件限制多;②获得的信息有限;③回收率和资料质量难以保证

2.结构访问法

结构访问法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优点:①调查的回答率较高;②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③调查对象的使用范围广

缺点:①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②匿名性较差;③调查费用高、时间长、代价大;④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二、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概念与逻辑

1.概念

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其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2.要素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②前测与后测;③实验组与控制组

3.逻辑

研究过程中先建立假设:X与Y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推测X现象是造成Y现象的原因,即X→Y。为了证明这一假设,首先测量在没有受到X的影响之前Y的情况;然后,通过操纵某些条件,引入被看作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即引入X;接着对引入X以后Y的情况进行测量,并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如果前后两次的情况发生显著性变化,即可以初步认为X是导致Y变化的原因。

(二)实验研究的程序与类型

实验研究的方式与其他社会研究方式一样,遵循着社会研究从选题开始直到得出研究结论的基本逻辑过程。

1.程序

①准备阶段: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提出理论假设和工作假设;进行实验设计

②实施阶段:选取实验对象;实施试验

③资料处理阶段: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类型

①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

二者是针对实验的规范程度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能力而作的区分。

标准实验是指具备以下要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组,前测和后测,封闭的实验环境,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操控等。

非标准实验是指不具备标准实验所要求的所有条件,而为了研究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省略或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实验。

②实验室试验和实地实验

严格的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内进行,当然实验也可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前者称为实验室实验,后者称为实地实验。

③双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讲都是未知的,即究竟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被给予了实验刺激,参加实验的双方都不知道。实验刺激是由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之外的第三方任意分派给定的。

(三)实验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1.设计

①古典实验设计;②前实验设计;③准实验设计与特殊设计;④真实验设计

2.评价

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客观、准确的反映,所以一项实验是否具有内在与外在效度是评价研究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

内在无效度是指实验的结论没有正确地反映实验本身,因变量的变化包含实验刺激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实验研究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的作用,就会导致不正确的研究结果。引起内在无效度的主要来源是:①历史事件;②个体成熟;③实验本身的影响;④测量工具;⑤极端值的影响;⑥被试选择的偏差;⑦实验处理中的传播与模仿

外在无效度是指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时所出现的失真情况。为了在实验设计时,提高实验效度,研究者们通常会采用以下控制方法:①恒定法;②纳入法;③平衡法;④循环法;⑤双盲法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问卷设计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2.简述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的优缺点。

论述题:

试述实验研究的程序与类型。

第四讲:社会研究方式(之二)

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分析的程序,实地研究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文献研究

从研究的逻辑和基本原理上看,文献研究与其它几种社会研究方式(尤其是调查研究的方式)并无大的区别,只是由于这种研究方式所用资料的不同、资料来源的不同,因而,导致其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有所不同。

(一)文献研究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类型

最常见的文献研究方法有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二)内容分析法

1.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20世纪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献研究方法。它通过考察人们所写的文章、书籍、日记、信件,所拍的电影、电视及照片,所创作的歌曲、图画等,来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特征,进而了解和说明社会结构及文化变迁。

其研究目的,主要是对文献资料重新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因而,内容分析实际上是对现存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进行再分析的一种技术,用以解释文献的内在结构、传播过程以及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

2.示例

3.适合采用内容分析法的议题

①有助于处理数量相当庞大的文本

②有助于研究“千里之外”的主题

③有助于揭露随意观察文本时很难发觉的信息

4.程序

①选定研究的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解释其中差异的单位。针对问题

或假设寻找分析所需要的各项考察因素。

②界定目标总体的范围

③抽取样本

在内容分析法研究中,确定总体后,一般按照三个阶段进行抽样:

第一阶段,名称抽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常用的分层标准有地域分布、手中类型、编辑方向、重要性或者规模、播发时间等。

第二阶段,日期抽样,即选择哪一段时间的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日期抽样的一个原则是:事件发生率越低,抽样选择的日期就应该越多。

第三阶段,内容抽样,即确定抽取资料的单元,抽取所要分析的内容,可能是一份、一段、一篇、一页。

④确定编码体系

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对内容进行编码:一是初始编码,即在对数据进行初步测试之后进行分类,这一分类系统是基于数据本身呈现出来的事实和主题;二是在基于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在数据搜集好之前提前编码建立分类。

⑤阅读样本文献并按编码体系进行数据统计

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

对统计分析结论进行有用性和可靠性分析,既要对分析体系的合理与否提供定量的支持,又要根据结果对实际问题提出解释。解释结论时要谨慎,必要时结合口头或文字资料,甚至研究者的观察,做出尽可能切合实际的推断。

