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语文考点

常见易混成语异同辨析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

私吝啬,语意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同:都有不能想象之意。异: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同:都有不整齐的意思。异:指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指物时,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同: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同: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异:前者重在说话人的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同:都表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异: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遇难者于死地。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同:都表经常变卦。异: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侧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同:都表达到的境界很高。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等方面。

穿凿附会牵强附会

同:都表生拉硬扯。异:前者指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后者是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在一起。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同: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异:前者强调互相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同:都指讲听惯了、听厌了的话。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后者重在指很平常的老话。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同: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同:都表示崇拜之意。异:前者偏重崇拜;后者偏重敬佩。

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同: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异: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意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同:都表示十分愤怒。异: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同:都表示没有私心。异: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同: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异:前者强调逐步紧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得到了

这个,还想要那个。

低三下四低声下气

同:都形容卑躬、无骨气。异:前者重在卑躬下贱;后者重在恭顺小心。

大吹大擂自吹自擂

同:都有吹嘘之意。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后者则只能是自己。

掉以轻心漠不关心

异:前者指用轻率的态度对待某事;后者形容对人或事冷淡,不关心。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同: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只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异:前者只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之意;后两者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中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同: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异: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风言风语流言飞语

同: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同: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异: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前者还可比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异:前者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后者指很难想象,很难考虑。

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同: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同:都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异:前者偏重不求进取;后者偏重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同: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异:前者侧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襟怀坦白;后者偏重指行为正当、正派,襟怀坦白。

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同: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异:前者侧重不再做坏事;后者侧重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悔过自新痛改前非

同:都有改正错误之意。异:前者重在未来,强调重新做人;后者重在过去,强调错误改正得彻底。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同:都形容不知羞耻。异:前者重在脸皮厚;后者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同: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异: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指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含糊其辞闪烁其词

同: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异:前者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说话遮遮掩

掩、躲躲闪闪。

涣然冰释烟消云散

异: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情绪或思想消除。

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同: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异: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同: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异: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

同: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异: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荒谬绝伦”语义最重。

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同:都形容极度挥霍。异:前者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回味无穷耐人寻味

同:都形容意味深长。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居心叵测高深莫测

异: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疾恶如仇深恶痛绝

异:前者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后者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空前绝后凤毛麟角

异:前者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后者比喻珍贵的事物。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同:都有特别看待之意。异: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异:前者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绝;后者指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六神无主心惊肉跳

同:都形容惊惧不安。异: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临头。

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同:都有做好战斗准备之意。异:前者重在人员的行动;后者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

明察秋毫明察暗访

异:前者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后者指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情况等)。

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异: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后者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目不见睫目不交睫

异:前者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眉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或见远不见近;后者指上下眼睑上的睫毛不相交合,不合眼,形容不睡觉。

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异:前者指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后者指不知道

跟从谁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

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异:前者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同:都可形容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异:前者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强调眼光近,看不到将来。

起死回生死里逃生

异:前者指医生的医术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后者形容经历了极其危险的境遇。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异:前者指感情不能控制;后者指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异: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同: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异: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同: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异: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

深入人心耳熟能详

异: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势如破竹一泻千里

异:前者指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后者形容江河水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异: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指替别人着想。

死得其所死有余辜

异:前者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后者指虽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

死气沉沉万马齐喑

同:都形容无一点生气。异: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之意;后者偏重于不敢讲话。

天花乱坠娓娓动听

同:都有说话好听之意。异: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但夸张而不切实际,含贬义;后者形容说话生动,使人爱听,含褒义。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同: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异: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密,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

同:都指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异: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无主次之分。

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同: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异:前者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后者重领会,一般指一方。

徇私舞弊营私舞弊

同: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异: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杳如黄鹤杳无音信

同:都有见不到之意。异: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洋洋大观洋洋洒洒

同:都有内容多的意思。异:前者侧重指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后者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

一笔勾销一笔抹杀

同:都含有全部消去之意。异:前者指账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同: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异:前者侧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

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异: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东西。

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异:前者形容日夜不停;后者指从天黑到天亮。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异:前者指发一箭而同时射中两只雕,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后者指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同:都有很得意之意。异: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震动天地翻天覆地