(三)二次分析

1.概念

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是指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2.步骤

①选择研究的主题

必须针对某个假设或某种研究问题仔细地考虑操作问题。哪些变量是关键性的,哪些变量是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测量。

②寻找合适的资料

③对资料的再创造

得到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后,往往要对资料进行一些加工。第一,要从资料中寻找或重新定义所要研究的变量。第二,应该仔细地研究这些变量。第三,可以抽取样本中的一个部分作为分析的对象,但必须重新考虑抽样设计。

④分析资料

3.二次分析的优缺点

优点:①省时、省钱、省力;②适合于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

缺点:①所用资料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不足;②所需数据资料有可能在现有研究数据中完全找不到。

二、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也遵循着一般实验的逻辑,而其主要特征是被研究的对象不与他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相分离。

(一)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1.概念

实地研究,又称现场研究和实地调查,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特点

①研究范畴:属于质的研究

②资料采集:文字和图片

③研究重点:一方面,通过丰富的细节描述来探索事物发生的社会环境和事物所传递的社会意义,通过科学的视野来认识社会,另一方面在实地研究中形成理性认识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让理论得到充分的检验。

④研究规模:不超过10人

3.类型

实地研究一般以一个社会实体或单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非结构型访谈方法搜集资料。

①个案研究

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

其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

②社区研究

当研究的个案是一个社区时,通常被称之为社区研究。社区时人们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社区也是构建整个社会的一种重要单位。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而,社区研究也是社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者通常采用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而且研究者通常要在该社区中生活一段时间,参与当地人的生活。

(二)实地研究的过程

1.程序

①选择调查点或调查对象

实地研究要想获得有效的研究资料与数据,必须深入实地,那么选择合适的调查点以及调查对象时第一步。调查点的选择,一般是研究者根据个人判断或者所研究内容的性质来决定的。

②获准并进入现场

它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性,并不是保证能获准进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一种必要条件。研究者要能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常常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

③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获准进入在一定意义上只是完成了进入实地的表明程序,并不一定能保证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因而,尽快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使研究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与被研究对象的沟通方式,随时关注到他们的顾虑,以另一种方式与对方进行协商。

④实地研究中的记录

参与观察的记录通常是先看在眼里,然后再记录在本子上。一种是比较正式的、事先约好的访谈;一种是非正式的、偶然的、闲聊式的、非常随意的访谈。最好做到“不引人注目地记录”,即记录的动作要小,记录的速度要快,记录的时间尽可能短。

2.示例

(三)实地研究的方法

实地研究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来搜集研究资料。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根据研究需要,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其他科学手段或科学仪器,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相关资料。分为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等。

为了保证观察的信度和效度,在观察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程序:第一,在观察的准备阶段,确定观察的客体和对象,明确研究目的,提出观察任务。

第二,选择观察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工作程序。

第三,为进入观察现场,进行对外联系工作。

第四,进入观察现场,通过具体观察搜集资料。在结构式观察中,可以自备观察卡片或者观察表格,进行统一个观察记录;而在非结构式观察中,则要时时保持敏锐的观察眼光,将所有相关的现象以及感受等都记录下来,以便在后期的研究中使用。

2.访谈法

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分为结构型访谈与非结构型访谈、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等。

对于实地研究中的正式访谈来说,在实施的每个环节都有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一,在访谈准备阶段,确定访谈对象、访谈时间与地点,特别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制定一个较完善的访谈提纲。

第二,在访谈过程中,要营造一个比较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以尽可能自然地结合受访者当时具体的情景展开,要达到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的标准;主要解释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访谈等;访谈中要注意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回应等问题。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内容分析的基本程序。

2.简述实地研究的特点。

论述题:

试述实地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第五讲:资料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定量资料分析和定性资料分析的整个过程与方法。

一、定量资料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①资料的审核

资料的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它是指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的审阅,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

对定量资料的审核主要集中于资料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合格性。

资料的完整性审核:一是总体的完整性,即检查调查过程是否都按设计的要求完成了,应该调查的内容是否都被调查到了,还要检查问卷的回收率,研究有效问卷的比例;二是检查每份问卷上的问题是否有漏填的情况等。

资料的统一性审核:一是检查所有问卷、报表登记填报方法是否统一;二是检查对同一指标的数字所使用的度量单位是否一致,以及不同表格对同一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否统一等。

资料的合格性审核:一是提供资料者的身份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调查对象的身份;二是所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填报要求;三是所提供的资料是否合乎逻辑和常识,资料之间有无互相矛盾之处,与其他有关资料是否有明显出入等。