异:前者可形容声音巨大,也可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雄伟;后者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二、常用熟语集锦

【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如: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还坚持要我背乘法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如: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如:美经济学家提醒中国外贸,“吃小灶”不足取,以长期补贴刺激出口会破坏经济平衡。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如:致富心切上了当,四十万元打了水漂。

【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如: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穿小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

【侃大山】吹牛,说笑话,没有目的的聊天。如:我们家从卧室、厨房到卫生间,都得穿过客厅,像我这样三天两头跟朋友在客厅里侃大山,倒确实给家人带来了不便。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如:很多地方都提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地为投资者“跑龙套”,当服务员。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于权威的地位。

【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如:唐小山叹道:“我一辈子就是不想当大英雄,你偏逼我赶鸭子上架吗?”

【一锤子买卖】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如:一些生产者发财心切、质量意识差,搞的是“一锤子买卖”,法制观念较差,视法律、合同如儿戏。

【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如:本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同发里的李老汉是个热心人,最近他却乱点鸳鸯谱,介绍了一对小伙见面相亲,让人哭笑不得。

【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如:就以这次与蔡明搭档的郭冬临为例,最早他与郭达、蔡明同一战壕,后来有两年又跟冯巩团结在了一起,眼下,他翻过来又和蔡明重新聚首了,正所谓“山不转水转”。

【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或声名地位的骤然提高。如:当Al合并机在1986年正式推出国际市场时,简直是平地一声雷,取得了极高的声誉,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它是合并放大器的经典作品。

【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破罐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加改正,任其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如: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但是乌兹别克斯坦队却不管这么多了,反正出线无望,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依样画葫芦】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欲速则不达】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如:对于一种本来合乎科学的道理和方法,听风就是雨,不加分析鉴别,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宣传和普及(比如集中废电池),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阴沟里翻船】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如:澳大利亚一个神偷最近“阴沟里翻船”,他在一次作案时由于老眼昏花,竟然把自己家给偷了。

【二一添作五】是珠算中的口诀,二人平分的意思。如:如果赚了钱,咱俩二一添作五。

【竹筒倒豆子】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地谈判或交换意见。如:八个战士围成一圈,当面鼓对面锣地数落起来,说得小符鼻尖上直冒汗。

【过五关斩六将】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如:当初进公司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下都看好,但为什么时间一长,态度皆变,到后来要么是苦苦支撑,要么走人,有两次居然是老板不留情面炒走的,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

【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如: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如:布什是参加国卫队而不用去越南,凯里是先不想去后来不能不去时,选择了风险较小的海军。你看,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化干戈为玉帛】指变战争仇恨为和平相处。如:哈沃兹写信给美国足协,希望他们能组织一场伊拉克队与美国队的比赛,这样的比赛可以让两国人民化干戈为玉帛。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之间毫无关系。

【干打雷不下雨】意思是光造声势,不见实际行动。如: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收到的实效有限。

【海水不可斗量】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

【小不忍则乱大谋】比喻做事必须顾全大局,不可因小失大。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问题,仍由谁去解决。

【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刚进入社会的青年思想上没有顾虑,敢想敢干。

【身在曹营心在汉】形容人虽然身在此处,却是心向彼处。如:现在有些教授主要精力并不在教学科研上,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忙于社会兼职。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如:大水冲了龙王庙,宿州派出所无故抓走海关警察。

【丁是丁,卯是卯】比喻做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如:社会科学毕竟是科学,所谓科学,就是要弄清事物的真相。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胡说乱讲。

【捧着金饭碗要饭】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如:企业尽管地处火车南站商圈的黄金宝地,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企业多年来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如: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如:一个法国人曾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的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虚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事情就不上门。如:开门一看,原来是大学的同学大张和他的表弟小李。“无事不登三宝殿”,在一番叙旧之后他们便开始直奔主题。

【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如:很多人都相信“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言下之意是,既然已经吃过一次亏,以后就要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因接近某人或某事物而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

【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公然做罪大恶极的事。如:小泉一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反对参拜靖国神社。