②资料的转换

使用SPSS和EXCEL将原始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

③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问卷上将转换过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另一种是先将问卷上标号码的数据转录到专门的登录表上,再从登录表上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④数据清理

录入数据资料后,需要仔细地进行数据清理,避免有错误的数据进入运算过程。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有效范围清理;第二,逻辑一致检查;第三,数据质量抽查。

(二)统计分析

二、定性资料分析

(一)定性资料及其形式

1.概念

定性资料是指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2.特点

①来源的多样性

既有观察得到的资料,也有访谈得到的记录,还有其他一些随笔式、日记式、感想式的笔记和现场中得到的其他相关资料。

②形式的无规范性

调查资料是最为规范的资料形式,无论是资料内容,还是其结构,都在调查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规范和统一起来了。同样地,实地研究、文献研究中的资料也与调查资料相似,都具有结构统一、形式规范的特点。而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无论是观察记录,还是访谈记录,或是其他各种笔记,它们从内容到形式,却往往处于一种零散的、杂乱的、无固定结构的状态中,表现出明显的无规范性特征。

③不同阶段的变异性

3.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的区别

①分析程序与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

定量资料分析使用专门的资料分析程度和技术,并且这种分析程序和技术在不同的社会研究项目之间是一样的,即假设检验的模式和统计分析方法没有什么变化。

定性资料分析却很少有标准化的分析程序或技术。定性研究的内在逻辑是归纳的,即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因而,研究者在开始从事一项具体研究时,往往无法预料整个资料分析过程的各个细节,只能有个大概的估计,而最终每个研究者所走过的分析过程也不会完全相同。

②资料分析的开始点不同

定量资料分析是研究者收集了全部的资料并将它们变成数字和输入计算机后才开始进行的。并且他们的分析工作也主要是操纵这些数字,以便从中发现各种模式和关系。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精确性高,结构简练。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3.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4.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时间顺序非虚假关系;5.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6.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7.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8.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领域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2

社会学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9-04-16 20:27:16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5分) 1. 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一般采取的方法不包括()。 (5分) A客观检验 B逻辑检验 C判断检验 D计算检验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2. 选择调查课题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5分) A现有文献资料 B个人经历 C想象 D现实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3. 某厂有男工400人,女工200人,要从中抽取一个60人的样本,最好采取的抽样方法是()。 (5分) A分层抽样 B定额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4. 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叫做()。 (5分) A折线图 B曲线图 C矩形图 D圆形图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5.

我们要解释“城市犯罪率为什么增高”的问题时,就应考虑以()为分析单位。 (5分) A个人 B社会人为事实 C社区 D群体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8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进行抽样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是()。 (5分) A可测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方便性原则 E目的性原则 正确答案A,B,C,E您的答案是ABCE回答正确展开 2.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