【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如:他游侠般地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死后是声名沸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清官难断家务事】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以判处。如:同时执法者缺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之外,直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宰相肚里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如:对烦心事,不顺心的事,或不中听的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不予理睬,付之一笑。俗话说:“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

【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没占着,反而受了损失。如:台对外频使“金援外交”,结果却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百里路的人,如果已经走了九十里,也要把这九十里视作才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因为以后的十里将更加艰难且关键。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泸沽湖孕育了摩梭女人,绵绵的大山给了她山的俊秀和坚强,清幽幽的水则赋予了女人水的柔情。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如:与基层朋友打交道,使用最多的便是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我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的思想。如:经济适用房自登上舞台之日起,其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借助别人(多指朋友)的批评和帮助,使自己改正缺点和错误。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给了我们很大启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如: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微软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它坚持兼容性、易用性的软件政策,但另一方面,正是其兼容性与易用性,导致它如今漏洞百出,令人颇有力不从心之慨。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如:日本向来喜欢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我们一定要认清日本的本质。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比喻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如:移动通信产业利润丰厚,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合法的、非法的、有条件的、没条件的经营者纷纷加大对通信产业的投入。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有时表示自己陷于被动局面时的无奈。如: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不因为你喜欢或那是对的,而是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好跟着游戏规则走并做到最好。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如: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重拾往日的辉煌,大众集团这次真是不惜“血本”,情愿花费巨额代价做赌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蓝天房产,虽然没有大肆宣传,前来问讯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艰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如:常言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别看兄弟俩在台上笑得轻松,其实这里头包含了他俩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清到极点就没鱼了,人太过明察也就没有朋友了。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过高。如:凡事不能过于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还是随众吧。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喻当权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 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 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 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 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 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2017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 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 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 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 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2013全国Ⅰ卷《〈老子〉的年代》①分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全国Ⅱ《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 合文中 卷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 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层涵义》度。 2014全国Ⅰ卷《美的奥秘》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 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Ⅱ《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卷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2015全国Ⅰ卷《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全国Ⅱ卷《艺术是什么》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 度。 2016全国Ⅰ卷《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全国Ⅱ《塞壬的歌声》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卷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全国Ⅲ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 卷史》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 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 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 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 的金融特点。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诗词鉴赏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诗词鉴赏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诗词鉴赏 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新闻阅读

考点:新闻阅读 一、(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

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点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知识点考查情况的分析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二)古代诗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2、古代诗歌阅读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 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 3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在特定情境和环境下的交流、学习、表现、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20年10月整理).pdf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17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ac16785980.html,/)网友分享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难点一、问号的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①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②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正确。③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ac16785980.html,/)网友分享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难点二、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④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例:⑤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 文阅读 1. 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与否。 2. 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中心,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 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 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5. 能判断某个句子用在某种语言环境下是否恰当,并能改正; 6. 能用合适的语言作准确诠释、能对精彩句子作一点赏析。 7. 理解句式特点,根据语境和语义提示写出合适的句子,根据提示仿写出合适的句子。 8. 能对关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的表述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能用合乎要求的对其作准确归纳。 9. 能找到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依据。 10.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考试内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清单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完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卷考点分析(第1版)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 提分策略:专题训练,专项突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择题1、2、3、4 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认真、耐心、细致地阅读,勾画重要信息。 将选项与原文认真对比。 在原文基础上合理推理。 可阶段性专题训练 总结归纳设题陷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3题,15分)5、6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综合: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探究: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专题突破 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从内容、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研读 要对已有类型题进行整理、补充,形成答题模板并背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7、8、9送分题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探究: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认真、耐心阅读,勾画重点数据和句子 将选项与原文认真对比 9题:按原文顺序从前往后认真梳理并归纳答题要点。 (并非每则材料都有答题要点) ·优先·专题训练,专项突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4题,19分) 10、断句(口诀)12、选择·理解文意13、翻译⑴⑵ 本质上考查文言实词(120个)、虚词(18个)、特殊句式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120个)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8个虚词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 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感学习法(精选大量阅读文言文·文白对照学习)

2020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知识·积累 专题一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字音) 多音字及其读音识记 一、常见多音字及其读音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叫多音字。 A 阿①ā阿婆阿姨②ē阿附阿胶 腌①ā腌臜②yān腌肉 挨①āi挨个儿挨近②ái挨打挨说 拗①ào拗口②niù执拗③ǎo拗断 B 扒①bā扒开扒车②pá扒手扒糕 把①bǎ把握把持把柄②bà茶壶把儿花把儿 膀①bǎng臂膀②páng膀胱③bàng吊膀子④pāng膀肿 蚌①bàng蚌壳②Bèng蚌埠 薄①báo薄饼②bó单薄稀薄薄情薄礼③bò薄荷 堡①bǎo碉堡堡垒②bǔ堡子③pù十里堡 暴①bào暴露②pù(同“曝”) 背①bèi脊背背景②bēi背包背债 奔①bēn奔跑奔波②bèn投奔 臂①bì手臂臂膀②bei胳臂 辟①bì复辟②pì开辟 扁①biǎn扁担②piān扁舟 1 / 130

便①biàn方便便利便宜从事②pián便宜 骠①biāo黄骠马②piào骠勇 屏①bǐng屏息屏气②píng屏风③bīng屏营 剥①bō(书面组词)剥削(xuē)②bāo(口语单用)剥皮 泊①bó淡泊停泊②pō湖泊 伯①bó老伯伯父②bǎi大伯子(丈夫的哥哥) 簸①bǒ颠簸②bò簸箕 卜①bo萝卜②bǔ占卜 C 参①cān参观参加②cēn参差③shēn海参人参 藏①cáng矿藏②zàng宝藏 曾①céng曾经不曾未曾②zēng曾孙曾祖 差①chā(书面语)偏差差错②chà(口语)差点儿③cī参差④chāi差遣差事出差交差 刹①chà刹那②shā刹车 禅①chán禅师②shàn禅让封禅 场①chǎng场合冷场②cháng场院一场雨 朝①cháo朝代朝阳(向着太阳) ②zhāo朝夕朝阳(早晨的太阳) 嘲①cháo嘲讽嘲笑②zhāo嘲哳 车①chē车马车辆②jū(象棋棋子的一种)弃车保帅 称①chèn称心对称②chēng称呼称道 乘①chéng乘车乘机②shèng史乘千乘之国 盛①chéng盛饭盛器②shèng盛产盛开盛况盛名 澄①chéng(书面语)澄清(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②dèng(口语)澄清(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匙①chí汤匙②shi钥匙 冲①chōng冲锋冲击②chòng冲床冲劲儿 2 / 130

高考语文考试注意事项【考前叮嘱】

高考语文考试注意事项【考前叮嘱】 1、选择题: 一定要申请题干,不要急不要慌,记住一点,所有题目都是我们练过的,只是换了一个例子而已。选择题偏向灵活,所以大家一定 要谨慎。成语题要活用排除法,诗文对仗题要分析词性、结构、内容,病句题要认真分析主干,特别要关注介词、关联词,多个动词 和名词的搭配、残缺等。漫画题要看清题干,重点注意画面主体和 细节。 2、文言文:译准“得分点” 实词、虚词选择题,用代入法和语境分析法认真检验,不能靠经验主义。 文言翻译是近几年考生失分最多的题之一,主要原因是译不准“得分点”。译不准的原因,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对“得分点”认 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 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该句 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 识一般不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3、古诗词鉴赏:试用“三问解答法” 对于古诗词鉴赏题,可以采用“三问解答法”——这首诗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写的怎样(表达效果)。多年的阅卷经验证明,只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运用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例如2005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李华的《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 鸟空啼。”问题1、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 说明。问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下面我们运用“三问解答法”来分析一下。 写的什么?萋萋的草、东流复西的涧水、无人欣赏的芳树、自开 自落的花、春山、空自啼叫的鸟等。 用什么手法写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对仗的修辞手法。 写的怎样?借写景表现了山中的宁静,流露出伤春、凄凉之情。 4、名句默写:写准确,做最有把握的题 关于名句默写,最重要的是书写准确,不要写错别字。既要节约时间,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失分。再次是书写要工整、笔画清楚; 否则,可能被视为书写错误而扣分。 5、阅读理解:整体把握,圈点勾画,多答一些 做好阅读理解题当然主要靠长期形成的阅读能力,但是改进方法也有明显的效果。有两种做法是应该避免的:读不完文章就做题和 阅读时不会圈点勾画。前者的问题是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答题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后者可能会遗漏文章中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词 和关键句。因此,一定要通读全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整体把握文 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做题。另外,根据高考阅读题的 评分标准,评分主要看要点,要点齐全就可以得满分,但多答的内 容不扣分,因此,答题没有把握时宁可多答一些(当然不要超出答题 的范围),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遗漏得分要点。 6、写作:中心集中,文体鲜明,语言晓畅,书写清楚 写作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应试作文不同于平时写文章或文 学创作,考试性质和形式以及阅卷的方式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因此,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专题07 分析物象的作用