(5分) A顺序变量 B中介变量 C类别变量 D自变量 E因变量 正确答案B,D,E您的答案是BDE回答正确展开 3. 调查者专门派人将问卷送给被选定的调查对象,待被调查者填完后,再派专人收回问卷是()。 (5分) A邮政问卷 B访问问卷 C报刊问卷 D送发问卷 正确答案A,B,C,D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4. 李克特量表的制作程序包括()。 (5分) A确定量表的内容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摘要纵观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综合应用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创新的途径。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社会学研究越来越重要。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社会学思想在欧洲诞生以来,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形成了多种研究范式,每种研究范式都规划出不同的学科框架,但是统一的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境下,我国的城市社会学究竟怎样建设和发展,是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社会学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可以为我国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提供启示。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发展轨迹城市问题城市建设城市气质女性视角 正文 一、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轨迹 1.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的引擎 欧洲社会学家关注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开端。19世纪的工业革命加快了德、法等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速度,大量农村人涌人城市。伴随着城市人数激增,许多城市失业问题突出,食物、住房、医疗卫生设施严重短缺,进而引起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城市秩序混乱,城市人生存状态不断恶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滕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等社会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城市。滕尼斯比较了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阐发了城市生活的特性;齐美尔从城市社会心理的角度揭示了城市的高节奏和理智化的精神生活特征;迪尔凯姆发现城市社会是典型的有机团结,存在着非人格性、异质化和竞争等问题;韦伯建构了城市理想模型,把中世纪城市看作历史上唯一的完全城市社区。指出现代城市因过分理智和重视利润而衰落。虽然这些社会学家没有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但是他们采用乡村与城市相对照的模式来研究和揭示城市的特性,发掘当时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以理论方式对当时城市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 美国城市社会问题触发了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大量农民和移民涌进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城市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失序程度相当严重。在工业发展迅速的芝加哥市,“举目皆是移民和季节工”。庞大的城市贫民队伍使城市更加混乱不堪。“几乎所有都市都存在大面积的贫民窟。贫民窟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又反过来造成这里人口教育水平低下、道德水准滑坡、暴力、犯罪、种族冲突盛行。”城市几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帕克在做新闻记者期间,广泛地观察和接触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的越多,他的困惑就越多。“几乎可以肯定,帕克在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时候,缺少一种思维和分析的武器,不能解决他自己的困惑。”这些困惑驱使帕克转入社会学研究来寻找解答,于是帕克带领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对芝加哥市展开大规模研究,旨在发现城市人口和社会机构组织而成的特定秩序及其影响因素,解除当时出现的城市失序状态。 英国城市住房问题是新城市社会学的缘起。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医疗保健、住房改革、城镇规划、教育等方面,试图逐步用社会化的消费方式解决市场模式存在的问题。雷克斯和帕尔等社会学家关注这一问题,孕育了新韦伯主义城市社会学理论。 欧洲的城市社会危机引发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城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使得社会学成为了能够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 一、观察法 孔德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越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越是需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孔德将在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他认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就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其中,对于社会静态现象的观察必须在社会静力学的指导下进行,而对于社会动态现象的观察自然离不开社会动力学理论的指导。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 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三、比较法 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两点重要性: 1、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出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 2、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 一点不足:就其本质而言,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而只能把他们当做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四、历史法 历史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他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历史的方法是相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 小结 接下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孔德特别强调的是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特殊作用。 第一部分,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孔德在从社会动力学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功能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1.社会学这个词是由奥古斯特?孔德首先提出,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 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 3.韦伯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的科学 4.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5.格奥尔格?齐美尔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他反对实证主义,认为社会是独立于个人之上的真实存在的观点,也反对社会的抽象的和只有个人的存在才是真实的观点,而主张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他于1908年和1917年先后出版的,《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和《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两本书,深刻地论述和研究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至1918年) 二、社会学的特征: 1。整体性:社会学从整体角度考察并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整体性是社会学创始人确定并为后人坚持的最基本的特点,所谓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就是整体性。 2。综合性:两层意义: (1)社会这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相比,它不是专门研究一种社会现象,而是研究所有社会现象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2)社会学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它是从各种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中去寻找规律性。 3.经验性: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 4.应用性: (1)社会学的知识非常贴近社会生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着、体验着的,掌握了社会学帮助人们更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理解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问题 (2)社会学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全体成员所关注的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简答题: 1、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理论研究包括哪些类型? 一般来说,即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 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建立假设得到理论解释——观察、概括、抽象、检验已有理论,提供新理论解释) 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论性研究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的选题方向更多地集中在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过科普读物的方式给普通读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5、简述应用性社会研究的主要领域? 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 6、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部分:一是实地考察;二是请教专家;三是查阅资料。 7、简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比较简单,不太严格。观察法、访谈法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一些典型个安调查,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 8、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复杂,方法更精致、更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9、普查的主要特点? 第一,普查资料本身可准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调查项目一般都较少,并且对资料的深度要求不高。 第四,普查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 10、抽样调查的特点? 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社会学研究方法

常见的八种理论: 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 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结构化(structuration theory) 符号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理性选择(rationalchoice theory) 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 新功能主义(neo functionalism) 弱关系(strength of weak ties) 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 结构洞理论强调人际网络中存在的结构洞可以为处于该位置的组织和个人带来信息和其他资源上的优势。1992年,博特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 Holes),研究人际网络的结构形态,分析怎样的网络结构能够带给网络行动主体更多的利益或回报。所“结构洞”就是指社会网络中的空隙,即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直接联系,即无直接关系或关系间断,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如果两者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而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形成联系,那么行动的第三者就在关系网络中占据了一个结构洞,显然,结构洞是针对于第三者而言的。博特(Burt)认为,个人在网络的位置比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个人的信息、资源与权力。因此,不管关系强弱,如果存在结构洞,那么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行动者联系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这样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回报因此,个人或组织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建立广泛的联系,同时占据更多的结构洞,掌握更多的信息。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的弱关系力量假设。格兰诺维特认为,由于拥有强关系的个体之间的同质性较高,他们拥有的资源也十分接近,因此个体不容易从强关系中获得自己稀缺的资源,而弱关系则恰恰相反,由于彼此之间的异质性较大,双方更可能拥有彼此稀缺的资源,因此个体能从弱关系中获得更多。但是这其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弱关系中的双方由于某种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存在着隔阂(这也正是他们是弱关系的原因),他们怎样才能更加顺畅地实现交换呢?而这正是结构洞理论所关注的地方,因此弱关系力量假设可以看作是结构洞理论的根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如果说弱关系力量假设是结构洞理论的根基,那么强关系力量假设无时无刻不在动摇着这种根基,这也是结构洞理论受到的攻击的一个重要来源。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整理资料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6)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9) 第四章研究设计 (11)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3) 第六章抽样 (16) 第七章调查研究 (19) 第八章实验研究 (23) 第九章文献研究 (24) 第十章实地研究 (25)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29)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30)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32)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第一章导论 一、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参见P 4)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 关的社会现象,因此: 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 有自我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 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 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四、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是隶属于社会学论文最早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讨论现代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组织,研究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城市社会学论文包含了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提供了121条优秀的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除夕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

论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 【摘要】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众多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都可以普遍采用的一般性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论述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统计调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建立研究构架、确定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抽样方案、汇总统计资料等。普查的几个特点: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实地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访问法等,其中以参与观察法运用最多。实地研究的程序的特点:准备阶段较短,调查阶段很长;在调查阶段中要经历一个由观察→发现→再观察→再发现……的过程;调查阶段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 【关键词】研究方法统计调查实地研究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个案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理解成“社会学用以研究社会的方法”或“进行有关社会方面研究的方法”,那么,也可以将其称为“社会研究方法”。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是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准确性原则)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及时性原则),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完整性原则)。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校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一、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一)、普查普查是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普查的几个特点: 1. 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 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 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1).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进行,如2010年进行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 第三产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3”的年份进行,如2003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3).工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5”的年份进行,如2005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工业普查。(4).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2)

第一章导论 ?知识要点 一、社会研究 二、社会研究方法 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四、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 五、社会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 :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 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 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 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特点: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方法 ?方法(method):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办法等。 ?研究方法: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陈向明)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中所使用的…… ? 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methodology ) ?方法论: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 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方法论基本问题: ?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

?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四、社会研究的具体过程 ?理论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五、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 ?华莱士“科学环” ?理论建构的过程 ?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示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现象的研究 ?从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示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现象的研究 ?小结 ?理论检验的具体步骤: ?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 ?收集有关的资料。 ?分析资料。 ?评价理论。 ?理论检验过程示例: ?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命题。 ?形成“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这一待检验的命题。 ?继而推导出“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决定人们的政治参与水平”这一假设。?收集与分析资料。 ?得出结论。

北大社会学讲义-城市社会学研究

城市社会学研究 (15个课时) 主讲:于长江(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电话:62757937) 授课时间:2004年秋季, 授课地点:待定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向学生提供有关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重要人物、重要课题研究等,启发同学对城市社会学、都市化和城市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为有兴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学提供学术支持。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现代化与都市化: 1)现代化发生地的都市化;2)移民地都市化 2、西方都市社会学某些理论: 齐美尔、沃斯和“都市性”、生态学派(派克,布吉斯等)、新城市社会学(Manuel Castells 新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当前区域都市化和多中心学派)。 3、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1)世界都市发生史;2)全球化过程中的都市;3)世界范围内的“反都市”思潮 4、中国都市社会学研究: 1)中国城市社会学的思想渊源和研究现状;2)小城镇以及“中国都市化”的争论 5、有关城市、城市化研究的实际课题 城市社会学与现代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有密切的联系,本课程把城市社会学置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动态角度探讨城市社会学以及相关问题。 授课方式: 本课程以研究生为对象,基本形式为教师专题讲解、学生课堂提问发言、讨论课三种方式。讨论以主题发言(事先准备)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成绩:平时和期中考试40%,期末考试60% 预备阅读材料(供参考): 蔡勇美、郭文雄主编,1978,《都市社会发展之研究》,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费孝通,1985,《小城镇四记》,北京:新华出版社。 顾朝林,1999,《中国城市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何金铭:1991,《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康少邦、张宁编译,1986,《城市社会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向德平,1994,《城市社会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易宏伟等,1990,《城市社会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张承安,1985,《城市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82页 周尔鎏、张雨林主编,1991,《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Louis Wirth(1938)U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4: 1-24. Mark Gottdiener and Ray Hutchison (2000) The New Urban Soci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1、简述社会学的特征: (1)整体性:社会学从整体角度考察并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综合性:既是研究所有社会现象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又是从各种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中寻找规律性; (3)经验性: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科学发展的基础; (4)应用性: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应用设计学知识的主体是最广泛的。2、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③预测性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④规范性功能:是确定预订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订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①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以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这种研究我们称之为“社会批评”。②它的目的是通过矛盾的分析,更好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简述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理论,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①社会现象的性质;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