专题07分析物象的作用 一、真题速递 【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考点 1.文言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 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 非圣贤,孰能无惑? 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 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②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的格式,或“见……于……”的格式

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要点

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要点 一、整体原则: 1、注意时间分配,基本上一分一分钟,力争留出5分钟余地; 2、选择题相信第一直觉,不要轻易做改动; 3、读懂题干(要有圈划提醒)再答题; 4、遇到难字,先想想字形词义再落笔; 5分条答题,勿超出答题框。 6、留出3---5分钟的复查时间。选择题的填涂,作文题目。 二、具体试题类型: 解题思路:①标上序号,通读全文②了解大意,抓关键(重点字词:一般、全都、大概、只要……就)(观点句、肯定、推测)③审读题干,筛选信息④细心对照,一锤定音注意设题角度:①张冠李戴②范围失当③无中生有④未然已然⑤曲解原意⑥强加因果排错原则:排错、排异、排无 认真审题,真正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思路。 掌握四循环的思维模式。牢记情节作用、次要人物作用、物象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等。 答题要规范。分条作答;有概括,又有不脱离文本的分析。 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从2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一①体裁分类: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名称)。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②题材分类: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三考点分析: 1人物形象类答题模式盖帽子; 找依据; 析感情 2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感情意境一般由双音节词构成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 冷寂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淡雅 3 炼字类答题 答题步骤: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引述关键词语+分析用法用意+表达 效果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4.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等) ②描写方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 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以景衬情,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 描写角度: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 ③修辞手法:有赋、比、兴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问而不答)——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用典、反语、夸张、借代、互文、双关、顶真 叠词:增添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4.语言风格: 平淡、绚丽、庄重、幽默、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朴素直白、豪放俊逸、沉郁顿挫、雄浑豪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等。 5情感表达 哀情 :思乡怀人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平贬谪的愁苦 对世俗的蔑视人世沧桑的叹息国运衰败的哀叹国破家亡的苦痛 乐情: 自己对某种品德节操的坚守与傲岸对自然的喜爱与回归远离世俗的恬淡之情 看淡荣辱成败的旷达精忠报国的忠心

2021届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基础题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基础题含答案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搞好自身脱贫致富、发展好当地农业种植的同时,我时刻关心着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义无反顾地与两户贫困户结对认亲进行帮扶,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管理及销售经验。现在,拥有的他们,收入来源得到了稳定保障。根据日喀则市脱贫计划,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员是群众的“领头雁”“探路灯”,要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激活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二要注重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只有培育出具备一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壅丝垦麓众,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才能带动南木林县的生产发展,提升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助力脱贫攻坚战。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卜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倾其所有一技之长迫在眉睫日新月异 B.倾其所有一日之长急不可待日渐月染 C.倾囊相授一日之长急不可待日渐月染 D.倾囊相授一技之长迫在心睫日新月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党员这个关键要抓住B.与是否抓住党员这个关键关系很大 C.要抓住党员这个关键D.关键是要抓好党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培育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农牧民群众 B.只有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的农牧民群众 C.只有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农牧民群众 D.只有培养出具箭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农牧民群众 4.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段中的“洋建筑”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A.利用“黄金分割率”,人们设计书籍开本、电视屏幕、门窗、电扇、国旗长度尺寸等。 B.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C.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D.望帝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 5.下面是某校开展“诗词比赛”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得超过100个字。(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